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哲学中的逻各斯(logos)和中哲的“道”是一个概念吗?

合集下载

“道”与“逻各斯”:中西哲学对话的可能性(一)

“道”与“逻各斯”:中西哲学对话的可能性(一)

“道”与“逻各斯”:中西哲学对话的可能性(一)“道”是中国传统哲学的核心概念,由“道”开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天道之学、地道之学、人道之学和王道之学;“逻各斯”则是西方哲学的核心概念,由“逻各斯”发展出了具有西方特色的修辞学、逻辑学、自然科学和理性主义的知识论。

通过对作为中西哲学之源的“道”和“逻各斯”这两个概念的回溯和分析,我们不仅可以发现中西哲学的根本差异,而且可以寻找到中西哲学对话的一种可能性。

一、老子的“道”和赫拉克利特的“逻各斯”值得我们关注的一个非常奇特的现象是,“道”和“逻各斯”作为中西哲学的源头和最高范畴,虽然它们产生并影响于不同的地域,但在时间上却是几乎差不多同时出现的。

在中国古典文献中,“道”字虽然在《尚书》、《诗经》中已屡次出现,但是作为哲学范畴,则始于老子。

老子以前,随着农业生产和天文学的发展,已提出了五行和阴阳的学说,但是这种以多种元素为世界本原的学说,不仅难以说明有限的东西如何成为无限世界本原的问题,而且也无力对抗意志之天的绝对权威。

老子提出“道”这一概念,并把它从有限升华为无限,这就从理论上把中国古代哲学的思维水平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道”作为老子哲学体系的最高范畴,它有四个主要特征:首先,“道”先天地生。

“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

”1]其次,“道”无形无象。

“其上不jiao,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

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恍惚。

”2]再次,“道”无始无终。

“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3]。

最后,“道”不可被感知。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

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

”4]那么,“道”作为无形无象的绝对,它是如何派生宇宙万物的呢?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5]这就是说,“道”是“无”,由“道”最初派生出的是混然未分的统一体,然后再由该统一体派生出阴阳二气,阴阳和合产生冲气,阴气、阳气、冲气三者变化而产生出宇宙万物。

西方哲学概论习题

西方哲学概论习题

《西方哲学概论》习题
1.解释赫拉克利特“逻各斯”的含义。

“逻各斯”(logos)在古希腊语中本是一个源于动词lego(说)的普通名词,基本含义是言说、话语,据此而派生出道理、理由、理性、考虑、比例、规则等许多其他的含义。

中文由于难以找到与之相应的概念,因而通常音译为“逻各斯”,有时亦以老子的“道”译之。

赫拉克利特第一次把逻各斯作为重要概念引入哲学,并赋予了它新的意义。

自赫拉克利特最初把“逻各斯”引入哲学中后,它当时既有语言、说明、尺度之蕴,又有理性、法则之意。

现在看来,我们今天所说、所指和所理解的“道德”,也应包含在“逻各斯”之中。

在“逻各斯”中,言与行,实然与应然,理性与道德,应该不分。

2.阐述柏拉图“理念”的含义和特征。

3.解释“经院哲学”。

4.人文主义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5.解释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

6.概述卢梭的社会政治哲学。

西方哲学史复习资料

西方哲学史复习资料

西方哲学史复习资料1、逻各斯(logos):Logos,是话语,词语的聚集之意,赫拉克利特最早引用这个概念,专门表示“说出的道理”,正确的道路表达了真实的原则,他认为逻各斯与火是同一本原的内、外两个方面,逻各斯是因火的不足和多余而造成事物之间转化的原则。

就逻各斯是世界本原而言,它被理解为“原则”“规律”“道”等,就逻各斯是人所认识的道理而言,被理解的“理性”“理由”等。

赫拉克利特的“逻各斯”定义:对自然秩序的智慧言说。

①人们所听到的(言辞)②规整万物的(类似某种普遍的规律)③一种独立于表达它的人的存在。

2、努斯(nons):由阿那克萨戈拉提出,他认为“将来会存在的东西,过去存在过现在已不复存在的东西,以及现在存在的东西,都是心所安排的”,“心”即“努斯”,是无限的,自主的,不与任何事物混合的,是单独的,独立的,具有能动性和创造性。

“努斯”是灵魂,思想或心智,就是作为个体精神向上超越的精神能力的存在,它代表自我超越,不断创造的主体原则,要求人摆脱物质世界的羁绊,以自我规范的对象,使对象符合我的目的,强调主体性,目的性,自由性,人的自由性。

