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的悲剧性分析

合集下载

《雷雨》中繁漪的悲剧表现分析

《雷雨》中繁漪的悲剧表现分析

《雷雨》中繁漪的悲剧表现分析《雷雨》中繁漪的悲剧表现分析繁漪是《雷雨》中的悲剧人物形象,她自我独立又追求自由,但最终无法摆脱悲剧命运的束缚,通过对其悲剧表现的探讨,可以折射出当时封建制度的落后与残酷,以及女性的卑微与不公,在繁漪这一悲剧形象给我们带来独特审美感的同时,也可从中反思新时期女性如何自尊、自爱、自立、自强,以真正实现男女平等。

一、妻性与母性的失落繁漪和每个人一样,在家庭中都身兼几重身份,她既是妻子,又是母亲。

然而,无论是作为妻子还是母亲,她都感受不到家庭的和谐与温暖。

对繁漪来说,家像监狱,爱人像阎王,“陪着一个阎王十八年了”,这句话就道出了她心中的苦和怨。

在没有尊严、毫无生机的家中,她的精神受到极大的摧残,人性受到压抑而变得扭曲、异化。

她“渐渐地磨成了石头样的死人”,变成一个乖戾、抑郁,甚至阴鸷的人。

尽管,她为周朴园生下了一个儿子,但也没有改善他们的关系和她的境遇。

在这个家里,她只是周朴园展示家庭完整和美满的道具,丝毫不能体会到家庭的温暖,有的也只是冰冷、空洞和绝望。

以至于,她喊出了“我不是他(周冲)的母亲,不是,不是,我也不是周朴园的妻子”这样的疯话,彻底失去了妻性和母性。

首先,作为妻子,繁漪体会不到丈夫的温情。

繁漪是受过新思想影响的旧式女性,她出生于大家庭,受到过一点新式教育,十八年前,青春貌美的繁漪听从着祖宗长辈们传承下来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训戒,带着对爱情和婚姻的期待和憧憬,嫁进了周公馆。

可现实是残酷的,她嫁到周家来,如同一只金丝鸟掉进一个令人窒息的枯井里。

周朴园非常重视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并得意于自己家庭的秩序和圆满。

在家庭里,“他的意见就是法律”。

周家这个禁锢如铁桶一般的家庭,极大的限制了繁漪的自由,她既不能经常步入交际场所施展她的年轻美貌和才气,也不能在家里呼风唤雨,骄纵任性,时时处处都要违心地带着周朴园强加给她的“贤妻良母”的“紧箍咒”,连一切正常的见解和行为、合理正当的要求都可能遭到周朴园的禁绝。

雷雨中悲剧的原因

雷雨中悲剧的原因

雷雨中悲剧的原因《雷雨》是曹禺创作的一部经典悲剧,它以一个典型的封建家庭为背景,展现了一系列悲剧性的人物和事件。

悲剧的产生是多方面的,包括社会、家庭、个人等层面的原因。

本文将从这几个方面分析《雷雨》中悲剧产生的原因。

一、社会原因1. 封建制度的压迫:《雷雨》发生在旧社会,封建制度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极大的压迫。

男女不平等、家族权威至高无上等封建观念导致了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2. 社会风气的影响:当时的社会风气崇尚权力和金钱,这使得人们为了追求自身的利益而放弃了道德和良知,导致家庭关系破裂。

3. 女性地位的低下:在封建社会,女性地位低下,她们的生活和命运受到极大的限制。

这种压迫使女性在家庭中无法获得应有的尊重和地位,从而导致悲剧的发生。

二、家庭原因1. 家庭关系的复杂:周、鲁两家之间的血缘关系错综复杂,家庭成员之间存在着激烈的利益冲突,这使得家庭关系紧张,矛盾重重。

2. 家长制的权威:周朴园作为家庭的长者,对家庭成员实行严格的家长制管理,这使得家庭成员在压迫下无法获得自由和尊严,导致家庭关系破裂。

3. 家庭教育的缺失:周家的家庭教育存在很大的问题,子女们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人生价值观,这使得他们在面对家庭矛盾时无法作出明智的选择,导致悲剧的发生。

三、个人原因1. 人物性格的缺陷:剧中的许多人物都存在着性格上的缺陷,如周朴园的冷酷无情、周萍的懦弱无能、鲁侍萍的放纵等,这些缺陷使他们在面对家庭矛盾时无法作出正确的选择,导致悲剧的发生。

2. 爱情的盲目:剧中的许多人物在爱情中盲目追求,无法理智地面对现实,这导致他们在爱情中陷入困境,最终走向悲剧。

3. 自我救赎的无力:在面对家庭矛盾和自身困境时,剧中的许多人物试图通过自我救赎来摆脱困境,但他们往往因为种种原因无法实现救赎,最终走向悲剧。

结束语:综上所述,《雷雨》中的悲剧产生是社会、家庭和个人多方面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封建制度的压迫、社会风气的影响、家庭关系的复杂、家长制的权威、家庭教育的缺失、人物性格的缺陷、爱情的盲目以及自我救赎的无力等因素共同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雷雨》中周冲命运悲剧分析及对当代大学生的启迪(1)【精选文档】

《雷雨》中周冲命运悲剧分析及对当代大学生的启迪(1)【精选文档】

《雷雨》中周冲的性格悲剧及对当代青年的启迪我认真阅读过曹禺先生的话剧剧本《雷雨》,也看过改编的同名电视剧,周冲在剧中是个不起眼的角色,但我最关注他,不是因为他长得白净帅气,也不是因为他的天真和善良,而是对他面对现实的无奈和痛苦有着深深的同情和思考。

他是旧时代青年命运的缩影,在他身上折射了青年生活的窘态与困惑。

造成周冲悲剧的原因有三方面的因素:一是残酷无情的封建礼教和等级森严、昏暗腐朽的社会制度剥夺了人们生活的自由,禁锢了人们的头脑,成为人们精神的枷锁,天网恢恢,展翅难逃,让他无法逃脱命运的悲剧。

二是封建礼教约束和熏陶下的封建家长周朴园给这个家庭带来了致命的打击和深重的灾难,他是这场悲剧的始作俑者。

他外表装饰着“有教养”,“名门之族”的虚伪面貌,却背地里以绝对尊严管着子女,冷漠虐待着妻子,以一套自认为能使家族充满生机的秩序典章严格掌控着周公馆,却不知正是由于他的管治,使儿子人格扭曲,分裂,外表粉饰繁华实际冰冷无暖的家庭氛围,让整个家随时充满了火药味,处处掩藏着不可调和的矛盾,直到最后因为家丑外扬而尴尬悲惨的结局。

