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息与利息率知识点汇总
货币金融系-第四章--利息和利息率

+
C (1+r)3
+···(1·+Cr·)n+
F (1+r)+n
式中:r = 到期收益率 P = 息票债券的市场价格 F = 债券面值 C = 每年定期支付的息票利息(等于债 券面值乘以票面利率) n = 债券的到期期限
七、金融工具的价格
上式中,在债券面值、票面利率、期限 和市场价格已知的条件下,就可以求出它的 到期收益率;反之,如果知道债券的到期收 益率,就可以求出其市场价格。
名义收益率,是金融工具票面收益率与票面额的比
率。
如某债券面值100元,10年偿还期,年息是8元,则该 债券的名义收益率是8%。
七、金融工具的价格
即期收益率,是年收益率对该金融工具当期市场价
格的比率。
若上例中债券的价格为95元,则 即期收益率=8/95*100%=8.42%
七、金融工具的价格
平均收益率,是将即期收益与资金损益共同考虑的
(三) 系列现金流的现值和终值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时候会遇到一系列 现金流的情况,如分期等额付款、还款,发 放养老金、支付工程款等。经济学上将这种 定额定期的支付称为“年金”。这里涉及的 就是年金现值和年金终值的计算。
七、金融工具的价格
设年金额为A,利率为r,期数为n,则按复利 计算的每期支付的终值之和就是年金终值。 所以年金计算方法如下: S=A+A(1+r)+A(1+r)2+A(1+r)3+·····+A(
甲方案
每年年初 投资额 50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9500
现值
5000.00 454.55 413.22 375.66 341.51 310.46 282.24 256.58 233.25 212.04 7879.51
货币银行学 第三章 利息与利息率

三、可贷资金利率理论(1)
该理论的产生:1937 年凯恩斯的学生罗伯逊 在古典利率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可贷资金利率理论, 因此是古典利率理论的延伸。 对凯恩斯利率理论的批评: 认为凯恩斯利率理论完全忽视储蓄、投资等 实际经济因素对利率的影响; 认为利率完全是一种货币现象的观点,与现 实经济现象不符。
三、可贷资金利率理论(2)
一、古典利率理论(4)
(二)均衡价格论(马歇尔) 基本观点:认为利息是资本需求与资本供给达到均 衡时的价格。 资本需求决定于资本的边际生产力; 资本的供给取决于抑制现在消费而对未来享受的 “等待”; 利息率由资本供求双方共同决定。
一、古典利率理论(5)
(三)古典学派关于利率与储蓄、投资间变动关系 的分析: 资本供给来源于储蓄,储蓄取决于“时间偏 好”、“节欲”、“等待”等因素。 当这些因素既定时,利率越高,储蓄的报酬 越多,储蓄增加,反之减少;储蓄是利率的增函 数。 当资本边际生产力一定时,利率越高,投资 越少,利率越低,投资越多;投资是利率的减函 数。
(一)利息 利息是资金所有者由于借出资金而取得的报酬, 它来自生产者使用该笔资金发挥营运职能而形成的 利润的一部分。 (二)利率 在借贷期内所形成的利息额与借贷资本金的比率 称为利息率,简称为利率。以公式表示: 利率=(利息/本金)×100%
二、利率的计算方法
(一)年利率、月利率、日利率 1、年利率:1% 如:年息 5 厘,指本金 100 元,每年利息 5 元。 2、月利率:0.1% 如:月息 5 厘,指本金 1000元,每月利息5 元。 3、日利率:0.01% 如:日息 5 厘,指本金 10 000元,每天利息 5元。 4、换算:月利率=年利率/12 日利率=月利率/30=年利率/365
【金融基础知识讲义】3.利息与利息率

利息=本金×实存天数×支取日活期储蓄存款利率 Ø 存期满 3 月以上
利息=本金×实存天数×相应档次整存整取定期储蓄存款利率×60% 5、自动转存和约定转存 Ø 自动转存:“利滚利”,但转存后不足一个存期支取时,则按原存款(或转存
A.2%
B.5%
C.3%
D.7%
