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实施建议问答20130307

合集下载

浅谈小学科学教学实施新课程标准的问题与对策

浅谈小学科学教学实施新课程标准的问题与对策

浅谈小学科学教学实施新课程标准的问题与对策作者:马德存来源:《青年时代》2019年第05期摘要:小学阶段是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最佳时期,小学生正处于好奇心强烈,对新鲜事物探索欲望较强的阶段,并且在此时期形成的兴趣和爱好,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未来发展。

因此,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自然科学兴趣,对于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有着积极作用。

本文针对小学科学教学中实施新课程标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笔者多年教育经验谈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教学对策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小学科学是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

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应当贯彻落实新课程标准中的要求,不仅要进行知识教学,还要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小学科学教学实施新课程标准中的问题1.师资力量不足。

受到我国传统教育体系的影响,小学科学教学并没有受到教育界的重视,因此当前对小学科学教学重新重视之后,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师资力量短缺问题。

目前,小学科学学科没有一支能够适应新课程标准要求的教师队伍,是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

不少地区的小学内没有专业科学教师,一部分学校分派语文或者数学教师进行代课,这就使得科学教学质量受到了影响。

尤其是在农村地区,小学科学教师的学习和提升也面临着困难。

2.教师专业素质不高。

小学科学教学涉及内容丰富,课程领域宽广,这需要掌握多学科的知识技能,也需要能够将这些知识进行整合教学。

因此,小学科学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但是过去的师范教育没有开设小学科学专业,许多教师接受学历教育后,在毕业时的实际水平和能力不同。

在从教工作中,学习能力也不尽相同,因此教师的知识结构和业务能力不同,在适应新课程标准中表现不一,影响了实施新课程标准的有效性。

3.新课程理念和传统教育理念不同。

传统小学科学教学中,有统一的教材和参考书目,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制定教学计划,开展教学活动,按部就班进行教学就能够完成教学任务,基本上不会对教学内容进行取舍和调整,给予师生间的交流和拓展空间较小。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 意见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 意见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意见
东里小学孙凌东小学科学是义务教育阶段一门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主要课程,学好科学课程将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发展。

建立一套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教学常规来规范和指导教师的教学行为,对提高小学科学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新课标用高度概括的语言,表述了科学课程的性质是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

它是小学科学课程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它所规定的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是每一个小学生在该阶段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是小学科学教材编写的依据、教学的依据。

《标准》中确定的科学概念是小学科课程内容的骨架,需要用大量具体的学习素材加以填充。

对具体教学内容的选择,建议如下。

1.选择贴近学生现实的内容
教材内容的选择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活动经验。

这些内容应当在反映科学本质的前提下尽可能地贴近学生的现实,以利于他们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科学知识与方法的过程。

2.选择便于学生探究的内容
教材应注意选择能够引起学生对自然事物和现象进行探究,便于开展观察、实验、栽培、饲养等活动的有关内容。

要注意从儿童身边的自然事物和现象中选取,以便于他们以生活经验和周围环境为基础进行探究活动。

这些内容还要能够满足他们的好奇心,考虑他们原有的经验基础,以及具有适合于他们心理、生理发展需要的活动种类和活动方式,以使他们更好地感受和体验科学。

小学科学新课标简答

小学科学新课标简答

小学科学新课标简答
小学科学新课标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通过科学探究活动,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和技能,培养科学思维和科学态度,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新课标强调以下几个方面:
1. 科学探究:鼓励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主动探究科学问题,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2. 科学知识:涵盖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技术与工程等领域,让学生了解自然界的基本规律和科学原理。

3. 科学思维: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使学生能够运用科学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4. 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勇于探索、合作交流的科学态度,以及对科学的兴趣和热情。

5. 科学实践:通过实验、制作、调查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6. 跨学科学习:鼓励学生将科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进行跨学科的学习,以促进知识的综合运用。

