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竞争优势理论课件
合集下载
国际竞争优势

在这样的宏观背景下,迈克尔波特先后发表了《竞争战略》, 《竞争优势》《国家竞争优势》三部著作,从企业,国家和 产业三个方面论述了国家竞争优势的培育和竞争战略的运作 技巧。
波特的理论对美国对外贸易政策具有重大影响。
整理课件
2
国家竞争优势的主要内容
国家竞争优势说的核心是“创新是竞争力的源泉”。
波特认为,一国的竞争优势就是企业行业的竞争优势。国 家的繁荣不是固有的,而是创造出来的。一国的竞争力高 低取决于其产业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到底,企业因为压力和 挑战才能战胜世界强手而获得竞争优势,他们得益于拥有 国内实力雄厚的对手,勇于进取的供应商和要求苛刻的顾 客。
首先,波特提出的国家竞争优势决定因素系统为分析一 国竞争优势的基础,预测其竞争优势的发展方向及潜力 提供了一个十分有用的分析框架。
其次,这理论强调动态的竞争优势,弥补了以强调静态 比较利益,注重现有要素禀赋为特征的传统比较优势理 论的不足。
最后,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注重国内需求的重要性,并强 调国家再决定企业竞争力方面的关键作用。
投资推动阶段
竞争优势主要取决于资本优势,大量投资 可更新设备,扩大规模,增强产品竞争力。
创新推动阶段 竞争优势主要来源于研究与开发。
财富推动阶段
创新竞争意识明显下降,经济发展缺乏强 有力的推动力。
整理课件
10
国家竞争优势说的评价
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弥补了其他国际贸易理论的某 些不足,回答了理论界长期未能解答的一些问题。
的重要性在相对下降,高级要素才是获
得竞争优势最重要和持久起作用的因素。
整理课件及 其健康程度。能在激烈竞争中生存并发 展壮大的企业更可能获得竞争优势。波 特指出,是市场的特征促进了企业竞争 力而不是市场的大小。若消费者善于挑 剔,品味较高,具有前瞻性,则有助于 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从而取 得竞争优势。
国际贸易理论-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迈克尔.波特 企业是否能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家的因素。 理论的简要内容: 钻石体系
(一)影响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因素 一 影响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因素 1.生产要素 生产要素 它包括:人力资源;自然资源;知识资源;资本资源;基础设施。生产 要素又分为初级要素和高级要素两类。初级要素是指一个国家先天拥有 的自然资源和地理位置等。高级要素则是指社会和个人通过投资和发展 而创造的因素。一个国家若要取得竞争优势,高级要素远比初级要素重 要。 2.需求因素 需求因素 国内需求条件是特定产业是否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另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波特认为,国内需求对竞争优势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三个方面进行的: 一是本国市场上有关产业的产品需求若大于海外市场,则拥有规模经济,有 利于该国建立该产业的国际竞争优势。 二是若本国市场消费者需求层次高,则对相关产业取得国际竞争优势有利。 因为老练、挑剔的消费者会对本国公司产生一种促进改进产品质量、性 能和服务等方面的压力。 三是如果本国需求具有超前性,那么为它服务的本国厂商也就相应地走在了 世界其他厂商的前面。
两种理论的差异和联系 : 范围不同: 比较优势理论只考虑某些产品或产业的国际竞争能力,而且主要是对其成本即 价格的竞争能力进行比较。竞争优势理论则是将一国的国际竞争能力即生产力发 展水平与它国进行比较,而且,它除了考虑现实情况之外,还要考虑潜在的利益 对比。 性质不同:比较优势是相对性的概念,一国在某些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在另一 些方面必具有比较劣势。这种理论的逻辑结果是,任何国家都应安于现状、保持 现状。因为这样可以在付出最小代价的情况下使本国获利。竞争优势是绝对性的 概念,一个国家或者处于竞争优势,或者处于竞争劣势,界限相当清楚,没有半 点含糊。任何国家都必须付出极大的努力,才能使自己取得或保持竞争优势。
迈克尔.波特 企业是否能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家的因素。 理论的简要内容: 钻石体系
(一)影响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因素 一 影响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因素 1.生产要素 生产要素 它包括:人力资源;自然资源;知识资源;资本资源;基础设施。生产 要素又分为初级要素和高级要素两类。初级要素是指一个国家先天拥有 的自然资源和地理位置等。高级要素则是指社会和个人通过投资和发展 而创造的因素。一个国家若要取得竞争优势,高级要素远比初级要素重 要。 2.需求因素 需求因素 国内需求条件是特定产业是否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另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波特认为,国内需求对竞争优势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三个方面进行的: 一是本国市场上有关产业的产品需求若大于海外市场,则拥有规模经济,有 利于该国建立该产业的国际竞争优势。 二是若本国市场消费者需求层次高,则对相关产业取得国际竞争优势有利。 因为老练、挑剔的消费者会对本国公司产生一种促进改进产品质量、性 能和服务等方面的压力。 三是如果本国需求具有超前性,那么为它服务的本国厂商也就相应地走在了 世界其他厂商的前面。
两种理论的差异和联系 : 范围不同: 比较优势理论只考虑某些产品或产业的国际竞争能力,而且主要是对其成本即 价格的竞争能力进行比较。竞争优势理论则是将一国的国际竞争能力即生产力发 展水平与它国进行比较,而且,它除了考虑现实情况之外,还要考虑潜在的利益 对比。 性质不同:比较优势是相对性的概念,一国在某些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在另一 些方面必具有比较劣势。这种理论的逻辑结果是,任何国家都应安于现状、保持 现状。因为这样可以在付出最小代价的情况下使本国获利。竞争优势是绝对性的 概念,一个国家或者处于竞争优势,或者处于竞争劣势,界限相当清楚,没有半 点含糊。任何国家都必须付出极大的努力,才能使自己取得或保持竞争优势。
波特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第四节 产业内贸易理论
内容框架 一、产业内贸易的概念 二、产业内贸易理论的假设前提 三、产业内贸易指数 四、产业内贸易发生的解释
五、对产业内贸易理论的简评
背景
