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未来》教学案例

合集下载

《相信未来》教案(苏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

《相信未来》教案(苏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

《相信未来》教案(苏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相信未来》教案(苏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1《相信未来》教案(苏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了解相信未来的主要内容,并理解其含义。

2. 掌握散文写作的基本技能,能够成功地写一篇散文作品。

3. 加强学生对优美中文语言的鉴赏能力,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二、教学重点:1. 相信未来的主要内容的理解2. 掌握散文写作的要点三、教学难点:1. 根据教材中内容和自己的想法展开写作2. 手持笔尖,抒发真情四、教学方法:1. 课前讲授与课堂引导相结合2. 让学生课堂学以致用,动手实践五、教学过程:1. 课前活动教师通过画面/图片/歌曲等的形式让学生感受到“相信未来”的主题,引起学生兴趣。

2. 整体理解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相信未来”中的三个小故事及其中蕴含的主旨思想,让学生对故事的情节及含义有一个整体理解。

3. 阅读分析通过小组讨论或个人分析的方式,让学生对故事的每个部分进行深入分析,掌握散文的写作技巧,如描写细节、运用修辞手法等。

4. 创作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根据散文为蓝本,运用自己的语言和思想,写出自己的散文作品。

让学生根据自己所写的作品交换意见,分享写作体会,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5. 评价教师与学生共同评价作品,让学生了解何为好的作品,怎样才能写出好的作品。

六、教学材料:1. PPT 音视频课件2. 《相信未来》教材及相关教辅材料3. 小组讨论的框架七、教学反思:本篇教案着重让学生掌握散文的写作技巧以及优美的中文语言形式的鉴赏。

同时,教师也要在课堂上不断激发学生们的写作兴趣,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也充分体验到写作的乐趣,让学生的文字得以更加深刻的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加强学生阅读理解,文学鉴赏等能力训练,以达到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目的通过本教案的设计,学生不仅掌握了散文的写作技巧和中文语言形式的鉴赏,还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

相信未来优秀教案(优秀4篇)

相信未来优秀教案(优秀4篇)

相信未来优秀教案(优秀4篇)《相信未来》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目标:1、学习体会本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2、把握诗人的思想情感,体味本诗的韵味。

3、培养新诗鉴赏能力二、预习:1、强记字音:灰烬()依偎()摇曳()睫()毛瞳()孔惆怅()轻蔑()脊()骨给()予不屈不挠()2、辨音辨形:摇曳()—拽()拉睫()毛—捷()报给()予—给()以瞳()孔—潼()关撞()击—经幢()惆()怅—稠()密—未雨绸()缪—鸟声啁啾()三、整体感知,理清脉络要求:明确每节的主要意思结构脉络明确:课文基本结构:1—2节:第3节:第4节:第5节:第6节:第7节:四、分析鉴赏,把握主旨(一)揣摩语言:1.诗歌意象的运用:问题:仔细阅读1、2、5、6、四节,找一找作者所用到的诗歌意象,并体会这些意象所表达的意思。

明确:第1节:蜘蛛网—— 炉台——灰烬的余烟—— 美丽的雪花——第2节:紫葡萄—— 深秋的露水——鲜花—— 凝露的枯藤——第4节:腐烂的皮肉——第5节:脊骨——2.比喻的用法:问题:分析第三节前三句的精妙之处和所表达的意思。

明确: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二)表现形式本诗在表现形式上的一大特色是什么,有什么作用?明确:《相信未来》教学设计篇二一、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朗读体悟,寻找意象,品味意境。

2.通过诵读,把握意象,体会本诗的情感。

3.了解作者面对残酷的现实,始终不渝的热爱祖国、相信未来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顽强自信、战胜挫折的积极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揣摩诗歌语言,赏析诗歌丰富含蓄的意象。

2.难点:体会诗歌深沉的情感。

三、教学方法诵读法、品读赏析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一)设置情境,激趣导入有一首诗写于1968年,第二年,江青读过这首诗后说:“这是一首灰色的诗。

”这首诗就是《相信未来》,作者是食指,原名郭路生。

紧接着向学生介绍作者,同时交代清楚诗歌的写作背景。

《相信未来》教学设计(山西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相信未来》教学设计(山西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相信未来》教学设计(山西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理解诗文《相信未来》的主题和意境。

2. 掌握作者冰心的生平背景和文学地位。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思维分析能力。

4. 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相信未来会更美好。

1.2 教学内容1. 诗文《相信未来》的阅读与解析。

2. 冰心的生平介绍和文学成就概述。

3. 讨论诗文中的主题和意象。

4. 实践活动:创作一句鼓励他人的话语。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 理解并欣赏冰心的诗文《相信未来》。

2. 分析诗文中的主题和意象。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思维分析能力。

2.2 教学难点1. 深入理解诗文中的抽象意象和深层含义。

2. 引导学生联系个人生活体验,体会诗文的启示。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冰心的生平背景和诗文特点。