3、苏格拉底谈话方法:苏格拉底,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西方哲学的奠基者。

他不传授知识,只是与人对话,因为他承认自己一无所知,只能通过对话才能接近真理。

承认自己无知,正式苏格拉底的智慧所在。

苏格拉底的无知是真诚的态度,他既不是欲擒故纵的圈套,也不是大智若愚的讥诮,没有真诚的无知,便没有对知识的真诚探索,物质的态度是实施苏格拉底对话的关键环节。

可以从两个方面分析:第一,承认自己是无知的学习者,这样便能使苏格拉底在对话中只提出问题,却不回答这些问题,把学习变成不断探索新知识的主动过程。

第二,承认自己无知的态度使对话者双方处于同等的地位。

苏格拉底的对话不是教师的训导,更不是智者的炫耀。

苏格拉底方法让对话者自己发现真理的结果。

4、柏拉图的“相论”: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柏拉图的相论是由本体论与认识论两部分组成的,作为认识论的相论实质上是一种对本质直观的认识论方法,而辩证法则是认识的途径.作为认识论的相论是人类知识可能性与确定性的重要保证,在哲学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亚里士多德、近代大陆理性主义及康德、黑格尔的认识论都受到相论的影响,而排斥相论的彻底的经验主义必将导致不可知论.这主要是方法论上的。

罗格斯

罗格斯

作为话语模式或思维方式的罗格斯在古希腊文化中的体现2010910002 姜明花"逻各斯"出自古希腊语,为λoyos(logos)的音译,因为它有很多含义,汉语里很难找到相对应的词。

”罗格斯“中文可译为“道“是运行与并贯穿着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辩证规律。

著名哲学史家格思里在《希腊哲学史》第一卷中详尽地分析了公元前五世纪及之前这个词在哲学、文学、历史等文献中的用法,总结出十种含义:(1)任何讲出的或写出的东西;(2)所提到的和与价值有关的东西,如评价、声望;(3)灵魂内在的考虑,如思想、推理;(4)从所讲或所写发展为原因、理性或论证;(5)与"空话"、"借口"相反,"真正的逻各斯"是事物的真理;(6)尺度,分寸;(7)对应关系,比例;(8)一般原则或规律,这是比较晚出的用法;(9)理性的能力,如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人有逻各斯;(10)定义或公式,表达事物的本质。

那么罗格斯在古希腊文化中怎么体现呢?首先,赫拉克利特指出,“罗格斯”不仅永恒存在着,而且“万物都根据这个罗格斯生成”,”罗格斯乃是共同的”。

谁不认识并进而服从罗格斯,谁就无法获得智慧,把握真理,相反,“如果不听从我而听从这个罗格斯,就会一致说万物是一,就是智慧”。

在赫拉克利特看来,万物虽然是运动变化的,但在它们之中却有一种永恒的必然性,规律性在支配着万物的变化过程,“罗格斯”就是世界上一切事物运动变化所遵循的最普通的规律。

赫拉克利特相信或是原质,其他万物都是由火而生成的:“这个世界对一切存在物都是同一的,它不是任何神或任何人所创造的;它过去,现在和未来永远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

这种变化看成是有“分寸”的,这个“分寸“就是规律,他称之为“罗格斯”。

到了巴门尼德,出现了与上述不同的提问方式。

如果说以前的哲学家是试图去说明什么是真理,什么是世界的本原的话,“马门尼德的全部哲学的宗旨在于寻求一条通向真理的途径”。

理性主义的“逻各斯”与浪漫主义的“道”

理性主义的“逻各斯”与浪漫主义的“道”

理性主义的“逻各斯”与浪漫主义的“道”作者:柳硕来源:《智富时代》2016年第01期【摘要】以“逻各斯”为代表的西方哲学的理性主义路线和以“道”为代表的中国哲学的浪漫主义路线的内涵是不同的,是两种不同风格、不同气质的哲学路线、认识路线和思维路线。

【关键词】理性主义;浪漫主义;逻各斯;道一、对理性主义路线和浪漫主义路线的诠释(一)理性主义路线“逻各斯”是由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提出的一个哲学概念。

“逻各斯”是英文“logos”的汉语译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术概念和学科概念,在今天哲学和逻辑学中广泛使用。

当然,作为一个哲学术语和概念,它是有着相对确定的哲学内涵和意义的,这种内涵和意义是在一定的哲学语境和哲学文化基础上形成的,并且经过西方许多哲学家的发展、阐述和推广,逐渐成为西方哲学和西方文化的一个显著特征和风格。

赫拉克利特的逻各斯思想对西方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逻各斯”成为人们把握世界及其万物的最高原则和寻求支配、主宰万物活动、变化的内在规律的代名词和思维武器,他的这一伟大思想被此后的西方哲学家所继承和发扬,阐发成为人们认识世界的科学的思维方法,从而形成了西方哲学和西方文化中的理性主义路线。

