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道家的针灸秘笈2
道家养生巧用后溪穴提升阳气
道家养生巧用后溪穴提升阳气阳气不足,人就会未老先衰,这是当今生活中多数人面临的一个特别严重的问题。
当长期保持同一姿势伏案工作或学习的时候,上体前倾,颈椎紧张了,首先压抑了督脉,督脉总督一身的阳气,压抑了督脉也就是压抑了全身的阳气,于是,久而久之,整个脊柱就容易变弯,人的精神也差了。
人的精神,不是被脑力劳动所消耗掉的,而是被错误的姿势消耗掉的。
这一系列问题,都出于同一原因。
现在,通过一个穴,也就可以全部解决,这个穴就是后溪穴。
后溪是小肠经上的一个穴,把手握成拳,掌指关节后横纹的尽头就是该穴。
这个穴是奇经八脉的交会穴,通督脉,能泻心火、壮阳气、调颈椎、利眼目、正脊柱。
临床上,颈椎出问题了,腰椎出问题了,眼睛出问题了,都要用到这个穴,效果非常明显。
它可以调整长期伏案或在电脑前学习和工作对身体带来的不利影响,只要坚持,百用百灵。
用这个穴位非常简单,而且容易坚持。
我们坐在桌子旁,把双手后溪穴的这个部位放在桌子沿上,用腕关节带动双手,轻松地来回滚动,即可达到刺激的效果。
当我们坐在电脑旁阅读文件的时候,手是怎么放的?肯定是一手不离鼠标,一手仍在键盘上吧,保持这个姿势不动,人都变僵了。
这时,不妨灵活一点,把手解放出来,让双手的后溪穴抵在桌沿或键盘上,来回滚动,揉一揉,每次刺激3~5分钟,每个小时刺激一次就足够了。
这是毫不耽误时间的,因为这时候,眼睛该看什么还可以看什么。
大家可以试一下,坚持一天这样做下来,肯定到了下班的时候腰不会酸、脖子不会累,眼睛在很大程度上能得到缓解。
每天坚持这么做下去,首先是腰椎、颈椎轻松挺直,同时,你会发现眼睛也比以前好使了。
如果因为忙,总是忘记怎么办呢?我建议,甚至可以定个闹钟,每隔一个小时提醒我们揉动一下后溪穴。
不管忙到什么程度,我想这么一点时间还是能抽出来的。
因为,这是能真正拯救我们健康的好方法。
要养成揉后溪的习惯,随时随地,有空就揉一揉。
比如,开车的时候,如果碰见路上堵车,或是红灯亮了,把后溪放在方向盘上来回滚揉几次,特别舒服。
通气血的道家针法
通气血的道家针法
道家针法是中医针刺疗法中的一种,主要通过插入针具刺激和调节穴位周围的气血流动,达到调整人体阴阳平衡、恢复生命活力的效果。
通气血的道家针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通幽道: 在大椎、风池、天突、天柱等穴位刺激,用以改善
肺部功能,促进气血流通。
2. 通阳道: 在太冲、血海、阳陵泉等穴位刺激,主要用于改善
气血不畅、阳气不足的情况,促进气血循环。
3. 通阴道: 在太溪、阴陵泉、内关等穴位刺激,可用于改善气
血虚弱、阴阳失衡的情况,促进气血协调运行。
4. 通经络: 在经络上进行针灸刺激,可以促进经络的通畅,改
善气血循环。
5. 通窍道: 在眉间、百会、印堂等穴位刺激,可用于改善头痛、失眠等症状,促进气血调节。
道家针法通气血主要是通过刺激穴位来调整人体气血的流动,进而起到调整和平衡身体功能的作用。
在实际应用中,医生会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和需要选择合适的通气血道家针法进行治疗。
需注意的是,在接受针灸治疗时务必找正规的医生进行操作,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道门秘传针灸妙决
道门秘传针灸妙决道门秘传针灸妙诀关注山东济南平阴东阿镇碧霞宫项静道道长针灸秘诀是历代医家临床实践和心血凝结的精华,历来被医家和武医名手所珍藏,宋元以后渐散见于各种医书之中,其妙法非心传口授难明其旨。
度师(道家全真金山派魏清晓师父教授医学、针灸、导引丹道诸法。
为简明扼要理解教意整理请名家里手多加斧正。
一、寻穴歌金针奥妙素称奇,按经详推复何疑;十二经中十五络,金水木火土不移;奇经八脉阴阳跷,冲任督带阴阳维;五募五俞并八会,经外奇穴悉载之;九气所致宜早遏,六淫客邪莫迟时;虚用补法指里转,实行泄法指外施;或补真阳元气后,或泄余邪病即离;诚能晓得个中妙,天下归仁称上医。
二、针法歌先说平针法,含针口内温,按揉令气散,掐指故教深,将针按穴上,令他嗽一声,随嗽归天部,停针再至人,再停归地部,待气候针沉,气若不来至,指甲切其经,次提针向病,针退天地人。
三、行针指要歌或针风,先向风门气海中。
或针水,水分夹脐脐边找。
或针结,针著大肠泄水分(“分”为“穴”之误)。
或针劳,须向风门及膏盲。
或针虚,气海丹田委中奇。
或针气,膻中一穴分明记。
或针嗽,肺俞风门须用灸。
或针痰,先针中脘三里间。
或针吐,中脘气海膻中补。
翻胃吐食一般针,针中有妙少人知。
四、回阳九针歌哑门劳宫三阴交,涌泉太溪中脘接。
环跳三里并合谷,此是回阳九针穴。
五、禁针穴歌脑户囟会及神庭,玉枕络却到承灵。
颅囟角孙承泣穴,神道灵台膻中明。
水分神阙会阴上,横骨气冲针莫行,箕门承筋手五里,三阳络穴到青灵,孕妇不宜针合谷,三阴交内亦通论,石门针灸应须忌,女子终身无妊娠,外有云门并鸠尾,缺盆客主人莫深,肩井深时人晕倒,急补三里人还平,刺中五脏胆皆死,冲阳血出投幽灵,海泉颧髎乳头上,脊间中髓伛偻形,手鱼际陷阴股内,膝膑筋会及肾经,腋股之下各三寸,目眶关节皆通评。
六、禁灸穴歌禁灸之穴四十五,承光哑门及风府,天柱素髎临泣上,睛明攒竹迎香数,禾髎颧髎丝竹空,头维下关与脊中,肩贞心俞白环俞,天牖人迎共乳中,周荣渊液并鸠尾,腹哀少商鱼际位,经渠天府及中冲,阳关阳池地五会,隐白漏谷阴陵泉,伏兔脾关委中穴,殷门申脉承扶忌,阴市下行寻犊鼻,灸而勿针针勿灸,针经为此常叮咛,庸医针灸一齐用,徒使患者炮烙刑。
道家养生秘笈
道家养生秘笈:十二段锦歌诀:闭目冥心坐,握固静思神。
叩齿三十六,两手抱昆仑。
左右鸣天鼓,二十四度闻。
微摆摇天柱。
赤龙搅水津,鼓漱三十六,神水满口匀。
一口分三咽,龙行虎自奔。
