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四光——大庆油田
李四光的成功故事
李四光的成功故事李四光的成功在中国的留上留下了浓厚的一笔,你对他的成功故事了解多少呢?店铺精心为大家搜集整理了李四光的成功故事,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李四光的成功故事篇1李四光小时候常在一块大坪上和小伙伴们一同做捉迷藏的游戏。
蒙上一个孩子的眼睛,叫一声“一、二、三!”其他的孩子就迅速跑开躲藏起来。
有的藏在草垛背后,有的藏在大树背后,而小,最喜欢藏在一块大石头的背后。
做完了游戏,小李四光突然对坪上的这块大石头发生了兴趣,它兀里兀突地屹立在这儿,显得十分不相称。
他问小伙伴们:“哎,你们说,为什么这块平地上会有这么一块大石头呢?“哈哈哈!”小伙伴们一阵哄笑,他们觉得这个问题问得太可笑,太奇怪了! “石头是从哪里来的?本来就有的呗!”小伙伴们回家了。
李四光又去问陈二爹,陈二爹是村里有名的见多识广的老人。
“陈二爹,您说坪上那块石头,它是从哪里来的呢?” “啊!你说的是那块怪石头?”陈二爹说,“别人都说,它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 这下子,李四光更不明白了,他又去问爸爸:“爸爸,陈二爹说,坪上那块石头是天上掉下来的,您说,那能是真的吗?” “天上落下石头来?”父亲想了一想说,“那倒也会有的。
天上的流星落到地上,就变成了石头,那叫‘陨石’。
” “那块石头究竟是不是天上落下来的呢?” 李四光非得打破砂锅问到底。
“至于天上能不能掉下这么大的石头来,”父亲又想了一想说,“我也不知道。
” “谁都说不清楚。
” 李四光感到不满足了。
“反正,照我看,它不是本来就在这儿的。
就是弄不清它到底是怎么来的。
”在李四光整个的少年时代,直到后来离开了故乡回龙山,他一直没有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
后来,李四光去英国学了地质学,又到欧洲的阿尔卑斯山考察了那儿的冰川。
回国以后,1922年,李四光在太行山麓的一次地质考察中,第一次发现了中国第四纪冰川存在的遗迹。
这时,李四光开始意识到,故乡那块兀突的大石头,也许是被冰川推移过来的一块大漂砾。
然而,猜想也还是不能代替现实。
“地质之光”之李四光
他是中国地质学的先驱之一,创立了地质力学,并为中国 石油工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早年对蜓科化石及其地 层分层意义有精湛的研究。提出了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的 存在。用力学观点研究地壳运动及其与矿产分布的规律, 建立了新的边缘学科“地质力学”和“构造体系”概念。 毕生倡导以力学观点研究地质构造的发生、发展及组合的 规律,认为各种构造形迹是地应力活动的结果,建立了 “构造体系”的概念,创建了地质力学学派。提出新华夏 构造体系三个沉降带有广阔找油远景的认识并为大庆、胜 利等油田的发现所证实。开创了活动构造研究与地应力观 测相结合的预报地震途径。晚年发表的“天文、地质、古 生物资料”对我国学科大交叉的倡导产生深刻影响。对中 国地质教育、地质科学和地质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 献。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著有 《地球表面形象变迁的主因》、《中国北训之 科》、 《中国地质学》、《冰期之庐山》、《地质力学概论》及 文集《天文、地质、古生物》等。1971年4月29日,李四 光因病逝世,享年82岁。
七,获得荣誉
1958年,李四光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政 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科学院古生物研究所所长、地质部 部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等职。曾 当选为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 第二、三、四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共产党第九届中央委员。 1959年5月29日,经前苏联科学院主席团评选,授予李四光 “卡尔宾斯基金质奖章”。 同年12月6日,苏联地质界对他的崇高工作和在中国创建的地 质科学经验,作出了公正的总结。苏联克鲁泡特金教授在《自 然》杂志上撰文,介绍了李四光在地质科学上的成就。 2009年10月,李四光入选蒙古族十大杰出科学家。 2009年10月4日,经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天体提名委员会批准, 中国科学院和国家天文台即将把一颗小行星命名为“李四光 星”,这是继明安图后第二次用蒙古族科学家的名字命名小行 星。
