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丽娟 台湾大学公开课 中国文学史导论
欧丽娟“中国文学史”课程笔记(三十一)
欧丽娟“中国文学史”课程笔记(三十一)1.现存谢灵运诗有84首,完整的山水诗有33首。
根据逮钦立《先秦汉魏南北朝诗》的统计,算上残篇,现存谢灵运诗101首。
2.日本学者入谷仙介:创造了山水美的诗人要归功于郭璞的《游仙诗》,进一步独自光大了以自然为美的审美意识的人还是谢灵运。
3. 刘勰《文心雕龙.明诗》:“宋初文咏,体有因革(因袭创新),庄老告退,而山水方滋。
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体悟浏亮的体现),此近世之所竞也。
”①因:因袭、继承,即“道”②革:革新题材,由游仙变为山水4. 谢灵运人生经历:(1)沈约等《宋书.谢灵运传》:灵运意不平,多称疾不朝直(轮值当班)。
穿池植援,种竹树果,驱课公役,无复期。
度出郭游行,或一百六七十里,经旬不归。
既无表闻,又不请急。
灵运因祖父之资,生业甚厚,奴僮既众,义故门生数百,凿山浚湖,功役无已。
寻山陟岭,必造幽峻,岩嶂数十重,莫不备尽。
登蹑常着木屐(谢公屐),上山则去其前齿,下山去其后齿。
尝自始宁南山伐木开径,直至临海,从者数百。
临海太守王琇惊骇,谓为山贼,末知灵运乃安。
……灵运横恣,百姓惊扰。
——性格里带有冒险性、内心有无法补偿的郁结,因而无度地对外宣泄,谢灵运的山水诗总用玄言收束,努力为自己开脱,是与他的内心和性格息息相关的。
(2)谢灵运的成长经历:童年塑造下的自我谢灵运出生“旬日”(十天),其祖父谢玄(或父谢瑍)去世,由于受到“贵命难养,贵格难熬”的迷信观念的影响,他从小就被寄养。
钟嵘《诗品》:“十五方还都,故名客儿。
”欧老师认为谢灵运寄养生活里受到的是纵容而不是爱,因为真正的爱除了糖果还有藤条,而纵容的本质则是爱的空虚,这段特殊的童年经历深刻影响了谢灵运性格的形成,使他成为一个无法安顿自我心灵的人。
(可以参考心理学著作阿德勒《自卑与超越》)(3)谢灵运诗模式:记游——写景——兴情——悟理。
“悟理”就是谢灵运试图安顿自我的努力。
在台大听最热门的中国文学史课,需要看哪10本书?
在台大听最热门的中国文学史课,需要看哪10本书?台湾大学公开课“中国文学史”,执教者为台大中文系年轻女教师欧丽娟。
这位研究唐诗出身的女学者,近期还有一门课在coursera上热播,叫做“《红楼梦》研究”,带读者步入贾府,剖析常为人误解的小说情境与情思。
这位美丽女老师的课上似乎总隐隐藏着一个暗示:纠偏。
这在“中国文学史”的导论课上,已昭昭可辨。
作为所有中文系课程设置中绕不过去的必修课,台大选用这么年轻的女教师来教文学史,这本身就是对“重写”、“重读”文学史的践行吧——以女性主义视角而言,狭义的“重写文学史”其实是回应了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让女性的声音可以获得出口。
比如,刘大杰先生的《中国文学发展史》中,只提到了五位女性作家,并且全部在宋代以前。
仅此一点,就可看出“重读”、“重写”之必需了。
在常规对于文学史读物的推荐环节,欧老师虽开出了如下书单,却言之在先曰:“转益多师是汝师”——我开给你们的书单,并不代表其中任何一本都是真理,相反,它们各自有各自的问题。
只是你们要多多读不同的著作,才是为学之道。
1.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2.叶庆炳:《中国文学史》3.台静农:《中国文学史》4.王国璎:《中国文学史》5.章培恒、骆玉明:《中国文学史》6.宇文所安等:《剑桥中国文学史》那么现在问题来了,列出那么多名字几乎一样的书,有什么意义呢?且让欧老师来告诉你,她建议你怎么读。
而在讨论怎么读这个问题之前,我们要先来听听欧老师对于这个书单的框架标准——文学史观。
一部文学史的成书逻辑或最大的价值,其实并非作家作品,而是挑选及解释历时性及共时性作家作品的标准,以及串联它们的方法,也即,文学史观。
以上书单中的大部分书,都秉承着一个著名的文学史观,也是影响我们近百年来对于作家、作品及文学史判断的一大史观,即胡适先生在其《白话文学史》中提出的脱胎于演化论的“历史进化的文学史观”——简单说,在这一史观的眼光下,文学是朝着某个固定的目标前进的,即现代一定比古代更进步。
(完整版)台大公开课欧丽娟红楼梦讲义
台大公开课欧丽娟《红楼梦》讲义第一单元:导论分析诠释原则与红楼梦人物关系《红楼梦》分析诠释之原则日本的山本玄绛禅师在龙泽寺讲经,说「一切诸经,皆不过是敲门砖,是要敲开门,唤出其中的人来,此人即是你自己。
」——读者的角色与经典一样重要。
一、HenryJames(1843-1916)〈小说的艺术〉:「要说某些情节在本质上要比别的情节重要得多,这话听上去几乎显得幼稚。
」「一部小说是一个有生命的东西,像任何一个别的有机体一样,它是一个整体,并且连续不断,而且我认为,它越富於生命的话,你就越会发现,在它的每一个部分里都包含著每一个别的部分里的某些东西。
」别林斯基:「在论断中必须避免各种极端。
每一个极端是真实的,但仅仅是从事物中抽出的一个方面而已。
只有包括事物各个方面的思想才是完整的真理。
这种思想能够掌握住自己,不让自己专门沉溺于某一个方面,但是能从它们具体的统一中看到它们全体。
」米兰?昆德拉(MilanKundera):「我小说中的人物是我自己没有意识到的诸种可能性。
正因为如此,我对他们都一样地喜爱,他们也都同样的让我感到惊讶。
」「小说不是人类的自白,是对人类生活——生活在已经成为网罗的世界——里的一个总体考察。
」「小说家不是任何观念的代言人。
严格说来,他甚至不应该为自己的信念说话。
」「小说人物不是对活生生的生命体进行模拟,小说人物是一个想像的生命,一个实验性的自我。
」「音乐的复调,是同时发展两个声部(两条旋律的线),尽管它们完美的连结著,但却又保有它们相对的独立,……所有主张复调曲式的伟大音乐家,都有一个基本原则,那就是声部之间的平等。
」二、浦安迪(AndrewH.Plaks)《中国叙事学》:「曹雪芹将『真假』概念插入情节——通过刻画甄、贾二氏及『真假』宝玉,通过整个写实的姿态——而扩大读者的视野,使其看到真与假是人生经验中互相补充、并非辩证对抗的两个方面。
『太虚幻境』的坊联『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毋宁说是含蕴著这一意思的;而〈好了歌注解〉中『你方唱罢我登场』一句,更可以说暗示著二元取代的关系。
欧丽娟中国文学史《楚辞概说》
