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下水资源
地下之水
二、地下之水广泛埋藏于地表以下的各种状态的水,统称为地下水。
地下水是可贵的供水资源,与地表水相比:地下水延续时间长,更新期长;储存量大,分布广;水质较优,不易受污染;不易受气候影响,供水量稳定。
“地下之水天上来”,这一说法的成立是由于大气降水是地下水的主要来源。
地下水的集中排泄往往形成大泉,这些大泉就常常构成许多名胜古迹的精华,即千古传颂的名泉,如济南的“趵突泉”,北京玉山泉,陕西临潼的骊山温泉。
在我国第一部《中国名泉》画册也将四川省绵竹玉妃泉、泸定药王泉(贡嘎山泉)和松潘翡翠泉列为中国名泉。
四川多温泉四川水域面积广大,号称“千河之省”,有河流1400多条,流域面积在50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343条,蕴藏了丰富的水资源和巨大的水能资源。
加上四川盆地属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独特的地理环境,使得四川盆地雨量充沛,年总降水量在900~1200毫升。
丰富地下水资源给四川的农业生产,工业发展带来了极大地便利,天府之国的美誉也因此归得其所。
此外,四川的地下热水资源也非常丰富,全省已发现温泉(群)354处,地下热水钻孔114个。
在众多的温泉中,水温90°C以上的沸泉群1处,60°C-90°C的高温泉40处,40°C-60°C的中温泉134处,水温25°C-40°C的低温泉119处。
地热是蕴藏在地下的一种地质资源。
它通过水热活动以热水或水汽形式出露于地表或藏于地下,被开发用于发电、工业加工、采暖供热、温室种植和医用治疗等领域。
所谓地热水,温度显著高于当地年平均气温,或者高于观测深度的围岩温度的地下水。
水在一定压力下开始沸腾的温度叫饱和温度。
地热水埋深越大,所售静压力越高,与此对应的饱和温度也就越高。
地热水的存在,是温泉形成的必要条件之一,加上静水压力差导致热水沿着岩石中的深长裂隙上涌到达地面,温泉就在神奇的自然造物之下形成了。
四川的地下热水资源之所以如此丰富,是由于新生代以来,我国西南部由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发生了重大的构造热事件,这条碰撞边界及其邻区是当今世界上构造活动最强烈的地区之一,并呈现高热流异常,具有产生强烈水热活动和孕育高温水热系统必要地地质构造条件和热背景。
地下水污染状况及防治对策
74区域治理DETECTION作者简介:黄文浩,生于1988年,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为环境保护。
地下水污染状况及防治对策梅州市环境科学研究所 黄文浩摘要:做好地下水污染防治,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本文详细阐述了地下水资源及污染状况,提出了地下水污染的四种路径,以及污染防治的原则,并从技术、工程和政策三个方面,提出了地下水污染防治的具体对策措施,以期为做好地下水污染防治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地下水;水污染防治;环境污染中图分类号:X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4595(2021)01-0074-0002地下水构成了水资源体系的重要内容,成为工业、城市、农业、居民用水的重要水源。
尤其是在北方干旱或半干旱区域,无论是城市用水,还是工业用水、农业用水,其来源主要是地下水。
据统计,在全国660多个城市中,有2/3左右的城市饮用水主要来自地下水,全国的1/3人口饮用水主要来自地下水。
地下水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至关重要。
但地下水也有其特点,即地下水自净能力弱,一旦出现污染,处理不当,难以在短时间内恢复,也势必会给周边生态环境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和影响。
此外,地下水是饮用水的主要来源,地下水污染势必会直接影响市民健康。
通过地下水污染状况的调查、研究和分析,做好地下水污染防治,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广东省于2020年11月27日审议通过了《广东省水污染防治条例》,该部法规详细规定了相关主体方在地下水污染防治方面的监管职责,进一步压实各方责任,为地下水污染防治提供有力保障。
一、地下水资源及污染状况(一)地下水资源现状地下水(groundwater)是指赋存于地面之下岩石空隙中的水,特指埋藏于地表水以下的重力水。
我国地下水储藏丰富,根据地下水资源分布情况来看,从可开采量占比分析:平原地下水储藏最为丰富,平原地下水可开采量约占整个地下水储藏量的48%,为1700亿立方米/年。
其次是基岩山区地下水,可开采量占整个地下水储藏量的28%左右,为970亿立方米/年;再次是岩溶区地下水,该部分地下水约占全部地下水储藏量的26.7%,为870亿立方米/年。
地下水污染调查报告 地下水污染调查报告(优秀6篇)
地下水污染调查报告地下水污染调查报告(优秀6篇)地下水污染调查报告地下水污染调查报告篇一水资源是人类的生命之源,人们的生存离不开水。
但是饮用了被污染的水,人们就会产生疾病甚至死亡。
据最精确的估计,全世界每年大约有2.5亿人患上经水传染的疾病,其中大约1000万人死于非命——每三年的死亡人口相当于一个加拿大的人口。
我国水资源概况:我国大小河川总长42万公里,湖泊7.5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0.8%,水资源总量28000亿m3,人均2300立方米,只占世界人均拥有量的1/4,居121位,为一三个贫水国之一。
目前中国640个城市有300多个缺水,2.32亿人年均用水量严重不足。
我国污水、废水排放量每天约为1×108m3之多。
水污染现状更是触目惊心,一项调查表明,全国目前已有82%的江河湖泊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每年由于水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377亿元。
城市水污染水现状水源污染源于城市工业、生活污水排放。
水利部水资源司和国家环保局的调查表明,1988年全国城市污水排放量达340亿吨,大量污水排入江河湖泊。
长江、黄河、珠江、海河、滦河、辽河、松花江七大水系,接纳了全国城市污水排放量的70%。
昔日清澈见底的大运河,碧波疏影的秦淮河,许多河段现已变成浊流泛臭的“黑水河”。
俗有“东方威尼斯”美誉的苏州河,“五十年代淘米洗菜,六十年代水质变坏,七十年代鱼虾绝代,八十年代洗不净马桶盖”。
城市废水污染了江河,也危及城市自身。
全国目前有381座城市面临水污染威胁。
以我国的工业城市上海为例,该市每天排出五百万吨污水(不包括电厂冷却水),其中工业污水占80%。
由于这些废水、污水基本上未得到处理即流入苏州河,致使苏州河早已成为污水河。
专家们指出,照此下去,不久黄浦江也将成为污染江。
