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迷山组燧石特征及成因分析复习过程

合集下载

天津蓟县雾迷山组高频旋回沉积特征

天津蓟县雾迷山组高频旋回沉积特征

天津蓟县雾迷山组高频旋回沉积特征
天津蓟县雾迷山组高频旋回沉积特征
天津蓟县剖面的中元古界雾迷山组是一套厚达3 300 m的碳酸盐岩地层,其中广泛发育具有近似对称相序组构的雾迷山旋回层,属于特殊的环潮坪型碳酸盐米级旋回层序.在对旋回层内部岩石成因单元的类型及组合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雾迷山旋回层的基本模式和沉积环境模式,并对成因单元的岩石磁化率特征及其对高频旋回的反映进行了探索.认为雾迷山旋回层为沉积环境的水深由较浅-较深-较浅-暴露条件下的沉积,可能代表真正的沉积旋回;其成因单元之间具有明显的有序叠置形态,表明它有可能是与米兰柯维奇旋回具有成因关联的高频率海平面变化所控制的自旋回沉积作用的产物.
作者:周洪瑞梅冥相杜本明罗志清吕苗 ZHOU Hong-rui MEI Ming-xiang DU Ben-ming LUO Zhi-qing L(U) Miao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100083 刊名:现代地质 ISTIC PKU英文刊名:GEOSCIENCE 年,卷(期):2006 20(2) 分类号:P539.2 关键词:雾迷山组雾迷山旋回层旋回沉积作用中元古代天津蓟县。

关于雾迷山献摘要汇总

关于雾迷山献摘要汇总

北京地区雾迷山组碳酸盐岩潮汐沉积模式北京地区雾迷山组碳酸盐岩地层当数十三陵剖面最为典型, 出露厚度6 6% 米。

前人按岩性、化学成分、叠层石、沉积韵律与旋回性等划分四个岩性段。

笔者经多年剖面观察, 较详细地描述地层中出露的各种原沉积构造与相标志,用来识别确定岩石成因类型。

然后采用马尔柯夫链进行数学统计分析, 旨在建立地方性的沉积层相序模式。

经分析后认为, 本区雾迷山组碳酸盐地层中沉积韵律十分显著, 可归纳总结出三种类型: 即水进型、水退型和连续时称型。

浅水动荡标志十分发育, 拥有多种形态类型的叠层石, 具有欧文(1965) 、扬(1972)所提出的陆表海潮汐沉积特征据此得出北京地区雾迷山组碳酸盐潮汐沉积模式。

北京十三陵地区前寒武纪雾迷山组叠层石和藻席中的藻类群落北京十三陵地区位于燕山的中段, 是华北晚前寒武纪地层发育良好的地区之一。

本区雾迷山组厚两千余米, 主要分布在萃花山, 小宫门东山及卧虎山一带。

数年前, 笔者在本区萃花山雾迷山组一段采集到一批微小的柱状叠层石与层纹状藻席相互共生的标本, 其中一些标本是由黑色健石组成的。

通过切片方法研究, 我们发现在一些由黑色健石组成的叠层石和藻席中保存有多种形态的微化石。

作者扼要记述了这些微化石的形态特征, 并将这一微化右群与世界其它地区的前寒武纪微生物组合进行比较, 并探讨了这一微化石群的生态环境。

蓟县地区雾迷山组风暴硅质岩沉积序列摘要:从岩石学和沉积学方面对蓟县雾迷山组硅质岩沉积序列的研究表明,蓟县雾迷山组硅质岩沉积为典型的风暴沉积。

蓟县雾迷山组广泛发育风暴沉积,在硅质条带状白云岩中发育的硅质砾屑具奇特的菊花状构造,这种构造形成于成岩作用后期,在岩石尚未完全固结成坚硬的岩石时期,遭遇风暴破坏,将原有的水平层理打碎,继而被风暴流搅起,风暴流的涡动使得岩石碎片或直立,或呈发散状,后经成岩作用保留了这种构造形态,与上下岩层形成典型的风暴沉积序列。

通过野外与镜下观察并结合有机地球化学分析得出,蓟县地区雾迷山组硅质岩来源于海底热水活动。

雾迷山组燧石特征及成因分析

雾迷山组燧石特征及成因分析

雾迷山组概况
• 雾迷山组(Wumishan Fm) • 曾称雾迷山灰岩。位于蓟县系中下部,分布于 冀北一带。为一套富镁的巨厚碳酸盐建造,韵 律明显,以含有各种燧石结核和条带状白云质 灰岩为主,夹纯灰岩、白云岩、绿色砂页岩等。 含叠层石,厚3340米。与下伏杨庄组为连续沉 积。
萃花山地理位置信息
萃花山基本情况概述
雾迷山组燧石成因分析经过一番探讨我们组认为若是单一硅质来源并不能一定很好解释此地区广泛发育的燧石条带于是我们便迚行了一个大胆的推测多种硅质来源同时皆有但不同时期主导来源不同由上面分析及资料可知整个雾迷山组的沉积时期的水动力条件是逐渐增强的除此之外由微化石的种类和数目可以知道其微化石是减少趋势的所以在前期也就是一段和二段初的沉积大多数是以热液沉积为主同时有生物体硅质沉积但是风暴沉积较弱这一个推测和我们观察到的菊花状构造分布相符并且与之前的资料并不矛盾而后期则是以风暴来源为主本地区尤其是三段四段的燧石白云岩菊花状构造特别发育同时微化石数量趋于减少便可以很好的解释这一点对于整个雾迷山组的韵律性觃律则同样可以理解因为海底热液和风暴的运动都是有觃律性的所以就不难解释整个雾迷山组沉积的韵律性觃律

• •
雾迷山组燧石沉积特征分析
• 镜下特征
单偏光下可见长石 呈长条状排列,大 部分长石发生绢云 母化和白云岩化 ――此矿片表明当 时发生过火山喷发, 能反应当时的沉积 环境。
雾迷山组燧石沉积特征分析
• 镜下特征
雾迷山组燧石沉积特征分析
• 野外特征鉴别
雾迷山组燧石沉积特征分析
• 野外特征鉴别


雾迷山组燧石成因分析
• 雾迷山组硅质来源成因理论现状 • 风暴来源成因:(谢庆宾 朱筱敏等) • 风暴硅岩层为风暴高潮时的异地搬运产物,由于碳酸 盐沉积为典型的清水沉积, 因此SiO2 的周期性来源推测 为与风暴流携带有关,沉积厚度小,且横向延伸不进, 因 此可推测为近距离搬运快速沉积。 • 总而言之,其为近源异地搬运快速沉积产物

蓟县地区雾迷山组硅质岩成因研究

蓟县地区雾迷山组硅质岩成因研究

文章编号:100020550(2008)0120070207①国际地质对比计划I GCP447项目(编号:SC /GEO /546/447)、科技部国家重点基础研究项目(001CB7110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40172043,40572073)和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编号:200313000055)资助。

收稿日期:2007203212;收修改稿日期:2007205215蓟县地区雾迷山组硅质岩成因研究①任国选 孟祥化 葛 铭 王德海 郭 峰(中国地质大学沉积盆地研究所 北京 100083)摘 要 中晚元古代华北地台处于燕辽拗拉谷的张裂期,有利于形成风暴流。

