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一个科学探究活动
幼儿园中班科学探究案例10例
幼儿园中班科学探究案例10例案例一:探究水的流动在幼儿园中班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为孩子们提供了水、凉鞋、瓶子和漏斗等材料,通过让孩子们自己设计实验,探究水的流动和漏斗的作用。
孩子们将瓶子放在凉鞋上,用漏斗倒水,发现水可以通过漏斗流到瓶子里。
然后,孩子们又自己设计实验,比较直接倒水和使用漏斗倒水的速度和方法,并得出使用漏斗可以更快地将水倒进瓶子的结论。
通过这个科学实验,孩子们不仅学会了水的流动原理,还锻炼了自己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二:探究物体的密度在幼儿园中班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为孩子们提供了水、瓶子、塑料球和小石子等材料,让孩子们探究物体的密度和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浮沉情况。
孩子们首先将水倒入瓶子中,然后将塑料球和小石子放入瓶子中,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浮沉情况,并得出塑料球比小石子密度小的结论。
随后,孩子们又用同样的方法进行其他物体的实验,进一步深入了解物体密度的概念。
通过这个科学实验,孩子们不仅了解了物体密度的概念,还掌握了实验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并培养了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案例三:探究声音的传播在幼儿园中班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为孩子们提供了发声器、吸管和纸片等材料,让孩子们探究声音的传播和纸片的振动情况。
孩子们首先将发声器和吸管连接起来,观察声音的传播情况,并得出声音可以通过吸管传到纸片上,并使其振动的结论。
随后,孩子们又自己设计实验,比较不同材质和大小的纸片对声音的传播和振动情况,并得出结论。
通过这个科学实验,孩子们不仅了解了声音的传播原理和纸片的振动情况,还掌握了实验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并培养了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案例四:探究光线的折射在幼儿园中班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为孩子们提供了镜子、手电筒和纸片等材料,让孩子们探究光线的折射和镜子的作用。
孩子们首先将手电筒照向镜子,观察光线的折射情况,并得出出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呈等角关系的结论。
随后,孩子们又用纸片挡住一部分出射光线,比较挡住前后的光线变化,并得出结论。
幼儿园探索未知:探究式科学活动计划案例
幼儿园探索未知:探究式科学活动计划案例孩子在幼儿园阶段正处于对世界充满好奇和兴趣的阶段,而科学活动可以帮助他们探索未知、培养观察、实验和推理的能力。
为了帮助孩子们在幼儿园阶段对科学产生兴趣,我设计了一些实用的探究式科学活动计划案例。
1. 观察天空(观察与描述)在这个活动中,我会带领孩子们一起观察天空中的云朵、阳光和星星等自然奇观。
我会引导他们用简单的语言描述不同的天气现象,引导他们观察不同天气条件下天空的变化和规律,激发他们对自然的好奇心。
2. 种子发芽实验(实验与探究)通过种子发芽实验,我希望孩子们能够了解到种子在适当的环境条件下会发芽生长。
我会让他们在土壤中埋下不同种类的种子,并观察它们在不同条件下的生长情况。
通过这个实验,孩子们能够体验到种子生长的神奇过程,并了解到生命的奥秘。
3. 水的三态转化实验(推理与解释)通过观察水在不同温度下的状态变化,我希望孩子们能够理解水的三态转化过程。
我会准备冰块、水和蒸汽,让孩子们亲身体验水的凝固、液化和汽化过程,从实验中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推理能力。
总结回顾通过以上这些探究式科学活动,孩子们除了能够对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外,还能够培养观察、实验和推理的能力。
在这些活动中,我会尽量避免直接给出答案,而是鼓励孩子们通过观察、实验和推理来发现答案,这样可以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个人观点和理解在幼儿园阶段,通过探究式科学活动,孩子们能够在玩耍中学习,激发对科学的兴趣,并培养观察、实验和推理的能力。
而且,这种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也更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和学习方式。
我希望在未来的教育实践中,能够有更多的老师和家长能够关注幼儿园科学教育,设计更多有趣、实用的探究式科学活动,帮助孩子们在探索未知中茁壮成长。
在幼儿园阶段,孩子们正处于认知与学习的关键阶段。
他们对世界充满好奇,对新事物充满渴望。
科学活动在幼儿园教育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通过科学活动,孩子们不仅能够学习关于自然界的知识,还能够培养观察、实验和推理的能力,起到了启发孩子们好奇心、探索精神和自主学习的作用。
初中的科学探究实验设计
初中的科学探究实验设计科学探究实验设计在初中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这些实验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探究精神,使他们能够提出问题、进行研究和实验,并得出科学结论。
本文将介绍几个适合初中科学探究实验设计的案例。
实验名称:探究植物的光合作用简介:这个实验旨在深入探究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了解光的重要性和光合作用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材料:两盆相同大小的植物、黑色布、测量尺、水实验步骤:1. 挑选两盆相同大小、相同种类的植物。
2. 将一盆植物放在有阳光的地方,另一盆植物用黑色布遮挡阳光。
3. 每天固定时间使用测量尺测量两盆植物的生长情况,包括高度和叶片数量。
4. 记录数据并进行比较分析,观察哪个植物的生长情况更好。
结论: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记录,我们可以发现接受光照的植物生长更好,高度更高,叶片更繁茂。
这是因为光合作用是植物生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为其提供能量。
实验名称:探究电的导体与绝缘体简介:这个实验旨在研究不同物质对电的传导的影响,了解电的导体与绝缘体的特点。
材料:电源、导线、灯泡、不同物质的试样(如金属、橡胶、塑料、纸、木材等)实验步骤:1. 准备一根导线和一只灯泡。
