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 第一讲 会计电算化法规制度
2014年财政部(修订)最新会计电算化大纲
会计电算化考试大纲(修订)第一章会计电算化概述【基本要求】1. 了解会计电算化和会计信息化的概念2. 了解会计电算化的特征3. 了解ERP及ERP系统与会计信息系统的关系4. 了解XBRL发展历程、作用和优势5. 了解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6. 熟悉会计软件的配备方式7. 熟悉会计软件的功能模块【考试内容】第一节会计电算化的概念及其特征一、会计电算化的相关概念(一)会计电算化会计电算化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会计电算化是指以电子计算机为主体的电子信息技术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广义的会计电算化是指与实现电算化有关的所有工作,包括会计软件的开发应用及其软件市场的培育、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训、会计电算化的宏观规划和管理、会计电算化制度建设等。
(二)会计信息化会计信息化是指企业利用计算机、网络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会计核算,以及利用上述技术手段将会计核算与其他经营管理活动有机结合的过程。
相对于会计电算化而言,会计信息化是一次质的飞跃。
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能够实时便捷地获取、加工、传递、存储和应用会计信息,为企业经营管理、控制决策和经济运行提供充足、实时、全方位的信息。
(三)会计软件会计软件是指专门用于会计核算、财务管理的计算机软件、软件系统或者其功能模块,包括一组指挥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与管理工作的程序、存储数据以及有关资料。
会计软件具有以下功能:1.为会计核算、财务管理直接提供数据输入;2.生成凭证、账簿、报表等会计资料;3.对会计资料进行转换、输出、分析、利用。
(四)会计信息系统会计信息系统(Accounting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AIS),是指利用信息技术对会计数据进行采集、存储和处理,完成会计核算任务,并提供会计管理、分析与决策相关会计信息的系统,其实质是将会计数据转化为会计信息的系统,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子系统。
会计信息系统根据信息技术的影响程度可划分为手工会计信息系统、传统自动化会计信息系统和现代会计信息系统;根据其功能和管理层次的高低,可以分为会计核算系统、会计管理系统和会计决策支持系统。
会计电算化制度
会计电算化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企业会计电算化工作,提高会计工作效率和准确性,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企业会计部门进行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各项活动。
第三条会计电算化工作应遵循合法、合规、准确、及时的原则。
第二章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建立与维护第四条企业应选择符合国家规定和企业发展需求的会计电算化系统,确保系统的安全、稳定和可扩展性。
第五条企业应配备专业的会计电算化人员,负责系统的安装、配置、维护和升级工作。
第三章会计电算化数据的输入与处理第六条会计电算化数据的输入应遵循准确、完整、合规的原则,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七条企业应建立会计电算化数据处理流程,明确各环节的责任人和处理时限,确保数据处理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第四章会计电算化报表的生成与输出第八条会计电算化报表应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和国家相关法规的要求生成,确保报表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第九条企业应建立会计电算化报表输出流程,明确报表的审批、签字、盖章等环节,确保报表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第五章会计电算化档案的管理第十条企业应建立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制度,确保会计电算化数据的长期保存和查询。
第十一条会计电算化档案应包括原始数据、处理过程数据、报表数据等,并标明档案的名称、日期、版本等信息。
第六章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与审计第十二条企业应建立健全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制度,防范和控制会计电算化过程中的风险。
第十三条企业应定期进行会计电算化审计,确保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合法性、合规性和准确性。
第七章培训与监督第十四条企业应定期组织会计电算化培训,提高会计人员的电算化操作能力和风险防范意识。
第十五条企业应加强对会计电算化工作的监督,确保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规范运行。
第八章附则第十六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十七条本制度的解释权归企业所有。
会计电算化法规制度
会计电算化法规制度为了会计电算化的规范化和科学化,我国政府对会计电算化的管理一直给予高度重视,并且通过制度建设加强对其进行宏观管理。
一、会计法以及其他会计法规我国政府首先通过会计法规对会计电算化进行管理,尤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以下简称《会计法》)以及财政部发布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等国家统一会计制度中,对单位会计电算化工作作出了具体规范。
其中:1.会计法《会计法》规定:“使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的,其软件及生成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必须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会计账簿的登记、更正应当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
”2.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财政部发布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中,有多个条文对会计电算化工作做了具体规范。
二、有关会计电算化的专门法规按照《会计法》的规定,财政部还先后制定发布了《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等一系列有关会计电算化的专门制度。