闭气搓手热,背摩后精门。
尽此一口气,想火烧脐轮。
左右辘轳转。
两脚放舒伸,叉手双虚托,低头攀足顿。
以侯神水至,再漱再吞津,如此三度毕,神水九次吞,咽下汩汩响,百脉自调匀。
河车搬运毕,想发火烧身。
金块十二段,子后午前行。
勤行无间断,万疾化为尘。
修炼方法:第一段锦:闭目冥心坐,握固静思神。
方法:盘腿坐在蒲团(或大方凳或床上)上,轻闭两眼,舌舔上腭,摒除心中杂念,调息(轻细无声)10分钟。
坐姿要求身体正直(脊梁挺直,腰不可软),身不可向后倚靠。
注:握固,气功修炼中,手的一种姿态。
握固的方法是,屈大拇指于四小指下,或以大指掐中指中节,四指齐收于手心。
静思:是静思息虑,神不外驰。
第二段锦:叩齿三十六,两手抱昆仑。
方法:上下牙齿相叩作响三十六次,有固齿的功能。
“昆仑”即指头部,以两手十指相叉,抱住后脑(此时两手掌心紧掩耳门)。
呼吸9次,气息微微不使有声(与叩齿同时做)。
第三段锦:左右鸣天鼓,二十四度闻。
方法:上式毕,呼吸9 次。
放下所叉之手,两手掌掩在两耳处,食指叠于中指之上随即用力滑下,弹在后脑上,状如击鼓(此即气功术语之“鸣天鼓”),左右指同时弹击24次。
第四段锦:微摆摇天柱。
方法:低头扭颈向左右侧视,肩也随之左右摇摆,各24次。
注:天柱就是后颈,颈椎统称“天柱骨”。
第五段锦:赤龙搅水津,鼓漱三十六,神水满口匀。
一口分三咽,龙行虎自奔。
方法:以舌在口中上下左右搅动,使生津液,然后在口中鼓漱三十六次,分作三次咽下,要汩汩有声。
注:神水——津液;赤龙——舌。
第六段锦:闭气搓手热,背摩后精门。
方法:吸气一口,停闭不呼出,两手互搓至发热,急分开摩擦背后“精门”,一面摩擦一面呼气,反复练26次,做完后收手握固。
注:精门即后腰两边软处——肾腧。
第七段锦:尽此一口气,想火烧脐轮。
道家47个养生穴
道家47个养生穴,治病单取,立刻显效 2010-10-26 17:59 | (分类:默认分类)1、穴名:下都(经外奇穴、八邪穴之一)取穴方法:手背四、五指缝尖上五分处。
主治:发烧。
手法:连续不断掐按1—2分钟。
2、穴名:少海(手少阴心经,合穴)取穴方法:屈肘,肘横纹尺侧端与肱骨内上髁连线的中点处。
主治:心动过速。
手法:揉按1-2分钟。
(60-70/分)3、穴名:通里(手少阴心经、络穴)取穴方法:神门穴上一寸。
主治:心动过缓。
手法:按揉1—3分钟,300-500次。
4、穴名:大陵(手厥阴心包经、原穴)取穴方法:腕关节掌侧第一横纹正中,两筋之间,主治:失眠症。
手法:点按1—2分钟,直按斜上顶。
5、穴名:神门(手少阴心经、原穴)取穴方法:掌侧腕横纹尺侧上方凹陷处。
主治:多汗症。
手法:直按斜顶向内关1—2分钟。
6、穴名:涌泉(足少阴肾经、井穴)取穴方法:足底前、中三分之一交界处,屈足卷趾时呈凹陷处。
主治:足心热。
手法:揉按36次。
7、穴名:盲俞(冲脉、足少阴之会穴)取穴方法:肚脐旁开五分。
主治:头痛。
手法:拇、中指按后,斜向上顶,左治右,右治左。
8、穴名:列缺(手太阴肺经、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于任脉)取穴方法:两手虎口相交叉,食指尖所指筋骨凹陷处。
主治:头顶痛。
手法:直按斜向上顶。
9、穴名:悬钟(足少阳胆经、八会穴之髓会)取穴方法:足外踝尖直上三寸,腓骨后缘。
主治:偏头痛。
手法:按揉3—6分钟,左治右、右治左。
10、穴名:定喘(华佗夹脊)取穴方法:在大椎旁开五分处。
主治:哮喘。
手法:斜向肩部顶1-2分钟。
11、穴名:止泻(任脉上,关元、石门中间)取穴方法:脐下二寸半取之。
主治:腹泻。
手法:直按稍斜上顶。
12、穴名:降压(足厥阴肝经上)取穴方法:在大敦与太冲之间,主治:高血压。
手法:震颤点按1-2分钟。
13、穴名:足三里(足阳明胃经;合穴、胃下合穴)取穴方法:外膝眼下三寸,四横指。
主治:腹部疾患、高血脂症,止胃痛。
道家道医:一穴一针之人体特效穴
道家道医:一穴一针之人体特效穴1、一穴速治坐骨神经痛凡坐骨神经痛在肩后找一压之特痛点按10-15分钟,左边痛压右边,右边痛压左边。
只要是坐骨神经痛,点到痛止,三至五次痊愈。
取穴方法:以手掌心按肩峰,大指尽处压痛取穴,以痛为穴。
2、按摩穴位治疗“痒症”湿疹湿疹的痒,不同于麻疹般发作时那种爆发性的痒。
而是一种会感觉到阴湿的刺痒。
这种刺痒也会影响人的心情,就像蚂蚁在爬的感觉。
尤其是身体较柔软及较敏感的部位。
这种病症是越抓越痒且斑疹越多,有时会因痒的睡不着,而造成失眠症。
即使能入睡,也会因无意识的搔抓。
特别是手臂、膝盖、腋下的内侧最容易长出,若不加以治疗,会演变成慢性疾病,皮肤会变得很粗糙。
这种病与麻疹同样,大都是因过敏及肝脏障碍和体质所引起的,但是此病比麻疹更难痊愈,所以变成慢性的可能性很高,如此便越来越难治疗。
还有些人是因气候变化等而长湿疹。
穴道指压不仅能止痒,治愈湿疹的可能性也非常大。
治疗湿疹的穴位及指压法止痒、祛除湿疹的穴道之一称为“治痒”穴,刺激此穴位,有止痒之效。
治痒穴是在手腕放下时,从肩膀凹洼,以垂直线而下,该线与乳头的水平线相交处寻找方法:取此穴道时应让患者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取穴姿势,治痒穴的具体找法:在手腕放下时,从肩膀凹洼,以垂直线而下,该线与乳头的水平线相交处。
主治疾病:治痒穴的主治疾病为:指压此穴,对于治疗湿疹等骚痒类疾病很有疗效补充内容:(国家针灸穴位取穴标准)百虫窝穴〖标准定位〗屈膝,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3寸,(血海穴上1寸)。
〖取穴〗患者屈膝取穴。
〖解剖〗穴下有皮肤、皮下组织、股内侧肌和大收肌。
分布有股前皮神经。
〖功用〗祛风活血,驱虫止痒。
〖主治疾病〗1、蛔虫病。
2、荨麻疹,风疹,皮肤瘙痒症、湿疹等。
〖刺灸法〗直刺0.8-1.2寸,可灸。
