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
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学与教
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学与教摘要:当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己成为我国推进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的突破口,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发展,校园网络的建设在初中已经非常普遍,“数字化教学”已经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主旋律。
地方学校都正如火如荼地开展数字化环境下的教学研究,数字化教学资源作为教学资源组织的一种有效形式,已经成为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有效途径,应用数字化教学资源是必然的途径,具有深刻的意义;同时,在数字化教学资源在初中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时,教师也有很多问题亟待注意。
关键字:数字化;初中科学;资源;应用一、应用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意义(一)有利于更好的培养人才21世纪,教育的目的旨在培育出优秀的人才,而数字化资源的运用最直观的意义就在于引进了国内外先进的教学资源,从而让学生接受最先进的知识。
事实上,如今大多数初中都已建好了校园网教学环境,如果有非常方便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和足够丰富的教学科研资源供教师和学生方便地学习采用,教师就能在很方便地提取国内外各个部门和各个领域的最新知识,编入自己的教案中向学生传授。
这种教学模式的改革一方面大大地促进了教师在本专业领域的科研创新,另一方面,现在的初中生都是极富创新性的学生,他们渴望吸取当今最新的知识和信息。
数字化教学资源环境可以使学生们在广阔自由的知识海洋里,自主地寻求他们所感兴趣的知识。
因此数字化教学资源环境的建设必定能为创新人才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有效优化教学方式,促进教学改革数字化教学资源的使用,可以改变过去“由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数字化资源的运用可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导者,更多的参与的课堂的知识传输中。
数字化教学资源还可以使广大师生突破时空界限,不受时间和空间的约束,方便灵活地获取信息,共享网络上最好的教师和课程。
通过丰富多样的交互方式,让学生们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有利于打破以教师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和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逐步建成一个全新的、开放的课堂教学。
刍议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模式之尝试
刍议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模式之尝试【摘要】随着教育的不断深化改革,网络技术不断发展,网络教学应运而生。
通过几年的教学研讨实践,发现一是简单易学,二是使用方便。
在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研究中,使用的软件是word和powerpoint。
网络教学使教学过程由老师单纯的教转变为教与学双向互动的过程,学生的学习模式转变为以掌握获取知识的能力为目的创新性学习。
在多媒体教室上课,不需要一人一机的网络教室。
课件既可上网下载,亦可以制作,省时又省事。
网络教学主要是人机交流,使真实的教学环境相对变小,学生将由丰富多彩的现实学习变为单纯理想探索。
【关键词】网络教学;教学模式;整体教学引言就教学来说,要教会学生一种生活方式。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化网络时代,是知识经济时代,学生正处于高社交化、高信息化、高效率化为特征的现代社会中,网络是最重要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的工具。
网络的发展让老师们不得不考虑它对教学的影响。
从我的探索实践以及自己的探索情况看,我觉得以下几个模式还是比较可行的:一、发现式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给学生提出问题,并告诉学生网上有关该问题的cai课件,有关于intemet的学习资料,以及许多学校的网站上有该问题的有关资料,然后让学生围绕问题的结局,自己到网上查找各种有关知识,再把网上搜集来的学习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整理。
在此过程中有学生和教师的交流,也有同学之间的沟通。
学生利用网上信息探究和学生之间协同学习交替进行,最后由学生形成自己的解决方案。
这种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了网络信息量大、交互性强、多媒体传递信息等功能。
为学生创造了发现式学习环境,让学生由被动式学习变为主动探索式学习,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挖掘了学生的潜能,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由于学生自己把知识系统化、结构化,所以能更好地理解和巩固学习内容,并能更好地将其用于实践。
要实现网络环境下的发现式教学模式,一方面必须设计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课件;另一方面,还需要提高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素质,转变教育观念,摒弃那种将传统教学模式直接带入网络时代的观念和做法,同时还要不断提高教师的网络操作技能和网上资料开发、利用等方面的能力。
浅谈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
、
什么是 网络教学
所谓网络教学 ,就是利用 网络进行教学。: 到辅导个别 、 督促个别 、 察看全体学习的过程。 : 他人交流评议 , 而专题 网的测试功 能 , 由于反
《 新课程 》
21年5 8 00 月2 日
残 谈 网 络 环 境 下 的 教 与学
◎江 苏省江 阴市大桥小学 孙 丽君
摘
要: ‘ 网络化是 信息 化社会 的重 要特 : 教学则没有太多 的时间限制, 学生可以随时上 : 方面有精深 的造诣 , 又能广泛 涉猎多种相关学 ・
征, 网络环境下 的课堂教 学不 同于传统 的课 网学习。 在 网络教学在上课的环境方面也有了彻 , , 科 如咨询、 信息技术 、 济、 经 法律等 方面的知 堂 学。本文结合传统的课堂教学, 教 阐述 了网 : 的改变 。 底 传统课堂教学中的课堂环境是由教 : , 识 以适应 教育者对不 同层次 、 同类 型教育 不
络教 学与传统教育 的区别 , 以及 网络环境对教 : 、 师 学生及教学用具集合在一间特定 的教室 中 信息 的需要。 师提 出的新要求 , 并联系实 际教 学, 了自己 构成 , 谈 丽网络教学 中计算机系统 电脑 工作 台、
・
4基础学科与新兴学科相结合 .
