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需求分析指南
xxxx521 电子政务需求分析(电子政务规划管理师培训课程讲义——之.doc
电子政务需求分析(电子政务规划管理师培训课程讲义——之五)注:此节极为抽象,且所得到资料极不完整,需要加以时日研习。
项目建设单位在编制项目建议书阶段应专门组织项目需求分析,形成需求分析报告送项目审批部门组织专家提出咨询意见,作为编制项目建议书的参考。
需求分析的地位和作用:●在编制项目建议书阶段的前期进行,应在项目建议书之前完成需求分析报告并通过专家评议。
●通过需求分析工作和完成分析报告,明确项目需要解决的问题,项目建设目标,业务需求和系统需求。
●为确定建设内容、建设方案打好基础。
业务逻辑分析:业务逻辑分析阐述用什么样的逻辑来实现期望目标,解决存在的问题。
业务逻辑分析的主要内容:1.业务功能结构分析2.业务量、信息量分析3.业务应用发展能力分析其中功能结构分析是基础,分析功能结构的同时确定业务量和信息量,得出能力评价。
业务逻辑分析步骤:●首先通过调研获取业务原始资料●采用“自顶向下、逐步细化”的分析方法,依业务——作业——操作三个层次逐层细化●分析作业单证、数据包等作业、操作对象●根据实例的数量、频度和发生规律估算业务量、信息量●对业务应用发展能力进行分析通过调研获取原始材料分析业务功能结构首先必须通过实际业务调研,获取业务全过程所包含的作业实例描述、业务单证描述、数据包描述和操作实例描述等“原始材料”。
调研要求(名词解释和说明)●作业对象:构成要素(如药品、企业等)和行为活动(如药品销售、申报等)●操作:所有导致描述对象的信息发生变化的动作称为操作,这里规定操作必须是不可再细分的动作;分为业务操作和内部操作两类。
●作业项:实现某个简单业务目的的一组相互关联的操作组合●作业:由作业项按照一定的顺序或逻辑关系组成作业流程,完成特定的作业目标。
●单证:作业处理的对象数据集合,多指人机作业的对象●数据包:软件功能模块之间交换的数据集体●操作实例:每发生一次操作称为一个操作实例业务、作业、操作三层结构●将最小业务操作单元定义为操作实例●按照确定的业务目的将操作实例组合成作业实例●作业实例按时间顺序或逻辑关系构成作业子系统●多个作业子系统共同实现预定的业务处理目标用模板规范调研过程●作业描述模板●单证描述模板●操作描述模板●数据包描述模板模板对规范调研过程、保证质量很有作用;材料组织一般按照业务、作业顺序安排(作业子系统)作业描述模板单证描述模板数据包描述模板操作描述模板业务功能结构分析要求:●业务功能结构分析的目的是为了确保所建信息系统能够有效支撑业务目标和操作目标的实现,提出业务功能的内容、结构、流程及相关指标。
电子政务工程技术指南
电子政务工程技术指南一、引言电子政务是指利用信息通信技术,改进政府机构的管理和服务,提高政府效能,促进政府与公民、企业之间的互动和合作的一种方式。
电子政务工程技术指南旨在为政府机构和相关从业人员提供一套标准化的技术指导,以促进电子政务项目的顺利实施和运行。
二、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政务已经成为推动政府现代化的重要手段。
然而,由于电子政务项目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其实施和运行面临诸多挑战。
因此,有必要制定一套统一的技术标准和指南,以确保电子政务项目的高效、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三、技术指南内容1. 电子政务基础设施建设1.1 网络基础设施:包括政府机构内部网络和与公民、企业之间的互联网接入。
1.2 数据中心建设:包括数据存储、备份和恢复等技术要求。
1.3 信息安全设施:包括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加密技术等安全保障措施。
2. 电子政务系统开发与集成2.1 系统需求分析:明确电子政务系统的功能需求和性能指标。
2.2 系统设计与开发:采用合适的开发方法和技术,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扩展性。
2.3 系统集成与测试:确保电子政务系统与现有系统的无缝集成,并进行全面的功能测试和安全测试。
3. 电子政务服务平台建设3.1 公共服务平台:提供公民和企业办事的便捷渠道,包括在线申请、查询、支付等功能。
3.2 决策支持平台:为政府决策提供数据分析、可视化等工具和服务。
3.3 信息共享平台:实现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
4. 电子政务数据管理与安全4.1 数据采集与整合:确保政府机构获取和整合各类数据的能力。
4.2 数据质量管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一致性。
4.3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护政府数据的安全和隐私。
5. 电子政务项目管理与运维5.1 项目管理方法:采用合适的项目管理方法,确保项目按时、按质完成。
5.2 运维管理:确保电子政务系统的稳定运行和及时维护。
5.3 监测与评估:定期监测和评估电子政务项目的运行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需求分析报告编制指南
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需求分析报告编制指南一、引言在引言部分,需明确本报告的编制目的,概述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的背景和意义。
二、项目背景在项目背景部分,需对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的相关背景进行简要介绍,包括项目的发起背景、项目的目标和范围、项目所属领域以及项目的重要性。
三、需求分析目标在需求分析目标部分,需明确对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的需求进行分析的目标和意义,包括明确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的目标、明确需求分析的目标和明确需求分析的范围。
四、需求分析方法在需求分析方法部分,需明确对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的需求进行分析的方法和步骤,包括收集需求的方法、分析需求的方法和整理需求的方法。
五、需求分析结果在需求分析结果部分,需按照需求分析方法中的步骤,对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的需求进行详细分析,并将分析结果进行整理和归纳,明确项目的功能需求、性能需求、安全需求和界面需求等方面的具体要求。
