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只有一个儿子教案

合集下载

(教案Word)语文7上 14 走一步,再走一步

(教案Word)语文7上 14  走一步,再走一步

14*走一步,再走一步一内容解读1.点明时间,交代地点文章开头点明了故事发生的时间是“一个酷热的七月天”,故事发生的地点是“费城”。

“56年”说明事情过去已久,但仍记忆犹新;“仍能感受到当年那股灼人的热浪”既点明了事情发生时的天气状况,又说明了这一天使作者印象深刻。

(第1段)2.描写心理,埋下伏笔这几段描写了“我”不敢冒险的微妙心理,交代了“我”不敢爬悬崖的原因是牢记母亲的训诫,说明“我”是一个听话的孩子。

“我绝大部分时间都是一个病弱的孩子”说明“我”体质弱,为下文“我”爬悬崖时落后遇险埋下伏笔。

(第2~4段)3.交代位置,写出感觉“在很远的另一边”交代了悬崖的位置,“像一面几近垂直的墙”交代了悬崖的特征,“只有60英尺左右”交代了悬崖的高度,“耸立”一词表明悬崖在“我”的眼中极高。

(第5、6段)4.恐惧心理,描写细腻这几段采用了多种描写方法,描写了“我”上不去、下不来的极度恐惧心理。

“浑身发抖”“怦怦地跳动”表现了“我”的胆怯害怕,照应了前文提及的“我”身体病弱。

“吓坏了”写出了“我”对要爬小山道的恐惧心理,为下文做了铺垫。

“喂,等等我”“我不能”用语言描写写出了“我”遇到困难时的软弱无助。

这时杰里“看起来很担心,但最后还是和其他孩子一起走了”,为下文杰里和父亲找“我”埋下伏笔。

“我”一个人在悬崖上,十分害怕,“感到阵阵晕眩”“听见有人在哭泣、呻吟”“意识到那就是我”等语句把“我”胆小、害怕、紧张的心理描写得淋漓尽致。

(第7~17段)5.父亲鼓励,走下悬崖“我”按照父亲教的办法,最终一步一步地走下悬崖。

父亲的话不多,但充满了关爱和鼓励。

“你需要想的是迈一小步”,这是父亲教给“我”战胜困难的办法,为“我”生发感悟做了很好的铺垫。

(第18~28段)6.生发感悟结尾一段写“我”由此次经历感悟到的人生哲理:生活中的大困难是由许多小困难组成的,小困难是不难战胜的,只要一步一步地战胜小困难,再大的困难也能战胜。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4.高尔基和他的儿子》苏教版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4.高尔基和他的儿子》苏教版

五年级上册语文《14.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案(苏教版)教材简析《高尔基和他的儿子》选自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课文通过高尔基和他10岁儿子之间发生的“栽花赏花”以及“写信教子”两件生活小事,反映了高尔基父子之间的亲情和高尔基育子先育心的拳拳爱心。

全文以“爱”为轴心,语言清新,含义深刻,耐人寻味。

第一件事栽花赏花,重在描写,其中第4、5自然段中景色描写,既写出了花儿的美好,又烘托了人物心情和品质,值得细细品味。

第二件事写信教子,重在说理。

“‘给’,永远比‘拿’愉快……”富有哲理,是全文点睛之笔。

【设计理念】本篇课文第一课时教学应紧扣“爱”字展开,引导学生品词析句、潜心品文,既让学生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领悟基本的表达方法,又让学生感悟文本内容,体会作品的思想内涵。

课前预习单的使用旨在了解学生的学情,以学定教,在充分“备学生”的基础上,紧紧围绕不同层次的学生现状,适时调控课堂。

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习得表达方法,获得思想启迪,受到情感熏陶。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2个生字,理解“探望”、“欣赏”等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4、5自然段。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课文脉络。

3.精读课文“栽花赏花”部分,体会父子真爱,领悟以写景烘托人物心情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4、5自然段。

2.体会父子真爱,领悟以写景烘托人物心情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1、咱们班的孩子都喜欢读书,能说几句读书的名言吗?出示幻灯片高尔基的名言:这两句是谁说的?你对高尔基了解吗?请同学读作家卡片,去更多的了解高尔基。

2.读了作家卡片我们知道高尔基是作家,他不仅是一位伟大的作家还是一位伟大的父亲,今天我们就学习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之间发生的故事。

板书课题,齐读。

二、记忆回放检查预习1.课前老师布置了预习同学们预习的怎么样呢?出示课件——生字2.课文读得怎么样呢?找三位同学读课文。

14.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案)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14.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案)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14苏教版14.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学目的】一、知识与技艺1.学会本课2个生字。

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3.联络课文内容和生活实践,体会〝给予〞的外延。

二、进程与方法品读感悟课白话语,感受父爱子、子爱父的人世亲情。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联络课文内容和生活实践,体会〝给予〞的外延,初步懂得人生的快乐在于付出的道理。

【重点难点】重点:联络课文内容和生活实践,体会〝给予〞的外延。

难点:联络课文内容和生活实践,体会〝给予〞的外延,初步懂得人生的快乐在于付出的道理。

【课时布置】1课时【课前预备】教员预备:多媒体课件。

先生预备:预习生字和课文,搜集关于高尔基的信息资料。

【教学进程】一、兴趣导课1.同窗们,一同读两那么名言:书是人类提高的阶梯。

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

2.同窗们知道这两那么名言是谁说的?〔高尔基〕3.点题:明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高尔基和他儿子的故事——«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二、全体感知1. 自在阅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懂课文。

