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静心慢练是法则
太极拳七字要诀
太极拳七字要诀1.静头脑冷静,心宁胆定,全神贯注,以意运身,动中求静。
总的要求是用意识引导行动。
心不静,动易乱,故七字以“静”为首。
对于采取用太极拳综合治疗高血压、冠心病、神经衰弱等慢性病的患者,“静”字尤为主要。
2.松关节松沉。
含胸拔背,沉肩曲肘,松腰落胯,轻灵沉着。
要轻灵而不流于漂浮,沉着而不充于僵滞;外形柔顺而又须蕴有内在力量。
太极拳的劲路“以柔为主,刚柔相济”,但入门务须“由松入柔”。
拳谚说“关节不松,柔劲不来”。
3.稳虚灵顶劲,立身中正,虚实分明,气沉丹田,步似猫行。
进退转换要虚实分清,步随身腰变换,需稳健、轻灵、沉着。
“稳”字是个重心问题,凡能精通“独立平衡”和“随意平衡”等重心原理,行拳也就无处不稳了。
4.匀动作均匀,劲若抽丝,柔和圆活,呼吸自然,深长细匀。
每一个动作的开合、虚实、起落、旋转顺逆、直横,都必须由程度不同的弧形动作构成,以迂为直,而不可直进直出。
同时,不论演拳的速度快慢,均应保持匀速,而不可忽快忽慢或中断迟钝。
5.缓速度缓慢,慢中求功,从容不迫,毫不费劲,状如鹰翔。
初学时,无论走架或推手,都宜慢不宜快,慢则呼吸自然深长,动作也自然充分。
用正常速度练一套简化太极拳要5--7分钟,练一套杨式太极拳要20--30分钟,但在竞赛或表演时,则应按规则规定的5--6分钟完成套路。
以快速演练时,动作仍需充分,不可草率了事,有的人曲解“练架子越缓越好”的含义,忽视了“缓慢而不滞钝的原则。
造成片面求慢,把一套简化太极拳打到8分钟以上,结果大多犯了滞钝的毛病,这也是不妥当的。
6.合内外相合,上下相随,两膊相系,周身协调,内外一气。
在内: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劲合此为:内三合”。
在外: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此为“外三合”。
两者合而称为:“拳术六合”。
拳术动作不外乎“开合”二字,开时,心意与手足俱开,合时,心意与手足俱合,这才是“内外一气”。
能内外合成一气,才能周身协调一致,随意而动,动而不乱。
太极拳的练习五字诀是什么
太极拳的练习五字诀是什么太极拳的五字诀平静的心静,就是心里宁静,心思专一,专心致志。
太极拳推手练功,首先要求心静。
只有心静,才能专心一意地体察对方动静、虚实变化。
推手练功务必随人所动,随曲就伸,不丢不顶,不可自我伸缩。
如果心不静,意不专,主动妄动,则会自我被动。
推手只有心静,才能做到他有力,咱也有力,咱力在他先;他无力,咱也无力,咱意仍在他先。
要时时刻刻,用心用意,人家挨咱何处,心便想何处,不丢,不扁,不顶,不抗;我挨人家何处,心便用在何处,不顶,不抗,不丢,不扁。
此都是用意,不是用力。
照此天天练功,少则半年,多则一年,功夫便能上身,而后久而久之天天练,就可达到人为我制,我不为人制。
身体精神身灵,就是说形体要灵动,活泼,不可呆滞。
呆滞,则进退不能自如,如此绝对不可以。
必须满身轻利,灵动活泼,“形如搏兔之鹘,神如捕鼠之猫”。
达到推手练功时,对方的力挨我皮毛,我的意已人对方骨里。
如果你想成为物质和精神上的人,你必须像雷达、侦察和探索一样,依靠感应和反馈信息。
为此,整个身体的关节必须逐渐放松,一次呼吸贯穿全身,这很容易,也很灵活。
当另一边走到左边时,我觉得左边空了,就往右边走。
这意味着左边是“阴”,右边是“阳”,阴阳互补;左边是“走路”,右边是“一起粘着走”。
右边和左边是一样的。
推手练功需“气遍身躯”,如轮旋转;周身上下,相随相通;内外一体,不可散乱。
如果感到形体散乱不整,需研究、体悟腰的运行和步法的应用。
要推手练武,必须“心运气身”,自暴自弃,互相追随。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得心应手,身体才能跟随心脏。
虽然是我做的,但还是被别人感动了。
推手练功,不可自我盲动,如果妄动胡动,必然自身僵滞,导致被动。
舍己从人,随人所动,便能轻灵活泼,感应灵敏,便能掌握好对方形体运行的尺度与力度,尺寸分厘毫,了如指掌;斤两锱钱铢,丝毫不差。
前进后退正好好,一点儿也不差;左顾右盼可巧巧,恰到好处。
如此久久,功夫则会越来越好,越来越精,越来越妙。
学习太极拳要掌握三要素
学习太极拳要掌握三要素太极拳的本质是门武术,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实战性越来越弱,但是我们要正确的练好太极拳。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学习太极拳要掌握三要素。
欢迎阅读!学习太极拳要掌握三要素心静体松是太极拳的练习核心,通过心静体松能提高太极境界,在慢练中掌握太极拳的运动规律。
学习太极拳要掌握的要素一、松松则气自通,通则力自重,身知松者,功夫纯然,知觉已懂劲,以皮毛触之辨明来龙去脉,转关换势,随来既往,动转由人,变换从势,身动由己,力以从心。
何为松,松既是滚转委劲也,委既是进,着手触之迎而松,由人动静而松,顺其势而松,舒[收]肩则松,藏肘则松,落胯则松,曲膝则松,腹腔内合则松。
很多人觉得太极拳是门高深莫测的武术,因此,有很多人在练习中会有紧张感,尤其是初学者一定要学会放松。
松之无量何为准,一丝不少,一尺有余,寸劲为巧,化劲力竭已变转。
习练交手有不可勉强之松处,头无神领舵无主,手失迎劲被人擒,脚失根基难稳健。
学习太极拳要掌握的要素二、阴阳变换再谈阴阳,何为阴阳? 其无根而生动静之机,动之则开,静之则合,刚柔相济方为太极阴阳之母。
何为阴阳变转,有定向的冲击力,轻微触之圆转之力,既改变其原定向力的方向,为阴阳变转,从而得其滚转曲圆之理用。
