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线的判定说课稿

合集下载

《平行线的判定》说课稿

《平行线的判定》说课稿

《平行线的判定(一)》说课稿一、教材分析ﻫ (一)教学地位和作用ﻫ 本课位于新教材浙教版八年级上册《平行线的判定》第一章第二节的第一课时。

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在充分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体会平行线的第一种判定方法,它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基础知识,是《平行线》的重点之一,学习它会为后面的学习平行线性质、三角形、四边形等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石”。

同时,本节学习将为加深“角与平行线”的认识,建立空间观念,发展思维,并能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交流分享探索的成果,体验成功的乐趣,提高运用数学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ﻫ知识与能力目标:1、经历观察、操作、想象、推理、交流等学习活动,认识同位角,能在图中识别出同位角,并掌握“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这一判定。

ﻫ 2、会用三角尺过已知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ﻫ过程与方法目标:1、经历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的过程,掌握直线平行的条件,并能解决一些问题。

ﻫ2、通过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的能力。

ﻫ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ﻫ 1、在探索和交流的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人协作的习惯。

2、初步了解推理论证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逻辑推理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及八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重点: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难点:同位角的寻找以及在具体的情境中利用“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二、学情分析ﻫ 从认知结构的角度,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和数学活动经验,并且对基本几何图形有一定的认识,学生已经学了平行线的定义、平行公理及其推论,具备了探究直线平行的条件的基础,但在逻辑思维和合作交流的意识方面发展不够均衡。

ﻫ三、教法选择与学法指导ﻫ 教法:引导——操作法、观察法、讨论法、多媒体电化教学法学法: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相结合.ﻫ 教学流程:创设情境、复习引入——动手操作、自主探索——总结归纳、得出结论——反馈应用、拓展新知——互动交流、谈谈收获——布置作业、反思提炼.(设计意图:针对七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以及他们的知识水平,本节课我以教学流程六个环节的方法进行.让学生始终处于主动的学习状态,让学生有充分的思考机会,借助小教具和多媒体演示,让学生在实践中思考,在思考、归纳总结的过程中培养其空间观念、简单的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的能力.)四、说教学过程ﻫ (1)、创设情境、复习引入ﻫ 复习提问1、如图,两条直线a 、b 被第三条直线c 所截,(1)1∠与2∠,1∠与3∠,1∠与4∠各是什么关系的角?ﻫ ( 2)∠1、∠2的边所在的直线是哪些直线?ﻫ (3)公共直线是哪条?(公共直线就是第三条直线)(4)∠1、∠2可以看成哪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截出的角?ﻫ (5)∠1、∠2在位置上有哪些相同点?重点强调位置关系。

平行线的判定 说课稿

平行线的判定 说课稿

说课稿课题:5.2.2平行线的判定教材: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平行线的判定》第一章第二节。

七年级学过的平行线的继续,是后面研究平移以及几何推理等内内的基础,也是空间与图形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学与教心理学中智慧技能的知识对本节的学习层次进行定位,本课属于智慧技能的规则学习。

二、学情分析我所教的学生虽然是初中一年级,他们进入初中尚不满一年,接触平面几何知识也是从本学期开始的,所以他们的逻辑推理能力还不够强,语言的表达也不十分规范,这都是我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所要强调的.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两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2、了解得到两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的证明过程3、进一步规范几何推理语言能力目标:灵活运用两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证明直线平行情感目标:体会用实验的方法得出几何性质(规律)的重要性和合理性四、重难点重点:掌握两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难点:灵活运用两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证明直线平行五、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1.在同一平面内,____的直线叫做平行线。

