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地质灾害防治总体规划

合集下载

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某年度实施方案

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某年度实施方案
根据项目实施计划,制定详细的 资金使用计划,确保资金的合理 分配和有效利用。
03
实施预算管理与审 计
实行严格的预算管理,对项目资 金的使用进行实时监控和审计, 确保资金的合规性和有效性。
06
风险评估与应对措施
风险识别与分析
确定风险源
对可能引发地质灾害的潜在风险进行识别,如降 雨、地震、山体滑坡等。
涉及全国范围内多个地区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项目实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方案
任务分工
明确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 职责和任务,建立完善的地
质灾害防治工作机制。
1
资金保障
通过中央和地方财政资金的 支持,保障项目的顺利实施

技术支持
加强地质灾害防治领域科技 创新,推广应用新技术、新 方法,提高防治水平。
宣传教育
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 教育活动,提高公众的防灾 意识和能力。
04
重点防治项目及实施计 划
项目概述
项目背景
为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我国制定了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 系建设某年度实施方案。
项目目标
通过加强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监测预警、综合治理和应急处置能力建设,提高地质灾害防治水平,减少灾害损失,维 护社会稳定。
项目范围
招聘专业人员
根据项目需要,招聘具备地质灾害防治、风险评估、工程实施等专 业技能的人员,充实项目实施团队。
培训与能力提升
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地质灾害防治、项目管理等方面的培训,提高其 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
技术支持与合作
国内外技术交流
加强与国内外地质灾害防治机构的沟通与合作,开展 技术交流和研讨,引进先进理念和技术手段。

北京地质灾害防治总体规划-北京国土资源局

北京地质灾害防治总体规划-北京国土资源局

北京市地质灾害防治总体规划(2001~2015)规划文本北京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2003年8月目录第一章导言 (3)第二章北京市地质灾害防治总体规划总则 (6)第三章地质灾害防治总体规划的目标 (7)第四章地质灾害易发区区划 (10)第五章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10)第六章实施规划措施 (18)第七章附则 (19)第一章导言第一条地质灾害现状北京地区由于地形地质条件较为复杂,断裂构造发育,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匀等自然条件的影响,以及上千年人类经济活动产生明显的地质环境问题,并存在着泥石流、滑坡、崩塌(滑塌)、矿山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

北京地区有9个区县32乡镇受地质灾害影响较为严重,多数地区存在潜在危害,局部地区的地质灾害已经给当地的生命财产、交通和水利设施、旅游设施造成了一定的破坏。

如:北京地区的突发性地质灾害(泥石流、矿山地面塌陷、滑坡、崩(滑)塌),影响面积为5600平方公里,涉及7个区县、54个乡镇、200个村庄、6000余户、20000多人、4条国道、2条高(快)速路,3条铁路以及众多电力和水利设施。

1、泥石流泥石流是北京山区最严重、最具破坏性的地质灾害类型,其形成原因复杂、暴发突然、危害性极大。

北京山区泥石流以延庆县东部、怀柔区中部、密云县北部、门头沟区清水河流域及房山区大石河流域最为集中。

北京地区的泥石流受主干断裂控制,其分布与雨量高值区相吻合,多发育在山体高大、坡陡谷深的坚硬岩石区或软硬相间岩石区,该区末级和二级沟谷或沟谷上游狭谷密布。

泥石流活动强度与洪水活动周期相一致,多发生在七月下旬至八月上旬。

自1867年北京地区共发生灾害性泥石流27次,1949年以来泥石流灾害造成502人死亡、60多人受伤、7534间房屋被毁。

2、滑坡受人类工程活动影响,本市的滑坡主要分布在房山、延庆、怀柔和平谷等地区,均为中小型滑坡,至今已发现10处,其中8处已滑动,2处为潜在滑坡。

滑坡已给交通设施造成了一定的破坏,并威胁着旅游开发。

《地质灾害防治规划》设计书提纲

《地质灾害防治规划》设计书提纲

《地质灾害防治规划》设计书提纲前言一目的任务二上作区范围和自然地理概况二以往工作程度及评述第一章区域环境地质条件和地质灾害现状第一节区域环境地质条件第二节地质灾害现状第二章工作部署及进度安排第一节工作部署原则第二节工作部署第二节工作量与工作进度第三章工作方法及技术要求第四章组织管理第一节组织管理第二节项目组人员与分工第五章保障措施第一节项目全面质量管理措施第二节安全及劳动保护措施第六章预期成果第一节成果图件第二节成果报告第三节监测点和监测网络第四节信息系统第五节提交成果时间附图: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工作部署图,比例尺1/10万。

成果报告的章节及主要内容序言主要内容:目的任务;交通位置与经济社会发展概况;地质灾害灾情;以往调查工作程度;本次清查工作部署、方法、完成的工作量及质量评述。

第一章区域自然地感与地质环境主要内容:地形地貌:气象与水文特征;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新构造活动与地震;岩土体工程地质基本特征,地下水类型与补、径、排特征;人类工程经济活动特征等。

第二章地质灾害发育特征主要内容:地质灾害发育类型;各灾种的分布、规模、特征、稳定状态、危害程度、形成条件及影犒力素;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和不稳定斜坡的稳定性、”危险性初步评价与预测。

第三章地质灾害经济损失评估主要内容:评估原则、要求与方法;备灾种(或主要灾种)经济损失现状评估与预测评估;重要地质灾害的灾情与危害程度分级评价标准见表9。

地质灾害灾情与危害程度分级标准表9注;c人情分组——即对已发生的地质灾害进行交度分级采用“死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栏指标评价;②危害程度分级——宽大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危害程度的预测分级,采用“受威胁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栏指标评价。

