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对焦虑的定义

合集下载

基础心理学第四章 第三节 常见心理异常症状 要点

基础心理学第四章 第三节 常见心理异常症状 要点

---------------------------------------------------------------最新资料推荐------------------------------------------------------ 基础心理学第四章第三节常见心理异常症状要点第三节常见心理异常的症状概述:一.本节内容来自于[精神病学]中的[精神障碍的症状学],所以这里所说的心理异常的症状就等同于精神障碍(精神疾病)的症状。

二.症状学的定义:异常的精神活动通过人的外显行为如言谈、书写、表情、动作行为等表现出来,称之为精神症状。

研究精神症状及其产生机制的学科称为精神障碍的症状学,又称精神病理学。

二.心理异常的症状与精神障碍的关系:1.心理异常就是指心理不正常,是指有精神障碍(精神疾病)者的心理状态。

2.常见心理异常的症状是指精神障碍者异常精神活动的一些具体表现形式。

学习症状学知识,有助于我们对有无精神障碍的鉴别以及对各类精神障碍的诊断。

3.心理异常的症状是有轻重之分的;几种症状在一起可以组合成症状群(又称综合征),对各类精神障碍的诊断才更加有意义。

三.学习常见心理异常症状的目的:精神科医生诊断、治疗精神障碍。

心理咨询师鉴别精神障碍、转诊。

1 / 17四.对精神病患者的心理咨询和治疗: 辅助性的有条件的 1. 经系统临床治疗,病理性症状缓解或基本消失以后。

2.主要目的是社会功能康复和预防复发。

3.必须密切配合精神科医生一起实施。

第一单元认知障碍一.感知觉及其障碍(一)感觉的定义:客观事物作用于感觉器官,所产生的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二)知觉的定义:客观事物作用于感觉器官,感觉到的事物的各种属性在脑中进行综合,并结合以往经验,在脑中形成的整体印象。

(三)感觉障碍:感觉过敏:感觉阈限降低感觉减退:感觉阈限增高内感性不适:躯体内部性质不明确、部位不具体的不舒适感;(四)知觉障碍:1.错觉:对客观事物歪曲的知觉。

对运动心理学中关于应激、唤醒和焦虑概念的思考

对运动心理学中关于应激、唤醒和焦虑概念的思考

对运动心理学中关于应激、唤醒和焦虑概念的思考运动心理学是一门研究运动和运动表现的心理学领域。

在运动心理学中,有三种概念是非常重要的,即应激、唤醒和焦虑。

本文就此进行探讨。

首先,应激是指在运动中所承受的心理压力。

运动员面临的应激可以从环境因素中产生,也可以来自自我或他人期望的压力。

当运动员面对这些压力时,他们往往会感到焦虑和担心。

这种焦虑和担心可以称为应激,因为它们可以激发运动员更好地完成比赛任务。

然而,如果应激过大,运动员可能会感到极度的恐惧和痛苦,这可能会损害他们的表现。

其次,唤醒可以被认为是运动表现的一种状态。

运动员在进行比赛前会准备充分,以达到最佳的表现状态,当运动员达到最佳状态时,就会有唤醒的感觉,这种感觉会激发运动员更好地完成比赛任务。

唤醒感也可以来自运动员在比赛中受到的正面评价,这会让他们感到更有动力来完成任务。

最后,焦虑可以被定义为一种不良的状态,它可能来自应激或唤醒的影响。

焦虑会影响运动员的心理状态,他们会感到无助和紧张。

此外,焦虑会对运动表现有消极影响,因为它会降低运动员的精力和紧张度,以及影响他们的技能执行能力。

总而言之,应激、唤醒和焦虑是运动心理学中重要的概念,它们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运动中的心理因素。

应激可以给运动员带来积极或消极的影响,而唤醒则是运动表现的一种有助于激发运动员的正面状态,而焦虑则可能会给运动员带来负面的影响。

因此,理解并正确掌握运动心理学中的应激、唤醒和焦虑概念是非常重要的。

接下来,为了有效地管理运动心理,运动员可以采取一些措施。

首先,他们应该学习如何有效地应对应激,并采取有效的应激缓解技巧,以减少其影响。

其次,运动员应该采取正确的唤醒技巧,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其中可以使用正确的训练方法和正确的认知方法。