的一些心得体会。
所有学生都是开放 的, 可以被成千上万 的学 习 : 确的现代化教育思想 , “ 那这 班班通 ” 就不 : 显然 而增强了学生完成任务的信心 , 于学生保 有利 者 同时使用 , 没有任何 限制 ; 有学 生都可 以 : 所 起什 么作用。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的研究报告
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网络环境下教与学模式的研究实验方案一、问题的缘起〔一〕时代背景21世纪,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开展,互联网络作为传播的新媒介正悄然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方式。
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正面临着世界教育信息化的开展与可持续开展的挑战。
因而,构建以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为根底的开放性和可持续性教育与学习化体系,已成为新世纪教育改革和开展的必然趋势。
在信息技术迅猛开展的今天,随着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的日臻成熟,教学的网络化、多媒体化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一大特征,多媒体与网络教学代表了现代教育的一个开展方向。
应用多媒体网络教学必将引起教学过程的根本改变,也必将导致教育教学思想、观念、理论和教学模式的深刻变革。
何克抗教授指出:“当前深化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是创立新型教学模式。
〞信息时代的教学,决不是传统的、封闭式的单纯的授受模式,而是开放的、综合的、多元的、立体的、交互的新型模式,有助于开发学生多方面智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网络凭借其强大的优势,为学生构建了想象、设计、创造、协作交流和展示自我的平台,它集各种有效信息于一体,创设了多元联系的灵活可变的学习情景,为学生提供了探究学习活动的源泉,更为创始问题情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设计问题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和保障。
因此,深入开展网络环境下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索是十分必要的。
〔二〕问题的提出“十五〞期间,我们道里区教科所受省、市教育科学规划办委托,参与组织了教育部规划课题“用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实验研究工作,道里区四十余所学校、其他地市三十余所学校参与,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尤其是在信息技术和学科课程及教学的整合方面,在理论和实践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建立了一批省市信息化示学校,造就了一支精良的具有较高教科研能力和信息意识的教师队伍,培养了一大批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学生,积累了丰厚的现代教育资源和珍贵的研究财富。
网络视野下的教与学
… 。
。
‘
一
口教学研 讨口
下的
与 黝
广 州 市 司 法 学校 【 要 信 息技 术 的 运 用 正 改 变 着我 们 的 教 摘 与 学 改 变是 渐进的 发展 的 开放 的过程 在 网 络 视野 下 主 动 地 不 断 地 运 用 新 的 信 息技 术 参 与 教 与 学 创 造 活 动 是今 天 的 师 生 的共 同 使 命
, 、 ,
程 我们过去和今天 取得 的所有成绩和成 果 都 是过渡性质 的临时 做 法 都 将 随 时 被更 新 换代 信 息化 的这 一特 点 要求我们要 在 网 络视野 下 主 动地 去运 用先进信息技术
, , , 。
。
,
而 休闲性 阅读 的 目的是得到某种 阅读的快
。
,
感 要求 内容和制作 的趣 味性
教 与 学 是 各级各类 学校教育 的 基础
,
。
信息
、
化 的社会环 境 推动 教育 界 创 造 出各 种高水平 高效 益 的崭新教学与学 习 模式 这 种新 的教学环 境与教 学模式 类学校 一 场最激 烈 的竟争
, ,
信息技术的运用 正 在深 刻 地 改变着我们 的 社会和 生 活 当 然也 改变着我们的教学和 学习 当 代 教 育 目 的 巫待 信 息技 术 古代教育 以语 言交 流 为 主 文字交流为辅 以乡村 为 中心
, , , , 。
如何尽快 驾驭
己 成 为各级 各
,
跨 时空 大信 息量 交互 性和 个 性 化 是 网 络 环 境 下 学 习 与 教学模 式的 主 要 优 势 信息 资源 和 方 便 的获取 方式
,
、
、
,
知识 的 传播 以手 教 口 授 为 特 点
探索网络环境下教与学的模式
探 索 网络 环 境 下 教 与 学 的模 式
窦 永 恒
刚络环 境 下教 与 学 的创 新实 验研 究 是 教师 通 过 网络创 设教 与 学 的环境 ,引导 学 生主 动参 与 、主 动 探索 、主动 思 考 、主 动 实践 , 实现 学 生多 方面 能 力综 合 发展 ,重视 活 动在 人 的 发展 中 的作 用 ,通 过学 生 的主 体探 究 活动 主 动积 极 地 构建 自己 的认 知结 构 ,获 得具 有 创新 意 义 的学 习成 果 。根据 络教 学 交往 的交 互 性 、主 体性 等特 点 ,着 重研 究 以
~
3 1现 代社 会 是一 个信 息社 会 .
良莠不 齐 的信 息 冲 击 着 学生 的视野 。教 师 的作 用 更 初 步 整 合 , 以便 学 生 的探 究 在课 堂 上 能快 捷 、 准确 地 收
‘ 都设 计 上 “ 果展 示 ”这 重 要 的 是体 现 在 课前 对 相 关任 务驱 动所 涉 及 的 资源 进 行 般 成
2 4互 助合 作 .
使 学 生在 白学过 程 中 自主选 择 和 自我 设 计, 充分 挖 掘 学 信 息 是 学 生开 展 探 究性 活 动 迈 出 的第 一 步 ,更 重要 的是
学 ” “ 中 做 ”的 过程 中提 升 门己 的信 启、 学 素养 和 自主探 决 问题 。
1 2 实施 开放 式教 学 ,拓展 学生 的思 维 时空 .
“ 是 思 之 源 , 思 是 智 之 本 。 ” 学 生 在 教 师 指 导 疑 下 ,尝 试 自学 ,质疑 提 出问题 ,利 用 网络 查 询进 行 解 疑 来 达 到 对 知识 的掌握 及 能 力 的培 养 。并且 利 用 网络 获 取 引导 学 生将 搜 集 的信 息 进 行 加工 、整理 ,得 出 结论 ,解
网络环境下教与学互动中的问题分析
刘 建 中 .网络 环 境 下教 与 学 动 中 的 问 题 分 析 [].陕 西 广 播 电视 大学 学 报 J
,
21 0 0, ( ) . 3
教 与 学 的互 动 。
l 网 络 基 础 设 施 不 完 备 ,网 络 教 育 技 术 仍 不 成 熟 。 我 国 地 域 广 阔 ,各 地 区 经 济 和 教 育 的 发 展 极 不 平 _
二 、网络 环 境 下 教 与学 互 动 中 存 在 的 问题 及 分析
网络 教育克服 了传 统教 育对 时间 、地 点 的限制 ,学生 可 以利 用不 同类 型的技 术和 资源 ,随时随地地学
习 ,极大满 足学 生 的需 求 ,提高 了学 习的效率 。但 是我们 也发现 ,网络 教育 中仍 然存在一 些 问题 ,特别是
衡 ,西 部地 区 、不 发达 地 区和欠 发 达地 区 中的 许 多地 方 计 算 机 普及 率偏 低 ,部 分 农 村还 没 有 建设 宽 带 网 络 ,或暂 时通 不 了网络 ,这些 都 严重 地制 约 了网络 教学 的发 展 。即使 在大 城市 ,也受 到 网络 传输速 度太慢 的制约 ,网上 视频资 源 ,特 别是 在线 实 时授课 经常 会遇 到网络 传输 速度 慢 、画 面不 稳定 、线路 突然 中断等
2 O— O Ol 9一 l 5
陕 西广 播 电 视大 学 学 报
S HAANXI RTVU J ) (URNAL
Se .1 p 5, 2 0 01 Vo . N0. 1 12 3
第 l 2卷
第 3期
【 程教育课 程与教学研 究】 远
网络 环 境 下 教 与 学 互 动 中 的 问题 分 析 *
在着不少 问题 。
《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与学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与学研究》课题结题报告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构想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正在步入学校,进入课堂,走进我们的生活。
