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原则
【干货】针灸知识点
![【干货】针灸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a48ef00e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a5.png)
【干货】针灸知识点一.针灸治疗原则1.补虚泻实虚则补之、陷下则灸之、实则泻之、菀陈则除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2.清热温寒:热则疾之、寒则留之3.治病求本: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标本同治4.三因制宜因人治宜、因时治宜、因地治宜二.处方选穴原则1.近部选穴:如巅顶痛取百会;胃痛选中脘;面瘫局部选颊车、地仓、颧髎,近部选风池。
2.远部选穴:如胃痛选足阳明胃经的足三里;上牙痛选足阳明胃经的内庭,下牙痛选手阳明大肠经的合谷穴等。
3.辨证对症选穴:(1)辨证选穴:根据疾病的证候特点,分析病因病机而辨证选取穴位的方法。
①如发热、多汗、盗汗、虚脱、抽风、昏迷等均无明显局限的病变部位,而呈现全身症状,这时我们采用辨证选穴,如肾阴不足导致的虚热选肾俞、太溪;肝阳化风导致的抽风选太冲、行间等。
②对于病变部位明显的疾病,根据其病因病机而选取穴位也是治病求本原则的体现;如牙痛根据病因病机可分为风火牙痛、胃火牙痛和肾虚牙痛,风火牙痛选风池、外关,胃火牙痛选内庭、二间,肾虚牙痛选太溪、行间。
(2)对症选穴:根据疾病的特殊症状而选取穴位的原则,是腧穴特殊治疗作用及临床经验在针灸处方中的具体运用。
如哮喘选定喘穴;虫证选百虫窝;腰痛选腰痛点;落枕选落枕穴;崩漏选断红穴等;这是大部分奇穴的主治特点。
三.常用配穴方法1.按部配穴远近配穴、上下配穴、前后配穴、左右配穴2.按经配穴本经配穴、表里经配穴、同名经配穴四.特定穴①《灵枢》:“荥输治外经”,指出了荥穴和输穴主要治疗经脉循行所过部位的病证,这是与下合穴主要治疗内腑病证特点相对而言。
②《灵枢》云“病在脏者,取之井;病变于色者,取之荥;病时间时甚者,取之输;病变于音者,取之经;经满而血者,病在胃及以饮食不节得病者,取之合。
”③《难经》又作了补充:“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输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
”④井穴多用于急救,如点刺十二井穴可抢救昏迷;荥穴主要用于治疗热证,如胃火牙痛选胃经的荥穴内庭可清泻胃火。
针灸治疗学教学大纲
![针灸治疗学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5d708ed2482fb4daa48d4b1e.png)
《针灸治疗学》教学大纲(针灸推拿学专业用 72学时)针灸治疗学是研究运用针灸方法治疗疾病的一般规律的一门学科,是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经络腧穴学及剌法灸法等基本知识及技能的综合应用,是针灸专业的临床学科,学好本课对于步入针灸临床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课程是针灸人才所必须掌握的临床技能知识,课程内容包括针灸治疗作用, 针灸治疗原则、针灸临床辩证论治纲要,针灸配穴处方特定穴的临床运用及常见病症的治疗和针灸临床研究进展、针灸临床研究规范、针灸临床病历书写等。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针灸治疗学》这门专业临床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针灸的基本操作技能,能够运用针灸方法防治临床常见疾病。
学生通过学习针灸临床治疗知识,指导临床正确运用针灸方法防治疾病。
同时,针灸治疗学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它的理论和技能并重,学生通过针灸治疗学的学习,加深掌握针灸治疗学的基本知识和规律,并通过实验技能培训学习和临床见习培养学生临床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利用针灸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为继承和发展中医药服务。
通过本课程的课堂教学和临床见习,要求学生系统掌握针灸治疗学的理、法、穴、方、术(即辩证论治),对一般常见病、部分急症、重症及疑难病症能熟练地进行恰当处理。
在教学中还应考虑近年来国家对中医执业医师针灸部分的考试要求,讲授内容要注意涵盖考试内容。
本课程总学时为72学时,理论课时为50学时、实践课时为22学时。
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临床见习、病例讨论为辅、并适当应用图表、模型、多媒体、实验等进行教学。
教学目的要求和内容上篇总论第一章针灸治疗作用【目的要求】掌握针灸的治疗作用和机理,为学习治疗学各论打好基础。
【教学内容】主要讲解针灸疏通经络、扶正祛邪、调和阴阳等治疗作用。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为主。
第一节疏通经络【目的要求】掌握疾病与经络的关系,明确针灸具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的治疗作用。
【教学内容】概述人体的内外上下皆有经络系统网络;许多疾病在发生、发展过程中,都可导致经络不通、气血不调;应用针灸可以疏通经络,治疗疾病;疏通经络的作用与近代观察研究所总结的镇痛作用相近似。
针灸治疗原则
![针灸治疗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0906155b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f064f4f.png)