答案:D
【单选】.以基准利率为基础,由市场资金供求决定的利率是( )。
A.官方利率 B.公定利率 C.市利率 D.浮动利率答案:C
【单选】在多种利率并存的条件下起决定作用的利率是( )。
A.基准利率 B.差别利率 C.实际利率 D.公定利率
答案:A
【单选】调整中央银行基准利率是中国人民银行采用的主要利率工具之一,以下( ) 不属于中央银行基准利率
5、按是否浮动分为固定利率、浮动利率 固定利率:在借贷期内不做调整的利率。 浮动利率:在借贷期内可定期调整的利率 6、短期利率与长期利率 长期利率一般高于短期利率,主要因为时间越长,风险更高;时间越长,资金使 用者获得的利润越高;时间越长,通货膨胀越大。 7、按所处的地位不同,可分为基准利率和市场其他利率
} 第8页
利息与利息率
代表人物——凯恩斯,利息是人们在特定时期内放弃货币周转的灵活性的报酬。
【历年真题】
【多选】利息的性质( )
A、利息是不劳而获
B、利息是利润的转化形式
C、利息是由劳动者创造的利润的一部分 D、利息是社会财富再分配的手段
E、利息来源于货币
答案:BCD
【单选】认为利息是因暂时放弃货币的使用权而获得的报酬是( )理论
【历年真题】
【多选】从理论上讲,在下列各项中,能导致利率降低的因素有 ( )
第4章 利息与利息率

第四章利息与利息率第一节利息和利息率一、利息的来源与本质利息是借贷资本的收益,是由借入方支付给贷出方的报酬。
利息是伴随着信用关系的发展而产生的经济范畴,并构成信用的基础。
考察利息的本质,须结合其来源进行分析。
(一)马克思关于利息来源与本质的理论。
利息就其本质而言,是剩余价值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是利润的一部分。
(二)西方经济学家关于利息来源与本质的理论,大多脱离经济关系本身,无法揭示资本主义利息的真正来源与本质。
(三)中国学者认为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社会中,利息来源于国民收入或社会财富的增殖部分。
在现实生活中,利息被看作收益的一般形态,导致了收益的资本化。
在一般的贷放中,本金、利息收益和利息率的关系可用公式表示为:B=P·r资本化是商品经济中的规律,只要利息成为收益的一般形态,这个规律就起作用。
二、利率的种类利率是一定时期内利息额同贷出资本额的比率。
利息体现着借贷资本或生息资本增值的程度,是衡量利息量的尺度。
利率有两种计算方法:单利法和复利法。
用公式表示为:I=P.r.n S=P(1+r.n) or I=P[(1+r)-1] S=P(1+r)利率按照不同的标准可分为不同的种类。
(一) 按照利率计息的时间可划分为:年利率%、月利率‰与日利率。
(二) 按照利率的决定方式可划分为:官定利率(又法定利率)、公定利率与市场利率。
(三) 按照借贷期内利率是否浮动可划分为:固定利率与浮动利率。
固定利率是指按借贷协议在一定时期内相对稳定不变的利率;浮动利率是指按借贷协议在一定时期可以变动的利率。
(四) 按照利率的制定可划分为:基准利率(在西方国家通常是中央银行的再贴现利率,在我国是央行对各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与差别利率。
(五) 按照信用行为的期限长短可划为:长期利率与短期利率。
(六) 按照利率的真实水平可划分为:1、实际利率,指物价不变从而货币购买力不变条件下的利率。
2、名义利率,指包含了通货膨胀因素的利率。
金融学第三章利息与利息率

金融学第三章利息与利息率
(五)按利率的真实水平分为: ▪ 名义利率:指货币数量所表示的利率,是包括
了通货膨胀的利率。 ▪ 例:交通银行年初贷出为期1年的贷款10亿
元,年终收回本息11亿元,则它的名义利息 率=(11-10)/10=10%
▪ 如果利息在每年的年末就支付给你,而不是存 款到期后才一并支付,这样,上一年得到的利 息在下一年又可以投资,成为本金,在以后的 每年中都可以得到利息,从整个投资期限来看 就是实际上的复利。
金融学第三章利息与利息率
▪ ⒊现值(也称贴现值)的计算与应用:
▪ 例如,希望5年后有一笔10万元的资金,在利率为 2%的情况下现在应当拥有多少本金?
