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危险性分析PPT课件
合集下载
小班安全《防震减灾》PPT课件
维护社会稳定
防震减灾有助于缓解社会 恐慌,维护社会稳定和经 济发展。
相关政策法规
1 2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
该法规规定了防震减灾的基本原则、管理体制、 预防措施、应急救援等方面的内容。
《国家地震应急预案》
该预案明确了地震应急响应的等级、组织指挥体 系、应急救援措施等方面的内容。
3
地方性法规和政策
社会组织参与及资源整合
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参与
鼓励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积极参与防震减灾工作,发挥其在宣传 教育、应急救援等方面的作用。
资源整合与共享
加强与社会团体、民间组织、企业等各方面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 和优势互补,提高防震减灾工作的整体效能。
培育和发展志愿者队伍
积极培育和发展防震减灾志愿者队伍,开展相关培训和演练,提高 志愿者的专业技能和应急反应能力。
地震会对房屋、道路、桥 梁等基础设施造成严重破 坏,导致巨大经济损失。
社会影响
地震还可能引发社会恐慌 ,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发 展。
防震减灾意义
保护生命安全
通过防震减灾措施,可以 减少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 ,保护人民生命安全。
减轻财产损失
防震减灾措施可以降低地 震对基础设施的破坏程度 ,从而减轻经济损失。
国际合作与交流加强
地震是全球性的自然灾害,各国在防震减灾领域需要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地震 带来的挑战。
THANKS
感谢观看
地震波类型
地震波包括体波和面波,体波分为纵 波和横波,面波分为勒夫波和瑞利波 。
传播特性
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时,速度、振 幅和方向都会发生变化,受到地球内 部结构和介质的影响。
震源、震中和震级概念
震源
地震安全知识ppt课件
加强房屋各部分的连接和 支撑,确保房屋在地震作 用下不发生散架和倒塌。
城市建筑抗震加固方法
增设抗震支撑
在建筑物的关键部位增设 抗震支撑,提高建筑物的 整体稳定性。
加固结构构件
采用加大截面、粘贴钢板 、碳纤维加固等方法,对 结构构件进行加固处理, 提高构件的抗震能力。
加强隔震减震措施
采用隔震支座、阻尼器等 隔震减震措施,减小地震 作用对建筑物的影响。
在救治过程中,要及时将伤员转运送医。用担架等物品将伤员 转运至安全地点,送往医院接受进一步治疗。
05
建筑物抗震设防要求
建筑物抗震设防标准
地震烈度与设防等级
根据地震烈度区划图,确 定建筑物的抗震设防等级
。
抗震设防分类
按照建筑物的重要性和使 用功能,将建筑物划分为 甲、乙、丙、丁四类,分 别采取不同的抗震设防措
地震成因
地震的主要成因包括地壳板块运动、火山活动、塌陷和人为因素等。其中,地 壳板块运动是地震最主要的成因,由于地球内部的地幔对流和板块相互作用, 导致地壳应力不断积累,最终引发地震。
地震分类与特点
地震分类
根据震源深度、震级大小和地震序列等特点,地震可分为浅源地震、中源地震、深源地震、火山地震、诱发地震 和人工地震等。
预警信息发布途径
广播、电视
通过广播、电视等媒体向公众发布地 震预警信息,提醒人们采取紧急避震 措施。
手机短信、APP推送
通过手机短信、APP推送等方式向用 户发送地震预警信息,确保信息覆盖 范围广、传播速度快。
03
地震应急避险措施
家庭防震准备
制定家庭防震计划
明确地震发生时的应急联系方式 、集结地点和逃生路线。
地震活动规律
地震活动具有时间上的不均匀性、空间上的集中性和强度上的差异性等特点。通 过对历史地震资料的分析,可以发现某些地区的地震活动存在周期性、迁移
城市建筑抗震加固方法
增设抗震支撑
在建筑物的关键部位增设 抗震支撑,提高建筑物的 整体稳定性。
加固结构构件
采用加大截面、粘贴钢板 、碳纤维加固等方法,对 结构构件进行加固处理, 提高构件的抗震能力。
加强隔震减震措施
采用隔震支座、阻尼器等 隔震减震措施,减小地震 作用对建筑物的影响。
