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作文点评

合集下载

2017年山东高考作文点评及解析

2017年山东高考作文点评及解析

2017年山东高考作文点评及解析假如生活是一条河流,愿你是一叶执著向前的小舟;假如生活是一叶小舟,愿你是个风雨无阻的水手。

高考进行时,高考网为您提供的2017年山东高考作文点评及解析,更多高考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更新。

2017年高考山东卷语文科是最后一年自主命题,作文题仍旧一如既往求稳,坚持切合学生思想实际、切合学生生活实际、切合学生阅读实际的命题原则,在此基础上考查学生的写作水平。

近几年高考山东卷作文都是给材料作文,其中2014年给的是“窗子就是一个画框”的材料,2015年给的是“丝瓜藤,肉豆须,分不清”的材料,2016年给的是“行囊已经备好”的材料。

这些材料,都可以从不同角度切入分析立意。

2017年给的是“某书店24小时营业”的材料,也不例外。

这样的作文题,既然都可以从不同角度切入分析立意,那么跑题的可能性就比较小。

就2017年的作文而言,我们可以将立意确定为“我们的社会需要包容”,可以确定为“为书店具有人文关怀点赞”,也可以确定为“多管齐下,才能实现大目标”(这些来消遣、休息的人,也有成为买书人的可能。

对他们包容,其实就是为将来书店的大发展埋下伏笔。

这样,既对买书人热情接待,又给消遣和休息的人以包容,确实是多管齐下的大战略),还可以确定为“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要有大格局、大胸怀”等等,都是可以的。

近几年高考山东卷作文题一直有一个要求,这就是“文体特征鲜明”。

一些同学总觉得文体不限,也就是不要文体。

于是一大批四不像作文出现了。

为了纠正这种偏向,山东省才将“文体特征鲜明”提了出来,告诫考生。

今年也不例外。

我们所写的作文,应该是写什么像什么。

比如写议论文,那么就应该观点鲜明,论据充实,分析透彻,结构严谨;比如写书信,那么就应该做到格式齐全,这就是开头有称呼,称呼之后是问候,主体部分写完后是祝愿语,最后是署名及写信时间。

全国III2017年卷高考作文题目点评:我与高考或我看高考范文

全国III2017年卷高考作文题目点评:我与高考或我看高考范文

全国III2017年卷高考作文题目点评:我与高考或我看高考范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文今年是我国恢复高考40周年,高考为国选材,推动了教育改革与社会进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40年来,高考激扬梦想,凝聚着几代青年的集体记忆与个人情感,饱含着无数家庭的泪珠汗水与笑语欢声,想当年,1977的高考标志着一个时代的拐点。

看今天,你正与全国千万考生一起奋战在2017的高考考场上……要求:请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且不少于800字。

今年高考全国卷III的作文题是一道给出材料的半命题作文。

题目的材料首先从高考恢复40周年这点出发,讲高考的意义和40年来所取得成就,讲高考对全国几代青年和无数家庭的影响,然后用一句“想当年,1977的高考标志着一个时代的拐点;看今天,你正与全国千万考生一起,奋战在2017的高考考场上”作结,激起考生的写作冲动,并且给出对作文命题的限制条件。

应该说,这道题符合新课标对高中生写作能力的要求,紧贴考生生活和思想实际,难度适中,并且可以从作文中发现“立德树人”的高考作文指导思想在考生思想实际中的体现程度,也能考查考生思考的严谨与思维的深度,因而是一道不错的作文题。

在高考考场的实际状况中,考生看到这道作文题,应该不会被吓到,而是会发出一种放心的微笑。

但是,容易被部分粗心的考生忽略的是题目对作文标题的限制,可能会有不少考生在阅读试题时将“请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中的“副”字漏掉,这就犯了审题的大忌。

殊不知,今年全国卷III的这道作文题,貌似容易,实则错就容易错在这里。

这个“半命题”是就是所谓的“任务”,构思时必须先确定好副标题:是写“我看高考”呢,还是写“我的高考”?一字之差,差别大矣!如果确定写“我看高考”,重点就在“看”,要谈对高考的看法,最适宜写议论文;如果确定写“我的高考”,重点就在“高考”,要写出我和高考的关系,可写议论文,也可写记叙文,还可写抒情散文。

2017年高考全国I卷优秀作文(含评分标准及标杆作文)

2017年高考全国I卷优秀作文(含评分标准及标杆作文)

2017年高考全国I卷优秀作文(含评分标准及标杆作文)河北四、作文(60分)22.(2017·新课标卷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

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阅卷实录】2017年6月11日上午,阅卷组召开了2017高考阅卷全体动员大会。

会议强调指出,全媒体时代,媒体舆论环境特别复杂,每一个人都成了可能的信息员,一个不经意的言论、一件琐事、一段视频或音频、一张图片就可能引起轩然大波,以至于群体性事件。

