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鹅辅导初中物理第八章运动与力复习总结

合集下载

八下物理第八章运动和力知识点总结和单元复习

八下物理第八章运动和力知识点总结和单元复习

第八章运动和力知识点一、牛顿第一定律【知识干货】一、牛一定律的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又称惯性定律)。

知道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和伽利略的观点(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原因)。

牛一定律的理解:物体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物体之所以会停下来是由于收到阻力多用的原因;另外牛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推理出来的,而不是实验直接验证得到的(因为不可能把“一切物体”都进行验证)。

当外力消失的瞬间,物体是运动状态时,则保持匀速之间运动。

物体是静止时,则保持静止状态。

二、惯性:物体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惯性的理解:运动的物体会有保持运动状态的惯性,阻碍运动时,会有继续运动的趋势;静止的物体会有保持静止状态的惯性,变为运动时,会有保持静止的趋势;影响因素:质量是衡量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

(唯一性)注意:惯性的大小与速度和受力情况是无关的。

惯性的利用和防范:跳远助跑,拍打灰尘,锤头敲紧,水盆泼水都是利用惯性;安全带、汽车刹车系统都是防范惯性的危害。

【常见典例】牛一定律的理解、惯性的判断和应用、实验1、若小球由如图所示位置向右摆动到最低点时绳子断裂,假设此时所有外力均消失,此后,小球的运动情况是()A. 匀速直线下落B. 匀速直线上升C. 静止D. 水平向右匀速直线运动(1)(2)2、如图2所示是“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实验中让钢球从斜面上某个高度由静止沿斜面滚下,在底部与静止在水平面上的木块发生碰撞,木块沿水平向右运动直至停止.(1)木块最终会停下来的主要原因是.(2)如果木块在运动过程中所受的摩擦阻力为0,木块将.3、“后羿射日”是大家熟悉的我国上古时期的神话故事。

后羿射出去的箭离地而起,假设突然不受任何力的作用,射出去的箭会()A.落回地面B.绕地球转动C.停在空中D.飞向太阳4、在链球比赛中,小宇逆时钟方向快速旋转抛掷链球,如图5所示,若他的位置在图中O点,则他最适合在链球到达图中甲、乙、丙、丁的哪一个位置时放开链球,才能让链球飞得远,又落在有效区内?()A.甲B.乙C.丙D.丁(4)(6)5、在某停车场,一条直线上的甲、乙两辆轿车由于驾驶员的疏忽大意而发生了碰撞,甲车司机身体向前倾斜,乙车司机感觉背部受到挤压,下列分析判断可能正确的是()A.乙车在甲车前面静止不动,甲车向前运动,甲车头撞击乙车尾B.甲车在乙车前面静止不动,乙车向前运动,乙车头撞击甲车尾C.乙车在甲车后面静止不动,甲车向后倒车运动,甲车尾撞击乙车尾D.甲车在乙车后面静止不动,乙车向后倒车运动,乙车尾撞击甲车尾6、如图6所示为汽车上常见的安全头枕和安全带,关于它们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车辆急刹车时,安全头枕和安全带都对人起到保护作用B.急刹车时,汽车还会向前运动一定距离,是因为汽车受到惯性力的作用C.急刹车过程中,安全带可以减小司机的惯性从而减小伤害程度D.汽车减速过程中,汽车的动能减小,但惯性大小保持不变7、关于惯性,下列四个现象对应的说明正确的是()A.拍打衣服,灰尘脱落,说明衣服有惯性B.子弹离开枪膛,仍能向前飞行,说明子弹有惯性C.汽车突然快速启动,车上的人会向后倾,说明汽车有惯性D.运动员将足球顶出后,足球继续运动,说明运动员有惯性8、关于惯性现象的解释:①行驶的汽车关闭发动机后还能行驶一段距离是因为汽车受到惯性力作用;①跳远运动员助跑起跳是为了增大惯性;①小汽车配置安全带可以减小惯性带来的危害;①抛出去的实心球还会在空中运行一段距离是因为实心球具有惯性. 以上说法正确的是()A. ①①B. ①①C. ①①D. ①①9、同学们对运动场上出现的现象进行了讨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百米运动员冲过终点时,由于受到惯性力的作用不会立即停下来B.抛出去的篮球会在空中继续运动,是因为篮球具有惯性C.踢出去的足球在地上越滚越慢,说明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D.跳远运动员助跑起跳,是为了增大惯性10、在水平轨道上有一辆实验车,其顶部装有电磁铁,电磁铁下方吸有一颗钢珠. 在实验车向右匀速直线运动的过程中,钢珠因断电下落. 如图是描述钢珠下落的四个示意图,图中虚线表示钢珠下落的路径,以实验车为参照物,正确描述钢珠下落路径的示意图是()11、如图11所示,在拉力F=10N的作用下,物体沿水平面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N;当撤去拉力F时,物体将,此时,假设重力突然消失,在不计空气阻力的情况下,物体将(以上两空均选填“保持静止状态”“做减速直线运动”或“做匀速直线运动”).(11)12、下列现象中,属于利用惯性的是()A. 坐汽车时要系好安全带B. 跳远运动员快速助跑C. 行车时要注意保持车距D. 学校路段减速慢行13、实验:小王同学用表面粗糙程度不同的毛巾、木板、玻璃等器材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过程及现象如图1所示:(1)每次都要让小车从斜面上的同一位置从静止开始自由下滑,目的是.(2)实验中改变小车所受阻力大小,是通过改变来实现的.(3)下面是记录实验情况的表格,请将其中①、①两项内容补充完整.(4)比较a、b、c三次实验,发现阻力越小,小车滑行的距离就越(选填“远”或“近”),说明小车运动的速度改变得越. (选填“快”或“慢”).(5)伽利略对类似的实验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推测:如果水平面光滑,小车在运动时不受阻力,则小车将在水平面上. 说明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是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6)牛顿在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上概括出了牛顿第一定律. 该定律.A.能用实验直接验证B.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所以不能确定这个定律是否正确C.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概括得出的知识点二、二力平衡【知识干货】一、二力平衡的概念:一个物体在两个力作用下,仍然能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就称这两个力相互平衡. 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称物体处于平衡状态.(这里重点记住平衡状态所指的两种情况)二、二力平衡的条件:同体、等大、反向、共线.与相互作用力的区别:相互作用的特点是异体、等大、反向、共线,区别在于受力物体是一个还是两个,二力平衡受力物体是一个(即两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相互作用力受力物体是两个(即两个力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物理第8章总结知识点

