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分析与评价

合集下载

职业危害因素识别分析和评价

职业危害因素识别分析和评价




二、评价方法的选用


选用评价方法时,应根据具体条件和需要, 针对 实际情况, 认真分析和比较, 慎重选用。 必要时, 可根据需要选用不同方法对同一对象进 行分析评价, 使用多种方法可以综合分析、互相 补充、相互验证,提高评价结果的准确性。
选择评价方法时应考虑下列4个问题:


1.建设项目特点 (1) 根据建设项目的规模、复杂程度进行选择: 随着建设项目规模、复杂程度的增大, 有些评价 方法的工作量、工作时间和费用相应地增大,甚 至超过容许的条件。在这种情况下应先用简捷的 方法进行筛选, 然后确定需要评价的详细程度, 再选择恰当的评价方法。 (2) 根据建设项目的类型和特征进行选择: 不同 类型的项目其存在的危害因素的类型、分布等情 况不同, 预评价项目与控制效果评价项目的特点 存在差异, 新建和改扩建项目的特征也不尽完全 相同, 选择评价方法时都应予以考虑。





三、检查表编制的依据
主要依据有四个方面:


(1) 国家职业卫生方面的法律、法规、标准、技 术规范,是编制检查表的主要依据。 (2) 国内外职业病危害事故案例。搜集国内外同 行业及同类产品行业的事故案例,从中分析危害 因素,这些经验和教训,可作为职业病危害评价 检查的内容。 (3) 通过系统分析确定的职业病危害部位及防护 对策,也是检查表的重要编制依据。 (4) 研究成果。编制检查表的依据必须是最新的 知识和研究成果。包括新技术、新方法、新颁布 的法规和标准。




六、示例
检查表法在某拟建项目总体布局评价中的应用。 依据《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 1一2010) 中有关总体布局的规定, 编制检查表, 对拟建 项目的总体布局情况进行评价, 检查结果见表 2-2。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及分析-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及分析-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市职业病防治所一.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职业病危害因素: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因素。

包括:1、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危害因素:(1)化学因素:粉尘、铅、三氯乙烯、苯、正己烷等(2)物理因素:噪声、异常气象条件、电磁辐射、电离辐射等(3)生物因素:如炭疽杆菌、布氏杆菌等。

如:作业人员因接触患有炭疽病的牛、马、羊、骆驼等食草动物,或因接触受炭疽病传染的病畜皮毛、产品而罹患。

2、劳动过程中的危害因素:劳动组织和作息制度不合理、劳动强度过大、不良体位操作等;3、生产环境中的危害因素:如炎热季节的太阳辐射、厂房建筑或布局不合理等。

粉尘类(一)矽尘(游离二氧化硅含量超过10%的无机性粉尘)1、可能产生的职业病:矽肺2、行业举例:(1)煤炭采选业:岩巷凿岩、岩巷爆破、岩巷装载、出矸推车、喷浆砌碹、岩巷掘进、煤巷打眼、煤巷爆破、煤巷加固、采煤运输、井下通风(2)石油天然气采选业:泥浆配置、地质磨片(3)黑色金属矿采选业:黑色矿穿孔、炮采、机采、装载、运输、回填、支护、采矿辅助、破碎、筛选、研磨、浮选、重选、磁选、选矿辅助(4)有色金属矿采选业:打孔、炮采、机采、装载、运输、回填、支护、采矿辅助破碎、筛选、研磨、浮选、重选、磁选、电选、选矿辅助(5)建筑材料及其他非金属矿采选业:土砂石打孔、炮采、机采、装载、运输、破碎、筛选、研磨、转运、开采辅助;河砂吸采、河砂手采、河砂筛选、河砂转运、河砂运输、化学矿打孔、炮采、机采、装载、运输、回填、支护、采矿辅助、破碎、筛选等。

(6)工艺美术品制造业:石质工艺品雕刻(7)电力、蒸汽、热水生产和供应业:水电施工(8)碱产品制造业:泡化碱制取(9)无机盐制造业:硅酸钾制取、氟化钠制取(10)化学肥料制造业:电炉制磷(11)涂料及颜料制造业:搪瓷色素备料、玻璃色素溶制、玻璃色素成品(12)催化剂及各种化学助剂制造业:两步共胶(13)橡胶制品业:胶辊辊芯处理(14)砖瓦、石灰和轻质建材制造业:砂石装卸、筛选、转运、堆垛、投料、拌和、浇注、辅助、石材切割、雕凿、研磨、整修、辅助、荒料锯切、板材研磨、板材切割(15)玻璃及玻璃制品业:玻璃备料、光学玻璃配料、玻璃喷砂、玻壳备料(灯具、荧屏)、玻璃纤维配料(16)陶瓷制品业:釉料选择、粉碎、陶瓷烘筛、灌砂(17)耐火材料制品业:耐材破碎、筛分、配料、混合、成型、耐火砖干燥、耐材烧成、物料输送、耐火材料磨制(18)矿物纤维及其制品业:玻纤备料(19)磨具磨料制造业:磨料备料(20)炼铁业:矿石装卸、转运、堆场、整粒、泥炮制作(21)炼钢业:炼钢铸模、炼钢砌炉(22)铁合金冶炼业:硅铁冶炼、铬铁冶炼、钛铁冶炼(23)重有色金属冶炼:铅锌配布料、铅电解液制备、矿石破碎(24)金属制品业:金属喷砂、模具喷砂、搪瓷喷花、焊药制备、焊条配粉(25)金属表面处理及热处理业:镀件喷砂、工件喷砂、除油除锈、喷砂粗糙(26)机械工业:铸造型砂、铸造造型、铸造落砂、铸件清砂、熔模铸造、石英砂打磨、抛光(27)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镀层喷砂、玻粉制取、电子玻璃配料(28)交通水利基本建设业:隧道掘进、打眼、爆破、碎石装运、喷浆砌碹、辅助、路基砌碹、路面浇注、路面摊辅、坝基砌碹、坝基浇注有毒物质:如铅、汞、苯、氯、一氧化碳、有机磷农药等56类。

