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_电压 电阻 复习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物理_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17.1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②会同时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其中的电流;③会使用滑动变阻器来改变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探究过程,进一步体会科学探究方法;②领悟用“控制变量法”来研究物理问题的科学方法;③通过实验、分析和探索过程,提高根据实验数据归纳物理规律的能力,学会用图像研究物理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能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②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
③重视学生对物理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和科学性的认识,培养学生科学世界观的形成。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实验探究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的过程。
难点:运用数学一次函数图象分析出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式。
【教学资源】教师方面:演示用具:示教板一套,实验表格、图像坐标纸、结合课堂多媒体课件一个。
学生方面:电流表和电压表各一个、三节干电池、滑动变阻器一个、定值电阻(R1=5ΩR2=10ΩR3=15Ω)、开关、导线若干。
以上器材为一组,每六人一组器材。
【教学设计思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探究电流跟电压的关系,其次是探究电流跟电阻的关系。
基本思路是:首先以教师演示实验为基础,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电流与电阻、电压之间有什么定量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
再引导学生猜想和假设,培养学生科学猜想的方法。
然后学生根据自己的猜想分析实验方法和所需的实验器材,设计出实验电路并进行实验,通过实验数据和图像的分析得出电流跟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本节课在设计上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1.体现了物理教学主线:生活─物理─社会。
2.突出观察、实验。
将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设计为学生分组探究实验,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要求和物理学科的素质教育。
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设计、动手操作、分析、归纳和探究的能力。
3.通过“科学猜想法”和“控制变量法”等科学方法的教学,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物理学中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初中物理_第十六章 电压 电阻 第3节 电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第十六章电压电阻第3节电阻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电阻,理解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2.知道电阻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3.理解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有关.【过程与方法】1.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概括的能力.2.进一步学习体会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控制变量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电阻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产生兴趣,积极动手进行实验和观察实验.2.在实验探究中,学习科学家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严谨的习惯和实事求是的态度.教学重难点【重点】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难点】电阻的概念.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电阻定律演示器、干电池组、开关、导线若干、电流表等.【学生准备】铝导线、铜导线实物、干电池组、开关、导线若干、电阻定律演示器等.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出示预先准备好的几种电线:比如家庭用导线、电缆线、高压输电线等(如图所示)。
提问:这些是什么?导线芯是什么材料?我现在带来了两种导线,大家看一下电线芯的外面包了一层橡胶或塑料,是不容易导电的绝缘体,导线的芯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观察并回答:常用的导线通常是用铜或铝做芯。
[过渡语]我们知道,钢、铁也是导体,又多又便宜,那么为什么不用钢、铁来做导线呢?学完这节课你就明白什么原因了。
