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茶与三雅文化

合集下载

雅安的前世今生:藏茶

雅安的前世今生:藏茶

雅安的前世今生:藏茶我国黑茶始制于四川雅安,历史悠久。

藏茶,因产于雅安,唐宋以来畅销西藏而得名,自古以来与藏民族以及我国西北部蒙、维、回、羌等民族同胞日常生活紧密相关。

雅安藏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又称黑茶、乌茶、边茶、边销茶、四川南边茶、四川南路边茶、大茶、雅茶等。

藏茶的功效在高寒缺氧、无水果蔬菜的条件下,人们食物结构中,乳肉类占很大比重。

茶有分解脂肪、帮助消化之功能,故藏民以茶佐食,餐餐必不可少;高原空气稀薄,气压较低,且十分干燥,年平均相对湿度大多地区40%,人体需要充分的饮料供应;茶叶中含有多种生理活性成分及维生素、氨基酸、多糖等,这对缺医少药的藏族地区人民防治常见病十分重要。

藏医典籍将茶作为防治感冒、风寒和腹泻的良药。

寺庙中喇嘛向求医拜佛的藏族人民布施药品、神水,常有茶在其中。

拉萨大昭寺内至今珍藏着上百年的陈年康砖,被众僧视为护庙之宝,就是明证。

南路边茶担当起“药剂师”“营养师”的重任,藏族同胞有“宁可三日无米、不可一日无茶”、“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病”的深切感悟和体会。

康定城外茶马交易的现场茶马互市《西藏政教鉴附录》:“茶叶自文成公主入藏地”,即雅安所产龙团、凤饼茶,贡奉朝廷后作和蕃礼品带进西藏。

之后,雅安藏茶源源不断输入西藏,至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

唐、宋以来,朝廷先后行“茶马互市”、“榷茶制”、“引岸制”等策“以茶治边”,雅安藏茶迅速发展。

《明史·茶法》:宋太祖“设茶马司于秦、洮、河、雅诸州,自碉门(今天全)、黎(今汉源)、雅(今雨城)抵朵甘、乌思藏(康、藏都司),行茶之地五千余里……”,宋熙宁七年在雅设茶马司,朝廷征战需要大量战马,茶马司负责从事收购和以茶易马工作,西藏一匹上等马可换茶叶120公斤;一匹中等马可换茶叶80公斤;一匹下等马可换茶40公斤。

元、明、清三朝都先后在拉萨、萨迦、日喀则、江孜、墨竹工卡、拉孜、昂仁等地设立过'茶马司',管理茶马互市贸易。

雅安藏茶历史及加工工艺

雅安藏茶历史及加工工艺

一、藏茶的起源藏茶被茶学界誉为“茶历史浓缩、茶文化的经典史记录和茶中极品,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瑰宝。

雅安藏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641年,文成公主远嫁西藏,雅州蒙顶山贡茶(今雅安市名山区蒙顶山茶)是皇家陪嫁品之一,长途运输过程中,风吹日晒“马背上发酵”而形成一种特殊茶类——俗称乌茶、黑金、雅茶、藏茶……黑茶由此而产生,后传至四川周边地区。

二、朝廷立法——世界唯一茶马法雅州乌茶(藏茶)以其“通利、疏滞腻”的药用价值,先由贵族饮用而成为藏民族的民生茶,腥肉之食,青稞之热非茶不解,一日不可或缺,到现代少数民族仍然流传着“宁可三人不食肉,不可一日不饮茶”的说法。

朝廷将雅州乌茶立法定为了官茶,用作治理边关的重要利器,即“以茶制边”或“以茶制夷”。

专设管理机构——茶马司,严禁民间流通。

(明初即可有附马欧阳伦走私官茶被朱元璋忍痛斩杀的案例)。

三、藏茶的工艺流程第一工序“和茶”:指在茶场将成熟茶叶和红苔采摘后进行的蒸青、揉茶、溜板和做庄等。

“和”在这里是动词,是藏茶的原始坯料处理。

第二工序“顺茶”:指将茶进行一系列筛选、条理、分类、清洁等理顺工艺。

第三工序“调茶”:指在渥堆发酵过程中的调适、翻堆、保湿、恒温和拼配各类等级茶的工序。

第四工序“团茶”:指将发酵成熟、已拼配好的茶叶和红苔进行格式化紧压,使之成为砖型、饼型或其它形状。

第五工序“陈茶”:指砖茶上架陈化、通风、反复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和自然干燥,自然持续发酵等过程。

藏茶原料茶初制(初步制作工艺)分:普通做庄茶和复制做庄茶两种。

有多次渥堆、高温(35~50℃)发酵的显著特点。

普通毛庄茶初制工艺为:杀青、捡梗、干燥(基础制作工艺)。

复制工艺为:发水堆放、蒸茶、揉捻、发酵、干燥(在基础制作工艺上加上更多、更细致的制作工艺)。

在五大工序下,基本制作有十八道工序:杀青、渥堆(发酵)、捡梗、晒茶(干燥)、蒸茶、蹓茶(揉捻)、二次渥堆(发酵)、二次捡梗、二次晒茶、二次蒸茶、二次蹓茶、三次渥堆(发酵)、三次晒茶、筛分、三次蒸茶、三次蹓茶、四次渥堆(发酵)、四次晒茶。

简单说说传统藏茶

简单说说传统藏茶

简单说说传统藏茶传统藏茶是产自四川雅安、邛崃、都江堰一带的紧压发酵型茶叶品种,史称南路边茶,是输送到西藏、新疆一带供边疆人们饮用的茶叶的统称。

四川边茶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名称,传统藏茶是产自四川雅安、邛崃、都江堰一带的紧压发酵型茶叶品种,史称南路边茶,是输送到西藏、新疆一带供边疆人们饮用的茶叶的统称。