最后,他们应该采取正确的焦虑控制技巧,以减少焦虑对他们的心理状态和表现的影响。

综上所述,应激、唤醒和焦虑是运动心理学领域中非常重要的概念。

只有理解并正确掌握这些概念,运动员才能有效管理自己的心理状态,从而获得最佳比赛表现。

变态心理学-焦虑障碍

变态心理学-焦虑障碍
Page 8
2. 广泛性焦虑(1)(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GAD)
1、CCMD-3的定义
是一种以缺乏明确对象和具体内容的提心吊胆,紧张
不安为主的焦虑症,
伴有显著的植物神经症状,肌肉紧张,及运动性不安
,病人因难以忍受又无法解脱,而感到痛苦。
符合症状标准至少6个月。
Page 个体感到很无助,他们神经过敏,紧张,易警醒,
经常处于崩溃的边缘。
在认知上,个体预料到某种可怕的事情将会出现,但却又不知 道具体是什么。 在生理上,个体会体验到慢性的肌肉紧张。
Page 10
广泛性焦虑障碍(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GAD)的核心特征是担忧。广泛性焦虑障碍 患者持续地担忧,通常是关于很琐碎的事情。“担 忧”指的对一个问题考虑过多并且不能从这种思绪 中走出来的认知倾向。通常这种担忧持续的原因是 个体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大多数人都会 不时地担忧,但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的担忧是过度 的、不受控制的且持久的。
Page 2
焦虑是指人对将要发生的事过分担心和忧虑。 恐惧是对突发危险做出的反应。
心理学家关注恐惧的“突发性”和焦虑的“预期性”。
恐惧是对即时出现的威胁的反应,而焦虑是对即将出现 的威胁的反应。 所以,面对一只熊时,人的反应是恐惧;而大学生对毕 业后就业问题的担心就属于焦虑。
焦虑障碍
焦虑与恐惧的概念:
焦虑是一种以显著的负性情绪、紧张的躯体症状以及对未 来的担忧为特点的情绪状态。 恐惧,是一种对当前危险情景做出的即时的应激反应,具 有很强的逃避倾向,并伴随着交感神经系统的活动增强。
两者的区别:
恐惧的认知成分是对清晰的、特定的危险的认识,而焦虑 的认知成分则是对弥散的、不确定的危险的预期。

焦虑理论

焦虑理论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

一般来说,在精神病学界和临床心理学界,焦虑的定义有三个要件:(1)焦虑是一种烦躁、急切、提心吊胆、紧张不安的心境;(2)焦虑者往往伴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3)焦虑往往是没有相对固定的对象和明确的内容。

但是迄今为止,对于焦虑的定义以及焦虑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

在这里,引用唐海波和邝春霞(2009)对焦虑的定义,即焦虑是个体对即将来临的可能会造成危险或威胁的情境所产生的紧张、不安、忧虑、烦恼等不愉快的复杂情绪状态。

在西方文化史中,正式地、深入地对焦虑进行研究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早深入研究焦虑的人是哲学家克尔凯戈尔(1944),在《恐惧的概念》一书中明确指出,焦虑是人面临自由选择时所必然存在的心理体验,焦虑的产生与人的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有关。

弗洛伊德对焦虑也有系统的研究,他对焦虑症的临床影响仅次于其对癔症的影响。

20世纪曾被者称为“焦虑的时代(AGE OF ANXIETY)”。

对焦虑的神经心理学、心理测量学、心理治疗学、精神药理学的研究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尤其是对焦虑的行为-认知治疗受到了临床工作者的重视,同时,抗焦虑药物的临床应用也使焦虑的治疗呈现出多样性的局面。

在精神分析之后,其他各大流派也对焦虑做了系统的研究,提出了他们各自的焦虑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焦虑起源于超我和本我之间的冲突,焦虑是潜意识中存在着危险的一个信号,为了回应这个信号,自我会动用一系列的防御机制,从而防止那些不为人接受的冲动和欲望进入意识层面。

如果作为信号的焦虑不能激发起自我的防御或防御失败,那么就会出现持续的焦虑状态或者其他神经症的症状。

所以,焦虑既是冲突的产物又代表着自我为消除冲突所作的努力。

在弗洛伊德之后,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霍尼和沙利文也提出了自己的焦虑理论。

霍尼认为,她认为焦虑的形成分成三种:(1)原始焦虑——儿童与父母的分离引起;(2)惊时焦虑——突发性意外、陌生环境、恐怖的电影引起。

焦虑症的社会心理学视角研究

焦虑症的社会心理学视角研究

焦虑症的社会心理学视角研究焦虑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影响着全球数以百万计的人们。

作为一种心理疾病,焦虑症不仅仅是个人内心的问题,它也受到社会心理学因素的影响。

本文将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探讨焦虑症的成因、影响和治疗方法。

首先,焦虑症的成因可以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解释。

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的社会环境和社会关系对焦虑症的发生起着重要作用。

例如,社会压力和社会支持是两个重要的因素。

社会压力包括工作压力、学业压力、家庭压力等,这些压力会导致个体感到无助和焦虑。

而社会支持则可以缓解焦虑症的症状,例如家人、朋友和社会组织的支持都可以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和实质上的帮助。

此外,社会期望和社会比较也是焦虑症的成因之一。

社会期望是指个体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和被赋予的责任,如果个体无法满足这些期望,就会感到焦虑。

而社会比较则是指个体与他人进行的比较,如果个体感到自己在某些方面不如他人,就会产生焦虑情绪。

其次,焦虑症对个体的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有着深远的影响。

焦虑症患者往往表现出社交回避和自我限制的行为,他们害怕与他人交往和参与社交活动,这会导致他们的社交网络变得狭窄。

此外,焦虑症还会对个体的工作和学习能力产生负面影响。

焦虑症患者常常感到紧张和不安,这会干扰他们的注意力和思维能力,从而影响他们在工作和学习中的表现。

此外,焦虑症还会对个体的身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长期的焦虑状态会导致身体的紧张和压力反应,增加患心脏病、高血压等疾病的风险。