六、需求评审和确认在需求评审和确认部分,需对需求分析结果进行评审和确认,明确需求的准确性、一致性和可行性,并与项目相关方进行充分沟通和协商,确保需求的正确性和完整性。
七、需求变更管理在需求变更管理部分,需明确对需求变更进行管理的流程和方法,包括需求变更的提交、审批和实施等步骤,以及需求变更对项目工程的影响和风险评估。
八、总结和建议在总结和建议部分,需对需求分析的结果进行总结,提出对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的需求满足程度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和完善的建议,以推动项目的顺利进行。
九、附录在附录部分,需对需求分析过程中所涉及的相关资料、图表和数据进行附录,以便读者参考。
以上是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需求分析报告的编制指南,主要包括引言、项目背景、需求分析目标、需求分析方法、需求分析结果、需求评审和确认、需求变更管理、总结和建议以及附录等部分,以确保报告的完整性和可读性。
电子政务的互联互通需求分析
集成 , 信息 网络上实现政 府组织结构和 在
工作流程 的优 化重组 , 越时 间、 超 空间与 部门分隔的限制 , 全方位地 向社 会提 供优 质、规范 、 明 、 合国际水准 的管 理和 透 符 服 务。
全保密 的要求 , 有效遏制 重复建设 , 要加 快建设和整合统 一的网络平台 。 电子政 务网络 由政务内网和政务外 网 构成 , 网之 间物 理隔离 , 两 政务外 网与互
起多级 的信 息网络 , 在这些部 门间实现数
软件 世界 20 . .0 5 0 68 2 I 3
维普资讯
技 术 热 点
P NT r Ol
据报送 、公文 传递等信 息交换任务 , 以加 规 划一个统一 的数 据交换系统 , 为其他 作
好 的虽然信息可 以“ 互联互通 ” 但各部门 ,
间的 业 务 却 不 能 协 同 。
图I电子政务中的内网与外 网
建设 中要统一标 准 , 用统一 网络 平 利
这些 系统相互连通 、交互 , 成了保证城 构 市政府正常运转 的电子政 务网络 。 城 市电子政务系统一般由中央各部委
政务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建设和整合统
一
设 中 ,比较 多地集 中于 下述 两类 系统的
建设 :
会信息化的大 背景 下 , 用现代信息和通 应信技术Leabharlann , 管理和服务通过 网络 技术进行 将
的电子政 务 网络 , 为适应业务 发展和安
第一 类 ,是部 门 级的纵 向多级 信 息 网络 系统 ; 二 类 ,是 城 市 电子政 务 系 第
行政务部门面向社 会的专业性服务业 务和 不需在 内网上运行的业务。
划, 各部门独立建设 自己的 系统 , 导致信 息孤 岛现象 大量 存在 , 严重 制约 了电子政
电子政务的供给与需求
电子政务的供给与需求电子政务功能主要包括政务信息公开、在线办事以及公众参与。
政府网站绩效评估的侧重点与意义已经不再局限于网站建设的水平,更多是在各级政府电子政务建设所体现的应用效果。
政府职能转变对电子政务赋予的使命,决定了服务将成为我国政府网站发展的核心所在。
1 以人为本,大力发展电子政务公共服务从我国政府职能转型的方向来看,公共服务在我国政府职能中将更加注重。
电子政务就是推动我国政府职能转型和政府管理模式技术创新的关键手段。
大力发展公共服务,推动服务型政府的创建,将沦为我国电子政务的一项关键历史使命。
以人为本,以服务对象为中心,就是发展电子政务的主要方向。
细分用户、以用户为中心,提供电子政务公共服务的做法,首先出现在美国、加拿大等西方国家电子政务建设中。
近年来,这种思路逐步被我国电子政务建设者所认同。
上海、青岛、杭州等地方的政府门户网站中己经开始应用。
从应用结果看,不仅丰富了政府面向社会公开信息和公共服务的内容,更重要的是改变了政府人员的服务意识,使得政府能够主动寻求和迎合公众需求。
随着我国行政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的转型,服务型政府的创建深入人心,大力推进电子政务,既就是建立服务型政府的有效率手段,也就是全面落实以人为本和全面、协同、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关键措施。
秉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大力推进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就是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须要,这不仅能提升电子政务公共服务的用户满意度,更能提升公众对政府服务的依赖度和信任度,就是我国电子政务生命力所在。
2 以政务业务流为主线,重点推进跨部门应用电子政务正在发生改变政府服务的非政府和提供更多方式,显然上就是快速信息流动和不断扩大信息共享资源面,推动了业务协同。
在更大的范围内布局资源,并且成本较低。
随着信息流动和业务协同涉及面越广,非政府和提供更多服务过程中的交易成本减少的幅度可以越大,同时对服务接受者而言增添了增加社会成本的机会。
高绩效的门户基本以提供“一站式”服务为发展方向,“一站式”服务是电子政务的最大价值体现。
电子政务的发展需求与创新建议
电子政务的发展需求与创新建议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政务作为一种以信息化手段提高政府行政效率、优化公共服务,增强民众参与感和获得感的方式,在各个国家开始广泛应用。
然而,要实现电子政务的全面发展,还存在许多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电子政务在中国的发展需求,并提出一些创新建议。
一、电子政务的发展需求1. 提高行政效率:当前我国人口众多、基层行政事项繁杂,传统纸质档案管理已经严重阻碍了行政效率的提升。
而采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电子存储和管理,则能够大幅度减少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并有效避免文件损毁或遗失带来的问题。
2. 优化公共服务:通过搭建一体化平台,实现线上办事、线下审核审批等流程在线上完成,不仅能够方便群众办理业务手续,还能够消除业务之间的冗余环节和重复申报等问题,在保证安全可靠性前提下更好地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
3. 加强信息公开:电子政务平台可以实现政府信息全面向社会公开,提高政府决策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只有在信息充分透明的情况下,市民才能更好地了解政府工作进展、参与其中,并对政府行为进行监督和评价。