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评价与控制

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评价与控制

3
危害因素评估
评估危害因素的暴露水平和潜在风险,确定健康影响和必要的控制措施。
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的目的和 意义
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旨在评估员工的暴露水平和潜在风险,以识别可能的健 康问题,并为制定相关政策和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的常用方法
工作场所调查
调查员工的工作环境、作业方式、暴露时间等,收集 相关数据。
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评 价与控制
本演示将为您介绍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辨识、评价和控制,并解释其定义、分 类以及重要性。我们还将分享辨识方法、评价的目的和常用方法,以及控制 的原则和措施。让我们开始吧!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定义和分类
什么是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病危害因素可以是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精神因素或人因因素,对工作场 所内员工的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尽管危害因素多种多样,但它们可以归类为不同类型,使我们能更好地了解其特点和作用机制。
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的重要性
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是确保员工健康和安全的关键步骤。通过准确辨识危害因素,我们能够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 降低或消除潜在的健康风险。
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的方法和步骤
1
信息收集
收集与工作环境和任务相关的信息,包括工艺流程、材料使用、作业条件等。
2
危害因素识别
通过检查、测量和分析,确定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如噪音、化学物质、议
• 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和有效控制危害因素。 • 提供员工培训和教育,增强其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认识和防护意识。 • 建立健全的监测系统,及时发现和应对潜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 持续改进控制措施,根据实际情况和新技术的发展,不断优化工作环
境和作业方式。
生物监测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
(1)粉尘类: 矽尘(游离二氧化硅含量超过10%的无机性粉尘) 煤尘(煤矽尘)、石墨尘、炭黑尘、石棉尘、滑石尘、水 泥尘、云母尘、陶瓷尘、铝尘(铝、铝合金、氧化铝粉 尘)、电焊烟尘、铸造粉尘、其他粉尘。
(2)放射性物质类(电离辐射)
三、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
(3)化学物质类 刺激性气体: 氯气、二氧化硫、氨、氮氧化物、光气、硫酸二甲酯、甲 醛、氢氟酸 窒息性气体: 一氧化碳、硫化氢、氰及腈类化合物(氰化氢) 有机溶剂:苯、甲苯、二甲苯、汽油、二硫化碳、四氮化 碳、正已烷、氯乙烯、三氯乙烯、氯丙烯、 氯丁二烯
职业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
一、 概 述
职业卫生---是一门研究劳动作业环境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 或危害程度,从而提出如何改善劳动作业环境、防止职业病 危害因素的侵袭,预防发生职业病的学科。
目标:促进和保持从事所有职业活动的劳动者最高水平上 的身体、精神以及社会生活上的完美状况;预防由于工作条 件引起劳动者健康的异常;在工作中保护劳动者免受健康有 害因素的伤害;安排并维护劳动者在其生理和精神心理上都 能够适应的环境中工作。
四、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续)
调查检测法: 概念:在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卫生学调查基础上,应用采 样分析仪器对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鉴别分析。 适用范围: 存在混合性、不确定的因素的项目。 优点:真实可靠,可以识别其他方法难以发现的因素; 缺点:受仪器设备限制,耗费人力物力时间长,测定项目 不全或检测结果出现偏差时易导致识别结论的错误或遗 漏。
三、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
(4)物理因素: 高温 高气压(打捞及海底救助业:减压病) 低气压(高原病、航空病) 局部振动
(5)生物因素: 炭疽杆菌、森林脑炎病毒、布氏杆菌
三、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振 动
CO、SO2 、NOX 电磁辐射
矿山开采、物料破碎、粉磨(水泥磨、生 料磨等处)
在窑尾的预热分解、窑中、窑头的煅烧和 煤粉在窑内的燃烧过程 生料计算机配料控制系统
实例四 火力发电厂
• 发电厂的生产工艺流程: • 可分为煤、灰、水、汽、电五条主线。 • 电厂燃煤由公路运输运至电厂,经输煤系统送入 锅炉房原煤仓,被磨煤机粉碎后喷入锅炉炉膛燃 烧,产生蒸汽推动汽轮发电机发出电力。在发电 过程中,由于汽水损失,需补充化学水处理后的 补给水。汽机凝汽器冷却水系统为二次循环供水 系统。燃煤在锅炉燃烧后生成灰、渣,飞灰经静 电除尘器收集,加湿后送往灰场贮存或供用户综 合利用。炉渣经捞渣机,由渣浆泵送至渣斗,由 汽车外运供综合利用或卸至灰场贮存。
• 实例六 煤化工项目 煤化工生产甲醇或生产合成氨 工艺较复杂(略)
生产装置名称
空分车间 气化车间 净化车间 备煤车间
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
噪声 CO、CO2、H2S、SO2、CS2、CH4、粉尘、噪 声、高温 CO、甲醇、H2S、SO2、CS2、CH4、烧碱、 噪声、低温 粉尘、噪声
氨合成车间
甲醇合成车间 动力车间(空压机房、供热 锅炉及热电站) 冷冻车间、氨库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分类方法 • 二、按法律法规、规章分 • 2002年卫生部颁布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中将职业病危害因 素范围十大类,并列举了各种职业病危害因素产生行业和工艺过程。 概况如下: • 分为10类,115种; • 1)粉尘(13) • 2)放射性物质(12) • 3)化学性物质(56) • 4)物理因素(4) • 5)生物因素(3) • 6)导致职业性皮肤病的危害因素(8) • 7)导致职业性眼病的危害因素(3) • 8)导致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的危害因素(3)9)职业性肿瘤的职 业危害因素(8) • 10)其他职业危害因素(5)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工作分析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工作分析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工作分析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工作是指通过对工作场所中存在的危害因素进行检测和评价,分析危害因素对工作人员健康的影响程度,以制定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保护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