针灸治疗原则针灸是中医学传统疗法之一,在中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针灸通过刺激人体特定的穴位,调整气血运行,以达到治疗疾病和促进健康的目的。
在进行针灸治疗时,遵循一些原则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将介绍一些针灸治疗的原则。
一、辨证施治原则中医针灸治疗强调辨证施治,即根据病人的具体病情、症状和体质来制定治疗方案。
根据中医理论,人体内部的阴阳、气血等要素存在着动态平衡,当这种平衡被破坏时,疾病就会发生。
因此,针灸治疗需要根据个体情况,辨别病人的病因和病机,选择相应的穴位和疗法进行治疗。
二、针刺得法原则针刺得法是指针灸师在进行治疗时,要准确的把握刺激的力度、深度和角度。
过浅或过深的刺激都会影响治疗效果。
此外,需要掌握插针的速度和手法,以确保治疗的安全和有效。
在选择穴位时,也需要根据不同的疾病和症状来确定刺激的位置。
三、因证施治原则针灸治疗不同病症需要采用不同的针灸穴位和疗法。
因此,在进行针灸治疗时,需要根据不同的病证来确定治疗方案。
例如,对于寒证,可以选择温阳的穴位和疗法;对于热证,可以选择清热的穴位和疗法。
因证施治原则是针灸治疗的核心原则之一。
四、治未病原则中医强调预防为主,治未病是中医的基本原则之一。
针灸治疗也可以应用于健康维护和疾病预防。
例如,在冬季使用温阳的穴位进行调理,可以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预防感冒等疾病的发生。
因此,在进行针灸治疗时,可以根据个体情况来进行调理,以预防疾病的发生。
五、调气活血原则针灸通过刺激穴位,能够调节气血运行,促进气血循环,从而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
因此,在进行针灸治疗时,需要根据病情选择相应的穴位,以调气活血为目标进行治疗。
例如,对于血瘀证,可以选择具有活血作用的穴位进行治疗。
六、个体化原则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都不相同,因此,针灸治疗需要根据个体情况来制定治疗方案。
例如,对于体质虚弱的人,可以选择补益的穴位和疗法进行治疗;对于体质健壮的人,可以选择疏散的穴位和疗法进行治疗。
个体化原则能够最大程度地提高治疗效果。
第一章、针灸治疗原则
![第一章、针灸治疗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26e7bd0052ea551811a6870d.png)
针灸治疗原则
总论
针灸治疗作用 针灸处方
针 灸 治 疗 学
各论
特定穴的临床运用
头面躯体痛症 内科病症 妇儿科病症 皮外伤科病症 五官科病症 急症 其他
昆明卫生职业学院——针灸治疗学 Acupuncture therapy
第一章 针灸治疗原则
昆明卫生职业学院——针灸治疗学 Acupuncture therapy
昆明卫生职业学院——针灸治疗学 Acupuncture therapy
二、清热与温寒
清 温
以寒治热
以热治寒
正 治
《灵枢· 经脉》:“热则疾之,寒则留之。 ”是针对热性病证和寒性病证制定的清热、温 寒的治疗原则。
昆明卫生职业学院——针灸治疗学 Acupuncture therapy
(一)热则疾之
《灵枢· 经脉》:“热则疾之。” 《灵枢· 九针十二原》进一步解释说:“刺诸热者, 如以手汤。” 例如:
本虚而 标实, 正气已 衰退
例如:
臌胀病
一味泻实或 单纯补虚
先行 补虚, 而后 泻实
昆明卫生职业学院——针灸治疗学 Acupuncture therapy
虚实同 治、攻 补兼施
泻法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针灸方法的选择:一般多针少灸,或不灸, 除毫针外,三棱针、皮肤针也较为常用。 二是针刺补泻手法的选择:实证当用泻法。 《灵枢·寿夭刚柔》说:“有刺营者,有刺卫 者……刺营者出血,刺卫者出气。”所以对病在卫 分的实证多用毫针浅刺出气,对病在营血的实证则 必须刺后出血,以泻血分之邪。 三是选用偏泻的穴位:多选用四肢末端和头颈 部的穴位,如十二井穴、十宣、水沟、耳尖、太阳 等。
昆明卫生职业学院——针灸治疗学 Acupuncture therapy
简述针灸的治疗原则
![简述针灸的治疗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21704377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9d.png)
针灸是一种传统中医疗法,通过在特定穴位刺激身体以调整气血流动和平衡阴阳,以达到治疗疾病和促进健康的目的。
其治疗原则包括以下几点:
1. 穴位选择:根据病情和体质选择适当的穴位。
每个穴位有不同的功能和效应,针灸师根据病人的症状和诊断来选择合适的穴位。
2. 刺激方法:针灸的刺激方法可以包括旋转、插刺、拔罐等,甚至有的会配合灸法(燃烧艾叶或其他物质产生热量)。
刺激的强度和深度也会根据病情而定。
3. 病因辨析:针对不同的疾病,针灸会根据中医的病因辨析来进行治疗。
比如,对于风寒感冒和湿热感冒,针灸的穴位和方法可能会有所不同。
4. 治疗周期:针灸通常需要连续多次的治疗,形成治疗周期。
疾病的轻重和病程的长短会影响治疗的持续时间。
5. 个体化治疗:针灸强调个体化治疗,即根据每个病人的病情、体质、年龄等因素来制定针灸方案,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6. 整体观念:针灸治疗强调整体观念,认为人体是一个整体,通过在特定穴位的刺激可以影响整个身体的平衡和功能。
需要注意的是,针灸作为一种辅助疗法,在一些病症的治疗中可能具有一定的疗效,但在临床应用时仍需谨慎选择,特别是对于严重疾病应当结合现代医学方法进行综合治疗。