周朴园这样一个家庭,无法容许周冲的存在,也许他来到这个世界本来就是多余的,他活在痛苦挣扎中一步一步走向堕落,周冲的死是对这种可怕生活最露骨尖锐而又最无奈的回答。

周冲的悲剧就在于他懂得爱的时候没有遇到一个更好的导师,他以死来反抗沉郁的家庭。

颇具象征意义,代表着旧我的死,和新我的生。

但我一直觉得周冲的死很可惜,他完全可以选择新生。

三是周冲的青春冲动和自身的软弱酿成了自趋灭亡的悲剧。

周冲永远都是个孩子,他有着一切孩子的空想,是五四运动后成长起来的一批年轻人的代表。

他勇于反抗封建,希望接受新的思想,并且单纯地幻想着“世界对于他来说永远都是美好的”。

天真的他甚至认为连爱也是无私的,他甚至幻想能和他所爱的人——四凤永远在一起,当这一要求被拒绝之后,他又幻想和四凤一起逃离这个没有爱的家。

周冲的想法毕竟太不切合实际,与当时的社会格格不入,甚至将来也不太可能达到。

论《雷雨》的悲剧特点及根源

论《雷雨》的悲剧特点及根源

论《雷雨》的悲剧特点及根源四幕悲剧《雷雨》,作为我国戏剧大师曹禺的代表作,一部中国式的悲剧巨作典范。

李健吾称之为“一出动人的戏,一部具有伟大性质的长剧”,是一部真正意义的悲剧。

《雷雨》写于20世纪前半叶,就题材来讲是家庭悲剧,并且触及了普遍意义上的悲剧主题,如个人的孤独,分裂的自我,神秘命运观,遗传与环境决定悲剧命运,以及人生的徒劳感。

然而,由于作家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的差异和个人经历的差别,又独具特点。

《雷雨》中体现出的因果报应观念,并且带有民族特色和时代特征。

一、故事结构和情节设置曹禺吸取英国戏剧创作流行的“三一律”的原则,组织了《雷雨》的情节。

剧本在一天的时间(上午到午夜两点)、两个场景(周家客厅和鲁家住房)内,集中展开了周鲁两家前后30年的矛盾纠葛剧中的戏剧冲突非常集中,人物都以自己为纽结点,与他人构成多向的网状矛盾关系,而且其中任何一组矛盾冲突的出现与展开,都与其他矛盾纠葛、关联。

周朴园力求维护自己的尊严和家庭秩序;繁漪要留住周萍,让他永远陪伴自己;周萍则要避开繁漪逃出周公馆;周冲在追着四凤;四凤又想跟周萍结合一起走;而侍萍却要把四凤带出周公馆使她脱离险地;鲁贵想能够永远保住在周公馆的饭碗;而鲁大海则要为工人阶级的利益同周朴园进行坚决的斗争。

极端复杂、极端紧张的矛盾冲突,就这样一下子交代并呈现在读者面前。

这一切纠葛又在一瞬间爆发,读者还来不及细细琢磨它究竟酝酿着什么,剧中的八个人全失败了,这个家庭向观众刚交代和呈现出故事,就一瞬间坍塌,死的死,疯的疯,活着的人也陷入永世不能拔出的痛苦泥沼中。

曹禺在此设置了一种悖论结构:每一个人物都在推动着悲剧的发展,他们制造了这个悲剧,可是又都是悲剧结果的承受者。

在面临生与死的二元抉择中,他们只能选择其一,死去的人和生存的人。

《雷雨》打破了中国传统戏剧的二元结构,用一种崭新的视角深入解读了戏剧的模式,使戏剧的结构形式走向了多样化。

二、人物性格和人物命运《雷雨》中一共只有八个人物,每个人物都有其丰富的性格,从而构成了整部作品的冲突。

《雷雨》悲剧性分析

《雷雨》悲剧性分析

《雷雨》悲剧性分析《雷雨》悲剧性分析总体来看社会悲剧、命运悲剧性格悲剧在《雷雨》中相互交织,但三者在《雷雨》中扮演的角色是各不相同的,悲剧的真正核心是围绕古希腊式的命运悲剧展开的,所以我认为其主线主要表现在命运悲剧上。

人性、命运、宇宙之主宰,这些都存在于人们身体中的精神特质,就像宿命一样谜诡而难于捉摸,需要敏感的作家用心灵作笔方可捕捉和一探究竟。

曹禺曾说:“《雷雨》对我是个诱惑。

与《雷雨》俱来的情绪蕴成我对宇宙间许多神秘的事物一种不可言喻的憧憬。

”就整个故事情节和个中人物性格而论,“神秘的事物”的“诱惑”无疑是剧作家对于冥冥中把握着人们命运走向、性格和人生悲剧的无形力量的恐慌和好奇。

一个具有人文关怀的敏感作家,在灵魂深处应该是经常遭遇这些命题的困扰的。

曹禺在谈及〈雷雨〉的创作时说:“《雷雨》的主题不是以道德败坏和乱伦为主题的,也不是写因果报应,《雷雨》写的是一种情绪,是情绪的发酵,情绪的汹涌推动着我诽谤中国的家庭和社会……《雷雨》所显示的是我所觉得的宇宙间的残忍,相信种种宇宙斗争的背后有一个主宰。

”〈雷雨〉中,几个主要人物在封建家庭压制下的垂死挣扎,自我救赎也显得悲怆而又充满生命力的张扬和激荡。

蘩漪和周萍都不是一个消极等待命运宰割的人,在宿命的审判来临前,他们还要以顽强的生存意志和求生本能进行诸般打拼,尤其是魔鬼般的蘩漪,无论是开始和周萍陷入不伦之恋,还是后来不顾一切的报复,将周鲁两家人送入绝境。

她那种性格始终是雷雨般一泄千里,震耳欲聋的,也是摧枯拉朽的,没有她这个人物,周公馆就会一直死气沉沉,暗淡无光下去,不见一丝闪电雷鸣的光亮。

从这个人物身上,我们可以感觉到自我毁灭中那种生命抗争的勇气与力量。

诚然,繁漪决非真善美的化身,然而对于命运大胆无畏的挑战张扬着个体生命存在的价值。

正如王国维所说的:“悲剧之中,又有三种之别,其中:第三种之悲剧由于剧中之人物之位置及关系而不得不然者;非必有蛇蝎之性质,与意外之变故也,但由普遍之人物,普通之境遇,逼之不得不如是,彼等明知其害,交施之而交受之,各加以力而各不任其咎,此种悲剧,其感人贤于前二者远甚。

论《雷雨》悲剧主题的多重性

论《雷雨》悲剧主题的多重性

(提纲)导语《雷雨》通过一个两代人陷落其中的爱情悲剧故事,对于亲情、爱情、人生、阶级、命运及其背后的力量,做了一次深刻的探索。

它的爱情命运,既折射出现代文学发展史中存在的问题,也反映了文学学科曾经的曲折历程。

把人间最惨烈的悲剧展现给世人看,它的悲剧是发生在每一个最普通的人身上,这就是真正的悲剧所在。

一、爱情的悲剧曹禺善于用爱、苦难与死亡来表现人生存在的悲剧状况。

所谓爱情婚姻之悲,确切地说是女子被抛弃之悲,周朴园的抛弃奠定了侍萍人生悲剧的开始,是她人生苦难的根本之所在。

作品不是从社会秩序和伦理道德的层面来展示一个警世故事,而是将粉饰在社会秩序和伦理道德上的温情面纱撕毁,从而审视人类复杂深邃的灵魂。

二、性格的悲剧所有的悲剧归根结底都是人的悲剧,而人的悲剧根本还是性格的悲剧。

《雷雨》中悲剧是人的悲剧,并不在于他是穷人还是富人,是好人还是恶人,更是男人还是女人,大家全都处在悲剧之中,全都无可逃脱地承担着悲剧的命运,上演着悲剧的角色。

三、道德的悲剧《雷雨》这部剧作,具有思想内涵的浑厚性。

作品从某种程度上揭示和批判了带有封建性的中国资产阶级的生活方式和道德的虚伪性,所以,它可以被看作是一部“道德的悲剧”。

四、生存的悲剧主人公们不仅以自己与悲苦人生、与生存悲剧的抗争显现出生命的活力,更以罪的意识、忏悔意识以及救赎意识表现出人性追求崇高与价值理想的光辉,在受苦、疯狂、死亡的结局里培养人类精神神圣的火花。