现状评估是指已发生地质灾害所造成的人员伤亡数和直接经济损失数的统计。

直接经济损失评估来用统一价格折价法,即各省(市、g#区)采用经访问的大部分县(市)物价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本省(市、g治区)经济损失评估的统一计算单价,据此进行统一计算。

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规划纲要》的通知

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规划纲要》的通知

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规划纲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土资源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01.03.20•【文号】国土资发[2001]79号•【施行日期】2001.03.20•【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矿产资源正文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规划纲要》的通知(国土资发[2001]7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国土环境资源厅、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规划和国土资源):《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规划纲要》已经部务会审议通过。

现印发给你们,请根据本地区的情况,按照规划纲要的要求,做好本地区的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国土资源部二00一年三月二十日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规划纲要(2001年--2015年)目录前言一、我国地质灾害现状与防治工作进展二、指导思想、规划原则与目标三、总体部署四、主要任务五、主要措施前言地质灾害是指各种地质作用给人民生命财产和经济建设造成的危害。

科学规划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合理开发利用地质环境资源,避免和减轻致灾地质作用给人民生命和财产造成的损失,对维护社会稳定、保障生态环境安全、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990年2月,地矿部、国家计委、国家科委联合向各省(区、市)和有关部门印发了地矿部组织编制的《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规划纲要》。

规划纲要实施10年来,我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

1998年机构改革,国务院赋予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保护和地质灾害防治管理的职能。

为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在基本完成原规划任务的基础上,编制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规划纲要(2001--2015)》。

一、我国地质灾害现状与防治工作进展(一)地质灾害现状我国致灾地质作用种类繁多,分布广泛,活动频繁,危害严重。

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的分布范围占国土面积的44.8%,其中又以西南、西北地区最为严重,平均每年造成1000多人死亡,经济损失巨大。

北京市 规自 地灾 初步设计概算

北京市 规自 地灾 初步设计概算

北京市规自地灾初步设计概算一、背景介绍北京市位于我国北方平原的西北边缘,地势平坦,主要由平原和丘陵地形组成。

由于地势平坦和气候多变,北京市经常受到各种自然灾害的影响,如台风、暴雨、地震等。

为了有效应对这些地质灾害,北京市规自局进行了相应的初步设计概算。

二、地质灾害类型北京市常见的地质灾害主要有山体滑坡、地面塌陷、泥石流等。

山体滑坡是由于土地沉积物受到水的侵蚀,导致土地失稳滑坡,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威胁。

地面塌陷主要是由于地下水开采过度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地下岩石失去支撑力而引起的。

泥石流是由于降雨较大时,流水冲刷山体,导致山体松散岩石和土壤被水冲走形成泥石流。

三、初步设计概算内容在初步设计概算中,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地质调查与评价:对北京市地质灾害形成的地质条件进行详细调查和评估,包括地震烈度、山体稳定性、地下水位等。

2. 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建立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包括监测站建设、监测设备采购等。

3. 防灾减灾工程:对具有潜在地质灾害危险性的区域进行防灾减灾工程设计,并制定相关方案和概算。

4. 应急救援设施建设:在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区域设置应急救援设施,包括避难场所、物资储备等。

5. 安居工程规划:对可能影响居民生产和生活的地质灾害进行安居工程规划,确保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四、初步设计概算结果根据初步设计概算,北京市规自局初步预计在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上需要投入约10亿元人民币,主要用于地质调查与评价、监测预警系统建设、防灾减灾工程、应急救援设施建设、安居工程规划等方面。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还将加强与相关部门的交流和协调,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

五、结语通过初步设计概算,北京市规自局对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有了更清晰的规划和方向,进一步提升了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安全感。

未来,北京市将继续加大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投入,不断完善防治体系,保障城市安全。

北京市规自地灾初步设计概算,旨在通过科学合理的预算和规划,有效防治地质灾害,确保城市安全稳定,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北京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关于北京市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范围的通知

北京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关于北京市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范围的通知

北京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关于北京市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范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京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公布日期】2000.11.06•【字号】京国土房管环字[2000]473号•【施行日期】2000.11.0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枪支弹药、危险物品管理正文北京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关于北京市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范围的通知(京国土房管环字(2000)473号2000年11月6日)各区县地矿、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国土资源部第4号令《地质灾害管理办法》和国土资发〔1999〕392号文《关于实行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通知》的精神要求,结合北京市的实际情况,现将北京市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范围等有关事项明确如下:一、平原区: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征地面积在1公顷(含1公顷)以上的或非易发区内征地面积大于10公顷(含10公顷)并位于活动断裂带之上的建设项目,须做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二、山区(含山前地带):线性工程(铁路、区县、市、国家级公路,大型输水、输气管道等)、城镇(村)新区和居民区建设,集中供水水源地、水利工程等必须做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三、凡属城市分批次建设用地范围内的用地项目,可不做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四、建设单位应将评估报告送交市国土房管局地质环境管理部门,由其组织审查认定;不做评估的,建设单位应到地质环境管理部门填写认定表(城市分批次建设用地除外)。

附件:北京市具有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资质单位(略)北京市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暂行)一、总则根据国土资源部发布的《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结合北京地区一年来在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中的实践,制定本技术要求。

本技术要求从2001年7月1日起实施。

1.本技术要求规定了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原则、不同阶段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内容、要求、方法和程序。