蓟县雾迷山组广泛发育风暴沉积,在硅质条带白云岩中发育硅质砾屑具奇特的菊花状构造,这种构造形成于成岩作用后期,在尚未完全固结成坚硬的岩石时期,遭遇风暴破坏,将原有水平层理打碎,继而被风暴流搅起,风暴流的涡动使得岩石碎片直立,或者呈发散状,后经成岩作用保留了这种构造形态,与上下岩层形成典型的风暴沉积序列。

通过野外与镜下观察并结有机地球化学分析得出,蓟县地区雾迷山组硅质条带白云岩发育典型的风暴沉积序列和挤压滑塌序列,风暴硅质岩具丘状形态,内部菊花状构造为近源风暴产物,其中硅质岩来源于海底热水活动。

沉积环境推测为碳酸盐台地前缘斜坡。

关键词硅质岩 风暴序列 雾迷山组第一作者简介任国选男1980年出生在读博士矿产普查与勘探E 2mail:hrhost@ 中图分类号P512.2文献标识码A1地质概况 中—晚元古代,华北地台进入了拗拉谷发展阶段。

初期,在早元古代末基底隆起背景上发生强烈的伸展裂陷,产生北东及北西或近东西向张性断裂系统,断裂的差异升降作用十分明显,区内形成了四个北东向带状展布的拗拉谷,燕辽拗拉谷就是其中之一,燕辽拗拉谷位于内蒙古古陆南侧,是华北地区强烈拗陷地带[1],图1所示拗陷中心在天津蓟县一带,沉积厚达10000m ,地层发育完全,是北方中上元古界地层划分和对比的标准剖面。

蓟县雾迷山组2段微生物岩石沉积

蓟县雾迷山组2段微生物岩石沉积
t h r e e s u b c a t e g o r i e s .Di v i d e d i n t o s p e c i i f c l a mi n a r mi c r o b i a l d o l o mi t e : w a v y 1 a y e r e d s t r o ma t o l i t e s t r o ma t o l i t e s d o l o mi t e a n d d o l o mi t e ; n o n - l a mi n a r mi c r o b i a l d o l o mi t e : t h r o mb o l i t e d o l o mi t e . S t u d y a r e a d o l o mi t i z a t i o n s e r i o u s , u n r e s o l v e d a t t r i b u t i o n o f s p e c i i f c mi c r o o r g a n i s ms . R e s u l t i n g s t r u c t u r e s c o n c e r n e d w i t h i t s o w n r e s e a r c h t h e r e a r e c e t r a i n l i mi t a t i o n s . c a n n o t me e t t h e n e e d s o f f u t u r e d e e p o i l a n d g a s e x p l o r a t i o n . f u t r h e r r e s e a r c h i S n e e d e d .
G e o l o g y a n d Mi n e r d E x p l o r a t i o n nd a D e v e l o p m e n t , K a i l 5 5 6 0 0 4 C h i n a )

周口店野外地质实践教学 8官地—羊屎沟—骆驼山—三不管沟

周口店野外地质实践教学  8官地—羊屎沟—骆驼山—三不管沟

点05 坐标与GPS: N: 39°42.052′ E: 115°56.615′ H: 113m;
点位:羊屎沟沟口南西方向130m 露头:天然,一般
点义:Pt2t/Pt2h界线点(铁岭组出露点) 观察描述: 1、Pt2t透闪石大理岩(接触热变质岩); 2、 A型鞘褶皱。 描述:
点北为Pt2h千枚岩。 点南为Pt2t透闪石大理岩,接触热变质岩,灰白色,中 细粒嵌晶变晶结构,中厚层变余构造,主要矿物为方解
下马岭组石榴子石带
下马岭组红柱石石带
2、 观察描述下马岭组岩性变化及其组合特征,鉴定红柱 石、石榴石等矿物。 红柱石,晶体呈柱状,横断面近正四边形。断面上见有 黑色包裹物者称空晶石;集合体为放射状或粒状,呈放 射状者形似菊花,故又称为菊花石。颜色有灰色、黄色、 褐色、玫瑰色、红色或深绿色,无色者少见;玻璃光泽。 解理平行{110}中等,{100}不完全。
太古宙古老变质岩系 其依据为: (1)官地杂岩与房山岩体呈明显的侵入关系。李家 坡-乱石垅区段可见花岗岩岩枝侵入杂岩中,官地村 西可见岩体边缘相中有大量片麻岩捕掳体存在。 (2)杂岩与中新元古界及古生界地层皆呈断层接 触。在周家坡区段即分别与铁岭组、下马岭组呈断层 接触。经区域对比研究分析,这些断层是沿基底与盖 层间不整合界面发育的剥离断层。
点间(2)NO01 5m S+10m 15m见黑云斜长片麻岩 (中级变质程度),呈浅灰色、灰色,鳞片粒状变晶结 构,片麻状构造。黑云母(片状)与长英质(粒状) 相间构成片麻状。主要造岩矿物是斜长石、石英、 黑云母,亦可见角闪石和钾长石。暗色矿物定向排列。 露头发育有沿裂隙注入之长英质脉体而具有条带状 或者网脉状构造。 (1)沿着官地杂岩裂隙侵入,呈网脉状侵入 (2)切割官地黑云母片麻岩的片麻理,两种岩石呈 侵入接触关系。 斜长角闪岩,黑色-暗绿色,粒状变晶结构到花岗 变晶结构,块状构造为主,偶见弱定向构造。主要 矿物为角闪石和斜长石,少量黑云母。

辽西下白垩统义县组湖相碳酸盐岩中的燧石成因

辽西下白垩统义县组湖相碳酸盐岩中的燧石成因

灰 白色 , 风化面 局部 呈 淡 黄色 , 显 层理 , 造 碎解 略 构
强烈 , 土壤 化所形 成 的团块 明显 , 见角 砾 岩化 , 也 并 且 岩石颗 粒化 和孔洞孔 隙度增 加 ; 少量植 物根迹 , 含 部 分植物 碎屑硅 化形成 硅化 木 ( 3 、 、 、 ) 这些 图 a b Cd , 现 象 类 似 于 英 格 兰 南 部 Ha p hr 盆 地 n si e ( me trs e a. 1 9 ) 西 班 牙 Ma r Ar neo t 1 , 9 7 、 di d盆 地 ( u t l e 1,0 2 中的灰 岩 特 征 。含有 少 量 局 B sio t . 2 0 ) l a 部 密集 的膨润 土质 团块 , 粒径 小 于 1c 图 3) m( c 。火 山活动 或构造 运动使原 浅湖 区沉 积的纹层 白云岩 破 碎 , 杂火 山碎 屑 , 成 近 源灰 砾 岩 和漂 浮 灰岩 ( 夹 形 陈
段, 中生 代时处于环太平洋大陆边缘 活动带 。中生代
早 期 为 东 西 向构 造 特 征 , 山期 后 改 变 为 北 东 和 北 北 燕
东 向, 形成 了包 括义 县盆 地在 内的一 系列 火 山一 并 沉
积盆地 , 地层序列 由河 流 、 湖泊 相碎 屑 岩沉 积与 多期
次 的基性一 中基 性 火 山熔 岩 和 喷发 岩 组成 ( 根厚 王
登 辉 等 ,0 9 。 2 0 )
1 含燧 石 碳 酸 盐 岩产 出层 位 和岩 相 特