第三次科技革命后,国际贸易量、贸易的商品结构和地理方 向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发达国家之间的产业内贸易 欧共体建立于20世纪50年代,其宗旨是消除成员国之间 贸易壁垒,推进经济一体化。如果欧共体贸易壁垒逐步取 消,那么依据标准的比较优势理论,人们有理由预期,汽 车,电冰箱,时装等不同行业产品,应在不同国家通过专 业化方式生产出来,不同成员国生产同类产品现象应不断 减少并趋于消失。
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几十年后,欧盟主要国家仍在生产功能类似但品 牌不同的汽车;人们仍在伦敦,巴黎,波恩,罗 马超市中购买来自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不 同款式时装和生活用具;满载瑞典家具驶向伦敦 的轮船与满载英国家具运往斯德戈尔摩的轮船在 海上相遇。
2、跨国公司的公司内贸易迅速发展
水平一体化投资与产业内贸易 : 在水平一体化模型中,跨国公司主要在经济 发展水平和市场规模相似的进出口贸易国家之间 从事类似的经营活动,因此倾向于在各个国家都 建立自己的生产和销售体系,在当地生产,满足 当地需求。 在经济发展水平类似的国家之间建立内部市 场,进行差别产品交易,呈现出产业内贸易的特 征,同时又有规模经济的特征,在需求的拉动下 ,产业内贸易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产业内贸易的特征
(1)产业内贸易是以异质性和规模经济为基础的。国家 之间的要素禀赋越相似,经济发展水平越接近,产业内贸 易发生的可能性就越大。 (2)产业内贸易的参加国都以世界市场作为自己的目标 市场,参加国利用规模经济降低成本的机会是相同的,因 而不可以简单地凭贸易前同种商品的价格差来事先预测某 一国家的商品贸易模式。
第三章 2 国际竞争优势理论-波特四因素模型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在本国市场上发展起 来的一套生产工艺、营销策略,对企业以 后开拓国际市场就具有战略指导意义,为 其占领国际市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起步 早的企业,可以利用经验曲线的效应,建 立起自己“一着先,步步先”的竞争优势。 如果本国需求落在国际市场后面,生产厂 商在国内市场积累起来的一套经验就成了 “明日黄花”,没有优势。
一个国家如果想通过生产要素建立起产 业强大而又持久的优势, 业强大而又持久的优势,就必须发展高 级生产要素和专业生产要素, 级生产要素和专业生产要素,这两类生 产要素的可获得性与精致程度也决定了 竞争优势的质量。 竞争优势的质量。如果国家把竞争优势 建立在初级与一般生产要素的基础上, 建立在初级与一般生产要素的基础上, 它通常是不稳定的。 它通常是不稳定的。
波特的钻石理论(Ⅱ)
机遇 企业战略、 企业战略、 结构和竞争
要素条件
需求条件
相关产业和 辅助产业
政府
3.3.1 生产要素
不论在什么行业,企业要生存发展,就必须 有一定的生产要素。生产要素可以分为基本 要素和高等要素。 基本要素包括自然资源、地理位置、气候条 件、初级劳工等 ,基本要素状况,如石油存 量、人口多少、土地面积、国家的地理位置 等等,是“遗传”的或天赋的,可以被认为 是一种给定的先天条件。 高等要素包括现代化的电讯网络、高精科技 人才、高校研究中心和领先学科等,高等要 素是通过长期的投资发展起来的,或者说是 “人造的”,后天开发的。
具体从以下方面考察:
1、各国需求状况的时间差
2.各国需求结构的规模差 3.需求偏好的国际流传
1、各国需求状况的时间差
需求状况在国与国之间的比较优势(劣势)的 一个方面是时间差。商品经济条件下,生产者 实行的是“市场导向”方针。 本国消费需求是“引导世界新潮流” 还是跟在 国外消费者后面,对本国生产者在世界市场上 的竞争态势有极大的影响。 极大多数企业都是从本地市场起家,最初根据 本地需求来制订经营方针的,如果本国需求走 在世界需求的前列,为之服务的本国生产厂商 也就相应地走在了世界其他生产厂商前列。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PPT30张)

1、历史背景
竞争优势理论是以美国国际经济地位的变化为背景的。
20世纪80年代,世界经济贸易领域的 竞争进一步加剧,美国对外贸易逆差 和国际收支赤字有不断增大之势。美 国正像一个弱者,不断乞求于贸易保 护主义。
欧盟
图 : 首尔 63大厦(韩国 , 右上 图)、鱼尾狮像(新加坡 , 右下图)、中银大厦(香港, 左 下 图 ) 、 台 北 101 大 楼 (台湾,左上图)。
举例——日本的家电业
日本家庭因为地狭人稠,所以, 日本的家电都朝小型、可携带的 方向发展。正是因为日本国内市 场拥有一群最挑剔的消费者,这 使得日本拥有全球最精致、最高 价值的家电产业。
(3) 相关与支持产业 相关产业,是指共用某些技术、共享同样的营销渠道和服 务而联系在一起的产业或具有互补性的产业。 支持产业,是指某一产业的上游产业,它主要向下游产业 提供原材料、中间产品。 一个国家的产业要想获得持久的竞争优势,就必须具有在国 际上有竞争力的供应商和相关产业。其重要性不仅在于它们 能以最有效的方式及早的、迅速的为国内企业提供最低成本 的投入品,而且它们与主导产业在空间分布上的临近,将有 利于它们之间的信息传递和技术交流,从而有力促进企业的 科技创新,形成良性互动的“产业集群”。
机遇
企业战略、 结构和竞争
Hale Waihona Puke 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及 支持产业
政府
(1)生产要素 生产要素是指一个国家在特定的产业竞争中有关生产方面的表现,包 括土地、自然资源、人力资源、资本资源、知识资源和基础设施等。
基本要素:一国先天拥有或不需太大代价便能得 到的要素,如自然资源、地理位置、气候、非熟 练或半熟练劳动力等。 高级要素:经过长期投资和培育才能创造出的要 素,如现代化的基础设施,高素质的人力资源或 高新技术等。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概述(ppt 23页)

• “在三、五年间,中国的盗版商引进了日本三、五十年的 动漫精华作品。中国的少年儿童一下子就深陷进去了。” 漫友文化传播机构出版人、漫友杂志社社长兼总编金城说 。
• “5155工程”是在这个大背景下出台的
• “5155工程”是中宣部和当时的新闻出版署1995年起实施 的中国儿童动画出版工程,即力争在两三年内建立5个动 画出版基地(分别由辽宁少儿、中国少儿、少年儿童、接 力和四川少儿5个出版社牵头),重点出版15套大型系列 儿童动画图书,创立5个儿童动画刊物(即《中国卡通》 、《北京卡通》、《少年漫画》、《漫画大王》、《卡通 先锋》)。
比较优势理论只考虑某些产品或产业的国际竞争能力,而且主要是对其成本即 价格的竞争能力进行比较。竞争优势理论则是将一国的国际竞争能力即生产力发 展水平与它国进行比较,而且,它除了考虑现实情况之外,还要考虑潜在的利益 对比。 性质不同:比较优势是相对性的概念,一国在某些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在另一 些方面必具有比较劣势。这种理论的逻辑结果是,任何国家都应安于现状、保持 现状。因为这样可以在付出最小代价的情况下使本国获利。竞争优势是绝对性的 概念,一个国家或者处于竞争优势,或者处于竞争劣势,界限相当清楚,没有半 点含糊。任何国家都必须付出极大的努力,才能使自己取得或保持竞争优势。 原因不同:
