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种学习理论

合集下载

现代教育技术基本理论中的学习理论对当代教育的影响及实践

现代教育技术基本理论中的学习理论对当代教育的影响及实践

现代教育技术基本理论中的学习理论对当代教育的影响及实践作者:无名班级应数一班学号:0003000011127多的过程。

学习是通过外界刺激和认知主体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来实现,即学习过程是内部认知变化的过程。

根据这种观点,学习过程被解释为每个学习者根据自己的态度、需要、兴趣、爱好并利用过去的知识对当前的外界刺激做出主动地、有选择的信息加工过程。

(一)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多的基本观点1、学习不是刺激与反应的简单联结,而是知识的重新组织。

学习是认知结构的组织与再组织,其公式是:S-AT-R(A代表同化,T代表主体的认知结构)。

客体刺激(S)只有被主体同化(A)于认知结构(T)之中,才能引起对刺激的行为反应(R),即学习才能发生。

2、学习不是通过尝试错误而是通过顿悟来实现。

学习是一种突然的领悟和理解,是对情景全局的完形知觉,遵从整体到局部的规律。

学习是经过“突变”学会的,这种经验变化的过程不是盲目渐变的尝试与发展错误的过程,而是凭智力与意义理解由不能到能得突然领悟,即顿悟的过程。

3、学习是信息及公共的过程。

在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学派看来,学习过程是对信息的接受和使用的过程,学习个体本身作用于环境,人的大脑的活动过程可以转化为具体的信息加工过程。

(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对教育技术的影响认知主义学习理论阐述了学习的内部心理过程,成为各种教学理论的基础,对教育技术中的教学设计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教学设计中的教学任务分析、学习者分析、教学策略制定都离不开认知理论对学习规律的描述。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也促进了计算机辅助教学向智能教学系统的转化,通过人类的思维过程和特征的研究,可以建立起人类知识的模型,使得计算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人类教学在家的工作。

再次,构建主义的学习理论。

构建主义的学习理论是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该理论发展了早期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中已有的关于“构建”的思想,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建构知识的意识,并力图更接近、更符合实际情况的情景学习活动中,以个人原有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来构建和理解新知识。

探索心理学中的学习理论

探索心理学中的学习理论

探索心理学中的学习理论学习是人类获取知识和技能的重要过程,也是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研究领域。

学习理论试图解释学习的本质和过程,并为教育和培训等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本文将从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构构主义三个主要学习理论角度出发,探索心理学中的学习理论。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是一种特定反应和行为的习得过程。

传统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通过刺激和反应之间的关联建立的,例如,帕夫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实验证明了条件刺激与条件反射之间的关系。

另外,斯金纳的工具性条件作用理论也强调了动机和奖惩在学习中的关键作用。

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人在学习过程中的知觉、思维和思维模式。

根据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学习是通过个体的思考、解决问题和内化新知识的过程实现的。

著名的认知主义学习理论有巴黎学派的认知发展理论和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前者强调了思考和知觉对学习的影响,后者强调了社会环境对个体学习的重要性。

三、构构主义学习理论构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个体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参与和意义构建。

构构主义学习理论主张学习是一个主动的、个体建构知识和意义的过程。

著名的构构主义学习理论家皮亚杰认为,学习是通过与周围环境的互动产生新认知结构的过程。

他提出了适应性和认知发展理论,为实践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综上所述,心理学中的学习理论涵盖了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构建主义三个主要方向。

行为主义理论强调条件刺激和奖惩在学习中的作用;认知主义理论强调思考和内化新知识的过程;构构主义理论强调个体的主动参与和意义构建。

这些学习理论提供了不同角度的认识和解释学习的过程和本质,为教育和培训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理论基础。

然而,学习理论并非是相互独立的,它们之间存在着交叉和融合。

现代心理学研究越来越强调综合性和整合性的学习理论,试图从多个角度解释和理解学习过程,并为实践提供更有效的指导。

总之,学习理论是心理学中的重要研究领域,通过不同的学习理论,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学习的本质和过程。

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基础之三-四大学习理论

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基础之三-四大学习理论

缺 失 需 要

2016/3/6
20
现 代 教 育 技 术 理 论 基 础 之 三
4.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须依靠一定的条件,这个条件就是教师要营造一种自由、民
生提供学习的手段和条件,促进个体自由地成长。
学习的条件:罗杰斯指出,学生要实现有意义学习,必
主、和谐融洽的充满着关爱与真诚的学习氛围。教师要为学
现 代 教 育 技 术 理 论 基 础 之 三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 特点:认为学习的起因在于对外部刺激的 反应(类似于条件反射),不去关心刺激 的内部心理过程,认为学习与内部心理过 程无关。强调环境和条件的重要作用,认 为学习等同于行为的结果。认为学习过程 是一种渐进的“
2016/3/6
学 习 理 论
问题与思考
• 1.鱼听了青蛙对奶牛的详细描述后,对奶牛形
象的构建为什么会如此走样?问题出在哪儿?
• 2.为防止鱼对奶牛形象的理解、构建出现如此
走样,青蛙可采用什么样的应对措施?即用什么
办法可让鱼对牛形象的构建更接近真实的牛?
• 3.我能从“鱼牛图”寓言故事中归纳出建构主
学 习 理 论

义学习理论的基本思想是:……
学 习 理 论

2016/3/6
15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思想
现 代 教 育 技 术 理 论 基 础 之 三
建构主义的四大要素——情境 、协作 、交流 (会 话)、意义建构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 授获得的,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 助于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 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 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 的主动建构。 (3)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 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 视教师的指导作用。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 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