最后,焦虑症的治疗方法也可以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考虑。

社会支持是治疗焦虑症的重要手段之一。

研究表明,社会支持可以减轻焦虑症患者的症状和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因此,建立和维护良好的社会关系是治疗焦虑症的重要途径。

此外,认知行为疗法也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

认知行为疗法通过帮助焦虑症患者改变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从而减轻他们的焦虑症状。

例如,焦虑症患者常常存在过度担忧和自我否定的思维方式,认知行为疗法可以帮助他们认识到这些思维方式的不合理性,并通过改变思维方式来减轻焦虑症症状。

焦虑有4大好处,但你得这么用

焦虑有4大好处,但你得这么用

焦虑有4大好处,但你得这么用文/ 王世民深圳尔雅总裁| YouCore创始人著有《思维力》《学习力》《个体赋能》前言焦虑的定义是:个体由于达不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的威胁,致使自尊心或自信心受挫,或因失败感、内疚感增加,所形成的一种紧张不安带有恐惧性的情绪状态。

斯皮尔伯格(Spielberger)将焦虑分为特质焦虑与状态焦虑:特质焦虑是指一种较为容易引起持续性的担忧和不安的人格特性。

状态焦虑指在某种特殊情境下,某一特定时刻产生的烦躁不安的情绪。

特质焦虑很容易形成焦虑症,是需要去治疗的。

但如果只是状态焦虑,使用恰当的话,反而能给你的工作和学习带来四大收益。

01用焦虑产生更大动力我们公司今年暑假招的暑期实习生中,有6位是负责全国各地工作坊的宣传、报名、跟进工作的。

她们来公司一周后,我查看带她们的同事交上来的数据,发现6名同学都没能按计划完成工作坊的周报名任务。

因此我就跟这位同事讲,要注意保持YouCore的优良传统,给新的实习生强调目标的严肃性。

然而到了第二周的周二,我再检查下数据,发现所有人依然都没完成任务。

为了了解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周三一大早,我找了三位来得早的同学,问她们有没有接到要完成目标的要求,以及能不能完成目标。

结果三位同学都告诉我接到必须要完成目标的要求了,但都10天了(各地工作坊是两周举办一场),还没有一个工作坊的报名人数超过一半,只剩3天要达到报名目标,肯定是不可能的。

原来问题的症结在于压力不够。

于是,周三晚我就让负责带她们的同事发了个通知:凡是本周六前未完成工作坊报名任务的,我们补偿一周的实习薪资,从下周一起就不用再过来了。

结果,刚到周五中午,负责带她们的同事就告诉我,所有人都完成工作坊报名目标了。

同样还是这六个人,为什么一天半完成的报名量比之前十天都要多呢?这就是焦虑的动机作用。

根据心理学的解释,焦虑是动机因素,也就是说适当焦虑,人会萌生出摆脱不良境况的主观意愿,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改善眼前不利的处境。

社会心理学中的社会焦虑

社会心理学中的社会焦虑

社会心理学中的社会焦虑社会焦虑指的是个体对社会环境的一种负面感受,包括对社会状况的担忧、对未来的不安和对自身的悲观。

社会焦虑是一种主观感受,并不是真实存在的问题,但却会对个体的生活和行为产生影响。

社会心理学研究社会焦虑的成因、表现和缓解方法,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应对社会焦虑的种种问题。

社会焦虑的成因社会焦虑的成因有多种,其中最显著的是社会变革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

全球化、科技革命、人口增长、自然灾害等事件改变了社会和个体的生活环境,而这些变化难以预测和控制,从而引发了社会的不安和个体的焦虑。

此外,社会比较也是社会焦虑的重要成因,个体会通过对他人和自己的社会地位的比较来形成自己的社会身份认同,如果发现自己比他人处于一个低社会地位的环境中,就会感到焦虑和不安,这也被称为社会考验。

社会焦虑的表现社会焦虑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不同的个体对社会环境产生的焦虑反应也不同。

其中常见的表现包括:1. 态度消极:社会焦虑者对自己和他人的未来抱有悲观态度,对改变和创新持怀疑和反对态度。

2. 社交障碍:社会焦虑者常常对社交场合感到不适,不愿意参加社交活动,害怕与人交流。

3. 强迫症状:社会焦虑者会反复思考自己的行为和言语是否得当,想方设法避免出错,这种行为往往会引起强迫症状。

4. 躯体症状:社会焦虑者常常感到紧张和不安,有时会出现心悸、头痛、胸闷等躯体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出现神经衰弱。

社会焦虑的缓解方法社会焦虑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问题,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普遍,缓解社会焦虑对于个体的生活和幸福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缓解社会焦虑的方法:1. 接受现实:接受身处复杂和不确定的环境中,尝试学会应对挑战和风险,增强个人抗压能力。

2. 改变思维模式:重新审视自己和周围的世界,摆脱负面思维和焦虑,学会积极乐观地看待问题。

3. 寻求帮助:如果社会焦虑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不要背负过重的压力和责任,及时寻求心理咨询和支持。

4. 改变生活方式:积极参加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增强身体健康和心理稳定性。

心理学角度看待焦虑症治愈焦虑的有效方法

心理学角度看待焦虑症治愈焦虑的有效方法

心理学角度看待焦虑症治愈焦虑的有效方法焦虑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许多人都会遭受焦虑带来的困扰。