2. 挑选不同的物质试样。
3. 将导线一端与电源的正负极相连,另一端与灯泡相连。
4. 将不同的物质试样分别与灯泡的两端连接,观察灯泡是否亮起。
结论:经过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金属是良好的导体,电能顺利通过金属导线传导到灯泡,使其亮起;橡胶、塑料等绝缘体无法传导电能,所以灯泡不会亮起;纸和木材作为较差的导体,能够传导电能但电流较弱,灯泡亮度较暗。
实验名称:探究空气的压力简介:这个实验旨在研究空气的压力与高度的关系,了解大气压力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材料:一个空气密封的玻璃管、水、量筒、水尺、橡皮管、长长的透明塑料管实验步骤:1. 将一个空气密封的玻璃管倒立放入一盛有水的量筒中。
2. 观察玻璃管中的水柱高度,使用水尺量取高度。
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案例
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案例本文将就幼儿园中科学探究活动的案例进行详细探讨,主要涉及活动目的、具体内容、实施过程、评价与启示等方面。
一、活动目的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的目的是帮助幼儿们探究实践经验,从中获得有价值的知识和经验。
通过探究活动,幼儿可以积极主动地发现、探究、解决问题,发挥自己团队合作、观察分析等能力,提高学习兴趣和动手实践能力。
二、具体内容一、“小小发明家”活动主题:有趣的机械组合活动目的:(1)激发幼儿们的创意潜能,提高创意思维能力。
(2)培养幼儿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过程:1、教师先为幼儿播放一段有关机械组合的视频。
2、教师为幼儿提供一些简单的机械零部件,让幼儿自由组合。
3、教师引导幼儿们分享自己设计出的机械组合,并邀请幼儿讲述设计过程和优点。
4、教师组织团队比赛,对机械组合进行投票评选,并对评选结果进行汇总。
(例如:最佳造型奖、最有创意奖、最具实用价值奖等)二、“自然观察者”活动主题:看树木长大活动目的:(1)培养幼儿的观察、分析、感悟自然的能力。
(2)了解树木的生长规律,培养幼儿的生态保护意识。
活动过程:1、教师带领幼儿们在校园里选择数棵树,并让幼儿自己挑选一棵树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2、幼儿观察自己所选的树木,记录下树木的生长轨迹、变化情况等。
3、教师引导幼儿们一起研究树木的生长规律,让幼儿们认识树木的生长过程和环境因素对它的影响。
4、让幼儿们搜集树木相关的文献材料,了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同时让幼儿提出保护树木的建议。
三、“物种保护者”活动主题:保护小动物活动目的:(1)培养幼儿的生态保护意识。
(2)了解小动物的生活规律和基本知识。
活动过程:1、教师向幼儿讲述小动物的基本知识,了解小动物的生活规律和家族分类。
2、带领幼儿们一起寻找校园中的小虫子和昆虫,并讲解如何保护它们。
3、引导幼儿们了解小动物的生存环境、食物和栖息地,并拓宽幼儿们的视野。
4、带领幼儿们做出一些小动物庇护所用于小动物保护。
小学四年级的科学探究课活动设计
小学四年级的科学探究课活动设计【引言】科学探究是小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实验探索能力和创新思维。
本文将设计一堂小学四年级科学探究课的活动,旨在通过有趣的实验和讨论,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动力。
【活动一:水的三态转变】目标:了解水的三态转变,并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归纳总结。
活动步骤:1. 导入:通过一个小故事或问题引入主题,例如“如果你把水放在冰箱里会发生什么?”2. 实验:准备三个容器,分别装有水、冰块和开水,让学生观察和记录它们的状态。
3. 观察讨论: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回答问题:“水、冰块和开水有什么不同?”并归纳总结水的三态转变。
4. 实例分析:与学生一起讨论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如锅烧开水、冰块融化等,加深他们的理解。
【活动二:简单机械的使用】目标:认识和掌握简单机械的种类、使用方法和原理。
活动步骤:1. 导入:举起一本较重的书或物体,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用力就能举起重物?有没有其他更简单的方法?”2. 示范:老师示范使用简单机械,如杠杆、滑轮等,解释原理和使用方法。
3. 学生实践:分小组让学生使用简单机械工具,如剪刀、开瓶器等,体验简单机械的实际应用。
4. 分享交流:学生分享自己的体验,交流使用简单机械的好处和感受。
【活动三:植物的生长环境】目标:了解植物的生长环境,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
活动步骤:1. 导入:展示一棵正在生长的植物,提问:“植物生长的需要有哪些?”2. 实地考察:带领学生到校园内的花坛或植物园,观察不同植物的生长环境,并记录观察结果。
3. 分组讨论:学生分小组讨论植物的适宜生长条件和影响因素,并展示自己的发现。
4. 总结分享:学生向全班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和总结,老师进行点评和补充知识。
【活动四: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认识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培养保护环境的意识。
活动步骤: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自然环境的美丽和破坏情况,引发学生对环保的思考。
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设计教案 幼儿园科学
探究活动设计教案一、活动主题:探索水的特性1. 活动目标:通过本次活动,幼儿将能够认识水的特性,了解水的形态变化,培养观察和实验的能力,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2. 活动内容:a. 认识水的概念:利用图片、实物等教具向幼儿介绍水的来源、用途及基本概念。
b. 水的状态变化实验:通过观察水在不同温度下的状态变化,如冰的融化、水的蒸发等实验,让幼儿亲身体验水的状态变化。
c. 水的浮沉实验:设计实验让幼儿观察各种物体在水中的浮沉情况,认识水的浮力。
d. 水的溶解实验:利用盐、糖等不同物质,在水中观察其溶解情况,让幼儿探究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规律。
3. 活动过程:a. 引入:老师引入活动主题,通过提问、讲故事等方式激发幼儿的兴趣。
b. 实验操作:老师带领幼儿进行实验操作,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实验现象。