小提示:财政部制定的是各种“办法”、“制度”和“规范”。
请大家回忆一下,在《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的第一章中是如何表述的?练习题1.(单选)《会计法》规定,“使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的,其软件及生成的()、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必须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
”A 记账凭证B 会计凭证C 会计报表D 会计档案2.(判断)《会计法》规定,“使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的,其软件及生成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必须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
”()√3.(单选)《会计法》规定,“使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的,会计账簿的()应当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
”A 查阅、归档B 修改、冲销C 登记、更正D 打印、查询4.(多选)下列法规属于财政部制定的有()。
A 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B 会计电算化实施办法C: 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 D 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5.(单选)《会计法》规定,“使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的,其软件及生成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必须符合()规定。
2014《会计电算化》学习笔记
目录会计电算化法规制度 (2)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 (2)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 (2)三、会计档案管理办法 (2)计算机硬件系统概述 (3)计算机硬件系统组成 (3)计算机网络概念: (4)(一)计算机网络概念及构成 (4)(二)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 (5)(三)Internet 网址 (10)计算机安全 (12)一、计算机安全隐患及对策 (12)二、计算机病毒: (13)三、计算机黑客及防范: (15)会计电算化简介 (15)一、会计电算化的含义 (15)二、会计电算化的发展阶段 (15)会计电算化法规制度1994 年 6 月,财政部为了进一步加强对会计电算化工作的管理,促进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的有关规定,在试行文件的基础上正式制定了《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会计档案管理办法》。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1999 年 10 月 31 日,最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再次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使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的,其软件及其生成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也必须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的,其会计账簿的登记、更正,应当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等。
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1996 年 6 月 17 日,财政部发布《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对会计电算化工作做了具体规范。
三、会计档案管理办法1998 年 8 月 21 日,财政部发布《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规定》,采用电子计算机打印输出书面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的,必须符合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要求;如果采用中文或中外文对照,字迹一定要清晰。
这些作为会计档案保存的资料,其保存期限按《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执行。
具备采用磁带、磁盘、光盘、微缩胶片等存储介质保存会计档案条件的,由国务院业务主管部门统一规定,并报财政部、国家档案局备案。
会计电算化的法规制度
第一节会计电算化的法规制度会计电算化法规制度是指国家及会计电算化方面的法律与制度。
我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按照《会计法》规定,财政部制定并发布了《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和《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国家统一的会计电算化法规制度。
一、与会计电算化相关的法规我国政府通过颁布统一的会计法规制度,对单位会计工作做出了具体规范。
其中与会计电算化相关的法规条款如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1999年10月31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以法律形式规定:1.使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的,其软件及其生成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也必须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2.使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的,其会计账簿的登记、更正,应当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
(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1996年6月17日由财政部发布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有如下条文对会计电算化工作做了具体规范:1.开展会计电算化和管理会计的单位,可以根据需要设置相应工作岗位,也可以与其他工作岗位相结合。