台大开放式课程欧丽娟教授《中国文学史》Word版讲义楚辭概說中國根文學的另外一支:楚辭◇楚辭:戰國後期產生于長江流域一帶楚國的新詩體。
“楚辭”之名,首見于《史記·張湯傳》,本義是泛指楚地的歌詞,後來才用來專稱以戰國時楚國屈原之作品為代表的新體詩,帶有濃厚的地域文化色彩,宋黃伯思《東觀余論》卷下《校訂楚辭序》:“皆書楚語,作楚聲,紀楚地,名楚物。
”“若些、只、羌、誶、蹇、紛、侘傺者,楚語也。
頓挫悲壯,或韻或否者,楚聲也。
”“蘭、茝、荃、藥、蕙、若、芷、蘅者,楚物也。
”◇楚文化的特色(一)長江流域文化的代表:於戰國諸雄中,版圖最大,人口最多,“橫成則秦帝,縱成則楚王”(《戰國策·秦策四》)(二)國家制度不如中原成熟1.較優越的經濟條件:《漢書·地理志》:楚地“有江漢川澤山林之饒;江南地廣,……食物常足。
”2.沒有嚴密的宗法政治制度,《韓非子》即稱楚貴族有較獨立的勢力,故集體壓抑較少,個體意識較強烈,至漢代,楚人性格仍以桀驁不馴聞名。
3.楚民族文化無論是娛神娛人,其藝術仍然是在注重審美愉悅的方向上發展,展現出人民情感的活躍性→激烈動蕩的情感內容、奇幻華麗的表現形式◇楚辭形成的原因(一)與楚地的歌謠密切相關《隋書·經籍志》:楚聲“音韻清切”,如:《孟子》<孺子歌搴>:“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
”《說苑》<越人歌>:“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
今日何日兮,得與王子同舟。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
”漢書《禮樂志》:“高祖樂楚聲”,劉邦<大風歌>,武帝<秋風詞>,項羽<垓下歌>,但是楚辭擺脫了歌謠形式,而以繁麗的文字容納複雜的內涵而表現豐富的思想情感,漢人稱楚辭為賦,取“不歌而誦謂之賦”(《漢書·藝文志》),近乎吟唱。
(二)楚地盛行的巫教,使之具有濃厚的神話色彩。
→愛鬼神而進之王逸《楚辭章句·九歌序》:“昔楚南郢之邑,沅湘之間,其俗信鬼而好祀。
台湾大学欧丽娟老师地中国文学史讲义
台湾大学欧丽娟老师的《中国文学史》绪论欧威尔在《我为何写作》中分析作家写作的原因:1.纯粹的自大:2.对美学的要求:3.历史的行动:4.对美学的要求:5.政治的目的:文学:诗歌和一切从强烈情感出发的文字作品善用自然万物的形象就能让诗更加有血有肉,具体可感。
文学作品的分析不大强调内容的思想性。
有美的规范的参与,才是文学作品,因为美的规范的参与,成了文学作品的特质。
文学的文,可以是天文、地文、人文。
钱基博先生认为在中国的早期,“文”字代表复杂、组织、美丽。
文学的内容量越丰富复杂,就越伟大。
复杂而有组织,(复杂就是言之有物),(组织就是言之有序),文的止境是美丽,悦人耳目。
日记不能称之为文学。
两种(切入点)approach1.文学的外部内容。
(1).作家。
当作品完成之后就与作者无关。
(2).社会脉络:历史时代,政治背景。
这样的背景对作家的影响。
(这种做法未必不好,但是作家的作品并非对时代如实的解读。
)陈寅恪,元稹的《莺莺传》,崔莺莺的崔姓是世家大族,就崔莺莺的行为来说根本不是世家大族的女子所有的行为。
陈寅恪的考证崔莺莺根本就是一个妓女,不过是伪托高门。
衡量一个人不能架空来思考,必须要有脉络。
文本自成一格独立封闭的系统。
把文学的外部研究直接拿来做文本的依据是不对的。
文学的内部研究何谓文学史?1.历时性(贯时性),不同的时间先后顺序来研究。
2.共时性,只注意历史上某一个时期的各种文化或文学现象。
六朝开始就有很多文学集团,此即共时性。
文学史更重要的环节就是历时性的展现,比如《诗经》对后来文学的影响。
文学历史的演变。
文学史就是指有作品构成的整体体系(在一个时间序列里,在这个时间序列里描写文学的发展、阐述各种文学的内容、形式、思潮、流派是怎样产生的,怎样进展,最后怎样演变的,然后去研究它们前后的继承关系如何的善变这个过程就是文学史所关心的)。
文学史的写作永远都有需求。
文学史不等于文学批评。
文学史也不是要来探讨文学的普遍规律(文学理论)。
台大公开课欧丽娟红楼梦讲义全
台大公开课欧丽娟《红楼梦》讲义第一单元:导论分析诠释原则与红楼梦人物关系《红楼梦》分析诠释之原则日本的山本玄绛禅师在龙泽寺讲经,说「一切诸经,皆不过是敲门砖,是要敲开门,唤出其中的人来,此人即是你自己。
」——读者的角色与经典一样重要。
一、HenryJames(1843-1916)〈小说的艺术〉:「要说某些情节在本质上要比别的情节重要得多,这话听上去几乎显得幼稚。
」「一部小说是一个有生命的东西,像任何一个别的有机体一样,它是一个整体,并且连续不断,而且我认为,它越富於生命的话,你就越会发现,在它的每一个部分里都包含著每一个别的部分里的某些东西。
」别林斯基:「在论断中必须避免各种极端。
每一个极端是真实的,但仅仅是从事物中抽出的一个方面而已。
只有包括事物各个方面的思想才是完整的真理。
这种思想能够掌握住自己,不让自己专门沉溺于某一个方面,但是能从它们具体的统一中看到它们全体。
」米兰‧昆德拉(MilanKundera):「我小说中的人物是我自己没有意识到的诸种可能性。
正因为如此,我对他们都一样地喜爱,他们也都同样的让我感到惊讶。
」「小说不是人类的自白,是对人类生活——生活在已经成为网罗的世界——里的一个总体考察。
」「小说家不是任何观念的代言人。
严格说来,他甚至不应该为自己的信念说话。
」「小说人物不是对活生生的生命体进行模拟,小说人物是一个想像的生命,一个实验性的自我。
」「音乐的复调,是同时发展两个声部(两条旋律的线),尽管它们完美的连结著,但却又保有它们相对的独立,……所有主复调曲式的伟大音乐家,都有一个基本原则,那就是声部之间的平等。
」二、浦安迪(AndrewH.Plaks)《中国叙事学》:「雪芹将『真假』概念插入情节——通过刻画甄、贾二氏及『真假』宝玉,通过整个写实的姿态——而扩大读者的视野,使其看到真与假是人生经验中互相补充、并非辩证对抗的两个方面。
『太虚幻境』的坊联『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毋宁说是含蕴著这一意思的;而〈好了歌注解〉中『你方唱罢我登场』一句,更可以说暗示著二元取代的关系。
台大公开课欧丽娟红楼梦讲义[1]
台大公开课欧丽娟红楼梦讲义台大公开课欧丽娟红楼梦讲义一、引言欧丽娟教授是台湾大学中文系的教授,也是中国古典文学领域的知名专家。
她曾经在台大公开课上讲解过《红楼梦》,给学生和爱好者们带来了深入了解这部伟大作品的机会。
