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时,从荀卿学帝王之术文言文阅读答案
2023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谏逐客书》同步练习附答案

2023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谏逐客书》同步练习附答案一、基础知识1、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来丕豹、公孙支于晋来:归顺B.强公室,杜私门杜:堵塞、封闭C.适冬之望日前后适:恰逢D.汝其善抚之,使之肖我肖:相像,类似2、下列加粗词的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A.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B.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C.汝幸而偶我D.当尽吾意为幸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译文:那些随俗推移由高雅而变化成娇美妖冶的佳丽,也不会立于陛下的身旁B.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译文:从这些情形去看,客卿哪有什么对不住秦国的地方呢C.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译文:无非是为了取乐于当前,适于观听罢了D.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译文:现在却放弃百姓去资助敌国4、下列对句中加粗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藉寇兵而赍盗粮兵:武器②举地千里,至今治强举:攻克、占领③而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佳冶:娇美妖冶④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过:过分⑤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宝:珍宝⑥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让:拒绝⑦藉寇兵而赍盗粮赍:付与、送给A.①⑥B.②⑦C.③⑥D.④⑤5、下列加粗字的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娱心意、说耳目者A.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B.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C.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者D.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6、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B.西蜀丹青不为采C.昔缪公求士D.东据成皋之险7、下列对文中相关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侯,是古代中央政权所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统称。
周代分公、侯、伯、子、男五等,汉朝分侯、伯二等。
周制,诸侯名义上需服从王室的政令,向王室朝贡、述职、服役,以及出兵勤王等。
B.翠凤,以翠羽装饰的风形旗帜。
李斯反对私学文言文阅读答案

李斯反对私学文言文阅读答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李斯者,楚上蔡人也。
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絜,近人犬,数惊恐之。
斯入仓,观仓中鼠,食积粟,居大庑之下,不见人犬之忧。
于是李斯乃叹曰:“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乃从荀卿学帝王之术。
学已成,度楚王不足事,而六国皆弱,无可为建功者,欲西入秦。
至秦,会庄襄王卒,李斯乃求为秦相文信侯吕不韦舍人..;不韦贤之,任以为郎。
李斯因以得说秦王。
秦王乃拜斯为长史,听其计,阴遣谋士赍持金玉以游说诸侯。
诸侯名士可下以财者,厚遗结之;不肯者,利剑刺之。
离其君臣之计,秦王乃使其良将随其後。
秦王拜斯为客卿。
始皇三十四年,置酒咸阳宫,博士仆射....周青臣等颂始皇威德。
齐人淳于越进谏曰:“臣闻之,殷周之王千余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支辅。
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患,臣无辅弼,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
今青臣等又面谀以重陛下过,非忠臣也。
”始皇下其议丞相。
丞相谬其说,绌其辞,乃上书曰:“古者天下散乱莫能相一是以诸侯并作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所建立。
今陛下并有天下,别白黑而定一尊;而私学乃相与非法教之制,闻令下,即各以其私学议之,入则心非,出则巷议,非主以为名,异趣以为高,率群下以造谤。
如此不禁,则主势降乎上,党与成乎下。
禁之便。
臣请诸有文学诗书百家语者,蠲除去之。
令到满三十日弗去,黥为城旦。
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
若有欲学者,以吏为师。
”始皇可其议,收去诗书百家之语以愚百姓,使天下无以古非今。
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
同文书。
治离宫别馆,周遍天下。
明年,又巡狩,外攘四夷,斯皆有力焉。
赵高案治李斯。
李斯拘执束缚,居囹圄中,仰天而叹曰:“嗟乎,悲夫!不道之君,何可为计哉!昔者桀杀关龙逢,纣杀王子比干,吴王夫差杀伍子胥。
此三臣者,岂不忠哉,然而不免于死,身死而所忠者非也。
今吾智不及三子,而二世之无道过于桀、纣、夫差,吾以忠死,宜矣。
文言文《史记李斯者列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10—12题(12分)李斯者,楚上蔡人也。
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絜①,近人犬,数惊恐之。
斯入仓,观仓中鼠,食积粟,居大庑②之下,不见人犬之忧。
于是李斯乃叹曰:“人之贤不肖③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乃从荀卿学帝王之术。
学已成,度楚王不足事,而六国皆弱,无可为建功者,遂西入秦。
上《谏逐客书》,始皇用其计谋,官至廷尉。
二十馀年,竟并天下,尊主为皇帝,以斯为丞相④。
【注释】①絜:同“洁”。
②庑:泛指房屋。
③不肖:不贤,没出息。
④李斯,协助秦始皇统一天下,参与制定统一车轨、文字、度量衡制度。
秦始皇死后听信赵高邪说,参与废长立幼。
后为赵高所忌,惨遭腰斩灭族。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4分)(1)乃从荀卿学帝王之术()(2)度楚王不足事()11.对画线句意思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A.一个品行高尚的君子也会像老鼠一样没有才能,那是由环境造成的。
B.一个人有没有出息,就好像老鼠一样,是由自己所处的环境决定的。