农村水污染现状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由此带来的严峻的环境污染问题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过去,我们一直把环保工作重点放在大中城市,而忽视了占全国总面积近90%的广大农村。
三、中国的水情特征
第三章中国的水情特征一、中国水资源现状1.水资源总量与人均水资源我国属于缺水国之列,全国水资源总量为28124亿立方米,其中,地下水资源量为8287亿立方米,人均占有量2300立方米,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是世界上13个贫水国家之一。
人均淡水资源仅为世界人均量的1/4,居世界第109位。
二、中国水资源特征1.南多北少大量淡水资源集中在南方,北方淡水资源只有南方水资源的1/4。
黄河频繁的季节性断流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有关资料显示,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黄河入海年径流量逐渐变小:20世纪60年代为575亿立方米,70年代为313亿立方米,80年代为284亿立方米,90年代中期为187亿立方米。
在短短的几十年里,黄河入海径流总量锐减了一半多。
与此同时,黄河下游多次断流。
特别是进入90年代之后,断流现象更为严重。
黄河利津断流情况统计年份断流天数1991年821992年611993年751994年1211995年1251996年1361997年2261998年1421999年422000年至今没有断流。
*南水北调工程:南水北调是缓解中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局面的重大战略性工程。
我国南涝北旱,南水北调工程通过跨流域的水资源合理配置,大大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问题,促进南北方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分东线、中线、西线三条调水线。
西线工程在最高一级的青藏高原上,地形上可以控制整个西北和华北,因长江上游水量有限,只能为黄河上中游的西北地区和华北部分地区补水;中线工程从第三阶梯西侧通过,从长江中游及其支流汉江引水,可自流供水给黄淮海平原大部分地区;东线工程位于第三阶梯东部,因地势低需抽水北送。
南水北调的意义社会意义解决北方缺水增加水资源承载能力,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
使我国北方地区逐步成为水资源配置合理、水环境良好的节水、防污型社会有利于缓解水资源短缺对北方地区城市化发展的制约,促进当地城市化进程。
我国水资源特点
我国水资源特点1.1 我国水资源现状我国水资源主要来自降水,水资源总量较为丰富,水利水电部的调查统计表明,我国年平均降水总量约为6×1012m3,平均降水深648 mm,小于世界平均降水深798 mm和亚洲平均降水深741 mm。
有45%的降水转为地表和地下水资源量,其余55 %的水量为植物蒸腾或地表水分蒸发所消耗。
以河川径流量为代表的地表水资源约为2.7×1012m3,折合径流深284 mm,地下水资源量约0.83×1012m3,扣除地表和地下水重复计算的0.73×1012m3,水资源总量为2.8124×1012m3,与河川径流量相似。
我国湖泊的储水总量为0.76×1012m3,其中淡水储量约占28 %,为0.217×1012m3[1]。
我国河川年径流量位居世界第六位,按国土面积计算,平均每1 km2的产水量为世界陆地平均每1km2产水量的90 %左右,但由于人口众多,我国的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仅有2 300 m3,不足世界人均占有水量的四分之一,列世界第110位;我国耕地每公顷平均水量约26 250 m3,只占世界平均值的二分之一。
预计到2030年,中国人口接近16×108的高峰时,人均水资源仅有1 760 m3,即使在充分考虑节水的情况下,估计用水总量为7 000×108~8 000×108m3,要求供水能力比现在增长1 300×108~2 300×108m3。
扣除必须的生态环境需水后,全国实际可能利用的水资源量约为8 000×108~9 000×108m3,预计的用水量已经接近合理利用水量的上限。
不仅如此,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匀,淮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区的国土面积占全国的63.5 %,但水资源仅占全国总量的19 %。
此外,水资源的年内、年际分配严重不均,大部分地区60 %~80 %的降水量集中在夏秋汛期,洪涝干旱灾害频繁[2]。
中国水资源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水资源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一、中国水资源特征中国水资源总量较大,居世界第四位。
但是,中国地域辽阔,地形复杂,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因而形成如下突出的水资源特点:(一)时间分配不均,年际年内变幅大受季风气候影响,中国大部分地区降水年际变化大,连续丰水年或连续枯水年时有发生,许多河流发生3~8年的连丰、连枯年。
例如黄河和松花江在近70年内出现过11~13年的连续枯水年,也出现过7~9年的连续丰水年。
连丰连枯年差异的年际变化极易造成频繁的水旱灾害。
中国降水年际变化大的另一表现则是最大年降水量与最小年降水量间的差异悬殊。
南方地区最大年降水量一般是最小年降水量的2~4倍,而北方地区高达3~6倍。
降水量较大的年际变幅,势必引起较大的径流变化。
例如,长江宜昌站的最大流量为110 000m³/s(历史洪水调查),而实测最小流量仅为2 770m³/s,洪枯径流相差40倍;黄河三门峡站的最大流量为36 000m³/s(历史洪水调查),而实测最小流量仅为145m³/s,洪枯相差248倍。
径流量在时间上的分布不均与要求获得稳定的供水量之间形成了尖锐的矛盾。
时间分配不均除年际变化大外,年内分配也不均。
中国大部分地区冬春少雨,多春旱;夏秋多雨,多洪涝。
东南部各省雨季早,雨季长,6~9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60%~70%(见图1-2)。
北方地区黄、淮、海、松辽流域6~9月的降雨量一般占全年总降水量的85%,有的年份最大24小时暴雨量可超过多年平均降水量。
不论南方或北方雨季汛期中,降水多以暴雨形式出现,往往造成严重而频发的洪涝灾害。
图1-2 中国部分地区与伦敦、巴黎多年平均降水量年内分布比较(二)空间分布不均,水土匹配矛盾突出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主要是全国降水不均造成的。
中国降水量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依次可划分为多雨、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和干旱五个地带。