金融投资的比重开始上升。部分企业试图通过影响和操纵国家政策来维持原有的 地位。大量的企业兼并和收购现象是进入财富导向阶段的重要迹象,反映了各行 业希望减少内部竞争以增强稳定性的愿望。 2、经济活力开始下降。 3、财富使四类企业仍维持优秀。 4、出现两极化。一方面不缺乏资金与财富,另一面对国内产业投资不足,对海外投 资热情高涨,但投资却从延伸本国力量或技术转变为纯粹的资本输出。国家的社 会福利开销的额度超过经济能够承受的程度。 英国已经进入该阶段。 政府角色:提升政府推动产业向高层次竞争优势的动力。“创造创新的机会和压力”
国际竞争优势理论

竞争优势对企业的重要性
竞争优势是企业在市场中获得领先地位的关键因素。具备竞争优势的企业能够 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从而获得更高的市场份额和 利润。
竞争优势的定义与重要性
竞争优势的定义
提升市场份额
提高盈利能力
增强品牌影响力
应对市场变化
竞争优势是指企业在特 定市场领域中,相对于 竞争对手所具备的独特 性或优势地位。这种优 势可能来自于产品、服 务、品牌、技术、成本 等多个方面。
劳动力成本优势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劳动力人口, 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使得中国制造业在
成本方面具有竞争优势。
市场规模和潜力
中国拥有庞大的市场规模和潜力,为制造 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市场机会。
政府支持和政策优势
中国政府为制造业提供了大力支持,包括 税收优惠、土地供应、融资支持等政策,
促进了制造业的快速发展。
对比分析法
将企业与竞争对手在显性指标和隐性指标上进行对 比分析,揭示其竞争优势和劣势。
专家评价法
邀请行业专家对企业进行深入分析和评价, 从专业角度对其国际竞争优势进行评估。
05
国际竞争优势的培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与 提升
政府角色与政策环境
政府角色定位
政府在国际竞争优势培育中应发挥引导、协 调、监管和服务的作用,通过制定和执行相 关政策,为企业创造有利的竞争环境。
效率来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持续改进和全员参与
02
日本企业注重持续改进和全员参与,鼓励员工提出改进意见和
参与决策,从而不断完善生产流程和管理体系。
供应链管理和协作
03
日本企业在供应链管理和协作方面非常出色,与供应商和客户
竞争优势是企业在市场中获得领先地位的关键因素。具备竞争优势的企业能够 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从而获得更高的市场份额和 利润。
竞争优势的定义与重要性
竞争优势的定义
提升市场份额
提高盈利能力
增强品牌影响力
应对市场变化
竞争优势是指企业在特 定市场领域中,相对于 竞争对手所具备的独特 性或优势地位。这种优 势可能来自于产品、服 务、品牌、技术、成本 等多个方面。
劳动力成本优势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劳动力人口, 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使得中国制造业在
成本方面具有竞争优势。
市场规模和潜力
中国拥有庞大的市场规模和潜力,为制造 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市场机会。
政府支持和政策优势
中国政府为制造业提供了大力支持,包括 税收优惠、土地供应、融资支持等政策,
促进了制造业的快速发展。
对比分析法
将企业与竞争对手在显性指标和隐性指标上进行对 比分析,揭示其竞争优势和劣势。
专家评价法
邀请行业专家对企业进行深入分析和评价, 从专业角度对其国际竞争优势进行评估。
05
国际竞争优势的培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与 提升
政府角色与政策环境
政府角色定位
政府在国际竞争优势培育中应发挥引导、协 调、监管和服务的作用,通过制定和执行相 关政策,为企业创造有利的竞争环境。
效率来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持续改进和全员参与
02
日本企业注重持续改进和全员参与,鼓励员工提出改进意见和
参与决策,从而不断完善生产流程和管理体系。
供应链管理和协作
03
日本企业在供应链管理和协作方面非常出色,与供应商和客户
国际市场竞争战略课件(PPT52张)

第一节 竞争环境分析
在进入国际市场参与市场竞争前,企业 一般要做好竞争环境分析方面的工作。
一、外部竞争环境分析
1、间接环境因素 指那些企业所不能控制的,并且与企业竞争 性营销活动间接相关的环境因素。包括社会文化 、政治法律、经济人口、科学技术等外部营销环 境因素。
2、直接环境因素
指那些企业得以控制或施加影响的,并且与 企业竞争性营销活动直接相关的环境因素,通常 包括企业的竞争地位、顾客特点、与原料供应商 的关系以及可利用的资金市场和劳务市场营销环 境因素。
国际市场竞争战略
竞争战略指企业通过发挥自己的特长来取得竞 争优势的战略。在当代,各行各业都面临激烈 的市场竞争,企业要想生存和发展必须随时掌 握市场竞争的态势,从中发现有利因素和不利 因素,预测发展变化趋势,使自己的营销策略 与营销环境经常保持协调和适应,只有这样, 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胜。
2、正面竞争策略 指进攻者集中全力攻击对手的强项,它适宜于实力 较强的企业。进攻者必须在产品、广告、价格等 主要方面超过对手,否则不宜采取这种进攻策略 。
3、围堵竞争策略。指企业通过生产更多的型号、款 式、规格的价格低廉、质量可靠的产品,迫使竞 争对手同时在前、后、侧翼各方进行防御,分散 对方的力量和资源,突破对方弱点,开辟新的潜 在市场。
1、成本领先策略。
指企业通过对低成本的追求来取得竞争优势的策略。即企 业努力减少生产及销售成本,使价格低于竞争者产品价格 ,以提高市场占有率。 成本领先即可以是生产成本领先,也可以是销售成本领 先。主要通过引进先进技术与设备、加强技术管理、广告 促销预算合理使用、低成本分销渠道利用、降低服务成本 等。 20 世纪 70 年代,日本家电企业对国际市场的开拓,主要 是采用成本领先策略,即通过大批量生产和大规模营销, 充分利用生产与营销的经验和规模经济效益,以低成本售 价的优势逐渐打入西欧及北美市场。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范围不同
比较优势理论只考虑某些产品或产业的国际竞争能 力,而且主要是对其成本即价格的竞争能力进行比 较。竞争优势理论则是将一国的国际竞争能力即生 产力发展水平与它国进行比较,而且,它除了考虑 现实情况之外,还要考虑潜在的利益对比。
性质不同
比较优势是相对性的概念,一国在某些方面具有比 较优势,在另一些方面必具有比较劣势。这种理论 的逻辑结果是,任何国家都应安于现状、保持现状。 因为这样可以在付出最小代价的情况下使本国获利。 竞争优势是绝对性的概念,一个国家或者处于竞争 优势,或者处于竞争劣势,界限相当清楚,没有半 点含糊。任何国家都必须付出极大的努力,才能使 自己取得或保持竞争优势。
政府的辅助作用也很明显,它主要是通过对四个基本因素施加影响而
发挥作用。政府通过培养高素质劳动力、产业组织政策对消费者权益 的保护等影响供给和需求,帮助产业和企业提高竞争优势。.
简要评价:
1.
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与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相 比,不仅强调了动态分析,而且更加贴近国际贸易 现实,从多层面、多因素、多阶段分析了经济生活 的现象与本质。 波特深刻地认识到了国家取得优势的关键是要确保 竞争机制发挥作用,而国家竞争优势获取的主要途 径是技术创新与技术进步,动态的。这其中,政府 的作用是为竞争机制、创新机制的生存营造适宜的 国内环境。这些观点是有创意的。
