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寒假作业:生活与哲学(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活与哲学》练习题(一)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下列哪个正确表述了物质决定意识原理
A、画饼充饥
B、望梅止渴
C、画蛇添足
D、量力而行
2.下列组合中,成语与所体现的哲理正确的是
A、杞人忧天——承认了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B、画龙点睛——看问题要分清主流与支流
C、郑人买履——不顾实际,生搬硬套
D、本末倒置——在工作中要善于抓重点
3.庖丁解牛的故事家喻户晓,下列与庖丁的做法体现同一原理的选项是
A、人定胜天
B、拔苗助长
C、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
D、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4.下列组合中,前后不符合的是
A、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透过现象看本质
B、沧海桑田——世界是变化发展的
C、抱残守缺——思想守旧,用形而上学的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D、攻其一点,不及其余——违背了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5.下列选项中与项庄舞剑体现哲理不相符合的是
A、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B、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C、知人知面不知心
D、声东击西
6.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下列选项中能正确表述这一原理的是
①不入虎穴,焉得虎子②不打相识③日久见人心④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7.“心之官则思”,孟子的这句话体出了什么哲学原理
A、人们的思考活动必须有一定的物质基础
B、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C、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
D、人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
8.民间俗语寓意深远,代代相传,凝聚着广大劳动人民的智慧。“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看菜吃饭”“看脸色行事”,这几句话蕴含的哲理是
①矛盾的两个方面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
②离开对具体矛盾的具体分析就不能正确解决矛盾
③矛盾的特殊性寓于矛盾的普遍性中
④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矛盾的前提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9.人们看问题的立场、角度、观点不同,对其价值的评价也不同。依据下列价值判断不能做出正确的价值选择的是
A、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B、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B、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D、入山问樵,入水问鱼
10.“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此诗句体现了什么哲学原理
A、只见部分,不见整体,是形而上学
B、回避和掩盖矛盾
C、具体分析矛盾的客观性
D、坚持两分法,全面地看问题
11.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下列两个成语都能体现这一原理的是
A、举一反三闻一知十
B、锲而不舍水滴石穿
C、学以致用教学相长
D、坐而论道笑谈人生
12.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我们要处理好很多关系,比如人与自然,经济与社会等等,下列与和谐社会的建立相符合的是
A、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B、涸泽而渔,杀鸡取卵
C、因地制宜,高瞻远瞩
D、继往开来,承前启后
13.我国每年生成8亿吨秸秆,但绝大部分被废弃。某公司深入研究秸秆材质,另辟蹊径,支撑又环保又耐用的板材,该公司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
A、推陈出新,吐故纳新
B、见微知著
C、相信人定胜天
D、相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4.下列成语或诗句与体现的哲学原理相符合的一组是
①适可而止——体现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②春江水暖鸭先知——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③活到老,经不了——人的实践和认识都是变化发展的
④失群孤雁终难行——具体分析事物才能有正确的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5. “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其哲学寓意是
A、矛盾的普遍性要求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分析矛盾
B、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C、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D、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特点
16.“如果小猫看到的老鼠只存在于小猫的眼睛中,如果老鼠是小猫视神经的感觉,那么,小猫为什么用它的爪去抓老鼠而不去抓它的眼睛呢?”从费尔巴哈这一诙谐的哲理批判中,可以得到的启示是
①存在就是被感知②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③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反映④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存在,并不是感觉的产物
A.③④ B.②③ C.①④ D.①②
17. 与“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包含相同哲学道理的是
A.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B.一着不慎,全盘皆输
C.思接千载,视通万里D.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材料: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而今有人说"床前"不好,应改为"窗前"。其实,李白所说的床并非寝具,而是说的水井边的一圈栏杆。回答18-20题。
18.这就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A、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B、人们的认识不能统一
C、事物的多样性决定了人们的思维复杂性
D、人们的思维可以改变客观对象
19.有人将诗中的“床”理解为寝具
A、是对认识的发展
B、犯了经验主义的错误
C、犯了教条主义错误
D、不是对事实的反映
20.人们要想获得正确认识
A、必须勤实践、勤读书、勤思考
B、必须多问几个为什么
C、必须亲身实践
D、必须经过系统学习
21. “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昏昏之事者,无赫赫之功。”“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荀子这些话强调了想问题、办事情
A.做到主观符合客观 B.坚持量变和质变相统一
C.重视社会实践D.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22. 老子在《道德经》中指出“不出于户,以知天下;不规于牖,以知天道。其出也弥远,其知也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弗为而成”。老子的这一观点
A.认为通过实践获得的直接经验更有意义 B.揭示了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对立性C.主张知识的获得不需要通过思维加工D.否认了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23. “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孔子的这些观点在于强调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惟一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