2.清册中列明会计软件及密码、会计软件数据磁盘(磁带等)及有关资料、实物等内容。
3.移交人员从事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要对有关电子数据在实际操作状态下进行交接。
4.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对使用的会计软件及其生成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和其他会计资料的要求,应当符合财政部关于会计电算化的有关规定。
5.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有关电子数据、会计软件资料等应当作为会计档案进行管理。
6.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对于机制记账凭证,要认真审核,做到会计科目使用正确,数字准确无误。
打印出的机制记账凭证要加盖制单人员、审核人员、记账人员及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印章或者签字。
7.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用计算机打印的会计账簿必须连续编号,经审核无误后装订成册,并由记账人员和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签字或者盖章。
2014会计电算化学习讲义【会计电算化.金蝶】第三章第一讲讲义
3、建立并修改帐套 (1)帐套是一个单位在会计电算化核算系统中的全部 会计资料,是一整套会计数据文件 (2)建立帐套: 【例】以“中国网学在线”为例建立帐套,属教育服 务业,本位币为人民币以自然月定义会计期间。 解:开始—程序—金蝶KIS专业版—工具—帐套管理 —默认并登陆
注:不同的版本设置不同。 “文件—新建帐套—输入‘中国网学在线’—保 存—新建帐套向导—输入‘中国网学在线’—输入 “教育服务业”—默认“RMB人民币”—科目级数根 据规模选择2/3/4级并选择每级科目的代码—选择 “自然月份”及选择“帐套启用日期”—完成。 例:4级科目结构,3-2-2-2
第三章
会计核算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件的操作要求(金蝶)
第一节 电算化会计核算基本流程要求 一、编制记账凭证 1、手工编织记账凭证,然后录入 2、利用原始凭证,直接在计算机上进行记账凭证的 编制。注意:记账前必须打印出记账凭证并由经 办人签章确认。 3、有核算模块根据系统既有数据及规定方法,自动 生成会计凭证,并记账。注意点同上。 二、凭证审核
第二节 账户处理模块基本操作 一、系统初始化: 1、定义:是根据单位情况,在初次使用会计核算软件 前,对参数设置和当下手工账簿数据的初始录入, 目标是将通用的核算软件变成适用的“专业”软件。 2、设置操作员、用户组及权限。 (1)但凡操作人员都应设置为系统用户,即会计核算 软件的合法使用者,并根据单位要求,对其权限 和功能授权。以后使用者凭授权的用户名和密码 确认身份,并在授权范围内进行会计软件的操作。 (2)增加用户组和操作员(实操):
注意:通过审核的凭证不能由录入人员再行修改,未 通过审核的凭证不能据以记账。 三、记账 1、记账是同时登记总账、明细账和日记账。 2、会计账簿的数据源于记账凭证,所谓记账只是对记 账凭证做记账标记,不会产生新的会计核算数据。 3、记账是通过一个功能键,然后由计算机自动记账并 作标记的 四、结账和编制会计报表 计算机通过预先定义好的账户结账关系、账户与报表 的对应关系,一次或者分别完成。
会计电算化规章制度
会计电算化规章制度一、前言会计电算化是一种新的会计方法,在广大企业、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会计电算化的应用,不仅可以明显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还能大大减少人为的差错,保证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但是,为了保证会计电算化的正常运转,必须建立一套完备的规章制度来规范会计电算化的操作。
二、会计电算化规章制度的制定目的会计电算化规章制度的制定目的,主要是为了规范会计电算化的操作,保证会计电算化的正确性、可靠性和安全性,有效防范会计电算化漏洞和风险,为企业、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提供高效、准确、可靠的会计核算数据。
三、会计电算化规章制度的内容1.会计电算化的基本原则会计电算化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会计核算准确性原则、会计资料完整性原则、会计资料保密性原则、会计数据备份恢复原则、会计软件使用规定等。
2.会计电算化操作规程会计电算化操作规程主要包括:电算化会计账务处理规程、电算化会计制单及审核规程、电算化会计凭证管理规程、电算化会计账目核算规程等。
3.会计电算化数据备份和恢复规则会计电算化数据备份和恢复规则主要包括:电算化会计数据备份规则、电算化会计数据恢复规则、电算化会计数据备份与存储管理等。
4.会计电算化安全管理制度会计电算化安全管理制度主要包括:电算化会计安全管理规定、电算化会计密码设置规定、电算化会计系统安全管理规定、电算化会计盘点管理规定等。
5.会计电算化附加应用软件管理规定会计电算化附加应用软件管理规定主要包括:电算化会计附加应用软件的审查与审批管理、电算化会计附加应用软件的安装管理、电算化会计附加应用软件使用管理以及电算化会计附加应用软件保护管理等。
四、会计电算化规章制度的实施范围会计电算化规章制度的实施范围,主要包括:所有以电算化方式进行会计核算的企业、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
五、会计电算化规章制度的管理和执行会计电算化规章制度的管理和执行主要应由企事业单位负责人、财务主管部门和各电算化人员共同执行。
会计电算化规章制度
会计电算化规章制度会计电算化规章制度是企业电算化会计工作的重要方面,它是为了标准企业会计电算化工作,进步会计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而制定的一系列规定。
下面是一个大致的的会计电算化规章制度的例如:一、总那么为了推动企业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开展,进步会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益,特制定本规章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规章制度适用于本企业所有会计人员和相关部门。
三、电子会计文件管理电子会计文件是企业电算化会计工作的根底和核心,必须加以正确管理。
电子会计文件的管理包括以下内容:1、电子会计文件的建立和存储:电子会计文件必须按照会计准那么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展建立和存储,并按照企业内部的文件存储和备份制度进展操作。
2、电子会计文件的传输和接收:电子会计文件的传输和接收必须通过平安的网络通信渠道进展,同时要确保传输过程中的数据完好性和平安性。
3、电子会计文件的归档和销毁:电子会计文件在不再需要使用时,必须按照企业内部的归档和销毁制度进展处理,严禁私自销毁和泄露。
四、软件和硬件设备管理为了保证会计电算化工作的正常进展,必须对软件和硬件设备进展正确管理。