网络进入了传统的课堂,我们的教学模式势必也要作相应的调整。
如何在网络环境下改革课堂教学的模式,创设最佳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能力,应成为教育的一种大趋势。
全国各地校校通、班班通等相续建成并投入使用,教育教学的手段发生了历史性的改变,网络将成为教育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计算机网络不再是摆设,一但真正用起来,网络资源将成为做饭之米。
网络资源是杂乱无章的,无法直接满足日常教育教学的需要。
所以充分有序地搜寻、开发和利用基于网络环境的资源为教学服务,创设最佳学习环境,探索网络环境下新型教学模式的研究将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摆在每一位教育者面前。
我们试图通过这个课题的研究,在实践中探索课堂教学中利用网络资源的较好模式和经验,在新课程改革的道路上走出一条创新之路。
使基于网络的资源能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学校也可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组建和扩充具有本校特色的在教育教学资源库,这样既能使各校的校园网高速的运转起来,也可以从资源的使用方面加快学科间的整合进度,对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也能起到很大的作用。
让我们的教师在研究过程中树立新型的人生观和教学观,让我们的学生在网络资源的平台上自主学习、勇于探究、大胆创新,为日后能成为一名适用于信息社会的综合型人地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学校教育在二十一世纪朝着自主的、有特色的课堂教学方向发展。
二、相关概念界定及相关理论依据1、网络资源,指基于计算机所建构的网络提供的一切资源。
网络,大至互联网,小至学校多媒体网络教室的小型局域网。
基于网络资源开展学习也就是指利用网络中可资利用的丰富资源开展学习活动,老师通过建立一个主题学习网站,构建交互式学习环境,学生通过网络开展信息检索、搜集、筛选、整理等学习活动,通过网络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并通过网络分享别人的成果。
网络教学中教与学的关系
指导 ,因此 ,在 网络教学 中教师如何确定 自己在 网络教学 中的位置尤为
重要 。 教 ”变为 “ 导” ,信息时代 ,人 们很容易 从 网络等媒介 中获得信息和知识 ,教师 已不在是知识 的拥有 者 ,学生可 能通过各种信息途径获取 比教师更多 、更精确 的知识 。因此 ,教师的职 责 已经不可 能再 是单 纯 的传 授 知识 ,教 师 的任务更 多 的体 现在 “ 导” 上 ,帮助学生决定适合个体需要和个体实际的学 习目标 ,创设 丰富 的教 学情景 ,激发学生获取知识和能力 的动机 ,培养健康 的兴趣 ,发展学生 认知 、判断 、选择各种能力 ,养成 良好 的学习习惯 ,“ 塑造高尚的道德 、 健全 的人格 和健康 的心理 。 ( 2 )教师与学生建 立开放 型的合作 关系。 计算机 网络使全球化 ,支持地理上分离 的学校 ,研究单 位和个体 间 的合作 ,对每一个教师和学生提供更为公平 、开放获取 知识 、信息 的途 径 ,其 中的师生关 系发生 了巨 大转变 ,教师 与学 生的合 作关 系更 加开 放 ,教师可 以通过 网络与 自己的学 习进行正式或非正式 的交 流并进行各 种 问题讨论 ,在这种环境 中相互尊重与信任是合作基础 。传 统的师道尊 严不再存在 ,在 网络环境 中他们可 以 自由地探讨成长过程 和学习过程 中 遇到 的各种 问题 ,合作研究共 同感兴趣 的问题 。 ( 3 )教师应在课程的设计 和开发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在信息 时代里 ,学科领域 间的分界线越来越模糊 ,教 师要以建构 主 义的学 习理论 为基础 ,决定孩子们在学校应该学什么 ,以一 系列新技能 为基础来改组课程 。教师 作为课 程 的主要 实施 者 ,积 极规 划课程 的 内 容, 制定教学方法和策略 ,制定课程 的评价方法 和手段 。 ( 4 )教师要成为一名积极 学习者 ,信息时代知识更新 的速度 成倍加 快 ,面对这一 现实 ,他们在学校里学 习知识对他们 的以后 教学是不够用 的, 必须不 断更新 和改造 自己知识 和技术 ,需要教师成 为一名积极 的终 身学 习者 , 并 以这种态度来影响所教 的学生 ,教师不仅要关 注所教学科 方面的知识 , 还要注 意获取一些其他领域 的最新成果和动态 。 ( 5 )教师将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 ,在网络上 ,学习的进度 难度都 要由学 生个体选择 ,这就 更要求 学习者 的 自觉 ,这 就需要教 师去组织 、 辅导、帮助学 生克服惰性 ,形成 良好 的学 习系统 ,发展形 成适合 自 身方 面的学习方法 习惯等 ,以不 断激励学生 向前 ,保证某个 阶段 的基本发展 要求达标。( 作者单位 :武警警宫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 系)
《基于网络环境下学与教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实施策略
《基于网络环境下学与教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实施策略夏锡良、黄国清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我校不但是一所具有120年悠久历史,深厚文化底蕴的名校,而且是一所更具有现代气息的国家级现代技术重点实验学校,九五期间,胜利地完成了电教科研任务,十五开始,又进行了国家级电教中心的《基于网络环境下学与教的理论和实践研究》课题的开题工作。
目前,在全校各学科中正在实施网络环境下的学与教的探究活动,展望未来任重道远。
一、网络技术现状从人类社会通过电子邮件(electronic mail)的方式传递信息距今已有40多年的历史了。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和深入,特别是Internet与校园网的接轨,为我校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使网络教学真正成为现实,特别是“校校通”、工程的启动和发展,给我校教学带来革新的机会,为学科教学信息化奠定了物质基础。
如何有效地利用网上的资源,建构基于网络环境的现代教学模式、探索基于网络环境的教学设计理论是一个迫切研究的问题。
因此,我校开展网络环境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课题实施策略要实现教学现代化,首先要加强领导,更新观念,熟悉各种教学环境,掌握先进的网络技术,实施科研兴校,我校成立了十五课题领导小组、课题专家指导小组、课题实验小组,制订了实施方案,规划了实施过程,首先,使全校师生明确课题研究的意义:(1)促进网络教学的发展由于网络教学可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在网上组织最优秀的教材和教法,使学习者在网上可以学到最新的知识,因此是教学改革发展的方向。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使网络教学更能为学习者提供一个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充分体现学生的首创精神,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在不同情境下去运用他们所学的知识,而且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行动的反馈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从而提供网络教学的质量。
(2)完善和发展教学设计理论网络环境下的教学与传统教学,不仅是教学环境的不同,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传播形式上都有本质的区别。
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
习的能 力问题 :由于先 前许 多学校 的条件 的限制 ,大批学 生运用 电脑 的能
力 还 十 分 差 ,有 的 同学 不 会 利 用 电脑 向 老 师 和 同伴 表 达 自己 的 思 想 ,有 的 同 学 打 字 速 度 太 慢 , 至 还 有 的 同 学 从 来 就 没 接触 过 电脑 , 开 机 、 机 都 甚 连 关
行 辅 助 教 学 ,将 所 教 学 的 内 容 相 对 直 观 地 呈 现 给 学 生 ,促 进 学 生 的 理 解 , 困 难 时 才 出 面 帮 助 ; 络 环 境 下 的 “ ”重 在 “ 动 学 ” “ 作 学 ” 在 学 习 网 学 主 、协 .
