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体制改革.pdf

合集下载

浅谈国有企业产权体制改革中的问题与对策

浅谈国有企业产权体制改革中的问题与对策

密 由十 国有无形资产所依附的技工 不合理 流 出而被带 出 ,国企商标名牌等 国有无形 资产价值 被 低评 或不 评等 这样 的一 些现 象, 造成了 国有无形资产 的流失 。 另外 , 有 无形资产 界定 不清 与在 组建 “ 三资”企业 时无 价或 低价 的投入 国有技术专利、技术 秘 密 以及 土地 , 造 成 了 国有 无 形 资产 的 也 大 量 流失 。 ( )国有资产的合法流失 二 国有 资产 的合法流失是非主观性 的资 产 流 失 , 是 由于 国家 宏 观 管理 水 平 不 足 , 它 企业认识水平不高及体制法律 不健全 而造 成 的。 它主要包括 资产 闲置造成的流失 、 改 制企业 中的资产流失 、破产企 业中的资产
维普资讯
浅谈国有企业
产权体制改革 中的 问题 与对策
何伟平 佛 山市盈达资产 经营有限公司 5 8 0 200
我 国 虽然 在 改 革 开放 以后 改革 了国 有 资产管理体制 , 但我 国的 国有资产管理体 制仍受 计划 经济 的束缚 。在现 行的体 制 巾 ,管 人 、管 事 、管 资产 互相 脱 节 , 个 多 部 门分担 国有 资产出资 人的职责 , 国有 资 产 的管辖权分散在多个部 门, 出现了多 头 管理 的现象 ,不能 明确利益责权 ,出现了 国有 资产 所 有 者 主 体 长期 缺 位 的 问题 。 现 在还没有一个有权威 的和统一 的国有资产 管理 机构 , 致 了国有资产 的分散 管理 , 导 也造 成了资产 隐性 流失严重 、 国有资产运 营 效率 低下 等一些 问题 ,不利 于统一 管 理 、监督和运营 国有资产 。这些问题导致 了国有 资产 的流 失 , 对我 国经济的快速发 展产生 了负面 效应 。 ( )现代企业制度还没有建立 二 产权 清晰 ,责权明确 ,政企分开 ,管 理科学是现 代企 业制度 鲜明的特点 , 建立 现 代企 业制度 能 为国有企 业带 来诸 多好 处 , 以使企业实现 自主经营 、 可 自负盈 亏、 自我约束和 自我发展 , 加强 了企业的竞争 力度 。 国现在有很多地方建立起 了现代 我 企业 制度 的试 点 , 由于复杂的利益关系 但 和利益调 整的幅度 较大 , 引起 了很多人的 阻挠 ,形成 了较大的摩擦 阻力 。在存在 较 大的阻力 的情 况下 , 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工 作的建立慢了许多。 在现 代企业制度还没 有形成的情况下 , 企业 的运营环节还是受 行政 的干预 , 企业还是 没有 自主经营 国有 资产的权 利 , 经营者对保护 国有 资产 的意 识就不会那么强烈 , 忽视 了对违法 违规行 为的防范 ,也造成 了国有资产的流失 。 ( )不完善 的产权 制度法律法规 三 国有 资产 法律法规 的不完善 , 使我 国 国有企业在 改革过程 中出现 了许多 问题 , 甚至使 国企的改革偏离了我 国经济体制改 革的长远 目标 , 给国有 经济改革带来 了巨 大的危害 。 我国产权 制度 的法 律法 规并不 是很完善 ,国家不能落实经营权 , 国有 对 资产 所有 权分散 、管 理权 的界定 也很模 糊, 不能在法律上对 国有 资产 的所有权进 行有利的保护 , 同时对产权 交易也缺少法

国有企业改革的制度经济学解释

国有企业改革的制度经济学解释

On t n he I nue c fEc no i lb f a in n i s n e o o m c G o a z to o Ch ne e i Ec n m i v lpm e ta d u e m e s r s o o c De eo n n Co ntr a u e Gu a yn o M n i