二、创新建议1. 搭建统一标准的电子政务平台:目前,我国各级政府在电子政务领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信息孤岛问题。
因此,在推动电子政务发展过程中,需要制定一套统一标准并具有互通性和可扩展性的技术框架,以实现不同部门、不同层级间数据共享与协同工作。
2. 强化网络安全保障措施:随着电子数据传输量增加,网络安全威胁也日益增多。
因此,在推进电子政务过程中应加大网络安全投入力度,并通过完善法律法规体系来确保个人隐私及敏感数据得到有效保护。
同时也要对相关人员进行安全意识培训以强化他们对于网络攻击事件处理能力。
3. 还原行业需求引导技术创新:电子政务是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因此,在推进电子政务过程中需要更加注重行业需求并引导技术创新。
例如,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建立自动化文书处理系统,提高办事效率;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实现个性化公共服务等。
电子政务平台需求分析
电子政务平台需求分析摘要:电子政务平台主要在网站管理、网站设计、政务公开、网上办事、公众互动、公众满意度六个方面重点突出改造,使得政府电子政务平台能发挥互联网的优越性,服务于公众,提升公众满意度,体现政府宣传窗口特性。
关键词:电子政务稳定性保障能力政府部门中的事务处理主要指日常办公事务、执行性事务,这些大多由秘书级人员或办公室一般干部完成。
由于在平时政务处理时,有些重要信息只能在办公室里才能应用,那么将出现因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经常性的出差而无法方便使用信息的问题,信息技术带来的好处将无法体现,同时由于信息未能及时接受和处理,有可能耽误工作并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此外,在工作中政府部门会遇到有些工作必须领导批示,而领导恰恰出差无法处理。
“移动办公”就能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它能提供工作人员在办公室以外的场所如何方便快速的工作。
它可以远程拨号或登录到出差地的网络,使用电话线或广域网上网到办公自动化系统后进行办公,工作人员还可以用“离线”的方式处理信息。
完成工作后再连接到系统上将自己的工作成果发出以及再次下载新的待办信息。
安全性控制也是所有电子政务处理系统所必须考虑的功能,因为电子政务涉及的信息多为保密信息,同时,不同部门的工作人员其工作权限也是有限的,必须避免没有授权权限的人员接触到涉密信息。
因此,系统安全和数据安全是电子政务安全的两个主要部分。
在本项目中,解决电子政务安全问题要从物理安全设计、信息安全管理网络安全设计等多角度、全方位进行考虑。
控制机关办公自动化的安全性要求一般包括权限控制、防止用户不法入侵、存储和传输加密。
这些手段必须足够强大,方便使用者掌握和利用。
实现执行严格规章制度与管理规程有赖于制定安全性的、完整性的系统。
同时,还有一些其他的功能需求,包括平台布局、开发技术要求、互动诉求规格,也是必须要考虑的。
平台布局的首页布局需要包含:频道导航、flash介绍、幻灯片、顶级频道热点新闻列表、热点专题、广告飘、热点投票等内容。
电子政务信息系统的安全需求分析
目录一、电子政务信息系统的概述 (3)1.电子政务信息系统描述及特点 (3)2. 系统的结构 (4)二、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现状 (5)三、我国电子政务现存的问题 (6)1.观念上的误区 (6)2.信息资源的利用缺陷 (7)3.短期效应问题 (8)4.资源浪费现象 (8)5.法律法规滞后 (9)6.网络安全问题 (11)四、电子政务信息系统的安全需求分析 (12)1、当前电子政务信息系统面临的安全问题 (12)2. 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应采取的应对策略 (14)3.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安全中的主要技术 (15)五、结束语 (17)摘要电子政务的实施为政府和组织承担的公共管理和服务实现电子化、网络化和透明、高效开辟了广阔的空间。
然而电子政务信息系统的安全问题也变得更加突出、严重。
认识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安全的威胁,把握系统安全的影响因素和要求,建设系统安全保障体系,对保证电子政务的有效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所谓电子政务是指政府运用现代电脑和网络技术,将其承担的公共管理和服务职能转移到网络上进行,同时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重组优化,超越时间、空间和部门分隔的制约,向社会提供高效优质、规范透明和全方位的管理与服务。
电子政务的实施使得政府事务变得公开、高效、透明、廉洁和信息共享,与此同时,也使得政务信息系统安全问题更加突出和严重,影响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功能的发挥,甚至对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产生危害,严重的还将对国家信息安全乃至国家安全产生威胁。
因此,从分析电子政务信息系统的构成与特点出发,认识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安全的重要性,把握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安全的影响因素和要求,建设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安全的保障体系是发展电子政务的关键所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电子政务信息系统的安全需求分析一、电子政务信息系统的概述电子政务e-Government affair是政府在其管理和服务职能中运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程流程的重组优化,超越时间、空间、和部门分割的制约,全方位地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的服务,使政府管理手段变革。
电子政务需求分析指南
社会问题及其突出表现要点二
