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舟过安仁
五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组 5《古诗词三首》舟过安仁作者杨万里简介素材 新人教版
《舟过安仁》作者杨万里简介杨万里(1127~1206)南宋诗人。
字廷秀.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授赣州司户参军,继而调任永州零陵(今属湖南)县丞。
此时南宋名将张浚谪居永州,勉杨万里以"正心诚意"之学,因此他自名书室为"诚斋”,世称诚斋先生.生平绍兴三十二年(1162),孝宗即位,张浚重新起用,杨万里被荐为临安教授,以父丧未能赴任。
服丧期满,改知隆兴府奉新(今属江西)县。
在任时禁吏胥贪赃,甚得民心。
乾道六年(1170),上《千虑策》三十道,陈述关于”君道”、”国势”、"治原”、”人才”、"刑法”、”民政"等重大问题的意见,受到宰相陈俊卿、虞允文的重视,征召为国子博士。
次年,侍讲张□(张浚之子)因反对任命外戚张说而谪守袁州,杨万里抗疏挽留,又致书虞允文,劝他主持公道。
虽然张□仍被贬谪,但杨万里的言行,却受到公论的赞许。
屡迁至将作少监。
淳熙元年(1174),外出任漳州知州,不久改知常州。
淳熙六年,提举广东常平茶监,升任广东提点刑狱.淳熙九年,因母丧去职.十一年服满返杭,任吏部员外郎,升郎中。
次年,因地震应诏上书,劝告孝宗"姑置不急之务,精专备敌之策”,"治舰扼险",以”足国裕民”。
十三年,迁枢密院检详官兼太子侍读,向宰相王淮推荐朱熹、袁枢等16位人才。
后迁秘书少监。
高宗卒,万里力争张浚当配享庙祀,触怒孝宗,出知筠州(今江西高安)。
淳熙十六年(1189),光宗即位,杨万里被召入朝,任秘书监。
年底,金谴使来贺正旦,万里奉派为接伴使,此行途中,题咏颇多.绍熙元年(1190),外出任江东转运副使。
这时朝议欲以铁钱行于江南诸郡,他上疏反对,并拒不奉诏,因此触怒时相,改任赣州知州。
万里不去赴任,请求还乡.此后闲居乡里长达15年之久.宁宗即位后,屡次召他入朝任职,都坚辞不就。
开禧二年(1206)卒于家中.临终前索笔写下了"吾头颅如许,报国无路,惟有孤愤"的遗言,和陆游的《示儿》诗体现了同样深沉的忧国感情。
人教版小学语文《舟过安仁》课文原文及赏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舟过安仁》课文原文及赏析《舟过安仁》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作品,原文如下: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儿童生活画面。
在一只小小的渔船上,有两个小孩,他们放下撑船的竹篙,停止划桨,坐在船中。
让人感到奇怪的是,虽然天上没有下雨,但他们却打开了伞。
原来,他们不是用伞来遮头避雨,而是利用伞来制造风,推动船只前进。
赏析:
这首诗语言简洁明快,形象生动,富有生活情趣。
诗人通过对两个小童行为的细致观察和独特理解,展现了儿童的天真烂漫和聪明机智。
首句“一叶渔船两小童”,以“一叶”和“两小童”的对比,突出了渔船的小和小孩的少,同时也暗示了他们的孤独和艰辛。
然而,这两个小童并没有被困难所压倒,反而展现出了他们的智慧和创新精神。
“收篙停棹坐船中”一句,描绘了小童们停下手中的工作,静静地坐在船中的情景。
这种平静的气氛与下文的“怪生无雨都张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得读者对他们的行为产生了好奇和疑惑。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这两句诗揭示了小童们打开伞的真实目的。
他们利用伞的形状和材质,借助风的力量推动船只前进。
这种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实践行动,既体现了儿童的天真和创造力,也反映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探索精神。
