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放言五首其三卖炭翁教案上海五四制版Word版

合集下载

《卖炭翁》教案2

《卖炭翁》教案2

《卖炭翁》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诗词曲赋》,具体章节为《卖炭翁》。

详细内容包括:诗歌背景介绍、生字词学习、诗句解析、诗意理解、主题思想探讨等。

二、教学目标1. 掌握生字词,能正确朗读和背诵《卖炭翁》。

2. 理解诗句含义,把握诗歌的主题思想。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诗句含义,把握诗歌的主题思想。

重点:生字词的学习、诗句解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语文课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卖炭翁的典故,引发学生对本课的兴趣。

2. 新课导入:(1)介绍诗人白居易及其创作背景。

(2)学习生字词。

(3)朗读全诗,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 诗句解析:(1)逐句解析诗句,理解诗意。

(2)分析诗句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对偶等。

4. 例题讲解:(1)诗句“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中的“南山”指的是哪里?(2)诗句“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表现了卖炭翁的什么品质?5. 随堂练习:(1)请用诗句中的词语造句。

6. 主题思想探讨:(1)讨论卖炭翁的艰辛生活,体会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2)联系现实生活,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底层劳动者。

六、板书设计1. 《卖炭翁》2. 诗人:白居易3. 生字词4. 诗句解析5. 主题思想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背诵《卖炭翁》。

(2)用自己的话复述卖炭翁的故事。

(3)分析诗句中的修辞手法。

2. 答案:(1)见课本附录。

(2)示例:卖炭翁是一个勤劳、善良、坚韧的劳动者,在艰苦的环境中依然努力生活。

(3)示例:诗句“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运用了夸张、对偶等修辞手法,生动地描绘了卖炭翁的艰辛生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掌握程度,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

2. 拓展延伸:(1)引导学生阅读其他描写劳动人民的诗词,如《悯农》等。

卖炭翁教案教学设计

卖炭翁教案教学设计

卖炭翁教案教学设计卖炭翁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卖炭翁》的内容和主题。

2. 学生能够通过学习《卖炭翁》,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3. 学生能够通过朗读《卖炭翁》,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语言感知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理解《卖炭翁》的故事情节和主题,掌握相关词汇和句式。

2. 难点:解读《卖炭翁》中的寓意和情感。

三、教学准备:1. 课文《卖炭翁》的课件2. 文学欣赏工具书3. 相关的音频视频资源四、教学过程:第一步:课前准备教师播放和讲解中国古诗词中的经典《卖炭翁》的相关背景知识和作者介绍,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第二步:理解课文1.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读课文,让学生感受其中的语言韵律和意境。

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理解课文内容,明确故事情节和主题。

第三步:词汇学习教师介绍生词,让学生掌握词汇的意思和用法。

第四步:文学鉴赏1. 教师讲解《卖炭翁》的文学特点和情感表达,让学生理解其中的寓意和情感。

2. 学生通过朗读和表演,感受诗歌的美和情感。

第五步:写作训练1. 学生进行诗歌创作,通过模仿《卖炭翁》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进行写作训练。

2. 学生分享自己的诗歌作品,互相欣赏和评价。

第六步:情感体验1. 学生进行情感认知训练,通过课文情节和表达情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人情味。

2. 学生进行情感表达,通过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展示自己的表演能力和情感体验。

第七步:课堂总结教师对本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和展望,提醒学生学习《卖炭翁》的重要性和意义,鼓励学生继续深入学习。

五、教学反思:通过以上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学生能够对《卖炭翁》有一个更深入的认识和了解,理解其中的文学特点和情感表达。