北京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北京市人民政府住房制度改革办公室)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

北京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北京市人民政府住房制度改革办公室)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

北京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北京市人民政府住房制度改革办公室)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0.07.05•【字号】京政办发[2000]67号•【施行日期】2000.07.0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房地产市场监管正文北京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北京市人民政府住房制度改革办公室)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京政办发[2000]67号2000年7月5日)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的《北京市党政机构改革方案》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机构设置的通知》(京政发(2000)2号),组建北京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简称市国土房管局),挂北京市人民政府住房制度改革办公室(简称市政府房改办)的牌子。

市国土房管局(市政府房改办)是负责本市土地、地质矿产、房屋和住房制度改革的市政府组成部门。

一、职能调整(一)划入的职能。

1.原北京市房屋土地管理局(简称市房地局)承担的行政管理职能。

2.原北京市地质矿产局(简称市地矿局)承担的行政管理职能。

3.原由市政府房改办承担的行政管理职能。

4.原北京市计划委员会承担的组织制订本市国土开发、整治和保护总体规划的职能。

5.原由北京市市政管理委员会(简称市市政管委)承担的住房制度改革和协调住宅小区综合管理的职能。

(二)划出的职能。

1.将原市房地局承担的本市住宅锅炉供暖的行业管理职能,交给市市政管委。

2.将原市地矿局承担的核准地下水取水、管理地下水人工排水和回灌的职能,交给北京市水利局。

(三)转变的职能。

1.取消审批报废地热井登记、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丙级勘查设计监理单位资格、在京非国务院主管部门所属地质勘查单位资格的职能。

2.取消核准市及区县属国有企业改制土地估价结果及土地处置结果、确认城镇建设项目取得土地使用权方式、远郊区县房改售房成本价、非采矿权所有人使用他人矿泉水井生产矿泉水、地热勘查设计与地热井施工单位登记、市商品房销售许可证(内销现房)、市外销商品房销售许可证、房屋修缮企业资质、房屋使用、管理、维修公约的职能。

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十二五”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土资源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12.04.19•【文号】国土资发[2012]73号•【施行日期】2012.04.19•【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矿产资源正文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十二五”规划》的通知(国土资发[2012]7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副省级城市人民政府,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十二五”规划》已经国务院批准,现印发给你们。

请认真做好组织实施,确保实现各项目标和任务。

附件: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十二五”规划国土资源部2012年4月19日附件: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十二五”规划目录前言一、地质灾害防治现状与需求(一)地质灾害现状(二)“十一五”期间地质灾害防治状况(三)“十二五”期间地质灾害防治面临的挑战或形势二、指导思想与规划目标(一)指导思想(二)规划原则(三)规划目标(四)工作任务三、地质灾害易发区和重点防治区(一)地质灾害易发区(二)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四、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一)调查评价工程(二)监测预警体系建设(三)搬迁避让与治理工程(四)应急体系建设(五)科学技术研究支撑五、资金筹措和实施安排(一)资金筹措(二)实施安排六、环境影响与效益评估(一)环境影响分析(二)生态恢复措施(三)实施效益评估七、保障措施(一)继续完善分级领导目标责任制,推进社会化减灾体系建设(二)建立和完善地质灾害防治规划体系(三)健全完善法规规范(四)加快做实前期工作(五)制定相关政策,建立防治经费投入良性机制(六)依靠科技进步,全面提高地质灾害防治能力(七)加强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八)实施严格的奖惩制度前言为积极主动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2011)精神,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各个环节,保障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2011)和《地质灾害防治条例》(2003)等,制定本规划。

北京市房山区突发地质灾害发生规律、成因分析及防治对策

北京市房山区突发地质灾害发生规律、成因分析及防治对策

doi: 10.3969/j.issn.1007-1903.2023.04.001Vol. 18 No.04 December, 2023第 18 卷 第4期 2023 年 12 月/北京市房山区突发地质灾害发生规律、成因分析及防治对策罗守敬(北京市地质灾害防治研究所,北京 100120)摘 要:北京是世界上受突发地质灾害威胁最大、破坏后果最严重的首都之一。

房山区位于北京西部山区,地质灾害多发、易发,是北京受地质灾害威胁人数最多的地区。

文章收集整理了房山区2013—2022年已发生的106起突发地质灾害资料,总结了已发生地质灾害时间、空间上的分布规律,探讨分析了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和岩土体结构、降雨及人类工程活动等内因、外因与地质灾害发生的相互关系,确定了降雨是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激发因素;结合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成因,建议在原有防治工作的基础上,从早期识别、重点区精细调查及风险评价、群测群防、趋势预测、科普宣传等方面继续加强防治,以减轻地质灾害的危害。

关键词:突发地质灾害;分布规律;成因;防治对策Occurrence patterns, causes, and prevention of sudden geologicaldisasters in Fangshan District, BeijingLUO Shoujing(Beijing Institute of Geological Hazard Prevention, Beijing 100120, China )Abstract: Beijing is one of the capital cities in the world that are most threatened by sudden geological disasters with serious con-sequences of destruction. Fangshan District is located in the western mountainous area of Beijing, which is prone to geological di-sasters and a great number of people there are frequently threatened by this natural disaster. By collecting and analyzing the data of 106 sudden geological disasters that occurred in Fangshan District from 2013 to 2022,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s of the geological disasters, explores and analyzes the interrelationships between internal and external factors such as topography, stratigraphic lithology, rock and soil structure, rainfall, and human engineering activities. It is deter-mined that rainfall is the main triggering factor. Recommendations are then made to continue strengthening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such as early identification, trend prediction, investigation and risk assessment of key areas, and popular science pro-motion in order to reduce and mitigate the harm of geological disasters.Keywords: sudden geological disasters; distribution law; origi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突发地质灾害是山区发育的主要灾害之一,因其多样性、群发性、隐蔽性、突发性和集中性的特点,是防灾减灾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计划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计划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计划地质灾害严重威胁着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对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为了有效预防和应对地质灾害,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特制定本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计划。

