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语文上册《新闻两则》知识点归纳-初中语文基础知识归纳-初中.doc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二语文上册《新闻两则》知识点归纳|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总结|初中语文基础知识大全-

学生们在享受学习的同时,还要面对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考试,为大家整理了新闻两则知识点归纳,希望大家仔细阅读。

ﻪ【学习目标】ﻪﻭ一、了解新闻的特点和结构.ﻪﻭ二、体会新闻语言简明、准确的特点.

ﻪ三、了解战役的经过,树立热爱祖国,珍惜幸福生活的观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ﻭ【基础知识精讲】

ﻪ课文全解

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时代背

ﻪ一、背景材料ﻪﻭ

1947年7月到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全国范围内转入战景ﻪﻭ

略进攻.1948年秋,人民解放军连续发起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给国民党反动派以致命打击.1949年4月15日,国共双方谈判.20日南京国民党政府拒绝在和平协议上签字,谈判破裂.4月21日,毛主席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命令人民解放军“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中国人民,保卫中国人民领土主权的独立完整”.21日清晨,人民解放军即执行最高统帅的进军令,在西起九江的湖口,东至江阴,长达一千华里的战线上,发动了渡江战役,国民党反动派惨淡经营了长达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一触即溃.23日晚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宣告国民党反动派政权覆灭.

ﻪ2.《中原我军解放南阳》背景资料ﻭ这则新闻说,“去年七月,南线人民解放军开始向敌后实施英勇的进军”,又说到“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的攻势”.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第一年歼灭国民党

军112万人,1947年6月底,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以主力一部挺进中原,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在外线大量歼灭国民党军;以部分武装坚持内线作战,收复失地.10月10日,解放军总部发表宣言,号召全国人民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战争第二年,解放军歼灭国民党军152万人,攻克大批国民党军重点设防的城市,为与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决战创造了条件.1948年到1949年1月,解放军连续进行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ﻭ这一则新闻发布于1948年11月5日,辽沈战役已胜利结束,电文说:“杜聿明则刚从徐州飞到东北,一战惨败,又逃到了葫芦岛”,即指蒋军在辽沈战役中的失败.淮海战役是1948年11月6日发起的,这则新闻发电正是淮海战役前夜.ﻭ二、课文剖析ﻭ1.重点精讲

ﻪ怎样把握这篇新闻的诸种要素?

新闻的要素,也是记叙要素,包括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新闻比较简短,把握新闻六要素也不难.只要把六个要素化成六个问题,阅读的时候留意这六点,一点也不含糊,就能清楚地把握住了.

“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心里悬着六个问题,就会注意:ﻭ①人物?中路军30万人.

②时间?二十日夜起二十四小时内.ﻭ③地点?安庆、芜湖线.ﻪﻭ

④原因?要渡江.

⑤经过?突破安庆、芜湖线.ﻪﻭ⑥结果?渡过三十万人,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

ﻪ一般新闻作品的各种要素不像这样集中,但是把握要素的方

法是一致的.养成留意要素的习惯,读别的叙事性作品,也容易把握情节内容了.ﻪﻭ这篇新闻,分述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就要分别把握各种要素.

ﻪ2.写法精讲ﻪﻭ《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ﻭ渡江战役1949年4月20日晚开始,6月2日结束,战役关键是开始后的四天.在渡江战役取得决定性胜利的时刻,毛泽东亲自撰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及时报道战况,给全国人民和全军将士以极大鼓舞,对于瓦解敌军斗志,鼓舞我军士气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①要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是看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从渡江兵力可以感知战役的壮阔.这是人类战争史上空前的奇观.可以想象,千里江面上,万船齐发,冒着炮火,奋勇挺进,直取对岸的景象.可以想象,日日夜夜盼解放的江南人民该是多么激动振奋!ﻪﻭ②要比较详细地了解新闻的内容,是看导语.——从导语还可以知道渡江区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长达一千余华里.从导语还可以知道战役的全局,敌阵业已冲破,战役取得了决定性胜利.ﻪﻭ③要更为细致地了解新闻的内容,是看主体部分.主体部分报道了三路大军渡江的进展,列表如下:ﻭ时间

ﻪ兵力

ﻪ渡江兵力

中路军安庆——芜湖

20日夜~日夜

ﻪ30万

30万ﻭ西路军九江——安庆ﻪﻭ

21日17时~22日22时35万

ﻪ2/3

21日17时~22日22时东路军南京——江阴ﻭ

ﻪ35万ﻪﻭ大部

ﻪ主体部分还分析了中西两路敌军毫无斗志的原因,我军是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敌军则被自己玩弄的和谈阴谋瓦解了斗志.

ﻪ这篇新闻,气势磅礴.毛泽东作为全军统帅,汇总各路战役,全面报道渡江战役,反应了整个战役的磅礴气势,表现了恢宏的气度.ﻭ这篇新闻,语言准确精练,铿锵有力,书面语和口头语相穿插,相得益彰.

ﻪ3.难点精讲ﻭ谋篇布局探究:为什么按中、西、东的顺序叙述?西路军与东路军是同时发起渡江作战的,为什么先说西路军,再说东路军?分述三路战况,为什么又能一气呵成?

ﻪ中路军首先发起渡江作战,所以先说.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敌军抵抗甚为微弱,而东线敌军抵抗较为顽强,所以西路接中路说,合在一起,可以议一议.最后说东路激战,文势也涌起高潮.ﻭ这篇新闻的主体,三路三个层次,看三个层次的衔接,就可以捂出全文一气呵成的道理.中路和西路,都从时间说起,中路一层开头是“二十日夜起”,西路一层开头是“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这样并列,层次分明,又紧相衔接.说了西路战况之后,又合起来有所议论,议论最后一句是“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话题从“西面”转向“东面”,很巧妙很自然地转到了下一层.可见,作者是很注意一层与一层之间的衔接的,所以全文流转顺畅,一气呵成.ﻭ问题全解ﻪﻭ一、语言探究作者在新闻报道中谴词造句是怎样做到准确精练、铿锵有力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