在接受针灸治疗之前,最好先咨询医生或专业的针灸师,以确保治疗的安全和有效。
1/ 1。
针灸治疗学复习题__总论 第二章——针灸治疗原则
![针灸治疗学复习题__总论 第二章——针灸治疗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4a0f0c57d4d8d15abe234ee0.png)
第二章针灸治疗原则一、填空题1.《素问·宝命全形论》篇曰:“凡刺之真,必先……经气已至,慎守勿失……如临,手如,神无。
”2.经气在针灸疗法中的体现有、、等形式。
3.针灸清热温寒的原则包括和。
4.《灵枢·九针十二原》篇说:刺诸热者,如,刺寒清者,如。
5.对于补虚泻实的治疗原则,《灵枢·经脉》篇提出:“泻之,虚则补之……则灸之,不盛不虚。
”6.对于补虚泻实的治疗原则,《灵枢·九针十二原》篇提出:“虚则泄之,,。
”7.《灵枢·经脉》篇曰:“十五络者,实则,虚则,视之不见”。
8.实证的针灸治疗原则是或。
9.《素问·针解》篇曰:“宛陈则除之,是也。
”。
10.腱鞘囊肿、小儿疳证的点刺放液治疗属于的治疗原则。
11.不盛不虚以经取之,并非病症本身无虚实可言,而是或的虚实表现、。
12.《灵枢·禁服》篇曰:“不盛不虚,以经取之,名曰。
”13.《难经·六十九难》曰:“不虚不实,以经取之者,是,不中他邪也。
当,故言以经取之。
”14.“不虚不实以经取之”的针刺手法为。
二、选择题(一)A型题1.下列属于针灸治疗原则的是( )A.扶正祛邪B.虚则补之C.子母补泻.D.调和阴阳E.都不是2.针灸治疗原则中,“热则疾之”是指( )A.施灸壮数多B.急吹其火C.拔罐速度快D.拔罐火力强E.毫针点刺疾出少留或不留针3.下列与“热则疾之”无关的是( )A.浅刺疾出B.热病可灸C.少留针D.泻法E.点刺出血4.根据《灵枢·经脉》篇提出的针灸治疗原则,寒则( )A.除之B.疾之C.补之D.泻之E.留之5.针灸治疗原则中,“寒则留之”是指 ( )A.艾灸时间长B.艾灸量大C.寒证留针时间长E.都不是6.最能体现“寒则(温之)留之”治疗原则的是( )A.埋针法B.艾炷灸C.拔罐D.温针灸E.火针法7.久泄、久痢以致脱肛宜用( )A.实则泻之B.宛陈则除之C.陷下则灸之D.不盛不虚以经取之E.都不对8.不属于“宛陈则除之”治则的病症是( )A.扭伤B.毒虫咬伤C.癃闭D.小儿疳证E.腱鞘囊肿(二)B型题A.久泄B.寒痹C.水肿D.发热E.扭伤1.虚则补之为( )的治法2.陷下则灸之为( )的治法3.寒则留之为( )的治法4.宛陈则除之为( )的治法A.实则泻之B.寒者热之C.热者寒之D.陷下则灸之E.宛陈则除之5.出自《灵枢·经脉》的是( )6.出自《灵枢·九针十二原》的是( )(三)D型题1.下列同出于《灵枢·九针十二原》篇的针灸治疗原则是( ) A.虚则补之B.盛则泻之C.满则泄之D.邪盛则虚之E.不盛不虚以经取之2.“陷下则灸之”适宜于治疗( )A.失眠B.多寐C.中气不足D.子宫脱垂E.遗精3.根据病因病机,可施行“陷下则灸之”的病症是( )B.久泄C.尿闭D.脱肛E.中风闭证(四)X型题1.下列针灸治疗原则哪些出自《灵枢·经脉》篇( )A.虚则补之B.盛则泻之C.满则泄之D.宛陈则除之E.陷下则灸之2.适合“实则泻之”治则的病症是( )A.高热B.中暑C.久痢D.剧痛E.脱肛3.用于“宛陈则除之”治法的穴位有( )A.血海B.气海C.曲泽D.委中E.十宜4.适宜于“宛陈则除之”的病症有 ( )A.扭挫伤B.癃闭C.丹毒D.便秘E.腱鞘囊肿5.“陷下则灸之”适宜于( )A.久泄B.脉沉伏无力C. 阳气暴脱、脉微欲绝D.血络空虚E.内脏下垂三、改错题1.《灵枢·经脉》篇对于热证和寒证提出的治疗原则是:热则寒之,寒则热之。
针灸对侧法则
![针灸对侧法则](https://img.taocdn.com/s3/m/3a476335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f2.png)
针灸对侧法则
针灸对侧法则是针灸治疗中的一个重要原则,指的是在治疗一个部位时,可以选取相对应的对侧穴位进行刺激。
这个原则源于中医学的理论基础,即“相互对应”的概念,即左右相对的部位具有相互联系和影响。
举个例子,如果一个患者的右臂发生了疼痛,针灸师可以选择在左臂上对应位置的穴位进行刺激,以帮助缓解右臂的疼痛。
这是因为在中医理论中,左右相对的身体部位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和反应关系,并且可以相互作用。
通过采用针灸对侧法则,可以降低对患者的不适症状并减少治疗的时间,提高疗效。
需要注意的是,在实施针灸对侧治疗时,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并结合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病情,选择合适的穴位和刺激方式。
针灸治疗学教案
![针灸治疗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d1fde0cc8d376eeafaa311e.png)
重点:眩晕的其他疗法、调护;引起头痛的因素。
难点:眩晕的其他疗法、调护;引起头痛的因素。
主要教学参考文献
1.高希言.针灸治疗学.第一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
2.王雪苔.中国针灸大全.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年6月
复习思考题
1.如何运用耳针治疗眩晕?
2.痰浊上蒙眩晕的饮食注意事项?
2.王雪苔.中国针灸大全.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年6月
复习思考题
1.试述针灸治疗中风的注意事项。
2.治疗中风时应如何进行功能锻炼?
课后小结(实施情况,发现问题及改进意见)
课程名称
针灸治疗学
年级
2年级
专业、层次
针灸推拿专业研究生
授课学时
2
授课类型
理论
授课方式
传统讲授
授课教师
吴清明
授课章节或知识点
复习思考题
1.对于头痛临床如何辨证?
