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系统中神经干细胞旁分泌的功能探究-神经生物学论文-生物学论文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经系统中神经干细胞旁分泌的功能探究-神经生物学论文-生物学论文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摘要:神经干细胞长期存在于神经系统中, 在生理或病理状态下发挥重要的生物学功能。神经干细胞移植对神经系统疾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机制包括移植细胞本身对损失神经组织细胞的替代作用和移植细胞旁分泌所产生的旁观者效应。但移植细胞本身对损失神经组织细胞的替代作用非常有限。目前认为, 神经干细胞移植的治疗效果可能主要归因于神经干细胞的旁观者效应。神经干细胞的旁观者效应主要依靠生长因子、细胞因子、趋化因子、生物活性脂类、细胞外基质等旁分泌因子及细胞外囊泡, 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发挥神经系统保护作用。

关键词:干细胞移植; 神经干细胞; 旁分泌; 神经营养因子; 细胞外囊泡;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 各种神经系统疾病, 如神经损伤性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等成为困扰人类健康的重要问题。由于神经元具有不可再生性, 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难度大, 患者多有严重后遗症。神经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多向分化潜能的干细胞, 能够分化为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1]。神经干细胞作为一种种子细胞, 在神经干细胞移植中能替代损失的神经细胞, 支持损伤神经物理结构, 减少炎症反应, 以及分泌神经营养因子等[2,3], 目前已用于脊髓损伤、脑损伤、帕金森病等神经损伤或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治疗。但移植细胞本身对损失神经组织细胞的替代作用非常有限。神经干细胞本身可通过旁分泌机制调控微环境, 对干细胞自身特性的维持以及定向分化具有重要作用[4];在病理状态下, 神经干细胞可通过旁分泌进行细胞间应答[5]。因此认为, 神经干细胞移植的治疗效果可能主要归因于神经干细胞的旁观者效应。本文结合文献就神经干细胞的旁分泌类型、作用机制以及在不同疾病模型中的治疗效果作一综述。

1、神经干细胞概述

1.1、神经干细胞来源

在胚胎发育时期, 神经干细胞存在于大部分脑区, 而成体神经干细胞仅存在于脑内固定区域。1992年首次从大鼠脑组织纹状体中分离出神经干细胞[6], 之后脑室周、齿状回、海马等部位神经干细胞陆续被鉴定和分离出来[7]。目前认为, 成年哺乳动物神经干细胞所在区域为脑室下区和海马齿状回颗粒下层[8]。之后, 人们又陆续从脊髓、嗅球等组织分离出神经干细胞[9,10], 并形成了标准化分离、培养体系, 加速了神经干细胞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转化应用。

1.2、神经干细胞的特性

神经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具有以下几点: (1) 来源于中枢神经系统, 具有多向分化潜能, 可分化为神经组织细胞; (2) 通过对称产生的两个子细胞均为干细胞, 而通过不对称产生的两个子细胞, 一个为干细胞, 另一个为祖细胞, 从而具有自我维持和自我更新能力;

(3) 具有区域异质性, 如嗅球中间神经元和胼胝体的少突胶质细胞来源于室管膜下区的神经干细胞;齿状回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来源于齿状回颗粒细胞下层的神经干细胞。

1.3、神经干细胞的旁分泌功能

细胞之间的信号传递是调节细胞功能的重要方式, 包括内分泌、自分泌和旁分泌, 其中旁分泌是调节微环境稳态和应答外界不良刺激的重要机制。就神经干细胞而言, 其旁分泌方式可归纳为两类:一类包括生长因子、细胞因子、趋化因子、生物活性脂类以及细胞外基质等旁分泌因子, 一类是细胞外囊泡, 其中以外泌体最具代表性。见图1。

图1 神经干细胞旁分泌示意图

2、神经干细胞旁分泌对神经系统的保护作用

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机制为移植细胞本身对损失神经组织细胞的替代作用和移植细胞旁分泌所产生的旁观者效应[11]。神经干细胞移植后能够在组织内存活, 并在一定条件下分化为神经细胞, 与原有组织形成生理性细胞间联系, 继而重建神经传导通路[12]。然而移植细胞面临的往往是一个病理性微环境, 结合移植本身带来的二次损伤, 易导致移植细胞坏死和凋亡。神经干细胞在自然分化状态下很难满足特定的细胞种类, 不能分化为理想的细胞种类。因此, 移植细胞本身对损失神经组织细胞的替代作用非常有限。目前认为, 神经干细胞移植的治疗效果可能主要归因于神经干细胞的旁观者效应。神经干细胞的旁观者效应是指神经干细胞旁分泌产物作用于移植部位对微环境所产生的优化, 包括减轻微环境中负性调控因子和增加内源性修复能力。研究证实, 脊髓损伤后神经干细胞移植能促进轴索再生, 增加髓鞘化, 并促进血管再生以及减少胶质瘢痕形成[13]。在卒中模型中发现, 移植的神经干细胞即使未分化, 仍能促进神经功能恢复[14]。在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模型中, 移植的神经干细胞能够分泌神经营养因子, 促进运动神经元存活和再生[15]。提示这些过程同样依赖于神经干细胞的旁观者效应而非替代作用。

2.1、旁分泌因子对神经系统的保护作用

2.1.1、保护神经元

(1) 减少神经元凋亡。有研究发现, 神经干细胞条件培养基在体外能够增加M2型巨噬细胞比例, 并减少M1型巨噬细胞活化和炎性细胞因子释放, 脊髓损伤小鼠给予神经干细胞条件培养基, 能促进脊髓功能恢复[16]。持续给予脊髓损伤大鼠神经干细胞条件培养基还能增加皮质脊髓束和中间神经元之间的桥接, 减少神经元凋亡, 促进大鼠运动功能恢复[17]。另外, 在病大鼠模型中, 神经干细胞分泌的干细胞因子能够保护多巴胺能神经元, 减少神经元凋亡[18]。(2) 分泌神经元保护因子。Lee等[19]研究发现, 神经干细胞条件培养基较普通培养基能够更好地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其保护作用归因于神经干细胞旁分泌的S-medium、神经生长因子(NGF) 、神经胶质细胞源性营养因子(GD-N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等神经营养因子。有研究证实, 神经干细胞移植后, 以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 为代表的多种神经营养因子在损伤部位表达持续升高[20];神经干细胞C17.2能够持续分泌神经营养因子, 包括BDNF、NGF、GDNF, 并且高表达NT3的神经干细胞还能显着增加NGF、BDNF表达[21];人源性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