辽西义 县鹰 窝山南 沟北侧 义县组 砖城子 层 中产
出多层薄层 状湖 相碳 酸 盐 岩 , 中该 层 中部 发 育 一 其 套 由 白云质 灰岩 、 钙质砂 岩 、 含燧石灰 岩和纹 层 白云 岩 组成 的钙质碎 屑岩 和碳 酸盐 岩组 合 ( 2 。含燧 图 )

GYx地热井钻井液技术

GYx地热井钻井液技术

GYx地热井钻井液技术李砚智;张长茂【摘要】高阳地热田GYx地热井,钻遇新近系及古近系地层较齐全,完钻井深3920 m,是一口三开井,目的层为蓟县系雾迷山组,施工中存在卡钻、漏失、掉块、坍塌及油气的风险.二开施工是钻井液的重点和难点,钻井液采用以大分子包被剂为主的聚合物泥浆及抗高温硅基防塌泥浆,使用耐高温的钻井液材料,按照地层压力控制钻井液密度,使用页岩抑制剂抑制页岩的水化膨胀,严格控制钻井液的失水量,使用润滑剂提高泥浆润滑性;采用四级钻井液固控设备并合理使用;所用钻井液性能良好,解决了施工中存在的风险问题,同时取得了较高的机械钻速.【期刊名称】《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年(卷),期】2019(046)001【总页数】6页(P61-66)【关键词】地热井;钻井液;聚合物;防塌;失水量;固控【作者】李砚智;张长茂【作者单位】河北省地矿局第三水文工程地质大队,河北衡水 053000;河北省地矿局第三水文工程地质大队,河北衡水 05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34.61 概述GYx地热井位于高阳地热田,是一口地热勘查井,钻遇覆盖层地层较齐全,钻穿蓟县系雾迷山组完钻,设计井深及完钻井深均是3920 m。

该井地质构造部位处于中朝准地台(Ⅰ级)中的华北断坳(Ⅱ级),冀中台陷(Ⅲ级)高阳台凸(Ⅳ级)的东部;勘探孔北侧为牛南断裂,西部为高阳断裂。

地质情况和工程设计情况如下。

1.1 地质情况1.1.1 地层(1)第四系(Q)。

预测地层厚度500 m,岩性由灰黄、棕黄、黄棕、棕红色粉土、粉质粘土、粘土和灰黄、灰白色砂层组成。

与下伏新近系明化镇组地层呈不整合接触。

(2)新近系(N)。

明化镇组(Nm):预测地层厚度880 m,岩性为黄褐、棕褐、棕紫色泥岩、砂质泥岩、粉砂质泥岩和灰绿、浅灰、深灰色细砂岩、粉细砂岩、粉砂岩、中细砂岩不等厚互层,结构松散-疏松。

与下伏新近系馆陶组整合接触。

馆陶组(Ng):预测地层厚度220 m,岩性为由棕红、浅棕红、紫红、浅紫红色泥岩、砂质泥岩、粉砂质泥岩和棕黄、灰白、灰绿、灰色细砂岩、粉砂岩、中砂岩、细砾岩,结构较疏松-半固结。

河北省中元古界高于庄组—雾迷山组玛瑙质玉石资源

河北省中元古界高于庄组—雾迷山组玛瑙质玉石资源

14河北地质2019年第4期河北省中元古界高于庄组一雾迷山组玛瑙质玉石资源关秀宇何丽赵华平李翔(河北省区域地质调查院廊坊065000)摘要河北省中元古界高于庄组一杨庄组一雾迷山组玛瑙质玉石资源较为丰富,赋存于燕山及太行山北 部。

本文详细介绍了该类资源的区域地质及剖面赋存特征,沉积建造及其基本层序特点,宏、微观结构特征分析 等,对其形成特点、环境进行了必要的探讨,明示了找矿方向。

关键词中元古界沉积型玛瑙质玉石藻6粒硅质岩1区域概况河北省中、新元古界地层发育在太古宇一古元 古界变质基上,主要出 一隆化一平泉以南的冀北燕山及冀西太 北段,主要为一套巨厚的滨海相 、粘土岩与浅海相含硅质镁碳酸盐岩建造,其滨海、浅海相沉积构造极为发育,富含水生微体、低等植物化石及藻类,沉积并赋存有铁、猛、铅锌 、硫铁、硼、部分稀土、玛瑙质玉石及其 矿产。

域内玉石矿产主要发育在兴隆一宽城、涿鹿一宣化、迁安一滦县及滦源一 阳地区,后者性差,玛瑙质玉石主要发育在中部及上部的“燧石 ”带内(表1),其余地区出露零星且厚度有限。

本文所讨论的中元古界高于庄组一 质玉石 主要分 一赤城一丰宁一隆化一平泉 以南,保西一京—三河一滦线以西、以北地区;行政 包括张家口市及 市南部,保定市西部,廊坊市、唐山市北部等, 量丰富、多为高中档工质材,但至今未 开发利用。

河北省中 高 庄 —杨庄 —等含玛瑙质玉石层发现十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共发现矿化线索数十处。

河北省区域地质调查院于1:5万区域地质调查(2011— 2014)过程中东火石营地 新发现矿化信息点达7处之多(图1)。

图1河北省中、新元古代玛瑙质玉石主要赋存层区分布简图收稿日期:20190908;修订日期:201910-21;编辑:高亚峰作者简介:关秀宇(1984 — )女,工程师,主要从事区域地质研究工作。

2019年第4期关秀宇等:河北省中元古界高于庄组一雾迷山组玛瑙质玉石资源152区域中、新元古界地层本区中、新元古界地层依次由中元古界长城系赵家庄组一高于庄组,蓟县系杨庄组一铁岭组,新界青白口系下马岭组一景儿峪组、“燧石角砾岩层”等14级单位构成。

