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_七年级上册_第9课秦统一中国(导学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案+导学案
第9课秦统一中国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巩固统一的措施;秦灭六国的背景教学难点:确立中央集权制度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公元前246年,13岁的秦王嬴政登基称王。
公元前230年,秦王发兵灭韩,拉开了10年统一战争的序幕。
秦王嬴政二十六年,灭齐,至此天下尽归于秦。
秦王建立起中央集权制的庞大帝国,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天下万民只有一个领袖——秦始皇。
那么,历史上的秦始皇有什么历史功绩呢?我们该如何评价他?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9课《秦统一中国》。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秦灭六国1.合作探究:秦始皇能够灭掉东方六国,实现统一的原因有哪些?小组合作交流。
2.教师总结归纳:(1)战乱频繁、百姓渴望安定。
(2)商鞅变法使秦国实力超群。
(3)秦王嬴政招募人才,积极策划。
3.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了解归纳秦王统一的过程。
提示:(1)时间:公元前230年—前221年。
(2)秦灭六国的先后顺序:韩、赵、魏、楚、燕、齐。
(3)人物:嬴政。
(4)都城:咸阳。
(5)结果: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咸阳。
4.图片展示:观察教材《秦朝形势图》5.教师讲述:秦灭六国后,又北进南下,对边疆地区进行开拓和经营,管辖范围大为拓展。
6.秦统一的历史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目标导学二:确立中央集权制度1.课堂活动:学生表演小品《朝会》,情景再现,感受秦朝确立中央集权制度的过程。
(《朝会》剧本附教案文件夹内)2.问题思考: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创建的原因有哪些?提示:一是秦实现统一后,原来各自为政的政治形态不能适应新的社会发展;二是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
3.学生自主学习:归纳秦始皇创立的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
提示:皇权至高无上:“始皇帝”——“秦始皇”;中央设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在地方:推行郡县制。
4.教师讲述:在政治上所采取的措施起到的作用是,巩固了封建国家的统一,加强了对人民的统治。
(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优质课导学案_8
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案学习目标1.了解秦统一六国的基本情况,记住秦统一中国的时间,都城及最高统治者的称号。
2.通过情景模拟——秦统一后征收赋税情景,培养学生于具体历史场景中,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统一的理解,让学生认识统一对人民生活的重要性,从而让学生产生感情共鸣。
学习重点:秦的统一及其意义;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
学习难点:秦王朝的性质与特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过程及其内容;度量衡的统一。
导读法、讨论法、问题探究法多法结教具准备多途径资料,多媒体课件;学习过程导入新课:请大家欣赏一部电视剧的片头曲,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在《古风》中的诗句:“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它叙述了秦灭六国,统一全国的气势。
秦是如何灭六国的?又是如何巩固统一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9课——《秦统一中国》。
一.示标导学:1.识记秦王嬴政统一六国的史实,了解其重要意义。
2.知道秦始皇巩固统一的具体内容。
3.了解中央集权制度对巩固统一的重要性。
4.认识秦的统一符合历史发展潮流和人民愿望,是历史的进步。
学生大声朗读学习目标,明确本节课学习内容。
二、自主学习:一、秦为什么能统一六国?1.由于商鞅变法,经济、军事得到发展,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
2.有一位雄心勃勃的国王(如嬴政)和贤人辅佐(如李斯、吕不韦等)。
3.正确的策略,远交近攻。
4.秦统一六国,顺应了民心,人民渴望统一二、那么统一之后有意义吗?(学生答:有)是的,有,而且是大大的有。
大家和同桌讨论及思考下有什么意义。
(叫一学生回答一下)第一、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分裂割据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师:请在重点词语下重点标记。
那么,我们再切身想一想,大家是愿意生活在战乱纷争的时代呢,还是愿意生活在和平统一的时代?毫无疑问,和平时代。
)第二、统一使人民获得了较为安定的生活和生产的环境。
秦的统一,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此点为增加内容,目的在于让学生产生历史情感)。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第9课 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9课秦统一中国》是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讲述了秦统一中国的过程和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情况。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秦的统一、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战争等。
本课内容是对学生进行历史教育的重要素材,使他们了解国家的历史,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对于历史故事和人物具有较强的兴趣。
但同时,他们对历史知识的掌握还不够成熟,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来引导他们学习。
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秦统一中国的过程,掌握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认识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战争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民族自豪感,增强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秦统一中国的过程,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2.难点: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战争的原因。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2.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深入学习教材内容,了解秦统一中国的历史背景和相关知识。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内容,了解秦统一中国的基本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引出本课内容:秦统一中国。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秦统一中国的过程,包括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等。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如推行郡县制、统一度量衡等。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战争的原因。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案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案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一、知识与能力: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秦始皇统一中国的背景和过程,知道秦朝维护统一和集权的措施:郡县制、三公九卿制,统一文字、货币和度量衡、修建道路。