2.试述针灸治疗头痛为什么以百会、太阳、风池、合谷为主穴处方。
课后小结(实施情况,发现问题及改进意见)
课程名称
针灸治疗学
年级
2年级
专业、层次
针灸推拿专业研究生
授课学时
2
授课类型
理论
授课方式
传统讲授
授课类型
理论
授课章节或知识点
下篇第一章内科病证三叉神经痛 面瘫
教学目的和要求
2.了解头痛发病情况;熟悉头痛概念及病因病机。
内容提要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讲授、提问、讨论、实验等)
第二节 眩 晕
四、其它疗法及现代研究:
1.灸法: 2.电针疗法: 3.头针疗法:
4.耳针疗法 5.穴位注射疗法: 6.三棱针:
针灸治疗学笔记-总论针灸治疗作用和原则精编版
![针灸治疗学笔记-总论针灸治疗作用和原则精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163a68465acfa1c7aa00cca8.png)
第一部分总论一、针灸治疗作用:疏通经络、扶正祛邪、调和阴阳1.疏通经络—最直接、最主要的作用扶正祛邪—根本法则和手段调和阴阳—最终目的2.针灸扶正祛邪作用的实现:补泻手法、部分腧穴偏补偏泻的性能①补泻手法:a.针刺补法、艾灸—兴奋作用>抑制作用,偏于扶正,适用于慢性久病、虚寒证b.针刺泻法、刺血—抑制作用>兴奋作用,偏于祛邪,适用于新病、急症、实热证面瘫初期—泻合谷、太冲(祛邪)面瘫后期—补足三里、三阴交(扶正)②腧穴偏补偏泻的性能:a.扶正——气海、关元、命门、肾俞、足三里、背俞穴b.祛邪——曲泽、委中、水沟、十宣、郄穴、募穴、下合穴3.调和阴阳:阳盛高热: 大椎放血、针外关①泻其有余阴盛寒凝: 关元、肾俞(针或灸)阴虚阳亢之虚热证: 太溪、照海(壮水之主,以制阳光)②补其不足阳虚阴盛之阴寒证: 关元、命门 (益火之源,以消阴翳)③阴中求阳:阳不足,补阳时兼以滋阴。
阳中求阴:阴不足,滋阴时兼以补阳。
④滋阴潜阳:阴虚阳亢之头目昏眩—补太溪,泻太冲。
⑤补阳消阴:脾阳虚乏,湿浊困脾之嗜睡—补脾俞,泻阴陵泉。
⑥从阴引阳:六腑病(腑为阳)取募穴(阴位)——阳经病取相表里的阴经穴从阳引阴:五脏病(脏为阴)取背俞(阳位)——阴经病取相表里的阳经穴⑦补阴泻阳:阳盛阴虚之失眠、狂证—补照海,泻申脉。
补阳泻阴:阴盛阳虚之嗜睡、癫证—补申脉,泻照海二、针灸治疗原则:治神守气、清热温寒、补虚泻实1.治神守气2.清热温寒:热则疾之;寒则留之;温清并用①热则疾之:诸热证宜行清泻法,以毫针浅刺疾出,泻法或点刺出血②寒则留之:诸寒证宜用灸法施治,针刺则应深刺久留针,以侯阳气。
3.补虚泻实:虚则补之;陷下则灸之;实则泻之;宛陈则除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①虚则补之:虚证的治疗原则应该用补法,适用于各种慢性虚弱型病症②陷下则灸之:③实则泻之:实证的治疗原则是用泻法或点刺出血④宛陈则除之:血实证要用刺血法以活血化瘀、疏通经络⑤不盛不虚以经取之:治疗应按本经循经取穴,以原穴和五输穴最为适宜,当针下得气后,再行均匀的提插捻转,使本经气血调和,脏腑功能恢复正常三、针灸临床辨证论治纲要1.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特色和精华所在,在针灸疗法中具有特殊的运用形式,即以脏腑、气血证治为基础,以经络证治为核心,以八纲证治为纲领。
1。针灸治疗学笔记-总论
![1。针灸治疗学笔记-总论](https://img.taocdn.com/s3/m/ce3ead20915f804d2a16c100.png)
第一部分总论一、针灸治疗作用:疏通经络、扶正祛邪、调和阴阳1.疏通经络—最直接、最主要的作用扶正祛邪—根本法则和手段调和阴阳—最终目的2.针灸扶正祛邪作用的实现:补泻手法、部分腧穴偏补偏泻的性能①补泻手法:a.针刺补法、艾灸—兴奋作用>抑制作用,偏于扶正,适用于慢性久病、虚寒证b.针刺泻法、刺血—抑制作用>兴奋作用,偏于祛邪,适用于新病、急症、实热证面瘫初期—泻合谷、太冲(祛邪)面瘫后期—补足三里、三阴交(扶正)②腧穴偏补偏泻的性能:a.扶正——气海、关元、命门、肾俞、足三里、背俞穴b.祛邪——曲泽、委中、水沟、十宣、郄穴、募穴、下合穴3.调和阴阳:阳盛高热: 大椎放血、针外关①泻其有余阴盛寒凝: 关元、肾俞(针或灸)阴虚阳亢之虚热证: 太溪、照海(壮水之主,以制阳光)②补其不足阳虚阴盛之阴寒证: 关元、命门(益火之源,以消阴翳)③阴中求阳:阳不足,补阳时兼以滋阴。
阳中求阴:阴不足,滋阴时兼以补阳。
④滋阴潜阳:阴虚阳亢之头目昏眩—补太溪,泻太冲。
⑤补阳消阴:脾阳虚乏,湿浊困脾之嗜睡—补脾俞,泻阴陵泉。
⑥从阴引阳:六腑病(腑为阳)取募穴(阴位)——阳经病取相表里的阴经穴从阳引阴:五脏病(脏为阴)取背俞(阳位)——阴经病取相表里的阳经穴⑦补阴泻阳:阳盛阴虚之失眠、狂证—补照海,泻申脉。
补阳泻阴:阴盛阳虚之嗜睡、癫证—补申脉,泻照海二、针灸治疗原则:治神守气、清热温寒、补虚泻实1.治神守气2.清热温寒:热则疾之;寒则留之;温清并用①热则疾之:诸热证宜行清泻法,以毫针浅刺疾出,泻法或点刺出血②寒则留之:诸寒证宜用灸法施治,针刺则应深刺久留针,以侯阳气。
3.补虚泻实:虚则补之;陷下则灸之;实则泻之;宛陈则除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①虚则补之:虚证的治疗原则应该用补法,适用于各种慢性虚弱型病症②陷下则灸之:③实则泻之:实证的治疗原则是用泻法或点刺出血④宛陈则除之:血实证要用刺血法以活血化瘀、疏通经络⑤不盛不虚以经取之:治疗应按本经循经取穴,以原穴和五输穴最为适宜,当针下得气后,再行均匀的提插捻转,使本经气血调和,脏腑功能恢复正常三、针灸临床辨证论治纲要1.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特色和精华所在,在针灸疗法中具有特殊的运用形式,即以脏腑、气血证治为基础,以经络证治为核心,以八纲证治为纲领。
