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画画,写写——于永正老师口语交际、作文教学实录(一)
于永正口语交际教学的课例
于永正口语交际教学的课例汇报人:日期:•激发学生口语交际兴趣的方法•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方法•评价学生口语交际表现的方法目•于永正口语交际教学案例分析•于永正口语交际教学的启示录激发学生口语交际兴趣的方法01于永正老师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注重情境的创设,通过生动形象的场景,唤醒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望。
情境创设他经常模拟真实生活中的场景,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对话和交流,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开展口语交际。
真实模拟于永正老师在情境创设中,注重语言的渲染,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描述,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增强他们的情感体验。
语言渲染创设情境,激发口语交际兴趣优秀学生示范他也经常邀请优秀的学生进行示范,通过同伴的榜样力量,激发其他学生的口语交际兴趣。
亲身示范于永正老师在口语交际教学中,经常亲身示范,给学生提供一个标准的样本,让他们模仿和借鉴。
视频示范利用现代教学技术,于永正老师还会使用视频示范,让学生观看专业人士的口语表达,拓宽学生的视野。
示范引领,激发口语交际兴趣角色扮演指导他会指导学生如何理解和扮演角色,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角色,提高他们的表演和口语表达能力。
角色扮演评价在角色扮演结束后,于永正老师会给予学生及时的评价和反馈,肯定他们的优点和不足,激励他们不断提高。
角色分配于永正老师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注重角色的分配,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体验不同的情感和情境。
角色扮演,激发口语交际兴趣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方法021 2 3于永正老师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注重纠正学生的发音,特别是对于方言较重的学生,他会耐心指导,帮助他们发标准音。
纠正发音于老师强调在口语交际中,学生应使用恰当、准确的词语进行表达,避免使用粗俗或含义不清的词汇。
强调用词于老师注重纠正学生在口语中出现的语法错误,特别是时态、语态等方面,他会仔细讲解并示范正确的用法。
规范语法规范语言,培养口语交际能力于老师经常组织听力训练,引导学生注意倾听他人的发言,并鼓励他们积极反馈听到的信息。
说说,画画,写写—口语交际、作文教学实录
说说,画画,写写—口语交际、作文教学实录授课时间:2001年11月10日班级:江苏省兴化市实验小学三(1)班整理:江苏省兴化市实验小学胡元翔评析:江苏省兴化市教育局教研室何伟俊生:信。
(众笑)生:老师还说于老师是一位慈祥的老人。
生:潘教师说你上的课既轻松又愉快。
师:嘿!好词儿都用上了。
上我的课既轻松又愉快,你也信,是不是?生:是。
生:潘老师还说,你出过许多书,而且这些书的故事都十分精彩。
师:说话多通顺,用词多恰当!同学们,潘老师说的话你们是真信还是假信?生:真信。
师:有没有不信的?生:没有。
[评:小朋友很天真,教师要珍惜孩子对自己的信任,在孩子面前要说实话,要真诚。
看来,学生说真话、说实话,教师要以身示范。
]师:其实我不是来上课的,是来找人的。
我很想与这两个人交朋友,为什么交朋友,等会儿说。
本来认识这两个人很容易,我说,哪个叫张三呀?张三站起来,老师就认识了。
但是于老师不想这样做。
怎么办呢?我先把这两个同学的名字写在黑板上,然后,你们站起来告诉我这两个同学长得什么模样?什么样的眼睛?什么样的鼻子?什么样的脸庞?穿的什么衣服?是胖呀,还是瘦呀?是高还是矮?你们说,让我来猜。
这办法好不好?生:好。
师:第一,看你们会不会说,说得准不准,;第二,看于老师会不会猜。
既考你们又考我,这办法行吗?师:再请一位,请过来。
你愿画谁?生:画王钟灵。
师:那么你(指另一位学生)就画吴立彤。
你们画得像,老师会一眼看出哪是王钟灵,哪是吴立彤。
其他小朋友说。
哪位先说?生:王钟灵长得胖胖的,黑乎乎的。
师:王钟灵长得胖胖的,黑乎乎的。
男的女的?生:王钟灵是男同学。
他留着一个小平头。
师:小平头?胖乎乎的、黑乎乎……(老师在寻找)还有什么特点?生:眼睛蛮大的。
师:大眼睛。
师:[师:眼睛向前看。
不要给我使眼色,看我能不能猜着。
生:他笑起来的时候,嘴巴露出两个小酒窝。
师:酒窝出现在嘴巴上啦!(生笑)哪里有酒窝?生:嘴边。
师:嘴边不是嘴巴。
于永正《把作文写得有声有色》教学课堂实录.docx
于永正《把作文写得有声有色》课堂实录执教者:于永正整理与评析:叶秋莲(徽州区岩寺镇中心学校)第一课时师:咱们是四年级几班的?生:一班!师:哦,咱们是四( 1 )班的学生。
(板书“于永正”)这就是我的名字,我叫什么名字。
生:于永正!师:怎么称呼我? 生:于老师!师:真有礼貌,喜欢我吗?生:喜欢!师:一见我就喜欢吗?为什么喜欢?生:你“和蔼”。
师:我脸上写着两个字:“和”、“蔼”?生:不是师:(笑)是——又不是?我也喜欢你们。
你看,你们就像一朵朵的花,非常美丽!同学们,今天我们要连上两节作文课。
中间如果想那个了,那个的门就在教室后边,自己去,不用向我请假,你想你如果向我请假:“老师,我想那个了!”那多难为情呀!自己去,完了自己再回来,好吧![ 一句“我也喜欢你们。
你看,你们就像一朵朵的花,非常美丽!”包含了老师对学生的尊重!让学生不用请假就可以自由上厕所,给学生提供一种宽松的学习氛围,有了这种平等的师生关系,就有了真正的民主教学,学生的潜能便会得到开发,学生的表达就会出现意想不到的精彩。
]师:上课生:老师好。
文档大全师:小朋友好,请坐。
今天给小朋友上两节作文课。
请同学们看两幅画,谁来读图上的句子?生:(一个同学读,感情一般但很流利。