在救治过程中,要及时将伤员转运送医。用担架等物品将伤员 转运至安全地点,送往医院接受进一步治疗。
05
建筑物抗震设防要求
建筑物抗震设防标准
地震烈度与设防等级
根据地震烈度区划图,确 定建筑物的抗震设防等级
。
抗震设防分类
按照建筑物的重要性和使 用功能,将建筑物划分为 甲、乙、丙、丁四类,分 别采取不同的抗震设防措
地震成因
地震的主要成因包括地壳板块运动、火山活动、塌陷和人为因素等。其中,地 壳板块运动是地震最主要的成因,由于地球内部的地幔对流和板块相互作用, 导致地壳应力不断积累,最终引发地震。
地震分类与特点
地震分类
根据震源深度、震级大小和地震序列等特点,地震可分为浅源地震、中源地震、深源地震、火山地震、诱发地震 和人工地震等。
预警信息发布途径
广播、电视
通过广播、电视等媒体向公众发布地 震预警信息,提醒人们采取紧急避震 措施。
手机短信、APP推送
通过手机短信、APP推送等方式向用 户发送地震预警信息,确保信息覆盖 范围广、传播速度快。
03
地震应急避险措施
家庭防震准备
制定家庭防震计划
明确地震发生时的应急联系方式 、集结地点和逃生路线。
地震活动规律
地震活动具有时间上的不均匀性、空间上的集中性和强度上的差异性等特点。通 过对历史地震资料的分析,可以发现某些地区的地震活动存在周期性、迁移
防震减灾知识PPT课件
救
挖掘被埋压人员时应保护支撑物以防进一步倒塌伤人;使伤者先暴露头
人
部,清除其口鼻内异物,保持呼吸畅通,如有窒息,立即进行人 工呼吸;
方
被压者不能自行爬出时,不可生拉硬扯,以免造成进一步受伤,脊椎损 伤者,搬运时,应用门板或硬担架;当发现一时无法救出的存活者,应
法
立下标记,以待救援。
五、长治会不会发生地震
在公共场所如何避震?
在室内如何避震?
在学校如何避震?
“大家不要慌,躲在 桌子下,靠门窗的同 学躲到墙根下!”
正在教室上课时,要在教师指 挥下迅速抱头、闭眼,躲在 各 自的课桌下。
千万不能跳楼!
在户外场所如何避震?
在操场或室外时,可原地不动 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 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不要 回到教室去。
特别重大地震灾害:指发生7级以上地震,或造成300
人以上死亡,产生特别重大社会影响的地震。
为什么要在学校进行防震
? 减灾科普知识的教育
法律 法规 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 第二十三条规定:各级人民政 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开展防震 减灾知识的宣传教育,增强公 民在地震灾害中自救、互救的 能力。
(4)看现在。解放以后,长治市记录最早的一次破坏性地震 是1965年9月4日发生在平顺的4.5级地震,到目前为止,共记 录三级以上地震十二次,其中四级以上地震四次,这说明长治 地区的地震并不是不活动。04年2月20日,黎城发生3.6级地震 、6月29日沁源发生3.2级。06年8月到9月黎城和潞城交界处发 生小震群。
地球是不断运动的,所 以地球表面的地壳也是不断 运动着的。原先的海底会随 着地壳的变化慢慢升起,变 为高山。
沧海桑田
世界屋脊“珠穆朗玛峰” 在几千万年前就曾是一片 沧海。
地震防震主题班会PPT课件
地震急救知识
学校应定期开展地震应急和救援培训,让师生掌握基本的自救互救技能,在地震中能互帮互助。
社区地震防护知识
社区应急预案
社区应制定完善的地震应急预案,明确责任分工和应急响应流程。定期组织演练,提高社区应对地震的能力。
避难场所设置
社区应指定安全的避难场所,如广场、公园等,并设立明显标识,确保灾时居民能够快速避难。
地震发生时的自救措施
保持冷静
不要惊慌失措,保持冷静思考,这是自救的首要前提。
迅速寻找掩护
立即寻找身边的桌子、床铺等坚固物体,迅速伏在下面以防被坠落物砸中。
远离易坠物
远离窗户、家具等易坠落物,避免被砸伤。即使在户外,也要远离高大建筑物。
切断危险电源
尽快切断电源,防止发生火灾或触电事故。外出时要关闭煤气总阀。
准备好必需的急救用品、食物、饮用水等,随时待命。在地震来临时可以快速带上逃生包离开。
寻找安全避难所
掌握附近的安全避难所位置,如广场、公园等开敞地带,避免留在高层建筑或靠近危险物品的地方。
地震应急预案编制
1
风险评估
分析可能发生的地震情况和风险
2
预案编制
制定有针对性的应急响应方案
3
组织协调
明确各部门职责和协同机制
救援物资储备
社区应储备应急救援物资,如干粮、饮用水、医疗用品等,确保地震发生时居民能及时获得必需品。
安全隐患排查
社区应定期排查公共建筑、道路、管线等安全隐患,及时整改和加固,提高防震能力。