四川边茶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名称,比如:唐朝时候称为蕃茶、元朝时期称为西番茶、明朝时期称为乌茶等。

到现代四川南路边茶又被称为“藏茶”。

目前发现最早的官方记载出现于唐朝贞观十五年文成公主和亲吐蕃,之后一直作为“官茶”至本世纪初。

四川边茶是黑茶的一个主要品种,所含茶多酚与绿茶和红茶不同。

四川边茶生产历史悠久,分为南路边茶和西路边茶。

宋代以来历朝官府推行“茶马法”,明代(公元1371--1541年)就在四川雅安、天全等地设立管理茶马交换的“茶马司”。

清朝乾隆时代,规定雅安、荥经、天全等地所产的边茶专销康藏,称“南路边茶”。

南路边茶以雅安为制造中心,产地包括雅安、荥经、天全、名山、芦山和邛崃、洪雅等市县,而以雅安、荥经、天全、名山四县市为主产地,主销西藏、青海和四川的甘孜、阿坝、凉山自治州,以及甘肃南部地区。

西路边茶以都江堰市为制造中心,销往四川的松潘、理县、茂县、汶川和甘肃的部分地区。

西路边茶原料比南路边茶更为粗老,西路边茶的毛茶色泽枯黄,是压制“茯砖”和“方包茶”的原料,南路边茶主要是压制康砖茶和金尖茶的原料。

传统藏茶原料粗老并包含一部分红苔茶梗。

因鲜叶加工方法不同,把毛茶分为两种:杀青后未经蒸揉而直接干燥的,称“毛庄茶”或叫金玉茶;杀青后经多次蒸揉和渥堆然后干燥的,称“做庄茶”。

毛庄茶因制法简单,品质较差。

做庄茶传统做法最多的要经过一炒、三蒸、三踩、四堆、四晒、二拣、一筛等至少十九道工序,最少的也要经十四道工序。

南路边茶初制工艺较繁琐,鲜叶来源也比较复杂,但以做庄茶为主,传统优质藏茶制法较有代表性,在五大工序下有三十多道以上工艺,历来是制茶工匠在言传身教中世代传承,所以从制作工艺上来讲是目前世界上最为复杂的茶品。

藏茶

藏茶

藏 茶 是 采 摘 于 海 拔 在 1000 米

之道
天 气 晚 来 秋
西藏全民信教,喇嘛地位崇高,第一杯茶
是从喇嘛开始饮用的。

藏地民生之茶,“旦夕不可暂缺”。
藏族谚语:“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 病。”

千年古茶,珍贵异常。

之道
新 存 食 同 上 素 高 原 藏
陈 环 用 胞 , 、 蛋 缺 区 代 境 青 煮 水 矿 白 氧 地 谢 下 稞 熟 温 物 的 , 处 , , 糌 的 沸 质 牛 缺 青 藏茶是近600万藏族同胞的主要生活饮 品,被称为藏族同胞的民生之茶,是目 前全世界唯一与生命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古黑茶。 这 藏 粑 食 点 东 民 , 物 一 西 需 肠 其 般 就 要 胃 实 在 是 一 容 都 藏 种 易 是 65-80
抗氧化
降低三高
对抗自由基、 抗突变、抗 病毒
调理肠胃改 善代谢
藏茶
抗氧化防衰老
清除自由基 体 内 抗 氧 化 酶 的 作 用 。
1
维持体内抗氧化剂的浓度
2
藏茶中 的茶色 素
络合金属离子
6 5

3 4
抑制氧化酶的活性
与其他抗氧化剂有协同增效的 作用
提高抗氧化酶活性
成都茶与健康研究中心2006年对茶浸出物抗氧化试验证明,藏茶的抗氧化周期最长,超过72小 时不变质,很多茶类隔夜就已经变质了。
千 年 古 茶 。 藏 茶 是 少 数 民 族
茶 自 唐 朝 有 记 录 以 来 , 已 是
株 紧 压 成 砖 形 的 茶 。 中 国 藏
精 制 而 成 的 全 发 酵 茶 , 是 全
山 小 叶 种 ) , 经 过 特 殊 工 艺

茶知识--藏茶简介

茶知识--藏茶简介

茶知识--藏茶简介
我国是茶叶原产国,雅安藏茶是六大茶类之黑茶的主要品种之一。

历史悠久,独具特色。

雅安藏茶是汉藏民族联系的纽带,被誉为“西北少数民族生命之茶”。

明(1573年)《严茶议》载:“茶之为物,西域吐番,古今皆仰信之。

以其腥肉之物,非茶不消;青稞之热,非茶不解,故不能不赖于此也。

是则山林草木之叶,事关国家政体之大,经国君子固不可不以为重而议处之也。

”雅安藏茶制作技艺经千百年传承、演变,为雅安主产区所独有。

中国藏茶自唐朝有记录以来,已是千年古茶。

藏茶是少数民族中近三百万藏族同胞的主要生活饮品,又称为藏族同胞的民生之茶,从古到今,按历史时期和各地风俗不同又称为大茶、马茶、乌茶、黑茶、粗茶、南路边茶、砖茶、条茶、紧压茶、团茶、边茶等。

下面小编就给您说说藏茶的功效和作用都有哪些。

一千多年的饮用实践证明,藏茶可为高原生活的人们补充各类维生素、微量元素、水分,促进摄入体内的牛、羊肉、奶酪等高脂食物的分解和消化;藏茶有抗高血压、高血脂,清除胆固醇沉积的功效和作用;藏茶还有抗高原缺氧和抗高原辐射的功效和作用。

