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善鼓瑟原文及翻译
伯牙善鼓琴翻译
译文:开始弹奏的像连绵大雨的曲调,接着又奏出 了山崩地裂一般的声音。
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译文:每奏一只曲子,钟子期就能彻底领会其中 的情趣。
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 译文:伯牙就放下琴感叹说:“好啊,好啊! 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译文:你的欣赏力,你的志向和想象如同我的心 一样。
译文:钟子期说:“好啊!水势浩荡的样子啊像 江河!”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 之。 译文:伯牙所思虑的,钟子期一定能领会它.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 译文:伯牙在泰山的北面游玩,突然遇到暴雨, 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译文:在岩石 初为霖雨之操,
更造崩山之音。
吾于何逃声哉?” 译文:我在哪里隐藏我的心声呢?”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伯牙游伯牙游于于泰山之泰山之阴阴卒逢暴雨止于止于岩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 疏通文意 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
译文:志向在于登上高山, 钟子期说:“好啊!
译文: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伯牙弹琴,
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
译文:高峻的样子啊像泰山!”志向在于流水, 钟子期曰 :“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文《伯牙鼓琴》原文+注释+翻译+赏析+试题
伯牙鼓琴体裁:文言文题文: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作者:名字:佚名年代:先秦描述:翻译:原文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
译文:伯牙弹琴,钟子期听他弹琴。
原文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译文:伯牙在弹琴时心里想着高山,钟子期说:“你弹得真好呀,就像那巍峨的太山。
”原文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译文:不一会儿,伯牙心里又想到流水,钟子期又说:“你弹得真好呀,就像那奔腾不息的流水。
”原文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译文:钟子期死了以后,伯牙摔琴断弦,终身不再弹琴,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赏析:赏析一:创作背景《伯牙鼓琴》是伯牙在探亲途中发生的故事。
这个故事最早是从民间口头流传下来的,历史上并无确切记载。
在古籍中,战国郑人列御寇著《列子》一书中有关于伯牙鼓琴的民间故事。
原文: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
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
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吾于何逃声哉?赏析二:思想内容“伯牙绝弦”是中华传统文化中友谊的千古楷模,他流传至今并给人历久弥新的启迪。
也是故事确立了中华民族高尚的人际关系与友情的标准。
赏析三:艺术特色《伯牙绝弦》的全部精神都在文中一“志”上。
志者,志向也。
“志在高山”者,“高山之志”也;“志在流水”者,“流水之志”也。
志者,藏之于心的怀抱也。
伯牙以琴声写志,子期呢,则以诗言度志。
《伯牙鼓琴》原文及译文
《伯牙鼓琴》原文及译文《伯牙鼓琴》原文及译文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汉语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言。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伯牙鼓琴》原文及译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伯牙鼓琴》原文:佚名〔先秦〕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伯牙鼓琴》译文:伯牙弹琴,锺子期听他弹琴。
伯牙在弹琴时心里想着高山,锺子期说:“你弹得真好呀,就像那巍峨的`泰山。
”不一会儿,伯牙心里又想到流水,锺子期又说:“你弹得真好呀,就像那奔腾不息的流水。