7. 环境教育: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学会保护环境的方法。

8. 安全教育:在科学实验和实践活动中,注重安全教育,让学生了解安全操作规程,提高安全意识。

新课标还强调教师的角色转变,从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合作者,通过创设情境、设计探究活动、提供学习资源等方式,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同时,新课标也提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100问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100问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0问目录一、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前言问答1.当前国际科学教育改革的背景是什么?2.当前各国科学教育的课程目标是什么?3.当前各国科学教育的教育原则有什么不同?4.当前各国科学教育的教学内容有什么不同?5.当前各国科学教育的教学方法有什么不同?6.当前各国科学教育的教学评价有什么不同?7.为什么要进行国内小学自然教学现状的调研?8.国内小学自然教学现状调研是怎样开展的?9.国内小学自然教学现状调研的结果如何?10.当前我国在校师生的科学素养状况如何?11.我国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科学等方面的发展现状怎样?12.面对社会发展的现状,每一位公民需要哪些科学素养?13.社会对公众科学素养的要求怎么样?14.什么是“教学大纲”?15.“教学大纲”的问题在哪里?16.为什么要从“教学大纲”走向“课程标准”?17.课程标准是怎样界定的?18.课程标准有什么功能?19.为什么说课程标准有一定的弹性?20.课程标准的结构是怎样的?21.课程标准的陈述形式是什么?22.世界各地的科学课程标准有几种陈述形式?23.当前国际科学教育的主要发展趋势是什么?24.为什么说科学教育的核心是让学生“认识科学”?25.怎样理解“科学素养”?26.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小学“自然”教学取得了哪些有价值的经验?27.怎样理解小学科学课程的性质?28.“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反映了一种怎样的思想?29.怎样理解与体现“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30.怎样理解与体现“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31.为什么要提“科学课程的内容要满足社会和学生双方面的需要”?32.什么是科学课程的“开放性”?33.为什么要把评价引入课程标准?34.为什么要用“课程标准”代替“教学大纲”?35.课程标准包括哪些主要内容?36.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在表述上有哪些特点?37.怎样阅读与使用本课程标准?二、科学(3-6年级)课程目标问答38.什么是课程目标?39.如何理解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40.为什么课程目标既有总目标又有分目标?41.总目标中提到的“亲近自然”、欣赏自然包含哪些含义?是否包含“认识自然、利用和改造自然”?42.教学中怎样把握各分目标之间的相互关系?43.什么是科学探究?44.为什么分目标的第一部分就是科学探索?45.科学探究活动的基本特征是什么?46.什么是“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探究结果”?47.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否就是科学课的德育目标?为什么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而不用“德育目标”?48.科学教育如何体现思想品德教育?49.要求学生树立“科学不迷信权威”的观念,那么学生要不要听老师的话?要不要相信书本上的结论?50.如何帮助学生形成“用科学提高生活质量的意识”?51.《标准》课程目标部分明确要求学生“乐于合作交流”,乐于合作交流对学生来说很重要吗?52.为什么要让学生“意识到科学技术对人类与社会的发展既有促进作用,又有消极影响”?53.科学教育如何启发儿童的创造精神?三、科学(3-6年级)内容标准问答54.什么是探究?55.探究式学习与发现式学习是一回事吗?56.为什么说探究是一种本能?57.儿童自发的探究有什么特点?58.科学家的探究是怎样的?59.儿童自发的探究、科学家的探究与教师指导下的探究有哪些不同之处?60.儿童自发的探究、科学家的探究与教师指导下的探究有哪些共同之处?61.为什么要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强调科学探究?62.科学探究是唯一的学习方式吗?63.只有好学生才有能力开展探究吗?64.科学探究仅仅是动手做吗?65.在科学探究方面我国对小学生提出了哪些要求?66.科学探究与科学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什么关系?67.科学探究的学习重点在哪里?68.科学探究的问题由谁提出?来自哪里?69.科学探究需要哪些支持条件?70.如何处理探究中学生自主与教师指导的关系?71.为什么强调探究过程中教师要首先倾听学生?72.探究过程中如何对待学生已有的原始观念?73.为什么强调探究过程中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74.如何对待探究过程中的挫折与失败?75.对一个问题探究到什么程度才停止?76.能通过互联网来从事科学探究吗?77.其他学科中也在强调探究式学习吗?78.探究式教学有什么特征?79.每次开展探究式教学都必然包含上述全部五个基本特征吗?80.探究式学习产生的背景是怎样的?81.为什么说情感态度价值观是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82.情感态度价值观与科学知识、技能学习有何关系?83.情感态度价值观与科学方法、能力有何关系?84.情感态度价值观与科学行为、习惯有何关系?85.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课程目标包含哪些内容?86.怎样理解要“保持与发展学生的求知欲”?87.怎样理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88.怎样理解“科学真理的相对性”?89.通过科学教育希望学生的日常生活态度有哪些变化?90.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精神主要包括哪些方面?91.怎样理解“科学技术对人类与社会发展具有双刃剑的作用”?92.本课程标准中“情感态度价值观”部分内容标准的基本结构是什么?93.在科学学习方面应培养小学生哪些情感态度价值观?94.在对待自然方面应培养小学生哪些情感态度价值观?95.在对待科学自然方面应培养小学生哪些情感态度价值观?96.在对待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方面应培养小学生哪些情感态度价值观?97.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标准有哪些特征?98.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标准怎样体现在教材中?99.在教学过程中怎样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内容标准?100.教师怎样考察与评价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标准的落实情况?101.“生命世界”在这部分内容在标准中是一个什么地位?102.如何看待“生命世界”这部分在小学生科学课程学习中的作用?103.在“生命世界”这一部分的内容选择上有什么原则?104.在“生命世界”这一部分内容标准是如何形成目前这样的框架体系的?105.标准与大纲相比,有哪些重大的不同?106.如何确定在“生命世界”的学习中体现不同年段的不同要求?107.在确定“生命世界”这部分内容标准时还注意了哪些问题?108.对“多样的生物”这个单元的具体内容标准是如何理解的?109.对“生命的共同特征”这个单元的具体内容标准是如何理解的?110.对“生物与环境”这个单元的具体内容标准如何理解的?111.对“健康生活”这个单元的具体内容标准如何深入理解?112.标准是如何处理小学一二年及初中的相关内容之间的衔接问题,如何处理的相关学科的内容整合问题?113.“物质世界”为什么分成“物体与物体”、“运动与力”以及“能量的表现形式”这三大部分?114.机械能也是能量的一种表现形式,为什么不把“运动与力”归入“能量的表现形式”之中?115.在“物体和物质”中为什么要增加“材料”这个新概念?116.可以根据哪些特征对物体或材料进行分类和排序?117.“材料”是小学科学课程中的新内容,在教材编写和教学过程中应着重哪些方面?118.“材料”与其他部分内容有什么关系?119.“物质的三态”与原小学自然教材中的“水的三态”有何不同?120.认识“可逆变化”和“不可逆变化”有什么意义?121.如何认识“物质的利用”中三条标准的重要性?122.为什么要在小学科学教育中加强安全与健康教育?在“物质世界”中如何体现?123.在“运动”部分的学习中,为什么要让学生树立“参照物”和“相对性”的概念?124.如何准确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125.需要详细介绍每一个“常见的力”吗?126.为什么将“风力、水力”与“重力、弹力”等列在一起?127.“探究天平和杠杆平衡”应掌握到什么程度?128.对“简单机械”应掌握到什么程度?129.在“声音”部分应注意哪些问题?130.标准对热传递的三种方式有要求吗?131.如何理解“平面镜或放大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132.如何理解光和颜色的关系?133.为什么标准中没有提到静电?134.为什么在电路中要强调开关的功能?135.“磁现象”部分有哪些要求?136.为什么要突出能量这个概念?137.“物质世界”中对测量都有哪些要求?138.“地球与宇宙”在整个小学科学课程中占据何处地位,为什么要学习这些内容?139.怎样阅读“地球与宇宙内容标准框图”?140.和现行自然教学大纲相比,整个具体内容标准按二级主题展开?141.组成的地球的物质和现行自然教学大纲相比有哪些主要变化?142.应怎样把握地球运动学天气变化的这部分内容标准?143.地球运动与昼夜变化中为什么要有“了解古人对昼夜成因的猜想与哥白尼的贡献”及“探究昼夜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的要求?144.和先行自然教学大纲相比,地球运动与地表变化的知识有哪些变化?145.在了解“四季变化与地球的公转有关”的标准内容中对于地球的公转要了解到什么程度?146.太阳和月球的标准是提高了还是降低了?147.应该如何把握有关星座的内容?148.为什么要安排考察宇宙的历史这部分的内容?四、科学(3-6)年级实施建议149.怎样理解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150.为什么要用不同的行为化动词表述不同类型的教学目标?151.