华北燕山地区雾迷山组疑源类化石组合及其特征

华北燕山地区雾迷山组疑源类化石组合及其特征

华北燕山地区雾迷山组疑源类化石组合及其特征刘欢;孙淑芬;朱士兴【摘要】本文通过系统采样,利用化学浸泡法,对冀北坳陷凌源地区和宣龙坳陷北京延庆地区的雾迷山组疑源类进行了研究,并划分出四个化石组合,自下而上分别为:罗庄组合(Asperatopsophosphaera umishanensis-Oscillatori-opsis luozhuangensis)、磨盘峪组合(Stictosphaeridium pectinale-Micrhystridium pallidum)、二十里堡组合(Pale-amorpha punctulata-Orygmatosphaeridium rubignosum)和闪坡岭组合(Microconcentrica cymata-Baltisphaeridium cerinum).通过两个地区疑源类组合特征的对比,认为凌源地区和延庆地区雾迷山组微疑源类化石组合及特征具有可对比性.%On the basis of systematic sampling and chemical soaking treatment,a large amount of acritarches were found from the Wumishan Formaton of the middle Jixian system of the early Mesoproterozoic in Lingyuan area of eastern Yanshan range and Yanqing area of western Yanshan rang.They could be distinctly subdivided in-to following four assemblages preliminarily,namely the Luozhuang assemblage(Asperatopsophosphaera umisha-nensis—Oscillatoriopsis luozhuangensis),the Mopanyu assemblage(Stictosphaeridium pectinale—Micrhystridi-um pallidum),the Ershilipu assemblage(Paleamorpha punctulata—Orygmatosphaeridium rubignosum)and the Shanpoling assemblage(Microconcentrica cymata—Baltisphaeridium cerinum)in ascending parative study indicates acritarch assemblages possess considerable comparability and the potential of stratgraphic corre-lation.【期刊名称】《地质调查与研究》【年(卷),期】2015(038)003【总页数】10页(P161-170)【关键词】雾迷山组;疑源类;燕山地区【作者】刘欢;孙淑芬;朱士兴【作者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天津 30017;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天津 30017;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天津 3001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11.27华北燕山地区雾迷山组疑源类化石组合及其特征刘欢,孙淑芬,朱士兴(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天津30017)摘要:本文通过系统采样,利用化学浸泡法,对冀北坳陷凌源地区和宣龙坳陷北京延庆地区的雾迷山组疑源类进行了研究,并划分出四个化石组合,自下而上分别为:罗庄组合(Asperatopsophosphaera umishanensis-Oscillatoriopsis luozhuangensis)、磨盘峪组合(Stictosphaeridium pectinale-Micrhystridium pallidum)、二十里堡组合(Paleamorpha punctulata-Orygmatosphaeridium rubignosum)和闪坡岭组合(Microconcentricacymata-Baltisphaeridium cerinum)。

北京延庆地区雾迷山组燧石相微体古生物研究_刘欢

北京延庆地区雾迷山组燧石相微体古生物研究_刘欢

微体古生物学报 2014年3月;31(1):37-53Acta Micropalaeontologica Sinica 31(1):37-53;March,2014北京延庆地区雾迷山组燧石相微体古生物研究*刘 欢 朱士兴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天津300170提要 本文报道的微体化石产于北京延庆地区雾迷山组中的燧石相岩层中,共鉴定出10个属19个种,其中含1个新种,3个未定种,以及2个相似种。

化石类型以蓝细菌中的颤藻科、念珠藻科和色球藻科属种为主,还保存有少量绿藻和大量分类位置未定的藻类。

新的化石资料必将进一步丰富燕山雾迷山组的微化石群的内容,并为进一步评价雾迷山组微化石的生物演化和多样性的水平,及其生物地层意义提供更充分的依据。

关键词 微体古生物 雾迷山组 前寒武纪 延庆 北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72015)和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海相前瞻性研究项目子课题(YPH08086)资助。

收稿日期 2012-12-10,修改稿收到日期 2013-12-041 前 言自著名古生物学家E.S.Barghooorn和S.A.Tyler于1954年和1965年先后从加拿大Gunflint组燧石相岩石中发现了前寒武纪微体古生物以来,全球学者陆续从世界各地前寒武纪地层中发现大量微体古生物的痕迹,其中研究程度较高的有加拿大的Belcher超群、澳大利亚的Bitter Springs组、美国的Beck Spring组微化石群。

我国采用岩石磨片法研究前寒武纪燧石相微体古生物工作,始于二十世纪70年代末期,朱浩然(1980)、张昀(1981,1984,1985)、张鹏远(1981,1986)、朱士兴(1982,1994)、刘志礼(1982)、张忠英(1985)、曹芳(1992)、李培菊(1994)等多位学者对华北地区中元古界地层中微古生物先后进行了相关报道,其中微化石较为集中地分布于高于庄组和雾迷山组,大大丰富了我国中元古界微体古生物学的研究内容。

天津市蓟县系雾迷山组地热流体地球化学特征

天津市蓟县系雾迷山组地热流体地球化学特征

天津市蓟县系雾迷山组地热流体地球化学特征秦莉红;石晓今;于彦;刘杰;林溦;康楠【摘要】蓟县系雾迷山组是天津地区最重要的基岩裂隙型热储层.通过对天津市平原区不同构造单元的70组蓟县系雾迷山组地热流体样品的水化学测试,从其化学类型、特殊组分、热储温度及地热水成因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流体化学类型北部以HCO3·SO4-Na、HCO3·SO4·Cl-Na为主,往南变为Cl·HCO3-Na、Cl·HCO3·SO4-Na、Cl·SO4·HCO3-Na为主,南部为Cl·SO4-Na为主;地热流体中的氟、偏硅酸、偏硼酸、温度均达到了“有医疗价值浓度”或“命名矿水浓度”标准;由于雾迷山组地热流体水-岩之间未达到离子平衡状态,K-Mg温标不适用于本地区热储温度的计算,采用玉髓温标来预测热储温度的方法比较适用于本地区的热储.通过成因分析可知该热储属于贫溴的含岩盐地层溶滤水,具有陆相沉积水的特征.【期刊名称】《地质找矿论丛》【年(卷),期】2019(034)001【总页数】5页(P150-154)【关键词】雾迷山组;水化学;地热温标;成因;天津【作者】秦莉红;石晓今;于彦;刘杰;林溦;康楠【作者单位】天津地热勘查开发设计院,天津300250;天津地热勘查开发设计院,天津300250;天津地热勘查开发设计院,天津300250;天津地热勘查开发设计院,天津300250;天津地热勘查开发设计院,天津300250;天津地热勘查开发设计院,天津30025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41.30 引言天津地区地热资源丰富,自1936年开发利用开始[1],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地热供暖、生活用水、温泉洗浴、水产养殖等诸多领域。

蓟县系雾迷山组地热资源在天津地区分布广泛,发育稳定,水质普遍较好[2],是天津地区最重要的基岩裂隙型热储层。

埋藏在裂隙中的地热流体,是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其化学成分受岩石成分、补给来源、径流途径、温度等因素的影响而有着较大差异。

粗探无芯钻探中雾迷山组地层及含水层的判别

粗探无芯钻探中雾迷山组地层及含水层的判别

粗探无芯钻探中雾迷山组地层及含水层的判别蓟县系雾迷山组华北地区较好的地热资源热储层之一。

钻井现场施工中对地热含水层的现场鉴别尤为重要,下面本文将阐述五种对蓟县系雾迷山组地层含水层判别的方法。

标签:热储层雾迷山组含水层判别地热资源是一种可以缓解傳统化石能源日趋紧张的清洁能源,它可以改善环境,使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得到提高。

蓟县系雾迷山组(Jxw)为中元古界地层是华北地区较好的地热资源热储层。

据以往的研究成果,区内地层自上而下发育有新生界第四系、新近系和蓟县系雾迷山组分布,蓟县系雾迷山组在山区和平原区广泛分布,沉积中心在蓟县、兴隆一带,最大厚度可达四千多米,其有分布稳定连续、沉积厚度大、裂隙发育等特点。