物理第8章总结知识点

物理第8章总结知识点本文将对物理第8章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第8章主要探讨了力和运动的关系,涉及到力的概念、牛顿三定律以及动量和能量的基本原理。

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使物体发生形变或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

力的大小用牛顿(N)作为单位,方向通过箭头表示。

常见的力有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2. 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也被称为惯性定律,它表明一个物体如果没有外力作用,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这意味着物体的运动状态不会自发地改变。

3. 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描述了力和物体运动之间的关系。

它表明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其上的净力成正比,反比于物体的质量。

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F=ma其中,F是物体所受的净力,m是物体的质量,a是物体的加速度。

4. 牛顿第三定律牛顿第三定律指出,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具有相等的大小,方向相反。

这个定律也被称为作用-反作用定律。

例如,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一个力,同时另一个物体也对第一个物体施加同样大小、方向相反的力。

5. 动量守恒定律动量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定义为物体的质量乘以其速度。

动量守恒定律表明,在一个封闭系统中,当没有外力作用时,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m1v1+m2v2=m1v1′+m2v2′其中,m是物体的质量,v是物体的速度,’表示碰撞后的状态。

6. 动能和功动能是物体运动时所具有的能量,它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平方成正比。

动能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K=12mv2功是力在物体上所做的功,它与力的大小、物体位移的大小和力和位移的夹角有关。

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W=Fdcosθ其中,W是功,F是力,d是位移,θ是力和位移之间的夹角。

总结物理第8章主要介绍了力和运动的关系,重点讨论了牛顿三定律、动量守恒定律、动能和功的概念。

这些知识点对于理解物体的运动行为和相互作用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了解这些概念和定律将有助于解释和预测物理现象,以及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八年级物理第八章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第八章知识点总结

第八章运动和力
§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①在实验基础上,通过理论验证的。

②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这一定律。

③原来就运动的物体,不受力就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原来静止的物体不受力就保持静止状态。

◇惯性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我们把这种性质叫做惯性。

①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②物体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第2节二力平衡
□物体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相互平衡。

□物体在几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这几个力叫做平衡力。

※实验,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二力平衡,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叫做二力平衡。

□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条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相互作用力:同体、同线、等大、反向。

二力平衡:同体、同线、等大、反向。

)(判断二力平衡:①根据二力平衡条件。

②物体是否处于平衡状态。


§第3节摩擦力
□摩擦力,当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发生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趋势时,接触面间就会产生一个阻碍这种运动的力,这个力就叫做摩擦力。

※实验,测量滑动摩擦力
※实验,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八年级物理第八章运动和力知识点详解总结

八年级物理第八章运动和力知识点详解总结

第八章《运动和力》是八年级物理教材中的重要章节,主要涉及了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力的作用。

以下是该章节的知识点详解总结。

一、运动的概念1.运动的定义: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或参考系的位置发生改变,称为运动。

2.物体的运动状态:位置、速度、加速度。

3.运动的分类: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二、位置、位移和路径1.位置:物体所处的空间点的位置。

2.位移:物体从初始位置移动到末位置的变化量。

3.路径:物体运动时所经过的轨迹。

4.平移和旋转:物体的位移可以是平移或旋转。

三、速度与速度的计算1.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大小和方向。

2.平均速度: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位移与时间的比值。

3.瞬时速度:物体在其中一时刻的瞬时速度。

4.速度的计算公式:速度=位移/时间。

四、速度和位移的关系1.位移的方向与速度的方向:当速度方向变化时,位移方向也随之变化。

2.速度与位移的正负关系:速度与位移方向相同时,速度与位移为正值;速度与位移方向相反时,速度与位移为负值。

五、匀速直线运动1.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速度大小不变,速度方向不变。

2.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在时-位置图像中,直线的斜率表示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3.匀速直线运动的计算: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等于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

六、加速度与加速度的计算1.加速度:速度变化率的大小和方向。

2.平均加速度:速度变化量与时间的比值。

3.瞬时加速度:在其中一时刻的瞬时加速度。

4.加速度的计算公式:加速度=速度变化量/时间。

七、变速直线运动1.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速度大小不变,速度方向改变。

2.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在时-速度图像中,曲线的切线斜率表示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3.变速直线运动的计算:通过速度-时间图像中的面积可以计算位移。

八、力的概念1.力的定义:使物体发生形状、位置或速度改变的作用,是物体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2.力的单位:牛顿(N)。

3.力的测量:弹簧测力计或天平。

九、力的效果1.力的效果:改变物体的形状、位置或速度。

八下物理知识点总结第八章运动和力知识点

八下物理知识点总结第八章运动和力知识点

第八章 运动和力1、伽利略通过实验、分析,得出的结论是什么?实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1)、实验器材:小车、带斜面的木板、毛巾、刻度尺(2)、实验过程:①要把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滑下,目的:使小车刚到达水平面的速度相同。