要求全体阅卷人员不得将手机带入阅卷场地,未经省考试院许可,任何人不得接受媒体采访。

11日下午,在评卷之前,阅卷组首先选择了11份标杆卷,由专家对阅卷老师进行阅卷培训和试评,让阅卷人员掌握评分标准,保证阅卷尺度的统一。

今年,阅卷老师先是仔细揣摩了11份标杆卷并进入试评,后又临时追加至21篇,因此今年试评时间较往年更长,用时整整两天。

之所以试评时间长达两天,一是为了让阅卷老师熟悉评分标准,熟悉各种类型的作文给分标准。

二是为了公平、公正,希望给考生十年寒窗苦读的成果一个客观真实的分数。

13日上午转入正式评卷。

学科质检组时刻掌控着阅卷老师的阅卷情况,随时调整监控,保证高考作文的阅卷质量。

19目上午12点之前全部阅完,返程。

实录一:“三评加仲裁'机制减少误判我省高考试卷中的作文部分,全部采取“四评”机制,即“三评加仲裁”的评卷流程。

“三评加仲裁”是指,网上评卷系统将隐去考生所有个人信息的答题图片随机分发到两位评卷员的计算机上,评卷员根据评分标准在计算机上对考生的答题给出分数。

广东2017年高考高分作文及点评(最新)

广东2017年高考高分作文及点评(最新)

广东2017年高考高分作文及点评(最新)2017-06-13高分作文1【点评】高考作文评分,看重学生独立思考与思维的能力,看重学生独立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情达意的能力,看重学生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能力。

文章从人的性情的角度,论述回到原点,重返本真,重拾你的真性情的观点,思路清晰,构思严密。

文章语言表达流畅,富有文采,而且相当多的文句很有意蕴,耐人品读。

点评人: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胡家俊电影《让子弹飞》让人捧腹之余更予人一个耐人寻思的结尾,张麻子历经腥风血雨又重上马鞍,驰入山林。

也许英雄的归宿终是草莽!电影的结局总是太蒙太奇,但我庆幸,英雄不是走回头路,他只不过是回到原点,那里才有刀光剑影,那里才有豪迈与洒脱。

回到原点,重返本真,重拾你的真性情。

难忘毕淑敏的一句话:额头上没有一丝皱纹的美人,怕血管里流动的都是水。

的确,生活在现代世界里的人们是不是已经忘记自己不饰粉黛的素颜,是不是已经遗漏了真性的原点?我们习惯于挤出不由衷的笑容,习惯于对化妆品和面具的依赖。

殊不知我们暗自高兴以为岁月的痕迹和世故的表情统统遮去,却令自己最珍贵的一面,生命最澎湃的热度一同抹去。

生命的原点在于个性的张扬,在于情感的表露,在于性格的突围。

回到原点不是褪下成熟的外衣,而是撕掉不必要的包装;回到原点不是原地踏步,更不是退回起点,二是以淡定而真实的姿态上路,轻轻抬头,已屈指行程二万,翻越无数的高山……每次坐飞机时,空乘人员都会为乘客演示应急用品的使用方法。

面对乘客,本是机上空姐绽放最美丽一面的时机,但我却每每看见一张张蓦然而冰冷的脸,很规范却很敷衍。

我想,再动人的脸容也经不起随意的解读和虚伪的摆弄。

回到原点,虽不完美亦叫人亲切;远离原点,尽管精致但让人生厌。

回到生命的原点,是展现自己自然而感性的一面,是在生命的轨迹上搏动着最和谐的节奏,是在自己和他人的心中演绎着真善。

于是想起著名的人口学家马寅初。

尽管在那个人云亦云的年代,多少学者为苟全学说已放下知识分子的尊严,但马老依然保持着不屈的姿态。

2017年浙江高考作文点评及解析

2017年浙江高考作文点评及解析

2017年浙江高考作文点评及解析2017年高考结束了,昔日好友,各自天涯。

多年苦读,严寒酷暑,只为今朝。

为你准备了“2017年浙江高考作文点评及解析”,来一起看看吧。

我对2017年浙江高考作文题的评价是:“审题难度不大,重在说理分析。

”这两点,都体现了明显的浙江特色。

所谓“审题难度不大”,指命制形式稳定,不搞过度审题。

近几年浙江高考作文命制形式,已经为大家熟知,一般都是“材料+要求”型,“材料”起引导观点的作用,“要求”起明确观点的作用,实质就是审题时不为难学生。

也就是说,浙江高考只要读懂命题材料,便可以得出观点。

2017年浙江高考作文也是如此,命题材料只有一句话,告诉我们“人生要读三本大书”,请问考生对此的思考并且“做出评说”。

仅仅如此,审题比较容易,要么认可作家的话,要么补充作家的话,要么对作家的话提出异议,三者只选其一。

但和前几年相比,今年的审题略微增加了难度,那就是必须注意有一个隐性审题,“有字之书”“无字之书”“心灵之书”分别指代什么,对一般考生而言,相信也不会构成思考障碍。

比如“有字之书”,就是书籍,不光是指教科所、专业书籍,更多是人类经典的书籍;“无字之书”,就是指生活本身这本大书;“心灵之书”,无疑就是促进内心生长,培养良善品德之类。

一般的,是认可作家的话,也就是立意为“人生要读三本大书”;从审题角度,建议要稳妥一些,少去批评作家的话;但若有真知灼见,也不妨在作家基础上补充“建议”,但估计这些学生比较少。