藏茶在制作过程中,通过多次高温渥堆发酵、加湿加温反复揉捻(馏)等独特工艺,促进茶叶中多种有益物质充分转化、氧化、分解、聚合、繁殖、稳定,促进儿茶素、咖啡碱、维生素、蛋白质、有机酸以及多种真菌类物质等有益成份增加,使边茶的营养价值更高,药理
功效更显著。

藏茶有温胃、正气、解毒、解腻、促进消化、帮助睡眠的功效和作用,对抑制肥胖症、高血压、高血脂等现代高发病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雅安地区生态、文化资源概述

雅安地区生态、文化资源概述

地区生态、文化资源概述整理:何睿省社会科学院2012级文艺学专业提要2000年,市委、市政府提出将打造为“西部生态经济第一城”,旅游业将作为城市的十大产业支柱之一。

随着生态旅游观念的进一步深化,市委、市政府又喊响生态旅游的理念,提出“生态文化旅游”这一旅游发展观念,将人与自然、人与历史、人与文化的和谐发展,作为旅游业的未来发展方向,使的历史文化和生态资源有机结合,形成旅游发展的独特优势和竞争力。

要点一、生态资源1.地理资源位于长江上游、盆地西缘,东邻、西连甘孜、南界凉山、北接阿坝,距仅130公里高速公路里程,素有“川西咽喉”、“门户”、“民族走廊”之称。

城市化率达到33%以上。

境自然资源丰富,人文底蕴深厚。

幅员面积1.53万平方公里,山地占94%。

辖雨城区、名山、荥经、汉源、石棉、天全、芦山、宝兴七县一区。

2.气候资源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南北差异大,年均气温在14.1℃~17.9℃间,降雨多,多数县年降雨1000毫米以上,有“雨城”、“天漏”之称。

湿度大,日照少。

3.动植物资源(1)野生动植物资源境分布陆生野生动物470余种,分布植物有185科869属3000多种,被学术界称为“天然的生物基因库”和“动植物博物馆”。

分布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17种(兽类9种,鸟类8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58种(兽类21种,鸟类35种,两爬类2种),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9种(兽类6种,鸟类11种,爬行类1种,鱼类1种)。

(2)自然保护区为了保护这块人类珍贵的动植物基因库,除划建了世界自然遗产外,还建立了8个自然保护区(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保护区6个,湿地类型2个)、4个森林公园(夹金山、龙苍沟、二郎山、周公河),受保护面积达到5100平方公里,占市幅员面积的33.3%。

(3)农作物资源有耕地面积142.5万余亩,河谷平坝一带较为集中,水利条件好,可大面积种植水稻。

丘陵地带盛产玉米、土豆、豆类等杂粮,宝兴、石棉的杂粮比重较大。

藏族饮茶方式及习俗介绍

藏族饮茶方式及习俗介绍

藏族饮茶方式及习俗介绍下面一起来了解藏族人民的饮茶方式及习俗介绍吧,希望对你有帮助!藏族饮茶方式藏茶对于藏族人民来说是生命之茶。

青藏高原高寒缺氧、气候干燥、辐射强,在高原生活必须摄入高脂肪、高热能食物以适应自然环境,而藏茶恰好能够调和与分解油腻、达成酸碱平衡、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同时又具有增加血氧含量、抗辐射、抗氧化等保健功效,因此藏茶自古以来便成为藏族人民每日不可缺少的生活必需品。

藏族民间流传着“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的说法。

藏茶是全发酵茶,属于黑茶的一种。

藏茶的主要产地在四川雅安、云南普洱、林芝易贡等。

历史上,沿茶马古道运往西藏的茶又被称为大茶、马茶、乌茶、黑茶、粗茶、南路边茶、砖茶、条茶、紧压茶、团茶、边销茶等。

早在吐蕃松赞干布时期,藏族人民就把藏茶当作开胃养身之佳饮。

从吐蕃时代至今的1300多年间,藏茶文化已经深入到藏族人民的民风民俗、社会礼仪和生活艺术各个方面,其中客来敬茶的习俗反映出藏族人民日常生活恭敬、和睦、祥和的氛围。

藏族的饮茶方式除饮用藏茶熬煮的清茶外,还有用藏茶茶汤与乳制品调配制作的酥油茶、甜茶、奶茶等。

酥油茶是以用酥油和藏茶茶汤加工融合而成。

先将适量酥油放入特制的桶中,佐以食盐,再注入熬煮的浓茶汁,用木柄反复捣拌,使酥油与茶汁溶为一体。

饮用酥油茶能给身体迅速补充营养和能量,且能减缓高原反应、滋润嘴唇,非常适合生活在高原上的人们。

甜茶以拉萨地区的最为有名,用印度红茶或普洱茶头与奶粉浓汁、糖共同熬制而成,香甜浓郁。

拉萨全城遍布着大大小小各式甜茶馆,在甜茶馆边喝甜茶边交流新闻是拉萨本地人独具特色的一种生活方式。

原味奶茶在安多和康巴地区比较普及,它的制作方法同甜茶类似,但不加糖亦不加盐,且多用藏茶熬制,天然原味,久喝不上火。

用藏茶熬制的奶茶不同于内地奶茶店里冲泡的奶茶,它有着藏茶的陈香与鲜奶的新鲜度,入口爽滑,没有茶的苦涩,不需加糖也有着自然的微甜与清香。

藏式奶茶的制作方法简单易学。

什么是藏茶

什么是藏茶

什么是藏茶所谓藏茶,指的是我国少数民族中藏族饮用的茶品,藏茶作为历朝历代供应雪域高原藏族同胞生活的必需品,已伴勤劳、勇敢的藏族热敏度过了许多岁月,而藏茶是一个较广的范围,一般指的是紧压茶,包括雅安的康砖茶、湖北的老青砖茶等。