中学 生完全 以 自己为主体 , 助教 师 、 借 同伴 的帮助 , 掌握 所学 内容 比如一 位老 师在利 用 网络 教学小 学语 文第 九册 《 鲸》这 一课 时 ,首先开 发 了一个
网站 《 网 站》 鲸 ,在 这 个 网 站 上 存 有 有 关 鲸 的 各 种 学 习 资 料 , 鲸 的 种 类 、 如 鲸 的 寿 命 、鲸 的 保 护 等 等 , 外 还 开辟 了 学 生 的 学 习 讨 论 区 ( 天 室 ) 另 聊 、小
组课 题研 究 目标 区、文 件 上传 、下 载等 区域 ,使学 生借 助 网上丰 富的教 学 资源 通过 自学 、 小组 协作学 习等方 式就 能掌握 本课 内容 。
有教育 工作者 都应尽 快掌握 这 门技 术 。当前在 我 国影 响此项技 术普及 与推 广的几 个主要 问题是 : 、 1 网络教 室 的配 备 问题 : 据说美 国政府 早在上个 世纪
就 宣 布 要 在 本 世 纪 初 将 网络 教 室 建 设 到 所 有 最 边 远 的 地 区 。 随 着 我 国经 济 的 高 速 发 展 ,相 信 在 不 远 的 将 来 我 国 的 广 大 城 市 和 乡 村 也 都 将 拥 有 网络 教 室 ; 、 师 设 计 和 建 设 教 学 网 站 并 进 行 网 络 教 学 的 水 平 问 题 : 在 网络 人 才 2教 现
网络环境下“组组通”教与学新模式初探
网络环境下“组组通”教与学新模式初探正文:山西省“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基于网络和课堂双平台自主学习资源开发及模式研究》,是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基于网络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
在这个课题研究中,信息技术将从服务于教走向服务于学,资源开发将从开发教学资源到开发学习程序的技术支持,硬件的配置从服务于教的“班班通”走向服务于学的“组组通”。
作为课题实验校的教师,我结合本校“组组通”的实践谈一些初步的认识,以求商榷。
一、“自主学习”是核心从字面意义即知,此课题的关键词应是“自主学习”,此模式更注重自主学习的过程与效果。
以往的课堂,学生自主学习时借助的教学资源仅限于几本教辅,因而解决问题时就会拘囿于现成的资料,那么对问题的理解必有一定的局限性。
因而“组组通”首先应成为学生自主学习时解决问题的得力助手,让学生在自主学习是能随时与网络资源对话,能更便捷地利用资源,达到与外界广泛接触、交流,以获取更全面的知识,开阔视野,提高能力。
在这种环境下学生的学习空间将发生变化,学生的学习将从课堂走到一切可能发生学习的地方,学生的学习也将更具有个性化、自主性和独立性,同时又拥有更大的交流平台,形成基于网络的大课堂。
将“学习信息化”、“网络学习”与“问题导学”模式尝试结合,使得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一次新的变革,即由平面学习走向立体学习。
二、“变”与“不变”是关键从应用及操作层面而言,此模式应遵循的核心理念是三“变”三“不变”。
(一)三“变”:1.课型要变。
新模式的学习过程根据需要由原来的“自主学习——合作研讨——展示讲解”三环节整合为“自主合作——展示训练”二环节,因而课型也相应地变化成了“研习课”和“汇报课”,如此可让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的时间更为充分,那么展示必定更精彩。
研习课要求学生先静后动,进行“小展示”,以掌握重点;汇报课则为“大展示”,从辩论质疑中掌握难点、疑点,课堂以达“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为理想,最后训练检测,可谓环环相扣,水到渠成。
基于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教与学
基于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教与学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的日益发展,现代教育技术由电化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cai)向网络教学过渡,“校校通”、“班班通”工程大规模建设,“数字化校园”成为现代教育发展的目标,同时计算机教学已从过去单纯的计算机知识教育向以计算机和网络为主要信息工具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向转变;学生也从过去学习使用电脑向现在的使用电脑学习方向转变。
在此,根据我地发展状况和本人的教学经验简要谈一下基于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教与学。
一、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理念更新计算机是一门前沿学科,其主要特点是发展更新快。
作为计算机教师更应响应时代潮流,不断加强自我学习,在计算机网络条件下,进一步转变课程观、教材观、教学观、评价观;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发展目标是:“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目前,我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新型教学模式探讨活动中,网络环境是最理想的教学环境,它具备如下优势:(1)交互性:以多媒体计算机为主体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将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动画、视频等多媒体元素集中于一体,采用可视化界面,窗口交互操作使人机交互能力大大提高,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活泼,真正实现人机交互。
(2)实时性:计算机具备高速传输信道,老师可充分利用在线功能实现师生、生生之间交流,得到及时迅速的反馈信息,大大减少教学的盲目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留言板、bbs、电子邮件等都可实现在线跨时空的信息交流。
(3)开放性:开放性是互联网最大的特点。
我们可以在超链接的指引下,在internet的海洋里自由地遨游,到达事先不可预料的地方;因为开放性,老师可通过互联网广泛收集信息,把新科技、新信息、新发明充实到教学内容上,增加课堂信息量,使教学内容现代化,促进教学改革。