软件和硬件设备管理包括以下内容:1、软件的选用和配置:软件必须按照企业的详细需求进展选择和配置,并在使用过程中进展适时的更新和晋级。
2、硬件设备的维护和保养:硬件设备必须定期进展维护和保养,保证其正常运行。
3、软件和硬件设备的使用权限管理:软件和硬件设备的使用权限必须根据不同的岗位和职责进展分配和管理,严禁私自调整和篡改。
五、数据平安和保护会计数据是企业电算化会计工作的核心内容,必须加以保密和保护。
数据平安和保护包括以下内容:1、数据备份和恢复:企业必须定期对会计数据进展备份,确保数据的平安性和可及性,并在需要时可以进展及时的恢复。
2、数据传输和存储平安:会计数据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必须采取可靠的加密和防护措施,防止数据被非法获取和篡改。
3、数据权限管理:会计数据的访问权限必须按照不同的岗位和职责进展分配和管理,严禁未经受权的人员访问和使用数据。
会计电算化法规制度
会计电算化法规制度
与会计电算化相关的法规制度有: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 《会计档案管理办法》 《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 《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 《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等 注意多选
会计核算软件的要求
【例题·判断题】 用户可以同时审核、输入、修改凭证
会计核算软件的要求
【例题·判断题】 输入的记账凭证登账后,对输入的相应原始凭证
可以直接修改。( ) A:对 B:错
会计核算软件的要求
三、会计数据输出功能的基本要求 会计数据输出包括屏幕查询输出、打印输出、保存到存
储介质以及利用网络传输输出等形式。查询和打印是最基 本形式。 (一)屏幕查询的基本要求:科目账户、各种余额、发生 额、凭证、账簿、票据及往来账的结算情况、会计报表 (二)打印输出的基本要求:各种凭证、账簿、报表、明 细账可以有三栏账、多栏账、数量金额账等多种形式
会计核算软件的要求
打印输出时的细节要求: 4、打印输出的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如果是根据未结 账数据生成的,应当在打印输出的会计账簿、会计报 表上打印一个特殊标记,以示区别 ; 5、根据机内会计凭证和相应账簿生成的各种机内会计 报表数据,会计核算软件不能提供直接修改功能; 6、会计年度终了进行结账时,软件应提供结账强制备 份功能。
会计核算软件的要求
【例题·多选题】
记账凭证的输入项目包括填制凭证日期、经济业
务内容摘要、( )等。
A.凭证编号
B.会计科目或编号
C.辅助核算信息 D.金额
会计核算软件的要求
【例题·多选题】 下列( )数据输入应有必要的提示功能 A.记账凭证编号是否重复 B.借贷双方金额不平衡,或没有输入金额 C.有贷方科目而无借方科目 D.不能以编号形式输入会计科目
会计电算化2014第一、二章讲义
第一章会计电算化概述第一节会计电算化简介第二节会计核算软件第一节会计电算化简介 P1两个时间点:1979年,应用试点;1981年,正式提出“会计电算化”的概念。
会计电算化,实质上是用计算机替代手工会计操作(记账、算账、报账)并完成部分会计信息的分析判断的过程;会计电算化是融会计学、管理学、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为一体的边缘科学。
会计电算化对提高会计核算质量,强化会计管理,促进会计职能的转变,提高会计工作效率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会计电算化是会计信息化的初级阶段,是会计信息化的基础。
P1我国会计信息化经历了以下4个阶段:1.模拟手工记账的探索起步:(20世纪80年代我国会计电算化开始起步)P2特征:开发企业自身的账务处理系统。
目标:让会计人员从复杂的手工劳动中解放出来,减轻会计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
2.与其他业务结合: P3特征:在企业组织内部实现会计信息和业务信息的一体化,并在两者之间实现无缝联结。
目标:完全能够达到企业资金流与物流的一体化管理目标。
3.引入会计专业判断: P4特征:新会计准则与电算化融合,出现初步的会计信息系统和ERP的概念。
目标:会计电算化逐步完成了由单机应用向局域网应用的转变,使会计人员投入到加强内部控制等工作中。
4.与内控结合建立ERP系统: P5特征:由传统的会计电算化系统逐步向与流程管理相结合的ERP方向发展。
目标:将企业的管理工作全面集成,从而实现会计管理和会计工作的信息化。
补充资料:我国很重视企业内控规范体系的发展,2006年成立了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2008年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2010年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 P5 XBRL(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 P6它是21世纪兴起的一种在互联网环境下披露企业信息的标准化语言。
它是XML (可扩展的标记语言)的发展XBRL为企业在互联网上发布财务信息提供了一种手段与方法,新方法可以大大提高信息被利用的程度2007年12月3日,XBRL China-中国地区组织正式成立会计电算化和会计信息化的比较: P7会计电算化:侧重于会计数据处理的规范化,统一的制度、统一的标准、统一的格式、统一的财务报告会计信息化:强调会计信息输出后的增值服务,更侧重于企业内外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在会计信息的基础上辐射到企业内部管理的各个角落,集成企业内部的各项资源和第二节会计核算软件 P8一、会计核算软件的概念和演进会计核算软件是指专门用于会计核算工作的计算机应用软件,包括采用各种计算机语言编制的用于会计核算工作的计算机程序。
会计电算化规章制度[1]
会计电算化规章制度前言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进展,以电子手段处理财务会计信息的“会计电算化”已经成为了财务会计核算工作的一部分。
会计电算化不仅提高了财务会计信息处理效率,还能有效地削减会计处理过程中的错误率,加强了会计信息的精准性和牢靠性。
为了保证会计电算化的工作正确、安全、规范地开展,订立适当的规章制度和相关管理措施是特别必要的。
本文将认真介绍会计电算化的规章制度。
规章制度的内容1.会计电算化谁来负责会计电算化的开展工作应当由专门机构或专门人员来负责。
此外,应当订立明确的职责分工、管理层次和内部检查制度,以建立规范的管理体系。
2.会计电算化的安全管理会计信息是特别紧要的财务信息,其安全性保护是非常必要的。
数据必需有良好的备份机制、完善的权限掌控以及严格的监管措施。
此外,应当定期开展信息安全审计,适时发觉和解决安全漏洞。
3.会计电算化的软件管理会计电算化的开展需要采纳各种软件系统进行信息处理,因此必需严格把握软件管理规范,保障软件使用的稳定性和合法性。
包括正版软件购买和管理、软件升级管理、软件安装和许可授权管理等。
4.会计电算化的账套管理会计电算化的账套是个别公司特有的,需要依据公司实际情况订立相应的规章制度。
包括会计科目设置、账务处理规定、账务审核规定等5.会计电算化的传输掌控会计信息的传输是个紧要的环节,必需建立规范的传输措施。
建议采纳加密方式进行传输,同时加上访问掌控,限制传输的范围和内容。