而针对焦虑症的治疗,心理学提供了多种有效的方法。

本文将从心理学角度探讨焦虑症的本质,并介绍几种治愈焦虑的有效方法。

焦虑症是一种由内外部因素引起的情绪和身体反应的过度反应。

焦虑症患者常常感到紧张、不安和恐惧,可能伴随着心悸、胸闷、呼吸困难等身体症状。

而焦虑症的治疗可以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通过改变思维方式、调节情绪以及进行行为干预等方法,有效地缓解焦虑症状。

首先,认知行为疗法是治疗焦虑症的主要方法之一。

该方法通过帮助患者认识到负面思维、误解和不合理的信念对焦虑的影响,从而改变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

例如,患者常常存在过度担心、过度解读和过度自责等不合理的思维习惯。

认知行为疗法通过与患者合作,帮助他们识别和纠正这些不健康的思维模式,重新建立积极、现实和合理的认知。

其次,放松训练也是治疗焦虑症的重要方法之一。

焦虑症患者常常处于紧张和恐惧的状态,而放松训练可以帮助他们缓解精神和身体上的紧张感。

常见的放松技巧包括深呼吸、渐进性肌肉松弛和正念冥想等。

通过反复训练,患者可以学会主动调节自己的身体状态,从而缓解焦虑症状。

此外,暴露疗法也是治疗焦虑症的一种有效方法。

焦虑症患者常常对自己害怕的事物或场景产生过度的担心和回避行为。

而暴露疗法通过逐步引导患者面对他们所恐惧的事物,有助于减少恐惧和焦虑。

这种方法可以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或直接暴露在现实场景中来实施。

通过慢慢适应所害怕的事物,患者可以逐渐降低焦虑的程度,并恢复正常生活。

最后,社会支持和心理咨询也是治疗焦虑症的重要手段。

焦虑症患者常常在情绪上感到孤立和无助,而与他人分享并寻求支持可以减轻这种负担。

与亲友或焦虑症支持小组保持良好的沟通,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可以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和指导,对焦虑症患者的康复具有积极的影响。

综上所述,心理学提供了多种治愈焦虑症的有效方法。

通过认知行为疗法、放松训练、暴露疗法以及社会支持和心理咨询等综合手段的运用,可以有效缓解焦虑症症状。

心理学如何解释人们的社交焦虑和社交恐惧

心理学如何解释人们的社交焦虑和社交恐惧

心理学如何解释人们的社交焦虑和社交恐惧社交焦虑和社交恐惧是一种心理上的困扰,常常出现在人们面对社交场合时。

这种心理现象引起了心理学家的广泛关注,并且有很多理论和研究试图解释其原因和机制。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心理学如何解释人们的社交焦虑和社交恐惧。

一、社交焦虑和社交恐惧的定义社交焦虑和社交恐惧是指个体在社交交往中体验到的一种明显的紧张和不适感。

社交焦虑通常表现为对他人的评价、批评或拒绝的过度关注和担忧,导致个体回避或回避与他人的互动。

社交恐惧则更为严重,个体对社交场合感到极度恐惧和不安,可能导致出现心理和生理上的症状,如心悸、出汗和呼吸困难等。

二、生物学解释根据生物学研究,个体存在一种遗传倾向,容易对社交情境产生焦虑和恐惧。

这是因为个体的大脑中有一种称为杏仁核的结构,它在恐惧和焦虑的产生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杏仁核对社交场合的危险性进行评估,过度敏感的杏仁核会导致个体对社交情境产生过度的应激反应,从而引发社交焦虑和社交恐惧。

三、认知解释认知解释认为,社交焦虑和社交恐惧是由于个体对社交情境中的负面评价和过度自我关注引起的。

个体对自己的表现和他人的反应存在过度的担忧,他们怀疑自己会被他人嘲笑、拒绝或看不起。

这种认知上的偏差导致了个体在社交场合中感到紧张和不安。

四、社会心理解释社会心理学将社交焦虑和社交恐惧解释为社会情境对个体的压力和期望所引起的。

社交场合常常存在一定的规则和期望,个体需要符合这些规则和期望,才能够在社交中取得成功和认同。

对于那些对自己的能力和表现缺乏自信的人来说,这种压力和期望可能变得不可承受,导致社交焦虑和社交恐惧的出现。

五、心理治疗与应对方法对于个体而言,社交焦虑和社交恐惧是一种困扰和限制,需要采取相应的心理治疗和应对方法。

其中,认知行为疗法被广泛应用于社交焦虑和社交恐惧的治疗中。

该疗法通过帮助个体纠正认知上的偏差和改变行为习惯,来减轻社交焦虑和恐惧的症状。

此外,药物治疗和心理支持也可以作为辅助手段。

状态焦虑名词解释心理学

状态焦虑名词解释心理学

状态焦虑名词解释心理学状态焦虑是指个体在特定情境或特定任务中,由于对自己的表现及结果产生过度担忧和紧张的一种心理状态。

该状态焦虑可以出现在各个领域,例如考试焦虑、演讲焦虑、社交焦虑等。

状态焦虑在心理学中被广泛研究,并且被认为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问题。

状态焦虑的特点是它是一种短期的、特定领域的焦虑状态,在特定情境中出现。

相比之下,人们还经常提到的“trait焦虑”是指个体在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焦虑状态。