地震逃生常识
熟悉逃生路线
提前了解办公室、家中及学校的紧急逃生路线和出口位置,以便在地震发生时迅速逃离。
准备逃生包
1
制定全面性政策法规
工程地震与结构抗震-地震危险性分析PPT(共 44张)
12
2)划分地震构造区 单元划分; 划分的判断:构造活动年代
相同构造类型 构造应力场 地球物理场 地震活动性 实际就是在划分潜在震源区
13
3)确定最大震级 为尽量细地分析地震活动的非均匀性,将
发震断层分段。 用地震构造特征确定最大震级: 断层长度,错动类型,历史活动,综合
确定(需要经验) 4)最大原则:综合考虑各潜在震源影响,取 最大者
交 叉 学 科
5
地表及基岩地形
目的:工程场地的地震动
场地土层区(局部)
地震波传播
基岩区 (区域地质)
震 源
6
影响地震动及地震地质灾害的因素
• 地震、地质环境:震源特性
• 区域地质条件:地壳介质
对地震动的影响 空间上缓慢变化
• 局部场地条件:地形,土层,(近地表)断层
对地震动的影响空间上显著变化
7
21
一般说来,这样的分布模型将会是非常复杂 的,并且在缺少地震数据的情况下,建立这样的模 型也是非常困难的。在实际应用中,通常将这3个 参数独立开来而分别研究其统计特征。
地震危险性分析研究工作的发展
地震危险性研究起自四十年代。随着科学技术的 发展,为满足蓬勃发展的工程建设的需要,地震危险 性评定工作大致经历了两个重要的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自50年代初期到70年代后期,所用的方 法称之为确定性方法,即地震基本烈度鉴定方法。基 本烈度确定后,其场地影响采用场地分类法,按照有 关抗震设计规范对场地进行分类以确定设计地震动参 数。
15
3)历史地震衰减资料 因为是有具体区域,所以要查尽相关
资料,反映区域特点 特殊的衰减关系 考虑烈度异常
以上确定性方法中都将震源看成点源,没有 考虑大震发震断层长度影响,如果直接以历 史地震资料为基础,有可能避免。
2)划分地震构造区 单元划分; 划分的判断:构造活动年代
相同构造类型 构造应力场 地球物理场 地震活动性 实际就是在划分潜在震源区
13
3)确定最大震级 为尽量细地分析地震活动的非均匀性,将
发震断层分段。 用地震构造特征确定最大震级: 断层长度,错动类型,历史活动,综合
确定(需要经验) 4)最大原则:综合考虑各潜在震源影响,取 最大者
交 叉 学 科
5
地表及基岩地形
目的:工程场地的地震动
场地土层区(局部)
地震波传播
基岩区 (区域地质)
震 源
6
影响地震动及地震地质灾害的因素
• 地震、地质环境:震源特性
• 区域地质条件:地壳介质
对地震动的影响 空间上缓慢变化
• 局部场地条件:地形,土层,(近地表)断层
对地震动的影响空间上显著变化
7
21
一般说来,这样的分布模型将会是非常复杂 的,并且在缺少地震数据的情况下,建立这样的模 型也是非常困难的。在实际应用中,通常将这3个 参数独立开来而分别研究其统计特征。
地震危险性分析研究工作的发展
地震危险性研究起自四十年代。随着科学技术的 发展,为满足蓬勃发展的工程建设的需要,地震危险 性评定工作大致经历了两个重要的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自50年代初期到70年代后期,所用的方 法称之为确定性方法,即地震基本烈度鉴定方法。基 本烈度确定后,其场地影响采用场地分类法,按照有 关抗震设计规范对场地进行分类以确定设计地震动参 数。
15
3)历史地震衰减资料 因为是有具体区域,所以要查尽相关
资料,反映区域特点 特殊的衰减关系 考虑烈度异常
以上确定性方法中都将震源看成点源,没有 考虑大震发震断层长度影响,如果直接以历 史地震资料为基础,有可能避免。
幼儿园课件《防震减灾》pptx
3
组织应急疏散演练
定期组织全校师生进行应急疏散演练,让师生熟 悉疏散路线和程序,提高在紧急情况下的疏散速 度和效率。
05 社会资源整合与 利用
政府部门职责及政策支持
01
制定和完善防震减灾政策法规
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明确防震减灾工作的目标、原则、措施和
责任,为防震减灾工作提供法律保障。
02
加强监管和督导
培养孩子们在地震发生时的自救互救 能力,如寻找安全地带、保持冷静等。
02 地震基本知识与 原理
地球构造与板块运动
地球内部圈层结构
包括地壳、地幔、外核和内核, 各圈层之间相互作用和影响。
板块构造理论
地球表面由多个板块构成,板块间 的相互作用(碰撞、挤压、分离等) 导致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