全国有45%的土地面积处于降水量小于400mm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带。
中国的地下水资源分布特点与合理利用研究
中国的地下水资源分布特点与合理利用研究地下水是人类生存和经济发展中至关重要的水资源之一。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人口和农业大国,对地下水的需求量巨大。
因此,了解中国地下水资源的分布特点,并合理利用,对于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首先,我们先来看看中国地下水资源的分布特点。
根据地下水资源的形成方式和分布特点,中国的地下水可以分为两类:即浅层和深层地下水。
浅层地下水主要分布在中国南方,流入江河湖海,仅为中国总地下水资源的一小部分。
深层地下水则主要分布在中国北方的平原地区,包括华北平原、东北平原和内蒙古高原等地。
这些地区的深层地下水资源丰富,可以说是中国地下水资源的主要来源。
然而,中国地下水资源的分布特点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中国地下水的补给主要来自降雨和江河湖海的补给,随着气候变化和水资源的过度开采,部分地区的地下水补给量下降。
其次,由于中国的地下水补给主要来自浅层地下水,在重度开采和过度提取的情况下,容易引起地下水位下降和地层下沉,进而引发地质灾害。
此外,由于地下水资源的不均衡分布,不同地区的供水量和水质也存在巨大差异,给一些缺水和水质不佳的地区带来了巨大的困扰。
为了合理利用中国的地下水资源,我国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政府加强地下水资源的监测和管理,建立了地下水资源保护与管理制度,加强了对地下水开采和利用的监管。
其次,政府倡导科学节水和高效灌溉技术的推广,通过改变传统农田灌溉方式,提高用水效率,减少农业对地下水的过度开采。
此外,政府也鼓励开展节水型工业和节水型城市建设,通过改变工业生产过程中的用水方式,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同时,政府也提倡加大投入研究和开发深层地下水资源,以满足中国不断增长的用水需求。
然而,要想实现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单靠政府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全社会的共同参与才能真正达到目标。
因此,我们需要通过教育宣传,加强全民节水意识,提高人们对水资源的珍惜和利用效率。
同时,在农田灌溉和工业生产过程中,采用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和先进的节水技术,减少资源的浪费和过度开采。
中国地下水资源概况
中国地下水资源概况摘要:地下水作为人们日常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其资源量、质量如何直接影响到人类日常生活,近年来,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各种资源流失及资源污染层出不穷,地下水资源当然也无法避免。
因此,了解地下水的资源量和质量情况,保护地下水资源已成为重中之重。
故此针对地下水水资源量及质量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水资源在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水资源的保护措施。
关键字:地下水资源量地下水水质存在问题保护措施引言:地下水资源量是指某时段内地下含水层接收降水、地表水体、侧向径流及人工回灌等项渗透补给量的总和。
其中,地表水体渗透补给量由湖泊(水库、坑圹)周边渗透补给量、河道及渠系渗透补给量和田间灌溉入渗补给量组成。
某时段地下水资源量的大小与该时段的降水量大小和强度、地表水体的特征(如湖泊、水库、坑圹的分布面积及水面高程,河道、渠系的长度、宽度、水位及过水时间长短,灌溉次数及灌水定额大小等)、人工回灌的规模、包气带岩性、厚度及渗透性能、地下水埋深等项因素有关。
由于各年的降水量大小及强度、地表水体特征、地下水埋深等因素各不相同,因此,各年的地下水资源量亦不相同,有时差异很大。
依据我国地下水水质现状、人体健康基准值及地下水质量保护目标,并参照了生活饮用水、工业、农业用水水质最高要求,将地下水质量划分为五类:Ⅰ类主要反映地下水化学组分的天然低背景含量。
适用于各种用途。
Ⅱ类主要反映地下水化学组分的天然背景含量。
适用于各种用途。
Ⅲ类以人体健康基准值为依据。
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及工、农业用水。
Ⅳ类以农业和工业用水要求为依据。
除适用于农业和部分工业用水外,适当处理后可作生活饮用水。
Ⅴ类不宜饮用,其他用水可根据使用目的选用。
正文:一、地下水资源量(一)全国地下水资源量我国地下淡水天然资源量占国内水资源总量的1/3,地下淡水资源量多年平均为8837亿立方米,并呈“南多北少”格局。
南方地下淡水天然资源量占全国地下淡水天然资源量的69%,地下淡水可开采资源量达1991亿立方米。
(地下水)全国水资源保护规划技术大纲
全国水资源保护规划技术大纲地下水部分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二〇一二年十二月目录一、总则 (4)(一)目标与任务 (4)(二)基本规定 (5)二、资料收集与现状调查 (6)(一)地下水资源状况 (6)(二)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 (6)(三)地下水水位 (6)(四)地下水超采状况 (7)(五)地下水超采引发的环境地质问题 (7)(六)地下水水质 (7)(七)地下水污染 (8)(八)集中式地下水供水水源地 (8)三、浅层地下水功能区划分 (9)(一)完善浅层地下水功能区划分 (9)(二)浅层地下水功能区基本情况 (9)四、地下水各规划单元现状及保护目标 (10)(一)浅层地下水功能区开发利用现状及保护目标 (10)(二)深层承压水规划单元开发利用现状及保护目标 (11)五、地下水保护总体方案 (12)(一)地下水开采总量控制 (12)(二)地下水水质保护 (12)(三)地下水水位控制 (12)六、地下水超采治理与修复方案 (13)七、地下水资源保护方案 (14)(一)区域地下水生态系统保护 (14)(二)区域地下水水质保护 (14)(三)集中式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保护 (14)八、地下水保护工程措施 (16)(一)地下水超采治理工程 (16)(二)地下水水质保护工程 (17)九、地下水保护非工程措施 (18)(一)地下水监控系统建设 (18)(二)建立健全地下水保护管理法规体系 (18)(三)完善地下水保护管理制度 (18)(四)提出地下水保护的政策建议 (19)十、规划实施意见与效果分析 (20)(一)投资估算 (20)(二)项目实施效果分析 (20)附表.............................................................. 错误!未定义书签。
