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花秋月何时了词牌
清平乐的格式

清平乐的格式
清平乐是一种词牌名,它的格式是双调,四十六字,八句,前片四仄韵,后片三平韵。
以李煜词为标准,其词格律为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
例如,李煜的《清平乐·春花秋月何时了》就是清平乐的代表作品之一。
这首词前两句“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第一句为起句,句末为一声或四声。
第二句为承句,句末为二声或三声。
第三句为合句,句末为去声或入声。
第四句为转句,句末为三声或四声。
整首词的韵脚是平声韵。
除了李煜的词之外,清平乐还有其它变体。
例如,柳永的《清平乐·繁华锦烂》就是另一种变体。
这首词上阕四句二十二字,四仄韵,下阕四句二十四字,三仄韵。
与李煜的词相比,柳永的词上阕中每两句为一意群,第一句为起句兼领格字,第二句为承句,第三句为正对兼起领格字,第四句为合句。
下阕中每两句各为一意群,第一句为起句兼领格字,第二句为承句兼上阕之合句。
第三句为正对兼起领格字,第四句为转笔并合韵之合句。
总的来说,清平乐的格式虽然有一定的规则,但不同的词人会有不同的演绎方法。
在欣赏清平乐时,除了关注词的音韵和节奏,也要注意词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虞美人》赏析

《虞美人》赏析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注释】虞美人:词牌名。
词牌名《虞美人》源自虞姬,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因此得名。
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
春花秋月:指美好的景色。
这里应代指岁月的更替往事:指过去欢乐的宫廷生活。
又东风:又刮起了东风。
指春天来了。
故国:指李煜做皇帝是的南唐。
不堪回首:不堪,承受不了。
回首,回头看,此处意为回忆。
雕栏玉砌:指南唐华丽的宫廷建筑。
雕栏,雕花的栏杆。
玉砌,玉石的台阶。
朱颜:指人的美好容颜,也兼指“雕栏”朱红的颜色,当有双关语意。
【古诗今译】一年一度的春花秋月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往事又知道有多少!小楼上昨天夜里又刮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
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朱红的颜色已经改变。
若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李煜生平及词风衍演】李煜(937-978)公元961年即位,史称南唐后主。
他登位之时,宋已代周建国,南唐形势风雨飘摇。
他在对宋委屈求全中过了十几年苟安生活。
南唐为宋灭之后,他被俘到汴京,过了约两年囚徒生活,终为太宗赐鸩毒杀。
李煜在政治上十分无能,文艺上却颇有成就,工书善画,妙解音律,尤工于词。
他的创作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期不修政事,纵情于吟咏宴游,笙歌燕舞,为了使宫女的舞姿更加曼妙婀娜,荒唐病态竟至于让宫女束脚,戕害中国女子裹脚陋习便起于其人。
他这一时期的词作大都反映了他荒淫奢靡的官廷生活,这些词虽在技巧上已日臻成熟,实则为南朝宫体和花间词风的承续。
后期则为入宋之后,此时,他逐渐从醉生梦死中清醒过来,对屈辱的拘囚生活极为愤懑感伤,他的词开始转向抒奏亡国之音,倾泻其“日夕以眼泪洗面”的深哀巨恸,他的词有了打动人心的恒久的艺术力量。
可以说,亡国使他丢掉了皇帝的宝座,却使他在词的创作上获取了巨大的成就,诚如清人王国维评价:“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
《虞美人》译文及赏析

《虞美人》译文及赏析《虞美人》译文及赏析一览《虞美人》译文及赏析有哪些?《虞美人》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后主李煜在被毒死前夕所作的词,堪称绝命词。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虞美人》译文及赏析,希望大家喜欢!《虞美人》译文及注释译文:这年的时光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往事知道有多少?昨夜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注释:⑴虞美人:原为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名。