C.一个人品行是否高尚,就像老鼠一样,是由自己所处的环境决定的。
D.一个有才能的君子也会像老鼠一样品行低劣,那都是由环境造成的。
12.有人认为,李斯年轻时就一心想当“仓中鼠”。
你赞成这种说法吗?结合选文,简要说明理由。
(5分)1.(1)跟从,跟随(2)值得2.B3.言及“厕中鼠”和“仓中鼠”对李斯的影响,3分;能分析李斯助秦,2分【示例一】赞成。
李斯从“厕中鼠”和“仓中鼠”的巨大反差中(1分),认识到环境对自己的重要(2分)。
为了拥有像“仓中鼠”一样的安适环境,作为楚国人的李斯选择为当时最强大的秦国效力,就是想走一条获得富贵功名的捷径(2分)。
【示例二】不赞成。
李斯由“厕中鼠”和“仓中鼠”的区别中获得感悟(1分),想到要为自己的志向和才干寻找最合适的舞台(2分)。
后来助秦统一天下,说明他不但有“治国平天下”之志,而且能凭借真才实学,实现自己的志向。
《史记·李斯列传》阅读训练及答案译文

《史记·李斯列传》阅读训练及答案译文李斯者,楚上蔡人也。
始皇三十四年,置酒咸阳宫,博士仆射周青臣等颂称始皇威德。
齐人淳于越进谏曰:“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患,臣无辅弼,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
今青臣等又面谀以重陛下过,非忠臣也。
”始皇下其议丞相李斯。
李斯谬其说,绌其辞,乃上书。
曰:“……臣请诸有文学《诗》《书》百家语者,蠲除去之。
”始皇可其议,收去《诗》《书》百家之语以愚百姓,使天下无以古非今。
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同文书,治离宫别馆,周遍天下;明年,又巡狩,外攘四夷。
斯皆有力焉。
斯长男由为三川守,诸男皆尚秦公主,女悉嫁秦诸公子。
三川守李由告归咸阳,李斯置酒于家,百官长皆前为寿,门廷车骑以千数。
李斯喟然而叹曰:“嗟乎!吾闻之苟卿曰‘物禁太盛’。
夫斯乃上蔡布衣,闾巷之黔首,上不知其驽下,遂擢至此。
当今人臣之位无居臣上者,可谓富贵极矣。
物极则衰,吾未知所税驾也!”始皇三十七年十月,行出游会稽..,并海上,北抵琅邪。
丞相斯、中车府令赵高兼行符玺令事,皆从,始皇有二十余子,长子扶苏以数直谏上,上使监兵上郡,蒙恬为将。
少子胡亥爱,请从,上许之。
余子莫从。
其年七月始皇帝至沙丘病甚令赵高为书赐公子扶苏曰以兵属蒙恬与丧会咸阳而葬书已封未授使者皇崩书及玺皆在赵高所,独子胡亥、丞相李斯、赵高及幸宦者五六人知始皇崩.,余群臣皆莫知也。
李斯以为上在外崩,无真太子..,故秘之。
置始皇居辒辌车中,百官奏事上食如故,官者辄从辒辌车中可诸奏事。
(节选自《史记·李斯列传》)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其年七月/始皇帝至/沙丘病甚/令赵高为书赐公子/扶苏曰以兵属蒙恬/与丧会咸阳而葬/书已封/未授使者/始皇崩B. 其年七月/始皇帝至沙丘/病甚/令赵高为书赐公子/扶苏曰以兵属蒙恬/与丧会咸阳而葬/书已/封未授使者/始皇崩C. 其年七月/始皇帝至/沙丘病甚/令赵高为书赐公子扶苏曰/以兵属蒙恬/与丧会咸阳而葬/书已/封未授使者/始皇崩D. 其年七月/始皇帝至沙丘/病甚/令赵高为书赐公子扶苏曰/以兵属蒙恬/与丧会咸阳而葬/书已封/未授使者/始皇崩/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陛下,原来指宫殿中立有护卫的台阶下,后来借用为对帝王的敬称。
高考文言文阅读仿真训练:《史记-李斯列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高考文言文阅读仿真训练:《史记·李斯列传》(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斯者,楚上蔡人也。
从荀卿学帝王之术。
学成至秦,求为秦相吕不韦舍人。
不韦贤之,任以为郎。
李斯因得说秦王。
拜斯为长史,听其计,阴遣谋士赍持金玉以游说诸侯,诸侯名士可下以财者,厚遗结之,不肯者,利剑刺之,离其君臣之计,秦王乃使其良将随其后。
秦王拜斯为客卿。
会韩人郑国来间秦,已而觉。
秦宗室大臣请一切逐客。
李斯亦在逐中。
斯乃上谏书。
秦王乃除逐客之令,复李斯官,卒用其计谋。
官至廷尉。
二十余年,竟并天下,尊主为皇帝,以斯为丞相。
夷郡县城,销其兵刃,示不复用。
使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功臣为诸侯者,使后无战攻之患。
始皇三十四年,置酒咸阳宫,博士仆射周青臣等颂称始皇威德。
齐人淳于越进谏曰:“臣闻之,殷周之王千余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支辅。
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患,臣无辅弼,何以相救哉? 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
今青臣等又面谀以重陛下过非忠臣也始皇下其议丞相丞相谬其说绌其辞乃上书曰“古者天下散乱,莫能相一,是以诸侯并作,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所建立。
今陛下并有天下,别白黑而定一尊;而私学乃相与非法教之制,闻令下,即各以其私学议之,入则心非,出则巷议,非主以为名,异趣以为高,率群下以造谤。
如此不禁,则主势降乎上,党与成乎下。
禁之便。
臣请诸有文学《诗》《书》百家语者,蠲除去之。
令到满三十日弗去,黥为城旦。
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
若有欲学者,以吏为师。
”始皇可其议。
收去《诗》《书》百家之语以愚百姓,使天下无以古非今。
明法度,定律令,同文书,皆以始皇起;又巡狩,外攘四夷。
斯皆有力焉。
(节选自《史记·李斯列传》,有删改)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今青臣等又面谀以重陛下过非/忠臣也/始皇下/其议丞相/丞相谬其说/ 绌其/辞乃上/书曰/B. 今青臣等又面谀以重陛下过非/忠臣也/始皇下/其议丞相/丞相谬其说/ 绌其辞/乃上书曰/C. 今青臣等又面谀以重陛下过/非忠臣也/始皇下其议丞相/丞相谬其说/绌其辞/乃上书曰/D. 今青臣等又面谀以重陛下过/非忠臣也/始皇下其议丞相/丞相谬其说/绌其/辞乃上/书曰/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郡县,中国古代的两级行政单位。
2021年上海市各区初三语文一模课外文言文汇编[答案]
![2021年上海市各区初三语文一模课外文言文汇编[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ed0c81b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8d.png)
2021年上海市各区初三语文一模课外文言文汇编[答案]浦东新区武训①传略(节选)蒋维乔武七者,山东堂邑人也。
三岁丧父,家贫,行乞以度日,饮食必先其母,人称曰孝丐。
六岁后丧母,孑然一身,昼行乞,夜绩麻,得一钱,即存之。
渐积至万余缗②,自以孤贫,目不识丁,慨然欲创建义学。
人劝之娶,执不可,曰:“吾兴学之念,未或一日忘也。
”先在堂邑柳林集购置地亩,建造学舍,远近闻其义,咸助之。
延师课读,束脩③必丰,礼意尤极周挚。
入学之日,武先拜塾师,遍拜诸生,具盛馔飨④师,而请邑绅为之主,自立门外,屏营⑤以待。
【注释】①武训(1838-1896):原无名,排行第七。
②缗:成串的铜钱,一千钱为一缗。
③束脩:送给教师的报酬。
④飨:宴请。
⑤屏营:形容诚惶诚恐的样子。
11.对文中画线句意思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远近的人们听说其中的仁义,都来帮助他。
B.远近的地方听说其中的仁义,总是来帮助他。
C.远近的人们听说他的仁义,都来帮助他。
D.远近的地方听说他的仁义,总是来帮助他。