通过课文的学习,学生能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人情味,培养对文学的热爱和尊重。

同时,通过课文的朗读和表演,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语言感知能力。

教师需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第24课《唐诗三首-卖炭翁》教案

第24课《唐诗三首-卖炭翁》教案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唐诗三首-卖炭翁》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辛勤劳动却收获甚微的情况?”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诗歌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卖炭翁》中的劳动人民生活。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卖炭翁》中劳动者的形象及其现实意义”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分析“伐薪”、“烧炭”等动作描绘,理解卖炭翁的辛勤劳作;探讨“身上衣裳口中食”的寓意,感受诗人的生活关怀。
(3)学习诗中的关键词语,理解其含义及作用。
-解释“炭”、“薪”等词语在诗中的具体指代,理解其在诗中的作用。
(4)朗读与背诵《卖炭翁》,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
-指导学生正确把握诗句的抑扬顿挫,体会诗的节奏美。
实践活动环节,分组讨论和朗读练习都进行得相当顺利。学生们在讨论中积极发言,通过实验操作,他们更好地体会到了朗读的节奏感和情感表达。然而,我也观察到,在小组讨论中,部分学生还不够积极主动,可能是由于对自己的观点不够自信。在未来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多地鼓励这些学生,帮助他们建立自信。
学生小组讨论的成果分享阶段,我发现有些小组在分析《卖炭翁》的现实意义时,能够联系到当代社会,提出很有见地的观点。这让我感到很《唐诗三首-卖炭翁》教案
一、教学内容
第24课《唐诗三首-卖炭翁》教案,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诗词五首》中的《卖炭翁》。教学内容主要包括:

白居易诗两首《放言五首(其三)》《卖炭翁》教案2

白居易诗两首《放言五首(其三)》《卖炭翁》教案2

一一白居易诗二首上海市上海中学东校严峻【教学目标】l.在自读的基础上,借助相关工具书,疏通文句,掌握部分文言实词。

2.领会《放言五首〔其三〕》中诗人所表达的观点——对人、对事要得到全面的熟悉,必需经过时间的考验,要从整个历史去衡量、去推断。

3.通过讨论,学习《卖炭翁》中对比手法的运用,感受作者对卖炭翁的同情及对“宫市〞的憎恶。

说明:本课作为七年级第一学期的课文,关于同学而言,字面难度并不大,同学借助工具书,均能自己读懂内容,因此,设定目标1,培养同学的自学能力。

《放言五首〔其三〕》一诗,偏重于理性思索;《卖炭翁》中,作者在表达中鲜亮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让同学自己去思索、去体验,通过咀嚼语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而培养同学的阅读理解能力,因此,设定目标2、3。

课时建议:2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理解《放言五首〔其三〕》所表达的哲理;感受作者对卖炭翁的同情及对“宫市〞的憎恶。

2.难点:理解观点与事例之间的关系;体会《卖炭翁》中的人物描写与对比手法的作用。

说明:这两首诗都有比较深入的思想性,关于同学熟悉社会及价值观的形成是有帮助的。

因此我们将把握作品所表达的道理与感情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

《放言五首〔其三〕》一诗用了四个例子,来证实作者的观点,这种写作方法同学平常接触相对较少,所以将“理解观点与事例之间的关系〞作为难点之一。

《卖炭翁》中运用了比较多的人物描写,并且有意识地采纳了对比的写作手法,这些也应该引导同学去体会。

【思路点拨】1.教学《放言五首〔其三〕》一诗,教师可以引导同学结合写作背景,体会诗人写这首诗时对社会、对历史、对人生有哪些思索。

2.可从《卖炭翁》诗原来的题注“苦宫市也〞为切入点,质疑:卖炭翁生活的苦表现在哪里?宫市又给他造成了哪些苦难?【学习举隅】1.解释加点词。

(1)决.狐疑(2)向使..当时身便死(3)伐.薪烧炭(4)何所营.(5)心忧.炭贱愿天寒(6)手把.文书口称敕.(7)回车叱.牛(8)惜不..得.(9)系向牛头充.炭直.2.《放言五首〔其三〕》一诗告诉人们什么样的道理?3.《卖炭翁》中,哪些方面表现了卖炭翁生活的贫困?。

七年级卖炭翁教案

七年级卖炭翁教案

七年级卖炭翁教案七年级《卖炭翁》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内容,感受卖炭翁的悲惨遭遇,体会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2、品味诗歌语言,赏析描写人物形象和揭示社会现实的诗句。

3、背诵并默写全诗。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

体会诗歌反映的社会现实,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2、教学难点分析卖炭翁和宫使的形象特点。

理解诗歌主题的深刻性。

三、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古代社会,劳动人民的生活往往十分艰难。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卖炭翁》,就为我们描绘了一位卖炭老人的悲惨遭遇。

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诗,去感受那个时代的社会现实。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1、白居易(772 年-846 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

2、这首诗创作于元和初年。

当时,唐宪宗李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派宦官到民间强买物品,名为“宫市”,实际上就是公开掠夺。

白居易对这种社会现象深感不满,于是创作了《卖炭翁》这首诗,以表达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三)初读诗歌,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学生听读,注意字音、节奏和语气。

2、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3、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评价。