②记录并比较小车在不同表面(木板表面、毛巾表面)的滑行距离。

(3)、结论: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慢。

(4)、推论:若运动的物体不受力,它将保持原来的速度一直匀速直线运动下去。

2、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适用范围、适用条件分别是什么?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适用范围:一切物体适用条件: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理解:(1)−−−−→没有受到力原来是静止的物体继续保持静止 −−−−→没有受到力原来是运动的物体都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2)牛顿第一定律表明:①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反驳亚里士多德的观点);②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支持伽利略的观点)3、什么叫惯性?哪些物体在什么情况下具有惯性?①、概念: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

②、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

4、惯性的大小只与_____有关,只能描述为“___惯性”,而不能说“____惯性”;惯性大小只跟物体质量有关,跟物体的运动速度、受力大小无关。

只能描述为“具有惯性”,而不能说“受到惯性”5、解释惯性现象的步骤;列举常见的两种惯性现象,并做具体解释。

解释惯性现象的步骤①研究对象原来所处的运动状态; ②.所叙说的物理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变化 ;③.由于物体具有惯性会出现什么现象 ;④最终出现的结果。

例1:汽车突然刹车时人会向前倾:原来人和汽车一起向前运动,当汽车刹车时,人的脚底由于摩擦而随之静止,人的上半身由于惯性,会保持继续向前运动的状态,所以刹车或减速时,人会向前倾。

例2:利用惯性使锤头紧固:锤头和锤柄原来一起向下运动,锤炳撞击到石头上突然停止时,锤头由于惯性会继续向下运动,这样锤头就会牢牢地套在锤柄上了。

物理第8章总结知识点

物理第8章总结知识点

物理第8章总结知识点第8章中涉及了一些重要的物理概念和原理,我们来逐一总结一下这些知识点。

1. 力和运动本章最重要的知识点之一就是力和运动的关系。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位置、形状和速度,它是一种动力。

牛顿三定律是力和运动的重要基础。

第一定律说:一个物体如果没有受到外力的作用,它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第二定律说:一个物体所受的力等于它的质量乘以它的加速度;第三定律说: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 动能和势能在力和运动的基础上,我们要了解动能和势能的概念。

动能是移动的物体由于其运动状态而拥有的一种能量,它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而势能是物体由于其位置和状态而拥有的一种能量,它与重力场或其他力场的性质有关。

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通过能量守恒定律相互转化。

3. 动量守恒定律动量是物体的运动状态的度量,它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其速度。

动量守恒定律说:在一个系统内,如果不受外力的作用,系统内各个物体的总动量守恒。

这个定律对于解释一些物理现象和计算碰撞问题有很大的帮助。

4. 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在碰撞的过程中,能量和动量的守恒是非常重要的。

弹性碰撞是指碰撞后物体之间没有能量损失,动量守恒,而非弹性碰撞是指碰撞后物体之间有能量损失和动量守恒。

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都有其特定的计算方法和实际应用。

5. 阻力和运动在运动的过程中,阻力是一种很常见的现象,它是运动物体所受的一种外力。

阻力的大小与速度和物体形状有关,它会影响物体的运动状态。

了解阻力对于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和计算阻力等问题有很大的帮助。

6. 力的做功和功率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所做的功等于力的大小和物体移动的距离的乘积。

功率是做功的效率,它等于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力的做功和功率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一些实际的工作和能量的转化问题。

7.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定律,它说:一个孤立系统内的能量总量是守恒的。

利用能量守恒定律可以解决许多能量转化和利用问题,如机械能守恒、弹簧振子、弹性碰撞等。

物理第八章知识点总结

物理第八章知识点总结

第八章运动和力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定律解读:①“一切”适用于所有物体②“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是定律成立的条件③“总”一直、不变④“或”指物体不受力时,原来静止的总保持静止,原来运动的就总保持原来的速度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两种状态必有其一,不同时存在⑤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用推理的方法概括出来的,不能用实验直接证明(小车斜面实验)⑥牛顿第一定律说明了力和运动的关系: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2.惯性:①惯性:一切物体都具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我们把这种性质叫做惯性。

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即无论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无论物体是受力还是不受力,在任何时候、任何状态下都具有惯性。

(惯性不是力,在解答问题时,只能说“由于惯性”“具有惯性”。

而不能说“受到惯性”“由于惯性的作用”“克服惯性”“惯性力”等,否则就将惯性和作用混为一谈)②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其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就越大第二节二力平衡1.二力平衡:作用在同一物体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条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所以说,有平衡力作用在物体上,运动状态不改变;运动状态改变,一定有力作用在物体上,并且是非平衡力)2.平衡状态分两种:①静止状态②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匀速直线向上、匀速直线向下都行,重点是匀速直线)1.相互作用力和平衡力的区别①相互作用力的特点: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的两个物体上(前提是两个物体发生相互作用)。

此时如果两个物体没有相互作用就不能说F1和F2是相互作用力。

②平衡力的特点:作用于同一物体上,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条直线上。

第三节摩擦力1.定义: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发生或将要发生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或者相对运动趋势的力,叫做摩擦力。

八年级物理,第8章 运动和力 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第8章 运动和力  知识点总结

第八章运动和力知识点梳理知识点一牛顿第一定律一、阻力对的物体运动的影响1.错误观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2.正确的观点:伽利略等认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二、牛顿第一定律1.定律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对定律的理解:(1)“一切”说明该定律对所有物体都适用。

