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子》一则(伯牙善鼓琴)教学设计(苏教版七年级下册)

合集下载

伯牙鼓琴教学设计

伯牙鼓琴教学设计

伯牙鼓琴教学设计伯牙鼓琴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伯牙鼓琴》。

2.学生能凭借注释、资料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背诵积累。

3.积累中华经典诗文,体会艺术之美。

教学重点:学生能凭借注释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背诵积累。

教学难点: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文言文特点,理解背诵《伯牙鼓琴》。

2.通过诵读了解伯牙、锺子期因为音乐而成为知音的故事,感受艺术魅力,受到美的熏陶。

3.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教学过程:一、音乐导入巧激趣1.播放《高山流水》古琴曲:大家现在听到的这首曲子,名曰《高山流水》,已经流传了几千年。

它能受到人们的喜爱,不仅是因为它旋律优美,还因为它蕴含着一个动人的故事!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个故事——《伯牙鼓琴》,师板书,生齐读课题。

2.鼓是什么意思?(弹)【设计意图】本课讲述的本身就是关于音乐的故事,用《高山流水》的乐曲导入,既契合本课内容,又能引起学生注意。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出示自读提示。

(1)请同学们打开课文,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2.学生自读,师巡视。

3.检查初读情况。

以下字形字音有误的一组是?4.师讲解:哉、巍、弦5字词读准确了,相信这两个句子也难不倒你,谁来读指名读,读正确,读流利。

三、花样朗读晓停顿1.教师范读。

3.课件出示画了停顿记号的课文。

3.生读课文。

(1)自读练习,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四、合作探究懂文意1.借助注释学生先进行自学2.教师指导学习课文3.创设情境,训练语言。

伯牙鼓琴志在_________,锺子期曰:_________五、朗读课文,熟读成诵六、布置作业1.背诵全文。

2.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

附件1:《伯牙鼓琴》课文节奏划分伯牙/鼓琴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

名师教案《伯牙鼓琴》教学设计

名师教案《伯牙鼓琴》教学设计

名师教案《伯牙鼓琴》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伯牙鼓琴》已然成为中华文化中关于“知音”最为生动、最为震撼的注解之一。

它讲述了春秋时期, 俞伯牙与锺子期以琴相识, 以琴相知, 最后因子期早亡, 伯牙破琴绝弦、遂成绝响的故事。

教学本文, 我期待循循善诱地引领学生增加一些文言文的阅读体验, 感受这篇课文特有的语言现象;其次, 继续渗透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方法, 在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的基础上还能用现代语汇去补充;再有, 依托语言层层深入地感知“知音”的真正内涵, 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 学习展开联想和想象进行表达的方法;使学生实现文化意象的传承, 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教学目标】1. 通过朗读、品味、比较、联想等多种方式学习课文, 在学懂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2.初步运用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等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 感受常用的文言词汇, 增加文言文的阅读体验。

3.紧扣单元教学目标, 感受高山流水的知音文化, 明确朋友相交的真挚深沉, 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教学准备】在学习本文之前, 学生已有一些文言文、古白话文的阅读基础, 因为在五年级学过《杨氏之子》《猴王出世》《临死前的严监生》等等, 而且就词句的理解来说, 此文词句更容易理解。

当然就课文的内涵和意蕴来讲, 文章所讲述的“知音文化”更为丰富和玄妙。

我期待呈现学生从无到有, 从未知到已知的学习提升过程, 因此, 课前不让学生准备任何对课文的预习, 只凭借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和情感体验, 循序渐进地推进学习。

教学中, 我准备了相关的音乐和简单的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纵情吟诵识知音。

(一)读题解题。

(播放音乐: 高山流水)师: 这段优美动听的音乐就是中国十大古典名曲之一《高山流水》, 关于这首乐曲的创作有一个传说, 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古文, 讲述的就是这个发生在两千多年前春秋时期的故事, 谁来读读这个课题。

《伯牙鼓琴》师: 题目是文章的灵魂, 解读一篇文章是从解读他的题目开始的。

《伯牙善鼓琴》教学设计(《列子》一则)

《伯牙善鼓琴》教学设计(《列子》一则)