此外,在传输过程中需注意信息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6.会计电算化的数据维护和归档数据维护和归档是会计电算化的紧要构成部分,它是保证数据精准性和完整性、便利数据检索和查找的基础。
因此,需要订立相应的数据维护和归档规章制度,包括日常数据备份规定、数据恢复规定等。
总结会计电算化的规章制度是保障会计信息处理精准性、安全性的根本保证。
通过建立完整、规范的会计电算化规章制度和管理措施,可以有效地防止会计处理过程中的人为错误和事故,提高信息处理的效率和精准性,更好地为企业和社会服务。
会计电算化规章制度
会计电算化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企业会计电算化管理,提高财务数据的质量和效率,保障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所有涉及会计电算化管理的企业,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合伙企业、个体工商户等。
第三条企业应建立和不断完善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确保财务数据的正确、完整和及时。
第四条企业应指定专门的人员负责会计电算化管理,确保各项制度的落实。
第五条企业应定期进行会计电算化管理的内部检查和外部审计,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第六条企业应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严格遵守会计准则,保障财务数据的合规性和可靠性。
第二章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第七条企业应建立健全的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一)财务数据处理流程规范:明确财务数据的录入、核对、汇总、报表生成等具体流程,确保数据的准确、完整和及时。
(二)权限分配与管理:建立用户权限分级制度,根据员工的职责和需求,合理分配不同级别的权限,保障数据的安全和可信度。
(三)数据备份与恢复:建立定期备份数据的机制,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在数据丢失或损坏时能及时恢复。
(四)系统使用规范:规范员工使用会计电算化系统的行为,禁止私自修改、删除数据,保障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五)内部审计制度:建立健全的内部审计制度,定期对会计电算化管理进行审核,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
(六)外部审计配合:配合外部审计师对财务数据进行审计,提供必要的支持和配合。
第八条企业应定期评估和调整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适应不同阶段的需求和变化。
第三章会计电算化技术应用第九条企业应选择适合自身需求的会计电算化系统,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灵活性。
第十条企业应培训员工合理使用会计电算化系统,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第十一条企业应定期更新会计电算化软件,保证系统的安全性和兼容性。
第十二条企业应加强信息安全管理,确保财务数据不被篡改和泄露。
第四章财务数据处理流程第十三条企业应建立财务数据处理流程,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一)原始凭证的录入和核对:对原始凭证进行录入,并进行核对,确保数据的正确性和完整性。
会计电算化制度
会计电算化制度一、概述会计电算化制度是指利用计算机和相关电子设备,对企业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进行全面自动化、信息化处理的一种制度。
在现代商业环境中,会计电算化已经成为企业进行财务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从会计电算化制度的定义、优势以及实施过程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二、会计电算化制度的定义会计电算化制度是通过计算机和相关电子设备来处理和管理企业的财务信息的指导性文件。
它规定了企业在财务处理、信息管理、数据安全等方面的具体要求和程序。
三、会计电算化制度的优势1.提高工作效率:通过自动化处理财务信息,可以大大减少手工处理时间,提高操作效率。
2.提升信息质量:会计电算化制度可以减少人为错误,提高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便于管理决策:会计电算化系统可以为企业提供快速准确的财务报表和分析报告,方便管理层做出决策。
4.提高资源利用率:会计电算化能够有效整合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优化配置。
四、会计电算化制度的要素1.软件选择:确定合适的会计电算化软件,根据企业的规模和需求进行选择,同时考虑软件的稳定性和适应性。
2.系统设计:根据企业的会计核算需求,设计系统的逻辑结构和功能模块,并设定权限和操作流程。
3.数据采集:收集企业的财务数据,包括原始凭证、银行对账单等,并将其导入电算化系统中。
4.数据处理:通过会计电算化系统对数据进行分类、记录、计算和校验等处理,生成财务报表和分析数据。
5.数据存储与备份:建立完善的数据存储和备份机制,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6.内部控制:制定和实施相关的内部控制措施,确保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安全和合规性。
7.培训与使用:对财务人员进行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培训和指导,提高其操作技能和系统运用能力。
五、会计电算化制度的实施过程1.系统需求分析:根据企业的财务需求,确定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功能模块和技术要求。
2.软件选择与采购:根据需求分析结果,选择适合的会计电算化软件,并与供应商进行洽谈和采购。
第一节 会计电算化法规制度
第一节会计电算化法规制度会计法规定,使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的,其软件及生成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必须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会计账簿的登记、更正应当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
包括两个方面,第一:使用的会计软件达到符合财正部规定的会计软件的功能和技术标准。
会计软件是否符合国家规定的核算要求和会计人员的习惯,是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和正常会计工作秩序的前提。
第二:用电子计算机生成的会计资料应当符合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要求。