四种学习理论的比较

四种学习理论的比较

(一)建构主义知识观
(1)知识不是对现实的纯粹客观的反映,任何一种传载
知识的符号系统也不是绝对真实的表征。 (2)知识不可能以实体的形式存在于个体之外,尽管通 过语言赋予了知识一定的外在形式,且获得了较为普 遍的认同,但这并不意味着学习者对这种知识有同样 的理解。 (3)课本知识,只是一种关于某种现象的较为可靠的解 释或假设,并不是解释现实世界的“绝对参照”。 (4)任何知识在为个体接收之前,对个体来说是没有什 么意义的,也无权威性可言。
基本特点:
重视智能的培养;注重内部心理机制的研究。
3.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非20世纪50至6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
一个心理学的重要派别。它所提倡的学习理论,不像 行为主义和认知心理学那样,从验证性研究中得到原 则后再形成推论,而多半是根据经验原则提出观点与 建议。此外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不限于对片面行为的解 释,而是扩大至对学习者整个成长历程的解释。主要 代表人物有马斯洛和罗杰斯等人的“情意教学过程论” 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论”。
(二)建构主义学习观
(1)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
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 收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这种建构是无 法由他人来代替的。 (2)学习的过程应该同时包含两方面的建构:一方面 是对新信息意义的建构,同时又包含着对原有经验的 改造和重组。 (3)任何学习都要涉及到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学 习者总是以其自身的经验,包括正规学习前的非正规 学习和科学概念学习前的日常概念,来理解和建构新 的知识和信息。
基本观点:
(1)强调人的价值,重视人的意识所具有的主观性、
选择能力和意愿。 (2)学习是人的自我实现,是丰满人性的形成。 (3)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必须受到尊重,任何正 常的学习者都能自己教育自己。 (4)人际关系是有效学习的重要条件,它在学与教 的活动中创造了"接受"的气氛。

简述四种学习理论及其启示

简述四种学习理论及其启示

简述四种学习理论及其启示行为主义、认知主义、人本主义、建构主义四种学习理论及其启示如下:学习是个体某些条件限制下产生的反应;个体习得的行为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

侧重于学习的外部行为研究,对陈述性知识和技能方面的学习有指导意义。

教师要观察学生行为变化,及时强化;支持了程序式教学设计。

对学习者的认知加工和学习环境的丰富程度都没有特别高的要求。

代表人物:斯金纳学习是个体对事物经由认识、辨别、理解从而获得新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个体认知结构将发生改变。

比较适合那些需要进行较高认知加工的任务,比如问题解决技术(规则的演绎、推导与简单应用)。

在教学实践中,强调要根据学生已有的心理结构,提供适当的问题情景,支持了信息加工式教学设计。

对学习者的认知加工能力有了较高的要求。

代表人物:布鲁纳和奥苏贝尔主张研究人的整体意识性、人的尊严、价值及其本性;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着眼于学生独立性、创造性的发展和人格的自我实现。

对学生完善的个性和人格的培养;对个性强,性格孤僻的学生的教育。

重视合作学习和发挥学生主动性;重视学习动机、情意教育;支持双主式教学设计。

教师要有对自身职业和学生的热爱,要有责任心。

代表人物:马斯洛和罗杰斯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力图在更接近实际的情境学习中,以个人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建构新知识,赋予新知识个人理解的意义。

适合于非良构领域的复杂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即一些需要高认知加工的任务,如复杂的问题解决,认知策略的选择与调控等。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情境,设计合适的任务或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支持探究式学习活动设计。

学习者要有很强的认知技能及自我控制能力;学习环境能充分展示问题的复杂性,提供足够的材料、细致数据分析与操纵的工具等。

代表人物:皮亚杰显然,依据几种学习理论观培养的学习者,具有不同的能力。

这就导致了教学设计人员或教师会提出两个重要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否有某一个“最好的”教学策略或者是不是某一个教学策略比其他的策略更有效?鉴于学习是一个复杂的、需要全身心投入的过程,它受到个体原有知识的极大影响,也许对这个问题的最好答案是具体情况要作具体分析。

学习理论及其对教学的作用探析

学习理论及其对教学的作用探析

学习理论及其对教学的作用探析现代教育科研越来越感觉到教育心理学在现代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许多教师广泛采用教育心理学的原理和理论结构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效。

这里简单介绍学习理论的主要几大流派理论,供大家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辨证地学习、综合地理解、创新地运用。

1 现代心理学的四种学习理论1.1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美国心理学家华生1913年发表的《一个行为主义者看来的心理学》的文章,是行为主义学派诞生的标志。

华生等人的行为主义在美国广为传播,成了60年代以前美国心理学的主流。

行为论的主要论点是:个体一切行为的产生与改变,均系于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关系。

它们认为,有什么样的刺激就有什么样的反应,有什么样的环境就形成相应的行为,人是环境和刺激的被动承受者,人的行为是环境的特殊产物,具有很强的被规定性。

强调后天环境对人的规范、制约和塑型作用,实际上也就是在充分肯定教育的价值和作用。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在于:通过多种教学媒体为学生提供引起必要反应和形成强化刺激的材料及条件,引起学生的多种反应,使学生建立刺激与反应间的牢固联结,并培养学生的多向思维和发散思维。

1.2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一种信息加工理论。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学习时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和认知加工过程,是决定学习结果和学习效率的直接原因,学习是知识的重新组织,即将原有的知识结构和学习对象本身的内在结构相互作用,这是学习的实质。

认知学习理论主要有布鲁纳的发现学习论和奥苏贝尔的意义学习论教师、教法等一切外部条件,虽然重要,但都只是影响学习的间接因素。

认知主义强调认知结构和认知过程的观点,对当今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评价、教学管理等方面都提供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和理论上的启示,我们应该辨证学习和综合运用。

1.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是学习理论中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是当代教育心理学的一场革命。

对四种学习动机理论的评析

对四种学习动机理论的评析

对四种学习动机理论的评析学习动机理论是心理学分支教育心理学领域中最重要的理论之一,它关乎学习能力的发展和发挥作用,对学习质量和学习成果也具有重要意义。

学习动机理论可以大致分为四种:社会学习理论、情绪性学习理论、行为动机理论和认知动机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Social Learning Theory)的基本观点是,人是一个被社会环境影响的有机整体,他的行为是受外界刺激和社会环境影响而发展的。

荣格认为,行为是对社会环境的反映,人性深处存在着一种认知与行为相结合的学习,也就是所谓的“学习态度”,这就是“社会学习”的概念。

情绪性学习理论(Affective Learning Theory)的基本观点是以情感为基础的学习,这种学习与认知无关,而是以感情或态度为基础的学习。

情绪性学习主要是对学习情境的一种感受,这种感受会影响学习的动机,促进学习的持久性和激励性。

情绪性学习主要是以积极的情感来激励学习,可以激发学习者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也可以帮助学习者建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行为动机理论(Behavioral Motivation Theory)的基本观点是按照建立了特定奖励与处罚机制的要求,通过对学习者进行激励和制约来调节学习行为,通过反复操练、报酬或惩罚等方式,使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达到学习的目的。