故事人物的悲剧结局,都是由于“命运”的特意安排。

结尾《雷雨》这一悲剧的性质和其在戏剧史上的意义,作者曹禺在创作之初是有所感悟的,但也是相当模糊的。

但我们可以从他自己的多次解释中就可看出这一点。

作家把人间最惨烈的悲剧展现给世人看,它的悲剧是发生在每一个最普通的人身上,它更没有让我们到世界之外去寻求什么悲剧的根源,因为悲剧就在生存之中。

【摘要】曹禺的《雷雨》是我国话剧史上里程碑式的著作,不同时代的作家对《雷雨》的阐述有着不同的角度和方法。

《雷雨》的悲剧性意蕴五篇

《雷雨》的悲剧性意蕴五篇

《雷雨》的悲剧性意蕴五篇第一篇:《雷雨》的悲剧性意蕴《雷雨》的悲剧性意蕴内容摘要:曹禺的开山之作《雷雨》,摒弃了传统意义上的“命运悲剧”、“性格悲剧”、“社会悲剧”的旧有模式,将笔触转向了对悲剧根源性的探索,创造了“生存悲剧“的新形式,一部超越“命运”与“性格”悲剧的新的悲剧的形式。

《雷雨》对社会人生进行思索的视角是逆向的,它是将粉饰在社会秩序和家庭伦理上的温情面纱撕毁,从而审视人类复杂深邃的灵魂,它所表达的是人性在苦苦挣扎中迫于生存而走向了毁灭,这种“复杂而原始的情绪”即人性深处的冲突,从而形成《雷雨》中令人喘不过气来的悲剧情结。

本文从对悲剧内涵的深层理解上,探究《雷雨》悲剧性主题及人物悲剧的现实主义意义,揭示《雷雨》中蕴涵着更为深广的人生、人性、人的生命存在的丰富意蕴。

关键词:曹禺《雷雨》;悲剧性;生存;人性挣扎《雷雨》,一部纠缠着复杂的血缘关系和凝聚着无数巧合的伟大剧作,在中国的戏剧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其作品内容所涵括的丰厚思想底蕴和高超的审美艺术,奠定了剧作家曹禺在中国话剧史上杰出的地位,《雷雨》也成为中国话剧艺术成熟的标志。

作家在创作中立足现实,将粉饰于社会秩序和伦理道德上的温情面纱撕毁,沉痛的宣告了处于特殊历史文化时期两个家庭,七个人物的毁灭史,表现了作家对于人物悲剧命运的无限惋惜及残酷现实的无可奈何情绪。

在此基础上,作者进一步审视人类深邃的灵魂,表现出对于人类生存状态和生命意识更高层次的探索和揭示,使《雷雨》悲剧升华为一个关于中国文化心理和中国人命运的现代神话。

本文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具体论述《雷雨》悲剧性主题及人物悲剧的现实主义意义:(一)关于悲剧的理论阐述;(二)悲剧主题的探究;(三)悲剧的“承担者”和“制造者”;(四)《雷雨》的悲剧意蕴。

揭示《雷雨》蕴涵的关于人生、人性、人的生命存在的内在底蕴。

一、关于悲剧的理论阐述“悲剧”一词,是源于西方的一个概念,是戏剧的一种大的类型和剧种,主要表现人生的悲哀和痛苦。

论《雷雨》悲剧主题的多重性

论《雷雨》悲剧主题的多重性

(提纲)导语《雷雨》通过一个两代人陷落其中的爱情悲剧故事,对于亲情、爱情、人生、阶级、命运及其背后的力量,做了一次深刻的探索。

它的爱情命运,既折射出现代文学发展史中存在的问题,也反映了文学学科曾经的曲折历程。

把人间最惨烈的悲剧展现给世人看,它的悲剧是发生在每一个最普通的人身上,这就是真正的悲剧所在。

一、爱情的悲剧曹禺善于用爱、苦难与死亡来表现人生存在的悲剧状况。

所谓爱情婚姻之悲,确切地说是女子被抛弃之悲,周朴园的抛弃奠定了侍萍人生悲剧的开始,是她人生苦难的根本之所在。

作品不是从社会秩序和伦理道德的层面来展示一个警世故事,而是将粉饰在社会秩序和伦理道德上的温情面纱撕毁,从而审视人类复杂深邃的灵魂。

二、性格的悲剧所有的悲剧归根结底都是人的悲剧,而人的悲剧根本还是性格的悲剧。

《雷雨》中悲剧是人的悲剧,并不在于他是穷人还是富人,是好人还是恶人,更是男人还是女人,大家全都处在悲剧之中,全都无可逃脱地承担着悲剧的命运,上演着悲剧的角色。

三、道德的悲剧《雷雨》这部剧作,具有思想内涵的浑厚性。

作品从某种程度上揭示和批判了带有封建性的中国资产阶级的生活方式和道德的虚伪性,所以,它可以被看作是一部“道德的悲剧”。

四、生存的悲剧主人公们不仅以自己与悲苦人生、与生存悲剧的抗争显现出生命的活力,更以罪的意识、忏悔意识以及救赎意识表现出人性追求崇高与价值理想的光辉,在受苦、疯狂、死亡的结局里培养人类精神神圣的火花。

故事人物的悲剧结局,都是由于“命运”的特意安排。

结尾《雷雨》这一悲剧的性质和其在戏剧史上的意义,作者曹禺在创作之初是有所感悟的,但也是相当模糊的。

但我们可以从他自己的多次解释中就可看出这一点。

作家把人间最惨烈的悲剧展现给世人看,它的悲剧是发生在每一个最普通的人身上,它更没有让我们到世界之外去寻求什么悲剧的根源,因为悲剧就在生存之中。

【摘要】曹禺的《雷雨》是我国话剧史上里程碑式的著作,不同时代的作家对《雷雨》的阐述有着不同的角度和方法。

雷雨的悲剧性分析

雷雨的悲剧性分析

《雷雨》的悲剧性分析电影《雷雨》是曹禺创作的、孙道临先生导演的作品,以1925年前后的中国社会为背景,通过一个发生在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内部,纠缠着父子母女两代人性爱和血缘关系的故事,揭露了资产阶级虚伪的本质,预示了畸形社会必将在雷雨中崩坍的历史向。