2. 出示生字词,正音,指点〝妻〞、〝瞧〞的写法。

妻瞧芳欣3.再读课文,说说这篇课文主要描写了什么?这篇课文是关于高尔基的故事,主要表达了高尔基和他儿子之间〝栽花赏花〞和〝写信教子〞的两件生活大事。

三、精读领悟1.自在读课文思索:〔1〕高尔基是什么人?高尔基是一位伟大的作家,他把自己的终身都献给了无产阶级革命事业。

〔2〕阅读课文我们可以把这篇课文分为几局部呢?第一局部:〔1〕高尔基很爱自己的儿子。

第二局部:〔2-5〕栽花赏花。

第三局部:〔6-9〕写信教子。

2.学习第一局部,思索:〔1〕高尔基是什么人?高尔基是一个伟大的作家。

〔2〕高尔基和儿子的关系怎样样?他很爱自己的儿子。

3.学习第二局部,自在阅读2-5自然段,思索:〔1〕〝有一年,高尔基在意大利的一个小岛上疗养,他的妻子带着儿子前来探望他。

〞高尔基和儿子的感情如何?高尔基的家在苏联,而他在意大利疗养,千山万水也没有隔断父子情。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4高尔基和他的儿子第二课时苏教版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4高尔基和他的儿子第二课时苏教版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4高尔基和他的儿子第二课时苏教版教材简析:课文通过高尔基和他10岁亲小孩之间发生的“栽花赏花”以及“写信教子”两件生活小事,反映了高尔基父子间的亲情和高尔基育子先育心的拳拳爱心,他期望亲小孩明白得人一辈子的欢乐在于付出,而不是索取,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一个让所有人都需要的人,这是一种超脱了人间亲情的崇高的爱。

教学目标:1、创设"爱"的情境,切入语言品读,感受父爱子、子爱父的人间亲情;2、明白得高尔基信中最后两段话的含义,初步明白得人一辈子的欢乐在于付出的道理;3、通过合作学习解疑迁移,引起共鸣,乐于倾吐表达并努力实践。

教学重点:1、通过品读词句,感受父爱子、子爱父的人间亲情;2、明白得“‘给’永久比‘拿’愉快”的深刻含义。

教学难点:明白得“‘给’永久比‘拿’愉快”的深刻含义,读明白父亲的良苦用心。

教学预备: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谈话导入,质疑明题,激发爱好。

1、谈话:“同学们,什么时候,你专门欢乐,内心感到特愉快?”2、读句质疑,提炼研读主题:“课文中高尔基对“什么事最欢乐”是如何样说的:(出示句子)‘给’,永久比‘拿’愉快。

”让学生朗读这句话,之后质疑:“读了这句话,你想问些什么吗?”然后从学生的提问中提供出本节课的2个研读主题:①谁给了谁什么?②如何“给”?二、品读"栽花赏花",领会“给”意,体会“愉快”,感悟“美好”,感悟父子情深1、学习课文2、3自然段,感受"子爱父"。

(1)、朗读第2自然段,读后谈发觉:“读这段话的时候,你有没有发觉,谁给了谁什么?”你是如何样明白得那个“探望”的?小男孩探望父亲时做了些什么?过渡:“读书时就应该如此,注意一些词语,去想,去发觉,去感受,这是一种专门好的读书方法。

”(2)、自由读、悟第3自然段:“让我们用同样的方法读读第3自然段,看看这段话中,哪些词语引起了你的注意,在下面加点,再想想,从中你会发觉些什么,产生如何样的感受。

第14课给儿子的一封信(语文版九年级上教案)-教学教案

第14课给儿子的一封信(语文版九年级上教案)-教学教案

第14课给儿子的一封信(语文版九年级上教案)-教学教案第14课给儿子的一封信教学内容本课在教材第108一113页。

作者通过书信的形式向儿子介绍了自己的成长历程,同时对儿子的性格、思想、行为进行剖析,勉励他不断完善自己,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一些生僻字词的用法,能正确、灵活地加以运用。

2.进一步了解书信的有关知识,明白作者如何通过这种体裁表情达意。

3.通过作者一些字词句的使用,体会这些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4.文章使用许多写作手法来加强表达效果,应掌握其精髓,并能正确、灵活地运用。

◆过程与方法1.教师深情朗读部分片段,并详细讲解这些内容如何表达、升华作者的思想。

2.教师设计问题,让学生去从不同角度理解、体会作者的父子深情。

3.组织讨论,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去探讨对父子、母子亲情的认识。

4.结合其他关于亲情的名篇,来谈如何从细微处来表现,使学生加深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能够感受到父爱、母爱的伟大、朴实,从内心激起对父母或其他亲人的热爱。

2.使学生能够恰当、客观地认识许多有关“代沟”的一些争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牛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4.文章使用许多写作手法来加强表达效果,应掌握其精髓,并能正确、灵活地运用。

◆过程与方法1.教师深情朗读部分片段,并详细讲解这些内容如何表达、升华作者的2.教师设计问题,让学生去从不同角度理解、体会作者的父子深情。

3.组织讨论,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去探讨对父子、母子亲情的认识。

4.结合其他关于亲情的名篇,来谈如何从细微处来表现,使学生加深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能够感受到父爱、母爱的伟大、朴实,从内心激起对父母或其他亲人的热爱。

2.使学生能够恰当、客观地认识许多有关“代沟”的一些争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牛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重点1.进一步理解书信这种文学体裁的有关常识,并能在此基础上加以记忆。

新野县第二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4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案1苏教版

