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学生官僚化现象值得警醒
浅析高校学生干部官僚化倾向问题及其引导
浅析高校学生干部官僚化倾向问题及其引导高校学生干部在校园中担任着重要的组织和管理工作,他们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和组织能力,同时也应具有良好的学习和思考能力。
在实际工作中,一些高校学生干部出现了官僚化倾向,即在工作中表现出过于官僚主义与行政化的特点,这不仅影响了学生干部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也不利于学生干部自身的成长和发展。
本文将从官僚化倾向问题的原因分析、影响及引导措施等方面进行浅析,以期引发对高校学生干部官僚化倾向问题的关注和反思。
一、官僚化倾向问题的原因分析1. 角色认知不清在校园中,学生干部的地位较高,担负着管理和组织工作的责任。
一些学生干部可能会产生一种权利意识,以为自己有了某种特殊权力和身份,因此在工作中会出现一些官僚化的行为。
他们过于注重自己的权利和地位,忽略了自身的责任与使命,从而导致了官僚化倾向的产生。
2. 工作缺乏灵活性一些学生干部可能过于注重规章制度,对于工作中出现的具体问题缺乏灵活性,只知道按部就班、墨守成规,不愿意接受新的观念和方法,这也是导致官僚化倾向的重要原因之一。
3. 社会环境因素当前社会风气逐渐转变成为功利化、注重结果的社会,这也影响了一些学生干部的思维和行为方式。
在这种社会环境的影响下,一些学生干部可能会过于追求结果,而忽视了在过程中的思考和反思,导致了官僚化倾向问题的产生。
1. 工作效率低下官僚化倾向的学生干部,往往会过于注重规章制度,对工作中的具体问题处理不够灵活,导致了工作效率的低下。
2. 不利于团队合作官僚化倾向的学生干部在工作中注重个人权利和地位,不愿意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造成了团队的分裂与不和谐,不利于团队合作和共同进步。
3. 不利于学生干部个人成长官僚化倾向的学生干部过于追求结果,忽视了在工作中的思考和反思,这不仅影响了学生干部的个人成长,还可能给他们的未来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三、引导措施1. 加强角色认知教育学校和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学生干部的角色认知教育,让他们清晰地认识到自己担负的责任与使命,避免过分追求自身的权利和地位。
高校学生干部“官僚化”问题及其治理研究
高校学生干部“官僚化”问题及其治理研究在高校中,学生干部担负着组织管理、社团团建、学生权益维护等重要职责,是学校管理和发展的重要力量。
近年来,一些学生干部的权力滥用、官僚化现象逐渐凸显,给学校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和困扰。
本文将从官僚化问题的定义、原因分析、影响以及治理途径等方面进行研究。
官僚化问题指的是学生干部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出现权力滥用、官僚主义行为等不良现象。
学生干部权力过大成为官僚化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些学生干部在担任职务期间享有很高的权力,但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容易出现权力滥用的情况。
学生干部职务的激励机制不合理也是官僚化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
一些学生干部在担任职务期间可以获得各种荣誉和奖励,但这些激励并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干部对于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反而导致学生干部追求权力和地位成为目的。
学生自治精神淡化和组织文化失范,也是官僚化问题发生的根源。
官僚化问题对高校管理和学生发展带来了一系列不良影响。
官僚化问题导致学生干部的权力过大,容易滋生腐败现象,破坏学生的权益和利益。
官僚化问题会使学生干部对工作失去热情和动力,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影响学生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官僚化问题还会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思维造成压制,阻碍学生全面发展。
针对官僚化问题的治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加强学生干部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服务意识。
完善学生干部选举机制,引入公开透明和民主评议的方式,增加监督和制衡,防止权力滥用和官僚主义行为。
建立学生干部激励机制,使其真正发挥积极的作用,提高工作质量和效果。
加强对学生干部的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和纠正官僚主义现象,促进其改进和进步。
加强学生自治精神的培养和组织文化的塑造,建立健康的组织氛围和价值观念,为学生干部提供更好的成长和发展环境。
高校学生干部官僚化问题不仅对学校管理和学生发展造成了一系列不良影响,而且也是制约学校发展的障碍。
通过加强培训和教育、完善选举机制、建立激励机制、加强监督和评估等措施,可以有效治理官僚化问题,实现学生干部的良性运转,推进学校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和制度化。
高校学生干部官僚化倾向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高校学生干部官僚化倾向的原因及对策分析高校学生干部官僚化倾向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高校学生干部官僚化倾向的原因之一是权力的集中。
由于学生干部在学校的组织中拥有一定的权力,他们有权决定一些事务的进行,进而可能导致他们滥用权力或者形成官僚化。
在权力过于集中的情况下,学生干部可能会不顾真实情况而一意孤行,甚至忽视群众的需求和意见,导致官僚化现象的出现。
高校学生干部官僚化倾向的原因之二是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学生干部往往容易滥用权力或者形成官僚化倾向。
学生干部的权力如果没有得到有效的监督和制约,就容易膨胀和扩大,进而导致他们滥用权力或者形成官僚化。
高校学生干部官僚化倾向的原因之三是思想僵化。
一些学生干部思想僵化,固守旧观念,不愿意接受新思想,不愿意改变现状,进而容易形成官僚化倾向。
这种思想僵化使得学生干部无法开放思维、积极主动地去解决问题,而是以一种僵化的方式进行工作,进而导致官僚化现象的出现。
加强机构建设。
学校需要建立完善的学生干部管理机构,设立相应的纪律检查机构,明确学生干部的权责和监督机制,加强对学生干部的监管。