财正部根据会计法,制定了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
第二节会计核算软件的要求一、会计核算软件的基本要求1.会计核算软件设计应当符合我国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保证会计数据合法、真实、准确、完整,有利于提高会计核算工作效率。
2.会计核算软件应当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会计报表。
3.会计核算软件中的文字输入、屏幕提示和打印输出必须采用中文,可以同时提供少数民族文字或者外国文字。
4.会计核算软件必须提供人员岗位及操作权限设置的功能。
5.会计核算软件应当符合GB/19581-2004信息技术会计核算软件数据接口,国家标准的要求。
6.会计核算软件在设计性能允许的使用范围内,不得出现由于自身原因造成死机或者非正常退出等情况。
7.会计核算软件应当具有在机内会计数据被破坏的情况下,利用现有数据恢复到最近状态的功能。
8.单位修改、升级正在使用的会计核算软件,改变会计核算软件的运行环境,应当建立相应的审批手续。
9.会计核算软件开发销售单位必须为使用单位提供会计核算软件操作人员培训、会计核算软件维护、版本更新等方面的服务。
二、会计数据输入功能的基本要求,会计数据的输入方式包括手工录入、存储介质导入以及由其他业务系统传入等。
输入的数据主要有三大类:初始数据,记账凭证数据和原始凭证数据。
会计电算化规章制度
会计电算化规章制度会计电算化规章制度一、基本概念会计电算化是指会计计算机应用技术在会计核算中的运用,是现代化会计核算的必要手段和基本条件。
它通过计算机处理账务数据,加速了账务处理流程和信息传输,提高了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可靠性,是推动会计信息化建设的核心。
二、会计电算化的基本原则(一)真实性原则会计电算化过程中,所有的数据和信息都必须真实、准确、完整地反映所涉及的经济事项。
在使用计算机进行账务处理时,应确保数据的记录、分类、核算与图表的生成真实可靠,不得人为干预或篡改,避免信息被恶意篡改,更正时需有证明材料。
(二)及时性原则会计电算化应及时反映经济事项的变化,确保会计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即使经济事项没有经过人工处理,也应及时反映在计算机系统中,及时更新和调整账务数据。
(三)保密性原则会计电算化处理中,应加强账务数据的保密,防止信息泄露或不当使用。
需设定完善的保密机制,包括技术、管理和人员保密措施,防止用户或他人通过非法途径获取数据。
(四)合规性原则会计电算化处理应严格遵循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保持财务数据的合规性。
财务人员应严格按照规定的操作流程和标准操作,避免出现错误、违法或不合规的情况。
三、会计电算化的基本流程(一)电子凭证会计电算化中的基础是电子凭证。
允许将纸质的业务单据和凭证抽象成为电子记录,保存在计算机系统中,以此取代纸质单据管理和手工账务核算。
电子凭证需保障安全性和真实性;(二)信息提取系统提供各种标准化报表和管理报告的查询、生成、导出和分析等功能,让用户能够灵活地满足需要;(三)虚拟账户可生成虚拟账户,实现相对独立的企业管理、在线商业等一系列功能,将经济活动与财务核算一一对应。
四、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一)安全问题1)数据备份和容灾措施不足;方案:完善备份措施,保障数据安全;2)网络攻击、断电和计算机病毒侵入等问题;方案:加强安全守护和系统维护;3)账号权限过宽导致泄密和人为破坏数据;方案:严格限制账号权限和审计机制。
会计电算化制度
会计电算化制度一、背景和目的: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会计电算化已经成为企业日常财务管理的重要方式。
为了规范会计电算化的操作和管理,确保财务数据的准确和安全,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会计电算化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本制度的目的包括:1. 确定会计电算化的基本原则和标准,明确会计电算化的目标和要求;2. 加强对会计电算化的监督和管理,提高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3. 提高员工对会计电算化工作的重视和参与度,增强工作责任感和风险意识;4. 保护财务数据的安全和稳定运作,提升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和效益。
二、具体内容和要求:1. 会计电算化的操作和管理:a. 确定会计电算化的操作和管理流程和方法,明确操作的环节和要求;b. 建立会计电算化的操作和管理的记录和档案,确保操作的全面和有效。
2. 会计电算化的技术要求:a. 确定会计电算化的技术要求,包括硬件设备、软件系统等;b. 建立会计电算化的技术管理和维护的记录和档案,确保技术的稳定和安全。
3. 会计电算化的数据安全和备份:a. 确定会计电算化的数据安全和备份措施,包括数据加密、访问权限等;b. 建立会计电算化的数据安全和备份记录和档案,确保数据的安全和完整。
4. 会计电算化的培训和考核:a. 确定会计电算化的培训和考核计划和方法,明确培训和考核的内容和标准;b. 建立会计电算化的培训和考核记录和档案,确保培训和考核的全面和有效。
三、责任和权益:1. 财务部门的责任和义务:财务部门要履行会计电算化制度的责任和义务,推动工作的落实和改进,享有合法的权益和利益。
2. 监管部门的责任和权益:监管部门要加强对会计电算化制度的监督和管理,推动工作的落实和改进,享有合法的职权和权益。
3. 员工的责任和权益:员工要遵守会计电算化制度和规章制度,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享有合法的权益和利益。
4. 监督部门的责任和权益:监督部门要加强对会计电算化制度的监督和管理,推动工作的落实和改进,享有合法的职权和权益。
会计电算化法规制度
管理向事中控制、事先预测转变,为管理信息化 术
打下基础;
学
(三)推动会计技术、方法、理论创新和观念更新,院 促进会计工作进一步发展。 精
品
课
程
会计电算化
第二节 会计核算软件
南
充
一、会计核算软件的概念
职
会计核算软件是指专门用于会计核算工作的计算机 业
应用软件,包括采用各种计算机语言编制的用于会 技
计核算工作的计算机程序。凡是具备相对独立完成 术
南
充
职
会计电算化
业 技
术
学
院
精 品 课 程
会计电算化
第一章 会计电算化概述
南
充
职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明确会计电算化的概 念,了解会计电算化在我国的产生与发展以及
业 技
会计电算化与传统的手工会计的差异,熟悉会 术
计核算软件各功能模块的划分,掌握会计电算 学
化方面的各项组织和管理要求。
院
精 品 课 程
(一)数据处理方式方面
业
(二)数据处理流程方面 (三)组织机构和人员构成方面
技 术 学
(四)内部控制机制方面
院
精 品 课 程
会计电算化
四、会计电算化的作用
(一)提高会计数据处理的时效性和准确性,提高 会计核算的水平和质量,减轻会计人员的劳动强 度;
南 充 职 业
(二)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使财务会计管理由事后 技
算与管理基本需要的会计核算软件。目前我国通 学
用会计核算软件以商品化软件为主。专用会计核 院
算软件一般是指由使用单位自行开发或委托其他
单位开发,供本单位使用的会计核算软件。 精