一争几十年发现大庆油田的头号“功臣”究竟是谁
一争几十年:发现大庆油田的头号“功臣”究竟是谁-学校党建论文一争几十年:发现大庆油田的头号“功臣”究竟是谁何季民文大庆油田发现权的悄然变化若评价新中国前30 年最伟大的科学发现与经济成就,大庆油田的发现与开发无疑是其中之一。
1982年,国家科委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大科学成果进行表彰,“第一次科学大会”授予“大庆油田发现过程中的地球科学工作”为一等奖,是最高科技成果奖。
大庆油田的发现,在当年把它归功于李四光的地质力学理论。
1982年,“大庆油田发现过程中的地球科学工作”获得重大科学成果一等奖的时候,公布的获奖者23 人中,李四光名列第一,黄汲清名列第二,另一位地质学家谢家荣则名列第三。
但是,对于大庆油田发现权的评价,在后来又有了一些变化:1993年,黄汲清获得了陈嘉庚地球科学奖、1994 年获得了第一届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成就奖100 万元奖金。
基金委员会指出:“根据他的陆相生油和多期多层生储油理论,中国实现了找油的重大突破,相继发现了大庆等高油产田。
”2002年5 月28 日,江泽民在两院院士大会上总结我国基础科学研究的重大成果时还提到:“陆相生油理论为我国石油工业的行程和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近年来,又出现了新的观点,认为大庆油田的发现应归功于谢家荣。
黄汲清掀起油田发现权之争大庆油田的发现,从归功于地质力学转向归功于“陆相生油”,起因是黄汲清(1904-1995 年,四川仁寿人)对把大庆油田的发现完全归功于地质力学提出了异议。
1977 年和1978 年,黄汲清两次上书中央,强烈批评“用李四光同志的地质力学理论找到大庆等油田的不符事实的说法外,又进一步制造了‘李四光同志亲自指导这项工作’的谎言”,指出:“我国大庆等东部油田的普查和发展与地质力学的理论无关,这是事实……”1977 年6 月14 日,黄汲清第一次写信给邓小平,但邓小平最先没有直接作出批示,而是先要地质总局拿出个“说法”———《关于黄汲清同志的情况》。
李四光
李四光(1889?971)地质学家。
湖北黄冈人。
字仲揆。
早年加入同盟会。
参加了辛亥革命。
1919年毕业于英国伯明翰大学,获硕士学位。
1920年回国。
曾任北京大学教授、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所长。
从事古生物学、冰川学和地质力学的研究和教学工作。
建国后,历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科院古生物研究所所长、地质部部长、中科院地学部委员、中国科协主席,第二至四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195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是中共第九届中央委员,第一至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中国地质力学的创立者。
主张用力学研究地壳现象、探索地壳运动与矿产分布的规律,把各种构造形迹看作是地应力活动的结果,从而创立了“构造体系”的基本理论。
用此理论分析中国东部地质构造特点,认为新华夏构造体系的三个沉降带具有大面积储油层。
在地震地质工作方面,主张在研究地质构造活动性的基础上观测地应力的变化,为实现地震预报指明了方向。
著有《中国地质学》、《地质力学概论》、《地震地质》、《天文、地质、古生物》等。
李四光原名李仲揆,13岁那年,李仲揆一个人到西湖新学报名上学,买了报名单后,忙中出错,误将年龄“十四”岁填入了姓名栏,再买份报名单吧,又没有钱,无奈他将“十”字添上几笔,便成了他的姓“李”,这样,姓名栏便写成了“李四”,受墙上横匾直书“光被四表”的启发,他又在“李四”后面添了个“光”字,这样李仲揆就变成了李四光。
李四光长期从事古生物学、冰川学和地质力学的研究,在鉴定古生物蜒科化石、发现中国第四纪冰川和创立地质力学诸多方面建立了卓越的功勋。
长期以来,国际上一直充斥着中国内地第四纪无冰川的谬论。
为了证明中国有第四纪冰川的遗迹,李四光足迹踏遍了祖国大江南北,先后考察了太行的东麓、大同盆地、扬子江流域,几上庐山,发现牯岭西谷的一块巨石矗立在另一块巨石之上,并得出庐山有大量冰川遗迹的结论,坚定地认为庐山是“中国第四纪冰川的典型地区”。
涉足黄山、九华山、天目山,发现了比较典型的冰蚀地形和冰川堆积泥砾剖面……1936年,李四光在黄山找到了冰磨条痕,发表了《安徽黄山之第四纪冰川》,至此,中国无第四纪冰川之谬论不攻自破。
教学设计2:第3课 中国地质力学的奠基人李四光
第3课中国地质力学的奠基人李四光【课程标准解读】[课标要求]了解李四光的主要事迹,认识他对社会发展所作的贡献。
[课标解读] 基本目标是掌握李四光的主要经历、历史贡献等史实。
能力目标是依据上述活动认识李四光对社会发展所起到的推动作用,理解其振兴祖国的爱国精神和孜孜以求的严谨科学态度。