学校也需要加强学生干部素质培养,提高他们的思想水平和责任感,从而避免官僚主义的产生。
注重培养学生干部的创新能力。
学生干部在工作中应该注重创新思维,不拘一格,开拓新领域,解决问题。
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干部的培训,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能力,鼓励他们勇于尝试、大胆创新。
加强学生与学生干部的互动和沟通。
学校应该建立一个良好的沟通机制,鼓励学生对学生干部的工作提出建议和意见。
学生干部应该积极倾听学生的声音,更加贴近学生,理解学生的需求和意见,避免形成官僚化倾向。
要解决高校学生干部官僚化倾向,需要从加强机构建设、注重培养创新能力和加强学生与学生干部的互动等方面入手,从而提高学生干部的工作效率和素质,避免官僚化现象的发生。
高校学生干部官僚化倾向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高校学生干部官僚化倾向的原因及对策分析近年来,高校学生干部官僚化倾向越来越突出,这主要表现为一些学生干部过分拘泥于规定和程序,没有积极创新,缺乏思维能力和判断力,接受其他意见耳朵不离嘴边,缺乏实际作为和服务意识,使得学生干部的形象和工作效率都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那么,高校学生干部官僚化倾向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又应该如何对此进行分析及对策制定呢?1.制度规定不合理现在,我们发现制度规定过多过严,有些规定对于一些特殊情况没有得到充分的考虑,导致一些学生干部必须按规定办事,而不得不去繁琐的程序和规定中寻找方案,这就使得学生干部容易闭门造车,按部就班。
2.品行素质低下一些学生干部在担任职务前,没有受到特定职业和道德伦理的训练和约束,个人品行素质较差,导致在担任职务时出现一些“任性、专断、不讲道理”的情况,往往没有综合判断能力,也不愿意接受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容易导致学生干部的官僚化性倾向。
3.学生干部内部关系不好学生干部之间的关系不好,容易形成派别,不同派别间阻碍合作,导致学生干部们争取个人利益而不是为了提高整体工作效率,这样的情况使得学生干部工作变得僵化、官僚化。
1.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学校和地方政府为了避免高校学生干部官僚化的问题,应该根据学生干部实际运作情况,以及公益性质制定或修改相应的规章制度。
规章制度的设计必须贴近实际,不宜过于严厉,否则就会造成学生干部僵化官僚化。
2.针对性的专业性培训大学应该在学生干部担任职务前,要求他们参加各自所在的职务岗位的专业性培训。
企业、政府和人才培训机构可以联合举办职业培训课程,使学生干部具备足够的专业能力和素养,提高学生干部的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
3.加强沟通和协作学校和地方政府应该为学生干部们提供一个更加开放和协作的环境,建立同学、学生干部主动沟通的平台,加强学生干部之间平等协作。
这样的环境将有助于推动学生干部解决官僚化倾向的问题,提高其工作效率。
4.提升学生干部自我管理能力学生干部的自我管理能力对减轻官僚化倾向有很大帮助,学校应该通过课堂教学、青年志愿者服务和学生组织活动等途径,提高学生干部的自我管理能力。
高校学生干部官僚化倾向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高校学生干部官僚化倾向的原因及对策分析随着高校教育的不断发展,学生干部在校园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近年来不少高校出现了学生干部官僚化倾向的现象,这不仅影响了学生干部队伍的优质化和能力化,也限制了学生自治和民主管理的实现。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高校学生干部官僚化的倾向?该如何应对这一现象呢?本文将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原因分析1.缺乏有效的选拔机制在一些高校中,学生干部的选拔机制并不够完善,往往是由老师或学院领导临时任命,缺乏公开、公平、公正的选拔程序。
这样做容易导致学生干部的权力来源不清晰,以及出现被“指定”而非被“选举”的情况,从而加重了学生干部的官僚化倾向。
2.过分重视荣誉和地位一些学生干部过分重视自己的荣誉和地位,而非专注于服务学生和管理学生事务。
他们追求的是权力的稳固和地位的提高,而非真正为同学们的利益着想。
这种功利心态会导致学生干部的工作不再秉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而是为了自己的私利而服务,这也是官僚化倾向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一些高校中,对学生干部的监督机制不够完善,导致学生干部的权力活动难以受到监管和制约。
一些学生干部利用自己的地位和权力谋取私利,而学校对此往往束手无策,缺乏有效的制约和惩罚措施,这也是官僚化倾向产生的原因之一。
4.学生干部自身素质不高一些学生干部缺乏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不能很好地处理学生事务和服务同学。
这些学生干部在担任职务后,往往不能有效地展现自己的价值,导致管理能力和领导才能得不到充分发挥,从而加重了学生干部的官僚化倾向。
二、对策分析高校应该建立健全的学生干部选拔机制,强调选拔程序的公开、公平、公正,注重选拔学生干部的能力和潜力,而非只是看重他们的关系和背景。
要加强对候选人的考察和评估,确保选拔出的学生干部具备较高的素质和管理能力,这有助于减少官僚化倾向的产生。
2.强化教育培训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培训,注重培养学生干部的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增强他们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高校学生组织“官僚化”的反思与学生骨干培养
高校学生组织“官僚化”的反思与学生骨干培养收稿日期:2018-12-14作者简介:刘翔宇(1992-),男(汉族),山东东营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学生骨干培养;刘天一(1994-),女(汉族),辽宁沈阳人,硕士在读。
一、高校学生组织“官僚化”(一)学生干部官僚化的内涵“官僚化”的本质是脱离群众的领导作风。
在学生组织当中学生干部的“官僚化”是指学生干部脱离了为学生服务的初衷,大搞形式主义、阶级主义,服务意识淡薄。
在网络微博上曝出的学生组织内部的“官僚化”现象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学生组织在发展过程中有着类似于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当前的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下难以避免会受到各方面文化和经济因素的冲击,而学生组织“官僚化”这一现象就是学生组织在学校环境中受到社会的恶俗文化的影响而产生的。