制度 经济 学的角度 解释 了中国国有企业 改革 的思路选择 与制度安排 。 关键 词 潜在 利润 政 治成本 政治效 率 杠杆解 中图分类号 F0 文献标识码 A 23 文 章 编 号 10-- 2 ((2 0_ l_ 0 04- 4 9 2 】)6 -7 _ 3 - 6 x 制度 变迁 可 分 为两 种类 型 :需 求诱 致 型 和 供 给 主导 型 : 需求诱致 型变迁指 :由一 个人 或一群 人 在响 应获 利机 会时 自 发倡 导 、组 织和实行 的 “ 自下而上 的制度变迁 ” 。这 与以市场 经济为基础 的分 散决 策体 制相 适应 ,在西 方 发达 国家 的制 度 变迁 中表现 明显 。供 给主 导型 ( 强制 型 )制度 变迁 是 由政 府 通 过法律和命令 导人 而实 现 的 自上 而下 的制 度更 迭。我 国 的 经济体制改革是 在我 们党 领导 下有 秩序有 步 骤地进 行 的 .具 体来说 : “ 不要 改 ,改 什 么 ,如何 改 ”是 由一 个 权 力 中心 要 ( 中央 、国务院 )最后 决定 的。这显然属于 强制性制度 变迁 党 范畴 ,因此本文将 用供 给 主导 型 ( 制性 )制度 变迁 来解 释 强 中国经济制度 的演化 。 供给主导型 制度变迁模 型涉及到 “ 治成本”这 个概念 . 政 政 治成本是从权 力中心 的角度 衡量 某项 制 度安排 及再 安排 的 成 本。如 :权力 中心 权威性 的降低 ,执政 地位 经受 重 大威 胁

第一节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历程(1)

第一节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历程(1)

第一节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历程一、1978~1992年:国企改革的初步探索从1978年到1992年,是我国国企改革的初步探索阶段,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就,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

1.国企改革起步于放权让利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会议公报中明确指出,我国的经济管理体制的一个严重缺陷就是权力过于集中,应该大胆下放,让地方和企业有更多的经营管理自主权。

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环节,国企改革开始于对国有企业进行扩权让利的改革试点,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以计划经济为主,同时充分重视市场调节的辅助作用,调整国家与企业的关系;二是扩大企业自主权,并且把企业经营好坏同职工的物质利益挂起钩来,着眼于调动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

1979年7月,国务院先后颁布了《关于扩大国营工业企业经营自主权的若干规定》等五个文件。

通过扩大企业自主权的改革,企业有了一定的生产自主权,开始成为独立的利益主体,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都有所提高,并打开了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缺口。

但是,由于信息不对称,约束机制难以规范,出现了企业为扩大自销比例而压低计划指标、不完成调拨任务和财政上缴任务等问题,结果是形成了“内部人”控制,出现了“工资侵蚀利润”和行为短期化问题。

实践效果与改革预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背离。

在这种情况下,1982年中央推广实行工业经济责任制,旨在解决放权让利中暴露的问题,处理好国家和企业之间的分配关系,解决大锅饭问题,在硬化企业预算约束,强化企业内部管理等方面收到了成效,尤其是国家财政赤字大幅减少。

但是由于企业外部环境不平等,企业内部条件也千差万别,该政策很难找到可操作化的指标来规范国家与企业之间的责、权、利,企业激励不足问题十分严重。

1983~1984年先后又两次推出利改税,但结果都很不理想。

2.国企改革先后出现了多种形式1984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建立自觉运用价值规律的计划体制,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改革主要是为了实行政企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明确国企改革的目标是要使企业真正成为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具有自我改造和自我发展能力,成为具有一定权利和义务的法人,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

国有企业改制

国有企业改制

国有企业改制xx年xx月xx日•改制背景与目的•改制内容与方法•改制效果与影响目录•改制风险与挑战•成功改制案例分析•总结与展望01改制背景与目的国有企业现状及问题经营效率低下产业结构不合理缺乏技术创新和市场化经营机制承担过多的社会负担改制的背景与原因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企业竞争力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减轻企业社会负担,改善企业经济效益解决国有企业存在的体制性、机制性问题改制的目的与意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目标推进国有企业战略性调整和转型升级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能力更好地发挥国有企业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02改制内容与方法1改制的主要内容23将单一的国家所有制调整为多元的产权结构,引入非国有资本,实现股权多元化。

调整产权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和权利,实现科学决策和有效监督。

改革治理结构通过兼并重组、剥离不良资产、引入战略投资者等方式,优化企业资产和资源配置,提高企业整体竞争力。

优化资源配置03兼并重组通过兼并其他企业或重组企业内部资源,实现企业规模的扩大和资源的优化配置。

01出售国有股权将部分或全部国有股权出售给其他企业或个人,实现股权多元化。

02引入战略投资者吸引具有实力的战略投资者参与企业改制,提高企业整体实力。

制定详细的改制方案,包括产权结构调整、治理结构改革、资源配置优化等方面的具体措施。

制定改制方案将改制方案报请上级主管部门审批,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备案。

审批与备案按照审批通过的改制方案,逐步推进各项改制工作的实施。

实施改制方案根据改制后的实际情况,制定和完善企业各项管理制度,确保企业规范化运营。

完善相关制度03改制效果与影响通过改制,国有企业能够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生产效率,进而提高经济效益。

提高效率改制后的国有企业更加市场化,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提高市场竞争力。

增强市场竞争力改制过程中通常会进行资产重组、优化组织结构等措施,有助于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

高中政治:国有企业改革

高中政治:国有企业改革

高中政治:国有企业改革(1)国有企业改革是中央实施做强做大国有企业方针的重大战略步骤,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要有利于国有资本保值增值,有利于提高国有经济竞争力,有利于放大国有资本功能。