新野县第二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4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案1苏教版
一、看图揭示课文。
1.(出示高尔基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位老人吗?(板书:高尔基)对,他就是今天课文中的主人公之一,文中还有一个小主人公是谁?(补充完整课题)高尔基是一位伟大的作家,他教育儿子也很特别,课文讲述的就是发生在高尔基与他的儿子间的几件事。
2.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学课文,提出自学要求.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生字,学生认读。
(2)指名朗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词义.
3。师范读课文;学生体会后再读课文;齐读课文。
三、引导学生理清课文脉络
1。学生读文,想想哪儿节可以合并为一段.
2.交流分段情况。
四、指导写字。
1.提示写字要点。
2。学生描红后临写。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精读课文
1.学生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高尔基父子间的哪几件事?分别用哪几个自然段来写的?
5.卷地风来忽吹散,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江枫渔火对愁眠。
7.公元前73年,角斗士__ _ _______________率领七十多名同伴冲出角斗士学校,逃到维苏威山举行起义.
八、判断,对的打“√",错的打“×"。(7分)
1.徐霞客经常抱着追求功名的观念读书。()
七、填空。(8分)
1.当时的读书人,都忙着追求科举功名,抱着“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念,埋头于经书之中。
2.读万卷书,________________。
3.知者乐水,________________.
4.乘兴而行,________________.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四单元第14课《高尔基和他的儿子》∣苏教版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四单元第14课《高尔基和他的儿子》∣苏教版

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14课《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教学设计课题高尔基和他的儿子单元第四单元学科语文年级五年级学习目标1.会写本课2个生字。

2.品读感悟课文语言,感受父爱子、子爱父的人间亲情。

3.联系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体会“给予”的内涵,初步懂得人生的快乐在于付出的道理。

重点联系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体会“给予”的内涵。

难点联系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体会“给予”的内涵,初步懂得人生的快乐在于付出的道理。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前苏联的文坛止,有一颗耀眼的明星,他的名字就叫高尔基。

2.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位无产阶级作家。

前苏联著名作家、诗人,评论家,政论家,学者。

作品有长篇小说《母亲》、自传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著名的散文诗《海燕之歌》等。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高尔基和他儿子的故事——《高尔基和他的儿子》3.板书课题《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拓展学生的课外知识。

讲授新课一、初读感知1.初读课文,感知课文。

(1)自由阅读课文,圈出本课生字。

交流识字方法:通过熟字加偏旁识字:广+龙——庞、妻。

教师指导学生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妻”上下结构,注意整个字的笔画。

通过熟字加偏旁识字,可以减轻学生的难度,有(2)理解词语。

小组内合作学习,扫除生字、词障碍,不能解决的,师生共同解决。

出示词语:qīpánɡchàyān juézāi妻子脸庞姹紫嫣红镢头栽种教师领读。

词语理解:(3)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叙述了高尔基和他儿子之间“栽花赏花”和“写信教子”的两件生活小事。

二、精读领悟1.全文共分几部分?每部分内容是什么?第一部分(1):高尔基很爱自己的儿子。

第二部分(2-5):栽花赏花。

第三部分(6-9):写信教子。

2.第一部分(1)品读第1自然段,高尔基是什么人?(2)高尔基对自己的儿子怎么样?3.第二部分(1)品读第2-5自然段,“有一年,高尔基在意大利的一个小岛上休养,他的妻子带着儿子前来探望他。

第14课 学习有方法教学设计

第14课 学习有方法教学设计
活动(一)游戏体验 学习有方法
通过刚才的故事我们知道了,不管做什么事都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只有方法对了才能成功,学习也是如此哦,下面,我们来玩24点游戏。
1.游戏规则:任意抽4张牌,用各张牌上的点数通过加、减、乘、除法列一个算式,最快的初“24”的人获胜(J、Q、K分别代表11、12、13,A代表1;所抽取的4张牌每张只能用一次)。
小结:这节课我们总结了这么多的学习方法,分享方法很重要,关键是我们要做到互相帮助,共同学习,一起进步。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引导学生交流分享学习方法,体验学习的快乐。
五、课堂总结:
能学好的方法还有很多,这些方法就像一把金钥匙,帮我们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我们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找到好的学习方法,相信自己一定能学的更好。
帮助学生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促进他们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教 法:情景导入法、讲授法、引导点拨法、游戏法
学 法:自主合作探究法、游戏法
教学准备:
教 师:多媒体课件
学 生:自己满意的绘画、书法作品。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
认识到学习有方法,明确方法很重要。




同学们,老师给大家讲个故事《填满屋子的光》。请同学们边听边想:富翁的三个儿子谁最聪明?
小学道德与法治集体备课教案---- 教学设计
年 级
二年级
单元
第四单元
课题
14.学习有方法
课 时
2课时
主备人
上课时间
案别
定稿教案
授课人
审核人
备课
组员
教 学 设 计
旁批
教材分析:
本课所说的的“学习有方法”,既包含办法、策略层面,还包含认识、态度层面,指不畏惧学习苦难,感受学习有苦但是也有乐。“算24点”这个游戏虽然有些难度,但是掌握了技巧和方法后,就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本课教材还呈现出了学生课堂学习和生活中的真实经历,旨在引发学生结合切身体会去观察比较,发现学习的好方法。而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感受只有会学习才能学得好。教材同时也是提示学生,在向他人学习的过程中,不是简单地模仿、照搬。好的学习方法因人而异,我们在向他人学习的同时,还要创造性地寻求合适自己的方法。分享与合作既是寻找有效学习方法的途径,本身也是通过学习实践,总结出的快速掌握知识的方法之一。

二年级下学期语文13-17课教案

二年级下学期语文13-17课教案

13、我给奶奶送阳光执教日期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11个生字,书写5个汉字。

积累8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描写阳光美的句子。

理解课文中重点词句的意思。

教材分析:这是一篇反映幼儿生活的文章。

主人公鹿儿只有4岁,她用围裙把阳光包起来送给奶奶的做法,虽然幼稚可笑,但反映了她关心长辈的美好心灵,同时,这又是文章的趣味所在。

全文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展开,又用儿童的语言把故事娓娓道来。

学情分析:课文反映的是幼儿的生活学生对课文感兴趣,学生能做到流利地朗读课文,课前进行了预习,基本掌握了学习生字的方法,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对生字的学习教师可以发挥学生的小老师作用,但是本班的学生理解能力较差,不一定能理解奶奶夸奖鹿儿的话。