计算机网络环境下教与学模式的探究
【 关键词】 计算机 网络 教学模式 【 中图分类号】 G 6 4 【 文献标识码】 A
现代信 息技 术特 别是计算机 网络技 术的飞速发展 ,必将 使 我们的教育教学模式产生质的飞跃。《 国家基础教 育课程 改 革指导 纲要》 指出, “ 大 力推 进信 息技 术在教 学过程 中的普 遍 应用” . “ 促进信 息技 术与 学科课程 的整合 , 逐 步 实现教 学 内容 的呈现 方式、 学生的学习方式、 教 师的教 学方式和师生 的互动 方式的 变革 ” 。作为信 息技 术这一新型的教 学媒体 , 只有 当它 们与各 学科课 程整合 , 以学生 、 教 师、 教材 以及媒 体四要 素构 建新型 的教 学模 式 。 才能实现教 学过程最优化 , 学生 学习效果
【 摘要】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 , 使我们的教育教学 模式产生了质的飞跃。随着学校计算机网络环境的不断普及完善 ,
师生信 息技 术水平和 网络应用能力的不断提 高 , 计算机 网络在教育教学 中的作用将显得越来越重要 。 计 算机 网络环境 下的教 学 模式创建是新时期我们共 同面对的一个新的课 题。笔者结合教育教学实践 , 就计算机 网络环境 下基 于游戏、 任务 、 合作、 个性化 的 自主学 习等教学模式的创 建进行 了有益探 索。
一
【 文章编号】 2 0 9 5 — 3 0 8 9 ( 2 0 1 3 ) 1 2 — 0 1 4 3 — 0 1
二、 积极探究计算机 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模式 计算机 的普及 ,信 息技 术的迅猛 发展 使学生在 网络环境 下学 习逐 步成为现 实。随着新课程改革实验项 目实施 , 信息技 术在 学校教 育教 学 中的应用 已显得越 来越普遍 。 所以, 研 究学 生在 网络环境下如何进 行学 习. 就显得尤为必要。现结合教 学 实践, 就计算机 网络环境下的教 与学模 式作以探讨 。 ( 一) 网络环境下基于游戏的 自主学 习方式 由于学生的生理、心理 特点 ,他 们对游戏有 着特 别的爱 最 佳 化 的 目的 。 好. 在 游戏 环境 中, 他们 能欢乐地进行学 习而不容 易产 生厌 学 充分认 识计算 机网络在教 学中的作用 情绪。多媒体和 网络技术 由于能提 供界面友好 、 形 象直观的交 在信 息技 术教学 中.虽然计算机 网络绝对不 能代替 现 实 互式 学习环境 , 有利 于激发 学生的 自主学习兴趣 , 同时它还 能 环境 中的教 学, 但是 随着学校 网络环境的不 断普及 完善 , 师生 提供 图、 文、 声、 像 并茂的 多种感官综合刺激 , 更有利 于情景创 信 息技术水平和 网络应用能力 的不 断提 高 ,计算机 网络在教 设 和大量知识 的获取和 生成 .为营造学生快 乐的学 习环境提 育教学 中的作 用将显得越 来越重要 。 供 了理 想 的 条 件 。 第一、 网络拓展 了教师教学的 空问 ) 网络 环 境 下基 于任 务 的 自主 学 习方 式 网络提供 了信息技术相 关网站 的链 接使教师 能够及 时 了 利 用网络环境 , 给 学生提 出学 * - 7 任务 , 通过 上 网查询 、 人 解其他 学校 开展 信息技术教 育的情 况 .并为跨校 间的合作 研 机 交互等方式 , 使 学生在不断克服 困难 中完成任务。教师的任 究, 解 决信 息技 术教 学 中遇到 的实际问题创 造 了条件 。网络上 务将转 变为如何 引导学生在 信息的海 洋中筛选 、获取有 用的 的大 量共享教 学 资源为教 师备课 和上课提 供 了广 阔的空 间, 信 息。所 以, 教 师可以将 所学 习的知识分解成若 干小 问题 。 让 改变 了传统 的教 学模 式 .使 信 息技术教 育在 开放 的环境 中得 学生带着 问题通过搜 索引擎或相关的 网站全方位 、多角度地 以 实施 。 找 出答案 , 完成任 务。教 师充分利 用网络技 术开展教 学。 能冲 破课 本的束缚 , 在学生面前展 开广阔的学习空间 , 从 而提 高学 第二 、 网络 开辟 了学生 自学的 乐园 传统教 学过程 中以教 师讲 为主 , 而“ 人类 获取 的信 息 8 3 % 生学 习的效果。 来 自视 觉 , 1 1 %来 自听觉 , 3 . 5 %来 自嗅 觉 , 1 . 5 %来 自触 觉 , 1 %来 ( 三) 网络 环 境 下 基 于合 作 的 自主 学 习 方式 自味觉” 。利用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 学习课程 , 可看、 可 在 网络环境 下 ,可以很 方便 地展开丰 富多彩 的群体 活动 听、 可说 、 可操 作 , 学生 注意力集 中 , 学 习兴趣 浓厚 , 获得信 息 来培养 学生 的团队精神 、 群体 活动 能力以及 竞争和合作能 力 丰富。因此 学生有较 强 自 主 学习的愿望 . 信 息技 术得 以走 出 课 学生之 间可以不 用直接 面对 ,而是教 师通过 网络把分散在课 堂. 让 学生在 自由的 网络世界采摘知识 的硕果 。 堂 中的学生链接成 小组性 的学 习团体。各小组成 员利 用网络 第三、 网络 开创 了共享资源的天地 来传递 声音 、 文本 、 图象等 各种符 号 . 以此达到在 有限的 时间 网络汇 集丰 富的共享资源 ,包括丰 富的信 息资源和丰 富 里同步传递信 息, 加 强互相交流的 目的。这对于克服 学生操作 的导师资源。在信 息技术 中, 学生如 果能积极 上网围绕学习 内 的 自我 中心性 , 促 进学生的个体社会化发展具有重要意 义 容 主动收集和利 用信 息 , 将不仅有 助于学 习研 究. 而且有助 于 ( 四) 网络环境 下基 于个性化 的 自主学习方式 学生迅速地 筛选和获信息 、 准确地鉴别信 息的真伪 、 创造性 地 个性化 自主学习是 网络环境下最重要的 学习方式 ,最能 加 工 和 处 理信 息 等 ‘ 体现 学生的学 习主体地位 , 实现学生 自主学习的意愿 采用这 第四、 网络搭 建 了师生交互的舞台 学 习方式 学习者 - - I; A 按 照 自己的需要 选择 学* - 7内容 .可以 教师在 网络教 学上要 引导 学生学会 分享与合作 。在信 息 按 照适合 自己的特 点选择 学习方法 .可以按照 自已的 时间安 技 术教 学过程 中要努 力创设有利 于学生沟通 与合作的教 育环 排 学 习的进度 , 可以按 照 自己的能力选择 学习内容 的深度 境, 使 学生 学会 交流和 分享研 究信 息 , 尊重他人 的想法 . 发展 当然 , 网络上 鱼龙混 杂 , 泥沙俱 下, 如果 不在教 师和 家长 乐于合作的 团队精神 。网络为师生 的交流讨论提供 了一个理 的指 导下有鉴别地利 用网络 ,有 的学生就 可能会 沉湎于不健 想的场所 。 