(要求)选取与当前社会问题显著相关的各类要素或者行为事件 显著相关的各类要素或者行为事件, 显著相关的各类要素或者行为事件 相关的属性; 以及要素或事件相关的属性 相关的属性 (分析)能够最直接表征问题变化情况的要素或行为事件与问题 显著相关。要素包括人员、机构、资源、商品、货币、信用、 单证、票据等,行为事件包括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生产流通、 金融运行、生活消费、社会安全、行政政法等;人员的教育程 度、健康状况,生活消费的价格指数、消费安全等,都是可以 表征问题的相关属性。
相关社会问题根源分析要求
本节主要目的在于分析社会问题相关的经济和社会活 动机制,表述相关社会问题发生的根源及其演化规律。 对相关社会问题发生根源分析的方法是:通过机制运 行实例集合中成功有效实例的比重、有效运行周期与 实际运行周期的差异率、有效运行边际成本与实际运 行边际成本的差异率、机制实例集合中创新增值实例 的比重等机制效能指标,阐述社会问题的本质症结。 然后,在经济和社会运行过程中的确定环节,针对问 题相关的社会组成要素或社会行为事件及其属性,分 析其统计数量或统计结构跟随机制效能指标发生变化 的客观规律,并以此表达相关社会问题的本质症结及 其演化规律。
业务目标分析要点
(要求)提出并论述实现上述政务目标的相关业务目标及其相互 政务目标的相关业务目标及其相互 业务可量化的指标。 关系,并提出各项业务可量化的指标 关系 业务可量化的指标 (分析)第一,业务目标应能充分支持政务目标,即能有效支持 要素健康、行为有序、属性保真;第二,应针对问题症结设定 业务目标,即能有效改善机制运行实例集合中成功有效实例的 比重、有效运行周期与实际运行周期的差异率、有效运行边际 成本与实际运行边际成本的差异率、机制实例集合中创新增值 实例的比重等,并通过量化改善程度设定电子政务的业务贡献 评价指标。
电子政务信息系统中需求分析
电子政务信息系统中需求分析发表时间:2020-10-09T06:51:59.211Z 来源:《中国科技人才》2020年第17期作者:申智锐[导读] 基于政府机构的办公流程,电子政务系统需要将各类型的申请、投诉、建议与要求进行流程胡的处理,力图为同类型的电子政务系统的开发和应用提供借鉴思路。
天津市天房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市 300100摘要:电子政务系统是政府部门使用计算机网络进行内部事务管理的系统,对于电子政务系统的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综合信息系统。
本文通过对于不同部门员工的不同需求进行的分析,在构建电子政务信息系统的基本框架,进一步完成对于系统功能结构的设计。
基于政府机构的办公流程,电子政务系统需要将各类型的申请、投诉、建议与要求进行流程胡的处理,力图为同类型的电子政务系统的开发和应用提供借鉴思路。
关键词:电子政务系统;系统设计;研究分析引言:为提升政府的办公处理效率,加强对于政府内部员工的监督管理,本文结合政府机构办公流程中对于电子政务信息系统的需求进行分析研究。
1、电子政务系统的发展现状伴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我国电子政务不断的发展完善,许多地方政府将数字化城市建设作为发展计划,其中数字化城市建设的核心代表便是电子政务。
越来越多的专业化政府网站日益增加,服务内容也越来越细致化、专业化,功能不断增强同时互动性逐渐提升。
中央与地方各级各部门都推出了网上办公业务,能让人民群众足不出户就进行政府业务办理。
电子政务的发展也促使着我国网络信息安全的进一步提升,为中国软件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机会与有利条件,是软件企业发展的重要领域。
综合目前国内近年来对于电子政务系统的需求和研究情况,可以得知,计算机在政府的应用以及从技术角度从政府内部管理到政府外部服务。
根据政府的办公流程,从系统、高效的信息平台为基础,信息化的管理方式可以规范办公流程,能够有效提升办公效率。
2、电子政务系统的需求分析为了帮助电子政务系统的持续化高效建设,以稳定科学的方式进行发展。
2024年电子政务软件市场需求分析
电子政务软件市场需求分析1. 引言电子政务软件是指运用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对政府机关的内部管理和对公众提供的服务进行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工作。
近年来,随着数字化和信息化的快速发展,电子政务软件市场逐渐兴起并蓬勃发展。
本文旨在分析电子政务软件市场的需求状况,为相关企业和机构提供市场发展参考。
2. 电子政务软件市场概述电子政务软件市场是指提供给政府部门、行政机构和公共服务机构的软件产品和解决方案。
它涵盖了政府内部管理软件、公共服务平台、电子政务门户网站等多个领域。
随着政府数字化转型的推进和公众对高效便捷服务的需求增长,电子政务软件市场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机遇。
政府机构和公共服务机构需要更加智能化、信息化的软件系统来提升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同时,政府也推动了电子政务软件市场的需求,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和标准。
3. 电子政务软件市场需求分析3.1 政府内部管理软件需求政府内部管理软件是指用于协助政府机构管理运作的软件系统。
其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档案管理:政府机构需要应对大量的文件和数据,需要高效的档案管理系统来进行分类、存储和检索。
•人力资源管理:政府机构需要拥有一个全面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包括招聘、培训、考核等模块。
•财务管理:政府需要一个完善的财务管理系统,能够实现资金的预算、核算、审批和统计等功能。
•办公自动化:政府机构需要办公自动化软件,提供文档处理、会议管理、日程安排等辅助功能。
3.2 公共服务平台需求公共服务平台是指为公众提供在线服务的平台。
其需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便民服务:公众可以通过公共服务平台查询相关政府政策、法规以及相关信息,如户籍查询、学校招生政策等。
•在线申请:公众可以通过公共服务平台在线提交相关申请,如营业执照注册、低保申请等,提高办事效率。
•在线缴费:公众可以通过公共服务平台进行水电费、电话费等公共事业费用的在线缴纳,提供便捷的缴费方式。
•投诉建议:公众可以通过公共服务平台向政府机构提出投诉和建议,促进政府与公众的沟通。
电子政务系统的需求分析与实践技巧
电子政务系统的需求分析与实践技巧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电子政务系统已成为现代政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电子政务系统以其高效、方便、透明等特点,大大提高了政府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也方便了民众的生活与工作。