考查重点是着重于具体的贡献和体现的精神、品质,往往与其他科学家相联系命题。
【情境激趣诱思】彼此不同右图漫画是描写的大庆油田发现的石油与食用油混为一谈的笑话,表达了人们对中国发现石油的喜悦心情。
1959年9月26日下午4点,位于松嫩平原腹地的“松基三井”首喷工业油流!适逢新中国十年之庆,人们赋予这个共和国石油工业的“长子”一个响亮的名字——大庆!大庆油田的发现,验证了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等人提出的陆相生油理论。
【诱思探究】李四光为我国地质科学和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哪些巨大的贡献?【教材内容详解】一.留学归来,报效祖国1.家庭出身:李四光原名李仲揆,清朝出生在湖北省黄冈县一个农村教师家庭。
13岁考入武昌高等小学,改名李四光。
2.留学经历(1)留学日本:①学校和专业:大阪高等工业学校,学习造船专业。
②愿望:立志为祖国建造第一流的兵舰和轮船,建设强大的海军,使中国不再受外国的侮辱。
③结果:学成回国的第二年,他参加了清政府组织的“游学毕业生考试”,获得优异成绩,被赐以“工科进士”,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后的一批进士之一。
清末留学转向日本的原因:甲午一战使向以天朝大国为尊的清王朝大为震惊,举国上下受到极大的刺激,这次失败对中国的震动之大,远远超过了1840年以来的中英、中美之战。
一部分忧国忧民的知识分子及青年急欲至日本探究日本速强的原因,而朝廷中的一些大员也欲借鉴日本的经验,使中国的变法取得速效。
又因为甲午中日战争以前,中国从西方引进的一些先进的“制造驾驶”技术在甲午战争中未取得预期的效果,对中国落后进行探究的思考自然从科学技术转向对社会与文化的改造上来。
大庆油田发现真相 与李四光的地质力学无关
大庆油田发现真相与李四光的地质力学无关(图)关键词:黄汲清大庆油田地质力学松辽盆地陆相沉积曾几何时,以讹传讹,大庆油田的发现,归功于李四光的地质力学,但事实上,是根据黄汲清的陆相生油和多期多层生储油理论……因为这“两大理论”,新中国才有了源源不断的石油大发现。
湮没在尘埃中的历史,终归会露出它本来的面目。
事隔多年后,大庆油田的发现真相终于呈现在了世人面前。
■他大学三年级时的论文处女作,纠正了英国地质学家的错误■“两大理论”的确立,推翻了国际上喧嚣一时的“中国贫油论”■大庆油田发现真相公布后,整个科技界为之震动黄汲清(1904-1995),世界著名地质学家。
1928年,黄汲清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1935年获瑞士浓霞台大学理学院博士学位。
1948年,他当选为原国民政府中央研究院院士;新中国建立后的1955年,他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曾任中国地质科学院研究员、名誉院长。
他提出的“多旋回构造运动”学说,在国际地质界引起轰动。
1957年,他领导了松辽平原、华北平原等地的石油勘探工作,发现了大庆油田。
1985年他被美洲地质学会授予名誉会员称号,1988年被苏联科学院选为外籍院士,1994年被俄罗斯科学院选为外籍院士。
1994年,为当代中国最杰出科学家设立的“何梁何利奖”,颁发给了钱学森、黄汲清、王淦昌、王大珩4人,除黄外,另3人都是研制“两弹一星”的元勋。
论文处女作获奖励1904年,黄汲清诞生在四川仁寿县青岗场一个书香之家。
在新旧两种文化的熏陶下,黄汲清一路读书上成都,过武汉,到天津,1924年进入北京大学地质系。
1927年,他刚读大学三年级,就用英文发表了处女作《北京西山之寒武纪及奥陶纪地层》,纠正了开滦煤矿英国地质学家马休的错误,得到中国地质学会等颁发的140块银元的奖金。
1928年秋,黄汲清被派往辽东、辽西调查煤田地质,后来又“转战”西安、四川、云贵等地进行地质调查,陆续发表了《秦岭山及四川之地质研究》、《中国南部之二叠纪地层》等6部专著,引起地质界的广泛注意。
李四光生平的励志故事
李四光生平的励志故事李四光(1889~1971年),我国杰出的地质学家,地质力学的创造者和新中国地质事业的开拓者与奠基人。
他以独到的学术见解创立的地质力学,不但圆满地解决了各种地质构造型式的形成机制,而且成功地指导了找矿工作。
根据他的理论,我国相继发现了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大港油田等重要油田,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卓越贡献。
在国际上他也享有极大的声誉。
在我国湖北省武汉市的东南方,紧靠长江北岸有一个叫黄冈(今黄州市的地方,这里山川秀丽,人杰地灵,是历代州府所在地,史称黄州。
1889年10月26日,我国的科学家李四光,就出生在黄冈县城北大约25公里的一个叫下张家湾的小村庄。
李四光本名李仲揆(kuí),李四光这个名字,是后来李仲揆去上学的时候,需要填写报名单,李仲揆误将姓名栏当成年龄栏,随手就写了个“十四”这是他当时的真实年龄。