(2)国有企业改革可划分为改革的初步探索、制度创新以及纵深推进三个阶段。

国企改革是一个“摸着石头过河“的“试错“过程,是中央推动与地方实践上下结合的产物,本质上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符合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

传统国有企业在体制、机制以及管理制度等方面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进行的改革。

中心环节和核心内容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增强国有企业活力,提高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

(3)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推行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推动国有资本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

【知识扩展】(1)国有企业改革的意义:推进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从总体上增强国有企业的活力和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对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持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巩固社会主义制度,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国有企业改革的矛盾:①第一个矛盾是国有企业“所有者虚置“与市场竞争对所有者作用要求提高之间的矛盾。

②第二个矛盾是国有资本事实上的部门、地区所有与生产社会化程度提高之间的矛盾。

③第三个矛盾是国有经济战线拉得过长与随着市场竞争的扩展而出现的“市场失效“问题之间的矛盾。

④上面述及的三个矛盾相互交织,不完全处于一个层次,但仍然可以由统一的逻辑加以解释。

不难理解,第三个矛盾是基本的,它需要通过国有经济的职能转换和战略重心的大幅度调整才能解决,其结果很可能是多数或大多数国有资本将会转入非竞争性领域。

在理论上则要求摆脱把国有资本参与的企业看成一般企业的局限。

中国国有企业的改革历程PPT课件

中国国有企业的改革历程PPT课件

9
中国国有企业的改革历程
3、国企改革与价格体制改革等 宏观经济改革同步进行
在流通体制上,1978年中国以计划管理的商品 将近400种到1990年底已经逐渐减少为9种。同时, 改变原来生产资料不能成为商品的现状,将近850 种生产资料,由国家统一计划调拨的方式转变为市 场调控,生产资料正式成为商品。由于生产资料成 为商品,以它的有效和方便的运转支持和支撑了国 企改革的进行。
3、国企解困始终是20世纪90年代 国企改革的主题
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与非公经济迅速发 展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国有企业由于高负债率、冗 员多、社会负担重、摊派严重、员工积极性不高等 原因,陷入了发展的困境,效益逐年下滑,亏损面 逐年增大。
为了给国有企业解困,中央推出了多项政策, 包括兼并重组、主辅分离及债转股等。
2020/2/24
20
中国国有企业的改革历程
中共十六大之后,现代企业制度 建设的继续深化、国有资产管理方式 的变化和资本市场的改革使我国的国 企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2020/2/24
21
中国国有企业的改革历程
三、纵深推进
1、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
2、国企改革以大企业、以产权多元化和治理结构为 中心
2020/2/24
11
中国国有企业的改革历程
20世纪90年代初,社会主义制度下计划 和市场的关系问题使改革陷入发展的僵局。 同时,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解体对社 会主义制度形成了巨大冲击。触及计划体制 本身的改革势在必行,国企改革由此进入了 第二个阶段。
2020/2/24
12
中国国有企业的改革历程
3、各种所有制企业关系的处理
4、国企改革与资本市场的改革同步进行

国有企业改革的历史脉络与成效

国有企业改革的历史脉络与成效

国有企业改革一直是我国经济改革的重点之一,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发展与变革。

下面将从历史脉络和成效两个方面来分析国有企业改革的过程。

一、历史脉络1.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初:国有企业初期发展阶段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国家建立了起重工业为主导的国有企业体系,以满足国家工业化的需要为主要目标。

国有企业在这一阶段大多数为大型钢铁、机械、煤矿等重工业企业,重点是完成工业化进程和基础设施建设。

2. 70年代至90年代:国有企业改革的起步阶段在改革开放初期,国有企业开始面临产能过剩、效率低下等问题,出现了经济效益下降、资源浪费等现象。

国家开始进行国有企业体制改革,进行了试点改革和政策调整,引入了市场机制,试图提高国有企业效益和竞争力。

但由于改革力度有限,改革效果并不明显。

3. 90年代至今: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阶段在改革不断加深的过程中,国家开始大规模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涉及产权、组织形式、经营机制等方面,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

国家还进行了股份制改革、重组上市、混合所有制改革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加快了国有企业的市场化进程,提高了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二、改革成效1. 国有企业效益明显提高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推进,国有企业的效益得到了显著提高。

企业管理机制更加灵活多样,企业活力得到激发,经济效益明显提升。

国有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明显增强,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

2. 国有企业在国际市场竞争力增强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使得国有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明显增强。

企业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拓展国际市场,积极与国际企业进行合作。

在一些领域甚至具备了一定的国际竞争力,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3. 国有企业在社会责任履行上取得实质进展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国有企业在社会责任履行上取得了实质进展。