2.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_____或______3.经过已知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____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4.如图,用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填空: ∠4与∠8是__________, ∠3与∠6是__________, ∠4与∠6是__________, 二、平行线的画法(1) 放 (2) 靠 (3) 推 (4) 画 三、平行线的判定(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的推导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简单说成: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推理格式: ∵∠1=∠2 ∴a ∥b(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如果∠3=∠6,可推出AB ∥CD 吗? 如何推出?写出你的推理过程? 解: ∵∠3=∠2 又∵∠3=∠6 ∴∠2=∠6 ∴AB ∥CD简单说成: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推理格式: ∵∠3=∠6 ∴AB ∥CD(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如果∠4+∠6=180°,可推出AB ∥CD 吗?如何推出?写出你的推理过程? 解:∵∠4+∠2=180°87654312FEC DBAHG21b aBA632FE CDBAHG6432FE CDBAHG又∵∠4+∠6=180° ∴∠2=∠6 ∴AB ∥CD简单说成: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推理格式: ∵∠4+∠6=180° ∴AB ∥CD 四、随堂练习一、填空1、如果∠B=∠1,那么AD ∥ BC2、如果∠D=∠1,那么____∥_____3、如果∠BAD+∠ABC=180°, 那么____∥_____ 二、填空1、如果∠2=∠6,那么____ ∥_____2、如果∠3+∠4+∠5+∠6=180°, 那么____∥_____3、如果∠7=________,那么AD ∥BC 如果∠7=________,那么AB ∥CD三、探究:如图, ∠5= ∠CDA=∠ABC, ∠1= ∠4, ∠2= ∠3, ∠BAD+ ∠CDA=180°1、∵ ∠5= ∠CDA, ∴______ ∥_______2、 ∵ ∠5= ∠ABC, ∴______ ∥_______3、 ∵ ∠2= ∠3, ∴______ ∥_______4、 ∵ ∠1= ∠4, ∴______ ∥_______5、 ∵ ∠BAD+∠CDA=180°,∴_____ ∥______6、 ∵ ∠5=∠CDA, ∵ ∠5+∠BCD=180° ∠CDA+______ =180° ∴∠BCD=∠6,∴ _____ ∥______ 五、例题探究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垂直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吗?为什么?答:这两条直线平行, 理由如下:1ABCDE7563124ABCD 654312A BCD E21cba1、温故知新如图:因为b ⊥a,c ⊥ a, 所以∠1= ∠2=90° 从而b ∥c 六、综合应用:1、如图,直线AB 、CD 、EF 被直线MN 所截,∠1=∠3,∠1+∠2=180°, CD ∥EF 吗? 解: ∵∠1=∠3 ∴AB ∥EF ∵∠1+∠2=180° ∴AB ∥CD ∴EF ∥CD2、∠1=65°∠2=65°,∠3=115°, 证明(1)DE ∥BC(2)DF ∥AB 解:∵∠1=∠2=65° ∴DE ∥BC ∵∠4=∠1=65° ∴ ∠4+∠3=180° ∴DF ∥AB 七、归纳: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4、如果两条直线都垂直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5、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八、 布置作业完成试题卷G H 321EM NFA B C D 2143ECB FD A这个部分让学生去回顾前面所学习的“三线八角”,为本堂课平行线的判定的学习提供知识基础。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说课稿5.2.2 第1课时《平行线的判定》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说课稿5.2.2 第1课时《平行线的判定》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说课稿5.2.2 第1课时《平行线的判定》一. 教材分析《平行线的判定》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第二节的内容,该节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平行线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判定方法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之前,已经学习了直线、射线和线段的基本概念,对数学的基本概念有一定的理解。

但是,对于平行线的判定,学生可能还没有直观的认识,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理解和掌握。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平行线的概念,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并能够运用判定方法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学生能够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克服困难,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和运用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和几何画板。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平行线实例,引导学生对平行线产生直观的认识。

2.探究新知:a.引导学生观察实例,提出问题:“这些直线有什么特点?”b.引导学生通过操作几何画板,尝试画出平行线,并总结判定方法。

c.教师通过讲解和举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3.巩固练习:a.学生独立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对平行线判定的理解。

b.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及时纠正错误并给予表扬。

4.拓展与应用:a.学生分组讨论,尝试解决实际问题,如设计平行线在生活中的应用。

b.各小组展示讨论成果,分享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

5.总结反思: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并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平行线的判定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平行线的判定(一)》说课终稿

《平行线的判定(一)》说课终稿

《平行线的判定(一)》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平行线的判定(一)》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湘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四节第一课时的内容,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习平行线的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也是后续学习平行线的判定2和判定3以及垂直、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知识的基石。

同时,本节课的学习将加深“角与平行线”的认识,建立空间观念,发展思维,加强推理能力,让学生体会由未知向已知转化的数学思想。

2、学情分析从心理特征来说,七年级这一阶段的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所以在教学中应该抓住这些特点,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从知识状况来说,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和数学活动经验,并且对基本几何图形有一定的认识,具备简单的作图能力。