本文将概括总结欧丽娟教授在台大公开课上的《红楼梦》讲义内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部中国文学巨著。
二、绪论2.1 《红楼梦》概述《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作者曹雪芹以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洞察力,塑造了众多具有生动个性的角色。
小说描绘了富贵之家贾府的兴衰,反映了封建社会的道德沦丧和封建家庭的困境。
《红楼梦》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深受人们的喜爱和赞誉。
2.2 欧丽娟教授的讲解方式欧丽娟教授在台大公开课上以幽默风趣的方式讲解《红楼梦》,引导学生们深入理解小说的内涵和艺术特点。
她注重分析小说的结构、人物形象和语言风格,同时也会结合历史背景和社会现实进行解读。
她的讲解既有理论与学术的深度,又贴近生活,使人们对《红楼梦》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欧丽娟教授讲义内容概述3.1 第一回宴黄府叙家常入荣府扫花残满红楼名宴东篱下泼墨迎风雅态新在第一回中,欧丽娟教授介绍了《红楼梦》的背景和开篇的精彩场景。
她以生动的语言描述了贾府和黄府的宴会情景,分析了贾府大小姐林黛玉的形象和她与贾宝玉的关系。
欧丽娟教授还解读了这一回中的诗词,让学生们了解了古人的诗歌修养和文化素养。
3.2 第二回薄命女豪门命已是黄昏独自愁不信妾身惧阴司银装素裹谁家翁和泪珠一抹相思第二回以贾宝玉的冷嘲热讽和黛玉的哭泣揭示了贾府命运的薄弱。
欧丽娟教授讲解了贾宝玉和林黛玉的关系,分析了黛玉的命运之薄和她对贾府命运的担忧。
她解读了文中的意象和象征,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这一回的主题。
3.3 第三回国太侄唐突参权部憨郎辅国捧心传吉日封神扬孽相劝君切莫误颐养第三回中,欧丽娟教授介绍了贾府的权力斗争和家族纷争。
她讲解了贾府内部的权力关系和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帮助学生们理解这部作品中的政治背景。
【明】欧丽娟“中国文学史”课程笔记(九)
【明】欧丽娟“中国⽂学史”课程笔记(九)第九课:汉赋(上)9.1 总论1.汉代⽂学成就可以分为三⽅⾯:汉赋乐府诗(孕育了五⾔诗的体式,成为后世⽂⼈创作的重要艺术形式)五⾔诗(⼏乎主宰了⽂⼈写作的主要形式)2.清末民初刘师培《⽂史通义.⽂集》对汉代的断⾔:⽂章各体,⾄东汉⽽⼤备(依据:西汉乐府诗孕育五⾔诗歌体式,⾄东汉⽂⼈五⾔诗产⽣,汉赋内部也发⽣了转变)。
类似说法还见于清代章学诚,他认为“盖⾄战国⽽⽂章之变尽,⾄战国⽽著述之事专,⾄战国⽽后世⽂体备。
”(《⽂史通义.诗教上》) 两种论断是否冲突?⽂学史是建构出来的,对某个时代、某个作家或某个作品的历史评价,可以根据研究者的判断和依据⽽产⽣不同的结论,弄明⽩⼆者依据的判断标准,就可以知道两种观点并不冲突。
3.汉代对于⽂学的看法(此处引⽤其他学者观点)西汉时期⽂学地位得到提升(欧补充:但并不是说⽂学得到统治者的重视,⽐如汉⼤赋只作为统治者娱乐的⼯具⽽存在,汉代乃⾄于唐代,没有⽂⼈把⽂学作为⼈⽣的终极价值,⽂学在⽂⼈眼中有强烈的现实功能,它们是⽂⼈进⼊官僚体系、事业版图的⼯具),体现这⼀特点的⽂学现象有:(1)出现汉赋这种完全以⽂学感染⼒本⾝作为⽬标的⽂学模式。
(欧:其实不然,没有任何⽂学是完全以⽂学感染⼒本⾝为⽬的的,这⾥的意思是汉赋体悟写志,长篇⼤论,渲染各种与实际⽆关的表现,却是以强⼤的⽂字感染⼒作为⾃⼰的诉求,但这个诉求还有⼀个现实的因素,就是要打动君王)(2)⽂学创作的兴盛。
从既有资料考察可知,汉赋的作家有⼋⼗六⼈,作品有⼀千多篇,现在保留的只有⼀百⼋⼗多篇。
东汉班固《两都赋序》:成帝整理⾃武帝以来奏献朝廷的辞赋共有⼀千多篇,“⾔语侍从之⾂……时时间作(东汉⽂坛现象,但⽤于西汉更贴切)”。
蔡邕《上封事书》:“诸⽣竞利,作者⿍沸”(转引⾃《后汉书.蔡邕传》)⽂学创作的兴盛并⾮是为了⽂学本⾝的⽬的,⽽是为了投上位者之所好。
(3)出现了⼀批专门从事⽂学活动的⽂⼈群,凭⽂学才能取得官职,并以⽂学写作为主要事业,即班固《两都赋序》所谓的“⾔语侍从之⾂”。
台大公开课欧丽娟红楼梦讲义(2023最新版)
台大公开课欧丽娟红楼梦讲义
欢迎阅读台大公开课欧丽娟红楼梦讲义。
本文档详细阐述了红楼梦的各个章节和相关内容。
请参考以下章节大纲:
第一章:《红楼梦》的背景和作者简介
⑴《红楼梦》的创作背景
⑵作者简介:曹雪芹
第二章:《红楼梦》的主要人物及其关系
⑴贾府的人物介绍
⑵荣府的人物介绍
⑶王府的人物介绍
⑷其他重要人物介绍
⑸人物关系图解
第三章:《红楼梦》的结构与风格
⑴小说的结构
⑵小说的风格
⑶小说的语言特点
第四章:《红楼梦》中的重要情节和主题
⑴宝玉入贾府
⑵黛玉的悲剧命运
⑶贾府的兴衰变迁
⑷家族关系与命运主题
⑸爱情与婚姻主题
⑹社会风尚与人性描写
第五章:《红楼梦》的艺术魅力
⑴描写性格的艺术
⑵描绘环境的艺术
⑶描写事件的艺术
⑷修辞手法和象征意义的运用
第六章:《红楼梦》在文化传承中的地位
⑴《红楼梦》的文化价值
⑵《红楼梦》的影响与流传
⑶《红楼梦》的研究与评价
以上是台大公开课欧丽娟红楼梦讲义的基本内容大纲。
详细内容请参考附件文档。
附件:
⒈附件1 - 红楼梦全文电子版
⒉附件2 - 《红楼梦》人物关系图
法律名词及注释:
⒈知识产权法:知识产权法是指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包括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等。
⒉版权:指著作权人对其创作的作品享有的独占性控制权。
⒊侵权:指未经著作权人许可,擅自使用、复制或传播他人作品的行为。
感谢阅读本文档,如有其他疑问或需要进一步了解的内容,请联系相关部门。
(完整版)台大公开课欧丽娟红楼梦讲义
台大公开课欧丽娟《红楼梦》讲义第一单元:导论分析诠释原则与红楼梦人物关系《红楼梦》分析诠释之原则日本的山本玄绛禅师在龙泽寺讲经,说「一切诸经,皆不过是敲门砖,是要敲开门,唤出其中的人来,此人即是你自己。
」——读者的角色与经典一样重要。
一、HenryJames(1843-1916)〈小说的艺术〉:「要说某些情节在本质上要比别的情节重要得多,这话听上去几乎显得幼稚。