使得 参与信息 交流 的人 员更加广泛 . 参 与交流更加 康 的网站 而不能 自拔 。再者 , 网络不是万能的 , 利用 网络开展 方便 , 信 息 反馈 更加 及 时 。 学习固然有 它的优 势 , 但应考虑 学生的差异性 , 不可忽视 学生 第五、 网络构建 了评价成果 的平台 的个体特 点 , 学生学 习的 良好 爪| } 生、 品格 、 态度、 兴趣 及 良好 的 信息技术 不仅 重视 学 习成果的评价 .而且重视 过程 的评 习惯 单靠 网络 学习是不 可能形成 的 ,只有 与传 统的好的 学* - 7 价. 重视 学生在 学习过程 中的 自我评价和相 互评价 这就要 求 方 法相 结合 才 可 能收 到 较 好 的效 果 学生在 学 习过程 中, 无论是 学习的成果还是 情感的体验 . 都要 参 考 文献 : 及 时记 录下来 , 并能进行相互 的交流 , 以便得到及 时评价 。对 【 1 ] 《 现代教 育技 术》北京 师范 大学现代 教 育技 术研 究所 于各 方面的评价 , 被 评价者 又有权 利进 行取舍 . 取舍 又决定 了 何 克 抗 进一 步学 习的方 向。这种评价 就可 以较好地 实现 自我反 思和 [ 2 ] 《 关 于网络教 学模 式与传 统教 学模 式 的思考》北 京师 自我激励 。随着学校 网络 环境的不断普及 完善 . 师 生信 息技术 范大 学现代教育技 术研 究所 何克抗 水平和 网络应用能力 的不 断提 高 ,计算机 网络在信 息技 术教 [ 3 ] 《 网络教育》 高等教育 出版社 嘉格伦
例谈网络环境下教与学的新模式
网 络环 境 下 的课 前 学 习 : 我 选 择 . 喜 欢 ” “ 我
课 前 学 习是 学 生 与学 习 目标 的 第 一 次 “ 密接 触 ” 它 可 以 亲 . 充 分 调 动 学 生 主 动探 索未 知世 界 的兴 趣 和 积 极 性 ,可 以提 高 学
生 在 独 立 学 习 过 程 中 发现 问题 、 出问 题 和 分 析 问题 的 能 力 , 提 是
Vo1 . N0 . 2
鲤科炳 考
S Cm NCE F ANS
Api 2 0 rl 0 9
例 谈 网络环 境下教 与学 的新模式
苏 国树
( 州第 五 中学 泉 摘 福建 泉 州 3 20 ) 6 0 0 要 : 着 网络 信 息 技 术 的 飞 速 发 展 , 算 机 网络 已经 深 深 融 入 到 社 会 生 活 各 个 方 面 , 随 计 网络 正 在 改 变人 类 的 生 活 方式 、 思
而 框 架 中的 选 学 内 容 , 要 面 向对 航 天科 技有 浓 厚 兴 趣 、 主 有 可 能 进 人 相 关 领 域 深 造 的 学 生 而设 置 , 目的是 引 领 这 部 分 学 生
容 生 动 的信 息 ( 字 、 文 图片 、 频 、 画 、 维 模 型 等 ) 从 多 个 角 视 动 三 , 度 不 断 地 对 学 生 的感 观 ( 觉 、 视 听觉 ) 行 有效 刺 激 , 动 学 生 积 进 推 极 主 动 地 进 入 学 习状 态 . 教 师 精 心选 择 的 、 源 于 现 实 生 活 的 而 来 正 面 人 物 和 正 面 事 物 . 学 生 的情 感 、 度 、 值 观 的 健 康 发 展 对 态 价 也 有 着 积 极 的 同 化作 用 。 网 络 环 境 下 的课 前 学 习 , 关 注学 习 主体 的个 性 发展 、 重 是 注 学 习过 程 的 差 别 化 和 选择 性 的学 习方 式 。 学 习 资 源 方 面 , 生 在 学 可 以选 择 教 材 中 或 预 习课 件 上 提 供 的各 种 学 习 资 料 ,也 可 以通 过 网络 主 动 获 取 更 完 整 、 系 统 的 学 习 资 源 , 浩 瀚 的 信 息 海 洋 更 在 中 . 生提 炼 有 用 信 息 进 行 分 析 加 工 和 应用 的 能 力将 逐 步 提 高 ; 学 在 学 习 方式 上 .学生 可 以在 教 材 和 教 师 设 定 的 学 习 框 架 中进 行
网络环境下教与学的探索
网络环境下教与学的探索作者:曾刚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2年第43期摘要:创设网络化环境,畅通教育新渠道,为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的实施提供了有力保证。
同时教师在网络教学中的探索,也是实现学校教学质量及学生能力提高的重要方法和措施。
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培养具有科学精神、人文精神与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服务。
关键词:网络;教学;探索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060-01一、创设网络化环境,畅通教育新渠道在教育信息化建设中,我校实施数字校园发展规划,分三个阶段建设校园局域网,实现网络资源库的建设和硬件的逐步发展,目前已经完成第二阶段的建设,实现计算机、广播、电视、电话四网畅通,计算机网络连接各处室、多媒体教室、电子阅览室、教师电子备课室等,并接入国际互联网。
我校教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改革,探索创新教育和研究性学习的新方法。
近年来学校举办各类信息技术培训班、专题讲座,教师培训率达到100%,学科多媒体电教率达到100%,学生掌握电脑操作达到100%,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出现了“老年教师学会用,中年教师喜欢用,青年教师争着用”的新局面。
我校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转变了教育观念,增强了应用能力,提高了教育质量。
二、教师在网络教学中的探索1.认识教师在未来教育中的责任,进一步发挥主导作用。
在网络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意网络的软硬件技术,更要注意人的因素,特别是教师的主导作用,因为教师才是网络教学最重要的“软件”。
例如,我作为信息技术的专职教师,一直在思考如何开展信息技术教学。
通过学习、研究、探索新的理论和教学模式,我认为传统的信息技术课很大程度上沿用了“教诲主义”的教学方法,脱离实际,忽视了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评价方式也较为落后。
现代信息技术是学生学习研究的工具,学生是新信息的主人。
学习应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学会利用信息技术这个工具进行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