既然很多同学都立意为“人生必须要读三本大书”,那文章档次就只能在具体表达上见分晓。

所谓“重在说理分析”,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框定文体,二是重视表达过程。

2015年开始,“论说文”(就是常说的议论文)的概念出现在浙江命题专家眼中,认为论说文可以“引导中学作文教学,扭转目前存在的文体杂糅的写作现象,转为注重论证、分析、演绎等能力”,意思是学生写出的论说文要像一篇“论说文”。

2017年浙江高考作文不明说写一篇论说文,但“对作家的认识做出评说”,其实就是让学生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看法,写一篇论说文。

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II卷作文评析及优秀作文24篇

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II卷作文评析及优秀作文24篇

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II卷作文评析及优秀作文一、全国II卷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③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李清照)④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

(魏源)⑤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

(鲁迅)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

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二、专家点评思路一:考生应审题准确,完成题目要求。

作文要求的关键是在六个诗句中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所以考生在写作时应明确每个诗句的立意,然后选出两三个在立意上有内在逻辑关联的句子确定出一个立意,可寻每个句子立意的共同点,因果关系等。

第一句可立意为君子要自强不息方可强大;第二句可立意为思乡;第三句可立意为重视内在之美,或自信的品格;第四句可立意为人因所处位置不同,而视野、格局不同,实现的理想价值也不同。

或人要有远大的理想,立志四方;第五句可立意为要敢于正视自己;第六句可立意为个人、民族、国家的自信自强。

例如,第一句和第六句的立意有共同点均是自信自强,那么考生可据此立意;可将一、四、六立意为实现理想需要视野、自强、自信等因素。

总之,考生需寻找两句或三句间的立意关联,从而确定出一个立意,并在写作时引用。

思路二:考生需准确审题、明确立意、体现思考,准确理解诗句含义,并选择其中两至三句在文中合理引用,言之成理即可。

三、优秀作文欣赏自是花中第一流“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是李清照的一句词,也不愧是李清照的词,写出了李清照的独特心性和不俗气质。

何必去寻求和别人一样浮华艳丽的外表,没有脂粉钗裙,我自有我的一番理想和志趣!当别的女子还在闺阁描眉画鬓的时候,李清照已经在读四书五经了。

北京2017年高考作文点评及解析

北京2017年高考作文点评及解析

北京2017年高考作文点评及解析高考进行时,愿你插上一对有力的翅膀。

坚韧地飞吧,不要为风雨所折服;诚挚地飞吧,不要为香甜的蜜汁所陶醉。

朝着明确的目标,飞向美好的未来。

高考网为您提供的北京2017年高考作文点评及解析,更多高考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更新。

2017年北京卷,在形式要求上延续了二题选一、文体特征鲜明的传统,在内容导向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凸显责任担当意识。

无论是议论文“说纽带”,还是记叙文“共和国,我为你拍照”,最令人眼前一亮的当属题目的选材。

正值高考恢复40周年,高考选拔什么人才,为国家贡献怎样的接班人,这两道作文题给出了鲜明的答案。

“说纽带”一题,表面看只是对词语的解说;早在2005年,北京卷就出过“说‘安’”的题目。

但它毕竟与以往大不相同,原因在鲜明的时代性和社会性。

从题干材料看,“经济全球化发展”需要纽带,让人想到“一带一路”这个重要的国家战略;“文化的发展”需要纽带,让人想到洋为中用、中西合璧的文化课题;“历史的传承”需要纽带,叫人联想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社会的安宁”需要纽带,叫人联想社会治理的创新与完善;“校园的和谐”需要纽带,又令人想起校园霸凌、校园风气等一系列社会热点问题……“纽带”的多义性让学生可以自由地选择,但前提是学生的视野和情怀要跟得上这份选择。

要谈出时代感,就不能只呆在教室里死读书,更要关注时代,关注国家,拥有广阔的视野。

作为议论文,要展现逻辑性和思想性,又不能局限于搜集信息、了解现状,更要探求原因与价值,阐释利弊和方略,拥有当前时代和当下社会主人翁的责任担当。

“共和国,我为你拍照”一题,可谓是“中国梦”的具象化。

设想国家在32年后的样貌,本质上是将学生放在“蓝图设计师”的位置,因此有没有自觉的担当精神,有没有厚重的家国情怀,从基础上影响着整篇文章的质量。

今年参加高考的考生,32年后50岁,恰好是整个社会的中坚力量;这篇作文从某种意义上是对他们的警醒,提醒他们每张照片都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2017高考满分作文赏析及点评

2017高考满分作文赏析及点评

2017高考满分作文赏析及点评推荐文章老规矩高考满分作文4篇热度: 2015高考作文最新范文4篇热度:2015年山东高考满分作文范文4篇热度:2017高考作文搞笑段子汇总热度:写传统文化的高考作文热度:高考作文也已成为近几年媒体的关注热点,而高考满分作文更是热点中的热点。