行乞以度日,饮食必先其母(3)行乞兴办义学嘉定区清白吏子孙陈子庄先生曰:“先大父①居官,清谨自持。
道光元年,摄泗州事。
州地处下游,每年春秋之间,城处半成泽国,例请赈恤②,然当赈恤之地,民皆转徙,无可稽核。
悉以虚册报销,故皖省有南漕北赈③之谣,公独不肯办,触怒上官,几致参劾,遂解州事。
人皆以为愚,公但笑应之而已。
尝谓余兄弟曰:‘我虽不得此钱,以‘清白吏子孙’五字贻尔等,不亦厚与?'此事通州白小山尚书载入公墓志中。
前年余代理新阳县事,吏胥④有请少报熟田多征米者,余曰:“祖不吃赈,孙顾吃荒,可乎?'一笑谢之。
”[注]①大父:对去世祖父的尊称。
②赈恤:以钱物救济贫苦或受灾的人。
③南漕北赈:意思是南粮北富。
④吏胥:地方官府中掌管簿书案牍的官吏。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4分)(1)先大父居官()(2)故皖省有南漕北赈之谣()11.下列对画线句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高考试题猜读模拟考场语文参考答案

高考试题猜读模拟考场语文参考答案高考试题猜读模拟考场语文第一部分一、基础知识(3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A 濒临(pn) 苑囿(yun) 剽悍(biāo)心广体胖(pn)B 轻佻(tiāo) 隽永(jun) 毗连(p) 屡见不鲜(xiān)C 赝品(yn) 啜泣(chu) 讣告(b) 令人咋舌(zhā)D 木讷(n) 赧然(nǎn) 斡旋(hn)踽踽独行(yǔ)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精悍座谈抄袭天网恢恢,疏而不漏B 冒然蠕动藉贯一言既出,驷马难追C 辜负粗旷拜谒盛名之下,其实难符D 姆指纰漏帐蓬精诚所至,金石为开3.下面文段中加点词语的注音和书写正确的一项是2013年12月,南非前总统曼德拉与世长辞。
世界各国领导人纷纷发唁电表示哀悼,世界上掀起了一股缅怀之风。
曼德拉不是完人,他也有瑕疵,但95年的人生征程,把一个政治家的大智慧和大胸怀表现得淋漓尽至。
曼德拉摒弃了非此既彼、你死我活的斗争理念,而遵循和平、民主和法制的途径解决分歧,这是曼德拉留给全人类的弭足珍贵的政治遗产。
A 唁(yn)电与世长辞B 缅(miǎn)怀淋漓尽至C 瑕疵(zī) 非此既彼D 摒(bn)弃弭足珍贵4.依次在下列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北京奥运会组委会宣布从2004年开始将先后 ________新的会徽和吉祥物标志。
②如果没有_____过人生的酸甜苦辣,又怎么能真正懂得长辈们创业的艰难呢?③父亲虽然不是科班出身,但他在外国文学方面的造诣足以使专业人士______。
A 起用体味侧目B 起用体验刮目C 启用体味刮目D 启用体验侧目5.依次填入下列语段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梁实秋先生在《谈时间》中谈及“时间即金钱”时说:乾隆皇帝下江南,看见运河上舟楫往来,,顾问左右:“他们都在忙些什么?”和珅侍卫在侧,脱口而出:“无非名利二字。
”这答案相当正确,我们不可以人废言。
不过三代以下唯恐其不好名,名利二字当中还是利的成分大些,“”。
李斯列传原文及翻译

李斯列传原文及翻译《李斯列传》是《史记》中的名篇之一,有很高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
那么,下面是给大家整理收集的李斯列传原文及翻译,供大家阅读参考。
李斯列传原文:李斯者,楚上蔡人也。
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絜,近人犬,数惊恐之。
斯入仓,观仓中鼠,食积粟,居大庑之下,不见人犬之忧。
于是李斯乃叹曰:“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乃从荀卿学帝王之术。
学已成,度楚王不足事,而六国皆弱,无可为建功者,欲西入秦。
辞于荀卿曰:“斯闻得时无怠,今万乘方争时,游者主事。
今秦王欲吞天下,称帝而治,此布衣驰鹜之时而游说者之秋也。
处卑贱之位而计不为者,此禽鹿视肉,人面而能强行者耳。
故诟莫大于卑贱,而悲莫甚于穷困。
久处卑贱之位,困苦之地,非世而恶利,自托于无为,此非士之情也。
故斯将西说秦王矣。
”至秦,会庄襄王卒,李斯乃求为秦相文信吕不韦舍人。
不韦贤之,任以为郎。
李斯因此得说,说秦王曰:“胥人者,去其几也。
成大功者,在因瑕衅而遂忍之。
昔者秦穆公之霸,终不东并六国者,何也?诸侯尚众,周德未衰,故五伯迭兴,更尊周室。
自秦孝公以来,周室卑微,诸侯相兼,关东为六国,秦之乘胜役诸侯,盖六世矣。
今诸侯服秦,譬若郡县。
夫以秦之强,大王之贤,由灶上骚除,足以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此万世之一时也。
今怠而不急就,诸侯复强,相聚约从,虽有黄帝之贤,不能并也。
”秦王乃拜斯为长史,听其计,阴遣谋士赍持金玉以游说诸侯。
诸侯名士可下以财者,厚遗结之,不肯者,利剑刺之。
离其君臣之计,秦王乃使其良将随其后。
秦王拜斯为客卿。
会韩人郑国来间秦,以作注溉渠,已而觉。
秦宗室大臣皆言秦王曰:“诸侯人来事秦者,大抵为其主游间于秦耳,请一切逐客。
”李斯议亦在逐中。
斯乃上谏书曰: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
昔缪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来丕豹、公孙支于晋。
此五子者,不产于秦,而缪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文言文李斯《谏逐客书》阅读练习与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谏逐客书李斯①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
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蹇叔于宋,求丕豹、公孙支于晋。
此五人者,不产于秦,而穆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众,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
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
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
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秦无强大之名也。
②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
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何也?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郑、卫之女,不充后宫;而骏良駃騠不实外厩;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
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说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阿缟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而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
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目者,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昭》《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