不过,他马上便发觉填错了栏目,这下可怎么办呢?聪明的李四光就在“十”字上加了几笔改成“李”字,可“李四”这个名字实在不好听,正在为难的时候,李四光抬头看见堂中上方挂着一块大匾,上写“光被四表”,他灵机一动,在“李四”后面又加上了一个“光”字。
从此,李仲揆又有了一个响亮的名字,就叫“李四光”。
李四光童年的时候,家庭生活是非常艰辛的。
一家数口仅靠父亲办私塾收缴(jiǎo)学生的一点学费来勉强维持,如果遇上灾荒年,私塾的学生少了,就有断粮断炊的危险,不得已时也只好从当地的地主家里租借。
所以,李四光的母亲也经常纺线织布,换些零用钱。
特别是李四光的父亲为人耿(gěng)直,爱打抱不平,以前因与黄冈的革命党人有来往被迫逃离家乡,去南京躲了一年多,家庭生活就更加艰难。
这个切,对童年的李四光影响很大。
当他50多岁的时候,还不时想起幼年的苦难,深为自己的父母所忍受的种种苦楚而痛心。
正是在这个家庭的影响下,李四光从小就养成了勤劳的习惯。
他常常帮着妈妈打柴,舂(chōng)米、推磨、扫地、提水、放羊、割草等,几乎样样事情都能干。
李四光简介
李四光(1889年10月26日-1971年4月29日),字仲拱,原名李仲揆。
湖北黄冈人,蒙古族,中国著名音乐家、科学家、地质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是中国现代地球科学和地质工作的主要领导人和奠基人之一,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杰出的科学家和为新中国发展做出卓越贡献的元勋,北京地质学院(中国地质大学的前身)的创建者之一。
东北地质学院(现为吉林大学地学部)的首任院长。
毕业于英国伯明翰大学并获博士学位。
首创地质力学。
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历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科院古生物研究所所长、地质部部长等职。
是中国地质力学的创立者。
195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着作有《中国地质学》、《地质力学概论》、《地震地质》、《天文、地质、古生物》等。
为中国甩掉“贫油”帽子,创立地质力学理论和中国“两弹”的研发作出了重大贡献。
人物生平早年经历1889年10月26日,出生于湖北省黄冈市(今湖北省黄冈市团风县回龙山镇)的一个贫寒人家。
自幼就读于其父李卓侯执教的私塾,14岁那年告别父母,独自一人来到武昌报考高等小学堂。
原名李仲揆,因报名时误将姓名栏当成年龄栏,写下了“十四”两个字,最后将错就错,将“十”改成“李”,后面又加了个“光”字,“李四光”至此得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长春地质学院教务长兼地矿系主任。
光绪三十年(1904)五月李四光官费赴日本留学读大阪高工船用机关科,宣统二年毕业(1910)。
因其在日本受了带有汉民族主义的反满革命思想的影响,成为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中年龄最小的会员,以“驱逐鞑虏、恢复中华”为己任。
并获孙中山赞誉,送其八个字:“努力向学,蔚为国用。
”1910年李四光从日本学成回国。
武昌起义后,其被委任为湖北军政府理财部参议,后又当选为实业部部长。
袁世凯上台后,革命党人受到排挤,李四光再次离开祖国,到英国伯明翰大学学习。
1918年,获得硕士学位的李四光决意回国效力。
1917年,李四光从英国伯明翰大学毕业,获得硕士学位。
李四光简介
姓名:李四光性别:男出生年月:1889年籍贯:湖北黄冈人学历:英国伯明翰大学硕士学位职务:原北京大学教授、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科院古生物研究所所长等职李四光,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
湖北黄冈人。
字仲揆。
早年留学日本,并加入了孙中山在日本创建的同盟会。
参加了辛亥革命。
1919年毕业于英国伯明翰大学,获硕士学位。
1920年回国。
曾任北京大学教授、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所长。
从事古生物学、冰川学和地质力学的研究和教学工作。
建国后,历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科院古生物研究所所长、地质部部长、中科院地学部委员、中国科协主席,第二至四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195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是中共第九届中央委员,第一至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中国地质力学的创立者。
李四光青年时代怀着“科学救国”的雄心,赴英国伯明翰大学攻读地质学,开始了他的地质生涯。