一、地质灾害现状与形势(一)地质灾害分布情况本地区地质灾害类型主要包括滑坡、崩塌、泥石流等。

其中,具体区域由于地形陡峭、地质结构复杂,是地质灾害的高发区域。

这些灾害点分布较为分散,给监测和防治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二)地质灾害发展趋势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不断加剧,地质灾害的发生频率和危害程度呈现出上升的趋势。

特别是在雨季和强降雨期间,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二、防治目标(一)总体目标通过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具体目标1、提高地质灾害监测预警能力,确保预警信息及时准确传达给受威胁群众。

2、完成重点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治理工程,消除或减轻地质灾害威胁。

3、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的宣传普及,提高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三、防治原则(一)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坚持预防为主,加强地质灾害隐患的排查和监测,提前采取防范措施。

对于无法预防的地质灾害隐患点,采取避让措施,确保人员安全。

对于威胁较大的隐患点,实施治理工程,消除地质灾害隐患。

(二)统筹规划,突出重点根据地质灾害的分布和危害程度,统筹规划防治工作,突出重点区域和重点隐患点,优先安排防治项目和资金。

(三)群测群防,全民参与充分发挥基层群众的力量,建立健全群测群防体系,鼓励全民参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形成全社会共同防治地质灾害的良好氛围。

四、防治措施(一)加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1、完善监测网络进一步优化地质灾害监测站点的布局,增加监测设备和手段,提高监测的精度和频率。

加强对重点区域和隐患点的实时监测,及时掌握地质灾害的动态变化。

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年度实施方案

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年度实施方案
我国已建立较为完善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网络,覆盖了全国主要地 质灾害易发区,能够及时监测和预警地质灾害的发生。
应急处置能力
我国政府重视地质灾害应急处置能力的建设,加强了应急处置队伍 的建设和物资储备,提高了应急响应速度和处理能力。
存在的主要问题
防治体系不健全
部分地区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存 在漏洞,缺乏有效的预防和治理
01
制定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 的总体规划,明确建设目标、任 务和实施方案。
02
加强地质灾害调查评价和风险评 估,划定地质灾害危险区,制定
分级分类防控方案。
建设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提 高预报精准度和时效性。
03
完善应急救援体系,提升快速响 应和处置能力。
04
分期实施方案
01
制定年度实施方案,明确各阶段 的目标、任务和措施,确保按计
07
下一步工作计划与安 排
工作计划与时间安排
01
02
03
04
制定防治方案
根据各地区地质灾害发生 情况,制定相应的防治方 案,明确防治目标、任务 和措施。
加强监测预警
完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 系,加强监测设备建设和 维护,及时掌握灾害发生 动态。
开展应急处置
建立健全应急处置机制, 一旦发生地质灾害,及时 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专业 队伍进行处置。
对社会的影响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对于社会的影 响是积极的。通过防治措施的实 施,可以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 产安全,提高社会的稳定性和和 谐度。同时,也可以增强公众对 政府工作的信任和支持。
对经济的影响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对于经济的影 响也是积极的。通过防治措施的 实施,可以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提高群众的生活质量。同时, 也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例 如工程设计、施工等行业。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海淀区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通知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海淀区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通知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海淀区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7.07.11•【字号】海政发[2007]53号•【施行日期】2007.07.1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矿产资源正文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海淀区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通知(海政发〔2007〕53号)各镇(乡)政府、街道(地区)办事处,各委、办、局,各有关单位:为切实做好我区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各种损失,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现将《海淀区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印发给你们,请贯彻实施。

特此通知。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二OO七年七月十一日海淀区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为最大限度地减少我区因突发性地质灾害所造成的人民生命财产和经济损失,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广大民众的防灾减灾意识,保证在我区发生突发性地质灾害险情、灾情时,及时、有效排除隐患和抢险救灾,依据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结合我区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海淀区防汛抗旱防治地质灾害指挥部负责本行政辖区内地质灾害的抢险救灾、险情排查工作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

地质灾害隐患点所在乡镇政府、街道、所属单位为防治地质灾害第一责任主体,负责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和制定详细的应急疏散方案及应急抢险方案,成立抢险队伍,加强地质灾害险情监测,发生灾情时第一时间组织抢险救灾工作。

各成员单位按照本预案的职责分工,制定工作方案,在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地质灾害险情、灾情的防治和抢险工作。

第一章总则一、概述海淀区位于北京市城区西北部,地势西高东低。

全区地处暖温带,属于半干旱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降雨主要集中于夏季且空间与时间上分布极不平衡。

海淀区的主要地质灾害种类是泥石流及地面塌陷,其次为崩塌,滑坡在本区不发育。

主要分布于我区苏家坨镇、温泉镇和四季青镇。

二、指导思想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应以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所造成的损失,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目标。

全市2024年度自然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全市2024年度自然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全市2024年度自然地质灾害防治方案一、总体目标我们要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减少自然灾害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具体来说,就是要降低地质灾害风险,提高防治能力,实现防灾减灾救灾整体水平的提升。

