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学习理论
三大学习理论总结
三大学习理论总结学习是人类最基本的活动之一。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学习的需求也不断增长,学习如何更高效地掌握知识和能力就成为了很多人所关心的问题。
而三大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和构建主义学习理论,则成为了学习研究的三大基本范式。
本文将对这三种学习理论进行总结与比较。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是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流行的学习理论,是基于实验心理学和动物学习研究而得到的总结。
它认为学习是一种对某个刺激的反应,人对不同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应,学习就是要培养正确的反应方式。
学习者是一个被动的存在,在学习过程中只需接受刺激,时间越长、频率越高,学习的效果就会越好。
在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中,相信通过外部的正反馈和惩罚机制,能够建立一套有效的学习机制。
比如:教练在训练中通过奖励和惩罚的方式鼓励学员加强训练、避免在赛事中犯轻易的错误;老师在课堂上调动学生学习兴趣,采用竞争性学习方式等等。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通过一系列的反馈、强化和惩罚手段,可以提高个体对特定刺激的反应速度和正确性,但是这种学习方式常常忽略了学习者的内在感受和认知加入,这对于复杂的学习过程并会不短受到限制。
二、认知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又叫“信息加工学习理论”,传播和发展于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将主体的认知加工能力放在学习科学研究的中心。
认知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基于学习者自身现有认知结构,一个有系统的内部过程,是学习者对信息进行转化、编码、存储、组织、加工、检索、表达的主观感性体验。
认知学习理论关注学习者的认知过程,探究学习者如何获取、加工和应用知识。
通过对认知过程进行深入剖析,认知学习试图为教学提供更多个性化、有助于学习者有效的学习方式。
在具体的教学中,认知学习理论建议注意以下几点:(1)重视学习者的思维和认知过程。
(2)设计具体的教学内容和任务,突出知识和信息的结构。
(3)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并重视教学中的效益(效果)。
三大学习理论总结
三大学习理论总结(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计划、党团报告、合同协议、策划方案、演讲致辞、规章制度、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plans, party and youth league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lanning plan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三大学习理论总结学习是怎样产生的,有什么规律性,学习是以什么样的形式实现的?我搜集了三大学习理论总结,热烈欢迎阅读文章。
学习理论
——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
二、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一)发展脉络 巴甫洛夫 桑代克 华生 格思里 赫尔 斯金纳
(二)桑代克的联结说
主要观点
学习是刺激——反应(S——R)的联结 学习过程是试误的过程
练习律(law of exercise) 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 是需要练习来强化的。 效果律(law满意结果的行为被加强,而带来烦恼的行为则会被 削弱或淘汰。 准备律(law of readiness)强调学习开始前预备定 势的作用。
通过观察并模仿他人而进行的学习。观察 学习包括注意、保持、复制和动机四个子过程。
1.注意 观察者注意并知觉榜样情境的各个方面。 影响注意的因素: (1)榜样的特征:与自己相似;有吸引力的 人(优秀的、热门的和有力)。 (2)观察者:有依赖性的、自身概念水平低 的或焦虑的观察者更容易模仿行为。 (3)环境:强化的可能性或外在的期望
多元表征
双重编码理论: 双重编码理论:假定长时记忆中的信息有两种 表征形式:言语符号表征和视觉形象表征。 按照这种理论推测,在学习过程中,那些同时 以言语符号和视觉形象两种方式进行表征的信 息比用单一方式进行表征的信息能够得到更好 的保持.