这种学生组织的非常规发展倾向对于大学校园文化、大学生风气与大学生价值观建设有着极为消极的影响。
(二)当前高校学生组织“官僚化”背景1.学生组织人员冗杂,效率低下。
高校学生组织有着不同的属性,有学院级学生组织、学校级学生组织以及各类社团,以不同的工作内容、兴趣爱好、组织单位进行区分。
为了应对大学生课业安排和学生活动工作需要,难以避免地存在过度招人的倾向,为了应对不同年级、不同活动的工作需要,从上到下层层设立部门,这就必然造成了学生干部、队伍干部头衔纷杂,为了调动学生的工作积极性往往会设置几名副头衔学生干部等。
以此类推,导致一些学生干部不负责任,工作不积极,缺乏上进心,工作效率低下。
2.极具功利思维的学生心态与不完善的奖惩评定制度。
首先,学生组织的选拔考核机制的不完善。
在学生组织的成员来看,部分学生组织纳新是通过层层面试,但是表面上的公开与民主并未得到落实,学生组织成员能力素质良莠不齐。
在学生干部考核当中又掺杂了辅导员的主观评价,学生干部的工作往往是根据其与自己的亲疏远近、工作是否听话和少数学生的评价,这种考核方式存在着不清晰、不透明、不完善的缺点。
高校学生干部官僚化倾向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高校学生干部官僚化倾向的原因及对策分析随着我国高校学生干部工作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官僚化倾向在其中也逐渐显露出来。
官僚化是指大规模组织中,管理者对于程序规定和立场的过度依赖,而忽视了真实情况和需求,造成效率下降和服务质量降低的一种现象。
高校学生干部作为为学生服务的组织,官僚化的倾向已经影响到了学生的利益和现实需求。
那么,高校学生干部官僚化倾向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又应该如何应对这一倾向呢?本文将就此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探讨。
1. 制度性原因在高校学生干部工作中,存在一些制度性原因导致了官僚化的倾向。
一是学校管理体制的僵化和制约。
学校的学生工作部门和学生会组织都受到学校管理体制的制约,导致他们在开展工作时往往需要遵从一定的程序和规定,而忽视了实际情况和学生的需求。
二是学校对学生干部的考核和激励机制存在问题。
在一些高校中,学生干部的考核和评定往往只看重他们的组织能力和执行力,忽视了他们的服务精神和实际效果。
这就导致了学生干部为了追求考核上的优异表现而忽视了服务对象的需求,表现出了官僚化的倾向。
3. 社会环境原因社会环境的变化也是高校学生干部官僚化倾向的原因之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一些社会风气的腐败和官僚化也渗透到了高校学生干部的工作中。
一些学生干部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逐渐形成了官僚化的意识和行为。
他们过于追求权力和地位,而忽视了对学生的服务和管理。
1. 完善制度建设高校学生干部工作需要完善制度建设,从根本上防止官僚化倾向的产生。
一是学校需要调整学生工作部门和学生组织的管理体制,减少对其行为的过度干预和控制,给予他们更多的自主权和发展空间。
二是学校需要改革学生干部的考核和激励机制,增加对学生服务和效果的考核内容,从而引导学生干部不断提高服务水平,防止官僚化倾向的产生。
2. 提升人员素质高校学生干部队伍需要提升人员素质,防止官僚化倾向的产生。
一是学校需要加强对学生干部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工作素质和服务意识。
浅析高校学生干部官僚化倾向问题及其引导
浅析高校学生干部官僚化倾向问题及其引导随着高校管理方式的不断完善和提高,学生干部在校园中的重要性也越来越被广泛认同。
作为高校的重要力量之一,学生干部不仅要积极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中,还要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才能更好地推进学校的各项工作。
然而,在学生干部中,有些人难免会出现官僚化倾向,这给学生干部的形象和工作带来不良影响,也不利于促进高校的发展。
本文将就学生干部官僚化倾向问题进行浅析,并提出一些引导措施。
1. 自我目的性强有些学生干部为了能获得更高的职位和更多的荣誉,而不是真正关心和关注学生的生活和成长,反而把学生作为自己获得荣誉和权力的工具。
2. 管理方式僵化有些学生干部关注的仅仅是工作的效果,而不是有效地推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为了保持工作的效率,他们常常采用一种非常僵化的管理方式,不容许任何的变动和颠覆。
3. 规则化思维严重有些学生干部对于规则的理解过于死板,一味的强调规则和条文,而忽视了灵活性和创新性。
他们的管理方式非常刻板、缺乏创新性和变动性,缺少宽容和包容性。
1. 对权力渴求许多学生干部在担任职务期间,常常出现对权力的渴求,希望能够赢得更多的职位和荣誉,从而获得校园中的认可和尊重。
2. 对职位概念的过度追求一些学生干部把职位当作价值和成功的体现,认为只要获得了更高的职位,就是一种成功。
这种思维会让人产生一种以职位为中心的思考方式,而忽视了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和成长。
3. 对规则条目的过度推崇一些学生干部过于倾向于遵循校园规则、条目和流程,使得他们缺乏创新精神和灵活性,而往往采取更为僵化的管理方式。
三、引导措施1. 加强职能压力调控高校应该明确学生干部的工作职责与压力,合理分配工作任务,让学生干部不仅要有作为管理者的能力,也要有承受压力的能力。
2. 增加学生干部角色转换机会高校可以提供更多的角色转换机会,让学生干部能够主动了解不同的管理方式,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才能,为学校和学生做出更多的贡献。
3. 合理引导学生干部升华志向高校管理者应该关心学生干部的成长过程,积极与他们保持交流,及时发现和指导他们的问题,帮助学生干部更好地升华自己的志向,使学生干部的活力能够更好地在校园中发挥。
学生干部“官气”要不得
学生干部“官气”要不得作者:文锋来源:《广西教育·D版》2019年第01期隐忧:这些学生“官威”好大近年来,媒体频频曝出学生干部耍“官威”的新闻,引发舆论关注与批评。
去年10月,一张聊天截图“震惊”朋友圈。
其中显示,一位大学低年级学生在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一学生社团的聊天群内,向学生社团联合会主席询问开会时间。
没想到,另外两名学生干部马上跳出来回应:“杨主席是你们直接@的?现在你是在叫学长?我不想看见第二次。
”“请各位试用干事以后注意自己的身份和说话方式。
”去年中秋节前夕,四川理工学院有学生在网上发帖称,学校社联组织部一名负责人在群里告知全体成员,要求各个小干事(原文就是称“小干事”)给部长、主席发祝福,不要把名字打错了。