补充内容:(国家针灸穴位取穴标准)太白穴〖穴位取穴法〗位于足内侧缘,当足大趾本节(第1跖骨关节)后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
〖解剖〗在拇展肌中;有足背静脉网,足底内侧动脉及足跗内侧动脉分支;布有隐神经及腓浅神经分支。
道家太乙针法
道家太乙针法此针法旨在随四时昼夜,调营卫之升降。
1.升卫助阳法。
卫气出入于少阴肾经、阴阳二跷脉,太阳为开,太阴亦为开,脾升肺宣,卫气布于表,先行于太阳脉外。
以男性为例。
早晨取左太溪、左阴陵泉、右照海、右申脉、左阳陵泉、右风市、左后溪、百会、右后溪、左风市、右阳陵泉、左申脉。
下午三点以后,左右相反。
绝大多数患者针刺后,背部足太阳经即发热,个别寒湿重或阳虚者,针入不发热,加一针命门、阳池,补后溪或阳池,也会发热。
治神,意守腰部命门穴。
起针时,从上到下,最后起太溪,涌泉发热,意守涌泉,育阴潜阳。
腰部疾患可在腰部刺排针,颈椎疾患可加颈部的针法。
留针10~20分钟后,可在后溪烧山火飞龙通督。
外感患者飞龙后,在合谷、列缺、风门、肺俞浅刺解表。
五脏病,三高症、精神疾患,飞龙后,按督脉五行针针刺。
2.阳明针法降卫入阴,午后阴生阳降,卫气布于阳明,渐合于阴,合谷、列缺、通里、曲池取右,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取左,相反取也可。
若通腑泄热,则用泻法。
若合卫入阴潜阳的话,加陷谷透涌泉,涌泉治神守气。
若治六腑病,中脘治神守气。
若腹冷虚汗,可加温针灸。
若中气下陷,合五气朝元,加飞龙。
进针顺序由下而上,加百会或印堂治神。
3.少阴针法日落前申(下午3点~5点)酉(下午5点~7点)时用。
也可用于长期失眠、神志不安者,阳不入阴者。
具体取穴:合谷、列缺、通里、神门、印堂、迎香、足三里、陷谷透涌泉、太溪、太渊、太冲、大白。
严重失眠者,加安眠穴(手头各一穴)、四神聪、神庭、本神。
耳穴可取心、肺、神门。
肝郁者,四关用泻法。
卫气经足少阴肾经、阴跷脉、阳跷脉出入。
夜入于阴二十五周,按五行相克运行,使五脏安宁。
本针法先意守印堂治神,后意守涌泉治神,五原穴皆补。
4.一气周流五气朝元,肓俞、阴交、太溪、太冲、大陵、太白、太渊,启动先天真元,周流于五脏,补五脏元气。
可先脏腑辨证,后与原络五输穴结合,治脏腑病,治神的核心是五气朝元,肓俞、阴交针后,丹田饱满发热,再针原络五输穴。
针灸秘传十绝招举例(转)
针灸秘传十绝招举例(转)针灸秘传十绝招举例一、身柱妙用身柱 shen zhu 督脉第十二号穴部位:在脊椎正中线上,于第三、四胸椎棘突的中间凹陷处取穴。
采取坐位,俯首取穴。
针法:用 1.5 寸 28 号针(长 4.5cm,直径 0.32mm)对准穴位直刺,不可稍偏,针尖下边有抵抗,针尖达到脊椎骨膜上边为度。
如果针下空软,那是针刺偏了,急宜提出向穴位直刺,如果刺偏而误入胸膜则有发生气胸的危险。
针进到应刺的深度则停止,使针身正直不偏不歪,留针 20 分钟至30 分钟。
起针时先动摇针柄,感到针体松动时以不紧不慢的手法拔出,即用消毒干棉球压住片刻。
作用:(一)增加强壮1. 先天不足或后天亏损者;2. 面色萎黄,食欲不振者;3. 多次针灸不效者。
(二)预防感冒1.冷天、大风天外出以前针之;2.感冒流行发生季节;3.同室的人有感冒时;4.经常好感冒的人。
(三)抗高烧1. 感冒高烧至 39C 者,针后半小时汗出烧退,轻松愉快。
2. 常发低烧者。
(四)小儿疾患小儿疳疾、惊风、便溏、虫积。
可用艾卷灸身柱穴十分钟,每日1 次。
连续3—7 天。
病例举要:1. 高烧1984 年,光明函授大学召开筹备会议时,夜间一代表突发高烧,为针身柱穴。
半小时后,周身大汗而烧退。
2. 感冒辽宁中医学院一教研室,4 位教师,经常感冒。
每人针身柱3 次,从此竟不再感冒。
因此,针刺身柱穴对预防流行感冒.多次实验有效。
二、针刺后遗痛有一种病人主诉:周身某处作痛,视之皮肤如常,其痛处恰在穴位上。
问其原因由于针灸后所发生。
询问原治疗医生,针处既然没有改变,医生也无法解决也不能算做治疗失误,但患者确实疼痛。
我的治疗方法很简单,在发生疼痛穴位的相对处针之。
例如内关痛针外关,阳陵泉痛针阴陵泉,如果两穴对得准确无不应针而愈。
无以名之,故名为“针灸后遗痛”。
病例举要:王 XX 女 50 岁家庭妇女主诉:左手腕内侧有——小块疼痛,由于怔忡失眠,医生曾作针灸,病愈而此局部痛,其痛可以忍受,但干扰日常生活。
道家针法阐秘
道家针法阐秘一。
道家针法:是道家医学家根据"天人相应"学说时空周期性规律性变化而发明的子午流注针,法灵龟八法,飞腾八法等系列时间针灸疗法,统称为道家时间针灸疗法。
二。
使用和学习需知(一)天干地支:天干起于甲而终于癸,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数;地支起于子而终于亥,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数。
天干第一为甲,地支第一为子,干支配合,便成甲子、乙丑、丙寅、丁卯……由于天干是十数,地支是十二数,于是二者配合,以六轮天干、五轮地支,便成六十环周,称为一个花甲,具有周期循环的意义。
(二)干支分阴阳: 干支分阴阳,具有两方面的含义。
一是在十二经开井穴时,提出阳进阴退,详见“纳干法”临床运用;二是按代数的奇偶分阴阳。
下面讨论按奇偶分阴阳的问题。
天干十数,以1、3、5、7、9为阳,2、4、6、8、10为阴;地支十二数,1、3、5、7、9、11为阳,2、4、6、8、10、12为阴。
上面的数字与干支的关系是很重要的,因为在计算日干支时,按公式求出的“余数”就要根据代表数来确定干支,特别是天干更为重要。
例如通过计算,余数是1,便代表甲;2,代表乙;3,代表丙;4,代表丁;5,代表戊;6,代表己;7,代表庚;8,代表辛;9,代表壬;10代表癸。