(二)另外的两个辅助因素:
除了上述四个基本因素外,还有两个辅助因素也在影响着 国家的整体竞争优势,这就是机遇和政府。 机遇是指经济发展过程遇到的一些新机会和新情况,比如战争、大的
经济动荡、石油危机以及重大技术创新和汇率变化等。这些偶然性因 素会影响到需求、供给、成本、价格等,从而会使各国的竞争优势发 生大的变化,有的国家会在机遇中快速上升,有的国家则因竞争优势 的失去而逐渐没落。(例如今天中国发展电动汽车的机遇,金融危机对我国的机遇)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目 录
•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概述 • 国家竞争优势的来源 • 国家竞争优势的体现 • 国家竞争优势的培育与提升 •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的挑战与未来发展
01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概述
定义与概念
定义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是指一个国家能够拥有在国际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的能力,这种能力 源于该国的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企业战略和竞争环境等条件。
02 03
政策制定
政府可以通过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来制定相关政策,以提升国家的国际竞 争力和产业竞争力,例如加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市场开发等方面的 政策支持。
企业战略
企业可以根据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来制定自己的竞争策略和发展规划,例 如加强品牌建设、提高产品质量、开发新产品等,以提升企业的国际竞 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消费需求
消费者的需求偏好、购买力和对产品或服务的质量要求推动企业 提高竞争力。
市场结构
市场的竞争程度、进入和退出壁垒等因素影响企业的战略和创新 能力。
产业关联
01
02
03
产业链条
上下游产业之间的关联程 度、配套能力和专业化分 工影响国家竞争优势。
产业集群
同一产业内的企业在地理 上的集聚,有助于知识共 享、技术扩散和协同创新 。
发展历程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包括比较优势理论、竞争优势理论 、全球价值链理论等,这些理论都在不断完善和发展,为各国提升国际竞争力 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理论的应用范围
01
产业分析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可以应用于不同产业的分析,帮助企业了解不同产业
的竞争优势和劣势,从而制定相应的竞争策略和发展规划。
全球化背景下的产业升级
目 录
•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概述 • 国家竞争优势的来源 • 国家竞争优势的体现 • 国家竞争优势的培育与提升 •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的挑战与未来发展
01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概述
定义与概念
定义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是指一个国家能够拥有在国际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的能力,这种能力 源于该国的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企业战略和竞争环境等条件。
02 03
政策制定
政府可以通过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来制定相关政策,以提升国家的国际竞 争力和产业竞争力,例如加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市场开发等方面的 政策支持。
企业战略
企业可以根据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来制定自己的竞争策略和发展规划,例 如加强品牌建设、提高产品质量、开发新产品等,以提升企业的国际竞 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消费需求
消费者的需求偏好、购买力和对产品或服务的质量要求推动企业 提高竞争力。
市场结构
市场的竞争程度、进入和退出壁垒等因素影响企业的战略和创新 能力。
产业关联
01
02
03
产业链条
上下游产业之间的关联程 度、配套能力和专业化分 工影响国家竞争优势。
产业集群
同一产业内的企业在地理 上的集聚,有助于知识共 享、技术扩散和协同创新 。
发展历程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包括比较优势理论、竞争优势理论 、全球价值链理论等,这些理论都在不断完善和发展,为各国提升国际竞争力 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理论的应用范围
01
产业分析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可以应用于不同产业的分析,帮助企业了解不同产业
的竞争优势和劣势,从而制定相应的竞争策略和发展规划。
全球化背景下的产业升级
《国际竞争优势理论》课件

2 形成原因:
资源禀赋、创新能力、战略定位等因素的综合影响
国际竞争优势理论的三大代表
集约化战略理论
通过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 用率和产出效率来实现竞争 优势
成本领先理论
通过降低生产和运营成本以 达到市场竞争中的领先地位
差异化理论
通过创造独特的产品、品牌 或服务来与竞争对手区分开 来
集约化战略理论
集约化战略是通过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率和产出效率来实现竞争优势的一种战略选择。
以中国互联网企业为例
分析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关注成本领先和市场定位
结论
国际竞争优势理论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可以帮助企业制定有效的国际竞争战略。
1 国际竞争优势理论的实践价值:
指导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制定战略,提高市场 竞争力
2 发展国际竞争优势的启示及建议:
注重创新,深化资源整合,加强市场定位等
1 什么是成本领先?