」「一部小说是一个有生命的东西,像任何一个别的有机体一样,它是一个整体,并且连续不断,而且我认为,它越富於生命的话,你就越会发现,在它的每一个部分里都包含著每一个别的部分里的某些东西。
」别林斯基:「在论断中必须避免各种极端。
每一个极端是真实的,但仅仅是从事物中抽出的一个方面而已。
只有包括事物各个方面的思想才是完整的真理。
这种思想能够掌握住自己,不让自己专门沉溺于某一个方面,但是能从它们具体的统一中看到它们全体。
」米兰‧昆德拉(MilanKundera):「我小说中的人物是我自己没有意识到的诸种可能性。
正因为如此,我对他们都一样地喜爱,他们也都同样的让我感到惊讶。
」「小说不是人类的自白,是对人类生活——生活在已经成为网罗的世界——里的一个总体考察。
」「小说家不是任何观念的代言人。
严格说来,他甚至不应该为自己的信念说话。
」「小说人物不是对活生生的生命体进行模拟,小说人物是一个想像的生命,一个实验性的自我。
」「音乐的复调,是同时发展两个声部(两条旋律的线),尽管它们完美的连结著,但却又保有它们相对的独立,……所有主张复调曲式的伟大音乐家,都有一个基本原则,那就是声部之间的平等。
」二、浦安迪(AndrewH.Plaks)《中国叙事学》:「曹雪芹将『真假』概念插入情节——通过刻画甄、贾二氏及『真假』宝玉,通过整个写实的姿态——而扩大读者的视野,使其看到真与假是人生经验中互相补充、并非辩证对抗的两个方面。
『太虚幻境』的坊联『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毋宁说是含蕴著这一意思的;而〈好了歌注解〉中『你方唱罢我登场』一句,更可以说暗示著二元取代的关系。
台大公开课欧丽娟红楼梦讲义
台大公开课欧丽娟红楼梦讲义欧丽娟教授是台湾大学的一名教授,她主要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尤其是中国古典小说。
在台湾大学公开课“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中,欧教授详细解读了《红楼梦》这部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经典名著。
整个公开课分为四个部分,首先是欧丽娟教授对于红楼梦的介绍和概述,其次是对于小说中各个主要人物的深入剖析,第三部分则是对于小说中的情感与人生观的探讨,最后则是对于小说的结构与语言的分析。
一、红楼梦的介绍欧丽娟教授首先对于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进行了介绍,讲述了他的生平和对于文学的贡献。
随后,她又对于《红楼梦》的成书历程进行了详细分析,强调了小说的原创性、细腻性和极高的文学价值。
同时,欧教授也讲述了《红楼梦》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高峰,对于中国文化的影响和贡献。
二、主要人物的剖析欧丽娟教授详细讲解了小说中的各位主要人物,如宝玉、黛玉、贾母、婆娑等等,她深入剖析了每个人物形象的互动关系,让学生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小说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心理。
在介绍宝玉和黛玉的形象时,欧教授强调了他们的不同个性和性格,指出了他们之间压抑的情感和复杂的关系,让学生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了两者之间的复杂心理。
在介绍贾母和婆娑时,欧教授着重强调了导致家族衰败的原因,同时也指出了这两位女性不同的生活态度和坚持的信仰。
三、情感与人生观的探讨欧丽娟教授在探讨小说中的情感时,指出小说其实是关于人类情感的探索,是对于人性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她解释了小说中的丰富情感,如爱憎、欲望、失落和羁绊等等,指出了这些情感在人生中的普遍性和深刻性。
在探讨人生观时,欧教授分析了小说中的道德观念和生命观念,指出小说中所代表的世界观是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呈现。
她讲述了相似的丑恶、美好的并存,指出人生中的矛盾和复杂性,让学生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小说所体现的人生观。
四、结构与语言的分析最后,欧丽娟教授对于小说的结构和语言进行了分析。
她指出小说是一个复杂的结构体系,采用了跳跃式的叙事方式,让读者思考和理解。
台大公开课欧丽娟红楼梦讲义
台大公开课欧丽娟红楼梦讲义台大公开课欧丽娟红楼梦讲义1. 课程介绍本文是台大公开课欧丽娟教授讲授的《红楼梦》课程的讲义摘要。
本课程以《红楼梦》为案例,通过深入解读和分析该作品,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中国古典文学的艺术特点和时代背景,同样也为学生提供一种文学思考的方法。
2. 课程大纲以下是本课程的大纲:- 第一课:红楼梦写作背景与作者概况- 第二课:红楼梦简介及人物分析- 第三课:红楼梦第一回分析- 第四课:红楼梦第二、三回分析- 第五课:红楼梦第四、五回分析- 第六课:红楼梦第六、七回分析- 第七课:红楼梦第八、九回分析- 第八课:红楼梦第十、十一回分析- 第九课:红楼梦第十二、十三回分析- 第十课:红楼梦第十四、十五回分析- 第十一课:红楼梦第十六、十七回分析- 第十二课:红楼梦第十八、十九回分析- 第十三课:红楼梦第二十、二十一回分析- 第十四课:红楼梦第二十二、二十三回分析- 第十五课:红楼梦第二十四、二十五回分析- 课程总结3. 课程内容本课程以红楼梦的内容为基础,全面分析了红楼梦中的人物、情节、主题等要素。
通过讲解,学生了解了红楼梦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的概况,以及该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在课程中,欧丽娟教授对红楼梦的每一回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解读。
她重点关注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指出了其中的社会寓意和思想内涵。