这一理论认为,通过反复的正面和负面的奖励刺激,可以调节和控制学习者的行为,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

它基于对人的行为本质的分析,以得到回报的可能性来引导和影响学习者的行为。

认知动机理论(Cognitive Motivation Theory)更加重视学习者主观意义上的情感、态度和需求,它强调学习者主观意识认识活动中所包括的学习动机,重点在于探讨学习者不同阶段的心理行为,以及学习者在同一阶段中对学习的态度和需求。

它特别重视学习者的心理行为的本质,倾向于从学习者的内心出发,研究学习者内心与外部环境的相互影响,从而达到因材施教的效果。

学习理论对我的影响

学习理论对我的影响

学习理论对我的影响学习理论理论包含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人本主义。

这四个主义对我的学习和生活都有或多或少的影响。

先说一下行为主义理论吧,行为主义的主要观点是:1)学习是可以观察到的行为变化,与内部心理过程无关。

2)学习是刺激(S)与反应(R)的联结。

3)强调“强化”的作用,可以用“刺激-反应-强化”来概括。

4)学习过程是渐进式的尝试与错误的过程,形成固定的S-R联结,直到最后成功。

这让我想到我这么多年的学习经历,真的许多与这些相关,记得在上小学的时候,我爷爷对我说:如果我能在学期末拿到“三好学生”的奖状,就奖励我100块钱,可以去买我喜欢的东西。

于是,我边认真学习,为了就是期末拿到奖状,然后获得爷爷的奖励,这正是强化的过程,当拿到钱时,我便会更加努力学习,争取下一次拿到。

还有记得小的时候学习奥数,那些题目感觉很难,总是会做错,每次做错,妈妈都让我自己重新考虑,直到自己做到正确,这正是符合行为理论的第四条,学习是渐进尝试与错误的过程,直到最后成功。

认知主义主要观点:1人的认识不是由外界刺激直接给予的,而是外界刺激和认知主体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2学习是认知结构的组织与重新组织;3学习的目的和实质在于形成和发展人的内在认知结构;4认知的两个基本过程:同化和顺应。

我喜欢一些计算机运用方面的技术,我便会主动去学习这些技术,例如:我自学了PS和会声会影,我更加对《学习科学与技术》这门课程感兴趣,并且这些都触发我认真听老师讲课,我想这些都是符合认知主义理论吧。

构建主义学习理论主要靠的是自己原有的经验,举个例子吧,在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这门课时,由于自己之前看了《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所以对老师上课讲到邓小平理论就特别容易记住,我从中学到就是:如果我今后当老师讲课时,我会让学生提前预习或者看有关上课内容的书,这使他们更好掌握课上内容。

我从人本主义理论中学到,如果将来做老师,一定要关心学生的情感需求,可以借此跟他们打成一片,以便更好的教学,在现在的生活中,人本主义教会了我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看问题,认识到了人与人之间的不同,不能苛刻的要求他人像你一样,正因为我这样做,我交到了好多朋友。

四种学习理论

四种学习理论

四种学习理论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人本主义经典实验桑代克的试误说斯金纳操作条件作用学习理论班杜拉的社会学习早期的认知学习理论布鲁纳认知发现说奥苏贝尔意义同化说信息加工学习理论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维果茨基文化—历史发展理论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罗杰斯的意义学习核心思想将学习看作是个体外在行为改变的过程,这个改变主要显示在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将学习勘作是个体对事物认识、辨别、理解从而获得新知识的过程,即形成认知结构将学习看作一个主动的意义建构过程,即所有的知识都是在已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建构出来的将学习看作是个体因内在的需求而求知的过程,个体所学到的不仅是知识或者良好行为,更重要的是促进学习者人格的健全发展学习者学习者是被动的,其行为完全是由外界环境控制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学习者已有的知识背景在后继学习中扮演非常重要角色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学习者对学习内容与其需要之间关系的认识深深影响着其后的学习学习过程因行动而学到行为由已知而学到新知识学生主动构建自己知识的过程因需求而求知学习内容一系列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学习内容是客观的知识学习内容是主观知识学习者看来对其人格健全发展有意义的东西,包括知识、行为、情感与态度等学习方式早期行为主义者主张直接学习,新行为主义主张间接学习布鲁纳:发现学习奥苏贝尔:接受学习建构学习意义学习是最有效的学习结果学得行为,即习得新的行为方式获得知识,形成良好的认识结构围绕着观念概念构建起网络结构的知识健全人格的养成教师观教师是主导者,知识的传授者,主动的施教者布鲁纳:教师是学生有效学习的促进者奥苏贝尔:教师是主导者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教师要成为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影响学习的因素倡导强化,但只注重外在的直接强化注重替代强化与自我强化,重视学习者已有的认知结构在学习新知识所起的作用先前知识经验、真实情境、协作与对话、情感的作用注重学习内容对学习者健全人格发展所具有的的意义教学模式程序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结构教学观发现教学法抛锚式教学模式认知学徒教学模式支架式教学以题目为中心的课堂讨论模式自由学习教学模式开放课堂教学模式贡献不足行为主义1、强调知识来源于外部刺激,并可通过行为目标来检查、控制学习效果。