)师:读的不错。
听老师读(师很有感情地朗读),在这幅画中,哪些地方写了作者看到的事物?想好再说。
你第一个举手,你来。
生1:细雨师:想好再说。
生 2 :细雨、山、天空师:说完了吗?没有说完?要不要说完呢?不用说完了,但后面要加一个字。
生 2:等师:如果写下来不说“等”,还可以用——生:省略号师:如果写下来不说“等”,还可以用省略号,看来要学好语文真不容易。
师:这段话中哪些是写了作者听到的声音?生:“唰唰”“叽叽”师:看老师写字“唰唰”,是什么声音?生:细雨飘落的声音。
师:“叽叽”是什么声音,谁来学一学小燕子的叫声?生 1 :“叽叽”(模仿的声音厚而低沉)师:老燕子。
生 2 :叽叽(比前者好一点)师:年轻了一点点。
如何写好人物对话于永正作文教学实录
如何写好人物对话于永正作文教学实录一、回顾文段,作文入格请一位学生读《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第三自然段师:朗读得真好。
这段写人物最多的是什么?生:对话。
师:对,人物的对话。
同学们,写好对话相当重要,因为好多事情,就是在对话当中进行的,对话一完,事儿也就结束啦,所以说,我们要学会写对话。
再有,人的语言是表现人物思想的,也表现人物性格,从这个角度上说,写好对话也是非常重要的。
再看,作者在写人物对话的时候,表现形式有什么特点。
谁发现啦?请站起来告诉我们。
生:我发现了每说一次话就是一段。
师:哦,作者在写人物对话的时候是分段的。
分段,不管你说多少话,哪怕只有几个字也占一个自然段。
比如说“那怎么”三个字儿就占了一个自然段。
写对话分自然段写,有什么好处呢?你说说看。
生:我觉得这们写能把人物说的话非常清楚地描述出来。
如果都合在一个段落里面的话,就不容易分清楚谁说的是什么。
师:有道理,请坐。
写对话分自然段,第一能使文章显得非常清晰,看上去非常舒服。
第二,老师改作业,读者读你的文章,眼睛不疲劳。
比如说,当人读到这儿,目光从这儿移到这儿的时候,有一个短暂的休息,读这样的文章,眼睛不疲劳。
老师一不疲劳,一高兴,心情一好,马上就给你作文打高分。
第三个原因我一般不给人说,就给你们几个人说。
写对话分段,文章显得很长,是不是啊?老师不是说,作文要写一页、两页、三页吗?这一分段,一页变成两页了,好不好?生:好。
师:这个秘密不要给别人说啊,我们大家知道就行。
再看,作者在写对话的时候使用了大量的提示语。
一起来写这个词好吗?(师板书:提示语)什么叫做提示语?文中表明这句话谁说的,怎么说的,这叫提示语。
比如说,“我望望爸爸的鼻子,再望望伯父的鼻子,后来说的。
这叫什么?生:提示语。
师:记住,告诉人家这个话是谁说的,他怎么说的,什么动作,什么表情,什么语气。
大家看,这些提示语的位置是不是一样的,说说看。
生:我觉得有些是在两句话的中间,有些是在句子的前面或后面。
于永正作文教学实录
于永正作文教学实录于永正作文教学实录(通用5篇)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语言,向开展的、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能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语言形式的转化。
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作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于永正作文教学实录(通用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于永正作文教学实录篇1第一课时师: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课文,题目是《望月》。
(板书:望月)和我一起写课题,注意“望”的第三笔是竖提。
齐读课题。
(生齐读)师:课文预习了吗?读了几遍?生:七遍。
生:五遍。
师:这篇文章写谁在哪儿望月?生:写作者和小外甥在江轮上望月。
师:一定是作者吗?生:写课文中的“我”和小外甥在长江江轮的甲板上望月。
生:还写了他们一起背古诗,一起谈论月亮的事。
师:课文读了五六遍,能有这么多收获,就很可以了。
[自评:学生预习了,对课文内容已经有了大概的了解。
通过交谈是为了了解学生掌握得怎么样。
这也是让学生初步从整体上把握课文。
](老师出示生字:甥、瞳、烁、斑、沐、仁、喻、絮、锁、呵、欠)师:这课的生字比较多,同位互相读读听听,看谁预习得好,读得准,都认得。
(同位的同学互相读给对方听,互相纠正。
)师:请班长读一读。
(师指生字,班长读。
读得很正确。
)不愧是班长。
——谁再读?(接着又对班长耳语一番,由他指定几位同学读,无一错误。
)预习得真好,每课都能这样预习吗?[自评:因为是借班上课,对学生不了解,所以只能请班长指定部分学困生来读。
他们认得了,其他学生问题就不大了。
我经常说,教学一定关注学困生。
]生:老师说,您要给我们上课,所以要求我们好好预习。
师:下了死命令的,是不是?(笑)因为你把“好好”说得特别实在,特别重。
(笑声)生:我们平时也是这样的预习的,都是“好好预习”的,当然这次更认真一点。
(笑声)师:实话实说。
如果我是你们中的一员,我也会像你们一样比平常多读几遍。
作文范文之于永正作文教学法
于永正作文教学法【篇一:于永正作文教学实录】于永正作文教学实录说说,画画,写写—口语交际、作文教学实录(于永正)授课时间:2001年11月10日班级:江苏省兴化市实验小学三(1)班整理:江苏省兴化市实验小学胡元翔评析:江苏省兴化市教育局教研室何伟俊第一节师:咱们是兴化市实验小学哪个班?生:三(1)班。
师:噢,是三(1)班。
知道我姓什么吗?生:您姓于。
师:知道我从哪儿来的吗?生:徐州。
师:江苏徐州。
你们到过徐州吗?生:没有。
师:欢迎到徐州做客,我来接待。
上课之前,你们老师向你们介绍过我没有?生:介绍过。
师:说我什么了?生:说您是全国最有名的特级老师。
(众笑)师:你信吗?生:信。
(众笑)生:老师还说于老师是一位慈祥的老人。
生:潘教师说你上的课既轻松又愉快。
师:嘿!好词儿都用上了。
上我的课既轻松又愉快,你也信,是不是?生:是。
生:潘老师还说,你出过许多书,而且这些书的故事都十分精彩。
师:说话多通顺,用词多恰当!同学们,潘老师说的话你们是真信还是假信?生:真信。
师:有没有不信的?生:没有。
师:有没有半信半疑的?生:没有。
师:有一句古话叫:“耳听为—“生:为虚。
师:眼见呢?生:为实。