(二)浪漫主义路线“道”之于中国哲学的地位犹如“逻各斯”之于西方哲学的地位一样,在中国哲学乃至中国文化的发展史上,有着非常独特而又重要的作用和地位。

“道”最早见于《易经》一书中。

后来有孔子晚年喜读《周易》,整理过《易》并且为其作了《传》的说法,由此可见,“道”在先秦之际的儒家学说中是有一定的地位的。

后经先秦时期的道家的阐发,“道”有了形而上的意味而成为道家学说的核心范畴和思想。

佛教在两汉之际传入中国,为了想在中国立足和发展,佛教跟中国的本土文化相融合就成为必然的路径,而在佛教本土化的过程中,“道”又扮演了中介和催化剂的角色,自此之后,佛学思想就打上了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道”的烙印。

这样一来,“道”就完成了与中国三大传统文化主流意识——儒、道、释——共存的任务,也因而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共同基础和共有基因。

道与“逻各斯”(Logos)的比较

道与“逻各斯”(Logos)的比较

道与“逻各斯”(Logos)的比较道与“逻各斯”(Logos)的比较道是中国传统哲学的最高范畴,源于老子的道家哲学。

逻各斯(Logos)是西方传统哲学的最高范畴,源于古希腊哲学。

道与罗各斯(logos)既有共同点又有区别,可以从多方面来比较。

日常用语的比较:在汉语中,道含有“道路,方向/方法如道理,道德,思想体系,说”等意思。

道路是它的基本含义,其他都是后来演化出来的。

在希腊语和西方语言中,logos含有“尺度,说明,解释,理念,理性,”等意思。

“说/言谈”是它的基本含义,其他是后来引申的。

他们的共同点是都有“原理/法则/道理”的含义,而且无独有偶,都有“说”的含义。

这些共同点在各自语言中的地位是不同的,对于logos来说是主要的,对于道来说是次要的。

不同点是显而易见的,“道”主要是指道路,具有现实的,客观的,实践经验的品格。

“logos”主要是指说,具有主体的,主观的,思维的品格。

起源和演化的比较:道与logos都起源于神话,神话是它们的母体。

“道”字在甲骨文中已经出现了,含有道路的意思。

它不仅指人行走的道路,同时也指太阳神行走的道路。

对当时的人们来说,•人和神是混为一体的。

由于受互渗律的支配,人们觉得,人在行走时太阳神也在行走。

•道的表象把两者合而为一了,既有表示人行走的线条部分,又有太阳神行走的空隙部分。

•而空隙部分恰好是个空心的“十”字,它所象征的正是太阳由东而西(含由南而北)•运行的轨道.因此也象征太阳本身。

在古人看来,•他们行走的道路与太阳神行走的道路二者是统一的,是互渗的.甲骨文形成于殷商时代,殷人的至上神恰好是帝或上帝,即太阳神。

甲骨文的“道”字肯定包含了那时的人们对上帝崇拜的神秘因素。

金文中的"道"字“从行从首”或“从行从首从止”,同样包含着神秘因素,“首”不仅是指人,同时也是指太阳,现在北方人称太阳为“日头”或“日头老爷”,把“日”和“头”联系起来的最好的例子,道的演化过程中,“互渗律”一直在起支配作用,•道的各种用法都或多或少的包含着神秘因素,成为人们崇拜的对象。

“道”与“逻各斯”:中西哲学对话的可能性

“道”与“逻各斯”:中西哲学对话的可能性

“道”与“逻各斯”:中西哲学对话的可能性张廷国(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道”是中国传统哲学的核心概念,由“道”开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天道之学、地道之学、人道之学和王道之学;“逻各斯”则是西方哲学的核心概念,由“逻各斯”发展出了具有西方特色的修辞学、逻辑学、自然科学和理性主义的知识论。

通过对作为中西哲学之源的“道”和“逻各斯”这两个概念的回溯和分析,我们不仅可以发现中西哲学的根本差异,而且可以寻找到中西哲学对话的一种可能性。

一、老子的“道”和赫拉克利特的“逻各斯”值得我们关注的一个非常奇特的现象是,“道”和“逻各斯”作为中西哲学的源头和最高范畴,虽然它们产生并影响于不同的地域,但在时间上却是几乎差不多同时出现的。

在中国古典文献中,“道”字虽然在《尚书》、《诗经》中已屡次出现,但是作为哲学范畴,则始于老子。

老子以前,随着农业生产和天文学的发展,已提出了五行和阴阳的学说,但是这种以多种元素为世界本原的学说,不仅难以说明有限的东西如何成为无限世界本原的问题,而且也无力对抗意志之天的绝对权威。

老子提出“道”这一概念,并把它从有限升华为无限,这就从理论上把中国古代哲学的思维水平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道”作为老子哲学体系的最高范畴,它有四个主要特征:首先,“道”先天地生。

“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

”[1] 其次,“道”无形无象。

“其上不jiao,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

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恍惚。

”[2] 再次,“道”无始无终。

“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3]。

最后,“道”不可被感知。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

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

”[4] 那么,“道”作为无形无象的绝对,它是如何派生宇宙万物的呢?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5] 这就是说,“道”是“无”,由“道”最初派生出的是混然未分的统一体,然后再由该统一体派生出阴阳二气,阴阳和合产生冲气,阴气、阳气、冲气三者变化而产生出宇宙万物。