此调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死后地下开出一朵鲜花,因以为名。
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
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
⑵了:了结,完结。
⑶故国:指南唐故都金陵(今南京)。
⑷砌:台阶。
雕栏玉砌:指远在金陵的南唐故宫。
应犹:一作“依然”。
⑸朱颜改:指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朱颜,红颜,少女的代称,这里指南唐旧日的宫女。
⑹君:作者自称。
能:或作“都”“那”“还”“却”。
《虞美人》赏析李煜此词所以能引起广泛的共鸣,在很大程度上,正有赖于结句以富有感染力和象征性的比喻,将愁思写得既形象化,又抽象化:作者并没有明确写出其愁思的真实内涵——怀念昔日纸醉金迷的享乐生活,而仅仅展示了它的外部形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样人们就很容易从中取得某种心灵上的呼应,并借用它来抒发自已类似的情感。
因为人们的愁思虽然内涵各异,却都可以具有“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那样的外部形态。
由于“形象往往大于思想”,李煜此词便能在广泛的范围内产生共鸣而得以千古传诵了。
李煜的故国之思也许并不值得同情,他所眷念的往事离不开“雕栏玉砌”的帝王生活和朝暮私情的宫闱秘事。
但这首脍炙人口的名作,在艺术上确有独到之处:“春花秋月何时了”表明词人身为阶下囚,怕春花秋月勾起往事而伤怀。
“春花秋月”人多以美好,作者却殷切企盼它早日“了”却;小楼“东风”带来春天的信息,却反而引起作者“不堪回首”的嗟叹,因为它们都勾发了作者物是人非的枨触,跌衬出他的囚居异邦之愁,用以描写由珠围翠绕,烹金馔玉的江南国主一变而为长歌当哭的阶下囚的作者的心境,是真切而又深刻的。
李煜经典诗词赏析5篇-李煜代表作鉴赏

李煜经典诗词赏析5篇_李煜代表作鉴赏李煜(别称:南唐后主、李后主,937年8月15日-978年8月13日),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生于金陵(今江苏南京),南唐最后一位国君。
下面就是本店铺给大家带来的李煜经典诗词赏析,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词牌名:虞美人|朝代:五代|作者: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后主李煜所作的词。
相传七夕之夜中命歌伎唱此词,宋太宗赵匡义知道这件事后,赐酒将他毒死。
堪称绝命词。
此词是一曲生命的哀歌,作者通过对自然永恒与人生无常的尖锐矛盾的对比,抒发了亡国后顿感生命落空的悲哀。
全词语言明净、凝练、优美、清新,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
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词牌名:浪淘沙令|朝代:五代|作者:李煜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是南唐后主李煜的词作。
这首词作于李煜被囚汴京期间,抒发了由天子降为臣虏后难以排遣的失落感,以及对南唐故国故都的深切眷念。
全词情真意切、哀婉动人,深刻地表现了词人的亡国之痛和囚徒之悲,生动地刻画了一个亡国之君的艺术形象。
子夜歌·人生愁恨何能免词牌名:子夜歌|朝代:五代|作者:李煜人生愁恨何能免,销魂独我情何限!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
高楼谁与上?长记秋晴望。
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
《子夜歌·人生愁恨何能免》是五代南唐词人李煜写的一首词。
这首词作于李煜国亡家破,身为囚虏之后。
词的上片,写对故国难回的伤心,下片,写对往事成空的哀叹,表达了词人对故国、往事的无限思怀,对囚居生活的极端哀怨,词意凄惋,字里行间,充满着无限的愁恨。
十大词牌名

1、钗头凤《钗头凤·红酥手》南宋·陆游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