构建主义学习理论
主动建构性 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 社会互动性 每个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事物的理解,不同人看到事物的 不同方面,不存在对事物唯一标准的理解。学习者间的合作可以使这 种理解更丰富、更全面。 情境性 知识是生存在具体的、情境性的、可感知的活动之中的。知识不 是一套独立于情境的知识符号,它只有通过具体情境下的实际应用才 能真正被解释和理解。
学习理论
一、学习理论的三大理论体系
行为主义
形成S-R联结。 形成S 联结。 刺激与反应之间的 关系是直接重视学 习的,无观念、意 识的中介。 忽视内部过程与 条件
教育学专业的学习理论学
教育学专业的学习理论学教育学专业的学习理论学是教育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学科,它研究学习的本质、原理和方法,探索教育如何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教育学专业的学习理论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和重要理论。
一、学习的定义与类型学习是指通过获取、加工和整合信息,形成新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它可以分为三种类型:认知学习、情感学习和行为学习。
认知学习是指个体通过思考、记忆和推理来获得新知识;情感学习是指个体通过感知、情绪和情感来形成新态度和价值观;行为学习是指个体通过模仿、练习和反馈来掌握新的技能和行为模式。
二、学习的心理过程学习的心理过程包括注意、感知、记忆和思维等环节。
注意是获取信息的前提,它通过选择性集中和分配心理资源来实现。
感知是将外界的刺激转化为可理解的信号,它涉及到个体对信息进行选择、组织和解释的过程。
记忆是将学习的内容存储在长期记忆中的过程,它通过编码、存储和检索来实现。
思维是个体对信息进行推理、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它是学习的高级心理过程。
三、学习的条件与原理学习的条件包括反馈、灵敏期和情境等。
反馈是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条件之一,它通过提供结果信息来指导和调整学习行为。
灵敏期是指个体在某个特定时间段内对某种刺激或经验特别敏感,有利于学习的发生和加强。
情境是学习发生的具体环境,它包括物理环境和社会环境等因素。
学习的原理主要有强化原理、联结主义原理和认知负荷理论等。
强化原理认为学习是建立在奖励和惩罚基础上的,通过奖励增强和惩罚减弱来改变行为。
联结主义原理认为学习是通过建立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结来实现的。
认知负荷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中认知资源有限,学习效果受到认知负荷的影响。
四、教学策略与学习理论学习理论对教学策略的指导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学习理论的不同假设和原则,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来促进学生的学习。
例如,根据强化原理,教师可以提供奖励来增强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根据认知负荷理论,教师可以降低学习任务的难度,减少认知负荷,提高学习效果。
行为主义、认知主义与建构主义在学习理论上异同点及教学的启示精编版
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分析与整合【参与者】郑银钟金霞方志伟林伯龙刘圣恩【任务分配】郑银钟金霞整理三大学习理论的比较分析,方志伟林伯龙和方志伟收集三大理论对教育教学和教师与学生行为等方面的影响【形成过程】十月初期分配任务,经过两个星期的讨论与整理,论文初步形成。
十一月中旬进行了修改。
【摘要】本文三大学习主义理论对教学的启示出发,分析了建三大学习主义在教育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推动作用及实质内容,对人们促进人的认知和行为的变化有重要的启示。
三大学习主义理论为教育者和学习者活动提供的坚实的基础和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分析比较【正文】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代表人物:华生、斯金纳。
1.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行为主义者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S-R),他们的基本假设是:行为是学习者对环境刺激所做出的反应。
他们把环境看成是刺激,把伴而随之的有机体行为看作是反应,认为所有行为都是习得的。
行为主义的主要观点是认为心理学不应该研究意识,只应该研究行为,把行为与意识完全对立起来。
在研究方法上,行为主义主张采用客观的实验方法,而不使用内省法。
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代表人物: 皮亚杰、布鲁纳、奥苏贝尔、托尔曼和加涅。