本文将围绕电子政务系统的需求分析和实践技巧进行探讨。
一、电子政务系统需求分析1.1 政府服务质量提升的需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民众的期望不断提高,政府的服务质量也在不断提升。
而电子政务系统的推进,则可以让政府更快速、更有效地提供各类服务,为民众营造更加便捷、高效、人性化的服务体验。
1.2 数据和信息的共享需求政府机构涉及的数据和信息在不同部门之间是互相独立的,这样不仅浪费了资源,也会让效率变得低下。
而电子政务系统则可以实现数据和信息的共享,使不同部门之间能够更好地协同工作,进一步推进政府的工作效率和服务效果。
1.3 民众需求的变革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也在不断改变。
这些变化直接影响到了人们对政府服务的期望和需求。
而电子政务系统则可以基于互联网技术,更加适应民众的需求,为民众打造一个更加便捷和高效的服务平台。
二、电子政务系统的实践技巧2.1 精细拆解服务流程电子政务系统需要将政府服务精细化,以达成更加高效的服务。
因此,在进行实施前,需要对服务流程进行精细的拆解,明确定义每一个步骤的内容、标准和工具。
在此基础之上,借助互联网和自动生成的工具,实现服务流程的高速自动化,并能够随时调整升级。
2.2 移动端的开发和应用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在电子政务系统中开发并应用移动端,成为一个越来越重要的需求。
移动端可以很好地满足现代人随时随地获取信息的需求。
因此,应该优先考虑为电子政务系统开发适配的移动端页面,以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
2.3 确定可行性在实现电子政务系统之前,应该做好项目规划,并确定项目的可行性。
这包括确定实现计划、预估资源代价和时间安排,同时还要评估现有设施和技术环境,分析相关法律法规的限制等。
电子政务工程技术指南
电子政务工程技术指南一、引言电子政务是指利用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以提高政府管理效率、优化公共服务、增强政府与公民、政府与企业之间的互动为目标的一种管理方式。
为了推动电子政务的发展,本文将提供一份电子政务工程技术指南,以帮助相关部门和机构在电子政务项目的规划、设计、实施和运维过程中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
二、项目规划1. 项目背景和目标:明确电子政务项目的背景和目标,例如提高政府服务效率、优化公共资源配置等。
2. 项目范围和内容:详细描述电子政务项目的范围和内容,包括涉及的业务领域、功能模块等。
3. 技术需求分析:根据项目目标和范围,分析项目所需的技术支持,如服务器、数据库、网络等。
4. 项目时间和资源安排:制定项目的时间计划和资源分配,确保项目能够按时完成。
三、系统设计1. 系统架构设计:根据项目需求,设计系统的整体架构,包括前端界面、后端数据库、中间件等。
2. 数据库设计:设计合理的数据库结构,确保数据的存储和管理能够满足项目需求。
3. 系统功能设计:根据业务需求,设计系统的各个功能模块,并明确功能之间的关系和流程。
4. 系统安全设计:考虑系统安全性,设计合理的权限管理、数据加密等安全措施。
四、系统实施1. 系统开发:根据系统设计,进行系统的开发和编码工作,确保系统能够按照设计要求正常运行。
2. 测试与调试:对系统进行全面的功能测试和性能测试,修复可能存在的问题和漏洞。
3. 上线与部署:将系统部署到生产环境中,确保系统能够稳定运行,并与其他系统进行集成。
4. 用户培训与支持:为系统的使用者提供培训和技术支持,确保用户能够熟练使用系统。
五、系统运维1. 系统监控与维护:建立系统监控机制,监测系统的运行状态,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2. 数据备份与恢复:定期对系统数据进行备份,确保数据安全,并能够在系统故障时快速恢复。
3. 安全管理与防护:加强系统的安全管理,定期进行安全漏洞扫描和修复,防止黑客攻击和数据泄露。
电子政务工程技术指南
电子政务工程技术指南引言概述:电子政务工程技术指南是为了指导和规范电子政务项目开发过程中的技术实施和管理而制定的一套准则。
本文将从需求分析、系统设计、开发实施、运维管理和安全保障五个方面,分别阐述电子政务工程技术指南的相关内容。
一、需求分析:1.1 确定项目目标和需求:明确电子政务项目的目标和需求,包括提高政府服务效率、优化公共资源配置、增强政府公信力等。
1.2 详细需求分析:对电子政务项目的功能、性能、安全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确保需求准确、全面。
1.3 制定需求文档:编写需求文档,明确项目的功能模块、界面设计、数据流程等,为后续的系统设计提供依据。
二、系统设计:2.1 架构设计:根据需求文档,确定电子政务系统的整体架构,包括前端展示、后台管理、数据存储等模块的设计。
2.2 数据库设计:设计合理的数据库结构,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高效性。
2.3 接口设计:定义系统与其他系统的接口规范,确保系统的互操作性和扩展性。
三、开发实施:3.1 技术选型:根据系统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开发技术和框架,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维护性。
3.2 编码实现:按照系统设计和需求文档进行编码实现,保证代码质量和可读性。
3.3 单元测试和集成测试:进行单元测试和集成测试,确保系统各个模块的功能和性能符合要求。
四、运维管理:4.1 系统部署:将开发完成的系统部署到生产环境中,包括服务器配置、数据库安装等。
4.2 运行监控:建立系统监控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系统运行中的问题,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用性。
4.3 故障处理和优化:及时处理系统故障,并进行系统优化,提高系统的性能和用户体验。
五、安全保障:5.1 数据安全:采取合适的数据加密和权限控制措施,保护用户数据的安全性。
5.2 系统安全:建立完善的系统安全策略,包括防火墙、入侵检测等,保护系统免受恶意攻击。
5.3 用户隐私保护:确保用户个人信息的隐私和安全,合规处理用户数据。
总结:通过需求分析、系统设计、开发实施、运维管理和安全保障五个方面的详细阐述,本文介绍了电子政务工程技术指南的相关内容。
