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美版高中美术必修《美术鉴赏》第十六课美在民间永不朽--中国民间美术教案(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美术鉴赏《美在民间——中国民间美术》教案

知识目标:认识民间美术是中国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众多门类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让学生了解几种民间美术形式(剪纸、皮影、年画、泥塑),民间美术是由人民群众创作的、用以美化环境、丰富民间风俗活动和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及流行的美术。并举例讲解蜡染、扎染的制作方法与艺术特色。

能力目标:通过学生分析体会民风民俗的积淀,掌握民间美术的精髓--出发于对生活的美好愿望,提高其精神境界和艺术素质及审美能力,掌握基本的民间美术材料与技术的应用,为其继承和发扬民间美术奠定基础。

情感目标:理解民间美术中的蕴涵的人民群众思想感情和审美趣味。弘扬民间美术精华,培养热爱民间美术的情感。

重点和难点:民间美术在历史发展中,形成自己独有的艺术思想体系和创作经验的积累。学生不能准确的说出这些知识,本节课从生活中的风俗与实物展示讲解几个方面,帮助学生了解民间美术作品中所包含的丰富的精神内涵、民俗生活内容和植根于民族文化深处的审美理想。

理解民间美术的精神表达,不同艺术种类材料的选择,制作技术与当地自然环境的紧密联系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通过一个不到3分钟的短片,让学生从中找出几种民间美术的类型(如年画、剪纸、皮影、玩具等等),展开讨论:民间美术有哪些形式?通过学生们的答案,教师总结“什么是民间美术?”

民间美术:民间美术在古代是相对于宫廷美术、士大夫文人美术。民间美术与民俗活动关系极为密切,如民间的节日庆典、婚丧嫁娶、生子祝寿、迎神赛会等活动中的年画、剪纸、春联、戏具、花灯、扎纸、符道神像、服装饰件、龙舟彩船、月饼花模、泥塑等以及少数民族民俗节日中的服饰、布置等。民间美术分布于各地,都具有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统一的特点。

按照材料分类,有纸、布、竹、石、木、皮革、金属、面、泥、陶瓷、草柳、棕藤、漆等不同材料,以天然材料为主,就地取材,以传统的手工方式制作,带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格。

从创作者的角度看,民间艺术是以农民和手工业者为主体,以满足创作者自身需求以补充家庭收入为目的,甚至以之生计来源的手工艺术产品,从生产方式看,民间艺术是以一家一户为生产单位,以父传子、师带徒的方式世代传承的,从功能上看,它包括了侧重欣赏性和精神愉悦的民间美术作品,也包括了侧重实用性和使用功能的器物和装饰品。

二、讲授新课:民间美术造型分类。

1、平面造型

出示图片:学生分析是哪种艺术形式。(剪纸、年画、刺绣织锦、印染花布、民间绘画)

教师讲授:几种艺术形式的基本特点。

2、立体造型

出示图片:学生分析是哪种艺术形式。(木雕、泥塑、石雕、陶瓷、面塑、布制品、竹木雕)

教师讲授:几种艺术形式的基本特点。

3、综合造型

出示图片:学生分析是哪种艺术形式。(皮影、风筝、灯彩、游艺活动)

三、民俗活动

1、人生礼仪——诞生礼。以角色扮演游戏让学生从中选取其中的礼品,思考不同礼品所代表的意义。

2、人生礼仪——婚礼。以角色扮演游戏让学生从中选取礼品,表达祝福的意义。

总结反思:①在我国传统节日的民俗活动中,会出现哪些民间美术作品?(以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为例)②民间美术中形象的象征意义?(龙、老虎、松鹤、牡丹花……

并以剪纸为例)

四、平面、立体、综合类民间美术造型的举例。

平面:蜡染,扎染。

蜡染是用蜡刀蘸熔蜡绘花于棉布后以靛蓝浸染,既染去蜡,布面就呈现出蓝底白花或白底蓝花的多种图案,同时在浸染中,作为防染剂的蜡自然龟裂,使布面呈现特殊的“冰纹”,尤其魅力。在我的作品中,以原始时期洞窟壁画的牛为造型,使用赭石色浸染,增加了做旧与复古的神秘感,框内的冰纹与框外的冰纹形成对比,作品的主体更加鲜明。

扎染的材料也是白色纯棉布,颜料用的是靛蓝,“扎”是用绳子和塑料纸包扎住不需要染色的部分,绳子的种类有很多,麻绳、塑料绳、棉线都会产生不一样的效果,其中的颜色渗透会在边缘处产生肌理。染色的颜料水需要煮熟,染出的颜色比较均匀。需要注意的是蜡染扎染作品的干燥需要阴干,即在干燥但无阳光直射的地方,如果需要颜色层次比较多的,就需要晾干再进行第二次的染色,步骤与第一次的一样,重复直到达到理想的效果。我的作品中又加入刺绣的部分,减少了扎染的难度,增加了表现形式的丰富性。

立体:泥塑,面花。以山西的作品举例较多,种类丰富,其中的中秋节的面花造型复杂,充分体现了劳动人民勤劳聪明善于创造生活的美德。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