状态焦虑通常源于对表现结果的担忧。

个体可能对自己的表现是否令人满意、是否能够达到自己或他人的期望感到紧张。

这种焦虑感可能影响到个体的注意力、记忆力、思考能力、行动反应等方面,进而对表现产生负面影响。

状态焦虑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因个体不同而有所不同。

常见的症状包括情绪不稳定、紧张不安、心跳加速、呼吸急促、出汗、手颤抖、注意力不集中等。

有些人在面对焦虑时可能会感到恐慌或惊恐,甚至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状态焦虑对个体的心理和生理健康都会产生负面影响。

心理上,过度的焦虑可能导致个体对自己的能力和价值感到怀疑,增加自卑感,自我评价降低,甚至影响到个人关系和社交能力。

生理上,长期的焦虑状态可能导致慢性压力反应,增加心脏病、高血压、消化系统问题等身体健康问题的风险。

面对状态焦虑,个体可以采取一些策略帮助自己缓解焦虑感。

首先,个体可以试着分析自己焦虑的原因和触发点,并逐渐了解自己焦虑的模式和核心信念。

其次,学习并运用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渐进性肌肉放松等,有助于舒缓焦虑的身体反应。

此外,积极面对焦虑情境,设定合理的目标和期望,并为自己的努力和进步给予积极的评价,有助于减轻担忧和提升自信。

总的来说,状态焦虑是一种在特定情境中产生过度担忧和紧张的心理状态。

它可能对个体的心理和生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了解状态焦虑的定义和表现形式,并采取积极应对策略,有助于个体减轻焦虑感、提高心理幸福感和自信心。

「焦虑」(anxiety)--一个心理学常用的专业词语,一些读者可能对这专业用

「焦虑」(anxiety)--一个心理学常用的专业词语,一些读者可能对这专业用

认识「焦虑」临床心理学家王佩英女士「焦虑」(anxiety) -- 一个心理学常用的专业词语,一些读者可能对这专业用词较为陌生。

焦虑可广泛地包括我们日常经历的惊慌、怕、担心、不安、紧张等心理状态,而大部份的学派都认为这状态包含主观性、不理性、不自觉等元素。

我们从一般生活经验得知,有人怕猫怕狗、有人怕上台演说、有人怕与异性相处、又有人畏高、怕坐电梯等。

面对这些较常见及具体的例子,旁人可能仍会为当事人的不合理恐慌而感到困惑,又或笑笑他们,又或寄予同情。

但若果你身边的人受到焦虑因扰,你的反应又如何?工作经验中接触不少受焦虑困扰的青年及儿童,他们的行为模式不像上列例子般清淅明确。

反之,隐藏的焦虑驱使他们把自己收藏起来,并可能发展出容易令人误解的行为。

案例一:问九唔应」,而且长时期无业空闲在家,家人认为她懒惰,不回应就等于「作对」。

后,了解到其实她自信心很低,有严重的社交焦虑(Social Phobia) 问题。

她不回应、不就业乃属逃避性的行为(avoidance),保护自己免受批评或身处暴露弱点的危机中。

案例二: 一位小学生,常被母亲投诉无心向学、行为倒蛋、脾气差、及说谎,其母常为此生气而打骂该孩子。

可想而知,母子关系变得越来越恶劣,母亲更扬言送他入寄宿学校,作为一种「解脱」。

个案背景资料显示,该孩子的父母多年前已离婚,其间居住安排常常更改,一时跟爸爸及后母同住,一时跟妈妈及异姓: 「你想唔要我之嘛! 」。

这句冲口而出的话,正显示这孩子最大的忧虑- 被双亲遗弃。

多年来居焦虑的人一般都会有各式各样的担心而未能清楚表达,甚至否定自己有任何担忧。

由于自信心低及自我形象差,很多时会作出过度保护自己的行为,例如: 拒绝任何新尝试、减少参与活动以避免与人接触、很少说话或话题只流于表面。

另一方面,焦虑的人很渴望重新得回操控感(sense of control),所以在有些情况下会不理性地坚持某些生活习惯(如严格地要求整洁),或要求他人绝对服从自己的方式去办事。

心理学对焦虑和抑郁症的研究和治疗方法

心理学对焦虑和抑郁症的研究和治疗方法

心理学对焦虑和抑郁症的研究和治疗方法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的科学,对于焦虑和抑郁症的研究和治疗方法有着重要的贡献。

焦虑和抑郁症是当代社会中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功能。

通过深入研究,心理学提供了针对焦虑和抑郁症的综合治疗方法,包括心理咨询、认知行为疗法以及药物治疗等方面。

一、焦虑症的研究和治疗方法焦虑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患者在面对一些特定的刺激或场景时,会出现过度担心、害怕和恐惧的情绪反应。