c. 总结讨论:实验结束后,老师与幼儿一起总结实验结果,让幼儿共享实验中的发现和感想。
d. 拓展活动:根据幼儿的兴趣和能力,拓展相关活动,如水的循环、保护水资源等。
4. 活动评价:通过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听取家长反馈等方式评价活动效果,为下一步活动改进提供参考。
二、活动工具和材料:1. 实验器材:如容器、温度计、冰块等。
2. 实验物质:如盐、糖、玩具等不同材质的物体。
3. 图片、教具等辅助材料。
三、活动注意事项:1. 安全第一:活动中涉及到实验器材和物质,确保幼儿在老师指导下正确使用,避免意外发生。
2. 灵活引导:活动中老师应根据幼儿的表现和反应灵活调整引导方式,让每位幼儿都能够参与并受益。
3. 知识延伸:活动结束后,老师可以在家长帮助下延伸相关知识,加深幼儿对水的理解。
四、活动效果及反思:1. 活动效果:通过此次活动,幼儿对水的特性有了更直观的认识,探究意识和观察能力得到提升,对科学产生了浓厚兴趣。
2. 反思建议:对活动中发现的问题和不足进行总结和反思,为日后类似活动的开展提供改进建议。
通过以上设计的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教案,可以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探究科学知识,培养一些观察和实验的能力,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初中科学教案 科学探究9篇
初中科学教案科学探究9篇科学探究 1科学探究活动:巧提沙【活动目标】1、通过玩巧提沙的游戏,探索提沙的方法。
2、通过尝试各种不同的工具,进一步探索提沙的方法。
3、进一步感知统计。
4、培养幼儿积极探索的精神。
【活动准备】1、湿沙、干沙若干杯。
(与幼儿人数相等)2、各种可提沙的工具。
(树枝、粗吸管、细吸管、筷子、竹签、游戏棒、铅笔)3、统计表4张。
(每组一张)【活动过程】一、幼儿探索提沙的方法。
导语:老师发现一个玩沙的新方法,不用手端杯子,只用一根树枝,就能把沙提起来。
1.幼儿探索提沙,教师巡回指导。
2.交流经验,老师加以小结。
二、幼儿尝试用多种工具探索提沙的方法,并进一步感知统计。
导语:请你们想一想,还有哪些工具可以用来提沙?1.幼儿讨论各种提沙的工具。
2.幼儿尝试利用各种工具来提沙,并做记录,教师巡回指导。
3.集体交流,并进一步统计结果。
4.讨论细小工具提沙的方法。
导语:为什么细小的工具不能提沙?怎样让细小的工具也把沙提起来?三、延伸:探索怎样提干沙。
导语:老师还给你们准备了一杯沙,你们来试一试,能不能将这杯沙也提起来。
1.幼儿尝试提干沙。
2.幼儿尝试想办法将干沙变湿沙并提起来。
3.幼儿交流探索的过程。
科学探究 2一、教学目标1、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能对杠杆平衡条件进行猜想与假设,并设计出验证方案,对获得的数字信息进行处理,得出杠杆平衡的条件。
2、体验、经历探究过程,从而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能力、想像和协作能力。
3、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二、重点难点: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三、实验器材:铁架台、杠杆、弹簧秤、刻度尺、钩码、杆称等四、教学过程:活动次序师生互动教学目标活动1提问1、学生谈谈在生活中所了解的杠杆;2、以生活中的“杠秤”为例画出杠杆的五要素;3、提问:(1)用杠秤称东西时必须在什么情况下才能准确地测出物体的质量?(2)杠杆在什么情况下将处于平衡状态?(3)杠杆平衡时f1、f2、l1、l2存在什么关系?1、巩固杠杆的五要素;2、知道杠杆在什么情况下平衡;3、激发探究的欲望。
科学领域活动方案设计6篇
科学领域活动方案设计(6篇)科学领域活动方案设计篇1活动目标:1.让幼儿通过玩陀螺,了解陀螺的外形特征及旋转的奥秘。
2.启发幼儿表达、交流探究、验证陀螺制作过程,并记录制作方法,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合作能力。
3.在情景游戏中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1.物质准备⑴师幼共同收集各种形状、大小颜色各不相同的陀螺。
⑵火柴棒、大头针、较硬的圆形纸、记录卡若干份。
⑶摄像机、陀螺擂台赛。
2.经验准备在科学探索区中提供各式陀螺供幼儿操作、探索,找到教育目标与幼儿经验的契合点,以便收集适宜完成教育目标的信息资源。
活动过程:一、“转转发布会”---- 设置情境,激发幼儿观察、探究的欲望1.“转转发布会”后提问:⑴你是怎样让陀螺转动起来的?⑵陀螺旋转与不旋转有什么不同?⑶怎样让陀螺旋转时间更长呢?幼儿玩陀螺后分小组根据问题进行交流探讨,把自己的自身感受、探索过程和结果表达出来,激发幼儿观察、探究的欲望。
2.欣赏陀螺,从而了解陀螺外形特征。
指导语:陀螺是什么样子的?(如:下面尖尖的,中间有个圆片等,可启发幼儿回想陀螺的共同之处)二、“陀螺”诞生记——让幼儿运用已获得的知识经验尝试动手设计制作并记录结果1.讨论制作方法指导语:有趣的陀螺怎样诞生的呢?(教师要给幼儿充分的讨论时间,关注幼儿不同的设计思路,引导幼儿探究可行的制作方案)2.总结、记录制作步骤引导幼儿大胆讲述自己的设计思路。
设计步骤如下:⑴用中心对称的方法在圆形纸上进行装饰,并均匀涂色;⑵将装饰好的图形剪下;⑶在纸的中心先用大头针戳个洞,再把火柴棒插入洞内。
3.陀螺产生了幼儿按自己的设计方案,自主探究陀螺的制作过程。
注意:⑴启发幼儿运用各种颜色大胆进行装饰,画出不同图案,设计不同造型。
⑵找准中心点,注意掌握重心。
三、陀螺擂台赛------- 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经验,体验成功的喜悦(拍摄此过程)1.比一比,谁的陀螺转动时间长?2.启发幼儿思考:为什么陀螺静止时能看见几种色彩?转动起来就不见了呢?活动延伸:运用硬纸板和火柴棒试着把陀螺制成三角形、正方形等,看它们能否转动起来。
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设计方案 幼儿园科学探究
活动作为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的一部分,在幼儿教育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科学探究活动可以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科学素养,培养他们的观察、探究和实验能力,激发幼儿学习科学的兴趣,促进他们的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制定一份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方案对于幼儿园的教学工作是非常有益的。
下面将针对幼儿园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方案进行探讨。
一、活动目的科学探究活动的目的是促进幼儿在探究中对事物的认识,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动手能力,激发其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