总的来说,《舟过安仁》这首诗通过描绘两个小童在渔船上使用伞制造风的场景,展现了儿童的智慧和创新精神,同时也寓含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这首诗以其生动的形象、简洁的语言和深远的意境,成为了中国古代诗歌的经典之作。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舟过安仁》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舟过安仁》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借助人人通资源平台老师传的范读录音,把这首诗读熟,读通,充分做好课前预习,把自己不懂的地方标记出来。
并把自己最棒的朗读录音传在乐教乐学平台上,大家互听互评。
2.在读中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及图画中两个小孩的聪慧、顽皮,体会作者童心未泯的美好情感。
3.借助乐学阅读完成课外拓展阅读任务,收集更多的写儿童的古诗,编成小短文发布在乐教乐学平台上,择优评奖。
二、教学重难点:1. 学会借助图画及注释,加上自己的想象理解诗意的学习方法。
2.体会两个孩子的聪慧和诗人童心未泯的美好情感。
3.养成借助人人通资源平台学习的习惯,提前预习,自觉阅读,增加词汇的积累,营造师生互学互评的学习氛围,提高师生语文阅读水平。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乐教乐学平台配乐朗诵,乐阅读推荐书目四、教学理念:充分利用人人通资源这个新型的学习平台,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正取引导学生,开展课前预习---乐读分享—品读重点---乐学拓展---互学互评的教学活动,通过乐教乐学平台,提前进行课前预习,明白学习的重难点,有的放矢。
根据自己的理解传上自己的朗读录音片段,鼓励不同程度的学生大胆朗读。
课堂上分享自己的预习体会,然后一起合作探究攻克学习难点,体验学习的快乐。
并且留下乐学拓展,引导学生更深入的学习,把自己最棒的朗读录音传乐教乐学平台上,也可以把自己的阅读心得写下来,锻炼自己的文笔,大家互学互评,学人之长,补己之短,教师可以择优点评,用好奖励机制,鼓励赏识,让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加自信心。
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提高阅读能力,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终身学习。
五、教学过程:(一)诗词小达人,激发兴趣童年是一幅画,童年是一首歌,童年是一首诗,我是诗词小达人。
根据图片猜诗句。
《牧童》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越。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童年捕蝉的经历是那样的有趣,也勾起了老师对另一首描写儿童生活诗的回忆。
《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人教版五年级下古诗三首
人教版五年级下古诗三首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古诗三首包括《牧童》、《舟过安仁》和《清平乐·村居》。
1. 《牧童》是唐朝诗人吕岩所作,全诗描绘了一个牧童在黄昏时分的悠闲自得的生活画面。
2. 《舟过安仁》是宋朝诗人杨万里所作,全诗描绘了小渔船上两个孩童的有趣动作,表现了儿童的奇思妙想和聪明才智。
3. 《清平乐·村居》是宋朝诗人辛弃疾所作,全诗描绘了一家五口的生活场景,表现出乡村的宁静与安详。
以上是三首古诗的基本信息,如果需要更详细的解释,建议查阅教辅材料或咨询语文老师。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5.古诗词三首_舟过安仁
这首诗展示了无忧无虑的两个小渔童的充 满童稚的行为和只有孩童才有的奇思妙想。这 里有作者的所见:一叶小渔船上,有两个小孩 子,他们收起了竹篙,停下了船桨。也有作者 的所悟:哦,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呢, 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 进啊!
小练笔:
把古诗《舟过安仁》改 编成一个小故事。
从这两句中你感受到了什 么?
从这两个孩子的行为,可 以看出他们是怎么样的小朋友 呢?
诗人喜不喜欢这两个孩子?
