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场协议》揭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场协议》揭秘

“美元霸权”的本质并不深奥,说穿了,就是利用美元,来悄悄掠夺剥削全世界。

咱们打个比方,美国就好比一个大老板,每到月底发工资时,这个大老板立刻就会印出一堆绿票子发给手下的工人。

呵呵,美国得到了无数工人的辛勤劳动成果,可他付出的是什么?不过是一张张连擦屁股都嫌硬的印钞纸。

所以,当美元霸权建立后,美国国内的那些高能耗,高污染的制造业便开始大幅迁出,取而代之的,则是日本、韩国先后成为了美国的血汗工厂!

不得不说,美国的算计当真是一本万利!能把“剥削”的手段运用到如此极致,如此隐蔽,不愧是当之无愧的资本主义巅峰国家。

当然,如果美国能买卖公平,尽心尽力维护住地球的安全稳定,大家也就捏鼻子认了,毕竟身为领袖,有些特权亦可以理解。

但是美国的无耻程度,显然超乎了大家的想象。

按理来说,美元霸权已经够霸道了,但是很显然,美国并没有就此满足,而是搞出了另一样东西——“美债”。

何谓“美债”,“美国白条”是也!

我再给大家打个比方,大家就明白美国倒底有多无耻了。

还是那个老板和工人的例子,到了月底发工资时,美国这个大老板说了:“哎呀,我最近手头有些紧,就不给你们发现钱了,来来来,一人一张白条,大家收好!”

工人收到白条,自然不会愿意:“那个……老板,没有现钱,我们吃什么,喝什么啊,你要掏不出现钱,这工不做也罢!”

美国大老板:“你们放心,我早想到这点了,你们可以拿着白条去我开的百货公司消费,那里吃的穿的应有尽有!”

怎么样,大家看明白没,“美债”这东西是无法在别处兑换的,换句话说,你赚美国多少钱,最后还得再吐回去!

呵呵,美国够黑吧?

不过,如果大家以为美国的无耻只有这种程度,那就大错特错了。

如果白条打得实在太多,美国就会想办法赖掉,而“广场协议”就是最好的证据。

说到“广场协议”,恐怕有些美分立刻就会跳出来,开始大声替“主子”洗地。

而他们的证据,无非就是日本人乃是出于自愿,而且当“广场协议”签订后不久,日本的经济并未受到影响,反而因为日元升值,进而购入了大量的海外资产……

对于这些证据,我承认美分们没有说谎,但这些证据骗骗普通人还行,如果碰上真正的行家,只能成为一堆笑话。

事实上,美国人搞出“广场协议”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通过打压日元和德国马克,进而保住美元霸权。

20世纪80年代初期,美国财政赤字剧增,对外贸易逆差大幅增长。美国希望通过美元贬值来增加产品的出口竞争力,以改善美国国际收支不平衡状,这也正是签署《广场协议》的时代背景。

而《广场协议》的阴险之处就在于,日元升值后,虽然能购买到大量的海外资产,但这些海外资产在交易时,却还是以美元为基准,换句话说,只要小日本一天没能将日元国际化,美国便可以通过“印刷钞票”将这些资产再买回来。

小日本和美国比“谁的美元多”,这不是找死的节奏吗?

说到这,有些网友可能会提出疑问:“小日本难道是傻子?只要小日本打死不卖,美国人就算印再多美元,不也是徒劳无功?”

对于这点,我只能说小日本还真办不到。

至于为啥?其实道理并不复杂。

说穿了,那时的小日本不过是美国的“殖民地”,美国完全有能力逼小日本就范,比如美国一时兴起,准备把钓鱼岛还给中国,再比如邀请中国出兵共同掌控琉球……,总而言之,对于一个半殖民地国家,美国逼日本就范的手段实在太多太多。

当然,小日本也不傻,在小日本看来,只要能完成日元的国际化进程,美国国内的资产或许保不住,但其他地方,还不是他说的算!

可惜,小日本并不清楚,从签署《广场协议》的那一刻起,日元的国际化进程便已经失败。

事实上,一种货币想要实现国际化,必需有两个载体,也就是“本币输出国”和“本币输入国”。

对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小日本来说,他的出口能力十分强大,就算是美国人,也只能甘拜下风。

换句话说,小日本已经拥有了成为“本币输出国”的资格。

而当时的情况亦是如此,日元在国际化伊始,的确顺风顺水,大受追捧,甚至一度超越美元,成为亚洲地区的硬通货。

实际上,那些“本币输入国”会接受日元,无非是两个原因。

第一,为了交易方便,毕竟那时的小日本是当之无愧的贸易大国;第二,则是为了投资保值。

也正是因为这两个缘故,所以在《广场协议》签署之初,随着日元逐渐走强,接纳日元的国家自然越来越多,日元国际化进程也随之大获成功。

不过,志得意满的小日本却忘了非常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日元的强势”到底凭的是什么?

事实上,日元之所以强势,凭的就是海量贸易出口,说的通俗点,就是“出口贸易”。

而随着小日本签署《广场协议》,虽然日元的暂时强势十分有利于日元国际化,但从长远来看,则沉重打击了日本的出口贸易。

果不其然,当《广场协议》签署完没几年,也就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小日本便吃不住了,为了遏制住日元的不停升值,日本央行无奈下,只好开始大量购入美元,卖出日元。

这一下,那些持有日元的“本币输入国”开始犹豫、后怕了。

虽然那时的日本只是刚刚显露疲态,但大家已经嗅到了危机,因为大家很清楚,日本是靠搞出口贸易发家的,换句话说,如果日本的出口贸易越来越萎缩,则注定要没落。

而想要提振出口贸易,最有效的办法……莫过于让日元贬值。

试问,一个有可能贬值的币种,谁敢大肆储备?

所以大家不难发现,随着时间进入九十年代,日元的国际化进程几乎陷入了停滞状态,究其原因,正是因为那些“本币输入国”对日元的信心持续走低。

而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终于成了压垮日元的最后一根稻草,面对现实危机,日元开始大幅贬值,也正是从这一刻开始,日元的国际化进程正式以失败而告终。

现在,大家能明白《广场协议》的阴险之处了吧?

说完日元,咱们再来说说德国马克。

作为《广场协议》的另一签署方,日元所遇到的问题,德国马克亦无法避免。

在看到日本的前车之鉴后,德国自然不愿步日本的后尘,所以德国果断废掉了本国货币,开始联合欧洲诸国,创建欧元。

因为有了“日本”这个反面教材,所以欧元自诞生之日起,币值便十分稳定,哪怕美国进行了强势打压,但欧元对美元的汇率,依旧是升幅有限。

眼见无法像搞日元那样搞垮欧元,美国人便换了一个角度进行布局。

正像前文所说,一个国家的货币想国际化,必须有两个载体,也就是“本币输出国”和“本币输入国”。

眼见搞不动欧盟这个“本币输出国”,美国遂打起了“本币输入国”的主意。

放眼当时的世界,萨达姆为了冲破美国的封锁制裁,遂下定决心,要抱欧盟的大腿,而萨达姆的投名状,便是用欧元进行石油贸易结算!

再往后的情形,想必大家还记忆犹新,美国重拳出击伊拉克,一举绞死了萨达姆,自此之后,再也没有国家敢提用欧元结算一事,欧元的国际化进程亦就此夭折。(当然,美国打伊拉克不光是为了压制欧元,更是为了掐住中东的油管子,进而遏制咱们中华家的发展,如果大家感兴趣,可以参阅我的帖子《中美博弈之中东篇》)

呵呵,大家现在明白美国的阴狠了吧?为了保住美元霸权,美国什么事都干的出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