”锺子期死了以后,伯牙摔琴断弦,终生不再弹琴,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伯牙鼓琴》故事:春秋时期,有一个人名叫伯牙,随成连先生学古琴。
他掌握了各种演奏技巧,但是老师感到他演奏时,常常是理解不深,单纯地把音符奏出来而已,少了点神韵,不能引起欣赏者的共鸣。
老师想把他培养成一位真正的艺术家,有一天,成连先生对伯牙说:“我的老师方子春,居住在东海,他能传授培养人情趣的方法。
我带你前去,让他给你讲讲,能够大大提高你的艺术水平。
”于是师徒两人备了干粮,驾船出发。
到了东海蓬莱山后,成连先生对伯牙说:“你留在这里练琴,我去寻师父。
”说罢,就摇船渐渐远离。
过了十天,成连先生还没回来。
伯牙在岛上等得心焦,每天调琴之余,举目四眺。
他面对浩瀚的大海,倾听澎湃的涛声。
远望山林,郁郁葱葱,深远莫测,不时传来群鸟啁啾飞扑的声响。
这些各有妙趣、音响奇特不一的景象,使他不觉心旷神怡,浮想翩翩,感到自己的情趣高尚了许多。
伯牙产生了创作激情,要把自己的感受谱成音乐,于是他架起琴,把满腔激情倾注到琴弦上,一气呵成,谱写了一曲《高山流水》。
没多久,成连先生摇船而返,听了他感情真切的演奏,高兴地说:“现在你已经是天下最出色的琴师了,你回去吧!”伯牙恍然大悟,原来这涛声鸟语就是最好的老师。
[伯牙与钟子期]伯牙
[伯牙与钟子期]伯牙伯牙篇1:伯牙善鼓瑟原文及翻译伯牙善鼓瑟原文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
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
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
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吾于何逃声哉”伯牙善鼓瑟翻译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
伯牙弹琴,心里想着高山。
钟子期说:好啊!高峻的样子像泰山!心里想着流水,钟子期说:好啊!水势浩荡的样子像江河!伯牙所思念的,钟子期必然了解它的。
伯牙在泰山的北面游览,突然遇到暴雨,在岩石下;心里伤感,于是取过琴而弹了起来。
起先是连绵大雨的曲子,再作出崩山的声音。
每有曲子弹奏,钟子期总能寻根究源它的情趣。
伯牙放下琴感叹地说:您听曲子好啊,好啊!心里想象就好像我的心意啊。
我从哪里让我的琴声逃过你的耳朵呢?[伯牙善鼓瑟原文及翻译]伯牙篇2:伯牙善鼓琴文言文及答案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
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
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
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吾于何逃声哉?”邹忌讽齐王纳谏(节选)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伯牙鼓琴文言文翻译朗读
伯牙善鼓琴,锺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
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以下是对这段文言文的翻译和朗读:伯牙擅长弹琴,锺子期擅长倾听。
伯牙在弹琴时,心中想象着高山。
锺子期赞叹道:“弹得真好啊,高耸的样子就像泰山。
”过了一会儿,伯牙又想象着流水,锺子期再次赞叹:“弹得真好啊,水势浩荡的样子就像江河。
”然而,锺子期去世后,伯牙悲痛欲绝,他摔碎了心爱的琴,挑断了琴弦,从此终身不再弹琴。
他认为这个世上再也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这段文言文描绘了伯牙与锺子期之间深厚的友谊和知音难求的情感。
朗读时,我们可以感受到伯牙对锺子期的敬仰和依赖,以及锺子期对伯牙琴艺的深刻理解。
朗读时,可以注意以下几点:1. 语气要抑扬顿挫,突出文言文的韵律美。
例如,“善哉乎鼓琴”中的“善哉”要读得深情而赞美。
2. 词语的停顿要恰当,以体现文言文的节奏感。
例如,“少选之间”可以稍作停顿,以突出时间的短暂。
3. 朗读时,要注意情感的传达。
在描述伯牙弹琴时,可以表现出他内心的激情和专注;在描述锺子期赞叹时,可以表现出他对伯牙琴艺的敬佩和赞赏。
以下是对这段文言文的朗读示例:伯牙善鼓琴,锺子期善听。
(停顿)伯牙鼓琴,志在高山。
(停顿)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停顿)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停顿)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通过朗读这段文言文,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伯牙与锺子期之间的深厚情谊,以及知音难求的珍贵。
同时,朗读也是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一种方式,让我们在朗读中感受文言文的魅力。