国有企业逐渐意识到自己不仅仅是盈利主体,更是社会责任主体,开始积极开展环保、公益慈善等活动,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成为社会的积极力量。

国有企业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及优化方案

国有企业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及优化方案

经营策略国有饪貯齟删改軸重要酿觥方案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已经完 成了国有企业、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三足鼎立的架构,市场和资产配置的弹性和活力得到提高,促进了经济全面发展。

近几年,我国国有资产管理改革不断发展,出台了一系列国有资产管理的政策、法律和制度,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已经成功从单纯的管资产转变为管资本,形成了以中央到地方各级国资委为中心的统一管理的国企集团,极大提升了国企在三足经济架构中的地位,过程中虽经历了重组、关闭、破产、人员下岗等阵痛,但改革对于深层触及企业内部机制影响还不够,为适应不断变化的国际经济形势和市场经济,新一轮国企改革箭在弦上。

本文尝试从梳理国有企业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情况入手,正确认识体制改革,从根本上解决误区,发展优势,借此不断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从而有效的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一、明确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方向的重要性目前,我国社会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国有企业管理好国有资产,为其保值增值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稳定的重要因素。

近年市场发展中,国有企业保持遵循国家政策,认真履行基本职责,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经营,重组、关闭、破产、人员下岗等阵痛后获得了突出效果。

不过随着经济发展,运营成本水涨船高,市场因素不断变化,最近几年部分国有企业的经营出现了经济效益下滑,企业亏损率□深圳张詰数据上升,负债额增长速度快的情况,于此同时,国企领导出现经济问题的数量也逐渐增多,影响了国企的综合实力和影响力。

近年国企管理体制改革通过总结前期经验,已基本确定了改革方向。

1.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公司治理,提高竞争力、生命力。

传统国有企业中,由于国家作为资产的所有者地位较为虚化,容易造成作为代理人的企业领导拥有的权利和责任不对称,企业经营情况的好坏无法对应实现激励和约束,影响管理效率。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部分国企已通过股份制改革,公司制改革进入资本市场,通过证券市场,投资人以及职业经理人的相互管理和制约形成并有效促进资产管理监督体系的建立,有效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和生命力。

国有企业的经济体制改革

国有企业的经济体制改革

国有企业竞争力报告从1978年底开始,中国启动了以国有企业改革为中心的经济体制改革,中国国有企业开始了“以改革促发展”的历程。

与市场化导向的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相适应,中国国有企业的“以改革促发展”的历程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78~1988年的国营企业的放权让利改革发展阶段。

第二阶段是1988~2003年间,其改革涉与国有企业转机建制、国有经济战略性重组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形成这三个方面的内容。

第三阶段是2003年以来,在日臻完善的新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下以国有大企业的改革发展为核心的阶段。

经过20多年锲而不舍的努力,中国国有企业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中国国有企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绩。

从国有企业存在的形态看,已经从单一形态的传统国有企业发展成为形态各异的国有企业,存在大量的所谓“新型国有企业”,既存在传统的国有企业,也有实行了公司制的国有企业,还有股票公开上市的股份公司;既有按照现代公司制新成立的国有企业,也有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国有独资企业,还有同外商合资合作的国有企业。

如果从国有企业改革初衷——解决国有企业效率低下问题,提高国有企业活力,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进而发展壮大国有经济——角度衡量,现有的国有企业总体规模、绩效和经济控制力等情况表明,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目标已经初步实现。

但是,中国国有企业在国内工业化和市场化进程继续推进、国际上信息化和全球化浪潮日益迅猛的环境下,进一步发展还面临许多重大问题。

这些问题既包括渐进式国有企业改革进程中有待“攻坚”的问题,如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和大型垄断国有企业的改革等问题,也有未来国有企业发展必须回答的战略问题,如国有企业未来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国有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全球竞争背景下的市场定位和发展战略等。

本章试图在对国有企业总体发展的状况和水平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剖析国有企业进一步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提出促进未来15年中国国有企业竞争力提升的相应政策建议。

辽宁省国有企业改制问题分析与政策建议pdf34

辽宁省国有企业改制问题分析与政策建议pdf34

辽宁省教育厅重大决策项目研究报告之六辽宁省国有企业改制问题分析与政策建议课题组一、国企改制政策与措施演变历程国有企业的改革一直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而随着改革的深入,股份制改造逐渐成为了国有企业改革的重点。

回顾国企改制中国有资本监管与营运政策演变的历程、理解其变化的动因与成效,有助于正确把握现实的政策、推进未来的改革。

按照国企改制政策推进的深度,大致可以将国企改制中国有资本管理、监督与营运政策的演变分为三个阶段:从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至邓小平南巡讲话以前为股份制改造试点阶段;从邓小平南巡讲话至新的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成立为股份制改造发展阶段;从新国资委成立至今为股份制改造深化阶段。