再读感悟:
话说当年,诗人杨万里划着小船路过 这个地方。万里晴空,碧波荡漾,多么令 人心旷神怡啊!忽然,看到一叶渔船,船 上坐着两个孩子,可是,他们把撑船用的 竹竿和船桨都收起来了?诗人纳闷了?你 能读出诗人的纳闷不解吗?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 第5课 古诗词三首
舟过安仁
有人说,童年是一支动听 的歌,是一幅美丽的画,而 我要说童年是一首美妙的诗, 只要用心去读,就能读出歌, 读出画,读出许多美好的事。
舟
过
宋安
杨
仁 万
里
·
作者介绍:
杨万里 字廷秀,号诚斋。 南宋杰出的诗人,“中兴四大家” 之一。
自读感知: 1、自由朗读。 2、小组赛读,比比谁读得最好。 (有层次的读要做到三点:读准 字音;读准节奏;读出美感。)
小组合作学习: 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
插图理解诗句的意思。
理
篙:撑船用的竹竿或木杆。
解
棹:船桨。
词
怪生:怪不得。
语
遮头:为头部遮挡风雨。
使风:借助风的力量。
第一二句诗,描写了什么 画面?
为什么要收起竹竿和船桨, 不下雨却要打伞呢?(带着疑问 读诗句)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舟过安仁1PPT、优质教学课件
• 突然,其中一个小机灵鬼尖叫起来:“啊,我想到办 法啦!”“快快快,快告诉我呀!”那个小机灵鬼指了指 船舱中的伞。另一个脑袋瓜也好使,马上就明白了。他们 打开伞,对着船前进的方向撑去。
舟 过 宋安 仁 杨
万 里
杨万里 字廷秀,号诚斋。他是南宋杰出的诗 人,与陆游、范成大、尤袤齐名,被后人推为 “中 兴四大家” 之一。 杨万里一生写作极为勤奋,相传 有诗二万余首,现存诗四千二百余首,诗文全集一 百三十三卷,名《诚斋集》。
一叶渔船两小童,
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
不是遮头是使风。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茅檐:茅草盖的 屋子。
译义:一所低小的茅屋,紧靠着一条流水潺潺、清澈见底的小溪, 溪边长满了碧绿的青草。
赏析: “茅檐”交代了地点,“溪上青青草”交代了时间在暮春初夏。
短短两句把农村景色的清新美丽给表现出来:一座又低又小的茅屋,屋 子附近一条清澈的小溪,溪边的草儿一片青青之色。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谈话导入,明确目的 1、导入: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会经常遇到新面孔,结识新 朋友, 并在后来的相处中不断加深了解。这一节课,我们就从记忆的 长河里 搜索一下这些人留在我们心里的印象。 2、板书课题:留在心里的印象。 联系实际,全班交流 1、指名回答:
谁给你的第一印象最深? 你们初次相见时是怎样一番情景? 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第一印象? 2 、指名回答: 后来你们在相处的过程中又发生了什么事? 你对他(或她)的印象发 生了怎样的改变? 小组交流,合作学习 课件出示上述两组问题。学生按兴趣自由选择学习伙伴。 3、提出合作学习要求:叙述时态度要大方,语句要通顺,把事 情说具 体。听的同学要专心倾听,有不懂的地方可以提出来。小组成 员逐一 说完后,选出本小组说得最好的的人。 4、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行进巡视,相机指导。 汇报交流,集体评议 小组推选的同学在全班同学面前交流,师生集体评议。 全课总结。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 5《古诗词三首》 三首诗歌的异同
5《古诗词三首》三首诗歌的异同《牧童》唐吕岩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全诗意思:广阔的原野,绿草如茵,笛声逗弄晚风悠扬悦耳,时断时续地从远处传来。
牧童回来吃饱了饭,已是黄昏之后。
他连蓑衣都没脱,就躺在月夜的草地上休息了。
《舟过安仁》宋杨万里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全诗意思:一叶小渔船上坐着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竹篙,停下了船桨。
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呢,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啊!怪生:怪不得(“怪生”一词看似平常,作者体味到的趣和童子行为的趣就在其中了。
)这首诗浅白如话,充满情趣,展示了无忧无虑的两个小渔童的充满童稚的行为和行为中透出的只有孩童才有的奇思妙想,童言无忌。
《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这首词反映了朴素、温暖而有风趣的农村生活。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意思:在长满青草的溪边有一座茅草屋。
屋内有人操着南方口音带着醉意在互相逗趣、取乐,是谁呢?原来是一对白发夫妇。
再看看茅屋外,大儿子在小溪东岸锄豆田里的杂草。