原本金额。
▪ 单利利息的计算公式为:
▪ I=PV0×r×n
▪ 利息=本金×利率×计息时间
金融学第三章利息与利息率
▪ 其中: ▪ PV--本金,又称期初金额或现值; ▪ r--利率,通常指利息与本金之比; ▪ I--利息; ▪ n—计息时间,单位应当与利率的时间单位
相一致,通常以年为单位。 ▪ 利率按时间单位不同可分为年利率、月利
▪ I=1200×4%×60/360=8(元) ▪ 在计算利息时,除非特别指明,给出的利率是
指年利率。对于不足一年的利息,以一年等于 360天来折算。
金融学第三章利息与利息率
▪ 单利终值(本息和)的计算:
▪ 单利终值即现在的一定资金在将来某一时点按 照单利方式下计算的本息和。单利终值的计算 公式为:
▪ ∵ I=FV-PV
▪ ∴ I= PV(1+r)n-PV
第三章利息与利息率

第三章利息与利息率
(二)利率结构
在不同类型的融资中,有不同的利率水平,就存 在着利率的结构问题。其中最典型的是利率的 风险结构和利率的期限结构。
第三章利息与利息率
(二)利率作用的发挥需要一定的 环境与条件
• (一)市场化的利率决定机制,即由市场供求关系 决定利率水平; (二)灵活的利率联动机制,即一种利率变动,其 它利率随之变化的联动关系; (三)适当的利率水平,即利率水平不宜过低或过 高; (四)合理的利率结构,即合理的利率期限结构, 行业结构与地区结构等。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要使利率充分发挥作用, 应逐步进行利率市场化的改革。
• 为什么我国要进 行利率市场化改 革?
• 为什么应逐步放 松利率管制,实 行渐进式的利率 市场化改革?
第三章利息与利息率
总结
• 要理解利息,可以从债权人的角度看,也 可以从债务人的角度看,它都能表明利息 实际上是租用资金的价格。
• 通过收益与利率的对比而倒过来算出它相 当于多大的资本金额。即是收益的资本化。 B=P×r
• 高利贷的利息来源是奴隶、农奴或小生产者所创 造的。体现了剥削关系。
• 资本主义制度下,利息是借贷资本运动的产物 (双重支付和双重回流的分析)本质上是剩余价 值的特殊表现形式,是利润的一部分,体现借贷 资本家和职能资本家共同剥削雇佣工人瓜分剩余 价值的关系。
• 在社会主义社会,利息是调节经济生活的重要经 济杠杆之一,是纯收入再分配的一种方式。
– 到期收益率是指从债务工具上获得的报 酬的现值与其今天的价值相等的利率。 要从现值的角度来考虑。不同种类的债 务工具,到期收益率的计算公式不一样, 但其思想是相同的。
货币银行学第三章利息与利息率(1)

上例:(1+5%)(1+4%)-1=9.2%
• 新中国成立以来,利息税曾三度被免征,而每一次 的变革都与经济形势密切相关。
• 1959年
• 1993年
• 2008年10月9日
• 1999年10月31日前,不征收利息所得税 • 1999年11月1日至2007年8月14日,20% • 2007年8月15日至2008年10月8日,5% • 2008年10月9日后(含10月9日),免征
▲单利法是指不论期限长短,利息仅按借贷本金、利率和期限一 次计算。
▲其本利和的计算公式为: 利息(I)=本金(P)×利率(r)×期限(n) 本利和=本金+利息
S=P+I=P+P·r·n=P(1+r·n)
▲I为利息额、P为本金、r为利息率、n为借贷期限、S为本 金和利息之和,简称本利和。
• 第一年, S 1 P I 1 P P r P ( r1 ) • 第二年, S 2 P I 2 P P r 2 P ( 21 r ) • ……. • 第n年, S nP I nP( r 1n)
二、现值、终值与贴现
1、含义 • 现值是指未来金额的现在价值,把未来价
值折算成现值的过程称为贴现。 • 终值反映了按复利计息的资金的未来价值,
于0; 3、当名义利率低于通货膨胀率、实际利率小于0
时,即为负利率。
两种计算方法的比较
• 粗略计算方法 rip (1)
• 精确计算方法 i 1r 1
(2)
1p
r=(1+i)(1+p)-1 (3)
推导:
i
1 1
r p
1
i(1+p)=(1+r)-(1+p) r=i(1+p)- 1 + (1 + p) =i+ ip+ (1+p)- 1 =i(1+p) + (1+p)- 1 =(1+i)(1+p)- 1
利息与利息率知识点汇总