学生已经学习了平行的定义、平行的性质,具备了探究直线平行的条件基础。

但学生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之间的转换能力较弱,在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方面发展不够均衡。

二、教学目标分析基于以上对教材的理解,根据新课程标准知识、能力、德育目标的要求,结合本节课教学内容特点,及我们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及心理特征,我确定了以下三维目标及教学重难点: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一)这一基本事实的推理过程;能灵活应用这一基本事实进行规范推理证明。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经历探索直线平行的简单推理过程的学习,培养学生进行数学推理的习惯和方法,同时培养提高学生“观察-分析-推理-论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及图形语言的转换,提高学生对数形结合、转化及推理论证等数学思想的认识,养成严谨认真的学习本质。

4、教学重难点:由于本节课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要求较高,所以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平行线判定方法1的推理过程及几何解题的基本格式。

教学难点在具体的情境中将平行线的判定问题转化为角的相等的问题,让学生学会对推理论证问题用符号语言进行规范化的表达。

最新《平行线的判定》说课稿

最新《平行线的判定》说课稿

《平行线的判定(一)》说课稿一、教材分析(一)教学地位和作用本课位于新教材浙教版八年级上册《平行线的判定》第一章第二节的第一课时。

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在充分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体会平行线的第一种判定方法,它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基础知识,是《平行线》的重点之一,学习它会为后面的学习平行线性质、三角形、四边形等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石”。

同时,本节学习将为加深“角与平行线”的认识,建立空间观念,发展思维,并能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交流分享探索的成果,体验成功的乐趣,提高运用数学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经历观察、操作、想象、推理、交流等学习活动,认识同位角,能在图中识别出同位角,并掌握“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这一判定。

2、会用三角尺过已知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过程与方法目标:1、经历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的过程,掌握直线平行的条件,并能解决一些问题。

2、通过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在探索和交流的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人协作的习惯。

2、初步了解推理论证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逻辑推理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及八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重点: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难点:同位角的寻找以及在具体的情境中利用“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二、学情分析从认知结构的角度,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和数学活动经验,并且对基本几何图形有一定的认识,学生已经学了平行线的定义、平行公理及其推论,具备了探究直线平行的条件的基础,但在逻辑思维和合作交流的意识方面发展不够均衡。

三、教法选择与学法指导教法:引导——操作法、观察法、讨论法、多媒体电化教学法学法: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相结合.教学流程:创设情境、复习引入——动手操作、自主探索——总结归纳、得出结论——反馈应用、拓展新知——互动交流、谈谈收获——布置作业、反思提炼.(设计意图:针对七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以及他们的知识水平,本节课我以教学流程六个环节的方法进行.让学生始终处于主动的学习状态,让学生有充分的思考机会,借助小教具和多媒体演示,让学生在实践中思考,在思考、归纳总结的过程中培养其空间观念、简单的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的能力.)四、说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复习引入复习提问1、如图,两条直线a 、b 被第三条直线c 所截, (1)1∠与2∠,1∠与3∠,1∠与4∠各是什么关系的 角?( 2)∠1、∠2的边所在的直线是哪些直线?(3)公共直线是哪条?(公共直线就是第三条直线)(4)∠1、∠2可以看成哪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截出的角?(5)∠1、∠2在位置上有哪些相同点?重点强调位置关系。

平行线的判定说课稿

平行线的判定说课稿

平⾏线的判定说课稿《平⾏线的判定》说课稿各位评委、各位⽼师⼤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北师⼤版数⼋学年级上册第七章第三节《平⾏线的判定》,下⾯我将从教材分析、学⽣分析、教学⽬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法、教学过程等六个环节来说课。

⼀、教材分析本课是⼋年级学过的“同位⾓”,“内错⾓”,“同旁内⾓和”“平⾏线”的继续,是后⾯研究平移以及三⾓形、四边形(特别是平⾏四边形)的相关学习的基础.从本节课起,培养和发展学⽣合情推理能⼒,同时也开始从有条理的⼝头表述逐渐过渡到书写⾃⼰的理由.因此本节课的学习对发展学⽣的合情推理能⼒和逻辑推理能⼒是⾮常重要的⼏何推理等内容的基础,也是空间与图形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情分析学⽣对“同位⾓”,“内错⾓”,“同旁内⾓”和“平⾏线”,四个概念已经了解,并且学⽣已经具备⼀定辨别能⼒,已经具备⼀定知识基础和⼀定认知能⼒,⽽不是⼀张“⽩纸”,虽对于两条直线的平⾏关系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是这个认识是很肤浅的,仅仅处于对⽣活中存在的平⾏线现象的感知层⾯,对于如何判断两条直线平⾏,缺乏相关的知识.另⼀⽅⾯该年龄段的学⽣学习积极性⾼,探索欲望强烈,但数学活动的经验较少,探索效率较低,合作交流能⼒有待加强。

