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秦始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秦始皇

公事管081 沈旖枫

[摘要]纵观历史,秦始皇可以说是饱受争议,功责最大的皇帝。秦始皇具有两面性。要从社会发展、历史演变的角度客观分析秦始皇的功过,还其本来面目。

[关键词]千古一帝暴君功过两面性

纵横华夏历史上下五千年,秦始皇可谓是饱受争议。有人盛赞他为“千古一帝”;有的人说秦始皇“虽四三皇、六五帝,曾不足比隆也”;有人歌颂秦始皇的统一事业:“秦主扫六合,虎视何雄哉!”。他们都高度评价秦始皇的功绩,肯定其对历史的作用,是一个伟大的历史人物。另一些人则咒骂秦始皇“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 “以暴虐为天下始”;“始皇暴虐,至子而亡”;“始皇刚毅戾深,乐以刑杀为威,专任狱吏而亲幸之,海内愁困无聊”。他们都指斥秦始皇统治的残酷,是暴君。这些看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由于评论者的立场和出发点不同,也都有其片面性。

我认为秦始皇二者兼而有之,具有两面性。其实,对任何一个历史人物,我们不能仅仅站在今天的文化社会里和现在的社会道德观念里去评价,很多很多的事物经过发展之后会和原来的东西根本对立的,更不能仅以一般人做事的对错观念去评判一个君王的对错,这完全是一个质变层次,我们不仅要看他所做的每一件事以后的社会发展,历史演变,所产生的功责,还要以当时的道德观和社会背景去评定对错与功过。

秦朝的开创者,秦始皇毋庸置疑是“千古一帝”。

首先,他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使“大一统”由思想学说变为政治现实。从此,建立和追求统一国家一直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要趋势。对于这一点,无论是当时还是后世都是给予了高度肯定的。汉代的主父偃说:“昔秦皇帝任战胜之威,蚕食天下,并吞战国,国内为一,功齐三代。”司马迁在《史记》中承认“秦取天下多暴 ,然世异变 ,成功大”。大诗人李白也在诗中写道“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不仅肯定了秦始皇的历史功绩,还肯定了秦始皇在统一过程中的个人作用。毛主席也深刻地指出:“假如说,秦以前的一个时代是诸侯割据称雄的封建国家,那末,自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就建立了专制主义的中心集权的封建国家。”

其次,秦始皇建立了延续了两千余年中心集权的制度,极大地维护了中国的国家统一和政治统一。由秦始皇所创立的中心集权制度,被后世所全面继续并不断地完善和发展。中心集权制度的建立,对于维护中国多民族国家的团结统一,维护中国的政体和社会的稳定,促进中国封建经济的进度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心集权制度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在中心政府系统内部,建立以“三公九卿”为代表的一整套完整的官僚机构。“三公”即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九卿”主要指奉常、郎中令、卫尉、太仆、廷尉、典客、宗正、治粟内吏、少府等一批分管主要政府机构的官员职务。她们各司其职,分工负责,各自承担一个方面的行政治理职能。这种官僚制度区分文武、分化相权、重视法制、提高效率;充分借助机构和职官之间的分工合作与监督制约关系,保证了权力结构的稳定和权力运行的顺畅。在地方上,大力推行郡县制。秦朝是郡县制的典型。具体做法是:将国家分为数十郡,郡下设县,郡县直属中心,由皇帝派遣官吏治理。与分封制相比,郡县制是一种更高级的国家形式。它基本上杜绝了封君依持土地、臣民、权力与中心政府相抗衡的问题,更有利于中心集权、政治一统。对于这种制度,后人都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司马迁在《史记》中写道“制作政治,施于后王。”班固也在《汉书:叙传上》中承认:“汉

家承秦之制,郡县治民,主有专己之威,臣无百年之柄。至于成帝,假借外家,哀、平短祚,国嗣三绝,祸自上起,伤不及下。”

最后,秦始皇在经济上和思想文化上推行了一系列有利于巩固统一的措施。在经济上,他统一货币、度量衡。在文化上,则主张“书同文”、“行同伦”。在秦始皇二十六年,秦始皇发布诏令:“一法度衡石丈尺。”标志着度量衡的统一。这两项政策,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由于币制和度量衡的统一,克服了以往因诸侯割据造成的货币杂乱和经济衡量的混乱,大大便利了全国各地的商品交换和经济往来,也有利于封建国家的赋税征收,促进了经济上统一局面的发展,这是巩固全国政治统一的重要条件;这一盛举开创了中国经济史的新纪元,废除了那些带有原始形态的刀币、布币、蚁鼻钱等诸侯杂币和度量标准,选择了最先进的货币形式和统一的度量标准,使中国经济进入规范化、标准化的轨道。秦始皇针对各国“文字异型”的状况,在称帝不久后就下令“书同文字”,统一文字的字形和书体。将各国不同地字体统一为小篆。将它作为官方文字,颁行全国。秦始皇大力的倡导“行同伦”,就是要建立一致的生活习俗和道德规范。这些措施,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春秋战国以来,全国各地“田畴异亩、车涂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语言异声、文字异形”的状况,这些都为形成有共同地域、共同语言文字、共同经济生活、共同心理素质的汉民族奠定了基础。对于中华文化的发展、中华民族的形成非凡是汉民族的形成有重大作用。

既然秦始皇是一代明主,何以又以暴君著称于世呢?世人把秦始皇称为暴君的理由,大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徵敛无度,赋税奇重:为了维持庞大的军费开支与工程建设,满足穷奢极欲之生活,始皇不惜对民众课以重税,全国出现“男子力耕,不足粮饷,女子纺织,不足衣服,竭天下之资财以奉其政”的严重状况,以致民不聊生,百姓“衣牛马之衣,食犬口之食”。

第二,好大喜功,滥用民力:秦始皇急功近利、不恤民情,连年大兴土木、四处征战,为了自己之奢欲,在首都附近造阿房宫、修骊山墓,所耗民夫竟七十万人以上。据估计,当时服兵役之人数远超二百万,占壮年男子三分之一以上。如此重税苦役,实非百姓所能忍受。

第三,严刑峻法,民怨鼎沸:秦自商鞅变法以来,法令即十分严苛,一人死罪诛及三族,一家犯法邻里连坐,百姓动辄被罚充苦役或惨遭酷刑。

第四,箝制思想,焚书坑儒:秦始皇还把严刑峻法施之于思想领域,大肆统制思想,禁锢思想自由。

秦始皇无论在政治、军事、文化上,都有他伟大的贡献,但他残暴的个性,却使人民痛苦不堪,或许这是秦朝灭亡的一大因素。

恩格斯曾经说过:“……恶是历史发展的动力借以表现出来的形式。这里有双重的意思,一方面,每一种新的进步都必然表现为对某一神圣事物的亵渎,表现为对陈旧的。日渐衰亡的但为习惯所崇奉的秩序的叛逆,另一方面,自从阶级对立产生以来,正是人的恶劣的情欲——贪欲和权势欲成了历史发展的杠杆,关于这个方面,例如封建制度的和资产阶级的历史就是一个独一无二的持续不断的证实。”可以说,秦始皇具有两面性。一方面,他是一个具有雄才大略、英明睿智的君主。另一方面,他又是一个大兴土木,刑罚残酷的暴君。因此,秦始皇就是这样一个历史人物:他既是首创统一局面的“千古一帝”,又是专制独裁的暴君,是大功和大过的两面性集于一身的历史人物。总之,秦始皇所以评价一个历史人物不应偏于一面,而应多角度的探讨,才能还历史人物的本来面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