通过教师对秦朝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地位的介绍,使学生从历史发展的进程中认识秦朝统一中国的意义,认识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对中国历史和文明的深远影响。
通过本课插图中展示的文物图片,使学生了解多种历史呈现方式,并学会从中获取相关历史信息。
二、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学会从战国末期特殊的历史条件理解秦朝统一的背景和原因。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秦朝巩固统一和集权的措施,通过前后比较的思维过程,认识到这些措施的历史进步性,进而认识历史不断向前发展的基本趋势。
使学生能够运用动机与后果的概念。
通过阅读课文中的历史地图,使学生掌握秦朝后期的疆域范围,从而形成一定的历史空间概念。
使学生在学习秦朝的统一与集权措施时,能够结合课文提供的佐证史料,分析概括这些措施的历史进步意义,从而掌握阅读历史教科书,运用史料具体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秦朝统一历史作用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分裂往往会导致战乱和纷争,统一则带来交流和和平,秦朝统一是民心所向,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通过对秦朝开拓岭南过程的了解,使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成员融入中华民族这个历史共同体的时间有先有后,中华民族的形成是一个历史过程。
通过对秦朝统一和集权措施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秦朝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历史与中华文明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四、学习目标:1、知道秦始皇,通过秦统一中国,探究秦统一中国原因2、通过秦巩固政权,了解秦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和统一措施3、探究秦中央集权制度和统一措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了解历史的途径有很多,但最真实的就是通过考古文物来还原历史,1975年考古学家在一处墓穴中发现了两封战国时期的家书。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 秦统一中国》(教案)
古时候都是土路,车轮反复 碾压之后会形成与车轮宽度相 同的两条硬地车道。秦朝制定车 同轨法令。
开凿灵渠 作用: 沟通了湘江和漓江, 便利了南北的水运交通
军事上
北击匈奴,修筑万里长城
秦始皇派蒙恬北击匈奴,并修筑长城。长城 西起临洮,东到辽东,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万 里长城”。
三、秦朝的疆域
秦始皇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他带给中华民族的不仅仅是国家的统 一、疆域扩大而产生的安定与荣耀,更是政治、经济、文化上的融合,给人 课堂小结 民心理上带来强烈的认同感与凝聚力。统一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统一是 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发展动力,所以,我们要坚决维护国家的统一,反对任 何分裂国家的行为。
思考:秦灭六国有什么意义?
学生思考
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长期割据
混战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
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二、巩固统一
国家统一了,现在威风了。 但是,这么大的国家该怎么 治理呢?
政治上
创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
1.在中央:
学生勾画相
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拥有至高无上 关内容
第 9 课 秦统一中国 教案
课题 第 9 课 秦统一中国
1.知识与技能
了解秦灭六国的原因,掌握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
措施及作用。
2.过程与方法
学习目标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团结互助的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秦统一中国作用的分析,认识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秦
2019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九课秦统一中国导学案精品教育.doc
第 1 页
注意: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 国家。 【知识点●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重难点) 1.背景:秦实现统一后,原来各自为政的政治形态已不能适应新的社会发展,为加强对全 国的统治,秦朝创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2.措施 (1)皇权至高无上: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皇帝,拥有至高于上的权威,总揽全国 的一切军政大权。赢政自称“始皇帝”,史称“秦始皇”。 提醒:贏政灭六国,称皇帝前称为秦王赢政,称皇帝之后才身为秦始皇。 (2)中央设三公.皇帝之下,设有中央政权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统领 ,分别掌管 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最后的决断权权由皇帝掌控。 (3)在地方推行郡县制: ①概况:废除西周以来实行的分封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轨的那县 制。全国分为 36 郡,后增至 40 多郡郡的行政长官称郡守;郡下设县,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 长。郡县的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县下又设乡、亭、里等基层社会组织。 ②作用:皇帝和朝廷牢牢地控制着统治全国各地的权力,并巴政治、法律、军事、土地及赋 役等制度推向全国。 ③影响: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注意:郡县制不是秦朝首创的。秦国从战国商鞅变法时就开始实行郡县制。 【知识点●巩固统一的措施】 1.目的:为了适应国家统一的需要。 2.文化一统一文字,使用小篆 (1)背景:战国时,七国的文字书写各异。 (2)概况:秦始皇为消除文字上的差异,命丞相李斯等人统一文字,制定笔画规整的小篆, 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 注意:小篆是中国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由国家规定的标准汉字形态。 (3)作用:文字的统一,使政令能够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行,也使不同地域的人民能够顺畅沟 通,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3.经济-----统一货币和度量衡 (1)统一货币: ①概况:秦始皇下令废除六国的货币,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标准货币 ,在全国流 通。 ②作用:改变了以往币制混乱的状况,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 (2)统一度量衡: ①原因:以前各诸侯国使用的长度、容量和重量标准不一。 ②概况:秦始皇规定以秦制为基础,统一度量衡制度,所有度量衡用器由国家统监制。 ③作用:便利了经济的发展。 4.交通 (1)车同轨:为加强各地的交通往来,秦始皇下令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并修筑贯通全国 的道路,使秦朝的陆路交通四通八达。 (2)开凿灵渠:秦始皇派人开凿灵渠,沟通了湘江和漓江,便利了南北的水运交通。 5.军事----修长城:秦始皇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并修筑长城。 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 注意:长城的修筑保护了中原生产的发展,巩固了北方边防,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 慧的结品,也是秦朝役使百姓的见证。 6.秦朝的疆域: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之一。 三、课堂检测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是一篇介绍秦朝历史的重要课文。
本课主要围绕秦朝的统一、秦始皇的中央集权制度、秦始皇焚书坑儒以及秦朝的灭亡等四个方面进行叙述。
课文内容丰富,语言简练,生动有趣,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历史素材,使他们了解秦朝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秦朝历史的了解相对较为有限。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对诸侯国之间的争斗和百家争鸣的形势有所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将秦朝的历史与之前的学习内容进行衔接,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
此外,学生对于秦始皇焚书坑儒等事件可能存在一些误解,需要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纠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秦朝的历史背景、统一过程、中央集权制度以及秦始皇焚书坑儒等基本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秦始皇和历史人物,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历史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秦朝的统一过程、中央集权制度、秦始皇焚书坑儒事件。
2.教学难点:秦始皇焚书坑儒事件的历史背景和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手段,营造生动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设置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和教辅: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材、相关的历史图片和视频资料。
2.教学工具:多媒体投影仪、白板、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秦朝的版图和统一过程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争斗,引出秦朝的历史地位。
同时,提出问题:“你们认为一个国家要想实现统一,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和因素?”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秦朝的统一过程,重点讲解秦始皇的中央集权制度,包括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
2023-2024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第9课秦统一中国
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教学课题】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材分析】本课选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主要讲述了秦王朝的统一和巩固统一采取的措施。
秦的统一,符合我国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第一次真正意义上中国历史上的统一,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局面。
秦统一后,秦始皇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军事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这些对后来的封建国家的巩固和经济、文化的发展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统一国家的建立这一单元在整个中国古代史教学中起着承前启后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第9课《秦统一中国》在这一单元中处于中心地位。
因此,学习好本课内容对今后学习我国不同时期的历史情况将有极好的启迪作用学习。
【学生分析】我校是一所乡镇寄宿制学校,学生家长多为农民且常年外出打工学生成为留守儿童,因此在课余里,查阅资料的途径较少,大部分学生主要靠课本获取历史知识,这就要求我在教学中,注意利用现有资源,挖掘教学潜力。
通过图片、音乐、视频再现历史形成浓厚的历史氛围,给学生更多的历史背景资料,以此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使学生印象深刻。
本课所讲述的是中国古代史,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朝代,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标志着我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开始。
本课距离现在的学生年代久远,学习理解具有一定的难度。
但本课的授课对象是七年级,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正处于童年期向青春期过渡阶段,思维较活跃,具有较强的表现欲,会比较积极地与老师进行互动学习。
因此我在本课教学中力求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出当时的历史情境,通过丰富的图片、视频资料,尽可能的给学生展示出当时的时代背景,让学生感悟历史变化的过程,采用学习小组和排练课本剧的方法,力求让学生在探究和感悟中学会学习,并在教学中要注重课堂活跃气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秦的统一、秦朝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意义;了解秦朝的疆域和秦长城,灵渠两项古代工程。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主要讲述了秦国在战国时期逐渐崛起,最终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秦朝。