二、新知构建(一)、电阻演示1:如图1所示,将一个电流表、两节干电池、一个开关和一段镍铬合金线连接电路,并读出电流表的示数,记入实验数据表格。
演示2:如图2所示,把和演示1相同的一个电流表、两节干电池、一个开关,只是把一段镍铬合金线换成一段铜导线连接电路,并读出并记录电流表的示数,提示学生观察灯泡亮度和电流表示数有什么变化。
问题:比较两次电流表的示数,实验中用的是相同的电池,也就是说电压相同,为什么两条导线中的电流不同呢?图1图2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63-64页相关内容,说出电阻的定义、符号、单位及其换算。
初中物理_探究电流与电压和电阻关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教学设计单位:授课人:《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本课是学生学习完电路、电流、电压、电阻等概念之后,通过探究方式定量研究I与U、I与R的关系。
之前,学生已经知道电路中电流是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的,也知道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并学会使用电流表测电流、使用电压表测电压,同时,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影响金属导体电阻的因素,进一步体会了“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的思想。
经过一年多的物理学习,学生已经具备初步的实验探究能力,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欧姆定律,既符合学生在知识技能方面的实际水平,实现本课三维教学目标,还能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领悟科学研究的方法。
初中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主要是直接兴趣,其特点是:新奇、具体、操作、实践。
我校学生在八年级物理学习中主要表现出操作兴趣,即只对操作对象本身感兴趣,而忽视对事物本质的认识,进入九年级学习后,则主要表现出因果认识的兴趣,即兴趣中心由了解怎样改变现象发展为进一步探究现象变化的原因,渴望理解它的物理实质。
针对学生兴趣相对集中、兴趣与目标有一定联系、直接兴趣与间接兴趣同时起作用的心理特点,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学生探究中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求成欲,使学生的学习自始至终都在兴趣盎然的情况下进行,本课在教学中采用观察思考和实验探究的学习方式,不仅是物理学科本身特点的需要,也是适应学生的学习心理、培养学习兴趣的需要,同时也是物理规律教学和学习的需要,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投影等教学手段,不仅提高了课堂效率,丰富了课堂内容,也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课堂学习的热情。
效果分析这是一节成功的探究活动课。
这节课的最大亮点是学生的思维被启迪,真正主动参与了探究的全过程,成为了课堂的主体,很好地体现了新课程关于“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角色定位。
从课堂的结构看:首先,导入简练。
有围绕主题的灯光情景,更有学生眼见为实的演示实验,这样的情境导入,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为完成整个探究活动作了很好的铺垫,水到渠成地提出了探究的问题,并且也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做出了合理的猜想。
初中物理_电压 电阻 复习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⑴导体电阻的大小由导体本身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决定。与是否接入电路、与外加电压及通过电流大小等外界因素均无关,所以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⑵结论可总结成公式R=ρL/S,其中ρ叫电阻率,与导体的材料有关。记住:ρ银<ρ铜<ρ铝,ρ锰铜<ρ镍隔。假如架设一条输电线路,一般选铝导线,因为在相同条件下,铝的电阻小,减小了输电线的电能损失;而且铝导线相对来说价格便宜。
(5)通过对表格中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1.实验原理: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通过电流的变化来研究导体电阻的变化。(也可以用串联在电路中小灯泡亮度的变化来研究导体电阻的变化)
2.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所以定论“电阻的大小与哪一个因素的关系”时必须指明“相同条件”。
3.结论: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还与温度有关。
(类比是指由一类事物所具有的属性,可以推出与其类似事物也具有这种属性的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方法)
(二)电压的单位
1.国际单位
2.记住一些电压值:一节干电池1.5V 一节蓄电池2V 家庭电压220V 安全电压不高于36V
(三)电压测量:
1.仪器:
2.读数时,看清接线柱上标的量程,每大格、每小格电压值
3.使用规则:校零 量程 正负 并联
第十六章《电压 电阻》复习课教案
【教学目标】
1.能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
2.知道电流电压和电阻。
3.会看、会画简单的电路图。会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说出生产生活中采用简单串联电路或并联电路的实例。了解串并联电路电流和电压的特点。