四种学习理论简介

四种学习理论简介

四种学习理论简介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1913—1930年是早期行为主义时期,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在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学说的基础上创立的,他主张心理学应该摈弃意识,意象等太多主观的东西,只研究所观察到的并能客观地加以测量的刺激和反应.毋须理会其中的中间环节,华生称之为"黑箱作业".他认为人类的行为都是后天习得的,环境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模式,无论是正常的行为还是病态的行为都是经过学习而获得的,也可以通过学习而更改,增加或消除,认为查明了环境刺激与行为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就能根据刺激预知反应,或根据反应推断刺激,达到预测并控制动物和人的行为的目的.1930年起出现了新行为主义理论,以托尔曼为代表的新行为主义者修正了华生的极端观点.他们指出在个体所受刺激与行为反应之间存在着中间变量,这个中间变量是指个体当时的生理和心理状态,它们是行为的实际决定因子,它们包括需求变量和认知变量.需求变量本质上就是动机,它们包括性,饥饿以及面临危险时对安全的要求.认知变量就是能力,它们包括对象知觉,运动技能等等.在新行为主义中另有一种激进的行为主义分支,它以斯金纳为代表,斯金纳(B.Skinner)在刺激与反应的联接中更强调"强化"的作用.他认为,要使学习成功关键在于提供适当的强化,也就是:第一,通过提供正强化物或移去负强化物就可使相应的行为在长时间内保持在一定的水平上;第二,通过强化的组合,我们又可塑造出较为复杂的行为.这就正如斯金纳所指出的:"把强化的组合按所需行为的方向逐次改变,就可能通过塑造过程的一些连续阶段得到极复杂的行为."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当尽可能地提供正强化物和减少负强化物.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实际的教学和教育工作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这些应用中影响最大的就是程序教学.程序教学是20世纪第一个具有全球影响的教学改革运动,深刻地影响到当时美国及世界其它国家地教学改革运动.简单地说,程序教学是通过教学机器呈现程序化教材而进行自学的一种方法.它把一门课程的总目标分为几个单元,再把每个单元分成许多小步子.学生在学完每一步骤的课程之后,马上就能知道自己的学习结果.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自定学习步调,自主进行反应,逐步达到总目标.现在,有许多人都认为行为主义是一种过时的,落后的理论,认为受行为主义理论指导的教学就一定是不好的.但是,我们需要认识到,即使是在现在,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也并不是完全过时的.行为主义的方法在教学中有时是非常有效的,例如:记忆英语单词,做操等等,只能反复练习,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在人类行为的背后都有一个思维过程,基于这种假设,他们认为,行为的变化是可观察的,同时通过行为的变化也可以推断出学习者内心的活动.在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中,我们将为老师们介绍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及和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学习理论.1.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奥苏贝尔在教育心理学中最重要的一个贡献,是他对意义学习的描述.他认为学生的学习如果有价值的话,应尽可能地有意义.奥苏贝尔(D.P.Ausubel)认为当学生把教学内容与自己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时,有意义学习便发生了.认知结构是学生现有知识的数量,清晰度和组织结构,它是由学生眼下能回想出的事实,概念,命题,理论等构成的.因此要促进新教材的学习,首先要增强学生认知结构中与新教材有关的观念.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理论(又称同化理论)的核心是:学生能否获得新信息,主要取决于他们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观念;意义学习是通过新信息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概念的相互作用才得以发生的;由于这种相互作用的结果,导致了新旧知识的意义的同化.概念:有意义的学习:有意义的学习过程的实质就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nonarbitrary)和实质性的(substantive)的联系.我们老师理解这个概念时,最关键的是理解两个修饰词的内涵,即非人为和实质性.l非人为的联系,是指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有关概念的联系是在某种合理的和逻辑的基础上建立的.l实质性的联系:是指新的符号或符号所代表的观念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表象,已经有意义的符号,概念或命题的联系.有意义学习是和机械学习相区别的,机械学习中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观念建立的联系是人为的和非实质性的联系.有意义学习的条件:(1)外部条件有意义学习产生的外部条件是学习材料必须具有逻辑意义,即材料本身与学生学习范围内的有关概念可以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基于此,教师在选择和安排教学材料时,需要考虑学习材料的逻辑意义及联系.(2)内部条件有意义学习产生的内部条件有三条:l学习者的心向,即学习者能积极主动地把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性.l学习者的原有认知结构.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l学习内容对学习者具有潜在意义.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他的认知结构中有关的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结果,旧知识得到改造,新知识获得实际意义.另外一个由奥苏贝尔提出的,对我们的教学有指导意义的概念是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奥苏贝尔认为无论是接受学习还是发现学习都有可能是机械的,也有可能是有意义的.而他更强调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教师给学生提供的材料应该是经过仔细考虑的,有组织的,有序列的,完整的形式,因此学生接受的是最有用的材料,他把这种强调接受学习的方法叫做"讲解教学".概念:接受学习:在接受学习中,学习的主要内容基本上是以定论的形式传授给学生的.对学生来讲,学习不包括任何发现,只要求他们把教学内容加以内化(即把它结合进自己的认知结构之内),以便将来能够再现或派作它用.发现学习:发现学习的基本特征是学习的主要内容不是现成地给予学生的,而是在学习内化之前,必须由他们自己去发现这些内容.换言之,学习的首要任务是发现,然后便同接受学习一样,把发现的内容加以内化,以便以后在一定场合下予以运用.接受学习:在接受学习中,学习的主要内容基本上是以定论的形式传授给学生的.对学生来讲,学习不包括任何发现,只要求他们把教学内容加以内化(即把它结合进自己的认知结构之内),以便将来能够再现或派作它用.发现学习:发现学习的基本特征是学习的主要内容不是现成地给予学生的,而是在学习内化之前,必须由他们自己去发现这些内容.换言之,学习的首要任务是发现,然后便同接受学习一样,把发现的内容加以内化,以便以后在一定场合下予以运用.至今为止,接受学习仍然是传统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方法,因为它即有效又经济.通常我们提倡将奥苏贝尔提出的两个概念结合起来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尽量帮助学习者实现有意义的接受式学习.然而我们并不否认发现学习的优点,相对接受学习而言,发现学习更注重学生的主动性,强调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的学习.这些也正是素质教育所强调和注重的.奥苏贝尔认为,促进学习和防止干扰的最有效的策略是利用适当相关的和包摄性较广的,最清晰和最稳定的引导性材料,这种引导性材料就是所谓的组织者.由于这些组织者通常是在呈现教学内容本身之前介绍的,目的在于用它们来帮助确定意义学习的心向,因此又被称为先行组织者.奥苏贝尔认为,先行组织者有助于学生认识到:只有把新的学习内容的要素与已有认知结构中特别相关的部分联系起来,才能有意义地习得新的内容.2.