同时,教授还与学生讨论了红楼梦的艺术特点和文学价值,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4. 课程收获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可以收获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深入了解中国古典文学的发展,理解红楼梦在其中的地位;- 熟悉红楼梦的背景和作者,了解其写作动机和创作过程;- 掌握红楼梦的内容和结构,能够分析和解读其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理解红楼梦中的社会寓意和思想内涵,进行文学评论和思辩;- 培养文学思考的能力,拓展视野,提升自我审美能力。
5. 参考资料- 教材:《红楼梦》- 欧丽娟(2010)〈八千世界纷纷如砂砾〉,《红楼梦研讨丛书》。
【明】欧丽娟“中国文学史”课程笔记(三十四)
【明】欧丽娟“中国文学史”课程笔记(三十四)34.1宫体诗概述1. 唐.魏徵《隋书.经籍志》认为,宫体诗“止乎衽(rèn)席之间”、“思极闺闱之内”。
2.宫体诗的“感官性”:(1)【美】高友工《律诗的美典》:宫体诗虽有其限制,无论如何,重要的是它无形中接受了感官性(sensuality)为艺术经验中的充分、甚至可能是必要的条件,以致诗的内涵堕落为最娱人的那种“物感”(sensantion),即使人物出现在诗中,也是一个全然客体化的画面提供人的趣味。
(指出宫体诗的内涵:接受感官性+负面评价)(2)张淑香先生《三面“夏娃”——汉魏六朝诗中女性美的塑像》:宫体诗着重在“体(体重、体贴)物”而非“写物”,亦即在于呈现“美感经验”——“感觉”的本身,而不是“具体对象”——“事物”的本身,因此诗中美人并非写实的状态,而是一种美感的造型和感觉情趣的具象化,表现的是作者本身的美感活动。
男性的凝视3.宫体诗具有“静物画”的特质。
①【英】穆尔维(Laura Mulvey)《在对于视觉的快感》:静物画是一种空间幻象,当凝视静物画中的“物”的时候,观者透过猎物癖和窥视所再现的女性就变成了客体化的、处于男性凝视之下的一种被动的景观。
②【英】Hal Forster:17世纪的静物画基本上呈现出一个恋物结构,这个结构是摆荡在“诡异的生动(uncanny animation)”与“死寂的悬止(deathly suspension)”之间。
——宫体诗中的女体就是在男性凝视下呈现一种“诡异的生动”——感觉不到时间的流逝,但时间确实是在流转。
4.萧纲《咏内人昼眠》:北窗聊就枕,南檐日未斜。
攀钩落绮障,插捩举琵琶。
梦笑开娇靥,眠鬟压落花。
簟文生玉腕,香汗浸红纱。
夫婿恒相伴,莫误是倡家。
(道德标记)①“落花”在诗里是美感的呈现。
而开辟“落花”死亡、衰灭意蕴的是杜甫,如《曲江二首》之一:“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②题目和末两句为诗歌打上了伦理的印记,消解了女性娼妓化、客体化的危机,赋予了诗歌的合法性,宫体诗中的女性并没有被贬低,反而肯定了女性合法的正当的自由。
欧丽娟中国文学史讲义
欧丽娟中国文学史讲义
欧丽娟中国文学史讲义是一本系统介绍中国文学发展历史的教材。
作者欧丽娟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学者,对中国文学有着深入的研究和理解。
她在这本讲义中系统地梳理了中国文学的发展脉络,并对每个时期的重要作品和作家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和分析。
这本讲义首先从古代文学开始,涵盖了从先秦时期到明清时代的文学作品。
作者通过对古代文学的概述,帮助读者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特点和发展方向。
她深入讨论了诗、散文、小说等不同文体的发展,同时也对古代文学的社会背景和思想文化进行了探讨。
接着,作者重点介绍了中国近现代文学的发展。
她详细阐述了近百年来中国文学的变革和创新,包括白话文运动、新文化运动和现代主义文学等重要历史事件。
通过对这些事件的讲解,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学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变迁和发展。
此外,这本讲义还特别强调了中国文学与社会变革的关系。
欧丽娟认为,中国文学的发展始终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革密不可分。
她通过对不同时期文学作品的剖析,揭示了作家如何通过文学表达对社会现实的认知、批判和反思。
最后,欧丽娟还在讲义中加入了一些与中国文学相关的批评理论和研
究方法,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和价值。
她提供了一些分析文学作品的工具和思路,帮助读者培养对文学的独立思考能力。
总之,欧丽娟中国文学史讲义是一本全面、系统地介绍中国文学发展历史的教材。
通过对不同时期文学作品的介绍和解读,读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国文学的演变过程和文学作品的内涵。
这本讲义不仅适合学术研究者和文学爱好者,也适合作为教材使用。
欧丽娟 台湾大学公开课 中国文学史导论
欧丽娟:台湾大学中国文学系教授;研究领域:唐代诗歌,红楼梦;第一章绪论一、何谓文学(文学定义、文学起源、文学研究)文学史跟诗选课不一样,跟文选课不一样,跟文学批评也不一样,它有自己内部的任务,有它跟别的学科不一样的要处理的问题。
所以我们不分析文本,只从文学史的角度来处理文本。
这是文学史一个无可奈何的特质。
也有人写的文学史,是用文本的解释来串联文学史,但是这样的做法会瓜分掉文学史的功能,所以我们不讲文本。
什么叫文学史?中国文学史有它自己的功能跟特质,有这个学科的特性,所以有讲授它的一门特殊方式。
文学史就是文学的历史,以文学作品为主,从历史性的角度来加以诠释、定位的一个学科。
什么叫文学作品?首先,什么叫做文学?文学的来源是什么?文学是怎么产生的?为什么会有文学的创作?如果限定在人为的一切艺术表现上,文学当然就是文字的艺术表现,但是人类在进行这些艺术活动的时候,并不是只有文字的形式,所以我们先看艺术是怎样产生,这就是所谓的艺术起源论,透过文学的社会来源来了解文学产生的背后有什么动力。