本课内容涉及秦国的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政治制度、军事力量以及秦始皇的改革措施等方面,旨在让学生了解秦朝的历史地位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秦朝的了解可能仅限于一些零散的知识点。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图片和视频等多种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秦朝的历史。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秦朝的历史地位、建立过程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掌握秦国在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政治制度、军事力量等方面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客观评价能力,认识统一国家的的重要性,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秦国在战国时期的崛起过程,秦朝的统一六国,秦始皇的改革措施。
2.难点:秦始皇的中央集权制度和对内外的改革措施。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创设生动有趣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引导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资源:图片、视频、PPT等教学资料。
2.教学工具:计算机、投影仪、黑板等。
3.学生活动材料:笔记本、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秦国地理位置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战国时期的诸侯国,引出本课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PPT呈现秦国在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政治制度、军事力量等方面的特点,为学生提供一个全面了解秦国的框架。
(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公开课导学案_0
第九课秦的统一一、教材分析本课的课程标准是:知道秦始皇和秦统一中国,了解秦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和统一措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秦朝的统一》一课在中国古代史中起着承前启后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商鞅变法后,秦国逐渐强大,秦朝的建立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为中国长期的大一统局面奠定了基础。
秦统一后,秦始皇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对统一的封建国家的巩固和经济、文化的发展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此本课在整个中国古代史中占有重要地位。
二、学情分析依据“以学定教”原则,教师为主导,除了要对教学内容进行透彻分析,还需要对学生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初一学生的心智还不太成熟,但对历史有或多或少的了解。
同时,又有强列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也有较强的表现欲。
因此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让他们在参与中把握知识。
1、知识与能力了解秦统一中国,建立统一国家的基本情况;知道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理解秦统一中国的意义。
掌握识读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
(2) 通过一系列问题的思考,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1) 认识统一对历史发展的影响,培养其维护国家统一的情操。
(2) 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一位雄才大略的封建帝王。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秦的统一及其意义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突破方法:通过动画演示、教师讲述、制作图表、学生讨论等方法实现重点的突破。
教学难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突破方法:由于七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其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中央集权制很难理解。
由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图表的方法领会中央集权制的层级关系。
五、教法学法1、教法:问题教学法、探究法、讲授法、多媒体教学法2、学法:讨论法、图示法、自主探究法六、教学媒体多媒体教学课件七、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春秋战国连年纷争,战乱不已,在战国有哪几个主要的诸侯国呢?到了战国后期这几个主要的诸侯国中哪个国家的实力最强?春秋战国战争连年不断,社会动荡不安,加入你生活在当年的乱世之中,你有什么样的想法?你最渴望的是什么?(学生回答)看来秦最后能赢得民心,顺应民意。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9课《秦统一中国》导学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9课《秦统一中国》导学案导学案:秦统一中国学科:历史年级:七年级上册教材:历史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课题:第9课秦统一中国【导学目标】1.了解秦朝的历史背景和产生的原因;2.了解秦朝的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3.了解秦朝的文化成就和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学习重点】1.明确秦统一中国的历史背景和原因;2.掌握秦朝的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3.理解秦朝的文化成就和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学习难点】1.理解秦统一中国的历史背景和原因;2.了解秦朝的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
【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1.让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即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
2.引导学生思考:战国时期大家族割据、内外难统一,是否会对中国造成什么负面影响?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二、自主学习1.同学们阅读教材第9课“秦统一中国”的内容,了解秦统一中国的历史背景和原因、秦朝的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以及秦朝的文化成就和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同学们自主完成教材第9课的课后习题,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
三、合作探究1.同学们将小组成员的认识互相交流,讨论每个小组摘录的课文关键词和准备的思维导图,汇报和比较各组的认识。