4、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大意。

(四)精读诗歌,赏析形象1、分析卖炭翁的形象诗歌中哪些语句描写了卖炭翁的外貌?(“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这些描写表现了卖炭翁怎样的生活状况?(长期劳作,生活艰辛)除了外貌描写,还有哪些语句能表现卖炭翁的艰辛?(“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从这些描写中,你能看出卖炭翁是一个怎样的人?(勤劳、贫苦、善良)2、分析宫使的形象诗歌中是如何描写宫使的?(“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宫使的行为表现出他们怎样的特点?(飞扬跋扈、蛮横无理)(五)深入探究,理解主题1、诗歌中运用了哪些对比手法?有什么作用?卖炭翁的外貌和宫使的穿着形成对比,突出了卖炭翁的贫苦和宫使的骄横。

初中语文卖炭翁教案

初中语文卖炭翁教案

初中语文《卖炭翁》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卖炭翁》全诗;(2)理解诗文的内容,把握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3)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文;(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社会底层人民的关爱和同情;(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1. 诗文内容的掌握;2. 诗歌主题思想和情感的理解;3. 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1. 诗中古代背景和文化常识的理解;2. 诗歌意境的感悟。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和教学素材;2. 学生预习《卖炭翁》诗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诗人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文,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2)学生通过注释和查阅资料,理解诗文中的古代背景和文化常识。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情感体验(1)引导学生感悟诗文中的情感,体会诗人对社会底层人民的关爱和同情;(2)联系现实生活,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2)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朗读、背诵诗文。

6. 课后作业(1)朗读、背诵《卖炭翁》全诗;(2)写一篇关于《卖炭翁》的读后感。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反馈情况。

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七、评价建议:1. 课堂表现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合作探讨等方面的表现,给予积极评价。

2. 作业评价:检查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关注学生的朗读、背诵和写作能力,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初中语文卖炭翁教案

初中语文卖炭翁教案

初中语文《卖炭翁》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卖炭翁》全文;(2)了解作者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背景;(3)分析并欣赏诗歌中的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歌内容;(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诗歌,提高鉴赏能力;(3)学会朗读、背诵,提升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社会底层人民的关爱和同情;(2)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3)懂得珍惜美好生活,学会感恩。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卖炭翁》;(2)理解诗歌的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3)了解作者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2)从诗歌中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3)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介绍作者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节奏和韵律;(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解析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句子;(2)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艺术特色;(3)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社会底层人民的关爱和同情。

5. 情感教育(1)引导学生从诗歌中汲取爱国情怀;(2)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3)教育学生珍惜美好生活,学会感恩。

6. 课堂小结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卖炭翁》;2. 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情感;3.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意境和表现手法,写一篇短文。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教学策略。

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讨精神,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注重情感教育的融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思想上的启迪和情感上的共鸣。

初中语文卖炭翁教案

初中语文卖炭翁教案

初中语文《卖炭翁》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卖炭翁》。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分析课文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同情弱者的情感。

(2)懂得珍惜美好生活,关心社会,关爱他人。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内容的掌握与理解。

(2)诗歌表现手法的分析。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古代社会背景的理解。

(2)诗歌中寓意和深层含义的把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图片展示:卖炭翁形象。

(2)提问:同学们听说过卖炭翁吗?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学生通过工具书查阅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3.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背景,让学生了解卖炭翁的生活环境。

(2)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阐述卖炭翁的艰辛与善良。

4.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同学们认为课文中的卖炭翁具有哪些品质?(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汇报。

5. 情感延伸:(1)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谈谈对劳动人民的尊敬和关爱。

(2)布置课后作业:以卖炭翁为主题,写一篇心得体会。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

3. 情感态度:评价学生在课堂活动中对卖炭翁形象的关注和关爱。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情感体验,激发他们对古典诗歌的兴趣,培养审美情趣。

六、教学内容与方法1. 教学内容(1)深入学习课文,理解卖炭翁的生活艰辛和善良品质。

(2)通过分析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了解古代社会贫富差距,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象。

初中语文卖炭翁教案

初中语文卖炭翁教案

初中语文卖炭翁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卖炭翁》。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句子,了解卖炭翁的生活状况以及作者的表达意图。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对比、夸张等,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通过讨论、小组分享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劳动人民的尊重和同情,增强社会责任感。