制图要求 (81)一、总则(一)目标与任务规划近期(2020年)目标:到2020年,地下水超采和区域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的态势基本得到遏制,地下水资源储备能力显著提高;受损的重要地下水生态系统得到初步修复,水生态恶化的趋势得到遏制。
全国地下水资源及其环境问题调查评价
附件全国地下水资源及其环境问题调查评价技术要求附表中国地质调查局 2003 年 9 月数据表格构成一、综合调查类1、野外水文地质综合调查1)野外调查路线表(GW-T100) 2)野外水文地质点调查表(GW-T111)2、野外水点调查1)机(民)井调查表(GW-T121) ① 农村灌溉用水典型井核查表(GW-T121/1) ② 农村生活用水典型井核查表(GW-T121/2) ③ 地下水单井开采量调查表(GW-T121/3) 2)泉点野外调查记录表(GW-T122) 3)岩溶水点综合调查记录表(GW-T123) 4)矿坑(老窖)调查记录表(GW-T124) 5)地表水点综合调查表(GW-T125) 6)水源地综合调查表(GW-T126)3、环境地质问题调查1)岩溶塌陷野外调查表(GW-T131) 2)地裂缝野外综合调查表(GW-T132) 3)土地荒漠化野外调查表(GW-T133) ① 土地荒漠化分区描述表(GW-T133/1) 4)土地盐渍化野外调查表(GW-T134) ① 土地盐渍化分区描述表(GW-T134/1) 5)地下水污染综合调查表(GW-T135) 6)地面沉降分区描述表(GW-T136)二、试验与勘探1、水文地质钻孔综合表(GW-T210)1)水文地质钻孔地层描述表(GW-T211) 2)水文地质钻孔孔径变化表(GW-T212) 3)水文地质钻孔井管结构表(GW-T213) 4)水文地质钻孔填砾(止水)变化表(GW-T214) 5)水文地质钻孔测井曲线表(GW-T215) 6)水文地质钻孔含水层段表(GW-T216)2、槽探野外施工记录表(GW-T220) 3、物探测深成果汇总表(GW-T230) 4、试坑渗水试验观测记录表(GW-T240) 5、抽水试验成果表(GW-T250)1)抽水试验观测记录表(GW-T251)2)抽水试验水位恢复记录表(GW-T252)三、动态监测数据1、地下水观测井基本情况表(GW-T310)1)地下水开采量监测 ① 地下水水量观测原始记录表(GW-T311/1) ② 地下水开采量监测数据汇总表(GW-T311/2) 2)地下水位监测 ① 地下水位监测野外记录表(GW-T312/1) ② 地下水位自动监测记录表(GW-T312/2) ③ 地下水位监测成果汇总表(GW-T312/3) ④ 地下水位年特征值统计表(GW-T312/4) 3)地下水温监测 ① 地下水温监测记录表(GW-T313/1) ② 地下水温监测数据汇总表(GW-T313/2) 4)地下水水质监测综合成果表(GW-T314)2、分区地下水开采量统计汇总表(GW-T320) 3、水源地开采量统计汇总表(GW-T330) 4、地下水位统测1)地下水位统测野外记录表(GW-T341) 2)地下水位统测汇总表(GW-T342)5、泉点流量观测数据表(GW-T350) 6、气象观测站基本情况表(GW-T360)1)大气降水逐月观测记录表(GW-T361) 2)地面蒸发逐月观测记录表(GW-T362)7、河流水文站基本情况表(GW-T370)1)河流径流量观测记录表(GW-T371)四、实验与测试1、地下水质现场测试成果表(GW-T410) 2、岩土样品采集表(GW-T420)1)土工实验成果汇总表(GW-T421) 2)岩石物理/水理性质成果表(GW-T422) 3)岩石化学成分成果表(GW-T423) 4)岩石矿物鉴定成果表(GW-T424) 5)土壤易溶盐分析成果表(GW-T425) 6)古地磁测试综合成果表(GW-T426)3、野外水样采集记录表(GW—T430)1)水质分析综合成果表(GW-T431)2)同位素测试综合成果表(GW-T432)4、测试数据元数据表(GW-T490)五、数据整理表1、地质项目资料整理汇总表(GW-T510) 2、国民经济及用水规划数据表(GW-T520)全国地下水资源及其环境问题调查评价野外调查路线表路线统一编号 路线起(经)止 路线长度(km) 参加调查人员 样品及数量 点性质及数量 天气状况 路线小结 调查日期 年 月 路线野外编号GW-T100日路线示意图调查单位编写人负责人全国地下水资源及其环境问题调查评价野外水文地质点调查表路线统一编号 经度 地理位置 取样情况 地 貌 与 地 质 水 文 地 质 条 件 环 境 地 质 问 题 沿 途 访 问 记 录 ° ′ ″ 路线原编号 纬度 ° 省(市) ′ 市 ″ 县 调查点编号 高程GW-T111m 村乡(镇)图幅编号调查点平面位置示意图(1:500-1000)剖 面 示 意 图调查单位 项目名称调查人 填表人调查时间 填表时间全国地下水资源及其环境问题调查评价机(民)井调查表统一编号 野外编号 经度 纬度 地理位置 井口直径 井 深 m m ° ° ′ ′ ″ ″ 井 名 图幅名称 井口高程 地面高程 省(市) 市 县GW-T121m m 乡(镇) m m m m3/h 村水位埋深 井底直径 井与地表水距离 出 水 量井的类型 取样情况 水 体 特 征 pH 色 水温 ℃ 气 温 ℃味 嗅 透明度 井淘洗情况 开采方式 主要用途 调查点平面位置示意图(1:500-1000)井壁结构 建井年限 井距地表污 水坑距离 地质、地貌、含水层、剖面图调查单位 项目名称调查人 填表人调查时间 填表时间全国地下水资源及其环境问题调查评价农村灌溉用水典型井核查表民井统一编号 编 经度 地理位置 核查分类号 i 年灌溉次数 灌溉次数 1 2 3 4 5 6 7 8 9 年均小时出水量 qi 典 同类机井总灌溉面积 Mi 总 核查乡年实际灌溉开采量 Q 乡核(m ) 统计资料灌溉开采量 Q 乡统(m ) 误 差 Q 误(m )3 3 3GW-T121/1井名号 民井野外编号 o ′ ″ 纬度 o 省(市) 图幅名称 ′ 市 ″ 井口高程 县 乡(镇) m 村同类机井总数 灌溉面积 Mi 典 次灌溉每小时出水量(m3) 灌溉作物种类 次灌溉时间(h)年总开采时间 ti 典 同类机井总开采时间 ti 总核查乡灌溉开采量校正系数(%) α灌=1-误差/统计资料灌溉开采量 调查单位 项目名称 调查人 填表人 调查时间 填表时间全国地下水资源及其环境问题调查评价农村生活用水典型井核查表编号 经度 地理位置 核查分类号 人口数量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 月 11 月 12 月 年 人畜生活用水定额(L/人) 统计资料人均生活用水定额(L/人) 误 差 开采时间(h) 民井统一编号 民井野外编号 o ′ ″ 纬度 o ′ ″ 市 井名GW-T121/2图幅名称 井口高程 县 乡(镇) m 村省(市) 同类机井总数 牲畜数量 开采量(m3)平均小时出水量(m3/h)核查乡生活用水井校正系数α生=1-误差/统计人均生活用水定额调查单位 项目名称 调查人 填表人 调查时间 填表时间全国地下水资源及其环境问题调查评价地下水单井开采量调查表县(市)名称 水点统一编号 标准代码 野外编号 单井开采量与灌溉面积统计表 计量方法 项3GW-T121/3乡镇名称 机井名称目数值额定出水量(m /kwh) 耗电法 单井年耗电量(kwh/a) 单井开采量(10 m /a) 额定出水量(m /L) 耗油法 单井年耗油量(L/a) 单井开采量(10 m /a) 额定出水量(m /h) 流量法 年开采时间(h/a) 