电子政务需求分析之性能分析
本地服务 利用外部服务 外部利用服务
本系统内的服务 对外系统服务的利用 对外系统提供的服务
利用公共服务
公共利用服务
对公共服务的利用
给公众提供的服务
通过分析业务架构开放 程度,反映业务应用与 外部协同互动的水平
6
2018年10月24
总体判断可持续发展能力
通过分析:信息规范程度、知识结构 化程度、作业离散等级、信息资源开放程 度和业务架构开放程度等五个指标,判断 业务应用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2018年10月24
8
参数列表
暂未用到的8个参数
离线服务量 在线服务量 事务处理服务量 计算处理服务量 静态信息量 动态信息量 信息增量 信息存量
2018年10月24
9
系统体系结构
服务接入
监管码管理子系 统 监管码赋码作业 子系统 配药剂量监管子 系统 GLP监管子系统 GCP监管子系统 GMP监管子系统 行政许可作业子 系统 广告包装审查 子系统 行政执法 作业平台 药品流通监管子 系统 药品安全评估子 体系统 信息监测 作业平台 药效禁忌告知子 系统 药品真伪鉴别子 系统 药品紧急调配子 系统 日常办公作业子 系统
要点
1、信息规范程度 2、知识结构化程度 3、作业集约度 4、信息资源开放程度 5、信息服务开放程度
2018年10月24
1
1、信息规范程度
标准信息 信息规范程度 *100% 标准信息 非标准信息
利用系统所在 行业的标准规 范建立的信息
未利用系统所在 行业的标准规范 建立的信息
通过分析信息规范程度,反 映业务应用的标准化水平
4
4、信息资源开放程度
信息资源开放程度
电子政务的显性需求和隐性需求
电子政务的显性需求和隐性需求摘要本文将讨论电子政务的显性需求和隐性需求。
电子政务是指政府运用信息技术与互联网,以提高政府治理能力、公共服务水平和市民参与度的一种方式。
显性需求是指可以明确识别和表述的需求,而隐性需求则是指不易被觉察或表达的需求。
了解和满足电子政务的显性和隐性需求,对于促进政府与公众的有效互动和提高政府治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1. 电子政务的显性需求电子政务的显性需求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1. 提高政府效率电子政务的显性需求之一是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
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政府可以实现在线办公、自动化流程和信息共享,提高办事效率,减少繁琐的纸质工作,并且可以更好地管理和监控政府的各项工作。
1.2. 提供便利的公共服务电子政务的另一个显性需求是提供便利的公共服务。
通过建设电子政务平台,政府可以将公共服务向互联网延伸,实现在线申请、在线支付、在线查询等功能,方便市民和企业办理各类事务,提升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1.3. 加强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互动电子政务还有一个显著的需求是加强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互动。
通过建设政府门户网站、社交媒体平台等,政府可以与市民进行互动和沟通,更好地了解公众的需求和意见,并及时回应和解决问题,增强政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2. 电子政务的隐性需求除了显性需求,电子政务还存在一些隐性需求,可能不容易被觉察或表达,但同样具有重要性。
2.1. 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电子政务的隐性需求之一是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
随着电子政务的发展,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数据传输大大增加。
因此,确保信息的安全和隐私的保护是至关重要的。
政府在建设和使用电子政务系统时,应加强安全措施,保障用户数据不被泄露和滥用。
2.2. 数字鸿沟的缩小电子政务的另一个隐性需求是缩小数字鸿沟。
虽然电子政务可以提供便利的公共服务,但在发展中国家和一些贫困地区,由于数字设备和网络的普及程度不高,部分人群可能无法享受到这些服务。
电子政务工程技术指南
电子政务工程技术指南标题:电子政务工程技术指南引言概述: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电子政务已经成为政府管理和服务的重要手段。
在推进电子政务工程的过程中,技术指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帮助政府机构更好地规划、设计和实施电子政务项目,提高政务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本文将就电子政务工程技术指南的相关内容进行详细探讨。
一、需求分析1.1 确定项目目标和范围:明确电子政务项目的目标和范围,包括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方式等。
1.2 调研用户需求:通过调研用户的需求和意见,了解用户对电子政务服务的期望和建议。
1.3 分析现有系统:对已有的政府信息系统进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空间。
二、系统设计2.1 制定系统架构: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设计出合理的系统架构,包括前端界面、后台数据库、中间件等。
2.2 确定技术方案:选择合适的技术方案,包括开发语言、数据库、服务器等,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3 设计数据流程:设计系统的数据流程,包括数据采集、处理、存储和展示等环节,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三、系统开发3.1 编码实现功能:根据系统设计的要求,进行编码实现各项功能,确保系统的功能完备和稳定运行。
3.2 进行测试调试:对系统进行全面的测试和调试,确保系统的各项功能正常运行,排除可能存在的bug和故障。
3.3 系统上线运行:将系统正式上线运行,监控系统的运行状态,及时处理出现的问题和异常情况,保障系统的正常运行。
四、安全保障4.1 加强数据安全:采取合适的加密措施,保护用户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性,防止数据泄露和被篡改。