下面店铺给大家带来高考满分作文赏析及点评,希望对你有帮助。

2017全国卷2高考满分作文:笃学创新,最具风采千古江山,英雄有觅,风流不曾被雨打风吹去。

今有大李为解除生命科学之谜作出重大贡献,率领团队一举跻身国际学术最前沿;又有老王变普通技术为完美艺术,走出一条从职高生到焊接大师的“大国工匠”之路;还有小刘用相机带人们体验生命光影,品味大千世界。

我不禁感慨: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老王于平凡中彰显着不平凡,这种风采值得我们追求;小刘用生命去感受世界的美,这种风采亦值得赞扬;但我更觉得,大李笃学敏思,矢志创新,将个人成就与国家利益紧密结合,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带动国家学术的向前迈进。

这种笃学创新的学术风采更值得我敬佩,也更值得整个社会去褒扬和追求。

笃学。

当下我们少了“板凳需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的学者,却多了“意粗气躁,一事无成”的懒人;我们少了“博学笃志,不问功名”的求学者,却多了“汲汲于名利,戚戚于富贵”的世俗人;我们少了埋头苦干,潜心于学术的价值追求,却多了急功近利,金钱至上的浮躁之风。

在人们精神日甘堕落,社会风气日趋奢靡的今天,大李笃学的精神更显弥足珍贵。

幸而,我们有梁思成潜心于学术,专心写出《营造法式》;我们有季羡林于牛棚中仍能笃志研学,写下《牛棚杂忆》;我们还有大李身体力行,笃学敏思,为当代治学环境又注入一股清风——此等笃学风采,值得我们追求!创新。

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进步的生命和灵魂,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因素。

但当下市场上山寨抄袭大行其道,创新成果得不到保护,创新精神难以得到肯定和赞扬。

文凭造假,论文抄袭,学术领域创新能力弱的种种问题充斥着我们的眼球,引起我们忧虑和深思。

2017年高考作文题点评

2017年高考作文题点评

2017年高考作文题点评孙绍振每年高考作文题一出,总是免不了议论纷纭,许多外行,只是浮光掠影,评头品足,印象而已。

但是,考题是给考生做的,评论的重点应该是第一,是否有利于考生发挥,第二,即使是并不理想的考题,考生也别无选择。

面对不好的考题,如何出奇制胜。

这才是评题的重点。

评题者心目中应该是考生第一。

今年全国作文卷一:选择关键词: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

要求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

这个题目,对于许多考生来说,最初的感觉也许比较难,十二个关键词罗列,和他们历年来熟悉的二元对立的题型(只有两个关键词)很不一样。

对于大多数考生来说,出乎备考预期之外,是不是题目有点刁难?其实,第一,并不难,因为,题目并不要求考生把全部关键词都概括到文章中去,而是,明确说,选择两三个关键词,长于二元对立分析问题的考生,完全可以从十二个关键中,选取两个对立的词语。

例如一带一路和空气污染/食品安全。

一方面是空前广阔的发展前景,一方面是迫在眉睫的生命的威胁。

发展是为了提高生命的质量,而污染却降低了生命质量。

这里就不但有矛盾可以分析,也有发达国家前车之鉴的思考。

当然,考生也可以选择其它方面的二元对立,例如,传统的京戏和广场舞,最古老的长城和最新潮的移动支付,等等。

在矛盾的展示中不难上升到中国当前最先进的和最古老,最发达和最落伍的两个侧面。

福州市的许多特级教师,不约而同地指出,要在所选的关键词写出“有机联系”。

这是一句空话。

问题在于,所列出的十二个关键词之间,不但没有现成的有机联系,而且连联系都谈不上。

找不到现成的联系,有些考生就可能,选取比较同类的,如美丽乡村,中华美食大熊貓之类的,作诗化的抒情,这当然,并无不可,但是,从表现自己的思想来说,可能并不深刻,从宣传中国现实来说,可能并不全面。

关键在于,许多教师在说着有机联系的时候,并不明确什么叫做有机?简单地说,有机的,就是既是各自独立的,又是相互联系的,不可分割的。

2017年高考全国(II卷)优秀作文阅卷报告(含评分标准及标杆作文)

2017年高考全国(II卷)优秀作文阅卷报告(含评分标准及标杆作文)

2017年高考全国(II卷)优秀作文阅卷报告(含评分标准及标杆作文)陕西四、作文(60分)22. (2017·高考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③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李清照)④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

(魏源)⑤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

(鲁迅)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毛泽东)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

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阅卷实录】2017年陕西省语文高考阅卷点仍然设在教育部直属师范院校——陕西师范大学。