(一)国企改制试点阶段政策与措施演变(1984-1991年)1.国企改制试点阶段政策与措施演变的背景试点阶段,整个国民经济的改革方针尚未完善,国有企业的改革也处于探索时期,国企改制的政策与措施带有鲜明的时代烙印。

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后,以北京天桥、上海飞乐为代表的一批股份制企业开始出现,股份制成为和承包制并行的两种国企改革思路之一。

1986年1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企业改革增强企业活力的若干规定》,首次明确提出:“各地可以选择少数有条件的全民所有制大中型企业进行本文系张先治教授主持的辽宁省教育厅重大决策项目《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的政策与措施研究》(编号:2004Z05)阶段性研究成果。

张先治(1957-),男,辽宁大连人,经济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东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副院长,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公司理财、管理控制与国企改制。

薛晓宇根据课题研究成果整理。

股份制试点”。

在此之后各省市都选择了一些国有企业进行股份制试点,并相继制定本地区的股份制试点法规,形成了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的第一个高潮,直到1989年开始三年治理整顿后,我国的股份制发展陷入低潮。

国企改制试点阶段,国有资本管理、监督与营运机制大体上沿着向企业进一步下放权力、实施政企分开、初步建立新型国资管理体系的方向演变。

对国有企业改革的看法(二)

对国有企业改革的看法(二)

对国有企业改革的看法(二)引言概述:国有企业改革是中国经济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提高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和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对国有企业改革进行探讨,包括混合所有制改革、市场化改革、财务改革、人事制度改革以及监管体制改革。

正文:一、混合所有制改革1.引入民间资本,促进国有企业与民间企业的合作2.推动引资入股,增强国有企业的盈利能力3.加强法律法规的建设,确保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顺利进行4.发挥市场导向机制的作用,提高国有企业的经营效益5.加强对产权保护的力度,激发国有企业活力二、市场化改革1.放宽市场准入,推动国有企业参与市场竞争2.优化价格机制,提高国有企业资源配置效率3.建立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减少政府干预4.加强对国有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的培养和提升5.完善竞争监管机制,保障市场公平竞争三、财务改革1.加强国有企业财务管理,提高财务透明度2.实施规范会计制度,确保财务信息真实准确3.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资本市场体系4.加大对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的监控和防范5.大力推行财产权改革,增强国有企业资本实力四、人事制度改革1.建立市场化人才流动机制,促进国有企业人才的优化配置2.改革薪酬制度,激发国有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3.建立职业发展机制,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4.加强人才选拔和培养机制,培养高素质管理人才5.推动国有企业文化变革,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企业文化五、监管体制改革1.优化监管机构设置,提高监管效能2.加强对国有企业经营行为的监督和约束3.建立健全企业治理和内部控制机制4.完善行业监管制度,规范市场秩序5.强化监管执法力度,打击违法违规行为总结:国有企业改革是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市场化改革、财务改革、人事制度改革以及监管体制改革等方面的努力,可以提高国有企业的竞争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实现国有企业可持续发展。

同时,需要加大改革力度,加强政府引导和市场监管,确保国有企业改革取得更好的成效。

浅谈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和领导体制构建

浅谈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和领导体制构建

浅谈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和领导体制构建作者:杨世英来源:《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8年第3期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离不开国有企业不断的改革发展。

当前,国有企业改革在我国经济发展的大政方针中,属于政治和经济发展的主流方式,它关系着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和国有经济的发展命脉。

在几十年的改革发展进程中,国有企业改革经历了探索期(1978—1992)、突破期(1992-2002)、完善期(2002-2011)、深化期(2012- 至今)四个阶段,改革成绩斐然,经济建设发生翻天覆地变化。

然而在经济建设中,如何能够赶超西方国家发展力度,快速提高国民经济综合实力,为中国梦这一伟大梦的实现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这依然成为我国政府、经济学界和各族人民共同探讨和关注的重要问题。

一、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选择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内,我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大、产能过剩、供需结构失衡、技术创新不足等困局,但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结构性失调。

供给侧结构改革是今后一个时期内国家经济工作的主线。

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进步的骨干和基石。

做强做大做优国有企业,是国企改革的核心目标和根本着力点。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就是要发挥国有企业的主导性和主力军作用。

可以说,国企改革事关中国经济的未来。

因此,国家层面上推行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少不了国有企业的参与,特别是离不开央企和地方重要省属企业的表率作用。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进程是一个政企不断分离的过程,是企业法律人格不断健全独立的过程,是一个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不断提高的过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企改革举措不少,进展很大。

但应当清醒的认识到,国有企业作为我国举足轻重的经济形态,虽然有着中央企业和地方企业之分,都面临着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大考题。

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国民经济“生产车间”的国有企业,成为了绝对数量最多、也较为活跃的市场主体,在国家经济变革和经济建设中正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那么,国企改革的方向究竟应在哪里呢?本人认为,古往今来,领导体制是人类社会事关率领和引导的组织制度,是掌控全局、把握方向、决定走向的核心架构。