三、教学⽬标知识⽬标:1、经历探索直线平⾏的条件的过程,掌握直线平⾏的条件,并能解决⼀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会⽤三⾓尺过已知直线外⼀点画这条直线的平⾏线。

能⼒⽬标:会⽤判定⽅法1得出判定⽅法2和3,会⽤判定⽅法1,2得出⽅法3,会⽤判定⽅法1.2.3进⾏简单推理。

情感⽬标:体会“由未知向已知”转化的数学思想是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法经历观察、操作、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动,并能积极、主动地进⾏⾃主探索或与同伴交流。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掌握平⾏的判定⽅法。

难点:会进⾏⽂字语⾔,图形语⾔,符号语⾔之间的互译,理解“转化”的思想.五、教法学法分析教法:动⼿实践,⾃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学习数学的重要⽅式。

平行线的判定说课稿

平行线的判定说课稿

3.重点、难点分析 : 重点是:平行线的三种识别方法。 难点是:运用三种识别方法进行简单的推理。 4.课时安排:共1课时 5.教具准备:三角板、自制课件、几何画板 (三)教法、学法 1. 教师教法:引导发现法,利用几何画板融入多媒体 教学 2. 学生学法:独立思考,动手实践、主动发现.
(四)教学过程:
活动一:复习引入
1.看一段视频,板书课题; 2.看图找出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3.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如何利用角来判断两条直线 是否平行?
活动二:动手实践、探求新知
1.探究1 平行线的判定1 动动手:请你用移动三角尺的方法过已知直线 AB外一点P画它的平行线a. 学生动手画完后,投影展示几位同学不同的画 法,比较不同画法的不同之处,引导学生逐步归 纳出: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E A 3 1 D
2 B
C
活动四:你有何收获
两条直线平行的判断方法:1 平行线的 定义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 叫做平行线 2 如果两直线平行于同一直线,那么这 两条直线平行。 3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4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5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6 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 两条直线平行.
活动五:作业布置
1.练习:P174 1, 2, 3 ,4 2.作业:P179 3
《平行线的判定》说课稿
说课人 :阳花云
尊敬的领导、评委、老师大家好!
《平行线的判定》是华东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第2节平行线的判定. 根据我对课标的理解、对教材的研究以及对学生的了解, 我将对设计思想、教材分析、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四个 方面进行说课. (一)设计思想 本节课我充分考虑的数学的严谨性和学生的认知水 平,恰当的处理了实验几何与论证几何的关系,鼓励学生 动手实践、积极思维、主动构建.在教学中既注重培养 学生的直觉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又注重循序渐进地培养、 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引导学生不断概括,教学活动始终 围绕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进行.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了数学 思想方法的渗透,突出了数学的本质.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说课稿范文(通用3篇)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说课稿范文(通用3篇)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说课稿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说课稿范文(通用3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说课稿范文(通用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主要学习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定义,判定定理以及初步应用。

其中,线面平行的定义是线面平行最基本的判定方法和性质,它是探究线面平行判定定理的基础,线面平行的判定充分体现了线线平行和线面平行之间的转化,它既是后面学习面面平行的基础,又是连接线线平行和面面平行的纽带!(可用箭头学好这部分内容,对于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实现从认识平面图形到认识立体图形的非常重要的.二。

教法学法通过对大量实例、图片的观察感知,概括线面平行的定义对实例,模型的分析猜想,实验发现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学生在问题的带动下,进行主动的思维活动,经历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几何图形和几何问题的过程,体会转化、归纳、类比、猜想等数学思想方法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和空间想象力,培养学生的质疑、思辨、创新的精神。