《伯牙善鼓琴》教学设计(《列子》一则)教学目标1.积累实词虚词,夯实文言基础。

2.通过诵读,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理解人物间的情感。

感受伯牙钟子期情意投合、惺惺相惜的友情,引导同学体会古人重情重义的纯朴情操。

理解文中蕴涵的道理:知音难得、知己难求。

3想象自己即是伯牙,进而感悟“知音”并练笔。

教学重难点1、理解“高山流水”的典故。

2、理解伯牙与钟子期相互理解、相互观赏的深厚情感。

教材分析《伯牙善鼓琴》是语文版七班级(下)第七单元第四篇文章《古文二则》其中的一篇。

两则短文所选内容都是传奇故事,《郢人》出自《庄子》,《伯牙善鼓琴》出自《列子》,庄子和列子都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所以,学习这两篇文章也是同学第一次接触道家学派的文字。

从内容上看,两文故事性较强,同学乐于学习,也是记叙性的文字,可以按记叙文的要求理清人物所经受大事的过程或情节。

两文从主旨上看,都表达了“知音难得、知己难求”的主题,但又各有侧重,《郢人》侧重于信任协作与怀友,《伯牙》则侧重于相互理,相互观赏。

由知音的故事引出本文的学习,在学习第一则《郢人》的基础上再深化理解伯牙与子期的交情。

讲授本文时,可以侧重在比较中理解二人的真挚友情。

学情分析这是一篇传奇故事,同学在以前的学习经受中,广泛接触过此类作品,可引导同学将把握的有关阅读传奇故事的学问和技能做适当迁移,应用到文言文的传奇故事阅读上,了解传奇故事的内容及其蕴涵的深刻含义。

同学对文言文学习已经形成了肯定的方法,对阅读故事性较强文章比较感爱好。

上学期七单元的两则古文分别讲的是“诚信”和“质疑”,本学期这两则短文主题相近都是讲“伴侣”,这样的主题可以加深孩子们对友情的理解。

在讲授《郢人》这一节的时候,我适当做了拓展延长,联系生活实际,使同学明白两个人在信任的前提下建立友情,同学参加度较高。

所以,对于《伯牙》这一篇特别富有民族情怀的文章,也应当把握情感这条主线,引导同学理解古代音乐背景,从而提高同学的文化品位,激发其爱国情怀。

《伯牙鼓琴》教学设计优秀8篇

《伯牙鼓琴》教学设计优秀8篇

《伯牙鼓琴》教学设计优秀8篇六年级上册语文《伯牙鼓琴》教案篇一教学内容1、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内外资料,通过独立自主地学习。

2、体会重点诗句的情境,在反复诵读,合理想象,预设目标1、了解古代诗词的有关常识。

2.理解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在诵读中,初步感受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尝试通过诗歌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感受诗人热爱农村、关心农事的质朴情怀。

教学准备:结合课内外资料,了解古诗的意思。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词是古代诗歌的一个分支,原来也称曲子词,又因句子参差不齐而称长短句。

词,最早都是入乐的,要按照曲调的要求来写,所以作词也叫“填词”。

每一个曲调都有一个名称,叫“词牌”,如这首词的词牌名《西江月》。

词按字数多少分为小令、中调、长调三种,58字以内为小令,91字以上为长调,58字以上至90字为中调。

其实并无根据,但习惯如此。

长一点的词还可以分段,有双调、三叠、四叠之分。

这首词有50字,仍属小令,但有两段,故称双调。

读双调的词要注意上、下段(又称上片、下片或上阕、下阕)之间的联系。

二、感知作者:辛弃疾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他写的许多词都跟当时的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有关。

由于他力主抗金收复失地,跟当政的投降派发生矛盾,曾两次罢官。

这首词是他罢官后隐居在上饶带湖期间写的,记一次夜行的经历,比较容易读懂。

三、合作探究教师领读全词一至二遍,着力培养学生的节奏感,也可让学生试读。

互动1:词人这次夜行的路程长不长?你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明确:长。

因为天气有变化:开始有明月、清风,后来乌云四合,下了几滴雨,还可以从词人找避雨地看出雨有下大的趋势。

互动2:路长,为什么要夜行?明确:白日酷热,因为从鸣蝉、说丰年、骤雨等可以看出这时正值夏季。

互动3:谁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上片的内容?明确:深夜时分,月儿从云缝里钻了出来,山林顿时变的明亮起来,惊动了在枝头上栖息的山鹊,清风吹拂,蝉也叫的格外欢快。