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2、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五代·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3、满江红《满江红·写怀》宋·岳飞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4、江城子《江城子·密州出猎》宋·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5、念奴娇《念奴娇·赤壁怀古》宋·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6、沁园春《沁园春·雪》现代·毛泽东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7、水调歌头《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宋·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古诗词艺术歌曲《春花秋月何时了》作品解读与演唱分析

143SONG OF YELLOW RIVER 2024/ 04其朦胧的意象,以及带有古诗词独特的韵味,这首作品一经发行,便受到了大众的喜爱。
这首歌的伴奏错落有致,营造了歌曲独特的氛围,旋律优美,扣人心弦,再加上歌唱家石倚洁富于变化的嗓音,和伴奏相辅相成,将南唐末代君主李煜从一国之君到沦为阶下囚的情感变化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二、古诗词艺术歌曲《春花秋月何时了》作品解读(一)诗词解读这首词的词牌名是“虞美人”,为唐代教坊曲,又名“巫山十二峰”,“虞美人”为双调,上下片各四句,从两仄韵转到两平韵,共五十六字。
关于“虞美人”词牌的由来,有许多说法,其中流传最广的说法是项羽的侍妾——虞姬,她随侍项羽军中,刘邦派兵在垓下围追项羽,项羽感叹四面楚歌,虞姬以歌和之。
“虞美人”同时也是一种花名,别称赛牡丹、满园春,花开时似红云朵朵,而且相传虞美人花上的鲜红,就是虞姬自刎的鲜血染成的。
我们都知道李煜十分精通音乐,之所以选择“虞美人”作为词牌,一是因为李煜对该词牌音乐格律的熟悉,便于创作,二是因为李煜对项羽经历的认同,自身的亡国之痛与项羽“四面楚歌”的处境何其相似!该词用语精炼,句句珠玑,上片开头即用一个问句领起,“春花秋月何时了?”春去秋来,花开花败,年复一年,“我”这囚徒般的生活什么时候才是个头?第一句只用了“春花秋月”寥寥四字就表现出时间轮回的纵深感和苍凉感。
后一句“往事知多少”则是李煜对自身的反省和叹息世事变迁,回首过去种种,与大臣宴饮作乐的日子犹在眼前,可曾经的一国之君,如今却沦为了敌人的阶下囚,这一句饱含着词人太多的悔恨悲凉。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词人昨晚登楼望月,可小楼东边吹来的晚风,让词人又想起了旧都金陵,看着这一轮明月,李煜心头再次涌上愁绪,明月还是当年的明月,但故国却已不复存在,其中的“又”字包含了多少无奈的感情。
上片词人触景生情,巧用设问,将“春花秋月”这样的美景与“故国之思”这样的悲情对比相结合起来,表达对故国的怀念和对生命无常的悲叹。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_李煜

诵 读 入 “ 愁 ”境
诵读指导:整首词的基调是哀怨的,语速是舒缓 的,情感是无奈的、哀伤的。
“春花秋月”本该是愉悦美好的,可此时却是哀愁无奈的, 用舒缓而深沉的语调读出。“何时”语调上升,语速放慢 ,“了”用重音。读出一种何时是尽头的绝望。
“往事-知-多少”用悠远而若有所思的情感来读出,语速 较缓。
谢 谢 观 看
在过完41岁生日的七夕之夜,李煜面对一轮皎洁的明月,远眺他那永 远 无法再见的“三千里地山河”。失落的、冰凉的眼泪打在他的手臂上, 他再 也无法遏止这三年囚徒生涯所积累的愁结,吟唱了他一生中创作的最为绝望 的诗词《虞美人》。随后,李煜喝完宋太宗赐来的毒酒,倒地而亡。
品 读 探 “ 愁 ”心
一、春花最美,秋月最亮,“春花秋月”本应与美好的 事物联系在一起,词人为什么希望它们结束呢?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春水滚滚向东,代表李后主 的愁思绵绵不绝,他心中充满了此生无法排遣的亡国之痛与无 法改变现状的无奈,该句用缓慢,凝重的声音读出。“向--东 --流--”三个字拖长加重来表现。
诵 读 入 “ 愁 ”境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课堂总结
李煜的这首词字字血泪,发自内心。词人追 惜年华、哀叹命运、感慨人事变迁,抒发了一位 亡国之君的故国之思。
穿越千年的时空,让我们把自己融入到后主 当时绝望的情境,替后主咏一曲当年的悲歌。
谢 谢 观 看
“问君能有几多愁”,作者的愁有哪些?是如何表现的? 体现了怎样的主题?