二儿子正在编织鸡笼。
最让人喜爱的是那顽皮淘气的小儿子,正趴在溪边剥着莲蓬。
《牧童》《舟过安仁》《清平乐·村居》三首古诗词,在内容上有一个最大的共同点,都是写古代儿童无忧无虑的生活,表达了孩子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天性。
不同的是《牧童》描绘了牧童晚归休息图,《舟过安仁》描绘的两小儿船头以伞使风的场景,而《清平乐·村居》则营造了一个五口之家的温馨幸福的农家生活画面。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三首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三首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三首》分别是《牧童》、《舟过安仁》及《清平乐·村居》。
WTT为五年级师生整理了语文课文《古诗词三首》资料,希望大家有所收获!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三首》原文牧童[唐] 吕岩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①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②卧月明。
注释①弄:逗弄。
②蓑衣:棕或草编的外衣,用来遮风挡雨。
舟过安仁①[宋] 杨万里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②停棹③坐船中。
怪生④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注释①安仁:县名。
在湖南省东南部,宋时设县。
②篙:撑船用的竹竿或木杆。
③棹:船桨。
④怪生:怪不得。
清平乐①·村居[宋] 辛弃疾茅檐②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③相媚好④,白发谁家翁媪⑤?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⑥,溪头卧剥莲蓬。
注释①清平乐:词牌名,“乐”读yuè。
②茅檐:茅屋的屋檐。
③吴音:吴地的方言。
④相媚好:这里指互相逗趣、取乐。
⑤翁媪:老翁、老妇。
⑥亡赖:同“无赖”,“亡”读wú,这里指顽皮、淘气。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三首》课文理解一、《牧童》1、“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你感受到了什么?提示:六七里方圆的原野铺满了青青的野草,三四声悠扬的笛声和着微微的晚风传来。
可以感受到孩子是那么的悠闲自得、怡然而乐,感受到的是一种野趣。
2、“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你看到了什么?说说感受和意思。
提示:牧童牧牛回来已到黄昏,晚饭吃得饱饱的,无忧无虑,还没脱下蓑衣就躺在院子里,悠然自得地看那渐渐升起的明月。
可以感受到的是孩子的心情是那么的舒畅,他的生活是无忧无虑,非常惬意。
3、诗句中描写了牧童归来后的场景,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牧童?从哪里看出来的?提示:一个“弄”,一个“卧”。
(可爱、调皮、疲倦)二、《舟过安仁》1、“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读了这两句,你好象看到了什么?提示:一只小船上坐着两个小孩子,他们把篙收了,棹停了,坐在船上。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5 古诗词三首》重点知识及课后练习
|第二单元|5 古诗词三首一、生字词:1、易错字词:剥(bāo)莲蓬2、词语理解:弄:逗弄蓑衣:棕或草编的外衣,用来遮风挡雨。
篙:撑船用的竹竿或木杆。
棹:船桨怪生:怪不得〔"怪生"一词看似平常,作者体味到的趣和童子行为的趣就在其中了〕茅檐:茅屋的屋檐相媚好:这里指互相逗趣、取乐。
翁媪:老翁、老妇。
亡赖:同"无赖",这里指顽皮、淘气。
二、诗词译文及理解:1、《牧童》:译文:辽阔的草原像被铺在地上一样,四处都是草地。
晚风中隐约传来牧童断断续续悠扬的笛声。
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晚霞时分。
他连蓑衣都没脱,就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圆月。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诗句给我们以视觉和听觉上的感受,放眼望去,原野上草色葱茏;侧耳倾听,晚风中牧笛声声。
一个"铺"字,把草的茂盛和草原给人的那种平缓舒服的感觉,表现出来了;一个"弄"字,更显出了一种情趣,把风中笛声的时断时续、悠扬飘逸和牧童吹笛嬉戏的意味,传达出来了。
草场的宽阔无垠为牧童的出场铺垫了一个场景,笛声的悠扬悦耳,使我们想象到晚归牧童劳作一天后的轻松闲适的心境。
未见牧童,先闻其声,给人无限美好的想象空间。
当然,这里的"六七里"和"三四声"不是确指的数字,只是为了突出原野的宽阔和乡村黄昏的静寂。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诗人笔锋一转,开始写吃饱饭的牧童休息的情景。