二、主要任务1.完善地质灾害防治体系。

包括建立健全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监测预警、防治工程、应急处置和科普宣传等五大体系。

2.加强地质灾害隐患排查。

对全市范围内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全面排查,确保及时发现、及时治理。

3.提高地质灾害防治能力。

加大投入,提升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水平和防治工程实施能力。

4.加强地质灾害应急处置。

建立健全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提高应急处置能力,确保在灾害发生时能够迅速响应、有效处置。

三、具体措施1.开展地质灾害调查评价。

利用先进技术手段,对全市范围内的地质灾害隐患进行详细调查,摸清底数,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2.加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

建立全市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网络,实时掌握地质灾害动态,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3.实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

对重点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治理,采取工程措施,降低灾害风险。

4.推进地质灾害应急处置。

加强应急预案制定和演练,提高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应急处置能力。

5.开展地质灾害科普宣传。

通过各种渠道,普及地质灾害防治知识,提高人民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

6.加强地质灾害防治队伍建设。

培养一批专业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地质灾害防治队伍,为防治工作提供人才保障。

四、组织保障1.建立地质灾害防治协调机制。

各级政府、相关部门要密切协作,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2.落实地质灾害防治责任。

明确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地质灾害防治责任,确保防治措施落到实处。

3.加大地质灾害防治投入。

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级资金支持,加大市、县财政投入,确保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顺利开展。

4.强化地质灾害防治考核。

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纳入政府绩效考核体系,对工作不力的进行追责问责。

全市2024年度自然地质灾害防治方案,旨在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地质灾害防治方案范文(三篇)

地质灾害防治方案范文(三篇)

地质灾害防治方案范文一、背景和目标地质灾害是我国面临的一个严重的自然灾害问题,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为了有效预防和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保障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制定____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以达到以下目标:1. 提高防灾减灾能力:通过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提高地质灾害预警预测和监测能力,减少灾害损失。

2. 完善灾害防治体系:建立健全地质灾害防治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加强灾害防治组织体系建设,提高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的责任意识和能力。

3. 推进社会参与:加强公众的地质灾害防治意识和知识普及,鼓励公众参与地质灾害防治活动,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格局。

二、主要任务1. 加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能力:改善监测设备,引进先进的监测技术,提升地质灾害的预测能力。

2. 加强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开展全国性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工作,通过分析和评估地质灾害的成因和规律,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3. 制定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根据地质灾害的类型和程度,制定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明确各地区的工作重点和任务。

4. 完善地质灾害预警机制:建立健全地质灾害预警机制,加强与气象、水文等相关部门的合作,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提高公众的防灾意识和应对能力。

5. 提高地质灾害应对能力:加强应急救援队伍的建设和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提高地质灾害应对的能力和效率。

6. 加强公众参与和宣传教育: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的宣传普及,提高公众的防灾意识和应对能力,鼓励公众参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三、实施措施1. 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提高地质灾害预警预测和监测能力。

2. 加强地质灾害监测网络建设,提升监测设备和技术水平。

3. 组织开展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工作,建立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数据库。

4. 制定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明确工作重点和任务。

5. 完善地质灾害预警发布机制,加强协同合作。

6. 加强地质灾害应急救援队伍的建设,提高应对能力和效率。

7. 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的宣传普及,提高公众的防灾意识和应对能力。

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总体思路和要求

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总体思路和要求

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重点省份建设总体思路和要求一、基本情况(一)申报情况。

2018年8月30日,接到财政部、自然资源部正式印发的申报通知后,全省上下高度重视、齐心合力、全力支持。

省委超良书记专门提出明确要求,王晓东省长亲自带队赴自然资源部与陆昊部长当面沟通,时任童道驰副省长亲自担任申报工作领导小组组长。

猛厅长亲自担任申报工作办公室主任,多次听取筹备工作汇报,逐字逐句修改汇报材料和视频短片、逐页审定汇报PPT,并亲赴参加评审,全程站立脱稿面向专家组进行述。

省财政厅、省地质局主要负责同志全力给予支持。

三个厅局的分管负责同志会商研究十余次,与工作专班同加班、同研究、同推进,从严要求,将编制工作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可以说,省委、省政府和厅局领导以上率下,率先垂,各级各部门一把手挂帅,带动全省三个系统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良好氛围。

9月26日,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组织召开中央财政支持地质灾害综合防治重点省份(以下简称“重点省份”)竞争性选拔评审会,在参与竞争的9个省份观察员全程监督下,经专家组客观、公正综合评审,我省获得90.9分的优异成绩,在9个省份中名列第二,经过公示,我省成功入围重点省份。

申报总投资80.94亿元,申请中央补助资金40.2亿元。

去年成功申报重点省份,得益于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得益于全省多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经验积累,得益于各方专家的鼎力支持,得益于工作专班的敬业奉献,得益于三个系统干部职工的共同配合。

也为今后争取项目资金工作树立了典、提供了借鉴。

主要启示是:领导重视是关键,心系群众是核心,全面总结是基础,精益求精是根本,沟通协调是支撑,强化组织是保障。

(二)工作进展。

目前,2018年度项目及资金已经分解下达,各地均已编制提交了年度实施方案,全省实施方案也已完成汇总。

2018年共部署六大工程18类29项重点任务,包括:调查评价、监测预警、治理工程与搬迁避让、能力建设、三峡库区和丹江口库区专项工程。

北京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北京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北京地区多年平均降水量在550mm~660mm之间(见图2~2),6~