此时,词人和他的同伴们正行进在黄沙道中,一路上他们都闻到了稻花的香气,田间的青蛙也不断的鸣叫,他们一边走一边谈论着今年定是一个好年成。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列子》一则(《伯牙善鼓琴》)说课稿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列子》一则(《伯牙善鼓琴》)说课稿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列子》一则(《伯牙善鼓琴》)说课稿一、说教材古典诗文,是中华文化的精华。

它以其超常而不俗的想象,新奇而巧妙的构思,启迪、开拓着人们的思维,它对提高青少年学生的语言文字水平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同时,正确地引导学生多读一些诗文佳作,还可以加强学生品德修养,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

所以,古典诗文的教学,在初中阶段占有重要的地位。

今天我代表十三中语文组说说《伯牙善鼓琴》这一课。

《伯牙善鼓琴》是语文版七年级下学期第七单元《古文二则》中的第二篇文言文。

本文不足一百五十个字,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俞伯牙与钟子期的真挚情谊令人感动。

文言文是一种传承祖国灿烂文化的载体,本课根据文本的特征,在教学中坚持自学为主,重点指导朗读,强化感悟、注重积累的策略,采用情景引领,以读为本,相机点拨,拓展积淀的方式,带领学生去读,去思考,去吸取,力图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文言文的乐趣。

二、说教学目标联合本单位教学目标和课本自身特点,我们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1.读通读懂文言文,有情感的朗读课文。

2.能使用上下文、课文解释和东西书等疏通文意。

3.相识传说故事的内容及其蕴涵的深刻寄义,感觉朋侪之间的诚挚交谊。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根据大纲领求,我们把引导学生借助课下解释和东西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作为教学重点。

而文言文教学,不但要让学生通过掌握须要的文言知识,到达阅读浅近文言文的目标,还应学习文中所蕴含的富厚的汗青文化知识,写作知识、意会领会此中蕴含的思想情感和人生哲理,以造就审美观赏本领。

而文言文反应的期间距今长远,文本作者的写作意图有其特定的期间配景,特定的语言环境,并非为了如今的“教”与“学”而写,对付七年级的学生而言,要让他们通过文言文去感觉文本作者的特定语境,并非易事。

因此我们把明白“知音”的寄义,领会伯牙,子期之间诚挚的友谊,作为教学难点。

四、说教法1.诵读法:“诵读是解读文言文的拍门砖”。

《列子》一则(伯牙善鼓琴)教学设计(苏教版七年级下册)

《列子》一则(伯牙善鼓琴)教学设计(苏教版七年级下册)

《列子》一则(伯牙善鼓琴)教学设计(苏教版七年级下册)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2.根据注释和辅助资料理解词句意思,分小组合作翻译全文。

3.感受伯牙和钟子期之间真挚的友情。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2.难点: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请同学们朗读这首诗,猜一猜这首诗是关于谁的?(伯牙和钟子期)子期与伯牙之间的友谊千百年来广为传唱,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领略两人真挚的友谊。