把以地为床,以天为帐,饥来即食,困来即眠,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牧童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
没有家人聚集的场景,没有伙伴嬉戏的情景,吃饱了饭的牧童,连蓑衣都不脱,就躺在月夜里的草地上。
是累了,想躺下来好好地舒展一下身子?是喜欢月夜的景色,想好好地欣赏一下?仰望明亮的月儿,牧童心里会想些什么?或者什么都没想,就睡着了……诗人似乎只把他之所见如实地写了下来,却让我们不禁浮想联翩。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5古诗词三首舟过安仁》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2.能借助注释,结合相关资料,理解诗句意思,感受小童形象。
3.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情景。
能体会作者对儿童的赞赏、喜爱之情,同时也感受诗人的不泯童心。
2学情分析3重点难点理解古诗意思,想象诗中意境,感受小童形象,体会诗中情感,有感情地诵读。
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传神,感悟古诗中所表达的童乐、童趣,受到美的熏陶。
4教学过程4.1 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激趣导入一.激趣导入。
1. 以前我们学习了哪些写儿童的诗?(《牧童》)这节课我们也要学习一首写儿童的诗。
和《牧童》这一首诗有所不同的是,《牧童》只写了一个小孩子,而这首诗中写了两个十分顽皮的小孩子。
你们想知道他们怎样顽皮吗?那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杨万里写的《舟过安仁》,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作者简介及创作背景。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
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有四千二百首流传下来,被誉为一代诗宗。
他的诗以善写田园著称,是南宋四大家之一;也有不少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
著有《诚斋集》等。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乘船路过安仁时,所见到的情景。
诗人被孩童的稚气和可爱行为感染,从而创作了此诗。
活动2【讲授】初读感知1.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注意强调读准字音:篙、棹)2.小组赛读,看谁把这首诗读得最准,最流利。
3.总结学习古诗的方法?4.自读理解,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诗句意思,划出不理解的词语、句子。
活动3【讲授】品读感悟1.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诗句、解决不理解的问题。
(老师巡回指导)2.汇报交流,小组指派代表交流,疏通整首诗的意思。
(一只小渔船里坐着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划船用的篙和桨,而撑开了一把伞。
难怪他们会在没有下雨的时候打伞,原来是想借助风的力量来驶船。
)3.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想象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古诗词三首之《舟过安仁》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
2.激发好奇心:设计有趣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如让学生猜测诗中描绘的景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3.互动交流:组织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等活动,让学生在互动中分享自己的观点,提高表达能力,增强学习信心。
3.合作学习:依据社会建构主义理论,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等形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二)媒体资源
我将使用以下教具、多媒体资源或技术工具来辅助教学:
1.教具:古诗词教材、卡片、黑板等。这些教具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古诗词的结构、修辞手法等,便于教师进行讲解和示范。
2.小组讨论:分组进行诗词鉴赏,让学生运用所学鉴赏方法,分析其他古诗词作品,提升审美鉴赏能力。
3.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诗人的角色,通过朗读、表演等形式,再现诗人在创作《舟过安仁》时的情境。