藏茶的简介与来源藏地虽然有一些气候宜人的地方被称为“江南”。

但大多数地方都处于高寒缺氧地带,平均海拔都在4000米以上。

一年之中只有三四个月能让大地复苏,花草开颜。

大多数时间都是冰雪世界。

高寒地区的人们,有着长期游牧的生活方式,他们日常食用的大都是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如牦牛肉、酥油、青稞面等抵御严寒的高热量食物,特殊的地理条件环境导致蔬菜瓜果非常短缺,因而引起体内很多维生素的缺乏,而大叶茶的存在就正好填补了这个空缺。

藏茶是藏族同胞的民生之茶,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与生命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古黑茶。

从古到今,按历史时期和各地风俗不同又称为大茶、马茶、乌茶、黑茶、粗茶、南路边茶、砖茶、条茶、紧压茶、团茶、边销茶等。

中国藏茶,源于雅安蒙顶山脉,兴于大唐,唐代诗人白居易有吟咏蒙顶山茶的著名诗句:“琴里知闻惟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

茶道名联“扬子江心水,蒙顶山上茶”、“蜀土茶称圣,蒙山味独珍”已流传上千年。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真茶性冷,唯雅州蒙山出者温而主祛疾。

”蒙顶山高山小叶种茶性温和,清热消暑、解毒、消食解腻,沁心解渴作用明显,味道清、甘、不苦、不涩,芳香适口。

“血统藏茶”因地标原因产量有限且工艺繁杂,流传迄今,有上千年历史。

因为藏茶成为藏族同胞的生活必需品后,历代中央政府都以它作为控制西藏等地区的“利刃”。

这种区域封锁和交易专断性,使得这种千年古茶在汉区也变得异常珍贵,自唐到今都是国家战略储备物资。

纯正的血统藏茶,一千多年来,其原料茶树只来自雅安蒙顶山脉,茶源的地标性(北纬30)无法复制和模仿,其严谨的传统制作工艺一直被传承,其独有的社会价值、人文价值从未被超越。

藏茶有哪些种类:1、金尖茶外形呈圆角长方形,稍紧实,无脱层,色泽棕褐。

藏茶文化交流发言稿范文

藏茶文化交流发言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藏茶文化。

藏茶,作为我国历史悠久、独具特色的茶类,承载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这里,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向大家介绍藏茶文化。

一、藏茶的起源与历史藏茶,源于我国四川省的雅安、峨眉山等地,距今已有千年历史。

早在唐代,藏茶就已成为藏族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饮品。

据史料记载,藏茶最初由四川商人带入西藏,因其独特的口感和保健功效,深受藏族人民的喜爱。

随后,藏茶逐渐成为藏族人民生活中的一部分,并流传至其他民族地区。

二、藏茶的特点与制作工艺藏茶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茶树品种:藏茶选用的是云南大叶种茶树,茶叶肥厚、滋味醇厚。

2. 制作工艺:藏茶采用全发酵工艺,经过杀青、揉捻、晾晒、堆发酵、筛分等工序制作而成。

3. 茶叶形态:藏茶外形呈条索状,色泽乌黑油润,茶汤呈橙红色。

4. 口感特点:藏茶汤色红浓、滋味醇厚,具有独特的陈香、回甘、生津等口感。

藏茶的制作工艺独具匠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杀青:将新鲜茶叶进行高温杀青,以破坏茶叶中的氧化酶活性,防止茶叶发酵。

2. 揉捻:将杀青后的茶叶进行揉捻,使茶叶形成条索状。

3. 晾晒:将揉捻好的茶叶摊放在晾晒场上,晾晒至一定程度。

4. 堆发酵:将晾晒好的茶叶进行堆发酵,使其发生化学变化,形成独特的香气。

5. 筛分:将发酵好的茶叶进行筛分,筛选出符合规格的茶叶。

三、藏茶的文化内涵藏茶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茶道:藏茶茶道是一种独特的礼仪,体现了藏族人民的崇敬之情。

在泡茶、品茶的过程中,茶友们相互尊重、谦逊有礼,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 茶歌:藏茶茶歌是藏族人民表达对茶喜爱的一种方式,歌词优美动人,富有民族特色。

3. 茶艺:藏茶茶艺是一种艺术形式,包括泡茶、品茶、赏茶等环节,展示了藏族人民的审美情趣。

4. 茶疗:藏茶具有独特的保健功效,被广泛应用于藏族人民的日常生活中。

藏医认为,藏茶具有清热解毒、消炎止痛、降脂减肥等作用。

藏茶研究报告

藏茶研究报告

藏茶研究报告
藏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在西藏地区被广泛种植和饮用。

藏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7世纪,它是由唐朝文化传入西藏的,并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

藏茶与西藏地区的历史、文化以及生活方式密不可分,是西藏文化和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藏茶的生长与制作
藏茶主要生长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原地区。