2.1:认知主义的基本观点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人的认识不是由外界刺激直接给予的,而是外界刺激和认知主体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根据这种观点,学习过程被解释为每个人根据自己的态度、需要和兴趣并利用过去的知识与经验对当前工作的外界刺激(例如教学内容)作出主动的、有选择的信息加工过程。
教师的任务不是简单地向学生灌输知识,而是首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然后将当前的教学内容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有机地联系起来,学生不再是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器,而是主动地对外界刺激提供的信息进行选择性加工的主体。
三.构建主义学习理论代表人物: 皮亚杰、维果茨基。
3.1:构建主义理论基本观点: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
论有效教学的三大理论基础
论有效教学的三大理论基础在教育领域中,有效教学的概念日益受到。
实现有效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果,还可以促进教育工作的发展。
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本文将探讨有效教学的三大理论基础,即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有效教学成为了教育界的焦点。
有效教学是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和发展。
这一概念不仅教师的教学过程,还注重学生的学习成果。
本文将探讨的三大理论基础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它们在有效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强调环境对学习的影响,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在环境中进行刺激反应的结果。
该理论注重教师如何设计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技巧,从而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态度。
在有效教学中,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提醒教师要注意学生的学习进度和个体差异,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是学生如何处理和加工信息,从而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该理论认为,学习不仅仅是机械地接受知识,而是对信息进行积极主动地处理和加工。
在有效教学中,认知主义学习理论指导教师帮助学生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技巧,以及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认为学习是学习者根据自己的经验、知识和认知结构来建构和理解新知识的过程。
该理论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有效教学中,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鼓励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和创造力。
让我们以一堂英语课为例,说明如何运用三大理论基础来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根据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设计了一些听、说、读、写方面的语言技能训练活动,如单词听写、对话练习、阅读理解等。
这些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语言习惯和积累英语语言经验。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引导学生思考语言现象背后的规律和逻辑,例如语法规则、词汇搭配等。
三大主流学习理论--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
3、认知因素是有结构的。人的各种认知因素,如知识、策略、感知、记忆、反应等,相互之间不是孤立的,而是一个相互作用、有机联系在一起的完整结构,即认知结构。学习就是在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经内部认知活动而扩大原有认知结构或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这种不断形成、日益发展的认知结构,对学习者的行为和当前正在进行的认知活动具有决定作用。这一观点深化了ID2中对学习者特征的分析——从对所具有知识数量和水平的分析,深入到对认知结构和认知能力的分析,使教学内容、教学起点和教学策略的确定,建立在了更科学的理论基础之上。
4、人脑犹如电脑,学习,即认知过程,是人脑对信息处理、加工的过程。加涅认为,认知过程是人脑按照一定目的、策略,从外界环境中输入、加工、存储、提取、使用、创造信息的内部过程。这一过程及其结构,是不能直接被人观察的,但可以通过计算机模拟研究认知表征(信息在人的头脑中的呈现方式)的方法,去了解学习者进行学习时的认知心理过程。ID2中对学习层次、认知过程、教学策略等的分析,主要依据就是加涅的这一信息加工理论观点。