地震带分布
学校防震演练
孩子们可以在学校参加防震演练,了解在地震发生时如何迅速采取应急避险措施,以及如何 听从老师指挥,有序疏散。
社会防震宣传
孩子们可以积极参与社会防震宣传活动,向更多的人传递防震减灾知识,提高公众的防震意 识和能力。
家长、学校、社会共同努力方向
家长参与
家长应该加强对孩子的防震减灾 教育,与孩子一起学习和掌握相 关知识,同时积极参与学校的防 震演练和社区防震宣传活动。
制作专题节目
制作防震减灾专题节目, 通过生动的案例和专家 解读,向公众普及防震 减灾知识。
利用新媒体平台
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等 新媒体平台,发布防震 减灾相关信息和知识, 提高公众关注度。
06 总结回顾与展望 未来
本次课程重点内容回顾
防震减灾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介绍了地震的成因、类型、震级、烈度等基本概念,以及 防震减灾的重要性和意义。
汶川大地震资料 ppt课件
4
5月13日,四川都江堰市的聚源中学,一名被掩埋在废墟 里女生被抢救出来。该中学一栋六层高的教学楼除了两边 楼梯间以外,全部垮塌,由于地震时学生正在上课,四层 楼的24个班级的学生大多被埋在废墟下面。
5
5月12日,贵阳市震感明显,市民从商店跑出来在 街上与亲人通电话。
6
5月12日,南京市新街口地区从高层建筑上撤离出 的人群。
16
17
18
19
九、2008年四川汶川8级地震的成因分析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在四川东部龙门山构造带汶川 附近发生了8.0级强烈地震。此次地震不仅在震中区附近 造成灾难性的破坏,而且在四川省和邻近省市大范围造成 破坏,其影响更是波及到全国绝大部分地区乃至境外,是 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大陆发生的破坏性最为严重的地震。
11
如果断裂每年运动数厘米,每隔50米至70米, 积聚的应力和能量就能产生一次里氏7级以上的大 地震。由于震源较浅,而且震源机制为向东的逆 冲运动,加上震区土质松软,地震波向东能传播 很长距离,使得远至上海和北京等城市的人都普 遍有震感。 四、地震类型:
汶川大地震为逆冲、右旋、挤压型断层地 震。 发震构造是龙门山构造带中央断裂带,在挤 压应力作用下,由南西向北东逆冲运动;这次地 震属于单向破裂地震,由南西向北东迁移,致使 余震向北东方向扩张;挤压型逆冲断层地震在主 震之后,应力传播和释放过程比较缓慢,因此导 致余震强度较大,持续时间较长。
7
5月12日,河南郑州震感 5月12日,成都震感强烈。
明显,马路上的行人面
这是新华社四川分社
露恐慌
5月12日,受地震影响, 四川成都街头一处水管 爆裂,市民在水中骑行。
8
5月12日,泰国曼谷震感强烈 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7.8级地震,越南首都河内亦有震感
5月13日,四川都江堰市的聚源中学,一名被掩埋在废墟 里女生被抢救出来。该中学一栋六层高的教学楼除了两边 楼梯间以外,全部垮塌,由于地震时学生正在上课,四层 楼的24个班级的学生大多被埋在废墟下面。
5
5月12日,贵阳市震感明显,市民从商店跑出来在 街上与亲人通电话。
6
5月12日,南京市新街口地区从高层建筑上撤离出 的人群。
16
17
18
19
九、2008年四川汶川8级地震的成因分析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在四川东部龙门山构造带汶川 附近发生了8.0级强烈地震。此次地震不仅在震中区附近 造成灾难性的破坏,而且在四川省和邻近省市大范围造成 破坏,其影响更是波及到全国绝大部分地区乃至境外,是 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大陆发生的破坏性最为严重的地震。
11
如果断裂每年运动数厘米,每隔50米至70米, 积聚的应力和能量就能产生一次里氏7级以上的大 地震。由于震源较浅,而且震源机制为向东的逆 冲运动,加上震区土质松软,地震波向东能传播 很长距离,使得远至上海和北京等城市的人都普 遍有震感。 四、地震类型:
汶川大地震为逆冲、右旋、挤压型断层地 震。 发震构造是龙门山构造带中央断裂带,在挤 压应力作用下,由南西向北东逆冲运动;这次地 震属于单向破裂地震,由南西向北东迁移,致使 余震向北东方向扩张;挤压型逆冲断层地震在主 震之后,应力传播和释放过程比较缓慢,因此导 致余震强度较大,持续时间较长。