2. 互动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和思考。

3. 实践法:鼓励学生创作鼓励他人的话语。

3.2 教学手段1. 多媒体课件:展示冰心的照片、诗文选段和相关信息。

2. 纸质教材:提供诗文原文和相关注释。

3. 网络资源:提供冰心的诗文作品集和相关评论文章。

第四章:教学步骤与时间安排4.1 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冰心的生平背景和文学地位(5分钟)。

2. 阅读与解析:让学生阅读诗文《相信未来》,并进行解析(15分钟)。

3. 主题讨论:引导学生思考诗文中的主题和意象(10分钟)。

4. 实践活动:让学生创作一句鼓励他人的话语,并分享(10分钟)。

4.2 时间安排1. 课时:本章节计划用1课时(40分钟)完成。

第五章:教学评估与反馈5.1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理解程度。

2. 评估学生的创作作品,关注其鼓励他人的能力和创造力。

5.2 教学反馈1. 针对学生的理解程度和参与情况,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2. 根据学生的创作作品,给予鼓励和具体的改进建议。

第六章:教学拓展与延伸6.1 教学拓展1. 推荐冰心的其他诗文作品,让学生进一步欣赏和理解其文学风格。

2023最新-相信未来 教案【优秀7篇】

2023最新-相信未来 教案【优秀7篇】

相信未来教案【优秀7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案要怎么写呢?这次漂亮的为亲带来了7篇《相信未来教案》,希望能够满足亲的需求。

相信未来作文篇一当蜘蛛网无情的查封了我的炉台,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我依然固执的铺平失望的灰烬用美丽的雪花写下:请相信未来。

当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请怀,我依然用固执的用凝霜的枯藤写下:请相信未来。

轻轻饭起历史的篇章5月12日14时28分迅速拿起时钟已是205月18日5时28分时间以过去了整整147个小时,147个小时意味着什么?生命还能交给我门什么?是否真的会有奇迹诞生?我相信黑夜中回有星星,我相信寒冷中回有火把,我相信孤单中会有拥抱,我相信~~~~~~~昂头挺胸,树立信心,磨练意志。

在痛苦中面带微笑,在失意中拾起碎片,肩并着肩,手拉着着手心连着心共同走向最没的夕阳地震见证了世间的真情,地震诠释了爱的力量。

一放有难,八方只援,重志成成共创没好家园。

最没的彩虹总挂在狂风暴雨后的天边;人间的暖流定会融化寒冷的心,请用双手扶植那风雨遥遥欲坠的经霜枝头。

四川的每位灾民请相信我们同拥一片蓝天,我门都是一家人。

坚强,我的伙伴;勇敢,我的同胞。

国家不会抛弃你们,人民不会忘记你们。

别哭,我的孩子;别哭我的同胞。

别在徘徊,别在忧郁。

前方的一屡曙光在告诉你们:请相信未来《相信未来》篇二【语篇结构分析】全诗共三个层次:第1―3节,描述残酷的现实的同时表达了自己的信念。

第4―6节,交代“相信未来”的理由。

最后一节,年轻的诗人发自内心的呼喊,再次号召要“相信未来”。

【语篇脉络梳理】第1―2节:恶势力横行,我们希望破灭,果实被窃痛斥现实第3节:面对着困难,我们信念更强,豪情更浓表明信念第4节:想信未来有人能够看清历史,辨明真相相信未来第5节:面对表层的创伤,继续前进,任人评说第6节:相信历史会给中国的脊梁以公正的评价第7节:点明题旨,发出召唤,为未来努力奋斗决心战斗语篇品读一、重点语段品读第1节:第一小节四句,侧重表现的是生活的贫困,物质的匮乏。

《相信未来》的教案

《相信未来》的教案

《相信未来》的教案《相信未来》教学设计篇一教学设想:“向青春举杯·吟诵青春”板块,共有三篇,《沁园春长沙》是“研习”的第一篇,已经教完,《相信未来》、《让我们一起奔腾吧》是其余两篇。

《相》是“研习”篇,《让》是自读篇。

这两篇都是现代诗歌,合并指导阅读。

教学重点在了解作品创作背景和作者创作意图的基础上,通过反复诵读文本,让学生:理解诗歌中描写的意象,跳跃的语言;通过反复诵读,领悟诗人的情怀;学会诗歌鉴赏的方法,体会朗诵诗歌的技巧。

教学目标:1、继续理解诗中的主要意象,把握诗歌的内容大意,体会作品的思想感情。

2、理清不同时代青年人的精神风貌的特征,以及这些特征与那个时代的关系。

教学重点:1、通过反复吟诵,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跳跃性的语言。

2、学习情景交融的艺术表现手法,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清不同时代青年人的精神风貌的特征,以及这些特征与那个时代的关系。