为什么要“尽可能用表现性目标表达需长期积累才可能实现的目标”?152.为什么说“低估儿童学习科学的潜能比高估更可怕”?153.怎样鼓励儿童通过动手动脑“学”科学?154.如何使科学课教学富有儿童情趣?155.为什么教师要“弯下腰来倾听儿童的心声”?156.什么是亲历活动?157.科学探究活动与亲历活动是什么关系?158.如何理解“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159.不同年级学生的探究活动有无差别?有何差别?160.怎样把握开放的教学观念和有限的上课时数之间的关系?161.怎样把握开放的教学观念和有限的课程资源的关系?162.一节课下来教师不给学生一个肯定的结论,这样好吗?163.科学教师对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有哪些指导策略?164.为什么要提倡运用现代教育技术?165.在小学科学教育中如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166.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要注意哪些问题?167.什么是教育评价?168.学科教学评价发展的主要趋势是什么?169.科学课程的教学评价如何定位?170.怎样理解“评价主体的多元化”?171.怎样理解“评价内容的全面化”?172.怎样理解“评价方法的多样性”?173.怎样理解“评价时机的全程化”?174.“科学探究”部分内容标准的评价特点是什么?175.“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部分内容标准的评价特点是什么?176.“科学知识”部分内容标准的评价特点是什么?177.怎样通过日常教学中的观察与访谈进行评价?178.怎样通过学生的作业、作品与杰出表现进行评价?179.怎样通过学生学业进行评价?180.怎样进行科学课程的测验与考试?181.怎样运用“评定量表”评价学生的科学学习表现?182.什么是科学课程资源?183.为什么要重视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184.社区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要注意哪些问题?185.如何开发与利用科学课程的网络资源?186.为什么说科学教师是最重要的科学课程资源?187.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国家对教材改革提出了哪些要求?188.《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为什么要对教材编写提出一系列的有关建议?189.依据《标准》所编写的小学科学教材半具有哪些显著特征?190.《标准》对教材编写者提出了哪些要求?191.教师在教学中怎样看待与使用新教材?192.什么样的教师才能胜任小学科学教学?193.科学教师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科学知识?194.科学教师必须具备哪些能力?195.一个合格的科学教师要经过哪几个方面的培训?196.科学教师如何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科学教学水平?197.在职科学教师的进修学习有效途径有哪些?198.为了顺利开展科学教学,科学教学必须具备哪些仪器设备和场地?199.如何布置科学专用教室?200.如何布置学校里的科学活动园地?一、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前言问答1.当前国际科学教育改革的背景是什么?当今的时代是一个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一次次的科技革命,广泛而又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的文明与进步。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考查试题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考查试题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考查试题虎门北栅小学刘浩发一、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前言问答1.当前国际科学教育改革的背景是什么?2.当前我国在校师生的科学素养状况如何?3.我国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科学等方面的发展现状怎样?4.面对社会发展的现状,每一位公民需要哪些科学素养?5.社会对公众科学素养的要求怎么样?6.什么是“教学大纲”?7.“教学大纲”的问题在哪里?8.为什么要从“教学大纲”走向“课程标准”?9.课程标准是怎样界定的?10.课程标准有什么功能?11.为什么说课程标准有一定的弹性?12.课程标准的结构是怎样的?13.课程标准的陈述形式是什么?14.世界各地的科学课程标准有几种陈述形式?15.当前国际科学教育的主要发展趋势是什么?16.为什么说科学教育的核心是让学生“认识科学”?17.怎样理解“科学素养”?18.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小学“自然”教学取得了哪些有价值的经验?19.怎样理解小学科学课程的性质?20.“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反映了一种怎样的思想?21.怎样理解与体现“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22.怎样理解与体现“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23.为什么要提“科学课程的内容要满足社会和学生双方面的需要”?24.什么是科学课程的“开放性”?25.为什么要把评价引入课程标准?26.为什么要用“课程标准”代替“教学大纲”?27.课程标准包括哪些主要内容?28.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在表述上有哪些特点?29.怎样阅读与使用本课程标准?二、科学(3-6年级)课程目标问答30.什么是课程目标?31.如何理解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32.为什么课程目标既有总目标又有分目标?33.总目标中提到的“亲近自然”、欣赏自然包含哪些含义?是否包含“认识自然、利用和改造自然”?34.教学中怎样把握各分目标之间的相互关系?35.什么是科学探究?36.为什么分目标的第一部分就是科学探索?37.科学探究活动的基本特征是什么?38.什么是“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探究结果”?39.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否就是科学课的德育目标?为什么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而不用“德育目标”?40.科学教育如何体现思想品德教育?41.要求学生树立“科学不迷信权威”的观念,那么学生要不要听老师的话?要不要相信书本上的结论?42.如何帮助学生形成“用科学提高生活质量的意识”?43.《标准》课程目标部分明确要求学生“乐于合作交流”,乐于合作交流对学生来说很重要吗?44.为什么要让学生“意识到科学技术对人类与社会的发展既有促进作用,又有消极影响”?45.科学教育如何启发儿童的创造精神?三、科学(3-6年级)内容标准问答46.什么是探究?47.探究式学习与发现式学习是一回事吗?48.为什么说探究是一种本能?49.儿童自发的探究有什么特点?50.科学家的探究是怎样的?51.儿童自发的探究、科学家的探究与教师指导下的探究有哪些不同之处?52.儿童自发的探究、科学家的探究与教师指导下的探究有哪些共同之处?53.为什么要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强调科学探究?54.科学探究是唯一的学习方式吗?55.只有好学生才有能力开展探究吗?56.科学探究仅仅是动手做吗?57.在科学探究方面我国对小学生提出了哪些要求?58.科学探究与科学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什么关系?59.科学探究的学习重点在哪里?60.科学探究的问题由谁提出?来自哪里?61.科学探究需要哪些支持条件?62.如何处理探究中学生自主与教师指导的关系?63.为什么强调探究过程中教师要首先倾听学生?64.探究过程中如何对待学生已有的原始观念?65.为什么强调探究过程中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66.如何对待探究过程中的挫折与失败?四、科学(3-6)年级实施建议67.怎样理解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68.为什么要用不同的行为化动词表述不同类型的教学目标?69.为什么要“尽可能用表现性目标表达需长期积累才可能实现的目标”?70.为什么说“低估儿童学习科学的潜能比高估更可怕”?71.怎样鼓励儿童通过动手动脑“学”科学?72.如何使科学课教学富有儿童情趣?73.为什么教师要“弯下腰来倾听儿童的心声”?74.什么是亲历活动?75.科学探究活动与亲历活动是什么关系?76.如何理解“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77.不同年级学生的探究活动有无差别?有何差别?78.怎样把握开放的教学观念和有限的上课时数之间的关系?79.怎样把握开放的教学观念和有限的课程资源的关系?80.一节课下来教师不给学生一个肯定的结论,这样好吗?81.科学教师对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有哪些指导策略?82.为什么要提倡运用现代教育技术?83.在小学科学教育中如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84.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要注意哪些问题?85.什么是教育评价?86.学科教学评价发展的主要趋势是什么?87.科学课程的教学评价如何定位?88.怎样理解“评价主体的多元化”?89.怎样理解“评价内容的全面化”?90.怎样理解“评价方法的多样性”?91.怎样理解“评价时机的全程化”?92.“科学探究”部分内容标准的评价特点是什么?9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部分内容标准的评价特点是什么?94.“科学知识”部分内容标准的评价特点是什么?95.怎样通过日常教学中的观察与访谈进行评价?96.怎样通过学生的作业、作品与杰出表现进行评价?97.怎样通过学生学业进行评价?98.怎样进行科学课程的测验与考试?99.怎样运用“评定量表”评价学生的科学学习表现?100.什么是科学课程资源?(下一页附答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考查试题(答案)1.当前国际科学教育改革的背景是什么?当今的时代是一个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一次次的科技革命,广泛而又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的文明与进步。