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三大基础学习理论
教学设计中涉及到三大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相应的教学设计也经历了行为主义教学设计、认知主义教学设计和建构主义教学设计阶段。
1.行为主义:基于可观察的行为上的变化,行为主义关注对某一行为的重复,直至它变为自动、无意识的。
行为主义理论不能解释某些社会行为,儿童并不是模仿每个被强化的行为,例如他们会模仿一些他们初次观察到的行为,尽管这些行为并没有被强化。当Bandura and Walters观察到的这些现象,他们屏弃了传统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认为儿童在学习之前先要进行反应-强化),他们在《社会学习与个人发展》书中阐述到个体可以模仿观察到的别人的行为,这种观点后来经班度拉 Banduras的努力发展为社会认知理论。
学习液相,必须要知道的三大理论
学习液相,必须要知道的三大理论写在前面高效液相色谱我们常用,如何操作自然难不倒我们,那么,液相色谱的分析的理论基础是什么?这个你知道吗?这一篇咱们好好学一学液相色谱的分析理论基础,可以让你更好地使用高效液相色谱仪。
在说分析的理论基础之前,问大家一个问题,为什么液相色谱柱的内径都不是整数呢?”例如:1.7、1.9、2.1、4.6这是为什么呢?想了解真相?往下看色谱分析的目的是将样品中各组分彼此分离。
组分要达到完全分离,两峰间的距离必须足够远,两峰间的距离是由组分在两相的分配系数决定的,即色谱过程的热力学性质有关。
但是两峰间虽有一定的距离,如果每个峰都很宽,以至彼此重叠,还是不能分开。
这些峰的宽或窄是由组分在色谱柱中传质和扩散行为决定的,即与色谱过程中的动力学性质有关。
因此要从动力学和热力学两方面来研究色谱行为。
色谱热力学理论主要研究溶质在色谱柱内的分离机制及分子特征与分离结果之间的关系;色谱动力学主要研究溶质在色谱柱中的运输规律,解释色谱流出曲线的形状、影响色谱区带展宽及峰形的因素,从而为获得高效能色谱分离结果提供理论指导,为峰形预测、重叠峰的定量解析以及选择最佳色谱分离方法奠定理论基础。
先复习一下仪器分析的重点——色谱分析的三大理论。
1相平衡理论相平衡理论认为溶质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之间达到平衡。
分配(吸附)色谱的分离是基于样品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反复多次的分配(吸附-脱附)过程,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分配达到平衡时的浓度之比K分配系数,分配系数是由组分在两相的热力学性质决定的。
在一定温度下,分配系数K小的组分在流动相中浓度大,先流出色谱柱。
K=Cs/Cm lnK=-△Gm/RTc由上式可以看出分配系数和温度呈反比,升高温度,分配系数变小,组分在固定相的浓度减小,可缩短出峰时间。
分配比κ又称容量因子,它是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组分在两相间分配达平衡时,分配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的质量比κ=ms/mm,κ越大说明组分在固定相中的量越多,相当于柱的容量越大,因此又称分配容量比或容量因子。
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三大教育理论分析
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三大教育理论分析一、行为主义1、基本含义(1)1913—1930年是早期行为主义时期,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在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学说的基础上创立的,他主张心理学应该摈弃意识、意象等太多主观的东西,只研究所观察到的并能客观地加以测量的刺激和反应。
(2)①1930年起出现了新行为主义理论,以托尔曼为代表的新行为主义者修正了华生的极端观点。
他们指出在个体所受刺激与行为反应之间存在着中间变量,这个中间变量是指个体当时的生理和心理状态,它们是行为的实际决定因子,它们包括需求变量和认知变量。
需求变量本质上就是动机,它们包括性,饥饿以及面临危险时对安全的要求。
认知变量就是能力,它们包括对象知觉、运动技能等等。
②在新行为主义中另有一种激进的行为主义分支,它以斯金纳为代表,斯金纳(B.Skinner)在刺激与反应的联接中更强调“强化”的作用。
他认为,要使学习成功关键在于提供适当的强化,也就是:第一,通过提供正强化物或移去负强化物就可使相应的行为在长时间内保持在一定的水平上;第二,通过强化的组合,我们又可塑造出较为复杂的行为。
这就正如斯金纳所指出的:“把强化的组合按所需行为的方向逐次改变,就可能通过塑造过程的一些连续阶段得到极复杂的行为。
”2、基本观点行为主义的主要观点是认为心理学不应该研究意识,只应该研究行为,把行为与意识完全对立起来。
在研究方法上,行为主义主张采用客观的实验方法,而不使用内省法。
主要观点可以概括如下:(1)机械唯物主义决定论;(2)认为心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是研究人的活动和行为的一个部门,要求心理学必须放弃与意识的一切关系,提出两点要求:第一、心理学与其他自然科学的差异只是一些分工上的差异;第二、必须放弃心理学中那些不能被科学普遍术语加以说明的概念,如意识、心理状态、心理、意志、意象等等;(3)极力要求用行为主义的客观法去反对和代替内省法,认为客观方法有四种:第一、不借助仪器的自然观察法和借助于仪器的实验观察法;第二、口头报告法;第三、条件反射法;第四、测验法。