浅议赫拉克利特的logos与老子的道的异同

浅议赫拉克利特的logos与老子的道的异同
“ 祸 兮 ,福之 所倚 ;福兮 ,祸 之所 伏 。”老 子看 到 了万事 万 物都是 向着 它 的对 立 面转化 的基 本事
《 老子 》虽仅 有 5 0 0 0 多 字 ,但 是在 其 中揭示 了事 物 中 大量 的 矛 盾 统 一 现 象 ,如 有 无 、刚柔 、智
过 去 、现在 和 未来 永远是 一 团永恒 的 活 火,在一
定的分 寸上 燃烧 ,在 一 定的 分寸上 熄 灭。 (《 古 希腊 罗 马哲 学 》 ,北 京大 学哲 学系 外 国哲 学 史教
26

思想文化 ・
名” 、 “ 有”与 “ 无” 的统一 :
3 .“ 道 ”和 “ l o g o s ” 所 包含 的 对 立 双 方 又是 互 相 转 化 的
灭 。庄 子继 承 了老子 的观 点 ,更 明确 地 指 明了道
老 子 和赫拉 克利 特都 生活 在社会 发 生 巨大变 革 的时 期 ,两位 哲学家 都对 万物 的起 源 和灭亡 、 产 生和 消失有 着 浓厚 的兴趣 ,对 宇 宙本原 及其 运
的永 恒 性 。在 庄 子 看 来 ,一 切 具 体 的事 物 都 是 暂 时 的 相 对 的 ,有 始 有 终 有 生 有 灭 ,道 则 与 此 相反, “ 道 无 终 始 ,物 有 死 生 ” ( 《 庄子 ・ 秋 水 》 )。 庄 子说道 “ 自古 以 固存 ” (《 庄子 ・ 大 宗 师 》 )、 “ 先 天地 生 而不为 久 ,长于 上古 而不 为老 ” (《 庄子 ・ 大 宗 师 》 ),讲 的都 是道 的永 恒 性。 在 老子 和赫拉 克利 特看来 ,运 动 和变化 是宇 宙最 基本 的特 征 ,但 是 ,宇宙 的运 动和 变化并 不 是盲 目的 、混 乱 的 ,而 是有规 可循 的 ,一切 运动 和变 化都 服从 “ 道 ”或 “ l o g o s ” 的支 配 。任何具

道与逻格斯

道与逻格斯

逻格斯谈逻格斯与道,尤其是道,首先要区分西方和中国两个语境。

先说在西方语境中的理解。

在西方语境中,逻格斯和道涉及希腊哲学和基督教神学两个领域。

逻格斯(希腊语为logos)首先是一个希腊哲学的概念。

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最早使用了这个概念,认为逻格斯是一种隐秘的智慧,是世间万物变化的一种微妙尺度和准则。

斯多亚学派是逻格斯的提倡者和发扬者。

他们认为,逻格斯是宇宙事物的理性和规则,它冲塞于天地之间,弥漫无形。

虽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并未使用逻格斯这个概念,但是希腊哲学中潜藏的认为宇宙万物混乱的外表下有一个理性的秩序、有个必然的规则和本质的观念却和逻格斯概念是潜在相通的。

斯多亚的逻格斯包括两个部分,内在的逻格斯和外在的逻格斯。

内在的逻格斯就是理性和本质,外在的逻格斯是传达这种理性和本质的语言。

把希腊哲学的逻格斯概念和犹太——基督教的“道”联系起来的是亚历山大的斐洛。

希伯来圣经塔纳赫中说,上帝有无上的智慧,以言辞创造世界。

斐洛认为,希腊哲学和犹太教的思想是同根异枝。

旧约箴言和诗篇等多处赞美了上帝的智慧,而创世纪也记载了上帝以言辞创造的伟业,据此认为,上帝的智慧就是内在的逻格斯,上帝的言辞就是外在的逻格斯。

斐洛生活在公元前25年到公元40年之间,和耶稣基督是同时代的人。

那个时候,新约福音书还没有写就,而其正典化则是几个世纪以后的事情了。

斐洛的思想无疑对福音书的写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种影响在创作于2世纪的约翰福音中表现的最为明显。