课前安排学生在生活中寻找线面平行的实例,上网查阅有关线面平行的图片、资料,然后网上师生交流,从中体现出学生活跃的思维,浓厚的兴趣,强烈的参与意识和自主探究能力,在初中学生已经掌握了平面内证明线线平行的方法,前一节又刚刚学过在空间中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对空间概念的建立有一定基础,因而可以采用类比的方法学习本课。

但是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空间想象力还有待提高,线面平行的定义比较抽象,要让学生体会“与平面无公共点”有一定困难,线面平行的判定的发现有一定隐蔽性,所以我确定本节的重点是:通过直观感知和操作确认概括出线面平行的定义及判定定理难点是:1、操作确认并概括出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2、反证法的证明方法三。

教学目标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课容量以及《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节课只要求学生在构建线面平行定义的基础上探究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并进行定理的初步运用,灵活运用定理解决相关问题将安排在下一节课。

2023年《平行线》优秀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

2023年《平行线》优秀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

2023年《平行线》优秀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平行线》优秀说课稿1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的5、2节《平行线的性质》(第三课时)、下面我就从教材分析;学生情况分析;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的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设计这几个方面把我的理解和认识作一个说明。

一、教材分析:1、地位与作用:平行线的性质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基础知识,在以后的学习中经常要用到、这部分内容是后续学习的基础,它们不但为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提供了转化的方法,而且也为今后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相似等知识的学习奠定了理论基础,学好这部分内容至关重要。

2、在本节课学习之前,学生已经了解了平行线的概念,经历了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可以判定两条直线平行,那么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之间会有什么关系呢学生有进一步探究的愿望和能力。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内容的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探索平行线的性质,并掌握它们的图形语言、文字语言、符号语言;了解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的区别。

(2)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实验、观察,培养他们主动探索与合作能力,使学生领会数形结合、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和解决使学生感悟到几何知识________于实践并反作用于实践及认识事物的规律是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三、教学重点、难点分析:平行线的性质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基础知识,在以后的学习中经常要用到、这部分内容是后续学习的基础,让学生通过探索活动来发现结论,经历知识的“再发现”过程,可增强学生对性质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因此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为:探究平行线的性质、由于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基本图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且它们互为逆命题,所以学生很容易在记忆和使用时将其混淆、因此,我确定本节课的难点为:明确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的区别四、教法与学法1、教法:采用引导发现法,教师通过精心设置的一个个问题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合作下,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冀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7.4《平行线的判定》说课稿

冀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7.4《平行线的判定》说课稿

冀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7.4《平行线的判定》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冀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7.4《平行线的判定》这一节主要让学生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在教材中,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平行线的概念,然后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究,发现并总结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教材内容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二. 学情分析面对的是七年级的学生,他们对数学有着一定的基础,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掌握了直线、线段等基本概念,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几何证明。

但七年级的学生仍处于青春期,注意力容易分散,对抽象的数学理论可能存在抵触情绪。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并能够运用判定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探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引导发现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几何模型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平行线的概念,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平行线。

2.新课讲解: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探究,发现并总结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3.案例分析: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几何模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平行线的判定过程。

4.课堂练习:设计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及其应用。

6.布置作业:布置一些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应突出平行线的判定方法,采用清晰的字体和简洁的图形,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二是对教师教学过程的评价。

(完整版)《平行线的判定》说课稿

(完整版)《平行线的判定》说课稿

课题: 《平行线的判定》说课人: 白道口镇二中李(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二节第二课时《平行线的判定》是“平行线"内容的进一步拓展,是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平行线的有利工具,是学生们学习特殊四边形的性质及其判定的重要,在整个初中几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本章的重难点之一,更在整个初中教学的数学学习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2、基于上述内容、学情的分析,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数学教学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学生的能力培养为重。

由此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知识目标:1、理解数学证明推理题的基本格式,掌握平行线判定的方法.2、掌握平行线的判定,并能应用这些判定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目标:掌握平行线判定的推理过程,体会“数学转化思想”在推导过程中的应用.情感目标:让学生历经平行线的判定的推理过程,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联系性,在观察,猜想,思考的推理过程中培养学生们的合作交流意识。

3、重难点重点:探索并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难点:理解平行线的判定的推理过程,并能熟练应用平行线的判定解决实际问题。

(二)说教法根据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逻辑思维能力,本着“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原则,采用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师生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说学法因为学生已经在小学的学习里接触过平行线,对于平行线的画法以及含义有了基本掌握。