师:既然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潘老师一说你们就信,那行吗?请你说。
生:因为我相信是真实的。
生:我信得过潘老师。
(众笑)师:这边有没有半信半疑的?哪怕有一位也好。
—没有。
究竟潘老师说得对不对,两节课以后见分晓,你们再下结论,行不行?生:行。
师:现在上课。
(师生问好)[评:小朋友很天真,教师要珍惜孩子对自己的信任,在孩子面前要说实话,要真诚。
看来,学生说真话、说实话,教师要以身示范。
]师:其实我不是来上课的,是来找人的。
我很想与这两个人交朋友,为什么交朋友,等会儿说。
本来认识这两个人很容易,我说,哪个叫张三呀?张三站起来,老师就认识了。
但是于老师不想这样做。
怎么办呢?我先把这两个同学的名字写在黑板上,然后,你们站起来告诉我这两个同学长得什么模样?什么样的眼睛?什么样的鼻子?什么样的脸庞?穿的什么衣服?是胖呀,还是瘦呀?是高还是矮?你们说,让我来猜。
三年级语文写人物对话作文教学实录特级教师于永正
三年级语文写人物对话作文教学实录特级教师于永正于永正师:请看这段笔墨。
师范读师:这是鲁迅的侄女周晔写的“碰壁”的故事。
她的文章写得可好了。
这个故事中写得最有特色的是什么?生:是对话。
师:精确。
对话能很好地体现人物的特点。
师:如今先生告诉大家一个能使文章字数够数的秘诀——字不够,对话凑。
这当然是个笑话。
好,我们来观察这段对话在描写时有什么特点?一小我说的话就——生:占一个天然段。
师:我们还有一个可以使文章变长的方法,这就是——分段。
同窗们,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在对话时分段可以使文章变长这个益处,那谁知道分段还有什么益处?这就是——使文章层次更清晰。
人物对话时,离不开提醒语,什么叫提醒语?生:提醒语能交代人物说话时的表情、神态、动作师:同窗们,提醒语还有提醒是谁在说话的作用。
提醒语在对话中有转变性。
记住:没有转变就没有艺术。
先生要考大家了,害怕吗?生:不害怕。
师:如今我们来进行听写,预备好了吗?生:预备好了!师:听写的内容是——王先生关切地问:“你们歇息好了吗?”“歇息好了!”同窗们齐声回答。
如今请同位同窗之间互相批改。
看,这位同窗把“地”写对了,我在小学的时候,三个“de”我分不清,他竟然给用对了,真聪明!同窗们都互相改好了吗?生:改好了。
师:先生再来考考大家,师读。
大家听过如许的一段对话了吗生:彷佛在电视公益广告上听过。
师:看来你经常在家看电视哦!(生笑)这位同窗说的对。
这段对话就是中间电视台播出的一个公益广告。
请看——女:哎,你挤什么挤?没长眼哪?男:年轻轻的,怎么不说人话?女:哎,你挤着我啦,你!男:来劲啦,是吧?老人:算啦,算啦!年轻人把心放宽,就不挤啦! 生:师:这段对话多好啊,请同窗们发挥想像,把对话写得更详细,细致用好提醒语,力争趁热打铁,不会写的字可同等个圈,或者注上音。
我小时候写作文的时候遇上不会写的字就划圈,如许写作思路就不会打断,速度也快多了。
生:师:可以加上人物说话时的动作、表情等,来凸起他们当时的心里运动,语言就不要加了。
于永正的作文教学实录
于永正的作文教学实录第一教时师:小伙伴,我姓于,叫于永正,来自江苏徐州。
欢迎我吗?生:〔齐〕欢迎!师:感谢!那我们上课!生:〔齐〕好!师:小伙伴特别热忱。
我把刚才的对话写来了。
想不想看看于老师是怎样写的?生:想!〔幻灯片出示下面短文〕上课了,于老师走进教室,亲切地对小伙伴说:“小伙伴,我姓于,叫于永正,来自江苏徐州。
欢迎我吗?小伙伴齐声说:“欢迎!”于老师兴奋地说:“感谢!那,我们上课吧!”〔师请一小伙伴读这段话〕师:于老师是怎样写刚才我们之间说的这些话的?生:是一句一句地写的。
〔笑声〕师:不错!是一句一句地写的,不是两句两句地写的。
〔笑声〕不过,我已经感觉到你心里是很明白的。
你是说,我的话写完了,又写你们说的,对吗〔指屏幕〕我写完了我说的话,是怎样写你们说的话的?生:是另起一行写的。
师:〔兴奋地〕我就知道你心里明白!你说得很对!大家看,我是分段写的!怎么分段的?生:您说的话是一段,我们说的是一段。
师:只两段?〔笑声〕生:对话的时候,您说的话是一段,我们说的是一段,接下来您说的又是一段。
师:完全正确!写对话,我是分段写的,不管谁说的,也不管说了多少话,都占一个自然段。
师:分段写对话看上去清楚、舒畅,读起来也不累。
我还写了第二遍呢!想知道吗?生:想!〔出示幻灯片二〕上课了,于老师走进教室,亲切地对小伙伴说:“小伙伴,我姓于,叫于永正,来自江苏徐州。
欢迎我吗?”“欢迎!”小伙伴齐声说。
“感谢!”于老师兴奋地说,“那,我们就上课吧!”师:这一次写的和第一次写的内容一样,字也一样,也是分段写我们的对话的。
但是什么变了?生:提示语的位置变了。
师:对!写对话的时候,提示语的位置是可以变动的!提示语的位置变了,什么也跟着变了?〔无人举手〕师:看看“说”后面的标点,对比一下。
〔说完,又重复涌现这两段对话,同学明白了,提示语放在说的话的前面,“说”后面是冒号;放在说的话的后面,“说”后面是句号,提示语放在说的话的中间,“说”后面是逗号。
说说,画画,写写――于永正老师口语交际、作文教学实录(一)
你先站在一边,下面我认识一下吴立彤。(看画像,该生也画了王钟灵。)很 遗憾,我原想让你画吴立彤的,结果,你也画了王钟灵。吴立彤没人画,那就 只好说吴立彤了。
师:
(面向学生)王钟灵怎样呀,能说会道。王钟灵,你知道我为什么想与你交朋 友吗?王:
不知道。
师:
听说你课文朗读得好,作文写得特别棒,是这样吗?
王:
我们班上像我这样的还有好多呢。
师:
哎呀,这样说,我越发愿意与你交朋友了。多谦虚呀,希望你不要太谦 虚,谦虚过度会使人落后的。(笑声)你能不能朗读一段课文给大家听一听?你喜 欢哪一课?读一段也行,展示你的朗读水平。
生:
行。
师:
为了考住老师,同学们不要使眼色,不要朝他们看。第一个同学的名字叫 王钟灵。
有叫王钟灵的吗?
生:
有。
师:
(在黑板上写名字)是这个 “钟”吗?
生:
师: 还有一位同学叫吴立彤。有叫吴立彤的吧?
生:
有。(于老师在黑板上写 “吴立彤 ”)
师:
是不是口天吴?我写得对吗?
生:
师:
我听说咱们班王钟灵朗读好,作文写得好,于老师从小就喜欢朗读,喜欢 写作文,所以我特别喜欢这样的学生。我还听说吴立彤同学能歌善舞,嗓子特 别好,唱歌像百灵鸟叫似的,于老师从心眼里喜欢这样的小朋友,所以我想和 他们交朋友。咱们班有喜欢画画的吗?(一生举手)请你来画画。再请一位,请过 来。你愿画谁?
说说,画画,写写 ——于永正老师口语交际、作文教学实录
(一)第一节
师:
咱们是兴化市实验小学哪个班?
生:三(1)班。
师:
噢,是三
(1)班。知道我姓什么吗?