针灸治疗原则
![针灸治疗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3c72c144524de518974b7d4a.png)
➢
四、三因制宜
(二)因地制宜
由于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和生活习惯的不同,对人的影 响不同,不同地域的人体的生理活动和病理特点也有区别, 治疗方法亦有差异。
《素问·异法方宜论》记载了“北方者……其地高陵居, 风寒冰冽,其民乐野处而乳食,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炳。 南方者……其地下,水土弱,雾露之所聚也,其民嗜酸而食 跗,故其民皆致理而赤色,其病挛痹,其治宜微针”。
➢
一、治病求本
(一)急则治其标 指标病危急,应先治疗危及患者生命或影响本病治疗的症
状,待病情相对稳定后,再考虑治疗本病。 (二)缓则治其本
指标病不甚急的情况下,采取治本的原则,即针对主要病 因、病证进行治疗,以解除病的根本。 (三)标本同治
指标病本病同时俱急,在时间与条件上皆不宜单治标或 单治本,只能采取同治之法。
补虚可通过选取具有“补益”特性的腧穴,如关元、命门等,或按 补其本经、补其表里经和虚则补其母的方法选穴配伍,并结合针刺手 法的“补法”操作,达到“补”的目的。
泻实可通过选取具有“清泻”特性的腧穴,如大椎、十宣等,或按 泻其本经、泻其表里经和实则泻其子的方法选穴配伍,并结合针灸手 法的“泻法”操作,达到“泻实”的目的。
➢
四、三因制宜
三因制宜,是指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即根据季节、 时辰、地理环境和患者的体质、年龄等不同情况而制定 适宜的治疗方法,是中医的整体观和辨证论治的具体运 用。
➢
四、三因制宜
()因时制宜
• 四时气候的变化,对人体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均可产生一定 的影响,针灸技术的运用随之不同,如“春夏刺浅,秋冬刺深”; 春夏多用井荥穴,秋冬多用经合穴,长夏多用腧穴。 • 人体气血流注与时辰有着密切的关系,针灸治疗强调以时间定 穴位,子午流注针法、灵龟八法、飞腾八法均是择时选穴治疗疾 病的方法,也是“因时制宜”治疗原则的具体运用。
针灸要诀与按摩十法pdf
![针灸要诀与按摩十法pdf](https://img.taocdn.com/s3/m/853f0468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26.png)
针灸要诀与按摩十法
针灸要诀是指在进行针灸治疗时需要注意的基本原则,按摩十法则是指按摩时的一些常用手法。
下面是针灸要诀与按摩十法的简要介绍:
针灸要诀:
辨证施治: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辨证施治,针对病因进行针灸治疗。
精确定位:准确找到穴位,确定针刺的位置和深度。
倾听患者: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倾听患者的感受和反馈,调整治疗方案。
操持徐缓:施针时手法要稳定,动作要缓慢,避免刺激过大。
灵活运用: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针刺方法和配穴方法。
细心观察:在治疗过程中,细心观察患者的反应和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个性化治疗: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等特点,制定个性化的针灸治疗方案。
按摩十法:
推法:用手掌根部或指尖按照一定方向推拿。
揉法:用手指、掌根或拳头按摩按揉局部。
捏法:用拇指和食指或拇指和中指捏住局部进行按摩。
按法:用手指按压穴位或局部,保持一定力度和时间。
搓法:用手掌或手指在局部作圆周运动按摩。
搓揉法:用手指或手掌在局部进行搓揉按摩。
摇法:用手掌或手指在局部作左右或上下摇动。
摩法:用手掌或手指在局部作往返或旋转摩擦按摩。
拍法:用手掌或手指轻拍局部。
敲法:用手指指腹或拳头轻敲局部。
需要注意的是,针灸和按摩都是中医传统疗法,需要由专业医生或经验丰富的中医师进行操作。
在进行针灸或按摩治疗前,应咨询专业医生的建议,确保安全和有效性。
针灸学讲义5
![针灸学讲义5](https://img.taocdn.com/s3/m/ea2640fb941ea76e58fa04e7.png)
第三部分针灸治疗第二十四单元针灸治疗一、针灸处方(一)选穴原则包括近部选穴、远部选穴和辨证对症选穴。
(二)配穴方法1.按经脉配穴法(1)本经配穴法(2)表里经配穴法(3)同名经配穴法2.按部位配穴法(1)上下配穴法(2)前后配穴法(3)左右配穴法第二十五至二十八单元主要内容:各科病证的针灸辨证治疗。
其中最重要的内容是针灸治疗取穴,可是那么多病证,又有那么多的证型,每个病证、每个证型都有一组治疗穴位,要全部记住非常困难。
但是针灸治疗取穴是有一定规律的,分析、探讨这些规律对我们复习这部分内容非常重要,熟悉、掌握这些规律对我们学习这部分内容,尤其是应对考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一、针灸治疗一般选穴原则是临证选穴的基本法则,也是配穴的基础、前提。
局部邻近取穴、远部取穴、辨证取穴、随症取穴。
局部邻近取穴:在病变部位的局部或邻近范围选取穴位来治疗。
"腧穴所在、主治所在"远部取穴:在距离病变部位较远的地方选取穴位来治疗。
循经远取,"经脉所过,主治所及"。
辨证取穴:是根据疾病的证候特点,分析病因病机而辨证选取穴位的方法。
随症取穴:是针对个别突出的症状或疾病的特殊症状选取治疗的方法。
如:发热:大椎、曲池;咽喉肿痛:少商、商阳。