7
5月12日,河南郑州震感 5月12日,成都震感强烈。
明显,马路上的行人面
这是新华社四川分社
露恐慌
5月12日,受地震影响, 四川成都街头一处水管 爆裂,市民在水中骑行。
8
5月12日,泰国曼谷震感强烈 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7.8级地震,越南首都河内亦有震感
幼儿园防地震学习PPT
抗震能力。
应急预案
制定完善的地震应急预 案,明确应急处置流程
和责任人。
宣传教育
加强地震宣传教育,提 高公众的防震意识和自
救能力。
02 幼儿园防地震教育
防地震教育的重要性
保障幼儿生命安全
地震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对人类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威 胁。幼儿园是幼儿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加强幼儿园防 地震教育,有助于保障幼儿的生命安全。
对设施进行定期保养,保持设 施的良好状态和性能。
对设施的使用情况进行记录和 分析,不断优化和完善设施的 设计和功能。
05 幼儿园防地震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的制定与实施
制定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 应对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 总体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结
合幼儿园实际情况制定。
制定流程
成立应急预案编制小组,开展风 险评估,编制应急预案,组织专 家评审,报请上级主管部门备案
紧急避难场所
为幼儿提供临时避难场所,避免在 户外受到余震或其他灾害的影响。
防地震设备的选择与使用
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 防地震设备,确保设 备的质量和可靠性。
对幼儿进行设备使用 培训,提高他们的自 我保护能力。
对设备进行定期检查 和维护,确保设备在 关键时刻能够正常工 作。
防地震设施的维护与保养
定期对防地震设施进行检查, 及时发现和修复潜在的问题。
应急预案的培训与演练
培训:对幼儿园全体员工进行防地震知识培训,提高员工的防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 力。
演练:定期组织地震应急演练,提高幼儿园师生的应急反应能力和自救互救能力。
演练结束后进行总结评估,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改进和完善。
THANKS FOR WATCHING
应急预案
制定完善的地震应急预 案,明确应急处置流程
和责任人。
宣传教育
加强地震宣传教育,提 高公众的防震意识和自
救能力。
02 幼儿园防地震教育
防地震教育的重要性
保障幼儿生命安全
地震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对人类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威 胁。幼儿园是幼儿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加强幼儿园防 地震教育,有助于保障幼儿的生命安全。
对设施进行定期保养,保持设 施的良好状态和性能。
对设施的使用情况进行记录和 分析,不断优化和完善设施的 设计和功能。
05 幼儿园防地震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的制定与实施
制定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 应对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 总体应急预案》等法律法规,结
合幼儿园实际情况制定。
制定流程
成立应急预案编制小组,开展风 险评估,编制应急预案,组织专 家评审,报请上级主管部门备案
紧急避难场所
为幼儿提供临时避难场所,避免在 户外受到余震或其他灾害的影响。
防地震设备的选择与使用
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 防地震设备,确保设 备的质量和可靠性。