(三)天干配脏腑歌:《素问·脏气法时论》说:“肝主春,足厥阴少阳主治,其日甲乙……心主夏,手少阴太阳主治,其日丙丁……脾主长夏,足太阴阳明主治,其日戊己……肺主秋,手太阴阳明主治,其日庚辛……肾主冬,足少阴太阳主治,其日壬癸……”。
天干配脏腑是“纳干法”的基础之一,在逐日开穴时,按照井、荥、输原、经、合的流注次序,根据当时的天干,依次取所属脏腑腧穴。
应记住下列口诀:甲胆乙肝丙小肠,丁心戊胃己脾乡。
庚属大肠辛属肺,壬属膀胱癸肾脏。
三焦阳府须归丙,包络从阴丁火旁。
阳干宜纳阳之府,脏配阴干理自当。
(四)地支配脏腑歌:地支配脏腑,是以一天十二地支与脏腑相配,是“纳支法”的基础之一。
针灸咒语——精选推荐
针灸咒语
太⼄灵符
念咒先取⽓⼀⼝,次念天罡⼤神,⽇⽉常轮,上朝⾦阙,下覆昆仑,贪狼巨门,
禄存⽂曲,廉贞武曲,破军辅弼,⼤周天界,细⼊微尘,⽞黄正⽓,速赴我⾝,所有
凶神恶煞,速赴我魁之下,⽏动⽏作,急急如律令。
布⽓⽞真,万病不侵,经络接续龙降虎升,阴阳妙道,插⼊神针,针天须要开,针地
定教裂,针⼭须即崩,针海还应竭,针⼊疾便安,针⿁悉馘减,吾奉太上⽼君急急如
律令摄。
⼤哉乾元,威统神天,⾦针到处,万病如拈,吾奉太上⽼君,急急如律令。
⼿提⾦鞭倒骑⽜,唱得黄河⽔倒流,⼀⼝吸尽千江⽔,运动⼈⾝⾎脉流,南⽃六
星,北⽃七星。
太上⽼君急急如律令。
雷⽕神针
雷霆官将,⽕德星君,药奏奇功,⽅德三界六府之神,针藏烈焰,炼成于仙都九转之门,蠲除痛患,扫荡妖氛,吾奉南⽃六星,太上⽼君急急如律令。
道门秘传穴术保健防身
道门秘传穴术保健防身人身有病阳先虚,升阳通气开络先。
大椎尾闻升督阳,百会涌泉连上下。
开心活关前后心,神阙命门先后天。
点拨带脉通左右。
高氏治病九穴先。
注:通阳的首要穴位即大椎穴,此穴可贯通上下左右,四肢百骸,因此不论刮推、点穴皆要以此穴起!(此穴的重要,可由颈椎损伤后引起高位截瘫(即四肢全瘫)而进一步说明它的重要性。
尾闻是内功气功修炼的一个关窍,其部位即在腰阳关穴,是人体真火阳气到达命门所必须经过的关隘,也就是练功必须过三关中的第二关。
阳气至此最易受到阻滞,故凡疲劳或阳气不足者,多首先在此赴特别酸痛。
百会穴是所有阳气的交会点百病皆治,是升阳的第一大穴。
涌泉穴,使虚阳上泄速降的首穴,贯通此亢即完全贯通了全身上下各经络。
使虚阳下降则阳气真火更顺利上达。
前后心即为点穴中的前后对心穴。
前心穴在剑突下两旁约三横指肋弓下,主治胸、胃、腹诸病。
后心穴即至阳穴处旁开0.5cm,主治全身任何痛症,肺、心、胸胃肾病),此穴为阳中达阳(此穴为通阳第二关,第三关即百会,第一关乃腰阳关)。
本穴对心绞痛、胸腕腹痛有即时缓解作用。
为即刻止内脏病痛之首穴。
神阙乃肚脐,乃先天元神出入之道。
命门乃人生命元气重要门户,且肾为后天,故命门为后天之本。
因此先后天皆要阳气温熙,否则乃百病丛生,一发不可收拾,自古即有腹宜常摩,腰宜常暖乃真正养生真言,不可不信!带脉通畅,全身轻松是民间流传的经验之言,现代名医越来越重视这一个穴位,手法:人站病人身后,四指在前,拇指在后,必须剩其不注意的时候用扯,抠托运劲五指齐用力,连续3-5次,动作必须快,否则病人身怕痒而全身紧张疗效不好。
以上九穴,不论任何人,不论任何病部必须先疏通此九穴,此九穴常通,百病不侵,此九穴是治病的九穴,也是养生保健的要穴。
道门点穴绝技医疗1、脏腑病在俞穴的反应:心脏病的反应点在心俞穴;肝脏病的反位点在肝俞穴;胃脏病的反应点胃俞与隔俞穴;肺脏病的反应点在肺俞穴;肾脏病的反应在肾俞穴;糖尿病的反应点在胰俞穴;癌症的反应点在隔俞穴。
道家绝技-阴阳脉针
消炎
阴阳脉针对各种炎症有较好的消炎作用,如 关节炎的红肿热痛等。
舒缓神经
阴阳脉针可以舒缓神经系统,对于失眠、焦 虑等神经衰弱症状有较好的缓解作用。
阴阳脉针对疑难杂症的治疗效果
01
02
03
针对癌症
阴阳脉针对于癌症患者有 一定的缓解症状和减轻痛 苦的作用。
针对癫痫
阴阳脉针可以有效控制癫 痫的发作,并减少发作次 数和减轻发作程度。
05
阴阳脉针的学习与传 承
学习阴阳脉针的途径和方法
拜师学艺
寻找有经验的阴阳脉针传承人 ,通过拜师学习,实地操作, 理论学习等方式系统掌握阴阳
脉针的技艺。
经典研读
阅读和研究有关阴阳脉针的经典著 作,了解阴阳脉针的历史、理论和 技术,加深对阴阳脉针的理解。
实践经验
通过实践为患者治疗,积累经验, 根据患者的反馈调整治疗手法,提 高治疗效果。
将针身快速刺入穴位,注意消毒和 持针方法。
行针
根据患者情况,采用适当的行针方 法进行调节。
出针
在行针完毕后,缓慢将针身拔出, 并再次进行消毒。
疗效
根据患者的反应和症状改善情况, 判断治疗效果并进行调整。
03
阴阳脉针的治疗范包括各种关节炎、关节痛、腰 椎间盘突出、颈椎病等。
效果。
促进康复
阴阳脉针可以促进术后或康复期 患者的康复进程。通过刺激经络 穴位,改善血液循环,增强免疫
力,达到加速康复的目的。
阴阳脉针在自我保健中的应用
预防疾病
阴阳脉针可以帮助预防疾病的发生。通过了解自身的体质 特点,选择相应的穴位进行刺激,达到调和阴阳、增强体 质、预防疾病的目的。
养生保健
阴阳脉针可以用于养生保健,如调节月经周期、改善皮肤 质量、缓解疲劳等。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达到促进气血运 行、调节内分泌、舒缓压力的效果。
来自道家的针灸秘笈
来自道家的针灸秘笈——“络、谿、谷”三套针穴”几年前在北京认识了一个道人,针灸术很厉害,取穴少,穴位亦奇。
所用穴位与现代医家通用的迥然不同,但疗效很好。
但就是他一般不出手给病人针灸。
经过了解,他针灸用的是《黄帝内经》中的“络”穴。
其他三套系统“络、谿、谷”的720个穴位及其应用理论在传承流变中湮没无迹了。
而现代医书上人各自秘的某些“奇穴”,其实就是化源于“络、谿、谷”系统中的某些穴位,只是人不知其端。
有幸的是,上古经络学的薪火得以在民间保存着她的余脉,这位道士从他师门那里继承了上古针灸术,就包含“络、谿、谷”三套经脉体系。