西藏地区因为气候条件和海拔高度的限制,茶树的生长周期比较长,一般需要八年以上才能收获到称为“青砖”的嫩茶叶。

藏茶以特殊的加工方法著名,藏语称为“普洱茶”,制作过程分为杀青、揉捻、发酵、烘干四个步骤,其特点是在烘干的过程中通常使用牦牛粪炭来增加茶叶的香气和口感。

藏茶的品种和分类
西藏地区种植的茶树主要有大叶种、小叶种和两者的混合种,其中以大叶种为主。

根据品种、生长地区和制作工艺的不同,藏茶可以分为八个等级,从高到低依次为:有香前藏茶、有香藏茶、无香前藏茶、无香藏茶、红酥前藏茶、红酥藏茶、草茶和垃圾茶。

藏茶的饮用及文化价值
藏茶在西藏地区的饮用方式有多种,最为普遍的是“茶旧茶新”的方式,即在壶中放入茶叶,加水、加盐、加黄油、加咖啡等多种用料搅拌均匀,然后将茶液倒入杯中,让客人首先品尝茶面,随后再喝茶汤。

同时,藏茶在西藏地区还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不仅是喜庆、祭祀、迎宾等重要场合的必备饮品,也是与朋友、亲属进行交流的重要方式之一。

藏茶的饮用方式和文化传统,充分反映了藏族民俗文化的特色和风貌,也为世人所津津乐道。

飘着千年茶香的藏茶

飘着千年茶香的藏茶

飘着千年茶香的藏茶藏茶,从远古走来,自有文字记载以来,至少有1300年以上的历史;藏茶,从雪域高原走来,她养育和呵护了一个民族的健康繁衍;藏茶,从“神秘”走来,源于地球神奇的北纬30度,藏茶,从远古走来,自有文字记载以来,至少有1300年以上的历史;藏茶,从雪域高原走来,她养育和呵护了一个民族的健康繁衍;藏茶,从“神秘”走来,源于地球神奇的北纬30度,虽然历史悠久,却因为她的一些独有特性,自唐朝以来都是各个中央政权统治和稳定西藏、蒙古等地区的“专控物资”(即使是现在雅安各大茶厂基本都有藏茶战略储备库),是典型的“养在深闺人未知”;藏茶,从“福气”走来,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与进步,现在我们也能有幸结缘到藏茶,还能方便的享用到藏茶。

藏茶的调适性特强:其茶汤可以和多类食物和饮液混合食用(如多种中草药、日常肉类食品、谷物、奶乳、水果、植汁、盐、糖等)。

藏茶的适用性极广,饮用方法多元性,(煮、冲泡、焖、提汁均可;餐前、餐后,眠前、眠后,冷、热均可饮用);男、女(生理期、怀孕期、哺乳期)、老、少,健者、疾者均可饮用,没有不良副作用。

两千多年以来,几乎所有的茶叶都曾经到达过藏区,但经过数百年的生存选择和淘汰后,一个几百万人的民族却唯独选择了“藏茶”,他们把“藏茶”奉为生命之饮并世代传承,他们生活在地球上最恶劣的自然环境,食物匮乏单一,却与“藏茶”结下不解之缘,“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藏茶能够在千百年来让生活在4500多米高原上的芸芸众生免除了由于高寒缺氧、强辐射、高油脂单一食物结构所带来的危害,就足以证明了藏茶与健康忧戚相关的直接关系了。

纵观历史到如今,长期饮用传统优质藏茶的人群,他们普遍体格健壮,人均寿命不断提高,这里面必定有独到的玄妙之处。

飘着千年茶香的藏茶,让我们收获了更多的健康!唯有健康,我们才能走得更久更远!(作者:曱甴,来源:品藏茶坊,图来源:南茗佳人)。

雅安藏茶标准

雅安藏茶标准

雅安藏茶是藏族同胞的民生之茶,历史悠久,口感醇厚,深受人们喜爱。

雅安藏茶的标准包括以下方面:原料要求:雅安藏茶的原料要求新鲜、无污染、无病虫害、无异味。

茶叶应保持其原有的色泽、香气和滋味。

制作工艺:雅安藏茶的制作工艺非常复杂,包括杀青、揉捻、发酵、干燥等环节。

每个环节都有严格的操作要求和标准,以确保茶叶的质量和口感。

品质要求:雅安藏茶的品质要求很高,包括外形、色泽、香气、滋味等方面。

外形要求条索紧细、匀整、有毫;色泽要求绿润;香气要求高长、鲜爽;滋味要求醇厚、回甘。

此外,藏茶还应具有一定的耐泡性。

包装标识:雅安藏茶的包装标识应规范、清晰,包括产品名称、生产厂家、地址、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

同时,包装材料应符合卫生标准,避免对茶叶产生污染。

贮存要求:雅安藏茶的贮存要求较高,应存放在干燥、通风、避光的地方,避免受潮、霉变和虫蛀。

同时,不应与有异味或污染的物品混放在一起。

总之,雅安藏茶的标准是严格的,从原料到制作工艺再到品质要求都有明确的规定。

只有符合这些标准的茶叶才能被称为雅安藏茶,并在市场上得到认可和喜爱。

略论藏茶文化

略论藏茶文化

M丨西部文化X 本文为2018年西藏自治区级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格萨尔王传>中的茶文化元素研究》(编号:MD2018045)略论藏茶文化邓雅婷(西藏民族大学 陕西咸阳 712082)【摘 要】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叶是藏族的生活必备品。

本文以《格萨尔》为研究切入点,进一步探索茶在西藏的演变及在藏民生活中的重要性,以及它的不断革新对西藏及其他地区所产生的影响,认为西藏饮茶的普及推动了西藏与内地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发展,也使得茶叶成为了社会和民族团结的重要纽带。