9月份降水量一般占全年降水量的80%以上。北京地区年日照时数 约2700小时,年总辐射约5350兆焦耳/平方米·年。北京地区多年 平均水面蒸发量为1843.8mm。
2.1、气象水文
图2~1 北京市月平均气温柱状图
图2~2 北京市平原区历年降水量直方图
二、地质环境条件

评估区拟建场区位于通州区与大兴区边界处,根据通州地区 1974~2005年气象观测资料,评估区多年平均降雨量 551.25mm,每年降雨多集中在7、8月份,占总降水量的

60%~70%。图2~3为通州地区1974~2005年年降水量柱状
图”。
图2~3通州地区1974~2005年年降水量柱状图
2.6、水文地质条件
二、地质环境条件
(一)区域第四系含水层组的分布规律及富水性 北京平原地区地下水类型按地下水的赋存条件主要为基岩裂隙水和 第四纪松散岩类孔隙水,第四纪松散岩类孔隙水又分为上层滞水、 潜水和承压水。 上层滞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绿地灌溉和自来水、雨水、污水等地 下管线的垂直渗漏补给。不同地段含水层的渗透系数相差很大,补
四系地层厚度50m~100m,地貌类型较单一。 地质构造:拟建工程场地距南苑~通造条件简单。
1.4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判定
工程地质:区内地层有人工堆积地层、新近沉积层和第四纪晚
更新世冲洪积层。人工堆积层结构松散,土质很不均匀,力学
性质差,稳定性较差;新近沉积层主要为粉土层和粉细砂层, 工程性质较不稳定;第四纪晚更新世冲洪积层为卵石圆砾层,
2002年
1.3 工作量 项 目
表1-2工作量统计表
完成工作 量 3 1 1 2 4 10 10 17 单位 份 份 份 份 个 km2 km2 个

年度地质灾害排查治理工作计划范文

年度地质灾害排查治理工作计划范文

年度地质灾害排查治理工作计划范文全文共5篇示例,供读者参考年度地质灾害排查治理工作计划范文篇1在xx年以来,我市按照省厅安排部署,把地质灾害防治作为全市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和“安全重于泰山”的责任意识,切实采取行之有效的防治措施,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现将近阶段工作情况汇报如下:一、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领导。

在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市局成立了以张工程师为组长,矿产办公室主任为副组长,相关科室人员为成员的地质灾害监测防治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处理全市地质灾害防治应急工作,切实履行地质灾害防治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职能。

二、出台了应急预案及年度防治方案,提高反应能力。

今年伊始,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组建了两支应急小分队,对发现存在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开展全面调查评估,编制了防灾预案。

以保证一旦出现重大险情能及时组织群众安全转移。

同时,应急小分队进入紧急状态,按规定将现场调查上报,协助当地政府部门做好减灾工作,努力把灾害降到最低程度。

三、开展地质灾害检查巡查,加强防治监督管理。

我们对全市的地质灾害监控点进行了全面检查,明确了地质灾害的威胁对象、范围、重点防范期,设置了危险区警示标志,因地制宜地落实了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地质灾害的监测、预防责任人等,并将制作的《地质灾害明白卡》发放到相关单位和群众手中。

加强了汛前对地质灾害的发展变化、多发地段的防治监督管理。

对在有可能发生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危险的地带上进行修路、建房、开矿取土等工程活动的,必须事先做好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和工程勘测工作,防止人为活动诱发地质灾害。

四、健全机制,强化督查,确保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落到实处。

进一步组织协调各相关部门形成合力,齐抓共管,做到责任到人,任务明确,措施有力,落到实处。

对工作不力、失职、渎职的工作人员,严格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的有关规定予以责任追究,以确保汛期安全。

年度地质灾害排查治理工作计划范文篇220xx年我镇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市级相关部门有关防汛减灾的工作部署,全面落实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守土负责的履职要求,重点加强地质灾害易发区的监测、预防工作,以保护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为核心,始终把防灾减灾工作放在突出位置,有力保障全镇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北京市石景山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北京市石景山区气象灾害防御规划(2014-2020年)》的通知

北京市石景山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北京市石景山区气象灾害防御规划(2014-2020年)》的通知

北京市石景山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北京市石景山区气象灾害防御规划(2014-2020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京市石景山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4.09.19•【字号】石政办发〔2014〕24号•【施行日期】2014.09.1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正文北京市石景山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北京市石景山区气象灾害防御规划(2014-2020年)》的通知石政办发〔2014〕24号各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委、办、局、处,各区属机构:经区领导同意,现将《北京市石景山区气象灾害防御规划(2014-2020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参照执行。

北京市石景山区人民政府办公室2014年9月19日北京市石景山区气象灾害防御规划(2014—2020年)北京市石景山区气象局2014年9月目录前言一、总体思路(一)编制目的和意义(二)指导思想(三)规划原则(四)规划目标(五)编制依据及适用范围二、现状及面临的形势(一)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现状(二)气象灾害防御面临的新形势(三)薄弱环节三、主要气象灾害风险区划及防御重点(一)石景山区气象灾害风险及区划特征(二)气象灾害各行业防御重点及措施(三)气象灾害分灾种防御措施(四)气象灾害城市防御重点及措施四、主要任务(一)提高气象灾害综合监测能力(二)提高气象灾害综合防范能力(三)提高气象灾害应急处置能力五、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工程(一)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工程(二)气象信息员队伍和长效管理机制建设工程(三)生态环境监测和气候资源评估利用工程(四)业务平台建设工程(五)气象安全社区认证工程(六)公共气象服务工程(七)雷电灾害防御工程(八)气象科普示范基地建设工程六、保障措施前言北京市石景山区位于北京市市区西部。