阴阳变化是太极拳的核心,贯彻整套拳法,太极拳的每个动作无不包含了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阴阳变体,动转往复,进退顾盼转弯抹角,技击万端变化,其无非是阴阳变转,以柔化坚之术,遇坚既柔,谓之粘绕,以由人之势,借人之力,柔化其千斤刚劲,此为四两拨千斤之用。
功夫到此方为懂劲,懂劲便领悟腰如杆,肢如枝,杆动枝摇之理用。
学习太极拳要掌握的要素三、虚实知阴阳后再谈虚实,一身何处有其虚实,松肩则虚,坠肘则虚,裹裆则虚,曲膝则虚。
虚则并非失去粘领,此为虚中含实,实则并非全然用力尽竭,此为实中含虚,虚为实而蓄,实为虚而发,虚则卸力千斤,实则弹发无量,虚依实,实依虚,互依克,互依交变,无一不可。
练太极拳的五字诀
练太极拳的五字诀练太极拳心理上(思想上)的要求可概括为“五字诀”,静、轻、慢、切、恒五个方面。
下面是店铺为专门您整理好的:练太极拳的五字诀。
练太极拳的五字诀1、静:思想要高度集中,不能有杂念。
但是人的思维是复杂的,要使中枢神经系统高度集中,处于单一的兴奋状态,实在不易。
那么,怎样才能使思想集中呢?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把注意力集中在如何使自己的动作尽量做得正确。
换句话说,就是动中求静,适样比较容易见效。
久而久之,即可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的境界。
练太极拳的五字诀2、轻:太极拳中的“轻”,不能因单纯不用力来解释。
轻是相对于重而言的。
太极经中说:“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虚”,轻就是不能用“暴发力”,其次是避免双重。
轻也可作“柔”的解释,“极柔软然后极坚刚”适就是说明轻的灵活性,轻也不是松懈,松懈和暴发力均为太极拳大忌。
轻是有力不用,所以说“似松非松将展未展”为太极劲。
太极拳的动作,手、眼、身法、步法,都介于有力无力之间,呈现将展未展之势,虚实宜分清楚,才能构成“太极劲”,懂得这个劲,则是练太极拳高级阶段,只有在长期锻炼中,默识揣摩,才能从心所欲。
练太极拳的五字诀3、慢:练太极拳要慢,但不是停顿。
慢是相对快而言,慢的原则是要求“贯串”,不能有断绩。
太极经中说:“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
所以练太极拳时、要求动作前后要街接,所谓“往复须有折迭,进退须有转换”,使全套动作连绵不断,节节贯串,动作之间不能有意拖延。
一般来说,一套拳大约应控制在25-;50分钟之间为适宜。
锻炼有素的人,每次打完整套拳的时间,基本相同,这就是功夫深的具体表现。
练太极拳的五字诀4、切:即是认真的意思。
练太极拳需要切切实实地下功夫,不可草率行车,无论哪个招式,都要做到准确。
虚实要分清楚,动作避免欠缺,立身须中正安舒,“迈步如猫行,运劲如抽丝”。
切的另一个意义是研究,练拳时不研究,练后要回忆,哪个拳式练错了,今后再练时要更正。
这就是切、磋、琢、磨的工夫,如此下工夫则进步快矣。
练太极可静心养性
练太极可静心养性太极拳动静相兼,刚柔相济,开合适度,起伏有致,身端形正不偏依,正气存于内而风邪不可侵,与自然的阴阳消长相吻合。
顺应夏季气候特征,应早早起床,使心情清静安闲,不动怒,保持精神康健象夏天一样秀丽旺盛,情志向外升发,融入大自然中。
太极阴阳起于无极,无极起势无形无势,双脚自然站立,上虚下实脚下生根。
身心内外处处放松,两眼轻轻闭合,身端形正,心静神宁,神定气闲静心站立,采天阳之气从头顶经脊柱到脚底节节贯注松沉入地,吸地阴之气逆行而上培补五脏,固养精气,练精化气,充养元神,使天、人、地之气上下相连、相互交融,无所思亦无所想,除其滤,去其烦,静听呼吸声细、慢、深、长、匀,似守非守久久站立,日久功深,感受到身心特别轻松,骨节舒畅顺滑,非常舒适很想练拳时再轻轻地起势练拳。
行拳练功,拳功一体,就是培养根本,增长功力,增加能源,促进五脏六腑阴阳协调,健康旺盛的过程。
练拳时精神领起,心气放松,身心内外松沉园实,如充足气的轮胎,极富弹性和韧性,心神意念充分放开,舒缓从容,神气旺盛,“体松静气内外合;虚实刚柔聚一身”。
太极拳架心、意、气、神、形完整合一:心生意,意领气,气化神,神催形。
气劲走向:生于心起于腰,劲分两路,于上是肩、肘、手顺逐而出;于下是胯、膝、脚节节顺达深传入地。
运动走劲刚柔相济,发劲时阳刚顺逐,柔缓时阴柔大气,毫无张扬之心强为之意,极富自然韵律之美。
胸腹开合,心气顺畅,虚实转换完整劲顺,脊柱旋转轻灵园活,气机宣畅通泄,流汗而不喘气,身轻气爽心旷神怡。
练其身、养其心、除其病、增其功。
拳架有三大中小,姿势有三高中低。
初练太极拳不可强为,不可过分地追求难度走低架,训练无素伤筋动骨,磨损膝盖伤其筋府得不偿失。
既出不了功夫,又不利于身心健康。
“十练九伤”多为自练自伤,心不平自伤其气,气不顺则伤其血,血不畅则伤其形,形不正则触其心,伤其心而及其友,难免树敌太多。
过分强为,违逆太极自然之道,德不高则艺难精。
零基础的人如何开始学习练习太极拳
零基础的人如何起先学习练习太极拳一、训练方法①静心用意,呼吸自然,即练拳都要求思想宁静集中,用心引导动作,呼吸平稳,深匀自然,不行牵强憋气;②中正安舒,柔软缓慢,即身体保持舒松自然,不偏不倚,动作如行云流水,温柔匀缓;③动作弧形,圆活完整,即动作要呈弧形式螺旋形,转换圆活不滞,同时以腰作轴,上下相随,周身组成一个整体;④连贯协调,虚实分明,即动作要连绵起伏,连接和顺,到处分清虚实,重心保持稳定;⑤轻灵镇静,刚柔相济,即每一动作都要轻灵镇静,不浮不僵,外柔内刚,发劲要完整,富有弹性,不行运用拙力二、太极拳对人体各部位姿态的要求头──保持虚领顶劲,有上悬意念,不行歪斜摇摆,眼要自然平视,嘴要轻闭,舌抵上颚;颈──自然竖直,转动敏捷,不行惊慌;肩──平正松沉,不行上耸、前扣或后张;肘──自然弯曲沉坠,防止僵直或上扬;腕──下沉塌腕,劲力贯注,不行松软;胸──舒松微含,不行外挺或有意内缩;背──伸展伸拔,称为拔背,不行弓驼;腰──向下松沉,旋转敏捷,不行前弓或后挺;脊──中正竖直,保持身型端正自然;臀──向内微敛,不行外突,称为溜臀、敛臀;胯──松正含缩,用劲力贯注下肢,不行歪扭、前挺;腿──稳健扎实,弯曲合度,转旋轻灵,移动平稳,膝部松活自然,脚掌虚实分清。