不料,还真有一个“小干事”在发祝福短信时,不小心把某“部长”名字打错了,于是他被该“部长”严斥:“把我的名字抄50遍,开大会检查。
”这真是如网友所言: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好大的“官威”!不仅是在大学,在中小学也曾爆出类似新闻。
此前曾有媒体报道,安徽怀远县一小学副班长兼语文科代表,拥有检查作业、监督背书的权力。
他多次以检查别人作业和学习进度为由,收受其他学生“贿赂”几万元,引发了舆论关切和公众担忧。
由此又让人联想到几年前的“五道杠少年”事件:小小年纪就摆出一副官派作风,在少先队室里读文件、看报纸,老气横秋的样子,令人反感。
官僚习气侵蚀校园已成为一个普遍现象。
媒体的相关报道中,一个曾加入学生会的学生告诉记者:“部里面有三级,部长、副部长和小干事。
平时部长不能轻易见到,见面大多是组织聚餐。
聚餐喝酒是必须的,女生是如此,男生更不必说。
第一轮酒要干部干事一起喝,然后才是挨着敬酒,敬酒时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也要提前想好不能出错。
部长说话要安静听,部长讲笑话还得一起笑……不笑?那你就是不合群。
”去年7月,中山大学发布了一則干部任免公告,公告中任命了上百名“正副部级”学生干部,甚至还特别注明了“正部长级”“副部长级”。
浅析高校学生干部官僚化倾向问题及其引导
浅析高校学生干部官僚化倾向问题及其引导高校学生干部官僚化倾向问题是当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一个突出问题,随着高校学生干部队伍不断扩大,官僚化倾向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
针对这一问题,需要进行深入分析并及时引导解决,以推动高校学生干部队伍的健康发展。
我们需要了解官僚化倾向是如何在高校学生干部队伍中产生的。
一方面,由于高校学生干部工作的特殊性,一些学生干部在担任职务后容易产生“官大于事”、追求权力和地位的倾向,导致对实际工作内容和目标的忽视。
一些学生干部在处理工作中缺乏灵活性和创新意识,只重视程序和形式,忽略了工作的实质,使得学生干部队伍整体显得僵化和官僚化。
这些问题影响了学生干部队伍的活力和执行力,也制约了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发展。
针对高校学生干部官僚化倾向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引导措施,引导学生干部健康发展。
需要加强学生干部队伍的培训和教育。
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培训班和讲座,引导学生干部树立正确的工作观念和态度,培养学生干部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创新意识,加强学生干部的职业素养和道德修养,从而提高学生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水平。
需要建立健全学生干部考核机制,加强对学生干部工作的考核和评估,引导学生干部突出实效,避免为了形式而形式,注重对学生干部队伍的实际工作表现和成效的评价,从而激发学生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需要加强对学生干部队伍的指导和监督,建立健全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对学生干部队伍的工作进行及时的监督和指导,及时纠正学生干部的工作偏差,促进学生干部队伍的健康发展。
需要注重激励机制的建立,对于表现突出的学生干部进行及时的表扬和奖励,激发学生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和进取心,提高学生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执行力。
在引导解决高校学生干部官僚化倾向问题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高校学生组织的作用。
高校学生组织作为学生群体的组织形式,具有较强的凝聚力和引导力,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和讨论,引导学生干部树立正确的工作理念和态度,增强学生干部队伍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促进学生干部队伍的健康发展。
浅析高校学生干部官僚化倾向问题及其引导
浅析高校学生干部官僚化倾向问题及其引导随着高校规模的持续扩大和职务的增多,学生干部总数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然而,随之而来的是学生干部中官僚化倾向日益明显。
官僚化的特征表现在程序主义、形式主义、权力寻租等方面,导致学生干部的正常工作困难、群众态度不满、自己形象受到影响等。
如何解决学生干部官僚化倾向问题成为当前高校管理中的重要问题。
首先,要正确认识干部官僚化倾向。
官僚化并不是制度化的现象,而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它的本质是领导人员不重视干部工作的实质和本质,而过分注重于形式和手续,因而导致学生干部不得不只是办一些与工作无关的“面子”工程,浪费时间和精力。
根据实际情况,高校应该根据干部工作的特点,做出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如干部的培训、考核、选拔等,重视干部的工作成效,避免过分注重于干部的“形式”。
其次,要加强制度建设。
制度建设是化解官僚化倾向的重要途径之一。
高校应该制定出科学完备、简洁明了、易于执行的制度,规范干部工作流程,使干部工作更加简洁高效有序。
同时,加强监督、考核和惩戒力度,防止干部利用职权从中谋求个人私利,减少干部的权力寻租行为。
再次,要树立正确的干部思想。
高校要引导学生干部树立正确的干部思想,加强干部理论学习、实践锻炼,培养干部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意识,在工作中重视实际成效和群众的意见,关注团队成员的身心健康,强化对青年学生的引领作用。
最后,要加强对学生干部的管理。
在干部工作中,管理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高校要加强对学生干部的考核、监督和管理,严格执行制度规定,遵循竞争选拔原则,建立公平公正的评价体系,增强学生干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干部工作更加清晰有序。
综上所述,解决高校学生干部官僚化倾向问题需要学校的全面关注和积极推进,以制度建设、宣传教育、管理等多种方式指导学生干部健康成长,实现高校干部工作的良性发展。
高校学生干部官僚化倾向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高校学生干部官僚化倾向的原因及对策分析在高校中,学生干部起着重要的作用,他们不仅是学校组织管理的重要一环,还是学生群体中的领导者和榜样。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转变,高校学生干部中的官僚化倾向逐渐凸现出来。