今弃击瓮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昭》《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
今取人则不然。
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
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
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③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
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
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问,裹足不入秦,此所谓“借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2019年李斯列传阅读答案-精选word文档 (20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李斯列传阅读答案篇一:201X--201X年第二学期初三语文练习201X--201X年第二学期初三语文练习201X.3一、积累与运用(共15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读音和书写都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A.豁(huò)免畸(qí)形B. 凌(líng)乱秉(bǐng)烛C.矜(jīng)持恻隐(yǐn)D. 怜悯(mǐn)浮燥(zào)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是一项伟大的事业,要靠我们长时期地艰苦奋斗,不可能一蹴而就。
....B.书中主人公的命运和你息息相关,当悲剧像乌云一样不可避免,你想扔下书逃....走,但你不能,正如你不能逃脱你自己的命运。
C.这件事虽然过去好多年了,但我心里一直耿耿于怀。
....D.经典的文学作品凝聚着人类最美好的感情和灿烂的智慧,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3.对下面文段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 .. A.孰:通“熟”,仔细。
B.窥:偷看。
C.美:以??为美。
D.私:偏爱。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A.能否彻底解决雾霾问题,关键在于有关部门严格执法。
B.大家围坐一起,谈笑风生的谈论着本次大会的议程。
C.中国系人类历史上第三个在月球成功实施探测器软着陆的的国家。
D.屋里陈列着各式各样的鲁迅过去所使用的东西和书籍。
5.对下列长单句提炼主干,正确的一项是(3分)深圳读书月期间,在深圳中心书城诗坛名家洛夫见面会、央视“百家讲坛”嘉宾马瑞芳福田图书馆讲座、海岸影城《1942》首映式主创见面会上频频现身、发言的戴黑框眼镜的90后男生毛志刚,随后又在中央电视台撒贝宁主持的《首席夜话》节目上对话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获得者麦家。
李斯传阅读——精选推荐

李斯传阅读李斯者,楚上蔡⼈也。
年少时,为郡⼩吏,见吏舍厕中⿏⾷不洁,近⼈、⽝,数惊恐之。
斯⼊仓,观仓中⿏,⾷积粟,居⼤庑之下,不见⼈、⽝之忧。
于是李斯乃叹⽈:“⼈之贤不肖,譬如⿏矣,在所⾃处⽿!”乃从荀卿学帝王之术。
学已成,⾄秦,说秦王⽈:“⾃秦孝公以来,周室卑微,诸侯相兼,关东为六国,秦之乘胜役诸侯,盖六世矣。
今诸侯服秦,譬若郡县。
夫以秦之强,⼤王之贤,⾜以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统,此万世之⼀时也。
”秦王乃拜李斯为长史。
听其计,阴遣谋⼠持⾦⽟以游说诸侯。
秦王拜李斯为客卿。
会韩⼈郑国来间秦,以作注溉渠,已⽽觉。
秦宗室⼤⾂皆⾔秦王⽈:“诸侯⼈来事秦者,⼤抵为其主游间于秦⽿。
请⼀切逐客。
”李斯议亦在逐中,李斯乃上书谏秦王,秦王乃除逐客之令,复李斯官。
卒⽤其计谋,官⾄廷尉。
⼆⼗余年,竟并天下,尊主为皇帝,以斯为丞相。
始皇三⼗七年⼗⽉,⾏出游,⾄沙丘,始皇帝病基,令赵⾼为书赐扶苏⽈:“以兵属蒙恬,与丧会咸阳⽽葬。
”书已封,未授使者,始皇崩;书及符玺皆在赵⾼所。
独⼦胡亥、丞相李斯、赵⾼及幸宦者五六⼈知始皇崩,余群⾂皆莫知也。
赵⾼乃说胡亥,请诈以始皇帝命诛扶苏⽽⽴胡亥为太⼦,胡亥然其计。
赵⾼乃见丞相李斯⽈:“上赐长⼦书及符玺皆在胡亥所,定太⼦在君侯与⾼之⼝⽿。
”丞相斯以为然,乃相与谋,诈为受始皇诏,⽴⼦胡亥为太⼦,更为书赐扶苏与将军恬皆死。
初,赵⾼为郎中令,所杀及报私怨者众,恐⼤⾂⼊朝毁恶之,乃说⼆世,⼆世⽤其计,乃不坐朝廷见⼤⾂,居禁中,赵⾼常侍中⽤事。
于是赵⾼待⼆世⽅燕乐,使⼈告丞相:“上⽅间,可奏事。
”丞相⾄宫门上谒,如此者三,⼆世怒,乃使⼈案验三川守①与盗通状。
是时⼆世在⽢泉,李斯不得见,因上书⾔赵⾼之短,⼆世已前信赵⾼,⽈:“其以李斯属郎中令!”赵⾼案治李斯,治罪,责斯与⼦由谋反状,皆收捕宗族宾客。
⼆世⼆年七⽉,具斯五刑,论腰斩咸阳市。
太史公⽈:李斯以闾阎历诸侯,⼊事秦,因以瑕衅②,以辅始皇,卒成帝业。
文言文双文本阅读:李斯(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文言文双文本阅读:李斯(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
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
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节选自李斯《谏逐客书》)材料二:苏子瞻谓李斯以荀卿之学乱天下,是不然。
秦之乱天下之法,无待于李斯,斯亦未尝以其学事秦。
当秦之中叶,孝公即位,得商鞅任之。
商鞅教孝公燔《诗》《书》,明法令,设告坐.之过,而禁游宦之民。
因秦国地形便利,用其法,富强数世,兼并诸侯,迄至始皇。
始皇之时,一用商鞅成法而已。
虽李斯助之,言其便利,益成秦乱,然使李斯不言其便,始皇固自为之而不厌。
何也?秦之甘于刻薄而便于严法久矣,其后世所习以为善者也。
斯逆.探始皇、二世之心,非是不足以中侈君张吾之宠。
是以尽舍其师荀卿之学,而为商鞅之学;扫去三代先王仁政,而一切取自恣肆以为治,焚《诗》《书》,禁学士,灭三代法而尚督责,斯非行其学也,趋时而已。
设所遭值非始皇二世斯之术将不出于此非为仁也亦以趋时而已。
且夫人有为善而受教于人者矣,未闻为恶而必受教于人者也。
荀卿述先王而颂言儒效,虽间有得失,而大体得治世之要。
而苏氏以李斯之害天下罪及于卿,不亦远乎?行其学而害秦者,商鞅也;舍其学而害秦者,李斯也。
商君禁游宦,而李斯谏逐客,其始之不同术也,而卒出于同者,岂其本志哉!夫世言法术之学足亡人国,固也。
(节选自姚鼎《论李斯》)10.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3分)设所遭值A非始皇二世B斯之术C将不出D于此E非为F仁也G亦以趋H 时而已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乃”,竟然,与《庖丁解牛》中“乃中《经首》之会”的“乃”用法意义相同。
文言文《史记李斯列传》《谏逐客书》阅读练习及答案(长春2022学年高一下期末)

长春17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三、古代诗文阅读(25分)(一)文言文阅读(共17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 题。