国有企业混合体制改革中存在的风险及应对措施

国有企业混合体制改革中存在的风险及应对措施

国有企业混合体制改革中存在的风险及应对措施樊德成常州弘辉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摘要:混合体制改革是我国针对国有企业提出的,旨在激发工作人员活力,提高国有企业竞争力。

本文先是对国有企业的混合体制改革进行了简单阐述,然后分析了改革中应该注意的风险,最后针对风险问题提出了应对措施,为国有企业进行混合体制改革时应对风险提供借鉴参考。

关键词:国有企业;混合体制改革;风险;措施国有企业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动,国有企业传统发展模式与当今形势的步调存在些许不同,影响了企业的良性发展。

鉴于此,党和国家提出了混合所有制改革,这是在结合当前形势的基础上,针对国有企业提出的重要举措。

旨在通过体制改革盘活国有企业活力,激发工作人员创造力、工作积极性等,从而提高国有企业竞争力,做大做强企业。

但是在混合体制改革的推进过程中,一些问题渐渐暴露出来,比如因筹融资不合理导致员工下岗、因估值不科学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等。

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混合体制改革效果,甚至是与改革初衷背道而驰,严重者影响社会稳定。

因此,需要对国有企业混合体制改革中出现的风险尤其是财务风险加以研究,明晰改革产生的风险,并提前做好应对措施,以便实现混合体制改革的顺利推进。

一、国有企业混合体制改革概述混合体制改革是国家出台的重要举措,改革对象又是在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的国有企业;因此,必须正确理解国有企业的混合体制改革。

首先,混合体制改革不同于私有制改革,它虽将社会资本引入国有企业,但并不意味着企业变成私人所有,其主要目的仅是在于改变国有企业中不符合当前发展趋势的管理制度、组织形式等,以便使国有企业能够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形势。

其次,混合体制改革虽是针对国有企业,但并非全部国有企业都要进行改革,它只是作为提高国有企业竞争力的手段之一而存在的。

这是因为,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国有企业更快更好发展,若是推进改革能实现此目的,那么企业就需要改革;反之,若是国有企业现行制度更加契合实际情况,发展态势良好,那么不进行改革就是最佳选择。

第十三章 国有企业改革法

第十三章 国有企业改革法

2、社会主义国家 在社会主义国家,因为国有经济是国 民经济的主体,甚至在传统计划经济年代 接近于国民经济的全部,所以,一方面国 有企业的经济效益不好曾经严重的影响了 国家税收目标的实现成为了国家财政甚至 整个国民经济的沉重包袱;另一方面,在 传统国有企业体制下,社会主义国家国有 企业的投资来源主要是依靠国家财政,国 家财政的艰难是的国家根本就没有资金再 投入到国有企业中去,这使得国有企业的 工艺落后,产品缺乏竞争力,国有企业的 效益更差,这实际上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西方国家通过对国有企业的私有化或 民营化,既可以使国家通过出售国有企业 股份获取财政收入,又可以使其甩掉用于 国有企业亏损补贴的财政支出负担,从而 有利于削减财政赤字抑制通货膨胀。事实 上,通过国有企业改革,在一定程度上给 整个社会经济注入了活力,从而带动经济 的回升和发展。各国的经济停滞、通货膨 胀和财政赤字均有了明显的好转。
(二)试行经济责任制阶段 扩大企业自主权的试点在较早阶段激发了 企业的积极性,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作 用逐渐消失,反而造成了国家财政赤字不断扩 大的后果,所以,扩大企业自主权的举措在后 来就停止实施了。 从1981年起,中央政府决定采取紧缩政 1981年起,中央政府决定采取紧缩政 策,各地为了落实财政上缴任务,对部分工业 企业实行了利润包干的“经济责任制” 企业实行了利润包干的“经济责任制”,规定 企业按历史水平承担向政府上缴利润的任务。 但由于当时价格制度和税收体系等方面的体制 尚未进行改革的情况下,受非经济因素影响较 大,大多数企业经济效益并没有明显提高。
第二节 现代企业制度 与国有企业立法
一、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立法的历程及 主要举措 我国国有企业在改革举措方面具有明 显的阶段性,大致可分为六个阶段: (一)扩大企业自主权的试点阶段 1978年10月,四川省率先在6 1978年10月,四川省率先在6家国有企 业中进行扩大企业自主权试点; 1979年 月,原国家经委等6 1979年5月,原国家经委等6个部门联 合选择了首钢等8 合选择了首钢等8个大型企业进行扩权试点;