本文将从官僚化的原因入手,分析高校学生干部官僚化倾向的原因,并提出对应的对策。
一、官僚化的原因1. 权力寻租官僚化的根本原因之一是权力寻租。
一些学生干部利用自己的权力地位,谋求私利,滥用权力,以达到个人的利益最大化。
这种行为导致了官僚意识的逐渐膨胀,使得学生干部远离了服务学生的初衷,而变得目中无人、行事无忌。
2. 学术氛围浓厚由于高校的学术氛围浓厚,使得一些学生干部的学术成就成为评价其能力的标准。
但学术成就评价往往是片面的,而学生干部应该更加关注实践和服务的能力,但由于学术氛围的影响,一些学生干部过于重视自身学术成就,而忽视了其他方面的能力和素养。
3. 机制缺陷高校学生干部选拔机制缺陷也是导致官僚化倾向的原因之一。
一些高校在学生干部选拔过程中,注重形式,而忽视对学生干部素质的综合考量。
这使得一些学生干部仅仅为了履行形式上的职责,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关心和服务。
二、对策分析1. 强化制度约束对于权力寻租的行为,学校可以完善监督机制,加强对学生干部的权力约束,建立健全的惩罚机制,对权力寻租行为予以严厉打击,确保学生干部行使权力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2. 提倡多元评价学校可以倡导多元评价机制,不仅仅以学术成就为唯一考量,更应该关注学生干部的领导力、团队合作能力、服务意识等方面的综合素质。
通过多元评价,可以更加客观地评价学生干部的能力和品行,避免片面追求学术成就而忽视其他方面的能力。
3. 完善选拔机制高校应该完善学生干部的选拔机制,除了注重选拔过程的公开、公正、公平外,更应该注重对学生干部的综合素质的评价。
可以通过组织实际操作、模拟考核等方式,对学生干部的综合能力做出全面考察,确保选拔出真正具有服务意识和领导能力的学生干部。
学生官僚化现象值得警醒
龙源期刊网 学生官僚化现象值得警醒作者:来源:《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8年第17期据《光明日报》2018年9月3日第11版报道:有媒体记者采访发现,部分高校学生组织就像“小官场”,“抱大腿”“混圈子”“打招呼”等不正之风盛行。
这些学生组织的成员,有种种心得体会:“那套话术和玩法,跟官场陋习没啥区别。
”“我是靠学长‘打招呼’进的社团,所以一进去就有靠山。
”“在校园里碰上了,不能喊师兄师姐,要大声喊‘主席好’。
”……学生官僚化,如今并不罕见。
就在上个月,中山大学发布的标注有“正部长级”“副部长级”的《中山大学学生会2018—2019学年度干部选拔公告》,就曾遭遇过舆论的批评。
这样的问题恐怕也不是哪一个学校的问题,而是有着一定程度的普遍性。
学生官僚化,在舆论场总能收获相当大的共鸣,这本身也说明了部分“学生官”传递出的总体观感。
而近日的另一则新闻,则仿佛提供了对学生官僚化的某种警示:腐败年轻化。
据媒体报道,日前,贵州90后女干部张艺涉嫌贪污被提起公诉,据检察机关指控,张艺工作不到一年即开始实施贪腐行为,案发时她不过25岁,却已经涉嫌贪污了40余万元民生领域资金。
就在今年3月,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布了一份受贿一审刑事判决书,被告人罗覃柱受贿27万元,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他是1992年出生的,仅比张艺年长1岁。
当然,并不是说学生官僚化与腐败年轻化之间存在着严密的因果关系,但背后的逻辑却有着某种程度的共性:年轻人提早被不正之风同化,呈现了与其不相符的圆滑、世故、钻营。
校园里学生组织的异化,也提供了某种示范与“实习”机会,可以让学生提早掌握一套潜规则。
歪风邪气,非但没有被年轻人廓清,反而将其裹挟,年轻人这样的成长路径,无疑是不正常的。
在追问“年轻人怎么了”的同时,要明白症结不仅仅在年轻人一端。
年轻人就如同镜面,他们的面貌往往是社会某些面相的折射。
在中山大学的学生干部公示引发舆论关注之后,曾有学生鸣不平,他们不少人确实抱着为学生服务的初衷。
高校学生干部官僚化倾向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高校学生干部官僚化倾向的原因及对策分析随着高校制度的逐渐完善和社会的进步发展,高校学生干部工作逐渐成为一项重要的社会实践活动,得到广泛关注和重视,旨在锻炼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提高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以建立高校良好的校园文化和优良的学风。
但是,在学生干部群体中,存在着一些官僚化的倾向,这种现象在高校学生干部队伍中尤为明显,这不仅损害了高校校园文化的建立,也影响了学生干部的实际效果。
因此,深入分析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显得至关重要。
1、制度性原因创设问题,“假大空”的干部制度。
除了管理规定之外没有规清核心价值观,不同时期都执行同一套规定,导致干部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变革性,干部想通过制度提升自己的地位和权力。
因此,干部成为维护制度的重要力量,并由此形成官僚化现象。
2、部分高校开设的专业与招生制度部分高校所开设的某些专业,比如公共管理、行政管理等专业容易导致学生的官僚化倾向。
此外,高校学生干部的选拔机制和职业生涯规划也对学生干部官僚化倾向的形成起到了推动作用。
3、历史和传统原因在历史传统中,高校学生干部被认为是一种社会的精英力量,有着很高的权力和地位。
这些传统观念也排斥学生干部的发展和变革,影响学生干部的创新与发展。
4、学生干部的自身原因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和对个人权力的追求,是导致学生干部官僚化的原因之一。
此外,也存在一些个人行为问题,比如盲目上进、功利主义和竞争心理等,这些都直接影响了学生干部的官僚化倾向。
1、修改干部制度干部制度应该提高干部的工作效益,以此促进干部的有效管理。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1)完善干部管理法规和规章制度,规范学生干部的工作内容和权限,制定清晰的职责和工作要求。
(2)采取多种评价方式,加强对学生干部工作的考核和监管,并把考评结果作为评价学生干部工作的重要指标。
(3)优化干部选拔机制,注重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及其实际工作能力,而非注重个人的能力和背景。
2、引导学生干部思想、立意由于一些学生缺乏正确的思想意识,因此需要由学校和社会共同引导和矫正。
学生官僚化现象值得警醒
学生官僚化现象值得警醒有媒体记者采访发现,部分高校学生组织就像“小官场”,“抱大腿”“混圈子”“打招呼”等不正之风盛行。
这些学生组织的成员,有种种心得体会:“那套话术和玩法,跟官场陋习没啥区别。
”“我是靠学长‘打招呼’进的社团,所以一进去就有靠山。
”“在校园里碰上了,不能喊师兄师姐,要大声喊‘主席好’。
”……学生官僚化,如今并不罕见。