4.2 强化系统防护:建立完善的安全防护机制,包括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防范网络攻击和恶意入侵。
4.3 定期安全审计:定期对系统进行安全审计,发现安全隐患并及时修复,确保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五、维护与升级5.1 定期维护保养:对系统进行定期的维护和保养,包括数据备份、系统更新、性能优化等,确保系统的稳定运行。
电子政务需求分析指南60页文档
电子政务需求分析指南
36、“不可能”这个字(法语是一个字 ),只 在愚人 的字典 中找得 到。--拿 破仑。 37、不要生气要争气,不要看破要突 破,不 要嫉妒 要欣赏 ,不要 托延要 积极, 不要心 动要行 动。 38、勤奋,机会,乐观是成功的三要 素。(注 意:传 统观念 认为勤 奋和机 会是成 功的要 素,但 是经过 统计学 和成功 人士的 分析得 出,乐 观是成 功的第 三要素 。
39、没有不老的誓言,没有不变的承 诺,踏 上旅途 ,义无 反顾。 40、对时间的价值你的阅读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电子政务-需求分析
江丘市G2C电子政务的需求分析一、电子政务的概念电子政务是根据英文“Electronic一Government”翻译而来的,我们可以简单地把电子政务理解为借助信息技术完成政务活动.电子政务作为一个新兴发展的事物,随着电子政务的不断推进和相关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基于不同的视角,人们对电子政务的概念形成了多元化的认识.电子政务是以现代管理理论为依据,以IT技术作为基本工具,以政府管理为对象,以政府善治为目标,为各级政府决策者提供决策依据的,为各类使用者提供高效、优质服务的人机系统。
二、G2C电子政务的概念G2C模式是政府以社会公共利益为目标,以公众的需求为尺度,通过电子网络系统,为公众提供更多便捷、优质高效的服务.G2C模式的着眼点是政府的对外公共服务功能,服务对象是社会公众,尤其是公民个人。
G2C电子政务包括的内容非常广泛,例如政府通过网络发布方针、政策和重要信息,开展政务公开、现行文件公开,介绍政府机构的设置、职能、沟通方式,提供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就业等方面的在线办理业务,以及交互式咨询服务、沟通反馈服务以及针对特定人群(如残疾人、外国人等)的个性化服务等等.总的来说,G2C 电子政务提供的服务可以概括为信息公开类服务、在线办事类服务和沟通参与类服务三大类型.三、G2C电子政务的公众需求的基本概念1、G2C电子政务的公众需求的含义“需求"是社会科学研究的对象之一,它与“需要”密切相关。
在社会生活中,公众与政府是密切相连的,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公众会期望政府提供更多高效、优质的服务。
因此,将G2C电子政务的公众需求定义为: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政府提供服务的传统方式无法满足公众的要求或者满足公众的要求所需成本非常高的情况下,公众期望政府通过电子政务的方式提供服务以满足自身要求时的一种心理状态。
2、G2C电子政务的公众需求的基本特征1)广泛普及性G2C电子政务可以看作是政府利用高科技的信息和通讯技术为公众提供优质高效服务、满足公众需求的一种方式,由于公众要求政府提供的服务涉及到教育、医疗、就业、社会保障等日常生活以及参政议政的方方面面,因此,与其相对应的G2C电子政务的公众需求也必然会涉及以上各个方面,具有一定的广泛普及性.2)复杂多样性G2C电子政务的公众需求的复杂多样性是由公众主体自身和所处的社会环境两个方面决定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社会问题根源分析要点六
(要求)在经济和社会运行过程中的确定环节,针对问题相关的 社会组成要素或社会行为事件及其属性,分析其统计数量或统 计结构跟随机制效能指标发生变化的客观规律 跟随机制效能指标发生变化的客观规律,并以此表达相 跟随机制效能指标发生变化的客观规律 关社会问题的本质症结及其演化规律 本质症结及其演化规律。 本质症结及其演化规律 (分析)从对社会问题突出表现的统计分析结果,到衡量保障要 素健康、行为有序、属性保真状态的机制效能指标,建立合理 的映射关系,是阐述问题本质症结及其演化规律的有效方法。
社会问题及其突出表现要点一
(要求)分析当前经济和社会运行 经济和社会运行过程中相关社会问题和弊端 社会问题和弊端, 经济和社会运行 社会问题和弊端 进行定性描述并采用定量指标加以表达和说明。 (分析)第一,电子政务要能提高政府的行政能力,就是解决社 会问题,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第二,推行电子政务 主要针对经济和社会运行中存在的热点问题,而不是仅针对政 府部门办公效率问题。
相关社会问题根源分析要点五
(要求)用“机制实例集合中创新增值实例的比重 机制实例集合中创新增值实例的比重”,作为“机 机制实例集合中创新增值实例的比重 制效能指标”,阐述社会问题的本质症结。 (分析)针对要素成长、行为规范、属性维护的创新,所收获的 要素更健康、行为更有序、属性更保真的回报,是机制运行中 的创新增值;创新增值比重小,系统竞争能力弱,外部竞争压 力会导致机制运行实例中存在要素失常、行为失序、属性失真 状态,进而产生社会问题,因此,机制实例集合中创新增值实 例的比重是重要的机制效能指标。
报告提纲 需求分析概览 社会问题分析 项目目标分析 业务逻辑分析 系统需求分析
政务目标分析要点
(要求)阐述通过政务业务解决项目所涉及社会问题的政务目标。 实施各项政务业务后相关社会问题的解决程度,体现政务 分析实施各项政务业务后相关社会问题的解决程度 实施各项政务业务后相关社会问题的解决程度 业务对社会的贡献能力,并提出可量化的社会贡献能力指标 可量化的社会贡献能力指标。 可量化的社会贡献能力指标 (分析)第一,针对基于本部门职能可以抓住主要症结的问题, 设定解决问题的政务目标;第二,政务目标应该定量地明确问 题的解决程度(包括要素健康、行为有序、属性保真状态的改 善程度),作为电子政务社会贡献能力的指标。
作业目标分析要求
提出并论述实现上述业务目标的相关作业目标 及其相互关系,并提出各项作业可量化的指标。 作业目标分析的方法主要是:分析各项政务业 务改善经济和社会活动机制效能指标的关键成 功要素,刻画各项政务业务关键作业的内容和 形态,并从关键作业的成功概率、时间效率、 边际成本、创新回报等特征,与政务业务改善 经济和社会活动机制效能指标的映射关系角度, 提出关键作业对政务业务的贡献能力和可量化 的指标。
作业目标分析要点二
(要求)分析各项政务业务改善经济和社会活动机制效能指标的 关键成功要素,刻画各项政务业务关键作业的内容和形态 关键作业的内容和形态。 关键成功要素 关键作业的内容和形态 (分析)第一,通过实施政务业务来改善经济和社会活动机制效 能指标是复杂的系统性工作,需要清晰定义其关键成功要素; 第二,确保政务业务成功的关键作业要紧紧围绕关键成功要素 展开,要清晰刻画作业对象、作业方式、作业流程等关键作业 的内容和形态。