教学方法:诵读、讨论法。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研究,鼓励学生质疑、讨论,发表看法,教师在疑难处给予点拨。

课时安排:1课时。

过程:一、导入作为年青人,在感受青春美好的同时,我们也常常感到不如意,或者身处困顿,面对眼前的挫折,面对当下的逆境,我们当怎么办?今天我们学习《相信未来》,看看前辈的名人如何对待。

二、简介诗人生平及时代背景,整体理解此诗写于1968年,这时正值文革时期,这一时期几乎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空白期,然而民间的创作却顽强地生长着,诗人食指无疑是其中杰出的一位民间写作者。

就在16-19岁的青春时期,食指便以一代人灵魂的历程写出了《海洋三部曲》、《鱼儿三部曲》、《相信未来》等30余首为时代立言的好作品,这些诗歌不胫而走,在全国各地的知识青年中广为传诵。

食指《相信未来》在那个阴云密布的时代,在人们心灵上投下了一道希望之光。

尽管“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尽管“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悲哀”,人们依然用“美丽的雪花”,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现在重读依然让人动心。

《相信未来》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相信未来》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相信未来》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相信未来》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1教学设计是教育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合理的教学设计能够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帮助他们更好地面对未来的挑战。

本文将针对题目所述的《相信未来》这一主题,设计一份教案教学设计,旨在引导学生树立信心、树立远大理想,迎接未来的挑战。

一、教学目标1.了解“相信未来”这一主题的涵义,以及为什么要相信未来。

2.培养学生对未来的思考意识,鼓励他们勇于肯定自己的能力和潜力,为未来做好准备。

3.通过探讨未来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

二、教学内容1.了解“相信未来”的内涵和意义。

2.探究未来的趋势和方向,如科技进步、知识经济、创新创业等。

3.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看待未来,如科技、文化、社会、环境等方面。

4.通过案例分析,了解未来就业市场的变化和特点,探讨未来就业的发展方向和就业技能。

5.通过游戏、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预测未来的生活方式和城市环境。

三、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

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思考,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想象力。

2.案例教学法。

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变化。

3.小组讨论法。

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相互交流和分享,从不同的视角看待问题。

4.游戏化教学法。

通过游戏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

四、教学过程安排课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具体安排第一课相信未来的内涵和意义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思维导图等方式开启话题,引入本课的学习内容。

通过故事、小视频等方式阐述“相信未来”的内涵和意义,让学生感受到“相信未来”的重要性和意义。

通过学生的自我介绍,培养学生自我认知和自信。

第二课未来的趋势和方向案例教学法通过阅读新闻、杂志、网站等方式,了解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方向,让学生了解未来社会可能出现的新兴行业。

分析案例并进行讨论,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如何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信未来》6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相信未来》6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相信未来》6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相信未来》6 教案教学设计1《相信未来》6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材基本情况教材名称:《相信未来》6适用对象:初中二年级学生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二、教材特点1.内容紧扣新课标要求,课本内容生动有趣,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2.每一单元的话题紧扣时代背景,在激励学生自主思考、发现生活中的问题,以及寻找解决办法和突破口方面做了很好的设计。

3.教材既注重学生语言知识的积累和运用,又注重学生的情感、社会和文化素养的培养。

三、教材分析本教案针对相信未来6年级下册第5-6单元进行分析:1.第5单元:梦想启航此单元全文都以探讨梦想为主线,梦想作为儿童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杠杆,贯穿整个课文,深刻阐述了什么是梦想,为什么需要有梦想,如何实现梦想等等,涉及的话题非常广泛,既做到了有针对性,又有可玩性。

2.第6单元:美丽祖国此单元的主题是祖国、家乡,与前一单元交相辉映。

主要内容包括祖国山川、人民生活、文化建设和环保等方面,通过介绍祖国的各个方面,让学生增强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同时,启迪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意识。

四、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理解课文中的重难点内容2.能够运用所学语言知识表达自己的观点3.能够通过情境练习与合作学习提高语言运用能力五、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1) 学生能掌握新词汇和短语的用法;2)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总结文中重点,重点内容的表达与思考。

2.难点1) 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 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六、课时安排第1课时:导入活动,呈现话题:人生的道路目的:让学生了解有梦想的重要性,寻找自己对未来的期待。

步骤:1)老师放映视频:“沟拉乡孩子的大梦想”。

2)以兴趣班会、简短的感性语言,让学生展开或讲述自己的理想、梦想和目标。

3)新词呈现与解释:抚摸、梦想之光、遥不可及、勇往直前、月份。

4)教师强化新授单词的重要性,提示学生在学习中要养成积累和记忆的习惯。

《相信未来》教案2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相信未来》教案2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相信未来》教案2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相信未来》教案2 教案教学设计1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份《相信未来》教案2的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和难点以及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方面的内容。