2.老师根据同学们的回答,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秦统一中国的历史背景和原因、秦朝的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秦朝的文化成就和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四、梳理知识1.让学生回答并总结:秦统一中国的历史背景是什么?产生的原因是什么?2.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秦朝的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
3.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捕捉和总结秦朝的文化成就和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以方便下节课分享。
五、拓展延伸1.老师展示一幅图画:“兵马俑”,并向学生讲解兵马俑的发现和意义。
2.鼓励学生积极提问和思考:秦朝的文化成就还有哪些?秦朝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有哪些?【课堂作业】1.完成课后习题;2.预习下节课的内容:第10课“汉朝的创立”。
【板书设计】秦统一中国一、秦统一中国的背景和原因1.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2.大家族割据带来的难题二、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1.集权制度:君主专制、郡县制、官僚制2.秦律:法家思想的体现和实践三、文化成就和历史影响1.兵马俑的发现和意义2.其他文化成就和影响【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和梳理知识三个环节,帮助学生建立起秦统一中国的概念,并理解了秦朝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以及文化成就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人教版历史七上第9课秦统一中国导学案
人教版历史七上第9课秦统一中国导学案初中七年级历史导学案秦灭六国,统一全国的主要原因是( )B.秦国是当时最强的国家法家思想奠定了理论基础 D.有强大的军事力量进行兼并战争2019-2020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训练:第9课秦统一中国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9课秦统一中国一、选择题1.制作年代标尺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史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秦国完成统一大业的时间应该是()2.假如你是旅行社的一名导游,一位游客要去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的都城参观,请你告诉他应该去下列哪一城市()A.西安B.南京C.咸阳D.洛阳3.有学者指出,秦始皇所创立的事业,不仅为中国设立了以后版图的基本框架,也为中国的政治制度奠定了基础。
秦始皇首创的是()A.分封制B.中央集权制C.三省六部制D.行省制4.假如有一名秦朝的政府高官,他每天工作特别繁忙,除了将大臣的奏章归纳整理外,还得对一些违法乱纪的官员进行暗访、调查。
那么,这名政府高官应该是() A.丞相B.御史大夫C.太尉D.郡守5.在本课学习中,某学习小组的同学就“分封制”和“郡县制”进行了激烈争论。
下列观点正确的是()A.分封制是封建社会的象征B.分封制结束了地方官吏的世袭C.郡县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统治D.郡县制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6.相传秦朝的传国玉玺是用和氏璧镌刻而成的,上刻文字:“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八个字应该用哪种字体()A.小篆B.隶书C.楷书D.行书7.秦朝修筑的万里长城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秦长城的起止点是()A.临洮—咸阳B.临洮—辽东C.陇西—辽东D.临洮—函谷关8.右图是秦朝的疆域简图,其中缺少的地点应该是()A.岭西B.新疆C.陇西D.西亚二、非选择题9.中国历史实现真正的统一是从秦朝开始的,秦朝开创了2000多年的封建制度。
今天就来探究学习一下辉煌的秦王朝。
2022年七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第9课 秦统一中国 学案
第9课秦统一中国学案【学习目标】1.识记秦王嬴政统一六国的史实,了解其重要意义。
2.掌握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具体措施,知道秦始皇巩固统一的具体内容。
3.通过对秦始皇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分析,认识这种制度对巩固统一的重要性。
4.认识秦的统一符合历史发展潮流和人民愿望,是历史的进步。
【重点难点】1.重点:确立中央集权制,巩固统一的措施。
2.难点:秦灭六国的原因及秦统一中国的意义,大一统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
【自主学习】一、秦灭六国1.条件(1)时期连年战争,各国人民希望结束战乱,过上安定的生活。
(2)秦国经过 ,实力超过东方六国,具备了统一六国的条件。
(3)秦王 ,雄才大略,任用贤人,积极策划统一大计。
2.经过(1)从公元前230年起,秦国先后攻灭韩、赵、魏、楚、燕、。
(2)年, 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
3.历史意义:结束了以来长期征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
二、确立中央集权1.目的:适应新的社会发展,加强对的统治。
2.中央集权制度(1)皇帝制度:国家最高统治者称 ,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总揽。
(2)中央机构:中央设、太尉、 ,分别掌管、和监察事务。
(3)地方机构:废除 ,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 ,郡县的长官都由直接任免。
3.影响:皇帝和朝廷牢牢地控制了全国各地的权力;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的基本模式。
三、巩固统一的措施1.巩固统一的措施(1)文化:命李斯等人统一文字,制定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
(2)经济:统一货币,以秦国的作为统一货币;统一制度。
(3)交通: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
(4)军事:开凿 ,统一岭南及东南沿海地区;派北击匈奴,修筑(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2.巩固统一的影响:有利于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利于的交流与发展,促进了各地的发展。
3.疆域:秦朝的疆域东至 ,西到 ,北至一带,南达南海。
【当堂达标】1.(济宁中考)西安碑林博物馆有一石碑上刻有“皇帝立国……灭六暴强……壹家天下”等字。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导学案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9课秦统一中国本课目标重点:秦完成统一,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难点:秦始皇巩固统一采取的措施及其作用。
名师点睛【释疑解难】秦统一全国的原因和意义。
(1)原因:①春秋战国以来的纷争,给人民带来了灾难,人民渴望安定和平。
②这一时期,各民族间的交往密切,各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加强,为统一提供了基础。
③商鞅变法后,强大起来的秦国不断兼并邻国的土地。
④秦王嬴政的个人因素,重用人才、雄才大略、决策适当等。
⑤统一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
(2)意义: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的分裂割据局面,开创了中国历史上首次大一统的局面。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