就在上个月,中山大学发布的标注有“正部长级”“副部长级”的《中山大学学生会2018—2019学年度干部选拔公告》,就曾遭遇过舆论的批评。
这样的问题恐怕也不是哪一个学校的问题,而是有着一定程度的普遍性。
学生官僚化,在舆论场总能收获相当大的共鸣,这本身也说明了部分“学生官”传递出的总体观感。
而近日的另一则新闻,则仿佛提供了对学生官僚化的某种警示:腐败年轻化。
据媒体报道,日前,贵州90后女干部张艺涉嫌贪污被提起公诉,据检察机关指控,张艺工作不到一年即开始实施贪腐行为,案发时她不过25岁,却已经涉嫌贪污了40余万元民生领域资金。
就在今年3月,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布了一份受贿一审刑事判决书,被告人罗覃柱受贿27万元,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他是1992年出生的,仅比张艺年长1岁。
当然,并不是说学生官僚化与腐败年轻化之间存在着严密的因果关系,但背后的逻辑却有着某种程度的共性:年轻人提早被不正之风同化,呈现了与其不相符的圆滑、世故、钻营。
校园里学生组织的异化,也提供了某种示范与“实习”机会,可以让学生提早掌握一套潜规则。
歪风邪气,非但没有被年轻人廓清,反而将其裹挟,年轻人这样的成长路径,无疑是不正常的。
在追问“年轻人怎么了”的同时,要明白症结不仅仅在年轻人一端。
年轻人就如同镜面,他们的面貌往往是社会某些面相的折射。
在中山大学的学生干部公示引发舆论关注之后,曾有学生鸣不平,他们不少人确实抱着为学生服务的初衷。
倘若追根究底,学生组织异化本身就是高校去行政化的子命题,腐败年轻化也未脱离“扎紧制度笼子”的大语境。
浅析高校学生干部官僚化倾向问题及其引导
浅析高校学生干部官僚化倾向问题及其引导高校学生干部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在学校中拥有一定的权力和地位,负责学生组织的运作和管理,是学生自治、管理与服务的重要力量。
然而,由于权力的触手可及,部分学生干部出现了官僚化倾向,个人权力意识过重,固化的办事方式和机械的工作态度,影响到了学生干部的形象以及学生组织的正常运转。
因此,高校应引导学生干部适应社会发展,克服官僚化倾向,拓宽组织视野,提高组织效能。
一、官僚化倾向的表现1.个人权力意识过重有些学生干部认为自己代表组织,就意味着代表组织的权力,自己的意见一定要被听取和采纳。
在与其他学生干部沟通时,常常采取命令式的语言和方式,要求其他干部服从自己的命令,导致组织内部紧张关系增加。
2.固化的办事方式有些学生干部在日常工作中采取固化的办事方式,遵从学校的流程和制度。
但过于保守和僵化的做法会使组织出现偏差,缺乏创新性,无法适应社会和时代的变化。
3.机械的工作态度有些学生干部在工作中缺乏热情和责任心,只是按部就班地完成任务。
他们可能不会主动思考工作内容和目的,不会考虑如何创新工作方式和方法,导致组织效率低下。
1.存在权力差距在学生干部中,存在权力差距,不同职位的干部所拥有的权力和资源不同。
高级干部可能会认为自己应该拥有更多的权力,去控制和指挥低级干部。
而低级干部则可能感到自己无法发挥作用,被忽视和排挤。
2.制度和规定的限制学生干部的工作与学校制度和规定密切相关,为了遵守规定,有些干部可能过于拘泥于规定,不会思考如何创新工作方式和方法,导致流于形式。
同时,制度和规定限制了干部工作的自由度和判断力,导致他们变得消极和被动。
3.缺乏实战经验学生干部的工作经验多以学校内部为主,缺乏实际社会经验,无法深入了解社会组织的管理和运作。
在这种情况下,有些干部可能会过于机械化地执行规章制度,无法适应实际情况。
三、引导学生干部拓宽视野,提高效能1.提高组织领导人的理论水平组织领导人应深入了解组织的运行机制,理解组织行为和管理的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等理论,同时关注社会新趋势和热点事件,及时反映给组织成员,引导干部更好地理解形势和解决问题。
高校学生会官僚之风盛行的深层之忧
2019年第2期图1高校官僚化缩影【摘要】高校学生干部官僚做派屡见报端,让人对当下高校学生会官僚之风非常忧心,学生会是学生的自治组织,其组建的目的是为了服务校园、推动学生进步,它可以锤炼能力,但绝不该涉及任何行政权力,若行政权力渗入到学生会组织当中,那么必然会给价值观尚未形成的学生带来诸多不良影响。
社会需要的人才,是真抓实干,而非巧舌如簧;是一心为公,而非好大喜功;是追求进步,而非贪图荣华,高校里官僚之风应该尽早遏止,否则“学生会干部”迟早将会成为个人职业生涯的“负资产”。
本文主要分析了高校学生会官僚之风盛行的原因及严重危害性,提出淡化和消除学生会官僚之风的措施,呼吁学生干部不忘初心,甘于奉献,莫让功名利禄玷污学生时代的美好。
【关键词】学生会;官僚之风;官本位一、事件回顾高校学生会本应是一个朝气蓬勃,风清气正的学生组织,应该以纯粹和担当的精神争做时代的创新者和改革者,然而某些高校学生干部以官僚的姿态来应对学生会的各项事务,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与思考。
图1(a )中中山大学学生会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了《中山大学学生会2018~2019学年度干部选拔公告》,令人震惊的是,公告中公示的学生干部职位却特别标明了是“正部长级”还是“副部长级”。
正副部长职位被安在大学生头上,简单幼稚的仿制,良莠不分的嫁接,官僚感扑面而来,让人觉得是对大学精神的一种讽刺;图1(b )中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一外联部新生在学生会群里问:“7号要开会吗?”,并@了一个叫杨溢的学长,群管理员立马提醒他注意自己的干事身份,不能称呼学长,要称呼杨主席,聊天内容官僚化让人觉得匪夷所思;图1(c )中某学生把学生会主席名字写错,要求抄写50遍,且开大会要做检查,不仅官僚还涉及到校园霸凌。
三个事件是当今社会高校学生会官僚化的一个缩影,种种现象让我们对当下高校官僚之风非常忧心。
学生如同海绵,他们展示的是黑还是白,取决于从学校、社会的“大缸”中吸收了什么。
“学生官”怪现象刍议
“学生官”怪现象刍议近年来,“学生官”现象日益引发社会的关注。
据《工人日报》报道,在河南郑州,搞公开竞选班干部的中小学越来越多,为了如愿当上学生干部,他们拍写真、做海报、拉选票……一些参加竞选的学生使出浑身解数,甚至不惜出钱出力“拉票”。
这不是个别现象,而且大有愈演愈烈之势。
学生干部成了“官”,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它有何影响,如何树立正确的学生干部形象,对这些问题,本文拟做一个简单的探讨。
1.“学生官”造成的影响学生当学生干部本来是为了锻炼、提高自己的能力,更好地为同学服务,但一些学生却偏离了正道,这对自身会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
这个不良影响至少有三个方面:第一是影响学习。
学生有了“官瘾”就会使出浑身解数,甚至不择手段地要当上学生干部。
为了“升迁”,就会热心于拉关系,整天讨好“领导”,为自己的“前途”打拼。
心思一乱,自然无心学习,必然会耽误自己的功课。
第二是扭曲人格。
官场习气的浸染会使学生心灵扭曲,严重影响学生的人格。
例如,他们认为是干部就要管理其他同学,而这不仅容易助长颐指气使的作风,造成自己与普通同学缺少交流,而且容易使其思想脱离集体。