(2)“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指物体不受任何外力的作用或物体受平衡力的作用。

(3)“或”指两种状态必具其一,不同时存在。

(4)含义:原来静止的物体不受力永远保持静止。

原来运动的物体不受力永远匀速直线运动。

(按原来的速度和方向)(5)牛顿第一定律不是由实验直接得到的(或验证)的。

是由实验加科学推理的基础上概括出来的。

3.力和运动状态的关系: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状态的原因。

不受力物体运动状态不变。

若运动状态改变一定是因为受力。

三、惯性1.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性质,这种性质叫惯性。

2.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

3.惯性大小是由物体质量决定的,质量大,惯性大,与物体形状、运动速度、受力情况无关。

4.惯性不是力,不能说惯性力、惯性作用或克服物体的惯性。

只能说“具有惯性”5.惯性现象:惯性的利用,惯性的危害。

6.解释惯性现象物体原来的运动状态说明,出现的变化,由于惯性物体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什么状态)发生现象,(或产生结果)7.惯性定律: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

知识点二二力平衡一、力的平衡1.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都叫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2.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物体受到的力平衡。

二、二力平衡的条件1.二力平衡是力的平衡中最简单的现象。

2.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条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4条)3.判断二力平衡的方法,可以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判断,也可以根据物体状态判断。

三、二力平衡的条件的应用1.求力的大小方向根据物体状态判断二力平衡,再根据一个力的大小、方向判断另一力的大小、方向。

八年级物理第八章《运动和力》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第八章《运动和力》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第八章《运动和力》知识点第八章力和运动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是指: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这个定律适用于所有物体,条件是没有受到力的作用。

总体来说,这个定律没有例外,它说明了力和运动的关系: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物体运动之所以会停下来,是由于物体受到了阻力。

因此,牛顿第一定律也被称为惯性定律。

惯性是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而惯性的大小只与其质量有关。

在解答问题时,只能说“由于惯性”、“具有惯性”,而不能说“受到惯性”、“由于惯性的作用”、“克服惯性”等,否则就将惯性和作用混为一谈。

利用惯性可以实现一些有趣的运动,例如跳远运动员的助跑、用力可以将石头甩出很远、骑自行车蹬几下后可以让它滑行。

但惯性也会带来危害,因此在小型客车行驶时,前排乘客要系好安全带,车辆行驶时也要保持距离。

第二节二力平衡当物体在几个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我们就说该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几个力称为平衡力。

如果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这两个力就被称为一对平衡力。

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如果满足这四个条件,那么这两个力彼此平衡。

二力平衡可以应用于两种情况。

第一种是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已知其中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可以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求出另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

第二种是已知物体受力情况,可以根据二力平衡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总的来说,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物体受力情况和物体运动情况来描述。

如果物体不受力,则保持原来的状态不变;如果物体受到平衡力,则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变;如果物体受到非平衡力,则会发生运动状态的改变。

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八章运动和力复习和总结

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八章运动和力复习和总结

本章复习和总结1.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知道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2.理解什么是惯性,会利用惯性知识解决生产和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3.知道什么是平衡状态;知道平衡力及二力平衡条件,能对平衡力进行分析.4.知道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会判断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掌握增大或减小摩擦力的方法.【教学方法】1.实验法: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2.归纳法:通过对本章知识的归纳总结,体会知识内容之间的联系,进而系统复习本章知识.3.引导分析法:通过引导学生对典型事例的分析,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物理概念、规律,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1课时【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本章总结】1.知识结构:(用多媒体展示并总结)2.例题讲解:(用多媒体展示)牛顿第一定律例题1 人类对“运动和力的关系”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曲折漫长的探索过程.(1)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这一根据生活经验和事物表象得出的错误观点被人们沿用了近2000年.(2)十七世纪,伽利略通过理想斜面实验,正确地揭示了“运动和力的关系”.如图所示,伽利略的斜面实验有如下步骤:①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这个斜面上仍然要达到原来的高度.②两个对接的斜面,让小球沿一个斜面从静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③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释放时的高度.④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最后使它成水平面,小球将沿水平面以恒定速度持续运动下去.上述步骤,有的属于可靠事实,有的则是科学推论,将这些事实和推论进行分类排序,以下正确的是()A.事实②→事实①→推论③→推论④B.事实②→推论①→推论③→推论④C.事实②→推论①→推论④→推论③D.事实②→推论③→推论①→推论④解析: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直到伽利略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得出了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才否定了亚里士多德的这一错误观点.在伽利略的实验中,只有②是实验事实,因为小球在任何面上滚动时都不可能没有摩擦,所以①③④都是他在假设没有摩擦的前提下的推论,排序当然是事实在前,假设推论可按照逻辑关系进行排序,依次为②→③→①→④.答案:(1)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2)D惯性例题2 下列现象中是由于惯性造成的是()A.向上抛石块,石块出手后越来越慢B.向上抛石块,石块出手后最终落回地面C.百米赛跑中,运动员到达终点时不能立即停下来D.船上的人向后划水,船会向前运动解析:向上抛出石块后,石块仍向上运动是由于惯性,但速度越来越慢最终落向地面是由于重力作用改变了其运动状态;船上的人向后划水,船向前运动是利用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运动员跑到终点后不能立即停下来,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是由于惯性,答案为C.答案:C例题3 甲乙两位同学坐在静止的列车上,在他们之间的水平桌面上放置一只静止的鸡蛋,列车向与甲的朝向相同的方向启动时,乙将看到鸡蛋()A.向甲运动B.向乙运动C.静止不动D.在原位置转动解析:当列车向与甲的朝向相同的方向启动时,桌子随之一起运动,鸡蛋由于具有惯性,仍然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相对于桌面向甲的朝向相反的方向运动,因此乙看到鸡蛋向甲运动.答案:A二力平衡例题4 如图所示,小刚遛狗时,用力拉住拴狗的绳子,正僵持不动,如果绳子的质量不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小刚一定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B.绳拉狗的力小于狗拉绳的力C.狗由于静止不动,所以没有惯性D.小刚拉绳的力与狗拉绳的力是一对平衡力解析:小刚用力拉住拴狗的绳子,正僵持不动,小刚、绳子和狗都处于静止状态(即平衡状态),那么无论是小刚、绳子还是狗都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对于小刚来说:水平方向受到绳子对他的拉力和地面对他的摩擦力相平衡;对于绳子来说:受到小刚拉绳的力与狗拉绳的力相平衡;对于狗来说:绳子对狗的拉力和地面对狗的摩擦力相平衡.答案:D例题5 体重为490N的某同学用双手握住竖直的木杆匀速上攀,他所受的摩擦力()A.等于490N,方向竖直向下B.等于490N,方向竖直向上C.大于490N,方向竖直向下D.小于490N,方向竖直向上解析:同学双手握住竖直的木杆向上匀速攀登,他在竖直方向上受到的力是平衡力,故摩擦力与重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因此B正确.答案:B摩擦力例题6 如图所示,车站进站口的水平传送带正将旅客包裹从入口车间运送到停车场.重500N的包裹静止放到传送带上,包裹先在传送带上滑动,稍后与传送带一起匀速向右运动,包裹滑动时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是重力的0.5倍.包裹在滑动时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随后与传送带一起匀速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N.解析:当包裹与传送带之间有相对滑动时,包裹受到摩擦力,包裹此时相对于传送带是向左运动的,因此,摩擦力方向向右;随后包裹与传送带无相对滑动时(即二者速度相同,一起做匀速运动时),则不受摩擦力作用.答案:右0例题7小明用如图甲、乙、丙的步骤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F1<F2,F1<F3)(1)实验中,他应将弹簧测力计沿方向拉动木块,使木块在水平面上做运动,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2)比较步骤与可得:摩擦力的大小跟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压力有关,且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比较步骤甲与丙可得: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有关,且接触面越,摩擦力越大.(3)小明在实验中还发现:在木块还没有被拉动的情况下,弹簧测力计仍然有示数,且示数逐渐增大,直到拉动木块为止.该现象表明:物体在静止时也可能受到力的作用,且该力的大小与力的大小有关.(4)上学路上,小明看见一辆汽车陷进了泥坑里,司机将一些稻草塞进后轮底下,汽车很快就爬上来了,这就是利用增大的方法增大摩擦力.答案:(1)水平匀速直线(2)甲乙粗糙程度粗糙(3)摩擦拉(4)接触面的粗糙程度课后作业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