会计电算化理论部分
会计电算化理论部分整理(2014版)第一章会计电算化概述第一节会计电算化简介1.我国会计电算化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起步的,2.20世纪80年代会计电算化主要处于实验试点和理论研究阶段。
3.我国第一家试点单位是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4.1981年8月正式提出会计电算化概念5.我们将计算机在会计中的应用称为会计电算化.而把与计算机技术和会计学交叉的应用科学,称之为电算化会计6.按照会计电算化的服务层次和提供信息的深度,可以分为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即:会计核算电算化阶段、会计管理电算化阶段和会计决策电算化阶段。
会计核算电算化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设置会计科目、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结账、成本核算、编制会计报表等。
会计管理电算化的主要任务是进行会计预测、编制财务计划、进行财务控制和开展会计分析等。
会计决策电算化是会计电算化的高级阶段,它是在会计管理电算化系统提供信息的基础上,结合其他的数据和信息,借助与决策支持系统的理论和方法,帮助决策者制定科学的决策方案。
如,生产决策、销售决策和财务决策等会计信息化是指会计工作与电子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有机融合,即充分利用电子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更好的发挥会计的职能作用,极大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和水平7.会计信息化工作经历了模拟手工记账的探索起步阶段(20世纪80年代a特征为采用相应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并开发自身的账务处理系统b优点为让会计人员从复杂的手工劳动中解放出来,减轻会计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劳动效率和信息输出速度c缺点并没有主动将数据库作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所有信息都是孤岛并没有相互融合只是把数据库当成计算工具)、与企业其他业务相结合的推广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后解决了孤岛问题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开始蓬勃发展)、为适应会计准则和制度的发展要求引入会计专业判断的渗透融合阶段(在这一阶段企业建立了与国际准则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该体系引入了会计专业判断的要求,新准则适度审慎地引入了公允价值等新的计量要求在这一时期企业纷纷建立了以会计电算化为核心的管理信息系统和ERP系统处于构建会计信息系统的初级和中级阶段)、以及与内部控制相结合建立企业资源计划系统的集成管理阶段.(2006.7财政部、国资委、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审计署等六部委联合发起成立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并于2008.6联合发布《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是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一个重要里程碑)8.会计电算化是会计信息化的初级阶段,是会计信息化的基础工作9.财政部于2006年在中国会计准则委员会下设立了XBRL(可扩展业务报告语言)组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第一讲会计电算化法规制度一、《会计法》基本规定(85制订、99年修订)第一、使用的会计软件达到符合财政部规定的会计软件的功能和技术标准;(会计软件是重要手段和工具,是否符合国家规定的核算要求和会计人员的习惯,是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和正常会计工作秩序的前提。
)第二、用电子计算机生成的会计资料应当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要求。
(尽管一个质量可靠的会计软件可以为生成合法、真实、准确、完整的会计数据提供前提条件,但由于技术上、设备上、操作人员水平上的原因;生成的会计数据仍有可能不符合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要求,很容易由于一、会计核算软件△的基本要求---会计法规定(一)△设计应当符合我国法律、法规、规章的有关规定。
(二)△应当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划分会计期间。
(五)△应当符合GB/T19581-2004《信息技术会计核算软件数据接口》国家标准的要求。
(三)△中的文字输入、屏幕提示和打印输出必须采用中文,可以同时提供少数民族文字或者外国文字对照。
(四)△必须提供人员岗位及操作权限设置的功能。
(六)△在设计性能允许使用范围内,不得出现由于自身原因造成死机或者非正常退出等情况。
(七)△应当具有在机内会计数据被破坏的情况下,利用现有数据恢复到最近状态的功能。
(八)单位修改、升级正在使用的△,改变会计核算软件运行环境,应当建立相应的审批手续。
(九)△开发销售单位必须为使用单位提供会计核算软件操作人员培训、会计核算软件维护、版本更新等方面的服务。
二、会计数据输入功能的基本要求输入方式;手工输入、存储介质导入,如软盘导入、其他业务系统传入(如工资模块)、网络传输。
输入数据种类:初始数据(期初数据)、记账凭证数据、原始凭证数据。
(一)对初始数据输入的基本要求=初始化设置1.输入会计核算所必需的期初数据及有关资料。
2.输入需要在本期进行对账的未达账项。
6.△必须提供必要的方法对输入的初始数据进行正确性校验。
3.选择会计核算方法。
4.定义自动转账凭证。
5.用户设置(多选)。
7.会计核算软件中采用的总分类会计科目名称、编码方法,必须符合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
(二)对记账凭证数据输入的要求1.基本要求:①会计核算软件必须具备输入记账凭证的功能。
②记账凭证编号可以由手工输入,也可以由软件自动产生。
③对记账凭证编号的连续性应当进行控制。
2.控制功能:①正在输入的记账凭证编号与已输入的记账凭证编号重复的,予以提示并拒绝保存。
②以编号方式输入会计科目的,自动显示该代码所对应的会计科目名称。
③借贷双方金额不平衡,或没有输入金额的,予以提示并拒绝保存。
④有借方会计科目而无贷方会计科目或者有贷方科目而无借方会计科目的、予以提示并拒绝保存。
⑤正在输入的收款凭证借方科目或付款凭证贷方科目不是“现金”或“银行存款”的,予以提示并拒绝保存。
⑥会计核算软件应提供对已经输入尚未记账的记账凭证进行修改和审核的功能。
录入凭证——审核凭证——记账——结账1、但对于已经审核通过的记账凭证,应当不再允许修改;2、对于已经记账的记账凭证,应当不再允许撤销审核;3、发现已经审核通过或者记账的记账凭证有错误的,应当采用红字凭证冲销法或者补充凭证法进行更正;红字可用负号表示。