以下是对该工作的分析。

1. 危害因素检测:通过对工作场所的实地调查、现场测量和样本采集等方法,确定存在的危害因素类型、浓度或剂量。

2. 现场监测:对工作场所中存在的潜在危害因素进行实时监测,了解其浓度、分布以及工作人员接触的情况。

常见的监测手段包括空气监测、噪声监测、振动监测等。

3. 样本分析:将采集到的样本(如空气、土壤、水等)送往实验室进行分析,确定其中存在的有害物质种类和浓度,为评价工作人员的暴露情况提供依据。

4. 数据分析:将采集到的监测数据和样本分析结果进行整理和统计,分析危害因素对工作人员健康的可能影响,并确定是否超过国家和行业的相关标准。

5. 评价工作人员健康风险:根据检测和监测结果,评估工作人员暴露于危害因素的程度和持续时间,并结合工作任务和工作场所特点,判断是否存在健康风险和职业病的可能性。

6. 预防措施制定:根据评价结果,制定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包括物理防护、工程控制、个人防护以及关于培训和健康监护的要求,并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

1. 保护工作人员健康:通过检测和评价,可以及早发现和控制潜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减少工作人员的暴露风险,保护其健康。

2. 依法合规: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对工作场所中存在的危害因素进行检测和评价,对相关单位和个人的权益进行维护。

3. 优化工作环境:通过检测和评价结果,可以为改善工作环境提供科学依据,引导企事业单位进行改建和改造,提高工作场所的安全和舒适度。

4. 提高职业病防控水平:通过检测和评价工作,可以及早发现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提高职业病防控水平。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工作是保护工作人员健康、依法合规、优化工作环境和提高职业病防控水平的重要工作。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评价制度(三篇)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评价制度(三篇)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评价制度是指通过对工作岗位、工作环境中存在的可能对职工健康造成危害的因素进行辨识和评价的一项制度。

它主要通过采集信息、分析数据、评估危害程度等方法,来确定工作岗位中的有害因素及其影响程度,以便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保护职工的身体健康。

本文将围绕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评价制度展开探讨,包括其目的、内容、方法以及实施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和解决方案等方面。

一、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评价制度的目的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评价制度的主要目的是保护职工的健康,预防和控制工作环境中存在的各类危害因素对职工健康的危害。

具体来说,其目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了解工作岗位中存在的危害因素:通过对工作岗位进行调查和辨识,了解工作岗位中可能存在的有害因素,如化学物质、物理因素、生物因素等。

2. 评估危害程度:通过采集信息、测量数据等方式,对各类危害因素的类型、浓度、暴露剂量等进行科学评估,判断其对职工健康的危害程度。

3. 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根据危害因素的特点和危害程度,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和管理措施,保障职工的身体健康。

4. 评估防护效果:通过对防护措施的评估,判断其对危害因素的有效控制程度,保证防护效果的可靠性。

二、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评价制度的内容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评价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内容:1. 危害因素辨识:通过对工作岗位进行调查和辨识,确定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如有毒化学品、粉尘、噪声、放射性物质等。

2. 危害因素检测和测量:通过采集空气、水、废物等样品,使用仪器设备对环境中的危害因素进行检测和测量,获得相关数据。

3. 危害评估:根据危害因素的特点和测量数据,使用相关的评估方法和模型,对危害因素的暴露剂量、危害程度等进行评估。

4. 风险评估:根据危害评估结果,结合职工的暴露情况和易感因素,对职工的风险进行评估,判断其受到危害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

5. 防护措施和管理措施制定:根据危害评估和风险评估的结果,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和管理措施,包括技术措施、工程措施、个体防护措施等。