4.会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
【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总结归纳,训练提高
初中物理_探究电流与电压和电阻关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教学设计单位:授课人:《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本课是学生学习完电路、电流、电压、电阻等概念之后,通过探究方式定量研究I与U、I与R的关系。
之前,学生己经知道电路中电流是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的,也知道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并学会使用电流表测电流、使用电压表测电压,同时,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影响金属导体电阻的因素,进一步体会了“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的思想。
经过一年多的物理学习,学生已经具备初步的实验探究能力,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欧姆定律,既符合学生在知识技能方面的实际水平,实现本课三维教学目标,还能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领悟科学研究的方法。
初中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主要是直接兴趣,其特点是:新奇、具体、操作、实践。
我校学生在八年级物理学习中主要表现出操作兴趣,即只对操作对象本身感兴趣,而忽视对事物本质的认识,进入九年级学习后,则主要表现出因果认识的兴趣,即兴趣中心由了解怎样改变现象发展为进一步探究现象变化的原因,渴望理解它的物理实质。
针对学生兴趣相对集中、兴趣与目标有一定联系、直接兴趣与间接兴趣同时起作用的心理特点,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学生探究中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求成欲,使学生的学习自始至终都在兴趣盎然的情况下进行,本课在教学中采用观察思考和实验探究的学习方式, 不仅是物理学科本身特点的需要,也是适应学生的学习心理、培养学习兴趣的需耍,同时也是物理规律教学和学习的需要,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投影等教学手段,不仅提高了课堂效率,丰富了课堂内容,也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课堂学习的热情。
效果分析这是一节成功的探究活动课。
这节课的最大凫点是学生的思维被启迪,真正主动参与了探究的全过程,成为了课堂的主体,很好地体现了新课程关于“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角色定位。
从课堂的结构看:首先,导入简练。
有围绕主题的灯光情景,更有学生眼见为实的演示实验,这样的情境导入,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为完成整个探究活动作了很好的铺垫,水到渠成地提出了探究的问题,并且也让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做出了合理的猜想。
初中物理_第十六章《电压电阻》单元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十六章《电压电阻》单元复习课主备人:【复习目标】:1.学生能初步认识电压,知道电压的作用及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学生知道电压的单位及单位换算,能记住常见电压值;学生能认识电压表,了解电压表的用途与符号,并会正确使用用电压表测电压(包括连接、读数、选择量程)。
2、学生知道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电压的特点及应用。
3、学生知道电阻的单位及换算,能够理解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的关系。
4、了解变阻器的构造,理解它的工作原理,知道正确使用变阻器的方法。
5、运用串、并联电路的电流与电压关系去分析简单的电路问题等。
【重点、难点】:1.【重点】:(1).电压表的使用方法;(2).运用串并联电路中的电压规律解题;(3).变阻器的使用方法及在电路中的作用。
2.【难点】:(1).电路的连接;(2).变阻器的使用,会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几个因素;(3).识别电压表测的是哪段电路两端的电压;进行电路故障分析。
【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和学生导学案【前置准备】建构网络系统知识多媒体展示本章思维导图【教学过程】:一、激情引趣发现问题:1.【视频播放】:《电人的烦恼》------现实版的“霹雳贝贝”片段2.【设疑】:众说周知:不高于36V电压为安全电压。
“手拿菜刀砍电线,一路火花带闪电。
”为什么视频中220伏电压穿胸,灯泡竟然亮了起来,人却安然无恙?(设计意图:通过观看视频《电人的烦恼》------现实版的“霹雳贝贝”片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设疑,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
)二、专题复习·画龙点睛(一)、考点一:电压及电压表的使用1.【回眸要点·夯实基础】(1).要在一段电路中产生电流,它的两端要有,所以的作用是使电路中产生电流。
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2).电压的单位是 , 1V= mV,1mV= μV。