生:
您姓于。
师:
小学五年级语文:于永正老师案例
小学五年级语文:于永正老师案例一、重情境创设进行言语交际训练必先创设言语交际的情境,为交际说话构建必要的环境与氛围,以此来激发学生交际的欲望,克服为作文而作文、作文没有目的、对象的弊端。
如何创设课堂情境,使训练具有实践意义,是一个很有难度的问题。
而于老师的创设情境之巧却常常让人拍手叫好。
于老师常常采用表演的形式,用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情、抓住生活提供的机会、创设口语交际的情境等方法进行说写训练。
这种在一定环境中的说写训练,贴近学生的生活,大大激发学生言语交际的积极性。
正如杨再隋老师所说:当学生的表达欲望被激发起来的时候,兴致所至,妙语连珠,情之所生,妙笔生花。
案例一:在《当解说员,写通讯报道》的说写训练中,于老师是这样创设情境的:(黑板上挂着动物王国扳手腕决赛的横幅会标。
同学们好奇地看着。
)师:现在请同学们观看动物王国扳手腕决赛。
看看是哪两个队参赛的,各有几名队员参加,裁判员是谁,比赛结果如何。
(3名戴兔子头饰,3名戴猴子头饰和1名戴大象头饰的同学上场。
大象为裁判。
两队将进行比赛。
)师:谁把刚才看到的说一说?生:今天参加动物王国扳手腕决赛的是兔子队和猴子队,每队有三名队员,裁判员是大象。
比赛结果,兔子队获胜。
师:说得不错我来介绍一下同学们,刚才是练习,不是正式比赛。
告诉大家,正式比赛的时候,动物王国小蜜蜂电视台现场直播,但是缺一名解说员,想请我们来担任然后引导解说员介绍双方队员,介绍比赛情况案例二:这是于老师创设的〈描述人物外貌,转述通知〉的交际情境:(上课铃响,于老师没有来。
一位陌生的年轻的女教师走进教室,小朋友都瞪大了惊奇的眼睛。
)[女:小朋友,于老师在这个教室上课吗?生:是的。
他还没有来。
女:怎么,还没来?小朋友,我是××区文教局的,找于老师有点事。
局长要他带着教学计划参加座谈会,时间是今天下午两点,地点是文教局一楼会议室,请于老师按时到会,不要迟到。
我还有别的事,不等他了。
于永正 教你写作文
于永正“对话作文”教学实录一、回顾文段,作文入格《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片段:有一次,在伯父家里,大伙儿围着一张桌子吃晚饭。
我望望爸爸的鼻子,又望望伯父的鼻子,说:“大伯,您跟爸爸哪儿都像,就是有这么一点不像。
”“哪一点不像呢?”伯父转过头来,微笑着问我。
他嘴里嚼着东西,嘴唇上的胡子跟着一动一动的。
“爸爸的鼻子又高又直,您的呢,又扁又平。
”我看了他们半天才说。
“你不知道,”伯父摸了摸自己的鼻子,笑着说,“我小的时候,鼻子跟你爸爸的一样,也是又高又直的。
”“那怎么——”“可是到了后来,碰了几回壁,就把鼻子碰扁了。
”“碰壁?”我说,“您怎么会碰壁呢?是不是您走路不小心?”“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哦!”我恍然大悟,“墙壁当然比鼻子硬得多了,怪不得您把鼻子碰扁了。
”在座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写好对话相当重要,因为好多事情,就是在对话当中进行的,对话一完,事儿也就结束啦,所以说,我们要学会写对话。
再有,人的语言是表现人物思想的,也表现人物性格,从这个角度上说,写好对话也是非常重要的。
再看,作者在写人物对话的时候,表现形式有什么特点。
1、写对话分自然段写,有什么好处呢?你说说看。
写对话分自然段,第一能使文章显得非常清晰,看上去非常舒服。
第二,老师改作业,读者读你的文章,眼睛不疲劳。
比如说,当人读到这儿,目光从这儿移到这儿的时候,有一个短暂的休息,读这样的文章,眼睛不疲劳。
老师一不疲劳,一高兴,心情一好,马上就给你作文打高分。
第三个原因我一般不给人说,就给我们六?三班的同学说。
写对话分段,文章显得很长。
2、作者在写对话的时候使用了大量的提示语。
一起来写这个词好吗?(师板书:提示语)什么叫做提示语?文中表明这句话谁说的,怎么说的,这叫提示语。
比如说,“我望望爸爸的鼻子,再望望伯父的鼻子,后来说的。
这叫什么?3、有的提示语在说的话的前面,有的在说的话的后面,有的把说的话分成两部分,把提示语嵌在当中,这叫变化。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林冲棒打洪教头》教学实录(精选12篇)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林冲棒打洪教头》教学实录(精选12篇)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林冲棒打洪教头》篇1课前谈话。
教学过程:板书后学生齐读课题(齐读2遍后发现学生读音有问题。
)找学生读,点评:“洪教头”的“头”读轻声)1.师:什么是“教头”?生:很多人的师傅。
生:教别人武功的。
师:噢,就是无数教练。
2.师:通过预习,生字能读准吗?出示:昼劈恼睬羞踉跄指名齐读。
师:“踉跄”的意思,打开书快速看,在哪句话中?指名学生读,理解:还没有站稳脚跟,差一点摔倒。
[理解“踉跄”时,闹了很多笑话,会场上笑声一片:生:还没有站稳脚跟。
师:还差一点。
生:还没有站稳脚跟,就又提起了棒。
师:你没有理解老师的意思,接着说,还差一点。
如此又重复了4个学生,第5个学生终于“醒悟”:还差一点摔跤。
这里学生将“还差一点”理解成还要在书上找答案。
于老师若能说“还差一点就……”学生应能马上反应过来。
]3.师:这篇课文中有很多多音字,若读好了,就为读课文扫清了障碍。
出示:两人差人押着林冲来到柴进庄上。
乃是八十万禁军教头。
理解禁军(保护皇上的军队。
宋朝的正规军)众人来到堂前空地上。
林冲把棒一横,还了个拨草寻蛇的招式。
[师:这里还有个字很容易欺骗你的眼睛。
果然学生读成“拔草寻蛇”。
]生:连起来读一读。
师:把多音字读准,生字认得。
读书不成问题。
生:读第一自然段。
师:读书要像说话一样自然。
最后一个音不要高上去。
[这班孩子大概动漫片看多了,整班一港台腔,尾音上扬。
全场又爆笑。
] 师:范读。