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为:1.了解宇宙中的星际物质和行星构成等基本概念,学习天文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2.提升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3.让学生了解世界性科学项目,并激发他们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和热情。

二、教学内容1.宇宙中的星际物质和行星的构成。

2.进行天文学实验,探究宇宙中的星际物质和行星构成等知识。

3.了解世界性科学项目,并介绍一些天文学研究领域的前沿技术和进展。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课堂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分别为:1.学生对宇宙物质和行星构成等基本概念的深入理解。

2.掌握天文学实验方法,进行探究性实验,从而更好地理解天文学知识。

3.了解世界性科学项目,以及如何加入到该项目中,并对一些前沿研究领域的技术和进展有所了解。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老师讲解,概述宇宙中的星际物质和行星构成等基本概念,并介绍天文学实验方法。

2.实验探究法:组织学生进行宇宙中的星际物质和行星构成等实验探究活动,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3.讨论法:组织学生就世界性科学项目及前沿研究领域进行讨论,以进一步激发他们的科学探究热情,并促进其思维能力的提升。

五、评价方式1.学生成绩测评:对学生的天文学知识记忆、实验探究、讨论与交流等方面进行评估。

2.学生作业评估:对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实验探究的成果及其报告进行评估。

3.口头评价: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口头评价,及时反馈,帮助其在学习中逐渐提升。

六、小结通过本文的介绍,相信大家对《相信未来》教案2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理解。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教师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结合本文所提供的教学思路和方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教案旨在通过以天文学为主题,介绍宇宙中的星际物质和行星构成等基本概念,以及世界性科学项目的相关内容,促进学生科学知识的学习和全面发展。

最新整理优质课《相信未来》教学教案

最新整理优质课《相信未来》教学教案

最新整理优质课《相信未来》教学教案《相信未来》是食指作于1968年的一首朦胧诗。

该诗以其深刻的思想、优美的意境、朗朗上口的诗风让人们懂得了在逆境中,怎样好好地生活,怎样自我鼓励,怎样矢志不渝地恪守自己对明天的承诺。

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最新整理优质课《相信未来》教学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语文《相信未来》教案一一、文本分析*选自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向青春举杯专题中的第一个板块吟诵青春。

*的内容是:表达自己身处黑暗现实但仍相信未来的乐观精神和执着信念。

*的特点是:情感上连用七个相信未来,展现诗歌的乐观之美和执着之美;内容上运用蜘蛛网、余烟、排浪等或悲凉或壮阔的意象,表现崇高之美和坚定之美;语言上运用相信未来等整齐的或有变化的句式,表现整齐之美和变化之美;节奏上运用无情、叹息等词的重音和停顿,表现和谐之美和韵律之美。

二、学生分析学生需要从中学到的是:通过本诗的情感美、内容美、语言美、节奏美的学习,感受诗歌的四美,让诗歌的美流入心灵,积淀成美好的语文素养。

高一的学生已经基本具备了相应的学习基础:在认知上,对诗歌的情感美、内容美、语言美、节奏美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在情感上,对年轻生命积极乐观、坚定执着的态度有了一定的感受和体会。

学生需要采用的学习方法是:诵读法、体验法、探究法等多种自主学习的方法。

三、目标阐述(一)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能说出本诗内容(包括意象)上的特点和美感。

能阐述本诗语言(包括韵律)上的特点和效果。

能解释本诗节奏(重音、停顿)上的特点和效果。

2、过程与方法能在理解本诗内容的过程中运用探究的方法。

能在体会作者情感的过程中运用诵读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感受作者对未来积极乐观的情感。

能体会作者对年轻坚定执着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能阐述本诗语言(包括韵律)上的特点和效果。

(三)教学难点能说出本诗内容(包括意象)上的特点和美感。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提问法、点拨法等服从于学生学习需要的方法。

课《相信未来》教学教案

课《相信未来》教学教案

最新整理优质课《相信未来》教学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诗文内容,感受诗人对未来的信念和希望。

2. 品味诗文中的象征手法,体会诗歌的深刻内涵。

3. 提高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培养文学素养。

教学重点:1. 诗文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2. 象征手法的分析和运用。

教学难点:1. 诗文深层含义的挖掘。

2. 学生朗读和表达能力的提升。

教学准备:1. 教材《相信未来》。

2. 相关背景资料。

3.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激发学生对未来的想象和期待,引导学生思考未来的意义。

2. 简介诗人及其背景,引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主朗读诗文,感受诗文的节奏和韵律。

2.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诗人的创作背景。

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讲解诗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诗人对未来的信念和希望。