地理坐标为北纬39°53′-39°59′,东经116°07′-116°1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市地质灾害防治总体规划(2001~2015)规划文本北京市人民政府2002年12月目录第一章导言 (4)第二章北京市地质灾害防治总体规划总则 (5)第三章地质灾害防治总体规划的目标 (9)第四章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10)第五章分期(近期与远期)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及其重点 (16)第六章北京市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 (27)第七章实施规划措施 (28)第八章附则 (34)第一章导言第一条规划编制的必要性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前,北京地区由于经济建设高速发展和城市规模迅速扩大、人类对大自然过多的索取和不合理的工程活动,使人类对地质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使北京的地质环境负担沉重并趋恶化,地质灾害的发生频率越来越高,地质灾害给人类造成的损失不断加大。

在世界大都市中,北京是发生地质灾害较多较严重的城市之一,由于地形地质条件较复杂,断裂构造发育,降水时空分布不均,致使北京地区的地质环境脆弱,地质灾害较为发育,并且地质灾害具有灾害频发、灾种多、群发性强的特点,又因灾害的突发性与隐蔽性,故存在着大量的灾害隐患,地质灾害已成为限制北京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第二条规划编制的意义作为中国的首都——北京具有独特的政治、经济与文化背景,因此,防御和治理地质灾害,保证北京区域经济长期、稳定、可持续、协调发展,对于实现在21世纪中叶把北京建设成为当代世界一流城市的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新世纪初始,改革开放的步伐越来越大,北京获得了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我国成功地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北京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大搞基础设施建设,因此,做好北京地区的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对建好“新北京”、迎接“新奥运”、提升北京的国际大都市地位,又不乏深远的国际意义。

编制北京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将其纳入北京城市总体规划(1991年至2010年),并付诸实施,是有效地减轻地质灾害、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保卫首都的安全、成功举办2008年奥运会、保护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造福子孙后代的重大举措。

第三条规划编制的过程为了充分认识和有效地防治地质灾害,八十年代后期北京地勘局(原北京市地质矿产局)开始对辖区内的地质灾害展开调查,除专项调查外,还有全市范围内的综合调查,随着调查的深入,对地质灾害的认识也在不断提高,对其防治力度也在逐渐加大,并于1996年编制了北京市地质灾害综合防治规划,为使北京地区地灾防治工作进一步深入,创建良好的地质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新世纪初始再次开展北京地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的修编工作。

第二章北京市地质灾害防治总体规划总则第四条北京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是区内地质灾害防治(勘察、监测、治理)的全局性、指导性文件。

地质灾害的管理、勘查、监测、信息网络建设、科普宣传等专项规划的编制,应以本规划为依据。

各地区城镇建设规划应参照本规划制定。

第五条本规划范围是北京市辖区内除地震外的地质灾害(下同),包括泥石流、滑坡、崩塌(滑塌)、矿山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沙土液化、土地沙化。

在本区内进行的各项有关上述灾害的防治工作,均应符合本规划的有关规定与要求。

第六条本规划以2001年为基准年,2005年为近期规划年,2015年为目标(远期)规划年。

第七条规划的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2001.3.2)(2)《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规划纲要》(国土资发[2001]79号)(3)北京市人民政府《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1990~2010)(4)《北京市生态环境建设规划》(京政发〔1999〕15号)(5)《北京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待批)第八条规划的指导思想本规划是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贯彻“三个代表”精神,为使北京地区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实现由过去行政手段为主向引导型转变、追求经济、社会、环境持续协调发展,本次规划力争与时俱进,从北京的实际情况出发,以突发性致灾地质作用为重点,以群测群防为主要手段,以改善地质环境、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保障社会稳定为主要目的,把地质灾害防治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处理好长远与当前、整体与局部的关系,促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协调统一,为我市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服务。

第九条规划的原则1.适应北京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管理体制,以保证规划的有组织实施;2.坚持对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全面规划,综合规划的原则;3.坚持规划工作法律化、制度化、规范化的原则;4.坚持确保国土资源高效、持续利用并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的原则;5.坚持围绕“数字北京”、“绿色和科技奥运”和《北京城市总体规划(1991~2010年)》而制定本规划的原则;6.地质灾害防治与经济发展相结合。

北京地质生态环境不仅是首都生态环境的重要基础,而且与北京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必须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7.坚持综合治理、突出重点、量力而行,分阶段实施的原则;8.坚持按客观规律办事,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讲究实效,平原与山区防治重点各有侧重的原则。

山区和平原区分别以突发性地质灾害(泥石流、崩塌、滑坡、采煤区地面塌陷等)和缓变性地质灾害(地面沉降、土地沙化等)的防治为主;9.勘查、治理、监测、科普宣传、信息系统建设并重。

要屏弃重治理、轻保护的观念,严禁边治理、边破坏,通过法律、经济等手段,明确保护责任,落实保护费用,切实保护好地质灾害防治成果。

第十条规划编制技术要点⑴从战略性出发,本规划将特别重视对全区地质灾害的自然背景及区位变化分析,将地质灾害防治总体规划同基础设施建设、经济开发、人口密度等因素紧密结合起来,充分考虑区域的特殊性和具体特点,重视灾害防治与预期效果的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地质灾害防治的战略方向。

⑵采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新技术手段与方法,进行制图与面积量算,确保方案及成果图编制的精度与效率。