(2)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1. 课文的朗读和背诵。

2. 课文中的生词和句子的理解。

3. 课文中的修辞手法的分析和运用。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生词和句子的理解。

2. 课文中的修辞手法的分析和运用。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卖炭翁》的文本。

2. 生词和句子翻译的参考资料。

3. 修辞手法的讲解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什么是炭吗?炭有什么用途呢?(2)介绍卖炭翁的职业和生活状况,引发学生对卖炭翁的同情和关注。

2. 朗读和背诵:(1)让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2)引导学生背诵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3. 生词和句子的理解:(1)讲解课文中的生词,如“炭”、“翁”、“烟雾”等,并让学生进行翻译练习。

(2)分析课文中的句子,如“炭翁运炭去,烟熏泪流满面。

”等,理解其意义和表达方式。

4. 修辞手法的分析和运用:(1)讲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对比、夸张等,并让学生进行实例分析。

(2)让学生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进行写作练习,如写一段描述自然景色的文字。

5. 讨论和分享:(1)让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主题和作者的表达意图。

(2)各小组分享自己的讨论成果,进行小组间的交流和讨论。

6. 总结和拓展:(1)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修辞手法,强调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初中语文卖炭翁教案

初中语文卖炭翁教案

初中语文《卖炭翁》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卖炭翁》。

(2)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的含义,体会作者的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同情弱者的情感。

(2)懂得珍惜美好生活,关心社会,关爱他人。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卖炭翁》。

(2)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的含义,体会作者的表达技巧。

难点:(1)分析课文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

(2)欣赏古典诗词,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白居易及其作品《卖炭翁》。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卖炭翁》,感受诗的韵律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词句解析:(1)解析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表达技巧,如对比、象征等。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课文主题的理解和感悟。

(2)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关爱他人的情感。

6. 课堂小结:四、课后作业:1. 抄写《卖炭翁》并背诵。

2. 结合课文,分析作者的表达技巧,写一段心得体会。

3. 进行拓展阅读,了解其他有关劳动者的诗词作品。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卖炭翁》的朗读和背诵情况。

2.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程度。

3. 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如分析能力、表达能力等。

4. 学生对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激发学生的思维。

2. 使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卖炭翁》中的具体情节,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七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卖炭翁》沪教版五四制(与“烧炭”相关文档)共5张PPT

七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卖炭翁》沪教版五四制(与“烧炭”相关文档)共5张PPT
白居易,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
山居士、醉吟先生。白居易从58岁 开始,定居洛阳。时常与名诗人刘禹 锡唱和,时称“刘白” 。他主张“文 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 是“新乐府运动”的代表人物。 代表作:《琵琶行》《长恨歌》。
第1页,共5页。
卖炭翁 •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上一尺雪,晓驾炭车碾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赦,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第2页,共5页。
动情朗读,析说文句
•例如以烧:炭句“的卖子地炭为点翁和单,劳位伐作,的薪艰说烧苦炭说过南句程山,子中点表”明这达炭句的的话来内写之人容不物。易,。写出了人物 字翩例请卖一夜卖代卖卖翩夜夜字 牛翩牛例满卖例 夜例满卖卖翩夜可请乐翩如同炭车来炭表炭炭翩来来乐困翩困如面炭如来如面炭炭翩来怜同天 两 : 学 得 炭 城 得 作 得 得 两 城 城 天人 两 人 : 尘 翁 :城 : 尘 翁 得 两 城 身 学,骑“们钱,上钱:钱钱骑上上, 饥骑饥“灰,“ 上“灰,钱骑上上们号来卖用何千一何《何何来一一号 日来日卖烟伐卖 一卖烟伐何来一衣用香是炭“所余尺所琵所所是尺尺香 已是已炭火薪炭 尺炭火薪所是尺正“山谁翁营斤雪营琶营营谁雪雪山 高谁高翁色烧翁 雪翁色烧营谁雪单········居,,,,,,行,,,,,居 ,,,,,炭, ,,,炭,,,,····用用士黄伐身宫晓身身身黄晓晓士 市黄市伐两南伐 晓伐两南身黄晓心》得得、衣薪上使驾上上上衣驾驾、 南衣南薪鬓山薪 驾薪鬓山上衣驾忧《好 好醉使烧衣驱炭衣衣衣使炭炭醉门使门烧苍中烧炭烧苍中衣使炭炭长,,吟者炭裳将车裳裳裳者车车吟 外者外炭苍。炭 车炭苍。裳者车贱恨写写先白南口惜碾口口口白碾碾先 泥白泥南十南 碾南十口白碾愿歌出出生衫山中不冰中中中衫冰冰生 中衫中山指山 冰山指中衫冰天》了了。儿中食得辙食食食儿辙辙。 歇儿歇中黑中 辙中黑食儿辙寒。··。”。。。。。。。。。。。。”。” 。”。。。。。······这这这 这····””句句句 句这这话话话 话一一写写写 写句句人人人 人式式物物物 物谈谈,,, ,谈谈写写写 写对对出出出 出课课了了了 了文文人人人 人字字物物物 物词词烧烧烧 烧的的炭炭炭 炭理理的的的 的解解地地地 地。。点点点 点和和和 和劳劳劳 劳作作作 作的的的 的艰艰艰 艰苦苦苦 苦过过过 过程程程 程,,, ,点 点 点点明明明 明炭炭炭 炭的的的 的来来来 来之之之 之不不不 不易易易 易。。。 。