二、作者与背景1.作者介绍列子,名列御寇,或称列圄寇、列圉寇(今河南郑州市人),终生致力于道德学问,曾师从关尹子、壶丘子、老商氏、支伯高子等。

隐居郑国四十年,不求名利,清静修道。

主张循名责实,无为而治。

列子的活动时期应该是约于战国早中期间,与郑繻公同时,晚于孔子而早于庄子。

先后著书二十篇,十万多字,今存《天瑞》、《仲尼》、《汤问》、《杨朱》、《说符》、《黄帝》、《周穆王》、《力命》等八篇,共成《列子》一书,均已失传。

其中寓言故事百余篇,如《黄帝神游》、《愚公移山》、《夸父追日》、《杞人忧天》等,篇篇珠玉,读来妙趣横生,都选自此书隽永味长,发人深思。

后被道教尊奉为“冲虚真人”。

2.背景介绍伯牙是春秋战国时期晋国的上大夫,春秋时著名的琴师,擅弹古琴(是琴不是筝),技艺高超,既是弹琴能手,又是作曲家,被人尊为“琴仙”。

钟子期,名徽,字子期。

春秋楚国(今湖北武汉汉阳)人。

相传钟子期是一个戴斗笠、披蓑衣、背冲担、拿板斧的樵夫。

历史上记载俞伯牙在汉江边鼓琴,钟子期感叹说:“巍巍乎若高山,荡荡乎若流水。

”两人就成了至交。

钟子期死后,俞伯牙认为世上已无知音,终身不再鼓琴。

三、教学过程1.朗读课文。

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学生朗读课文:全班齐读、举手朗读。

2.疏通文意,学生用自己的话叙述文章内容。

伯牙鼓琴教学设计(精选3篇)

伯牙鼓琴教学设计(精选3篇)

伯牙鼓琴教学设计(精选3篇)伯牙鼓琴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会写“哉、巍、弦”等5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伯牙鼓琴》。

3、能根据注释和“资料袋”的内容理解词句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4、积累中华经典诗文,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教学重点:1、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2、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体会音乐艺术的无穷魅力。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课件出示与知音相关的句子。

知音共饮醉当歌。

知音世所稀。

千金易得,知音难寻。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2、学生自由朗读,找出诗句的共同点。

(都有“知音”一词。

)3、教师过渡,板书课题。

过渡:从刚才我们读的这些诗句中,我们可以看出知音是何等珍贵。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知音的文言文,它讲述的是春秋时期一个动人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伯牙鼓琴》。

(在黑板上板书课题。

)4、学生齐读课题,弄清题意。

r“鼓”是什么意思?(弹。

)r这里的“琴”指的是七弦古琴。

(教师可出示古琴图片。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1、自由读文,注意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1)学生大声读课文,读两至三遍,争取读通课文。

(2)指名学生读课文,读后评价并相机正音。

◆需注意的字音:①“少选之间”的“少”读三声shǎo,不要读成shào。

②“汤汤乎若流水”中的“汤”读shānɡ,不要读成tānɡ。

③“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第一个“为”读二声wéi,表示“以为,认为”;第二个“为”读四声wèi,表示行为的对象。

◆朗读时要读好语气词“哉”“乎”,初步体验古文朗读的节奏和韵味。

2、教师示范读课文,引导学生注意停顿,试着用“/”标记。

(课件出示正确的朗读停顿。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伯牙善鼓琴-完整版教学设计

伯牙善鼓琴-完整版教学设计

《伯牙善鼓琴》教学案学习目标:1.熟练朗读课文,掌握重点词语含义。

2.学会结合注释疏通文意3.了解故事内容,把握人物之间的情感及写作特色。

(难点)4.体悟古人重情重义的纯朴情操。

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俞伯牙和钟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早已深入人心。

今天让我们一同去见证一下他们之间的那种令人敬仰的情谊吧!二、了解作者及作品列子,名列御寇,或称列圄寇、列圉寇(今河南郑州市人),终生致力于道德学习,曾师从关尹子,壶丘子,老商氏,支伯高子等。

隐居郑国四十年,不求名利,清净修道。

主张循名责实,无为而治。

《列子》,相传战国郑国人列御寇著。

《汉书·艺文志》著录《列子》八篇。

《列子》的内容多为民间故事、预言和神话传说。

内有很多脍炙人口而又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如:《两小儿辩日》、《愚公移山》、《夸父逐日》、《杞人忧天》等,都是很有价值的文学遗产。

三、反复诵读,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1、正字音(给加点字注音)卒.()逢暴雨乃援.()琴舍.()琴辄.()穷其趣子之听夫.()志2、读准节奏示例: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峨峨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四、掌握重点词意志.在高山峨峨洋洋伯牙所念.必得.之卒.逢暴雨援.琴辄穷.其趣.子之.听夫志更造.《崩山》之音吾于.何逃.声哉五、疏通诗意(参看译文)六、整体感知回顾全文,把握文章层次。