心理学的研究发现,焦虑症的形成与个体的内外部因素密切相关。

内部因素包括遗传、生理因素以及个体的认知方式,外部因素则包括生活环境和社会压力等。

针对焦虑症的治疗主要包括心理咨询和药物治疗两个方面。

1.心理咨询:心理咨询是一种通过面对面交流的方式,帮助患者了解和处理内心的焦虑情绪。

心理咨询师可以通过倾听、引导和专业的技巧,帮助患者认识焦虑的根源,并提供积极的心理支持。

在咨询过程中,患者可以逐渐学会有效的应对策略,放松身心,缓解焦虑症状。

2.药物治疗:在一些严重的焦虑症状下,医生通常会采用药物治疗来缓解患者的不适感。

常用的药物治疗包括抗焦虑药物和抗抑郁药物。

这些药物可以平衡神经递质的分泌,缓解焦虑情绪,并提高患者的心理状态。

然而,药物治疗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遵循合理用药的原则,以免出现不良反应。

二、抑郁症的研究和治疗方法抑郁症是一种情绪低落、兴趣丧失、消极思维和身体不适等症状的心理障碍。

抑郁症的发病原因较为复杂,既与遗传因素有关,又与环境和生活事件有关。

心理学通过对抑郁症的研究,提出了多种治疗方法,包括心理治疗、认知行为疗法以及药物治疗等。

1.心理治疗:心理治疗是抑郁症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其中认知行为疗法被广泛应用。

认知行为疗法通过帮助患者识别并改变负面的自我观念和思维方式,帮助患者建立积极的生活方式和认知模式。

此外,心理治疗还可以通过心理支持和情绪调节等方法,帮助患者缓解抑郁症状。

儿童焦虑的发展心理学解析

儿童焦虑的发展心理学解析

儿童焦虑的发展心理学解析儿童焦虑是指儿童心理状态的一种不良表现,常伴随着恐惧、担心和紧张情绪。

焦虑对儿童的生活和学习都会产生严重的影响,因此,了解儿童焦虑的心理学解析对于帮助儿童克服焦虑,促进其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一、儿童焦虑的定义与特征儿童焦虑是儿童在面对不确定的情境或遭遇到威胁时所产生的一种心理反应。

它以对可能发生的危险事件或未来的担心为核心特征,通常伴随着生理上的不适感和心理上的痛苦。

儿童焦虑的表现形式包括情绪化、回避、依赖、自卑、注意力不集中等,这些特征会妨碍儿童的正常生活和学习。

二、儿童焦虑的发展阶段儿童焦虑的发展与儿童的认知、情感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儿童焦虑经历了儿童期的初级焦虑、第二阶段焦虑和青春期的大量焦虑等不同阶段。

在初级焦虑阶段,儿童对外界刺激的认知和情感表达能力尚不成熟,焦虑主要表现为对陌生环境的恐惧、分离焦虑等。

第二阶段焦虑是指儿童对真实物体及其功能特性等进行认知处理时产生的焦虑情绪。

而青春期的大量焦虑则是由于生理和心理上的变化所引起的,如对自我形象的担忧、社交焦虑等。

三、儿童焦虑的成因儿童焦虑的成因既有遗传因素,也有环境因素。

遗传因素包括儿童的神经系统敏感性和家族焦虑症的遗传。

环境因素则包括了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各方面的影响。

在家庭环境中,儿童的焦虑情绪与家庭的关怀方式、家庭成员的焦虑水平以及家庭亲子关系密切相关。

学校的环境对儿童焦虑也有直接影响,如过度的学业压力、同伴关系的困扰等。

社会上的一些不确定事件和媒体中负面的影像也会对儿童的焦虑水平产生影响。

四、儿童焦虑的心理干预针对儿童焦虑问题,心理干预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心理干预的目标是通过提供适当的教育和支持,帮助儿童学会管理和应对焦虑情绪。

心理干预包括认知行为疗法、游戏疗法、亲子关系改善等。

认知行为疗法通过帮助儿童重新评估和调整其对不确定事物的认知,以减少焦虑情绪。

游戏疗法则利用游戏和玩乐来帮助儿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维,减轻焦虑情绪。

大学生焦虑症的研究与分析 毕业论文

大学生焦虑症的研究与分析  毕业论文

目录摘要 (2)关键字 (2)一、焦虑的含义 (3)二、大学生焦虑的主要类型 (3)1、学习焦虑 (3)2、社交焦虑 (4)3、就业焦虑 (4)三、大学生焦虑原因的分析 (4)1、部分学生缺乏健康心理 (4)四、解决大学生心理焦虑的对策思考 (6)五、在研究中的启示与研究的展望 (9)主要参考文献: (9)大学生焦虑症的研究与分析摘要:本文运用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在研究学者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大学生这个现在特殊群体的焦虑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作些研究,其主要调查内容包括:高校大学生焦虑的主要类型,影响大学生焦虑的各类因素(个人因素、家庭因素及社会因素分析等);发现影响大学生焦虑的因素是动态的,因时间、空间、对象的不同而不同。

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引导大学生克服焦虑的预防措施:包括全社会需要高度重视大学生焦虑问题,尤其在教学管理实践中,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帮助大学生解除心理烦恼,加强自我调节,减轻心理压力,从而正确引导大学生克服焦虑,不断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