单井开采量(10 m /a) 作物类型 小 玉 水 果 草 菜 其 麦 米 稻 树 地 地 它 灌溉面积(亩) 灌溉定额(m /亩)3 4 3 3 4 3 3 4 3用水量(m )3合计 调查单位 项目名称 调查人 填表人 调查时间 填表时间全国地下水资源及其环境问题调查评价泉点野外调查记录表泉点统一编号泉点野外编号经度°′″纬度°′″高程 m地理位置省(市) 市县乡(镇)村泉点名称图幅名称泉点类型含水层岩性泉水用途补给来源沉淀物及气体成分测定方法流量涌水量(L/s)动态变化特征泉水物理性质水温(℃)色味嗅透明度 PH取样情况地质、地貌、含水层特征泉水成因地质剖面图调查点平面位置示意图(1:500-1000)调查单位调查人调查时间项目名称填表人填表时间全国地下水资源及其环境问题调查评价岩溶水点综合调查记录表岩溶水点统一编号岩溶水点名称 编号 岩溶水点野外编号 图幅名称 经度 ° ′ ″ 纬度° ′ ″高程m地理位置 省(市) 市 县 乡(镇) 村气 温 ℃ 色 水 温 ℃味 水化学类型 嗅 水 体 特 征流 量 m 3/h透明度 岩 性 溶洞直径 m 溶蚀类型水 位m 暗河流量 L/s动态变化规律 与地表水的联系岩 溶 特 征岩溶环境地质问题取样情况地质、地貌、剖面素描图调查点平面位置示意图(1:500-1000)调查单位 调查人 调查时间 项目名称填表人填表时间全国地下水资源及其环境问题调查评价矿坑(老窖)调查记录表矿坑统一编号矿坑野外编号经度°′″纬度°′″高程 m 地理位置省(市) 市县乡(镇)村矿坑名称硐口标高 m图幅名称矿坑类型主要矿种建井时间总涌水量含水层特征停采时间停采原因矿坑水用途揭露地层矿硐特征出水点特征取样情况地表水体矿坑排水对其它水点的影响灾害性突水调查点平面位置示意图(1:500-1000)调查单位调查人调查时间项目名称填表人填表时间全国地下水资源及其环境问题调查评价地表水点综合调查表地表水点统一编号地表水点名称 编号 地表水点野外编号 图幅名称经 度 ° ′ ″纬 度° ′ ″地理位置 省(市) 市 县 乡(镇) 村所属水系 地表水类型水位高程m样品类型色水位高程 m 味 气 温℃ 嗅 水 温℃浊度流 速 m/s 透明度流 量 m 3/h PH水 体 特 征流量季节 变化特征取样情况地质、地貌、剖面素描图调查点平面位置示意图(1:500-1000)调查单位 调查人 调查时间 项目名称填表人填表时间全国地下水资源及其环境问题调查评价Array水源地综合调查表水源地统一编号水源地野外编号经度°′″纬度°′″地面高程 m地理位置省(市) 市县乡(镇)村水源地名称地下水类型水源地勘察供水井个数精度级别批准储量及允许开采量104m3/a 储量级别开采井深度 m 投产时间最大水位埋深 m 日开采量 104m3/a调查点平面位置示意图(1:500-1000)供水方向取样情况开采层特征开采中的环境地质问题调查单位调查人调查时间项目名称填表人填表时间全国地下水资源及其环境问题调查评价岩溶塌陷野外调查表岩溶塌陷统一编号岩溶塌陷野外编号经度°′″纬度°′″高程 m 地理位置省(市) 市县乡(镇)村塌陷名称塌陷类型塌陷时间塌陷面积 m2陷坑总数陷坑形态特征最大直径 m 最大深度 m 最大陷坑面积 m2发展阶段地下水位 m 塌陷规模野外照片及说明地下水水位变化特征塌陷特征塌陷区平面位置示意图(1:500-1000)塌陷成因及发展调查人口伤亡及经济损失情况调查单位调查人调查时间项目名称填表人填表时间全国地下水资源及其环境问题调查评价地裂缝野外综合调查表地裂缝统一编号地裂缝野外编号经度°′″纬度°′″高程 m 地理位置省(市) 市县乡(镇)村地裂缝名称地裂缝类型裂缝区面积 Km2主裂缝长度 Km主裂缝宽度 m主裂缝深度 m发生时间主裂缝走向倾向与倾角°/ °野外照片编号及说明地裂缝平面位置示意图(1:500-1000)主裂缝错移方向及距离裂缝变形特征地裂缝成因及发展调查调查单位调查人调查时间项目名称填表人填表时间全国地下水资源及其环境问题调查评价土地荒漠化野外调查表调查点统一编号调查点野外编号经度°′″纬度°′″高程 m 地理位置省(市) 市县乡(镇)村荒漠化类型荒漠化程度起沙风速 m/s植被种群及发育情况潜水埋深 m地下水开采状况样品采集类型野外照片编号及说明地下水位变化畜牧放养情况风蚀风积地貌调查点平面位置示意图(1:500-1000)荒漠化历史调查单位调查人调查时间项目名称填表人填表时间全国地下水资源及其环境问题调查评价Array土地荒漠化分区描述表荒漠化区统一编号中心区地理位置省市县乡(镇)村荒漠化区名称荒漠化区面积(Km2)荒漠化区类型荒漠化程度荒漠化影响因素荒漠化区扩展速度荒漠化成因荒漠化趋势分析荒漠化防治措施注:本表与荒漠化分区图共同使用。
我国地下水资源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我国地下水资源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淡水资源总量是 28000亿m3,占全球水资源的6%,但人均资源量只有2300m3,仅为世界平均值的1/4,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
20世纪末,全国 600多座城市中,有400多个城市缺水,每年因缺水造成的经济损失达2000多亿元。
这种现状尽管与水资源的分布不均、气候异常以及水资源的污染有关,但水资源管理方面的影响更不可忽视。
一、中国水资源现状及其开发利用1、我国水资源现状(1).水资源短缺目前,水资源严重缺乏构成的水危机已威胁到世界上的绝大多数国家,使各国的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都面临着严峻考验。
全球水资源为14亿km3,工农业用水分别占世界用水量25%和70%.因人口急剧增长,全球人均水资源拥有量近几年已减少25%.历来被认为资源丰富的我国,水资源问题不容乐观,人口占世界的22%,而淡水量仅占世界的8%,人均占有量为2400km3.目前1.33亿hm2耕地中,尚有0.55亿hm2为无灌溉条件的干旱地,有0.93亿hm2草场缺水,全国每年有2亿hm2农田受旱灾威胁,农村8000万人和6000万只家禽饮水困难。
农业缺水量达3000亿m3.我国主要河流黄河自80年代以来,几乎年年出现断流,且断流流域不断延长,范围不断扩大,断流频数、历时不断增加,给工农业造成巨大损失,平均每年损失为200亿元,同时断流也给沿黄居民的生活造成很大影响。
(2).水污染严重近年来,我国水体污染日益严重,全国每年排放污水高达360亿吨,除70%的工业废水和不到10%的生活污水经处理排放外,其余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江河湖海,致使水质严重恶化,污水中化学需氧量、重金属、砷、氰化物、挥发酚等都呈上升趋势,全国9.5万公里河川,有1.9万公里受到污染,0.5万公里受到严重污染,清江变浊,浊水变臭,鱼虾绝迹,令人触目惊心。
松花江、淮河、海河和辽河水系污染严重,86%城市河流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
我国水资源的状况如何
我国水资源的状况如何一、我国的水资源概况1、水资源总量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立方米。
其中地表水2.7万亿立方米,地下水0.83万亿立方米,由于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转换、互为补给,扣除两者重复计算量0.73万亿立方米,与河川径流不重复的地下水资源量约为0.1万亿立方米。