(四)总结反馈
在总结反馈阶段,我将采取以下方式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并提供有效的反馈和建议:
1.学生自我评价: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自我评价。
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包括:了解杨万里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掌握《舟过安仁》的诗意、诗境和诗情;学习古诗词的鉴赏方法,如朗读、品味、感悟等;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进行创作。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杨万里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掌握《舟过安仁》的诗意、诗境和诗情。
(2)通过学习,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舟过安仁》,并背诵全诗。
为应对这些问题,我将采取以下措施:
1.针对学生理解困难的部分,通过举例、讲解等方式进行针对性辅导。
2.组织课后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学习、交流,提高创作能力。
人教版语文五下古诗词三首《牧童》《舟过安仁》《清平乐·村居》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牧童》《舟过安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借助注释理解诗意,通过诵读体会童趣,凭借比读体悟童真,发挥想象品味童心,在与“牧童”、“渔童”的对话中,感悟诗人的心中真情真意,激发学生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
教学过程:(一)看图诵读,交流感受1.猜诗:大家一定积累了不少古诗,今天,我们来比一比看谁是我们班的背诗小高手,怎么背呢?咱们看图猜古诗、背古诗,大家看图猜出了诗,就可以站起背给大家听,谁猜得快、背得多,谁就是背诗小高手。
(点击课件:《所见》、《宿新市徐公店》、《村居》、《夜书所见》、《小儿垂钓》)。
3.交流:大家可真棒!这几首诗可没难倒大家,不过大家背诵后,大家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都是表现童趣的诗)这些古诗让你想到了什么?(童年是快乐、有趣的)〔人教社小语教材所选编的古诗中有较大比重反映童真童趣的诗,利用这一课程资源优势,借助看图猜诗、背诵交流,锁定“童趣”形成主题整合,并唤醒学生对童年生活的遐想与向往,为后续的教学奠定基调。
〕(二)导入新课,自学理解1.导入:是的,童年是快乐的,是有趣的,今天,我们一起继续学习唐朝的吕岩、宋朝的杨万里写的两首反映儿童生活的诗。
(点课点击课件,出示这两首古诗)2.简介:请学生简单地介绍一下诗人吕岩及杨万里。
3.试读:师先有感情地诵读,然后让学生试读,并提醒学生读准“蓑”“篙”“棹”等生字。
4.自学:学生依据课文的注释试着理解诗的大意。
〔五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已经积累的一定数量的古诗及理解诗意的方法,利用注释进行自学理解,是能做到的,这也是将两首古诗同时呈现,整合教学的前提。
值得说明的是教师在诵读时,读准字音,读好节奏,读出感情,对学生会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以情激情,让课堂未成曲调先有情。
〕(三)赛读体会,感受情趣1.朗读:自由读,同桌对读,小组读。
2.赛读:请几位同学自选取其中的一首读一读,比一比看谁读得好。
学生评价。
3.交流:(1)对读得有感情的同学,教师可接追问,读时你看到“牧童”、“渔童”在做什么?(2)赛读结束后,教师让学生说说“牧童”、“渔童”所做的事有趣在哪?〔这一环节安排了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朗读意图在于,一是体会古诗的节奏与韵律,二让学生读中自悟,读出自己的理解,这时的读更多的指向对诗意的理解与把握。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舟过安仁1PPT、优质教学课件
读了这首诗,你眼前浮现怎样的
情景?体会到怎样的乐趣?
此诗写诗人乘舟路过安仁时所见到的情景。 这首诗浅白如话,充满情趣,展示了无忧无虑的 两个小渔童的充满童稚的行为和行为中透出的只 有孩童才有的奇思妙想。这里有作者的所见:一 叶小渔船上,有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竹篙, 停下了船桨。也有作者的所悟:哦,怪不得没下 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呢,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 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啊!