教学重点、难点:1.学习生字,词语,积累词语。

2.积累描写阳光美的句子。

教学准备:课件录音机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1.师:小朋友,平时,你送礼物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吗?送过什么?2.师:有个叫鹿儿的小女孩,她把阳光送给了她的奶奶。

3.出示课题: 14我给奶奶送阳光(齐读)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1)为什么要送阳光给奶奶?(2)她是怎么送的?(3)结果怎样?师:你们问得真好,这节课就让我们到课文中找一找。

二.整体感知课文1.听课文录音,听准字音。

2.轻声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

3.学习带有生字的词语:紫花叽叽喳喳念叨安慰膝盖三.再读课文,理解词句。

1.指名分节读课文,思考:为什么鹿儿要送阳光给奶奶?(1)正音(2)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句子。

A.鹿儿的奶奶腿坏了,不能出屋,口里总是念叨:“多想见到阳光啊!”理解奶奶想要阳光的原因,(指导朗读)B.看到了可爱的阳光,鹿儿心里油然升起了一个美好的想法:“啊!多好的阳光啊,我要把他带回去,作为礼物送给我的奶奶。

”(指导朗读,个别,小组读)师:阳光美在哪儿?指导朗读课文1——4节,(男女生读)师:原来鹿儿见到那么美丽的景色,灿烂的阳光,难怪会自然而然地想到要送阳光给奶奶。

14 高尔基和他儿子(附教案)

14 高尔基和他儿子(附教案)

段落大意
第一段(第1自然段):总写高尔基很爱 自己的儿子。
第二段(第2~5自然段):写第一件 事——栽花赏花。
第三段(第6~9自然段):写第二件 事——写信教子。
2 用钢笔描红、临写。
妻 庞
妻(下面的“女”一横要写 得长一些。)

páng
妻 高尔基 探望 阵阵 欣赏 意大利 假期 芳香 盛开
庞 休养 姹紫嫣红 彩霞 红扑扑 妻子 摇晃 染红 脸庞
休养:休息调养。指使身心得到休息或滋补。 姹紫嫣红:形容花的品种繁多,五颜六色,景 色艳美。
读好长句子。
来到爸爸身边以后,他顾不上休息, 一直在忙着栽种各种各样的花草。 春风吹来,姹紫嫣红的花儿轻轻摇 晃着,散发出阵阵芳香,引来了一只只 蜜蜂。 要是你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 留给人们的都是美好的东西,那你的生 活该会多么愉快呀!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高尔基
高尔基是前苏联无产阶级文学的伟 大代表。他出生于一个贫苦的木工家庭, 早年丧父,寄居外祖父家中。8岁就开始 独立谋生,做过各种各样的苦活儿,渴 求知识的他勤奋读书,终于成为一位伟 大的作家,他的作品很多,著名的有 《在人间》、《母亲》、《海燕之歌》 等。
14 他的儿子叫什么名字? 是干什么的? 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
高尔基的儿子只有10岁,还没有 镢头那么高。来到爸爸身边以后,他 顾不上休息,一直在忙着栽种各种各 样的花草。假期很快过去了,他告别 爸爸,跟妈妈一起回家去了。
春天到了,儿子种的花全都开 了。春风吹来,姹紫嫣红的花儿轻 轻摇晃着,散发出阵阵芳香,引来 了一只只蜜蜂。
春天到了,儿子种的花全都 开了。
出示要求: a、画出生字词,标出自然的长句子 要反复读几遍,做到不添字不漏字,直 到读通为止。 d、读通全文,把课文多读几遍,想想 每一个自然段说了什么事?

14 在柏林 教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优质课教学设计

14 在柏林 教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优质课教学设计

备课素材【教材分析】《在柏林》是一篇微型小说,在不足四百字的文章里涉及的是一个沉重的话题:战争的残酷性。

作者截取火车上短暂的一幕,以后备役老兵的一段话为小说情节的核心,隐去所有背景、过程的交代,而把惨烈的战争后果直接推到读者的面前。

小说的篇幅极短,却包孕着丰富的内涵;情节如此简单,却有着极强的可读性。

这篇微型小说的高明之处就在于意想不到的结尾,所以优秀的微型小说并不在于要有巨大的字数和曲折离奇的情节。

我们在品味这篇文章时就应抓住文章中这种抖转直下的独特效果。

这篇微型小说篇幅很短,不必纠缠于小说的层次,选取适当的句子理解提问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体会它的特点和魅力。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柏林:德国首都和第一大城市。

位于东部施普雷河与哈弗尔河交汇处。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1948年),柏林分成东、西两区。

1961年民主德国在东、西柏林之间筑起“柏林墙”。

1990年10月3日两德统一后,柏林墙拆除,东、西柏林合并,成为德国首都。

第二次世界大战:简称二战,亦可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是以德意志第三帝国、日本帝国、意大利王国三个法西斯轴心国和匈牙利王国、罗马尼亚王国、保加利亚王国等仆从国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为另一方进行的第二次全球规模的战争。

战争范围从欧洲到亚洲,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作战区域面积2200万平方千米。

据不完全统计,战争中军民共伤亡9000余万人,5万多亿美元付诸东流,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世界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以美国、苏联、英国、中华民国等反法西斯国家和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侵略者赢得世界和平与进步而告终。

第二次世界大战在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这次战争带动了航空技术、原子能、重炮等领域的发展与进步。