(3).一节干电池的电压_____一个蓄电池的电压_____.对入体的安全电压 .家庭照明电路电压_______.动力电压________. (4).正确使用电压表要注意:①.电流只能从电压表的接线柱流入,接线柱流出;②.电压表应该联在电路中;③.被测电压超过电压表的量程;④.读数时,应该认清所用量程及其对应的分度值,如果选用0~15 V 的量程,则其分度值为;⑤.如果把电压表直接与电源两极相连;则测量的是两端的电压。
初中物理_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十七章第一节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会同时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导体的电流。
2.通过实验认识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能说出电流与电压、电阻间的正比、反比关系。
3.会观察、收集实验中的数据并尝试采用图象法分析实验数据。
【教学重难点】重点:能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导体中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难点:如何用实验的方法研究导体中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
【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演示:(1)把2.5V小灯泡分别跟一节干电池和两节干电池组成电路。
闭合开关,观察先后两次电流表示数及小灯泡的亮度。
分析实验现象,大胆猜想电流的变化可能跟什么有关?(学生动手实验,根据实验现象猜想:串联两节干画出电池时,灯泡较亮,电流较大。
由此可猜想:所加电压越高,电流会越大。
)(2)把2.5V跟5Ω的定值电阻与电源、开关组成电路。
闭合开关,观察先后两次小灯泡的亮度。
分析实验现象,大胆猜想电流的变化可能跟什么有关?(学生动手实验,根据实验现象,猜想:接入电阻后灯泡较暗,电流较小。
由此可猜想:电压一定时,导体电阻越大,电流就越小。
)引导:电压是产生电流的原因,通过实验可以知道:电压越高,电流可能越大;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电阻越大,电流会越小。
那么,通过导体的电流的大小跟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导体的电阻这两个因素之间有什么样的定量关系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探究的课题。
二、探究新知,得出结论(1)探究电压与电流的关系提出问题:你认为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存在怎样的关系?将你的猜想写出来。
(学生思考、讨论,汇报所需的实验器材及它们的两作用,画出电路图。
)设计实验:教师引导学生交流,共同设计实验方案。
请同学们讨论:①实验中要用哪些器材?②怎样测量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U和定值电阻中的电流I呢?③通过什么方法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U呢?④电路图应该怎样设计?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的实验电路图:进行实验:连接电路时要电注意的问题:开关应处于什么状态?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处于什么位置?电压表和电流表怎么连接在电路中?按图连接电路,测量并记下几组电压值和电流值,数据记录表格如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并将实验中测得的数据填到设计的表格中。
初中物理_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会同时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的电流。
2、会用滑动变阻器改变部分电路的电压。
3、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得出欧姆定律。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
2、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进一步熟悉用“控制变量法”来研究物理问题的科学方法。
3、尝试用图像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实验中的失误,实事求是,切忌弄虚作假,帮助学生分析实验失败的原因,研究实验改进的措施,研究减小误差的方法,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掌握实验探究的方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1、是形成电流的原因;2、电阻表示导体作用。
二、进行新课实验探究一:演示一:分别用两节和三节电池向同一保小灯泡供电,观察灯泡的亮度,并思考问题“通过灯泡的电流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活跃课堂气氛;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教学理念。
教师引导:那么电流与电压存在什么关系呢?由此导入科学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1、需把待研究的电阻接入电路,需____、_______、_______2、需测出不同时刻通过电阻的电流和电阻两端的电压,需_______、________,怎样接?3、需控制______不变,改变________,获得多组数据,从而发现普遍规律。
改变电阻两端电压的方法有________或__________。
4、根据以上思考设计实验电路图。
温馨提示:1、连接电路、更换元件时,开关应_________、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放到________。