⑶多方征求不同部门专家意见,以保证本规划的规范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⑷根据不同灾种的影响因素、发育状况、危害对象等特征,对不同地区的不同灾种分别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

第三章地质灾害防治总体规划的目标第十一条地质灾害防治总体规划的总目标根据我国地质灾害防治的总体目标和分阶段目标,结合北京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北京地区的地质灾害防治总体和分阶段目标。

北京地区地质灾害防治的总体目标是:通过编制北京市地质灾害防治总体规划,切实加强对全区地质灾害防治的宏观调控与指导,依法开展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提高防治工作的科技含量,降低地质灾害发生率和损失。

分阶段目标是:到2005年:进一步摸清北京地区地质灾害发生规律,提高全民的减灾防灾意识和防治工作中的科技含量。

到2015年:建立起与北京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相适应的全方位、多层次的地质灾害防治体系。

第十二条地质灾害防治总体规划的具体目标1.在全市地质灾害多发区(县)进行防灾区划和在地质灾害严重地段进行重点勘查的基础上,建立起相对完善的以群测群防为基础,现代化专业监测为主导的、群专结合的、覆盖全市的地质灾害监测预报网,达到监测信息数据的实时采集、传递、分析处理及预报的自动化,及时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的数据;2.在完善的地质灾害防治法规体系和高效的行政监督管理体系支持下,将地质灾害监测预报与防治管理工作全面纳入法制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轨道。

3.完成全市地质灾害危害严重地段的地质灾害勘查,在防治技术方法和地质灾害体综合开发治理等方面取得重要突破,使一些危害特别严重并需要治理的危险点得到有效治理,最终实现使我市地质灾害的发生率和损失量有明显降低的总体目标。

第四章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第十三条总体部署根据北京地质环境条件、致灾地质作用特点和“统筹规划、综合治理、突出重点”的原则,结合北京地区国土总体规划以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把北京地区防治工作的重点放在经济发达地区、人口密集区、地质灾害严重区和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区,按平原区、山区进行部署,平原区以防治地面沉降、地裂缝、土地沙化为主;山区以防治泥石流、滑坡、崩(滑)塌和矿山地面塌陷灾害为主。

山区再按崩、滑、流及采矿塌陷重点发育区和一般发育区进行部署。

⑴平原地区包括北京山前平原和延庆山间盆地,这一地区地势平坦,经济较发达,生态环境相对较好,主要的问题是城市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大量超采地下水引起严重的地面沉降、地裂逢,此外还有活动断裂、土地沙化等致灾地质作用。

这一地区的地质灾害防治首先是要加强行政管理,科学部署地下水开采井位和开采层位,通过高效的全自动监测网络,严密监测,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量,减缓地面沉降;其次,要做好以国土经济开发区、奥运场馆建设区为重点的环境地质综合评价和地质灾害防治区划,并据此及时调整土地利用规划和城市建设布局。

⑵山区北京山区以中低山为主,岩性分布不均,地形坡度多在20~30°之间,林木覆盖率不等,除个别地区较高外,大部分地区较低,沟谷发育,流水侵蚀切割作用强烈,沟床纵坡多在15‰以上。

这一地区自然风光秀丽、旅游景点众多,是北京地区休闲度假、观光赏景好去处,但是这一地区地形复杂、生态环境较为脆弱,是暴雨频发的地带,因此普遍发育有规模不等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给景区建设、景点开发带来了不同程度的灾害隐患。

在该区应加强建设项目地质灾害评估工作;此外,还应开展突发性地质灾害预防知识的科普宣传,以减少人员伤亡,降低地灾损失。

采煤造成的地面塌陷是北京西山地区(门头沟区、房山区)比较常见的致灾作用,同时北京西山地区西部大洼尖~百花山~灵山一带及大石河、清水河、拒马河流域也是北京地区泥石流重点发育区之一,这一地区矿业经济发达、人口相对稠密,因此,对这一地区的建设项目要地质灾害评估,避免将重大工程和重要设施建在矿山采空区和泥石流灾害隐患区,杜绝人为诱发或规划选址不当而引发地质灾害事件的发生。

北京北山地区,特别是密云县与怀柔区交界处的凤驼梁~黑坨山~云蒙山~大洼尖一带和延庆县的海坨山南麓地区是北京强降雨中心,暴雨—大暴雨机率最高,泥石流灾害尤为发育,此外,周边采矿业较发达,水土流失严重,本区拟建立完整的泥石流防治工程体系,不仅要修建抵御10~20年一遇的暴雨洪水的防护工程(如谷坊坝、拦挡坝、排水沟等),而且还要修建能够抵御50~100年一遇的暴雨——泥石流防治工程;同时,还要加强建设项目的地质灾害评估,将崩、滑、流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对于国道、铁路、河流沿线、旅游风景区及其它地区存在的、程度不等的崩、滑、流灾害,要有的放矢、深入调查、合理防治,开展地质生态环境的评价工作。

在详细调查的基础上,根据灾害类型、发育状况及危害程度,调查北京市全区采矿业引发的地质灾害及其它地质生态环境改变,因地制宜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第十四条根据不同地质灾害的类型、发育强度、分布状况、发生发展趋势、危害目标(或潜在的危害对象)、发生频率、地形地质条件、气候降水条件及人类活动强度等因素,本着“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对北京地区的地质灾害进行易发区划,本市可以分出四类易发区,即不发育区(Ⅰ)、低易发区(Ⅱ)、中易发区(Ⅲ)、高易发区(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