阅卷的真。

体工作由文学院承担。

阅卷点设在陕师大长安校区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及逸夫楼机房。

长安校区图书馆设备先进,主体建筑曾获得过“鲁班奖”。

今年陕师大为了更好地承担阅卷任务,学校又投入100多万,更新了电脑、空调设备。

虽然阅卷那几天天气炎热,但图书馆内的中央空调对温度的控制是非常到位的,始终比较清凉。

逸夫楼由于设备更新,也保持了良好的阅卷环境。

6月7日下午,陕师大文学院就组织质检专家组召开了第一次会议。

11日开始阅卷前,对题组长、小组长、阅卷员先后组织了三轮培训,内容有思想教育、做题、学习评分标准、试评试卷等等。

培训非常扎实,为后期评卷奠定了非常坚实的基础。

尤其是10日,全天上机试评,每位阅卷老师都在熟悉细则的基础上,评阅了大量试卷,题组长、小组长、质检员实时监控,现场解决评卷员碰到的问题。

经过一系列的培训,大家熟练掌握了标准,11日正式阅卷开始后,三评率都维持在很低的水平,保证了评卷工作的客观公正。

评卷作息时间是每天上午7:45—8:30进场,8:30一12:30评卷;下午1:45—2:30进场,2:30一6:30评卷。

2017年全国新课标卷2高考作文点评:风格务实,稳重求进_高中作文

2017年全国新课标卷2高考作文点评:风格务实,稳重求进_高中作文

2017年全国新课标卷2高考作文点评:风格务实,稳重求进2017年的高考在万众瞩目中落下帷幕了,而高考作文题目在语文考试一结束就出炉了,并且专家还做了点评,关于2017年全国新课标卷2高考作文点评内容详情如下。

2017年全国新课标卷2高考作文点评:风格务实,稳重求进整体评价:风格务实稳重求进举国瞩目的2017年高考语文考试刚刚落下帷幕,吉林新东方语文组老师们第一时间对2017年高考语文作文真题进行了点评。

希望能对考生和家长有所帮助,也希望能对2017的考生有所借鉴。

1.风格比较务实。

同样是材料作文,但是今年的材料作文体现出了更加务实的风格,三个材料任选一个角度进行写作,这在立意的难度上就有所降低,比如去年的(2017)动物园禁止游客喂动物食物的作文题需要用多角度分析法进行立意。

今年的三个材料一个是锐意创新,一个是爱岗敬业,踏实肯干,最后一个是为了梦想努力和把美丽都带给别人。

这三个命题的角度和前些年相比都比较务实了一些。

往年的题目大多数都是根据材料多角度分析,提炼中心等等方法以故事的形式展现给考生的。

今年的题目简洁明了,并且与社会现实结合的更加紧密。

1 / 3文体方面来说,可以写成记叙文,议论文,但是写议论文还是具有一定优势,并且比较容易上手写作。

但是写出精彩高分的作文需要精巧的构思,对于熟悉的作文立意角度考生要写出新意还需要一些新鲜生动,富有文化底蕴的素材。

创新,务实,奉献是我们当今社会的主题和核心价值观,我们当今社会目前也正最缺少这三个核心的价值取向,今年的作文题更加贴近我们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国家的发展更加契合,体现出了今年作文题目务实的一点。

2.对下一年考生的建议。

希望明年的考生也就是新高三的学生在语文作文备考的时候要注重社会和国家发生的一些变化,关注国事,关注大政方针的走向,热心于一些敏感的社会问题,这是前提。

还有,希望新高三的学生在复习备考的时候应该紧紧抓住三个原则。

首先,关注个体发展类的,比如我们一些核心的价值观,还有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比如前年的合作共赢,还有人与社会关系的作文立意。

2017高考作文题点评

2017高考作文题点评

2017高考作文题点评全国卷(Ⅰ)用关键词呈现中国(河北、河南、山西、江西、福建、广东、湖北、安徽、湖南)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

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专家解析全国卷Ⅰ作文题,坚持以考生为本,力求让考生看得懂、感受深、易接受、有兴趣。

国家热点战略“一带一路”、大众娱乐活动“广场舞”、当前发展得如火如荼的“移动支付”“共享单车”等关键词出现,让人耳目一新。

此外,考生须通过两三个关键词形成自己对中国的整体印象,关键词使用要求“形成有机的关联”,考生可以正向搭建,也可以逆向勾连,还可以是主题式关联,构成有新意、有创造性的组合;“帮助外国青年”则增强了写作的对象感。

网友趣评一带一路最骄傲,载着国宝大熊猫。

广场大爷武功高,街头篮球已折腰。

中国美食最独到,老外只会啃面包。

万里长城永不倒,共享单车比山高。

京剧已被流行扰,空气污染等风消。

美丽乡村最富饶,食品安全要抓牢。

高铁已是云中鸟,移动支付全球淘。

全国卷(Ⅱ)选两三句诗词写作文(甘肃、青海、海南、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宁夏、新疆、西藏、陕西、重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③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李清照)④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

(魏源)⑤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作,敢当。

(鲁迅)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毛泽东)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

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

2017年全国高考语文作文真题及其点评(精品)

2017年全国高考语文作文真题及其点评(精品)

(2017·全国卷Ⅰ作文)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

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构思点评一]2017年全国Ⅰ卷高考作文的材料“通过关键词,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可谓是国际视野,全面驱动,奏响时代最强音。

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特点:1.紧扣时政,关注热点,倡导国际视野。

作文材料中十二个关键词涵盖了经济、文化、民生、科技、环保、城乡、出行、购物等八大门类,充分体现了关注时政热点的主要特征,充分引导考生关注并思考现实问题,同时具有国际视野,从国家发展的大局着眼,承担中国公民向外国青年推介中国的责任意识,既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又展望国家发展的美好前景,具有明显的“立德树人”导向功能。