课后作业基础积累大巩固一、组词。

思()指()假()神()腮()脂()遐()伸()二、照样子,写词语。

2023年二年级部编版语文下册教案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案(5篇)

2023年二年级部编版语文下册教案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案(5篇)

2023年二年级部编版语文下册教案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案(5篇)2023年二年级部编版语文下册教案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案篇一学习目标1、会认本课时的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能有感情地朗读第四、五、六自然段。

3、感悟雷雨前的景物是怎么样变化的。

学习重点1、会认记本课时的4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第四、五、六自然段。

学习难点:感悟雷雨中的景物是怎么样变化的。

审美视点:情景美,制造美课前预备:1、反映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景象的课件。

2、生字词卡片。

3、学生自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一、引入1、直接读课题,雷雨小朋友都见过吧,谁能说说。

2、刚刚大家说了许多自己看到的雷雨的景象,也把他观看到的雷雨写进了课文里,让我们一起走进18课,感受感受笔下的雷雨吧。

二、识字1、究竟写了雷雨的哪些景象,请小朋友自己读读课文,读的时候留意生字的字音,不熟悉的字请教你的同桌。

自读课文2、出示句子:刚刚小朋友读得特别仔细,生字这个拦路虎毁灭没有?教师从课文里选了4个句子,看水能字音读准,句子读通。

其他的小朋友可要听认真了,看他的字音读准没有,句子读通没。

自读──指名读──评议──齐读3、出示生字:生字在句子中能读准,单独消失还能读好吗?同桌互读──男女赛读4、记字形:生字朋友的名字读准了,样子记住了吗?怎么记的?5、稳固生字:(1)自读生字卡上的词语,分大组组词(2)在生活中识字三、学习课文1、分大组赛读课文2、边读边想围绕雷雨,你读的这个局部写的是雷雨什么时候的景象?指名答复(板书:前中后)3、品读课文:想不想观赏一下雷雨的这三个不同的景象(板书:)雷雨前:(1)出示课件:你观察了什么,听见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板书:乌云、大风、闪电)(2)从你观察的,听见的,感受到的,你认为这是什么时候的景象?(3)刚刚大家看了,说了雷雨前的景象,现在我们读一读写的雷雨前的景象,看看你能读懂些什么?体会到什么?自读课文──指名答复──谈体会──齐读(4)小结:是呀,雷雨前的天气闷得让人透不过气来,黑沉沉的乌云像巨石一样压下来,狂风席卷大地,闪电、雷声也不甘示弱,赶来凑喧闹,多可怕的气氛呀,把你感受到的通过朗读来告知大家,让教师也感受到。

《我儿子一家》教学教案:让学生探究复杂家庭关系

《我儿子一家》教学教案:让学生探究复杂家庭关系

《我儿子一家》教学教案:让学生探究复杂家庭关系。

一、教学目标1.了解艺术电影《我儿子一家》中人物及其家庭关系的背景和生活经历。

2.通过深入探讨家庭关系,探索复杂家庭关系对个人生命经历的影响和应对方式。

3.学习电影艺术和影片美学,理解电影对人们的影响和价值。

二、教学内容1.电影简介2.电影的主题3.观察和分析复杂家庭关系对电影人物的影响4.探讨反拒绝和文化融合三、教学步骤1.开场讨论我们讨论一下复杂家庭关系。

询问学生,“你是否认识一些复杂家庭关系,比如离婚成年人重新组建家庭,或孩子成年后牵涉到了多个家庭?”各位学生将回答这个问题,并参与进一步讨论。

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分享自己的经历,了解家庭关系的多样性。

2.观看电影学生观看电影《我儿子一家》,重点观察人物及其家庭关系的背景和生活经历。

3.电影主题:如何理解反拒绝和文化融合?接下来,教师将向学生介绍电影的主题。

解释一下反拒绝。

我们可以定义反拒绝为不拒绝对方,并努力与对方建立联系和沟通。

反拒绝是一种心态,也是积极的生命哲学。

例如在电影中,孙菲莲遇到了过去曾捐肝的组织者,虽然一开始她还很抵触,但后来还是向这个人敞开了心扉,接受他的帮助。

文化融合指不同文化的吸收和融合。

在电影中,张楚渝是一位来自美国的母亲,但她被描绘成适应孙菲莲的中国文化。

这个角色的体现,阐述了如何在文化融合中找到自己的身份,以及如何通过交流、学习和合作,创造更美好、更综合的未来。

教师与学生交流以上概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主题。

4.家庭关系分析接下来,我们将小组分为几个小组来分析电影中的家庭关系。

小组之间可以就他们的评论和分析进行交流,所以我们需要评分表,让学生评价剧中人物及其关系。

评估的方面包括角色关系、角色性格、角色主张等。

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后,向其他小组分享他们的分析。

5.单独作业学生将独自完成作业,写一篇文章,探讨家庭关系对人生的影响。

学生将分析电影中的家庭关系,展示他们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小学二年级语文《只有一个儿子》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二年级语文《只有一个儿子》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二年级语文《只有一个儿子》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篇一】小学二年级语文《只有一个儿子》原文三个妈妈在井边打水,一个白胡子老爷爷坐在一块石头上歇着。