浅论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
三 、网 络为 网 络教 学 提供 了智 能环境 络技 术 的 发展 为网络 教学 提供 j 7
r 能 性 , 网 络 的特 点 足 : 『 f
络 传 播 媒 介
路 教 学 已绛 成 为 { 实 施 素 质 教 育 、提 从 向 易 于学 理解 和接 受 ,给 传 统 教学 沣 是 多 向 交 流 的 , 传 递 系 统 足 多 媒 的 , 前 高 课 堂 教 学 效 率 的 一 有 效 途 径 . 别 人 了 新 的 生 饥 币 活 力 , 增 强 r 学 的 趣 味 知 识 足 跨 越 时 卒 限 制 的 ,这 些 特 点 决 定 种 .特 u 教 是 汁 算 机 多 媒 体 融 罔 、 义 、声 下一 体 的 认 知 境 以 及 先 进 的 网络 技 术 ,使 得 人 山 ,教 学 内 容 、教 学 _- 、教 学 力‘ 、 丁段 法 想 ,甚 至 教学 体 制 的 变革
,
尝
仃 计 算 机 知 识
(最 起 足 基 础 ) , 其
灌 输 的 『 容 人 . J
表 丽 卜学 乍 参
与教 学 活 动 ,
次 必 须
跨
学 科 的 识 } j _ 能 力 , 才 能 驾
f这 是 H
・ 被 种
动 的 参 j 它 . 的优 点 足 利
性 、创 造 性 能 力 的培 养 ,不 能 把 学 生 的 取 乏 主 动地 思 考 、探 索 能 力 , 其 自主 性 、 积 极 性 难 以 发挥 ,不 利 丁培 养 学 生 的 发
认 知 主 体 作 用 好 地 体 现 出来 ,学 生 缺 实 现 r互 联 网上 敦 学 资源 的 共 享,提 高 了 的 教学 资源 利用 率 、备课 水 平 教学 效 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创建新型的既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 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结构(主导—主体):
•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建构意 义的帮助者、促进者
• 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器,变为信息加工的 主体和知识的主动建构者
• 媒体要由只是作为辅导教师教的直观演示教具, 变为既能辅助教师教更要能促进学生自主学,成 为学生自主探究的认知工具、协作交流工具与情 感激励工具
4•
• 美国在九十年代后期和21世纪初,在教育 信息化进程快速实现的前提下,基础教育 质量不仅没有提升,其教育部门的高层主 管还承认有较大程度的削弱
5•
二、解决模式探讨
6•
CAI(Computer-Assisted Instruction):
• 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至八十年代中后 期。其主要特征是利用计算机的快速运 算、图形动画和仿真等功能辅助教师解 决教学中的某些重点、难点,而且这些 CAI课件大多以演示为主。
7•
全国高校教育技术协会主任委员、 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 迟惠生:
• 这种技术目前究竟处于什么状况,有多少 高等学校、在多大程度上使用了现代教育 技术?
• 有多少教师真正能够自如地利用现代教育 技术手段进行他们的教学活动?
• 有多少学生熟练地利用教育技术手段来加 速或提高他们的学习?
• 有多少课程是运用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来 编写讲稿或讲授的?
• 第四阶段,教师把上面形成的信息技术技能、设计技巧、 整合应用的理论与方法运用于自己的教学实际,在具体学 科任务与实践中做出自己的设计决策。
8•
• 在培训的初期,重点进行技术培训,之后 ,随着教师的技术越来越熟练,并且开始 将其应用到教学中去,重点则要进行教学 培训,教学培训包括教学思想、教学设计 和教学方法等多个方面
9•
• 但正是这种资源的海量性也给学习者在学 习内容的针对性上带来了麻烦,学生面对 这些资源如何选择适合自己学习所需要的 信息,便是网络化学习过程要解决的首要 问题。因此,在网络化学习中,学习者必 须加强自选择能力的培养,提高学习资源 选择的适合性和针对性,以提高网络化学 习的效率。
0•
• 在工业化的过程中,人们曾经由对工具、 技术缺乏这种人文关照而导致工具理性的 泛滥,人的异化困境
的能力; • (5)将以上一整套驾驭信息的能力转化为自主、
高效地学习与交流的能力; • (6)学习、培养和提高信息文化新环境中公民的
道德、情感,法律意识与社会责任。
2•
• 教育要使人走进网络,同时也要使人能走 出网络
• 加强自主性道德教育体系的建构,自觉摒 弃传统他律道德教育的目标与方法,以培 养能自己作主、自己负责、自己管理的道 德主体为其目标。唯有这样才得以使受教 育者成为网络的主人,也才不致使以符号 为标志的人异化为"符号(虚拟)人格"的人
8•
IITC(Integrating IT into the Curriculum):
• 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到现在。其主 要特征是不仅将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 用于辅助教或辅助学,而更强调要利用信 息技术创建理想的学习环境、全新的学习 方式与教学方式,从而彻底改变传统的教 学结构与教学模式。
• 具体指导和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 与学习效率,尤其是学习和提高在多媒体 、网络环境下高效学习与发展的能力
5•
• 信息素养不仅包括熟练运用当代信息技 术获取识别信息、加工处理信息、传递 创造信息的的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在 当代信息技术所创造的新环境中独立自 主学习的态度和方法、批判精神以及强 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7•
CAL(Computer Assisted Learning):
• 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到90年代中后 期。其主要特征是逐步从辅助教转向辅助 学,即强调如何利用计算机作为辅助学生 学习的工具,例如帮助搜集资料、安排学 习计划、辅导答疑、作为伙伴与你平等讨 论、谈心等等。即不仅利用计算机辅助教 师的教,更强调利用计算机辅助学生的学 。