按照国际公认的标准,人均水资源低于3000立方米为轻度缺水;人均水资源低于2000立方米为中度缺水;人均水资源低于1000立方米为重度缺水;人均水资源低于500立方米为极度缺水。
我国目前有16个省(区、市)人均水资源量(不包括过境水)低于严重缺水线,有6个省、区(宁夏、河北、山东、河南、山西、江苏)人均水资源量低于500立方米。
2、我国水资源的主要特点总量并不丰富,人均占有量更低。
我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人均占有量为2240立方米,约为世界人均的1/4,在世界银行连续统计的153个国家中居第88位。
地区分布不均,水土资源不相匹配。
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国土面积只占全国的36.5%,其水资源量占全国的81%;淮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区的国土面积占全国的63.5%,其水资源量仅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19%。
年内年际分配不匀,旱涝灾害频繁。
大部分地区年内连续四个月降水量占全年的70%以上,连续丰水或连续枯水年较为常见。
二、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1、水资源开发利用成就中华民族5000年文明史也是与水旱灾害斗争的历史,新中国成立后,水利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到2000年,建成水库8.5万座,总库容5100亿立方米;发展灌溉面积8.2亿亩;修建堤防27万公里,初步控制了大江大河常遇洪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0万平方公里;水电装机7680万千瓦,653个县实现了农村电气化。
2、水资源开发利用分析2000年全国用水总量5498亿立方米,其中农业3784亿立方米,占68.8%,工业1139亿立方米,占20.7%,生活用水575亿立方米,占10.5%。
从开发利用程度分析,全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率达到20%,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最高的海河流域地表水控制利用率达到94%,平原区浅层地下水开采率为100%,水资源总量消耗率达到96%。
我国水资源现状
我国水资源现状就我国水资源现状,论如何构建节约型社会一个区域的水资源总量为当地降水形成的地面和地下的产水量。
我国水资源总量2.8万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2.7万亿立方米,地下水0.83万亿立方米。
我国水资源的特点1.总量比较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少我国平均年径流量2.7万亿立方米,低于巴西、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和印度尼西亚,居世界第6位。
约占全球河川径量的5.8%,平均径流深为284毫米为世界平均值的90%,低于印度尼西亚、日本、巴西、印度、美国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七。
因此,从世界范围看,我国水资源的总量还算比较丰富的。
但是,众所周知我国人口众多,耕地面积较大,按人口和耕地面积分配,水资源数量却极为有限,人均水资源量2400立方米,约为世界人均水资源量的1/4,排在世界第121位,我国是世界13个贫水国家之一。
2.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匀,旱涝灾害频繁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很不均匀,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长江及其以南水系的流域面积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36.5%,其水资源量却占全国的81%;淮河及其以北的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63.5%,其水资源仅占全国总量的19%.因此,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匀。
我国降水量年内分配不均匀,大部分地区连续4个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总量的70%左右。
也就是说,我国水资源中大约有2/3左右是洪水径流量。
降水量年际变化也很大,还往往出现连续丰水或枯水年持续出现,是造成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
据统计,全国平均每年的水旱灾害面积约为2670万公顷,黄河、海河、淮河、长江、珠江、松花江、辽河等七大江河中下游平原是洪涝灾害的主要发生地区,七组以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最为严重,受灾面积为全国受灾面积的3/4以上。
松辽平原、黄淮海平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东部和北部、云贵高原至湛江一带是我国的五个旱灾多发区,全国约有70%以上的受害面积集中在这些地区,其中黄淮海平原受灾最为严重,受灾面积占全国受灾面积的1/2以上。
地下水基础知识
地下水基础知识一、地下水的定义和形成地下水是指地球表面以下,被土壤、岩石等物质覆盖的含水层中的水,是一种自然资源。
地下水的形成主要是由于降雨、融雪等降水渗入地表,经过土壤、岩石等介质过滤、渗透而形成。
二、地下水的分布和储量1. 地下水分布地下水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分布,其中有些区域具有较高的含水量和较好的开采条件。
在中国,主要分布在华北平原、黄土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等区域。
2. 地下水储量全球地下水储量约为1.3万立方公里,占可用淡水总量的22%左右。
中国地下水储量约为2.8万亿立方米,占全国淡水资源总量的70%以上。
三、地下水对环境和人类生活的影响1. 地下水对环境影响(1)影响土壤稳定性:过度开采会导致土壤失去支撑力,引起沉降或塌陷。
(2)造成井塘干涸:当地下水位下降到井塘的水源以下时,就会造成井塘干涸。
(3)引起土地盐碱化:过度开采地下水会导致土壤中的盐分上升,引起土地盐碱化。
2. 地下水对人类生活影响(1)供水:地下水是人类生活中重要的饮用水来源之一。
(2)灌溉:地下水可以用于农业灌溉,提高农作物产量。
(3)工业用水:地下水可以用于工业生产中的各种用途,如制药、造纸等行业。