三、打太极拳的要领太极拳十大要领:虚灵顶劲、含胸拔背、松腰、分虚实、沉肩坠肘、用意不用力、上下相随、内外相合、相连不断、动中求静。
虚领顶劲:头颈似向上提升,并保持正直,要松而不僵可转动,劲正直了,身体的重心就能保持稳定。
含胸拔背、沉肩垂肘:指胸、背、肩、肘的姿态,胸要含不能挺,肩不能耸而要沉,肘不能抬而要下垂,全身要自然放松。
手眼相应,以腰为轴,移步似猫行,虚实分清:指打拳时必需上下呼应,融为一体,要求动作出于意,发于腰,动于手,眼顺手转,两下肢弓步和虚步分清而交替,练到腿上有劲,轻移慢放没有声音。
意体相随,用意不用力:切不行片面理解不用力。
假如打拳时软绵绵的,打完一套拳身体不发热,不出汗,心率没有什么改变,这就失去打拳的作用。
48式太极拳六步学习方法及其两个原则
48式太极拳六步学习方法及其两个原则简述48式太极拳六步学习方法第一步,静心定意,化僵求活心静则明理,神定则稳静。
初学48式太极拳,要以空杯的心态,从拳架,桩功,理论开始学起,尊崇老师的教诲,树立学拳的信心和阶段性的目标。
静心,是为了让自己练习48式太极拳时更好的放松;定意,是为了更好的运用自己的意念。
第二步,积柔成钢,化零为整在以上基础上,明白把身体放松放慢都是手段,其目的是学会使用腰胯带动全身的螺旋运动方法,使四肢八骸的力量能够通过旋转缠绕的方法达到以最少的体力消耗而获得最大的爆发力。
简单的讲,就是练习套路的过程中做到松胯沉肩,也有人讲“九松十要一虚灵”;要做到把关节处处放松,而是否放松和放松的程度又要通过双人推手来指导和验证。
双人推手学习的好处,在于互相交流,互相提高。
第三步,平心静气,分清虚实在以上基础上,进入第三步,主要是战略和战术的学习和练习。
就是学会变化重心,分辨虚实,靠无数次的单式攻防和推手训练完成这个阶段。
推手练习中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正确感知和判断对方的虚实和变化,自己的应变和虚实重心的变化。
到这个阶段可以是知己的功夫已经具备了。
此时,48式太极拳才算入门了。
第四步,随遇平衡,快慢相连在以上基础上进入48式太极拳的内功训练专业提高阶段。
身心合一,主要是“知己知彼”、“粘粘带随”的内劲训练。
最好练习多人推手,通过无数次的推手训练自己的体力、反应速度、听劲、化劲、找劲的能力。
练习应变能力,即推手时要求自己跟得上对方的节奏。
对方快,我就快,对方慢,我就慢。
这就是拳谱上讲“舍己从人,粘粘带随”的功夫。
如果跟不上,就说明还需要继续练习。
如果跟上了,就可以进入下一阶段的练习。
第五步,闪惊巧取,争取主动但是在高手面前,主要讲时机的掌握和速度的变化。
因此,在本阶段把“快”作为专项训练。
在推手的过程中要敢于变化自己的速度,不是一味跟着对方的速度,一味的跟着就是被动,这是要学会化被动为主动,就是靠变化速度。
太极拳的训练方法和原则
太极拳的训练方法和原则太极拳的训练方法和原则太极拳是以中国传统儒、道哲学中的太极、阴阳辩证理念为核心思想,集颐养性情、强身健体、技击对抗等多种功能为一体中国传统拳术。
练习太极拳可以达到养健身养生的功效,那么初学太极拳有什么训练方法和原则呢?下面来和店铺一起看看吧!一、训练方法①静心用意,呼吸自然,即练拳都要求思想安静集中,专心引导动作,呼吸平稳,深匀自然,不可勉强憋气。
②中正安舒,柔和缓慢,即身体保持舒松自然,不偏不倚,动作如行云流水,轻柔匀缓。
③动作弧形,圆活完整,即动作要呈弧形式螺旋形,转换圆活不滞,同时以腰作轴,上下相随,周身组成一个整体。
④连贯协调,虚实分明,即动作要连绵不断,衔接和顺,处处分清虚实,重心保持稳定。
⑤轻灵沉着,刚柔相济,即每一动作都要轻灵沉着,不浮不僵,外柔内刚,发劲要完整,富有弹性,不可使用拙力。
二、练习太极拳的'原则中医学认为气、血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是人体脏腑、经络、组织器官活动的物质基础。
气为血帅,血为气母,气血的调和与通畅是人体健康的关键。
太极拳着重于对精、气、神的修练,尤其在锻炼时要求以意导体、以体导气,从而使气血运行流畅而致平和。
因此常见一般练习太极拳有年之人,即使在冬天在户外打拳,也无需戴手套,练习后手还是暖暖的。
这仅说明练习太极拳能促进气血运行的只鳞片甲而已。
中医学将气归纳成:元气、宗气、营气、卫气;其中元气是人体生命的原动力。
宗气是水谷精微之气与大自然空气的混合体,积于胸中,以补充元气。
营气行于脉中,濡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
卫气行于脉外,有温分肉、肥奏理、司开合的作用。
它们的协同作用,保证了血脉的畅通,维持了人体周身各部的功能作用。
【太极拳的训练方法和原则】。
太极慢练心法诀窍
太极慢练心法诀窍太极拳这种以体育运动作为主要外在表现形式和载体的非物质文化形态,充分体现了人类对自然界的客观认知和科学实践。
小编整理了太极慢练心法诀窍,欢迎欣赏与借鉴。
一、慢前心静体松,周身轻灵。
练拳伊始,一切都放下、都舍去,进入清净拳境,感觉似乎在艳阳下、乾坤间、花草里,又似乎在海上,摇晃晃,恍惚惚。
如此克服心浮气躁、心烦意乱、心猿意马,自然能“慢”下来。
二、慢中运行动作,以意导气,以行应意,以意发劲。
感觉头悬颈竖,尾闾中正,手心发热,全身似乎“拖泥带水”,手心似乎托、拢、含、滚小气球,周身似乎有一个大气圈包裹,推球如球在,抱拢如气柱,脚踢如踢球,脚踩如踩重,运手如摸鱼,抱球球自在,进七则退三,退则有阻力,棚出如风行于水,捋则如手画眉毛,挤则如钱投鼓,按时如掀箱盖,采挒时如正反掏窝,肘时内劲集于肘尖,靠时内劲似乎在肩部散开,进时如推(或蹬)石磙,退时如随海浪涌于岸,手上托如捧气贯顶,腿下蹲如巨石沉海底,左转身则意气从右向左流通,右转身则意气由左向右流通,气如环流有升有降、有旋有转,如纺纱抽丝、如鼓浪,外旋拇指引领,内旋小指引领,带动周身,一转无不转。