设计科学探究活动时,首先要明确活动的目的,使活动能够有效地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活动内容1. 科学探究活动应以幼儿喜闻乐见的事物或现象为载体,如水、风、火等。
通过这些事物或现象,引导幼儿产生探究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
2. 活动内容应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特点,注重活动的趣味性和实践性。
可以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引导幼儿主动参与,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3. 活动内容还应融入生活化的元素,让幼儿在探究中感受生活的奥秘,培养其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科学的浓厚兴趣。
三、活动形式1. 科学探究活动可以以小组活动的形式进行,每个小组由3-5名幼儿组成。
小组活动有利于幼儿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2. 活动形式可以多样化,包括课堂讲解、实地探究、绘画制作等。
通过这些不同形式的活动,可以满足幼儿的多样化学习需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活动过程1. 活动前期,应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让他们从日常生活中感知科学,引起对科学的好奇心。
2. 活动中期,应通过教师引导和帮助,让幼儿亲自动手,实际操作,体验科学的魅力。
在实践中,寻找问题、提出假设、进行观察、实验验证。
3. 活动后期,通过讨论、总结,形成科学知识,提高幼儿的科学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实验精神和创新能力。
五、活动评估1. 活动评估是科学探究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只有通过评估,才能及时发现活动的不足之处,为教学改进提供建议。
科学领域教研活动设计(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越来越深刻。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维护地球生态平衡的关键。
为了提高教师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提升科学素养,本教研活动旨在通过实践探究、案例分析、互动交流等形式,使教师深入了解生物多样性,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活动目标1. 了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意义和现状。
2. 掌握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方法和策略。
3. 提高教师科学素养,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4.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
三、活动内容1. 开场致辞由教研组长或学校领导进行开场致辞,介绍本次教研活动的目的、意义和活动流程。
2. 生物多样性知识讲座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讲座,内容主要包括:(1)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分类和现状;(2)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及对人类的影响;(3)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及措施。
3.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案例,让教师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的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建议。
4. 实践探究组织教师进行生物多样性实践探究活动,内容如下:(1)实地考察:组织教师到生物多样性保护区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当地的生物多样性状况和保护措施;(2)实验操作:进行生物多样性相关的实验操作,如制作生态瓶、观察生物样本等;(3)成果展示:教师分组展示实践探究成果,分享经验和心得。
5. 互动交流教师之间进行互动交流,分享各自在生物多样性教育方面的经验和做法,共同探讨如何将生物多样性教育融入日常教学中。
6. 总结与反思教研组长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并对教师提出以下要求:(1)提高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关注生态平衡;(2)将生物多样性教育融入日常教学,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3)积极参与教研活动,不断提升自身科学素养。
四、活动时间本次活动为期一天,具体安排如下:上午:生物多样性知识讲座、案例分析下午:实践探究、互动交流、总结与反思五、活动地点学校会议室、生物实验室、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六、活动评价1. 教师对活动内容的满意度;2. 教师对生物多样性知识的掌握程度;3. 教师在活动中取得的实践成果;4. 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情况。
科学探究实践活动设计
科学探究实践活动设计教案主题:科学探究实践活动设计引言:科学探究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通过设计有趣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他们的观察、实验和分析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教案旨在通过一系列有趣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思维。
一、拯救沉船活动目标:通过拯救沉船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了解物体浮力和密度的关系。
活动步骤: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讨论如何拯救沉落的沉船。
2. 实践操作:每个小组设计一种方法拯救沉船,并进行实验。