【关键词】 西藏;格萨尔;茶文化;经济文化;影响茶为国饮,茶文化博大精深,西藏的各族群众日常生活中最不可或缺的元素便是茶了。

甜茶、酥油茶等是人们的主要饮品。

而这两种饮品,贯穿于他们的日常生活并影响着他们的生活。

一、格萨尔与茶文化《格萨尔》是一部多民族共同创作的英雄史诗,是一个代代相传的神话故事,却从中反映了许多人们的日常风俗习惯。

其中在饮茶的习俗及接待客人时茶的礼仪两方面较为突出。

在“老总管异梦得预言,岭噶布集会议大事”篇中众神要请汤东杰布上师时提及到:请汤东杰布上师,且先烧些茶来,噶丹达鲁来到大厨房,用“福德大腹”壶冲茶,叫上火夫索朗雅培,边唱着“献茶歌”,边转回总管的小屋:这金子制成的茶具,象征着“上岭”的色氏八兄弟;这内部充溢的酥油汁,象征着“中岭”的文布六家族;这火焰消除黑暗放光明,象征着“下岭”的穆姜四家族。

第一道供茶献神佛,三宝地位比天尊;第二道供茶献神袛,吉祥安乐威名扬四方;第三道供茶献龙王,富庶好比雨倾盆;第四道供茶献长官,四方敌人都镇服。

[1]在“得预言进军门域国,闻报警出城探敌情”篇中晁通得知了预言,顾不得闭关修炼,连忙吩咐家将:“将达绒部落的七十万人马全部集合起来,准备好红色的茶水、解渴的酒浆,还有各种肉食、酥油和奶酪。

”[2]《格萨尔》中关于茶文化方面的表现还有许多,人们为宾客献茶、生活中喝茶,出行带茶以及茶具的使用等等。

雅安:茶马古道上最美的“三雅”

雅安:茶马古道上最美的“三雅”

雅安:茶马古道上最美的“三雅”介绍,宝兴还有当年法国传教士、生物学家阿尔芒·戴维发现的宝兴裸裂尻鱼,今天在法国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中还保存着这种鱼类的完好标本。

因鱼而建镇,因镇而望鱼在雅安南35公里左右的地方有一块长约80米、宽约30米、厚约10米的大石头,石头一侧有一古树枝叶茂密,站在这块大石上能看见成群的雅鱼在水中游弋,故而得名“望鱼石”。

据,当年茶马贩运兴旺,有些背儿哥就从雅安开辟了一条路到达望鱼石,再翻过马耳山过荥经到达康定。

到了明末清初,人们在此聚居,兴修房屋庙宇,因鱼而建镇,因镇而望鱼,茶马古道穿镇而过,望鱼古镇更是这一古道上的重要驿站。

望鱼古镇地处深山,四周山水环绕,古驿道蜿蜒而行,被誉为“茶马古道上最美的古镇”。

老街整体呈狭长形,建筑由长街串连布成,且多采用下店上宅或以天井分割房屋前后不同的功能,复合型的房屋门面多由门板、滑槽和门枢孔构成。

房屋的地坪有一定高差,有的门口还设有若干级石阶,石阶与街面有孔洞相连,形成完整的排水系统。

街道上厚实的石板已被岁月和雨水打磨冲刷得失去了棱角,街边的老房子参差不齐地依偎在一起。

人们通过那些柱基石上的1/ 4雕花依稀可以看到那个时代的印记,这里好像是一个与现代隔绝的地方,到处布满了未加修饰的古旧。

雅安因为雨水较多,天无三日晴,古称“天漏”,因此住宅多采用四合头式,又称“四水归池式”,四面屋檐相连,下雨时行人可从檐下通往各处。

从老街往山上走,山坡上的宅院相比老街的居住建筑院落的规模更加宏大,并保留了大量精美的木雕与石雕,望鱼古镇后来还成为电影《被告山杠爷》的外景拍摄地。

和其他古村落一样,这里的年轻人大多都外出打工了,只留下一些老人和孩子,所以显得格外宁静与安详,完全没有当年茶马古道驿站的热闹,更没有现代都市的喧器。

淳朴的民风与古朴的老街融为一体,这是望鱼古镇的一大亮点。

大熊猫发现地和命名地大熊猫是如何在雅安被发现和命名的呢?1869年,阿尔芒·戴维在雅安宝兴县发现了世界上第一只大熊猫,并制作了第一具模式标本,由此雅安成为大熊猫的发现地和命名地。

藏茶与三雅文化

藏茶与三雅文化

藏茶与三雅文化展开全文对于没有到过雅安的人来说,知道藏茶的也许比知道三雅文化的多,因为藏茶已经在各地市场悄然兴起;而去了雅安的人,却不一定知道藏茶而一定会记住三雅文化,因为吃雅鱼、听雅雨和看雅女的确比品藏茶要感性与直接得多。

其实,一张城市的名片,需要别人留取的记忆也许很多,更不可能一一记住。

不过对雅安而言,藏茶与三雅文化却同样重要,因为它们都是贯穿整个城市文明的恒久标志。

雅安古称雅州,位于成都的西南方,是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的结合过渡带,也是现代都市与原始自然生态区的结合过度带,地理环境得天独厚,藏茶和三雅文化都诞生在这块自然造化、神奇神秘的土地上。

从表面上看,藏茶和三雅文化似乎无关,但只要从它们的文化源头去探寻,就不难了解个中渊源,因为这一切既可以从雅安的地理环境去求证共存之道,更可以从女娲补天的神话里去感受人文之美。