信息加工理论早期的学习的认知观受"信息加工"(Calfee 1984)理论的影响,将学习过程类比成计算机的信息加工过程,界定了意义的归属和表征的结构成份(感受登记器,短时记忆,长时记忆,控制器,输出系统)与认知过程(选择性接收,监控,调节,复述,重构).1974年,加涅根据现代信息加工理论提出了学习过程的基本模式,通过这个模式我们可以了解,在学习时学习信息在学习者内部的主要流程.效应器感受器反应发生器感觉登记器短时记忆长时记忆执行控制期望图10-1-3 加涅的学习模式上述模式表示,来自学习者的环境中的刺激作用于他的感受器,并通过感觉登记器进入神经系统.信息最初在感觉登记器中进行编码,最初的刺激以映像的形式保持在感觉登记器中,保留0.25~2秒.当信息进入短时记忆后它再次被编码,这里信息以语义的形式储存下来,在短时记忆中信息保持的时间也很短,一般只保持2.5~20秒.但是如果学习者做了内部的复述,这样信息在短时记忆里就可以保持长一点时间,但也不超过一分钟.经过复述,精细加工和组织编码等,信息还可以被转移到长时记忆中进行储存,以备日后的回忆.大部分学习理论家认为长时记忆中的储存是长久的,而后来回忆不起来的原因是由于"提取"这些信息的困难.从短时记忆或长时记忆中检索出来的信息通过反应发生器,反应发生器具有信息转换或动作的功能,这一神经传导信息使效应器(肌肉)活动起来,产生一个影响学习者环境的操作行为.这种操作使外部的观察者了解原先的刺激发生了作用——信息得到了加工,也就是学习者确实学了点什么.需要指出的是:在这个信息加工过程中,"执行控制"和"期望"这两个部分非常关键."执行控制"是指已有的学习经验对当前学习过程的影响,"期望"是指动机系统对学习过程的影响,整个学习过程都是在这两个部分的作用下进行的.这两个部分也为教学设计者设计教学提供了工作线索.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和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代表了典型的学习认知观.按照学习的认知观,学习是一个主动的,积累的,建构的,诊断的,情境化的具有目标导向的过程(Shuell,1988).学习不会自动地产生,而需要学生进行大量的,高密度的心理活动.这些活动涉及学习者对已获得知识进行意义归属;将新知识整合到已有的知识结构中或智力模型中.此外意义学习是有目标导向的.学习目标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意义,因而会导致不同的学习结果.因此需要应用元认知策略进行不断地诊断,从而判断认知活动是否有助于达到学习目标.最后学习是有情境特征的.学习不会发生在真空中,而是发生在特定的场景中(可能是一个教室,或是一个课桌上).将知识从特定情境中分解出来并迁移到其它情境中需要学习者很大的努力.三、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思潮,其主要代表人物是马斯洛(A.Maslow)和罗杰斯(C.R.Rogers).人本主义的学习与教学观深刻地影响了世界范围内的教育改革,是与程序教学运动,学科结构运动齐名的20世纪三大教学运动之一.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要理解人的行为,就必须理解行为者所知觉的世界,即要知道从行为者的角度来看待事物.在了解人的行为时,重要的不是外部事实,而是事实对行为者的意义.如果要改变一个人的行为,首先必须改变他的信念和知觉.当他看问题的方式不同时,他的行为也就不同了.换言之,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试图从行为者,而不是从观察者的角度来解释和理解行为.下面我们介绍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代表人物——罗杰斯的学习理论.罗杰斯认为,可以把学习分成两类,一类学习类似与心理学上的无意义音节的学习.罗杰斯认为这类学习只涉及心智,是一种"在颈部以上"发生的学习.它不涉及感情或个人意义,与完整的人无关.另一类是意义学习.所谓意义学习,不是指那种仅仅涉及事实累积的学习,而是指一种使个体的行为,态度,个性以及在未来选择行动方针时发生重大变化的学习.这不仅仅是一种增长知识的学习,而且是一种与每个人各部分经验都融合在一起的学习.罗杰斯认为,意义学习主要包括四个要素:1.学习具有个人参与(personal involvement)的性质,即整个人(包括情感和认知两方面)都投入学习活动;2.学习是自动自发的(self_initiated),即便在推动力或刺激来自外界时,但要求发现,获得,掌握和领会的感觉是来自内部的;3.全面发展,也就是说,它会使学生的行为,态度,人格等获得全面发展;4.学习是由学生自我评价的(evaluated by the learner),因为学生最清楚这种学习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是否有助于导致他想要知道的东西,是否明了自己原来不甚清楚的某些方面.罗杰斯认为,促进学生学习的关键不在于教师的教学技巧,专业知识,课程计划,视听辅导材料,演示和讲解,丰富的书籍等等,而在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特定的心理气氛因素.那么,好的心理气氛因素包括什么呢罗杰斯给出了自己的解释:(1)真实或真诚:教师作为学习的促进者,表现真我,没有任何矫饰,虚伪和防御;(2)尊重,关注和接纳:教师尊重学习者的意见和情感,关心学习者的方方面面,接纳作为一个个体的学习者的价值观念和情感表现;(3)移情性理解:教师能了解学习者的内在反应,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在这种心理气氛下进行的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师是学习的促进者,协作者或者说是伙伴,朋友,学生才是学习的关键,学习的过程就是学习的目的所在.总之,罗杰斯等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从他们的自然人性论,自我实现论出发,在教育实际中倡导以学生经验为中心的"有意义的自由学习",对传统的教育理论造成了冲击,推动了教育改革运动的发展.这种冲击和促进表现在:突出情感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形成了一种以情感作为教学活动的基本动力的新的教学模式;以学生的"自我"完善为核心,强调人际关系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把教学活动的重心从教师引向学生,把学生的思想,情感,体验和行为看作是教学的主体,从而促进了个别化教学的发展.可以看到,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中的许多观点都是值得我们借鉴的.比如:教师要尊重学生,真诚地对待学生;让学生感到学习的乐趣,自动自发地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教师要了解学习者的内在反应,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作为学习的促进者,协作者或者说是学生的伙伴,朋友,等等.但是,我们也需要看到,罗杰斯过分否定教师的作用,这是不太正确的.在教学中,我们既要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人们通过个人的经历和图式不断地建构个体对世界的认识,基于这个假设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培养学习者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问题解决.注:图式是学习者内部知识结构.图式可以被合并,扩展或改变来适应新的信息.建构主义对学习的理解: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进一步发展为建构主义的这种变化远比从行为主义到认知主义的转化更具有革命性意义.因为建构主义认为世界虽然是客观的,但是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意义却是由每个人自己决定的.所以建构主义提倡创设一个更开放的学习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学习的方法和结果不容易被测量出来,而且每个学习者的学习方法和结果也可能不同.虽然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是完全不同的两个理论,但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却有着相似的观点.比如,它们都将人类的思维过程和计算机对信息的加工处理进行类比;它们都支持图式理论,并都认为将超媒体,多媒体用于教学会收到较好的效果.当今建构主义者主张:学习者是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建构现实,或者至少说是在解释现实,学习者个人的经验世界是用他自己的头脑创建的,由于学习者的经验以及对经验的信念不同,于是学习者对外部世界的理解也是不同的.因而,他们更关注如何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构建知识.他们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参考书目1.《网络化课堂教学的设计与实现——一本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指导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2.6 第十章学习理论和教学设计2.《教育心理学》冯忠良等著人民教育出版社第二编学习理论。