以上选穴原则可主要归纳为3点:局部或邻近远部辨证(随症取穴一般不用,根据突出症状必要时可用)以上3点正是针灸处方的3个组成部分,也是针灸治疗取穴的重要规律。
二、针灸处方主穴:局部或近部取穴:(1)明确病变部位:中医、西医;(2)根据腧穴部位选取穴位。
远部取穴:(1)循经远取;←经络理论;腧穴特性(2)也可病因病机取穴。
1)如果这个病有一个总的病因病机,如:自汗用足三里;2)或几个病因可用一个穴位来治疗,如:失眠用三阴交。
配穴:主要是根据中医辨证,进行配穴中医辨证:中医诊断、临床各科进行配穴:腧穴特性附:新世纪《针灸学》各病证所用主穴:1.头面躯体痛证:(1)头痛:外感头痛:百会风池太阳列缺内伤头痛:实证:百会风池头维虚证:百会风池足三里(2)面痛:攒竹四白下关地仓合谷风池(3)落枕:阿是穴肩井外劳宫后溪悬钟(4)漏肩风:肩髃肩髎肩贞肩前阿是穴(5)肘劳:阿是穴(6)腰痛:阿是穴大肠俞委中(7)痹证:阿是穴局部经穴2.内科病证:(1)中风:中经络:内关水沟三阴交极泉尺泽委中中脏腑:内关水沟(2)眩晕:实证:百会风池内关太冲虚证:百会风池肝俞肾俞足三里(3)面瘫:攒竹鱼腰阳白四白颧髎颊车地仓合谷昆仑(4)痿证:上肢:颈胸部夹脊穴肩髃曲池合谷下肢:腰部夹脊穴髀关伏兔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5)痫证:发作期:百会水沟内关后溪涌泉间歇期:印堂鸠尾间使太冲丰隆(6)不寐:印堂四神聪安眠神门申脉照海(7)郁证:水沟内关神门太冲(8)心悸:巨阙厥阴俞内关郄门神门(9)感冒:列缺合谷风池大椎太阳(10)咳嗽:外感:肺俞列缺合谷内伤:肺俞太渊三阴交(11)哮喘:实证:肺俞膻中定喘列缺尺泽虚证:肺俞膏肓定喘太渊肾俞太溪足三里(12)呕吐:中脘足三里内关(13)胃痛:中脘足三里内关(14)泄泻:急性:天枢上巨虚阴陵泉水分慢性:天枢神阙足三里公孙(15)痢疾:天枢下脘关元上巨虚合谷(16)便秘:天枢水道归来支沟丰隆(17)癃闭:实证:中极三阴交膀胱俞阴陵泉秩边虚证:关元秩边脾俞肾俞三焦俞(18)阳痿:关元三阴交肾俞3.妇儿科病证:(1)月经不调:经早:关元三阴交血海经迟:气海三阴交归来经乱:关元三阴交肝俞(2)痛经:实证:中极三阴交次髎虚证:气海三阴交足三里(3)闭经:血枯经闭:关元足三里归来血滞经闭:中极三阴交归来(4)崩漏:实证:关元三阴交隐白公孙虚证:气海三阴交足三里(5)绝经期前后诸症:气海三阴交肝俞脾俞肾俞(6)带下病:中极带脉白环俞阴陵泉(7)乳少:乳根膻中少泽(8)遗尿:中极关元三阴交膀胱俞4.皮外骨伤科病证:(1)瘾疹:曲池合谷血海膈俞委中(2)蛇串疮:局部阿是穴夹脊(3)痄腮:翳风颊车合谷外关关冲(4)肠痈:天枢阿是穴上巨虚阑尾穴(5)扭伤:阿是穴局部穴例题分析:A1型题:1.头痛的前额痛,属于A.少阳头痛B.阳明头痛C.太阳头痛D.厥阴头痛E.以上都不是答案:B考点:头痛的辨证。
第一节针灸治疗原则
![第一节针灸治疗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ce0a34be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92.png)
别,治疗应有差异。如在寒冷的地区,治疗多用温灸,而且应用 壮数较多;在温热地区,应用灸法较少。正如《素问·异法方宜 论》指出:“北方者……其地高陵居,风寒冰冽,其民乐野处而 乳食,藏寒生满病,其治宜艾炳。南方者……其地下,水土弱, 雾露之所聚也,其民嗜酸而食胕,故其民皆致理而赤色,其病挛 痹,其治宜微针。”
• “标”、“本”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在中医学中具有丰富的内涵, 可用以说明病变过程中各种矛盾的主次关系。如从正邪双方而言, 正气为本,邪气为标;从病因与症状而论,病因为本,症状为标; 从疾病的先后来看,旧病、原发病为本,新病、继发病为标,等 等。治病求本是一个基本的法则,但是,在临床上常常也会遇到 疾病的标本缓急等特殊情况,这时我们就要灵活掌握,处理好治 标与治本的关系。
第六章 治疗总论 在学习了经络、腧穴、刺法灸法等基本知识和技术后,我们就要培 养运用针灸方法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针灸治疗正是上述知识 和技能的综合运用,旨在阐发针灸治病的基本规律。因此,学好针 灸治疗是步人临床的重要环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节 针灸治疗原则 针灸治疗原则(therapeutic principles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就是运用针灸治疗疾病必须遵循的基本法则, 是确立治疗方法的基础。在应用针灸治疗疾病时,具体的治疗方法 多种多样,但从总体上把握针灸的治疗原则具有化繁就简的重要意 义。针灸的治疗原则可概括为补虚泻实、清热温寒、治病求本和三 因制宜。 一、补虚泻实 补虚泻实(deficiency syndrome treated with reinforcing method and excess syndrome with reducingmethod)就是扶助正气,祛除邪气。《素问·通评虚实 论》说:“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因此,“虚”指正气不足, “实”指邪气盛。虚则补,实则泻,是属于正治法则。《灵枢·经 脉》说“盛则泻之,虚则补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 之。”在针灸临床上补虚泻实原则有其特殊的含义。 1.虚则补之,陷下则灸之
针灸治疗原则-
![针灸治疗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70cfb786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129607a.png)