三十年代初,为了进一步探讨地壳表面各种痕迹的规律,李四光不畏艰险,几次横渡大江,跨越秦岭、南岭,亲自勘探测量,实地观察地层构造。
1953年,李四光提出了“新华夏构造体系。
”1954年,他亲自组织队伍,在松辽平原和华北平原开展石油普查,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相继发现了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大港油田......接着,李四光与其它地质工作者共同努力,使我国很快找到了钨、铬、铀、金刚石、煤及稀有金属矿藏,并在开发地热、地下水,研究第四纪冰川等方面取得了重大成果。
李四光的研究涉猎广泛,在古生物学、冰川学研究上取得很大的成绩。
他对第四纪冰川遗迹的研究推翻了过去的“中国无第四纪冰川”的断言。
在地质学理论的研究上,最重要的工作是创建了地质力学。
他运用力学的观点研究地壳运动与矿产分布规律,把各种构造看作是地应力作用的结果。
对于中国东部地区的地质特点,李四光运用地质力学的理论分析,他认为新华夏构造体系的3个沉降带具有广阔的找油前景,从而否定了“中国贫油”的观点。
在地震研究中,李四光强调,在研究地质构造活动性的基础上,要认真观测地应力的变化。
最早提出在东北寻找石油的是不是李四光
最早提出在东北寻找石油的是不是李四光?2010年05月13日13:52 中国矿业网【大中小】【打印】共有评论30条核心提示:“先知先觉”的地质学家还有一位。
1949年8月,谢家荣作为自然科学工作者代表团成员到东北参观时就撰文认为:从区域方面来讲,我国将来的测勘工作,要特别注意“北满”,因为“北满”到现在为止,还是一个“处女地”……中生代煤田炭分特低和沥青的产生,可能预示着有发现油田的希望。
这是我国地质学家第一次明确指出并阐述“北满”找油的希望。
而这个“北满”就是现今的大庆油田所在地区。
上世纪50年代,我国掀起了轰轰烈烈、规模空前的社会主义建设高潮,取得了许多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大庆油田的发现在其中占有非常特殊的位置。
大庆油田是怎样发现的?多少年来争论不休。
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研究员张立生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为我们还原了历史真相。
他认为:松辽平原石油普查项目的提出对大庆油田的发现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大量史实证明,阮维周、翁文波、谢家荣、黄汲清、孙健初、袁复礼、潘钟详、王家荫、李四光等地质学家和以特拉菲穆克为首的原苏联专家组关于松辽平原含油远景的论述是松辽平原石油普查项目得以提出的理论依据。
可以这样说,没有松辽平原石油普查项目,就没有大庆油田的发现,而谢家荣和黄汲清是松辽平原石油普查项目的直接提出者。
理论酝酿1954年3月,李四光根据构造体系控油理论,指出新华夏构造体系的主要坳陷带对储存石油具有比较好的条件。
这是松辽平原石油普查项目提出的理论基础。
李四光同时强调:“东北平原,通过渤海湾,华北平原往南两湖地区可做工作,应先从新华夏式的旁边摸起,同时覆盖其他地区着手摸底。
物探、钻探也都可以上。
”“先知先觉”的地质学家还有一位。
1949年8月,谢家荣作为自然科学工作者代表团成员到东北参观时就撰文认为:从区域方面来讲,我国将来的测勘工作,要特别注意“北满”,因为“北满”到现在为止,还是一个“处女地”……中生代煤田炭分特低和沥青的产生,可能预示着有发现油田的希望。
大庆油田发现真相
大庆油田发现真相:李四光根本不是发现者2010年05月13日08:07 四川日报【大中小】【打印】共有评论454条核心提示:1955年,黄、谢共同建议先在准噶尔、吐鲁番、柴达木、鄂尔多斯、四川、松辽、华北等大型陆相沉积盆地进行石油普查。
但出乎意料的是,地质部只组织了5个石油普查大队,而对松辽平原没有作出安排。
松辽平原也是一个陆相沉积的盆地,日本人在那儿找了整整30年,因缺乏理论指导,没见到一点儿油。
但依黄汲清的理论,松辽是最值得查找的地方。
见普查目标中没有松辽,黄汲清急了,以技术负责人的身份,于1955年6月督促下达了松辽平原的石油踏勘任务书。
1978年1月,黄汲清再次致信。
信中黄汲清显示出一个科学家的实事求是的精神和气度:我查阅了有关松辽平原石油普查工作的报告和资料,确知它们都采用了我的地质构造理论和学派术语,而并无地质力学的理论和术语。
这是无可争辩的事实……我的态度是:第一、已故李四光同志……在他担任地质部长期间……为我国东部几大油田的勘探和开发铺平了道路。
第二、我认为地质力学作为一个中国人独创的学派和其他学派一样都应当积极发展……《四川日报》原编者的话:谨编发此文,献给今年“百岁”的巴蜀之子黄汲清。
今年“百岁”的,从邓小平到黄汲清、沙汀、艾芜……仅巴蜀就可以开出一长串令人崇敬的名字。
他们降生在一个民不聊生的最坏的年代,但他们成长为最优秀的为国为民的人。
他们相同的特点,是一生为理想的光芒所照耀,一生“术业有专攻”,最终成就斐然。