同时由于上一个课时,我们再一次学习平行线的基础知识,学生对平行线的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由此确定本节课的学法为:1、通过教师正确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发现定理,解决重点。

2、通过教师指导,学生自行完成推理过程,解决难点及疑点。

(四)说教具:三角板,直尺,多媒体直尺,三角板是画平行线准备的,本节课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可以更形象的将平行线的判定推理过程直观形象的展示出来,不但可以提高整节课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而且更容易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平行线的判定说课稿(2)

平行线的判定说课稿(2)

“说课”模板姓名所教学科数学所选课的主题平行线的判定教学对象七年级学生课时数 1 所用教材人教版该课教案:(为了方便导师与同伴评价时了解背景信息,请按下面要求的格式规范地填写教案。

如果您有现成的教案,只要稍加调整就可以了。

这一部分的目的是让他人了解和明白这是怎样一堂课。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经历观察、操作、想象、推理、交流等学习活动,认识同位角,能在图中识别出同位角,并掌握“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这一判定。

2、会用三角尺过已知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过程与方法目标:1、经历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的过程,掌握直线平行的条件,并能解决一些问题。

2、通过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在探索和交流的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人协作的习惯。

2、初步了解推理论证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逻辑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只要写出要点即可)重点:理解两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的推导过程难点:灵活运用两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对问题进行简单说理●运用的多媒体资源及信息技术应用创新点:1.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画法的演示过程,使学生观察在同位角相等的情况下所画直线是平行的。

2.对于判定2和3的推理验证与多媒体有机结合,在判定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的基础上来推理验证判定2和3●教学简要步骤:1、创设情境、复习引入2、探索新知3、巩固练习4、互动交流、谈谈收获5、布置作业、反思提炼6、板书设计平行线的判定(一)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板书设计:(此项可以置于“教学过程”之中,如有独特性和独创性,可以另列于此)以下是说课,其最基本的要求:在“说教材、说学生说学法、说教法手段”三项中至少要填写两项,其中在说教法手段中必须填写信息技术是如何支持学生学习的,每项文字不少于300字务必对着“提示”思路与要求去写,尤其要突出分析与说理、说因的特点说教材提示:可从“教材是什么和特点”;“教材地位与作用”;“教学目标的确认”;“教材编写思路和意图”;“重点难点的分析”;“教材的处理和引出适切性的教法”;“相关的数字资源”等方面来“说”。

平行线的判定说课稿

平行线的判定说课稿

《平行线的判定》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教材浙教版八年级上册《平行线的判定》的第二课时。

下面,我将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及手段”和“教学过程”这四个部分来汇报对本节课的设计。

一、教学内容“平行线”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都经常接触到的。

它是学生学习几何的重要基础之一,也是学习其他学科知识的重要基础。

在七(上)的第七章,学生已经学习了平行线的概念,知道平行线的表示方法,以及过直线外一点画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的画法。

在前一节课,学生接触了“三线八角”,了解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等概念,掌握“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

经过直线外一点画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这种画法的依据其实就是我们刚学过的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因此,这一节课将在学生这样的知识基础上继续学习判定两直线平行的另两种方法:“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在老教材中,平行线的判定是作为公理出现的,在新教材中却至始至终没有出现“公理”二字,只是作为一种方法出现。

它是学生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合作、探究得到的判定两直线平行的方法,这里更注重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能力的培养。

在七年级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初步接触了简单的说理过程。

因此本节学习时,将在直观认识的基础上,继续加强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基于上述内容、学情的分析,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数学教学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学生的能力培养为重。

由此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1、让学生通过直观认识,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2、会根据判定方法进行简单的推理并能写出简单的说理过程;3、运用“转化”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同时确定本节课的重难点:重点: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判定方法的概括与推导.难点:方法的归纳、提炼;例2教学中的辅助线的添加。

三、教学方法及手段布鲁纳说过:“发现包括用自己的头脑来获得知识的一切形成。

平行线的判定说课稿

平行线的判定说课稿

平行线的判定说课稿5.2.2《平行线的判定》第一课时说课稿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第二节中的《平行线的判定》第一课时。

下面是我对本课时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时主要内容是在学生已学过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平行线的内容之后学习的又一个重要知识。

它是继续学习平行线的其他判定的铺垫,它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基础知识,学习它会为后面学习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四边形等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将会加深角与平行线的认识。