小学科学新课程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小学科学新课程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小学科学新课程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小学科学新课程实施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为了全面了解小学科学课程的实施情况,客观分析新课标下小学科学教师教育观念的变化与小学生学习方式变化情况及实施科学课程的资源完善情况,及时发现和总结教学改革中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及时发现和研究教学实践中发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及时研究和探讨新课程教学中的新特点、新规律,不断推进小学科学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通过对全市小学科学课程实施情况全面的调查分析发现,我市小学科学课程实施中存在如下问题:一、师资问题教师是科学课程的实施者、操作者,一切教学改革理念只有通过教师才有可能变成教学现实。

教师素质决定着科学课程实施的深度、广度;决定着科学课程实施的成败。

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下几个方面:一是数量问题:首先,表现在教师结构上,科学课教师中男教师很少,这种不合理的结构是造成现在培养出的男孩子普遍缺乏阳刚气的主要原因之一;其次,突出表现在数量短缺上,小学中专职的教师少,专职的科学课教师更少,大多教师同时任教数学、语文等其他课程,教师精力分散严重。

二是教师素质。

教育质量的高低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育智慧,即平常所说的教师的素质。

教育智慧或素质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决定其教育教学效果,对学生身心发展有直接而显著熏陶的思想和心理品质的总和,可概括为三个方面:教师的师德、知识和能力。

教师作为文化的传播者、促进者,必须接受文化的熏陶和文化教育。

教师的丰富的文化知识,不仅能扩展学生的精神世界,而且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文化知识的广泛性和深刻性。

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兴趣和求知欲的激发方面,通过调查显示,其中86.93%的教师认为学生学习科学课的兴趣很高。

但学生的全面发展依然是众多教师努力的方向。

二、资源问题科学课程资源是科学课程存在的基础和前提。

在调查中发现,学校的硬件教学设施不足,主要表现在71.74%的教师反映教具不够,63.04%的反映实验器材缺乏,52.17%的反映多媒体条件跟不上。

小学科学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小学科学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小学科学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作者:邵军伟来源:《神州》2012年第29期摘要:小学科学课与小学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一同进入课程改革实验以来,课堂教学与过去相比虽然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但是,这门课程在重视的程度上、课程理念的更新上、教学方法的转变上、取得的教学成果上不及语文、数学、英语。

究其根本原因,是小学科学课至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关键词:科学课;问题;建议一、小学科学课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教学观念转变不到位。

至今还有大部分科学课教师仍然认为课改就是换教材,科学课就是由以前的《自然》更名为《科学》而已。

还有多数科学课教师认为课改就是让学生自己学,科学课就是让学生多活动。

所以,教师常常只做旁观者,课堂表面上是“热热闹闹”,但是学生的活动缺失“有量无质”。

2、教师队伍,素质不高。

科学课教师队伍现状不容乐观。

除了城区小学有少数专职科学课教师以外,其他学校特别是农村小学均为兼职老师,多数学校是由其他科任教师兼上科学课。

那些专职教师大多数上语文数学课,还有些即将退休的教师来兼任科学课、年龄老化极其严重,之所以这样安排,是从学校管理的人性化角度考虑的,让他们带科学课,大都有被照顾的意味。

而那些兼职教师,都是工作量不够而“搭配”给几节科学课,因此,他们的主要精力和时间都用在了语文和数学课上。

3、有些教师思维不活跃,课堂上缺乏活力。

科学这门课程的内容非常丰富,综合性非常强,因为一些科学教师的个人科学知识储备不够,综合素质欠佳,事实上缺乏一定的实验设计和操作能力,就只能将科学课上成“老师讲得吐沫横飞,学生听得昏昏欲睡”的状况。

这样的课堂就如一塘死水,毫无生机与活力。

教育教学效果当然就无从谈起。

4、教师对科学课程标准的理解存在一定的误区。

我认为大多科学教师对科学课程标准掌握还不深入,对新理念的理解还停留在表面、模仿的阶段。

不了解标准的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课程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课程标准,让课改的新理念真正落实到课堂之中,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探究的乐园。

小学科学课程实施问题

小学科学课程实施问题

案例二:某小学的科学课程与生活结合实践
总结词
该小学将科学课程与生活实践相结合,通过实际操作 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和科学素养。
详细描述
该小学的科学课程注重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学校通过 组织各种科学实验和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 的魅力。例如,学校组织学生到自然保护区进行生态 环境调查,让学生了解生态平衡的重要性;还组织学 生到农业园区进行农作物种植和采摘活动,让学生了 解农业生产的过程和原理。这些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 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还培养了学生热爱自然、关 注生活的良好品质。
案例四
要点一
总结词
该小学将科学课程与社区资源相结合,充分利用社区 的人才、设施等资源为科学课程服务,提高了科学教 育的实用性和广泛性。
要点二
详细描述
该小学的科学课程注重与社区资源相结合,学校充分 利用社区的人才、设施等资源为科学课程服务。例如 ,学校邀请社区的环保专家为学生进行环保知识的讲 座;还与当地的科技馆合作,组织学生参观科技馆的 展览和进行实际操作。这些活动不仅提高了科学教育 的实用性和广泛性,还培养了学生关注社会、服务社 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小学科学课程实施 问题
目 录
• 小学科学课程实施概述 • 小学科学课程实施中的问题 • 提高小学科学课程实施效果的建议 • 小学科学课程实施案例分析 • 总结与展望
01
CATALOGUE
小学科学课程实施概述
小学科学课程的背景与意义
背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变得尤为重要。小学科学课 程作为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的主要途径,需要得到充分的重视和关注。
05
CATALOGUE
总结与展望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解析与疑问探讨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解析与疑问探讨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解析与疑问探讨一、课程标准解析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是为了培养学生科学素养而制定的重要指导文件。