2.全面驱动,尊重个性,引导独立思考。

今年的高考作文,既有“选择两三个关键词”的数量限制,又有“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内容驱动,还有“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的对象规定和目标达成,同时更有“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关联”的思维驱动;四重驱动层层叠加,对考生任务驱动的复杂性和思维驱动的关联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谓真正意义上的“任务驱动型作文”。

考生可以自主选择,但必须同时满足上述四个要求,这对于思维能力欠佳的考生来说难免会顾此失彼,这就提醒我们今后的作文教学必须狠抓思维训练,让考生学会真正的独立思考和个性写作。

3.取材方面,容易写作,却又难以出彩。

“中国关键词”是考生耳熟能详的话题,特别是文科生,在政治课上肯定多有接触,即使理科生也会通过电视、报纸、杂志、会议等对其有一定的了解,加之试题多角度的提示,考生若从十二个关键词中任选两三个来写,肯定会忽视本次作文的核心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进而导致偏题。

2017年浙江卷高考作文真题及点评

2017年浙江卷高考作文真题及点评

浙江卷高考作文真题及点评2017年浙江卷高考作文真题及点评2017年的高考结束了,下面是小编整理的2017年浙江卷高考作文真题及点评,欢迎阅读。

【作文题目】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有位作家说,人要读三本大书:一本是“有字之书”,一本是“无字之书”,一本是“心灵之书”。

对此你有什么思考?写一篇文章,对作家的看法加以评说。

[注意]①题目自拟。

②不得少于800字。

③不得抄袭、套作。

【专家解析】本题命题材料源自作家卢新华《读三本书,走归零路》(初发《光明日报》2015.12.10,《新华文摘》2016年第5期转载)。

作者认为,人要读好“三本大书”,观点较为全面,有利于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特别是作者不但强调读“有字之书”“无字之书”,还强调读“心灵之书”,提倡认识自己、反省自己、解剖自己,有利于学生精神层面的人格养成。

根据《2017年浙江省普通高考考试说明》能写三类文体(应用类、论述类、文学类)要求,针对近年来缺乏客观、冷静、理性的思考,不具备论证思维的基本范式以及少整体结构感、空疏而有欠严谨的“伪抒情/文化散文”的泛滥,浙江省加强高考作文的命题导向,重视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特别是思辨能力的培养,所以此次命题仍着重论述类文章,围绕语文核心素养,突出语言、思维与表达品质的提升;对于文体虽无显性的规定,却有隐性的指向,在题干中有“对此你有什么思考?写一篇文章,对作家的看法加以评说”一段话,引导学生写成“论述类”文体。

这既能检测考生对文体的审题能力,也体现浙江省高考作文命题思路的延续性,更符合浙江省高中老师和学生的心理预期。

当然,为体现高考的公平性原则,考生写成其他文体,只要能表达自己看法,根据作文分项分等评分办法,也可以得到相应的分数。

该作文题贴近时代,立足学生生活,审题难度不大。

考生一般可以从“书本知识”(读万卷书),“生活,或自然与社会”(行万里路),“自己的心灵”(三省吾身)三方面展开。

天津2017年高考作文点评及解析

天津2017年高考作文点评及解析

天津2017年高考作文点评及解析悲观些看成功,乐观些看失败。

轻松些看自己,宽容些看别人。

理智些看问题,纯真些看人生。

就要高考了,小编为你准备了《天津2017年高考作文点评及解析》。

尽管高考作文有着自己的特殊性,但我们认为要想对“高考作文命题”进行科学的评析,就应该回到作文的原点思维,搞清楚写作的实质是什么,学生为什么要写作文。

简言之,写作,就是练习说话,练习思想。

写作,就是学生为着把自己的思想感情用书面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是人作为社会人的生活实际的需要。

写作教学,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指导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运用书面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和思维习惯。

由此,我们认为高考作文命题应该遵循作文及作文教学的基本规律,高考作文题应该贴近现实,让学生有话可写;应该让学生更多地关注社会现实,品味人生,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应该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感受时代的冲击和震撼,从而把自己内心真正的感受和思考表达出来。

近年来,天津卷高考作文一贯喜欢“以小见大”,倡导作文的“生活化”、“通俗化”,不在审题上为难学生,让学生有话可说,但要想写好作文又必须具备一定的思辨能力、思想积淀和语言表达功底。

以此来审视2017年天津卷高考作文,我们认为天津卷的作文是别有意味的。

首先,该作文题为了减轻学生的审题压力,以“重读长辈这部书”为切入点,命题人给考生提供了启发学生思维的写作角度:“读到人生的事理,读到传统的积淀,读到时代的印记,还可以读出我们自己,读出我们成长时他们的成长与成熟,读出我们和他们之间认知上的共识或分歧……”这样,考生可以在此引导语的启发下,充分调动自己与长辈的生活经验,自主地选择自己最有感触、最感兴趣、最有话可写的角度来写,既可以写自己读出的正面体悟:如事理、传统、时代的印记等,也可以读出他们的“思想落后面”以及他们与自己的矛盾、分歧、代沟等,而且要想写得深刻,就应该要进行思辨性地阐发,可见该作文命题写作角度多元,具有开放性,很好地为考生提供了较为广阔的想象空间、思维空间和认知空间,能调动考生平时与长辈们的生活经验与思考,并“以小见大”地发掘出具有一定形象性、思辨性、审美性的内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高考语文作文试题点评全国卷Ⅰ试题内容: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