初中语文卖炭翁教案

初中语文卖炭翁教案

初中语文《卖炭翁》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卖炭翁》全文。

(2)了解作者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理解诗歌的历史背景。

(3)分析并掌握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2)学会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增强语感和记忆力。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底层百姓生活的关爱和同情。

(3)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提高文化素养。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解释和翻译。

2. 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3. 作者的情感态度和作品的时代背景。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古代文化常识的理解。

2. 诗歌意境的感悟和审美鉴赏。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歌背景、字词解释、修辞手法等。

2. 互动法:提问、讨论、合作探究。

3. 实践法:朗读、默写、表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作者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提问:同学们听说过“卖炭翁”这个故事吗?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歌,理解大意。

(2)标注不理解的词语,查阅资料或向老师提问。

3. 讲解分析:(1)讲解诗歌的字词解释和翻译。

(2)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3)引导学生感悟诗歌意境,体会作者情感。

4.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诗歌中的主题思想和时代背景。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5. 实践环节:(1)朗读练习:让学生朗读诗歌,体会语气、节奏等。

(2)默写练习:让学生默写诗歌,巩固记忆。

(3)表演创作:让学生发挥想象,创作与诗歌相关的表演节目。

6.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2)强调课后自主学习和复习的重要性。

7. 布置作业:(1)熟读并背诵诗歌。

(2)写一篇关于《卖炭翁》的读后感。

(3)查阅资料,了解更多关于白居易的诗歌。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评价学生的积极性和合作精神。

初中有卖炭翁教案

初中有卖炭翁教案

初中有卖炭翁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

(2)理解诗歌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例如“牛困人饥日已高”、“一车炭,千余斤”等。

(3)分析诗歌中的形象和象征,例如卖炭翁的形象、牛的形象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通过分析诗歌中的形象和象征,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审美鉴赏能力。

(3)通过写作和表达,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社会不公和贫困人民生活困境的关注和同情。

(2)培养学生热爱文学、热爱祖国语言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朗读和背诵。

2. 诗歌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的理解。

3. 诗歌中的形象和象征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一些生僻词语的解释和理解。

2. 诗歌中的象征和隐喻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贫困人民的生活状况,引起学生对本文的兴趣和关注。

2. 朗读和背诵:让学生朗读诗歌,指导学生正确地发音和停顿,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然后让学生背诵诗歌,加深学生对诗歌的印象和理解。

3. 词语解释:解释诗歌中的一些生僻词语,如“炭翁”、“牛衣古木”等,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

4. 句子理解:解释诗歌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如“牛困人饥日已高”、“一车炭,千余斤”等,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义。

5. 形象和象征分析:分析诗歌中的形象和象征,如卖炭翁的形象、牛的形象等,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6. 讨论和表达:让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诗歌的意义和主题,并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7. 总结:让学生总结本文的学习收获,鼓励学生关注贫困人民的生活状况,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五、课后作业1. 背诵诗歌。

2. 写一篇关于本文的学习心得。

初中语文卖炭翁教案

初中语文卖炭翁教案

初中语文《卖炭翁》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卖炭翁》的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能够默写课文《卖炭翁》。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通过朗读、表演等形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表演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卖炭翁》的字词理解与掌握。

(2)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理解与分析。

(3)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的把握。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与掌握。

(2)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的深入分析。

三、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字词。

2. 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合作,讨论课文中的问题,共同解决问题。

3. 朗读法:学生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的美妙和表达的情感。

4. 表演法:学生通过表演,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高语言表达和表演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卖炭翁》的文本。