该标准明确提出了科学教育的核心理念,即探究、合作、实践和批判性思维。

通过这些理念,课程标准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在探究方面,课程标准强调学生应当通过观察、实验、调查和预测等方式进行探究,从而形成科学概念并发展科学思维。

在合作方面,标准提倡学生与教师、同学以及其他合作伙伴进行合作,学会交流与合作,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在实践方面,标准要求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实践能力。

在批判性思维方面,标准要求学生能够批判性地分析和评价科学观点和证据,形成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

二、疑问探讨尽管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已经为我们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目标,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疑问和困惑。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问题:1. 探究活动的有效性问题。

在实施探究活动时,如何保证活动的有效性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如果探究活动的设计不合理或者引导不当,可能会导致学生无法真正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

因此,教师需要认真设计探究活动,注重活动的引导和组织,确保学生能够从中获得深刻的体验和感悟。

2. 合作学习的组织问题。

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存在一些组织上的问题。

例如,如何分组、如何分工、如何评价等都是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此外,在合作学习中还需要注意学生的参与度、合作意识的培养等问题。

3. 实践活动的可行性问题。

尽管实践是科学教育的重要环节,但在实际教学中却往往存在实践活动的可行性问题。

例如,有些实践活动可能需要较高的成本或者较为复杂的操作,对于一些学校来说可能难以实现。

因此,教师在设计实践活动时需要注意活动的可行性和实际效果。

小学科学新课标答辩问题

小学科学新课标答辩问题

小学科学新课标答辩问题在小学科学新课标的答辩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以下问题:1. 请阐述小学科学新课标的核心理念是什么?小学科学新课标的核心理念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通过科学探究活动让学生理解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形成科学态度,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 小学科学新课标在课程内容上有哪些创新?新课标在课程内容上强调了跨学科的整合,将科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增加了实验操作和科学探究的比重,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实现学生主体性?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应设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进行实验探究、分享发现,教师则扮演引导者和协助者的角色,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发展学生的主体性。

4. 小学科学新课标如何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新课标提倡差异化教学,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教学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在科学学习中获得成功体验。

5. 如何评价小学科学新课标的实施效果?评价小学科学新课标的实施效果,可以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科学探究能力、科学知识掌握程度、科学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同时关注教师的教学方法和课程资源的利用情况。

6. 小学科学新课标如何与中学科学教育相衔接?新课标在内容设置和教学方法上与中学科学教育相衔接,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和科学方法的培养,为学生进入中学后的科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7. 教师在实施小学科学新课标中可能面临哪些挑战?教师在实施新课标中可能面临的挑战包括:更新教学理念和方法、掌握新的教学资源和技术、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和教学能力、应对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等。

8. 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小学科学教学?现代信息技术如多媒体、互联网、虚拟现实等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可以利用这些技术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促进学生的探究学习和互动交流。

9. 小学科学新课标对学生的长远发展有哪些影响?新课标通过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有助于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习惯,为他们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无论是在科学领域的深入学习还是跨学科的应用能力上都有积极的影响。

科学课标实施后学生体会采访问题

科学课标实施后学生体会采访问题

科学课标实施后学生体会采访问题一、引言科学课标是为了提高我国中小学生的科学素养而制定的,实施时间已经有一段时间了。

那么,科学课标实施后,学生对于这个新的教育模式有什么样的感受呢?本文将通过采访一些学生来探讨这个问题。

二、采访对象本次采访对象为某市初中九年级的学生,共计10人。

其中男生5人,女生5人。

他们都是在科学课标实施后进入初中阶段的。

三、采访问题1. 你觉得科学课标与以前的教育模式有什么不同?2. 你觉得科学课标对于你的科学素养提升有帮助吗?3. 你认为科学课标对于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有何作用?4. 你在上科学课标后,对于自己未来发展方向是否有了更明确的认识?5. 你对于未来在科技领域发展是否更加自信?四、采访内容及分析1. 科学课标与以前的教育模式不同之处所有被采访者都认为,与以前的教育模式相比,科学课标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

同时,科学课标中涉及到的知识点也更加全面和深入。

2. 科学课标对于科学素养提升的帮助所有被采访者都认为,在上了科学课标后,自己对于科学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掌握。

同时,也更加懂得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3. 科学课标对于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作用所有被采访者都认为,在上了科学课标后,自己对于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有了提升。

他们都认为,在实践中探究问题,不断尝试新方法和新思路可以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

4. 科学课标对于未来发展方向的影响大部分被采访者认为,在上了科学课标后,自己对于未来发展方向有了更明确的认识。

他们觉得通过不断地接触实际问题、实践探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兴趣和优势,并为未来的发展方向做好准备。

5. 科学课标对于未来在科技领域发展的自信所有被采访者都认为,在上了科学课标后,对于未来在科技领域发展更加自信。

他们觉得通过不断地探究、实践、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可以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并在未来的发展中有更大的机会和空间。

小学科学新课标问题研究

小学科学新课标问题研究

小学科学新课标问题研究小学科学新课标问题研究主要关注如何通过课程改革来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技能。

新课标强调科学知识的学习应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主动探索和发现。

在实施新课标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以下几个问题:1. 课程内容的整合与更新:新课标要求教师整合传统科学知识与现代科技,更新教学内容,使之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未来社会的需求。

2. 教学方法的创新: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已不能完全满足新课标的要求。

教师需要采用探究式、合作式等多种教学方法,鼓励学生主动参与,通过实践活动来学习科学知识。

3. 评价方式的改革:新课标倡导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还要关注他们的探究过程、合作态度和创新能力。

教师应设计多样化的评价工具,如观察记录、自我评价、同伴评价等,以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表现。

4. 资源的利用与开发:教师应充分利用学校和社会的资源,如科学实验室、图书馆、网络资源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和实践机会。