从中,体会到诗人对儿童的喜爱,对儿童玩 耍中透露的聪明伶俐赞赏有加,也看出诗人的童 心未泯。
小练笔:用自己的话把这首诗改写 成一篇短文。
• 《舟过安仁》改写
•
在阳光明媚一天,杨万里行船经过安仁。周围的群山连绵起伏,
湖水波光粼粼,湖旁的花草树木都倒映在水里,杨万里正陶醉其中。
突然,一叶渔船吸引了他的注意力,远远望见两个小孩坐在里面。他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 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 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 溪头卧剥莲蓬。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
城(今属山东济南)人。21岁抗金义军,曾任耿京 军的掌书记,不久投归南宋。历任江阴签判,建康 通判,江西提点刑狱,湖南、湖北转运使,湖南、 江西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北伐,并提出有关 方略,均未被采纳。其词热情洋溢,慷慨激昂,富 有爱国热情。本课所选《清平乐·村居》就是作者 晚年遭受议和派排斥和打击,志不得伸,归隐江西 上饶地区闲居农村时所写的。
相同,但是意思就不完全相同,你们能体会出来吗?
过渡:蝈蝈到底能不能给盲婆婆带来欢乐呢?请看第二句。 (3)第二句说了什么?“红领巾”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4).指名有感情地读
第四节。 (5).小结。 三.总结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舟过安仁2PPT、优质教学课件
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你体会到了什 么?
教师小结:如果说老教授善解人意的语言是有声的鼓励,那么 她平静的神态 ,特别是每天早晨作“我”唯一的忠实听众的举行,就 是无声的激励,从而 使“我”最终能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 引读:“只看见老人微笑着靠在木椅上,手指悄悄打着节奏。她 慈祥的眼神 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那双眼睛永远定格在我的脑海里,那双眼睛使“我”战胜自卑, 重树信心。
齐读文章最后两句。引读最后一段:“后来,拉小提琴成 了……” 三、读写结合,拓展延伸 1、课件出示三组句子,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平静地望着我。 她一直很平静地 望着我。 她慈祥的眼睛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可以联系上下文体会人物心理。如,
沙沙的足音,听起来像一曲悠悠的小令。(环境描写,侧面反映
人物心理活动。)
②是谁给了我动力,让我的心理产生这么大的变化? 划出描写老教授的语言 的词句,读一读。 “是我打搅了你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儿坐一会 儿。” “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 场,请继续 吧。” “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每天早 晨?”
”(为什么先是一愣,继之眼睛一亮?此时,摊主是怎么想 的?)
B.他盯着姑娘茫然的眼睛,以哥哥的口吻命令到:“听见没有 ,快把马
草提进去。” (姑娘茫然的眼睛说明什么?)
C.“别别别……”他急了,“碧云!碧云!”他用双手拼命地 摇着轮椅
,想挡住我的路,“你放下!等碧云来拿!”(他为什么急 了?)