国有企业制度变迁:从政企合一到分离

国有企业制度变迁:从政企合一到分离

国有企业制度变迁:从政企合一到分离xx年xx月xx日•国有企业制度变迁概述•政企合一的国有企业制度•分离的国有企业制度•国有企业制度变迁的影响与效应目•国有企业制度变迁的未来趋势与展望录01国有企业制度变迁概述指由国家所有或控股的企业,其资本金及权益由国家掌控。

国有企业的定义国有企业通常在国家经济命脉领域占据重要地位,具有规模大、资本密集度高、技术创新能力强等特点。

国有企业的特点国有企业的定义与特点国有企业制度变迁的背景随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计划经济体制逐渐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国有企业也面临着一系列的制度变迁。

国有企业制度变迁的动因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提高国有企业的效率,增强国有企业的竞争力,需要进行制度变迁。

国有企业制度变迁的背景与动因国有企业制度变迁的历史进程在计划经济时期,国有企业与政府机构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受到政府的直接干预。

政企合一阶段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国有企业开始逐步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改革,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逐渐松绑。

改革初期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有企业开始进行公司制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股权多元化,增强企业活力。

现代企业制度建设阶段2003年以后,国资委成立,对国有资产进行集中统一监管,推进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

国资委成立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02政企合一的国有企业制度政企合一的国有企业制度是指政府与企业之间存在直接的经济联系,政府拥有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直接参与企业的管理和决策。

特点政府既是企业的所有者,又是企业的管理者,企业的经营行为和目标受到政府的直接控制。

政府对企业具有绝对的影响力,企业的经营决策和发展方向受到政府的干预。

政企合一的国有企业制度有利于政府对企业的直接管理和控制,有利于实现国家的经济战略和政策目标。

在特定时期,如战争或经济危机时期,政企合一可以提高企业的效率和灵活性,有利于国家经济的发展。

缺点政企合一的国有企业制度限制了企业的自主性和创新性,企业缺乏独立性和灵活性,难以适应市场变化和竞争。

国有企业的经济体制改革

国有企业的经济体制改革
可持续发展
改革可以使国有企业在经济发展中注重环境保护 和可持续发展,实现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发展。
03
国有企业经济体制改革 的主要内容
产权制度改革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通过明确产权边界,实现政企分开,赋予企业独立的经营权和决 策权。
多元化投资主体
鼓励民间资本和外资进入国有企业,形成多元化的投资主体结构。
案例二:某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的优化
总结词
该企业优化了公司治理结构,完善了董事会、监事会等机构 ,提高了决策效率和公司治理水平。
详细描述
该企业通过完善董事会、监事会等机构,实现了所有权与经 营权的分离,建立了科学的决策机制和监督机制,同时优化 了管理流程,提高了公司治理水平。
案例三:某国有企业劳动用工制度的改革
总结词
该企业通过改革分配制度,实现了员工薪酬与企业效益挂钩的目标,激发了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创新精 神。
详细描述
该企业通过引入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实现了员工薪酬与企业效益挂钩的目标,同时建立了完善的薪 酬制度和福利政策,激发了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创新精神。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经营。
参与市场竞争
改革可以使国有企业与其他类型 企业公平竞争,促进市场竞争和
经济发展。
产业升级转型
改革可以帮助国有企业实现产业 升级和转型,提高产业质量和效
益。
优化资源配置
优化投资决策
通过改革,国有企业可以更加科学地进行投资决 策,优化投资方向和资源配置。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改革可以促进资源共享和优化配置,提高资源利 用效率和效益。
优化股权结构
通过股份制改革,实现股权多元化,提高企业治理效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三类企业优势比较
(一)国有企业的特点和优劣势
中国国有企业有两种,一种是国有全资企业,另一种是国有控股企业。

国有企业作为一种特殊企业而存在,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之一。

这主要表现为:国有企业具有不同于一般企业的特殊性质和功能,在国有经济中居于特殊地位,发挥特殊作用。

1.具有特殊的产权制度。

这种产权制度的优点是,可以克服一般企业产权所有者的局限性,具有更大的承担风险能力,投资和决策的领域更宽广;其缺点是,权利义务关系,特别是所有者、决策者、经营者、劳动者之间的责、权、利关系复杂、模糊,难以仅用一般的民事法律来规范。

2.可以超越单纯的商业利益目标。

优点是,国家可以通过建立国有企业来实现一定的社会政策目标。

其缺点是
,由于国有企业被赋予超越商业利益之外的其他目标,就可能削弱其市场竞争力;当同一产业中存在其他竞争企业时,国有企业往往表现得缺乏竞争力。

3.有特殊的融资渠道,包括财政拨款、国家银行贷款、国家向国际金融市场进行主权性融资(发行主权债券、接受外国政府贷款)等。

优点是,在经济发展中,国有企业靠强大融资功能,成为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有力推动力。

其缺点是,按如此特殊的方式进行融资所建立的国有企业,如果没有有效的方式来确保资产安全,国有企业的资产流失就会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