2. 分析诗中的象征手法,如“草原”、“太阳”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

四、小组讨论(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文的理解和感悟。

2. 各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交流对诗文内容和象征手法的理解。

五、实践活动(5分钟)1. 学生进行朗读练习,提高朗读表达能力。

2.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未来梦想,鼓励学生相信未来、积极面对生活。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课堂讲解、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等多种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文内容,体会诗人对未来的信念和希望。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students to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class activities and express their own thoughts and feelings. Additionally, the teacher should provide timely feedback and guidance to help students improve their understanding and expression.六、课堂拓展(10分钟)1. 引导学生联系现实生活,思考诗歌中的信念对个人的启示。

高一语文教案《相信未来》

高一语文教案《相信未来》
在具体的意象分析后学生已经对诗歌的主旨和情感有了一个更深刻的把握所以接下来我会提出一个问题即这首诗歌最明显的艺术特色是什么学生带着问题朗读诗歌这样可以使学生进一步加深情感体验真切感受诗人顽强自信战胜挫折的积极人生态度
高一语文教案《相信未来》
高一语文教案《相信未来》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一语文教案《相信未来》,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

《相信未来》优秀教案

《相信未来》优秀教案

《相信未来》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诗歌《相信未来》的内容和主旨。

2.培养学生朗读诗歌、欣赏诗歌的能力。

3.引导学生从诗歌中汲取力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旨,感受诗歌的美。

难点:诗歌的朗读技巧和情感表达。

三、教学过程1.导入(1)向学生介绍诗人食指及其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题目《相信未来》,让学生思考:什么是未来?我们为什么要相信未来?2.诗歌朗读(1)教师范读诗歌,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学生齐读诗歌,注意把握诗歌的节奏和情感。

(3)分组朗读,每组挑选一名代表进行朗读,其他同学倾听并给予评价。

3.诗歌解析(1)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了解诗歌的层次。

(2)逐句解读诗歌,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3)讨论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如“相信”、“未来”、“理想”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主旨。

4.情感体验(1)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未来的看法,分享自己的理想和信念。

(2)引导学生从诗歌中汲取力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践行“相信未来”的理念。

5.诗歌欣赏(1)让学生自由发挥,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2)邀请学生上台进行诗歌朗诵、演唱或绘画等创作,展示自己的才华。

(2)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分享在学习过程中的感悟。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四、作业布置1.背诵并默写诗歌《相信未来》。

2.以“相信未来”为主题,写一篇200字左右的短文,表达自己的理想和信念。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相信未来》的内容和主旨,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2.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较高,积极发言,表现出对诗歌的热爱和向往。

3.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4.作业布置有助于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相信未来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相信未来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相信未来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相信未来教案教学设计1相信未来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学生能够具备以下能力:1. 理解“相信未来”的核心意义;2. 通过观看视频、课文阅读、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思考和交流,了解对未来的美好愿景;3. 通过游戏和小组竞赛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4.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精神;2. 了解互联网技术对未来生活的影响。

三、教学内容1. 观看视频,了解未来科技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2. 阅读课文,了解“相信未来”的核心意义;3. 小组讨论,分享对未来美好愿景的看法;4. 游戏和小组竞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5. 多向思维培养,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视频观看法:通过观看视频,了解未来科技对生活的影响。

让学生体验科技带来的便捷和快速。

2. 课文阅读法:阅读课文,了解“相信未来”的核心意义。

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3. 小组讨论法: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自由讨论。

学生可以分享自己对未来的看法和对未来的期望。

4. 游戏和小组竞赛法:通过游戏和小组竞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5. 多向思维培养法:通过课堂练习和作业,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步骤1. 视频观看:观看相关视频,了解未来科技的发展和对生活的影响。

2. 课文阅读:阅读《相信未来》,了解“相信未来”的核心意义。

3. 小组讨论:分组进行自由讨论,分享自己对未来的看法和对未来的期望。

注意引导学生将想象力运用到未来世界的构建。

4. 游戏和小组竞赛:通过游戏和小组竞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5. 多向思维培养:通过课堂练习和作业,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评估1. 考试:通过一次小测验,检验学生对“相信未来”的理解和信息获取能力;2. 作业:布置一篇文章,要求学生描述自己对未来的期望和想象世界,检验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想象力;3. 课后讨论:为学生留出时间,让学生再次讨论未来的方向和变化。

《相信未来》教案坚定信念展望未来

《相信未来》教案坚定信念展望未来

《相信未来》教案坚定信念展望未来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相信未来》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培养学生对未来的积极信念。

2、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3、通过朗读和写作,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诗歌中“相信未来”的深刻内涵和诗人坚定的信念。

(2)品味诗歌的语言,感受其艺术魅力。

2、难点(1)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及其象征意义。

(2)引导学生将诗歌所传达的信念与自身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讲授法、写作训练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难免会遇到挫折和困难,有时候甚至会感到迷茫和绝望。

但是,无论处于怎样的困境,我们都不能放弃对未来的希望。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充满力量的诗歌——《相信未来》,看看诗人是如何在困境中坚定地相信未来的。