论语文教材编制的三大学科理论基础
论语文教材编制的三大学科理论基础
语文教材编制作为教育学科中一个重要的课题,扮演着指导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尤其是培养他们的实际语文能力的重要角色。
其中,教材编制依托于教育学的三大理论基础,即心理学理论、学习理论和课程理论,是教育学研究的基础和重要内容。
心理学理论可以提供语文教材编制的有力支持,借助心理学理论,不仅可以深
入了解语文学习者的思维特征和行为特征,而且可以了解学习者如何运用记忆和学习技巧来促进学习效果。
借助语文教材编制,可以根据学习者的特点,做好学习建议,对学生的学习效率进行优化,促进学习成效的发挥。
学习理论也是教育学中既重要又实用的理论研究,这些理论可以从认知心理学
的视角去解释学习者如何面对和处理语文学习中的困难,以便达到学习的最终目的。
借助学习理论的支持,语文教材编制者可以研究学习者的学习方法,对适当的学习资源进行分析,优化学习内容,并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学习者有效地学习语文知识。
课程理论作为教育学理论的基础,本质上是学习者在实践中掌握课程内容和技
能要求的综合性框架,当特定教学目标实现时,课程理论可以帮助语文教材编制者深入分析学习者的学习过程,研究语文课程的教学方法和内容,以便更快有效地实现目标,增强学习的成效。
三大理论基础的支持,使语文教材编制更加全面考虑学习者的能力要求和学习
需求,在面对具体语文知识教育问题时,课程编制者也能做出明智的决策,建立良好的完善的教育环境,致力于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语文素质和社会价值观。
三大主流学习理论--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ID3
建构主义是由结构主义发展来的一种哲学方法论,主要研究事物是否有结构,结构是从哪里来的,结构怎样建构等问题。20世纪90年代以后,结构主义被应用于教育领域,导致了一场教育心理学的革命,使认知主义学派中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得到迅速发展。(8)这一理论认为,“学习是建构内在的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并不是把知识从外界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相互作用来建构新的理解”。当前,建构主义学习观更强调具体情景对意义建构的作用。其主要观点有:
理论固有的机械性、被动性和低效性,给复杂事物的学习带来较大困难;特别是它对学习者及其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忽视,直接与科学、技术和教育的发展相背,因此,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及其指导下的第二代教学设计(ID2)很快得到发展。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对ID1的理论指导,主要是通过强调外在客观刺激的原理来实现的。它把教师的“教”当作客观刺激物,置于S→R中“S”的地位,学习者被放在接受刺激和被动反应的“R”的地位。ID1则以此为依据,把教师的“教”置于教学设计的中心地位,学习者则处于被教、被控制的地位。
由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与传统教学方式的需要相适应,并在听、说、读、写、画、算、演、做等动作技能教学中应用效果明显,使得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ID1,在今天,在传统教学方式流行的地方和一些动作技能的教学中,仍然富有生命力。但是,由于行为主义学习
① 行为主义理论基础
行为主义作为一种学习理论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时代,亚里士多德在一篇名为记忆的文章中提联结(association),其他的哲学家追随了他的思想。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关注的是可被观察和测量的明显的行为。它把思维看作是黑箱,大脑对于刺激的反映是可被定量的观察的,行为主义完全忽视了对人脑思维过程的研究,在行为主义发展过程中关键人物有:巴浦落夫Pavlov、华生Watson、桑代克horndike和斯金那Skinner。
西方三大学习理论
西方三大学习理论一、信息加工理论信息加工理论来自信息加工心理学(information processing psychology),这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兴起之认知心理学的狭义内容,它的主要特点是把人脑的认知过程看作计算机式的信息加工系统,强调人已有知识和知识结构对他的行为和当前的认知活动起着决定性作用。
它论定的学习过程是:感觉并接受外界刺激产生信息流→知觉编码进入短时记忆(输入)→练习处理,使新旧信息联系起来转换成表象、概念等形式加以储存,并转入长时记忆→提取和利用(输出)。
信息加工形式有三类:(1)串联加工:不完成前一步就不启动下一步;(2)并联加工,由于人的许多感觉可能同时被激发,多个神经元要互相合作,所以产生并联加工;(3)混合加工,串联加工与并联加工相结合。
因此,作为认知心理学重要内容的信息加工理论渗透了许多相关学科的理论,其中包含联结理论以至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某些做法。