这是一个发生在20年代北方某城的悲剧:周公馆的少爷周朴园,玩弄了女仆梅侍萍,梅生下两个儿子周萍和大海后被撵出家门,她抱着大海漂泊辗转,再嫁鲁贵,又生下女儿四凤。

若干年后周朴园续娶繁漪,繁漪难耐寂寞,与周的大儿周萍发生乱伦关系,此时四凤来周家为佣,又被周萍纠缠不休。

大海在矿上做工,闹罢工和矿主周朴园发生冲突,梅侍萍寻女来到周家,恍然若梦,发现原来竟是30年前的伤心旧地。

在这里她与周朴园不期而遇,繁漪当众揭开她与周萍的隐情,周朴园责令周萍认侍萍为母,所有的人如遭雷击,四凤触电而死,周萍羞愧自杀,繁漪狂叫而疯,罪恶之家在雷雨交加的深夜土崩瓦解……每次看《雷雨》,都不免要扼腕叹息一番,这样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一个个血肉丰满的形象,无论可憎或可叹,都无一例外地走向了毁灭,这究竟是谁的罪过?是黑暗的社会现实,还是人类无法逃脱的命运?在曹禺看来,《雷雨》的世界是一口“残酷的井”、“黑暗的坑”,是一种拼命的突围和无法抗拒的失败,是一种保存自己的努力和难以逃脱的毁灭。

曹禺先生早年曾说过:“《雷雨》对我是个诱惑,与《雷雨》俱来的情绪蕴成我对宇宙间许多神秘的事物一种不可言喻的憧憬。

《雷雨》可以说是我的‘蛮性的遗留’,我如原始的祖先们对那些不可理解的现象睁大了惊奇的眼。

我不能断定《雷雨》的推动是由于神鬼,起于命运或源于哪种显明的力量。

情感上《雷雨》所象征的对我是一种神秘的吸引,一种抓牢我心灵的魔。

《雷雨》所显示的,并不是因果,并不是报应,而是我所觉得的天地间的‘残忍’”电影一开始就给人一种压抑、沉闷的气氛,无论是在布景上、音乐上,还是人物的语言上,仿佛雷雨来临之前的沉郁,焦躁不安,并且这种气氛一直延续下去,直到那个雷雨交加、真相大白的夜晚。

论曹禺话剧《雷雨》的悲剧性

论曹禺话剧《雷雨》的悲剧性

论曹禺话剧《雷雨》的悲剧性一、人性的悲剧性整部戏剧的重心人物是周朴园。

周朴园作为封建资产阶级中的一员,身上带有浓郁的剥削主义气质,他的所作所为都被他的身份所控制,连珍视的爱情也可以亵渎。

在戏剧中,周朴园是一个为了利益而剥削工人并且對工人们罢工的举动不以为然,进而笼络示威中的一部分工人中的杂碎,借此想平定罢工示威。

他的身上有封建遗老的气息,而且贪婪,行为放荡,道德沦丧。

他不仅玩弄佣人鲁侍萍,而且导致侍萍怀胎生产出两个孩子,但是周朴园并没有准备承担责任,让人怒不可遏的是周朴园为迎娶富家的小姐狠心丢弃鲁侍萍和他们的儿女。

在后来得知了鲁大海是自己的孩子的时候还是对鲁大海冷漠相待,摆出他标准的资本家的姿态,而且还恨鲁大海,因为鲁大海是工人领袖,损害了他的利益,然后周朴园是一个利益至上的伪君子,所以就算鲁大海是他的儿子,他也不会友好相待。

周朴园是一个专横独断,唯我独尊的人。

周朴园强横的给蘩漪吃药,他觉得蘩漪应该吃药那么她就得吃。

在剧中有几次描写吃药的情景,表现出蘩漪想要反抗,但都是无济于事。

蘩漪是周朴园的妻子,但是她身上没有周朴园那种资本家的惺惺作态,她敢爱敢恨,有着自己的思想。

《雷雨》中曹禺尽力的表达蘩漪奋不顾身地扑向周萍,去拥抱她的爱情,犹如飞蛾扑火,自取灭亡,但她表现出了对爱情强烈渴望。

在周朴园对她的控制中,她的内心慢慢地发生了变化。

她爱上自己丈夫的儿子周萍,然而周萍却在欢愉之后抛弃了那个疯狂爱着自己的蘩漪。

蘩漪是无辜的,她深陷一个尴尬的地步,她对于周萍来说,不似母亲不似情人。

蘩漪是可悲的,看着自己的爱人要跟别人远走高飞,在冲动之下说出了这个家的真相,在一个雷雨交加的晚上,她将周家这个封建家庭劈得粉碎。

然而自己最后也疯掉了,她的爱像烈火,灼伤了自己。

鲁侍萍是一个旧中国劳动妇女的典型形象。

她是周家以前的女佣,没有任何地位,被周朴园玩弄抛弃。

命运并没有补偿鲁侍萍,之后鲁侍萍嫁给鲁贵,鲁贵不是什么善人,他对鲁侍萍百般刁难,然后鲁侍萍却只能沉默。

真正的悲剧从美学的角度分析雷雨

真正的悲剧从美学的角度分析雷雨

真正的悲剧从美学的角度分析雷雨《雷雨》是曹禺创作的一部悲剧,它从美学角度来看,展现了许多悲剧元素,如情感的悲壮、人物的悲惨命运、社会的不幸等。

本文将从美学的角度对《雷雨》进行分析。

首先,《雷雨》在情感的表现方面具有悲剧色彩。

该剧通过展示主要人物的爱情悲剧,揭示了人性中的悲壮和无奈。

雨夜,祥子和四阿姨的激情之吻,既展现了他们对彼此的热爱,又预示了他们夹在道德和社会压力之间的困境。

他们的爱情被家庭利益、传统观念所束缚,最终只能以悲剧的结局告终。

同样,雷峰和苏雨的婚姻也是一个悲剧。

雷峰被社会和家庭责任压得喘不过气,苏雨被逼迫着嫁给一个自己不爱的人。

两人的婚姻从一开始就注定了不幸的结局,爱情的悲壮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其次,《雷雨》在人物命运的展现上也具有典型的悲剧元素。

祥子、四阿姨、雷峰和苏雨,这些主要人物在剧中都受到了命运的不幸限制。

祥子一生辗转流离,贫穷和堕落使他最终走向了悲剧的深渊。

四阿姨也没有幸福的结局,她为了爱情放弃了婚姻,却最终落得个被社会所逼迫的下场。

雷峰和苏雨虽然在一起,但他们的婚姻始终缺乏真正的幸福和满足。

他们被父母、家庭的期望所束缚,无法自由选择自己的生活。

这些悲剧性的命运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他们感受到生命的无常和不可预知性。

此外,《雷雨》中社会的不幸也是一种悲剧的体现。

该剧通过描绘大观园的骄奢淫逸、沉沦堕落的画面,暗喻了当时社会的堕落和腐败。

大观园本应是一个鲜花盛开的地方,然而在剧中却成了一个道德沦丧的场所。

这种社会的不幸表明了当时社会道德的败坏和阴暗面的存在,给人们的心灵带来了深深的震撼。

综上所述,《雷雨》从美学的角度展现了悲剧的多个元素。

它通过情感的悲壮、人物命运的不幸以及社会的堕落等方面,展示了悲剧的力量和魅力。

观众通过这样的体验,不仅能够感受到情感上的震动,还能够对社会现实有所反思。

《雷雨》以其深刻的悲剧色彩,成功地将人们引入剧情的沉思与反思之中,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成为中国悲剧文学的经典之作。

论雷雨的多重悲剧性

论雷雨的多重悲剧性

二十年代的无锡周公馆,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丫鬟四凤的母亲侍萍坚持要带四凤回家,可是四凤对母亲恳求说她已经怀了大少爷周萍的孩子,在四凤的苦苦哀求下侍萍只能答应让周萍带四凤走,并且永远都不要再见到他们,周公馆的太太蘩漪带二少爷周冲前来阻止大少爷周萍带四凤走,老东家周朴园也闻声而至,他以为旧情人侍萍是前来认周萍这个亲生儿子,并让周萍跪下于自己的生母侍萍相认。