四、慢中体会脐轮转圈、丹田磨气、循经合脉、气运四梢、抻筋拔骨、腹内鼓荡等。
这种体验似真非真、似有似无,心意太执着则不能持久,反易散乱,如无心意则易分心不能用意恰当,不能落实腰脊主宰与丹田核心。
故拳打有无中,无意是真意,反求在自己,别人难代替。
五、慢后收束,如细雨,如中雨,如暴雨,己身如裸,洗髓易筋,如骷髅骨架,没有肉,没有衣服附着,洗尽病气、毒气、秽气。
三气排出体外,降于地底深处无影无踪;大自然的清气、真气从百。
太极拳总体特点全面*太极拳是一项全面的系统工程,是一种具有汉族传统文化特*的综合*学科,它涉及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以及与人体本身有关的问题,包括古典文学﹑物理学﹑养生学﹑医学﹑武学﹑生理学﹑心理学﹑运动生物力学等,体现东方文学的宇宙观﹑生命观﹑道德观﹑人生观﹑竞技观。
太极十三字诀练习要领
太极十三字诀练习要领一、静就是安安静静、平心静气的意思。
学太极拳首先要求我们排除杂念,专心练拳,这样就能意识集中,思路专一,心无二用。
其次是需要一个安静的场所,方可细心揣摩,对一招一势的姿势和虚实的转换、开合的变化等基本要领都要用心领悟,力求打得姿势正确,较快进入所谓太极意境。
用前人的话说,就叫做“去其轻浮刚猛之气,入于清静无为之域。
”二、意太极拳是“以意行气”,练意不练力的内功拳。
这就是说太极拳的一招一势、一举一动都是以意来领先的。
什么是意?意就是心意,就是意识,意到哪里,手足就运行到哪里。
心里怎么想,四肢百骸就怎么动。
这动是愈轻灵愈好,而决不是凭力气驱使手足运动。
用意则轻灵自如,用力则僵硬迟滞。
拳论说“以心为主,而五官百骸无不听命”,意发自大脑。
三、柔柔是轻柔、柔软。
柔并不是轻而浮飘,软而无神,而是“极柔软,然后能极坚刚”的柔软。
这里所说的坚刚,不是笨拙的力、僵硬的力,而是指先天发自丹田——实际是腰脊发自人身中之大中极之中的内劲、之力。
又说“先化硬为柔,然后练柔成刚。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总要从事一些体力劳动,哪怕是轻微的劳动,在劳动中用惯了局部的拙力,每当不能胜任时,还要有意识的使出硬劲,使胳膊、腿非常僵直。
因此在初学太极拳时,手足的一举一动总不免带些僵劲滞气,没有一点绵软的味道。
轻灵就更谈不上了。
这种僵硬之力不除去,体内自然之刚劲就无从发出。
其道理就像封闭的炉火,不能生焰发热一样。
所以初学太极拳的人,一定要在柔字上下功夫。
若未经过极轻灵极柔软的习练,急于追求“刚柔相济”、“柔中寓刚”、“绵里藏针”等高深技术,就必然误入歧路。
所以初学者应该从极松、极轻、极柔开始,极柔而至刚,万法而归一。
老子说“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柔的目的就在于使它去僵,僵去则刚生,硬去则刚发。
运用柔软以迎刚,可以化刚为乌有。
这是“有心求柔,无心成刚”的道理。
周身柔和了,也就轻灵圆和了。
练习日久,自会趋于“刚柔相济”的境界。
太极功从静中出练习太极拳心静的方法
太极功从静中出练习太极拳心静的方法自己为自己打一套拳你的生命将与众不同太极拳一项整体运动,修炼太极拳能达到陶冶情操、修身养性的目的,学习太极拳要掌握一个“静”字。
有一些初学者说自己练拳的时候心很难静下来,那么有没有办法可以解决习练太极拳“心静”问题呢?练习太极拳心静的方法一是练前提醒法修炼、晨练点既然是群体活动,组织者或领练者就应当负起责任,强调纪律,“约法三章”,共同遵守,有计划、有步骤准时开练。
并在开练之前l0--20分钟,就要提醒大家抓紧做好热身等各项准备工作,在开练前几分钟就要集合队伍进入预备式状态。
让大家完全把心静下来后准备预备式或起势。
练习前可以排空杂念,让自己心静下来,很多人在练习中还会想着日常的事,这样怎么能做到心静体松呢?二是温馨说服法尽管有些修炼、晨练点可能有章可循或具有传统的不成文的规定或规则,但人们几十年形成的性格和习俗,很难在一朝一夕内就完全改正过来,还必须经过反复多次耐心、细致地进行说服或做思想宣传工作。
使其对心静体松行功起架的意义或重要性有所认知,才能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心静”的成效。
三是假设模拟法每日修炼或展练开始,就要假设自己正在汇报演出,台下坐着观赏的观众、师辈或行家,假设自己正在比赛,四周坐着裁判和优秀运动员,众目睽睽,这时你难道还是分心去神。
杂念都是有心而生,学习太极拳让我们放松身体,渐渐的就可以让自己静下来,你会发现,此时,全身心都很轻松,还会沉醉于自我的世界。
四是领练示范法相对来说,修炼或展练的“领练”人往往是本地区或本群体中推荐或选拔出来的德艺颇佳的领军人物,他们威望与能力兼备,是身传言教“心静”的胜任者,只要诱导得当,示范精准并坚持以恒,心静问题就有可能得到逐步解决。
五是静功养心法每周可适当安排或挤些时间,尤其中老年人可充分利用雨天或空暇时间,在家中就可以做些静功训练,坐立均可,因人而异,以养心促心静。
六是文化修养法太极拳之所以成为璀璨夺目的中华民族文化瑰宝,笔者以为,首先因为创始人和继承者本身便是学识渊博的文化人,我们后来人明白了这上点,就理应多读一些与太极拳有关的理论书籍或基础知识。
练太极拳的心静与拳意
练太极拳的心静与拳意练太极拳的心静与拳意练习太极拳前要做好准备工作,即要保持心静,只有心静够才能找到拳意,在打拳中周身才能放松。
1、从预备式开始到整套的结束,在全部演练的过程中,思想中都要摒除杂念,静如止水,精神集中,专心致一,澄心静虑。
所谓“一静无有不静”,静可以保持其大脑神经的清醒灵敏,培养人的智慧聪明。
拳经中所谓“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独知人”的精神高深境界,真正是在稳静安好的练拳中悟出而得到的灵敏感应。