关键字:大学生焦虑症研究对策Abstract: This article uses research methods of psychology and Sociology , Based on a large amount of researchers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Do some research on this special group now anxiety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the main research contents include: the main types of college students anxiety, various influence factors of college students anxiety (personal factors, family factors and social factors and so on);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college students anxiety is dynamic, because of time, space, the different objects and different. On the basis of some guide them to overcome anxiety prevention measures include: the whole society should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students' anxiety problems, especially in the teaching management practice, should take corresponding measures, to help students relieve psychological troubles, strengthen self-regulation, relieve the psychological pressure, so as to guide them to overcome anxiety, promote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of College students.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Anxiety Research Countermeasures一、焦虑的含义21世纪社会经济的极大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激烈,加上居住拥挤、噪音、环境污染、人际关系矛盾复杂等,使得曾经被称为“天子骄子”的大学生,在当今社会中所彰显出来的各种问题越来越严重,其中焦虑症已经成为大学生常见心理疾病,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心理学中情境性焦虑的名词解释

心理学中情境性焦虑的名词解释

心理学中情境性焦虑的名词解释情境性焦虑是一种特殊的焦虑状态,指的是特定的生活情境或外在环境因素所引起的人的心理焦虑,是一种急性的、有限的情绪反应,其特点是突然而剧烈的情绪和身体的反应。

情境性焦虑是指无论遇到什么样的情境或环境,都能引起焦虑。

这是一种本能反应,能使人受到情绪的冲击,从而形成情境性焦虑。

一、定义情境性焦虑情境性焦虑,又叫“惮情境焦虑”,指的是在某一情景和环境中,某种原因导致一种强烈的焦虑现象,有时伴有自我意识上的害怕、压力和偏大的担忧,以致使人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它可以表现为急躁不安、抑郁和恐惧、无力或体力疲惫、无法忍受被评判或面对危险的恐惧。

由于情境性焦虑的长期不应激,它会对个体的身体素质和心理卫生造成持久的危害。

二、情境性焦虑的症状情境性焦虑的症状是比较明显的,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情绪面的症状,如情绪的紧张、焦虑和抑郁;另一方面是身体方面的症状,如心跳加快、出汗、口干、胸闷、头痛、失眠和各种肌肉抽搐等。

另外,情境性焦虑还会表现为一种心理上的不安,比如害怕和担心,对于某些特定情景或环境对充满敌意,甚至害怕被他人评判。

三、原因及处理1. 心理原因心理原因是产生情境性焦虑最主要的原因,它可能源自于一些不确定性因素,如个人的恐惧心理、处境观念、人际交往等。

此外,某些与先前所经历遭遇或经历失败有关的令人不愉快的回忆,以及对将来结果的担心和对遭受评价的恐惧等,也会对人产生情境性焦虑。

2. 生理原因除心理原因外,生理因素也会对人产生情境性焦虑。

未经严格检查,当某些生理参数发生异常时,如血压增高、内分泌失常、体温异常等,人的情绪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从而使人產生情境性焦虑。

3. 环境及生活方式环境因素也会对情境性焦虑产生影响,即某些环境的改变可能会影响人的情绪,从而导致情境性焦虑。

此外,不当的生活方式,例如熬夜,抽烟、过度饮酒,或者缺乏足够的休息和放松,也可能导致情境性焦虑。

4. 情境性焦虑的处理一般来说,最有效的情境性焦虑处理方法包括心理治疗方法、神经病理学方法和药物物理治疗方法,其中,心理治疗方法是最常用的,有效缓解和调节情境性焦虑的症状。

情境性焦虑名词解释心理学

情境性焦虑名词解释心理学

情境性焦虑名词解释心理学情境性焦虑,是指在某一特殊场合或具体事件下出现的、以非期待形式表现出来的恐惧与不安。

由于该特殊场合或具体事件对患者造成了某种压力,当焦虑到来时,他会本能地想摆脱或逃避这一情境,从而出现不适当的行为反应。

情境性焦虑的表现方式是,患者为逃避或摆脱眼前的某种场合,表现出“回避”或“退缩”行为。

情境性焦虑,是指在某一特定的环境或事件下,出现的无法控制的心理紧张状态。

焦虑本身是一个结构复杂的动力系统,受多重因素影响,而且这些因素之间又相互作用。

所以有人认为焦虑的产生是遗传、个性、经历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焦虑本身并不能直接引起一个人的行为,只有焦虑和某种特定的行为(或活动)之间建立联系时才能促使人们产生行为(或活动),才可能导致行为后果。

也就是说,焦虑和行为是两个独立的概念,但彼此之间又存在着广泛而复杂的联系。

因此,焦虑并不等于恐惧,而恐惧则必然伴随着焦虑。

焦虑和恐惧是两种不同的情绪反应,前者比较容易克服,后者则较难摆脱。

其次,焦虑和恐惧的程度是不同的。

恐惧不安的程度很高,称为“极度恐惧”;恐惧的程度中等,称为“惊恐”;恐惧的程度轻微,称为“不安”;而“害怕”“担忧”“恐慌”等程度介于两者之间,称为“稍微有点儿害怕”。