5. 跨学科的融合:新课标鼓励教师将科学与其他学科如数学、技术、艺术等进行融合,通过跨学科的项目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6. 教师专业发展:教师是课程实施的关键,新课标要求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通过参加培训、研讨等方式,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和方法。

7. 家校合作:家庭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环境,教师应与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展,为学生提供支持和鼓励。

通过上述问题的深入研究和实践,可以有效地推动小学科学新课标的实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小学六年级科学课程实施中的问题解决

小学六年级科学课程实施中的问题解决

小学六年级科学课程实施中的问题解决小学六年级科学课程实施中的问题解决在小学六年级的科学课堂上,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挑战。

作为一门探索自然和世界的学科,科学课程不仅要求学生具备基本的知识,还需要他们具备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这些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教师们会发现各种问题,需要灵活应对以确保学生能充分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

首先,课程内容的难度常常成为一个挑战。

小学六年级的科学课程涉及的知识点相对复杂,如物质的性质、生命的结构和地球与宇宙的关系等。

这些内容对于刚刚踏入青少年阶段的学生来说,可能显得有些抽象。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们可以将课程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结合。

例如,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来解释科学原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复杂的概念。

同时,利用图示、模型和实验等直观的教学工具,能够让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加具体和易于接受。

另一个问题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科学课通常需要学生进行实验和观察,但有些学生可能对这些活动缺乏兴趣,甚至产生畏难情绪。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有趣的科学实验和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例如,组织小组合作探究、科学探险和动手制作等活动,不仅能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还能提升学生的参与感和成就感。

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体验科学的乐趣,可以有效地提升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课堂管理也是实施科学课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科学实验通常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有时会导致课堂秩序的混乱。

为此,教师需要制定明确的实验规则,并在实验前进行详细的安全教育。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的动向,及时纠正不当行为,以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

此外,可以设计一些小组活动,让学生分工合作,这不仅可以提高实验的效率,还能增强学生之间的沟通和协作能力。

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资源的不足。

科学实验往往需要特定的设备和材料,而这些资源在一些学校可能比较匮乏。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利用现有的资源进行创新,如使用身边的常见物品替代专用材料。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解析与疑问探讨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解析与疑问探讨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解析与疑问探讨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解析与疑问探讨一、引言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科学教育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小学科学课程作为科学教育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进行解析,并探讨其中的一些疑问。

二、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解析1. 课程目标小学科学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让学生了解基本的科学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形成对科学本质的认识和理解。

同时,课程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2. 课程内容小学科学课程的内容涵盖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技术科学等多个领域,包括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等多个方面。

这些内容旨在让学生全面了解科学的各个领域,形成对科学的整体认识。

3. 课程实施小学科学课程的实施注重探究式学习,通过问题解决、实验操作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科学知识,培养科学能力。

同时,课程还注重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合作中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形成团队合作精神。

三、疑问探讨1. 课程内容的难度问题小学科学课程的内容相对简单,但是随着年级的升高,课程内容难度是否应该逐渐增加?如何平衡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课程内容的深度?这是一个需要探讨的问题。

2. 实验操作的安全问题小学科学课程中有很多实验操作,但是有些实验操作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

如何保证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安全?如何提高教师的安全意识和技术水平?这些都是需要关注的问题。

3. 课程评价的问题小学科学课程的评价是课程实施的重要环节,但是如何评价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如何避免评价的片面性和主观性?这是一个需要探讨的问题。

四、结论与建议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的重要指导文件。

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关注课程内容的难度、实验操作的安全和课程评价等问题。

建议教育部门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指导,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同时,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和指导,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最后,完善课程评价机制,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

兴国县2013年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考试参考答案

兴国县2013年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考试参考答案

2013年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考试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培养科学素养;2、全体学生、主体、探究3、开放性、学习内容、活动组织、作业与练习、评价4、科学素养、结果、过程5、儿童身边的自然事物、探究6、儿童情趣、认知规律7、由简单到复杂、由教师扶着走到逐步放开、8、改进教学、促进学习、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二、判断题1、√2、√3、×4、×5、√6、√7、×8、√9、×10、√三、简答题1、(1)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

(2)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

(3)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4)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

(5)科学课程的评价应能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2、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

3、(一)充分明确评价的目的(1)评价主体的多元化(2)评价内容的全面化(3)评价方法的多样化(4)评价时机的全程化(二)准确把握评价的内容(三)灵活运用评价方法4、(1)注意校藏书刊的结构(增添科技藏书),更新科学教育设备;(2)充分利用校内的土地,开辟科技、劳技教育基地(如百草园、气象站、饲养园地等);(3)在校园内设计并建立科技景点(如太阳钟、风力发电机、科技雕塑等);(4)利用在科技方面有特长的教师,积极开发有关的校本课程。

四、分析题1、答案要点:(一)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1.“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2.用不同的行为化动词表述不同类型的教学目标;3.尽可能用表现性目标表达需长期积累才可能实现的目标。

(二)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1.低估儿童学习科学的潜能比高估更可怕。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几问几答(一)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几问几答(一)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几问几答(一)1、教师应怎样阅读与使用《课程标准》?“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最大的区别之一是,“课程标准”是一个有思想、有观点,并且把这种思想与观点转化为教师可以操作的目标与内容标准的学科教学改革指导纲要与说明书,而不像“教学大纲”仅仅是一种对教学结果的简单规定。

因此,读“课程标准”不能只关心教学应该达到什么结果,而是首先要关注其中的教学思想、改革理念。

前言部分虽然字数不多,但它主要讲述了为什么要改革以及怎样改的问题。

因此,教材编写者与教师应花一定的时间读懂读通这部分内容,并解决“科学”作为一门现代学科,其教学功能到底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这些变化具体可以通过哪些操作来实现。

这是本课程标准的最核心部分。

课程目标部分是从整体上帮助教材编写者与教师更好地理解与把握整个课程要达到的目标。

这些目标最终要体现在小学毕业生身上,也是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经常需要对照与反思的,起着持续性导向的作用。

内容标准部分不管对教材编写者,还是对教师都具有很强的制约作用。

也就是说这些具体内容标准在新教材中是一定要体现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一定要想方设法落实这些内容标准。