前面六句,词人竭力将美景与悲情,往昔与当今,景物与人事的对比融为一体, 尤其是通过自然的永恒和人事的沧桑的强烈对比,把蕴蓄于胸中的悲愁悔恨曲折有 致地倾泻出来,凝成最后的千古绝唱——“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中国诗词大会诗文赏析 -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唐·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作者简介]李煜,南唐中主李第六子,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生于金陵(今南京),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铜山区),南唐最后一位国君。
北宋建隆二年 (961年),李煜继位,尊宋为正统,岁贡以保平安。
开宝四年 (971年)十月,宋太祖灭南汉,李煜去除唐号,改称“江南国主”。
次年,贬损仪制,撤去金陵台殿鸥吻,以示尊奉宋廷。
开宝八年 (975年),李煜兵败降宋,被俘至汴京,授右千牛卫上将军,封违命侯。
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七月七日,李煜死于汴京,追赠太师,追封吴王。
世称南唐后主、李后主。
李煜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
李煜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的传统,又受李、冯延已等的影响,语言明快、形象生动、用情真挚,风格鲜明,其亡国后词作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
[疑难注解]虞美人:原为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名。
此调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死后地下开出一朵鲜花,因以为名。
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
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
了:了结,完结。
故国:指南唐故都金陵 (今南京)。
雕栏玉砌:指远在金陵的南唐故宫。
砌:台阶应犹:一作“依然”。
朱颜改:指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朱颜,红颜,少女的代称,这里指南唐旧日的宫女。
君:作者自称。
能:或作“都”“那”“还”、“却”。
[古文今译]这年的时光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往事知道有多少?昨夜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诗文赏析]李煜此词所以能引起广泛的共鸣,在很大程度上,正有赖于结句以富有感染力和象征性的比喻,将愁思写得既形象化,又抽象化:作者并没有明确写出其愁思的真实内涵一怀念昔日纸醉金迷的享乐生活,而仅仅展示了它的外部形态一——“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古诗词诵读《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整体感知
解题
《虞美人》,词牌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 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
唐教坊曲,初咏项羽的宠姬虞美人而得名。虞姬,项羽的宠姬,常随项羽出 征各地。公元前202年,项羽被刘邦军队围于垓下。夜饮中, 项羽慷慨悲歌: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美人虞姬和之:“汉军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在 四面楚歌中,虞姬拔剑自刎。
以水喻愁。显示愁思如春水般汪洋恣肆,一泻千里,形象生 动写出了愁思之多;又像春水之昼夜不停,长流不息,无穷无尽 ,写出了愁思之绵长。
用代表故土的长江喻愁,含有怀念故国之情、亡国之恨,情 感更为深沉。
小结:
下片主要运用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借用雕 栏玉砌、春水等意象,抒发词人故国之思、亡国之 痛、被囚之苦的愁情。
疏通词意
了:了结,完结 东风:指春风 堪:经得起,忍受 犹:还,仍 几多:多少 恰:正,正好
春花开落,秋月圆缺,年年岁岁,反反复复,到什么时候才能了结 呢?多少往事都难以忘却。小楼昨夜又有东风吹来,在这片皎洁的月色 中,不忍心去回顾故国。
雕饰华美的栏杆和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人已憔悴。问我 能有多少愁?正像那一江的春水向东流。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雕阑玉砌”指雕花栏杆和玉石台阶,代指故国宫殿。“朱颜”指 宫女红润的面容,也指词人的容颜,国家的容颜。
“改”不仅是朱颜憔悴,更是身份上由一国之君沦为阶下之囚,由 尊荣显贵到忍辱蒙羞,失去自由。词人遥望南国慨叹,“应”是推想之 词,暗示词人远离故国,身陷囹圄。
对比,“应犹在”与“朱颜改”,一“在”一“改”对比鲜明,既 表达出对江山易主的哀痛,又流露出对物是人非、时光流逝的忧伤。 “只是”一词以叹惋的语气传达出词人的无限怅恨之情。
《虞美人》原文及翻译赏析

《虞美人》原文及翻译赏析《虞美人》原文及翻译赏析(精选15篇)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