一个妈妈说:“我那个儿子又伶俐,又有力气,谁都比不过他。

”第二个妈妈说:“我那个儿子唱起歌来赛过黄莺,谁都没有他那样好的嗓子。

”第三个妈妈呢,什么也没说。

那两个妈妈问她:“你怎么不说说你的儿子啊?”第三个妈妈说:“有什么可讲的?他没什么特别的地方。

”三个妈妈打了水,拎着水桶回家去。

那个老爷爷跟在后面慢慢地走着。

一桶水可重啦!三个妈妈走走停停,手都拎痛了,水直晃荡,腰也快要折断了。

这时,迎面跑来了三个孩子。

第一个孩子只顾自己翻跟头,像车轮子在转。

他看也不看妈妈一眼。

第二个孩子只顾自己唱歌,像只小黄莺。

他也不看妈妈一眼。

第三个孩子跑到妈妈跟前,接过妈妈手里沉甸甸的水桶,提走了。

三个妈妈问老爷爷:“看见了吧,这就是我们的儿子,怎么样啊?”“哦?有三个儿子?他们都在哪里呀?”老爷爷说,“我只看见了一个儿子啊。

”【篇二】小学二年级语文《只有一个儿子》教案一、导入:1、指名一生唱《小乌鸦爱妈妈》。

2、小朋友,还记得我们在一年级时学过的这篇课文吗?那只爱妈妈的小乌鸦,深受我们小朋友的喜欢。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知道回报父母关爱的孩子一定会受到大家喜爱的。

今天我们还要来学习一篇这样的课文。

3、板书课题,齐读,正音。

二、新授:1、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只有一个儿子”这句话是谁说的?课文中划出相关的句子。

2、交流出示:“哦?有三个儿子?他们都在哪里呀?”老爷爷说,“我只看见一个儿子啊。

”(1)指导读句。

(2)质疑:到底有几个儿子?文章中明明提到了三个儿子,为什么老爷爷说只有一个儿子?3、请同学再读课文,用直线划出三位妈妈说的话。

用曲线划出三个儿子来到井边不同表现的句子。

4、个别读三位妈妈介绍儿子的话,要求读出妈妈们的不同语气。

5、小结,过渡:一个妈妈为自己儿子的聪明伶俐又有力气而感到自豪;另一个妈妈也在为自己儿子有一副美妙的嗓音而骄傲。

《只有一个儿子》教学设计

《只有一个儿子》教学设计

值观的培养评价不足。
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
加强课堂互动
通过设计更具趣味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其思维能力和 表达能力。
拓展教学内容
适当补充与课文相关的背景知识和文化内涵,帮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家庭亲情与责任感 的重要性。
完善评价方式
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考查,以更全面地评价其学习 成果。同时,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互评,培养其自我反思和合作学习能力。
《只有一个儿子》教学设计
汇报人: 2023-12-22
目录
• 课程背景与目标 • 教学内容与方法 • 教学过程设计 • 学生活动设计 • 教学评价与反馈 • 教学资源与开发 • 教师自我反思与提高
01
课程背景与目标
教材分析
课文背景
《只有一个儿子》是一篇寓言故事,通过讲述三个母亲讨论自己的儿子,最终 只有一个儿子实际行动帮助母亲的故事,传递了孝顺和实际行动的重要性。
鼓励与激励
通过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促使学生不断进步 。
06
教学资源与开发
教材资源挖掘
文本解读
通过对《只有一个儿子》的深入解读,挖掘其中蕴含的家庭教育 、亲子关系等主题,为教学设计提供思路。
插图利用
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插图,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
思考题引导
利用教材中的思考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本主题和意义。
07
教师自我反思与提高
总结本次教学经验
教学目标明确
本次教学紧扣“家庭亲情与责任感”的主题,通过讲解、讨论和角色扮演等多种方式,使 学生深入理解了课文内涵。
教学方法多样
运用多媒体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和案例分析等手段,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

《三个儿子》教案

《三个儿子》教案

《三个儿子》教案《三个儿子》教案篇一教学目标:读懂故事,理解老爷爷的话,并从中得到启示。

教学重难点:理解老爷爷为什么说只看见一个儿子。

教学过程:一、质疑引题:明明是,老爷爷为什么说只看到了一个儿子呢?出示课题,学生读课题,导入新课“”。

二、检查预习情况(根据预习题目):读课文,通过预习你认识、学会了哪些生字词(小组展示汇报),结合课文说说词义。

嗓:嗓子、嗓音胳膊:肩膀以下,手腕以上的部分。

酸:因疲劳或疾病引起微痛或无力的感觉。

甸(沉甸甸):形容沉重的样子。

晃荡:摇动、摆动,向两边摆动。

三、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读后小组讨论。

1、找出课文中三个妈妈讨论自己儿子的部分和的不同表现及老爷爷的话。

课文先写了什么,接着写了什么,较后写了什么。

2、通过讨论汇报理清课文的脉络,并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课文先写了三个妈妈在井边打水,一位老爷爷在旁边休息;接着写了三个妈妈议论自己的儿子;较后写了的不同表现让老爷爷感到自己只看见了一个儿子。

3、默读课文,想一想为什么老爷爷说只看见一个儿子?说说你读了这篇课文想到了什么?(或讨论你是妈妈的儿子吗?说说你的理由)(1)读后思考,小组讨论老师提出的问题。

(2)汇报发言。

四、理解句子“?”老爷爷说,“不对吧,我可只看见一个儿子。

”老爷爷的话是根据迎面跑过来的的表现说的。

两个被妈妈引以为豪的儿子都只是表现自己的才能,对妈妈手中沉甸甸的水桶视而不见。

而只有那位认为自己的儿子没有什么特别地方的妈妈的'孩子懂得爱妈妈,他接过妈妈手中的水桶跟着走了。

老爷爷认为,心中有妈妈,知道怎样爱妈妈的儿子才是妈妈的儿子。

五、读完课文后同学们想到了些什么,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通过讨论让大家懂得只有关心妈妈、懂事明理的儿子才是真正的儿子。

并要懂得关心父母、关心他人。

六、朗读课文七、积累好词佳句附:板书:妈妈比儿子——儿子对妈妈——只看见一个儿子《三个儿子》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会认6个字,书写4个生字,理解并运用“沉甸甸”“既……又……”等词句。