文本一:李斯者,楚上蔡人也。
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洁,近人犬,数惊恐之。
斯入仓,观仓中鼠,食积粟,居大庑之下,不见人犬之忧。
于是李斯乃叹曰:“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乃从荀卿学帝王之术。
学已成,度楚王不足事,而六国皆弱,无可为建功者,欲西入秦。
辞于荀卿曰:“斯闻得时无怠,今万乘方争时,游者主事。
今秦王欲吞天下,称帝而治,此布衣驰骛之时而游说者之秋也。
处卑贱之位而计不为者,此禽鹿视肉,人面而能强行者耳。
故诟莫大于卑贱,而悲莫甚于穷困。
久处卑贱之位,困苦之地,非世而恶利,自托于无为,此非士之情也。
故斯将西说秦王矣。
”至秦,会庄襄王卒,李斯乃求为秦相文信侯吕不韦舍人;不韦贤之,任以为郎。
李斯因以得说秦王。
秦王乃拜斯为长史听其计阴遣谋士赍持金玉以游说诸侯诸侯名士可下以财者厚遗结之不肯者利剑刺之离其君臣之计,秦王乃使其良将随其后。
秦王拜斯为客卿。
会韩人郑国来间秦,以作注溉渠,已而觉。
秦宗室大臣皆言秦王曰:“诸侯人来事秦者,大抵为其主游间于秦耳,请一切逐客。
”李斯议亦在逐中。
斯乃上书劝谏。
秦王遂除逐客之令,复李斯官,卒用其计谋。
官迁廷尉。
二十余年,竟并天下,尊主为皇帝,以斯为丞相。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李斯列传》有删改)文本二: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
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
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
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
(节选自李斯《谏逐客书》)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 秦王乃拜斯为长史/听其计阴遣谋士/赍持金玉以游说诸侯/诸侯名士可下/以财者厚遗/结之不肯者/利剑刺之/B. 秦王乃拜斯为长史/听其计/阴遣谋士赍持金玉以游说诸侯/诸侯名士可下以财者/厚遗结之/不肯者/利剑刺之/C. 秦王乃拜斯为长史/听其计/阴遣谋士赍持金玉以游说诸侯/诸侯名士可下/以财者厚遗结之/不肯者/利剑刺之/D. 秦王乃拜斯为长史/听其计阴遣谋士/赍持金玉以游说诸侯/诸侯名士可下以财者/厚遗/结之不肯者/利剑刺之/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万乘:古代时指天子。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原文及翻译译文1、《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原文及翻译译文《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原文及翻译史记原文: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
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
文帝召以为博士。
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
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
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
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
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
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
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
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
”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
贾生既辞往行,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
为长沙王太傅三年。
后岁余,贾生征见。
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
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
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至夜半,文帝前席。
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
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
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
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
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
文帝不听。
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
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
(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译文:贾生名叫贾谊,是洛阳人。
十八岁时就因能够诵读诗书,会写文章而闻名于当地。
吴廷尉担任河南郡守时,听说贾谊才学优异,就把他召到手下任职,非常器重他。
汉孝文帝刚即位,听说河南郡守吴公政绩卓著,为全国第一,以前和李斯同乡,又曾经向李斯学习,就征召他担任廷尉。
《史记·李斯列传》文言阅读

平坦的路好走,但泥泞的路 上才能留下脚印。
《史记•李斯列传》
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官吏居住或办公的房子)厕中鼠食不絜 (jié 古同“洁”,干净,脏东西)近人犬(每逢有人或狗走来时)数(屡次,多次)惊恐之(受惊逃 跑)斯入仓,观仓中鼠,食积粟(吃的是屯积的粟米),居大庑(wǔ 泛指房屋)之下,不 见人犬之忧。于是李斯乃叹曰:“人之贤不肖(不贤,无才能)譬如鼠矣,在所自处 耳!(是由自己所处的环境决定的)”乃从(跟随)荀卿学帝王之术(帝王治理天下的学问)。学 已成,度(估量)楚王不足事(侍奉),而六国皆弱,无可为建功者,欲西(西行) 入秦。辞(辞行,告别)于荀卿曰:"斯闻得时(时运正好、走运)无怠(松懈错过),今 万乘(万辆兵车。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周代制度规定,天子地方千里,能出兵车万乘,因以“万乘”指天子、帝 王,如万乘之尊)方(正,正在)争时,游者主事(游说之士掌握实权)。今秦王欲吞天下, 称帝而治(治理天下),此布衣驰骛(奔走趋赴)之时而游说者之秋(施展抱负的好时机) 也。故斯将西(向西)说(游说)秦王矣。”
题目设计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辞于荀卿曰:“斯闻得时无怠,今万乘方争时,游者主事。 (2)会韩人郑国来间秦,以作注溉渠,已而觉。