太极拳的运动特点是一动无不动,太极拳是一项周身运动,练习太极拳对周身起着按摩作用,对人们的健康有积极影响。
2、未随出势,先将脑筋静下来,摒除杂念,身心放松,去掉拘束,如这样子才能恢复人在未被事物缠绕之前的自然稳静及天生具有的灵感。
稳静之后而后出动,并要在动时仍保持其稳静,不可因动将身心的稳静分散了,这是需要注意的。
3、不但身势放松,而内心也须放松,摒除一切杂念。
如此稍等片刻,身心稳静下来而后出动。
4、修炼的功夫,关键在静,静才能有灵感。
练习太极拳时,要把工作或生活事物都安排处理好,不要带到练拳中,避免练拳过程中时时牵挂,造成拳法呆滞不顺。
我观察到有些人在心情烦乱的时候行拳走架,练不到七、八分钟,就感觉头晕恶心,身体较为难受。
心情烦乱必然影响内气运行,正是所谓“心浮气躁”。
所以说如果在心不能静的情况下练拳,不但起不到健身和长功的正面作用,反而对身体产生负面的有害无益。
稳静的“稳”与“静”李雅轩先生说:“身势稳静之后,心才能静,神经才能敏感,气势才能沉下去。
然后再想虚灵顶劲、沉肩坠肘、含胸拔背、立身中正和气沉丹田这些规矩。
”我认为,身势稳静的“稳”与“静”含有平衡、协调、稳固的由中定入静的内涵,假如身势不够稳,由于人本能的原因,练拳的心思怎能静下来?心静不下来,肢体就松不到位,也影响了拳意。
太极拳名师林文涛先生说了一句对此有领悟的话:“先有定,后有静;没有定的静是假的。
”太极十三势当从中定为主,其他十二势为辅,太极拳的每一势,都是先有中定而后有变化。
练习太极拳掌握六点心静体松与调息
练习太极拳掌握六点心静体松与调息站桩、緾丝功与盘架子(练太极拳套路)时,要求心要静,体要松,调息(呼吸)要自然。
一心静排除杂念,意念专一,精神饱满,情绪安祥,做到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拳论中说:心静则神明,意注则神往。
只有在意静的情况下,才能使大脑皮层处于一种特有的相对平衡状态,充分发挥“神”的自然本性,有助于调谐、恢复大脑与内脏、肢体间的正常功能相一致,从而提高全身各组织器官的协调功能,并有益于身心健康。
(一)、数息法:练功时,默数鼻端呼吸出入次数,从一到十到百,周而复始,待数至思想安静后,保持意守丹田。
(二)、听息法:两耳默听自己呼吸出入,不计次数。
(三)、外观法:睁眼,轻视某一物体,也可轮换轻视几种东西,待消除杂念后,再轻闭双目意守丹田。
(四)、存想法:以自然景象为想象对象,如美丽的鲜花、绿色的草原、浩瀚的大海、蔚蓝的天空、静寂的月色、漫延的小溪等等。
二体松全身肌体、筋骨、内脏等都要松而不紧,消除一切拙力使身体有意识地处于一种舒适而轻松的状态。
体松才能气顺,才能有益于疏通经络,运行血气(内劲),积蓄精力、力量,提高整个机体的协调性、平衡性和灵活性,提高整体的力量、速度和耐力。
松与静是相辅相成的,互为促进。
松的开才能静的下,静得下才能松的开。
三、调息即调整呼吸规律、节奏和方式,不断地体会并掌握与自身情况相适应的呼吸方法。
(一)、自然呼吸法,是一种没有主观意识引导的,以胸部、腹部或胸腹部起扩展、收缩为主的呼吸方法。
呼吸时,胸腹部自然起伏。
1、胸式呼吸,是以胸腔扩展与收缩为主的呼吸方法。
呼吸时,胸部起伏。
2、腹式呼吸,是以腹腔扩展与收缩为主的呼吸方法。
呼吸时,腹部起伏。
3、混合式呼吸,是以胸部、腹部扩展与收缩为主的呼吸方法,呼吸时,胸腹部起伏。
(二)、腹式深呼吸法,是一种在意识引导下,以隔肌升降与腹部扩展、收缩为主的呼吸方法。
呼吸时,腹部随呼吸前凸或后凸。
1、腹式顺呼吸法:吸气,气入丹田,又称气沉丹田,即小腹鼓起;呼气,小腹随之内收。
陈式太极拳如何做到静心慢练
陈式太极拳如何做到静心慢练
陈式太极拳是许多人都非常喜爱的,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在广场上看到人们操练陈式太极拳,练习陈式太极拳的方法是很多的,做到静心慢练是关键。
那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陈式太极拳如何做到静心慢练
陈式太极拳讲究有慢有快、快慢相间,但是这些是相对其他太极拳而言的,想要练好陈式太极拳就要做到静心慢练。
从“慢而不滞、快而不乱”的内涵来说,是与其他太极拳的“匀速缓慢”的内涵相一致的,都要求达到以意行气、内外合一、心息相依、神气相合、呼吸深长、气沉丹田、柔顺沉着、完整一气。
由此可见,太极拳的快与慢不在形式而在内。
从造拳者的初衷来讲,“拳名太极”实天机自然之运行,阴阳自然之开合也,一丝不假强为,强为者皆非太极自然之理”。
由此可见,太极拳的快与慢是自然而为,不是“应该”有快有慢,而是“自然”有快有慢。
快与慢的标准,应该是意、气、神、形能否合一,若能合一,自然能快能慢,随心所欲,顺势而为;若不能合一,其快必乱,其慢必滞,临阵交手,必为人制。
因此,练陈式太极拳不应追求形式上的快慢相间,而应注重意、气、神、形的完整统一,循太极自然之理,由慢而生灵,即拳经所云:“慢到十分功夫,即能灵到十分,惟能灵到十分火候,斯敌人跟不上我,反以我术为奇异。
”
所以,练拳宜慢不宜快,能慢尽管慢。
从起式开始,到收式结束,须慢慢领起,缓缓运行,默默停止,形似潺潺流水,又似和煦春风,柔顺和缓,沉着兼备。
太极拳静心慢练就是活步桩
太极拳静心慢练就是活步桩第一篇:太极拳静心慢练就是活步桩太极拳静心慢练就是活步桩太极拳静心慢练就是活步桩作者马权友经常有人问我,你怎么站桩?我曰,我不站桩,又问,那太极功夫怎么练出来?我曰,就练太极拳。
又有人问,你有太极站桩方面的文章,怎么说不站桩呢?回答,那是为提示自己太极弟子练功用的。
诚然,练太极拳之人练拳兼练站桩非常好,能为练好太极拳打下坚实的基本功,也能产太极功夫。
这么好,为什么说不练?我也承认它好,但是我没时间,工作之余仅有的一点时间全用在练太极拳和教徒弟上了。
其实,练太极静心慢练就是活步桩。
有人会提出异议,如果练拳就是活步桩,怎么有那么多人练站桩呢,直接练太极拳不就行了吗?这要因人而异,还有就是一层功夫一层理。