(二)作者简介_____,原名郭路生,1948 年出生。

他在 20 世纪 60 年代末以其独特的诗歌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在诗坛崭露头角。

他的诗歌以其对现实的关注和对未来的信念而著称,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三)诗歌朗诵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语调、节奏。

2、学生自由朗读,初步体会诗歌的情感。

3、请几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四)诗歌解读1、整体感知(1)提问: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学生讨论回答)明确:这首诗通过描绘现实的困境,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坚定信念,鼓励人们在逆境中不要放弃希望。

2、逐节分析(1)第一节“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

”提问:这一节中,“蜘蛛网”“炉台”“灰烬”等意象有什么象征意义?明确:“蜘蛛网”象征着黑暗的势力,“炉台”象征着生活的希望,“灰烬”象征着生活的贫困和悲哀。

诗人在困境中,仍然坚定地写下“相信未来”,表现了他不屈服于现实的精神。

(2)第二节“当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霜的枯藤,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

高中语文《第一专题第2课相信未来》教案苏教版必修1(共五篇)

高中语文《第一专题第2课相信未来》教案苏教版必修1(共五篇)

高中语文《第一专题第2课相信未来》教案苏教版必修1(共五篇)第一篇:高中语文《第一专题第2课相信未来》教案苏教版必修1 相信未来一.学习目标1.学习本诗的抒情方式,比喻、象征手法。

2.学习作者直面困难、热爱生命的精神。

二.作者和写作背景食指,原名郭路生,(1948——)《相信未来》写于1968年,是文革(1966——1976)开始并进入高潮的狂热阶段,食指在现实环境的恶劣和内心理想的冲突的迷惘、矛盾、失望中,用年轻、热情、执着,挣扎着摆脱现实的羁绊,憧憬着美好的未来。

食指曾经说:“‘文革’前我就挨整,我已经看到这代人的命运了。

鱼儿跳出水面,落在冰块上,它的前途是死,和这个冰块一起消亡。

相信我们会战胜死亡,这已经进了一步了。

我年轻,我能看到冰块消亡的那一天。

”以食指为名,是对别人在背后指点的解嘲,是损伤不了诗人健全人格的抗争。

三.文本梳理(一)诵读文本,读出节奏,读出情感。

(二)诵读1、2部分,理解其中意象的象征义。

(找出意象,结合写作背景,理解并分析意象的象征义及作者的信念。

)知识补充:(1)意象(2)象征1.蜘蛛网——当时强大的黑暗势力炉台——(火——希望)产生希望的地方无情查封——黑暗势力横行,对进步知识分子的审查、批判、迫害灰烬——(炉火已灭)遭受迫害,生活贫困,处境艰难余烟——残余的希望但依然、固执——坚定的信念铺平失望的灰烬——抛弃失望,乐观美丽的雪花——纯真、美好的希望相信未来2.紫葡萄——(晶莹、美好)理想、希望深秋的露水——希望破灭,失望的泪水鲜花——成功、荣誉依偎在别人的情怀——被剥夺,失落枯藤——生命被摧残凝露——孕育新的希望凄凉的大地——现实残酷但依然、固执——坚定的信念直面绝望,不懈至死地相信未来小结:1、2部分,痛斥现实,相信未来,痛苦中怀有希望(三)诵读第3部分,理解分析。

读法一: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

《相信未来》教学案例

《相信未来》教学案例

待。诗人食指以此为契机,写下这首诗,表达对未来的信念和希望。
03
作品影响
这首诗在当时广为传唱,成为一代人的精神寄托,对后来的诗歌创作产
生了深远影响。
《相信未来》的歌词解析
主题
相信未来,热爱生命,追求光明 。
歌词分析
诗歌运用丰富的意象和比喻,表 达了作者对未来的信念和希望。 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历史人物等 ,诗人表达了对未来的美好期许
小组讨论
学生分组讨论诗歌中的主 题、意象和表达手法,通 过交流和分享,加深对诗 歌的理解。
巩固练习
背诵诗歌
要求学生背诵《相信未来》,通 过背诵加深对诗歌的记忆和理解

仿写练习
教师提供仿写的主题和要求,学生 模仿《相信未来》的表达手法进行 创作,提高写作能力。
拓展阅读
推荐学生阅读与《相信未来》主题 相关的其他诗歌或文章,拓宽阅读 视野。
激励作用
教师的肯定和鼓励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积极性。
06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教学目标明确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清晰明确,重点在 于引导学生理解《相信未来》的诗歌 主题和意义,以及培养学生的文学鉴 赏能力。
课堂氛围活跃
教学资源丰富
教师利用多媒体手段,如PPT、视频 等,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帮助学 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
详细描述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系统地传授知识的方法。在《相信未来》的 教学中,教师可以使用讲授法来介绍诗歌的背景、作者生平、诗歌的主题和意 义等知识点,帮助学生建立对诗歌的全面理解。
讨论法
总结词
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详细描述
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辨明是非真伪以获取 知识的方法。在《相信未来》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 诗歌的主题、意象、语言特点等,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性和参与度。