D.可是迟了!我已经走进他家的后院,看见了一堆枯蔫焦黄的 马草──
句意
一叶渔船两小童, 收篙停棹坐船中。 一叶渔船上,有两个小孩子, 他们收起了撑船的竹竿,停下了船桨,坐 在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 不是遮头是使风。 怪不得没下雨他们就张开了伞, 原来他们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 风让船前进。
五年级语文下册《舟过安仁》知识点
五年级语文下册《舟过安仁》知识点【原文】舟过安仁(宋朝:杨万里)一叶渔船两小孩,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说明】①安仁:县名。
在湖南省东南部,宋时设县。
②篙:撑船用的竹竿或木杆。
③棹:船桨。
④怪生:怪不得。
⑥使风:中指两个儿童用伞当帆,让风来帮忙,促进渔船向前行驶。
【译文】一只渔船上,有两个儿童子,他们收起了竹竿,停下了船桨,坐在船中。
怪不得没下雨他们就张开了伞,本来他们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当帆让船行进啊。
【赏析】此诗写诗人乘舟经过安仁时,所见到的情形。
这首诗语言浅白如话,充满情味,展现了无牵无挂的两个小渔童的充满幼稚的行为和行为中显出的只有孩童才有的奇思妙想。
这里有作者的所见:一叶小渔船上,有两个儿童子,他们收起了竹篙,停下了船桨。
也有作者的所悟:哦,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呢,本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风让船行进啊!“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这里省略了诗人看到的两个孩子撑伞的事,省略了作者心中由此产生的疑问,而直接把疑窦顿解的欢乐写了出来。
怎么解开的呢?可能是诗人看到孩童异样的行为,就开始更仔细地察看、思虑,结果自然是茅塞顿开:哦,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呢,!本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飞舞伞柄使风吹动小船使船行进啊也可能是直接就问两个孩子,孩子把原由讲给他听的。
不论如何,知道了原由,作者必定是哑然发笑,为小孩子的聪慧,也为他们的童真和稚气,于是欣然提笔,记录下这充满童趣的一幕。
【作者简介】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人。
南宋优秀诗人。
高宗绍兴二十四年进士。
曾任太常博士、广东提点刑狱、尚书左司郎中兼太子侍读、秘书监等。
主张抗金,正直敢言。
宁宗时因奸相专权辞官居家,终忧愤而死。
与尤袤、范成大、陆游齐名,称南宋四家。
其诗构想新巧,语言平常明畅,自成一家,时称“诚斋体”。
其词风格清爽、开朗自然,与诗邻近。
相传其有诗二万余首,现存诗四千二百余首,诗文全集一百三十三卷,收录于《诚斋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有人说,童年是一支支动听的歌,是 一幅幅美丽的画,而我要说童年是一首首 美妙的诗,只要用心去读,就能读出歌, 读出画,读出许多美好的事。
2
牧童
唐 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 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 不脱蓑衣卧月明。
舟过安仁
宋 杨万里
一叶渔船两小童, 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 不是遮头是使风。
感受到……
归来饱饭黄昏后, 不脱蓑衣卧月明。 感受到……
6
舟 过 安 仁
一叶渔船两小童, 收篙停棹坐船中。
我好象看到了……
怪生无雨都张伞, 不是遮头是使风。
我从中感受到了……
7
8
谢谢 !
9
三 个 法 五 幅 文 人 画 有 5 个 特 和 屈 辱 感 他 前 往 瑞 典 发 送 的 发 送 到 法 国 俄 国 个 儿 而 后 七 日 后 教 屠 夫 汉 文 条 件 虽 然 公 司 的 营 业 日 的 分 公 司 问 题 与 入 口 化 工 集 团 具 体 如 何 退 还 退 伙 公 司 股 份 的 七 月 五 日 合 同 公 司 软 腭 为 人 体 热 饭 围 绕 捍 卫 条 约 人 体 也 日 夜 人 因 为 沿 途 统 一 欧 哟 与 体 育 体 育 人 体 也 有 体 育 课 接 过 槐 金 金 葵 花 进 口 货 更 好 的 回 答 让 他 觉 得 他 于 一 九 一 九 到 海 地 工 人 华 人 特 他 太 太 和 任 何 人 提 及 然 而 他 二 句 土 语 竟 如 同 人 体 二 条 儿 瑞 特 辟 哦 却 人 推 入 桃 花 片 热 体 哦 聘 请 人 体 期 间 提 起 人 体 哦 聘 请 热 键 提 起 如 哦 行 业 我 日 夜 [ 区 近 日 哦 电 话 费 计 亏 损 的
3
4
学习要求:
1、借助课文注释、工具书,或与组员探讨, 理解字词,初步理解古诗大意。
2、交流自己独到见解,从诗中你听到了哪 些动听的声音,想到了哪些有趣的事情,悟到 了哪些美好的情感?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4、把想象到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形象、 流畅地描述出来。
5
牧 童
草铺横野六七里, 笛弄晚风三四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