利息与利息率知识点汇总利息与利息率第一节利息的本质一、利息的产生与定义1、利息的定义利息是货币所有者(债权人)因贷出货币或货币资本而从货币使用者(债务人)手中获得的报酬,是借贷资本的增加额,或使用借贷资本的代价。
2、利息的本质(1)利息是剩余产品价值的一部分。
(2)利息反映了不同社会的生产关系。
(3)利息是货币资本的价格。
二、关于利息本质理论的不同观点1、利息报酬论由古典经济学家威廉·配第和洛克提出,认为利息是贷款人因贷出货币给自己带来不便或承担了风险而获得的一个报酬。
2、资本生产力论有庸俗经济学家萨伊提出,认为资本也象自然力一样,具有生产的功能,因此,借款人借入资本从事生产,其产生的价值的一部分必须用来支付资本生产力的报酬。
3、节欲论由西尼尔提出,认为利息是资本出让者“节欲”的报酬。
4、灵活偏好论由凯恩斯提出,认为利息是“在一特点时期以内,人们放弃货币周转灵活性的报酬。
三、利息的计算方法1、单利计息单利计息是指在计算利息额时,不论期限长短,仅按本金计算利息,所生利息不再加入本金重复计算利息。
优点:手续简便;易计算借款成本;有利于减轻借款者的利息负担。
计算公式如下:I=P·R·D2、复利计息复利计息指计算利息时,要按一定期限将所生利息加入本金再计算利息,逐期滚利,俗称“利滚利”。
优点:有利于提高使用资金的时间观念,发挥利息的杠杠作用,提高社会资金的使用效益。
计算公式如下:I=P〔(1+R)n -1〕第二节利息率一、利息率的定义1、利息率的定义利息率是指利息额与预付借贷资本价值之比。
它是计量借贷资本增值程度的数量指标。
2、利息率的计算公式R=Δg/g×100%3、利息率的表示方法年利率(%)、月利率(‰)、日利率(‰o)。
4、利息率的相关性质利息率是一个既定的、明确的量。
0<r<p′< p="">二、利息率的分类1、市场利率与公定利率市场利率是指在借贷货币市场上由借贷双方通过竞争而形成的利息率。
利息与利息率

第三章利息与利息率第一节利息一、利息的概念及其本质1、利息实际上是租用资金的代价。
一般认为,利息是使用借贷资金的报酬,是货币资金所有者凭借对货币资金的所有权向这部分资金的使用者索取的报酬。
2、利息的本质资本主义制度下,利息是借贷资本运动的产物(双重支付和双重回流的分析),本质上是剩余价值的特殊表现形式,是利润的一部分。
利息也体现了借贷资本家和职能资本家共同剥削雇佣工人的关系。
社会主义社会,利息是调节经济生活的重要经济杠杆之一,是纯收入再分配的一种方式。
社会主义经济中,利息来源于劳动者为社会所创造的一部分剩余产品价值,它体现了国民收入在社会主义经济内部的分配关系,反映了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之间的经济关系。
3、关于利息本质理论的几种观点(1)利息报酬理论配第、洛克认为利息是因暂时放弃货币的使用权(而给贷方带来不方便)而获得的报酬。
(2)资本生产力论萨伊(庸俗经济学家推崇)认为资本具有生产力,利息是资本生产力的产物。
风险利息和纯利息,纯利息是:对借用资本所付的代价。
(3)节欲论西尼尔认为利息是资本家节欲行为(牺牲眼前的消费欲望)的补偿。
(4)时差论庞巴维克认为现在的物品的价值通常高于未来的同一类和同一数量的物品的价值。
(满足即期需要,已经控制在手,能投入生产创造利润),其间产生一个差额,利息就是来弥补整个价值差额的。
(5)流动偏好论凯恩斯认为利息是在特定时期内,人们放弃货币周转灵活性的报酬。
二、利息与收益的一般形态1、在借贷关系中利息是资本所有权的果实的观念被广而化之。
2、利息虽然就其实质来说是利润的一部分,但由于它是个事先极其确定的量,其大小制约着企业主收入,用它来衡量收益,并以之表现收益的观念顺理成章了。
3、在于利息的悠久历史,货币可以提供利息成为传统的认识。
三、收益资本化1.通过收益与利率的对比而倒过来算出它相当于多大的资本金额,即是收益的资本化。
B=P×r P=B/r2.有些本身不存在一种内在规律可以决定其相当于多大资本的实物,也可取得一定的资本价格,如土地。
货币银行学第三章利息与利息率

货币银行学第三章:利息与利息率1. 引言在货币银行学中,利息与利息率是经济学中一项重要的概念和指标。
利息是指金融机构对向其借款的个人或企业收取的费用,而利息率则是以百分比形式表示的利息大小。
本文将介绍货币银行学第三章中关于利息与利息率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2. 利息的定义与类型利息是金融机构从向他人提供资金时所获得的报酬,是资金借贷的一种经济效应。