第一部分(“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总写二人的特点。

第二部分(“伯牙鼓琴”至结尾):写钟子期每次都能理解伯牙的琴声。

七.合作学习1、文中怎么叙述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听琴的?明确答案:伯牙把自己的情怀寄托于琴音,琴技炉火纯青,而子期有很高的音乐鉴赏能力,无论伯牙如何弹奏,子期都能准确道出伯牙的心意。

2、“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至今广为传颂,从文中哪句话可以看出子期堪称伯牙的“知音”?请结文意,谈谈你对知音的理解。

3、俞伯牙,钟子期相传为时代人。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9 列子一则教案 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9 列子一则教案 苏教版

《列子一则》本文不足一百五十个字,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俞伯牙与钟子期的真挚情谊令人感动。

文言文是一种传承祖国灿烂文化的载体,本课根据文本的特征,在教学中坚持自学为主,重点指导朗读,强化感悟、注重积累的策略,采用情景引领,以读为本,相机点拨,拓展积淀的方式,带领学生去读,去思考,去吸取,力图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文言文的乐趣。

【知识与能力目标】领会伯牙与子期的故事启示。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分析,感悟文言文的美。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重视珍惜友谊。

【教学重点】掌握简洁生动的叙述技巧。

【教学难点】能够从故事中收到启发。

1.利用工具书,理解字词;2.尝试翻译古文;3.了解相关故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播放歌曲《朋友》,开启话题,引入新课。

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都离不开朋友,我们和朋友之间的故事点滴都成为我们彼此美好的回忆,有这样两个人,他们之间的友谊被世人称道,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的友谊。

二、资料链接1.相关资料。

列子,名御寇,相传郑国人,思想家和语言文学家。

是战国时早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

思想上崇尚虚无缥缈,生前被称作“有道之士”,是中国道家和哲学史上的著名人物。

《列子》是列子、列子弟子以及列子后学著作的汇编。

全书基本上则以寓言形式来表达精微的哲理。

这些神话、寓言故事和哲理散文,篇篇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2.知人物。

俞伯牙,名瑞,伯牙是他的字,春秋战国时代楚国郢都(今湖北荆州)人。

他虽为楚人,却任职晋国上大夫,且精通琴艺。

钟子期,名徽,字子期。

春秋楚国(今湖北汉阳)人。

是一名樵夫。

三、整体感知1. 注意字词。

伯牙善鼓琴鼓,名词活用为动词,弹奏。

志在登高山志,想。

峨峨兮若泰山峨峨,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山高耸的样子。

洋洋兮若江河水流宽广的样子。

伯牙所念念,想。

钟子期必得之得,懂得,知道。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阴,山的北面2.熟读课文,初步理解文意。

3.尝试讲述故事大意。

四、合作探究1.师生合作解释文意。

(秋季版)江苏省连云港市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9课《列子》一则教案 苏教版-苏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秋季版)江苏省连云港市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9课《列子》一则教案 苏教版-苏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1、师友总结
2、老师总结
本文围绕“知音”二字展开,写出了伯牙高超的演奏技巧,表现了子期善于听音。
作业布置
完成练习册并背诵解释板书设计Biblioteka 教后反思《列子》一则
教学目标
1、伯牙弹琴遇知音钟子期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
2、读懂课文,积累文言词语的用法
3、了解层次清晰、故事简洁、描写生动的写作特色
教学重难点
积累文言词语及故事的启示
教学方法
朗读、讨论、质疑
教学手段
电子白板
教学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复备栏
一、交流感知
1、释题
2、正字音
卒辙舍兮
3、朗读课文并划分节奏
3、伯牙是传说中的善弹琴的人,钟子期是善听音的人。与此典故相关的成语是什么?其意思是什么?
四、巩固拓展
1、总结文中“善”的用法
2、说说故事给我们的启示?
3、积累交友的名言、成语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莫逆之交、忘年之交、管鲍之交
4、练习册12-15题
五、总结提高
二、研读共品
1、说出下面词语的意思
鼓琴峨峨兮洋洋得
阴卒初为霖雨之操
辙穷奇趣子之听夫更造崩山之音
2、翻译句子
1)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2)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3)志想象犹吾心。
4)吾于何逃声哉。
3、自己自主翻译课文。
4、学友将故事讲给师傅听。
三、互助释疑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的内容
2、本文语言精炼,言简意丰。试找出文中的语句并加以分析。