如果你练拳能够练到中气充盈丹田,气沉脚下,逮住了地面反作用力,说明你练拳的效果和站桩一样,那就没必要再单独抽出时间去练站桩了。
但对于初学太极拳者来说,练站桩有必要,尽量站站桩,练练基本功。
这也是我不练站桩,却要求徒弟们练站桩的初衷。
首先,我承认站桩好,我也很羡慕那些择一仙境站桩釆气的太极同仁。
练太极拳站桩就是让脚下生根,如同建造大楼打基础。
如果基础不牢固,那么大楼的结构就不稳定。
拳谚也云:“百练不如一站。
”确实,拳以桩为根,桩以拳显神;桩无拳不灵,拳无桩不稳。
重视站桩对于初学太极拳者尤为重要,不要一上来,就急于练推手,先练练桩,扎扎根,稳稳身。
要通过站桩增强腿部的力量,使下盘稳固,从而行拳虚实转换轻灵,练的太极拳姿势自然就优美。
正因为站桩重要,所以我每次教拳时,都提醒弟子们如何站桩。
现在就此再提示几点:一是站姿要端正。
站桩时,先把心静下来,然后两脚分开,肩宽或略大于肩宽。
两臂棚的不要过高,以沉肩坠肘、腋下虚空为好。
两腿微曲成弓,弓内有劲,身体下坐,不要下蹲。
要注意两脚尖朝前对称圆裆,让气下沉。
头要自然领起,闭目或瞇眼,耳听身后,易于气沉。
二是适当放松。
放松要适当,做到松肩、沉肘、含胸、塌腰。
陈式太极拳如何做到静心慢练
陈式太极拳是许多人都非常喜爱的,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在广场上看到人们操练陈式太极拳,练习陈式太极拳的方法是很多的,做到静心慢练是关键。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
欢迎阅读!陈式太极拳怎样能做到静心慢练陈式太极拳讲究有慢有快、快慢相间,但是这些是相对其他太极拳而言的,想要练好陈式太极拳就要做到静心慢练。
从“慢而不滞、快而不乱”的内涵来说,是与其他太极拳的“匀速缓慢”的内涵相一致的,都要求达到以意行气、内外合一、心息相依、神气相合、呼吸深长、气沉丹田、柔顺沉着、完整一气。
由此可见,太极拳的快与慢不在形式而在内。
从造拳者的初衷来讲,“拳名太极”实天机自然之运行,阴阳自然之开合也,一丝不假强为,强为者皆非太极自然之理”。
由此可见,太极拳的快与慢是自然而为,不是“应该”有快有慢,而是“自然”有快有慢。
快与慢的标准,应该是意、气、神、形能否合一,若能合一,自然能快能慢,随心所欲,顺势而为;若不能合一,其快必乱,其慢必滞,临阵交手,必为人制。
因此,练陈式太极拳不应追求形式上的快慢相间,而应注重意、气、神、形的完整统一,循太极自然之理,由慢而生灵,即拳经所云:“慢到十分功夫,即能灵到十分,惟能灵到十分火候,斯敌人跟不上我,反以我术为奇异。
”所以,练拳宜慢不宜快,能慢尽管慢。
从起式开始,到收式结束,须慢慢领起,缓缓运行,默默停止,形似潺潺流水,又似和煦春风,柔顺和缓,沉着兼备。
每一势均要慢,每一式亦要慢;开展时要慢,沉合时亦要慢;一起一落要慢,一屈一伸亦要慢。
慢而能思上下是否相随,慢而能知内外是否合一,慢而能求神气不断,慢而能得周身一家。
尤须留心转关处,转关之处最奥妙,此处不留心,消息终迷茫。
慢者皆在心意,四肢百骸皆悦从,心意慢运,四体缓随。
意在神而不在气,在气则滞,气滞则形散,此是关键。
而又宜静不宜急,能静就能慢,不能静就不能慢。
平心静气,静心慢练,随着外形动作的和缓转移,引动内气于体内无微不至地细细运行,使意气相合,使神形合一,顺其自然之势,听其自然之运,得其自然之机,合其自然之道,渐人物我两忘之境。
静心练太极,功在慢中求!
静心练太极,功在慢中求!文|陈乃光编辑|禅音时入盛夏,我们进行了慢练太极拳的训练。
在慢练过程中,我逐步体会到由慢练带来的那种奇妙感觉,享受太极拳盘运中真正松沉的滋味。
这段时间,我们体验着一套传统杨氏85式太极拳,可以在半小时至一小时内完成,也可以连续打三遍,甚至是五遍,跟随快慢节奏直至物我两忘,那个中的感受,只有沉浸在慢练中的人才有那种体会。
也许,有人会说,打这么慢还能叫太极拳吗?回答是肯定的,它依然是太极拳,只不过你没试过,感受不到而已。
太极拳理告诉我们,慢练能养气,气以直养而无害,气以静养而有益。
以平和之心,养浩然正气,以虚灵之心养刚中之气,气和而物壮,养身有所赖,气盈而劲足,拳术有威力。
其实我们练的是太极,修的是心性。
太极的一招一式看似缓慢,实则稳扎稳打,太极没有雷厉风行的利落,只有行云流水般的赋闲,实则锋芒不外现,内敛真功夫。
那看似不经意的舒展,恰好不温不火,从不彰显强硬。
也许是巧合。
近日,不常见面的拳友微信留言对我说:静心不在别处,不是跑到深山老庙,也不需要到什么高能量的地方;静心不是每天早晚的打坐,静心不是刻意的一个流程,静心是随时随地的,吃饭时一心吃饭就是静心,做饭时一心做饭就是静心,打扫卫生时一心打扫就是静心,睡觉时放下万念安然入睡便是静心,工作时一心专注的工作就是静心。
或许是心有灵犀。
我的这位拳友,似乎知道我在慢练太极拳,特意送上这段话鼓励我。
仿佛在说,一心一意做自己喜欢的事,本身就是静心,也是一种修行之法。
就好比身上的拳一般,有人执着于个中滋味,所以不得清闲。
若能安安静静地去练拳,你会发现,生活中有很多东西都是不必要的,更像一套拳一样,学会在空无之处享受返璞归真。
对于太极拳的慢练,各有各的主张。
有人说,太极拳根本不配谈修道,可是我们历来有以武证道的传统。
有人说,把拳说成哲学是牵强,可就有许多人在太极拳的世界里求得心灵的慰藉,等等。
说什么好呢?如果你真心练太极,那你收获什么,你说了算。
练太极拳如何心静
练太极拳如何心静练太极拳如何心静练太极拳最重要的原则是"心静用意"。
这指的是在运动时,思想集中心神专一,意识不断地指导动作,并且灵活变换,使任何动作都有一定的指向,没有顾此失彼的乱动。
这个原则应该始终贯串在整个练拳过程之中。
下面是店铺专门为您整理好的:练太极拳如何心静。
练太极拳如何心静(一)用意指导动作练太极拳时,未动之前,端正姿势,呼吸自然,存想丹田脐下小腹部,屏除杂念,处于一种无思无虑状态。
自觉全身安排妥当,已经心静气和,然后开始动作。
既动之后,全神贯注地不断用意来指导每一动作的正确性、连贯性和圆活性,动作过程中内部与外形的开合虚实和旋转变换务求上下相随,内外合一,意想劲到,动必合法。