第三是易入歧途。
学生干部如果不能很好地把握角色,就会变成一个不折不扣的小官僚,这种官僚思想很可能让他们误入歧途。
例如有的学生为了当上学生干部,不惜重金“买通”学校领导、老师和同学,这种行为,会为他长大以后“跑官要官”奠定基础,也为他今后从政当官后走向腐败埋下伏笔。
2.“学生官”产生的原因分析社会风气的“不言之教”。
“官本位”本是一种千百年积淀下来的封建意识,但在今天的许多地方却沉渣泛起。
现实生活中的官本位、权力崇拜必然会影响到学校,学生肯定也逃脱不了它的影响。
于是,学生干部的“官场化”“衙门化”有时也就顺理成章了。
学校管理的“无心插柳”。
学校里的各种社团活动,本是培养学生兴趣与提高学生各种能力的场所,可有时却会变成“官场术”的实验场。
因为学校的活动不可能一切都由教师包办,这样就不可避免地有一部分事情就要由学生干部去做。
2019年腐败对校园的折射及对策
腐败对校园的折射及对策有则材料,反映记者在XX、宁波、温州、绍兴对学生间的送礼现象进行了调查,调查过程中发现,有21.3%的人曾经给老师送过礼,送礼的平均次数达到4.54次,小学阶段的送礼比例高达47.46%,初中、高中的比例为23.73%,平均送礼价值126元,受家长影响的达53.7%,受社会影响的达46.3%,有62.5%的学生认为送礼是一种腐败现象。
这则材料说明了两个主要问题,一是送礼风在校园盛行开来,二是社会上的各种享乐思潮、攀比思潮、拜金主义等不良风气已波及被视为“净土”的校园。
究其原因,有中小学生自身的思想偏差,也有社会大环境的因素,即社会腐败现象对校园的折射作用。
社会的腐败与校园的“腐败”是两种不同形式的现象。
权力滋生出社会的腐败,社会的腐败衍化出校园的腐败。
两者的性质不相同,前者是显性的,危害社会,人们深恶痛疾,后者是隐性的,影响校园,影响下一代的健康成长,人们深表担忧。
江泽民同志反复告诫我们,要时刻保持万里长城永不倒,决不能有自毁长城的行为。
胡锦涛同志也强调,要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确保中华民族复兴后继有人。
社会的不良风气,在不断地影响下一代的思想,其结果势必影响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腐败是生长在共和国肌肤上的一颗毒瘤,不仅损坏健康的肌体,还对肌体周围产生严重影响。
近年来,不断有年轻有为的领导因腐败而被查处的案件,这些人在反思自己时,均提到自己读书时代受社会的不良影响,因而一旦走上领导岗位,便被灯红酒绿所击倒。
他们的结局表明在校园开展反腐倡廉教育的必要。
有的专家感叹,如今的校园不再是净土了,一些学生把社会上的腐败不仅在摹仿而且学以致用,腐败已折射到校园了。
这是非常值得警惕和关注的。
目前学生中存在的不良现象,主要有七种:一是送礼风。
广州某重点中学的一位毕业班班主任反映,学生毕业互送礼品成了毕业的一道程序。
在XX一些价值不菲的“快译通”、“电子辞典”甚至手机成了不少中学生青睐的对象,他们购买这些物品大都要求包装,说是要作为礼品送给同学。
浅析高校学生干部官僚化倾向问题及其引导
浅析高校学生干部官僚化倾向问题及其引导随着高校教育的不断发展,学生干部已经成为了大学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作为学校管理的一部分,学生干部承担着重要的工作职责,同时也为其带来了利益和地位的提升。
然而,这种权利和利益的提升往往会引发学生干部的官僚化倾向,使得他们产生了某种程度上的偏离初衷的行为。
本文将对这一问题进行浅析,同时提出一些引导学生干部发挥作用的方法。
1. 组织形式固化许多高校学生干部不再注重工作的效果本身,而是将注意力集中在了固定的组织形式上。
他们总是在意于保持一种形式,却不再关注实际的要求和实际效果。
这种行为导致了干部同质化,缺失创新精神,工作效果不佳。
2. 自我交际圈子的狭窄高校学生干部的职务提拔往往是基于关系网的,这种情况造成了官僚化倾向。
干部们在工作的时候只与自己的小圈子内人员进行沟通,缺乏沟通渠道,从而导致部门间信息沟通不足,相互了解不深,难以协同工作。
同时,网络深入人心,也让学生干部更倾向于发展虚拟空间的圈子,导致自闭、失真的情况发生。
3. 超级问题解决思维的产生官僚化倾向会导致学生干部产生另一个严重的问题:超级问题解决思维。
由于目光始终固定在权利、利益福利上,越来越关注短期解决问题的方法而忽视了长远的发展。
这种情况导致了一些青年干部丢失了“大局观”,不能全面、系统地思考问题,而是只关注能不能尽快解决当前的一些问题。
这样的思维方式在长远发展上不利。
二、引导学生干部发挥作用的方法针对官僚化倾向的情况,需要我们采取以下措施引导学生干部发挥作用。
1. 培养创新精神和系统思考能力对学生干部培养创新和系统思考能力非常重要。
创新能力可以促进干部对问题的直面和解决,同时也更容易发现新领域、新方向。
系统思考能力能够帮助学生干部查找问题的本质,全面、准确地理解问题的来龙去脉,更好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2. 建立合理、顺畅的沟通渠道学生干部们应该善于交流并建立合理、顺畅的沟通渠道。
这样能够增加信息互通,相互了解,相互支持,从而提高团队人员的工作效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官僚化现象值得警醒
有媒体记者采访发现,部分高校学生组织就像“小官场”,“抱大腿”“混圈子”“打招呼”等不正之风盛行。
这些学生组织的成员,有种种心得体会:“那套话术和玩法,跟官场陋习没啥区别。
”“我是靠学长‘打招呼’进的社团,所以一进去就有靠山。
”“在校园里碰上了,不能喊师兄师姐,要大声喊‘主席好’。
”……
学生官僚化,如今并不罕见。
就在上个月,中山大学发布的标注有“正部长级”“副部长级”的《中山大学学生会2018—2019学年度干部选拔公告》,就曾遭遇过舆论的批评。
这样的问题恐怕也不是哪一个学校的问题,而是有着一定程度的普遍性。
学生官僚化,在舆论场总能收获相当大的共鸣,这本身也说明了部分“学生官”传递出的总体观感。
而近日的另一则新闻,则仿佛提供了对学生官僚化的某
种警示:腐败年轻化。
据媒体报道,日前,贵州90后女干部张艺涉嫌贪污被提起公诉,据检察机关指控,张艺工作不到一年即开始实施贪腐行为,案发时她不过25岁,却已经涉嫌贪污了40余万元民生领域资金。
就在今年3月,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布了一份受贿一审刑事判决书,被告人罗覃柱受贿27万元,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他是1992年出生的,仅比张艺年长1岁。
当然,并不是说学生官僚化与腐败年轻化之间存在着严密的因果关系,但背后的逻辑却有着某种程度的共性:年轻人提早被不正之风同化,呈现了与其不相符的圆滑、世故、钻营。
校园里学生组织的异化,也提供了某种示范与“实习”机会,可以让学生提早掌握一套潜规则。
歪风邪气,非但没有被年轻人廓清,反而将其裹挟,年轻人这样的成长路径,无疑是不正常的。
在追问“年轻人怎么了”的同时,要明白症结不仅仅在年
轻人一端。
年轻人就如同镜面,他们的面貌往往是社会某些面相的折射。
在中山大学的学生干部公示引发舆论关注之后,曾有学生鸣不平,他们不少人确实抱着为学生服务的初衷。
倘若追根究底,学生组织异化本身就是高校去行政化的子命题,腐败年轻化也未脱离“扎紧制度笼子”的大语境。
年轻人是什么样的,未必全是自己的选择,也是局部环境雕刻的结果。