这一理论对语言教学影响较大,如Skehan等人提出的认知教学法。
此法认为,语言使用者会绕过规则编码(分析、理解规则)而进行范例编码(成块记忆),所以学习中要重视范例(惯用语)的记忆,输入要注意激活已知范例,并引导学生注意语言形式,保持意义与形式的平衡。
再如,Anderson提出的陈述性知识(语言知识)可以通过练习转化为程序性知识(语言技能)。
联结主义认为,学习是输入式刺激频率的结果,所以在教学中须重视语言接触量和接触频率。
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是人文主义的演进,早已存在了。
但二战后才形成人本主义心理学。
到上世纪60年代心理学大发展,语言教学界也从心理学角度提出了许多教学法流派,如罗札诺夫教学法、全身反应法、沉默教学法、社团商谈法等等。
这些方法把注意力从学习客体—语言转移到学习主体—学习者。
这使人们意识到,在学习目的语的同时还得同步发展学习者的身心。
于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有关学习的论点被汇集成了一种人本主义学习理论(humanistic theory of learning)。
西方三大学习理论
西方三大学习理论一、信息加工理论信息加工理论来自信息加工心理学(information processing psychology),这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兴起之认知心理学的狭义内容,它的主要特点是把人脑的认知过程看作计算机式的信息加工系统,强调人已有知识和知识结构对他的行为和当前的认知活动起着决定性作用。
它论定的学习过程是:感觉并接受外界刺激产生信息流→知觉编码进入短时记忆(输入)→练习处理,使新旧信息联系起来转换成表象、概念等形式加以储存,并转入长时记忆→提取和利用(输出)。
信息加工形式有三类:(1)串联加工:不完成前一步就不启动下一步;(2)并联加工,由于人的许多感觉可能同时被激发,多个神经元要互相合作,所以产生并联加工;(3)混合加工,串联加工与并联加工相结合。
因此,作为认知心理学重要内容的信息加工理论渗透了许多相关学科的理论,其中包含联结理论以至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某些做法。
这一理论对语言教学影响较大,如Skehan等人提出的认知教学法。
此法认为,语言使用者会绕过规则编码(分析、理解规则)而进行范例编码(成块记忆),所以学习中要重视范例(惯用语)的记忆,输入要注意激活已知范例,并引导学生注意语言形式,保持意义与形式的平衡。
再如,Anderson提出的陈述性知识(语言知识)可以通过练习转化为程序性知识(语言技能)。
联结主义认为,学习是输入式刺激频率的结果,所以在教学中须重视语言接触量和接触频率。
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是人文主义的演进,早已存在了。
但二战后才形成人本主义心理学。
到上世纪60年代心理学大发展,语言教学界也从心理学角度提出了许多教学法流派,如罗札诺夫教学法、全身反应法、沉默教学法、社团商谈法等等。
这些方法把注意力从学习客体—语言转移到学习主体—学习者。
这使人们意识到,在学习目的语的同时还得同步发展学习者的身心。
于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有关学习的论点被汇集成了一种人本主义学习理论(humanistic theory of learning)。
三大 学习理论(写论文用)
学习理论在发展过程中,对教学设计影响最大的莫过于行为主义、联结-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三种。
正是这三种学习理论,成为划分三代教学设计并指导其发展的理论界标。
正如美国教育技术专家巴巴拉西尔斯、丽塔里齐所说:“教学设计深深地植根于学习理论。
从传统的角度看,行为主义的观点在教学设计的应用中占有支配地位。
今天,这一领域强调认知心理学的应用,同时有很多人把建构主义作为进一步的指导原则。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是20世纪20年代由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创始的一个心理学派。
其基本观点是:教育就是按照一定目标塑造人的行为;学习是经过强化建立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
其公式为:S→R(刺激→反应)。
在刺激→反应之间不靠中介,直接联结。
研究行为主义最有影响的是20世纪40~50年代美国新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斯金纳。
其主要观点有:(1)教育是“塑造人的行为”。
(2)操作性条件反射论。
通过实验,他发现了一种不与已知刺激直接联系、由可操作性动作即可引发的自发性反射(而不是那种由已知刺激直接引发的应答性条件反射),从而为人类学习找到了一种可操作、可控制的机制。
(3)反应概率强化论。
学习是由刺激引起的反应概率(准确-牢固-速度)上的一种变化,强化是增强这个反应概率的一种手段。
(4)程序教学法。
他应用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创造了“教学机器”,倡导“小步呈现、积极反应、及时反馈、自定步调、提高效果”的程序教学,导致了60年代的程序教学运动。
第一代教学设计(ID1)的最初尝试就是依据行为主学习理论在程序教学中开始的。
起初是对教学机器、个别媒体的设计,后来逐步拓展到对多种媒体乃至整个教学过程和教育项目的设计,70年代后,又被广泛用来指导计算机辅助教学(CAI)的教学设计。