【答案】13.(1)向荀子辞行说:“我听说遇到时机,就不要懈怠,如今正当大国争雄的时候,游 说之士可以掌握实权。 (2)恰在此时韩国人郑国到秦国来充当间谍,来修建灌溉的渠道,不久被察觉了。 本题考查理解和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句子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字字落实,达到“信、 达、雅”的标准。同时要注意实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的翻译;注意一些 虚词也有意义;注意一些特殊句式的翻译也要到位。 (1)辞于荀卿:状语后置句,向荀子辞行;时:时机;怠:懈怠;方:正,正在;主:掌握。 (2)会:恰逢;间秦:间于秦,省略句,状语后置句,到秦国来充当间谍;以:用来;作:修 建;已而:不久;觉:表被动,被察觉。
《颜氏家训》(原文,译文)1

三一文库()〔《颜氏家训》(原文,译文)1〕*篇一:文言短篇试题文言文阅读训练题(二)一、阅读《颜氏家训》选文,完成下面的问题.齐武成帝子琅邪王,太子母弟也,生而聪慧,帝及后并笃爱之,衣服饮食,与东宫相准。
帝每面称之曰:“此黠儿也,当有所成。
”及太子即位,王居别宫,礼数优僭,不与诸王等;太后犹谓不足,常以为言。
年十许岁,骄恣无节,器服玩好,必拟乘舆;常朝南殿,见典御进新冰,钩盾献早李,还索不得,遂大怒,诟曰:“至尊已有,我何意无?”不知分齐。
率皆如此。
识者多有叔段、州吁之讥。
后嫌宰相,遂矫诏斩之,又惧有救,乃勒麾下军士,防守殿门;既无反心,受劳而罢,后竟坐此幽薨。
人之爱子,罕亦能均;自古及今,此弊多矣。
贤俊者自可赏爱,顽鲁者亦当矜怜,有偏宠者,虽欲以厚之,更所以祸之。
1、文中“东宫”是谁的代称?()A、齐武成帝B、太子C、太后D、琅邪王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正确意义是①年十许岁,骄恣无节()..A、骄傲专横B、放荡不拘C、骄傲放纵D、骄傲自满②顽鲁者亦当矜怜()..A、愚笨而鲁莽B、固执而粗鲁C、顽皮而愚蠢D、愚昧而蠢笨4、下列句子中的“意”同“我何意无”的“意”用法相同的一组是()①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②视之,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长颈,意似良。
③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④君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⑤久之,目似暝,意暇甚。
A、①④⑤B、①④⑥C、②③⑥D、②③⑤5、对下面句子中的字词解释准确的是()①衣服饮食,与东宫相准。
准,比照。
②礼数优僭,不与诸王等。
礼数,礼节。
僭,超越本分,即地位在下的冒用地位在上的名义或礼仪、器物。
③器服玩好,必拟乘舆。
乘舆,皇帝的车子,后用以代指皇帝。
④不知分齐。
分齐,区别,对等。
⑤率皆如此。
率,一律,大都。
⑥顽鲁者亦当矜怜。
矜,拘谨,慎重。
6、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帝每面称之曰:“此黠儿也,当有所成。
翻译:。
②至尊已有,我何意无?翻译:③既无反心,受劳而罢,后竟坐此幽薨。
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时,从荀卿学帝王之术文言文阅读答案

李斯者,楚上蔡人也。
年少时,从荀卿学帝王之术文言文阅读答案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15分)李斯者,楚上蔡人也。
年少时,从荀卿学帝王之术。
学已成,度楚王不足事,而六国皆弱,无可为建功者,遂西入秦。
上《谏逐客书》,始皇用其计谋,官至廷尉。
二十馀年,竟并天下,尊主为皇帝,以斯为丞相。
同文书,治离宫别馆,周遍天下。
明年,始皇巡狩,外攘四夷,斯皆有力焉。
斯长男由为三川守,诸男皆尚秦公主,女悉嫁秦诸公子。
三川守李由告归咸阳,李斯置酒于家,百官长皆前为寿,门廷车骑以千数。
李斯喟然而叹曰:“嗟乎!吾闻之荀卿曰‘物禁大盛’。
夫斯乃上蔡布衣,闾巷之黔首,上不知其骛下,遂擢至此。
当今人臣之位无居臣上者,可谓富贵极矣。
物极则衰,吾未知所税驾也!”始皇三十七年十月,行出游。
丞相斯、中车府令赵高兼行符玺令事,皆从。
少子胡亥爱,请从,上许之。
余子莫从。
七月,始皇帝至沙丘,病甚,令赵高为书赐公子扶苏,书已封,未授使者,始皇崩。
高乃谓丞相斯曰:“上崩,赐长子书,与丧,会咸阳而立为嗣。
书未行,今上崩,未有知者也。
所赐长子书及符玺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与高之口耳。
君听臣之计,即长有封侯,世世称孤。
今释此而不从,祸及子孙,足以为寒心。
善者因祸为福,君何处焉?”斯乃仰天而叹,垂泪太息曰:“嗟乎。
独遭乱世,既以不能死,安托命哉”于是斯乃听高。
高乃报胡亥曰“臣请奉太子之明命以报丞相,丞相斯敢不奉令。
”于是乃相与谋,诈为受始皇诏丞相,立子胡亥为太子。
胡亥即位,以赵高为郎中令,常侍中用事。
赵高畏其权重,案治李斯,谤其欲裂地而王,二世以为然。
李斯拘执束缚,居囹圄中,仰天而叹曰:“嗟乎!悲夫!不道之君,何可为计哉!昔者桀杀关逢龙,纣杀王子比干,吴王夫差杀伍子胥。
此三臣者,岂不忠哉!然而不免于死,身死而所忠者非也。
今吾智不及三子,而二世之无道过于桀、纣、夫差,吾以忠死,宜矣。
且二世之治岂不乱哉!”于是二世乃使高案丞相狱,治罪,责斯与子由谋反状,皆收捕宗族宾客。
文言文李斯论阅读训练及答案

文言文李斯论阅读训练及答案文言文李斯论阅读训练及答案李斯论(节选)姚鼐⑴苏子瞻谓李斯以荀卿之学乱天下,是不然。
秦之乱天下之法,无待于李斯,斯亦未尝以其学事秦。
⑵当秦之中叶,孝公即位,得商鞅任之。
商鞅教孝公燔①《诗》、《书》,明法令,设告坐②之过,而禁游宦之民。
因秦国地形便利,用其法,富强数世,兼并诸侯,迄至始皇。
始皇之时,一用商鞅成法而已。
虽李斯助之,言其便利,益成秦乱。
然使李斯不言其便,始皇固自为之而不厌,何也?秦之甘于刻薄而便于严法久矣,其后世所习以为善者也。
⑶斯逆探③始皇、二世之心,非是不足以中(zhòng)侈君而张④吾之宠,是以尽舍其师荀卿之学,而为商鞅之学;扫去三代先王仁政,而一切取自恣肆以为治。
焚《诗》、《书》,禁学士,灭三代法而尚督责,斯非行其学也,趋时而已。
设所遭值⑤非始皇、二世,斯之术将不出于此,非为仁也,亦以趋时而已。
⑷吾谓人臣善探其君之隐,一以委曲变化从世好者,其为人尤可畏哉!注释:①燔:焚烧②告坐:被告发而连坐③逆探:预先了解④张:扩大,扩张⑤遭值:遇到、碰上1.文章批驳了一位名家的观点,那位名家的观点是(用自己的.话回答)(1分)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商鞅教唆秦孝公禁止官员和民众打成一片。
B.秦国祸乱天下的办法主要是由李斯设计的。
C.秦国乐于实施严法是久已习惯并感觉良好。
D.李斯助秦始皇焚书坑儒源于他的师门传授。
3.作者认为秦始皇是怎样一个人,文中最能体现这一认识的一个字是(2分)4.文章第⑵段和第⑶段分别论述的观点是(用文中的话回答)(4分)第⑵段论述第⑶段论述5.作者写作《李斯论》的用意是什么?(3分)参考答案:1.(1分)李斯利用荀子的学说祸乱了天下(名家为苏子瞻苏东坡)。
2.(3分)C3.(2分)侈(傲慢自大、残暴放纵)(答固算错,固尚不足以体现作者最深刻的认识)4.(4分)1、秦之乱天下之法,无待于李斯(2分)2、斯亦未尝以其学事秦(2分)5.(3分)文章意在批评迎合君主心思、趋附世俗所好的恶劣风气(2分)告诫人们,如果一国的臣子都善于窥探君王的喜好,用趋附时势来迎合残暴放纵的君主而加大对自己的宠幸,最终会导致国家的祸乱(1分)。
李斯列传原文及注释

李斯者,楚上蔡人也。
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絜①,近人犬,数惊恐之。
斯入仓,观仓中鼠,食积粟②,居大庑之下③,不见人犬之忧。
于是李斯乃叹曰:“人之贤不尚譬如鼠矣④,在所自处耳!”乃从荀卿学帝王之术。
学已成,度楚王不足事⑤,而六国皆弱,无可为建功者,欲西入秦。