3. 分析讨论:学生观察实验结果,并分析哪种方法最有效,原因是什么。
二、探索植物的生长活动目标: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了解植物的生长特点。
活动步骤:1. 种植植物:让学生在小花盆中种植不同种类的植物。
2. 观察实验:学生定期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并记录数据。
3. 数据分析:学生根据观察结果,分析不同植物生长的差异,并尝试解释原因。
三、制作简易火箭活动目标:通过制作火箭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解火箭原理和设计。
活动步骤:1. 学习火箭原理:引导学生学习火箭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方式。
2. 制作火箭:学生用简单的材料制作火箭,并进行实验发射。
3. 分析改进:学生观察实验结果,分析火箭的性能和改进空间。
四、大脑的奥秘活动目标: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了解大脑的工作原理和神经传递过程。
活动步骤:1. 大脑结构:学生观察大脑结构的模型,了解大脑的基本组成。
2. 神经传递实验:通过一系列实验,让学生感受神经传递的速度和过程。
3. 讨论解释:学生根据观察和实验结果,讨论大脑的工作原理和神经传递的过程。
五、水和物质的变化活动目标: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水和物质的变化过程,培养他们的实验设计和观察能力。
活动步骤:1. 水的三态:学生观察水的三态变化,并用自己的话描述。
大班科学探究活动教案40篇
大班科学探究活动教案40篇《大班科学探究活动教案40篇》这是优秀的幼儿园教案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快来看看大班科学探究活动教案40篇!(1)大班科学教案活动《动物是怎样睡觉的》含反思活动目标:1.了解一些常见动物的睡眠方式,知道不同的动物所采取的睡眠方式,是为了适应环境,保护自己。
2.乐意与同伴交流经验,并用肢体动作表现,萌发探究动物奥秘的兴趣。
3.知道人睡觉的一些卫生常识,懂得养成良好睡眠习惯的重要性。
4.对科学探索感兴趣,体验积极探索带来成功的心情。
5.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活动准备:1、幼儿和动物午睡PPT2、地面游戏棋,筛子活动过程:一、昨天中午小朋友午睡了吗?你知道自己午睡的姿势吗?观看PPT,幼儿讲述讲诉孩子们几种睡觉的姿势:趴着,咬被角,蒙着头,蜷着……二、人需要睡觉,动物需要睡觉吗?你们知道动物是怎样睡觉的吗?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幼儿边看边猜,并模仿)1.观看PPT,观察动物特殊的睡觉方式并讲诉。
蝙蝠:倒挂着睡,蝙蝠是倒吊着睡觉的。
睡觉时,后肢钩住屋檐,身体倒挂,头朝下,一旦遇到敌害,便可松开脚爪展翅飞去。
仙鹤:单脚站立睡觉。
猫头鹰: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睡觉小刺猬:变成球睡,刺猬睡觉时,除了把嘴和鼻露在外面外,还把身体蜷成球形,棘刺直立,鼻子稍稍露出外面。
这样全副武装的睡觉,可以防止敌人的突然袭击。
小金鱼:睁着眼睡,因为它没有眼睑。
鱼儿睡觉时总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且每隔十几分钟就有节奏地变换一次。
马:站着睡,马是站着睡,如果马躺倒睡觉,说明这匹马已经有病了。
乌龟:缩到壳里睡,更好的保护自己。
小狗:狗常常用前肢捧着鼻子睡觉,这是因为它的鼻子特别;珍贵,所以要好好保护。
小猫:猫是侧着头,一只耳朵紧贴着前肢睡觉。
它的耳朵特别灵,周围稍有动静,就会引起警觉。
2.集体讨论:动物为什么这样睡觉?逐个讲述小结:动物的睡眠方式是和它们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惯以及生活环境有着密切联系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生存,更好地保护自己。
科学探究活动:设计并实施一个小实验
科学探究活动:设计并实施一个小实验
介绍
科学探究活动是帮助学生培养科学素养和探究精神的有力工具。
通过设计并实施一个小实验,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亲自思考,从而更深刻地理解科学知识。
本文将介绍如何设计并实施一个小实验,以帮助学生在科学探究中获得乐趣和成长。
实验目的
本小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思考,探究一个科学现象,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实验技能和逻辑思维能力。
实验材料
•透明玻璃杯
•清澈水
•锥形纸杯
•水枪
实验步骤
1.在玻璃杯里倒入清澈水,使其装满。
2.将锥形纸杯浸入水中,使其充分浸湿。
3.用水枪从纸杯的顶部喷水,观察会发生什么现象。
4.重复实验,尝试不同的喷水方式和角度,观察变化。
实验结果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观察到,当用水枪从纸杯的顶部喷水时,水会从纸杯的底部溢出。
这是因为水的表面张力使得水分子在纸杯的表面形成密密麻麻的水分子链,当喷水的压力足够大时,这些链条会被破坏,导致水可以从纸杯的底部溢出。
结论
通过设计并实施这个小实验,学生不仅可以观察到明显的现象,还可以了解其中的科学原理。
这样的探究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
希望通过这样的实验,学生能够在科学探究中获得乐趣和启发,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
科学探究实验设计案例
科学探究实验设计案例一、实验背景。
咱都知道绿萝是一种超级常见又好养活的植物,但有时候它长得快,有时候又慢悠悠的。
我就琢磨啊,会不会是肥料在捣鬼呢?所以我就打算搞个小实验,看看不同的肥料对绿萝生长到底有啥不一样的影响。
二、实验目的。
1. 找出哪种肥料能让绿萝长得最旺盛,叶子绿油油的,藤蔓长长的。
2. 看看不同肥料会不会对绿萝的生长产生负面的影响,比如叶子发黄啊,根烂掉之类的。
三、实验材料。
1. 绿萝苗:从花卉市场买回来的绿萝小盆栽,每盆看起来都差不多健康,大概有四五片叶子,而且每盆绿萝的大小、茎的粗细都很相近,就像选了一群体型差不多的小运动员一样。
我总共准备了9盆绿萝,这样样本数量也不算少啦。
2. 肥料:氮肥:这就像是植物的“蛋白质”,能让叶子长得又大又绿。
磷肥:就像给绿萝吃“骨头补补钙”,对根和花有好处(虽然绿萝不怎么开花,但说不定也有帮助呢)。
钾肥:是让绿萝的茎长得粗壮的“大力水手菠菜”。
复合肥:各种营养成分都有一点,就像营养均衡的套餐。
自制有机肥(用淘米水发酵而成):这可是天然的肥料,就像家里做的手工美食。
3. 花盆和土壤:花盆都是一样大小的普通塑料花盆,土壤也都是从同一个大花盆里取出来的,保证土质均匀,这样就不会有土壤本身的差异来捣乱了。
四、实验步骤。
# (一)分组和标记。
1. 把9盆绿萝分成5组,就像把一群小伙伴分成不同的小组去做不同的任务。