2. 相关背景资料的图片或视频。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图片或视频介绍《卖炭翁》的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2)简要介绍作者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自主学习课文中的生僻字词,查阅字典或参考资料。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合作,讨论课文中的问题,共同解决问题。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 分析与讲解:(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教师讲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5. 朗读与表演:(1)学生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的美妙和表达的情感。

(2)学生选择课文中的片段进行表演,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卖炭翁》教案

《卖炭翁》教案

《卖炭翁》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掌握《卖炭翁》的字词,如“翁”、“炭”、“寒”、“瘦”等。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探究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

(2)学会抓住关键词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他人的情感。

(2)教育学生珍惜劳动成果,尊重劳动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并掌握《卖炭翁》的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会抓住关键词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等。

2.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等。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1)教师出示《卖炭翁》的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画面内容。

(2)教师简要介绍作者白居易及创作背景。

2.自主学习(10分钟)(1)学生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并借助工具书自主学习。

(2)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

3.课堂讲解(1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内容,理解诗句的意义。

(2)教师讲解重点词语,如“翁”、“炭”、“寒”、“瘦”等。

(3)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小组讨论(10分钟)(1)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2)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5.情感教育(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卖炭翁的同情之情。

(2)教育学生珍惜劳动成果,尊重劳动者。

6.课堂小结(5分钟)(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布置课后作业:熟读课文,抄写生字词。