对幼儿进行设备使用 培训,提高他们的自 我保护能力。
对设备进行定期检查 和维护,确保设备在 关键时刻能够正常工 作。
防地震设施的维护与保养
定期对防地震设施进行检查, 及时发现和修复潜在的问题。
应急预案的培训与演练
培训:对幼儿园全体员工进行防地震知识培训,提高员工的防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 力。
演练:定期组织地震应急演练,提高幼儿园师生的应急反应能力和自救互救能力。
演练结束后进行总结评估,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改进和完善。
THANKS FOR WATCHING
抗震PPT幻灯片课件
地下采空区属于危险地段。
不利于抗震的地段:软弱土,液化土,条状突出的山嘴,高耸孤立的山丘,陡 坡,陡坎,河岸和边坡的边缘,平面分布上成因、岩性、状态明显不均匀的土 层(含故河道、疏松的断层破碎带、暗埋的塘浜沟谷和半填半挖地基),高含 水量的可塑黄土,地表存在结构性裂缝等。
15
1.2 选择有利于抗震的场地 有利地段:一般是指位于开阔平坦地带的坚硬场地土或密实均匀中硬 场地土。 在选择高层建筑的场地时,应尽量建在基岩或薄土层上,或应建在具 有较大“平均剪切波速”的坚硬场地土上,以减少输入建筑物的地震 能量,从根本上减轻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作用。
楼层的最大弹性水平位移(或层间位移),大于该楼层两端弹性水平位 移(或层间位移)平均值的1.2倍
结构平面凹进的一侧尺寸,大于相应投影方向总尺寸的30%
楼板局部不连续 楼板的尺寸和平面刚度急剧变化,例如,有效楼板宽度小于该层楼板典
型宽度的50%,或开洞面积大于该层楼面面积的30%,或较大的楼层错层
b 0.5B
大大不足,率先破坏;3.水平地震作用下,柔而长的楼板产生可观的竖向运动等。
19
20
地震区的高层建筑,平面以方形、矩形、圆形为好;正六边 形、正八边形、椭圆形、扇形也可以。
不宜采用有较长翼缘的L形、T形、U形、H形、Y形等平面形状。 高层规程的规定:
设防烈度 L / B
6、7度 ≤6.0
l / Bmax
Ki3
Ki2 Ki1 Ki
Ki 0.7Ki1
Ki
0.8( Ki1
Ki2 3
Ki3 )
沿竖向的侧向刚度不规则(有柔软层) 竖向抗侧力构件不连续
25
立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不规则类型
不利于抗震的地段:软弱土,液化土,条状突出的山嘴,高耸孤立的山丘,陡 坡,陡坎,河岸和边坡的边缘,平面分布上成因、岩性、状态明显不均匀的土 层(含故河道、疏松的断层破碎带、暗埋的塘浜沟谷和半填半挖地基),高含 水量的可塑黄土,地表存在结构性裂缝等。
15
1.2 选择有利于抗震的场地 有利地段:一般是指位于开阔平坦地带的坚硬场地土或密实均匀中硬 场地土。 在选择高层建筑的场地时,应尽量建在基岩或薄土层上,或应建在具 有较大“平均剪切波速”的坚硬场地土上,以减少输入建筑物的地震 能量,从根本上减轻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作用。
楼层的最大弹性水平位移(或层间位移),大于该楼层两端弹性水平位 移(或层间位移)平均值的1.2倍
结构平面凹进的一侧尺寸,大于相应投影方向总尺寸的30%
楼板局部不连续 楼板的尺寸和平面刚度急剧变化,例如,有效楼板宽度小于该层楼板典
型宽度的50%,或开洞面积大于该层楼面面积的30%,或较大的楼层错层
b 0.5B
大大不足,率先破坏;3.水平地震作用下,柔而长的楼板产生可观的竖向运动等。
19
20
地震区的高层建筑,平面以方形、矩形、圆形为好;正六边 形、正八边形、椭圆形、扇形也可以。
不宜采用有较长翼缘的L形、T形、U形、H形、Y形等平面形状。 高层规程的规定:
设防烈度 L / B
6、7度 ≤6.0
l / Bmax
Ki3
Ki2 Ki1 Ki
Ki 0.7Ki1
Ki
0.8( Ki1
Ki2 3
Ki3 )
沿竖向的侧向刚度不规则(有柔软层) 竖向抗侧力构件不连续
25
立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不规则类型
地震安全教育ppt课件
该法规定了防震减灾工作的基本原则、管理体制、预防措施、应急救援等方面的内容, 是开展防震减灾工作的基本法律依据。
《国家地震应急预案》解读
该预案明确了国家地震应急响应的级别、组织体系、工作流程等方面的内容,是国家层 面应对地震灾害的指导性文件。