小学一年级语文《只有一个儿子》教案

小学一年级语文《只有一个儿子》教案

小学一年级语文《只有一个儿子》教案《只有一个儿子》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三个妈妈在井边打水,她们一边打水一边夸自己的儿子。

当母亲们拎着很重的一桶水回家的时候,三个儿子都来了,但只有一个儿子接过妈妈手中的水桶。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一年级语文《只有一个儿子》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小学一年级语文《只有一个儿子》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生字5个,理解“沉甸甸、拎”等词语的意思,会写“歇、拎”等5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出人物说话的语气。

重点理解老爷爷说的话。

3、发挥想象,和小伙伴合作,编成或续演故事。

4、懂得关心、孝敬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教学重点:1、认识生字5个,理解“沉甸甸、拎”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理解老爷爷说的话。

教学难点:懂得关心、孝敬长辈是中华民族地传统美德。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复习旧知,激发情感。

1、朗诵《小乌鸦爱妈妈》。

2、交流:你喜欢小乌鸦吗?为什么?二、揭示课题,初读课文1、“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啊,知道回报父母关爱的孩子一定会受到大家喜爱的。

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第14课——只有一个儿子(板书课题,齐读)2、听老师读课文,思考:“只有一个儿子”这句话是谁说的?找到相关的句子。

3、交流出示:“哦?有三个儿子?他们都在哪里呀?”老爷爷说,“我只看见一个儿子啊。

”(1)读句(2)学生质疑:到底有几个儿子?文章中明明提到了三个儿子,为什么老爷爷说只有一个儿子?4、小组学习;(1)自由读通全文,组内正音。

(2)小组学习生字。

(3)讨论问题:为什么老爷爷说只有一个儿子?5、出示词语:伶俐嗓子特别迎面弯腰拎水桶比赛(1)比较“伶”和“拎”(读音、部首)(2)桶—找姐妹字(3)赛——书空上半部分第二课时一、学习生字,研读课文。

1、课文中提到了三个儿子,那么三位妈妈是怎么评价自己的儿子呢?(1)自读1——6小节,划出相关的句子。

儿子的愿望大班科学教案

儿子的愿望大班科学教案

儿子的愿望大班科学教案一、引言孩子是天使,他们的天性好奇,充满探索精神。

在我们成年人的眼中,他们或许只是一个小小的孩童,但是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无限的。

我们应该尊重孩子的愿望和兴趣,并努力满足他们的需求。

在这个教案中,我们将探讨一个儿子的愿望,帮助其实现大班科学教学的目标。

二、背景介绍作为一名教育者或家长,了解孩子的愿望是非常重要的。

在我们的教学和家庭中,不少孩子会表达他们对科学学习的热爱。

这是一个很好的信号,证明孩子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这种好奇心是孩子学习科学知识和技能的重要驱动力。

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回应孩子的愿望,提供适合孩子年龄的科学教学。

三、愿望分析对于这个教案,我们首先需要了解这个儿子的愿望是什么。

或许他在观察自然景象时感到好奇,或者对生物学、物理学等科学领域有浓厚的兴趣。

作为教育者或家长,我们应该鼓励孩子表达他们的兴趣和愿望,并与他们一起探索科学的奇妙世界。

四、教案设计1. 科学实验a. 设计简单的科学实验,以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愿望。

例如,制作一个简易的火箭,并与孩子一起观察火箭的起飞过程,解释火箭原理。

b. 手工制作简单的实验器材,如万用表、显微镜等,让孩子亲自动手操作。

2. 亲身体验a. 安排参观科学博物馆,让孩子亲身体验科学的魅力。

观察展出的科学实验和模型,与孩子一起讨论。

b. 带孩子进行户外观察活动,如观察天空、花草、昆虫等。

教导孩子发现科学现象,并引导他们提出问题和合理解释。

3. 绘本阅读a. 选取科学主题的绘本,与孩子一起阅读。

通过绘本的故事情节和图画,让孩子了解科学知识。

b. 鼓励孩子用绘画来表达他们对科学的理解和想象。

可以通过绘画比赛、展览等方式,给予孩子展示和分享的机会。

4. 团队合作a. 安排小组合作活动,并设立科学问题,让孩子通过合作讨论和实践来解决问题。

b. 带领孩子进行简单的科学实验,并观察实验结果。

鼓励孩子彼此合作,分享彼此的发现和想法。

5. 学科整合a. 教师可以将科学与其他学科整合起来。

语文版初中语文九上《14给儿子的一封信》word教案 (2)

语文版初中语文九上《14给儿子的一封信》word教案 (2)

14. 给儿子的一封信教学目标(一)体会文章中蕴含的深情;(二)品味富有哲理,含义隽永的语言。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人的一生中会拥有许许多多珍贵的东西,(问学生)生命中你最看重什么?为什么?(生答)(老师归纳)我们每个人最看重的事物也许不一样。

有人最看重艺术,愿意为艺术奉献终生;有人最看重自由,“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有人最看重学识;有人最看重健康;有人最看重诚信等等。