8人教版初中物理第八章《运动和力》知识点总结《

8人教版初中物理第八章《运动和力》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初中物理第八章《运动和力》知识点总结1、牛顿第一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来的,不是通过实验直接得出的结论。

(2)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①牛顿定律的条件: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

(注:没有不受力的物体,所谓物体不受力的作用,其实是物体受到平衡力的作用,则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②牛顿第一定律的结论: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③牛顿第一定律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3)惯性定律:牛顿第一定律也叫做惯性定律。

①惯性:我们把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

②惯性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的大小只和物体的质量有关,与其它物理量无关。

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③物体的惯性只有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时,才能体现出来。

④解释物体惯性现象的方法:A第一步找出物体什么部位受到力的作用;B第二步受到力的部位改变了原来的运动状态;C第三步没有受到力的部位由于惯性扔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D第四步把结论写上。

(4)惯性与动能的区别①惯性是物体本身固有的,而动能是由于物体运动而具有的能。

②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而物体的动能和物体的质量、物体运动的速度有关。

例如:为什么跳远运动员助跑的速度越快,跳的就越远?答:跳起后能继续向前,是因为运动员具有惯性;跳的远是因为速度快动能大的缘故。

(5)惯性的利用和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①从枪口飞出的子弹能继续向前,是利用子弹的惯性。

②汽车驾驶员用的安全带是为了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

2、二力平衡(1)平衡状态: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相互平衡,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我们可以认为物体受到的力相互抵消为零,即物体所受的合力为零。

(2)二力平衡条件(是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一种特例,即物体在某个方向上只受到两个力的作用),这两个力的关系是:①两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②两个力大小相等; ③两个力方向相反;③两个力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运动和力》小结与复习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运动和力》小结与复习

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 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1.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实验方法: 控制变量法 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①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所受的压力有关,接 触面受到的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②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③ 滑动摩擦力大小与物重、速度、接触面积无关。
2.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
① 增大物体间的压力; ② 增加接触表面的粗糙程度。 列举相关的事例 ① 自行车用越大力刹车,就停得越快; ② 拔河时用力握绳子; ③ 冬天在结冰的路面上撒沙; ④ 冬天路面打滑,在汽车轮上缠铁链; ⑤ 鞋底或轮胎有凹凸不平的花纹; ⑥ 上单杠,手上摸镁粉。
3.减小摩擦的方法: ① ② ③ ④ 减小压力; 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变滑动为滚动; 分离摩擦面。
1 2 3
木块与木板 木块与木板 木块与棉布
3 5 3
0.2 0.35 0.4
A.比较第1、2次实验时,可以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B.比较第2、3次实验时,可以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A.在压力不变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 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B.在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时,滑动摩擦 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大小有关。
C.这两个力一定不是一对平衡力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4.在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问题时,小红设计的实验如 图所示,弹簧测力计一端固定,另一端钩住长方形木块,木块 下面是一长木板,实验时拉动长木板,然后读出弹簧测力计的 示数,即可测出木块和木板之间的摩擦力。小明看了小红的实 验后,认为小红设计的实验优于自己设计的实验。对此你能说 出其中的原因吗?
列举相关的事例: ① 手握单杠不能太紧; ② 滑雪板底面做的很光滑; ③ 机器转动的部分加滚动轴承; ④ 加润滑油; ⑤ 磁悬浮列车靠强磁场把列车托起。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第八章运动和力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第八章运动和力