【易错警示】秦朝与秦国: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由嬴政建立的一个统一的朝代,是在战国七雄之一的秦国统一六国后建立的。
秦朝和秦国二者有联系又有区别。
课前感新知一、秦灭六国1.原因:秦国经过______变法,实力超过东方六国,具备了统一六国的条件。
秦王______即位后,为灭亡六国进行了充分的准备。
2.过程:秦国自公元前______年至公元前______年,先后攻灭韩、赵、魏、楚、燕、 ___六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
3.作用: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______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二、确立中央集权制度4.目的: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______创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5.内容: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______。
嬴政自称“始皇帝”。
设有中央政权机构,由______、______、御史大夫统领。
在地方上建立____________,县以下又设_____、里、亭等基层组织。
三、巩固统一的措施6.措施:将______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
以圆形方孔______ 作为标准货币,在全国流通。
还统一了度量衡制度。
7.作用:统一______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统一______和度量衡,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 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
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9课 秦统一中国(导学案)(精品)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花都学校历史课堂同步辅导第9课秦统一中国导学案学生班级____姓名_____一、课前自主学习(用15分钟的时间阅读课本,在下列括号内填上合适的答案):1.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实力超过东方六国,具备了统一六国的条件。
秦王________即位后,积极策划统一大计。
2.公元前______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咸阳。
3.秦的统一,结束了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_________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4.秦实现统一后,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创立了大一统的_______________制度。
5.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为,总揽全国的一切军政大权。
中央政权机构由________、太尉、御史大夫统领,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___________,最后的决断权由皇帝掌控。
6.在地方上,废除分封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__________。
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7.措施:①消除文字差异,将________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②以秦国的___________半两钱作为标准货币;③改变以前长度、容量和重量标准不一的状况,统一_________制度;④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⑤开凿灵渠,沟通了湘江和漓江,便利南北的水运交通;⑥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修筑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这就是举世闻名的“__________”。
8.秦朝的疆域,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___________,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之一。
二、课堂合作探究(依据书本知识和导学案所给材料,分析和探究相关问题)(一)秦灭六国思维1:材料一:天下之统一,势也。
不统于秦,亦统于他国。
——梁启超《战国载记》材料二:(秦)又能奉行法家的政策,裁抑贵族的势力,使能尽力于农战的人民,有一个邀赏的机会。
该是其最重要的原因。
——吕思勉《中国通史》材料三:嬴政用人不分籍贯和出身。
如李斯原是楚国小吏,魏缭原是魏国布衣,都得到重用。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学案:第9课 秦统一中国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导学案第9课秦统一中国【课标要求】知道秦始皇和秦统一中国,了解秦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和统一措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学习目标】1.了解秦统一全国的过程和原因,掌握秦朝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
2.归纳、试评秦始皇巩固统一的主要措施等问题,具备初步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利用动态历史地图,初步具备观察、想象能力。
3.通过对秦朝统一历史作用的分析,认识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的统一在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和进步作用。
【学习重点】秦的统一及其作用。
【学习难点】理解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学习过程】本课内容设计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建国伟业,霸气彰显”。
第二部分为“中央集权,传承千秋”。
第三部分为“治国方略,泽被后世”。
一、建国伟业,霸气彰显1.阅读课本,明确秦统一六国的背景、时间、都城、人物(掌握一个王朝的四要素)以及秦朝的地位。
2.阅读材料,思考问题。
材料一战国时,七国争霸中原,混战不休,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渴望统一。
材料二商鞅变法后,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
材料三长平之战后,六国在军事上再也无力与秦抗衡。
(1)根据以上三则材料,你认为秦统一的原因有哪些?(2)秦灭六国统一全国有什么意义?二、中央集权,传承千秋1.阅读课本,找出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具体措施。
(1)最高统治者:(2)在中央:(3)在地方:2.同学们,你们一定非常喜欢看科幻小说吧!今天让我们一起穿越科幻世界的时空隧道来到秦朝。
瞧:秦始皇正在接受记者采访……(1)记者甲问:“尊敬的始皇帝,据说您大力推行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请问在中央主要由哪些官员负责呢?”“始皇”答曰:(2)记者乙问:“陛下,您在地方废除了分封制,那您会采取什么新的措施来加强管理呢?”“始皇”答曰:(3)记者丙问:“尊敬的始皇帝,您认为您做的哪些事情可能会受到后人的赞誉呢?哪些事情可能会受到后人的指责?“始皇”答曰:3.阅读下列材料。
3.9《秦统一中国》导学案-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9课秦统一中国【学习目标】通过了解秦朝统一,知道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和早期发展的过程。