约翰福音开头就说:“太初有道,道与神同在,道就是神。

”而“道”在希腊语圣经中,就是logos。

在斐洛那里,逻格斯是上帝创造世界的工具,是人和上帝交通的中介,而到了约翰福音,上帝虽然直接和道成为一体,更加感性化,但是其一脉相承的影响还是了然的。

希腊文化和犹太——基督教文化是哺育西方文化的两个乳房,其对西方文化的影响可以说是深入骨髓的。

从这个角度上,从以上的介绍中,我们也就可以对风行一时的德里达的所谓的“逻格斯中心主义”这个概念有一个清晰的理解了。

浅析道与逻各斯之异同

浅析道与逻各斯之异同

浅析道与逻各斯之异同作者:朱颖来源:《剑南文学》2013年第10期作者简介:朱颖,西南交通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摘要:《道与逻各斯》此书从东西方各自的形而上本体“道”与“逻各斯”出发,试图从东西方均有的一套言与意之间所存在的等级关系来寻求东西方文化的“同”,进而旨在说明东方文化并非是完全异于西方文化的另一类存在,而是一类可与西方文化相对照的文化体系。

而尽管东西方文化中包含了一套相类似的言意等级关系,然二者背后却也包含着深刻的差异性。

关键词:道逻各斯东西方异同言与意中图分类号:B09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10-0000-01一、求同存异之中旨在对东方主义的反驳《道与逻各斯》在一开篇即言明作者是从阐释学的角度、运用阐释学的方法切入东西方的文化与诗学来进行分析,且认为“在中国诗学中有一条一以贯之的阐释学思路”[1],借以此来与西方诗学相比较。

而作者“执意”要将东西方相较乃至于“求同”的原因,则是因为“许多人会坚持主张,对于东方和西方,唯一合适的评论话语就是彼此相异的话语”[2],换言之,则是认为东西方之间没有可比性,二者是作為不同层面、迥然有别的他者,东方对于西方而言是个完全另类的存在。

对此说法作者还专门举出了博尔赫斯随笔之中的“中国类书”之中,并又被福柯在此引用的“中国式分类法”来说明东方(这里的东方主要指中国)在西方眼中的异己与他者形象。

在这一段文字中:“……福柯并没有摆脱创造文化神话的传统——这些神话总是把与己相异的他者说成迥乎不同的东西。

无论作为一个诱人且具有异域情调的梦境、一个西方可以使自己的理想在想象中得以实现的乌托邦,还是作为一片停滞不前、精神上愚昧无知的国土,它都是西方的一个陪衬——而正是在它的反衬下,西方文明所具有的更高价值才在每个人眼中凸显出来。

”[3]作者虽并未点明,但语意中已暗含了“东方主义”一词。

除此之外,亦举出西方所存在的“逻各斯中心主义”即“语音中心主义”,而相对于作为表象文字的汉字,则被置于他者的下等地位,从黑格尔开始便经历了长期的被误解,甚至于向欧美人介绍了“汉诗”的费诺洛萨与庞德也不例外。

西方文学理论批评史

西方文学理论批评史

西方文学理论史一,名词解释1,逻各斯:希腊文logos的音译,本义为命运、理性、思想。

古希腊唯物主义哲学家首先把它用作哲学术语,指宇宙万物的普遍规律、人的普遍理性和道德理想。

他认为,人要过道德生活,就必须克服愚昧无知,使人认识自己的本性在于顺应逻各斯而生活。

人的道德活动的最高目的,就是与这个逻各斯不断接近。

自此以后,逻各斯被广泛运用到哲学、伦理学中,如斯多葛学派认为逻各斯是宇宙秩序、神的理性或命运,道德生活在于遵从自然,遵从命运,也即遵从逻各斯。

新柏拉图主义者普罗提诺则把逻各斯说成是从神流溢出来的精神用以产生万物的理念,人生的目的在于逃离感性世界,达到真正的自我。

而真正的自我则是由思想和逻各斯组成的。

基督教神学则把逻各斯与上帝联系起来,认为逻各斯来自上帝,是上帝为人们规定的最高标准。

在近代,黑格尔所说的逻各斯则指绝对理念,道德不过是逻各斯自我显现中的一个环节。

2,审美游戏说:“审美游戏说”最早由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创始人康德提出,他企图调和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两种对立的世界观,以超功利和和超概念的审美判断来沟通现象世界和本体世界,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艺术是类似游戏的自由活动,主要由天才艺术家天生的心理能力创造出来,想象力在其中发挥着首要的、深刻的作用和功能。

他认为“艺术”这种游戏的根本特征在于它是一切排除强制的自由活动。

随后,德国浪漫主义代表作家席勒在对文艺的本质和祈愿进行新的理论探索时也提出:艺术是一种以“活的形象”为对象的游戏。

这里的“游戏”指的是超功利、超目的的精神性自由活动。

在席勒看来,对立地存在于人性中的感性冲动和理性冲动,不可避免地对人形成了感性压迫和理性压制,人只有在游戏冲动中才能有效解决二者的冲突,克服二者的压迫,实现人性的完整与和谐。

在他眼里,感性冲动的对象时一切感性现实,理性冲动的对象是一切理性法则,只有游戏冲动的对象才是既感性又理性的,才具有沟通物质与精神、统一主观和客观的特点。

逻各斯名词解释

逻各斯名词解释

逻各斯名词解释逻各斯(Logos)是一个古希腊和基督教哲学中的重要概念,可以理解为“理性”、“意义”、“道理”或“理念”。

下面是对逻各斯这一概念进行详细解释的一个700字的描述:逻各斯是古希腊哲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最初出现在普罗泰诺斯和希罗多德的著作之中,意为“道理”或“理念”。