常见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

常见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

我国已出台 《职业病防治 法》等多项法 律法规,为职 业病防治提供 了法律依据。
国家卫生健康 委员会负责制 定职业病防治 标准,规范职 业病诊断和治
疗。
各级政府应当 加强对职业病 防治工作的领 导,建立健全 职业病防治责
任制。
企业应当履行 职业病防治主 体责任,建立 健全职业病防 治管理制度。
职业卫生标准体系
02
素识别
粉尘类职业病危害因素
定义:指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粉尘,如煤尘、水泥尘、石棉尘等 危害:长期吸入粉尘可导致尘肺病等职业病,严重影响劳动者健康 识别方法:观察作业环境,了解生产工艺流程,检查粉尘排放措施等 预防措施:加强通风排气,采用除尘设备,定期检测作业环境等
化学物质类职业病危害因素
个体防护措施
佩戴个人防护用品,如手套、口罩、耳塞等 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职业病隐患 改善工作环境,降低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 加强职业卫生宣传教育,提高员工自我保护意识
健康监护和职业病诊断
健康监护:定期对员工进行身体检查,及时发现职业病早期症状
职业病诊断:通过专业医生对疑似职业病员工进行确诊,并提供相应治疗建议
职业卫生标准定义:为消除或控制职业危害因素,预防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对作业场所职 业危害因素进行识别、评估、控制等所制定的标准及其技术规范的总称。 标准体系构成:基础标准、方法标准、管理标准、产品标准和检测评价标准等。
制定原则:科学性、实用性、统一性、国际性。
作用:为职业卫生监管提供依据,为用人单位提供指导,为劳动者提供保护。

职业病危害因素定义
职业病危害因素 是指在工作过程 中产生或暴露于 工作环境中,对 劳动者健康造成 危害的因素。
职业病危害因素 包括化学因素、 物理因素、生物 因素和不良的劳 动环境条件等。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与评价要点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与评价要点

二、评价方法
评价方法
类比法
检查表 分析法
职业病危害
其他
作业分级法 评价方法
43
评价过程
44
工程分析
类比调查
(采用类比法)
职业病危害评价
补充措施与建议
(控制职业病危害)
给出评价结论
评价过程—工程分析
1、工程分析
通过工程分析,明确拟建项目概况、 生产过程中的原料与产品的名称和用(产) 量、岗位设置及人员数量、总平面布置及竖 向布置、生产工艺流程和设备布局、建筑卫 生学、建设施工工艺和设备安装调试过程等 内容,并初步识别生产工艺过程、劳动过程 、生产环境及建设期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 因素及其来源、特点与分布。
气态状呼吸危害:有毒蒸汽
有毒有害蒸气
常温下为液体或固体的 物质,经蒸发或升华而 形成的气体。 如:汽油、油漆涂料、 溶剂、汞等,可导致各 种急慢性中毒,有些致 癌,如苯。
一、职业有害因素识别
(二)物理性有害因素的识别
1.噪声的识别: 主要包括对声源、
噪声强度、噪声频率分 布、噪声暴露时间特 性等的识别。
8
式中:TWA - 空气中有害物质8h时间加权平均浓度,mg/m3;
C1、C2、Cn -测得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mg/m3;
T1、T2、Tn - 劳动者在相应的有害物质浓度下的工作时间, h;
。 8 - 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规定的8h
33
评价要点
34
职业有害因素的评价:
1.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 2.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 3.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等。
36
一、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
2.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的程序 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时,建设单位应当

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与检测分析

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与检测分析

物理因素
职业病危害因素
化学因素
生物因素
二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
2. 1 职业卫生环境监测业务咨询与受理 2.2 工作场所现场卫生学调查 2.3 制定职业卫生环境监测方案 2.4 签订环境监测合同 2.5 采样前准备工作 2.6 职业卫生环境监测现场采样 2.7 采样后样品交接 2.8 数据处理 2.9 职业卫生环境监测报告编写 2. 10 职业卫生环境监测报告发放 2. 11 职业卫生环境监测报告归档
· 用于定点短时间采样将装好微孔滤膜的采样夹 ,在呼吸带高度以 5.0L/min 流量采集15min 空气样品。
· 用于定点长时间采样将装好微孔滤膜的小型塑料采样夹 ,在呼吸带高 度以1L/min 流量采集2~8h 空气样品。
· 用于个体采样时 ,将装好微孔滤膜的小型塑料采样夹佩戴在监测对象 的前胸上部 ,进气口尽量接近呼吸带 , 以1.0L/min 流量采集2~8h 空 气样品。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现场检测
· 微波 · 紫外辐射 · 高温
· 噪声 · 工频电场 · 高频电磁场 · 超高频辐射 · 光照度
· 振动
· 新风量 · 风速测量 · 气压检测 · 烟尘 · 温度 · 湿度
2.7样品交接
· 采样工作结束当天 ,监测项目负责人在确保样品具有代表性、完整性、 有效性及样品编号清晰、正确的情况下 , 负责填写样品送检单并将样 品及送检单一并交至样品管理员处。
二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
2.2 工作场所现场卫生学调查
· 在用人单位有关人员的陪同下进行现场卫生学调查。 · 收集的资料包括工作过程中使用的原料、辅助材料 ,生产的产品、副
产品和中间产物等的种类、数量、及其化学成分等。 · 工作流程包括原料投入方式、生产工艺、生产方式和生产设备数量等。 · 劳动者的工作状况 ,包括劳动者数、在工作地点停留时间、工作方式、 接触有害物质的频度及持续时间等。 · 工作地点空气中有害物质的产生和扩散规律、存在状态、估计浓度等。 · 工作地点的卫生状况和环境条件、卫生防护设施及其使用情况、个人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评价制度模版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评价制度模版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评价制度模版一、引言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评价制度是保护职工健康和预防职业病的重要工具,对于企业提升职工工作环境、改善劳动条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一套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评价制度的模板,旨在为企业建立科学合理的职业健康管理体系提供参考。