七年级下册《列子》一则伯牙善鼓琴ppt课件下载(苏教版七年级下册教学课件)

七年级下册《列子》一则伯牙善鼓琴ppt课件下载(苏教版七年级下册教学课件)

七年级下册《列子》一则伯牙善鼓琴课件简介:ppt转发课件,苏教版七年级下册《列子》一则伯牙善鼓琴课件,共20张ppt。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cù)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上传者:hxx )相关课件:课件简介:ppt转发课件,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9课《列子》一则课件(共39张ppt),《列子》是列子、列子弟子以及列子后学著作的汇编。

全书基本上则以寓言形式来表达精微的哲理。

这些神话、寓言故事和哲理散文,篇篇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高山流水》,为中国十大古曲之一。

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描绘“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

伯牙惊道:“善哉,子之心而与吾心同。

”钟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绝弦,终身不操,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

此曲原是古琴曲,现多为古筝弹奏。

上传者:hxx 「下载次数:1124」课件简介:ppt转发课件,语文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9课《鲁迅自传》ppt精品课件(共39张PPT)。

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一个身材矮小却形象高大的人,广大人民称他为“民族魂”。

他以匕首投枪般的文字准确剖析社会,他以“同志”般的关怀指引革命青年。

他是谁呢?他就是我们深深敬仰的鲁迅先生。

今天我们学习《鲁迅自传》,来了解这位伟人的一生。

上传者:hxx 「下载次数:108」课件简介:ppt转发课件,2017春语文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4课《蜘蛛》ppt教学课件,共23张ppt。

科学小品文一般短小精悍、通俗易懂、语言丰富多彩,形式生动活泼。

读这类文章能活跃思维、丰富知识、开阔视野,很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这是一篇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都比较强的昆虫知识小品文,文章主要从蜘蛛的生活习性即结网捕食的情况进行介绍,语言生动活泼,全文读来晓畅明白,有科普文的特色。

《伯牙善鼓琴》教学设计

《伯牙善鼓琴》教学设计

《伯牙善鼓琴》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伯牙善鼓琴》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伯牙善鼓琴》的故事情节,能够描述主要人物、事件;2.能够领会《伯牙善鼓琴》所传达的情感和主题;3.能够欣赏《伯牙善鼓琴》所带来的音乐艺术感受;4.能够通过学习琴弹基础知识和指法,初步掌握《伯牙善鼓琴》的演奏技巧。

二、教学内容:1.《伯牙善鼓琴》的故事情节及主要人物;2.《伯牙善鼓琴》的音乐特点和表现形式;3.琴弹基础知识和指法;4.学习《伯牙善鼓琴》的演奏技巧。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讲述《伯牙善鼓琴》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进入故事场景,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2.学习音乐特点和表现形式:通过欣赏《伯牙善鼓琴》的音乐作品,让学生感受其中蕴含的深刻情感和主题,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3.学习琴弹基础知识和指法:介绍琴弹基础知识,如琴弦名称、音高等,讲解基本的指法和练习方法,让学生初步掌握琴弹技巧。

4.学习演奏技巧:指导学生学习《伯牙善鼓琴》的演奏技巧,包括琴谱的解读、曲子的整体把握和细节处理等方面,让学生能够熟练演奏曲子。

5.练习表演: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演奏或个人表演,展示他们在学习中的成果,提高他们的表现能力和自信心。

6.总结反思: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反思,回顾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激发他们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四、教学手段:1.班级讨论:通过班级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在思考交流中理解故事情节和音乐特点;2.示范演奏:教师可以进行示范演奏,帮助学生理解琴弹基础知识和指法,以及曲子的演奏技巧;3.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互相学习和交流,提高学习效果;4.视听教学:通过视听教学的方式,让学生欣赏音乐作品,感受其中的情感和主题,培养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