而如果实行严格的决策程序虽然有助于保卫国有资产的安全,但为此却必须付出一定的代价,限制了企业的自主决策权也就降低了企业责任自负的义务;限制了国有企业利用一般企业可以采用的某些灵活的市场竞争方式和手段。

4.具有较高的信誉和稳固性。

优点是,在所有的国家,国有企业的破产倒闭都不像一般民营企业那样简单,能够保持较强的市场地位。

其缺点是,国有企业具有很强的"退出壁垒",这导致两个不利的后果:一是减弱了国有企业经营者和劳动者的竞争压力和危机意识,企业效率不高。

二是使国有企业的产业结构调整更为困难,国有企业对市场变化的适应性不强。

5.与政府有天然的“血缘”关系。

优势是,国有企业往往由政府特许经营一定的业务领域,通过对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的垄断,可以获得垄断经营的优势。

当国有企业遇到重大的不利影响时,可受到政府的特别关照,与政府谈判时有较便利的条件和谈判地位。

但是,有垄断的条件,当然不会太重视市场。

垄断国企做大易,做强难,抗风险能力差几乎是通病。

(二)外资企业的特点和优势
商务部透露,截至2005年5月底,中国累计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525378个,合同外资金额11615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金额5844亿美元(国家统计网2005年外资统计数据)。

外商投资遍及制造业、服务业、农业、基础设施等诸多领域。

外资企业在资本、管理、人才、技术和业务创新占有明显优势。

1.优厚的报酬、灵活的分配机制、公平的用人机制以及良好的培训机制等,对于国内的经营管理人才有很大的吸引力。

2.健全的管理体制、科学的决策机制和灵活的经营机制,使其具备较强的化解风险和业务开拓的能力。

3.很多国际大型企
l一、三类企业优势比较
(一)国有企业的特点和优劣势
中国国有企业有两种,一种是国有全资企业,另一种是国有控股企业。

国有企业作为一种特殊企业而存在,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之一。

这主要表现为:国有企业具有不同于一般企业的特殊性质和功能,在国有经济中居于特殊地位,发挥特殊作用。

1.具有特殊的产权制度。

这种产权制度的优点是,可以克服一般企业产权所有者的局限性,具有更大的承担风险能力,投资和决策的领域更宽广;其缺点是,权利义务关系,特别是所有者、决策者、经营者、劳动者之间的责、权、利关系复杂、模糊,难以仅用一般的民事法律来规范。

2.可以超越单纯的商业利益目标。

优点是,国家可以通过建立国有企业来实现一定的社会政策目标。

其缺点是
,由于国有企业被赋予超越商业利益之外的其他目标,就可能削弱其市场竞争力;当同一产业中存在其他竞争企业时,国有企业往往表现得缺乏竞争力。

3.有特殊的融资渠道,包括财政拨款、国家银行贷款、国家向国际金融市场进行主权性融资(发行主权债券、接受外国政府贷款)等。

优点是,在经济发展中,国有企业靠强大融资功能,成为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有力推动力。

其缺点是,按如此特殊的方式进行融资所建立的国有企业,如果没有有效的方式来确保资产安全,国有企业的资产流失就会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

而如果实行严格的决策程序虽然有助于保卫国有资产的安全,但为此却必须付出一定的代价,限制了企业的自主决策权也就降低了企业责任自负的义务;限制了国有企业利用一般企业可以采用的某些灵活的市场竞争方式和手段。

4.具有较高的信誉和稳固性。

优点是,在所有的国家,国有企业的破产倒闭都不像一般民营企业那样简单,能够保持较强的市场地位。

其缺点是,国有企业具有很强的"退出壁垒",这导致两个不利的后果:一是减弱了国有企业经营者和劳动者的竞争压力和危机意识,企业效率不高。

二是使国有企业的产业结构调整更为困难,国有企业对市场变化的适应性不强。

5.与政府有天然的“血缘”关系。

优势是,国有企业往往由政府特许经营一定的业务领域,通过对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的垄断,可以获得垄断经营的优势。

当国有企业遇到重大的不利影响时,可受到政府的特别关照,与政府谈判时有较便利的条件和谈判地位。

但是,有垄断的条件,当然不会太重视市场。

垄断国企做大易,做强难,抗风险能力差几乎是通病。

(二)外资企业的特点和优势
商务部透露,截至2005年5月底,中国累计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525378个,合同外资金额11615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金额5844亿美元(国家统计网2005年外资统计数据)。

外商投资遍及制造业、服务业、农业、基础设施等诸多领域。

外资企业在资本、管理、人才、技术和业务创新占有明显优势。

1.优厚的报酬、灵活的分配机制、公平的用人机制以及良好的培训机制等,对于国内的经营管理人才有很大的吸引力。

2.健全的管理体制、科学的决策机制和灵活的经营机制,使其具备较强的化解风险和业务开拓的能力。

3.很多国际大型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