可以说,60~70年代,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设计中占据着统治地位。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对ID1的理论指导,主要是通过强调外在客观刺激的原理来实现的。
它把教师的“教”当作客观刺激物,置于S→R中“S”的地位,学习者被放在接受刺激和被动反应的“R”的地位。
三大学习理论总结_学习总结_
三大学习理论总结学习是如何发生的,有哪些规律,学习是以怎样的方式进行的?小编收集了三大学习理论总结,欢迎阅读。
三大学习理论总结现在的学习交流讨论中经常提到的教育技术学界的三个学习理论,我在这里做一个简单的总结,也让更多的人认识三个学习理论,对学习理论有一个感性的理解。
教育技术学作为理论指导的三个学习理论: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三、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是20世纪20年代在美国产生的,它在60年代以前一直是作为占统治和主导地位的心理学派而存在。
其代表人物有巴甫洛夫、华生、桑代克和斯金纳等。
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主要观点为:学习是一个刺激和反应(S-R)的联结过程,主张将人的外显行为作为研究对象,反对内省,认为行为的多次的愉快的或痛苦的后果改变了学习者个体的行为,或使学习者模仿他人的行为,因此他们重视环境在个体学习中的重要性,强调对刺激和反应的联结。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应用在学校教育实践上,就是要求教师掌握塑造和矫正学生行为的方法,为学生创设一种环境,尽可能在最大程度上强化学生的合适行为,消除不合适行为。
华生认为人类的行为都是后天习得的,环境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模式,无论是正常的行为还是病态的行为都是经过学习而获得的,也可以通过学习而更改、增加或消除,认为查明了环境刺激与行为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就能根据刺激预知反应,或根据反应推断刺激,达到预测并控制动物和人的行为的目的。
他认为,行为就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刺激的各种躯体反应的组合,有的表现在外表,有的隐藏在内部,在他眼里人和动物没什么差异,都遵循同样的规律。
斯金纳认为心理学所关心的是可以观察到的外表的行为,而不是行为的内部机制。
他认为科学必须在自然科学的范围内进行研究,其任务就是要确定实验者控制的刺激继之而来有机体反应之间的函数关系。
当然他不仅考虑到一个刺激与一个反应之间的关系,也考虑到那些改变刺激与反应的关系的条件,他的公式为:R=f(So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奥苏贝尔:认知同化理论
布鲁纳
反对以S-R 联结和动物的 行为习得的研究结果来解 释人类的学习活动。他认 为,学生的知识学习,主要 是通过类别化的信息加工 活动,积极主动地形成认知 结构。这个学习目的和建 构主义模式有密切联系,它 体现了建构主义学习的特 点。
不足之处
• 认知学习理论的不足之处,是没有揭示学 习过程的心理结构。我们认为学习心理是 由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结构,即智力因素与 非智力因素两大部分组成的。智力因素是 学习过程的心理基础,对学习起直接作用; 非智力因素是学习过程的心理条件,对学 习起间接作用。只有使智力因素与非智力 因素紧密结合,才能使学习达到预期的目 的。而认知学习理论对非智力因素的研究 是不够重视的。
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 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 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
维果茨基
在刺激—反应理论模式的 行为主义学派盛行的时期,他 大胆的指出,当时的各种心理 学理论都解释不了人的高级心 理机能。 维果茨基认为学习是一种 “社会建构”。他强调认知过 程中学习者所处社会文化历史 背景的不同,重视“活动”是 “社会交往”在人的高级心理 机能发展中的地位。应此被人 称为“社会建构主义者”。
行为主义主要观点:
行为主义理论又称刺激——反应(S—R)理论,是 当今学习理论的主要流派之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 为,人类的思维是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即 “刺激——反应”,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结叫做强化, 通过环境的改变和对行为的强化,任何行为都能被创 造、设计、塑造和改变。在教学中,对学生理想的行 为要给予表彰和鼓励,还要尽量少采取惩罚的消极强 化手段,只有强化正确的“反应”,消退错误的“反
4.重视强化的功能。认知学习理论由于把人的学习 看成是一种积极主动的过程,因而很重视内在的动 机与学习活动本身带来的内在强化的作用。
主要流派:
一种由同化和顺应交替发生作用 而导致生理、心理从平衡状态到不平衡 状态的循环过程,提出“同化一调节一 平衡”多次反复的认知模型;
皮亚杰:认知结构理论 布鲁纳:认知发现学说