由此四凤终于知道了真相,她与周萍竟然是同母异父的兄妹,残酷的现实让四凤无法承受,她羞愤难当冲向了花园,却恰巧老天让她碰到了一根被大风刮断的电线,四凤触电身亡,周冲义无反顾为救四凤二人双双葬身于电火之中,周萍这位原本懦弱的大少爷内心愧罪只能举枪自尽,侍萍和蘩漪这两位母亲承受不了这般打击,二人皆崩溃失常。

故事的结局正如一场猛烈的暴风雨:半生云烟一场雨,半世浮华一场梦。

《雷雨》中主要讲了一种悲剧两个典型,没有爱情的婚姻悲剧让繁漪这样一个不甘心的女人心灵窒息,人性扭曲,她压抑许久,拼命挣脱桎梏,她个性犹如雷雨一般果敢阴鸷,她很大胆,勇敢的追求自由、爱情。

她也有她的明慧,她爱好诗文,但是她更有原始的一点野性:在她的心里有狂热的思想,在她决断时有雷电的力量。

她似乎是一颗足以给男人精神安慰的水晶,她闪电一般照亮了所有的黑暗与罪恶,她苦苦追求着自己根本达不到的目的在经年的苦斗中最终走向了毁灭。

而鲁四凤则是另一个典型,她爱错了人并且无法走到婚姻的结局,四凤只是一个配角,她是一个天真善良的江南女子,出身平民,她并没有受过新式教育,但她却懂得与人真诚相处,她对自己的社会地位很清楚,故而没有什么理想和目标,一心只想过平静安稳的日子。

她性格单纯、清澈,和许多青春少女一样对甜蜜爱情有着深深憧憬,对未来充满了热情与期待,然而一连串的打击却使她的命运变得艰难坎坷。

周萍和周冲两兄弟争风吃醋的矛盾直接源自于她,蘩漪与周萍不伦恋产生的弦外音也归结于了她。

而父亲鲁贵和母亲侍萍的矛盾也是因为她,哥哥鲁大海和父亲鲁贵的矛盾也与她有息息相关,最终所有的矛盾仿佛都围绕她而来。

曹禺《雷雨》的悲剧特征

曹禺《雷雨》的悲剧特征
: :
曹 禺 《 雷 雨》 的
王 丽凤
( 炎黄职业技术学院 , 江 苏 涟水 摘 要 : 纵 观 我 国的 话 剧 历 史 , 曹 禺的 《 雷雨》 是 中 国 话 剧 史上 里 程 碑 式 的 著 作 , 不 论从 故 事 的 悲 剧 性 、 悲剧 的 构 成 还 是 戏 剧 中人 物 形 象的 悲 剧 性 上 来 看 , 《 雷 雨》 都 是 彻 底 的 悲剧 , 具 有 深 刻 的 悲剧 意 蕴 和 丰 富的 历 史 、 社会 内涵 . 其 突 出的 戏 剧
艺 术和 悲剧 感 染 力 为 中 国的 话剧 史 作 出 了突 出贡 献 。
曩 墨
悲 剧
特 征
2 2 3 4 0 0 )
明 的人 物 。
关键词 : 《 雷雨 》 人 物性 格 悲剧 结构 悲剧 意 蕴
1 . 概 述
曹 禺的《 雷雨 》 是 一 部 四幕 悲 剧 , 故 事 是 以上 世 纪 二 十 年
2 . 人 物 》 是 中 国新话 剧 走 向成 熟 的标 志性 作 品 , 其 深 邃 的 内 涵 、圆 熟 的 技 巧 一 直 被 后 来 人 津 津 乐 道 并 奉 为
经典 。 《 雷雨》 中有 八 个 突 出 的 戏 剧 人 物 , 其 中 女 主 人 蘩 漪 历 来是最被 关注 的 , 她 是一个 不规则 的悲剧 人物 , 作 者 曹 禺 也
代半 封建半殖 民地 的 中 国为背 景 , 通 过 一 个 大 封 建 资 本 家 周 朴 园 的家 庭及 周 、 鲁 两 家错 综 复 杂 的矛 盾 冲突 的 刻 画 。 揭 露 了一 系列社 会 和 家庭 的悲 剧 , 成 功地 塑造 了周朴 园 、 周萍 , 以及 鲁侍 萍 、 蘩 漪等 悲剧 人 物形 象 。 是 一 部 真 正 意 义 上 的悲剧 。大师李 健吾 称之为 “ 一 处 动 人 的戏 , 一 部 具 有 伟 大性质 的长剧 ” 。 《 雷雨》 广 泛 地 吸 收 了 古 希腊 戏 剧 的“ 命 运 悲 剧” 、 莎 士 比亚 戏 剧 的 “ 性格悲剧 ” 、 易 卜 生戏 剧的 “ 社会戏 剧” 的 合理 因素 并 将 之 成 功 有 机 融 合 。将 几 个 家 庭 几 代人 的 恩 怨 和命 运 交 织 在 这 些 人 不 断 地挣 扎 和挣 扎 中 的绝 望 中。 悲 剧 的 美 学 意 义 在 于 激 发 人 心 灵 与 作 者 的共 鸣 . 阿瑟 ・ 密 勒认 为 : “ 悲 剧 之 所 以被 称 为 是 一 种 更 令 人 意 气 风 发 的 意 识 , 是 因为 它 们 是 我 们 察 觉 到 任 务 原 本 可 以达 到 却 没 有 达 到 的 境 地 。因 而 悲 剧是 和对 人 类 包 邮 某 种 适 当 的 希 望 分 不 开 的 。” 悲 剧 之 所 以吸 引人 , 在很 大 程 度 上 是 因 为 人 们 的 再 度 加 工 , 这 都 源 于人 们 的体 验 及 对 理 想 的 期 望 。 从 广 义 上来 说 , 任 何 求 之 不 得 ,事 与 愿 违 的 逝 去 都 可 以称 之 为 悲 剧 .在 故事 的 结 构 内 容 上, 黑格 尔更 充 分 强 调 了悲 剧 性 格 的 重 要 意 义 。