因此,它们既是教材内容的选择依据,又是教学过程的质量规定,还是教学评价的指标标准,必须逐一认真对待。

由于科学课程的改革变化较大。

因此,《标准》从教学、评价、课程资源、教材编写、师资队伍建设、仪器设备、教室配置等方面都提出了一系列有新意、可供执行者参考的建议。

这些建议不仅是思想观念上的创新,而且包括许多方法上的创意。

仔细阅读这些建议,并参阅有关的案例,一定可以对大家使用这本课程标准具有启示与借鉴作用。

2、教师在教学中应怎样看待与使用新教材?在新的一轮课程改革中,教材的功能发生了很大变化。

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注意,实验教材是教师实施科学教学的工具,而不是惟一的依据。

要“用实验教材去教”,而不是“教实验教材”。

这意味着教师具有以下权利:(1)可以根据本地、本班级的情况,有选择地使用教材。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三问”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三问”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三问”作为小学科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科学实验教学在教学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通过实验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动手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精神。

在实验教学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困惑。

为了更好地开展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我们需要回答一些问题,形成自己的实验教学理念和方法。

一、为什么要进行科学实验教学?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科学实验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科学实验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科学知识,理解科学原理,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

科学实验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实验中动手、动脑,感受科学的魅力,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通过实验教学,学生可以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

科学实验教学也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让学生学会观察、实验、总结、思考和判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在进行科学实验教学时,我们需要注意一些重要的问题。

我们需要选择适合学生年龄的实验内容。

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实验内容应该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需求。

我们需要提前做好实验准备工作,确保实验的材料和设备齐全,并且做好实验过程的安全措施。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提出问题,进行实验探究,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分析和总结,促进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我们还需要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实验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培养学生的思考与创新能力。

三、如何评价科学实验教学?在开展科学实验教学后,我们还需要对学生的实验表现进行评价。

评价科学实验教学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不断探究,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

在评价科学实验教学时,我们需要注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考察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的能力,促进学生养成认真细致的实验习惯。

在评价学生实验表现的我们还需要关注学生对实验现象和实验原理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实施建议问答1.怎样理解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2.为什么要用不同的行为化动词表述不同类型的教学目标?3.为什么要“尽可能用表现性目标表达需长期积累才可能实现的目标”?4.为什么说“低估儿童学习科学的潜能比高估更可怕”?5.怎样鼓励儿童通过动手动脑“学”科学?6.如何使科学课教学富有儿童情趣?7.为什么教师要“弯下腰来倾听儿童的心声”?8.什么是亲历活动?9.科学探究活动与亲历活动是什么关系?10.如何理解“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11.不同年级学生的探究活动有无差别?有何差别?12.怎样把握开放的教学观念和有限的上课时数之间的关系?13.怎样把握开放的教学观念和有限的课程资源的关系?14.一节课下来教师不给学生一个肯定的结论,这样好吗?15.科学教师对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有哪些指导策略?16.为什么要提倡运用现代教育技术?17.在小学科学教育中如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18.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要注意哪些问题?19.什么是教育评价?20.学科教学评价发展的主要趋势是什么?21.科学课程的教学评价如何定位?22.怎样理解“评价主体的多元化”?23.怎样理解“评价内容的全面化”?24.怎样理解“评价方法的多样性”?25.怎样理解“评价时机的全程化”?26.“科学探究”部分内容标准的评价特点是什么?27.“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部分内容标准的评价特点是什么?28.“科学知识”部分内容标准的评价特点是什么?29.怎样通过日常教学中的观察与访谈进行评价?30.怎样通过学生的作业、作品与杰出表现进行评价?31.怎样通过学生学业进行评价?32.怎样进行科学课程的测验与考试?33.怎样运用“评定量表”评价学生的科学学习表现?34.什么是科学课程资源?35.为什么要重视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36.社区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要注意哪些问题?37.如何开发与利用科学课程的网络资源?38.为什么说科学教师是最重要的科学课程资源?39.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国家对教材改革提出了哪些要求?40.《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为什么要对教材编写提出一系列的有关建议?41.依据《标准》所编写的小学科学教材半具有哪些显著特征?42.《标准》对教材编写者提出了哪些要求?43.教师在教学中怎样看待与使用新教材?44.什么样的教师才能胜任小学科学教学?45.科学教师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科学知识?46.科学教师必须具备哪些能力?47.一个合格的科学教师要经过哪几个方面的培训?48.科学教师如何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科学教学水平?49.在职科学教师的进修学习有效途径有哪些?50.为了顺利开展科学教学,科学教学必须具备哪些仪器设备和场地?51.如何布置科学专用教室?52.如何布置学校里的科学活动园地?1.怎样理解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用教材教”和“教教材”是两种不同的教材观。

“教教材”是指这样一种教材观:把教材当圣经,恪守教材不敢越雷池半步。

因传统教材绝大多数是以知识作为逻辑主线的,至多是结论加验证性实验,这样“教教材”就成了只教概念,原理等知识的代名词。

现代教学观强调教学的目标是多样的。

科学教育的目标包括了科学素养的诸多侧面: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科学态度情感价值观……后几者的教育在教材中的反映是有限的,它们更大程度上要靠亲历、体验各种和科学有关的活动达成;同时,又不能离开有关的知识单独进行。

这势必要求教师从“教教材的立场转到用教材教的立场——在教知识的过程中有机结合科学方法、科学态度情感价值观的教育以充分实现科学课程的育人潜能。

一位“用教材”教的教师是这样设计“抑郁症”这一知识点的教学的:为了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的能力,他让学生比较两种不同的抑抑理论;为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他让学生提出一种自己的抑郁理论;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他提供了一个抑郁病人案例,让学生开治疗处方。

这是一个典型的“用教材教”的案例。

“用教材教”需要教师提高科学课程多方面目标意识和识别知识课程潜能的智慧:哪些知识的学习可以超越知识本身的价值。

展示月相的变化是一回事,让孩子连续观察并记录28天左右的月相是另一回事,后者给予儿童的更多也更重要:坚持性、客观性、认真、严谨……2.为什么要用不同的行为化动词表述不同类型的教学目标?首先看一下为什么要用行为化动词来表述教学目标。

在教师撰写的教学目标中,常常会看到类似这样的表述: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②演示热胀冷缩现象;③学习“物体的沉和浮”。