在节奏加快、学术水准下降的今天,我们是否该反省一下,仍坚守点什么呢?今年(本文刊发于2004年)6月7日,50位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黄汲清诞辰百年纪念大会。
这位为中国石油工业作出重大贡献的世界著名地质学家,新中国地质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得到了他所应得的高度评价!曾几何时,以讹传讹,大庆油田的发现,归功于李四光的地质力学,但事实上,是根据黄汲清的陆相生油和多期多层生储油理论,中国才有了源源不断的石油大发现,相继找到大庆、胜利等高产油气田。
“地质之光”之李四光
六,人物评价
李四光一生,经历了祖国几次伟大的社会变革。 他由一个朴素的爱国主义者,参加了民主主义革命, 走上了“科学救国”的道路,最终成为一名共产主 义战士。毕生为繁荣中国近代科学事业,提高地质 科学水平,发展地质工作,做出了光辉的业绩。他 留下了数百万言的科学论著和丰硕的科研成果,以 及他创造性的治学精神、治学方法和奉献精神,都 是祖国科学文化宝库中的重要财富,后人应当继续 发扬光大之。
1922年,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布莱克威尔德来到中国调查地质, 写了《中国和西伯利亚的石油资源》一文,下了“中国贫油” 的结论。从此,“中国贫油论”就流传开来。但是,李四光根 据自己对地质构造的研究,在1928年就提出了:“美孚的失败, 并不能证明中国没有油田可办。”以后他在《中国地质学》一 书中,又一次提出:新华夏构造体系沉降带有“可能揭露有重 要经济价值的沉积物”。这个沉积物讲的就是石油。 因此, 李四光乐观地回答了国家领导人的提问:“我们地下的石油储 量是很大的。从东北平原起,通过渤海湾,到华北平原,再往 南到两湖地区,可以做工作……”。 1955年,普查队伍开 往第一线。在几年里,就找到了几百个可能的储油构造。1958 年6月,喜讯传来:规模大、产量高的大庆油田被探明。地质部 立即把队伍转移到渤海湾和黄河下游的冲积平原。以后,大港 油田、胜利油田,其他油田相继建成。地质部又转移到其他的 平原、盆地和浅海海域继续作战。 1964年12月,周总理在 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第一 个五年计划建设起来的大庆油田,是根据中国地质专家独创的 石油地质理论进行勘探而发现的。”李四光的工作得到了党和 国家的充分肯定。
五,主要作品
《地球表面形象变迁的主因》 《中国地质学》 《中国震旦纪冰川》 《东亚构造格架》 《新华夏海的诞生》 《受了歪曲的亚洲大陆》 《中国地质及大陆运动》 《地震地质》 《地质力学概论》 《天文、地质、古生物》 《人民不会忘记—共和国的建设者》 《追寻永恒—共和国英模的昨天和今天》 《“脊梁”礼赞—共和国群英谱》 《李四光传》
李四光求真务实的一生
龙源期刊网 李四光求真务实的一生作者:来源:《科学大观园》2019年第09期1889年生于湖北省黄冈县,1904年留学日本。
他是著名的科学家、地质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我国现代地球科学和地质工作奠基人,中国地质学会创始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
熙熙攘攘的上海街头,人群中有一位步伐独特的老人,他走路不紧不慢,步子却距离大小相等,每迈一步都精确到0.85米。
他,就是李四光。
这位一生热爱地质工作的老科学家,从事科学研究一丝不苟。
他经常对学生说,搞地质要到野外考察,脚步就是测量土地、计算岩石的尺子。
所以,“每一步的长度都要相等”。
李四光原名李仲揆,1889年10月生于湖北黄冈。
14岁那年,李四光独自到武昌高等小学堂求学,求知若渴的他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学习未满两年便被送到日本学造船机械。
辛亥革命爆发后,他曾先后担任过湖北军政府理财部参议和实业部部长。
正当他准备大干一番事业之时,辛亥革命失败了。
于是,他發奋专心于科学技术研究,远赴英国伯明翰大学深造,立志走“科学救国”之路。
敢于质疑、求真务实是李四光一生恪守的信条。
身为后辈,他敢于质疑权威。
德国地学科学家李希霍芬曾先后来中国做过7次地质调查,并著有《中国》三卷,书中对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作用的遗迹只字未提。
当时,许多中外地学学家也都默认中国东部并无第四纪冰川作用可言,只有李四光对此存疑。
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他在大同盆地、太行山麓及庐山等地考察发现了大量冰川证据,确认中国存在第四纪冰川。
然而,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苏格兰地质学家巴尔博、法国地质学家德日进等著名地质学家却质疑李四光关于庐山第四纪冰川的论断。