2、正确连接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
3、闭合开关前,明确研究对象,控制_______不变,改变_______,观察记录哪些数据?4、用滑动变阻器来改变导体两端电压时,尽量使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成整数倍变化。
初中物理_第十六章 电压 电阻讲评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十六章《电压和电阻》单元讲评课教学设计【讲评目标】1、通过个人及小组改错,将个别存在的问题组内解决,加强组内成员间的交流合作。
2、根据出错情况,集中解决串联、并联电路电流、电压的关系、电路故障排查等电学问题。
会看、会画简单的电路图。
会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3、强化重点知识点,完成针对补偿练习,并进行二次达标。
4、总结得失,加强反思。
【重点】1.电压有关概念和电压表的使用。
2.探究串联电路的电压的规律。
3.对电阻的理解,滑动变阻器的作用。
【难点】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的理解,滑动变阻器的正确使用。
电路的识别与连接。
【教学过程】一、统计分析,明确目标师:同学们,我们今天来分析、讲评昨天发的单元达标试卷,一起解决问题集中的疑难点,播放考试试卷答题片段.整体分析一分两率,优秀小组、进步大的小组、优秀的同学、进步大的同学、做不同题型有特色正确率高的同学、潜力较大期望更进步的同学。
参加测试人数32人优秀率:59.3% 最高分:99 最低分:61 及格率:93% 平均分:81.25分各组成绩分析优胜小组:第八组、第四组、第三组、第七组优秀之星:赵双辉、吴浩然、王一昕、王明睿、进步之星:宋文通、王金钰、孙国印、宋金龙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对他们表示祝贺;期待你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努力挖掘自己的潜力,取得显著的进步。
各题型最佳表现奖选择题:王明睿、葛颂、李帅源、宋康宁、吴浩然、赵双辉填空题:葛颂、王一昕、宋康宁作图题:张昊、王明睿、王一昕、赵双辉、邱淑敏……实验、计算题:张雪、孙国印、王一昕、赵双辉……二、错因分析,点拨提升1、将各题归类,列出知识点分布情况。
①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概念的理解及应用。
导体与绝缘体、变阻器的铭牌、电压表的读数、电压电阻单位换算、生活中电压常识、滑动变阻器的连接,电阻概念的理解等。
例如1、 2、3、4、 7、8、9、10、16、17、18、20、25、题②两种电路的识别与电阻、电压、电流的分析。
初中物理_《电压电阻》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_电压电阻_物理_初中_【复习目标】1、电压2、探究串、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3、电阻4、变阻器【教学重点】电压和电阻【教学难点】串并联电路电压规律【教学过程】【聚焦考点,重点剖析】考点一电流表与电压表对比例1(2019•邵阳)在如图中,要使L1与L2串联,在“〇”处接入电流表或电压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L1两端的电压。
以下做法正确的是()A.a为电流表,b为电流表B. B.a为电压表,b为电流表C.a为电流表,b为电压表D.D.a为电压表,b为电压表---板演、点评点拨:不同点:电流表是测量电流的,串联在电路中;电压表是测量电压的,并联在电路中。
跟踪练习1.(2017•)如图所示,甲、乙为电压表或电流表,电路连接没有错误,闭合开关后,两灯都发光,甲、乙都有示数,则下面判断正确的是()A.甲、乙都是电流表B.甲、乙都是电压表C.甲是电流表,乙是电压表D.甲是电压表,乙是电流表-------回答考点二电压表读数例2.(2016•黄冈)在如图中甲所示电路中,当闭合开关后,两个电压表指针偏转均为图乙中所示,则电灯L1和L2两端的电压分别为()A.7.2V 1.8VB.9V 1.8VC.1.8V 7.2VD.9V 7.2V点拨:先看接线柱,再读数。
跟踪练习2.(2016•沈丘)用电压表测电路中的电压,一位同学接入的电路是“0﹣3V”这个量程,而另一位同学却按照“0﹣15V”的量程读成了7V,那么实际测量的电压应该是()A.1.4V B.3.5V C.7V D.14V -------回答考点三电阻例3.(2017•攀枝花)下列因素中,对导体电阻大小有决定作用的是()A.导体是否接入电路 B.导体的长度C.通过导体的电流 D.导体两端的电压点拨: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大小取决于本身的因素(材料、长度、横截面积),与通过的电流或两端的电压都无关。
跟踪练习3.(2017•北培区)一根没有绝缘皮的铜线电阻为R,要使这根接入电路的导线电阻变小,可采用的方法是()A.增大导线两端的电压 B.增大导线中的电流C.将导线对折后接入电路 D.将导线拉长后接入电路----板演、点评考点四变阻器例4.(2019•天津)如图是滑动变阻器的结构和连入电路的示意图,当滑片P向左滑动时,连入电路的电阻变小的是()A. B. C. D.---板演、点评点拨:变阻器串联在电路中使用,可以改变电路中的电阻、电流、部分电路两端电压、灯泡亮度等,但不能改变电路总电压。
初中物理_电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电压教学设计电压学情分析电压是初中物理电学的第二个物理量,学生对电流已经有一定的了解,可以对比以前的电流来学习,初步建立电压和电流的联系,对比电流表学会电压表的使用。
通过拓展实验,对比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持续的学习动机。
电压课堂效果分析这节课旨在突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教学理念。
设计中有四个教学活动,都是为了让学生能够体验到“生活与物理”的关系,培养学生观察、判断、思考、动手的能力,让学生在观察中理解,在做中学,在学中激发兴趣,而教师的作用重在引导。