先聊聊“雅雨”吧,传说当年女娲补天时正好在雅安这尚有一块缺漏,这时候女娲已经筋疲力尽,再也无力飞上天去,继而长眠在雅安的土地上,于是就造成了“天漏”。

所以雅安一年中有240多天都是细雨纷飞、飘飘洒洒,平均年降雨量达到2000毫米左右。

不过,传说中的“天漏”带给雅安的却不是遗憾,而是福祉。

因为雨带给了雅安丰足的水资源和丰茂的植被,更成就了雅安对人类文明的一大贡献,那就是茶。

“雅雨”的美名,“雨城”的美称,还有“雨极”的美誉,都随着雅安的茶而声名远播。

事实如此,早在西汉时期,道士吴理真就在蒙顶山上收集并驯化了野生茶,培植出了人工茶树,被后人称为“仙茶”,可以说世界最早的种茶人就在雅安。

数典雅安的茶,既有唐诗盛赞的“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更有远销西藏,藏族同胞“旦夕不可暂缺”的藏茶。

因为“雅雨”所造就的自然环境,雾雨轻湿、富氧柔光,非但植物茂盛,微生物种群也极为繁盛活跃,对必须长时效渥堆深发酵的藏茶极为有利,藏茶中所富含的多种有益人体的有机化合物与微量元素都是通过长时间的自然发酵而获得。

雅安藏茶是什么茶

雅安藏茶是什么茶

雅安藏茶一、雅安藏茶属于什么茶?藏茶属于最典型的黑茶,颜色呈深褐色,后期可自然转换发酵,因此又叫后发酵茶。

雅安藏茶采用高海拔当年生成熟茶叶和红苔为原料,经数十道特殊工艺精制而成,“红、浓、醇、陈”特色鲜明。

藏茶含多酚类物质、纤维素、维生素、生物碱、茶多糖及微量元素硒,可为在高原生活的人们补充各种营养物质等。

二、雅安藏茶的产地主产于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名山、天全等地区。

藏茶是藏族同胞的主要生活饮品,又称为藏族同胞的民生之茶,因畅销藏区而得名,原产于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四川盆地西麓过渡地带雅安蒙顶山,古称“青衣羌国”,位于北纬30°黄金产茶带。

此地境内多山,土壤含较多有机物的砂质壤土或砂砾质粘土,表土层深厚,组织松软,养分丰富,易于排水,适宜茶树生长,四季分明,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多雨、多云、多雾;年日照时长仅800~1050小时,年均相对湿度达80~83%,更有“西蜀漏天”、“雨城”之称。

三、雅安藏茶的历史我国黑茶始制于四川雅安,历史悠久,因产于雅安,唐宋以来畅销藏区而得名,自古以来与藏民族以及我国西北部蒙、维、回、羌等民族同胞日常生活紧密相关。

雅安藏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又称黑茶、乌茶、边茶、边销茶、四川南边茶、四川南路边茶、大茶、雅茶等,民族同胞有"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病"的深切感悟和体会。

《史记·周本纪》载,公元前1066年,周武王伐纣,"南(四川)八部族贡武王荼(茶)"。

《明史·茶法》:太祖朱元璋"诏天全六番司民,免其徭役,专令蒸乌茶易马。

"乌茶即藏茶、边茶,天全即今雅安市天全县。

《西藏政教鉴附录》:"茶叶自文成公主入藏地",即雅安所产龙团、凤饼茶,贡奉朝廷后作和蕃礼品带进藏区。

之后,雅安藏茶源源不断输入西藏,至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藏茶与三雅文化
对于没有到过雅安的人来说,知道藏茶的也许比知道三雅文化的多,因为藏茶已经在各地市场悄然兴起;而去了雅安的人,却不一定知道藏茶而一定会记住三雅文化,因为吃雅鱼、听雅雨和看雅女的确比品藏茶要感性与直接得多。

其实,一张城市的名片,需要别人留取的记忆也许很多,更不可能一一记住。

不过对雅安而言,藏茶与三雅文化却同样重要,因为它们都是贯穿整个城市文明的恒久标志。

雅安古称雅州,位于成都的西南方,是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的结合过渡带,也是现代都市与原始自然生态区的结合过度带,地理环境得天独厚,藏茶和三雅文化都诞生在这块自然造化、神奇神秘的土地上。

从表面上看,藏茶和三雅文化似乎无关,但只要从它们的文化源头去探寻,就不难了解个中渊源,因为这一切既可以从雅安的地理环境去求证共存之道,更可以从女娲补天的神话里去感受人文之美。

先聊聊“雅雨”吧,传说当年女娲补天时正好在雅安这尚有一块缺漏,这时候女娲已经筋疲力尽,再也无力飞上天去,继而长眠在雅安的土地上,于是就造成了“天漏”。

所以雅安一年中有240多天都是细雨纷飞、飘飘洒洒,平均年降雨量达到2000毫米左右。

不过,传说中的“天漏”带给雅安的却不是遗憾,而是福祉。

因为雨带给了雅安丰足的水资源和丰茂的植被,更成就了雅安对人类文明的一大贡献,那就是茶。

“雅雨”的美名,“雨城”的美称,还有“雨极”的美誉,都随着雅安的茶而声名远播。

事实如此,早在西汉时期,道士吴理真就在蒙顶山上收集并驯化了野生茶,培植出了人工茶树,被后人称为“仙茶”,可以说世界最早的种茶人就在雅安。

数典雅安的茶,既有唐诗盛赞的“扬子江心水,蒙山顶上茶”,更有远销藏区,藏族同胞“旦夕不可暂缺”的藏茶。

因为“雅雨”所造就的自然环境,雾雨轻湿、富氧柔光,非但植物茂盛,微生物种群也极为繁盛活跃,对必须长时效渥堆深发酵的藏茶极为有利,藏茶中所富含的多种有益人体的有机化合物与微量元素都是通过长时间的自然发酵而获得。