为了使自己的理论更具说服力,李四光逐渐将目光投向庐山之外,进一步扩大了冰川研究的地域范围,对安徽中部、九华山、天目山等长江下游区域进行考察。
1936年,李四光又到黄山研究,写了《安徽黄山之第四纪冰川现象》的论文。
德国地质学教授费斯曼看罢黄山归来,赞叹道:“这是一个翻天覆地的发现。
自立自强的名人素材
自立自强的名人素材一、自强不息之贝多芬1.除了音乐,贝多芬携带的另一件从未离身的东西是缠绕一生的疾病和肉体的折磨,以及他最重要的感官的损害——听力。
身心痛苦将不断威胁他的纪律感和责任感,他在30岁时写道:“我已经在诅咒我的创造者和我的存在。
”2.然而,他并没有意志消沉、自暴自弃,贝多芬在弹钢琴的时候,总是会在自己的嘴里面放上一块木头,木头和钢琴连接在一起,然后木头可以让贝多芬感知到音乐声。
利用这样的一种方式,让贝多芬在失去双耳之后还是创作了很多的知名的乐曲。
解读:在人生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但是正所谓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就连贝多芬这样的世界巨匠,都会遇到这样的人生悲剧,但是他能挺过来。
我们也要学习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
二、自强不息之罗斯福1.罗斯福小时候,因为患病而造成了瘸腿和参差不齐且突出的牙齿。
他几乎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孩子了,因此很少与同学们游戏和玩耍,老师问问题他也总是一言不发。
2.但是后来通过演讲,他学会了如何利用一种假声,掩饰他那无人不知的龅牙以及他的打桩工人的姿态。
虽然他的演讲中并不具有任何惊人之处,但他不因自己的声音和姿态而遭失败。
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成为了美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总统之一。
1.华罗庚中学毕业后,因交不起学费被迫失学。
不久,又身染伤寒。
他在床上躺了半年,病痊愈后,却留下了终身的残疾,左腿的关节变形。
当时,他只有19岁,在那迷茫、困惑,近似绝望的日子里,他想起了双腿后著兵法的孙膑。
“古人尚能身残志不残,我才只有19岁,更没理由自暴自弃,我要用健全的头脑,代替不健全的双腿!2.白天,他忍着关节剧烈的疼痛干活,晚上在油灯下自学到深夜。
1930年,他的论文在《科学》杂志上发表,惊动了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教授。
因此聘请了华罗庚。
来了清华园以后,华罗庚一边做助理员的工作,一边在数学系旁听,还自学了英文、德文、法文。
后来,华罗庚就成为了举世瞩目的数学学者。
解读:华罗庚是世界闻名的数学家,提出了哥德巴赫猜想。
李四光的伟大成就
李四光的伟大成就
三十年代初,为了进一步探讨地壳表面各种痕迹的规律,李四光不畏艰险,几次横渡大江,跨越秦岭、南岭,亲自勘探测量,实地观察地层构造。
1953年,李四光提出了新华夏构造体系。
1954年,他亲自组织队伍,在松辽平原和华北平原开展石油普查,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相继发现了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大港油田接着,李四光与其它地质工作者共同努力,使我国很快找到了钨、铬、铀、金刚石、煤及稀有金属矿藏,并在开发地热、地下水,研究第四纪冰川等方面取得了重大成果。
李四光的研究涉猎广泛,在古生物学、冰川学研究上取得很大的成绩。
他对第四纪冰川遗迹的研究推翻了过去的中国无第四纪冰川的断言。
在地质学理论的研究上,最重要的工作是创建了地质力学。
他运用力学的观点研究地壳运动与矿产分布规律,把各种构造看作是地应力作用的结果。
对于中国东部地区的地质特点,李四光运用地质力学的理论分析,他认为新华夏构造体系的3个沉降带具有广阔的找油前景,从而否定了中国贫油的观点。
在地震研究中,李四光强调,在研究地质构造活动性的基础上,要认真观测地应力的变化。
课时作业12:第3课 中国地质力学的奠基人李四光
第3课中国地质力学的奠基人李四光1、大港油田、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华北油田等大油田的发现,使李四光的理论和科学预见得到最有力的证明,驳倒了“中国贫油论”,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了能源保障。
李四光的这一理论是()A.冰川生成理论 B.地质力学理论C.化石鉴定理论 D.地震预测理论2、下列李四光的科学成就中,能为寻找煤炭提供直接依据的是()A.地质力学理论 B.冰川学研究C.虫筳科化石研究 D.地震预报成就3、李四光的地质力学理论()①为我国甩掉“贫油”帽子②有效地加强了各种地质灾害的预测和预防③为我国原子弹和氢弹的研制成功作出突出贡献④使李四光成为公认的地质力学奠基人A.①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4、“地质力学”是运用力学原理研究地壳构造和地壳运动规律及其起因的学科。