• 第二阶段是增加互动形式、自我评估工具及电子邮件容量 。这使得学生能够将网站用作一种交流工具,以获得教职 员工的帮助
• 有些院校已发展到下一阶段,即可以提供一些与学生一对 一的关系之上建立起来的个性化的服务。学生可以访问自 己的学习记录,并可以在自己的个人主页上定制这一信息 的呈现
• 有少数的院校已经达到再下一个阶段,即使用因特网门户 来建立兴趣社区或群体,建立学生与院校之间的持续发展 的关系
3•
• 为使教育完成网络社会所赋于的培养人的 新使命,首要的是转变教育的观念,教育 要彻底摆脱科技理性和物质主义支配下的 纯功利观。对于网络社会和网络技术决不 能从纯技术、纯功利的观点去对待它。
2•
四、网络环境下的学生培养
3•
美国儿童有线电视广播公司的调查
• 在美国67%的儿童上网是为了获取信 息,65%是玩游戏,49%是聊天或使 用BBS,48%的儿童利用互联网开展 研究和创造性的活动,46%的儿童下 载网上资料
4•
• 迫切需要在大学开设一门专门培养学生“信 息素养”,尤其是提高大学生在信息化、网 络化环境中创造性学习能力的教育类公共 课程(而不是仅仅学习计算机和网络操作 技能的技术类公共课程)
[学习]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
2•
一.问题 二.问题解决模式的探讨 三.教师的教 四.网络环境下的学生培养
3•
一、问题
4•
当代社会发展的特点:
• 社会网络化 ----信息爆炸,获取方便,信息迷失
• 经济全球化 • 贸易自由化
5•
• 教育呈现出大众化、终身化、开放化、 个性化、结构多样化、内容现代化
• 教材由学生知识的唯一来源改变成为学生多种学 习资源中的一种
2•
• 教学结构的改变,有赖于信息技术与课程 整合所营造的理想教学环境和由此形成的 全新教学方式
• 通过有效整合,建构出一种“可以支持教 与学的情景创意、不受时空限制的资源共 享、快速灵活的信息获取、丰富多样的交 互、打破地区界限的协作交流”的学习环 境
• 面对的正在成长中的网络的一代,没有这 种人文的关照,教育也就不能在网络社会 所提供的各种可能中将人的发展提高到一 种新的境界
1•
学生应当具备的能力:
• (1)高效获取信息的能力; • (2)熟练、批判性地评价信息的能力; • (3)有效地吸收、存储和快速提取信息的能力; • (4)运用多媒体形式表达信息、创造性使用信息
8•
9•
0•
1•
2•
3•
全国约3万所中小学已建立校园网
• 80%以上的学校只用于开设信息技术必修 课,没有其它的教育教学应用
• 其余20%学校,除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外 ,部分用于教育行政管理,部分用于辅助 教学(基本上是多媒体课件+Powerpoint)
• 真正能在各学科教学中,经常开展信息技 术与课程整合实现教学改革,从而有效提 升教学质量的学校不到5%
5•
• 能够利用现有资源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 • 能够利用现有资源开展一定的创新性教学
活动 • 能够对现有资源进行补充、完善和更新等
开发建设 • 能够对所用资源进行实用有效的规划设计
和开发建设
6•
• 美国全国教育协会(NEA)做的一项调查 发现大多数教师都能灵活的使用电脑,但 是多数人并不知道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运用 这些技巧。教师所需要的不只是一次基本 的快速电脑操作课程,他们需要得到的是 如何应用最好的工具支持最佳形式教学的 指导。
• 高等教育越来越走向网络化、虚拟化、 国际化、个性化
6•
• 跨时空、大信息量、交互性和个性化,是高校信 息化教学环境中“新学习模式”的主要特色
• 丰富的信息资源和方便的获取方式是“新学习模式 ” 的主要优势
• 个性化、多媒体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教育评价 和考试模式则是“新学习模式”探索中的难点
• 能否尽快培养出一批能够理解和适应网络文化, 并能参与网络文化创造的优秀师生队伍,则是高 校 “新学习模式”探索成败的关键
3•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指导思想与原则:
• 运用先进的教育理论为指导 • 紧紧围绕“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学结构
来整合 • 注意运用以教为主和以学为主相结合的新
型教学设计理论 • 重视各学科的教学资源建设,这是实现整
合的必要前提 • 注意结合不同学科特点创造易于实现的教
学方法与教学模式
4•
三、教师的教
9•
推动学校相关的规章制度建设:
• 教师培训上岗制度的建设 • 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建设
0•
提供应有的平台:
• 资源建设平台 • 课件开发平台 • 教学管理平台
1•
网络教学可以采取的步骤:
• 第一阶段是一组静态的信息呈现网页,作为大部分的服务 ,并提供一些寻求帮助的指导信息。这使得学生能够有机 会了解到可获得哪些服务
• 网络化学习是一种主动自主性学习,因此,对学 习者原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结构的判断必须建立 在自识别上,这是网络化学习有效开展的前提。 因此,在网络化学习中,首先要遵循自识别原则 ,认清自我。
8•
•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网络化学习与传统教学 环境下的学习有着质的差异,网络化学习 是一种“基于资源”的学习。以数字化为特征 的网上学习资源,无论是从量上,还是从 类型上,都是传统学习资源无法相提并论 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随时随地使用 网上海量的学习资源。
7•
美国心理学家柯尔伯(David Kolb)
• 第一阶段,教师……急需信息技术具体技能,及其与学科 教学整合的应用经验,这些是培训的内容与目标;
• 第二阶段,在培训过程中,教师必须有机会在自身原有经 验的基础上观察与思考这些新经验;
• 第三阶段,教师在训练过程中结合自己的观察与思考,创 造性地对信息技术技能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经验重新表达 与建构,形成逻辑完整的理论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