社会问题及其突出表现要点二
(要求)选取与当前社会问题显著相关的各类要素或者行为事件 显著相关的各类要素或者行为事件, 显著相关的各类要素或者行为事件 相关的属性; 以及要素或事件相关的属性 相关的属性 (分析)能够最直接表征问题变化情况的要素或行为事件与问题 显著相关。要素包括人员、机构、资源、商品、货币、信用、 单证、票据等,行为事件包括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生产流通、 金融运行、生活消费、社会安全、行政政法等;人员的教育程 度、健康状况,生活消费的价格指数、消费安全等,都是可以 表征问题的相关属性。
相关社会问题根源分析要求
本节主要目的在于分析社会问题相关的经济和社会活 动机制,表述相关社会问题发生的根源及其演化规律。 对相关社会问题发生根源分析的方法是:通过机制运 行实例集合中成功有效实例的比重、有效运行周期与 实际运行周期的差异率、有效运行边际成本与实际运 行边际成本的差异率、机制实例集合中创新增值实例 的比重等机制效能指标,阐述社会问题的本质症结。 然后,在经济和社会运行过程中的确定环节,针对问 题相关的社会组成要素或社会行为事件及其属性,分 析其统计数量或统计结构跟随机制效能指标发生变化 的客观规律,并以此表达相关社会问题的本质症结及 其演化规律。
作业目标分析要点五
(要求)从“关键作业的边际成本 关键作业的边际成本”,与政务业务改善经济和社 关键作业的边际成本 会活动机制效能指标的映射关系角度,提出关键作业对政务业 务的贡献能力和可量化的指标。 (分析)只有当关键作业的边际成本保持在较低水平时,关键作 业的作业方式和作业流程才能在机制运行实例中广泛普及,确 保关键政务业务成功的关键作业才能充分发挥作用,因此,关 键作业的边际成本是评价关键作业对政务业务贡献的重要的量 化指标。
作业目标分析要点三
(要求)从“关键作业的成功概率 关键作业的成功概率”,与政务业务改善经济和社 关键作业的成功概率 机制效能指标的映射关系角度,提出关键作业对政务业 会活动机制效能指标的映射关系角度 机制效能指标的映射关系角度 务的贡献能力和可量化的指标 可量化的指标。 可量化的指标 (分析)只有当关键作业成功概率达到一定程度时,政务业务拟 改善的机制效能指标值才能满足要求,社会问题才能在一定程 度上得到解决,因此,关键作业的成功概率是评价关键作业对 政务业务贡献的重要的量化指标。
相关社会问题根源分析要点二
(要求)用“机制运行实例集合中成功有效实例的比重 机制运行实例集合中成功有效实例的比重”,作为 机制运行实例集合中成功有效实例的比重 机制效能指标”,阐述社会问题的本质症结。 “机制效能指标 机制效能指标 (分析) 一旦在机制运行中出现失败的实例,就会导致实例中 存在要素失常、行为失序、属性失真状态,进而产生社会问题, 因此,机制成功实例的比重是重要的机制效能指标。
相关社会问题根源分析要点一
(要求)分析社会问题相关的经济和社会活动机制 经济和社会活动机制,表述相关社 经济和社会活动机制 根源及其演化规律。 会问题发生的根源及其演化规律 根源及其演化规律 (分析)第一,除在不可抗力(如重大自然灾害)下突然发生的问 题外,社会问题通常是由经济和社会活动机制存在的弊端导致 的;第二,经济和社会活动机制主要包括要素成长机制(健康)、 行为规范机制(有序)和属性维护机制(保真);第三,通过分析 机制弊端与问题间的内在关系,以及问题突出表现随机制调整 的变化规律,阐述问题的根源及其演化规律。
作业目标分析要点一
(要求)提出并论述实现上述业务目标的相关作业目标及其相互 业务目标的相关作业目标及其相互 作业可量化的指标。 关系,并提出各项作业可量化的指标 关系 作业可量化的指标 (分析)第一,通过对比分析说明所采取的作业方式是能够最有 效支持业务目标的优化作业方式;第二,要为所采取的作业方 式设定作业目标和量化评价指标。
社会问题及其突出表现要点三
(要求)选取具有突出表现 统计分析结果 表达社会问题 突出表现的统计分析结果 表达社会问题。 突出表现 统计分析结果来表达社会问题 (分析)第一,要用量化的统计分析结果来说明问题;第二,统 计分析数据要有确实能表征问题的突出表现;第三,本电子政 务项目应能对解决该问题有突出的贡献,贡献也可以突出表现 在统计分析数据上。
作业目标分析要点四
(要求)从“关键作业的时间效率 关键作业的时间效率”,与政务业务改善经济和社 关键作业的时间效率 会活动机制效能指标的映射关系角度,提出关键作业对政务业 务的贡献能力和可量化的指标。 (分析)针对机制运行实例的关键作业,只有在可能导致实例失 败的情况发生前完成作业,才能阻止失败实例的产生,因此, 关键作业的时间效率是评价关键作业对政务业务贡献的重要的 量化指标。
相关社会问题根源分析要点三
(要求)用“有效运行周期与实际运行周期的差异率 有效运行周期与实际运行周期的差异率”,作为 有效运行周期与实际运行周期的差异率 “机制效能指标”,阐述社会问题的本质症结。 (分析)要素健康、行为有序、属性保真的时效性决定了机制有 效运行周期,当机制运行周期产生较大差异时,也会导致机制 运行实例中存在要素失常、行为失序、属性失真状态,进而产 生社会问题,因此,机制实际运行周期与有效运行周期的差异 率是重要的机制效能指标。
与职能相关社会问题界定要点
(要求)对照项目建设单位机构职能 机构职能以及当前社会问题管理事权 机构职能 事权 划分,界定项目建设所要解决和改善的社会问题的范围。 划分 (分析)第一,要确定解决当前问题是否是政府机构职能范围内 的事情;第二,要确定基于本部门职能是否能抓住当前问题的 主要症结;第三,针对问题症结的政务措施需要哪些部门的哪 些政务职能相互协同。
业务目标分析要点
(要求)提出并论述实现上述政务目标的相关业务目标及其相互 政务目标的相关业务目标及其相互 业务可量化的指标。 关系,并提出各项业务可量化的指标 关系 业务可量化的指标 (分析)第一,业务目标应能充分支持政务目标,即能有效支持 要素健康、行为有序、属性保真;第二,应针对问题症结设定 业务目标,即能有效改善机制运行实例集合中成功有效实例的 比重、有效运行周期与实际运行周期的差异率、有效运行边际 成本与实际运行边际成本的差异率、机制实例集合中创新增值 实例的比重等,并通过量化改善程度设定电子政务的业务贡献 评价指标。
相关社会问题根源分析要点四
(要求)用“有效运行边际成本与实际运行边际成本的差异率 有效运行边际成本与实际运行边际成本的差异率”, 有效运行边际成本与实际运行边际成本的差异率 作为“机制效能指标”,阐述社会问题的本质症结。 (分析)确保要素健康、行为有序、属性保真的成本是机制有效 运行边际成本,如果机制实际运行边际成本过高,且在机制普 及运行时无法保障,也会导致机制运行实例中存在要素失常、 行为失序、属性失真状态,进而产生社会问题,因此,机制有 效运行边际成本与实际运行边际成本的差异率是重要的机制效 能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