第一组:3盆绿萝,标记为“氮肥组”。
第二组:2盆绿萝,标记为“磷肥组”。
第三组:2盆绿萝,标记为“钾肥组”。
第四组:1盆绿萝,标记为“复合肥组”。
第五组:1盆绿萝,标记为“有机肥组”。
还有一盆绿萝啥肥料都不加,这是“对照组”,就像比赛里的基准线,用来看看其他加了肥料的绿萝和它有啥不一样。
# (二)施肥。
1. 施肥量。
氮肥组:按照肥料说明书上的推荐用量,每隔一周给每盆绿萝施一次氮肥,就像每周给绿萝喂一次专门的“营养餐”。
磷肥组:同样按照说明书,每两周给每盆绿萝施一次磷肥,这个频率就像给绿萝偶尔来点“加餐”。
小学生科学实验与探究活动设计
小学生科学实验与探究活动设计科学实验与探究活动是小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能够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并培养他们的观察、实验和分析能力。
因此,设计一系列有趣且有挑战性的实验与探究活动对于小学生的科学学习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适合小学生的科学实验与探究活动设计。
一、水的沉浮实验材料:水、柠檬、笔、纸步骤:1. 将柠檬放入水中观察。
2. 绘制一张观察图表,记录柠檬在水中的情况。
3. 分析和总结观察结果,并解释柠檬为什么会浮在水面上。
二、磁力实验材料:铁钉、磁铁、纸片、水杯步骤:1. 将纸片沿着铁钉卷成螺旋状。
2. 将铁钉放到水杯中,确保纸片不触碰水面。
3. 使用磁铁将铁钉吸引起来。
4. 观察和记录观察结果,并解释磁铁对铁钉的作用原理。
三、植物的光合作用实验材料:绿色叶子、透明塑料袋、太阳光步骤:1. 将绿色叶子放入透明塑料袋中。
2. 封闭塑料袋,确保里面没有空气。
3. 将塑料袋放在阳光下,并观察一段时间。
4. 观察并记录袋子内部的变化,解释光合作用的过程和重要性。
四、空气压强实验材料:空球、吸管步骤:1. 在空球中插入一根吸管。
2. 吸住吸管,并将吸管口封住。
3. 用手指捏住吸管的封口,然后放松手指。
4. 观察并记录吸管内的现象,并解释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五、声音的传播实验材料:钟摆、线、空纸箱步骤:1. 将钟摆拉到一定高度,使其振动。
2. 将细线绑在钟摆上,另一端绕过一根大树或固定在其他物体上。
3. 让朋友拉着线快速跑到一定距离,并观察听到钟摆声音的情况。
4. 分析和总结实验结果,并解释声音的传播原理。
通过这些有趣的实验与探究活动,小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探索科学的奥秘,培养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老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记录、分析和总结的过程,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希望这些实验活动能够激发小学生对科学的兴趣,进一步加深他们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这将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科研之路奠定坚实的基础。
2024年中班科学探究活动方案
2024年中班科学探究活动方案一、活动目标1.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和探索欲望,培养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
2.提高学生的科学知识水平,扩展学生的科学视野,开拓学生的科学思维。
3.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录、实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活动内容1.科学实验活动(1)活动名称:种子的发芽实验活动目标: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观察到的现象,让学生了解种子发芽的过程。
活动过程:学生提前准备好土壤和种子,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实验,观察种子发芽的时间、数量、生长情况等,并记录下实验结果。
通过实验结果的对比分析,学生可以得出种子发芽所需的条件及发芽的步骤。
(2)活动名称:水的净化实验活动目标: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水的净化过程,探究不同材料对水的净化效果。
活动过程:学生将水样倒入不同的容器中,每个容器里放入不同的材料(如石炭、沙子、小石子等),并观察几天后水的变化情况。
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结果,了解不同材料对水的净化作用,并探究不同材料对水净化的原理。
2.探究性学习活动(1)活动名称:恐龙的足迹活动目标:通过模拟实验,让学生了解恐龙足迹在地球上的特征,并了解恐龙生活的环境和习性。
活动过程:学生准备一些有趣的材料(如浆糊、泥土等),在活动区域放置一些大型玩具恐龙,让学生模拟恐龙的足迹。
学生观察和比较模拟的足迹,分析足迹的特征,如形状、大小、深浅等,并通过足迹了解恐龙的生活环境和习性。
(2)活动名称:观察昆虫的生长过程活动目标:通过观察昆虫的生长过程,让学生了解昆虫的变态和生长规律。
活动过程:学生收集一些昆虫的幼虫和它们的食物,放置在透明容器里进行观察。
学生观察昆虫的变态过程和不同阶段的外貌特征,记录并描述观察到的现象。
通过观察和记录,学生了解昆虫的生长规律和变态过程。
三、活动组织和实施1.活动时间:根据学校的教学计划进行安排,每周安排1-2次科学探究活动,每次活动时间为30-45分钟。
2.活动准备:根据每个活动的具体内容准备相关实验材料和器材,并提前向学生介绍活动的目标和内容。
小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设计
小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设计科学探究活动是小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参与实践和实验,学生能够主动探索科学世界,培养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
为了提高科学课堂的趣味性和有效性,设计适合小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至关重要。
本文将给出一些针对小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设计。
一、植物的生长环境植物是小学生熟悉的生物,通过设计科学探究活动,可以让他们更深入地了解植物的生长环境。
活动设计如下:1. 实验目的:探究植物生长的必要条件。
2. 实验材料:土壤、水、种子、花盆。
3. 实验步骤:a. 将土壤平铺在花盆中,淋上适量的水。
b. 在土壤上撒上适量的种子。
c. 保持适当温度、适度光照和适量水分。
d. 观察并记录每天的植物生长情况。