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专家评析:2017全国Ⅰ卷继续采用有明确写作任务的新材料作文题型。

作文材料源于央视5月份的一组连续报道,为了让考生的思考更集中、更深入,命题时做了必要的调整与提炼。

命题在材料选用方面下足功夫,在写作要求的命制方面,反复斟酌试题的素材、内容和情境,直观而策略地反映时代主题,正面而巧妙地传递价值观念。

立意高远却力避空泛,坚持以学生为本,接地气、有生气,时代感强。

将“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作为明确指令,鼓励考生从所知所学所感出发,在对宏大话题的把握中,感性叙说,理性思辨,畅所欲言,“讲好中国故事”;引导考生用中国梦激扬青春梦,关心现实国情与改革发展,展示他们的理想信念、精神状态与综合素质。

“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要求大处着眼,十二个“中国关键词”是考生落笔的抓手,而“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则完全尊重考生的个人意愿。

这样处理既利于引发考生的写作欲望和真情实感,也利于将思想教育和价值引领作用细化、实化、具体化。

这些关键词搭配组合的自由度很大。

如由“长城”“京剧”讲讲拥有古老文明的传统中国,由“高铁”“移动支付”谈谈现代开放的高科技中国,由“中华美食”“广场舞”说说好玩的中国或热情的中国,由“共享单车”“移动支付”聊聊生机勃勃的时尚中国或新生事物层出不穷的互联网中国。

另外,还可以将传统的国粹“京剧”与时下流行的“广场舞”并置而观,将文化悠久的“中华美食”与“食品安全”的严峻现实作勾连,也可以将古时的“长城”与当下的“一带一路”相互对照、相互发明……凡此种种,都可能写出上佳的文章。

每一个关键词都是中国的缩影和表征,它们之间既存在着丰富的张力和层叠的思辨空间,又共同构成了多样而立体的中国。

命题在引领价值观的同时,并不限制考生的想象力,相反鼓励关键词搭配组合的创造性,为批判性思维的发挥预留了很大空间。

如由“美丽乡村”走笔于旧式城镇化的痼疾和“留住乡愁”的必要,从“大熊猫”延伸到动物保护乃至生态保护的迫切,借“空气污染”“食品安全”论述过度追求GDP的危害以及对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五大发展理念”的呼唤。

考生可以直面发展中的问题,正视前进中的矛盾,看到潜在的危机,以高度的忧患意识未雨绸缪,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出谋划策,添砖加瓦。

本题立意空间极其广阔,不仅考虑到了不同层次、不同地域的考生,也考虑到了不同考生的写作优势。

在立意行文的过程中,使关键词形成有机的关联并不难;但要作出有新意、有创造性乃至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的关键词组合,并能由此写好文章则又不那么容易。

写作要求中,“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也是命题的核心所在。

它既是“任务驱动”的指令,也是“具体思辨”的语境。

这里,作为写作预设对象的“外国青年”属于泛指。

考生可想象自己面向全体侃侃而谈,也可预设某一个或某一类外国青年与之对话。

优秀的文章应该有针对性地面对预设的读者写作,寻求共识乃至注意话语策略。

“读懂”可理解为从茫然无知到初步了解,也可理解为从不全面到更全面的了解,而如何理解并落实“帮助”,则与预设的读者类型相关,也会影响立意的深度、写作的难度。

此外,命题要求明确文体,而不限制考生写作的文体,只要能“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且能“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论述类、叙述类乃至说明、抒情类的文体都可以自由选择,只要在写作中能体现所选文体的特征。

通过以上努力,本题既给考生提供巨大写作空间,又有效防止套作宿构,从而极大提高了测试的区分度和效度。

全国卷Ⅱ试题内容: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③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李清照)④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

(魏源)⑤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作,敢当。

(鲁迅)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毛泽东)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

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专家评析:2017全国Ⅱ卷继续采用有明确写作任务的新材料作文题型。

试题材料由精心选择的六个中华名句组成,试题命制充分发挥作文的积极导向功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导学生自觉继承、转化优秀文化传统,增强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试题既让每个考生有话可写,又让优秀考生能够脱颖而出。

六个名句言浅理明,贯穿其中的思想主线清晰,具有很好的亲和力,考生在理解上没有难度;而在审题立意、文体选择等方面又具有很大的开放度,便于考生发挥;要求考生结合自己的感触与思考,为命题加大了空间纵深,也为优秀作文提示了明确指向。