伯牙鼓琴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伯牙鼓琴文言文翻译及注释伯牙鼓琴原文,翻译及注释如下:原文: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翻译: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擅长倾听琴声。
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巍峨的泰山,钟子期听了赞叹道:“太好了!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面前!”伯牙弹琴时,心里想到宽广的江河,钟子期赞叹道:“好啊,宛如一望无际的江河在我面前流动!”无论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什么,钟子期都会清楚地道出他的心声。
钟子期去世后,伯牙就此认为世界上再也没有他的知音了。
于是,他坚决地把自己心爱的琴摔破了,挑断了琴弦,终生不再弹琴,以便绝了自己对钟子期的思念。
注释:1、善:擅长,善于。
2、鼓:弹奏。
3、听:倾听。
4、绝:断绝。
5、志在高山:心中想到高山。
6、曰:说。
7、善哉:赞美之词,有夸奖的意思。
即"好啊"、“妙啊”或“太棒了”。
善,好;哉,语气词,表示感叹。
8、峨峨:高。
9、兮:语气词,相当于“啊”。
10、若:像……一样。
11、洋洋:广大。
12、念:心里所想的。
13、必:一定,必定。
14、之:他。
15、谓:认为,以为。
16、知音: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语言的人。
17、乃:就。
18、复:再,又。
19、弦:在这里读作xián的音。
20、志在流水:心里想到河流。
21、阴:山北或水南为阴。
反之,山南水北为阳。
《伯牙鼓琴》原文翻译
《伯牙鼓琴》原文翻译伯牙鼓琴①伯牙善②鼓③琴,钟子期善听④之。
方鼓琴而志在高山⑤,钟子期曰:“善哉⑥乎鼓琴,魏巍⑦乎⑧若⑨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⑩兮若流水!”伯牙所念⑪,钟子期必⑫得之⑬。
子期死,伯牙谓⑭世再无知音⑮,乃⑯破琴绝弦,终身不复⑰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注释:①《伯牙鼓琴》是伯牙在探亲途中发生的故事。
这个故事最早是从民间口头流传下来的,历史上并无确切记载。
在古籍中,战国郑人列御寇著《列子》一书中有关于伯牙绝弦的民间故事。
伯牙,春秋战国时期晋国的上大夫,原籍是楚国郢都(今湖北荆州)。
伯牙是当时著名的琴师,善弹七弦琴,技艺高超。
既是弹琴能手,又是作曲家,被人尊为“琴仙”。
②善:擅长,善于。
③鼓:弹奏。
④听:倾听。
⑤方:才。
志在高山:心中想到高山。
志在流水:心里想到河流。
⑥善哉:赞美之词,有夸奖的意思。
即“好啊”、“妙啊”或“太棒了”。
善,好;哉,语气词,表示感叹。
⑦魏巍:高⑧兮:语气词,相当于“啊”。
⑨若:像……一样。
⑩少选:一会儿。
洋洋:广大。
⑪念:心里所想的。
⑫必:一定,必定。
⑬之:他。
⑭谓:认为,以为。
⑮知音: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语言的人。
⑯乃:就。
⑰复:再,又。
翻译: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擅长倾听。
伯牙刚刚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巍峨的泰山,钟子期听了赞叹道:“太好了!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面前!”过一会儿,伯牙弹琴时,心里想到宽广的江河,钟子期赞叹道:“好啊,宛如一望无际的江河在我面前流动!”无论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什么,钟子期都会清楚地道出他的心声。
钟子期去世后,伯牙就此认为世界上再也没有能理解他心意的人了。
于是,他坚决地把自己心爱的琴摔破了,挑断了琴弦,终生不再弹琴。
练习:1.本文选自《》,相传为时期所著。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伯牙善鼓琴()峨峨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乃援琴而鼓之()3.伯牙是当时著名的琴师,善弹七弦琴。
《伯牙鼓琴》原文及译文
《伯牙鼓琴》原文及译文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汉语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言。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伯牙鼓琴》原文及译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伯牙鼓琴》原文:佚名〔先秦〕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伯牙鼓琴》译文:伯牙弹琴,锺子期听他弹琴。
伯牙在弹琴时心里想着高山,锺子期说:“你弹得真好呀,就像那巍峨的泰山。
”不一会儿,伯牙心里又想到流水,锺子期又说:“你弹得真好呀,就像那奔腾不息的流水。