太极拳家把精神锻炼和肉体锻炼看作同样重要,甚至把前者看得更为重要,提出了"用意不用力"的最高原则,使所有动作在意识连续贯注下轻轻运动,不使拙力,从而提高锻炼的效果〔这个"心静用意"的原则,太极拳家称作"练意",结合"练气"(腹式呼吸)、"练身"(运动肢体内外),构成了太极拳锻炼方法上意识、呼吸、动作三者密切结合的整体性和内外合一性,成为一种优越的拳术〕。
练太极拳所以能够治疗各种慢性病,能够增强体质和使精神焕发,保持工作能力和延长寿命,其根本原因首先在于"静中触动动犹静"的原则对人体所起的良好作用。
练拳时"心静用意",要像做气功时"入静"一样,全部精神要用到动作上去,引导着动作,做到"意动形随"。
例如,手向前按时,先要有向前按的想象,动作即行跟着前去;意欲沉气,就要有气沉到腹腔深处的想象。
意不中断,动作也不中断,这就是用意引导动作的练法。
这种练法会使练习者本人感到意趣环生,会使旁观者看来,动作显得柔和优美,好像行云流水,风吹杨柳那样自然、活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壹> 练太极拳需要什么样的静与一般认为的安定不动、心中无念为静不同,太极拳所要求的静是动出来的静,是用中和、圆柔、均匀、缓慢、松沉、松开的动作表达出来的静,是通过恭敬、舌剑舍己、用意,排除杂念,身心专一达到的静。
静是松的延伸、发挥,是身心的一种运动状态,一种修养方式,一种提高生命质量的途径,涉及到身心的各个方面,也需要身心各个方面的支持,需要多种因素共同促成,其中最主要的有以下八项。
一、恭敬陈鑫先生说:“学太极拳不可不敬。
不敬则外慢师友,内慢身体,如何能学艺。
”敬是敬畏天地自然的深远伟大.自觉融入自然、仰仗自然、学习自然.与自然开合同频、能量互换,自觉地顺着地心引力和地面反作用力运动.在运动中感受空气阻力,带着空气流动.实现天人合一。
敬是敬仰太极拳的博大精深,练拳郑重其事.深研拳理拳法,以拳为业,以拳为乐,不马虎了事,不得过且过。
敬是敬重师友.诚恳待人,恭听师友议拳.默思他人体会,自酌取舍.不与人争:不在人前卖弄精神、夸张技艺。
敬是看重万物与我同根同存.爱护环境.节约资源.尊重、遵守万事万物的自有规律。
敬是一种和谐的处世态度.是包容一切的博大胸怀,是谦虚谨慎的品德修养,是静心以观、诚心以求、虚心以受、潜心以研的求学精神。
二、舍己古人云:“人心好静而欲牵之,若能遣其欲而心自静。
”欲是欲望,是对精神嗜好和物质占有的牵挂,是对以我为中心的维护。
“遣其欲”就是排遣、清除自私自利、自以为是的思想,跳出以我为中心的小圈子,放开眼界,拓展胸怀,展现舍的气度——舍去个性,舍去烦躁,舍去神欲物欲,舍去主观片面,舍去刻意强为、紧张用力,舍去影响体松心静行拳的一切。
学水的上善品质,隐于低处,不善张扬,利万物而不争,顺形势而不抗,因无为而无不为。
舍是“难得糊涂”,不用自以为是的小聪明去刻意改变什么。
舍是低调做人,自省自守,与人为善,助人为乐,不结仇,不树敌,没有烦恼。
舍是练拳中用意不用力.舍己从人.随人伸屈,不丢不顶;舍己从地.随地心引力而沉,随地面反作用力而浮:舍去自身力量.服从自身重量.自觉地跟着自身重量走。
舍是忘记,忘记呼吸.就是不用意志约束呼吸,让呼吸顺着开合虚实自由变换,呼吸就顺畅了;忘记有腰.腰就松,就空.就舒服,就能更好地发挥主宰作用了:忘记有肩、忘记有胯……。
舍己是自我节制,克守无为。
舍己是在生理上、心理上放下包袱.轻松淡定,得到虚静。
三、用意意是心之所发.还是脑之所发?关系到是用胸中的心主宰一身运动.还是用头中的脑宰一身运动,这事不能马虎。
我反复体会:用心练拳,把意放在胸腹之中.有利于沉肩坠肘、松体沉气,有利于胸腰运化.心神稳静;如果把意放在上面的头脑中.就有心向上提、气向上逆、头重脚轻、心神不安的感觉。
所以,用意先要沉心,须从心中生意。
太极拳的意,不是单纯的意思、想法,而是从心发出的意志指向和神情向往,是一种催动气血涌动的力量。
太极拳重视用意,认为“拳是有形的意,意是无形的拳”。
用意练拳有助于集中思想.排除杂念。
用意节节贯串运化出来的动作更有内涵.更有拳味。
用于练拳的心意,要松不要紧,要静不要躁,要轻不要重,对肢体动作既要有引导、有催促,又不能盯得太紧,管得太死。
要掌握在有意无意之间,要给肢体留有足够的活动自由。
意念的分配是重下半身,轻上半身:重后半身.轻前半身;重体内,轻体外。
这样用意有利于心静。
四、中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大道也。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矣。
”(《中庸》)中是原因,和是结果,中和就是阴阳相济,是太极拳的理论和方法。
中字涵盖了阴与阳的内在关系.是阴阳相通的管道,是阴阳平衡的支点,是阴阳相开的出发点,阴阳相合的归宿,阴阳互变的桥梁,是阴阳的家.是调济阴阳的太极本体。
在拳中,中为不偏不倚,无过不及,是“端正中心线,持守中心位”(钱惕明),是立身中正安舒,行拳守中用中,“站住中定往开里打”,是按照中的要求调身、调心、调息,调整速度、力度、幅度。
和是平衡、协调,是阴阳分清、互含、互补、相生.是脏腑、关节、筋骨、肌肉各安其位,各司其职,相互照应,相互借力,相互带动,是内三合,外三合,全身相合,心平气和,心舒体畅,低耗高效。
自身内部中和的同时,还要与地心引力、地面反作用力、空气阻力相中和,与天时地利相中和,求得天人合一的大中和。
中和不是刻意寻求和安排的,而是通过放松,解除紧张僵硬对身心的束缚,让身心获得自由,自然地理顺关系.调济阴阳,实现平衡,焕发出先天的智慧和本能。
“致中和于一身.则本然之体虚而灵,静而觉,动而正,故能应天下之无穷变化也。
”(李道纯)五、圆柔太极拳是圆拳,一是肢体形态圆,如肩圆、肘圆、背圆、腰圆、裆圆等;二是运动路线圆,如步走圆、身转圆、手画圆、气机转换圆等;三是气势外撑内抱圆,精神支撑八面,气势圆活饱满。