二、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1. 风险辨识风险辨识是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的关键步骤。

根据实际情况,将职业健康危害因素分为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人因因素等类别,并确定其具体存在的岗位及工作环境。

2. 危害辨识对于每一类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进行详细的危害辨识。

例如,对于物理因素,包括噪声、振动、辐射等,需要评估其对职工健康的影响及可能引发的职业病;对于化学因素,包括有害物质的种类、浓度、暴露途径等,需要评估其毒性及浓度对职工健康的潜在危害。

三、职业健康危害评价1. 评价方法选择根据风险辨识结果,选择适当的评价方法进行职业健康危害评价。

常用的方法包括实地调查、观察记录、测量检测和实验室分析等。

2. 评价指标设定根据危害辨识结果,设定适当的评价指标。

例如,对于噪声危害评价,可以设定噪声测量值、工作场所等效声级等指标;对于化学物质危害评价,可以设定浓度值、接触时间等指标。

四、评价结果分析1. 数据统计和分析对评价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包括计算各个岗位或工作环境的职业健康危害指数、危害因素的暴露程度等。

2. 结果解读根据评价结果,对职业健康危害程度进行解读。

根据评价指标的阈值,判断是否存在职业健康危害问题,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五、评价结果应用1. 预警与提醒根据评价结果,预警可能存在的职业健康危害风险,并提醒相关部门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2. 优化工作环境根据评价结果,优化现有工作环境,采取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减少或消除职业健康危害因素。

六、监测与改进1. 监测措施建立健全的监测体系,定期对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进行监测,确保职工的工作环境持续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及评价结果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及评价结果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及评价结果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和心理因素。

化学因素包括有害气体、蒸汽、液体、固体颗粒和化学物质等,如有机溶剂、毒性物质等。

物理因素包括噪声、振动、辐射和高温等。

生物因素主要指微生物,如病原体、真菌和寄生虫等。

心理因素包括工作压力、工作不满意和人际关系等。

1.采样:根据不同的危害因素进行不同的采样方法,采集空气、水、土壤和工作场所表面等样本。

2.监测:使用适当的监测仪器对采样得到的样本进行分析。

如使用气相色谱仪、质谱仪对挥发性有机物进行分析。

3.数据处理:对监测得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处理,得到有关危害因素的浓度、暴露时间和频率等信息。

4.评价:根据国家、行业和工作岗位的相关标准和指导意见,对得到的数据进行评价,判断是否存在危害因素以及危害程度。

评价结果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潜在危害因素:根据采样和监测结果,确定工作场所是否存在潜在的危害因素。

如检测到一定浓度的有害气体或化学物质。

2.实际危害因素:判断潜在危害因素是否对工人的健康造成实际影响。

即判断是否存在超标情况。

3.危害因素程度评价:评价危害因素的程度,包括轻微、中度和重度。

根据国家和行业的相关标准,判断工作场所的危害程度。

4.健康风险评估:根据危害因素的程度和暴露情况,评估工人的健康风险。

健康风险评估可以帮助确定采取何种措施来保护工人的健康和安全。

最后,根据评价结果,应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少或消除工作场所的危害因素,并定期进行检查和评估,以确保工人的健康和安全。

同时,相关部门也应加强监督和管理,加强对工作场所的检查和评估工作,提高职业病防治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方法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方法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方法职业病是由于长期接触、吸入或接触有毒有害物质而导致的一类特定疾病。

在工作场所,职业病的发生对工人的健康和生活带来了巨大风险和威胁。

因此,为了更好地预防和控制职业病的发生,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方法。

一、危害识别与定量分析方法1.危害因素辨识法危害因素辨识法是通过对工作场所各种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辨识和描述,来确定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

主要包括:现场观察法、文献资料法、问卷法等。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简单快速地了解工作场所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2.危害因素定性评价法危害因素定性评价法是通过对工作场所的观察和实地调查,确定工作场所是否存在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危害因素。

通过对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进行识别和描述,对职业病的危害进行初步评估。

主要包括:职业危害因素分析法、职业病暴露预测法等。

3.危害因素定量评价法危害因素定量评价法是通过对工作场所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价,确定各项危害因素的程度和危险度。

主要包括:职业病暴露度评价法、职业病风险评估法等。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对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进行全面、准确的评价。

二、危害程度评价方法1.危害程度分类法危害程度分类法是通过对工作场所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进行分类和划分,确定各项危害因素的程度和危险度。

主要包括:危害程度划分法、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级法等。

通过对危害程度的评价,可以对各项危害因素进行优先级排序,以便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2.危害程度计算法危害程度计算法是通过对工作场所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进行计算和评估,确定各项危害因素的程度和危险度。

主要包括:职业病危害度计算法、危害因素暴露度计算法等。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对工作场所的危害程度进行定量评估,为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三、危害控制措施评价方法1.控制措施评价法控制措施评价法是通过对工作场所已采取的控制措施进行评价,确定其有效性和可行性。

职业危害辨识及评价

职业危害辨识及评价

职业危害辨识与评价在职业卫生工作中,通过工程分析、类比调查、工作场所环境检测、职业流行病学调查以及实验研究等方法,把某建立工程或工作场所中职业病危害因素甄别出来的过程叫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也叫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