利息可以分为简单利息和复利息两种类型。
2.1 简单利息简单利息是指借款人对贷款本金的一定比例支付的固定利率。
简单利息的计算公式为:利息 = 本金 × 利率 × 时间其中,本金指的是贷款的金额,利率是贷款利率,时间是贷款期限。
2.2 复利利息复利利息是指借款人在计息周期内支付的利息不仅仅是本金乘以利率,还包括上一个计息周期内所产生的利息。
复利利息的计算公式为:利息 = 本金 × (1 + 利率)^时间 - 本金3. 利息率的定义与计算利息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支付的利息占借款本金的比例。
利息率通常以年利率的形式表示,有时也可以以月利率、日利率等形式表示。
利息率的计算有两种常见方法: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
3.1 名义利率名义利率是指未考虑通货膨胀因素的利率。
名义利率通常以年为单位计算,是银行实际支付的利息和借款本金的比率。
名义利率可以通过下面的公式计算:名义利率 = 利息 / 本金3.2 实际利率实际利率是指考虑通货膨胀因素后的利率,它是真实购买力变化的度量。
实际利率可以通过下面的公式计算:实际利率 = (1 + 名义利率) / (1 + 通货膨胀率) - 1其中,通货膨胀率是指一定时间内物价上涨的幅度。
4. 利息与利率的影响因素利息和利率的大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4.1 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指借款人无法按时支付本金和利息的风险。
借款人信用越好,银行对借款人的信任度越高,利息率也会相对较低。
• 4.2 市场供求关系市场的供求关系直接影响贷款利率的浮动。
第三章 利息与利息率

P I P * (1 r )
n
4
2、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 名义利率是指名义利息或名义收入与投 资资金的比率,没有考虑物价波动的影响。 实际利率:剔除物价变化后的利率。 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 3、固定利率与浮动利率 利率可以分为在整个借贷期限内,利率 不随市场利率变化而变化的固定利率和随市 场利率变化而调整的浮动利率。
18
3、货币的供给与需求 (1)、货币供给M就是某一时刻一个国 家的货币总量,它由货币当局控制;
利率
M
M
19
(2)、货币需求L就是人们为满足交易、 预防和投机等动机而持有的货币。收入、利 率都会影响货币需求。收入越高,货币需求 越大;而利率越高,放弃流动性获得的报酬 就越高,货币需求越小。
利率
L
34
风险程度也表现为流动性:资产迅速、低成 本的转换为现金的能力。 政府债券交易量大,被普遍接受,能够比较 容易地变现,流动性较强。而公司债券交易量小, 在条件恶劣时,难以迅速找到买主,变现能力相 对较差,流动性相对较低。 流动性强的债券,危急时可以迅速变现,减 少损失,风险较小,其利率也较小;而流动性弱 的债券,风险较大,要求的回报即利率也较高。
8
1、现值(present value):为了在未来 获得一定量的货币资金,在现在通过以市场 利率获取利息,就必须投入的本金量,称为 该未来资金的现值。
P V * (1 r ) C
n
即本金PV在未来通过利息的增值可以得 到C的资金量,即PV即为货币资金C的现值。
PV
C (1 r )
25
3、利率的决定 当S>D时,可贷资金的供给大于对可贷 资金的需求,可贷资金的价格利率将下降; 当S<D时,可贷资金的供给小于对可贷 资金的需求,可贷资金的价格利率将上升; 当S=D时,达到均衡,确定均衡的市场利 率。
利息和利息率

3
“假如一个人在不论自己如何需要,在到期前却不得要求 偿还的条件下,出借自己的货币,则他对自己所受到的 不方便可以索取补偿,这是不成问题的。这种补偿,我 们通常叫做 利息。”
—— 威廉.配第 《赋税论》
“对贷款人来说,只要货币是他自己的,他就有权要求 利息;而这种权利是与财产所有权分不开的。”
C-利息额
26
例题
一笔为期5年、年利率为6%的10万元贷款,以复 利支付利息,每年付息一次。那么5年应支付利 息多少?5年到期后本息共是多少?