为赋存条件好、品质优、开采条件佳的热储层之一。

沉积类型主要以碳酸岩为主占93%、其他粘土岩占3%、碎屑岩占4%。

沉积相为滨河潮浦相、滨海泻湖相、浅海陆棚盐泥相。

蓟县系雾迷山组地热主要为白云岩,属基岩岩溶裂隙型热储,一般水温为70-90℃,单井出水量60-100m2/h。

在无芯钻进施工中,虽测井技术可以判断深部地层,但测井往往比较滞后,施工中对地层的及时判断较困难,并且白云岩与石英长石砂岩的岩粉往往较难区别,故对含水层的现场鉴别也尤为重要。

现有五种对蓟县系雾迷山组白云岩地层含水层的判别方法:眼观法、硬度测试法、盐酸滴定法、钻进速率法、测井对比法。

1眼观法肉眼观测初步确定裂隙发育地段。

白云岩地层裂隙发育地段和围岩在颜色上有较明显的区别的,根据钻孔岩粉样品对比,河北沧县、献县地区蓟县系雾迷山组白云岩一般颜色为白色、淡红色,岩粉一般不含泥质。

而裂隙发育地段的岩粉颜色一般为褐色、黄褐色,并且含泥质。

为什么裂隙发育地段颜色明显不同呢?第一,该地区在加里东运动期华北地台整体抬升,形成区域性的古侵蚀面。

蓟县系地层古风化壳逐渐形成,古风化壳在地表水的作用下溶蚀裂隙较发育,后期裂隙被含碳酸盐成分的粘土所填充,使得该地段含粘土,且颜色明显区别与围岩颜色。

华北蓟县中元古界剖面中燧石条带的形成机制——硼硅同位素证据

华北蓟县中元古界剖面中燧石条带的形成机制——硼硅同位素证据
本次研究拟选择蓟县中元古界剖面的含燧石条带白云岩层状燧石利用碳酸盐岩的硼同位素特征试图反演沉积成岩时的ph值ph值是控制碳酸盐和硅质溶解沉淀的一个重要因素因而若能重建沉积成岩时的ph值可以为揭示燧石成因和形成环境提供直接的证据
第 93卷 第 8期 20 19年 8月
Hale Waihona Puke 地 质 学 报 ACTA GEOLOGICA SINICA
Yang Rui et al. ,2014;Wang Xiaolin et al. ,2017; Liao Shuai, 2017 ;Liu Hongguang et al. , 2017 ; Zhang Yan et al. , 2017 ;Wei Shaogang et a l . , 2019),硅 的 物 质 来 源 也 未 获 得 统 一 的 认 识 。 Ding Tiping et al. (1996)提出不同成因类型的燧石具有 不 同 的 硅 同 位 素 组 成 特 征 ,地 质 意 义 不 同 。 Chakrabarti et al. (2012)指出沉积碳酸盐岩中的链
关 键 词 :蓟 县 中 元 古 界 剖 面 ;燧 石 条 带 白 云 岩 ;硼 同 位 素 ;硅 同 位 素 ;p H 值
燧 石 是 一 种 主 要 由 微 晶 石 英 组 成 的 沉 积 岩 ,在 自然界中主要以层状和结核状两种形式产出。层状 燧 石 主 要 发 育 于 前 寒 武 纪 地 层 中 ,早 古 生 代 也 有 一 定 程 度的发育。Bissell(1959)及 Goldstein(1959) 等 针 对 层 状 燧 石 进 行 了 研 究 ,大 量 证 据 均 支 持 层 状 燧 石 为 原 始 沉 积 成 因 或 早 期 成 岩 阶 段 形 成 ,但是关 于其是生物成因还是热液沉积成因仍存在很大争议 (Siever, 1962;Ding Tiping et al, 2017,2018;Shen Bing etal. ,2018) 。国内对于该方向的研究十分有 限 ,并 多 从 岩 石 学 特 征 及 成 分 分 析 人 手 ( Ren Guoxuan et al. ,2008;Chen Denghui et al. ,2010;

雾迷山旋回层_米级旋回的一个特例

雾迷山旋回层_米级旋回的一个特例

雾迷山旋回层: 米级旋回的一个特例郑斌嵩(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100083)摘要: 作为地层堆积作用的‚间断—加积旋回‛机制的产物,‚米级旋回‛的完整定义代表了旋回地层学进入地层学实践的主流,因为米级旋回的形成可以运用米兰柯维奇旋回得到合理的解释。

作为特殊的环潮坪型碳酸盐米级旋回———‚雾迷山旋回层‛,因其罕见的近似对称的相序组构可以替代‚洛菲尔旋回层(L o f e r cyc l o t h e m)‛,成为旋回性碳酸盐沉积作用的表征,从而进一步成为前寒武纪巨厚叠层石碳酸盐序列中地层结构的标志。

因此,‚雾迷山旋回层‛不但作为碳酸盐米级旋回的特别实例,而且蕴含着较为明显的米兰柯维奇旋回属性,同时进一步说明了米级旋回可以成为层序地层学概念体系中欠完整性的‚副层序‛的替代物。

关键词: 米级旋回;米兰柯维奇旋回;雾迷山旋回层;相序组构;副层序中图分类号: P512.2;P539.2 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 1000 -8527(2014)02 -0292 -08 Wumishan Cyclo t hem: A Typical Example of Me t e r-scale CycleZ H E NG B i n-s o n g(Schoo l of E arth Sc i e nc e s andRe s ourc e s,Ch i na Un i ve r s i ty of G e o s c i e nc e s,B e i j i ng100083,Ch i na)Abs tr ac t: A s t h e r e s u lt o f‚pun c t u a t e d agg r a d a ti o n a l cyc l e‛m ec h a n i s m o f s e d i m e n t a r y p r oce ss e s,t h e i n t eg r a t e d d e fi n e o f‚m e t e r-s ca l e cyc l e‛i nd i ca t e s t h a t cyc l o s t r a ti g r a ph y h a s e n t e r e d t h e m a i n s t r ea m o f s t r a ti g r a ph i c p r ac- ti ce,s i n ce t h e f o r m a ti o n o f m e t e r-s ca l e cyc l e ca n b e i n t e r p r e t e d a s t h e p r o du c t o f t h e M il a nk ov it c h cyc l e s.A s a t y p i ca l exa m p l e o f p e r iti d a l ca r b o n a t e m e t e r-s ca l e cyc l e,t h e‚W u m i s h a n cyc l o t h e m‛i s f a m o u s f o r it s a pp r ox i- m a t e l y s y mm e t r i ca l lit h o f ac i e s s u cce ss i o n,w h i c h ca n r e p l ace t h e‚L o f e r cyc l o t h e m‛,a nd ca n c h a r ac t e r i z e t h e cyc li c ca r b o n a t e s e d i m e n t a ti o n.U lti m a t e l y,t h e‚W u m i s h a n cyc l o t h e m‛b eco m e s a n i m p o r t a n t m a r k o f s t r a ti- g r a ph i c t ex t u r e f o r t h e ve r y t h i c k s t r o m a t o lit e ca r b o n a t e s u cce ss i o n o f t h e P r eca m b r i a n.Th e r e f o r e,t h e‚W u m i- s h a n cyc l o t h e m‛n o t o n l y i s a t y p i ca l exa m p l e o f ca r b o n a t e m e t e r-s ca l e cyc l e,bu t a l s o i m p li e s ve r y c l ea r M il a n- k ov it c h cyc l e p r o p e r ti e s,a nd it f u r t h e r ill u s t r a t e s t h a t m e t e r-s ca l e cyc l e ca n r e p l ace p a r a s e qu e n ce,b eca u s e p a r a s e qu e n ce i s a n i n co m p l e t e co n ce p t w it h i n t h e co n ce p t s y s t e m o n s e qu e n ce s t r a ti g r a ph y.Key wo r ds: m e t e r-s ca l e cyc l e; M il a nk ov it c h cyc l e; W u m i s h a n cyc l o t h e m; lit h o f ac i e s s u cce ss i o n; p a r a s e- qu e n ce0 引言G oo d w i n 和A nd e r s o n 于1985 年将地层的堆积作用模式解释为‚间断—加积旋回( pun c t u a t e d agg r a d a ti o n a l cyc l e) ‛机制[1],用以描述大多数陆表海环境下普遍存在的幕式沉积作用过程,其分界面为一个代表地层间断的非沉积作用面,可简称为‚P A C机制‛。