分别来自古代、近代和现代不同时期的中华名句,有诗词有随感,或豪迈或温婉,有的抒怀有的思辨;包含了自强奋发、家国情怀、坚持自我、豁达自信、开放进取、提升境界、敢于正视问题、勇于面对困难、勇于实践、敢于担当等丰富内涵,涉及个人“小我”与家国、社会“大我”等不同层面;既各自独立,言简意赅,又彼此关联,声气相通。

将六句并列齐观,从《周易》到毛泽东,本身就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渊源有自、传承有序与生生不息,是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绵延不绝、历久弥新的生动写照。

命题要求“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实则是引导考生结合自己的感触与思考,在充分理解名句内涵的基础上自主进行组合,从“小我”或“大我”的角度,以古鉴今,古为今用,激活名句的内在生命力。

考生既可以集中论述两三个名句的相通内涵,如以①⑤为基础探讨自强奋发、敢作敢为;也可以辩证思考由两三个名句组合生发的新含意,如以③④⑤为基础,讨论自信与正视问题、开放进取之间的关系;考生还可以深入研析个人、国家、社会及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以①③④⑤为基础,探究如何全面提升个人的人格境界,或以②⑤为基础,表现个人对家国情怀、社会现实的关注与思索,或以③⑤⑥为基础,论说坚持自我与承担社会责任之间关系,等等。

考生也可能更看重“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带给他的感触与思考,而由此出发立意行文,对名句作者及其时代进行历史分析,个性化地阐发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或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体会,讲述中华名句化育后世的精彩故事,论说名言警句对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

命题明确要求考生“合理引用”名句,既呼应了中国诗词大会引发的诗词记诵热,更隐含了“文化传承不应只是静态记忆”的认知。

“引用”,可以是名句字面意义的简单借用,也可以是名句哲理的深度化用;可以是正引,也可以是反用。

合理引用名言警句,能使语言表达简洁凝练、生动活泼,增添感染力和说服力;将名句自然融入文章、与全文浑然一体,对考生的表达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写作要求中的“引用”指令,暗含了文化传承与语言表达等方面的丰富期待。

同时,这一任务型材料作文的创新,也为辨识考生水平高下、强化区分度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全国卷III试题内容: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今年是我国恢复高考40周年。

40年来,高考为国选材,推动了教育改革与社会进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40年来,高考激扬梦想,凝聚着几代青年的集体记忆与个人情感,饱含着无数家庭的泪珠汗水与笑语欢声。

想当年,1977的高考标志着一个时代的拐点;看今天,你正与全国千万考生一起,奋战在2017的高考考场上……请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专家评析:今年是恢复高考40周年,以此命题显然着意于引导考生在社会历史的大背景下审视个人发展,激励一代青年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

40年前高考的恢复,是极富象征意义的事件;直到今天,高考对于大到国家社会、小到每位亲历其中的个体来说,其重要性与影响力仍然不言而喻。

2017高考作文直接写“高考”,既出人意表而又在情理之中,无疑是要启发考生在宏观语境中聚焦个人经验,表达对“高考”的独特体会和理解,呈现他们的酸甜苦辣尤其是勤学奋进中的豪迈之情;另一方面,更是要带动全社会站在国家战略的高度,回顾过去展望未来,理性探索高考的改革之路,也由此感悟古今融通和传统的继承与创新性发展等重大问题。

“高考”,人人参与其中,但绝大多数考生又未系统地思考与梳理过,所以细想又有些陌生,这在经验储备相对公平的基础上保证了考试的公正,维护了所有考生的话语权,兼之“高考”本身的言说不尽,所以每位考生可以见仁见智,在较为宽松的空间里写作。

试题材料中的内容,意在引导考生洞悉材料自身的内在关联与生长性,如为国选材与社会进步,时代拐点与国家走势,个人奋斗与家庭期许,历史沉思与当下使命,集体记忆与个人情感,今昔对比与感慨生发……考生更要关注题目的具体指令:“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

不同于一般的话题作文,聚焦审视与表达的主体——“我”,唤醒考生的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为考生“锁定”作文立意提供支架。

考生对于“我”的构思定位,既可写实,亦可虚构。

可供选择的两个副标题,为考生在不同文体上的选择预留了写作空间,这样的架构利于考生思想的表达、经历的叙述与情感的抒发,利于考生完成边界清晰且能自由发挥的理想写作。

就本题写作的预估和建议来说,若选择以“我看高考”为副标题写作,写作相对集中,考生须从标题的拟定开始,就聚焦对于“高考”的看法与评价:既可肯定高考对于国家、社会、个人的意义与价值,如对于社会进步的推动价值,对于公平社会的建设意义,对于个人提升的引领作用等;也可质疑讨论高考考查的科学性、录取制度的公平性以及高考催生的教育乱象等。

若选择以“我的高考”为副标题写作,可供考生写作的空间比较大,选择的文体较多,如记叙类文体,可以围绕材料的触发点对自己的高考经历或憧憬进行筛选整合,传达出“我”之于“高考”的生活过往与内心期许,甚至通过个人轨迹折射时代变迁。

有能力的考生还可以将其虚构为小说,间接传达“我”之于“高考”的独特体验与个性理解。

此题也有散文诗歌等文体的写作空间。

北京卷试题内容:26。

作文(50分)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