为了不使上古秘术再次失传,道人现在已将“络、谿、谷”三套体系公之于众,使这套秘传千年的上古针法得以再现人间。
感慨现在中医学习者茫昧于所学之无门无径,也为了中华传统文华不至在我辈手中湮灭,我现将道人公布出来的部分经文转帖在这里。
经曰:络三百六十五穴,亦以应一岁,以溢奇邪。
以通荣卫,荣卫稽留,卫散荣溢,气竭血着。
肉之大会爲谷,肉小爲谿,肉分之间,谿谷之会,以行荣卫,以会大气。
邪溢气壅,脉热肉败。
荣卫不行,必将爲脓。
内销骨髓,外破大膕,留於节腠,必将爲败。
积寒留舍,荣卫不居,肉卷筋缩,肋肘不得伸,内爲骨痹,外爲不仁,命曰不足。
大寒留於谿谷也。
谿谷三百六十五穴会,亦应一岁,其小痹淫溢,循脉往来,微针所及,与灋相同。
经曰:孙络之脉别经者,其血气(气火)盛而当泻者,亦三百六十有五脉,并住於络,传注十二经络脉,非独十六络脉也,内解泻於中者十脉。
经穴三百六十有五,络俞三百六十五穴,及谿谷三百六十有五,计之一千零九十有五穴。
故经穴之与孙络穴别矣,然其谿谷之谷穴,从乎肌理也。
经之穴三百六十有五,之所以主其运也。
络之穴三百六十有五,之所以主其传也。
谿之位一百二十有五,营其筋肌也。
谷之窍二百四十有奇,之所以泽其筋骨也。
鍼道维生之衷矣。
故经病者调之以络,络病者调之以谿。
血病者调之以经,气病者调之以谷。
气血之病也,调之於谿谷。
道家绝技-阴阳脉针
适应症
艾灸疗法适用于各种寒性、虚寒性疾病,如胃痛、痛经、风 湿性关节炎等,也可用于调理身体、增强免疫力。
操作方法
将艾条点燃后,对准穴位进行熏烤,通过温热刺激,达到治 疗的目的。
拔罐疗法
适应症
拔罐疗法适用于各种瘀血症、疼痛性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如腰肌劳损、 腰椎间盘突出、支气管炎等。
操作方法
将火罐吸附在相应穴位上,通过负压吸引,达到治疗的目的。
2023
《道家绝技-阴阳脉针》
目录
• 阴阳脉针简介 • 阴阳脉针的特色疗法 • 阴阳脉针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 学习阴阳脉针的好处 • 如何学习阴阳脉针 • 阴阳脉针的传承与发展
01
阴阳脉针简介
什么是阴阳脉针
阴阳脉针是一种以道家养生文化为背景,结合中医理论和现 代科技手段的独特针灸方法。
阴阳脉针强调以阴阳平衡为原则,通过刺激人体经络穴位, 调整气血和脏腑功能,达到养生治病的目的。
阴阳脉针的发展历史
阴阳脉针起源于先秦道家,历经数千年传承发展,成为独 具特色的针灸流派。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道家养生方法的普 及,阴阳脉针逐渐受到广泛关注和应用。
阴阳脉针的理论基础
1
阴阳脉针以道家养生理论为指导,强调形神并 养、内外兼修,注重调整阴阳平衡。
2
阴阳脉针重视五脏六腑的功能调节,通过刺激 特定穴位,达到治疗疾病和养生的目的。
3
阴阳脉针还融合了中医的经络理论,形成了独 特的针灸体系。
02
阴阳脉针的特色疗法
针刺疗法
适应症
针刺疗法主要适用于各种疼痛性疾病,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骨关节炎等, 也可用于调节免疫功能、内分泌失调等。
操作方法
选用不同型号的毫针,对准穴位,采用不同的进针方法和刺激强度,达到治疗的 目的。
道医学堂丨道教医学针灸疗法!...
道医学堂丨道教医学针灸疗法!...中国道医道教医学针灸疗法!编辑/中国道医研究院点击下面链接:免费结缘2017丁酉鸡年道家春节对联福字,数量有限,先到先得!学习目的:初步了解道教医学的常见疗法;了解道教特殊的针灸疗法及其特征;了解道教药食疗法的特点及其养生、医疗意义;服食疗法的源流历史发展及现代运用;丹药及其在现在外科治疗学中的运用;以及其他常见道教医学疗法。
所谓道教医学疗法就是指道门中人从其独特的病因、病机认识出发,发展与创造出具有显著道教色彩的特征,一类预防或治疗疾病技术手段。
其常见疗法主要包括信仰疗法、内丹心里疗法、针灸疗法、服食疗法以及按跷推拿疗法、丹药在外科治疗方面的运用等几个方面。
道教医学疗法体现了显著的道家、道教生命观、疾病预防治疗观。
从道教学的角度而言,其最有特色的疗法当属信仰疗法(符咒、祝由)以及内丹心理疗法,故本书将在第五章中作专题论述。
道教医学疗法的内容十分丰富,本章拟就针灸、服食、外丹及其他四个方面作概述性的论述,目的在于以展示道教医学在治疗具体疾病方面的成就或其最新创获,从而能够让学者获得一个关于道教医学疗法的整体认识。
道教医学针灸疗法1道教医学特色针灸疗法的形成与发展上古时代,传统医学各家之中的“医经”派医家就擅长针灸疗法。
如战国后期扁鹊就以“针石”救治虢国太子的尸厥之症,成为后代传诵的佳话,故称为能“起死回生”。
传统医学针灸理论以经络学说为依据,《灵枢·海论》指出:“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藏腑,外络于肢节。
”针灸之术之要旨即在于调畅人体经脉之气机,促使人体阴阳复归于和调状态。
秦汉时代医家对针灸理论体系已经形成了以针灸为主。
唐王冰补入《素问》关于五运六气七篇(《天元纪大论》、《无运行大论》、《六微旨大论》、《气交变大论》、《五常政大论》、《六元正纪大论》、《至真要大论》)中,通过五运(金、木、水、火、土)和六气(风、火、热、湿、燥、寒)六气之间的运动变化关系,阐述了自然界运气与人体生理、病理变化的关系,是道家关于人体生命的实践节律的系统总结。
道家秘传神息针经
道家秘传神息针经神是意念兮,息为呼吸;调神调息兮,合针灸而为一。
调神至清静无为,调息至复归胎息。
医与患者皆如是,胎息运转显神医。
精神外放,六欲不定七情乱,脏腑必失调;精神内守,神返身内心恬澹,真气自然足。
意守暗示、祝由遥感,针灸之时巧运用;一穴多针,一穴多刺,理通岐黄之奥秘。
深重轻浅、横针分部,临证活活变通;循经接经、上下左右,用针寓妙玄机。