雄安新区雾迷山组岩溶裂隙发育特征

雄安新区雾迷山组岩溶裂隙发育特征
1 地质背景
雄安 新 区 位 于 冀 中 坳 陷 北 部,大 地 构 造 上 处 于
华北陆块中东部的渤海湾 盆地 西北 部(图 1)。 冀 中 坳 陷 北 为 燕 山 褶 皱 带 ,西 接 太 行 山 东 缘 断 层 ,南 与 邢 衡隆起毗邻,东 与 沧 县 隆 起 相 邻。 研 究 区 重 要 的 构 造单元为牛驼镇 凸 起、容 城 凸 起、高 阳 低 凸 起,四 周 被 凹 陷 环 绕 ,北 部 是 廊 坊 固 安 凹 陷 ,东 部 及 东 北 部 为 霸县凹陷和徐水凹 陷,西 南 和 西 部 为 保 定 凹 陷 和 徐 水凹陷。研究区在 平 面 上 呈 三 角 形 展 布,总 面 积 约 为 2000km2。
注 :本 文 为 国 家 重 点 研 发 计 划 项 目 (编 号 2018YFC0604302)资 助 的 成 果 。 收 稿 日 期 :20200505;改 回 日 期 :20200606;网 络 发 表 日 期 :20200609;责 任 编 辑 :周 健 。 作者简介:唐博宁,男,1994年生。硕士,研究方向为地热地质学与低温热 年 代 学。Email:tangboning@foxmail.com。 通 讯 作 者:朱 传 庆, 男 ,1981 年 生 。 副 教 授 ,研 究 方 向 为 地 热 地 质 学 及 盆 地 构 造热 演 化 等 。Email:zhucq@cup.edu.cn。
关 键 词 :雄 安 新 区 ;雾 迷 山 组 ;岩 溶 裂 隙 ;形 成 过 程 ;几 何 特 征
地热资源作为 可 循 环 利 用 的 绿 色 清 洁 能 源,目 前在国内外正受到 越 来 越 多 的 关 注,在 一 定 程 度 上 被视为能够缓解和替代化石能源的重要战略资源之 一 (Fridleifsson,2001;Kmürcü et al.,2009; Axelsson,2010;Ghassemi,2012;Jiang Haiyang etal.,2019;Tang Boning et al.,2019; Yan Xiaoxue et al.,2019; Yang Xunchang et al., 2019)。雄安新区因 其 独 特 的 地 质 结 构 孕 育 出 丰 富 的地热资源,被建议 作 为 地 热 能 区 域 性 高 效 开 发 利 用示范区 (ChinaGeologicalSurveyetal.,2018)。 雄安新区 可 利 用 的 地 热 资 源 分 为 三 类:200m 以 浅 的第 四 系 浅 层 地 热 能、200~3000m 的 深 层 地 热 能 以 及3000m 以深的超深层地热能(PangZhongheet al.,2017)。深层地热 能 由 上 部 的 砂 岩 储 层 和 下 部 的碳酸盐岩储层构成。相较于回灌率低的砂岩孔隙 热储,碳酸盐岩热 储 中 岩 溶 裂 隙 发 育,具 有 储 量 大、 易 开 发 、回 灌 可 达 百 分 之 百 的 特 点 ,是 目 前 国 内 地 热 研究的热点区域之一。理清热储层的相关物理特性

周口店野外地质实践教学 3八角寨-拴马桩地层观察路线(袁晏明)

周口店野外地质实践教学  3八角寨-拴马桩地层观察路线(袁晏明)
①点西为洪水庄组灰黑色千枚状板岩,层内见大 量石英脉 岩层产状:90° ∠ 26°;标本:
②点东出露铁岭组(Pt2t)地层,根据岩性特征可分 为三个岩性段。该点处为铁岭组下段(Pt2t1),岩 性为含锰质白云岩夹薄层或透镜状石英岩。浅灰 色,细粒结构,厚层状构造,为厚层—巨厚层含 锰质白云岩,发育交错层理和羽状层理。据区域 资料该段厚76m。 铁岭组底部及下部由于单层厚,发育大型交错层
芹峪运动
Pt3x Pt2t
Pt3l Pt3x
栓马桩桥头
N 八角寨
Pt2h
Pt2w
雾迷山组(Pt2w)
雾迷山组(Pt2w) 简介
雾迷山组(Pt2w)出露地段、岩性组合等特征
该组地层岩性在区域上可分为4段,但在 周口店地区仅见第三段和第四段。第四段厚度 大于500米,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的孤山口― 黄山店一带,房山岩体南缘仅有零星露头。以 孤山口―八角寨公路沿线出露较多,为灰色薄 层--中厚层状硅质条带结晶白云岩、泥质白云 岩夹藻纹白云岩,藻纹层和叠层石发育。多数 层段发育强烈层内变形构造和层间滑动构造, 因此地层厚度变化很大。
①点西为雾迷山组第四段薄层状结晶白云 岩,夹燧石条带和燧石团块,泥质成分增 多,经变质形成千枚岩,沿层面多次发生 层间滑动,层内小褶皱发育,小褶皱轴面 与层面斜交指示右旋滑动。 岩层产状:77°∠ 25°;标本:
②点东出露洪水庄组(Pt2h)地层,浅黄 色、灰绿色千枚状板岩,千枚理发育。 变余泥质结构,千枚状-板状构造, 底部和顶部夹灰黑色薄层含锰质白云 岩或透镜体。其中透镜体一般厚1- 10cm,长20-100cm,靠上部渐多。 石英脉发育。 据区域资料,该处厚38m。
燕辽裂陷槽、胶辽裂陷槽和豫西海槽。 北京西山元古界主要沉积在燕辽裂陷 槽中。沿裂陷槽长轴方向向两侧,沉 积厚度逐步变薄,两侧常出现新地层 超覆在古老地层之上。