”锺子期死了以后,伯牙摔琴断弦,终生不再弹琴,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伯牙鼓琴》故事:春秋时期,有一个人名叫伯牙,随成连先生学古琴。
他掌握了各种演奏技巧,但是老师感到他演奏时,常常是理解不深,单纯地把音符奏出来而已,少了点神韵,不能引起欣赏者的共鸣。
老师想把他培养成一位真正的艺术家,有一天,成连先生对伯牙说:“我的老师方子春,居住在东海,他能传授培养人情趣的方法。
我带你前去,让他给你讲讲,能够大大提高你的.艺术水平。
”于是师徒两人备了干粮,驾船出发。
到了东海蓬莱山后,成连先生对伯牙说:“你留在这里练琴,我去寻师父。
”说罢,就摇船渐渐远离。
过了十天,成连先生还没回来。
伯牙在岛上等得心焦,每天调琴之余,举目四眺。
他面对浩瀚的大海,倾听澎湃的涛声。
远望山林,郁郁葱葱,深远莫测,不时传来群鸟啁啾飞扑的声响。
这些各有妙趣、音响奇特不一的景象,使他不觉心旷神怡,浮想翩翩,感到自己的情趣高尚了许多。
伯牙产生了创作激情,要把自己的感受谱成音乐,于是他架起琴,把满腔激情倾注到琴弦上,一气呵成,谱写了一曲《高山流水》。
没多久,成连先生摇船而返,听了他感情真切的演奏,高兴地说:“现在你已经是天下最出色的琴师了,你回去吧!”伯牙恍然大悟,原来这涛声鸟语就是最好的老师。
《伯牙鼓琴》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伯牙鼓琴》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作品简介:《伯牙鼓琴》是讲述知音难求的一个故事,伯牙与钟子期是一对千古传诵的至交典范。
伯牙善于演奏,钟子期善于欣赏。
这就是“知音”一词的由来。
后钟子期因病亡故,伯牙悲痛万分,认为这世上再也不会有知音了,天下再不会有人像钟子期一样能体会他演奏的意境。
所以就把自己最心爱的琴摔碎,挑断琴弦,终生不再弹琴。
《伯牙绝弦》写出了俞伯牙和钟子期之间情谊深厚、重情重义的情感和知音难觅的现象。
作品原文:伯牙鼓琴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作品注释:1、鼓:弹奏。
2、听:倾听。
3、绝:断绝。
4、志在高山:心中想到高山。
5、曰:说。
6、善哉:赞美之词,有夸奖的意思。
即“好啊”、“妙啊”或“太棒了”。
善,好;哉,语气词,表示感叹。
7、峨峨:高。
8、乎:语气词,相当于“啊”。
9、若:像……一样。
10、少选:一会儿,不久。
11、志在流水:心里想到河流。
12、汤汤乎若流水:像流水一样浩荡。
13、汤汤:水流大而急的样子。
作品译文:伯牙弹琴,锺子期听他弹琴。
伯牙在弹琴时心里想着高山,锺子期说:“你弹得真好呀,就像那巍峨的太山。
”不一会儿,伯牙心里又想到流水,锺子期又说:“你弹得真好呀,就像那奔腾不息的流水。
”锺子期死了以后,伯牙摔琴断弦,终身不再弹琴,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作品鉴赏:人生苦短,知音难求;云烟万里,佳话千载。
纯真友谊的基础是理解。
中华文化在这方面最形象最深刻的阐释,莫过于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了。
“伯牙绝弦”是交结朋友的千古楷模,他流传至今并给人历久弥新的启迪。
正是这个故事,确立了中华民族高尚的人际关系与友情的标准。
作品故事:春秋时期,有一个人名叫伯牙,随成连先生学古琴。
他掌握了各种演奏技巧,但是老师感到他演奏时,常常是理解不深,单纯地把音符奏出来而已,少了点神韵,不能引起欣赏者的共鸣。
伯牙鼓琴的翻译和原文
文言文:《伯牙鼓琴》原文+翻译+注释伯牙鼓琴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译文伯牙弹琴,锺子期听他弹琴。
伯牙在弹琴时心里想着高山,锺子期说:“你弹得真好呀,就像那巍峨的泰山。
”不一会儿,伯牙心里又想到流水,锺子期又说:“你弹得真好呀,就像那奔腾不息的流水。
”锺子期死了以后,伯牙摔琴断弦,终生不再弹琴,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注释鼓:弹奏。
听:倾听。
绝:断绝。
志在太山:心中想到高山。
太山:泛指大山。
高山。
一说指东岳泰山。
曰:说。
善哉:赞美之词,有夸奖的意思。
即“好啊” 、“妙啊”或“太棒了”。
善,好;哉,语气词,表示感叹。
巍巍:高。
乎:语气词,相当于“啊”。
若:像……一样。
少选:一会儿,不久。
志在流水:心里想到河流。
汤汤乎若流水:像流水一样浩荡。
汤汤:水流大而急的样子。
《伯牙鼓琴》故事春秋时期,有一个人名叫伯牙,随成连先生学古琴。
他掌握了各种演奏技巧,但是老师感到他演奏时,常常是理解不深,单纯地把音符奏出来而已,少了点神韵,不能引起欣赏者的共鸣。
老师想把他培养成一位真正的艺术家,有一天,成连先生对伯牙说:“我的老师方子春,居住在东海,他能传授培养人情趣的方法。
我带你前去,让他给你讲讲,能够大大提高你的艺术水平。
”于是师徒两人备了干粮,驾船出发。
到了东海蓬莱山后,成连先生对伯牙说:“你留在这里练琴,我去寻师父。
”说罢,就摇船渐渐远离。
过了十天,成连先生还没回来。
伯牙在岛上等得心焦,每天调琴之余,举目四眺。
他面对浩瀚的大海,倾听澎湃的涛声。
远望山林,郁郁葱葱,深远莫测,不时传来群鸟啁啾飞扑的声响。
这些各有妙趣、音响奇特不一的景象,使他不觉心旷神怡,浮想翩翩,感到自己的情趣高尚了许多。
伯牙产生了创作激情,要把自己的感受谱成音乐,于是他架起琴,把满腔激情倾注到琴弦上,一气呵成,谱写了一曲《高山流水》。
伯牙善鼓琴原文及翻译