复针刺法复刺之,前后刺法前后施。
刺络泻血祛盛火,动功针法蠲痼疾。
太初针法补真气,太极针法阴阳秘。
自然针法自然妙,意念针法意行气。
意象针法寓万象,指意针法随时取。
观夫气短不接,气海中脘膻中,尺泽共三里绵绵补;气滞闷胀疼痛,内关太冲阳陵,俞穴配募穴畅畅理。
血瘀兮鼓荡气血以化之,膈俞血海公孙连曲池合谷;血虚兮三里中脘以补之,脾俞心俞合谷而神全血足。
阳虚刺百会大椎命门,祝由意守共用,从阳引阴加鸠尾;阴虚寻太溪太冲列缺,暗示意象同施,从阴引阳长强取。
火盛者近取之以多针刺,寒盛进艾灸之神守火足。
妙合调息。
脏腑虚实而要知,经络滞否须洞悉。
顽痰胶胶,天突列缺中脘,三里久运针慢慢自解;痰阻隆隆,人中太冲合谷,丰隆深重刺然然能涤。
痃癖症瘕结少腹,局部多针坚削之,病区针后刺络穴,频频运针除顽疾。
发热恶寒邪在表,太阳风池多刺急,出血与否任自然,外关合疾自愈。
寒热往来口苦干,半表半里头目眩;大椎风池和外关,曲池合谷列缺痊。
温邪犯肺心包传,高热谵语神昏烦,十二井穴并十宣,出血之后针四关,大椎曲池合谷定,昼夜三施效若仙。
且夫经络痹阻,诸身关节多酸痛,分部刺配复针,多向透与横针刺而效好;病在皮部,遍体痒麻或不仁,轻浅刺和循经,左右针及前后刺而功妙。
病在脏俞与募而原络找,腑有疾募与俞而郄合晓。
邪在筋刺至筋并取阳陵,痛在骨大杼莫少。
上焦病膻中天突及列缺以共取,中焦患中脘内关与公孙而必好。
中极关元肾俞穴,阴交命门调下焦(阴交指三阴交)。
头之所街病忧忧,风池风府三穴透,太阳百会四关刺,倾刻除去病人愁。
道家绝技-阴阳脉针
三 把脈對臨床的指導意義
• 《灵枢· 经脉篇》论手太阳的肺经脉云:“盛者寸口大三倍于人迎, 虚者则寸口反小于人迎也。”再如论手阳明的大肠经脉云:“盛者人 迎大三倍于寸口,虚者人迎反小于寸口也。”这说明古圣们诊脉,全 是用阴、阳两方的脉象相对照,按大、小、盛、衰以确定阴阳经气的 虚实。谨遵古圣法诊察“脉口、人迎”阴阳动脉之成规,在诊断治疗 上疗效甚好,故认为后人尤应承继先圣的诊法,即可减少误诊,又可 收事半功倍之效 • 参阅后世各针灸家的书籍中,皆缺少阴、阳两个方面约脉象诊断,都 只着重于“某类病证”即预定有“某些经验穴位”的组方,并倡导各 个穴位的“经验效果”等等,所以在各穴位上却总结了很多经验。 • 各类针灸书籍虽然也论及脉象,多只论述了两手的‘寸口脉象”,故 后世以来的“针灸书籍”,仅有“阴经方面”的脉象诊侯,却没有 “阳经方面”的脉象诊断,因而是一个不周全的阴阳诊断。
பைடு நூலகம்
• 《灵枢· 终始篇》云:“所谓平人者不病,不病者, 脉口人迎,应四时也,上下相应而俱往来也,六 经之脉不结代也,本末之寒相守司也,形肉血气 必相称也。” • :人体十二经脉的“和平公式”各类脉象正常相 应 • 《灵枢· 终始篇》云:“持其脉口人迎,以知阴阳 有余不足,平与不平,天道毕矣。” • 按诊候两手的“脉口”动脉属阴,犹如地道,诊 候颈两侧的“人迎”动脉属阳,犹如天道,故阴、 阳动脉双诊即可得天,地之全道。
• • • • • • • •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阴阳正负往返运动的新经络学说 人体的六大防御体系 经络辩证 气血经络,筋,骨。肌,皮 脏腑辩证 五脏六腑混元统一论 根结标本,四海气街,根留注入的应用 开枢合的病症和应用 六淫致病 奇经八脉的作用,起止,分配,功能 第九奇经的作用与治疗
道家针法秘传
道家针法秘传
道家针法
“道家针法”原载于《太上助国救民总真秘要》,其针以枣木为主,长三寸六分,用针治病之时,先将木针在香上度过,右手握针,左手掐第三指甲下,价手于心前,瞻望太阳,念咒语:天地太阳,日角神光,灌荡尸疾,邪气消亡。
急急杀摄。
咒三遍,吸气吹于针上。
针指病位即可。
此道家秘传形针之法,首见于文字。
今就方便之故,再加细说之。
道家针刺之法,以形针,气针,神针为秘传。
形针之中:以动物制品为最高,次为植物,最次为冶金。
因动物乃有情血肉之品,其气多与人相应,故而宜合人气。
其次为植物,有性无情,故与人气刚柔相质,吸斥参半,故运用之时,须炼制而与人合相合。
最次为冶金之品,无性无情,与人气相斥。
故而运用之时,针须贴身百合,与人磁化之后,方再行针矣。
听闻武家中有南宫自然门人,针法之技惊之若神,后细闻之,方知其每每炼功之际,手中藏针,运化天然。
如上所载木针之法,运针之时于香上度过,吾觉乃后人造次。
今改其所述,再传以教后人
改:
用材:取十月十日枣木制成竹签大小,一头稍尖锐。
制法:治阳虚症者,于日光下晒九日为一周。
治阴虚症者,于月光晒八日为一周。
用法:运用之时,于患处盖一块薄棉布,然后针擦入贴内即可。
咒决:咒决之语,只是叫人精诚至一,意气专致而矣。
若本有此心思之人,则无须念咒。
此针法可治诸多疾患,学贤细心体会,必然有所得。
无为居士敬上。
非常有效的道家美容秘方——灸印堂
非常有效的道家美容秘方——灸印堂道家有一个特别精华的方法来调理面部问题,就是九窍温灸。
这是我自己经过多年实践独创的一种方法,临床效果非常好。
把艾条在脸上灸,其实正是险中见奇。
好多人迁延不愈的面部问题,经过这样灸完之后,容光焕发。
你想,一个人的哪个地方最不怕冷?当然是这张脸皮了。
再冷的天气,脸都要暴露在外面,可是你不会觉得冷。
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头面部是人体阳气最为充足的地方,所以局部加强这里的阳气,正是取得治病速效的捷径。
那九窍温灸法有什么好处呢?我给很多人使用后发现,它最大的好处就是能让满脸的痘痘,特别是成年女性的那种痘痘能够快速得到缓解。
坚持做几次后,你的脸就会变得白里透红,肤质明显好转,比名贵的化妆品有效得多。
同时,我在临床上还发现,多年的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通过这个方法调理后,也大多好转。