《雷雨》的悲剧性意蕴

《雷雨》的悲剧性意蕴

《雷雨》的悲剧性意蕴
《雷雨》是贾樟柯的作品,这部戏剧能让人感受到悲剧的一面。

戏剧以中国民国时期南京为背景,讲述了天罗地网般的社会压力下民怨沸腾的故事。

在戏剧中,角色们都活在一种严酷的社会结构中,男人、女人和青梅竹马间的渴望和爱情往往是苦难的起源。

表面上看,古典的角色看似优雅、多情,可无奈的是这些古老、传统的行为只会带来无尽的懊悔与痛苦。

戏剧中的人物们无论怎样努力,都无法挣脱一切的枷锁,反而更加深深的陷入悲剧的怀抱。

贾樟柯用一部侍奉社会运动的戏剧,来展示人们对于压抑的社会环境的挣扎与叛逆。

比如,在《雷雨》中,李精卫和蒋琬醉生梦死,以她们疯狂的爱情来反抗这种压迫,以及她们同两个老师间的戏剧性的差异。

她们的爱情把他们的线索搞得一团糟,但贾樟柯用这一段情节,想要说明:在残酷的社会实践中,爱情对于人们的恢复是多么重要。

蒋琬也困在内心深处,他不能挣脱出母亲、思想家和老师等周围的壁垒。

这些壁垒使他无法去伤害自己,而也无法把和李精卫的爱情放在重要情节中,最后,他只能用自杀表达心中的痛苦。

他一味苦守一种古老的理念,一些Utopian的理念成为他完美的梦想,可是现实的残酷,总会把一切重新带回到失落的现实中,他们的爱情无法得到他们期望的结果。

这里消费的,是一种悲剧性的叙事,它要求人们反思事物的本质,思考自身的地位,勇敢的去表达内心的情感和维护个人理想,避免像蒋琬一样堕入失落的深渊。

贾樟柯用这部戏剧,想要让每一个人看到自己在雷雨下、在这社会这个大雨中,所有人生存环境存在的悲剧性,让观众去认真审视自己,更加谨慎、勇敢地去生活。

从人物视角浅析《雷雨》的悲剧性

从人物视角浅析《雷雨》的悲剧性

从人物视角浅析《雷雨》的悲剧性解梦周《雷雨》是曹禺在1933年创作的多幕话剧,它是中国“五四”以来优秀的剧作之一。

作品通过周、鲁两家三十年错综复杂的矛盾和劳资纠纷,组成扣人心弦的戏剧冲突,深刻地揭露了资产阶级的罪恶和他们庸俗卑劣的精神面貌。

第二幕是全剧的重点场次,着重描写了周朴园和鲁侍萍分离三十年重逢时的思想性格冲突,其中还交织着周朴园和繁漪、四凤之间的爱情纠葛,以及周朴园与鲁大海之间的阶级矛盾。

这一幕不仅展现了剧中几个主要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还集中地塑造了具有浓厚封建色彩的反动资本家周朴园的形象,深刻揭露了以周朴园为代表的带有浓厚封建性的资产阶级家庭的罪恶及其必然崩毁的命运。

周朴园是剧中的主要人物之一,作品主要通过三条线索、三种矛盾冲突来揭露他专横暴戾、冷酷无情、虚假伪善和心狠手辣的反动本色。

《雷雨》,名字本身就蕴含着不平静。

它展示了一出人生大悲剧,体现了命运对人的摧残与捉弄。

一是色彩鲜明的人物个性:专制的封建大家长,充满激情与热情的青年,被爱情害苦的女人,堕落的公子哥。

二是跌宕起伏的情节:看似平静实则混乱的家庭,还有不为人知的身世之谜。

所有这一切在一个雷雨夜爆发。

有罪的、无辜的人一起走向毁灭,情与爱都荡然无存。

曹禺以雷鸣电闪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家庭的种种,抒发了自己的愤懑,它是一个时代的缩影。

本文将以周朴园为例进行分析。

周朴园是故事的核心,一切的悲剧皆因他而起。

他是剧中的中心人物,这部话剧塑造了一个鲜明的新兴资本家形象。

早年的留学经历让他有一定的自由平等思想,然而时代的影响、门第的桎梏,使他的封建思想始终占了上风。

对于这个人物隐藏在“仁厚”“正直”“有教养”等外衣下的伪善、庸俗、卑劣的精神面貌,以及由此产生的罪恶,作家通过富有表现力的戏剧情节给予了有力的揭露和批判,如他对侍萍的“忏悔”、对繁漪的专横和处理罢工的手段等。

他放弃了侍萍,娶了有钱有门第的小姐,有意地将那个热情的自己抹去,将那段激情的岁月抹去。

《雷雨》悲剧的分析

《雷雨》悲剧的分析

《雷雨》悲剧的分析引言《雷雨》是中国现代戏剧史上的一部重要作品,由曹禺创作于1933年。

作品以大家族的悲剧命运和社会阶级矛盾为背景,展现了当时社会中男女不平等、杨绛阶级丫鬟文化和家族命运的沉重主题。

本文将对《雷雨》这部戏剧进行分析,探讨其中的悲剧因素和创作手法。

一、家族悲剧的主题《雷雨》的主要故事情节围绕着徐家的命运展开。

徐家在故事开始时是一个典型的中国戏剧家庭:家中有统治家庭的父亲、强势的母亲,还有三个性格迥异的子女。

然而,由于社会环境的变迁和家庭成员之间的利益冲突,徐家逐渐走向了悲剧。

第一个悲剧因素是贫富之间的矛盾。

徐家作为一个富裕家庭,在服务于国家和社会的同时,也享受着好处。

然而,在社会变革和阶级斗争的时代背景下,贫富差距使得徐家的命运逐渐走向没落。

另一个悲剧因素是家族成员之间的矛盾。

徐家的三个子女中,大儿子建设是个有抱负的知识分子,却因为家庭的壮举而无法顺利发展。

二闺女爱新是个既聪明又独立的女性,但却因为家庭的桎梏而无法顺利追求自己的梦想。

最小的儿子经学压力逐渐变得自卑,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二、创作手法的运用《雷雨》在创作手法上也有一些独特之处,这些手法为该剧增加了悲剧色彩。

其中,对话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在戏剧中,对话是展现人物性格、思想观念和社会关系的重要方式。

在《雷雨》中,曹禺通过精彩的对话,深入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和人际关系,增加了故事的戏剧张力。

此外,曹禺还采用了夸张的手法来强调冲突和矛盾。

剧中的人物性格和行为表现都有些戏剧化和夸张化,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凸显出他们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从而突出故事的悲剧色彩。

三、社会背景的影响《雷雨》作为一部以家族命运和社会问题为背景的戏剧,自然受到了当时社会背景的影响。

20世纪初,中国正处于社会变革和阶级斗争的时代。

社会阶级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影响了每个人的生活。

曹禺通过《雷雨》这部戏剧,将社会的阶级冲突和女性地位的低下展现出来。

他希望通过这些描写,唤醒观众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促使社会变得更加公平和平等。