浅谈教育心理学中几种常见学习理论的异同

浅谈教育心理学中几种常见学习理论的异同

浅谈教育心理学中几种常见学习理论的异同_对于教育心理学中的一般学习理论,其中对教学影响最大的主要是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及其人本主义四种类型。

下面张锐来详细讲解下它们的异同。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是20世纪20年代由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创始的一个心理学派。

行为主义理论的核心观点认为,学习过程是有机体在一定条件下形成刺激与反应的联结从而获得新经验的过程。

其公式为:S→R(刺激→反应),强调的是行为的变化。

研究行为主义最有影响的是桑代克、巴甫洛夫、斯金纳等人,桑代克认为学习的过程是刺激与反应之间建立联结的过程,联结是通过盲目尝试,逐步减少错误而形成的,因此他把自己的观点又称为试误说。

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通过狗进食摇铃实验说明了先有铃声刺激后有唾液分泌的反应的行为过程。

华生的实验是一个小孩子和一只白色的猫,当小孩摸猫的时候就制造一突然的噪音,于是孩子就害怕猫了(之前他是不害怕的)。

华生的实验表明在对于一定刺激的情感反应中条件的角色,可以解释人们的恐惧、偏见的形成。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通过迷箱实验,强调的是先反应后刺激的过程,学习实质上是一种反应概率上的变化,而强化是增强反应概率的手段。

(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学习不是在外部环境的支配下被动地形成S—R直接地、机械地联结,而是主动地在头脑内部构建认知结构;学习不是通过练习与强化形成反应习惯,而是通过顿悟与理解获得期待;当有机体当前的学习依赖于他原有的认知结构和当前的刺激情境时,学习受主体的预期所引导,而不是受习惯所支配。

认知主义主要强调了对待事物的认知,面对问题的思维方式和能力。

苛勒的完形顿悟说强调学习是个体利用本身的智慧与理解力对情境及情境与自身关系的顿悟,而不是动作的累积或盲目的尝试,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否认了桑代克的失误说。

而托尔曼通过了白鼠走迷宫说明白鼠是根据对情境的“认知地图”来行动,而不根据盲目的习惯,也不是依据途径的次序而形成的机械的奔走习惯来行动的。

学习理论知识

学习理论知识

学习理论知识学习是人类获取知识、技能和经验的过程。

在人类的生命中,学习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而学习理论则是对学习过程进行理论化和系统化的研究。

本文将介绍几种著名的学习理论,其中包括行为主义理论、认知主义理论和构建主义理论。

行为主义理论是学习理论中的一个重要分支。

行为主义理论关注的是学习的外部行为和刺激之间的关系。

著名的心理学家巴甫洛夫和斯金纳是行为主义理论的主要代表。

巴甫洛夫提出了条件反射的理论,他通过研究狗的消化系统的反射行为,认为任何无条件刺激都可以通过重复与有条件刺激的组合来实现条件化。

斯金纳则提出了操作性条件反射的理论,他认为人类行为是通过与环境的积极互动而产生的,通过奖励和惩罚来引导行为的形成和改变。

认知主义理论强调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参与和思考。

根据认知主义理论,学习是一个积极的、自主的心理过程,学习者通过认知的活动来获取知识和构建新的意义。

著名的认知主义理论家包括皮亚杰和维果茨基。

皮亚杰提出了阶段性认知发展理论,他认为儿童的认知能力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发展。

维果茨基则提出了社会文化理论,他强调社会文化环境对个体认知发展的重要影响,认为学习是通过社会互动和合作来实现的。

构建主义理论是对认知主义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构建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过程,学习者通过与现实世界的互动和建构来构建知识和理解。

著名的构建主义理论家有皮亚杰和布鲁纳。

皮亚杰提出了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他认为学习是一个个体对外界环境的主动建构。

布鲁纳则提出了社会文化建构主义理论,他认为个体的学习是通过参与社会活动和合作来实现的,同时强调学习的社会文化背景对个体学习的重要影响。

学习理论的不同观点和理论对教育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对于教师来说,了解和运用不同的学习理论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例如,在行为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教师可以使用奖励和惩罚机制来引导学生的行为。

在认知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解决问题。

四种学习理论的比较

四种学习理论的比较

基本特点: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
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借助其 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通过意义建构 的方式而获得。 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 “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
建构主义主张基于情景、基于资源、基于协作、基于
重视学习的感情因素。
4.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
进一步发展,该理论发展了早期认知学习论中已有的 关于“建构”的思想,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建构 知识的意义,并力图在更接近、更符合实际情况的情 境性学习活动中,以个人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 念为基础来建构和理解新知识。
(四)建构主义教师观
(1)教师的作用应从传统的向学生传递知识的权威角
色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成为学生学习的高级合 作者。 (2)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 的提供者和灌输者。学生是学习信息加工的主体,是 意义建构的主动者,而不是知识的被动接收者和被灌 输的对象。 (3)教师应在可能的条件下组织协作学习(开展讨论 与交流),并对协作学习过程进行引导使之朝有利于 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
(二)建构主义学习观
(1)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
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 收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这种建构是无 法由他人来代替的。 (2)学习的过程应该同时包含两方面的建构:一方面 是对新信息意义的建构,同时又包含着对原有经验的 改造和重组。 (3)任何学习都要涉及到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学 习者总是以其自身的经验,包括正规学习前的非正规 学习和科学概念学习前的日常概念,来理解和建构新 的知识和信息。