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虞美人》原文及翻译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虞美人》原文及翻译赏析篇1虞美人·玉阑干外清江浦玉阑干外清江浦,渺渺天涯雨。
好风如扇雨如帘,时见岸花汀草、涨痕添。
青林枕上关山路,卧想乘鸾处。
碧芜千里思悠悠,惟有霎时凉梦、到南州。
翻译独倚栏杆向远处望去,清江浦在哪里呢?大雨迷蒙,连天涯都一片苍茫。
好风像扇子,好雨似挂着的珠帘。
只见岸上红花开放,汀洲覆满绿草,浸水的印痕在不断上涨。
想象自己的梦魂进入了关山之路,那游冶的旧处在哪里呢?如今只剩梦影依稀,不堪回首。
碧绿的平野延伸至天际,引起离人无尽的归思。
只有在偶然的美梦中,才能回到长期思念的南方。
注释清江浦:清江,又名沙河,在今江苏淮阴市北淮河与运河会合处。
浦,水滨。
渺渺:形容雨大,迷漾一片。
汀草,水边的野草。
青林:喻梦魂。
乘鸾:指仙游。
秦穆公女弄玉好乐,萧史善箫,穆公为筑凤楼,二人吹箫,凤凰来集,遂乘而仙去。
南州:南方。
鉴赏这首词,是写春夏的雨景并由此而勾起的怀人情绪。
上片从近水楼台的玉阑干写起。
清江烟雨,是阑干内人物所接触到的眼前景物;渺渺天涯,是一个空远无边的境界。
“好风如扇”比喻新颖,未经人道,春夏,往往有这样的景色。
陶渊明诗“春风扇微和”的扇字是动词,作虚用;这里的扇是名词,作实用;同样给人以风吹柔和的感觉。
“雨如帘”的绘景更妙,它不仅曲状了疏疏细细的雨丝,像后来杨万里诗“千峰故隔一帘珠”那样地落想;而且因为人在玉阑干内,从内看外,雨丝就真像挂着的珠帘。
“岸花汀草、涨痕添”,也正是从隔帘看到。
“微雨止还作”(苏东坡句),是夏雨季节的特征。
一番雨到,一番添上新的涨痕,所以说是“时见”。
“涨痕添”从“岸花汀草”方面着眼,便显示了一种幽美的词境。
【五代】李煜《虞美人》

杨雨品历代名家词连载百度来自喜马拉雅85.【五代】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心情词签】本期词签由冰黛雨独家提供【本期关键词】故国忧愁春花秋月【诗词原文】《虞美人》五代·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精华赏析】这首“满纸血泪”的《虞美人》,词劈头一句“春花秋月何时了”就是绝望情绪的呐喊。
“春花”和“秋月”原本是自然界非常美好、赏心悦目的景色,对于正常人来说,艳丽的春花和高洁的秋月,是一定能给人带来愉悦情绪的美景。
更何况,李煜本人就是一个文艺气质十足的词人,在亡国之前,他还是江南之主,无论是物质条件,还是精神条件,都足够让他从容享受年复一年春花秋月的美好,并且他的这种物质享受还能通过他天才般的艺术修养,转化成最动人的文字。
可是,在《虞美人》中,春花不再浪漫,秋月不再清新,一句“春花秋月何时了”的质问,尤其是“何时了”这三个字好像有千钧之力。
“何时了”只有三个字,可是我们如果试图翻译成现代汉语的话,可以有不同的版本。
正常的版本可以是这样的:春天的花儿秋天的月啊,年复一年,周而复始,什么时候才是个尽头呢?我们还可以换一种更口语化的版本:春天的花儿秋天的月啊,你们这样来来去去的,无休无止,你们烦不烦哪?不过,我觉得,“春花秋月何时了”这样的句子,最好是不要任何蹩脚的翻译,它只需要我们沉静下来,用心去体会李煜彼时彼刻的绝望心境。
当他不再有任何欣赏春花秋月的兴趣的时候,季节的轮回,景色的转变,对一个阶下囚来说,早已没有任何意义,春花秋月这种源于自然的生命情趣,他已无心留恋了。
“何时了”三个字,听上去简单,实际上是对生命表示决绝的一种强硬态度了!正像当代词学家唐圭璋先生所说的那样:“问春花秋月何时了,正是求速死也。
”(《屈原与李后主》)这就是绝望,这就是生无可恋的死地,这就是李煜了无生趣的心境。
五代十国南唐李煜《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原文、译文及注释

五代十国南唐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原文、译文及注释
题记:
此词与《浪淘沙·帘外雨潺潺》均作于李煜被毒死之前,为北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年),是时李煜归宋已近三年。
太平兴国三年,徐铉奉宋太宗之命探视李煜,李煜对徐铉叹曰:“当初我错杀潘佑、李平,悔之不已!”大概是在这种心境下,李煜写下了这首《虞美人》词。
原文: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五代十国·南唐-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翻译: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这年的时光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往事知道有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昨夜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注释:
选自《南唐二主词校订》(中华书局2007年版)。
〔虞美人〕,词牌名。
〔李煜〕(937—978),字重光,徐州(今属江苏)人,南唐后主,世称李后主。
〔春花秋月〕指季节的更替。
〔往事知多少〕意思是多少往事都难以忘却。
〔故国〕指南唐。
〔雕栏玉砌〕雕饰华美的栏杆与用玉石砌成的台阶,指宫殿建筑。
〔朱颜改〕红润的容颜改变了,指人已憔悴。
〔几多〕多少。
古诗词诵读《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词述作者当年被俘北上时的情景。表现出国 破家亡的悲痛,也流露了经过内心自省而产 生的悔恨和哀怨。
往事之叹 亡国之恨 离家之痛 思乡之苦
1、借景抒情——意象、画面、情感(寓情于景)
春花秋月图 小楼东风图 故国月明图
2、直抒胸臆: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请同学们自己来总结整首词表达的 作者的思想感情。