第八章运动和力知识网络构建F F ⎧⎪⎪⎪→⎧⎪⎨⎨⎩⎪⎪⎧⎪⎨⎪⎩⎩=⎧⎪⎨⎪⎩⎧⎪⎨⎪⎩⎧⎨⎩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内容受外力运动状态改变理解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同向: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力反向:概念二力平衡条件应用运动和力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力和运动的关系物体运动状态不变的原因:不受力或受平衡力产生条件静摩擦力影大小摩擦力种类滑动摩擦力⎧⎪⎪⎪⎪⎪⎪⎪⎪⎪⎪⎪⎪⎪⎪⎪⎪⎪⎪⎪⎨⎪⎪⎪⎪⎪⎧⎪⎪⎧⎪⎪⎪⎪⎪⎧⎧⎪⎪⎪⎪⎪⎪⎪⎪⎨⎪⎪⎪⎪⎪⎪⎪⎪⎨⎪⎪⎩⎨⎨⎪⎪⎪⎪⎪⎪⎪⎪⎪⎪⎪⎪⎪⎪⎪⎪⎪⎪⎩⎪⎪⎪⎪⎩⎪响因素: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增大的方法减小的方法方向作用点滚动摩擦力 知能解读:(一)牛顿第一定律1.亚里士多德的错误观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2.伽利略通过实验认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3.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点拨:(1)“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该物体确实没有受到任何外力的作用,这是一种理想情况,买际上,不受任何外力作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二是该物体所受合力为零,它的作用效果可以等效为不受任何外力作用时的效果。

(2)“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是指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原来静止的物体将永远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将永远做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如果原来的运动状态不清楚,这两种情况都有可能。

(3)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它不是买验定律,而是在大量的实验和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概括出来的,但由此推出的结论,经过实践检验是正确的。

(4)它阐述了力和运动的关系,物体能够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前提是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即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惯性的理解一切物,有惯性,有大小,质量定。

知能解读:(三)力的合成1.合力:一个力如果它的作用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时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

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八章《运动和力》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下册物理第八章《运动和力》知识点归纳

第八章运动和力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1、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让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自由滑下(控制变量法),是为了使小车滑到斜面底端时有相同的速度;阻力的大小用小车在木板上滑动的距离的长短来体现(转化法)。

2、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3、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实验事实和科学推理得出的,它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验证。

4、惯性⑴定义: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特性叫惯性⑵性质:惯性是物体本身固有的一种属性。

一切物体在任何时候、任何状态下都有惯性。

⑶惯性不是力,不能说惯性力的作用,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的形状、速度、物体是否受力等因素无关。

⑷防止惯性的现象:汽车安装安全气囊,汽车安装安全带。

⑸利用惯性的现象:跳远助跑可提高成绩, 拍打衣服可除尘。

⑹解释现象:例:汽车突然刹车时,乘客为何向汽车行驶的方向倾倒?答:汽车刹车前,乘客与汽车一起处于运动状态,当刹车时,乘客的脚由于受摩擦力作用,随汽车突然停止,而乘客的上身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向汽车行驶的方向运动,所以…….第二节二力平衡1、平衡状态: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称为平衡状态。

2、平衡力: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受到的力叫平衡力。

3、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同物、等大、反向、同线)4、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⑴根据受力情况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①当物体不受任何力作用时,物体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平衡状态)。

②当物体受平衡力作用时,物体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平衡状态)。

③当物体受非平衡力作用时,物体的运动状态一定发生改变。

⑵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判断物体的受力情况。

①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物体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

注意:在判断物体受平衡力时,要注意先判断物体在什么方向(水平方向还是竖直方向)处于平衡状态,然后才能判断物体在什么方向受到平衡力。

8八年级物理第八章运动和力知识点详解总结

8八年级物理第八章运动和力知识点详解总结

8八年级物理第八章运动和力知识点详解总结-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第八章力和运动一、牛顿第一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⑴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⑵说明:【实验设计】如图,给水平桌面铺上粗糙不同的物体,让小车从斜面顶端从静止开始滑下。

观察小车从同一高度滑下后,在不同表面运动的距离。

【实验结论】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这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慢。

【推论】如果运动中的物体不受力,它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注意事项】①三个小车需要从斜面同一高度滑下,原因是保证小车到达斜面底端时的速度相同。

这利用了控制变量法。

②伽科略斜面实验的卓越之处不是实验本身,而是实验所使用的独特方法——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理想化推理(也称作理想化实验)。

它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

A、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而概括出来的,且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所以已成为大家公认的力学基本定律之一。

但是我们周围不受力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证明牛顿第一定律。

B、牛顿第一定律的内涵:物体不受力的情况下,原来静止的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不管原来做什么运动,物体都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C、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不需要力,即力与运动状态无关,所以力不是产生或维持运动的原因。

2、惯性:⑴定义: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⑵说明: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皆无关。