【自主学习】一、秦灭六国1.战国时期,广大人民希望结束战乱,过上安定的生活;秦国经过,在经济和军事上超过东方六国,具备了统一的实力;秦王即位后,积极筹划统一大计。
2.自公元前230年起,秦国采取各个击破的方针,先后攻灭韩、赵、魏、楚、燕、齐。
年,秦完成统一大业,秦朝建立,以为都城。
3.秦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混乱的局面,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统一后的秦朝建立起我国历史上国家。
二、建立中央集权制度4.国家最高统治者称为“”,总揽全国的政治、军事、财政等一切大权;嬴政宣布自己为天下第一个皇帝,史称“”。
5.皇帝之下,设有、、,称为“三公”,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
三公之下,设置分别掌管财政、宫廷等事务的一些官员,称为“”。
6.在地方上,秦朝全面废除西周以来实行的分封制,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由中央直接管辖。
郡和县的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
7.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使国家的一切权力都高度集中在中央政府,奠定了后世政治制度的框架,对以后历史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
三、巩固统一的措施8.文化上:统一(把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经济上:统一(统一使用铜钱)统一(长度、容积、重量)交通上:统一和道路的宽度,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开凿,沟通了湘江和漓江,把今天的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连接起来。
军事上:派兵统一岭南及东南沿海地区派蒙恬北击,修筑长城(西起,东到)9.秦朝疆域广大,东至,西至,北至,南至,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之一。
【课堂检测】( )1.《中国通史》写道:“秦朝的统一,绝不全是兵力的关系……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本有趋于统一之势,而秦人特收其成功。
”材料表明A.嬴政在统一过程中的作用不大 B.秦灭六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C.秦朝统一与军事力量没有关系 D.郡县制度的建立是秦统一的基础( )2.有学者认为:“从春秋到战国是一变,但这尚是小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部编)_七年级上册_第9课秦统一中国(导学案)第9课秦统一中国导学案2019-2020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练习:第9课秦统一中国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9课秦统一中国一、单项选择1.“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诗中描写了秦王嬴政() A.十年征战,统一全国B.自称皇帝,君临天下C.任免官员,中央集权D.焚书坑儒,思想专制2.秦朝确立了“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的规制。
这反映出秦朝政治的本质是()A.皇权专制B.任免官吏C.思想控制D.言即法律3.有一名秦朝的政府高官,他每天工作非常繁忙,除了将大臣们的奏章归纳整理外,还得对一些违法乱纪的官员进行调查。
那么,这个政府高官应是()A.太尉B.刺史C.丞相D.御史大夫4.威海市初中乡土教育读本《威海历史》中写道:“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今威海市区域属于胶东郡腄县。
”这说明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地方上推行() A.禅让制B.分封制C.郡县制D.县制5.在本课学习中,某学习小组的同学就“分封制”和“郡县制”进行了激烈争论。
下列观点正确的是()A.分封制是封建社会的象征B.分封制结束了地方官吏的世袭C.郡县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统治D.郡县制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6.欣赏中国古代钱币也是一种艺术上的享受。
秦统一后,秦始皇下令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使用的货币是()A BC D7.下面是某班同学编演的秦朝历史剧的相关信息,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A.商人携带圆形方孔半两钱做生意B.人民被征去修建万里长城C.各地官员均用大篆体写告示D.农民缴税时用相同容量的斗8.制作示意图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
下面反映的是哪一朝代的疆域示意图()A.夏朝B.商朝C.周朝D.秦朝二、组合列举9.秦始皇为巩固国家统一采取了一系列举措。
(1)秦始皇命丞相李斯等人统一文字,把________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
(2)为了便利南北水运交通,秦始皇派人开凿________,沟通了湘江和漓江。
(3)秦始皇派大将________北击匈奴,并修筑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
三、活动与探究10.秦朝拉开了中国封建王朝的序幕。
秦朝推行的各种巩固统一的措施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请结合下列材料进行相关问题的探究。
【统一六国】材料一(1)秦国统一六国是在哪一年?依据所学知识指出秦灭六国过程的特点。
(3分)【巩固统一】材料二一法度衡石丈尺。
车同轨。
书同文字。
——《史记·秦始皇本纪》(2)材料二中包含了秦始皇巩固统一的哪些措施?(2分)【人物评价】材料三在我看来,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人物。
我说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人物,不是因为他是一个王朝的创立者,而是因为他不自觉地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方向,充当了中国新兴地主阶级开辟道路的先锋,在中国历史上,消灭了封建领主制,开创了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的新的历史时代。
——历史学家翦伯赞(3)材料三中翦伯赞是怎样评价秦始皇的?其主要依据是什么?(4分)1.A[解析] 材料是李白的诗句,反映的史实是从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灭六国、统一全国。
2.A[解析] “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意思是全国的一切事情,均由皇帝裁决,这反映出秦朝政治的本质是皇权专制。
3.D4.C[解析] 依据“今威海市区域属于胶东郡腄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在地方建立郡县制。
C项符合题意。
A项是原始社会末期的政治制度;B项属于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D项是商鞅变法时在地方实行的政治制度。
故选C。
5.C6.A[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建立后,为巩固统治,促进经济发展,以秦国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作为标准货币,在全国流通。
A是圆形方孔半两钱;B是赵国铲形币;C 是齐国刀形币;D是楚国蚁鼻钱。
故选A。
7.C[解析] 抓住“秦朝”这一关键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朝统一后制定小篆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