其目的在于辨识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来源、存在形式、存在浓度(强度)、危害程度等,为职业病危害监测与评价、劳动者安康监护以及研究应采取的职业卫生防护控制措施等提供重要依据。

同时,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能力也是检查考核职业卫生工作者综合技术素质的重要指标,是职业卫生工作者必须具备的根本功。

一、职业危害因素辨识X围(一)粉尘与尘肺1.生产性粉尘能够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叫做粉尘。

从胶体化学观点来看,粉尘是固态分散性气溶胶。

其分散媒是空气,分散相是固体微粒。

在生产中,与生产过程有关而形成的粉尘叫做生产性粉尘。

生产性粉尘对人体有多方面的不良影响,尤其是含有游离二氧化硅的粉尘,能引起严重的职业病——矽肺。

不同分散度的生产性粉尘,因粉尘颗粒粒径大小的差异,其进入人体呼吸系统的情况存在差异,在生产性粉尘的采样监测与接触限值制定上,通常将其分为总粉尘与呼吸性粉尘两种类型:(1)总粉尘:可进入整个呼吸道(鼻、咽和喉、胸腔支气管、细支气管和肺泡)的粉尘,简称“总尘〞。

技术上系用总粉尘采样器按标准方法在呼吸带测得的所有粉尘。

(2)呼吸性粉尘:按呼吸性粉尘标准测定方法所采集的可进入肺泡的粉尘粒子,其空气动力学直径均在7.07μm以下,空气动力学直径5μm粉尘粒子的采样效率为50%,简称“呼尘〞。

2.生产性粉尘的来源生产性粉尘来源于以下几方面:(1)固体物质的机械加工、粉碎,其所形成的尘粒,小者可为超显微镜下可见的微细粒子,大者肉眼即可看到,如金属的研磨、切削,矿石或岩石的钻孔、爆破、破碎、磨粉以及粮谷加工等。

(2)物质加热时产生的蒸气可在空气中凝结成小颗粒,或者被氧化形成颗粒状物质,其所形成的微粒直径多小于1μm,如熔炼黄铜时,锌蒸气在空气中冷凝、氧化形成氧化锌烟尘。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

•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与分析的重要性 • 是职业病危害评价工作的重要环节, • 是职业病危害评价(特别是预评价)的基 础。 •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分析是否全面、 准确、科学、合理将直接影响到评价结果 的正确性。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分类方法 • 一、按来源分 一)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 1.化学因素 a. 有毒物质(铅、汞、锰、苯、一氧化碳、有机磷 农药等) b. 生产性粉尘 (矽尘、石棉尘、煤尘、有机粉尘、 其他粉尘) 2.物理因素 a. 异常气象条件:高温、低温、高湿 b. 异常气压: 高气压、低气压 c. 噪声、振动(主要指局部振动—手传振动) d. 非电离辐射(紫外光、激光、射频辐射—高频、 超高频、工频) e. 电离辐射:x射线 、γ 射线等

• • • •
噪声 一切有损昕力、有害健康或有其他危害的声响。 生产性噪声 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噪声。 振动 一个质点或物体在外力作用下沿直线或弧线 围绕平衡位置来回重复的运动。 手传振动 又称手臂振动或局部振动,指生产中使 用振动工具或接触受振动工件时,直接作用或传递 到人手臂的机械振动或冲击。 电离辐射 能使受作用物质发生电离现象的辐射, 即波长<100nm的电磁辐射。 非电离辐射 波长>100nm不足以引起生物体电离的 电磁辐射。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与分析
基本概念
• • • 职业性有害因素 又称职业病危害因素,在职业活动中产生 和(或)存在的、可能对职业人群健康、安全和作业能力造成 不良影响的因素或条件,包括化学、物理、生物等因素。 粉尘 能够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 毒物 在一定条件下,较低剂量能引起机体功能性或器质性损 伤的外源性化学物质。 生产性毒物 生产过程中产生或存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的各种 毒物。 高温作业 在高气温、或有强烈的热辐射、或伴有高气湿相结 合的异常气象条件下, WBGT指数超过规定限值的作业。 寒冷环境 环境温度、湿度、风速等负荷联合作用于人体,引 起人体更多散热,导致人体发生冷应激反应的环境状态。 低温作业 work (job) under cold stress 平均气温≤5℃的作业。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评价制度范文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评价制度范文

职业健康危害因素辨识、评价制度范文一、引言职业健康危害因素是指在工作过程中可能对工人健康产生不利影响的各种因素,对其进行辨识和评价对于确保工人的健康和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职业健康危害因素的辨识和评价制度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并提供一份辨识和评价制度的范文,旨在为相关单位制定和完善职业健康管理制度提供参考。

二、职业健康危害因素的辨识职业健康危害因素的辨识是指对工作场所中潜在的、可能对工人健康产生危害的因素进行识别和分析。

辨识职业健康危害因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采取预防控制措施,防止职业病的发生。

在辨识职业健康危害因素时,应综合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1.工作环境因素:包括工作场所的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辐射因素、噪声因素等。