逻各斯代表着更高层次的知识和理智,是客观的、理性的和普遍适用的规律。

在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哲学中,逻各斯进一步被发展为将人类理性与宇宙智慧相联系的概念。

在柏拉图哲学中,逻各斯是指存在于理念世界中的理性原则。

柏拉图认为,人类可以通过理性的思考和追寻直觉来接近逻各斯。

这种理性思考是超越感性经验和直觉的一种形式,通过理性思考,人类可以认识到抽象和普遍的真理,而不仅仅停留在具体事物的认识上。

逻各斯也是柏拉图理念论的关键概念之一,他认为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有其对应的理念,而逻各斯就是这些理念的源头和归宿。

亚里士多德对逻各斯的理解与柏拉图有所不同。

亚里士多德认为逻各斯是一种普遍适用的原则,它存在于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

亚里士多德认为,逻各斯是一种有机的结构,它包含了人类思维的特点和规律,同时也包括了自然界万物的规律。

亚里士多德强调,通过对逻各斯进行系统的研究和认识,人类可以了解到宇宙的智慧和秩序,并将这些智慧应用于自身的生活中。

在基督教哲学中,逻各斯的含义发生了一些变化。

基督教哲学将逻各斯视为上帝的智慧和真理,上帝通过逻各斯创建了宇宙和人类,并且透过逻各斯来指引人类的道路。

耶稣基督被认为是逻各斯的化身,他带来了神的智慧和真理,以指导人类的思维和行为。

基督教哲学认为,逻各斯存在于上帝的话语中,通过神的启示和圣经的教导,人类可以了解到逻各斯的真理。

总结来说,逻各斯是一个古希腊和基督教哲学中的重要概念,代表着理性、意义、道理和理念。

它是超越感性经验和直觉的一种形式,可以用来揭示普遍适用的规律和真理。

逻各斯存在于理念世界中或作为上帝的智慧,通过理性思考、神的启示或圣经的教导,人类可以接近和认识到逻各斯的真理。

解释学的逻各斯与道的解释学

解释学的逻各斯与道的解释学

解释学的逻各斯与道的解释学摘要:中国的“道”与西方的“逻各斯”是理解中西思想的核心概念,它们之间的差异也导致中西解释学在基本方向上的不同。

解释学发源于希腊宗教、犹太教和基督教神学。

在西方解释学中总是通向对外在性的目标,对外在对象的理解。

西方解释学是以逻各斯为中心。

相比较而言,中国的道具有内在性。

中国思想的解释更重视个人通过体验的领悟,对经典的解释需要一种追体验的功夫。

这也说明对中国思想的哲学体系化的阐释架构往往远离其自身。

关键词:道;逻各斯;解释学;追体验引言中国的“道”与西方的“逻各斯”是理解中西思想的核心概念。

如顾彬所说,“中国和西方不同的精神是由不同的力量所决定的。

基本概念‘道’和‘神’(dues)的不同使得初始问题有别”〔1〕。

它们之间的异同揭示了中西文化与文论某种深刻的关系,也就必然对中西的解释学产生影响。

神与逻各斯有着密切关系,基督教神学深受希腊哲学的影响,基督教是经过希腊哲学改造的宗教,希腊哲学的逻各斯观念渗透在基督教里面。

而正如我们所知,宗教神学是解释学的最重要来源,“解释学发源于希腊宗教、犹太教和基督教神学。

神与人到了互相理解的过程中,这一神圣解释学传统在中国能找到对应物吗?无疑,中国并没有像西方那样发展出超越的观念”〔1〕。

西方宗教最根本的地方就是认为存在外在于人的神,而中国的道是内在性的。

在西方解释学中总是通向对外在性的目标,对外在对象的理解。

中国缺乏这种西方神与人的二元对立,也没有发展出这种超越性思想,也就没有发展出对外在的目标的理解,中国理解是对内在性的道的理解,所以更重视个人体验。

因此,中国思想的解释很重视个人通过体验的领悟。

正如顾彬所说:“(中国古代)没有人想到发展出独立、坚实的理解方法,也就是西方意义上的解释学。

神秘主义与想像更多地取代了方法和逻辑,它们构成一种对话形式的框架,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对此是不可低估的,其有效性同西方的解释学相比毫不逊色。