《虞美人》思想主旨:整首词充溢着 物是人非、往事不堪回首的哀怨,表 达了作者作为一个亡国国君的故国之 恋。
•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 水向东流。
词牌名:虞美人
虞美人,词牌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 二峰”等,此调为唐代教坊曲,始词见于敦煌曲子词。
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 韵。以李煜词、毛文锡词为正体,李词为双调五十六 字,前后段各四句,两仄韵、两平韵;毛词为双调五 十八字,前后段各五句,两仄韵,三平韵。另有五十 六字两仄韵两平韵,五十八字五平韵,五十八字前段 五句五平韵,后段五句两仄韵三平韵的变体。
李煜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 成就最高。其词作前期大多描写宫廷享乐生活,后期则追怀故国, 感叹身世。语言清新洗练,感染力强,李煜由此被称为“千古词 帝”。其词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后 人将其词与李璟的词合刻为《南唐二主词》。
《虞美人》李煜
《虞美人》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后主李煜创作 的一首词。此词为作者绝笔词,作者通过对自 然永恒与人生无常的尖锐矛盾的对比,抒发了 亡国后顿感生命落空的悲哀。
• 虚写: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 朱颜改(想象之景)
拓展延伸之李煜词作
初中学过的词牌名

初中学过的词牌名一、虞美人《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南唐·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二、念奴娇《念奴娇·大江东去》宋·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三、浣溪沙《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宋·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四、采桑子《采桑子》宋·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五、沁园春《沁园春》毛泽东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春花秋月何时了

春花秋月何时了01原文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02注释⑴虞美人:原为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名。
此调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死后地下开出一朵鲜花,因以为名。
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
⑵了:了结,完结。
⑶故国:指南唐故都金陵(今南京)。
⑷砌:台阶。
栏:一作“阑”。
雕栏玉砌:指远在金陵的南唐故宫。
应犹:一作“依然”。
⑸朱颜改:指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朱颜,红颜,少女的代称,这里指南唐旧日的宫女。
03译文春花秋月的美好时光什么时候结束的,以前的事情还记得多少!昨夜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能忍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
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都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那不尽的春江之水滚滚东流。
04赏析诗人身居囚屋,听着春风,望着明月,触景生情,愁绪万千,夜不能寐。
一个“又”字,表明此情此景已多次出现,这精神上的痛苦真让人难以忍受。
“又”点明了“春花秋月”的时序变化,词人降宋又苟活了一年,加重了上两句流露的愁绪,也引出词人对故国往事的回忆。
¥100全套4册李煜词传李清照词传中国古代古典诗词名人词传套装全套4册书籍全套4册购买“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换头以“雕栏玉砌”承上启下,仍是回忆过去。
着一“应”字,是揣度,也是愿望,是悔恨,又是爱怜,丰富多彩的感情以简洁的语言充分地表达了出来。
“只是朱颜改”,既写明了自己容颜的憔悴,又概括了原有的一切都已改变了原貌。
沧海桑田,星移物换,屈辱的生活,残酷的现实,迫使他去体验不是一般人尤其是帝王所能尝到的生活滋味。
以上六句,诗人竭力将美景与悲情,往昔与当今,景物与人事的对比融为一体,尤其是通过自然的永恒和人事的沧桑的强烈对比,把蕴蓄于胸中的悲愁悔恨曲折有致地倾泻出来,凝成最后的千古绝唱,“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诗人先用发人深思的设问,点明抽象的本体“愁”,接着用生动的喻体奔流的江“水”作答。
超精美!《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

➢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秦观 “愁”有粗细
➢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
➢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李煜愁。—李煜