从课堂效果来看,学生能够积极思考,自主探究,兴趣浓厚.上课前,如果教师就能对教学活动多预设,真正从学生学的角度出发,那么,课堂上就会少很多一讲到底的满堂灌。
设计中包含一定课堂训练,是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就牢靠掌握基础知识,另外,还有自主阅读,体现了“会的不讲”的原则。
电压教学反思本节内容由“电压”和“电压测量”两部分构成,电压的概念的形成是本节的难点,电压的测量是本届的难点。
通过教学比较圆满的完成了教学任务,我对我的教学做以反思:1、第一部分电压的概念,因为在初中物理学习知识体系中,我们还无法讲清楚电是什么,只能通过生活中的感知直接给出“电压”。
主要通过PPT课件,依据生活经验,水压可以形成水流,类比的电压可以形成电流,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虽然,这给教师备课上课增加了教学任务,但学生从电压的作用上认识电压。
通过类比的方法认识电压和理解电源和电压的作用,同时激发了学生进行探索的兴趣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2、本节课从生活走向物理,让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下学习,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观察、思考、实验及讨论的机会,让学生采用自学、讨论、实验等多种学习方法进行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
3、本节课注重学生的体验,在教学中两次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同时做好演示实验,在实验中做好点拨、指导,让学生及时发现并纠正实践操作中的问题,培养和提高学生了的实践操作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物理_17.1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课堂学习设计学科:物理年级:初四设计人:课题: 17.1 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一、学习目标1、会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2、经历实验探究过程,提高运用数据或图像归纳物理规律的能力。
3、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培养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二、课前小竞赛【比比谁最快!】:连接一个电路使小灯泡发光。
比一比,谁能以最快的速度改变电路,使小灯泡更亮或者更暗?通过实验试着分析,电流大小可能和哪些因素有关?三、合作探究【实验一】: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活动一】:设计实验1、测量哪些物理量?2、用哪些测量工具?3、用什么方法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请根据以上问题试设计出实验电路图。
【活动二】:进行实验,收集数据按照电路图连接电路,调节滑动变阻器测量几组电压值及对应的电流值,并绘制出I-U图像。
R = Ω电压U/V ...电流I/A ...四、课堂小结五、拓展练习1.一个导体接入电路中,若把它两端的电压增大到原来的三倍,则()A.它的电阻是原来的三倍B.通过它的电流保持不变C.通过它的电流是原来的三分之一D.通过它的电流增大到原来的三倍2. 在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电压的关系”时,某同学得出了如图所示的图像,你对这个图像进行分析后,得出的结论是()A.导体的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B.导体的电阻一定时,导体两端的电压与通过导体的电流成正比C.导体两端的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D.导体两端的电压一定时,导体的电阻与通过导体的电流成反比3. 某实验小组在探究电流与电压和电阻关系时,采用了如图所示的电路图。
(1) 他们在探究电流与其中一个变量的关系时,应采用法。
①保持导体的电阻不变,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的关系;②保持导体两端的电压不变,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的关系。
由5Ω换成10Ω,闭合开关(2) 在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把定值电阻R1后,下一步的操作是: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保持R两端的不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在做“研究导体的电阻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时,为了便于研究,每次须挑选两根合适的导线,用同一电源,测出通过它们的电流,然后进行比较,最后得出结论。
导线
A
B
C
D
E
F
G
长度(m0
2.0
0.5
1.5
横截面积(m m2)
3.0
0.8
1.2
0.8
3.0
1.2
1.2
材料
【教学过程】
一、电压
(一)电压的作用
1.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电压使电路中的自由电荷定向移动形成了电流。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2.电路中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①电路中有电源(或电路两端有电压);②电路是连通的。
注:说电压时,要说“xxx”两端的电压,说电流时,要说通过“xxx”的电流。
3.在理解电流、电压的概念时,通过观察水流、水压的模拟实验帮助我们认识问题,这里使用了科学研究方法“类比法”
B.电流表完好,但未与导线接牢