惯性不是力,“惯性力”、“在惯性作用下”或“受到惯性”、“克服惯性”等说法是错误的。

利用惯性的实例:跳远运动员的助跑、用力可以将石头甩出很远、骑自行车蹬几下后可以让它滑行。

8年级物理人教版下册课件《第八章 运动和力》单元总结

8年级物理人教版下册课件《第八章 运动和力》单元总结

(1)飞机吊着施救人员悬空静止时,绳对施救人员身体的拉力 为多少?
解:飞机吊着施救人员悬空静止时,处于平衡状态, 施救人员受到的重力和绳对施救人员身体的拉力是一对平 衡力,大小相等,所以 F1=G=700 N;
(2)飞机吊着施救人员沿竖直方向匀速上升时,绳对施救人员
的拉力为多少?
解:飞机吊着施救人员沿竖直方向匀速上升时,处于 平衡状态,施救人员受竖直向下的重力 G、竖直向下的阻 力 f 和竖直向上的绳对施救人员的拉力 F2 三个力,这三个 力平衡,
7.(2020·西湖)置于车上的物体 A 随车一起在平直路面上向右 匀速运动,当车行驶途中突然紧急减速时,物体 A 的运动情况最 有可能的是( D )
A.受惯性力向前滑动再停止 B.受摩擦力一直做匀速运动 C.不受力一直做匀速运动 D.由于惯性向前滑动再停止
8.(2019·玄武)一个物体在水平拉力的作用下沿粗糙程度相同的 水平面向右做直线运动,物体运动的路程(s)—时间(t)图象如图所示,
来改变摩擦力的大小。
5.增大摩擦的方法有 增大压力 、 使接触面变粗糙 ;
减小摩擦的方法有 减小压力 、 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使接触面脱离 、 用滚动代替滑动 。
知识点 1:牛顿第一定律 1.(2020·武汉)第 24 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将于 2022 年由北京市和张 家口市联合举办。冰壶运动是在冰上进行的一种投掷性竞赛项目,很有观 赏性。如图所示,在某次比赛中,运动员将冰壶甲掷出去,冰壶甲在水平 冰面上做减速直线运动,经过一段时间,冰壶甲与赛道上的冰壶乙相撞。 不计空气阻力,冰壶甲在水平冰面上做减速直线运动的过程中( )


A.运动状态保持不变 B.运动方向发生了改变 C.运动快慢发生了改变 D.运动的方向和快慢均发生了改变 答案:C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运动与力【知识归纳】1.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定义: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是保持静止状态或者匀速直线运动推论: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实验事实和科学推论得出的,它不能用实验来直接验证2.惯性定义: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特性叫惯性性质:惯性是物体本身固有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任何时候,任何状态下都有惯性,惯性不是力,不能说惯性力的作用,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的开关,速度,物体是否受力无关防止惯性的现象:汽车安装安全气襄,汽车安装安全带利用惯性的现象:跳远助跑可提高成绩,拍打衣服可除尘解释现像:例:汽车突然刹车时,乘客为何突然向汽车行驶的方向倾倒答:当车在行驶时,全身都随着车的运动,当车突然刹车时,上身还和车有一样的运动,而脚由于和地面有摩擦两者的不协调而往车刹车的方向前倾。

3.二力平衡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条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同物,等大,反向,共线)平衡状态:物体处于静止或者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称为平衡状态。

平衡力: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则这几个力相互平衡。

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跟据受力情况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①当物体不受任何力的作用时,物体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平衡状态)②当物体受平衡作用力时,物体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平衡状态)③当物体受非平衡力时,物体的运动状态一定发生改变跟据运动状态判断物体的受力情况①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物体不受力或受平衡力。

(注意:在判断物体受平衡力时,要注意先判断物体在什么方向(水平方向还是竖起方向)处于平衡状态,然后才能判断物体在什么方向受平衡力)②当物体处于非平衡状态(加速或减速,方向改变)时,物体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

物体保持平衡状态的条件:不受力或受平衡力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4.摩擦力定义: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他们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产生了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

产生条件:A:物体相互接触相互挤压B:发生相对运动或将要发生相对运动C:接触面不光滑(题目中说表面光滑做题时不计摩擦力)种类:①滑动摩擦: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时产生的摩擦,此时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②静摩擦: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来说,有相对运动趋势,但没有相对运动时产生的摩擦,它随外力的变化而变化,当静摩擦力增大到最大静摩擦时,物体就会运动起来。

(静摩擦力大小与方向:静摩擦力根据外力而变化,但有一个最大值,叫做最大静摩擦力。

最大静摩擦力略大于滑动摩擦力。

)③滚动摩擦:一个物体对在它表面上滚动的物体产生的摩擦,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得多。

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因数:压力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滑动摩擦力的计算公式:F=μ*Fn(滑动摩擦力总是比最大静摩擦力要小。

它由垂直于摩擦面的压力Fn和滑动摩擦系数μ决定,它与滑动面之间的相对速度和面积无关。

摩擦系数由滑动面的物质、粗糙度和(可能存在的)润滑剂所决定)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摩擦力不一定是阻力)测量摩擦力的方法:用弹簧测力计拉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想同。

(控制变量法)原理: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物体在水平方向上的拉力与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增大有益摩擦力的方法:A;增大压力B;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A;减少压力B;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C;用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D;使两接触面分离(加润滑济)【考点攻略】考点一牛顿第一定律【例题1】关于牛顿第一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定律通过斜面小车实验直接得到的B.该定律不能用实验证明,只是一种猜想C.该定律可以用实验来证明,因为它是力学的一个基本定律D.该定律是在可靠的事实基础上,通过科学推理概括出来的,虽然不能用实验来证明,但能接受住实践的检验方法技巧由伽利略的理想化实验为我们创立了一种科学的研究方法,即在大量的事实经验基础上,经过抽象思维,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通过推理概括出现象的本质。

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在伽利略、笛卡儿的结论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而概括出来的。

该定律不能用实验直接来证明,但是,从定律得出的一切推论,都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是一条大家公认的力学基本定律之一。

考点二:运用惯性知识解答有关问题【例题2】在无风的天气里,从水平匀速向右飞行的飞机上先后落下三包货物,若不计空气阻力,在地面上的人看到这三包货物下落过程中,在空中排列的情况应该是图1中的()方法技巧因为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因此要解释惯性现象,必须明确原来的状态,步骤如下:(1)判断物体原来的状态(2)物体发生的变化(3)物体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状态(4)结果出现了什么现象[解析]:货物从飞机上落下前,与飞机一起水平向右匀速飞行,具有向前的速度,从飞机上先后落下后,由于无风,又不计空气阻力,因此水平方向上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由于货物具有惯性而保持水平方向上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即三包货物沿水平方向和飞机具有相同的速度,在水平方向上通过的路程相等。