地方政府相关法规政策解读
地方政府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应的防震减灾法规和政策,如抗震设防标准、地 震应急救援预案等,这些法规政策对于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智能化地震应急响应 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 实现地震应急响应的智能化和自 动化,提高救援效率和质量。
THANKS
感谢观看
烈度较高的地区。
剪力墙结构
利用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承受竖向 荷载和水平荷载的结构体系。具 有很强的抗震能力,适用于高层
建筑和重要建筑。
建筑物抗震设计要点
选择合理的结构类型
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高度和地 震烈度等因素,选择具有良好抗
震性能的结构类型。
优化结构布置
合理布置建筑物的承重墙、柱、 梁等构件,使结构受力均匀,减 少应力集中现象。
震级
表示地震本身大小的等级, 与地震释放的能量有关。
地震活动分布规律
地震带
环太平洋地震带、欧亚地震带、海岭 地震带等。
地震活动周期性
地震活动迁移性
大地震发生后,余震往往沿着发震构 造的某一特定方向延伸,且随着时间 的推移,余震有向主震震中迁移的趋 势。
地震活动在时间上的分布具有不均匀 性,存在活跃期和平静期交替出现的 现象。
社会力量在防震减灾中的作用和意义 社会力量在防震减灾工作中可以发挥专业优势,提供技术支持和智力支持;同时也可以发挥资源优势, 提供物资和资金支持;此外,社会力量还可以通过宣传教育和志愿服务等方式提高公众的防震减灾意识 和能力。
《国家地震应急预案》解读
该预案明确了国家地震应急响应的级别、组织体系、工作流程等方面的内容,是国家层 面应对地震灾害的指导性文件。
地方政府相关法规政策解读
地方政府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应的防震减灾法规和政策,如抗震设防标准、地 震应急救援预案等,这些法规政策对于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智能化地震应急响应 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 实现地震应急响应的智能化和自 动化,提高救援效率和质量。
THANKS
感谢观看
烈度较高的地区。
剪力墙结构
利用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承受竖向 荷载和水平荷载的结构体系。具 有很强的抗震能力,适用于高层
建筑和重要建筑。
建筑物抗震设计要点
选择合理的结构类型
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高度和地 震烈度等因素,选择具有良好抗
震性能的结构类型。
优化结构布置
合理布置建筑物的承重墙、柱、 梁等构件,使结构受力均匀,减 少应力集中现象。
震级
表示地震本身大小的等级, 与地震释放的能量有关。
地震活动分布规律
地震带
环太平洋地震带、欧亚地震带、海岭 地震带等。
地震活动周期性
地震活动迁移性
大地震发生后,余震往往沿着发震构 造的某一特定方向延伸,且随着时间 的推移,余震有向主震震中迁移的趋 势。
地震活动在时间上的分布具有不均匀 性,存在活跃期和平静期交替出现的 现象。
社会力量在防震减灾中的作用和意义 社会力量在防震减灾工作中可以发挥专业优势,提供技术支持和智力支持;同时也可以发挥资源优势, 提供物资和资金支持;此外,社会力量还可以通过宣传教育和志愿服务等方式提高公众的防震减灾意识 和能力。
防地震安全教育-(1)PPT课件
从唐山等震区人们的感受来看,从地震发生到房屋破坏,一般约有十几秒钟的预警时间, 大震的预警现象主要有:地面的颠动、地声、地光,建筑物的晃动等。
地光明 亮而恐 怖。
地声强 烈而怪 异。
地面和房屋的上下颠动及 水平晃动。
大震时人们的感受
身体严重失控,不能自主行动。
突然出现的 灾变,使人 们产生巨大 的恐惧。
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被压者不能自行爬出时,不可生拉硬扯,以免造成进一步受伤;脊椎
损伤者,搬运时,应用门板或硬担架; 当发现一时无法救出的存活者,应立下标记,以待救援。
救人原则: 先救近,后救远; 先救易,后救难; 先救青壮年和医务人员,以增加帮手。