五、教学评价:1.教师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表演效果,进行教学评价,及时指导和纠正学生的错误,帮助他们提高表现水平;2.学生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总结学习成果和不足,提出改进意见,促进个人进步;3.同学评价:让学生互相评价,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提高学习动力和表现水平。

2021伯牙善鼓琴初一下册语文教案

2021伯牙善鼓琴初一下册语文教案

2021伯牙善鼓琴初一下册语文教案《伯牙善鼓琴》选自古籍《列子》,为战国时期郑国人列御寇所著。

该篇讲述了琴师伯牙与樵夫钟子期之间由于鼓琴听琴而产生的交情。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伯牙善鼓琴初一下册语文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伯牙善鼓琴》教案一、教学目标:1、识记课文相关文学常识。

2、背诵《伯牙善鼓琴》(重点)。

3、掌握文言词语,翻译课文(重点)。

4、体会“知己”的内涵,感悟朋友之间的真挚感情。

(难点)二、教学方法:朗读法,讲授法,合作探究。

三、教学道具:多媒体。

四、教学课时:1课时。

五、时间:2017年5月5日。

六、教学流程:一、《列子》及伯牙简介简介:《列子》相传为战国时道家学派代表列御寇所著,郑国人。

列子一生,安贫乐道,不求名利,不进官场,隐居郑地四十年,潜心著述二十篇。

其中《杞人忧天》《两小儿辩日》《愚公移山》《纪昌学射》等脍炙人口的寓言故事,可谓家喻户晓。

伯牙是春秋战国时期晋国的上大夫,春秋时著名的琴师,擅弹古琴(是琴不是筝),技艺高超,既是弹琴能手,又是作曲家,被人尊为“琴仙”。

二、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课堂作业)。

峨()峨兮()若泰山。

卒()逢暴雨。

初为()霖()雨之操。

钟子期辙()穷其趣。

伯牙乃舎()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明确:峨(é)峨兮(xī)若泰山。

卒(cù)逢暴雨。

初为(weì)霖(lín)雨之操。

钟子期辙(zhé)穷其趣。

伯牙乃舍(shě)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三、朗读课文,根据课文的注释,说说本文的内容。

或找出最能体现文章内容的句子。

(提问)明确:中心句: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四、生根据课文注释进行翻译,师点拨。

1、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听音乐。

伯牙弹琴时,心里想着登高山的情景。

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

钟子期曰:钟子期说:“好啊!高耸的样子呀像泰山!”伯牙又想着流水。

《伯牙鼓琴》教学设计(优秀10篇)

《伯牙鼓琴》教学设计(优秀10篇)

《伯牙鼓琴》教学设计(优秀10篇)《伯牙鼓琴》教学反思篇一《伯牙绝弦》是一篇文言文。

文言文教学要处理好自主与指导的关系。

《语文课程标准》把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教学改革的重心,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师应有教学的主宰,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由被动的接受着,转变为学习的主体。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学生有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伙伴的权力。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应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应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教师指导”的着眼点是“学生自主”,而“学生自主”的必要条件是“教师指导”。

叶圣陶先生的名言“教是为着不需要教”,深刻地揭示了教与学的辩证关系。

在文言文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文本和学生实际,灵活运用多种学习方式,既要防止“一讲到底”,又要防止“一议到底”。

该讲的内容还是要大胆地讲,例如对课文背景的必要介绍,对学生经过议论确实无法解答的问题的讲解,对课文必要的总结,等等。

但讲解要有的放矢,要少而精,并且具有启发性。

《伯牙鼓琴》原文及译文篇二佚名〔先秦〕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六年级上册语文《伯牙鼓琴》教案篇三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2.能根据注释和课外资料理解诗句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3.积累经典诗句,感受朋友间的真挚的友情教学重难点: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感受朋友之间的知音情谊。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教学流程:一、导读题未成曲调先有情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列子》一则(伯牙善鼓琴)教学设计(苏教版
七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
2.根据注释和辅助资料理解词句意思,分小组合作翻译全文。

:
3.感受伯牙和钟子期之间真挚的友情。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生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