本利和 S = P (1 + r )n = 100000 X (1 + 6% )5 = 133822 . 56(元)
利息额 C = S –P = 133822 . 56 – 100000 = 33822 . 56(元)
PV = A1 /(1+ r)+ A2 / (1+ r)2 + …... + An / (1+ r) n PV = A1 + A2 / (1+ r)2 + …...+ An / (1+ r) n-1
35
例题
中国佳美设备进出口公司欲从美国进口一台 机器,卖方开价一次性支付为现汇110万美元, 如果分四年平均支付(期末支付),共计120 万美元。目前银行利率为10%,那对于佳美设 备进出口公司来说,选用那种支付方法更合 算?
36
4
30
PV = ∑
i=1 (1+ r)i
30 = (1+ r)
30 +(1+ r)2
30
+
+
(1+ r)3
30 (1+ r)4
利息和利息率

(10)2023年开始外币存款利率市场化,到2023年11月, 对美元、日元、港币、欧元小额存款利率实施上限管理, 商业银行可根据国际金融市场利率变化,在不超出上限旳 前提下自主拟定。
(11)2023年1月1日,人民银行再次扩大金融机构贷款利 率浮动区间。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贷款利率浮动区间扩 大到(0.9,1.7),农村信用社贷款利率浮动区间扩大到 (0.9,2)。
2、利率市场化含义
所谓利率市场化,是指国家放松对商业银 行利率旳直接控制,把利率旳决定权交给 市场,由市场主体(如商业银行等)自主 拟定利率,中央银行经过制定再贴现率、 再贷款率,经过公开市场业务等来拟定基 准利率,实现对利率旳间接调控。
3、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旳过程
(1)1993年11月《有关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 题旳决定》指出;中央银行按照资金供求情况及时调整基 准利率,并允许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在要求旳幅度内自由 浮动。
单利计算措施简便,轻易计算借款成本,与复利 计息措施比较,有利于减轻债务人旳利息承担。
一、利息旳计量措施——单利 和复利
2、复利:复利指一种将上期利息计入本金并 一并计息旳利息计算措施。 计算公式是:S=P(1+r)n I=S—P=P[(1+r)n —1]
复利计息措施更科学,资本在运动过程中不断增 值,而且已经增值旳部分作为资本使用,也要增 值。所以用复利计算利息,能够正确反应资金旳 时间价值,合用于长久借贷。
2、凯恩斯利率决定理论
凯恩斯完全抛弃了实际原因对利率水平旳影响。其利率决定 理论基本上是货币理论。
凯恩斯以为,利率决定于货币供求数量,而货币需求量又 基本取决于人们旳流动性偏好。假如人们对流动性旳偏好 强,乐意持有旳货币数量就增长,当货币旳需求不小于货 币旳供给时,利率上升;反之,人们旳流动性偏好转弱时, 对货币旳需求下降,利率下降。所以,利率由流动性偏好 曲线与货币供给曲线共同决定。而货币供给曲线由货币当 局决定,货币需求曲线是一条由上而下、由左到右旳曲线, 越向右,越与横轴平行。当货币供给曲线与货币需求曲线 旳平行部分相交时,利率将不再变动,即不论怎样增长货 币供给,货币均会被储存起来,不会对利率产生任何影响。 这便是凯恩斯利率理论中著名旳“流动性陷阱”说。
金融基础知识-利息与利息率

按照利率的真实水平可划分为:名 义利率和实际利率。
名义利率是以货币支付的名义数额。 实际利率是剔除了通货膨胀因素后的利 率水平。
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
按照利率的决定方式可划分为: 官定利率和市场利率。
官定利率是由一国的货币管理部 门或中央银行规定的利率。
一、一种特殊的价格——利率
利息:货币所 有者因出让货币使 用权而从借款人那 里获得的补偿或报 酬。
利息率简称为利率,是一定时 期内的利息量与本金的比率,或者 说,是货币资金的价格。公式为:
R=I/P
公式中,R为利率,I为利息,P 为本金。
利率的大小是由借贷资金 市场的供求关系决定的
供不应求
需求增加 供给减少
I=S-P =1331 – 1000 = 331〔 元 〕