本来,我这个九窍温灸法对于整个面部美容有着神奇的效果,但是,考虑到它操作的复杂性,一般不适合在家里推广,那我就讲一个重点,就是灸印堂穴。
印堂是一个人精气神聚集的地方,在道家修炼中,它被很隐晦地称为“玄关一窍”。
灸印堂穴时,你要先将艾条点燃,然后将点着的一端放在印堂上方2厘米处,先停两三分钟;然后,再从印堂一直灸到鼻梁的上部,来回在这两点之间悬灸。
注意这个灸棒不要接触到皮肤,不然就会烫个疤了。
你在灸这个穴位时,最好躺着,然后在面部覆盖一块纱布,万一掉上点儿灰,也不会烫到皮肤。
据《黄帝内经》记载:“女子五七,阳阴脉衰,面始焦。
”说明人到中年的时候,本身气血虚弱,渐渐就开始出现人老珠黄了。
因此,九窍温灸对中年女士的面部美容效果非常好。
如果你的体质偏阳虚,灸后可以快速地疏通气血,让面部恢复光泽;如果你是过了青春期,以阴虚体质为主,那用这套方法的效果更加神奇,有延缓衰老、驻颜回春的作用。
我以前有一个朋友,30多岁,那个脸是一波又一波地冒痘。
每次冒痘还特别气人,还冒得不完全,都是在快红或者将出未出的情况下,又停在那不动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来自道家的针灸秘笈——“络、谿、谷”三套针穴”几年前在北京认识了一个道人,针灸术很厉害,取穴少,穴位亦奇。
所用穴位与现代医家通用的迥然不同,但疗效很好。
但就是他一般不出手给病人针灸。
经过了解,他针灸用的是《黄帝内经》中的“络”穴。
其他三套系统“络、谿、谷”的720个穴位及其应用理论在传承流变中湮没无迹了。
而现代医书上人各自秘的某些“奇穴”,其实就是化源于“络、谿、谷”系统中的某些穴位,只是人不知其端。
有幸的是,上古经络学的薪火得以在民间保存着她的余脉,这位道士从他师门那里继承了上古针灸术,就包含“络、谿、谷”三套经脉体系。
为了不使上古秘术再次失传,道人现在已将“络、谿、谷”三套体系公之于众,使这套秘传千年的上古针法得以再现人间。
感慨现在中医学习者茫昧于所学之无门无径,也为了中华传统文华不至在我辈手中湮灭,我现将道人公布出来的部分经文转帖在这里。
經曰:絡三百六十五穴,亦以應一歲,以溢奇邪。
以通榮衛,榮衛稽留,衛散榮溢,气竭血著。
肉之大會爲谷,肉小爲谿,肉分之間,谿谷之會,以行榮衛,以會大气。
邪溢气壅,脈熱肉敗。
榮衛不行,必將爲膿。
內銷骨髓,外破大膕,留於節腠,必將爲敗。
積寒留舍,榮衛不居,肉卷筋縮,肋肘不得伸,內爲骨痺,外爲不仁,命曰不足。
大寒留於谿谷也。
谿谷三百六十五穴會,亦應一歲,其小痺淫溢,循脈往來,微針所及,與灋相同。
經曰:孫絡之脈別經者,其血气(气火)盛而當瀉者,亦三百六十有五脈,並住於絡,傳注十二經絡脈,非獨十六絡脈也,內解瀉於中者十脈。
經穴三百六十有五,絡俞三百六十五穴,及谿穀三百六十有五,計之一千零九十有五穴。
故經穴之與孫絡穴別矣,然其谿穀之穀穴,從乎肌理也。
經之穴三百六十有五,之所以主其運也。
絡之穴三百六十有五,之所以主其傳也。
谿之位一百二十有五,營其筋肌也。
穀之竅二百四十有奇,之所以澤其筋骨也。
鍼道維生之衷矣。
故經病者調之以絡,絡病者調之以谿。
血病者調之以經,气病者調之以穀。
氣血之病也,調之於谿穀。
經曰:經者,動气之徑也。
絡者經脈之偶也。
谿者經絡節持之驛也。
穀者筋骨气脈經之彙也。
故經有其穴,絡有其竅,谿有其脈,穀有其空是也。
經,輸也。
絡,注也。
谿,交也。
穀,合也。
故經有十三,奇之有八,絡有十六,谿有十四,穀之有七。
十四谿者,肌肉筋經之隙也,尺脛,肱股,腰渺(月少),脊頸肌分肉腠及經絡諸穴。
谷者,气節之會也,部有七。
踝,腕,肘尺,肘肱,膝脛,膝股,少腹之下極。
督之絡者,起於骶閭之角而終於椎上,自中傍開半目。
左右各一十有八穴,主陽神志久疾。
其穴在脊節,名曰百勞刺。
骨之絡者,起於骶閭之翼而終於髃,兩傍各開一目,左右二十有三穴,主勞異怪。
其穴在脊翼節中,名曰俠脊刺。
膀胱足太陽之絡,起於腦中,出瘂門而終於承扶,自中傍開一叩,左右各二十有三穴,主背脇臟腑。
其穴在背絫外肋横結處,名曰鈹風刺。
膽足少陽之絡,起於風池循胛環而下緲(月少)至股際;上自中傍開一握。
其一支自五樞京門而上,循肋至鳩尾。
左右各二十有五穴,主損傷勞苦。
其穴在胛肋緲(月少)髂中,名曰紴腁刺。
肺手太陰之絡,起於中府,出俞環胛而循,支者橫貫中府自經而下,絡於大腸者左右各六穴,循經前而下者九穴。
主風寒時疫,癳癧勞嗽。
肝足厥陰之絡,起於本臟,自期門循季脇端,環肋內陷上膻中,尋膈入背俞會於杼,直上者貫翳會人迎,其支自大敦循經前而上,至期門而終。
上者左右各二十有六穴,下者左右各十有一穴。
主氣血男女。
心手少陰之絡,起於心中,下絡小腸。
循脇而上,自極泉橫貫胛內過俞,自天宗循頸上入腦。
循經前而下會於勞宮。
上者九穴,下者十有七穴,主動靜血脈。
脾足太陰之絡,起於脾中,循脇環撓經而下,回曲骨貫箕門,循膝會陰陵上,下魚至邱,環踝而散。
上者十有八穴,下者十七穴,主抑鬱積滯婦腸。
腎足少陰之絡,起於腎中,下絡膀胱,臍上俠少陰,侠臍而界陽明,下坤谷俠太陰。
三環相交,叩叩於腹。
左右各二十有四穴,至橫循經前而下跟。
左右各七穴,主虛損勞弱,腰股腫脹。
九陽之絡,起於彊間,循紋至顱厭,過耳前空關至牖、井、外髎垣,環七椎間。
自間至牖各十有一穴,下者各十有七穴,主諸風神志。
任之絡,起於承浆;下突翼中,終於下極,自中傍開一目。
左右各二十有五穴,主陰血積滯。
沖之絡,起於陰骶中,撓陰器,循气沖、腹結气海、天樞外直上至血俞脾樞,會鳩尾、自傍半目上行、挾突喉、會承漿環唇交水溝、迎香過目散腦中。
左右各十有九穴,主臟腑鬱滯。
其穴不內,名曰倚刺。
陽明手大膓之絡,起與大膓;自本腑上絡肺至突端。
出陽關至俞、循六陰環骨至橫端上脇。
其支者自俞側直下循髎;本絡穴左右各一十有七穴,主二陰腹腰。
胞之絡,起於腎臟,出關元中極間;上絡神闕,其支者自气海循太乙入肝,自肝循帶外下行五樞,至生气橫行生門天鍚入胞係。
左右各六穴,主男女生成。
其穴循經肌間,其鍼深淺以知度,故曰淵刺。
胃之絡起於中脘,上行膻中,綻鳩端內循而環,歴章門,至太乙入胃係。