辽西凌源雾迷山组叠层石沉积特征及沉积环境分析

辽西凌源雾迷山组叠层石沉积特征及沉积环境分析

辽西凌源雾迷山组叠层石沉积特征及沉积环境分析李鑫;罗顺社;旷红伟;门福信;昌俊杰【期刊名称】《特种油气藏》【年(卷),期】2008(015)003【摘要】在辽西凌源雾迷山组野外实地观察和测量基础上,对该区叠层石形成条件、形态类型、微观特征、宏观特征以及沉积环境等分析研究认为,该区发育多种类型的叠层石,主要以层纹状、波纹状、锥柱状叠层石、核形石和凝块石为主,其沉积环境为稳定的陆表海潮下环境,潮间带少量存在.叠层石沉积特征及沉积环境分析,为下一步进行油气的生、储、盖层及其组合特征和分布规律研究提供了重要基础.【总页数】5页(P41-44,48)【作者】李鑫;罗顺社;旷红伟;门福信;昌俊杰【作者单位】油气资源与勘探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长江大学,湖北,荆州,434023;油气资源与勘探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长江大学,湖北,荆州,434023;油气资源与勘探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长江大学,湖北,荆州,434023;油气资源与勘探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长江大学,湖北,荆州,434023;油气资源与勘探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长江大学,湖北,荆州,43402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1.3【相关文献】1.辽西凌源地区雾迷山组硅质岩地球化学特征 [J], 郑秀才;王正允;陈梦蛟2.辽西义县盆地义县组底部沉积相与沉积环境分析 [J], 梁俊红;巩恩普;董旭明;崔显德;李小冬;王春红3.辽西凌源雾迷山组碳酸盐岩碳氧同位素特征研究 [J], 李鑫;罗顺社;旷红伟;苏洁;银晓4.辽西凌源地区雾迷山组沉积特征与层序地层 [J], 罗顺社;张建坤;陈小军;旷红伟5.浙江江山地区震旦系灯影组叠层石特征及沉积环境分析 [J], 乔丹; 时国; 任玥; 张兆阳; 陶菁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辽西凌源地区雾迷山组硅质岩地球化学特征

辽西凌源地区雾迷山组硅质岩地球化学特征

辽西凌源地区雾迷山组硅质岩地球化学特征郑秀才;王正允;陈梦蛟【摘要】辽西凌源雾迷山组发育的硅质岩属于低硅质硅质岩,其SiO2平均含量为75%.岩石相对富集Fe、Mn,而相对贫Al、Mg、Ti,富集微量元素Ba.Fe2O3/FeO、Al/(Al+Fe+Mn)、K2O/Na2O和Ba/Sr比值,Al-Fe-Mn、SiO2-Al2O3、MgO-SiO2、MgO-P2O5 的图解都显示区内硅质岩具有明显的热水沉积的特征;MnO/TiO2、Al/(Al+Fe)比值,V、Ba、Sr、Rb等微量元素含量,Fe2O3/TiO2~Al2O3/( Al2O3+ Fe2O3) 双变量图解判别显示硅质来源于大陆边缘-远洋盆地;CaO/(Fe+CaO),MgO/(Al2O3)比值指示出其形成于高盐度环境.【期刊名称】《石油天然气学报》【年(卷),期】2010(032)005【总页数】6页(P73-78)【关键词】硅质岩;热水沉积;地球化学;沉积环境;雾迷山组;辽西【作者】郑秀才;王正允;陈梦蛟【作者单位】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湖北,荆州,434023;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湖北,荆州,434023;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湖北,荆州,43402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9辽西凌源雾迷山组发育了一套硅质岩,其主要发育于白云岩中。

一些研究者[1,2]对区内的硅质岩进行过沉积环境和成岩作用研究,但是迄今尚缺乏对地球化学方面的研究。

笔者较为系统地对区内硅质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探讨。

根据野外露头上硅质岩的产状,区分为下述4种类型:1)条带状硅质岩条带宽度一般<5cm,条带长度一般是宽度的10倍以上,条带顺层产出,继续平行于层面延伸(图1(a))。

条带状硅质岩多产于纹层状叠层石白云岩、波纹状叠层白云岩和结晶白云岩。

2)结核状硅质岩其典型特征为具有结核结构(图1(b)),长宽比一般在1∶1~1∶8,其在岩石中的产出状态多样,既可以长轴顺层产出或断续成层分布,也可见孤立产出和其他状态产出。

蓟县雾迷山组碳酸盐岩原地型风暴沉积特征及成因探讨

蓟县雾迷山组碳酸盐岩原地型风暴沉积特征及成因探讨

蓟县雾迷山组碳酸盐岩原地型风暴沉积特征及成因探讨
安桐林
【期刊名称】《沉积学报》
【年(卷),期】1993(011)004
【摘要】蓟县地区雾迷山组碳酸盐岩地层中发育原地型风暴沉积,它具有A、B、C 和D四个沉积单元,即下部单元A为丘状角砾岩,中部单元B为波纹状层理,上部单元C为水平层理,顶部单元D为厚层一块层状层理,运用现代气象学和海洋水文学的研究成果,文章对该区原地型风暴沉积的成因作了初步探讨,认为在风暴作用下,形成海水高速涡漩,受风暴控制的碳酸盐台地或浅海沉积盆地底部沉积物被剪切、打碎而形成角砾,风暴衰减后,几乎在原地沉积下来,形成了具有独特韵律的沉积构造。