四、地下水开采和保护1. 地下水开采地下水开采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开采方案,避免过度开采导致环境和生态问题。
同时还需要加强监测和管理,确保开采过程中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
2. 地下水保护为了保护地下水资源,应该加强环境监测和管理。
同时还需要推广节约用水、循环利用等措施,减少对地下水资源的需求。
此外,还应该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和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公众对地下水保护的意识。
探究我国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保护措施
探究我国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保护措施【摘要】我国地下水资源是我国重要的水资源之一,对农业、工业和生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探究我国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及保护措施,以及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在将重点介绍我国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和保护现状,并分析存在的问题,如过度开采、污染等。
将提出保护地下水资源的措施,包括加强监管、推广节水技术等。
结论部分将对我国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进行思考,并提出未来地下水资源保护的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认识我国地下水资源的重要性,保护好这一宝贵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措施、重要性、研究目的、意义、存在问题、思考、未来方向、总结。
1. 引言1.1 我国地下水资源的重要性我国地下水资源是我国最重要的水资源之一,占全国总储水量的60%,是我国主要的饮用水源和农业灌溉用水源。
在我国的水资源中,地下水资源不仅具有丰富的储量,而且具有稳定的水质和较为便利的利用方式。
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于维持我国水资源的平衡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地下水资源也是我国重要的工业、生活用水来源,对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支撑作用。
地下水资源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它的丰富储量和优质水质上,更体现在它对国家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支持作用上。
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能够有效缓解我国水资源紧缺的问题,保障国家食品供应链的稳定。
地下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能够有效维护生态环境平衡,保护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我国地下水资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保护和合理利用地下水资源已经成为我国水资源管理的当务之急。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在研究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保护措施的过程中,我们的研究目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深入了解我国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掌握我国各地地下水资源的分布、质量、利用状况等情况,为有针对性地制定地下水资源管理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分析我国地下水资源的保护现状,揭示当前地下水资源受到的污染和过度开采等问题,为制定有效的地下水资源保护措施提供依据。
中国地下水资源
中国地下水资源--新一轮全国地下水资源评价成果[上篇]水既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又是重要的自然环境要素,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与条件,是环境问题与发展问题的核心。
21世纪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战略问题是一个关系人类前途和命运的重大问题。
水资源的极端重要性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
党中央、国务院对我国水资源问题非常重视,要求全党要从战略高度认识水资源问题。
江泽民同志指出:“当今水资源为世界各国所关注,我国的水资源大为短缺,我们过去的认识很不够,必须引起全党十分重视。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水是人类生存的生命线,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生命线,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地下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障我国城乡居民生活用水、支持社会经济发展、维持生态平衡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尤其是在地表水资源相对缺乏的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地下水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科学地认识和掌握我国地下水资源的时空分布及其变化规律,是实施我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战略的基础。
20世纪80年代初,原地质矿产部组织开展了第一轮全国地下水资源评价工作,于1984年底提出了评价成果:即全国地下水天然资源量每年为8717亿立方米,可开采资源量每年为2940亿立方米。