生:各自练读。
师:句号要停顿。
示范。
语调要变化。
师:再请原来读的同学读,是不是有变化。
生:读。
师:仍指第一名学生读第二段。
师:谁读下面一小节。
生:读第三段。
师:“便去上首坐了。
”理解“上首”:是尊贵的客人坐的。
生:接着读。
师:没有把林冲、洪教头、柴进三人的语气读出来。
三人身份、地位、经历都不一样。
[师泛读,在场的每一位入在欣赏一出话剧,不禁掌声雷动]。
生:读第四、五自然段。
于永正老师执教《学习写人物地对话
学习写人物的对话执教:于永正执教班级:莘县实验小学三年级二班2012-2-28课前谈话师:知道我叫什么吗?生:于永正师:还了解哪些?生:您是教育家。
师:教育家,我问梅老师,教育家是谁说的,梅老师说是冯主任说的。
冯主任说的不算的啊。
师:知道我叫什么了怎么称呼我?生:于老师。
师:见到于老师是不是很难过?没想到今天上课的是……生:老爷爷。
师:把话说完整,没想到今天上课的是……生:没想到今天上课的是于爷爷。
师:噢,把“老”去了,怕老师难过。
师:你们是哪个班的同学?生:三年级二班。
师:今天有没有不是咱们班的同学,比如老师的孩子,听于老师来了,也来听课。
有没有“外宾”?生:没有。
师:哦,有,我们也欢迎啊。
准备好了吗?我们上课。
文导学——读文,看特点生喊班级口号:……共同进步师:好,共同进步,于老师能进步吗?师:刚才我们聊了很多,能写下来吗?我已经写下来了,快不快?老师写得没这么快,电脑替我写的,看一看。
投影写好的对话,学生读。
师:写对话不仅要写说了什么,还要写怎么说的。
这样的写法有个名称,知道是什么吗?生:提示法。
师:不是这个名称的,叫提示语。
写怎么说的。
再来读这段对话。
再出示一段对话,让学生观察2、3自然段和刚才有什么不同?生:提示语跑后面去了。
师:第2自然段有什么变化?生:提示语跑中间去了。
师:“于老师走进教室说”(这是一句提示语),看后面是什么号?——生:冒号。
师:提示语跑到后面用什么标点符号?生:句号。
师:读书,不仅要读文字,还要读标点符号,要会读会用。
师小声读下水文,生再读文章。
师:读书一定要细,不仅要读文字,也要读标点。
你看这个学生读得多认真,眼睛多亮,摄影师一定要给个特写。
(摄影师上前)摄影师要扛着机器,灵活些。
我现在是导演,还是导摄。
文导学——抄对话,关注格式和标点师:现在把本子拿出来,坐端正。
我看这段话,我说一句,你写一句,要注意标点,每一个标点看清楚。
生写。
师巡视。
师:写仔细,谁的坐姿端正,摄影师把他拍下来,谁的字写得漂亮,摄影师给他录下来。
作文范文之于永正歇后语作文教学实录
于永正歇后语作文教学实录【篇一:于永正“歇后语想像作文”小感】于永正“歇后语想像作文”小感漫画之后就是歇后语,可见任何一种文学的形式都可以用来写话。
歇后语想象写话的特点在于:1、想象的空间更大。
2、富有童趣。
不需要挖掘文本,应该说比较简单,但是如何让短短几个字生发出一篇文章来就不是见简单的事情了。
应该说于永正老师在挖掘这个文本是体现了一定的智慧的。
他的各种设计都在为激起学生的想象而做准备。
体现在:认识歇后语(教师引入时有意使用歇后语、教师出示歇后语、学生自说歇后语、教师再次出示歇后语)——表演歇后语故事(学生自由组合表演、教师与学生组合表演)——动笔写作歇后语故事——学生念读作文和教师随机评价——最后再让学生细加修改交老师批改。
在谈话热身时用一系列的歇后语为接下来的教学做准备。
指出了自己刚才说的歇后语,展示歇后语。
学生展示自己的歇后语激发了学生积极性老师介绍歇后语的情况多重环节让学生对歇后语有了一定的感知。
老师展示自己收集的歇后语扩大的教学资源,起了教学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新编素故事,表演故事先用六分钟编故事进行表演。
表演用动脑、动手、动口,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让学生有了对歇后语更深的体会。
为下面的写故事作了铺垫。
写故事学生读,互相交流,把故事改好。
先请最不喜欢写作的改,以鼓励性言语与高分激励结合来写。
再请写的最棒的同一个故事进行对比整个流程简单明了,思路清晰。
先表演再写这个设计值得思考。
有了体验才能写的更生动更深刻更具体,而不仅仅是留于空想,这是于老师聪明之处,因为简单的谚语没有文本的渲染,没有文化背景的支撑,应该说是苍白、单薄的,这样的想象力也是不太有张力的,而用了表演则补足了这个缺陷,为想象提供了铺垫。
班级中处于中间位置的是占极大多数的,于老师在点评时抓了头和尾,则给了中间层次的学生有了很大提示,对于不喜欢的作文的学生以激励为主,给了极大信心。
而好的也不落后,给于机会,保护了其积极性,我在教学的时候有时过于注意差生,怪不得好的学生会有不公平的想法。
于永正仿写作文教学实录
于永正仿写作文教学实录观于永正老师课堂实录有感临清市尚店乡联校马培国这次京华中学听于永正老师的课是第三次了。
记得第一次是在聊城听于老师讲《新型玻璃》这篇课文。
我把于老师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板书的每一个字、每一个表情,包括学生的回答都一五一十地记下来,生怕忘了、漏了一丁点儿。
第二次还是在聊城,我又就是把于老师谈的《圆明园的吞噬》这篇课文的教学过程记录下来。
呀时总翻阅这些记录,期望获得一些启迪。
是啊,自己得到的收获真不少。
于老师一手漂亮的粉笔字;于老师那极具感染力的朗读;于老师教学中的幽默风趣;于老师教学中的智慧等等,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今天,存有一次观看了让老师效力的《水上飞机》这篇课文。
与前几次听讲融合出来,在我脑海中深深遗留下印迹的就是他对学生朗诵的指导。
朗读的重要性也是于老师反复强调的:“朗读是引导学生还原语言形象,感受语言情景,体会语言情感,理解语言蕴含的重要方法。
是培养学生语言感受力、创造力、品评力的有效手段。
”高林生老师总结的更轻易简洁:“书念不好了,课文不必教导。
”对朗诵的训练我也就是不遗余力。
