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D双重差分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ID双重差分法

双重差分法的平行趋势假定

双重差分法是估计处理效应的常见方法,但也有被滥用的倾向,因为有些应用者对于双重差分法的优点与局限缺乏了解,特别是其潜在的平行趋势(parallel trend)假定……

差分法的局限

经济学家常关心某政策实施后的效应,比如对于收入(y )的作用。最简单(天真)的做法是比较处理组(即受政策影响的地区或个体)的前后差异,比如

这称为“差分估计量”(difference estimator),即将处理组(treatment group)政策实施后的样本均值,减去政策实施前的样本均值。然而,由于宏观经济环境也随时间而变(时间效应),故政策实施地区的前后差异未必就是处理效应(treatment effects)。

双重差分法的反事实逻辑

为了解决差分法的局限性,常用方法是寻找适当的控制组(control group),即未实施政策的地区(或未参加项目的个体),作为处理组的反事实(counterfactual)参照系。具体来说,可将未受政策影响的控制组之前后变化视为纯粹的时间效应,即

综合以上两个差分,即将处理组的前后变化减去控制组的前后变化,可得到对于政策处理效应更为可靠的估计:

(1)

这就是所谓的双重差分估计量(Difference in Differences,简记DD或DID),因为它是处理组差分与控制组差分之差。该法最早由Ashenfelter(1978)引入经济学,而国内最早的应用或为周黎安、陈烨(2005)。

从以上推理可知,DID的反事实逻辑能够成立,其基本前提是,处理组如果未受到政策干预,其时间效应或趋势应与控制组一样(故可以后者来控制时间效应),这就是所谓的“平行趋势”(parallel trend)或“共同趋势”(common trend)假定。下图直观地展示了DID的思想与平行趋势假定。

其中,t = 1 表示政策实施前(before),而t = 2 表示政策实施后(after)。然而,通过双重差分得到的DID估计量并不易计算其标准误,无法加入控制变量,也不易推广到多期数据。故在实践中,一般通过回归的方法来得到DID估计量。

双重差分法的回归模型

考虑以下面板模型:

(2)

其中,G i 为分组虚拟变量(处理组=1,控制组=0),表示处理组与控制组的固有差异(无论是否实施政策都存在);D t 为分期虚拟变量(政策实施后=1,政策实施前=0,允许使用多期数据),表示政策实施前后的时间效应(即使不实施政策也存在);而交互项G i ·D t 才真正表示处理组在政策实施后的效应,即处理效应。这是因为,处理组在政策干预之后的期望值为:

而处理组在政策干预之前的期望值为:

故处理组期望值的前后变化为:

(3)

另一方面,控制组在政策干预之后的期望值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