[整理版]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

[整理版]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

学习理论学习理论有行为主义学习论、社会学习论、认知学习论、建构主义学习论、人本主义学习论,后现代主义学习理论有行为主义学习论、社会学习论、认知学习论、建构主义学习论、人本主义学习论,后现代主义.一、我国的学习理论中国是学习心理学思想的发源地,早在公元前500年前,孔子就提出“学而时习之”,而西方学习理论创始人桑代克等人涉及这一观点,则只是近百年来的事情。

我国传统的学习思想是十分丰富的。

从孔子开始,历代有不少思想家、教育家在这方面发表过许多颇有价值的见解,其涉及的范围也较广泛,所以我们不能数典忘祖。

我们先来谈谈我国古代教育家的学习思想。

(一)我国传统的关于学习心理的思想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在学习与教学理论上,积累了宝贵的理论遗产,形成了不同的理论流派。

1.孔子的学习理论孔子(公元前551—前479)是中国春秋末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和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

孔子一生从事教育事业,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提出了宝贵的教育理论,并在此基础上,阐明了较为完善的教育心理思想。

(1)揭示学习的意义孔子自己是“学而不厌”,“不知老之将至”,对别人是“诲人不倦”、言教身教,从毕生经验中提炼出“学而时习之”这句名言,揭示了学习活动的意义。

孔子否定自己是“生而知之”。

他学无常师,虚心向别人学习,认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事实上,自文武周公统治之道,至《易》、《书》、《诗》、《礼》、《乐》、《春秋》,他都留心学习,以至能一身兼通六艺。

他教导弟子们要“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告诫他们若“少而不学”,就会“长无能也”。

他还说,“人不好学”就不会成为“君子”。

可见,他把学习看作是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培养道德的重要途径。

(2)探索学习过程的规律孔子提出了“学”、“思”、“习”、“行”的学习思想,提出学与闻、思、习、行四方面必须互相结合,统一进行。

初步摸索到人类知识习得的客观规律,反映了由不知到知、由知到行的发展过程。

教育学中的学习理论

教育学中的学习理论

教育学中的学习理论在教育学中,学习理论是一门研究学生学习过程和机制的学科。

通过深入理解学习理论,教育工作者可以更好地设计教学方法和策略,以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

本文将探讨几种主要的学习理论,并解释它们对教育实践的影响。

1.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通过对行为的观察和刺激反应的学习。

这一理论重视外部刺激和奖惩对学习的影响。

例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奖励和惩罚来增强或抑制学生的某种行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原则是“条件反射”,即在给定的刺激下,学生会出现特定的反应。

教师可以利用这一原理来设计有效的教学方法,如反馈和鼓励。

2. 认知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关注学习者的思维过程和内在的认知结构。

该理论认为,学习是通过对新信息的理解、处理和记忆来实现的。

教育者可以根据认知学习理论的原则来激发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使用问题解决和探索性学习活动来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思考能力。

此外,认知学习理论还强调了关于学习的元认知知识,即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策略的认识和控制。

给予学生学习元认知的技巧和方法也是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可以运用的策略。

3. 社会文化学习理论:社会文化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社会交往和文化环境的产物。

该理论强调了学习者与他人的合作、对话和实践的重要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合作学习活动、鼓励学生进行讨论和分享经验来促进学生的社会文化学习。

此外,对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教育者还应该关注他们的文化差异,并尊重他们的文化认同。

4. 构造主义学习理论:构造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个体根据已有知识和经验建构新知识的过程。

该理论提倡学习者主动参与学习,通过实践和探索来建构知识。

在教育实践中,教育者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实验、研究和项目学习,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提供学习资源和引导,帮助学生建构知识。

综上所述,学习理论在教育学中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爱德加戴尔学习金字塔理论

爱德加戴尔学习金字塔理论

学习金字塔--爱德加·戴尔学习金字塔是美国缅因州的国家训练实验室研究成果,它用数字形式形象显示了: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学习者在两周以后还能记住内容(平均学习保持率)的多少。

它是一种现代学习方式的理论。

最早它是由美国学者、著名的学习专家爱德加·戴尔1946年首先发现并提出的。

(注:蓝色是被动学习,红色是主动学习)一、内容第一种学习方式,“听讲”,也就是老师在上面说,学生在下面听,这种我们最熟悉最常用的方式,学习效果却是最低的,两周以后学习的内容只能留下5%。

第二种,通过“阅读”方式学到的内容,可以保留10%。

第三种,用“声音、图片”的方式学习,可以达到20%。

第四种,是“示范”,采用这种学习方式,可以记住30%。

第五种,“小组讨论”,可以记住50%的内容。

第六种,“做中学”或“实际演练”,可以达到75%。

最后一种在金字塔基座位置的学习方式,是“教别人”或者“马上应用”,可以记住90%的学习内容。

爱德加·戴尔提出,学习效果在30%以下的几种传统方式,都是个人学习或被动学习;而学习效果在50%以上的,都是团队学习、主动学习和参与式学习。

二、应用大学时候外教的小组讨论。

一些企业组织了读书会的形式,头脑风暴解决问题。

有的企业也时兴“拓展”的团队培训。

从“学习型组织”的倡导者《第五项修炼》中了解到,还有实战模拟商战游戏。

但这些资讯对于我们都是零散的信息。

美国学者埃德加.戴尔(Edgar Dale)1946年提出了“学习金字塔”(Cone of Learning)的理论。

以语言学习为例,在初次学习两个星期后:阅读能够记住学习内容的10%;聆听能够记住学习内容的20%;看图能够记住30%;看影像,看展览,看演示,现场观摩能够记住50%;参与讨论,发言能够记住70%;做报告,给别人讲,亲身体验,动手做能够记住90%;美国缅因州National Training Laboratories做过类似的研究,结论跟戴尔差不多,只是把阅读和聆听掉了个个。

学习理论与实践

学习理论与实践

学习理论与实践学习理论是指对学习活动和学习过程的研究和总结,以及对学习方法和策略的指导原则的形成。

在实践中,学习理论给予我们关于学习的认识和理解,帮助我们更加高效地学习和取得成果。

本文将探讨学习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并对其中几种重要的学习理论进行介绍。

一、认知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的主动参与和对信息的加工与理解。

根据该理论,学习不仅仅是获取新知识,而是通过构建和重组现有知识,建立意义和理解。

认知学习理论主张学习者应该参与到真实的情境中,通过实践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在实践中,我们可以通过提问、讨论和解决问题等方式来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培养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关注学习结果及其背后的条件反射和刺激。