命运的悲剧和社会的悲剧雷雨》的悲剧性分析

命运的悲剧和社会的悲剧雷雨》的悲剧性分析

基本内容
最终导致了他的自我毁灭;鲁侍萍和鲁四凤虽然付出了极大的努力,但她们 的付出却得不到应有的回报,这使她们的性格变得更加坚韧和坚强。
基本内容
总的来说,《雷雨》是一部融合了命运与性格悲剧的话剧。它通过复杂的人 物关系和深刻的情节设计,展示了命运与性格如何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它让我 们看到了命运的无情和性格的无奈,也让我们看到了这两者如何相互融合,创造 出无法挽回的后果。因此,《雷雨》不仅是一部具有深刻感染力的悲剧,也是一 部富有哲理的作品,它让我们思考命运与性格的关系,思考我们如何在面对命运 的挑战时保持自己的性格。
基本内容
其次,从命运的角度来看,《雷雨》中的每一个人物都受到了无法逃避的命 运的打击。周朴园虽然是一个资本家,但他的人生却充己的命运;蘩漪和周萍虽然在感情上有 过美好的开始,但最终他们的爱情却以悲剧收场;鲁侍萍和鲁四凤虽然付出了极 大的努力,但她们的付出却得不到应有的回报。这些命运的打击不仅让这些人物 承受了巨大的痛苦,也使观众感受到了深深的悲痛。
《雷雨》的悲剧性分析:命运的悲剧与社会的悲剧
文化氛围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当时的中国社会缺乏对于人性的尊重和对于 自由的追求,这种文化氛围也限制了剧中人物的发展和自由。此外,政治体制也 是导致社会悲剧的重要因素之一,当时的中国政治体制存在着严重的弊端和漏洞, 这些弊端和漏洞也导致了社会的不公和不平等。
基本内容
然而,这些人物在剧情的展开中,却不可避免地走向了悲剧的命运。首先, 这些人物都受到了社会和时代的束缚。在当时的中国社会,封建礼教和传统的价 值观仍然占据主导地位,而这些人物都生活在这种背景下。这种社会环境对他们 的思想和行动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他们的人生道路充满了坎坷和磨难。
基本内容
其次,人物之间的冲突也是导致悲剧命运的重要原因。在《雷雨》中,父子 情仇、母子不和、兄弟相残等情节贯穿始终。这些人物之间复杂的关系和冲突, 不仅使剧情更加引人入胜,也使他们的命运更加悲惨。例如,周萍和周冲的死, 就充分展现了这种冲突的悲剧性。

《雷雨》的悲剧性人物研究所带来的美学意义

《雷雨》的悲剧性人物研究所带来的美学意义

一、悲剧形成原因从表面上看,周家的主人是周朴园。

此人狡诈阴险,狠毒至极,为了凸显自己的地位,竟强迫妻子吃药。

也可以说,他是一切悲剧的源头。

青年时期的周朴园,喜欢上了女佣鲁侍萍,却因为那时家庭秩序严酷,周朴元没有勇气带她离开,导致两人的爱情无疾而终。

紧接着,鲁侍萍被赶出周家。

崩溃之余,鲁侍萍立下誓言,决意不再见周家人。

由此可见,周朴园的人生也充满了悲剧。

在男权社会中,像周繁漪这样的女人数不胜数。

由于社会地位较低,女性遭到抛弃之后,只能沦为弃妇。

不过,周繁漪怀有强烈的爱憎。

她发觉周朴园不怀好意,便开始着手反抗,最终促成了悲剧的发生。

需要注意的是,周繁漪拥有一颗炙热的心。

她接受新式教育,思维转变极快,彻底摒弃了“三从四德”,开始寻求属于自己的爱情。

简单来说,外部环境的变化,给予了周繁漪反抗的勇气。

不过,她的性格具有一定缺陷,致使自身成为一个受害者,并引发了毁灭别人的后果。

(二)命运之“家”驱使悲剧形成曹禺的戏剧创作受到童年家庭的影响。

曹禺诞生三天后,母亲因病逝世。

因此,年幼的曹禺只能跟在继母身旁。

他听奶妈说过,现在的母亲并非生母。

对幼儿来说,这样的事实很难令人接受。

曹禺指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生母离世有关”[1]。

在现实生活中,母爱是正常家庭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曹禺的童年与其他幼儿存在显著差异。

庆幸的是,父亲与继母待他很好。

不过,曹禺并没有产生任何归属感。

在他的印象里,父亲是个喜怒无常的人。

在这种情况下,家庭气氛变得颇为怪异。

与此同时,曹禺也对这样的环境产生了厌恶和反感。

所以从本质上讲,《雷雨》是一部家庭悲剧。

在剧中,时代主题、角色欲望、人性特点以及家庭伦理是作者的主要创作内容。

在创作过程中,曹禺赋予了“家”更深层次的内涵。

不仅如此,曹禺还以“家”为基础,向观众展示了一个又一个精彩纷呈的情节。

剧中的“家”,仿佛变成了一张巨网,控制着周家和鲁家所有人的命运。

它虽然是由生活在其中的人构成的,但一旦构成,就成为执导生活在其中的人命运的强盛外力。

对《雷雨》悲剧艺术的几点阐释

对《雷雨》悲剧艺术的几点阐释

对《雷雨》悲剧艺术的几点阐释吕辉牐犚弧⒁恢中碌谋剧观牐牪茇的《雷雨》就是中国戏剧文学史上的一个奇迹,它最小的贡献就是缔造了一种代莱悲剧类型,或者说它定义了一种代莱悲剧观,这就是“存活的悲剧”。

牐犖抑所以认为《雷雨》创造了一种新的悲剧类型,原因就是这部戏非常典型地体现了叔本华提出的悲剧情形之三--由于不同的地位和关系造成的彼此间的损害。

它完全超越了“命运的悲剧”和“性格的悲剧”两种模式,从而把对悲剧性的根源转向了生存本身,这是《雷雨》以悲剧的形式艺术化地表现出来的。

所以我将其称之为“生存的悲剧”。

国教育报传统的研究大都指出《雷雨》属“命运的悲剧”,指出其中人物的悲剧结局,全都就是“命运”的精心安排,任何人都绝对无法脱逃。

这种观点源于古希腊的“命运”观。

而《雷雨》中的“命”的概念与古希腊的“命运”观是全然不相干的。

古希腊时期的“命运”就是所指在世界之上的神的力量和支配,人的悲剧都就是神所预先设计不好了的。

而《雷雨》里侍萍所说的“命”却只是中国民间的一种习惯的口头托词,就是由于对悲剧现实无法解释又无法彻底摆脱而收到的一种并无确所指的无可奈何的大喊。

这里并没古希腊悲剧时期的那种哲学的内涵。

《雷雨》的`意义绝不就是像是古希腊悲剧那样,必须人们坚信存有一个外是人的支配的力量在生产着人间的悲剧。

因为现代哲学早已并使曹禺认识到,悲剧就是人的存活本身。

《雷雨》能够由自己的全部剧情和艺术结构把这样一个现代哲学命题定义出,不能不说道就是戏剧史上一个关键的贡献。

《雷雨》中的人的悲剧,并不在于他是穷人还是富人,也不在于他是好人还是坏人,更不分是男人还是女人,大家都处在悲剧之中,全都无可逃脱地承担着悲剧的命运,上演着悲剧的角色。

全剧中八个主要人物,每个人物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思想性格与情感追求,并为自己的目标而行动,但又必然与他人的追求目标相矛盾,发生直接或间接的冲突。

这样的人物关系和矛盾冲突,简直可以让人感受到萨特《禁闭》中“他人就是地狱”那样的哲学意味。

论《雷雨》的悲剧特点及根源

论《雷雨》的悲剧特点及根源

论《雷雨》的悲剧特点及根源第一篇:论《雷雨》的悲剧特点及根源论《雷雨》的悲剧特点及根源摘要:《雷雨》是现代杰出剧作家曹禺的开山之作,也是他的成名作和代表作,是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悲剧。

它不仅具有悲剧普遍意义上的特点,还具有自身的民族特点和时代特征,为悲剧艺术如何反映中国现实生活提供了典范。

《雷雨》的悲剧根源是多方面的,它是作者现实生活的演化,是整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现实的展现,它不仅是一个家庭的悲剧,更是这个社会的悲剧;它不仅是人物性格的悲剧,更是命运的悲剧。

关键词:《雷雨》悲剧特点主题故事结构和情节设置人物的性格刻画和悲剧命运自然环境的渲染悲剧根源正文:《雷雨》是现代杰出剧作家曹禺的开山之作,也是他的成名作和代表作,是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悲剧。