由于重力的作用,先落下的在最下面。

故C是正确的。

【考点点拨】:同学们要认真理解惯性:一切物体都具有的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即原来静止的物体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因此一切物体都有惯性,与物体是否运动和运动的快慢无关;惯性在生活中有利有弊,会识别它们。

跟踪巧练:1.乘坐公共汽车,当身体突然向前倾倒时,说明此时汽车正在;当身体突然向右倾倒时,说明此时汽车正在。

2.北京奥运,举世瞩目,下列有关奥运项目比赛的现象中,不能..用惯性知识解释的是()A.射到球门框架上的足球被反弹B.跳远运动员起跳前要助跑一段距离C.射击比赛中子弹离开枪膛后继续向前运动D.百米赛跑运动员到达终点时不能3.现在的轿车上一般都配有安全带和安全气囊.安全带做的比较宽,可以_____对人体的压强;安全气囊会在车子发生严重撞击时,自动充气弹出,使车内的人不会由于而撞到车身上。

考点三:平衡力与相互用力(1)如果一个物体受到平衡力作用,物体将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一个物体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则物体受到的力必定是平衡力。

(3)已知相互平衡的两个力中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便可求出另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

【例题3】一小闹钟静止在水平桌面上,则()A.闹钟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闹钟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B.闹钟受到的重力和闹钟对桌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C.桌面受到的支持力和闹钟对桌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D.桌面受到的重力和闹钟对桌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方法技巧二力平衡的条件是力学中的一个基本规律。

同学们一定要记住二力平衡的四个条件:“同体、共线、等值、反向”。

即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则这两个力就是彼此平衡的。

物体受到的是否为平衡力,这四个条件缺一不可。

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可以保持静止状态,也可以做匀速直线运动。

另外,同学们喜欢将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弄混淆,其实相互作用力是两个力分别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它们力的性质相同,同时存在,同时消亡。

考点四:力和运动的关系力可以使物体由运动变为静止、由静止变为运动或使运动的速度大小或方向发生改变,即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分析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各种情况,都必须施加力,因此,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例题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的运动状态保持不变,它一定没有受到外力作用B.物体受到了力,运动状态一定改变C.在平衡力的作用下,物体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D.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它一定受到外力的作用方法技巧解题时应特别注意: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变,不一定不受力;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原来静止的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一定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

[解析]:物体的运动状态保持不变,也可能是受到平衡力的作用,选A是错误;物体受到了,如果力互相平衡,运动状态就不改变,选项B错误;在平衡力作用下,物体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也可能处于静止状态,选项C错误;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一定受到力的作用,选项D正确。

考点五:画力的示意图【例题5】传送带上有一个物体,当它在如图1位置时,它与传送带一起以1m/s的速度在水平方向上匀速运动,空气阻力不计。

画出物体的受力示意图。

方法技巧由于物体与传送带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与传送带一起同速同向运动,物体与传送带之间没有相对运动趋势,在水平方向上不受任何力的作用,所以传送带对物块没有沿水平方向的摩擦力。

因此,物块只受到重力G和传送带对它的支持力的作用(如图2所示)。

考点六:静摩擦力的有无及方向的判定【例题6】指明物体A在以下四种情况下所受的静摩擦力的方向。

①物体A静止于斜面上,如图1-2-9(甲)所示;②物体A受到水平拉力F作用而仍静止在水平面上,如图1-2-9(乙)所示;③物体A放在车上,在刹车过程中A相对于车厢静止,如图1-2-9(丙)所示;④物体A在水平转台上,随转台一起匀速转动,如图1-2-9(丁)所示。

[解析]:甲图中,沿斜面向上;乙图中,水平向左;丙图中,水平向左;丁图中,总指向圆心解析:运用假设法不难判断出图1-2-9(甲)斜面上的物体有沿斜面向下滑动的趋势,所受的静摩擦力沿斜面向上;图1-2-9(乙)中的物体A有向右滑动的趋势,所受静摩擦力沿水平面向左(也可以根据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判定所受静摩擦力的方向水平向左)。

图1-2-9(丙)中,A物体随车一起向右减速运动,其加速度方向水平向左,由A物体的受力情况及牛顿第二定律可知,A物体所受静摩擦力水平向左(与加速度同向);图1-2-9(丁)中,A物体随转台匀速转动,做匀速圆周运动,其加速度方向总指向圆心,由A 物体的受力情况及牛顿第二定律可知,A受到的静摩擦力也总指向圆心。

方法技巧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方法1.假设法2.状态法根据二力平衡条件、牛顿第二定律或牛顿第三定律,可以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假如用一水平力推桌子,若桌子在水平地面上静止不动,这时地面会对桌子施一静摩擦力。

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知,该静摩擦力的方向与推力的方向相反,加速状态时物体所受的静摩擦力可由牛顿第二定律确定。

3、利用牛顿第三定律(即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来判断,此法关键是抓住“力是成对出现的”,先确定受力较少的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方向,再根据“反向”确定另一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

跟踪巧练1物体A放在物体B上,A、B的上、下表面均与斜面平行,A、B保持相对静止,质量分别为mA 、mB,物体B被细绳拴在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上,如图1-2-10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A、B间无摩擦力B、B受到A的摩擦力方向平行于斜面向下,大小为mAgsinθC、若剪断绳子,A、B一起向下加速运动的过程中A受B的摩擦力沿斜面方向向下D、若剪断绳子,A、B一起向下加速运动的过程中A受B的摩擦力为零[解析]:细绳未断前,用“假设法”判断A、B的静摩擦力的方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