:
2.难点: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
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请同学们朗读这首诗,猜一猜这首诗是关于谁的?(伯牙和钟子期)子期与伯牙之间的友谊千百年来广为传唱,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领略两人真挚的友谊。

二、作者与背景
1.作者介绍
列子,名列御寇,或称列圄寇、列圉寇(今河南郑州市人),终生致力于道德学问,曾师从关尹子、壶丘子、老商氏、支伯高子等。

隐居郑国四十年,不求名利,清静修道。

主张循名责实,无为而治。

列子的活动时期应该是约于战国早中期间,与郑繻公同时,晚于孔子而早于庄子。

先后著书二十篇,十万多字,今存《天瑞》、《仲尼》、《汤问》、《杨朱》、《说符》、《黄帝》、《周穆王》、《力命》等八篇,共成《列子》一书,均已失传。

其中寓言故事百余篇,如《黄帝神游》、《愚公移山》、《夸父追日》、《杞人忧天》等,篇篇珠玉,读来妙趣横生,都选自此书隽永味长,发人深思。

后被道教尊奉为“冲虚真人”。

:
2.背景介绍
伯牙是春秋战国时期晋国的上大夫,春秋时著名的琴师,擅弹古琴(是琴不是筝),技艺高超,既是弹琴能手,又是作曲家,被人尊为“琴仙”。

:
钟子期,名徽,字子期。

春秋楚国(今湖北武汉汉阳)人。

相传钟子期是一个戴斗笠、披蓑衣、背冲担、拿板斧的樵夫。

历史上记载俞伯牙在汉江边鼓琴,钟子期感叹说:“巍巍
乎若高山,荡荡乎若流水。

”两人就成了至交。

钟子期死后,俞伯牙认为世上已无知音,终身不再鼓琴。

三、教学过程
1.朗读课文。

::
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
学生朗读课文:全班齐读、举手朗读。

::
2.疏通文意,学生用自己的话叙述文章内容。

::
明确:逐句疏通,学生提出不理解的词义,学生以小组的形式竞相解答,教师帮助(视情况提问重点词句,并板书重点词句),学生在书上或导学案上作好记录,以便积累。

3.重点字词
1.善::善于,擅长:::::
2.鼓:::弹奏:::::
3.志:::志趣,心意::::::::::
4.峨峨::山高耸的样子:
5.洋洋::水流宽广的样子:::
6.得:::懂得,知道:::::
7.卒::同“猝”,突然:::::8.操:琴曲的一种::::9.逃::使……逃脱:::::
10.善哉::好啊
四、拓展延伸
1.“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至今广为传颂,从文中的哪句话可以看出子期堪称伯牙的“知音”?
明确:“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2.提问:从文中得出一个什么成语?
明确:高山流水(觅知音)
3.这篇古文蕴含的道理是什么?
明确:知音难得,知己难求
五、知识延伸
管仲①夷吾者,颍上人也。

少时常与鲍叔牙②游,鲍叔知其贤。

已而鲍叔事③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

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鲍叔遂进④管仲。

管仲既用,任政⑤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⑥,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吾尝三仕三见逐⑦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

公子纠败,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

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

天下不多⑧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选自《史记管晏列传》)
【注释】①管仲:字仲,名夷吾,齐国颍上人,春秋前期齐相,曾辅佐齐桓公成就霸业。

②鲍叔牙:齐国大夫,以知人著称。

③事:侍奉。

④进:推荐。

⑤任政:执政。

⑥贾:
ɡǔ,做买卖。

⑦见逐:被罢免。

⑧多:赞扬。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C:)
A.:鲍叔终善遇之:对待
B.: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了解
C.:知我不遭时也:遭受
D.:子孙世禄于齐:享俸禄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A:)
A.:鲍叔知其贤::::::::::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B.: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乃设九宾礼于庭
C.: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而公子亲枉车骑自迎赢
D.:公子纠死,管仲囚焉公辞焉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句是(:C:)
例句:公子怪之
A.:鲍叔不以我为愚:::::::::::::::::
B.:知我不羞小节
C.:召忽死之:::::::::::::::::::::::
D.:以身下之
六、作业
将这则故事改写成一则300字左右的白话故事。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