面对一些不正常现象,当然需要年轻人振作,保持超越性的认识,而非随波逐流,甚至乐在其中。
同时,年轻人的问题,也理当成为全社会的问题,当他们的老化、异化逐渐提速,也是在传递某种信号,不正之风的蔓延存在下沉的可能。
我们在期待年轻人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同时,社会机制也当留好第一个扣眼,塑造正向的激励机制。
就以学生组织为例,是否可以将其与加分、评优、推免等机制脱钩,保持其服务学生、锻炼能力的基础意义?对年轻人的培养方向,不能只有迎合世俗成功的实用主义标准,应当多一些理想主
义的鼓舞,后者埋下的潜移默化的种子,有一天是有凝聚成社会进步的巨大推力的。
鲁迅先生曾说:“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
”“向上”有很多种,鲁迅先生的意思当然不是学生组织里逐级提拔的“向上”,而是道德、人格、理想不断向上的攀登。
各类公文写作技巧五篇
一、标题结构的严谨之美
一则公文标题,如同一个人一般,同样要结构完整、功能齐全、符合语法规范,既不能“缺胳膊少腿”,也不能“随机组装”、变换位置,一是一、二是二,没有可商量的余地和任意变通的空间。
关于公文标题的结构,2012年7月1日起施行的《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作出了明确规定:公文标题“由发文机关名称、事由和文种组成”,要求三要素必须兼具,不得随意省略成分,以标明由谁发文、为什么发文和用什么文种发文。
严格来讲,除了这三个实词性元素,还包括两个虚词性元素,即发文机关名称和事由之间的连接介词“关于”、事由和文种之间的结构助词“的”。
一般而言,这五个元素的顺序不能调换,要严格按照“发文机关名称+关于+事由+的+文种”的总体结构和规范格式进行排布。
例如,《××集团有限公司免征城镇土地使用税的请示》,不能缺省介词“关于”,应改为《××集团有限公司关于免征城镇土地使用税的请示》;又如,《关于××集团有限公
司推行全员健身活动的通知》,其中发文机关是“××集团有限公司”,不能挪位至介词“关于”之后,应改为《××集团有限公司关于推行全员健身活动的通知》;再如,《××集团有限公司表彰决定》尽管标题三要素兼有,但要素之间缺少连接词,且事由未作具体说明,不能笼统用“表彰”二字概括,应改为《××集团有限公司关于表彰××××的决定》。
二、标题语言的简约之美
公文标题的简约之美主要反映在标题语言的简明扼要、精约简省。
一方面,要尽量使用简单好记、通俗易懂的词语,方便阅读者记忆或转述,切忌冗长拖沓、晦涩难懂。
一般来讲,公文标题以不超过三行为宜,如果字数确实过多,可以根据文件的主要内容、关键性词语等作合理简化。
例如,《××集团有限公司关于印发××同志在公司首届二次职工代表大会上的工作报告及关于公司首届二次职工代表大会的决议和关于加强司务公开工作的意见的通知》,这则标题包括三个被印发文件的标题,看起来相当繁冗、复杂,对此可采取概述法,将印发文件名称概括统称为“公司首届二次职工代
表大会三个文件”,瘦身成“《××集团有限公司关于印发公司首届二次职工代表大会三个文件的通知》”,如此则容易记住、便于传达,给人的感觉就不一样了。
三、标题表述的精准之美
这里的“精准之美”,其一是事由表述的精准性。
公文标题中的“事由”应与内容高度相符、契合,要通过准确提炼,全面、清楚地反映出公文的主旨,避免出现事由概括不准、表意不清而引起歧义、费解甚至误解等问题。
要使阅文者通过标题即可了解发文机关的行文目的,以及公文的基本精神和中心内容,从而提高公文阅读和流转的效率。
例如,《××大学关于土地问题的请示》这则标题便让人无法从字面上获取关键信息,是单位想申请划拨用地还是转让现有土地,是解决校舍用地面积不足问题还是协调土地权属纠纷问题?属于典型的表意含糊,阅文者只能通读文件后才能得知发文机关请示的真正意图。
特别是若出现同一单位需要在同一问题上多次发文的情况,不论是对发文单位还是收文单位,都会造成公文收发办理、档案查找借阅等多个环节的不便或麻
烦。
公司标题事由表述精准、到位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四、标题外观的规范之美
除了标题结构的严谨之美、标题语言的简约之美、标题表述的精准之美,公文标题还要讲究外观形式的规范之美。
一直以来,国家党、政、军等各类机关都对公文标题的美观性做了相应的要求。
如2000年版《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规定公文标题的位置在“红色反线下空2行,用2号小标宋体字,可分一行或多行居中排布;回行时,要做到词意完整,排列对称,间距恰当”,2012年版《党政机关公文格式》则进一步提出“回行时,要做到词意完整,排列对称,长短适宜,间距恰当,标题排列应当使用梯形或菱形”。
关于写作基础知识五则
一、命令,简称令,是领导机关颁发的具有强制执行性质的指挥性公文。
它具有权威性、指挥性和强制性。
就行政系统而言,国家最高领导人、国务院及其所属部委、乡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有权发布命令。
其最常用的有:公布令、行政令、嘉奖令。
它的写作要求是:
(1)必须根据宪法,法律规定的权限范围发布命令;
(2)要注意各类型命令写作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3)语言要准确、凝练、庄重有力;
二、议案,是供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在开会期间审议使用的一种书面文件.它的特点主要有:
(1)行文关系及办理程序的法定性;
(2)行文内容的单一性和可行性。
三、可以提出议案的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有关机构及人员以及人民代表。
议案可分为由职能机构提的议案和由人民代表提出的议案。
它的写作要求有:
(1)提出的问题重要且已具备解决的条件;
(2)要注意提出的权限和时限;
(3)要注意行文格式和办理程序。
四、决定,是党政机关对重要事项或重大行动作出决策和安排的指导性公文。
其特点主要是性质重要、政策性强和有约束力。
它的类型有指挥型、个案型和知照型。
各类决定的写作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
决定的标题由决定机构、决定事由、文种三部分构成。
决定的正文,三种类型的写法略有不同。
决定的文字,要准确、鲜明、简洁。
以便于领会和执行。
五、决议,是经领导机构主持召开的会议通过的对重要事项进行决策部署的指导性公文。
其特点有二:即表达群体意志、有权威性和约束力。
决议的主要类型有决策部署和结果公布两种类型。
六、指示,是上级机关对下级机关指导工作的公文。
其特点主要是针对性和原则性。
按照指示内容涉及的范围,指示可分为:
(1)涉及全局问题,带普遍性的指示;
(2)涉及局部问题,带特殊性的指示。
总的来说,指示的写作,要以政策把握方向,内容要明确扼要,条理要清晰。
七、意见,是党政机关对重要事项发表的对工作有指导性质的文件。
依据发表见解机构地位的不同,其类型可包括直接指导型和批转执行型两种类型。
意见的写作要注意内容的政策性、原则性,对下级的要求要明确具体,表述条理要清晰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