为了读好课文,我曾让学生把所学的每篇课文都背下来;为了读好课文,我也曾把录音机带进课堂,让学生配乐朗读;为了让学生读好课文,我也曾举行过班级美文诵读比赛;为了读好课文,我也曾让学生“手舞足蹈”;为了让学生读好课文,我也曾背过十几篇课文,给学生范读……我是使尽了浑身解数,也有一些收获,但效果都不是很理想。
课堂上到底缺少了什么?是人格魅力,是文化修养,是锲而不舍的坚持与创新。
当然除了很多。
就是啊,发现自己的严重不足,就是进步的第一步。
就单在阅读教学的朗读指导上,我就受益颇丰。
于老师在教学《水上飞机》指导学生朗读时,一个“喂”字可谓“画龙点睛”;一个“喂”字把学生引入情境;一个“喂”字还原了语言形象;一个“喂”字使学生理解了语言内涵;一个“喂”字使语言与语境融合。
真是“点石成金”。
在阅读教学中,于老师擅于运用情境创设法,将学生导入情境,利用朗诵回去思索。
于永正作文教学实录
于永正作文教学实录于永正作文教学实录不知道大家对于于永正的《把作文写得有声有色》课堂实录,有没有应用到自己的教学中去了呢?以下是店铺给大家带来于永正作文课堂教学实录,以供参阅。
于永正作文课堂教学实录欣赏一片习作(一)(描写景物片断)“细刷刷的飘着,雨丝笼罩着柳树,笼罩着房屋,远处的山已经和天空中的云融为一体了,燕子似乎特别喜欢毛毛雨,在微风中斜飞着,不时发出唧唧的叫声。
”师:谁喜欢朗读? 一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
师:读得真好(带头鼓掌) 这段话中作家都写了哪些事物?生:雨、房屋、山、树、燕子……师:那们又听到了?生:刷刷、唧唧师:“刷刷”模拟什么声音?生:雨声。
师:“唧唧”模拟什么声音?生:小鸟的声音。
师:象声词。
(板书:象声词)所谓象声词就是模拟声音的词语。
再出示短文(二)(小英雄雨来片断)“雨来刚来到弄堂,见十几把雪亮的。
嗖溲的飞来”师:这段话中哪些词是象声词?生1:嗖嗖、咔啦师:“咔啦”是模拟枪上膛的声音,那么“嗖嗖”是模拟什么声音呢?生:子弹飞过的声音。
师:这四个词都是象声词。
有了象声词的运用,就会使人仿佛身临其境。
所以习作中不仅要写我们看到的,还要适当的写我们听到的各种声音,这样写如见其物、如见其声,这样作文才会有声有色。
(板书—有声有色)师:大自然里有很多声音,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去听听看都有哪些声音。
生踊跃回答。
师总结:我们在有声的世界中,大自然有风“呼呼”的吹着的声音。
有小溪“哗哗”流淌的声音;工厂里有机器“轰卤的声音;大街上有汽车“嘀嘀”的声音;课堂上,老师布置好作业,同学们安安静静做作业时还有写作的“沙沙“声;晚上当夜深人静时还可以听到打鼾声。
师:在生活中你还能听到那些声音?谁来学一学。
生:青蛙声、狗叫声、猫叫声。
(几位学生学得惟妙惟肖,大家都乐了!)师:所以我们写作文,不仅写看到的,还要写听到的,当然写声音要恰当要适可而止。
师领大家去逛公园出示录像(无声的公园美景片断) (第一次逛公园)师:你们看到什么?生:游人、花、树、草、蝴蝶、小鸟、泉水……师:老师刚才让大家带着眼睛和耳朵去游公园,可是只有画面却没有声音,我们现在再去看看。
于永正教学实录
《圆明园的毁灭》师:同学们好!生:于老师好!师:怎么知道我姓于的?生:老师说的。
师:说我姓于。
老师还告诉你们什么?生:你叫于永正。
生:你是一位全国特级教师。
师:全国特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
(众笑)还讲什么?生:你上课时对待学生很平等。
师(笑):说的好话真不少。
生:你当学生是自己的朋友。
生:你跑过许多省市。
师:跑过,用腿跑。
(做奔跑状)(众笑)到过,跑过也行,快就用跑,跑过许多省市。
生:你是一位中年男性。
(笑声)师:中年男性,不是女性。
是男是女?(众笑)师:你们老师贵姓?生:邱老师。
师:当你一见到我的时候,对你们老师说的话产生怀疑吗?有什么想法?生:你头发白了。
师:不是中年男性了。
(众笑)生:老年男性。
师:看来邱老师说得不准确。
不是中年男性,是老年男性。
生:你很幽默,很平易近人。
师:很幽默,很平易近人。
来,握握手。
(与该生握手)你很会思考。
生:原来于老师也是戴眼镜的。
师:戴眼镜好,后面的同学看不见——在下面做小动作看不见。
师:对我产生怀疑吗?中年男性一下子变成老年男性。
对邱老师的话还相信吗?光听说就相信这不是科学的学习态度。
生:应该眼见为实。
师:你对邱老师的话半信半疑?生:是的。
师: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两节课后请你站起来,把你对我的印象说一说,好吗?一言为定。
(指着刚发言的学生说)生(大声):一言为定。
(抚肩示意生坐下)(评:教学伊始,于老师利用与学生初次见面这一特殊情境,与学生进行交流。
看似闲聊,实是切切实实的言语交际训练。
可谓亲切自然,不露痕迹。
)第一课时师:师生问好后就不要再站了,现在上课。
知道学哪篇课文吗?生(齐):《圆明园的毁灭》。
师:书读了几遍?生:两遍。
师:有看三遍的吗?生:我。
(三、五个举手)师:好,请坐。
有超过她的吗?你看了四遍,很好。
看一遍是预习,看两遍就不错了。
看四遍更不得了。
这叫自学,自觉地学习。
请同学们把右手抬起来,咱们一起写课题好不好?圆,写得潇洒一点;的,上齐下不齐;毁,注意笔顺;灭,上面一横长一点。
对话描写作文指导课课堂教学实录
对话描写作文指导课课堂教学实录《对话描写作文指导课》课堂教学实录徐州市鼓楼区教研室:于永正师:(显示大屏幕)这儿有,你们的讲义里有,同学们看,这是从一篇很著名的课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当中选的一段,这篇文章是鲁迅先生的侄女周晔写的,写得非常棒。
请咱们班朗读得比较好的同学来读一读,以前没有读过,拿到手就去朗读,有点难为你了。
生:(朗读)又一次,在伯父家里,大家围着一张桌子吃饭,我望望爸爸的鼻子,又望望伯父的鼻子,对他说:“大伯,您跟爸爸哪儿都像,就是有一点不像。
”“哪一点不像呢?”伯父转过头来,微笑着问我。
他嘴里嚼着,胡唇上的胡子一动一动的??师:(纠正)嘴唇,嘴唇上的胡子,再读这句话。