大部分人都处于这个程度,几乎没有例外。

从个体差异来看,神经过敏者对威胁的敏感程度高于正常人,表现为极度恐惧,而不够敏感者表现为惊恐或不安。

从场合来看,社交恐怖症的人在公开场合比私下场合更加紧张,而其他类型的恐惧症者在各种场合均紧张。

因此,我们不仅可以看到某一特定场合的人对某一类场合的恐惧和焦虑程度较高,而且还可以发现同一类人对某一特定场合的恐惧和焦虑程度高低不等。

焦虑和恐惧两者常常同时出现,也可以单独出现,并不总是混合出现。

这种焦虑反应主要由生物学因素决定,它往往不需要经过意志努力即可发生,具有相对的情境性,可以预测,可以控制。

因此,虽然焦虑和恐惧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心理反应,但却可以同时出现。

行为心理学与恐惧与焦虑疾病的关系

行为心理学与恐惧与焦虑疾病的关系

行为心理学与恐惧与焦虑疾病的关系恐惧与焦虑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情绪体验,而这些消极情绪的过度出现可能导致各类焦虑疾病的发展。

行为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行为和思维的学科,对于理解恐惧与焦虑疾病的产生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介绍行为心理学在恐惧与焦虑疾病方面的研究,并探讨其与恐惧与焦虑疾病的关系。

一、恐惧与焦虑的定义恐惧和焦虑是两种紧密相关的情绪体验,常常被用来形容人们在面对潜在威胁或危险时所感受到的紧张和不安。

恐惧通常指引起身体上的明显反应,如心跳加速、出汗等,而焦虑更偏向内心的担忧和不安。

这两种情绪经常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但当它们达到过度的程度时,就可能成为心理健康问题的根源。

二、恐惧与焦虑疾病的类型恐惧与焦虑疾病是指由过度的恐惧和焦虑情绪引发的心理障碍。

常见的恐惧与焦虑疾病包括广泛性焦虑症、社交焦虑症和恐慌症等。

广泛性焦虑症是指一个人长期处于过度担心和紧张的状态,在各种日常经历中都感到困扰。

社交焦虑症则是指一个人在社交场合中感到极度不安和害怕被他人评价,进而影响其正常社交和人际关系。

恐慌症则是突发性恐慌发作,患者在恐慌发作时可能出现心率加快、呼吸急促、身体颤抖等不适症状。

三、行为心理学与恐惧与焦虑疾病的研究行为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个体行为和思维的学科,通过观察和实验等方法,试图理解人类行为和情绪的形成机制。

在恐惧与焦虑疾病的研究中,行为心理学发挥了重要作用。

1. 条件学习与恐惧疾病行为心理学家通过条件学习理论研究了恐惧疾病的形成机制。

在传统的巴甫洛夫的狗实验中,狗在多次将食物与铃声配对后,听到铃声就会产生分泌唾液的条件反射。

同样,人们在遭遇到一些负面刺激时,如恐怖事件等,会将这些刺激与恐惧情绪联系在一起,久而久之,这种联想就会导致恐惧疾病的产生。

2. 儿童期经历与焦虑疾病行为心理学家还研究了儿童期经历与焦虑疾病之间的关系。

童年时期的创伤性经历、父母的教养方式等都可能对孩子的情绪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学对焦虑的定义
焦虑是一种普遍存在的情绪体验,常常伴随人类的生活。

焦虑的原因可以是内因,也可以是外因,例如对未知的恐惧、对未来的担忧、生理疾病等。

焦虑的程度也有轻重之分,轻度焦虑可能会使人感到紧张、不安、担心,而重度焦虑则可能导致严重的心理障碍,如强迫症、恐慌症等。

心理学对焦虑的定义是指一种情绪反应,它是一种针对现实或想象中的威胁或危险的情感体验,带有不安、担忧、恐惧、紧张等情绪成分,常常导致心理、生理上的反应,如心跳加速、血压升高、出汗等。

焦虑通常由对未来的担忧、对未知的恐惧、对自身能力的怀疑等引起,也可以由内分泌系统的失调、药物的作用、神经系统的异常等引起。

焦虑是一种普遍存在的情绪体验,每个人都可能会经历。

但在一些人身上,焦虑的强度、频率和持续时间可能会超出正常范围,影响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这时,我们就需要通过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等方法来帮助他们缓解焦虑,恢复正常生活。

焦虑通常被分为两种类型:情境焦虑和广泛性焦虑。

情境焦虑是指针对特定情境或事件的焦虑,例如考试、面试、公开演讲等。

广泛性焦虑则是指对多种事物或活动的担忧和紧张,无法明确指出焦虑源头,常常持续数月或更长时间。

焦虑的症状可以分为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

身体上的症状包括心跳加速、气喘、头晕、出汗、手脚发抖、肌肉紧张等。

心理上的症状包括不安、担忧、恐惧、紧张、易怒、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问题等。

这些症状会影响到个体的生活、工作和学习,甚至影响到社交和人际关系。

心理学对焦虑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是通过药物来调节神经系统的活动,减轻焦虑症状。

常用的药物包括抗抑郁药、抗焦虑药和β受体阻滞剂等。

心理治疗则是通过认知行为疗法、系统脱敏疗法、心理动力学疗法等方法来帮助患者理解自己的焦虑,掌握应对策略,逐步恢复正常生活。

焦虑是一种普遍存在的情绪体验,但如果症状超出正常范围,就需要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通过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等方法,可以帮助患者缓解焦虑,恢复正常生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