例如,作业过程中产生的粉尘、有害化学物质、有害微生物等。

2.工作内容因素:包括工作方式、工作强度、工作时间、工作负荷等。

例如,长时间处于高强度工作状态、加班过多等。

3.工作组织因素:包括工作时间安排、工作岗位设计、管理方式等。

例如,长时间工作、高强度工作等。

4.个人因素:包括个人的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等。

例如,疾病史、体质等。

辨识职业健康危害因素需通过以下步骤进行:1.收集工作场所的相关信息,包括工作环境因素、工作内容因素、工作组织因素等。

2.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和评估,辨别出潜在的职业健康危害因素。

3.确定潜在职业健康危害因素的具体影响范围和危害程度。

4.制定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包括技术措施、管理措施、个体防护措施等。

三、职业健康危害因素的评价制度职业健康危害因素的评价制度是指根据辨识出的职业健康危害因素,对其进行定量或定性的评价。

评价职业健康危害因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测定其危害程度,以便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职业危害评价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进行:1.定量方法:通过监测和测量对职业健康危害因素的暴露水平,获取具体的数值数据,并与职业危害因子的标准进行比较,判断其是否超过限值标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与无毒工段安排在一个车间;
3、由不合理生产过程中所致危害。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往往同时存在多种有害因 素对劳动者的健康产生联合作用。
2002 年卫生部颁布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 中将职业病危害因素分为十大类: 1、生产性粉尘 2、放射性同位素与放射线 3、有毒化学物质 4、物理因素 5、生物因素 6、导致职业性皮肤病的危害因素 7、导致职业性眼病的危害因素 8、导致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的危害因素 9、导致职业性肿瘤的危害因素 10、导致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

金属与类金属:铅、汞、砷、锰、镉、镍、铍、 铊、钡、钒、铬、铀; 刺激性气体:氯气、氨气、光气、氮氧化物、二 氧化硫; 窒息性气体:一氧化碳、硫化氢、氰化物; 有机化合物: 农药; 职业接触限值:339



铬、强酸强碱、紫外辐射、油彩、高温高湿 三氯甲烷、煤焦沥青、有机溶剂、棉麻皮毛 与饲料粮食加工

3、生物因素
1劳动组织和制度不合理,劳动作息制度不合理 等 2 精神(心理)性职业紧张 3 劳动强度过大或生产定额不当,如安排的作 业与劳动者生理状况不相适应等 4 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如视力紧张等
5 长时间不良体位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等
1、自然环境中的因素,如炎热季节的太阳辐射; 2、厂房建筑或布局不合理,如通风不良、有毒工段
(二)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三)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


1、化学因素
有毒物质,如铅、汞、苯、氯、一氧化碳、有机磷农药等。
生产性粉尘,如矽尘、石棉尘、煤尘等。


2、物理因素
异常气象条件:如高温、高湿、低温 异常气压:如高气压、低气压 噪声、振动 非电离辐射:如可见光、紫外、红外、激光等 电离辐射:如X射线、γ射线、放射性同位素等。
目,不易找到类比对象。
通过对建设项目的现场调查使用的原辅材料的种 类及用量、产品种类及产量以及生产工艺设备及 工艺特征来识别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方法
是采用仪器对工作场所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 素进行现场采样分析的方法
前面所述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方法主要 涉及在正常生产状态下的识别。事实上有 些职业病发病原因并非正常工作状况所致, 特别是许多记性职业中毒事故都发生在非 正常生产情况下。 我国近年来硫化氢和一氧化碳急性职业中 毒事故50%以上发生在密闭空间作业。

优点: 直观、可以定量(通过对类比现场的 调查、监测);

缺点: 相似可比性的差异带来偏差。
工程特征的相似性(工艺路线、生产方法、原辅材 料、产品结构); 职业卫生防护设施的差异性; 环境特征的相似性。
概念: 是利用已完成的同类建设项目或从文献中检索到 的同类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资料进行类比分析、 定量和定性识别的分析

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是按照划分的评价单元, 针对其存在的各类职业病危害作业工种(岗位) 及其相关工作地点,根据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 结果并对照GBZ 2.1或者GBZ 2.2标准等,评价职 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水平的符合性及其危害程度



不同工种(岗位)及其具体作业任务职 业病危害因素的接触水平; 不同人群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水平; 不同工作地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接触水 平。




PC-STEL的应用
在遵循PC-TWA的前提下,PC-STEL水平短时间接 触不引起: 1、刺激作用 2、慢性或不可逆组织损伤 3、存在剂量—接触次数依赖关系的毒性效应 4、麻醉程度足以导致事故率升高、影响逃生 和降低工作效率



MAC的应用
MAC主要是针对具有明显刺激、窒息或中枢神 经系统抑制作用,可导致严重急性损害的化学物 质而制定的不应超过的最高容许接触限值,即任 何情况都不容许超过的限值。最高浓度的检测应 在了解生产工艺过程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工种和 操作地点采集能够代表最高瞬间浓度的空气样品 再进行检测。