4.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学生可以观察到种子在适宜的环境下发芽生长。
5. 实验结论:学生可以总结出植物生长的必要条件是土壤、水分、温度和光照。
二、动物的适应能力动物的适应能力是生物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通过设计活动,可以帮助小学生理解动物如何适应不同的环境。
活动设计如下:1. 实验目的:观察动物在不同环境下的适应能力。
2. 实验材料:鱼缸、水族箱、盐水、海绵、水生动植物。
3. 实验步骤:a. 将一些适合于淡水环境的鱼放入鱼缸中,观察它们的活动状况。
b. 将一些适应盐水环境的鱼放入水族箱中,观察它们的活动状况。
c. 在另一个水族箱中加入适量的盐水,观察海绵的状态。
4. 实验结果:学生可以观察到淡水鱼在盐水环境中活动不便,海绵吸收了盐水后会变得更大。
5. 实验结论:通过实验,学生可以得出结论,动物根据环境的不同,具备不同的适应能力。
三、物体的浮力浮力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通过设计活动,可以帮助小学生理解物体浮在液体中的原理。
活动设计如下:1. 实验目的:探究物体的浮力。
2. 实验材料:不同密度的物体、水槽、水。
3. 实验步骤:a. 在水槽中加满水。
b. 分别将不同密度的物体放入水中,并观察它们的状态。
4. 实验结果:学生可以观察到比水密度大的物体会沉入水底,比水密度小的物体会浮在水面。
中班科学探究教案20篇
中班科学探究教案20篇《中班科学探究教案20篇》这是优秀的幼儿园教案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快来看看中班科学探究教案20篇!(1)中班科学教案《不喝水的蜡》含反思活动目标:1、萌发孩子积极参与探索活动的兴趣。
2、引导幼儿了解蜡不吸水的特性比较发现经特殊加工后纸杯功用。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1、三个大水盆装满水,纸、笔若干。
每组一个一次性纸杯装上水。
2、幼儿每人事先折好一个小船。
活动过程:(1)玩纸船。
“请小朋友看看教室里有什么?”(水盆,水盆里有水)“你们想玩吗?想想你要怎么玩。
”幼儿讨论后自由选择地方玩。
!来自快思老师教案.!提问:A 你是怎么玩纸船的?B你的纸船怎么了?C你发现了什么?小结:蜡不喝水,蜡涂在纸上就好像给纸穿上了一件雨衣,可以保护纸的(2)折纸杯。
教师出示一个纸折的杯子,让幼儿观察。
提问:A你觉得这个纸杯能装水吗?B你有什么办法可以让纸杯不漏水。
幼儿自由讨论后进行操作。
小结:蜡涂的厚薄均匀与否会影响效果,涂的厚均匀的不会漏水反之就要漏水。
(3)发现纸杯的秘密。
教师出示另一种一次性纸杯,让幼儿比较发现他们的不同,然后揭晓纸杯的秘密。
(4)延伸。
生活中这样的现象还有很多,请小朋友回去再找找,我们下次再来做实验。
教学反思:活动结束后我发现教师在引导的过程中也存在许多的不足或者说存在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
教师请小朋友观察与亲手触摸发现了纸船不湿的秘密,这时教师如果能够抓住契机,请拿着蜡船的小朋友把船举起来,让周围的小朋友也看一看,摸一摸让他们能够发现不同,这样后面孩子关注实验的热情更高,活动的气氛更好。
另外,我也在想活动的第一部分是否可以用两种不同的纸张,如,一种是普通的纸,一种是蜡光纸,这样视觉上的刺激小朋友就能分别它们的不同,在开船的过程中小朋友就会主动的关注周围小朋友的船,把教师的巡回引导的目的,转换为孩子们自己的需要。
初中生科学探究活动设计
初中生科学探究活动设计科学探究是一种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教学方法。
它可以帮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来深入理解科学知识,提高思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初中阶段,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索兴趣和动手实践能力,同时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以下是我设计的一种初中生科学探究活动。
1. 主题介绍介绍选择的主题,可以是“声音的传播”。
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而了解声音的传播规律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2. 目的阐述进行此次科学探究活动的目的,即通过实践理解声音的传播规律并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3. 实验设备和材料准备列举所需的实验设备和材料,例如音叉、细线、桌子等。
4. 实验步骤详细介绍进行实验的步骤,包括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和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指导。
5. 数据观察与记录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所得数据。
例如,观察不同距离下声音的传播效果,记录声音的响度等。
6. 数据分析与结论培养学生分析数据和推导结论的能力。
引导学生根据观察到的数据,整理分析结果,并得出声音传播的结论。
7. 拓展思考引导学生对声音的传播进行更深入的思考。
例如,为什么声音在空气中传播得更远?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有何差异?8. 扩展实验提供更多与声音传播相关的实验,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声音传播规律的理解。
例如,利用水杯和纸片制作简易话筒,探究声音的增强和减弱现象。
9. 学习总结让学生总结此次科学探究活动的收获和体会,如学到的新知识、获得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等。
10. 学科拓展提供与声音传播相关的其他学科内容,如声波的产生和特性、不同乐器的声音产生机制等,进一步拓宽学生的科学知识面。
11. 科学应用引导学生思考声音传播规律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音响设备的设计、交通工具的噪音控制等。
12. 思考问题与探讨提供一些与声音传播相关的思考问题,鼓励学生展开讨论。
总结:通过这次科学探究活动,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深入了解声音传播规律,培养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如何设计适合四年级的科学探究活动
如何设计适合四年级的科学探究活动设计适合四年级的科学探究活动是一项充满挑战和乐趣的任务。
四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一个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的年龄,他们渴望动手操作和探索未知事物。