8.D[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灭六国后,又北进南下,对边疆地区进行开拓和经营,使秦国的疆域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
9.(1)小篆(2)灵渠(3)蒙恬10.(1)公元前221年。
由近及远(自西向东)各个击破。
(其他符合题意也可)(2)统一度量衡;统一车辆形制(或车同轨);统一文字(或书同文)。
(3)翦伯赞认为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人物。
依据:秦始皇开创了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制度。
2019-2020部编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案)第9课秦统一中国教案教材分析:本课“秦灭六国”前承“春秋战国的纷争”和“大变革的时代”,后接“伐无道,诛暴秦”和“大一统的汉朝”,是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中最重要的一课,它结束了春秋战国的分裂局面,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统一,中国大一统国家的开端,他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不仅是两汉政治统一,经济繁荣的基础,而且对后面的隋、唐、元、明、清等统一的国家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秦灭六国的原因,掌握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团结互助的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秦统一中国作用的分析,认识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的统一在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和进步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及作用。
难点:理解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前播放韩磊的《秦王扫六合》歌曲,大屏幕出现歌词:“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
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
”教师:这首歌曲反映的是我国历史上的哪一历史事件?由此导入新课。
(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一、秦灭六国1.统一原因教师提问:我们刚刚学习了春秋战国的历史,相信大家对“战国七雄”一定还记忆犹新,那“战国七雄”究竟是哪七国?它们分别处于什么地理位置呢? (展示《战国形势图》)学生看图回答:(略)。
教师引导:现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44页第一、二段的内容,结合以前学过的知识,思考一下:秦为什么能够兼并六国、实现统一呢?学生:看书、思考、回答(略)。
师生一起归纳秦统一六国的原因:首先,统一是民心所向。
其次,经过商鞅变法,秦国具备了统一六国的条件。
第三,秦王嬴政善于用人。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看教材中的“相关史事”部分,思考一下:秦王嬴政在用人方面有什么长处?这和他取得统一战争的胜利有什么关系?学生:秦王嬴政在用人上不以出身高低取人,不拘一格,广招人才。
2.统一过程教师讲解:公元前230─前221年,秦国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先后灭掉了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统一了全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朝。
3.秦朝的建立教师讲解:下面大家看教材第44页,把秦朝建立的时间、地点、人物在书上做好标记。
教师过渡:俗话说“创业容易,守业难”,现在的秦王面对的可是一个如此庞大的帝国。
对于这样一个帝国,他又该如何管理呢?二、确立中央集权制度教师提问:现在我把同学们分成四个小组,每组同学都花3分钟的时间看课文,找出秦始皇在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上各采取了什么措施,然后派出代表说出你们组选择回答哪方面的措施,及在这方面秦始皇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
学生:回答略。
(教师:恩,这位同学回答的就是秦始皇从政治上巩固统一的措施。
)政治上,建立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教师引导:嬴政顺应历史潮流完成了统一,可谓顺民心、合民意,这一点确实值得我们敬佩。
而他也洋洋自得,毫不谦虚。
原来战国七雄的最高统治者都是称王的,嬴政却觉得自己功高盖世,如果还是称王的话,就与自己的功业、地位不相称了。
结果他是怎么做的呢?学生:把古代三皇五帝的“皇”字和“帝”字连在一起,称“皇帝”,又希望秦朝的统治能够千秋万代,而自己是第一个皇帝,就自称“始皇帝”,史称“秦始皇”。
教师补充:后来,秦朝没有像秦始皇希望的那样传至万代,但“皇帝”这个称呼却一直沿用下来,直到清朝的灭亡。
教师讲解:认为自己功高盖世就称皇帝,可见秦始皇的霸气。
但那么大一个国家,要管的事情很多,就靠他一个人能行吗?(学生回答:不行。
)那怎么办呢?我们这位聪明的皇帝呀,又立刻为自己找来了三位得力的干将。
他们分别就是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这三人我们合称为“三公”。
其中,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其职务就相当于我们今天的国务院总理,太尉掌管军事,御史大夫则负责监察百官,而这三人又必须绝对服从和执行皇帝的命令。
这样一来,秦始皇既分担了压力,又把中央的大权牢牢地握在了自己手中,可谓一举两得。
控制中央之后,下一步就看他如何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了。
针对这个问题,群臣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有的建议他仍沿用周朝的分封制,有的则建议他把全国分为郡县,然后由皇帝派官吏直接管理。
那这位皇帝是怎样抉择的呢?为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归纳:在分封制下,诸侯王都是世袭的,受封的诸侯在封地内不但享有行政统治权,而且拥有对土地和人口的管理权,权力非常大,到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王拥兵自重,不再听中央的命令了;郡县制则不同,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任免,郡守和县令在辖区内只行使行政管理权。
郡守和县令只负责管理人民,收取赋税,征发兵役和徭役。
教师总结:综合前面讲的内容,同学们可以概括出这套封建制度的特点吗?我们来看这个图: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它的特点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这套制度的核心是皇权,这样就极大地巩固了统一,所以被以后的封建王朝所沿用。
在这方面,秦始皇可谓是万世开基。
教师过渡:第一组的同学表现得非常好,现在哪组同学继续?三、巩固统一的措施1.巩固统一教师设置以下故事场景,请同学们据此故事梗概设置相关角色,以小组为单位选代表表演。
故事内容:秦始皇一统天下后,为了了解自己管理天下的情况,他召集了一批中央和地方的官员来汇报老百姓的生活情况。
第一个官员张三汇报了这样一个场景:某月某日张三去楚地当县令。
赴任路上,刚到旧楚国境内,就发现路面窄得不能走了,秦国马车宽大路也宽,而楚国车窄路窄,没法通行,只能弃车骑马前行,这路太不方便了。
到了县衙,张大人令手下张贴布告到各处,“天下一统,唯秦皇独尊,令各地于三日后,交纳赋税!”谁知三日后,有些乡根本没有交来!他们说布告用秦国文字写成,不少字不认识,看不懂!有的连蒙带猜,大致知道要收赋税。
可是,交上来的粮食根本不够,原来是楚民的斗比秦国的小。
交的钱也都是鬼脸钱,张大人不知道怎么和秦的半两钱换算,交多少合适……第二个官员李四汇报了他在微服走访各地时的一段见闻:原齐国商人小烦,想经商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