这些表述或失之于过于抽象、笼统,或失之于陈述的是教师行为,或失之于只写出要学的课题,至使执教者无法对教学的效果真正做到心中有数。

美国学者拉尔夫·泰勒和布鲁姆均认为:教学的效果最终应反应在学生的行为变化上,因此主张陈述教学目标时,主语应该是学生;谓语应该是可测量的行为化动词。

这样,可以避免因目标表述由于抽象、空洞而难以把握、无法测量的弊端。

这些主张,为诸多课程设计者和教师认可和接受。

其次再来看一下怎样用不同的行为化动词来表述不同类型的教学目标。

教学所要达到的目标是多种多样的。

布鲁姆将教学目标分为三类:认知领域、动作技能领域和情感领域。

另一位美国学者加涅将学习结果分为五类: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

显然,这些学习结果具有不同的特征,言语信息涉及“知什么”、态度和倾向性有关,其余的则和“知如何”关联。

用不同的行为化动词来表述这些不同类型的目标,可以使教师清醒地意识到教学后学生应发生哪些方面的行为变化,从而考虑选用不同的教学策略来达到这些目标。

例如,当我们用“会做什么”的句子来陈述目标时,就应想到要用练习的教学方式;当我们用“意识到……”的句子来陈述目标时,就应想到要创设情境给学生以体验的机会。

3.为什么要“尽可能用表现性目标表达需长期积累才可能实现的目标”?表现性目标是指每一个学生在与具体教育情境的种种“际遇”中所产生的个性化表现。

当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发挥、个性充分发展的时候,他在具体教育情境中的具体行为表现及所学到的东西是无法准确预知的。

因此,表现性目标所追求的不是学生反应的同质性,而是反应的多元性,它不规定学生在完成一项或多项学习活动后准备获得的行为,只描写教师提供的情境、所要处理的问题以及所要从事的工作。

而学生在此情境中产生的成品,都如其人的不同而多变。

表现性目标表述方式的提出建立在对行为目标的批判上,批判之一便是对情意领域目标更高层次思维能力目标这些需长期积累才可能实现的目标,很难准确地预设一节课后该发生何种行为变化,例如批判性思考能力和对大自然美的鉴赏能力。

这些目标的叙写,与其指明活动后的行为变化,不如指明活动本身(学生需经历的活动)更为有效,何况,活动的收获完全可能超越预期的。

表现性行为目标的倡导者是美国课程学者艾斯纳。

艾斯纳曾给出一些例证来说明怎样制定“表现性目标”,如“通过使用铁丝与木头发展三维形式”;“参观动物园并讨论那儿有趣的事情”。

“标准”举的例子是“观赏植物的花和叶”、“朗读有关星空的美文”等,这些目标的表述均未指明学生在参加这些活动后能做什么,但学生行为的变化是可能发生的。

我们可以把表现性目标视为行为目标的补充。

4.为什么说“低估儿童学习科学的潜能比高估更可怕”?现代脑神经科学研究成果证实,儿童具有极大的学习潜能。

只要善于引导,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就能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和持续的学习行为。

小学3~6年级的儿童,其脑重约为成人脑重的9/10~11/12,脑重的增加表明脑细胞在生长发育、脑机能逐渐趋于完善、心理水平不断提高。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J?Piaget)指出,这个阶段的儿童可以从事具体的事物中理解数、形、体积、重量、容量等概念,故而能够胜任小学里的学习任务。

英国科学教育家威尼?哈伦也指出,小学中年级学习已经能够借助想像对一个简单过程进行逆向思维,高年级学生能够初步建立用数据来检验某种假设或某种观点的思维方法。

我们对小学生进行的一系列科学试验也表明,小学生能够有意识(外显)或无意识(内隐)地学习,形成较为复杂的科学概念如“力”,获取像科学探究这样的相当复杂的过程技能,而且小学生对环境影响非常敏感。

所以,我们决不能低估儿童学习科学的潜能,错误的认为“儿童学科学不过是玩游戏” 而已,在教学内容上偏易、在教学要求上偏低,不仅浪费了儿童科学学习的智力资源,而且遏制了他们科学学习的兴趣和乐趣,浪费了儿童科学学习的情感资源和行为动力,从而对他们的终身的科学学习造成消极的甚至是不可挽回的影响。

5.怎样鼓励儿童通过动手动脑“学”科学?一.提供条件或创设情境,让儿童在多样化的活动中反复演练他们的科学技能,不断积累他们的科学知识,逐步形成正确的科学态度和科学观念。

例如,将个别同学生活实践中遇到的科学问题介绍给全体同学,让大家一起动手动脑解决问题。

这样做不但可以帮助教师和家长搜集到更多的关于科学和自然的“问题情境”,而且可以擦亮学生发现问题的眼睛,培养学生乐于合作和交流的精神。

二.多表扬。

表扬那些勇于尝试动手动脑学科学的儿童,不管他们是否得到出色的成果;表扬那些能够克服困难动手动脑学科学的儿童,尤其是在克服困难时采用了有创意的方法和策略的儿童;表扬那些乐于合作和交流的儿童,充分挖掘他们在合作和交流中表现出来的心灵美和思想的火花甚至是更为细小的火星;表扬那些在动手动脑科学活动中反映出来的正确的科学态度如勤奋、踏实等等;表扬正确的操作技能如准确恰当的测量、记录等等;当然也要表扬那些动手动脑学科学后的结果,无论是证明还是证伪了原先的假设或预测……表扬可以激励人们追求成功的动机,提高人的自尊心的自信心。

教师和家长的正确肯定往往可以使儿童动手动脑学科学的积极性更为高涨。

三.讲道理。

在活动中帮助儿童认识动手动脑学科学的重要意义。

6.如何使科学课教学富有儿童情趣?这需要科学课教师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摸索不断总结。

一般来讲,以下几种方法可以尝试:一.选择儿童乐意探究的事物作为教学内容。

例如我们食用的水果蔬菜哪些是果实?果实有什么特征?二.选择儿童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

例如(续)写童诗,猜谜语,组织答题竞赛,饲养小动物,种植一些花草甚至油菜之类典型的农作物等等。

三.使用儿童易于理解的表达方式。

尽可能用形象直观的比喻来说明复杂深奥的道理。

比方说,给3~4年级的小学生讲解“我们如何听到声音”的原理,耳廓、耳道、鼓膜、听小骨、听神经等传播声音的功能,借助喇叭(或用手遮耳后形成的屏障)、鼓、铜铃、收音机等生活中常见事物的比喻,很容易被儿童理解。

四.营造儿童喜欢的课堂氛围。

师生互动的亲切感、未知现象的神秘感、发现奥秘的喜悦感、得到肯定(验证)的成功感、同伴合作的支持感等等,都有利于促进儿童的科学学习。

五.采用图文并茂且富有动感的电化教育手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