<编号>
针灸处方
穴位的选择 选穴原则 近部选穴 远部选穴 辨证对症选穴 配穴方法 按经脉配穴法 按部位配穴法 刺灸法的选择
<编号>
选穴原则
<编号>
三因制宜
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理环境、生活习 惯制定治疗方法。 北方—多用火针、温灸 南方—微针(毫针、皮肤针)
<编号>
三因制宜
因时制宜: 根据不同的季节和时辰特点, 制定治疗方法。 春夏病邪浅表—浅刺 秋冬病邪深在—深刺 择时选穴 (子午流注、灵龟八法、 飞腾八法)
<编号>
按经脉配穴法
本经配穴法: 脏腑经络病变,取该经穴位 配合使用. “不盛不虚,以经取之” 如: 耳鸣耳聋—翳风、耳门、中渚 肺病咳嗽—中府、尺泽、列缺
<编号>
辨证对症选穴
对症选穴:指针对疾病的特殊症状而选 取穴位的原则。 如:哮喘—定喘 虫证—百虫窝 腰痛—腰痛点 崩漏—断红穴
<编号>
左右配穴法
▲左右循经取穴: 偏头痛—同侧取外关,对侧取合谷 面瘫—同侧取地仓、颊车,对侧取合谷 ▲肩周炎—取对侧条口透承山 急性腰扭伤—对侧腰痛点 ▲中风病后期—取健侧穴
<编号>
补虚泻实
补法“虚则补之”“虚则实之”“陷下则灸之”“寒则留之”平补平泻
泻法“盛则泻之”“邪盛则虚之”“满则泄之”“热则疾之”“宛陈则除之”
<编号>
补虚泻实
补:补法。 —单式补法或复式补法,穴性 属补(关元 、 足三里)
<编号>
清热温寒
热则疾之:热-热证; 疾:快针、浅刺、疾出;—手法轻巧快速,不留针 (“刺热者,如手探汤”《灵枢.经脉》)。如:高热—刺大椎、曲池,浅刺疾出; 咽喉肿痛—少商或商阳点刺出血。
针灸治疗学考试复习重点(参考)
![针灸治疗学考试复习重点(参考)](https://img.taocdn.com/s3/m/0c5e017a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2d.png)
针灸治疗学考试复习重点(参考)针灸的治疗作用主要包括疏通经络、扶正祛邪以及调和阴阳三个方面。
其中,疏通经络是针灸治疗最主要、最直接的作用;扶正祛邪则是针灸治病的根本法则和手段;调和阴阳则是针灸的最终目的。
针灸治疗的原则有补虚泻实、清热温寒、治神守气、治病求本以及三因制宜。
其中,补虚泻实指针灸在治疗虚弱和实证疾病时采取的不同方法;清热温寒则是针对不同的热、寒病症采取的治疗措施;治神守气则是针对精神和气血方面的调节;治病求本则是针对病因病机进行治疗;三因制宜则是根据时、地、人等因素进行个性化治疗。
辨证论治的要点包括明辨疾病性质、突出经络辨证、注重整体观念、分清标本缓急以及做到三因制宜。
针灸的选穴原则有局部选穴、邻近选穴、远端选穴、辩证选穴以及五输主病。
其中,五输主病是指根据《灵枢》和《难经》的相关内容,针对不同的病症选取相应的腧穴。
而在具体的治疗过程中,针灸师还需要根据特殊症状进行选穴,如哮喘选定喘穴、腰痛选腰痛点等。
针灸治病的特点包括调节属性、效应快捷、作用安全以及适应症广。
在具体的治疗过程中,针灸师需要进行辨位归经、配穴方法以及偏补穴位等操作。
常用的灸穴包括百会、神阙、气海、关元、中脘、脾、胃、肾俞、足三里等,这些穴位可以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此外,还有特定穴、因地制宜和八脉交会穴等概念需要了解。
特定穴是指十四经穴中具有某种特殊治疗作用和特定名称的腧穴;因地制宜是根据不同的地理环境特点制定适宜的治疗方法;八脉交会穴是指奇经八脉与十二经之气相交会的8个腧穴,又称交经八穴。
4.针灸配穴方法指的是在选穴原则的基础上,选择具有协同作用的腧穴进行配伍应用。
5.脏腑证治是对脏腑病变所表现的各种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分析、归纳,辨别疾病属于何脏腑,属虚属实,属寒属热,并制定出相应的治疗方案。
6.XXX是指脏腑之气输注和汇集处的腧穴,分别位于背腰部和胸腹部。
7.“不通则痛”指的是经络闭阻不通而引发的多种疾病。
8.扶正祛邪的治疗原则是扶助正气,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同时祛除病邪,消除致病因素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针灸治疗原则.txt38当乌云布满天空时,悲观的人看到的是“黑云压城城欲摧”,乐观的人看到的是“甲光向日金鳞开”。
无论处在什么厄运中,只要保持乐观的心态,总能找到这样奇特的草莓。
针灸治疗原则,就是应用针灸治疗所遵循的准则,在论治过程中,均以治疗原则为指
导。
关于针灸对疾病的治疗原则,《灵枢·九针十二原》说:“凡用针者,虚则实之,满则泄之,宛陈则除之,邪盛则虚之。
”《灵枢·经脉》说:“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
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
”针灸施治的方法,是根据疾病发展变化的性质来决定的,疾病性质虽然错综复杂,千变万化,施治时总不离其准则,从中医整体观念出发,根据疾病的表现,灵活施治。
对针灸治疗原则的具体运用可从标本缓急、补虚泻实和三因制宜等方面予以阐述。
一、标本缓急
标与本、缓与急是相对的概念,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标本缓急复杂多变。
《素问·标本病传论》云:“知标本者,万举万当,不知标本,是谓妄行。
”强调了治疗疾病掌握治标治本原则的重要性。
(一)治病求本治病求本,就是针对疾病的本质进行治疗。
临床疾病表现症状只是疾