文学是在人类生活当中所产生的艺术活动的产品,背后有它的社会交涉的脉络。
人类为什么会有艺术活动?为什么会有文学作品?(1)“宗教说”。
是纯粹西方式的,西方的宗教根深蒂固,渗入到每一个人的灵魂。
法律不是由外而来的约束,法律是上帝内化在他们心里,所以他们要时刻要面对内心的审判,在这样强大的宗教力量之下,为了崇拜神——唯一的上帝,会用各种各样美好方式去礼赞,去崇敬,就会产生所谓的艺术;(2)“劳动说”。
是马克思,恩格斯讲无产阶级专政,配合政治需要提出的说法。
赋予无产阶级劳动者一个更大的价值,甚至给他们一个艺术来源,这样重要的身份。
劳动说认为艺术是在劳动过程中产生,因为劳动的过程有各种节奏,导致产生了艺术的初级形式。
在“劳动说”席卷之下,很多学者在中国传统文献里找到了符合“劳动说”的文献资料,《淮南子·道应训》:“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此举重劝力之歌也”。
欧丽娟文学史笔记版
第一课绪论:何谓文学1.人类为什么会产生艺术?(1)宗教说。
(2)劳动说:艺术在劳动过程中场所。
马克思、恩格斯所创《淮南子•道应训》: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此举重劝力之歌也。
——被用以证明艺术起源于劳动。
(3)模仿说。
(4)游戏冲动说。
康德《判断力批判》:跟劳动相比,艺术可以视作一种游戏。
艺术是非现实的。
席勒:艺术和游戏同样都是不带实用目的的自由活动,基本上它是一种过剩精力的表现。
(5)自我表现说。
(6)吸引本能说。
2.乔治•奥威尔《我为何写作》:一是纯粹的自大。
二是对美学有所要求。
三是历史的冲动。
四是政治的目的。
3.文学作品:指的就是诗歌及一切从强烈情感出发的作品。
这些作品都必须有相应的艺术形式。
广泛地说,文学也是社会生活的形象反映。
4.艺术或者文学,基本上要有美的规范的参与,这也是文学最重要的特质。
德国思想家卡西勒:把艺术定位为纯粹形式的主义,因为它不属于色彩、声音也不是可以触摸的世界。
文学的世界是一种形态和构置,它有它的曲式和节奏。
它虽然不是音乐,可是有它的节奏。
当艺术家选择实在的某一方面来表现的时候,他这个选择的过程其实也就是客观化的过程。
我们作为一个读者进入他的透镜,我们也就不得不以这个作家的眼光来看待世界。
5.文学中的“文”,天文,地文,人文。
在中国的早期,文的含义为复杂(言之有物)、组织(言之有序)和美丽(文的止境)。
6.美国文学理论家、批评家勒内•韦勒克、奥斯汀•沃伦《文学理论》:一是外部研究:更多地留意文学的社会内容。
作者的研究:研究的对象偏重于作家本身。
社会脉络的研究:研究的对象偏重于历史时代、政治背景,强调此背景对作家其人其诗的觉得性意义的影响;或以诗人、文本印证历史、政治。
二是文学内部研究:即文本的研究。
研究对象聚焦于作品本身,之关心文学的审美形式,探究其字质、形象、肌理、情意表现乃至于结构、形式,文本自成一格独立封闭的系统。
陈寅恪研究《莺莺传》得出的结论是,莺莺是伪托高门。
演讲【公开课】欧丽娟:中国文学史【完结】
演讲【公开课】欧丽娟:中国文学史【完结】
P101. 序论
P202. 先秦文学(一)
P303. 先秦文学(二)
P404. 诗经(一)
P505. 诗经(二)
P606. 楚辞(一)
P707. 楚辞(二)
P808. 楚辞(三)
P909. 汉代文学(一)
P1010. 汉代文学(二)
P1111. 汉代文学(三)
P1212. 汉代文学(四)
P1313. 汉代文学(五)
P1414. 魏晋文学(一)
P1515. 魏晋文学(二)
P1616. 魏晋文学(三)
P1717. 魏晋文学(四)
P1818. 魏晋文学(五)
P1919. 魏晋文学(六)
P2020. 西晋文学(一)
P2121. 西晋文学(二)
P2222. 东晋文学(一)
P2323. 东晋文学(二)
P2424. 东晋文学(三)
P2525. 东晋文学(四)
P2626. 六朝小说专题(一)
P2727. 六朝小说专题(二)
P2828. 南北朝民歌专题
P2929. 南朝诗歌专题(一) P3030. 南北朝诗歌专题(二) P3131. 谢灵运专题
P3232. 鲍照专题
P3333. 谢朓专题
P3434. 宫体诗专题。
台大公开课欧丽娟红楼梦讲义
台大公开课欧丽娟《红楼梦》讲义第一单元:导论分析诠释原则与红楼梦人物关系《红楼梦》分析诠释之原则日本的山本玄绛禅师在龙泽寺讲经,说「一切诸经,皆不过是敲门砖,是要敲开门,唤出其中的人来,此人即是你自己。
」——读者的角色与经典一样重要。
一、HenryJames(1843-1916)〈小说的艺术〉:「要说某些情节在本质上要比别的情节重要得多,这话听上去几乎显得幼稚。
」「一部小说是一个有生命的东西,像任何一个别的有机体一样,它是一个整体,并且连续不断,而且我认为,它越富於生命的话,你就越会发现,在它的每一个部分里都包含著每一个别的部分里的某些东西。
」别林斯基:「在论断中必须避免各种极端。
每一个极端是真实的,但仅仅是从事物中抽出的一个方面而已。
只有包括事物各个方面的思想才是完整的真理。
这种思想能够掌握住自己,不让自己专门沉溺于某一个方面,但是能从它们具体的统一中看到它们全体。
」米兰‧昆德拉(MilanKundera):「我小说中的人物是我自己没有意识到的诸种可能性。
正因为如此,我对他们都一样地喜爱,他们也都同样的让我感到惊讶。
」「小说不是人类的自白,是对人类生活——生活在已经成为网罗的世界——里的一个总体考察。
」「小说家不是任何观念的代言人。
严格说来,他甚至不应该为自己的信念说话。
」「小说人物不是对活生生的生命体进行模拟,小说人物是一个想像的生命,一个实验性的自我。
」「音乐的复调,是同时发展两个声部(两条旋律的线),尽管它们完美的连结著,但却又保有它们相对的独立,……所有主张复调曲式的伟大音乐家,都有一个基本原则,那就是声部之间的平等。
」二、浦安迪(AndrewH.Plaks)《中国叙事学》:「曹雪芹将『真假』概念插入情节——通过刻画甄、贾二氏及『真假』宝玉,通过整个写实的姿态——而扩大读者的视野,使其看到真与假是人生经验中互相补充、并非辩证对抗的两个方面。
『太虚幻境』的坊联『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毋宁说是含蕴著这一意思的;而〈好了歌注解〉中『你方唱罢我登场』一句,更可以说暗示著二元取代的关系。
台大公开课笔记 欧丽娟 先秦文学
中国文学的源头要追溯到先秦时期,铭文、篆刻不是文学作品,也不具有文学因素。