二、利率的种类
利率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划 分为不同的种类。
天津 金融 一条 街
按照计算利息的期限单位,可划 分为:年利率、月利率和日利率。
年利率一般以本金的百分之几表 示,月利率以千分之几表示,日利率 以万分之几表示。
按照借贷期内利率是否可以浮动 可划分为: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
1 〔1 + r 〕n × 货币额
公式中,1 / ( 1 + r 〕n 称为 一次支付现值系数。
100元货币的现值 r =10%
年份 1年后 2年后 3年后
现
值
1
×100 = 90.91
1+10%
1
×100 = 82.64
(1+10%)²
1
×100 = 75.21
(1+10%)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利息与利息率
第一节利息的本质
一、利息的产生与定义
1、利息的定义
利息是货币所有者(债权人)因贷出货币或货币资本而从货币使用者(债务人)手中获得的报酬,是借贷资本的增加额,或使用借贷资本的代价。
2、利息的本质
(1)利息是剩余产品价值的一部分。
(2)利息反映了不同社会的生产关系。
(3)利息是货币资本的价格。
二、关于利息本质理论的不同观点
1、利息报酬论
由古典经济学家威廉·配第和洛克提出,认为利息是贷款人因贷出货币给自己带来不便或承担了风险而获得的一个报酬。
2、资本生产力论
有庸俗经济学家萨伊提出,认为资本也象自然力一样,具有生产的功能,因此,借款人借入资本从事生产,其产生的价值的一部分必须用来支付资本生产力的报酬。
3、节欲论
由西尼尔提出,认为利息是资本出让者“节欲”的报酬。
4、灵活偏好论
由凯恩斯提出,认为利息是“在一特点时期以内,人们放弃货币周转灵活性的报酬。
三、利息的计算方法
1、单利计息
单利计息是指在计算利息额时,不论期限长短,仅按本金计算利息,所生利息不再加入本金重复计算利息。
优点:手续简便;易计算借款成本;有利于减轻借款者的利息负担。
计算公式如下:
I=P·R·D
2、复利计息
复利计息指计算利息时,要按一定期限将所生利息加入本金再计算利息,逐期滚利,俗称“利滚利”。
优点:有利于提高使用资金的时间观念,发挥利息的杠杠作用,提高社会资金的使用效益。
计算公式如下:
I=P〔(1+R)n -1〕
第二节利息率
一、利息率的定义
1、利息率的定义
利息率是指利息额与预付借贷资本价值之比。
它是计量借贷资本增值程度的数量指标。
2、利息率的计算公式
R=Δg/g×100%
3、利息率的表示方法
年利率(%)、月利率(‰)、日利率(‰o)。
4、利息率的相关性质
利息率是一个既定的、明确的量。
0<R<P′
二、利息率的分类
1、市场利率与公定利率
市场利率是指在借贷货币市场上由借贷双方通过竞争而形成的利息率。
包括借贷双方直接融资时商定的利率和在金融市场上买卖各种有价证券时的利率。
市场利率是借贷资本供求状况的指示器。
公定利率是指一国政府通过中央银行而确定的各种利率,由银行公会确定的各会员银行必须执行的利率也是公定利率。
公定利率的变化代表了政府货币政策的意向,对市场利率有重要的影响;市场利率的变化非常灵敏地反映了借贷资本的供求状况,使国家制定公定利率的重要依据。
2、存款利率与贷款利率
存款利率是客户在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存款所得利息与存款额的比率。
贷款利率是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发放贷款所收利息与贷款本金的比率。
存贷款利差是影响金融部门经营状况的主要因素。
3、短期利率与长期利率
短期利率是指融资期限在1年之内的利率。
长期利率是指融资期限在1年之上的利率。
短期利率一般低于长期利率。
4、固定利率与浮动利率
固定利率是指利率不随借贷资本的供求状况而变动,在整个借贷期限内固定不变的利率,适用于短期借贷。
浮动利率也称可变利率,指利率会随市场利率的变化而定期调整的利率,适用于中长期借贷。
5、差别利率与优惠利率
差别利率是指针对不同的贷款种类和借款对象采用不同的利率,实行差别利率的依据是期限、行业、项目、地区等。
优惠利率是差别利率的一种,它是指对国家支持的贷款种类和借款对象实行优惠的低利率贷款。