通过降低生产和运营成本,实现相同或更高质量产品的竞争优势
2 成本领先的形成与实现原因:
规模经济、资源获取、技术创新等因素的综合影响
3 成本领先的优势和劣势:
提高利润、提供竞争底线、但可能牺牲差异化和灵活性
差异化理论
差异化是通过创造独特的产品、品牌或服务来与竞争对手区分开来的一种核心竞争战略。
1 什么是集约化战略? 2 集约化战略的形成与 3 集约化战略的实施方
通过优化资源配置与利用,
实现原因:
式:
提高产能和产出效率,实
规模经济、技术创新、供
生产流程优化、成本控制、
现竞争优势
应链整合等因素的综合作
协同合作等策略手段
用
成本领先理论
成本领先是通过降低生产和运营成本以达到市场竞争中的领先地位的一种核心竞争战略。
资源禀赋、创新能力、战略定位等因素的综合影响
国际竞争优势理论的三大代表
集约化战略理论
通过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 用率和产出效率来实现竞争 优势
成本领先理论
通过降低生产和运营成本以 达到市场竞争中的领先地位
差异化理论
通过创造独特的产品、品牌 或服务来与竞争对手区分开 来
集约化战略理论
集约化战略是通过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率和产出效率来实现竞争优势的一种战略选择。
以中国互联网企业为例
分析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关注成本领先和市场定位
结论
国际竞争优势理论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可以帮助企业制定有效的国际竞争战略。
1 国际竞争优势理论的实践价值:
指导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制定战略,提高市场 竞争力
2 发展国际竞争优势的启示及建议:
注重创新,深化资源整合,加强市场定位等
1 什么是成本领先?
通过降低生产和运营成本,实现相同或更高质量产品的竞争优势
2 成本领先的形成与实现原因:
规模经济、资源获取、技术创新等因素的综合影响
3 成本领先的优势和劣势:
提高利润、提供竞争底线、但可能牺牲差异化和灵活性
差异化理论
差异化是通过创造独特的产品、品牌或服务来与竞争对手区分开来的一种核心竞争战略。
1 什么是集约化战略? 2 集约化战略的形成与 3 集约化战略的实施方
通过优化资源配置与利用,
实现原因:
式:
提高产能和产出效率,实
规模经济、技术创新、供
生产流程优化、成本控制、
现竞争优势
应链整合等因素的综合作
协同合作等策略手段
用
成本领先理论
成本领先是通过降低生产和运营成本以达到市场竞争中的领先地位的一种核心竞争战略。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传统的以H-O理论基本上是一个静态的理论体系,缺乏动态的眼光分析各国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
为了克服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缺陷,一些经济学家开始在H-O理论的框架之外寻求新的贸易理论和贸易政策选择,目前在这方面最有影响的理论是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波特认为,一国的贸易优势并不象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宣称的那样简单地决定于一国的自然资源、劳动力、利率、汇率,而是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一国的产业创新和升级的能力。
由于当代的国际竞争更多地依赖于知识的创造和吸收,竞争优势的形成和发展已经日益超出单个企业或行业的范围,成为一个经济体内部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一国的价值观、文化、经济结构和历史都成为竞争优势产生的来源。
波特的国际竞争优势模型包括四种本国的决定因素和两种外部力量。
四种本国的决定因素包括要素条件,需求条件,相关及支持产业,公司的战略、组织以及竞争。
两种外部力量是随机事件和政府。
波特国家竞争优势理论PPT课件

创造新的机会和压力;
发展基础设施、开放资本渠道、培养信息 整合能力等。
2020年9月28日
14
五、国家竞争优势理论与比较优势理论的关系 及其意义
区别:比较优势理论着眼静态分析,而竞争优势理论则强 调以竞争、创新为基础的动态分析。
联系: 在生产要素方面,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理论都强调生产要
3
二、国家竞争优势的主要内容
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是从微观企业竞争优 势、中观产业竞争优势和宏观国家竞争优 势三个层面上讨论的。它既探讨了要素、 技术及其他因素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又反 映了竞争优势与国际贸易的动态变化。
பைடு நூலகம்
2020年9月28日
4
基本观点:
一个 国家在某个行业取得国际成功的可能 性程度是该国资源与才能要素、需求条件 、关联和辅助性行业以及战略、结构和竞 争企业四个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
20世纪70年代,美国汽车、钢铁等传统部门被日欧赶超 ,其他新兴行业也面临激烈竞争。
80年代,世界经济贸易领域的竞争进一步加剧,美国对 外贸易逆差和国际收支赤字有不断增大之势,波特的理论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
美国经济学家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 1991年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出的 。
四个组成部分应当同时存在,方可有效地 影响 和促进竞争力的发展.