伯牙善鼓琴原文及翻译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
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版本一:《伯牙善鼓琴》原文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
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
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
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吾于何逃声哉?”《伯牙善鼓琴》翻译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
伯牙弹琴的时候,内心想着高山。
钟子期赞叹道:“好啊,高耸的样子就像泰山!”伯牙内心想着流水。
钟子期又喝彩道:“好啊!浩浩荡荡就像长江大河一样!”凡是伯牙弹琴时心中所想的,钟子期都能够从琴声中听出来。
有一次,伯牙在泰山北面游玩,突然遇上暴雨,被困在岩石下面;心中悲伤,就取琴弹奏起来。
起初他弹了表现连绵大雨的曲子,接着又奏出了表现高山崩坍的壮烈之音。
每奏一曲,钟子期总是能悟透其中旨趣。
伯牙便放下琴,长叹道:“好啊,好啊!你听懂了啊,弹琴时您心里想的和我想表达的一样。
我到哪去隐匿自己的心声呢?”版本二:《伯牙善鼓琴》原文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伯牙善鼓琴》翻译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擅长倾听。
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巍峨的泰山,钟子期听了赞叹道:“太好了!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面前!”伯牙弹琴时,心里想到宽广的江河,钟子期赞叹道:“好啊,宛如一望无际的江河在我面前流动!” 无论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什么,钟子期都会清楚地道出他的心声。
钟子期去世后,伯牙就此认为世界上再也没有能理解他心意的人了。
伯牙鼓琴文言文翻译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
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
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吾于何逃声哉?”以下为翻译: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擅长倾听。
伯牙在弹琴时,心中想象着高山。
钟子期赞叹道:“弹得真好啊!就像那高耸的泰山!”接着,伯牙的心中又浮现出流水的景象,钟子期再次赞叹:“弹得真好啊!就像那浩荡的江河!”伯牙所想所念,钟子期总能准确捕捉到。
一次,伯牙在泰山的北面游玩,突然遇到暴雨,便停下脚步,在岩石下躲避。
此时,他心中感慨万分,于是拿起琴,即兴弹奏起来。
起初,他演奏的是连绵不断的雨声,随后又创造出崩山般的声响。
每当弹奏一曲,钟子期总能深入领悟其中的意境。
最后,伯牙放下琴,感慨地说:“弹得真好啊,弹得真好啊!你听琴时所想到的,就像我弹琴时所想到的。
我该如何使我的琴声逃过你的耳朵呢?”这段文言文通过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展现了两人之间深厚的友谊和默契。
伯牙的琴艺高超,钟子期则是一位善于倾听、能够准确捕捉他人心意的朋友。
他们之间的相知相惜,成为了千古传颂的佳话。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可以从伯牙鼓琴的故事中汲取启示。
首先,要学会倾听他人,善于发现他人的优点和才华。
正如钟子期对伯牙琴艺的欣赏,只有真正倾听他人,才能发现他人的价值。
其次,要珍惜友谊,与朋友相互理解、相互支持。
伯牙与钟子期之间的友谊,正是建立在相互理解和支持的基础之上。
最后,要有追求卓越的精神,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艺和修养,以便与他人更好地交流、合作。
总之,伯牙鼓琴这段文言文,以其独特的魅力,为我们传递了友谊、倾听、追求卓越等深刻的道理。
在今后的生活中,让我们以伯牙鼓琴为榜样,学会倾听、珍惜友谊,追求卓越,共同创造美好的未来。
文言文伯牙鼓琴原文及翻译
文言文伯牙鼓琴原文及翻译
原文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伯牙鼓琴翻译
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
伯牙弹琴,心里想着高山。
钟子期说:“好啊!高峻的样子像泰山!”心里想着流水,钟子期说:“好啊!水势浩荡的样子像江河!”伯牙所思念的,钟子期必然了解它。
伯牙在泰山的北面游览,突然遇到暴雨,在岩石下;心里伤感,于是取过琴而弹了起来。
起先是连绵大雨的曲子,再作出崩山的声音。
每有曲子弹奏,钟子期总能寻根究源它的情趣。
伯牙放下琴感叹地说:“您听曲子好啊,好啊!心里想象就好像我的心意啊。
我从哪里让我的琴声逃过你的耳朵呢?”