⑦对同一张记账凭证,应当具有权限控制功能,防止同一用户对同一张凭证同时具有输入、修改权和审核权。
⑧采用直接输入原始凭证由会计核算软件自动生成记账凭证的,在生成正式的机内记账凭证前,应当进行审核确认。
(三)对原始凭证数据输入的基本要求1.输入记账凭证的同时输入相应的原始凭证;输入的有关原始凭证汇总金额与输入的记账凭证相应金额不等时,软件应当给予提示并拒绝通过;在对已经输入的记账凭证进行审核的同时,应对输入的所附原始凭证进行审核;输入的记账凭证通过审核或登账后,与其对应的原始凭证不能直接进行修改。
2.记账凭证未输入前,直接输入原始凭证,由会计核算软件自动生成记账凭证;会计核算软件应当提供对已经输入但未被审核的原始凭证进行修改和审核的功能;审核通过后,即可生成相应的记账凭证;记账凭证审核通过或者登账后,与其对应的原始凭证不能直接进行修改。
三、会计数据处理功能的基本要求(一)记账功能:会计核算软件应当提供根据审核通过的机内记账凭证及所附原始凭证登记账簿(包括总账和明细账)的功能。
1、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可以同时登记,也可以分别登记;2、还可以在同一个功能模块中登记或者在不同功能模块中登记。
(二)银行对账的功能会计核算软件应当提供自动进行银行对账的功能,根据机内银行存款日记账与输入的银行对账单及适当的手工辅助操作,自动生成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三)结账的功能1.会计核算软件应当提供按照规定的会计期间进行结账的功能。
2.结账前,应当自动检查本期输入的会计凭证是否全部(含计算机自动生成的:折旧)登记入账,全部登记入账后才能结账。
3.机内总分类账和明细账可以同时结账,也可以由处理明细分类账的功能模块先结账、处理总分类账的功能模块后结账。
4.机内总分类账结账之前,应当与明细分类账进行核对,如果不一致,总分类不能结账。
5.结账后,不能再输入上一会计期间的会计凭证。
(四)编制会计报表的功能会计核算软件应当具有自动编制符合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规定的自动编制会计报表的功能。
提供会计报表的自定义功能,包括定义会计报表的格式、项目、各项目的数据来源、表内和表间的数据运算和稽核关系等。
根据机内会计账簿生成的会计报表数据,会计软件不能提供直接修改功能。
(五)会计软件应当确保会计数据安全保密,防止对数据和软件进行非法修改和删除功能。
手段:加密存储、用户身份验证等。
(六)通用会计核算软件应当同时提供国家会计制度允许使用的多种会计核算方法,以便用户选择。
会计核算软件对会计核算方法的更改过程,在计算机内必须有相应记录。
四、会计数据输出功能的基本要求输出形式:屏幕查询、打印、保存存储介质、通过数据接口传输到其它业务系统、网络传输形式。
(一)屏幕查询的基本要求1.机内各级会计科目的名称、编号、年初余额、期初余额、累计发生额、本期发生额和当前余额等项目。
(总分都有)2.本期输入的记账凭证、原始凭证。
(含未登账的)3.本期和以前各期的总账和明细账。
4.往来项目、到期票据的结算情况。
5.本期和以前各期的会计报表。
(二)打印输出的基本要求1.应当提供打印输出原始凭证、记账凭证、日记账、明细账、总账、会计报表的功能,格式和内容符合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
2.在总账和明细账的直接记账依据完全相同的情况下,总账可以用“总分类账户本期发生额、余额对照表”替代。
3.在保证会计账簿清晰的条件下,打印输出的会计账簿中的表格线条可以适当减少。
4.对于业务量较少的账户,提供会计账簿的满页打印输出功能。
第三讲电算化岗位设置及权限一、电算化会计岗位的划分(一)基本会计岗位基本会计岗位可分为:会计主管、出纳、会计核算各岗、稽核、会计档案管理等工作岗位。
各基本会计岗位与手工会计的各会计岗位相对应,基本会计岗位必须由持有会计证的会计人员上岗,未取得会计证的人员不得从事会计工作。
基本会计工作岗位,既可以一人一岗,也可以一人多岗或者一岗多人,但应当符合内部牵制制度的要求。
(二)电算化会计岗位:指直接管理、操作、维护计算机及会计核算软件的工作岗位。
1.电算主管负责协调计算机及会计软件系统的运行工作,要求具备会计和计算机知识,以及相关的会计电算化组织管理工作经验。
电算化主管可由会计主管兼任。
(1)电算主管负责电算化系统的日常管理工作。
(2)协调电算化系统各类人员之间的工作关系,制定岗位责任与经济责任的考核制度,负责对电算化系统各类人员的工作质量进行考评以及提出任免意见。
(3)负责计算机输出账表、凭证的数据正确性和及时性检查工作。
(4)建立电算化系统各种资源(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的调用、修改和更新的审批制度并监督执行。
(5)完善企业管理制度,充分发挥电算化的优势,提出单位会计工作的改进意见。
2.软件操作负责输入记账凭证和原始凭证等会计数据,输出记账凭证、会计账簿、报表和进行部分会计数据的处理工作,要求具备会计软件操作知识,达到会计电算化初级知识培训水平。
3.审核记账负责对输入计算机的会计数据(记账凭证和原始凭证等)进行审核,以保证凭证的合法性、正确性和完整性,操作会计软件登记机内账簿,对打印输出的账簿和报表进行确认。
该岗位要求具备会计和计算机知识,达到会计电算化初级知识培训水平,可由主管会计兼任。
4.电算维护负责保证计算机硬件、软件的正常运行,管理机内会计数据。
该位岗要求具备计算机和会计知识,经过会计电算化中级知识培训。
5.电算审查负责监督计算机及会计软件系统的运行,防止利用计算机进行舞弊。
审查人员要求具备会计和计算机知识,达到会计电算化中级知识培训的水平,该岗位可由会计稽核人员兼任。
6.数据分析负责对计算机内的会计数据进行分析,要求具备计算机和会计知识,达到会计电算化中级知识培训水平。
该岗位也可由主管会计兼任。
7.会计档案保管负责存档数据软盘、程序软盘、输出的账表、凭证和各种会计档案资料的保管工作,做好软盘、数据及资料的安全保密王作。
8.软件开发由本单位人员进行会计软件开发的单位,还可设立软件开发岗,主要负责本单位会计软件的开发和软件维护工作。
二、设置原则1.实施会计电算化的过程中,各单位可以根据内部牵制制度的要求和本单位的工作需要,对会计岗位的划分进行调整和设立必要的工作岗位。
2.基本会计岗位和电算化会计岗位,可在符合内部控制制度的前提下交叉设置;3.基本会计岗位与手工会计岗位相对应,必须由持有会计证的人员担任,可以一人一岗、一人多岗或者一岗多人,但应当符合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
4.软件操作岗位与审核记账、电算维护、电算审查岗位为不相容岗位。
软件开发人员不能进行软件操作;电算维护人员不对会计数据进行操作。
出纳和记账审核不应是同一个;5.较小单位电算化岗位的设立,可由会计主管兼任电算主管和审核记账岗位,由会计人员担任操作员和电算维护员,还应单独设置出纳员岗位。
三、权限设置1.设置时间:会计电算化岗位及其权限设置一般在系统初始化时完成,平时根据人员的变动可进行相应调整。
2.谁来设置:电算主管负责定义各操作人员的权限。
具体操作人员只有修改自己口令的权限,无权更改自己和他人的操作权限。
第四讲计算机替代手工记账一、替代手工记账的含义和条件(一)含义广义:替代手工账是指将各种基本的会计数据输入计算机,采用电子计算机设备和会计软件对输入计算机的会计数据进行处理(计算、分类、汇总、转存等),生成会计信息并存储在磁性或光盘等介质上,根据需要输出各种会计凭证、账簿、报表,即采用电子计算机替代手工记账、算账、报账这一过程。
狭义:替代手工账是指从手工会计数据处理方式向计算机会计数据处理方式的过渡阶段,即脱离手工会计核算工作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