通过这一节课内容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及合作交流能力。

鼓励学生善于思考,分析归纳总结。

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提高运用数学的能力。

2,教材重组:《数学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于是我利用多媒体演示向学生展示了他们熟悉而且感兴趣的一些现实生话中能够体现平行线的素材。

如此把教材内容还原成生动活泼的思维创造活动,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3,教学目标:根据《数学新课程标准》对学生在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以及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要求,我把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确定为(1)知识目标,经历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过程,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并学会运用这个判定方法去解决一些简单的几何推理。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合作交流、分析归纳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的良好学习习惯和思维品质。

4,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探索“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是这节课的重点。

难点:同位角相等的寻找。

5,突破难点策略通过创设具有启发性的、学生感兴趣的、有助自主学习和探索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活动丰富、思维积极的状态中进行探究学习,组织好合作学习,并对合作过程进行引导,使学生朝着有利于知识建构的方向发展。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7.3《平行线的判定》说课稿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7.3《平行线的判定》说课稿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7.3《平行线的判定》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数学7.3《平行线的判定》这一节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直线、射线、线段的基本概念,以及垂线的性质和判定基础上进行讲解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通过判定两个直线是否平行,从而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平行线的性质。

教材通过大量的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探究并发现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节内容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直线、射线、线段等基本概念有一定的了解,同时,他们也已经学习了垂线的性质和判定,这些都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然而,学生对于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可能还没有直观的认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以学生已知的知识为基础,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动手等方式,去发现和理解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能够运用判定方法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思考、动手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和理解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这一节课中,我将采用讲授法、引导发现法、动手操作法等教学方法。

同时,我还会运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实例中的直线是否平行。

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平行线的判定。

2.探究: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让他们通过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等方式,去发现和总结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3.讲解:在学生探究的基础上,我对平行线的判定方法进行讲解,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判定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二节第二课时《平行线的判定》说课稿
尚义二中史翠梅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中第二节(平行线及其判定)的第二小节(平行线的判定)的第一课时。

主要内容是平行线的判定方法,这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

本节首先通过平行线的画法等实例让学生在画图、观察、实验、归纳的基础上发现并认可“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

在此基础上再通过探索并证明得到“内错角相等(或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

这部分内容是继“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即三线八角内容之后学习的又一个重要知识,同时它又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基础知识,学好它会为后面继续学习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四边形等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生学情分析
从认知结构的角度,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和数学活动经验,并且对基本的几何图形有一定的认识。

学生已经学习了平行线的定义、画法、平行公理等知识,具备了探究平行线的判定方法的条件和基础。

特别是已经知道平移三角尺画平行线的方法以及“平移”过去是平行的事实.但在逻辑思维、几何语言以及合作交流的意识等方面发展不够均衡,同时通过“说理”、“简单推理”等言之有据的解答问题的习惯和能力还很薄弱。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两直线平行”这一基本事实;探索并证明“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或同旁内角互补),那么两直线平行”;
(2)会用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判定两条直线平行,初步学会用文字语言及符号语言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表述。

过程与方法:
在探索图形的过程中,通过观察、操作、交流、说理等方式,有条理的思考和表达自己的探索过程和结果,体会发现和得到几何结论的一般方法,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主动探究、合作交流以及语言表达的能力。

同时体会“转化”及“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探索、交流、成功与提升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实践,大胆猜想、合情推理的科学态度。

四、教学重点:平行线的三个判定方法。

教学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有两个,一个是判定方法1的得出;另一个是得出判定方法2、3的“简单推理”的过程。

五、教法与学法:根据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逻辑思维能力,本着“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原则,采用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师生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

A C
1
4
2
3
5
8
6
7
B
D
因为学生已经在小学的学习里接触过平行线,对于平行线的画法以及含义有了基本掌握。

同时由于上一个课时,我们再一次学习平行线的基础知识,学生对平行线的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由此确定本节课的学法为:
1、通过教师正确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发现定理,解决重点。

2、通过教师指导,学生自行完成推理过程,解决难点及疑点。

六、教具:三角板,直尺,多媒体
直尺,三角板是画平行线准备的,本节课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可以更形象的将平行线的判定推理过程直观形象的展示出来,不但可以提高整节课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而且更容易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七、教学过程
主要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兴趣导入、合作探究、当堂训练、学以致用、变式训练、应用迁移、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一)、兴趣导入。