《雷雨》以极端的雷雨般狂飙恣肆的方式,以扣人心弦的情节、简练含蓄的语言、各具特色的人物和极为丰富的潜台词,展示了一幕人生大悲剧;是一部家庭悲剧和社会悲剧,更是一部纠缠着复杂血缘关系和聚集着许多巧合,充满神秘、紧张和令人恐惧的命运悲剧。

《雷雨》作为中国话剧史上里程碑式的著作,为我国悲剧艺术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朱栋森说:“从西洋悲剧、中古古典悲剧演变、过渡到能反映中国现实生活的悲剧艺术,曹禺成功地拓开了一条新路,为悲剧艺术如何反映中国现实生活提供了典范。

” [1]一、悲剧主题《雷雨》写于20世纪前半叶,根据所涉及不同的生活范围来讲,属于家庭悲剧;就题材来讲,属于命运悲剧、爱情悲剧。

《雷雨》不仅具有典型的古希腊命运悲剧的特点,而且添加了纯熟的本地风光——即充满了民族风格,通过展现个人的内心痛苦、心灵的自我矛盾、痛苦挣扎反抗的灵魂和悲剧的结局,表达了对宇宙间诸如生死、善恶、人与“命运”及像宿命、天意和人类自由这样宇宙性质的大问题的深思,并且体现了具有民族特色和时代特征的因果报应观念。

《雷雨》以本世纪20年代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社会为背景,通过封建资本家周朴园家庭内部的种种纠葛和周、鲁两家错中复杂的矛盾冲突,揭露了封建资产阶级大家庭的罪恶和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黑暗现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雷雨》的悲剧性分析
电影《雷雨》是曹禺创作的、孙道临先生导演的作品,以1925年前后的中国社会为背景,通过一个发生在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内部,纠缠着父子母女两代人性爱和血缘关系的故事,揭露了资产阶级虚伪的本质,预示了畸形社会必将在雷雨中崩坍的历史向。

这是一个发生在20年代北方某城的悲剧:周公馆的少爷周朴园,玩弄了女仆梅侍萍,梅生下两个儿子周萍和大海后被撵出家门,她抱着大海漂泊辗转,再嫁鲁贵,又生下女儿四凤。

若干年后周朴园续娶繁漪,繁漪难耐寂寞,与周的大儿周萍发生乱伦关系,此时四凤来周家为佣,又被周萍纠缠不休。

大海在矿上做工,闹罢工和矿主周朴园发生冲突,梅侍萍寻女来到周家,恍然若梦,发现原来竟是30年前的伤心旧地。

在这里她与周朴园不期而遇,繁漪当众揭开她与周萍的隐情,周朴园责令周萍认侍萍为母,所有的人如遭雷击,四凤触电而死,周萍羞愧自杀,繁漪狂叫而疯,罪恶之家在雷雨交加的深夜土崩瓦解……
每次看《雷雨》,都不免要扼腕叹息一番,这样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一个个血肉丰满的形象,无论可憎或可叹,都无一例外地走向了毁灭,这究竟是谁的罪过?是黑暗的社会现实,还是人类无法逃脱的命运?在曹禺看来,《雷雨》的世界是一口“残酷的井”、“黑暗的坑”,是一种拼命的突围和无法抗拒的失败,是一种保存自己的努力和难以逃脱的毁灭。

曹禺先生早年曾说过:“《雷雨》对我是个诱惑,
与《雷雨》俱来的情绪蕴成我对宇宙间许多神秘的事物一种不可言喻的憧憬。

《雷雨》可以说是我的‘蛮性的遗留’,我如原始的祖先们对那些不可理解的现象睁大了惊奇的眼。

我不能断定《雷雨》的推动是由于神鬼,起于命运或源于哪种显明的力量。

情感上《雷雨》所象征的对我是一种神秘的吸引,一种抓牢我心灵的魔。

《雷雨》所显示的,并不是因果,并不是报应,而是我所觉得的天地间的‘残忍’”
电影一开始就给人一种压抑、沉闷的气氛,无论是在布景上、音乐上,还是人物的语言上,仿佛雷雨来临之前的沉郁,焦躁不安,并且这种气氛一直延续下去,直到那个雷雨交加、真相大白的夜晚。

全剧中八个主要人物,每个人物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思想性格与情感追求,并为自己的目标而行动,并具有其悲剧的命运色彩。

下面主要分析三个人物:
蘩漪—《雷雨》中被爱情伤得最体无完肤的女子,曹禺曾在序中这样评价蘩漪:“蘩漪是个最动人怜悯的女人,她不悔改,她如一匹执勤的马,毫不犹豫地踏着艰难的走道,她抓住周萍不放手,想重新拾起一堆破碎的梦而救出自己,因这条路也引向了死亡”【1】最后,悲剧在她的努力下全面揭穿,她所追寻的一切也化为泡影,儿子死了,情人自杀了这个“母亲不像母亲,情妇不像情妇”的女人最后以发疯告终。

繁漪挣扎的毁灭从一开始就打上了命运的悲剧色彩。

在《雷雨》的氛围里,周蘩漪最显得调和,她的生命燃到电火一样地白热,也有它一样的短促,情感郁热,境地,激成一朵艳丽的火花,当着火星也消灭时,她的生机也顿时化为乌有,她是一个最“雷雨”的
性格,她的生命交织着最残酷的爱和最不忍的恨”。

我不得不赞叹蘩漪,她就是那个疯狂到让人心痛的女人,在周家深深的庭院里,暴怒的雷雨的中心,她是罪人,亦是受害者。

周冲和四凤是整出戏中最让人不忍心的受害者,他们俩个同样的单纯、清澈,对甜蜜的爱情那么憧憬,对未来充满了热情,他们明亮的眼睛无法看到掩藏在黑幕下的波涛汹涌,一心只勾勒着幸福的轮廓,当他们的幼稚在残忍的现实面前被得头破血流的那一刹那,老钟就已经鸣起,其实周冲比四凤更加无辜,雷雨过后,我们不得不扼腕叹息:多么年轻的生命啊。

少年和丫环偷情似乎自古以来就没有几个落得圆满的下场,这几乎成了一条亘古不变的规律,在等级森严的制度下,这本来就是一类被诅咒的爱情,身份的悬殊,是世人心中永不逾越的鸿沟,四凤、周冲、侍萍,他们都是无辜者,但他们在这场悲剧中也不能幸免,无辜者的被害加剧了悲剧色彩。

《雷雨》一方面从主观上将现实人生的悲剧引申至命运,从而强化了悲剧的力量。

另一方面则从客观上以批判的姿态审视现实,这样,“命运”的力量不单是代表一种永恒不变的自然法则,同时也代表着特定现实中左右人们的现实力量,由此加深了对现存生活方式的否定。

这就是《雷雨》命运的悲剧性和社会的悲剧性的双重悲剧色彩。

《雷雨》在艺术上有鲜明的特色,剧作结构缜密,整个戏集中在一天时间和八个人身上,十分紧凑。

矛盾冲突纵横交错,环环相扣,动人心魄。

虽然其内容也存在着宿命论观点和人为痕迹过重的缺陷,但它仍不失为电影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1]曹禺.雷雨·序[M].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1957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