生:(朗读)嘴唇上的胡子跟着一动一动的。
“爸爸的鼻子又高又直,您的呢,又扁又平。
”我望了他们半天才说。
“你不知道,”伯父摸了摸自己的鼻子,笑着说,“我晓得时候鼻子跟你爸爸的一样,也是又高又直的。
”“那怎么――”“可是到了后来,捧了几次壁,把鼻子碰扁了。
”“碰壁?”我说,“您怎么碰壁呢?是不时您走路不小心?”“你想,四周围黑洞洞的,那还不容易碰壁吗?”“哦,”我恍然大悟,“墙壁当然比鼻子硬得多了,怪不得您把鼻子碰扁了。
”在座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师:有趣吗?生:有趣。
师:很有趣,你读得也很好,刚刚拿到一篇课文,就读得那么棒,真是难为你了。
幸亏你的朗读水平高,不然的话就读不好。
同学们看,这篇课文是写周晔到鲁迅先生家作客的一件事,你看这篇短文,作者写得最多的一篇是人物的什么呢?生:(齐声)对话。
师:(板书:对话)除了最后一小节,其他的都是人物的对话。
所以阿,学会写对话,相当重要,好多事情就是在对话过程当中进行的。
对话完了,事也就结束了,所以我们要写好人物的对话。
再说啦,人物的语言也可以表现人物的思想,人物的性格,所以,从这个角度上说,写好对话也非常重要。
我经常对我的学生说,如果你发现写的作文字数不够,我有个诀窍:字不够,对话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说,画画,写写——于永正老师口语交际、作文教学实录(一)第一节师:咱们是兴化市实验小学哪个班?生:三(1)班。
师:噢,是三(1)班。
知道我姓什么吗?生:您姓于。
师:知道我从哪儿来的吗?生:徐州。
师:江苏徐州。
你们到过徐州吗?生:没有。
师:欢迎到徐州做客,我来接待。
上课之前,你们老师向你们介绍过我没有?生:介绍过。
师:说我什么了?生:说您是全国最有名的特级老师。
(众笑)师:你信吗?生:信。
(众笑)生:老师还说于老师是一位慈祥的老人。
生:潘老师说你上的课既轻松又愉快。
师:嘿!好词儿都用上了。
上我的课既轻松又愉快,你也信,是不是?生:是。
生:潘老师还说,你出过许多书,而且这些书的故事都十分精彩。
师:说话多通顺,用词多恰当!同学们,潘老师说的话你们是真信还是假信?生:真信。
师:有没有不信的?生:没有。
师:有没有半信半疑的?生:没有。
师:有一句古话叫:“耳听为——”生:虚。
师:眼见呢?生:为实。
师:既然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潘老师一说你们就信,那行吗?请你说。
生:因为我相信是真实的。
生:我信得过潘老师。
(众笑)师:这边有没有半信半疑的?哪怕有一位也好。
没有。
究竟潘老师说得对不对,两节课以后见分晓,你们再下结论,行不行?生:行。
师:现在上课。
(师生问好)[小朋友很天真,教师要珍惜孩子对自己的信任,在孩子面前要说实话,要真诚。
看来,学生说真话、说实话,教师要以身示范。
]师:其实我不是来上课的,是来找人的。
我很想与这两个人交朋友,为什么交朋友,等会儿说。
本来认识这两个人很容易,我说,哪个叫张三呀?张三站起来,老师就认识了。
但是于老师不想这样做。
怎么办呢?我先把这两个同学的名字写在黑板上,然后,你们站起来告诉我这两个同学长得什么模样?什么样的眼睛?什么样的鼻子?什么样的脸庞?穿的什么衣服?是胖呀,还是瘦呀?是高还是矮?你们说,让我来猜。
这办法好不好?生:好。
师:第一,看你们会不会说,说得准不准;第二,看于老师会不会猜。
既考你们又考我,这办法行吗?生:行。
师:为了考住老师,同学们不要使眼色,不要朝他们看。
第一个同学的名字叫王钟灵。
有叫王钟灵的吗?生:有。
师:(在黑板上写名字)是这个“钟”吗?生:是。
师:还有一位同学叫吴立彤。
有叫吴立彤的吧?生:有。
(于老师在黑板上写“吴立彤”)师:是不是口天吴?我写得对吗?生:对。
师:我听说咱们班王钟灵朗读好,作文写得好,于老师从小就喜欢朗读,喜欢写作文,所以我特别喜欢这样的学生。
我还听说吴立彤同学能歌善舞,嗓子特别好,唱歌像百灵鸟叫似的,于老师从心眼里喜欢这样的小朋友,所以我想和他们交朋友。
咱们班有喜欢画画的吗?(一生举手)请你来画画。
再请一位,请过来。
你愿画谁?生:画王钟灵。
师:那么你(指另一位学生)就画吴立彤。
你们画得像,老师会一眼看出哪个是王钟灵,哪个是吴立彤。
生:王钟灵长得胖胖的,黑乎乎的。
师:王钟灵长得胖胖的,黑乎乎的。
男的?女的?生:王钟灵是男同学。
他留着一个小平头。
师:小平头?胖乎乎的、黑乎乎……(老师在寻找)还有什么特点?生:眼睛蛮大的。
师:大眼睛。
生:他穿着一身红色的衣服。
师:红色的衣服?裤子也是红色的吗?生:不是。
他穿着红上衣,黑裤子。
师:上身穿着红色的衣服,下身穿黑裤子。
(师寻找)今天穿红色上衣的太多了。
生:他胸前挂着一把钥匙。
生:他身上还挂着一个中队委的标志。
师:身上什么部位?(生指胳膊)噢,胳膊上挂着中队委的标志。
生:王钟灵眼睛下面还有几颗小黑痣。
师:哪只眼下有小黑痣?(生指左眼)噢,左眼下有小黑痣。
你知道吗?那叫美人痣。
男孩子长的,自然就叫“美男痣”了。
(笑声)[小小的调侃,课堂情趣盎然,师生情感融洽。
](师照上面学生说过的特点寻找。
)生:他个子矮矮的。
(学生目光扫向王钟灵)师:眼睛向前看。
不要给我使眼色,看我能不能猜着。
生:他笑起来的时候,嘴巴露出两个小酒窝。
师:酒窝出现在嘴巴上啦!(生笑)哪里有酒窝?生:嘴边。
师:嘴边不是嘴巴。
男生都笑笑,我看谁有酒窝。
(学生笑,老师寻找)你还有补充?生:王钟灵的耳朵小小的。
(众笑)师:这一说更明白了,耳朵小小的,眼睛大大的,而且左眼下面有几颗“美男痣”……(走到王钟灵身边)你就是我要找的王钟灵!生:(一齐大声说)对!师:哎呀,找你找得好苦呀!(生笑。
老师拉着王钟灵的手走到黑板前。
)师:(对画画的同学)你画的耳朵小小的,你把王钟灵的特点给画下来了。
画画的学生:眼睛下有黑痣,他还有一颗门牙掉了。
师:小黑痣也画上了,这儿有个洞。
王钟灵,张嘴我看看,(王钟灵张嘴)果然门牙掉了。
画画的学生:他胸前有把钥匙。
师:你真了不起,特点抓得特别准,画得很好,谢谢你帮我找到了王钟灵。
生:谢谢于老师的夸奖。