2020年9月28日
5
三、国家竞争优势的钻石模型
企业战略结构与竞争
要素状况
需求状况
相关及支撑产业
生产要素:指适于一国在某一产业竞争中获胜的 生产要素状况
需求状况:指本国市场对该产业提供产品或服务 的需求情况。
相关产业和支柱性产业:指共用某些技术、共享 同样的营销渠道或服务而联系在一起的产业或具 有互补性的产业。
发展基础设施、开放资本渠道、培养信息 整合能力等。
2020年9月28日
14
五、国家竞争优势理论与比较优势理论的关系 及其意义
区别:比较优势理论着眼静态分析,而竞争优势理论则强 调以竞争、创新为基础的动态分析。
联系: 在生产要素方面,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理论都强调生产要
3
二、国家竞争优势的主要内容
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是从微观企业竞争优 势、中观产业竞争优势和宏观国家竞争优 势三个层面上讨论的。它既探讨了要素、 技术及其他因素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又反 映了竞争优势与国际贸易的动态变化。
பைடு நூலகம்
2020年9月28日
4
基本观点:
一个 国家在某个行业取得国际成功的可能 性程度是该国资源与才能要素、需求条件 、关联和辅助性行业以及战略、结构和竞 争企业四个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
20世纪70年代,美国汽车、钢铁等传统部门被日欧赶超 ,其他新兴行业也面临激烈竞争。
80年代,世界经济贸易领域的竞争进一步加剧,美国对 外贸易逆差和国际收支赤字有不断增大之势,波特的理论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
美国经济学家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 1991年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出的 。
四个组成部分应当同时存在,方可有效地 影响 和促进竞争力的发展.
2020年9月28日
5
三、国家竞争优势的钻石模型
企业战略结构与竞争
要素状况
需求状况
相关及支撑产业
生产要素:指适于一国在某一产业竞争中获胜的 生产要素状况
需求状况:指本国市场对该产业提供产品或服务 的需求情况。
相关产业和支柱性产业:指共用某些技术、共享 同样的营销渠道或服务而联系在一起的产业或具 有互补性的产业。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讲义(PPT 119页)

在国际经济和贸易中,为什么有的国家能成功, 而有的国家却会失败?
为什么德国和美国在化学工业占尽优势? 从国家资源角度论述国际经济贸易的heckscher— —ohlin理论无法圆满回答这些问题,比较优势理论 也只能给出部分的解释。按照比较优势理论,瑞典 在精密仪器设备和化学药品生产和出口领域独领风 骚,是由于它在这些行业中最有效地应用了它拥有 的资源。这固然正确,但却依然无法解释为何瑞士 能够在该行业比英国、德国或西班牙有更高的生产 力。
波特继而将研究方向从企业之间的竞争转为国家 之间的竞争,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他分析了 国家为何有贫富之分,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国家的价 值体系,他把这种价值体系形象地称为"钻石体系"。
迈克尔·波特的三部经典著作《竞争战略》 (1980)、《竞争优势》(1985)、《国家 竞争优势》(1990)被称为竞争三部曲。三 部著作分别从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面较为 系统的论述了“竞争”(企业竞争、产业竞争、 国家竞争)问题,系统的提出了竞争优势理论。 其中,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波特试图 归纳国际贸易新理论中各派提出的观点,被认 为是贸易理论一个重要的综合和发展,它较为 全面和综合的阐述了国际竞争力的主要来源, 从而对国际贸易的解释更具统一性和说服力, 并形成了一个新的理论框架雏形。
迈克尔·波特对竞争问题的研究情有独钟,他的 第一部广为流传的著作是1980年出版的《竞争战略》 (Competitive Strategy Techniques for Analyzing
Industries and Competitors),这本书如今已再版 63次,它改变了CEO的战略思维。作者在书中总结出了 五种竞争力:它们分别是行业中现有对手之间的竞争 和紧张状态、来自市场中新生力量的威胁、替代的商 品或服务、供应商的还价能力以及消费者的还价能力, 这就是著名的"五力模型"。在激烈的商业竞争之中, 只有灵活运用战略才能胜出,因此,波特为商界人士 提供了三种卓有成效的战略,它们是成本优势战
国际竞争力理论及其评价体系课件

1.国际竞争力的 概念及其发展
2.关于国际竞争 力的代表理论
3.关于国际竞争 力的评价体系
3.1国际竞争力评价的主要机构
1989年
4.WEF体系下国际 竞争力国别分析
5.关于评价方法 的评价
理学院,坐落于瑞士西力,部向城国市际洛市桑场。提供符合消际费性者机或构购。买总者部需求设在瑞士
是欧洲第一,世界第三的更的多管产理品学,院并。持续获得赢日利内的瓦能。力。
1.国际竞争力的 概念及其发展
2.关于国际竞争 力的代表理论
2.1国际竞争力的理论的历史溯源
3.关于国际竞争 力的评价体系
4.WEF体系下国际 竞争力国别分析
赖于全球性经济 ·大国则较多地依赖于 国内市场 ·本土化经济为主导的 国家如何参与和适应全 球性经济,是一国提升 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竞争资产是指自然资 源、土地、人口等继承 的资产 ·竞争过程则是一国把资 产转化为增加值的能力 ·发达国家经过活跃的竞 争过程,积累起雄厚的 竞争资产 ·而发展中国家由于没有 经历这种活跃的转化过 程,其竞争资产十分薄 弱
3.关于国际竞争 力的评价体系
4.WEF体系下国际 竞争力国别分析
5.关于评价方法 的评价
2.3核心竞争优势理论
·1990年,普拉海拉德(C.K.Prahalad)和哈默(Gary. Hamel) 提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概念。
·它从企业内部寻找国际竞争力的来源
企业核心竞争力
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 的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派的学识。
4.WEF体系下国际 竞争力国别分析
5.关于评价方法 的评价
国家法规
宏观竞争力
教育
微观竞争力 结构竞争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理学院 市场营销系
考察加纳与韩国之间的贸易(1)
假设条件:两国均用一半劳动量生产大米,另一半生产可可。 计算: 1、两国无贸易时,生产总量是多少? 2、如果两国分工生产各自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总产量又是
多少? 3、若加纳和韩国按1:1比价,出口6吨可可给韩国并进口6吨
大米到加纳,贸易后各国的消费量是多少?比起分工和贸 易前有何变化? 管理学院 市场营销系
但是西欧和北美对家用电器的需求已经成熟, 公司推测在这些地区的发展将局限于替换需求,每 年不会超过2%—3%。而公司预测到亚洲、东欧和 拉丁美洲对家电的需求在未来的10年中至少可以增 长20%,甚至以更管高理的学院速市度场营增销系长。于是,伊莱克斯
❖ (一)理论构成与发展
❖ 1、核心资产论(the core-asset theory) ❖ 2、风险分散论(the risk diversification theory) ❖ 3、寡占反应论(the oligopolistic reaction theory)
管理学院 市场营销系
❖ (二)理论主张:
2、贸易政策:
(1)货币政策——禁止货币流出 (2)奖出限入政策 (3)保护关税政策 (4)发展本国工业政策
思考:重商主义的缺陷是什么?