左右各十穴,主反胃嗝噫食不下。
六陰之絡起於气俞,循髎側至會陽,歴四俞至關俞,循髂脊內緣至二沖上,下循會陰,貫气水穴間。
左右各十有八穴,本經有八。
主癃閉,瘕疝,痿痺,血气(气火)諸疾。
其穴去經皆五分臀肌中,名曰颰腱刺。
絡者,網也。
絡於十二經,合其經脈筋肌者也。
經之爲幹,絡之爲枝,谿之爲莖,穀之爲葉。
本爲一元之體也,運用豈有二般?故經之所以通滯者也,絡之所以消積者也;谿之所以袪瘀者也,穀之所以化气(气火)者也。
絡脈者,一十有六。
膻中手厥陰伏其絡,倚於心與九陽也。
小膓手太陽伏其絡,倚於腎與胞也。
何謂也?其爲玄牝之府故耳,始生气之從來也。
故督之絡於脊椎隙間者,气閫骨也。
其自骶閭而始,直行而上者,終於椎上合風府。
其合臟腑,其主神志气力,爲骨舆陽道之督導矣。
故絡其俞十有八穴,骶閭至脊中六穴,名曰六合,脇脘諸气,脊以上十一穴,名曰十一關,主臟諸气痛也。
故骨之絡脊翼上突者,骨之生導气機也。
是以起骶閭之翼,而終於椎上,上合彊間。
其支者,合於風池。
其合气於臟腑,其主機動,其爲閫,爲諸勞諸傷諸气之彙也。
故絡其俞二十有六穴,主百勞諸損傷,故其名曰百勞刺。
上治上,下治下。
刺五分,灸以年爲壯。
故膀胱足太陽之絡,始於腦中,自瘂門上出而下至肩中俞。
其支絡天髎,自肩井而散。
其絡自肩中俞直下。
經急風,气輸,熱俞,心機,智關,督關,膈門,气屈,肝育,陽俞,垣宫,滎門,無邪,水宫,元門,後倉,子彊,陽光,水储,自宴,五馬,環止,絡泉,横絡會陽,上絡秩邉,下走承扶而終也。
其穴二十有三,所過八穴,主頭項背,臟腑熱,脇弩痛。
陽宫垣俞二穴不可刺,夏刺則即日死,春刺失精,冬刺水枯。
下治上,上治下。
刺五分,灸七痏。
膽足少陽之絡,始於風池,循肩俞,經天髎傍五分翼熮穴,背儝,魄門,膏肓俞,僂風,息痛,(病頭員)門,結气,臃門,死户,勞俞,厭气,僂宫,(凥兀)户,尻俞,臀關會於環跳。
其支者,自五樞,結气,腹滎,歷京門,上季脇,循肋外而上,天合,端門,龢陽,木宫,膽舍,胃倉,厭气,會於鳩尾。
又支者,自日月循於缕風。
其絡穴二十有五,所過十穴,主弦脹。
气满不得食,腹痛如豁。
忌直刺,灸五七壯。
肺手太陰之絡,始於中府,從肺繫出膈俞,經譩譆,魄關,气門,少泉。
循太陽絡之熱俞,气輸,急風,至厭肩,會雲門,上交息肩,袪風,俠天府而下,歴嗌满,尺關,气屈,終於列缺。
支者自肺繫,出俞府,气户直下,逆满,膺俞,太宴,雲宫,噫满,倂不容,承满,木宫,膽舍,天樞,終於蘭門。
本絡十五穴,所倂十四穴,主气满不得息,逆嗌不食,脘满背閫痛。
本絡勿直,灸三七壯。
肝厥陰之絡,始於本臟。
繫期門,金火木水土,五宫五穴至季端,循脇内陷天焦穴上行,石满,星垣,脾樞,血愈,離气,天燥,厭門,食關,天鉞,入膻中。
又支者,自章門後五分曲脇而上者一十二穴,天剛,地怒,人怨,志滯,姑妄,意會,肓髎,烏蒙,户牖,天怨,赤宫,天淵,經大包傍上極泉。
其循經前而上者,始蠡溝前上行,天鬭,气承,疝門,交太陰經,撅都,蠱舍,温市,會曲泉,血府,幽都,串陰器,上氣街,交太陰陽明,至水满,地癉,疉門,會章門。
本絡三十七穴,所交六穴,主蠱脹瘕疝,滿不得食,陰陽二痿,目弦頭晕嘔嗌者。
心手少陰之络,始於心中,出乎靈墟内三分之本主,下循九衢,雲端,交三經過期門,日月間至神營,下長街,域間,宇門,急腹入絡小膓。
其上者自神營,玉都,天荒,天蒼,會極泉。
貫内胛絡俞,會天宗,秉風,肩井,天牎,入舌繫嗌,支者自天宗會於腦。
循經前而下者,内肱,扶正,亢陽,上榮,天官,極曲,貙邪,臍满,脘會,膺淵,郄中,咸炅,胃都,通滎,腕中,天闕,精極,會少府絡勞宫,與小指次指出其端。
本絡二十有六穴,所過十有三穴,心胷脘腹。
脾足太陰之絡,始於本臟,出上繫,當乳根步廊下於鳩尾平處,名曰中峊。
自中峊,液井,引緃,天衡,會於大包,入寅溟,肺墟,蒙光而下,倚陽,相使,青菀,厭會,中樞,太葆,谷關,天寐,從星,流光,動風至带脈後一寸,下入承尻,環樞,從承,坤谷,於沖門下一寸沖會過經,循之下。
經炅門,爽光,胞會,高榘,榮髖,鹤膝,蛇目,入陰陵泉,上機,五疝,下機,秘關,緃谷,入三陰交環踝而散。
本穴三十有五,所過四穴,主情抑志鬱,臟腑積滯,婦膓結瘕流疝。
腎足少陰之絡,起於本臟,下絡膀胱,自膜而上,出建裏下五分之陽宗穴,陽明,三陰,八會,聽門,牙關,於肓俞上五分之少抉,交闕會中,左走右,右走左,入肓俞,肩門,息肩,於外陵上五分取中肱,五正,肘关,曲雲,水道上五分屈脇,會气穴,交關元,左走右,右走左。
走水道,(凥兀)關,精宫(子戶),歸來,大赫,交中極,左走右,右走左。
急气,腹直,飍裏,縚頂,舍次,沖次,靈交,過陰廉。
至溺矢俞循經而下,吢吕,古光,合陰谷,陽邱,鯤陽,脬佑,溺陽,合复溜,走太鐘,水泉而散。
本絡三十一穴,所過十五穴,主諸虚損,勞弱,腰股腫脹,足膝不利。
九陽之絡,起於彊間,循風癯,天羅,陽空,一陽,寂天,至束,炅陽,過縣顱,下厭眦,外髎會,(風劦)風,頷俞,經天牖,池下寸半之頸俞,剛風,痙癎,痙風,歴肩井,承彊,至肩中俞,急風,气輸,熱俞,風關,气會,命營交至陽,於至陽靈臺間一口寸尋神府,上靈臺,延骨絡上行,於神道身柱間尋逆天俞上直,清靈,气緃,天池,意怡,宴椎,行風,上會風府入腦間。
本絡二十有八穴,所過十有一穴。
主諸風癎痙,厥逆不用,神恖恍惚息寐弗力。
任脈之絡,始於承漿,傍開一目下循,終於下極。
從孔厭,俠嗌,喉絡,天突翼,以下九膺九穴至鳩尾下翼,翼以下八宫六穴至神闕翼,以下下元六龢至下極俞者,本絡俞二十有五,其主陰血腹膓,玄牝寒熱血癥。
所過有九穴,主氣滿厭食,嗌逆浮虚,諸邪妄行不歸。
沖脈之絡,起於陰極之會裏前導中,俠會,囊邸,走气沖,疝俞,自中傍開二寸半循根柢,精宫,腹五里,精舍,三合,仳樞,齑端,靈醓,祭壇,循脾樞,血愈,會鳩尾,嗌門,自中傍開半目上行,陷突,膻會,明堂,紫宛,重雲,寶蓋,挟突喉,會承漿環唇,交水溝,迎香,過目散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