“愁”有数量 “愁”杂乱无章
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 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
——缪塞
李 煜
姓名:李煜 别名:重光
眼词
生辰:937年七月初七 祭日:978年七月初七 籍贯:徐州 国家:南唐 职业:国君、违命侯、词人
界至 始后 大主 。,
信仰:佛教
前期作品以描写宫廷享乐生活为主,
风格绮丽,清靡婉转。
后期则多追忆往事,伤怀故国, 风格凄凉悲壮,意境深远。
创作背景
开宝八年,宋兵攻克金陵。李煜投 降,被送往汴[biàn]京,封为“违命 侯”,过着“日夕以泪洗面”的软禁 生活。
两年后,他于41( 978 )岁生日 时(七夕之夜)作《虞美人》词,并 令歌伎演唱,触怒了宋太宗。不久, 李煜饮所赐牵机药酒被毒死,该词便
可 亡国君 词中帝 作
怜
个
薄
才
命
子
作
真
君 王
李 煜
绝 代
诵读:找出诗
眼
虞美人
愁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觉得厌烦。
以乐景写哀情
往事:物质—— 锦衣玉食、后宫佳丽、帝王尊荣 精神—— 欢乐、自由、尊严,生存安全感
往事之叹
赏析 愁情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 ➢ “小楼”:囚禁之地 ➢ “又” “东风” :囚徒生涯又过一年。复国梦渐
灭之愁。
➢ “明月”:思念故国。 亡国之愁,故国之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花秋月何时了词牌篇一:56个常见词牌典故及对应千古名篇1.虞美人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因以为名。
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
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苏幕遮唐玄宗时教坊曲名。
原曲源自西域龟兹国。
幕,一作“莫”或“摩”。
“苏幕遮”意“西戎胡语”。
双调,六十二字,上下片各四仄韵。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
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3.醉花阴又名《九日》,双调,五十二字。
上阕下阕各五句,各三仄韵。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4.南乡子唐教坊曲名。
又名《好离乡》、《蕉叶怨》。
原为单调,始自后蜀欧阳炯。
南唐冯延巳始增为双调。
双调五十六字,前后阕各四平韵,一韵到底。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5.念奴娇念奴是唐朝天宝年间的著名歌妓,因念奴音色绝妙,后人用其名为词调。
又名《大江东去》、《千秋岁》、《酹江月》、《杏花天》、《赤壁谣》、《壶中天》、《大江西上曲》、《百字令》等十多个名称。
一百字。
前片四十九字;后片五十一字,各十旬四仄韵。
此令宜于抒写豪迈感情。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6.天仙子原唐教坊曲名,本名《万斯年》,因皇甫松词有《懊恼天仙应有以》句而改名。
双调六十八字,前后阕各五仄韵,上去通押。
第四、第五两句,平仄多不定,但是第二句第二字必用去声。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
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瞑,云破月来花弄影。
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7.钗头凤原名《撷芳词》、《折红英》。
相传取自北宋政和间宫苑撷芳园之名。
后因陆游有“可怜孤似钗头凤”词句,故名。
六十字,上下片各七仄韵,两叠韵,两部递换。
声情凄紧,显示一种情急调苦的姿态,是恰宜表达作者当时当地的苦痛心情。
红酥手,黄縢酒。
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
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
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
8.浪淘沙唐代教坊曲名。
又名《过龙门》、《卖花声》。
此词最早创于唐代刘禹锡和白居易。
五代时开始,衍变为长短句双调小令。
双片五十四字,前后片各四平韵,多激越凄壮。
令有别格,名《浪淘沙令》,前后片首句各少一字。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9.渔家傲唐、五代词中不见此词牌,取自北宋词人晏殊的“神仙一曲渔家傲”一句。
又名《吴门柳》、《忍辱仙人》、《荆溪咏》和《游仙咏》等。
双调六十二字,仄韵。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0.踏莎行又名《柳长春》《喜朝天》等。
双调五十八字,仄韵。
又有《转调踏莎行》,双调六十四字或六十六字,仄韵。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11.临江仙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
任二北据敦煌词有句云“岸阔临江底见沙”谓辞意涉及临江;明董逢元辑《唐词纪》谓此调“多赋水媛江妃”故名。
原曲常用于咏水仙。
又名《谢新恩》、《雁后归》、《画屏春》、《庭院深深》、《采莲回》、《想娉婷》、《瑞鹤仙令》、《鸳鸯梦》、《玉连环》。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12.阮郎归又名《醉桃源》、《碧桃春》。