所以,绿茶因“雅雨”而早发春芽,藏茶因“雅雨”而“晚”留陈香。

再说“雅鱼”,相传当年女娲补天时,经过雅安的周公河时不慎将宝剑掉入河中,宝剑遂幻化成了雅鱼,所以每条雅鱼的头部中都有一把形状完好的宝剑,每当人们食用雅鱼时看到了宝剑便想起了女娲为人类造福的故事。

有趣的是吃完雅鱼后,人们还会将鱼头中的“宝剑”带走,作为珍藏,传说这“宝剑”很有灵气,司机将其挂于车中可保平安,老人将其插于床头可驱邪除病。

在雅安,也还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当年雅州府官员带着雅鱼和厨师亲临京城,把雅鱼献给了慈禧。

在细嚼慢咽中品出别具一格的风味后,慈禧连连称赞雅鱼肉质鲜嫩,味美无穷,比龙胆凤肝还好!此后,慈禧几乎每月都要吃一次雅鱼,而雅州府的官员,就连那位厨师都受到了提拔。

其实,雅鱼古称丙穴鱼,是雅安青衣江流域中特有的鱼类,产于雅安的周公河、芦山河、天全河、宝兴河,故称雅鱼。

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营养价值,属我国珍稀鱼类。

雅鱼属冷水性鱼类,最适生长水温为18--22℃水流湍急的河流,在河床暗低的水下岩洞中越冬。

唐代大诗人杜甫诗云:“鱼知丙穴由来美,酒忆郫筒不用酤”,盛赞着雅鱼之美。

不过,“雅鱼”和藏茶的完美配搭,却是从藏茶文化为主题的西康大酒店开始。

在这里,有以藏茶为主要佐料的“茶宴”,最让人回味的就是清蒸雅鱼,以藏茶去腥提香、发鲜留韵,使雅鱼嫩而不绵,香而不腻。

就餐的客人一边细嚼着雅鱼,一边品酌着藏茶,再看一看青衣江上的纷纷细雨,频添几分惬意。

这可以称得上是两种文化的兼
容,也是一种天缘的循环互补。

一方面,因历史缘遇,雅安的藏茶远销西藏,使缺乏蔬菜水果的藏区民众免除了青稞之热、牛羊之腥,在高脂肪、高能力食物链的包围下依然保持健康强壮的身体。

另一方面,“雅鱼”则是大渡河水系的鱼种,发端于雪域高原而繁殖于青衣江流域。

青衣江的水,也正是夹金山的雪水,低温冰冷,离开了这种特殊环境下特殊的水,雅鱼则无法存活。

因此,藏茶和“雅鱼”其实是藏汉之间一种自然资源的相互遗赠,一种人文关怀的相互存续。

“雅女”的传说与雅女一样的美丽。

相传女娲在雅州度过了她的豆蔻年华,和力大无穷的青神结为夫妻,生一女名雅妹。

女娲“生而神灵”,体态婀娜,人美貌,能治世,有韧性。

雅妹以母亲为表率,秉承她的美貌和全部品行。

于是代代繁衍在这片土地上的雅女也清纯如水,外美内惠,韧性十足,果敢坚强。

有一首流传了数千年的歌谣唱道:“一根扁担闪悠悠,挑担白米赶雅州;雅州爱我好白米,我爱雅州好丫头!”雅女像绵长的青衣江水,代不绝人。

青衣古羌国“曲线救国”,用美丽扑灭战火的琰姐、琬妹,明代文武双全驰骋疆场的桃花夫人,“原始社会的最后一朵玫瑰”的和亲使者肖淑明和现代许多雅女都以其“美人、美事、美德,美名”传遍天下。

藏茶与“雅女”本身就是雅安地域文化中的两朵奇葩,因此,以“雅女”的“素、仪、正、美”去诠释藏茶的“红、浓、醇、陈”,别具一种格调、另有一番情趣。

藏茶之美,在于大巧若拙、大智若愚,而雅女之美,在于兰心惠质、清丽脱俗。

以雅女讲藏茶、煮藏茶、敬藏茶,再以藏茶衬雅女、读雅女、品雅女,人物提升了风物,茶性醇化了人性,在柔丽中去觉见朴拙,在温婉中去体味疏放,在细腻中去感受粗犷。

两种文化的交融和谐使藏茶后发酵的魅力与众不同,这已经成为当今藏茶推广中的一道纯正而靓丽的风景。

除去女娲的故事让藏茶和“三雅”文化的有所附丽以外,其实藏
茶和“三雅”文化本身就是雅安的地标文明,这一切现象都有据可依。

根据美国科学家的研究表明,在地球上有一条神秘的纬线,就在北纬30度,地理结构独特、自然环境神异。

在同一纬度的不同点线上,有世界最高的珠穆朗玛和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有古埃及、古巴比伦、古玛雅文明的遗址,有神农架、百慕大、死海、金字塔等神秘之角,许多的逸闻传奇无法解密。

而雅安就位于北纬30度上。

对于大自然的回赠,藏茶与“三雅”文化称得上是血统纯正、无可复制。

一次美丽的邂逅,总要让美丽变成永恒;一次完美的品鉴,总要让完美化为感动。

在文化的意义上,无论是喝藏茶、听雅雨、吃雅雨还是看雅女,每一件都是舒心乐事,如果能够兼而有之的话,那将是日寻“三雅”夜品茶,不辞长做雅安人!
2010年10月2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