文言文赏析
人生苦短,知音难求;云烟万里,佳话千载。
纯真友谊的基础是理解。
中华文化在这方面最形象最深刻的阐释,莫过于俞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了。
“伯牙绝弦”是交结朋友的千古楷模,流传至今并给人历久弥新的启迪。
正是这个故事,确立了中华民族高尚的人际关系与友情的标准。
蕴含道理
人生的最高境界,就是得遇知音。
天涯海角得遇一知音,是难能可贵的。
知音,可遇不可求。
能为懂得自己琴的人弹奏一曲,是无比的享受。
能听到天下最美妙的琴曲,也是最大的奢望。
伯牙鼓琴的原文及翻译
伯牙鼓琴的原文及翻译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
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①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②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初为霖雨之操③,更造崩山之音。
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吾于何逃④声哉?”——选自《列子·汤问》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
伯牙弹琴,心里想着高山。
钟子期说:“好啊!高耸的样子像泰山!”心里想着流水,钟子期说:“好啊!宽广的样子像江河!”伯牙所想的,钟子期必然了解它。
伯牙在泰山的北面游览,突然遇到暴雨,在岩石下;心里伤感,于是取过琴而弹了起来。
起先是连绵大雨的曲子,再作出崩山的声音。
每有曲子弹奏,钟子期总能寻根究源它的情趣。
伯牙放下琴感叹地说:“好啊,好啊!你听琴时所想到的,就像我弹琴时所想到的。
我从哪里让我的琴声逃过你的耳朵呢?”注释:①得:体会。
②卒:通“猝”,突然。
③操:琴曲。
④逃:隐藏。
⑤志:志趣,心意。
⑥伯牙善鼓琴,善:擅长。
⑦善哉,善:赞美之词,即为“好啊”。
⑧峨峨:高耸的样子。
⑨洋洋:宽广的样子。
⑩鼓:弹奏。
阅读答案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分)⑴伯牙善鼓琴()⑵伯牙游于泰山之阴()⑶更造崩山之音()⑷志想象犹吾心也()2、下列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A。
伯牙善鼓琴。
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 />B。
乃援琴而鼓之。
伯牙乃舍琴而叹曰。
< />C。
止于岩下。
吾于何逃声哉。
D。
钟子期必得之。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 />3、伯牙士传说中的善弹琴的人,钟子期是善听音的人。
与此典故相关的成语是:________,这个成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4、翻译下列句子(3分)< />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伯牙文言文及翻译
昔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曰:“子期已死,吾将谁与听乎?”伯牙与子期,相得甚欢,然其情之深,非世俗所能比。
子期既没,伯牙悲愤填膺,遂废琴艺,以为无与共赏。
世之人皆以为伯牙之才,非独在琴,亦在心。
心之所向,无物不至;心之所系,无音不传。
是以伯牙破琴绝弦,非徒废其艺,亦以绝其心。
或曰:伯牙之所以绝琴,殆非真绝,盖以琴为子期之寄托,一旦子期逝,则琴亦无用矣。
夫琴者,所以抒怀达意,寄托哀思,固非独为音律之美也。
伯牙之绝琴,盖痛失良友,悲不自胜,遂以琴为祭,以表其哀。
嗟乎!伯牙之绝琴,虽一时之痛,然其情之深,足以感天地,泣鬼神。
子期虽逝,其音犹在,伯牙之琴,虽不复弹,其声仍在人心。
此所谓“高山流水遇知音”,千古传颂,永垂不朽。
伯牙文言文翻译:古时候,有一位名叫伯牙的琴师,他擅长弹琴;还有一位名叫钟子期的朋友,他擅长倾听。
伯牙弹琴时,心中所想的是高山,钟子期便说:“好啊,那巍峨的样子就像泰山!”伯牙心中所想的是流水,钟子期又说:“好啊,那浩荡的样子就像江河!”伯牙所想的,钟子期总能准确地捕捉到。
钟子期去世后,伯牙砸碎了自己的琴,割断了琴弦,终身不再弹琴,说:“子期已经去世,我将与谁一同欣赏音乐呢?”伯牙和子期,彼此相处得非常融洽,但他们的感情深厚,是常人无法比拟的。
子期去世后,伯牙悲痛愤怒,于是放弃了琴艺,认为没有人和他一起欣赏音乐了。
世人都认为伯牙的才华,不仅体现在琴艺上,更体现在他的心灵上。
心灵所向,无物不至;心灵所系,无音不传。
因此,伯牙砸琴断弦,不仅仅是因为废弃了技艺,也是因为他断绝了心中的琴音。
有人说:伯牙之所以断琴,可能并非真正的断绝,因为他把琴视为子期的寄托,一旦子期去世,琴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琴,是用来抒发情感、传达心意、寄托哀思的,当然不仅仅是为了音律之美。