(众笑)师:看,多会说话。
(转身对王钟灵)王钟灵,我们再握握手。
我认识你非常高兴。
王:谢谢于老师。
我谈不上什么,其实,应该是我认识您才高兴呢!(众赞叹)[在具体口语交际中,学生应对很得体。
“应该是我认识您才高兴!”包含了学生对老师的尊重,表现了学生的机智,反映了较高的交际能力。
有了真正的口语交际的情境,有了宽松的氛围,有了平等的师生关系,有了真正的教学民主,学生的潜能便会得到开发,学生的表达就会出现意料不到的精彩。
]师:(面向学生)王钟灵怎样呀,能说会道。
王钟灵,你知道我为什么想与你交朋友吗?王:不知道。
师:听说你课文朗读得好,作文写得特别棒,是这样吗?王:我们班上像我这样的还有好多呢。
师:哎呀,这样说,我越发愿意与你交朋友了。
多谦虚呀,希望你不要太谦虚,谦虚过度会使人落后的。
(笑声)你能不能朗读一段课文给大家听一听?你喜欢哪一课?读一段也行,展示展示你的朗读水平。
王:我读语文课本中第6课:《西湖》第二节。
(学生朗读,表情十分投入,于老师两手不停为他配上优美的动作。
鼓掌。
)师:王钟灵,我被你的朗读陶醉了,我仿佛来到了西湖边,看到西湖边的美景一般。
王:于老师您过奖了。
(众笑,赞叹)师:你还有话说吗?王:没有了。
[上述于老师与王钟灵同学的对话,其实是为全班学生做口语交际的示范。
]师:你先站在一边,下面我认识一下吴立彤。
(看画像,该生也画了王钟灵。
)很遗憾,我原想让你画吴立彤的,结果,你也画了王钟灵。
吴立彤没人画,那就只好说吴立彤了。
我的好朋友吴立彤长得什么模样?谁来描述描述,看我能不能猜着。
生:吴立彤穿着一身白色的衣裳。
师:她穿着一身白色的衣裳。
男孩?女孩?生:女孩。
师:男孩就不看了,我专看女孩。
穿一身白色衣服?(寻找)生:她的眼睛大大的。
师:大眼睛……生:她肩膀上别着中队委标志,头上还扎着羊角辫。
师:头上扎着一对羊角辫?生:不,一个。
师:独角辫?(众笑)一女生:刚才那位同学说错了,吴立彤是扎着一条马尾辫。
师:噢,男同学对辫子不熟悉,那不叫羊角辫,叫马尾辫,是吗?男同学没扎过辫子,说不准可以理解。
[于老师对学生的爱护是表现在各个方面的,虽然有时往往只是一句话。
]生:吴立彤个子矮矮的。
师:个子矮矮的,比你高还是比你矮?生:比我矮。
嘴角还有一个酒窝。
师:只有一个酒窝?哪一边有?哪一边没有?(学生指左边)左边有酒窝,右边没有酒窝,只有一个。
有两个该多好哇!(生笑)生:她的额头上有一个秀顶,表示聪明的意思。
师:额头上有什么?生:秀顶。
师:什么叫秀顶?哪个地方?生:这个地方,(该生指自己的前额)尖尖的。
师:这个地方有斑点,是吧?生:不是斑点,是这儿有头发,是尖的。
(学生再指额头)师:这儿有一点尖头发,叫秀顶,是吧?今天我又长了一个见识。
不用说,潘长江额头上的尖尖的头发也叫秀顶了?(笑声)生:吴立彤身材瘦小,身轻如燕。
师:身材瘦小,身轻如燕。
嘿,一定是非常苗条的女孩了。
生:吴立彤今天穿了一双黑色的皮鞋。
师:那我要看一下每个同学的脚了。
(老师看桌子下面学生们的脚。
笑声。
)生:她的大门牙掉了一颗。
师:把大字去掉,大门牙多难听呀。
(笑声)生:她的门牙掉了一颗。
师:她的门牙也掉了一颗,像王钟灵一样,笑起来就可以看见了。
女同学笑一笑我看看。
(学生笑)生:吴立彤瘦瘦的,跳起舞来轻轻的,很漂亮。
师:舞姿很美。
生:她头小小的。
师:小脑袋,小身子,显得非常的娇小,像小巧玲珑的百灵鸟,对不对? (于老师在寻找)她穿的是一身白衣服,裤子也是白的吗?生:不是,裤子是黑的。
师:我看出来了,(学生要发言)还有,请你说。
生:她不是穿白衣服,是白裙子,里面是穿的条形的衣服。
师:白裙子,里面穿的是条形衣服,带条纹的衣服。
生:吴立彤特别爱笑,她一遇到什么好玩的事就笑得合不拢嘴。
师:我看见了,她刚才又笑了,笑得这样子。
(于老师做笑得肩抖动的样子)请你站起来,刚才你笑得肩膀都抖动起来了。
你就是我要找的吴立彤,是不是?吴:是。
师:就在老师眼皮底下,半天才看出来!(因个子小,该生坐在第一排)吴立彤,认识你,我同样很高兴。
吴:于老师,您好。
师:我说老师认识你很高兴。
吴:我认识您也很高兴。
(众笑)师:我听说你能歌善舞,是吗?吴:对。
师:这不是不谦虚,叫实事求是。
(众笑)你能不能当着大家的面,跳一跳或者唱一唱?跳也行,唱也行。
你愿意唱还是愿意跳?吴:那我唱一首歌。
师:唱一首歌。
刚才同学们说什么来着?秀眉?(生说:秀顶)秀顶。
老师们,(指着吴立彤的额头)这就是秀顶!确实有点像潘长江。
这秀顶很讨人喜欢,刚才同学说了,是聪明的标志。
吴立彤,你唱哪一段?(手摸吴立彤的头)吴:我唱《吹起我的小柳笛》。
师:听好,《吹起我的小柳笛》。
掌声鼓励一下。
(带头鼓掌)(吴立彤轻松地唱完一段)(师生鼓掌)[课上到这里,我们领略了精彩的口语交际。
于老师利用借班上课这个机会,以打听两个学生为由进行的说话练习,突出了口语交际的两个最重要的特点:一是有对象的;二是有目的,是一种需要,不是为说而说,无的放矢。
]吴:我就唱一段好不好?师:好的。
歌声真优美呀!而且落落大方,你们俩过来,咱们手拉手,请摄影师给咱们照相,今天我来实小认识两个好朋友,请给合个影。
(于老师站在中间,蹲下和同学一般高,搂着两位同学。
师生合影。
)[于老师把“蹲下来看学生”的感人形象永远留在了学生心中,留在了听课老师的心中,也把他尊重学生,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生动地展现出来。
这是对青年教师无言的教育。
]师:同学们,你们是不是为于老师认识他们俩而感到高兴?生:是。
师:于老师想念他们时,除了看照片以外,还可怎么办呢?生:请刚才两位同学留下地址给您,以后可以通信。
还有,请他们俩有时间到徐州去做客。
师:对,到我家里来。
或者我到这儿来。
我想请你们写一写他们二人好吗?我一想念他们,我就拿你们写的作文读一读,哪颗门牙掉了,哪儿长个美男痣,我一看就乐了。
行不行?愿不愿意写我这两位好朋友?[创设表达的对象,明确表达的目的、意义,才能更好地激发表达的愿望,所谓“情动而辞发”。
这样,就不是为写而写了,是“有为”而作了。
在这里,写,也是为了交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