然而不管你最看重什么,人的生命中有一样东西是不可或缺的,也应该是人人必须看重的,那就是亲情。

今天,我们来学习刘亚洲先生《给儿子的一封信》,这封信寄托着父辈对子女浓浓的真情,相信一定会给大家带来不少新的感受和启发。

(板书标题)二、解题1.介绍作者刘亚洲先生。

明确:(教师择要介绍)刘亚洲,安徽宿县人。

中共党员。

1952年10月出生,1968年参军,1972年入武汉大学英文系学习,1974年开始文学创作,处女作长篇小说《陈胜》于1977年出版。

大学毕业后到空军联络部工作,创作了一系列国际军事题材的报告文学,代表作品有《恶魔导演的战争》《两代风流》《攻击、攻击、再攻击》等。

1984年,南国有战事,随军采访,负伤,创作了战争题材的小说《一个女人和一个半男人的故事》,引起反响。

1984年在第四次全国作家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理事。

1986年,任美国斯坦福大学东方语言系客座教授。

1990年后创作了《广场》、《胡耀邦之死》、《实录》等作品。

多次获奖。

不少作品被翻译成外文在国外出版。

2.读了标题后,同学们会问:刘亚洲先生为什么要给儿子写信?信上主要写了哪些内容?这两个问题正是我们解读这封书信的关键。

三、初步阅读课文1. 学生自读课文,对照注释,结合【字词积累】,查字典扫清文字障碍;2. 思考“解题”2中提出的问题。

四、研读课文老师范读全文,请同学们认真体会这封书信中蕴含的情感。

要求学生围绕下列问题进行分析:(解说:要让学生自主学习研究,让学生充分参与,教师对分析思考不到位之处加以点拨或补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只有一个儿子
教学目标:
1、能在语境中认识“歇、伶、俐、赛、莺、嗓、拎、桶、腰、甸”10个生字。

掌握“包字头”。

积累词语‘伶俐’‘沉甸甸’等并了解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体会人物说话时心情并读出语气;
3、懂得作为子女要关心、孝敬长辈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师:前不久刚过了三八妇女节,很多小朋友都为妈妈做了些事,谁来说说看。

(2、3生交流)
2、师:今天的课文也是关于孩子和妈妈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学习14课。

(板书课题:14、只有一个儿子。


3、师:谁来读课题(个别读“子”要读轻声,“一个”要做强调。


4、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通过预习,谁能告诉我,课文共有几小节(生:13节)
2、师:课文里出现了那些人物呢请同学开小火车读课文。

其他小朋友边听边思考。

3、师:课文一共写了几个人物啊(生:7个)他们分别是(三个妈妈、三个儿子和一个老爷爷)
(PPT出示)。

4、引导学生质疑:读了刚才的课题,看了屏幕上的内容。

你有什么疑问吗
5、师:是呀,文中出现了三个儿子,可课题却说只有一个儿子,这是为什么呢就让我们带着这个
疑问,一起走进课文。

三、学习课文。

故事从哪里开始的请一位同学读一读课文的第一小节学习‘歇’,(写一写)
看,有三个妈妈——在她们的旁边还有一个白胡子老爷爷——。

在三位妈妈眼中,她们的儿子分别是怎么样的呢
(一)学习2-6小节
1、师:读读课文2-6小节,用“——”划出三位妈妈评价儿子的话。

2、师:第一个妈妈怎么说自己儿子的
“我那个儿子又伶俐,又有力气,谁都比不过他”(指名读)
(1)这个儿子有什么优点(贴字条:伶俐有力气)
学习‘伶’(后鼻音)理解“伶俐”
(2)儿子这么优秀,妈妈什么心情怎样读(指导朗读个别读男女生读)
3、师:那么第二个儿子,妈妈是怎么说的
“我那个儿子唱起歌来赛过黄莺,谁都没有他那样好的嗓子。

”(指名读)
(1)第二个儿子有什么优点嗓子好到什么程度(字条:唱歌赛黄莺)
黄莺是唱歌最好听的一种鸟类,第二个儿子的歌声却比黄莺还好听,所以第二个妈妈说‘谁都没有他那样好的嗓子’,什么意思
(2)作为妈妈你有什么心情读一读这句话!(个别读,会读的同学起立读)
4、师:那第三个妈妈怎么说自己儿子的
“有什么可讲的,他没什么特别的地方。

”(指名读)(字条:没什么特别)
老师也来读读这句话。

你听了什么感觉。

5、是啊,母亲都是疼爱自己孩子的,但表达的方式不同。

(师引读)第一位妈妈骄傲的说…第二位母亲自豪的说…第三位母亲平淡的说…
(二)学习第七小节
1、聊了自己的孩子后,妈妈们要回家了,她们手上有什么(生:水桶)
给它一个动词,‘拎’,谁来学一学,它和刚才学的伶俐的伶一样吗
2、水桶重不重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3、请一位同学读,一位同学演一演。

(三)学习8-11节
1、看到妈妈这么辛苦,文中的3个儿子会怎么做呢请你读一读课文8-11小节,用曲线划出相关
语句
2、交流:第一个儿子(字条:看也不看妈妈一眼)只顾什么意思
第二个儿子(字条:也不看妈妈)
3.妈妈拎着水桶那么重,可前两个儿子迎面跑来看都不看妈妈一眼,看看第三个儿子怎么做的(生读)
这桶水确实很重,你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沉甸甸)
学习‘甸’,包字头,单独第四声,词语沉甸甸中第一声。

(用实物感受)
找出这句话中的动词:跑到,接过,提走(字条:接过水桶)
4. 这3个儿子看到妈妈的辛苦后有不同的表现,(师引读)
这一切老爷爷都看在眼里,他说:…(引读13节)他为什么这样说他真的看不清有几个儿子吗(生自由答)
5.师:是啊,前两个儿子有各自的本领,(引读板书)但他们不关心自己的妈妈。

只有第三个儿子,
虽然他没有特别的本领,但在妈妈最劳累时帮助了妈妈。

他才是一个真正的儿子。

所以老爷爷最后会说:只看到…(一个儿子)
四、总结课文揭示深意
1同学们,在这篇课文中你们要向谁学习
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向第三个儿子学习,“做关心长辈、孝敬长辈的好孩子”
板书:
14只有一个儿子
第一个儿子伶俐有力气看也不看妈妈一眼
第二个儿子唱歌赛黄莺也不看妈妈不像儿子
第三个儿子没什么特别接过水桶,提走了真正的儿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