【总页数】7页(P30-36)
【作者】安桐林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512.21
【相关文献】
1.利用显微红外光谱技术表征非均质油气储层裂缝特征--以任丘潜山蓟县系雾迷山组碳酸盐岩储层为例 [J], 周汉国;郭建春;李静;刘思萌;彭成乐;侯江朋
2.北京十三陵中元古界蓟县系雾迷山组原地风暴沉积的砾屑体 [J], 周丽清;邵德艳
3.蓟县地区雾迷山组碳酸盐风暴沉积 [J], 王翔;邵洁
4.河北雄安新区蓟县系雾迷山组沉积特征分析 [J], 隋少强;王延欣;李海泉;周总瑛;
刘金侠
5.蓟县地区雾迷山组风暴硅质岩沉积序列 [J], 任国选;孟祥化;葛铭;王德海;郭峰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三段: 主要为深灰色纹层状含沥青质白云岩, 灰色细晶白云岩, 燧石条带白云 岩及藻团白云岩,产多种叠层石。厚度约为853米。
• 四段:下部为灰色泥晶白云岩, 深灰色细晶白云岩, 灰色纹层状和波纹层状粉 晶至泥晶白云岩及含燧石条带粉晶至泥晶白云岩。上部为灰色细晶白云岩与 含燧石条带泥晶白云岩互层。厚度约为524米。
雾迷山组燧石特征及成因分析
肖鸿宇
组内行动计划
• 第一次组内会议(2011.10.20)摘要: • 1. 确认组内讨论明确主要研究方向 2. 人员分工 • 3. 确定野外考察地点、交通方式、时间 • 第二次组内会议(2011.10.29)摘要: • 1.组内讨论分析第一次出野外收获 • 2.结合文献,找出不足,开展二次资料查找 • 3.确定二次野外考察地点及交通方式 • 第三次组内会议(2011.11.12)摘要: • 1.组内讨论分析第一次出野外收获,确定镜下观察时间 • 2.就两次野外观察现象总结比较,总结燧石形成原因 • 3.资料汇总与参考文献的确定 • 第四次组内会议(2011.11. 20)摘要: • 1.收集资料归纳总结结合镜下特点得到燧石条带沉积特征与形成原因 • 2.畅谈野外实习感受 3.对论文和PPT制作提出建议
• 本区(萃花山)雾迷山组 顺北东一南西向伸延, 东南 向倾斜, 主要由含燧石条带 白云岩组成。由于沉积过 程中的生物作用及沉积环 境的频繁变化, 本组白云岩 具复杂的结构和明显的韵 律性。据北京市地质研究 所的意见, 本区萃花山一带 雾迷山组可分为四段, 由下 至上岩性简介于下:
萃花山基本情况概述
雾迷山组燧石沉积特征分析
• 镜下特征
单偏光下可见长石 呈长条状排列,大 部分长石发生绢云 母化和白云岩化 ――此矿片表明当 时发生过火山喷发, 能反应当时的沉积 环境。
雾迷山组燧石沉积特征分析• 镜下特征雾迷山组燧石沉积特征分析
• 野外特征鉴别
雾迷山组燧石沉积特征分析
• 野外特征鉴别
雾迷山组燧石沉积特征分析
• 雾迷山组中存在大量由玉髓和微一中晶石英所组成的各种形态的 燧石岩, 其类型可有层纹状隧石岩,鲕粒( 团、球粒) 隧石岩, 粒屑燧 石岩以及条带状石条纹状、结核状、团块状和放射状隧石岩。它 们在地层中的厚度比虽只占百分之十五左右, 但其分布却很广泛。 尤其在雾迷山组中下部和顶部更为发育。由于燧石岩的形态往往 受不同类型白云岩的结构构造所制约, 使得不同层段的隧石岩类型 就有所差别, 常可作为划分、对比地层的重要标志。
3. 不规则状结核和团块多见于柱状叠层石白云岩及层理不发育的白云岩中 4. 放射状燧石多见于层纹状白云岩中
雾迷山组燧石沉积特征分析
• 以按生成阶段为依据的燧石分类 • 1粒.原、生团一(同球生)阶粒段结形构成、的粒燧屑石隧岩石:岩如以某及些由成于层差的异隧压石实(作有用的所具造纹成理的构被造围, 有岩的居具理鲕
雾迷山组燧石沉积特征分析
隧石岩受围岩结构构造控制的对应关系规律
1. 隧石条带多产于不太密的层纹状或波纹状迭层石白云岩及微晶白云岩中− 而隧石条纹则多见于密层纹、密波纹状迭层石白云岩及泥云质条带含云 灰岩中。
2. 较规则的燧石结核多产于泥云岩及隐微晶白云岩中,结核中密而清晰的 同心纹,多实在成岩阶段由于物质的再分配,使硅、云质各物相对集中 造成的
谐和围绕的一些燧石条带和燧石结核。并且,我们还可见到一种顺层分布的上平 下凸的燧石透镜体, 也属沉积同生阶段的产物。它们一般是顺层分布, 不切割层理。 • 2.成岩阶段硅化而成的隧石。硅化作用具有明显的选择性, 富含二氧化硅的溶液沿 着多种不同形态的叠层石的层纹进行优先选择交代, 形成不同形态的隧石条带和 条纹。有些鲡粒白云岩中的鲡粒, 也常被硅质选择交代成硅质与泥云质呈相间分 布构的。同实心际层情状况构表造明。,叠迭层层石石的白亮云层岩中受间硅被化碳后酸,盐常矿清物晰充地填保的留空下腔原常迭比层富石藻的部微分细更结 容易被硅化。硅化严重时, 容易堵塞孔隙。成岩阶段形成的隧石, 基本上平行层理 分布, 仅局部有切割层理现象。 • 3.后生阶段形成的隧石, 往往与裂隙有关, 形成不规则状, 明显切割层理。当孔隙溶 液由于/二氧化硅的沉淀或交代而大量消耗时, 溶液中碳酸盐的浓度随之相对增加, 如果介质又处于强碱性条件下, 则可出现已硅化的岩石发生去硅化过程, 使已形成 的硅质矿物又被白云石再交代, 出现石英的溶蚀构造。或由于白云质的沉淀, 可使 原浓先度的的硅改质变组, 彼分此,可如交硅替质发鲡生粒溶等解产与生沉白淀云, 从质而包可膜产。生总如之“, 随交着替Ph层值”的等变复化杂和的二结者 构构造。
• 野外特征鉴别
本地区独特的菊花状构造组员均在实地见到,可惜未曾留下清晰照片
雾迷山组燧石沉积特征分析
• 由野外观察所见,雾迷山组地层的岩类主要是白云岩类, 它可占地 层总厚度的70﹪以上。其基本类型是属于原生或同生成因, 但部分 遭受到成岩后生的去白云化、硅化和重结晶作用的改造, 现将主要 岩石类型的沉积特征简述如下:
研究目的
• 本研究主要通过自学和查阅相关文献,经过野外考察,室内鉴定, 完成相应课题。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条理清晰,观点鲜明的阐述 课题即雾迷山组燧石条带沉积特征及成因分析。
• 研究过程主要矛盾焦点为关于硅质岩成因分析,对于硅质来源组 员就目前三种主流的看法产生了不同的见解,通过组内讨论和研 究,并且结合组内在野外和镜下得到的资料进行了综合分析,关 于硅质岩成因极其硅质来源提出了独特的见解。
雾迷山组概况
• 雾迷山组(Wumishan Fm)
• 曾称雾迷山灰岩。位于蓟县系中下部,分布于 冀北一带。为一套富镁的巨厚碳酸盐建造,韵 律明显,以含有各种燧石结核和条带状白云质 灰岩为主,夹纯灰岩、白云岩、绿色砂页岩等。 含叠层石,厚3340米。与下伏杨庄组为连续沉 积。
萃花山地理位置信息
萃花山基本情况概述
• 一段:下部为黄灰色的薄层含砂晶至泥晶白云岩, 灰色中层泥晶白云岩, 含燧 石条带纹层状粉晶至泥晶白云岩及坟层状沥青质细晶白云岩互层, 常含陆源碎 屑。上部为灰色燧石条带粉晶白云岩与深灰色藻团白云岩互层, 富含沥青质, 富含叠层石。厚度约为450米。
• 二段: 下部为灰色含燧石条带泥晶白云岩, 深灰色纹层状粉晶白云岩, 藻团白 云岩及含燧石条带泥晶白云岩, 中部为灰色厚至巨厚层藻团白云岩与含燧石条 带纹层状粉晶白云岩互层。上部为蓝灰色含屑泥晶白云岩, 灰色厚至巨厚藻团 白云岩, 深灰色含燧石带纹层状粉晶至泥晶白云岩及燧石条带泥晶白云岩。燧 石泥晶白云岩及纹层状白云岩常具波痕及斜层理。,富含多种叠层石。厚度约 为402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