《神仙记》载刘晨、阮肇入天台山采药,遇二仙女,留住半年,思乡甚苦。
既归,则乡邑零落,经已十世。
曲名本此,故作凄音。
四十七字,前后片各四平韵。
旧香残粉似当初,人情恨不如。
一春犹有数行书,秋来书更疏。
衾凤冷,枕鸳孤,愁肠待酒舒。
梦魂纵有也成虚,哪堪和梦无。
13.菩萨蛮原为唐教坊曲,又名《子夜歌》、《巫山一片云》等。
唐代苏鹗《杜阳杂编》载,唐宣宗时,女蛮国入贡,其人高髻金冠,璎珞被体,故称菩萨蛮队,当时乐工遂制《菩萨蛮曲》,文士亦往往声其词。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14.浣溪沙唐教坊曲,《金奁集》入“黄钟宫”,《张子野词》入“中吕宫”。
四十二字,上片三平韵,下片两平韵,过片二句多用对偶。
别有《摊破浣溪沙》,又名《山花子》,上下片各增三字,韵全同。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15.清平乐原为唐教坊曲名,取用汉乐府“清乐”、“平乐”这两个乐调而命名。
又名《清平乐令》、《醉东风》、《忆萝月》。
一说李白曾作《清平月》,恐后人伪托。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16.蝶恋花原唐教坊曲名,取自梁简文帝句“翻阶峡蝶恋花情”,又名《黄金缕》、《鹊踏枝》、《凤栖梧》、《卷珠帘》、《一箩金》。
其词牌始于宋。
双片六十字,前后片各四仄韵。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17.采桑子原唐教坊大曲中有《采桑》,后截取一“遍”单行,取为词。
又名《丑奴儿令》、《罗敷媚》等,四十四字。
宋词中又创慢词,《采桑子慢》等,九十字。
唐代无此词牌,始于晏殊。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18.青玉案取于东汉张衡《四愁诗》:“美人赠我锦锈段,何以报之青玉案”一诗。
“案”的读音,同“碗”。
又名《横塘路》、《西湖路》,双调六十七字,前后阕各五仄韵,上去通押。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19.鹧鸪天唐、五代词中无此词牌。
最初由北宋的宋祁所作。
北宋大词家晏殊以《鹧鸪天》填词最多。
在北宋词牌中《鹧鸪天》的别名最多,有《千叶莲》、《思佳客》、《思越人》、《第一香》、《醉梅花》、《鹧鸪引》、《骊歌一叠》等等。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却醉颜红。
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
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20.江城子或谓调因欧阳炯词中有“如西子镜照江城”句而取名。
亦称《江神子》、《水晶帘》。
双调七十字,前后阕格式相同,各五平韵,一韵到底。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21.卜算子又名《百尺楼》、《眉峰碧》、《楚天遥》等。
相传是借用唐代诗人骆宾王的绰号。
骆宾王写诗好用数字取名,人称“卜算子”。
双调,四十四字,上下片各两仄韵。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22.点绛唇此调因梁江淹《咏美人春游》诗中有“白雪凝琼貌,明珠点绛唇”句而取名。
又有《点樱桃》《十八香》《南浦月》《沙头雨》《寻瑶草》《万年春》异名。
四十一字。
上阕四句,从第二句起用三仄韵;下阕五句,亦从第二句起用四仄韵。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
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23.鹊桥仙因欧阳修有词“鹊迎桥路接天津”一句,取为词名。
又有一说,此调因咏牛郎织女鹊桥相会而得名。
又名《鹊桥仙令》、《金风玉露相逢曲》、《广寒秋》,双调五十六字,前后阕各两仄韵,一韵到底。
前后句首两句要求对仗。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24.满庭芳因柳宗元有“偶此即安居,满庭芳草积”的诗句而得。
又名《满庭霜》、《江南好》、《满庭花》。
九十五字,前片四平韵,后片五平韵。
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着甚干忙。
事皆前定,谁弱又谁强。
且趁闲身未老,须放我、些子疏狂。
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
思量,能几许?忧愁风雨,一半相妨。
又何须抵死,说短论长。
幸对清风皓月,苔茵展、云幕高张。
江南好,千钟美酒,一曲《满庭芳》。
25.如梦令原名《忆仙姿》,相传后唐庄宗李存勖自制曲,因曲中有“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一句而得名。
又名《宴桃园》,《不见》,《如意令》,《无梦令》,《比梅》等,有单双调。
单调正体33字,7句5仄韵1叠韵。
双调66字,上下片各7句5仄韵1叠韵。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26.生查子唐教坊曲。
《词谱》引《尊前集》入“双调”。
四十字,上下片各两仄韵。
各家平仄颇有出入,与作仄韵五言绝句诗相仿。
多抒怨抑之情。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27.破阵子原是唐朝开国时创制的大型武舞曲《破阵乐》中一曲,后改用为词牌。
一名《十拍子》。
六十二字,上下片皆三平韵。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28.沁园春沁园本为汉代沁水公主园林,唐诗人用以代称公主园。
亦名《寿星明》。
一百十四字,前片四平韵,后片五平韵。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