病反映于外表的现象,通过辨证,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进行分析,找出疾病发生的原因,病变的部位,病变的机制,然后归纳为某一证型,从这一证型大体上概括出疾病的本质,再针对这一具体证型立法处方,以达到治病求本的目的。
例如头痛,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如外感、血虚、血瘀、痰阻、气郁、肝阳上亢等等,仅用止痛的方法选取局部腧穴治疗,虽可起到缓解疼痛的作用,但容易复发,因此必须针对引起头痛的原因,分别采取解表、养血、活血化瘀、化痰、理气解郁、平肝潜阳等方法,选取相应经脉的腧穴予以治疗,才能收到根治的效果。
(二)急则治标在特殊情况下,标与本在病机上往往相互夹杂,其证候表现为标病急
于本病,如不及时处理,标病可能会转为危重病证。
论治时则应随机应变,先治标病,后治本病。
例如治疗某些疾病引起的二便不通,则当先通其便,然后治其本病,即张景岳所说:“盖二便不通,乃危急之候,虽为标病,必先治之,此所谓急则治其标也。
”
(三)缓则治本在一般情况下,本病病情稳定,或虽可引起其他病变,但无危急证候
出现,或标本同病,标病经治疗缓解后,均可按“缓则治本”的原则予以处理。
如前所述,治疗某些疾病引起的二便不通,若已通其便,标病缓解者,则应治疗本病。
(四)标本兼治当标病与本病处于俱缓或俱急的状态时,均可采用标本兼治法。
《素问·标本病传论》说:“间者并行。
”指病情稳定,无危急证候者,可用标本兼治的方法。
例如:由肝失疏泄而引起的脾胃不和,出现胁肋胀痛、嗳腐吞酸、食少呕吐、大便溏泄等症状,可在疏肝理气的同时兼调脾胃。
本病标病俱急的情况亦可采取标本兼治之法。
例如:热病中症见高热、神昏,又兼见小腹胀满,小便不通时,则应表里同治,既泻热开窍,又通利小便。
总之,病有标本缓急,治有先后独并。
治病求本是治疗的大法,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标本兼治则是根据具体病情制定的具体原则。
二、补虚泻实
补虚就是扶助正气,泻实就是祛除邪气。
《素问·通评虚实论》说:“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
”《灵枢·经脉》说:“盛则泻之,虚则补之。
”这是针灸补虚泻实的基本原则。
运用
针灸补虚泻实这一原则,除正确掌握针灸补泻、*作方法外,还必须熟悉本经补泻、异经补泻和子母补泻等方法。
补虚针灸补虚主要通过补其本经、补其表里经和虚则补其母的方法选穴配伍,并结合针刺手法之“补法”施用,达到“补”的目的。
如果某脏腑的虚证,尚未涉及其他脏腑者,均可选用本经腧穴,施用补法治疗。
例如:肺虚可取肺经腧穴,大肠虚可选用大肠经腧穴等。
若涉及与之相表里的脏腑,均可选用与其相表里脏腑经脉的腧穴。
此外,还可根据五行
生克理论,运用五输穴,采取虚则补其母的方法。
泻实针灸泻实主要通过采取泻其本经、泻其表里经和实则泻其子的方法选穴配伍,并结合针灸手法之“泻法”施用,达到“泻实”的目的。
某脏腑实证,如果尚未涉及其他脏腑
者,均可选取本经腧穴,施以泻法治疗。
例如:肝实者选取肝经腧穴以泻之,胆实者选取胆
经腧穴以泻之等。
泻其本经,一般多取本经合穴和本腑募穴;急症属实者,可取本经郄穴和
井穴。
如若涉及与之相表里的脏腑,可选取相表里脏腑经脉的腧穴,并施以泻法治疗。
此外,还可根据五行生克理论,选取五输穴,采取实则泻其子的方法。
补泻兼施疾病在临床证候表现非常复杂,有时为虚实夹杂,治疗上当运用补泻兼施。
例如:肝实脾虚证,临床常见胁肋胀痛、嗳腐吞酸等肝实症状,又同时兼见腹痛、食欲不振、便溏等脾虚症状,治疗时应泻足厥阴经和足少阳经,补足太阴经和足阳明经。
补泻兼施
为临床所常用,除补虚与泻实并重外,还应根据虚实程度及轻重缓急决定补泻的多少先后。
三、三因制宜
三因制宜,是指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即根据季节、时辰、地理环境和治疗对象等不同情况而制定适宜的治疗方法。
因时制宜即根据不同季节、时辰的特点,制定出适宜的治疗方法。
四时气候的变化,对人体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均可产生一定的影响。
春夏之季,阳气升发,人体气血趋向体
表,病邪伤人亦多浅表;秋冬之季,阴气渐盛,人体气血潜藏于内,病邪伤人亦多在深部。
治疗上运用针灸,春夏宜浅刺,秋冬宜深刺。
人体气血流注呈现出与时辰变化相应的规律,针灸治疗注重取穴与时辰的关系,强调择时选穴,即根据不同的时辰选取不同的腧穴进行治
疗。
子午流注针法、灵龟八法、飞腾八法均是择时选穴治疗疾病的方法,也是“因时制宜”
治疗原则的具体运用。
此外,因时制宜还应把握针灸治疗的有效时机,例如,治疗疟疾多在
发作之前2-3小时针治,治疗痛经一般宜在月经来临前开始针治等。
’
因地制宜即根据不同的地理环境特点制定适宜的治疗方法。
由于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和生活习惯的不同,人体的生理活动和病理特点也有区别,治疗方法亦有差异。
《素问·异法
方宜论》指出:“北方者……其地高陵居,风寒冰冽,其民乐野处而乳食,藏寒生满病,其
治宜灸炳。
南方者……其地下,水土弱,雾露之所聚也,其民嗜酸而食跗,故其民皆致理而
赤色,其病挛痹,其治宜微针。
”说明治疗方法的选用与地理环境、生活习惯和疾病性质有
密切关系。
因人制宜即根据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等的不同特点制定适宜的治疗方法。
因为男女性别不同,各有其生理特点,尤其是对于妇女患者经期、怀孕、产后等情况,治疗时均须
加以考虑。
年龄不同,生理功能和病理特点亦不同,治疗时应予以考虑。
《灵枢·逆顺肥瘦》
说:“年质壮大,血气充盈,肤革坚固,因加以邪,刺此者,深而留之。
”又载:“婴儿者,
其肉脆,血少气弱,刺此者,以毫针.,浅刺而疾发针,日再可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