C.灯L的灯座接线处短路
D.电流表接线处碰线(电流表被短路)
1.电流表示数正常而电压表无示数:
“电流表示数正常”表明主电路为通路,“电压表无示数”表明无电流通过电压表,则故障原因可能是:①电压表损坏;②电压表接触不良;③与电压表并联的用电器短路。
2.电压表有示数而电流表无示数
(四)串联和并联电路电压的特点
1.串联电路电压的特点:电流处处相等。
2.并联电路电压的特点: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五)电流表、电压表的比较
电流表
电压表
异
符号
连接
串联
并联
直接连接电源
不能
能
量 程
0.6A 3A
3V 15V
每大格
0.2A 1A
1V 5V
每小格
0.02A 0.1A
0.1V 0.5V
(类比是指由一类事物所具有的属性,可以推出与其类似事物也具有这种属性的思考和处理问题的方法)
(二)电压的单位
1.国际单位
2.记住一些电压值:一节干电池1.5V 一节蓄电池2V 家庭电压220V 安全电压不高于36V
(三)电压测量:
1.仪器:
2.读数时,看清接线柱上标的量程,每大格、每小格电压值
3.使用规则:校零 量程 正负 并联
(5)通过对表格中数据的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1.实验原理: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通过电流的变化来研究导体电阻的变化。(也可以用串联在电路中小灯泡亮度的变化来研究导体电阻的变化)
2.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所以定论“电阻的大小与哪一个因素的关系”时必须指明“相同条件”。
电压表接c、d
断开S
若有示数,则灯泡短路;
若无示数,则灯泡断路;
二、电阻
(一)定义及符号
1.定义: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
2.符号:R。
(二)单位
1.国际单位
2.常用单位:
3.换算:
4.了解一些电阻值:手电筒的小灯泡,灯丝的电阻为几欧到十几欧。日常用的白炽灯,灯丝的电阻为几百欧到几千欧。实验室用的铜线,电阻小于百分之几欧。电流表的内阻为零点几欧。电压表的内阻为几千欧左右。
现象与结论
电压表
电压表接在a、b间,闭合开关
若电压表有示数,则灯泡断路;若无示数,则灯泡短路
电流表
电压表
分析:本题属策略型开放题。要判断灯泡开路或短路,可用电流表,也可用电压表,而且电表接入电路中的位置可以是任意的,所以答案有多种。解题的关键在于正确认识电表的双重作用。一是指示作用,即能指示出电路中的电流或电路两端的电压,二是连接作用,即电路中的电流表相当于导线,电压表相当于断开的开关。本题可采用逆向思考法,即若灯泡断路或短路,接入电路中的电流表或电压表示数有何不同。
“电压表有示数”表明电路中有电流通过,“电流表无示数”说明没有或几乎没有电流流过电流表,则故障原因可能是:①电流表短路;②和电压表并联的用电器开路,此时电流表所在电路中串联了大电阻(电压表内阻)使电流太小,电流表无明显示数。
3.电流表电压表均无示数
“两表均无示数”表明无电流通过两表,除了两表同时短路外,最大的可能是主电路断路导致无电流。
如图所示电路中,当开关S闭合后,灯泡不发光,若已经确定问题是由于灯泡断路或短路引起的,在不允许拆开电路的情况下,请你利用一只电压表或一只电流表接入电路中的A.B.C.d任意两点间 (不造成短路),分别对故障进行分析判断,请参照事例,把方法和判断结果填入下表中(限填写一种方法)
电表
方法(接在何处、开关开闭情况)
①电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
②电流从电压表的“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否则指针会反偏。
③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最大量程。
Ⅰ 危害:被测电压超过电压表的最大量程时,不仅测不出电压值,电压表的指针还会被打弯甚至烧坏电压表。
Ⅱ 选择量程:实验室用电压表有两个量程,0~3V和0~15V。测量时,先选大量程,用开关试触,若被测电压在3V`15V可测量,若被测电压小于3V则换用小的量程,若被测电压大于15V则换用更大量程的电压表。
内阻
很小,几乎为零
相当于短路
很大
相当于开路
同
调零;读数时看清量程和每大(小)格;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不能超过最大测量值。
(六)利用电流表、电压表判断电路故障
例:某同学做实验时,如图连接电路,闭合开关后,灯泡正常发光,但电流表指针不动,电压表读数正常,那么有可能是( )
A.电流表已被烧坏,致使电路不通
第十六章《电压 电阻》复习课教案
【教学目标】
1.能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
2.知道电流电压和电阻。
3.会看、会画简单的电路图。会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说出生产生活中采用简单串联电路或并联电路的实例。了解串并联电路电流和电压的特点。
4.会使用电流表和电压表。
【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总结归纳,训练提高
电表
方法
现象与结论
电流表
电流表接a、b
闭合S
若有较大示数,则灯泡断路;
若无示数或示数很小,则灯泡短路
电流表接a、c
试触开关S
若有示数,则灯泡短路;
若无示数,则灯泡断路;
电流表接c、d
断开S
若有示数,则灯泡短路;
若无示数,则灯泡断路;
电压表
电压 表接b、c
闭合S
若有示数,则灯泡短路;
若无示数,则灯泡断路;
铁
钨
镍铬丝
铁
钨
镍铬丝
铝
电流大小(A)
0.3
0.8
0.9
0.6
0.7
0.4
0.5
(1)该实验采用的实验方法为法。
(2)为了研究电阻与导体材料有关,应选用两根导线进行比较。(填代号)
(3)为了研究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有关,应选用导线两根导线进行比较。
(4)为了研究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横截面积有关,应选用导线两根导线进行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