6、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
名义利率就是以名义货币所表示的利率。
实际利率是名义利率扣除通货膨胀因素后的真实利率。
实际利率等于名义利率减去通货膨胀率。
即:
Re=Rb-RP
三、利率体系及结构
1、利率体系的含义
利率体系是指在一个经济运行机体中存在的各种利率所构成的有机整体,主要包括利率结构、利率传导机制和利率监管体系。
2、利率结构
我国的利率结构包括中央银行利率、商业银行利率、市场利率,他们的关系如下:
中央银行率;商业银行利率;市场利率
3、利率传导机制
中央银行再贴现率;商业银行利率;市场利率;买卖有价证券;货币供应量;市场利率;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市场利率(中介目标);其他利率
4、利率监管体系
我国的利率监管体系反映在中国人民银行颁布的《利率管理暂行规定》中:(1)中国人民银行总行负责全国利率政策的制定和组织全国利率的管理工作;(2)各分、支行负责本辖区内利率政策的贯彻、组织实施及监督检查工作;(3)各级经营性金融机构负责国家利率政策的执行。
四、利率管理体制与利率市场化
1、利率管理体制
利率管理体制是指一国政府管理利息率的政策、方针和制度的总称。
西方国家一般实行利率自由化,采取间接的利率管理体制。
长期以来,我国采取直接的利率管理体制。
2、利率市场化
利率市场化,是指国家放弃直接的利率管理,建立以市场利率为基础,能灵活反映市场资金供求状况,并具有灵活有效传导机制的间接调控利率体系的变革过程。
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是实现金融体制和信贷资金经营方式转变的关键环节。
我国利率市场化采取渐进方针,遵循“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的原则。
第三节决定和影响利息率变化的因素
一、马克思的利率决定理论
1、平均利润率是决定利息率的基本因素。
2、供求和竞争对利息率的影响。
3、社会再生产状况是影响利息率的决定性因素。
4、物价对利率的影响。
5、国家经济政策对利率的影响。
6、国际利率水平对国内利率的影响。
二、影响我国利率的主要因素
1、企业的承受能力。
2、市场资金的供求状况。
3、物价的变动。
4、银行利润。
5、经济发展状况和国家经济政策。
三、西方利率决定理论的几种观点
1、储蓄投资利率论
由马歇尔提出,认为:利率决定于储蓄与投资的均衡点。
2、货币供求利率论
由凯恩斯提出,认为: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决定利率。
3、IS—LM利率论
由希克斯提出,汉森发展,认为:利率不仅受储蓄和投资影响,还与收入有关。
第四节利率的作用
一、利息调节经济活动的原理
1、通过调整利息率,能够调节货币所有者和货币使用者的经济利益,因而,利息率对经济活动具有调节作用。
2、利率调节经济活动的重要条件是:货币所有者和货币使用者都必须讲经济效益。
二、利息率对经济活动的调节作用
1、利息率对集聚社会资金的作用。
2、利息率对调节信贷规模和结构的作用。
3、利息率对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作用。
4、利息率对稳定物价的作用。
5、利息率对货币流通的调节作用。
三、复利在经济中的应用
复利在经济中的应用之一是未来货币求现值,现值就是指未来货币的现在价值,对未来货币求现值的过程称为对未来折现,实际上是复利的逆运算,计算公式为:
PV=S/(1+R)n
四、收入资本化与虚拟资本
1、收入资本化
收入资本化,指在利息作为独立范畴存在的条件下,人们把每一个固定的、有规则的收入都看成是一定资本带来的利息。
如租金、地租、股息等。
利息独立化是收入资本化的基础。
2、虚拟资本
虚拟资本是信用制度下的一种必然的资本存在形式。
货币所有者将其持有的货币在不改变所有权的条件下让渡其使用权并获得增值,他手中必然要持有一个表明其所有权并能定期获得收益的证明书,这个证明书就是虚拟的资本。
五、利息率与其他经济杠杆的协调
利息率要能有效地起到调节经济活动的作用,必须与价格、税率等经济杠杆协调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