自第一次评价工作距今近20年来,由于受气候变化、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及地下水开采量急剧增长等因素的影响,区域水循环条件已发生了改变,导致地下水资源无论在数量、质量和区域分布上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第一次评价成果已不能反映当前地下水资源的实际状况。
为此,国土资源部在2000年至2002年期间,组织开展了新一轮全国地下水资源评价工作,对全国地下水资源进行了重新计算和评价,提出了评价成果。
新一轮全国地下水资源评价工作是由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统一组织,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和中国地质科学院具体组织实施,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为技术负责单位,各省(区、市)国土资源厅(局)及地质环境监测总站(中心)等有关单位共同参加完成的。
我国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马 韧
我 国地 下水 资源 开 发 利 用 现 状及 存 在 的 问题
玛 韧
(吉林省水文水资源局长春 分局 ,吉林 长春 102 30 2) 摘 要 :本 文初步对我 国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及存在 的问题进行 了论述 ,得 出了我 国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合理 , 国地下 水开 我 发利用的问题 日益突出 , 对环境和经济发展 的影响也 日趋 显露的结论 。同时为解 决矛盾提 出了相应的建议。
农 业与技 术
第3卷 2
第 4期
21 0 2年 4月
29海 ( ) . 咸 水入侵
32 .2编制全 国地下水污染 防治规划 , 开展全国地下水 污染调 . 海水 ( ) 咸 入侵 为沿海 ( 或干旱 内陆 )地 区水资源不合理 查 ,评价地下水污染程度及变化趋势 ,编制全 国地下水污染防 开 发 带 来 的特 殊 环 境 地 质 问题 。 由于 过 量 开 采 地 下 水 而 改 变 其 治 规 划 ,有 序 开 展 地 下水 污染 防 治 工作 。 水动力条件 , 成地 下水位过分下 降,常常会带来海水 ( 造 咸水 ) 32 加速 国家级地下水监测工程建设全 面实施 国家级地下水监 -3 . 入侵 ,使水质污染。 测 网建设工程 ,根据 以水文地质单元为基础 ,达到区域控制与
由浅到深 、由城市到农村 的扩展趋势 。同时 由于不合理开采地 解决多年 困扰我国地下水监测工作存在的数据采集 、 手段落后 、 下水 ,加速水循环 ,加剧 了污染地下水 的趋势 。大多数城镇周 质量不高、 系列不长 、 传输缓慢 、 时效性差 、 应用 困难 等突 出问题。
围的地下水都受 到生 活污水和工业废水 的点状污染 ;排污河流 32 .4开展 地下水 污染治 理技术 开发研究 。根据地 下水污染 调 . 两岸地下水都受 到线状污染 ;污水灌 区和大量施用化肥 、农药 查评价结果 ,对全 国重要地下水饮用水源划分水源保护区 ,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地下水资源
地下水是指沉积层或岩石层中存在的水,是一种重要的水资源,对人类的生存和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国地下水资源丰富,然而近年来的不合理开采和污染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从地下水的意义、资源分布、利用与管理等方面展开论述,以期更好地理解和保护中国地下水资源。
一、地下水的意义
地下水是自然界中重要的水资源之一,其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地下水是人类饮水的重要来源。
在中国,地下水是农村和部分城市居民的主要饮水水源。
由于地下水具有较好的透明度和水质稳定性,被广大民众广泛使用。
其次,地下水在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作用。
农业是中国的基本经济产业,而地下水可以通过灌溉系统为农作物提供水源,保证农田的正常耕作。
合理利用地下水资源,可以提高农业产量,保证粮食安全。
再次,地下水是工业生产的重要支撑。
在现代化的工业体系中,许多工厂和企业需要大量的水来进行生产。
地下水不仅可以满足工业用水的需求,而且在工业循环水系统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最后,地下水是维持生态系统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下水可以补给河流、湖泊和湿地等自然水域,维持水生态环境的平衡。
同时,地下水还可以为森林植被提供充足的水源,保护生物多样性。
二、地下水资源分布
中国地下水资源分布不均衡,主要特点如下。
首先,我国地势起伏较大,地下水面积差异较大。
西部地区大部分地下水资源丰富,而东部地区相对较少。
这是由于地质构造和降水分布的差异所致。
其次,地下水储量分布不均,南方和西南地区地下水储量较大,尤其是岩溶地区地下水资源非常丰富。
相反,北方和西北地区地下水储量较少,部分地区出现了地下水过度开采的问题。
最后,地下水质量也具有地区差异。
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影响,一些地区的地下水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
例如,工业排放和农业化肥的使用导致了浅层地下水的重金属和农药污染。
三、地下水的利用与管理
合理利用和科学管理地下水资源对于保护和可持续开发地下水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应加强地下水资源调查和监测。
只有了解地下水资源的分布和状况,才能制定科学的管理方案。
政府和研究机构需要加大投入,建立地下水监测网络,及时了解地下水的变化情况。
其次,应建立合理的地下水开发和利用制度。
地下水开发必须遵循可持续利用原则,确保地下水资源的长期稳定。
建立并完善地下水使用许可制度,明确各类用水主体的权责,避免过度开采和浪费。
再次,应加强地下水管理和保护。
建立地下水保护区,对于重要的地下水水源区域进行严格保护,限制和规范开采活动。
同时,加强污染源的治理,减少对地下水的污染。
最后,应加强地下水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
通过加强科研力量,改进地下水开采和管理技术,提高地下水利用效率。
积极推广水资源利用的节水技术和装备,减少对地下水的依赖。
总之,中国地下水资源的利用和管理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地下水的意义,加强地下水资源的调查和监测,建立合理的地下水开发制度,加强地下水管理和保护,同时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和利用中国丰富的地下水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