《伯牙鼓琴》原文、译文及赏析(部编本六年级上册)
《伯牙鼓琴》原文、译文及赏析(部编本六年级上册)《伯牙鼓琴》出自《吕氏春秋》,《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是先秦杂家代表著作,《吕氏春秋》由秦国丞相吕不韦集合门客们编撰而成。
成书于秦始皇统一前夕。
全书共分二十六卷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
《吕氏春秋》注重博采众家学说,以儒家学说为主干,以道家思想为基础,以名、法、墨、农、兵、阴阳家思想学说为素材,熔诸子百家学说为一炉,闪烁着博大精深的智慧之光。
主要的宗旨属于道家,所以《汉书艺文志》等将其列入杂家。
《伯牙鼓琴》原文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生不复鼓。
译文: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
伯牙弹起来琴,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说:“好啊,高峻的样子好像泰山!”心里又想到流水,钟子期说:“好啊,汹涌的样子好像江河!”不管伯牙心里想什么,钟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他的心意。
子期死后,伯牙认为这世上再也没有知音了,于是就把琴摔碎,终生不再弹琴。
作品赏析:第一部分:伯牙与锺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
“知音”是什么意思?明确:“知音”本义是“通晓音律”,现在一般用来指“真正了解自己的人”。
读懂课文,借助注释,说说课文大意。
第二部分:伯牙失去知音之悲。
(锺子期死,伯牙绝弦不再弹琴。
)(1)伯牙弹琴水平与锺子期的音乐鉴赏能力高不高?从哪里可以看出来?伯牙琴艺高超:“志在高山”“志在流水”,写出伯牙将自己的情操与志向融入琴声,用琴声表达他像高山一样巍然屹立于天地之间的心志,像江河一样奔腾不息的情感。
锺子期音乐鉴赏能力极高。
他每次都能快速、准确地听出来。
(从“方鼓琴”可看出)“善哉乎鼓琴”表现了锺子期对伯牙高超琴艺的由衷赞叹;“巍巍乎若太山”和“汤汤乎若流水”是锺子期对琴声的描述,更表明他真正听懂了伯牙通过琴声表现出的情怀。
伯牙善鼓琴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伯牙善鼓琴文言文原文及翻译《伯牙善鼓琴》选自《列子》,为战国郑国人列御寇所著。
《汉书·艺文志》著录《列子》八篇,讲述了琴师伯牙与樵夫钟子期之间由于鼓琴听琴而产生的交情。
下面店铺给大家带来伯牙善古琴文言文翻译,欢迎大家阅读。
伯牙善鼓琴文言文原文及翻译篇1原文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
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
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
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吾于何逃声哉?”字译1、善:擅长,善于。
2、志:志趣,心意。
3、善哉,善:赞美之词,即为“好啊”。
4、峨峨:高耸的样子5、若:好像6、洋洋:盛大的样子7、所念:心中想到的8、必:一定9、得:领会,听得出10、之:代词或是结构助词"的“11、阴:山的北面12、卒(cù):通“猝”,突然。
13、援:拿,拿过来14、鼓:弹15、操:琴曲名。
16、穷:穷尽。
16、舍琴:丢开琴。
意思是停止弹琴。
17、逃:隐藏。
18、逃声:躲开。
隐藏自己的声音,在这里可以理解为隐藏自己的心声。
逃,逃避译文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
伯牙弹琴的时候,内心想着高山。
钟子期赞叹道:“好啊,高耸的样子就像泰山!”伯牙内心想着流水。
钟子期又喝彩道:“好啊!浩浩荡荡就像长江大河一样!”凡是伯牙弹琴时心中所想的,钟子期都能够从琴声中听出来。
有一次,伯牙在泰山北面游玩,突然遇上暴雨,被困在岩石下面;心中悲伤,就取琴弹奏起来。
起初他弹了表现连绵大雨的曲子,接着又奏出了表现高山崩坍的.壮烈之音。
每奏一曲,钟子期总是能悟透其中旨趣。
伯牙便放下琴,长叹道:“好啊,好啊!你听懂了啊,弹琴时您心里想的和我想表达的一样。
我到哪去隐匿自己的心声呢?”伯牙善鼓琴文言文原文及翻译篇2原文《高山流水》伯牙子鼓琴,①其友钟子期听之,方鼓而志在泰山②,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③巍巍乎若泰山。
伯牙鼓琴原文及翻译解析