管理学院 市场营销系
二、绝对优势理论(亚当.斯密)
1、理论主张:
各国都有适应于生产某些特定产品的绝对有 利的生产条件;各国应该分工生产具有绝对优势 的产品(即生产成本绝对低),进行专业化生产, 再进行交换,则对所有交换国家都有利。
❖ 一国和国际市场的不完全性,导致跨国企业获 得了垄断优势,并通过对外直接投资的方式来利用 自身的垄断优势,抵消在与当地企业竞争中的不利 因素。
❖ 1、不完全性——不完全竞争市场
❖ ①产品市场不完全竞争 ❖ ②要素市场不完全竞争 ❖ ③企业规模经济上的不完全竞争 ❖ ④政府政策造成的市场扭曲
管理学院 市场营销系
管理学院 市场营销系
考察加纳与韩国之间的贸易(2)
计算: 1、哪国生产可可有相对优势,哪国生产大米有相对优势? 2、假设无贸易时,每个国家以一半劳动量生产可可,另一半
劳动量生产大米,各自的生产总量是多少? 3、假设加纳利用相对优势增加可可生产量减少大米生产量
(用150单位劳动量生产可可,剩下50单位劳动量生产大 米),同时韩国分工专门生产大米,现在各国的生产总量是 多少? 4、若加纳和韩国按1:1比价,出口4吨可可给韩国并进口4吨大 米到加纳,贸易后各国管的理消学院费市量场是营销多系少?比起分工和贸易前 有何变化?
❖ 2、理论模型:
假定有两个国家A和B,都生产奶酪(Cheese)和葡萄 酒(Wire)。ac和aw表示A国生产奶酪和葡萄酒的单位劳动 成本,bc和bw表示B国生产奶酪和葡萄酒的单位产品劳动成 本。那么,当
❖
ac/ aw < bc / bw时
A国具有生产奶酪的相对优势,B国具有生产葡萄酒的
相对优势。
❖ 2、跨国公司的垄断优势: ❖ ①技术优势 ❖ ②规模经济 ❖ ③资金筹措优势,投资多样化的优势 ❖ ④易于得到廉价生产要素和特殊原材料
的优势 ❖ ⑤组织管理能力的优势。
管理学院 市场营销系
伊莱克斯的对外直接投资
1998年伊莱克斯的销售额超过1100亿瑞士法 郎(合140亿美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家用电器 制造商(生产洗衣机、洗碗机、冰箱、吸尘器等)。 作为一家瑞士的公司,其国内市场是非常有限的。 到1997年,公司85%以上的销售额是在瑞士以外实 现的,其中,超过52%是在西欧,27%在北美。
如:美国相对其他国家是资本相对丰富的国家,按 照赫克歇尔-俄林理论,美国应该出口资本密集 型产品而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但实际上美国出 口的资本密集型产品比进口的更少,这一结果与 理论的预言相反,称为里昂惕夫之谜。
管理学院 市场营销系
第二节 对外直接投资理论
❖ 一、厂商垄断优势理论
(the theory of monopolistic advantages)
1)贸易条件的恶化。 2)劳动密集型产品的需求弹性小、附加值低,易出现
出口的“贫困化增长” ;
3)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歧视性的贸易政策,使我国 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受到了诸多贸易壁垒。
对策:
管理学院 市场营销系Fra bibliotek推动科研,提高技术水平,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五、里昂惕夫之谜
生产要素禀赋理论在某些实际测试中 出现悖论,称之为里昂惕夫之谜。
2、生产要素:
劳动力、自然资源、土地、资本、技术
3、商品价值由生产要素共同创造
要素自然 禀赋
要素 供给
要素相对 丰裕稀缺
管理学院 市场营销系
要素相对 价格
商品相对 价格
思考:
1、按照生产要素禀赋理论,我国在哪些要素上丰富 和稀缺,应当发展怎样的产业? 2、我国完全以比较优势理论为战略导向可行吗?
按照比较优势选择产业结构会带来一些严重的后果。
❖ 2、局限性:
只说明了具有绝对优势的国家参加国际分工 和国家贸易能够获益,但如果有的国家没有任何 一种产品处于绝对有利的地位,那是不是这个国 家就不能参加国际贸易呢?
管理学院 市场营销系
三、比较优势理论(大卫.李嘉图)
1、理论主张: 各国只要专门生产劳动成本相对低(即利益较
大或不利较小)的产品,便可进行对外贸易,并从 中获益和实现社会劳动的节约。
❖ 4、局限性: ❖ 在该理论中,劳动是唯一的生产要素,
任何一种商品的价值都取决于其劳动成本, 这样的假设是不切实际的。
管理学院 市场营销系
四、赫克歇尔-俄林的生产要素 禀赋理论
1、理论主张:
一国商品的比较优势是由该国生产要素禀赋 的丰富和稀缺状况引起的,各国应当出口丰富要 素密集型商品,而进口稀缺要素密集型的商品。
第一节 国际贸易理论
1、贸易差额论(重商主义) 2、比较优势理论
绝对优势理论
相对优势理论
3、里昂惕夫之谜
生产要素禀赋论
管理学院 市场营销系
一、重商主义
1、理论主张:
货币是一国财富的象征,一切经济活动的目的都 是积累财富,获取财富的途径是对外贸易顺差;因 而主张国家干预经济活动,鼓励本国商品输出,限 制外国商品输入,“多卖少买”追求顺差,使货币 流入国内,以增加财富和增强国力。
考察加纳与韩国之间的贸易(1)
假设条件:两国均用一半劳动量生产大米,另一半生产可可。 计算: 1、两国无贸易时,生产总量是多少? 2、如果两国分工生产各自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总产量又是
多少? 3、若加纳和韩国按1:1比价,出口6吨可可给韩国并进口6吨
大米到加纳,贸易后各国的消费量是多少?比起分工和贸 易前有何变化? 管理学院 市场营销系
但是西欧和北美对家用电器的需求已经成熟, 公司推测在这些地区的发展将局限于替换需求,每 年不会超过2%—3%。而公司预测到亚洲、东欧和 拉丁美洲对家电的需求在未来的10年中至少可以增 长20%,甚至以更管高理的学院速市度场营增销系长。于是,伊莱克斯
❖ (一)理论构成与发展
❖ 1、核心资产论(the core-asset theory) ❖ 2、风险分散论(the risk diversification theory) ❖ 3、寡占反应论(the oligopolistic reaction theory)
管理学院 市场营销系
❖ (二)理论主张:
2、贸易政策:
(1)货币政策——禁止货币流出 (2)奖出限入政策 (3)保护关税政策 (4)发展本国工业政策
思考:重商主义的缺陷是什么?