超限倍数的应用






4.注意事项 ⑴对分别制定了总粉尘和呼吸性粉尘PC-TWA的粉尘,应同时测定总 粉尘和呼吸性粉尘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 ⑵当工作场所中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化学物质时,若缺乏联合作用的 毒理学资料,应分别测定各化学物质的浓度,并按各个物质的职业接 触限值进行评价。 ⑶当两种或两种以上有毒物质共同作用于同一器官、系统或具有相似 的毒性作用(如刺激作用等),或已知这些物质可产生相加作用时, 则应按下列公式计算结果,进行评价: C1/L1+C2/L2+ · · · · · · +Cn/Ln=1 式中: C1,C2 · · · · · · Cn——各化学物质所测得的浓度; L1,L2 · · · · · · Ln——各化学物质相应的容许浓度限值。 据此算出的比值≤1时,表示未超过接触限值,符合卫生要求;反之, 当比值>1时,表示超过接触限值,则不符合卫生要求。 ⑷在备注栏内标有(皮)、(敏)物质和有(癌)的标识的物质,评 价时应特别注意。

(一)化学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的应用 PC-TWA的应用 PC-STSL的应用 MAC的应用 超限倍数的应用


PC-TWA的应用
美国职业安全与卫生研究所


PC-STEL的应用
1、PC-STEL是与PC-TWA相配套的短时间接触限 值,可视为对PC-TWA的补充。 2、即使当日的TWA符合要求时,短时间接触浓 度也不应超过PC-STEL。当接触浓度超过PC-TWA, 达到PC-STEL水平时,一次持续接触时间不应超 过15min,每个工作日接触次数不应超过4次,相 继接触的间隔时间不应短于60min。 3、对制定有PC-STEL的化学物质进行监测和评价 时,应了解现场浓度波动情况,在浓度最高的时 段按采样规范和标准检测方法进行采样和检测。


超限倍数的应用
对于粉尘和未制定PC-STEL的化学物质,即使其 8h TWA没有超过PC-TWA,也应控制其漂移上限。 因此,可采用超限倍数控制其短时间接触水平的 过高波动。超限倍数所对应的浓度是短时间接触 浓度,采样和检测方法同PC-STEL。 在符合PC-TWA的前提下,粉尘的超限倍数是PCTWA的2倍;化学物质的超限倍数见下表。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来源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分布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影响人员




类比法
资料复用法


经验法
工程分析法


职业卫生调查法
检测检验法
概念:
类比法是利用与拟建建设项目相似的现有 项目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资料进行类推的识 别方法。
适用范围:
类比法是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工作 中最常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方法。
资料查阅
有害性分析的主要方法。通过查阅教科书、文献 资料、MSDS(化学品安全说明书)、GHS(全 球化学品同一分类和标签制度)等资料,可以获 得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有关理化性质、对人体健康 影响等数据信息
工作日写实
是指在生产劳动现场,对从事职业病危害作业人 员的整个工作日内的各种活动及其时间消耗,按 时间先后的顺序连续观察、如实记录,并进行整 理和分析。






矽尘:游离二氧化硅超过10%的无机性粉尘;煤尘; 石墨尘:碳元素为主的矿物质(含游离二氧化硅较 高),石墨矿开采、碳素制品制造;炭黑尘:含炭 黑为主的粉尘,炭黑制备、橡胶制品、稀有金属冶 炼; 石棉尘:石棉开采、耐火保温材料、建筑材料、刹 车制动品制造; 陶瓷尘; 滑石尘:采矿、滑石粉加工应用; 水泥尘;云母尘:云母开采、电器设备制造; 铝尘:采矿、铝提炼、铝制品; 电焊尘;铸工尘;其他尘 职业接触限值:47种

该法属于文献资料类比的范畴,具有简便易行等 优点,但可靠性和准确性难以控制
概念: 经验法是评价人员依据其掌握的相关专业知识和 实际工作经验,借助经验和判断能力直观地对工 作场所存在或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辨识分 析的方法。 适用范围: 该方法主要适用于一些传统行业中采用传统工艺 的建设项目的评价,评价人员积累的这类典型行 业和工艺的职业卫生基础资料较为丰富,可根据 以往的工作经验和原有的资料积累对此类建设项 目的职业病因素进行识别和分析。
(1)化学有害因素包括化学物质(339种)、粉尘(47 种)、生物因素(2种)
(2)物理因素包括超高频辐射、高频电磁场、激光辐射、 紫外辐射、高温、噪声、手传振动、煤矿井下采掘工作 场所气象条件、体力劳动强度、体力劳动是心律等11种

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是按照划分的评价单元,在 工程分析和职业卫生调查的基础上,识别建设项 目生产工艺过程、生产环境、劳动过程中以及建 设施工过程可能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 来源、分布与影响的人员。

识别建设项目各类危害因素的来源、分布及其所影 响的人员 分析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人员的作业工种、接 触机会、接触方式及接触时间


分析职业病危害因素所具有的有害性及其可能造成 的健康影响 评价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人员的接触水平及其 与职业接触限值标准要求的符合性

(一)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
目前,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工作主要 采用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方法进 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水平的评价。根据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结果并对照GBZ 2.1 或者GBZ 2.2的职业接触限值标准,评价职 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水平的符合性。 职业接触限值: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限值量值, 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长期反复接触对机 体不引起有害作用的容许接触水平。
优缺点: 优点--简便、易行 缺点--受评价人员占有的知识、经验和资料 的限制,可能出现遗漏和偏差。
概念: 对识别对象的生产流程、生产设备布局、化学反 应原理、原辅材料及其杂质种类含量等进行分析, 推测生产过程中固有的、潜在的、可能产生的各 种职业病危害因素。 适用范围: 主要用于新工程、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等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