2、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时间: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创始人:布鲁纳 主要人物:皮亚杰、布鲁纳、奥苏伯尔、加涅
布鲁纳
皮亚杰
1.重视人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价值,充分肯定了学 习者的自觉能动性。
2.强调认知、意义理解、独立思考等意识活动在学 习中的重要地位用。 3.重视了人在学习活动中的准备状态。即一个人学 习的效果,不仅取决于外部刺激和个体的主观努力, 还取决于一个人的知识水平、认知结构和非认知因 素。
建构主义认为,行为 是由具体情境决定的, 任何内容的知识应该 放在运用的情境中来 学习。
联系
建构主义理论是行为主义、认知主义 理论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建构主 义学习理论是学习理论从行为主义到 认知主义之后发展到了又一阶段,它继 承了过去认知心理学的若干思想,如皮 亚杰的发生认识论,维果茨基社会心理 学思想,除此以外,还有美国心理学家布 鲁纳的认知———发现说
行为主义者确实 主张对学习者作 出评估以确定教 强调环境条件在促进学习中的作用。教学 学应该在哪一个 讲解、示范、举例及反例匹配等都是指导 地方开始,同时 学习者学习的好办法。同样,还强调了矫 也强调要确定哪 正反馈性练习的作用。认知理论聚焦于学 一种强化对具体 习者的心理活动。 的学习者来说是 最适宜的。然而, 最关键的因素还 是在如何安排特 定环境中的刺激 及其后果。
应”,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把
“强化”看作是程序教学的核心,认为只有通过强化, 才能形成最佳的学习环境,才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
评价
• 它的主要问题是,所依据的行为心理学原 理没有考虑动物和人类学习的本质区别。 此外,这种教学刻板、缺乏灵活性,不利 于学生提高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 力。它的小步子原则容易使学生厌倦,也 不利于学生从整体上认识事物。特别在当 今的信息时代,更暴露了行为学习理论的 局限性。但它的积极反应、及时反馈等原 则今天仍被计算机辅助教学所采用。
皮亚杰 (J.Piaget)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其 最早提出者可追溯至瑞士的皮亚杰 (J.Piaget)。他是认知发展领域最有 影响的一位心理学家,他所创立的 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学派被人们称 为日内瓦学派。皮亚杰的理论充满 唯物辩证法,他坚持从内因和外因 相互作用的观点来研究儿童的认知 发展。他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
对建构主义的评价
三大教育理论的比较
行为主义 认知主义 建构主义
学习的 发生
影响学习 的因素
行为主义将学习 等同于可观察业 绩的形式或频率 认知理论强调知识获得和内部心理结构, 建构主义将学习看成 所发生的变化。 因而,在认识论连续统一体中是处于理性 是依据经验来创造意 在一个具体的环 主义这一端的。学习是获得知识时状态之 义。强调我们之所以 境刺激呈现之后,间的离散变化,而不是反应概率的变化。 能把握世界,乃是因 能够表现出一个 认知理论致力于将学生学习的过程概念化, 为对自身的经验作出 独特的解释。 恰当的反应,学 习就算是发生了。
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时间:20世纪20年代——60年代 创始人:美国心理学家华生
主要人物:华生、巴甫洛夫、桑代克、斯金纳
(一)华生
华生,美国心理学家,行为主 义心理学的创始人。 (二)巴甫洛夫
是俄国著名的生理学家。他
的条件反射理论被行为主义学派 吸收成为制约行为主义的最根本 原则之一。 (三)桑代克 桑代克,动物心理学鼻祖,联 结主义心理学创始人,学习理论 的奠基人之一。 (四)斯金纳 行为主义学派最负盛名的代表 人。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时间:20世纪80年代末期
创始人:让.皮亚杰(J.Piaget)、杜威(John
Dewey)
主要人物:皮亚杰(J.Piaget)、科恩伯格
(O.Kernberg)、斯滕伯格(R.J.sternberg)、 卡茨(D.Katz)、维果斯基(Vogotsgy) 、乔纳 森(Jonassen)
观点:
学习是学习者内部认知过程。知识不是通过教师 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 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 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
情境是学习的一部分,脱离情境的学习是错误而 缺乏成效的。
认为学习既是个性化行为,又是社会性活动,学习 需要对话与合作。
贡献:它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建 构性、情境性、社会性。区分了 高级学习与低级学习、提出自上 而下的教学方式、改变教学脱离 真实情境的状况对当今教学满堂 灌,学生学习过于被动学习脱离 实际等不良现象具有指导意义。 不足:建构主义在真理观上有很 强的相对主义,在方法论上形而 上学,有过于极端化的弊端。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