恰恰相反,传统的中国解释学方法甚至可能更为高明。

道与逻各斯

道与逻各斯
海德格尔与德里达这种似乎在劫“难逃”的命运,不正显示了西方文化与文论话语强大的约束力么!而中西方文化与文论的这种约束力之初源,正滥觞于老子的“道”与赫拉克利特的“逻各斯”。
老子“道”的“不可言”与赫拉克利特的“可言”,对中国与西方文化与文论的影响是根源性的、重大而深远的。
〔12〕参见杨适《哲学的童年》,第175页。
〔13〕参见邬昆如《庄子与古希腊哲学中的道》,第181—182页。
〔14〕邬昆如《西洋哲学史》,台湾国立编译馆,1972年版,第40页。
〔15〕Martin Heidegger,Bering and Time,Harper&Row,1982。中文参见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三联书店,1987年版。
〔16〕参见孙周兴《说不可说之神秘》,第51—52页。
〔17〕《管锥编》第2册,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410页。
〔18〕熊十力《破破新唯识论》,台北广文出版公司,1980年版,第18—19页。
〔6〕MartinHeidegger,On theWaytoLanguage,Harper CollinsPublishers.1971。pp.72。
〔7〕《古希腊罗马哲学》,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18 页。“D1”为柏林版第尔斯(Diels)辑《苏格拉底以前哲学残篇》的标准序数,下同。
在海德格尔看来,西方传统哲学对“逻各斯”的解释并没有触着其基本含义。“逻各斯”之本义乃“言谈”,传统的解释却把“逻各斯”归纳为“逻辑”,从而把语言当作逻辑的体现。海德格尔认为,传统存在论的迷误就是“逻各斯”的不幸,此不幸即是:“逻各斯”沦为现成事物的逻辑了〔22〕。应该说海德格尔的眼光是极为锐利的,他的确洞察到了“逻各斯”的“惊鸿一瞥”,但也仅仅是“一瞥”而已。因为根据赫拉克利特著作《残卷)所显示,赫氏的“逻各斯”,仍然是倾向于可以言说的理性,可以认识的规律以及可以把握的外在事物。

逻格斯的名词解释

逻格斯的名词解释

逻格斯的名词解释逻格斯,这是一个众人陌生却又充满诱惑力的名词,它如同一颗隐藏在知识的海洋中的珍珠。

逻格斯,源自拉丁文的“logos”,意为“理性”、“语言”、“理念”。

在哲学、语言学等学科领域中,逻格斯有着深远的意义,它是智慧与思辨的象征。

逻格斯最早出现在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著作中,他将逻格斯视为思考和讲述的基础。

亚里士多德认为,逻格斯是思维与言语的媒介,是人类理解世界、表达自己的根本工具。

它不仅是语词的意义,更是对世界本质的思考和表达。

在语言学上,逻格斯被理解为结构和规则,是语言中语法和语义的基石。

逻格斯的研究包括语音、语法、意义和对话等各个方面。

通过对逻格斯的分析和探索,我们可以揭示语言的运作机制,理解人类思维的本质,并推动语言学的发展。

然而,逻格斯不仅仅是理解语言和思维的工具,它还承载着更深层次的文化和哲学内涵。

逻格斯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是属于人类智慧的一部分,是人类对于存在和真理的追求。

逻格斯通过语言的形式将人类思想、价值观和理念传递给世界。

逻格斯也与道德和伦理紧密相连。

伦理学家认为,逻格斯是我们判断道德对错的基础。

它提供了评估和辨别现象、行为和思想的准则。

通过逻格斯的运用,我们能够推理出道德的准则,从而指导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作出正确的选择。

此外,在哲学领域中,逻格斯还与形而上学和认识论等概念有关。

在形而上学中,逻格斯被认为是存在的本质和规律。

它帮助我们思考万物的本质、存在和目的。

而在认识论中,逻格斯则提供了一个理性思考和辩证的框架,助力我们获取知识和认识。

逻格斯的意义不仅仅局限于学术和理论领域,它也具有实际应用的价值。

在科学研究中,逻格斯提供了理性和合理性的思考方式,推动科学的进步。

在法律和司法领域中,逻格斯则是判断和证明的依据,确保正义的实现。

在教育和传媒领域中,逻格斯帮助我们对信息、观点和论证进行分析和评估,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媒体素养。

逻格斯,这个平凡却又深刻的名词,是人类智慧和思辨的象征。

西方哲学与神学的核心概念:逻各斯

西方哲学与神学的核心概念:逻各斯

西方哲学与神学的核心概念:逻各斯
西方哲学与神学的核心概念:逻各斯
逻各斯(英语:Logos,希腊语:λ?γος)是古希腊哲学及神学的术语,也是西方哲学的核心概念。