《相信未来》4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相信未来》4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相信未来》4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相信未来》4 教案教学设计1《相信未来》4 教案教学设计《相信未来》是一套以少儿科技教育为主题的教育资源,旨在帮助孩子们培养学习和探究科技知识的兴趣和能力,同时也涵盖了整合思维、解决问题、团队合作等综合素养。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对《相信未来》4 教案教学设计进行详细讲解。

一、教学目标1. 了解太阳能与风能的基本概念,理解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2. 掌握使用废弃物品自制风力发电机的方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践操作。

3. 了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1. 太阳能与风能的基本概念。

2. 如何使用废弃物品自制风力发电机。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1. 如何成功自制出风力发电机。

2. 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践操作。

4、教学内容1. 太阳能与风能的基本概念。

太阳能是指太阳光的能量,通过太阳能,我们可以获取热能和电能。

风能是指风的能量,可以转换成电能。

太阳能和风能是我们常见的可再生能源,可以用来替代传统的燃料。

2. 废弃物品自制风力发电机的方法。

(1)准备材料:纸板、塑料杯、扇叶、电线、电机。

(2)制作步骤:① 在纸板上画出风力发电机底座和支架,然后用剪刀和胶水进行剪切和拼装。

② 将电机和扇叶固定在纸板上的支架上。

③ 将塑料杯反转放置在支架上,并与电机固定连通。

④ 将电线焊接到电机上,然后与电池进行连接,调节电机转速。

(3)实验操作组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依次进行实验操作,观察风机转速和电池充电情况。

3. 团队合作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看到团队合作所带来的巨大力量。

因为废弃物品自制风力发电机需要各种不同的技能,所以每个小组都需要分配任务,互相协调,完成各自的任务,并整合各个组员的成果,才能完成这个实验。

五、教学方法本教学设计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guide)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和解决问题。

在具体操作中,以小组合作为主导,让学生们通过合作同他人互动、协商,锻炼社交技能、创新思考及元认知(meta-cognition)能力,实现知识、情感以及能力多方面的提升。

《相信未来》1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相信未来》1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相信未来》1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相信未来》1 教案教学设计1《相信未来》1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相信未来》1是针对小学五年级学生的英语教材,共六个单元,每个单元包括词汇、语法、听、说、读、写等各个方面的知识点。

该教材语言简单易懂,生活化的语境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学生能够:1.认知本单元的单词,理解其含义并记忆掌握;2.掌握句型“Do you like…?”和“Yes, I do./No, Idon't.”的用法;3.通过听、读、说、写等多种形式的练习,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4.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三、教学过程Step 1:导入1.师生问候;2.通过呈现单词图片,重点教授单词village、farm、horse、sheep、pig等,让学生可以通过听觉和视觉多个渠道来学习单词。

Step 2:听力练习1.放录音,让学生听音并画出相应的图片;2.听音填空,让学生通过听力训练来掌握单词(填空内容可以是单词拼写、单词选择、完形填空等)。

Step 3:口语练习1.向学生问候并问“Do you like farms?”“Do you like animals?”等;2.学生回答问题时可以用句型“Yes, I do./No, I don't.”,让学生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需求和观点;3.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日常情景,如在农场参观、与动物互动等。

Step 4:阅读和写作练习1.阅读文章,学生自己读或听录音跟读,理解文意并选出关键词;2.根据文章内容,可以设计一些写作练习,如口语作文、填空练习、翻译练习等。

Step 5:课堂互动1.学生对话,培养团队合作精神;2.教师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探讨和交流;3.教师通过PPT、实物等多种形式展示内容,使学生在视觉上能更直接地感受到学习内容。

四、教学评估1. 通过课堂听说读写练习,考查学生在本单元所掌握的知识点、语言表达和自主学习能力;2. 学生的课堂表现、教师的评价和家长的反馈都是教学评估的重要依据。

相信未来优秀教案

相信未来优秀教案

相信未来优秀教案【篇一:相信未来教学设计】《相信未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诗人食指及其诗歌创作。

2、有感情地朗诵诗歌,理解朦胧诗的意境美,并能背诵前三段。

3、寻找路径进入诗歌的朦胧意象,掌握诗歌中的一些写作技巧。

二、过程与方法1、阅读鉴赏诗句,能够以自己的语言体会诗歌所蕴藏的内涵。

2、学生能在活动体验中增强自我的质疑意识和具体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直面困难、热爱生命的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通过解读朦胧意象,把握全诗的内涵。

在阅读鉴赏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教学方法:活动体验、品读鉴赏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每位同学拿出一张白纸。