出示三张视觉错觉图:
由三张视觉错觉图问这些线是直的还是曲的?是水平的还是斜的?学生们众说不一后提
出眼见未必为实,如何从科学的角度判定两条直线平行,就让我们共同走进课堂。

(二)、合作探究。

(1)请同学们动手操作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平行线,并思考:
①四点“落”“靠”“移”“画”中“落”“靠”的作用。

②三角板在作图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通过推平行线法,经过下边沿的一点作上边沿的平行线,若所画平行线与下边沿重合,则可判断上下两边沿平行;引导学生们思考,三角板的两个位置确定的是两个同位角,依次得出结论。

(2)让学生板演作图过程,并尝试用几何语言描述概括,应用几何语言将推理过程书写出来,教师规范书写格式,注意让学生模仿书写证明推理的格式。

判定方法1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
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板书)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符号语言:∵∠1=∠5
∴AB∥CD(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教师强调指出:关键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

这里我们得出一种由数量关系(同位角相等)判定位置关系(两条
直线平行)的方法。

C
A
D
B
E
F
A
B
C
D
1
2
3 4 5
32
1
F
E D
C
B A (三)、当堂训练:你的智慧你做主,看看你行吗?出示两道三角形中同位角训练题,由浅入深,让学生在观察后再动手。

强化判定方法1的应用,为后边判定方法的得出做出铺垫。

1、你能说出木工师傅用图中这种角尺的工具画平行线的道理吗? 2、如图 如果∠ADE=∠ABC,则__∥ __ 如果∠ACD=∠F, 则__∥ __ 如果∠DEC=∠BCF,则__∥ __ 学生画图合作探究后给出答案。

3、如果如图1已知变为∠3=∠5,你能判定两条直线平行吗? 学生合作交流教师参与指导后学生板演过程。

得出结论:判定方法2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教师规范板书几何语言。

如果变为∠4+∠5=180°,你能判定两条直线平行吗?
得出结论:判定方法3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四)师生互动共同总结:
平行线的三种判定方法,关键:找第三条截线 ,通过数量关系(同位角,内错角相等或同旁内角互补)得出位置关系(两直线平行) 方法:通常通过对顶角或邻补角进行转化。

(五)、学以致用:1、出示引课中的问题,问同学们现在有哪些方法可以判定两条直线是否平行?巩固前边所学知识。

2、如图:① ∵ ∠2 =___(已知) ∴ ___∥___( ) ② ∵ ∠3 = ∠5(已知) ∴ ___∥___( ) ③∵ ∠4 +___=180°(已知)
∴ ___∥___( )
3、如图:如图:已知 ∠1 = ∠4( 或 ∠2 = ∠3,
∠ABC = ∠5 ,∠5 = ∠ADC, ∠ABC +∠BCD=180°) , 可以判定哪两条直线平行? 为什么? (课件演示变式题型)
(六)、变式训练:如果两道给出的条件不是我们所学的同位角或内错角或同旁内角,让同
学们试着转化为我们熟知的三种角,再次体现转化思想的应用。

1、如图,当∠1=∠2时,AB 与CD 平行吗?为什么?
A
C
1
4 2
3 5
8
6 7 B
D
4
1
2
3
A
B
C
E
F
D
2、如图,当∠1+∠2=180°时, AB 与CD 平行吗?为什么?
(七)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你收获了哪些知识,思想,方法? (八)布置作业:
必做题:教科书习题5.2第1、2、4、7 题; 课外探究题:
1、一学员在广场上练习驾驶汽车,两次拐弯后,行驶的方向与原来的方向相同,这两次拐弯的方向和角度可能是( )
A 、第一次向左拐30°,第二次向右拐30°
B 、第一次向右拐50°,第二次向左拐130°
C 、第一次向右拐50°,第二次向右拐130°
D 、第一次向左拐50°,第二次向左拐130°
2、一条公路修到湖边时,需拐弯绕湖面过,如果第一次拐的角∠A 是120°,第二次拐的角∠B 是150°,第三次拐的角∠C,这时的道路恰好和第一次拐弯之前的道路平行,则∠C 的度数
八、板书设计 平行线的判定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2
内错相等,两直线平行。

∴AB ∥CD(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关键:找第三条截线
方法:通过对顶角或邻补角进行转化。

N
C
B
A
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