伯牙鼓琴原文及翻译解析伯牙鼓琴原文和译文考生都知道吗?作者的简介又是怎样的呢?不了解的小伙伴们看过来,下面由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伯牙鼓琴原文及翻译解析”,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伯牙鼓琴原文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
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
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吾于何逃声哉?”伯牙鼓琴译文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
伯牙弹琴,心里想着高山。
钟子期说:“好啊!高峻的样子像泰山!”心里想着流水,钟子期说:“好啊!水势浩荡的样子像江河!”伯牙所思念的,钟子期必然了解它的。
伯牙在泰山的北面游览,突然遇到暴雨,在岩石下;心里伤感,于是取过琴而弹了起来。
起先是连绵大雨的曲子,再作出崩山的声音。
每有曲子弹奏,钟子期总能寻根究源它的情趣。
伯牙放下琴感叹地说:“您听曲子好啊,好啊!心里想象就好像我的心意啊。
我从哪里让我的琴声逃过你的耳朵呢?”伯牙,春秋战国时期晋国的上大夫,原籍是楚国郢都(今湖北荆州)。
伯牙是当时著名的琴师,善弹七弦琴,技艺高超。
既是弹琴能手,又是作曲家,被人尊为"琴仙"。
《荀子·劝学篇》中曾讲"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科",可见他弹琴技术之高超。
《吕氏春秋·本味篇》记有伯牙鼓琴遇知音,钟子期领会琴曲志在高山、流水的故事。
《琴操》记载:伯牙学琴三年不成,他的老师成连把他带到东海蓬莱山去听海水澎湃、群鸟悲鸣之音,于是他有感而作《水仙操》。
琴曲《高山》《流水》和《水仙操》都是传说中伯牙的作品。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文《伯牙鼓琴》原文+注释+翻译+赏析+试题
伯牙鼓琴体裁:文言文题文: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作者:名字:佚名年代:先秦描述:翻译:原文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
译文:伯牙弹琴,钟子期听他弹琴。
原文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译文:伯牙在弹琴时心里想着高山,钟子期说:“你弹得真好呀,就像那巍峨的太山。
”原文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译文:不一会儿,伯牙心里又想到流水,钟子期又说:“你弹得真好呀,就像那奔腾不息的流水。
”原文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译文:钟子期死了以后,伯牙摔琴断弦,终身不再弹琴,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赏析:赏析一:创作背景《伯牙鼓琴》是伯牙在探亲途中发生的故事。
这个故事最早是从民间口头流传下来的,历史上并无确切记载。
在古籍中,战国郑人列御寇著《列子》一书中有关于伯牙鼓琴的民间故事。
原文: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
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
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吾于何逃声哉?赏析二:思想内容“伯牙绝弦”是中华传统文化中友谊的千古楷模,他流传至今并给人历久弥新的启迪。
也是故事确立了中华民族高尚的人际关系与友情的标准。
赏析三:艺术特色《伯牙绝弦》的全部精神都在文中一“志”上。
志者,志向也。
“志在高山”者,“高山之志”也;“志在流水”者,“流水之志”也。
志者,藏之于心的怀抱也。
伯牙以琴声写志,子期呢,则以诗言度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伯牙善鼓瑟原文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伯牙善鼓瑟翻译
பைடு நூலகம்
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伯牙弹琴,心里想着高山。钟子期说:好啊!高峻的样子像泰山!心里想着流水,钟子期说:好啊!水势浩荡的样子像江河!伯牙所思念的,钟子期必然了解它的。
伯牙在泰山的北面游览,突然遇到暴雨,在岩石下;心里伤感,于是取过琴而弹了起来。起先是连绵大雨的曲子,再作出崩山的声音。每有曲子弹奏,钟子期总能寻根究源它的情趣。伯牙放下琴感叹地说:您听曲子好啊,好啊!心里想象就好像我的心意啊。我从哪里让我的琴声逃过你的耳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