逻各斯的概念早见于波斯、古印度和古埃及,后引进犹太教和基督教。

逻各斯在哲学里表示支配世界万物的规律性或原理;在神学则表示上帝的旨意或话语。

在西方哲学史上,逻各斯是最早关于规律性的哲学范畴。

逻各斯在希腊文的原义是“话语”(英语:word)的意思,但是它包含了许多层面的意义。

一方面它代表了语言、演说、交谈、故事、原则等意涵,另一方面,它也代表了理性、思考、计算、关系、因果、类推等等。

逻各斯通常使用在哲学之中,在希腊文中,一般的日常语言,或交谈,是用另一个字希腊语:λ?ξις(lexis)来代表。

它跟逻各斯(希腊语:λ?γος)都起源于相同的字根希腊语:λ?γω(legō),它的意思是交谈、计算、说话或演说。

英语:logic(逻辑)的字根来自于逻各斯,各种学科的字尾(-logy)也来自于逻各斯,例如地理学(geology)。

罗格斯

罗格斯

作为话语模式或思维方式的罗格斯在古希腊文化中的体现2010910002 姜明花"逻各斯"出自古希腊语,为λoyos(logos)的音译,因为它有很多含义,汉语里很难找到相对应的词。

”罗格斯“中文可译为“道“是运行与并贯穿着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辩证规律。

著名哲学史家格思里在《希腊哲学史》第一卷中详尽地分析了公元前五世纪及之前这个词在哲学、文学、历史等文献中的用法,总结出十种含义:(1)任何讲出的或写出的东西;(2)所提到的和与价值有关的东西,如评价、声望;(3)灵魂内在的考虑,如思想、推理;(4)从所讲或所写发展为原因、理性或论证;(5)与"空话"、"借口"相反,"真正的逻各斯"是事物的真理;(6)尺度,分寸;(7)对应关系,比例;(8)一般原则或规律,这是比较晚出的用法;(9)理性的能力,如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人有逻各斯;(10)定义或公式,表达事物的本质。

那么罗格斯在古希腊文化中怎么体现呢?首先,赫拉克利特指出,“罗格斯”不仅永恒存在着,而且“万物都根据这个罗格斯生成”,”罗格斯乃是共同的”。

谁不认识并进而服从罗格斯,谁就无法获得智慧,把握真理,相反,“如果不听从我而听从这个罗格斯,就会一致说万物是一,就是智慧”。

在赫拉克利特看来,万物虽然是运动变化的,但在它们之中却有一种永恒的必然性,规律性在支配着万物的变化过程,“罗格斯”就是世界上一切事物运动变化所遵循的最普通的规律。

赫拉克利特相信或是原质,其他万物都是由火而生成的:“这个世界对一切存在物都是同一的,它不是任何神或任何人所创造的;它过去,现在和未来永远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

这种变化看成是有“分寸”的,这个“分寸“就是规律,他称之为“罗格斯”。

到了巴门尼德,出现了与上述不同的提问方式。

如果说以前的哲学家是试图去说明什么是真理,什么是世界的本原的话,“马门尼德的全部哲学的宗旨在于寻求一条通向真理的途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我们谈到古希腊哲学中的逻各斯(logos)和中哲的“道”,我们不可避免地会想到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逻各斯(logos)是古希腊哲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代表着理性、智慧和知识。

在希腊哲学中,逻各斯(logos)被认为是宇宙的本质和秩序的基础。

而中哲的“道”则是中国哲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代表着宇宙的本质和秩序的基础,同时也代表着人类应该遵循的道德准则。

那么,逻各斯(logos)和中哲的“道”是否是一个概念呢?
我们需要了解逻各斯(logos)和中哲的“道”之间的共性和区别。

逻各斯(logos)和中哲的“道”都代表着宇宙的本质和秩序的基础,二者都是哲学中的核心概念。

逻各斯(logos)更加强调理性和知识,而中哲的“道”则更加强调道德准则和人类生活的方式。

逻各斯(logos)是一种理性的概念,它代表着人类理性的本质和能力。

而中哲的“道”则是一种道德准则,它代表着人类应该遵循的生活方式和行为规范。

我们需要考虑逻各斯(logos)和中哲的“道”之间的联系。

逻各斯(logos)和中哲的“道”都代表着宇宙的本质和秩序的基础,二者都是哲学中的核心概念。

逻各斯(logos)和中哲的“道”都强调人类应该遵循一定的准则和规范,以此来达到宇宙秩序的和谐和稳定。

逻各斯(logos)和中哲的“道”都强调人类应该追求真理和智慧,以此来达到宇宙秩序的和谐和稳定。

我们可以说逻各斯(logos)和中哲的“道”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

我们需要回答逻各斯(logos)和中哲的“道”是否是一个概念。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虽然逻各斯(logos)和中哲的“道”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但它们并不是完全相同的概念。

逻各斯(logos)更加强调理性和知识,而中哲的“道”则更加强调道德准则和人类生活的方式。

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逻各斯(logos)和中哲的“道”不是一个概念。

逻各斯(logos)和中哲的“道”虽然都代表着宇宙的本质和秩序的基础,但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区别和联系。

逻各斯(logos)更加强调理性和知识,而中哲的“道”则更加强调道德准则和人类生活的方式。

我们需要在学习和研究哲学时,认真分析每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哲学思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