圆的内含深意是圆全、圆满、圆通、圆润、圆融、圆柔,是周流畅达,无端循环,均匀稳静,广容博纳,生动有趣。
圆有两个要件:圆心和周边。
从整体气势而言,练拳时应以丹田为圆心,按功力深浅自定一个气势可达可控的虚拟的周边。
周边是立体的,像个大气球,自己就在这个气球中心练拳。
意气开放时,从丹田经四肢及周身皮毛向周边辐射出去,均匀地无过不及地到达周边的“气球”内壁:意气收合时,从周边的“气球”内壁经四肢及周身皮毛收回丹田;重心前移时,“气球“壁前面下沉,后面上升,像是向前滚动:重心后移时,“气球”壁后面下沉,前面上升,像是向后滚动;同理,重心左移时向左滚动,重心右移时向右滚动。
同时,肢体被动的随之调整、运动。
转动、绕动、流动、滚动的圆运动,是因圆生机、依圆放松、随圆而动、顺圆成势,是均匀、平衡、安静地艺术性运动,是引人入胜、引人人静地运动。
六、均匀一指松劲布满全身,相互对称,支撑八面,没有凹凸缺陷,圆满完整,平衡稳定:二指劲力在体内运行从点到线,从线到面.从面到体.没有障碍,没有续断.依次传递,节节贯串:三指拳势运行速度均匀,连绵不断.没有突快突慢。
太极拳要求均匀最有代表性的说法就是“运劲如抽丝”,就像村姑纺棉,一慢就抽不出线,一快线就扯线,力度或速度不均匀,抽出的线密实度和粗细度也就不均匀。
行拳时力度和速度均匀,心意就均匀,与人交手能隐蔽自己的攻防意图,权衡对方的劲力变化,做到人不知我,我独知人;自己练拳贯彻运劲如抽丝的均匀原则,没有突然变,不起大波澜,就像匀速行车省油、稳静一样,有利于节省体能,平静心理,而且能灵敏知觉,细腻用意。
七、缓慢慢练不是刻意控制、迟滞等待,而是随着功夫的提高,进入内练、精练阶段之后,由于动作细腻,内容丰富,必须占用更长的时间才能走到、走够。
内在的意气要从容地从手脚走到腰胯,从皮毛走到筋骨;再从腰胯走到手脚,从骨肉走到皮毛,而且要依次贯通全身,不跳过任何部位。
在连动关系上,四肢要等着腰身带动,肌体要等着气血推动,气血要心意向往的引导,心意要体会着地心引力的下拉和地面反作用力的上托。
处处都是被动的,每动、每处都要试探着走,品味着走,对照着拳理走,体会着正误走,要走出意趣,走出气势,走出松柔的劲道,以利于强化心意的主宰功能,培养内气的充盈和通畅,求得身心的松柔与沉稳,锻炼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的功夫。
这样练拳,不得不慢。
这样练拳,“动愈微而神愈合,慢优于快,缓胜于急,欲行而又止,欲止而又行,更有行乎不得不止,止乎不得不行之意”(王芗斋)。
这样练拳,留出足够宽裕的时间,充分放松身心,从容运行、转换,由松生静.由松静生运动.并在运动中保持松静。
八、放松“松要先心松、神松、意松、气松,而后形松。
形松要达内松(五脏六腑)和外松(筋骨皮)。
……松的意义是松展、松开、松柔、松软、松沉、松圆、松通、松空、松灵”(黄震寰)、松快、松顺、松畅、松虚、松静等。
这都是因为放松而顺遂、而开展、而柔软、而圆通、而畅快、而空灵、而沉静。
放松是拳病的克星,是拳效的源泉,是技术的核心.是正误的尺度.是贯彻太极拳所有要领的要领,当然也是入静的门道。
放松,首先是向下放,即减弱肢体向上的支撑力,不再提着,端着,挺着自己的身心,不再与地心引力对着干任凭骨向下顺、肉向下坠,凭着自身重量,顺着地心引力向下沉。
沉是因松而生.所以叫做松沉。
对于筋骨皮肉而言,松沉是一种劲,是产生太极拳其他各种劲的母劲,是因肢体一边向下放松(偏沉).通过自身重量借到的地心引力,是推动行拳的动力。
对于心理而言.因脏腑放松下沉,能沉气畅血,沉静心情,安详意态,就是把原来提着、吊着的心松下去了,放下去了.”把心放到肚子里去了”.就没有忧虑和牵挂,就心情安定、安静了。
放松还意味着放开。
松开是由松沉产生的。
因为身心向下松沉必然会加大对地面的作用力。
所以.地面对肢体也就同时加大了向上的反作用力。
加大了的—下—上两力相互作用,就加大了第三力,即肢体向周围的膨胀力,膨胀得内部体腔空,外部皮毛攻,劲向八面撑。
由于肢体上下拔长,横向撑圆,带动胸怀放开,心情舒展,思想拓宽,跳出以我为中心的小圈子,产生包容天下的豪情与气概,进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境界。
松开筋骨、松空体腔.放开胸怀,拓宽眼界,从而内生谦虚,外生恭敬,心生肃静。
松畅气血,松舒心情,心意向内,关注内景,才能舍去身外滋味诱惑,舍去后天不良习惯,使身心归于虚静。
松沉意气,收敛心神,收视返听,精神内固,轻松用意,身心专一,用拳念排杂念,从而宁静。
骨骼松顺,皮肉松坠,身心松正,使身心依靠先天的本能自行理顺,调中调正,调至中和,安舒安静。
松活筋骨,八面圆撑,公转自转,松圆运行,熨贴心意,妙趣横生,圆融圆润,圆浑圆静。
轻松灵活,松柔渐行,行气如流水,运劲如抽丝,劲力均匀,速度均匀,虽动犹静,内外匀静。
重心松稳,心意松定,丰富修炼内容,细化运行过程,在缓慢中提高行拳质量,得到心理稳静。
通过放松,体向下沉,气向下行,减轻身心负担,把心轻轻放下,使心神沉静。
通过放松,伸展肢体.舒展心胸.扩大包容,心神舒静。
虽说虔诚恭敬、大度舍己、专心用意,以及中和、圆柔、均匀、缓慢地运动都是入静的法门,但这一切又都离不开一个松字。
松舒心、松运身、松生静.松和静互根互生,相依相存.不可分割。
松和静又同属无极的范筹。
太极拳在松静中生发运动,用松静驾御运动.就是无极生太极的具体表现。
太极拳在静中修心、养性、开智、明理、悟道.“修正人心.抒发感情,改造生理,发挥良能”,以全面提高生命质量,实现人生最大价值。
<贰> 心静则入拳静:就是安安静静、平心静气的意思。
学太极拳首先要求我们排除杂念,专心练拳,这样就能意识集中,思路专一,心无二用。
其次是需要一个安静的场所,方可细心揣摩,对一招一势的姿势和虚实的转换、开合的变化等基本要领都要用心领悟,力求打得姿势正确,较快进入所谓太极意境。
用前人的话说,就叫做:“去其轻浮刚猛之气,入于清静无为之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