,但它的、、基本、、对后来的文学作品有很大的影响,向来到《红楼梦》也用来打开它的叙事架构。
,事实上可能比文字更早在以及,那记录的是什么呢?记录的是他们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对他们所面临的的解释,甚至对人类的命运也提出他们的一套看法,所以神话在有文字之前就已经在口耳之间相传。
从时间发生学来说,它是最早的,后来有了之后,才慢慢把它记录下来。
有文字记录之后,神话主要被收录在哪些作品里面?这六部保留神话最多的文献。
本身是一部文学作品,把《楚辞》放在这里是因为《楚辞》中所含有的神话是非纯文学,但是非纯文学部份的神话,可以被保留在里面,也可以被保留在里面。
1、(1) 。
(,这个定义早就不能涵括神话的内容,神话早就不是只讲神的故事而已。
)(2)但是不要因此就以为,原始人类的原始思维所产生的原始神话就比较粗浅、落后,甚至迷信。
那就大错特错了。
欧洲学术界最优秀的学者,包括等重要学者说,神话的内容里面有无比严谨的结构,跟我们现在自以为先进文明的现代人的严谨是一样的。
神话体现出人类的内在心灵是多么的迷人,它并没有时间先后的差别,所以没有所谓的“线性进步历史”的问题,你能够善于理解,你就能去挖掘隐含在他们心里面的丰富、复杂。
因此,对于神话我们应该要重新看待,不要以为那是他们自己在做白日梦,胡说八道这固然是生物学上一个很粗略的观察。
可是事实上有一整套的世界观,所以我们现代人或者是普通人性都是非常无知而自大的,所以我希翼我们尽量要缩小自己,才干够看到对方那末的夸姣。
)(3) 中认为,神话是人所赖以建立的基本构成,有信仰的要素。
信仰基本上就是一个决定神话会不会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如果没有对他的对象的一种实在性的相信,那末神话就会失去它的根基,所以这些神话内容是这些传颂神话的原初人类深信不疑的客观事实。
但是这个客观事实也许不太合乎我们现代人的科学知识,但是,它暗地里一样有一套严谨、复杂、深刻的思量在里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欧丽娟:台湾大学中国文学系教授;研究领域:唐代诗歌,红楼梦;第一章绪论一、何谓文学(文学定义、文学起源、文学研究)文学史跟诗选课不一样,跟文选课不一样,跟文学批评也不一样,它有自己内部的任务,有它跟别的学科不一样的要处理的问题。
所以我们不分析文本,只从文学史的角度来处理文本。
这是文学史一个无可奈何的特质。
也有人写的文学史,是用文本的解释来串联文学史,但是这样的做法会瓜分掉文学史的功能,所以我们不讲文本。
什么叫文学史?中国文学史有它自己的功能跟特质,有这个学科的特性,所以有讲授它的一门特殊方式。
文学史就是文学的历史,以文学作品为主,从历史性的角度来加以诠释、定位的一个学科。
什么叫文学作品?首先,什么叫做文学?文学的来源是什么?文学是怎么产生的?为什么会有文学的创作?如果限定在人为的一切艺术表现上,文学当然就是文字的艺术表现,但是人类在进行这些艺术活动的时候,并不是只有文字的形式,所以我们先看艺术是怎样产生,这就是所谓的艺术起源论,透过文学的社会来源来了解文学产生的背后有什么动力。
文学是在人类生活当中所产生的艺术活动的产品,背后有它的社会交涉的脉络。
人类为什么会有艺术活动?为什么会有文学作品?(1)“宗教说”。
是纯粹西方式的,西方的宗教根深蒂固,渗入到每一个人的灵魂。
法律不是由外而来的约束,法律是上帝内化在他们心里,所以他们要时刻要面对内心的审判,在这样强大的宗教力量之下,为了崇拜神——唯一的上帝,会用各种各样美好方式去礼赞,去崇敬,就会产生所谓的艺术;(2)“劳动说”。
是马克思,恩格斯讲无产阶级专政,配合政治需要提出的说法。
赋予无产阶级劳动者一个更大的价值,甚至给他们一个艺术来源,这样重要的身份。
劳动说认为艺术是在劳动过程中产生,因为劳动的过程有各种节奏,导致产生了艺术的初级形式。
在“劳动说”席卷之下,很多学者在中国传统文献里找到了符合“劳动说”的文献资料,《淮南子·道应训》:“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此举重劝力之歌也”。
《且介亭杂文·门外文谈》:“假如那时大家抬木头,都觉得吃力了,却想不到发表,其中有一个叫道:‘杭育杭育’,那么,这就是创作,……倘若用什么记号留存下来,这就是文学。
”一个人发出声音,其他人应和,通过节奏来激励大家共同出力,“歌”是一种有节奏的声音。
这段话非常有名,被用来证明艺术的起源与劳动有关的文献资料。
目前这个说法已经褪色,因为劳动者固然有他的节奏感,但要形成更精致的艺术,甚至跟实用性没有关系的心智活动,恐怕还是有很大的距离;(3)“模仿说”。
即人类会有一种模仿的再现,包括自然、行为或各种情态的加以重现的冲动,所以我们模仿天地,自然万物,然后加以再现,透过其他的人为“媒介”,于是,被重现的产物就变成了艺术的起源;(柏拉图认为文艺的本质上是对理念的模仿。
)(4)“游戏冲动说”。
这是目前比较主流的说法,康德说:“人们把艺术看作仿佛是一种游戏。
”诗是“想象力的自由游戏”,其他艺术则是“感受的游戏”。
“跟劳动相比,艺术可以视为一种游戏。
”(《判断力批判》)很明显,康德在马克思、恩格斯之前,就摒弃了“劳动说”。
所以,劳动是很实际的谋生手段,是非如此不可的行为,但是艺术是非现实的,甚至没有任何实务功能。
在这样的说法之下,席勒对这一观点加以发挥,他认为艺术跟游戏同样都不带实用目的的自由活动,基本上过剩精力的表现。
(《审美教育书简》感性冲动、理性冲动、游戏冲动。
)如果为了谋生,为了糊口大概不会有余力去进行创作,因为人类有了过剩的精力,他希望可以去探索这个世界,乃至于他的内在,并且希望跟世界有特殊的交流,所以才会用一种游戏的方式来进行人为的创作,他认为这才是真正的艺术本质;(5)“自我表现说”。
厨川白村《苦闷的象征》:文学是苦闷的象征(鲁迅翻译,受此书影响创作《野草》)。
为了表达自我,人的内在有话要说,无人可倾诉,整个心灵要闷得爆破的情况下,借助各种方式来加以纾解,所以这纾解的过程也就产生了日记。
日记当然不是艺术的形式,再把日记进行加工就可以产生艺术作品。
“自我表现”的说法也很有道理,但是,欲说的强烈需求,当无人可以倾听的时候,就转向一个孤独的书房,进行一种自我抒发。
所以,艺术和文学确实是有这样的一个起源;(6)“吸引本能说”。
即我们希望让别人看到我们自己,让别人感觉到我们自己内在的付出,彼此进行交流,某个意义来讲也就变成了人际沟通的一种方式,也就是艺术之所以会产生的原因。