根据该理论,学习是通过反馈和奖励机制来建立和强化学习行为。

在实践中,我们可以采用奖励和惩罚措施来引导学生的学习行为。

例如,给予学生鼓励和表扬,以增加他们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同时,可以通过提供个性化的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形成正确的学习习惯。

三、社会学习理论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的行为来实现的。

根据该理论,学习者可以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和合作来获取知识和经验。

实践中,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通过交流和分享,促进彼此之间的学习和进步。

此外,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意识也是非常重要的。

四、情境学习理论情境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通过在真实的情境中应用知识和技能来实现的。

根据该理论,学习者需要将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问题中,通过实践来加深理解和掌握。

在实践中,我们可以通过情境化的教学设计和案例分析等方式来模拟真实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应用知识。

以这四种学习理论为基础,我们可以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使学习更具效果和意义。

同时,实践中不同的学习理论也可以互为补充和转化,帮助学生从多个角度理解和应用知识。

总结起来,学习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密切,理论的指导和实践的检验相辅相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人本主义
经典实验桑代克的试误说
斯金纳操作条件作用
学习理论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早期的认知学习理论
布鲁纳认知发现说
奥苏贝尔意义同化说
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

维果茨基文化—历史发
展理论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罗杰斯的意义学习
核心思想将学习看作是个体外
在行为改变的过程,
这个改变主要显示在
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
结将学习勘作是个体对事
物认识、辨别、理解从
而获得新知识的过程,
即形成认知结构
将学习看作一个主动的
意义建构过程,即所有
的知识都是在已有认知
结构的基础上建构出来

将学习看作是个体因
内在的需求而求知的
过程,个体所学到的不
仅是知识或者良好行
为,更重要的是促进学
习者人格的健全发展
学习者学习者是被动的,其
行为完全是由外界环
境控制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
学习者已有的知识背景
在后继学习中扮演非常
重要角色
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
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
指导作用
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
学习者对学习内容与
其需要之间关系的认
识深深影响着其后的
学习
学习过程因行动而学到行为由已知而学到新知识学生主动构建自己知识
的过程
因需求而求知
学习内容一系列刺激与反应之
间的联结学习内容是客观的知识学习内容是主观知识学习者看来对其人格
健全发展有意义的东
西,包括知识、行为、
情感与态度等
学习方式早期行为主义者主张
直接学习,新行为主
义主张间接学习布鲁纳:发现学习
奥苏贝尔:接受学习
建构学习意义学习是最有效的
学习结果学得行为,即习得新
的行为方式获得知识,形成良好的
认识结构
围绕着观念概念构建起
网络结构的知识
健全人格的养成
教师观教师是主导者,知识
的传授者,主动的施
教者布鲁纳:教师是学生有
效学习的促进者
奥苏贝尔:教师是主导

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
者、促进者,而不是知
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
教师要成为学生建构
意义的帮助者
影响学习的因素倡导强化,但只注重
外在的直接强化
注重替代强化与自我强
化,重视学习者已有的
认知结构在学习新知识
所起的作用
先前知识经验、真实情
境、协作与对话、情感
的作用
注重学习内容对学习
者健全人格发展所具
有的的意义
教学模式程序教学
计算机辅助教学结构教学观
发现教学法
抛锚式教学模式
认知学徒教学模式
支架式教学
以题目为中心的课堂
讨论模式
自由学习教学模式
开放课堂教学模式
贡献不足
行为主义1、强调知识来源于外部刺激,并可通过行为目标来检查、控制学习效果。

在许多技能性训练、作业
操练、行为矫正中有明显的作用;
2、程序教学对帮助教师克服教学中缺乏的强化,
忽视学生个体特点等起着积极的作用;
3、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
用,便于教师组织监控教学过程,有利于科学知识
的系统传授;1、以动物为研究对象的研究结论类推到人类身上,忽略了动物和人类学习的本质区别;2、是一种机械学习观,忽视了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
3、教学模式刻板、缺乏灵活性,不利于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方法、思维能力、创新能力;
认知主义1、重视人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价值,充分肯定了学习者的自觉能动性;
2、重视强化的功能,认知学习理论由于把人的学
习看成是一种积极主动的过程,因而很重视内在的
动机与学习活动本身带来的内在强化的作用;
3、认知学习理论的操作性较强,突出了理论与实
践的紧密结合;
4、主张人学习的创造性,布鲁纳提倡的发现学习
论就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发现性;1、认为人的认识是外界刺激和认知主体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但没有揭示学习过程的心理结构;
2、虽然重视认知结构,却忽视了人类情感、价值观、态度等的因素对学习的影响;
建构主义1、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强调学习者是认知
主体;
2、强调创设与学习有关的真实世界的情境,注重
学生解决现实问题;
3、提供了多种具有启发意义的教学模式,促进了
教学改革;1、过于强调知识的相对性,否认知识的客观性;
2、实用主义倾向,它认为学习者是一个自我建构知识以适应环境,认识是用来组织经验世界,不在于追求真理,只是一种实用的考虑;
3、过于强调学生学习过程的个别性,而否认其本质上的共同性,学习者是以他们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建构的,而每个人的经验世界都不同;
4、片面强调发现学习方法,忽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人本主义1、将学习与人的整体发展联系,强调学习目的是促进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
2、重视学习者的内心世界,主张创设自由的、宽
松的、快乐的学习环境;
3、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的学生积极性,
让学生自我指导、自由学习;
4、对于无意义学习和意义学习做出了不同于奥苏
贝尔的新解释;1、片面强调学生的潜能,这是一种遗传决定发展的观点,忽视了环境与教育的作用;
2、主张教师是尽职与学生的“侍者”,大大地降低了教师在教育的作用;
3、欠缺操作性,体现在:学习理论的概念不够准确,只有陈述性概念,缺乏客观测量的依据;
4、环境的片面性,强调为学生的人格完善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忽视了逆境出人才的道理,即只注重良好的环境,没有意识到逆境对人成长的重要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