它是由中国的李四光创立的。
“地质力学”这一名词正式提出是在其哪篇论著()A.《地球表面形象变迁的主因》 B.《地质力学之基础与方法》C.《新华夏海的起源》 D.《地质力学概论》5、李四光一生三次出国学习,又三次归国工作。
支配李四光归国的精神是()A.努力学习,蔚为国用 B.吾爱吾师,更爱真理C.挑战权威,破除迷信 D.探求真知,应用科学6、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根据李四光的理论,我国勘探部门在东北地区、华北地区发现了大量的油田。
这些油田的建成适应了我国()A.改善国际形象的需要 B.工业化建设的需要C.发展农业生产的需要 D.改善人民生活的需要7、中国“贫油论”这一错误结论被驳倒,主要是根据李四光的哪一理论()A.根据古生物学研究理论 B.虫筳科化石鉴定的标准C.中国第四纪冰川的存在理论 D.地质力学理论8、中国科学家李四光的地质力学理论()A.通过实践使中国摘掉了“贫油国”的帽子 B.为国家的经济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C.运用这一理论可以有效地避免地震的发生 D.客观上增加了祖国的地下宝藏9、周恩来评价李四光是“一面旗帜……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很大贡献”,李四光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的主要贡献是()A.石油勘查 B.第四纪冰川 C.微体生物学 D.铁路建设10、从詹天佑、李四光的一生经历及贡献看,他们间的主要相似之处有()①都曾经到西方留学学习自然科学②都在各自的专业领域内取得了突出成绩③都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④都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了很大贡献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 D.②③11、通过网络、短信等投票方式,近期评选出10位杰出蒙古族科学家,卓越的地质学家李四光成功当选。
有关自强不息的名人故事
有关自强不息的名人故事一、自强不息之贝多芬1.除了音乐,贝多芬携带的另一件从未离身的东西是缠绕一生的疾病和肉体的折磨,以及他最重要的感官的损害——听力。
身心痛苦将不断威胁他的纪律感和责任感,他在30岁时写道:“我已经在诅咒我的创造者和我的存在。
”2.然而,他并没有意志消沉、自暴自弃,贝多芬在弹钢琴的时候,总是会在自己的嘴里面放上一块木头,木头和钢琴连接在一起,然后木头可以让贝多芬感知到音乐声。
利用这样的一种方式,让贝多芬在失去双耳之后还是创作了很多的知名的乐曲。
解读:在人生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但是正所谓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就连贝多芬这样的世界巨匠,都会遇到这样的人生悲剧,但是他能挺过来。
我们也要学习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
二、自强不息之罗斯福1.罗斯福小时候,因为患病而造成了瘸腿和参差不齐且突出的牙齿。
他几乎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幸的孩子了,因此很少与同学们游戏和玩耍,老师问问题他也总是一言不发。
2.但是后来通过演讲,他学会了如何利用一种假声,掩饰他那无人不知的龅牙以及他的打桩工人的姿态。
虽然他的演讲中并不具有任何惊人之处,但他不因自己的声音和姿态而遭失败。
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成为了美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总统之一。
三、自强不息之华罗庚1.华罗庚中学毕业后,因交不起学费被迫失学。
不久,又身染伤寒。
他在床上躺了半年,病痊愈后,却留下了终身的残疾,左腿的关节变形。
当时,他只有19岁,在那迷茫、困惑,近似绝望的日子里,他想起了双腿后著兵法的孙膑。
“古人尚能身残志不残,我才只有19岁,更没理由自暴自弃,我要用健全的头脑,代替不健全的双腿!2.白天,他忍着关节剧烈的疼痛干活,晚上在油灯下自学到深夜。
1930年,他的论文在《科学》杂志上发表,惊动了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教授。
因此聘请了华罗庚。
来了清华园以后,华罗庚一边做助理员的工作,一边在数学系旁听,还自学了英文、德文、法文。
后来,华罗庚就成为了举世瞩目的数学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