乔治·奥威尔在《我为何写作》(发表于《流浪者》杂志,迈耶斯《奥威尔传:冷峻的良心》)中,分析作家为什么写作:第一,纯粹的个人主义;自我表现,如何去展示我灵魂的丰富;第二,美学热情;文字的排列那么迷人,有一种说不出的魅力,所以努力去追求,这其中没有被发现的秘密,这也是很吸引心灵的一个原因;第三,历史的冲动;即渴望看到事情的本来面目,发现真正事实并将其载存,以供后来者使用。
我必须为这个时代说话,必须为过去的历史做回忆,必须在时间的长河中去传承,所以就参与了创作的过程。
历史的冲动使一个人已经超越了纯粹的自大,也不见得只是纯粹对美的爱好,事实上他要回应人类整体发展的历史,这就需要更宏阔的心量,才会进入这个范畴;第四,政治目的;此处的“政治”是最广义上的含义。
即渴望将世界向某一方向推动,改变人们将努力实现的那种社会的概念。
同样,没有哪本书完全不带一点政治倾向。
那种艺术应与政治无关的观点本身即是一种政治态度。
文学作品,指的是诗歌和一切从强烈情感出发的文字作品。
这些作品都一定要有形式的追求,否则就不可能成为文学作品,只能是日记或者随笔,但它不是文学作品,当然就内容来讲,既然文学一定是人活在世界这个群体当中有感而发的产物,所以,文学可以是社会生活的形象反映。
因为文学不是哲学思想,不是用抽象的概念来表达,文学一定有非常具体可感的形象来引发读者强烈感受,所以一定是“形象的反映”。
善用自然万物的具体形象能让诗更真实可感,因为诗不是抽象理念的演绎。
小说的形象是人物,它们多姿多彩,言行举止笑貌,感动读者的即在此。
诗歌,通过各式各样的虫鱼鸟兽,花草树木,点染其中,让我们深深感到具体而鲜明的内容,所以要注意形象反映非常重要。
因此文学作品的分析,我们通常不大强调它内容的思想性,思想部分恐怕是最不重要的事,我们欣赏文学作品的美学表现,考究它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它的渊源,但是有什么思想和价值,根本不是衡量文学作品的要件。
所以,作品的思想内容跟文学史这个学科的关系不大。
我们一定要在观念上明确,文学要有美的规范的参与,也就是它要有一定规范与艺术形式。
不同作品的文类有相应的规范要求,而规范都是基于美而产生的,这其实是文学最重要的东西。
因为有美的规范之参与,而形成这个作品的本身的特质,这就是我们看待文学作品最关键的衡量标准。
德国思想家卡西尔把艺术的世界定义为纯粹形式的领域(《人论》)。
为什么说是纯粹形式,因为它并不属于色彩、声音,也不是可以触摸的世界。
透过色彩表达的是绘画,透过声音来表达是音乐,透过触摸的形式来表达的雕塑,这都不是文学。
文学用的是文字符号,而文字符号就是纯粹的形式,所以他说文学的世界是一种形态和构质,必须要有一套很特殊的组织与内在机理、独特的表现方式。
所以卡西尔继续说,当艺术家选择实在的某一方面来表现的时候,他选择的过程也就是客观化的过程。
什么叫客观化的过程?即我要把内在的情感或想法表现出来,成为让外在的客观世界可以认知的形式,不能用梦呓一样的话来表达。
客观化即是用一种我们能够理解的形式,能让我们掌握,但是,又能够保有它自己的特性,所以他说,我们作为读者,如果进入他的透镜(就是作家的作品内容所展示出来的世界),那么我们就不得不以这个作家的眼光来看待世界,可是进入作家的世界,我们所奠基的又是一个客观化(大家可以共同理解、共同参与的一种客观化的形式)。
中国传统怎么来界定文学?参考钱基博《现代中国文学史》,引用《易经•系辞传》、《说文解字》,《周礼》、《礼记》、《释名》早期的文献,他归纳出,“综合而言:所谓文者,盖复杂而有组织,美丽而适娱悦者也。
复杂,乃言之有物。
组织,斯言之有序。
然言之无文,行之不远,故美丽为文之止境焉。
”钱基博先生的归纳,中国早期对这个字的认识,它代表复杂、组织和美丽这三种基本含义。
什么叫美?还是可以有很多不同的定义,但是它一定要美丽;组织,即它所特有的一种组合形式;另外,还必须是复杂的,如果太简单就比较单薄,所以文学的内容越丰富复杂,就越有价值,越伟大。
综合来说,所谓的“文”是什么呢?就是要复杂而有组织,而美丽又能够适娱悦者。
复杂,是言之有物,组织是言之有序,又要达到最高的标准,就是美丽(文的止境),若没有美丽,文学作品大概也不能打动人心。
六朝,中国文学史以及中国文学批评史,最有创造力、最有影响力的一个时代,就会发现复杂、组织、美丽是如何参与那个时代的重大变革,而导致后来隋唐文学的爆发。
文学既然如此定义,我们要怎么样理解文学呢?毕竟我们已经活在当代,我们面对的都是已经过去的,或者说已经完成的一些文学作品跟文学现象,我们作为面对这么庞大的文学资产的读者,或者是一个观察者,我们到底怎样处理我们现在手上拥有的这些文学作品,所以,下面我们引述,美国著名的文学理论家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的一段话:它所开展出来的文学理论,就基本上分成这两种架构,我们面对一部或者是整个过去人类所有文学作品的时候,我们要从什么样的角度来认识它。
《文学理论》告诉我们至少有两种approach(切入点),第一,文学的外部研究,文学作品是在人类社会中的产物,绝对不只是纯粹个人的东西,所以文学的外部研究,他比较感兴趣的是文学所反映出来的社会内容。
什么叫文学的社会内容,有两个重点,第一,作者本身,当然,文学的内部研究指的是作品,作者虽然是作品的来源,可是当作品一旦完成之后,其实它跟作者就完全是两回事,所以作家不等于作者;第二,作品的社会脉络。
社会脉络的研究偏重作品的历史时代、政治背景。
外部研究强调的是对作家和他的作品的一些决定性的影响,或者以诗人或文本来印证当时的历史、政治,要注意到这种研究,有一些微妙的部分是不能逾越的,毕竟文本是虚构的人为产物,它未必是整个时代的如实反映。
以诗人或文本来印证历史,或反过来以历史、政治来分析诗人的文本,做得最好的,也是最有名的一个例子就是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附读莺莺传》)陈寅恪用中唐历史来解释元、白,他考证元稹写的《莺莺传》,莺莺姓崔,唐代崔姓是山东五大姓,崔莺莺一开始以世家大族的姿态出来,不过很快就跟张生有了待月西厢的行为,其实这个行为绝不可能在世家大族阶层产生的;陈寅恪用了很多当时的文献资料来考证元稹当时的历史环境。
总之,他的结论,崔莺莺根本就是妓女,只是委托高门,当然,《莺莺传》给予了这个女子高门大族的身份是非常容易的,女子越美越有市场吸引力,家世背景越高,浪漫行为更有魅力,所以就委托高门,这是陈寅恪从历史背景做的考证,当然完全支持了阶级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