五、课后作业1.抄写生字词。

2.熟读课文。

3.思考并回答:卖炭翁为什么在寒冷的冬天还要卖炭?这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六、板书设计《卖炭翁》作者:白居易1.生字词2.课文内容3.思想感情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讲解、讨论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卖炭翁》的字词,理解了课文内容,体会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治通鉴》:“多以红紫染故衣、败缯,尺寸裂而给之。”
这就是白居易创作《卖炭翁》的时代背景,作为一个正直的知识分子,他对这种现象深恶痛绝,拿起了笔,无情而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宫市害民的社会现象:劳动者劳而不得,统治者不劳而得,甚至是疯狂掠夺。而中唐时宫市害民的现象,也正由于白居易塑造了可怜的卖炭翁形象,千百年后仍然普遍为人们了解。
前一课我们学习了唐代最著名的诗人之一——杜甫的三首诗,今天我们要学习另一位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诗歌。谁能为大家介绍一下白居易的生平事迹?
白居易(772~846),唐朝著名诗人,字乐天,晚居香山,自号香山居士。他是继李白、杜甫之后唐代又一位大诗人,世称李杜白为唐代三大诗人。他出生书香门弟,自幼又绝顶聪明,五六岁便学写诗,九岁便能辨别声韵,16岁时已经写出不少传世的好诗,其中最有名的是五言律诗《赋得古原草送别》。从白居易一生仕途看,虽多为官,但总不顺利,老是处于一种忧愤不安的状态中。作为一个诗人,却成就极大,可以说名动朝野,甚至妇孺皆知。在因得罪权贵,被贬江州司马时,关心民间疾苦,政绩斐然,最为人称道的是修筑杭州湖堤蓄水灌田。人们为了怀念他,名所筑之堤为“白堤”。(《钱塘湖春行》一诗中也有所反映)讽喻诗是白居易最为看重的一类诗歌,是为民而作的诗歌,体现了白居易“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讽喻诗的特点是从不同角度揭露社会的黑暗,抨击官僚残害人民的罪行,同情被压迫的人民。
《放言五首(其三)》《卖炭翁》教案
课题
一一、白居易诗两首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反复诵读,正确把握字词义,熟读成诵。
2、了解《放言五首》以议论为诗的表现手法及其典故在诗中的作用。
3、了解《卖炭翁》中反映的当时统治阶级掠夺人民的罪恶行径,体会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之情。学习对比的写作手法。
过程与方法:在自读的基础上,借助相关工具书,领会诗所表达的中心。
2、运用多种方法朗读诗歌。
3、借助工具书,读懂文本
决——判断、决断 (孔子不能决也)
狐疑——怀疑 (满腹狐疑)
向使——假如、假使
4、赏析诗歌内容
(1)诗中共举了几个例子?
周公、王莽(反面) 试玉、辨材(正面)
(2)作者为什么要举这些例子?
这里通过正反说理,寓哲理于形象之中,最后告诉我们:对人、对事要得到全面的认识,都要经过时间的考验,要从整个历史的角度去衡量、去判断,而不能只根据一时一事的现象下结论。时间未到,要检验一个人的品质是很难的。
3、扫除字词障碍,理解课文内容
4、研读人物刻画的关键词句,了解当时的社会现状,揣摩作者情感
(1)、根据文章内容用一个字概源自卖炭翁的遭遇——“苦”。有哪些苦呢?烧炭苦、运炭苦、被抢亦是苦。这苦也所不同,其中,烧炭是艰苦,运炭是困苦,炭被抢是悲苦。
落实到具体词句:烧炭艰苦--“满面……食指黑”;(外貌)
诗人借此安慰朋友,表达自己对历史的认识,同时发泄了自己内心的不平。这种以具体事物表现普遍规律,以通俗语言说出人生哲理没,真是小中见大,耐人寻味!
(3)作者想借助本诗说明什么道理?
对人、对事要得到全面地认识,都要经过时间的考验,从整个历史去衡量、去判断,而不能只根据一时一事的现象下结论。
5、背诵这首诗。
5、朗读。
6、小结。
(3)、分别用一个字概括作者对他们寄予的情感:
卖炭翁—“怜”(“可怜身上衣正单”);宫使—“恨”(一系列动词描写)
(4)、分析“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一句。你从中读出什么。
衣衫单薄不能暖身,却希望炭能卖个好价而期待着天寒。明知挨冻却甘愿受苦,看出他的生活是多么窘迫!这反映出社会给劳动人民生活带来的重压。终于盼来了“夜来城外一尺雪”,看样子,他一年辛苦的劳动就要换来收获的喜悦了,于是他“晓驾炭车碾冰辙”,充满希望地上路了。这样就为下文写宫使抢炭的罪行做了铺垫。作者的爱憎也在此句中分明体现。
运炭困苦—“衣正单”、“一尺雪”、“晓驾”、“碾冰辙”、“牛困人饥”、“泥中歇”;
被抢悲苦—“惜不得”(心理)
(2)、用一个字概括宫使的形象,那就是——“霸”。
落实到具体词句:横冲直撞、趾高气扬------黄衣、白衫、翩翩(外表)
仗势凌人、蛮不讲理------把、称、回、叱、敕、牵、系(行为)
交易不公(炭直)------一车炭,千余斤;半匹红绡一丈绫(对比)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唐诗的韵律美,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放言五首》以议论为诗的表现手法及其典故在诗中的作用。
了解《卖炭翁》中反映的当时统治阶级掠夺人民的罪恶行径,体会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之情。学习对比的写作手法。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手段
朗读法 讨论法
PPT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简介作者
三、学习《卖炭翁》
1、题解
《卖炭翁》一诗原来在题下用小序“苦宫市也”直接点明了本诗的讽刺目的:“宫市给人民带来了苦难”,来反映人民疾苦,揭露批判弊政。
2、介绍“宫市”:(结合书下注释)
从字面上理解,“宫”是皇宫,“市”是买、采购的意思,所谓“宫市”,是指皇宫里需要的物品派宦官到市场上去购买。派出去的宦官,就叫“宫使”,即皇帝的使者。(ppt投影书上宫市)
本来,为皇宫采购物品,是由官吏负责的,但到中唐时期,宦官专权,横行无忌,连这种采购权也被他们抓去了,宦官这种角色以宫使的身份到市场上去为皇宫购买物品,还能搞公平交易吗?咱们不忙着做结论,先来看一些史书记载。
《旧唐书张建封传》:时宦者主宫中市买,谓之“宫市”。……率用值百钱物,买人值数千物,仍索进奉门户及脚价银。人将物诣市,至有空手而归者。名为“宫市”,其实夺之……
二、学习《放言五首》(其三)
1、看注释,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
这诗是白居易在被贬为江州司马赴任途中所作。白居易的好友元稹因得罪了权贵,被贬为江陵士曹参军。元稹在江陵期间写了五首《放言》诗表示自己的心情:“死是老闲生也得,拟将何事奈吾何”(其一),“两回左降须知命,数度登朝何处荣”(其五)。过了五年,白居易也被贬为江州司马。这时元稹已转官通州司马,闻讯后写下了充满深情的诗篇:《闻乐天授江州司马》。白居易在贬官途中,风吹浪激,感慨万千,也写下五首《放言》诗奉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