(将课堂中对于诗歌的所思所想简单地记录下来)二、课堂导入:什么是诗?有人说是情人与大海。

有人说是星空与云彩。

其实,诗是什么,谁也说不清楚;可是当我们在诗的王国寻寻觅觅之时,当我们在缪斯的天空流连忘返之时,我们也许会惊讶地发现——其实诗,更多的时候是一种青春的情怀。

(以下ppt演示)25岁,海子,一个向往大海却永远无法走到大海的天才诗人,怀着爱,深情地歌唱着:“愿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24岁,中国现代诗坛最富才情的诗人徐志摩,怀着“真”“爱”“美”,在夕阳下的康桥边浅唱低吟:“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 23岁,拜伦,一个游子,一个让多少个世纪以后的人们依然想念、依然痛挽的任性的孩子,写下了长篇叙事诗《哈罗尔德游记》,他向世人宣称:“早晨我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已经成名,成了诗坛上的拿破仑”。

22岁,黑塞高唱着《浪漫之歌》,“在悲剧百出的年代里,极为真挚地属守天职,成功地握起了为真正人道主义而战的武器”,成为“最后的骑士”。

21岁,雪莱以哲人的姿态吟哦着:“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么?”,于是心中的春天滚滚而来,诗情如万物勃勃生长,著名叙事长诗《麦布女王》由此诞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信未来》教学案例
《相信未来》教学案例
一、学习目标、学习重点:
1、学生能根据写作背景,理解诗歌表达的情感。

(知人论世,诗言志)
2、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用流畅的普通话和恰当的语气、语调,表达诗歌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理解、感受。

二、学习课时:一课时
三、学习过程:
相信未来
1、写作背景、作者介绍
食指的创作主要集中在20世纪60年代的中后期,这正是“文化大革命”开始并进入高潮的阶段,在那个史无前例的狂热的年代,食指和当时许多年轻人一样陷入了迷惘和失望之中,现实环境的恶劣和内心理想的冲突,使得诗人处于一种矛盾复杂的心态之下。

但年轻、热情、执着,又让诗人挣扎着摆脱现实的羁绊,憧憬着美好的未来。

《相信未来》是食指的代表作之一,写于1968年,在阴云密布的时代,它给人们的心灵投下了一道希望之光。

关于这首诗,食指曾经说:“‘文革’前我就挨整,我已经看到这代人的命运了。

鱼儿跳出水面,落在冰块上,它的前途是死,和这个冰块一起消亡。

相信我们会战胜死亡,这已经进了一步了。

我年轻,我能看
到冰块消亡的那一天。

”正是有了这种信念,诗人才能在20岁的时候就写下了至今脍炙人口的作品,他用朴实平易的文字,将冷静的思考与炽热的感情融入字里行间。

2、介绍诗歌的意象。

诗歌的意象就是诗歌中的形象,是读懂诗歌的核心和灵魂。

因此,把握好诗歌的形象,从而领悟“象”外之意,对鉴赏诗歌是至关重要的。

如,《沁园春·长沙》的上阕作者选取的意象是:红遍的万山、尽染的层林、碧透的江水、争流的百舸、遨游的长空的雄鹰和江水中自由自在的游鱼。

这些意象或广博,或宏伟,或雄峻,都体现出竞相向上、生机勃勃的态势,以壮景抒豪情,与毛泽东积极向上,昂扬奋进的立意相契合。

诗歌中的意境内涵不仅包蕴在一个个意象之中,更体现在意象的组合关系之中。

诗人写诗,往往将一个个单一的意象按照某种美的规律组合在一起,来展示生活,传达情感。

在《沁园春·长沙》中,作者所选取典型意象组合在一起,创造出高远的意境,形成了一幅壮阔的画面,暗中抒发了自己高远志向。

3、再读诗歌,找出前两节诗选择了哪些意象?说明这些意象的特点。

——蜘蛛网、炉台、灰烬的余烟、美丽的雪花
——紫葡萄、深秋的露水、鲜花、凝露的枯藤
意象特点:带有灰暗的色彩,凄凉,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而且包含着血多矛盾复杂、难以言明的情感。

尽管如此,但作者依然坚持理想,相信未来。

4、现实虽残酷,理想永不泯灭。

每一节的最后都由“相信未
来”四个字结尾来突出,运了反复手法。

5、朗读指导:
这首诗既有年轻人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又有遭受屈辱后的压抑心情,但是其主旨却自始至终保持一种昂扬向上的精神。

因此,在朗读时要以沉重而深切的语调,坚决而刚毅的神情,读出气势,读出溢满于诗人胸中的信念。

如:第1-3段应读得慢一点,表现出沉重而深情的态度,4-6段速度应读得快一点,把动词读成重音,第7段应读得有力一些,读出诗人内心的呐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