为了设计一个能够激发他们科学兴趣的探究活动,首先需要理解他们的认知发展特点以及有效的教学方法。
首先,设计科学探究活动时,需要确保活动内容既具有挑战性又不过于复杂。
四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逐渐发展,但他们仍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因此探究活动应以具体操作为主,避免过于抽象的理论内容。
例如,可以通过简单的实验来帮助学生理解物质的状态变化。
设计一个关于冰块融化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冰块在不同温度下的变化,并记录实验结果,是一个既简单又能引发思考的活动。
其次,活动设计应考虑学生的兴趣和生活经验。
四年级的学生对他们身边的事物非常感兴趣,因此选择与他们日常生活相关的主题会更容易引起他们的关注。
例如,可以设计一个关于植物生长的探究活动,让学生观察种子发芽的过程,并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
这样的活动不仅能够让学生掌握科学方法,还能让他们在过程中感受到成就感。
在活动设计中,提供充分的动手操作机会是关键。
四年级的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学得更快,喜欢通过直接的操作来验证他们的猜想。
因此,设计一个实验时,应确保有足够的实验材料,并鼓励学生自己动手操作。
例如,进行一个关于液体密度的实验时,提供不同种类的液体(如水、油、蜂蜜)以及用于混合和观察的工具,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了解不同液体的密度差异。
为了提高活动的有效性,教师应明确活动的学习目标,并设计适当的评估方式。
学习目标应具体且可测量,例如“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液体的密度差异”或“学生能够描述植物的生长过程”。
通过简单的观察记录表或小组讨论,可以评估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必要的调整。
互动性和合作也是设计成功科学探究活动的重要因素。
四年级的学生在团队合作中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并在相互交流中提升理解。
因此,可以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中合作完成实验任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班科学探究活动:神奇的水
一、选题描述与分析
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幼儿爱玩水,所以根据幼儿的兴趣点,而设计了这一次有关于水的科学活动。
本活动运用的知识是有关与饱和溶液和改变液体密度等有关知识。
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溶质的溶液。
增加溶剂密度的方法:添加溶质。
本活动的科学原理在于将糖溶解在水里制成饱和溶液,使该溶液的密度增大,沉入水底。
方法背景本次活动采用了观察、实验、探究等方法。
试一试:这是本活动开始的部分。
为了让幼儿对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采用了先观察的方法。
请幼儿观察教师手中的两种液体——一杯普通的水,一杯红色的水,请幼儿想一想:“把红色的水倒在透明的水里会有什么现象?”教师在到红水的时候应在杯子后面放一张白纸以便幼儿观察。
在幼儿看到水分成两层后,请幼儿用自己面前的两种水试一试看看能不能分成两层。
让幼儿在浓厚的兴趣下自己亲手实验,引起幼儿实验和探索的欲望。
说一说:本环节大大激发了幼儿的语言表达欲望。
幼儿可以通过自己的亲手的实验和教师倒的水进行比较,教师应该尽可能的让幼儿把自己想说的事说出来,并提出一些让幼儿既感兴趣又能回答的问题以加强他们的自信心。
“小朋友倒的水和老师到的水一样吗?那你们知道是为什么吗?”教师可以在幼儿急切的期盼下说出答案“把许多白糖放到红色的水里,使劲的搅,一直到化不开为止。
”让幼儿明白,红色的水能沉到水底是因为里面有许多的糖,水就变重了,重的东西自然就沉到了水底。
做一做:本环节是采取了幼儿自己动手实验的方法。
在幼儿实验时知道什么样的液体可以沉到水底,用什么方法制作这样的液体。
让幼儿和第一杯水比较,知道两杯水的不同。
二、设计重点和难点
重点:通过观察和实验等方法,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对事物的探究能力。
难点:让幼儿自由探索和发现水的新现象,并与同伴交流分享。
三、实施时间和地点
实施时间:2016年10月第二周
实施地点:课室
四:活动形式和内容
(一)活动目标:
1、通过不同的水的变化,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的的兴趣并萌发初步的探索欲望。
2、在幼儿实验的过程中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3、乐意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所看到的现象并愿意和同伴交流。
(二)活动准备:两杯红色的水,一杯透明的水,白糖。
小勺(此材料幼儿人手一份)
(三)活动流程:
1、看一看,想一想谈话导题:“小朋友看看,老师手里有什么?请小朋友想一想,如果老师把手里的红色的水倒在透明的水里,会有什么现象呢?”(教师把事先调好的红色的饱和的糖水倒在透明的水里,请幼儿仔细观察有什么现象?为了让幼儿观察方便,在透明杯子的后面衬上一张白纸。
幼儿可以看见红色的水沉到了透明的水底,成了两层,非常好看。
)
2、试一试:导语:“小朋友,那么你们想做这样好看的水吗?现在请你们用桌上的水来试一试,看看你们能不能做出这样奇妙的水来。
”(教师给幼儿分别提供一杯透明的水和一杯红色的水,请幼儿倒一倒,看看能不能倒出两层的水来。
)
3、说一说:导语:小朋友,你们好看的水做出来了吗?和老师做的水一样吗?(教师请幼儿大胆说出自己实验的方法和结果)导语:“小朋友知道为什么你们的水不能象老师的一样好看吗?请小朋友看一看老师的红水和小朋友的红色的水有什么不一样的。
”请幼儿仔细观察:小朋友的水很稀。
老师的水很浓,象是蜂蜜一样,粘粘的。
告诉幼儿:“因为老师在水里加了好多好多的糖,这么多的糖在水里化了,水就变重了。
而重的东西是要沉底的,所以红色的水会在下面,透明的水就变成了两层。
”
4.做一做:请小朋友用自己桌上的东西(一杯红色的水和白糖,一杯透明的水)制作奇妙的水。
教师指导幼儿将白糖用小勺盛到透明的杯子里,要强调白糖一定要放多,一直到糖在水里不能化了为止。
将放有白糖的红色的水慢慢倒在透明的水里,请幼儿仔细观察,奇妙的水做出来了吗?
五、效果评价与展示
科学活动《奇妙的水》很适合中班的孩子,中班的孩子好奇心强,也很想自己有机会动手制做出他们自己喜欢的东西。
本次活动孩子们通过成功的结果加强他们的自信心。
通过本活动使幼儿在观察、比较和动手操作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也使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