辞于荀卿曰:“斯闻得时无怠⑥,今万乘方争时⑦,游者主事。
今秦王欲吞天下,称帝而治,此布衣驰骛之时而游说者之秋也⑧。
处卑贱之位而计不为者,此禽鹿视肉⑨,人面而能强行者耳。
故诟莫大于卑贱⑩,而悲莫甚于穷困。
久处卑贱之位,困苦之地,非世而恶利 ,自托于无为 ,此非士之情也。
故斯将西说秦王矣。
”①絜:同“洁”。
②积粟:存粮。
③大庑:堂下周围有走廊的大房子。
④不肖:不才,没本事,不正派。
⑤度:揣测,估计。
事:侍奉,服侍。
⑥时:时机,机会。
下文“驰骛之时”之“时”同此。
⑦万乘:周制,天子地方千里,出兵车万乘。
因此以万乘称天子,本文中实用以指诸侯。
⑧布衣:指平民百姓。
驰骛:奔走。
⑨禽鹿:犹“禽兽”。
⑩诟:耻辱。
非:责难,反对。
无为:道家指顺应自然,不求有所作为。
至秦,会庄襄王卒①,李斯乃求为秦相文信吕不韦舍人。
不韦贤之,任以为郎。
李斯因此得说,说秦王曰:“胥人者②,去其几也③。
成大功者,在因瑕衅而遂忍之④。
昔者秦穆公之霸,终不东并六国者,何也?诸侯尚众,周德未衰,故五伯迭兴⑤,更尊周室。
自秦孝公以来,周室卑微,诸侯相兼,关东为六国,秦之乘胜役诸侯,盖六世矣。
今诸侯服秦,譬若郡县。
夫以秦之强,大王之贤,由灶上骚除⑥,足以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此万世之一时也。
今怠而不急就,诸侯复强,相聚约从⑦,虽有黄帝之贤,不能并也。
”秦王乃拜斯为长史,听其计,阴遣谋士赍持金玉以游说诸侯⑧。
诸侯名士可下以财者,厚遗结之⑨,不肯者,利剑刺之。
离其君臣之计,秦王乃使其良将随其后。
秦王拜斯为客卿。
①会:恰巧,正逢。
②胥人:小人,平庸的人。
③几:同“机”。
事情的迹兆,有“时机”、“机会”的意思。
【名师讲题】李斯《谏逐客书(节选)》阅读训练及答案参考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小题。
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
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何也?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则是夜光之璧不饰朝廷,犀象之器不为玩好,郑、卫之女不充后宫,而骏良駃騠不实外厩,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
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说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阿缟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而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
夫击瓮叩缶,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者,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昭》《虞》《武》《象》者,异国之乐也。
今弃击瓮叩缶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昭》《虞》,若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
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
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在乎人民也。
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
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
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10.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阿缟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B.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阿缟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C.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阿缟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D.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珥/阿缟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11.下列对文中加点字的相关内容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A.陛下:对太子的尊称。
本义是台阶,特指皇宫的台阶。
如《荆轲刺秦王》说:“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
”B.黔首:是中国战国时期和秦代对平民的称呼。
秦始皇时期开始作为官方辞令使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斯者,楚上蔡人也。
年少时,从荀卿学帝王之术文言文阅读答案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15分)李斯者,楚上蔡人也。
年少时,从荀卿学帝王之术。
学已成,度楚王不足事,而六国皆弱,无可为建功者,遂西入秦。
上《谏逐客书》,始皇用其计谋,官至廷尉。
二十馀年,竟并天下,尊主为皇帝,以斯为丞相。
同文书,治离宫别馆,周遍天下。
明年,始皇巡狩,外攘四夷,斯皆有力焉。
斯长男由为三川守,诸男皆尚秦公主,女悉嫁秦诸公子。
三川守李由告归咸阳,李斯置酒于家,百官长皆前为寿,门廷车骑以千数。
李斯喟然而叹曰:“嗟乎!吾闻之荀卿曰‘物禁大盛’。
夫斯乃上蔡布衣,闾巷之黔首,上不知其骛下,遂擢至此。
当今人臣之位无居臣上者,可谓富贵极矣。
物极则衰,吾未知所税驾也!”始皇三十七年十月,行出游。
丞相斯、中车府令赵高兼行符玺令事,皆从。
少子胡亥爱,请从,上许之。
余子莫从。
七月,始皇帝至沙丘,病甚,令赵高为书赐公子扶苏,书已封,未授使者,始皇崩。
高乃谓丞相斯曰:“上崩,赐长子书,与丧,会咸阳而立为嗣。
书未行,今上崩,未有知者也。
所赐长子书及符玺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与高之口耳。
君听臣之计,即长有封侯,世世称孤。
今释此而不从,祸及子孙,足以为寒心。
善者因祸为福,君何处焉?”斯乃仰天而叹,垂泪太息曰:“嗟乎。
独遭乱世,既以不能死,安托命哉”于是斯乃听高。
高乃报胡亥曰“臣请奉太子之明命以报丞相,丞相斯敢不奉令。
”于是乃相与谋,诈为受始皇诏丞相,立子胡亥为太子。
胡亥即位,以赵高为郎中令,常侍中用事。
赵高畏其权重,案治李斯,谤其欲裂地而王,二世以为然。
李斯拘执束缚,居囹圄中,仰天而叹曰:“嗟乎!悲夫!不道之君,何可为计哉!昔者桀杀关逢龙,纣杀王子比干,吴王夫差杀伍子胥。
此三臣者,岂不忠哉!然而不免于死,身死而所忠者非也。
今吾智不及三子,而二世之无道过于桀、纣、夫差,吾以忠死,宜矣。
且二世之治岂不乱哉!”于是二世乃使高案丞相狱,治罪,责斯与子由谋反状,皆收捕宗族宾客。
二世二年七月,具斯五刑,论腰斩咸阳市。
斯出狱,与其中子俱执,顾谓其中子,叹曰:“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遂父子相哭,而夷三族。
太史公曰:李斯以闾阎历诸侯,入事秦,因以瑕衅,以辅始皇,卒成帝业,斯为三公,可谓尊用矣。
