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复习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战前的准备工作
第一层(开始到”乃入见“)写曹刿和乡人的对话,说明曹刿请见的原因——?
第二层(问”何以战“到段末)写曹刿跟鲁庄公的对话,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
这一层是”一问三答三断“,曹刿一问,鲁庄公三答,曹刿三次下断语。
鲁庄公一答,已见其鄙,分衣食,是为”小惠“,故民不从。
鲁庄公二答,再见其鄙,未孚民望,是为”小信“,故神弗福。
鲁庄公三答,始有所悟,国君忠其事则民服矣。
在曹刿看来,战争的胜负不取决于”小惠“、”小信“,而是”民从“、”民孚“,即取信于民。
说明弱国要战胜强国必须在战前做好”取信于民“的准备工作。
即”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是“可以一战”的保证。
1、长勺之战是什么性质的战争,对鲁国来说当时的形势如何?
对于齐国,是企图吞并鲁国扩张领土的侵略战争,是大欺小,强欺弱的非正义战争;对于鲁国,则是抵御侵略,保卫国家的正义战争。
当时的形势对鲁国很不利,不仅鲁国弱小,军事力量对比悬殊,更因为当权者鲁庄公目光短浅,准备迎战,却不知凭什么去迎战。
2、乡人劝阻,对表现曹刿的思想品质有什么作用?
乡人劝阻,反衬出曹刿对国事的关心和他对当时形势深刻的洞察力。
3、从和曹刿的对话中可以看出鲁庄公认为迎战齐军的条件是什么?曹刿对此是怎样认识的?这体现了他怎样的军事见解?
鲁庄公认为可以迎战的条件是衣食分人不独专,对神诚实不虚夸,大小案件尽诚心。曹刿否定了前两个条件,而对第三个条件加以肯定。曹刿认为战争最重要的一条是能否取信于民
1、如何反击齐国军队入侵,课文写了曹刿哪些方面的指挥艺术,表现了他什么样的指挥才
能?
①选择了有利于鲁军转入反击的阵地长勺,让敌军深入鲁境,好让鲁军以逸待劳。
②选择了有力于追击的时机,“彼竭我盈”的时候,采用了“敌疲我打”的作战方针。
③选择了追击敌军开始的时机,齐军“辙乱旗靡”时。在观察情势的基础上,抓住战机
追逐敌人,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2、指挥鲁军作战的有曹刿和鲁庄公两人,他们在战场上的形象有什么不同?
2、鲁庄公:鲁莽无知。
曹刿:知己知彼,重视调查研究,果断、谨慎、仔细,能够正确地捕捉战机,战胜强敌,表现了他卓越的指挥才能。
1、课文是怎样由上段写战争经过过渡到本段总结战胜齐军的经验的?
鲁庄公“问其故”,自然引出曹刿对战争的总结,进一步展开“论战”,也使课文由记叙战争经过自然过渡到总结打胜战争经验上来。
2、从曹刿总结战争胜利的经验内容看,为什么他仅就如何选择反击时机和如何选择追击时机作了议论?你认为他的总结全面吗?
曹刿对战争胜利的总结是针对鲁庄公的疑惑而发的,并以此总结打胜仗的经验。这样使课文内容做到了前后照应。
曹刿的总结不够全面,长勺之战中鲁国之所以能以少胜多,以弱胜强,除曹刿总结的两方面外,最根本的原因是鲁国进行的是反侵略的正义战争,鲁庄公能取信于民,得到了人民的支持。
1、曹刿的“远谋”具体表现在:
战前:论述了国君“忠”于民事,获得“民从”是最重要的战前准备工作;
战中:指挥若定,善于把握战机;
战后:准确分析了作战取胜的原因。
2、鲁庄公的“鄙”表现在:
讨论战前准备时,把战胜的希望寄托在大臣拥护和神灵保佑上;
作战时,不察敌情,贸然进攻和追击;
战争胜利后,尚不知曹刿战术正确之所在。
运用对比刻画人物。曹刿与鲁庄公的对比,既表现了鲁庄公的驽钝浮躁、目光短浅、昏庸无知;也反衬了曹刿的机敏沉着、胸有成竹、深谋远虑。
曹刿和“乡人”的对比突出曹刿挺身而出、参与国事的责任感和爱国热情;乡人对国事的态度冷漠。
鲁庄公的“可取”之处:
1、广开言路,让平民曹刿参与论战(对曹刿的刺耳批评能虚怀若谷)
2、不高高在上,亲临战斗第一线
3、甘当配角,让曹刿指挥,且不干扰其作战部署
4、战后向曹刿请教,总结经验
写作特点
1、紧扣中心精心剪裁,详略搭配得当
课文标题的中心是“论战”,课文内容依照这个中心剪裁,取与“论战”有关的曹刿的行动和言论,而对与“论战”无关的战争原因、物质准备、激烈的战斗场面、胜利后的祝捷活动等都略去不写。
课文共3段,详写曹刿对战前的政治准备和战后的经验总结,略写战争经过。在略写战争经过时,又只突出“击鼓”和“逐师”这两个环节,一方面表现曹刿卓越的军事才能,另一方面为下文总结战胜经验作了铺垫。这样既让读者了解长勺之战的全貌,又突出了曹刿的战略思想,让曹刿的战略思想指导战争,以由战争实例来证明曹刿的作战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