管理学院 市场营销系
二、绝对优势理论(亚当.斯密)
1、理论主张:
各国都有适应于生产某些特定产品的绝对有 利的生产条件;各国应该分工生产具有绝对优势 的产品(即生产成本绝对低),进行专业化生产, 再进行交换,则对所有交换国家都有利。
❖ 一国和国际市场的不完全性,导致跨国企业获 得了垄断优势,并通过对外直接投资的方式来利用 自身的垄断优势,抵消在与当地企业竞争中的不利 因素。
❖ 1、不完全性——不完全竞争市场
❖ ①产品市场不完全竞争 ❖ ②要素市场不完全竞争 ❖ ③企业规模经济上的不完全竞争 ❖ ④政府政策造成的市场扭曲
管理学院 市场营销系
管理学院 市场营销系
考察加纳与韩国之间的贸易(2)
计算: 1、哪国生产可可有相对优势,哪国生产大米有相对优势? 2、假设无贸易时,每个国家以一半劳动量生产可可,另一半
劳动量生产大米,各自的生产总量是多少? 3、假设加纳利用相对优势增加可可生产量减少大米生产量
(用150单位劳动量生产可可,剩下50单位劳动量生产大 米),同时韩国分工专门生产大米,现在各国的生产总量是 多少? 4、若加纳和韩国按1:1比价,出口4吨可可给韩国并进口4吨大 米到加纳,贸易后各国管的理消学院费市量场是营销多系少?比起分工和贸易前 有何变化?
❖ 2、理论模型:
假定有两个国家A和B,都生产奶酪(Cheese)和葡萄 酒(Wire)。ac和aw表示A国生产奶酪和葡萄酒的单位劳动 成本,bc和bw表示B国生产奶酪和葡萄酒的单位产品劳动成 本。那么,当
❖
ac/ aw < bc / bw时
A国具有生产奶酪的相对优势,B国具有生产葡萄酒的
相对优势。
❖ 2、跨国公司的垄断优势: ❖ ①技术优势 ❖ ②规模经济 ❖ ③资金筹措优势,投资多样化的优势 ❖ ④易于得到廉价生产要素和特殊原材料
的优势 ❖ ⑤组织管理能力的优势。
管理学院 市场营销系
伊莱克斯的对外直接投资
1998年伊莱克斯的销售额超过1100亿瑞士法 郎(合140亿美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家用电器 制造商(生产洗衣机、洗碗机、冰箱、吸尘器等)。 作为一家瑞士的公司,其国内市场是非常有限的。 到1997年,公司85%以上的销售额是在瑞士以外实 现的,其中,超过52%是在西欧,27%在北美。
如:美国相对其他国家是资本相对丰富的国家,按 照赫克歇尔-俄林理论,美国应该出口资本密集 型产品而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但实际上美国出 口的资本密集型产品比进口的更少,这一结果与 理论的预言相反,称为里昂惕夫之谜。
管理学院 市场营销系
第二节 对外直接投资理论
❖ 一、厂商垄断优势理论
(the theory of monopolistic advantages)
1)贸易条件的恶化。 2)劳动密集型产品的需求弹性小、附加值低,易出现
出口的“贫困化增长” ;
3)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歧视性的贸易政策,使我国 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受到了诸多贸易壁垒。
对策:
管理学院 市场营销系Fra bibliotek推动科研,提高技术水平,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五、里昂惕夫之谜
生产要素禀赋理论在某些实际测试中 出现悖论,称之为里昂惕夫之谜。
2、生产要素:
劳动力、自然资源、土地、资本、技术
3、商品价值由生产要素共同创造
要素自然 禀赋
要素 供给
要素相对 丰裕稀缺
管理学院 市场营销系
要素相对 价格
商品相对 价格
思考:
1、按照生产要素禀赋理论,我国在哪些要素上丰富 和稀缺,应当发展怎样的产业? 2、我国完全以比较优势理论为战略导向可行吗?
按照比较优势选择产业结构会带来一些严重的后果。
❖ 2、局限性:
只说明了具有绝对优势的国家参加国际分工 和国家贸易能够获益,但如果有的国家没有任何 一种产品处于绝对有利的地位,那是不是这个国 家就不能参加国际贸易呢?
管理学院 市场营销系
三、比较优势理论(大卫.李嘉图)
1、理论主张: 各国只要专门生产劳动成本相对低(即利益较
大或不利较小)的产品,便可进行对外贸易,并从 中获益和实现社会劳动的节约。
❖ 4、局限性: ❖ 在该理论中,劳动是唯一的生产要素,
任何一种商品的价值都取决于其劳动成本, 这样的假设是不切实际的。
管理学院 市场营销系
四、赫克歇尔-俄林的生产要素 禀赋理论
1、理论主张:
一国商品的比较优势是由该国生产要素禀赋 的丰富和稀缺状况引起的,各国应当出口丰富要 素密集型商品,而进口稀缺要素密集型的商品。
第一节 国际贸易理论
1、贸易差额论(重商主义) 2、比较优势理论
绝对优势理论
相对优势理论
3、里昂惕夫之谜
生产要素禀赋论
管理学院 市场营销系
一、重商主义
1、理论主张:
货币是一国财富的象征,一切经济活动的目的都 是积累财富,获取财富的途径是对外贸易顺差;因 而主张国家干预经济活动,鼓励本国商品输出,限 制外国商品输入,“多卖少买”追求顺差,使货币 流入国内,以增加财富和增强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