斯知六艺之归,不务明政以补主上之缺,持爵禄之重,阿顺苟合,严威酷刑,听高邪说,废适立庶。
诸侯已畔,斯乃欲谏争,不亦末乎。
人皆以斯极忠而被五刑死,察其本,乃与俗议之异。
不然,斯之功且与周、召列矣。
(选自《史记·李斯列传》,有改动)13.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治离宫别馆,周遍天下治:建造B上不知其骛下,遂擢至此擢:提拔C少子胡亥爱,请从,上许之爱:受宠D斯出狱,与其中子俱执执:执行14.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含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斯乃仰天而叹,垂泪太息曰B吾以忠死,宜矣于是乃相与谋门廷车骑以千数C与丧,会咸阳而立为嗣D今释此而不从,祸及子孙责斯与子由谋反状李斯喟然而叹曰1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李斯为求功名西入秦川,上逐客书而被秦王重任。
在秦始皇统一帝国的过程中,李斯运筹帷幄,居功至伟。
B李斯任丞相,权重天下。
听说其子李由告假归家,百官纷纷前来拜望,致使李斯门前车水马龙,盛况空前。
C始皇在出行途中驾崩,李斯与赵高合谋,藏匿了给扶苏的书信和符玺,并且篡改诏书,立胡亥为太子。
D李斯虽有开国之功,但是施行严法酷刑,合谋赵高,篡逆王位,因此被判腰斩。
司马迁认为这是罪有应得。
16.请解释选文划线句子中,李斯“叹息”的原因。
(6分)答案13.D执,押解;14.AA乃,于是就;B前一个是“因为、由于”的意思,后一个是“用”;C前一个动词,参与;后一个介词,和、同;D前一个表并列,后一个表修饰;15.D,因果关系错误,李斯被判腰斩,是因为赵高欲除掉李斯。
16.请解释李斯几次“叹息”的原因。
(6分)(1)李斯意识到自己已到达人生富贵荣华的极点,担心物极必反,盛极而衰;(2)李斯被迫和赵高同谋,因此感慨遭逢乱世,不能以死尽忠,不知命运的走向;(3)李斯因被诬谋反而被判腰斩,行刑前感慨功名利禄并非人生幸福。
参考译文:李斯是楚国上蔡人。
年少时,李斯跟从荀子学习治理天下的学问。
学业完成之后,李斯估量楚王是不值得侍奉的,而六国国势都已衰弱,没有为它们建功立业的希望,就西行前往秦国。
李斯呈奉《谏逐客书》,秦王采用了他的计谋,他的官位也升到廷尉之职。
二十多年,终于统一天下,尊称秦王为“皇帝”。
皇帝又任命李斯为丞相。
统一文字,在全国各地修建离宫别馆。
第二年,始皇又四处巡视,平定了四方少数民族,这些措施,李斯都出了不少力。
李斯的长子李由担任三川郡守,儿子们娶的是秦国的公主,女儿们嫁的都是秦国的皇族子弟。
三川郡守李由请假回咸阳时,李斯在家中设下酒宴,文武百官都前去给李斯敬酒祝贺。
门前的车马数以千计。
李斯慨然长叹道:“唉呀!我听荀卿说过‘事情不要搞得过了头’。
我李斯原是上蔡的平民,街巷里的百姓,皇帝不了解我才能低下,才把我提拔到这样高的地位。
现如今做臣子的没有人比我职位更高,可以说是富贵荣华到了极点。
然而事物发展的极点就要开始衰落,我还不知道归宿在何方啊!”秦始皇三十七年十月,出行巡游。
丞相李斯和中车府令兼符玺令赵高都随同前往。
小儿子胡亥很受宠爱,要求随行,始皇答应了。
七月,秦始皇达到沙丘,病得非常严重,命令赵高写好诏书给公子扶苏,书信都已封好,但还没交给使者,秦始皇就去世了。
赵高就对丞相李斯说道:“始皇去世,赐给长子扶苏诏书,命他到咸阳参加丧礼,并立为继承人。
诏书未送,皇帝去世,还没人知道此事。
皇帝赐给长子的诏书和符玺都在胡亥手里,立谁为太子只在于你我的一句话而已。
您听从我的计策,就会长保封侯,并永世相传,现在放弃这个机会而不听从我的意见,一定会祸及子孙,足以令人心寒。
善于为人处世的人是能够转祸为福的,您想怎么办呢?”李斯于是仰天长叹,挥泪叹息道:“唉呀!偏偏遭逢乱世,既然已经不能以死尽忠,将向何处寄托我的命运呢!”于是李斯就依从了赵高。
赵高便回报胡亥说:“我是奉太子您的命令去通知丞相李斯的,他怎么敢不服从命令呢!”赵高畏惧李斯位高权重,(于是)查办李斯,诬陷李斯想要裂地为王,二世认同这种做法。
李斯被捕后并套上刑具,关在监狱中,仰天长叹道:“唉呀!可悲啊!无道的昏君,怎么能为他出谋划策呢!从前夏桀杀死关龙逢,商纣杀死王子比干,吴王夫差杀死伍子胥。
这三个大臣,难道不忠吗!然而免不了一死,他们虽然尽忠而死,只可惜他们效忠的对象是昏君。
现在我的智慧赶不上这三个人,而二世的暴虐无道超过了桀、纣、夫差,我因尽忠而死,也是应该的呀。
况且二世治国难道不是乱政吗!”于是二世就派赵高审理惩处李斯案,查问李斯和儿子李由谋反的情状,将其宾客和家族全部逮捕。
二世二年七月,李斯被判处五刑,判在咸阳街市上腰斩。
李斯绑出牢门时,跟他的次子一同被押解,回头对次子说:“我想和你再牵着黄狗一同出上蔡东门去打猎追逐狡兔,又怎能办得到呢!”于是父子二人相对痛哭,三族的人都被处死了。
太史公说:李斯以一个里巷平民的身份,游历诸侯,入关为秦国效力,抓住机会,辅佐秦始皇,终于完成统一大业,李斯位居三公之职,可以称得上位高权重。
李斯知道儒家《六经》的要旨,不致力于政治清明来弥补皇帝的过失,却依仗他显贵的地位,阿谀附合,推行酷刑峻法,听信赵高的邪说,废掉嫡子扶苏而立庶子胡亥。
等到各地已经群起反叛,李斯才想直言劝谏,这不也是下下策吗!人们都认为李斯忠心耿耿,冤受五刑而死,但我仔细考察事情的真相,就和世俗的看法有所不同。
否则的话,李斯的功绩真的要和周公、召公相提并论了。
阅读答案:选自《史记·酷吏列传》郅都者,杨人也。
以郎事孝文帝。
孝景时,都为中郎将阅读答案远和近阅读答案睡眠的重要性现代文阅读答案欧阳生文集序阅读答案卫臻字公振,陈留襄邑人也。
父兹,有大节,不应三公之辟阅读答案回忆雨僧先生实用类文本阅读答案于仲文,字次武,髫龀就学,耽阅不倦。
及长,倜傥有大志文言文阅读答案千古兰亭现代文阅读答案围城冬夜现代文阅读答案送方希则序文言文阅读答案千叶瓶文学类文本阅读答案选自《汉书》文言文阅读答案文化产品对社会道德的影响力现代文阅读答案2乘以3得8阅读答案节选自《宋史?朱熹传》文言文阅读答案年感阅读答案张咏,字复之,濮州鄄城人。
太平兴国五年,郡举进士,议以咏首荐文言文阅读答案周代,尽管关于食品安全事件的记载不多,但我们还是看到,由于食品安全关系重大阅读答案99块金币文学类文本阅读答案李君虚幼有清誉。
宋元嘉末,魏军逼瓜步,百姓咸负担而立文言文阅读答案中国珠算是以算盘为工具进行数字计算的一种方法现代文阅读答案乔布斯异想天开的生涯实用类文本阅读答案清云寺的木鱼声文学类文本阅读答案中国的批评家在划分文学史时期时,通常采用年号、朝代的名称阅读答案呜呼甚哉!自开平讫于显德,终始五十三年,而天下五代文言文阅读答案春的声音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答案触龙说赵太后文言文阅读答案“领袖”考论述类文本阅读答案看看花的姿态文学类阅读答案孔明,伊、周之徒也。
而论之者多异说,以其遭时之难文言文阅读答案暗记阅读答案藏书室记文言文阅读答案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张良是时从沛公古代诗文阅读答案在互联网和微博出现之前,人们很少会意识到这样一个问题现代文阅读答案曹禺执教剧校实用类文本阅读答案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一十一》古代诗文阅读答案中国书法是与中国文化特殊土壤密不可分的独特艺术形式现代文阅读答案花篮里花儿香阅读答案《三国志?孟光传》节选文言文阅读答案一张纸阅读答案邹容,字威丹,四川巴人。
父某,行商陇蜀间,略知书古代诗文阅读答案意志再生指南阅读答案《论语·颜渊》《韩非子·解老》比较阅读答案翻译《孟子|无或乎王之不智也|一曝十寒》阅读答案试题其进锐者,其退速|阅读答案孔孟的教育方法怎样体现“中道而立”的思想|阅读答案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阅读答案试题子游认为何为“末”?|阅读答案孔子“矜而不争”是没有进取心的表现?|阅读答案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