地震的预报
地震预报是世界性的难题,美国、日本都无法做到, 现在只能是测报,等地震发生后才能知道并测出地震位 置。目前最先进的技术也就是在地震发生10分钟之内告 诉人们准确的震中位置。所以,现在美国、日本等国已 经把精力重点放在抗震上了。
在灾后特殊环境下怎样生活
注意饮 食和个 人卫生。入 恢复 重建 工作。
按规定服用 预防物,增 强身体抵抗 力,防疫灭 病。
移。
风而进。
毒气泄露时:
遇到化工厂着火,毒气泄漏, 不要向顺风方向跑,要昼绕到 上风方向去,并尽量用湿毛由 捂住中、鼻。
应注意避开的危险场所: 生产危险品的工厂; 危险品,易燃、易爆品仓库等。
如果被埋压怎么办
震后,余震还会不断发生,你的环境还可能进一步恶化, 你要尽量改善自已所处的环境,稳定下来,设法脱险。设法避 开身体上方不结实的倒塌物、悬挂物或其他危险物;搬开身边 可搬动的碎砖瓦等杂物,扩大活动空间。注意,搬不动时千万 不要勉强,防止周围杂物进一步倒塌;设法用砖石、木棍等支 撑残垣断壁,以防余震时再被埋压;不要随便动用室内设施, 包括电源,水源等,也不要使用明火;闻到煤气及有毒异味或 灰尘太大时,设法用湿衣物捂住口、鼻;不要乱叫,保持体力, 用敲击声求救。
地光明 亮而恐 怖。
地声强 烈而怪 异。
地面和房屋的上下颠动及 水平晃动。
大震时人们的感受
身体严重失控,不能自主行动。
突然出现的 灾变,使人 们产生巨大 的恐惧。
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被压者不能自行爬出时,不可生拉硬扯,以免造成进一步受伤;脊椎
损伤者,搬运时,应用门板或硬担架; 当发现一时无法救出的存活者,应立下标记,以待救援。
救人原则: 先救近,后救远; 先救易,后救难; 先救青壮年和医务人员,以增加帮手。
地震的预报
地震预报是世界性的难题,美国、日本都无法做到, 现在只能是测报,等地震发生后才能知道并测出地震位 置。目前最先进的技术也就是在地震发生10分钟之内告 诉人们准确的震中位置。所以,现在美国、日本等国已 经把精力重点放在抗震上了。
在灾后特殊环境下怎样生活
注意饮 食和个 人卫生。入 恢复 重建 工作。
按规定服用 预防物,增 强身体抵抗 力,防疫灭 病。
移。
风而进。
毒气泄露时:
遇到化工厂着火,毒气泄漏, 不要向顺风方向跑,要昼绕到 上风方向去,并尽量用湿毛由 捂住中、鼻。
应注意避开的危险场所: 生产危险品的工厂; 危险品,易燃、易爆品仓库等。
如果被埋压怎么办
震后,余震还会不断发生,你的环境还可能进一步恶化, 你要尽量改善自已所处的环境,稳定下来,设法脱险。设法避 开身体上方不结实的倒塌物、悬挂物或其他危险物;搬开身边 可搬动的碎砖瓦等杂物,扩大活动空间。注意,搬不动时千万 不要勉强,防止周围杂物进一步倒塌;设法用砖石、木棍等支 撑残垣断壁,以防余震时再被埋压;不要随便动用室内设施, 包括电源,水源等,也不要使用明火;闻到煤气及有毒异味或 灰尘太大时,设法用湿衣物捂住口、鼻;不要乱叫,保持体力, 用敲击声求救。
512防震减灾ppt课件
加强监督管理
政策与法规加强对防震减灾工作的监督管理,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取得实效。
07
CATALOGUE
防震减灾教育与培训
防震减灾教育的重要性
提高公众防震减灾意识 通过教育普及地震知识,提高公众对地震灾害的认识和重 视程度。
培养应急避险能力 教育公众掌握基本的应急避险技能,降低地震灾害中的人 员伤亡。
04
CATALOGUE
地震预警与预报技术
地震预警系统原理及建设
地震预警系统原理
通过实时监测地震波,利用电磁 波比地震波传播速度快的特性, 在地震波到达破坏地区前发出预
警信息。
地震预警系统建设
包括地震监测网络、数据传输与 处理中心、预警信息发布系统等
部分的建设。
关键技术与挑战
提高监测精度和预警时效性,降 低误报率和漏报率。
促进社会稳定发展
防震减灾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保障 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秩序,促进经济社 会的可持续发展。
02
CATALOGUE
地震基础知识
地震的成因与类型
构造地震
由地下深处岩层错动、 破裂引起的地震,称 为结构性地震。
火山地震
由火山作用,如岩浆 活动、气体爆炸等引 起的地震。
塌陷地震
火山岩浆喷出后,地 下岩浆房空虚、塌陷 而引起的地震。
地震预报应用
为政府决策部门提供科学依据,制定针对性的防震减灾措施。
综合应用与效果评估
结合地震预警和预报技术,开展综合防震减灾工作,提高应对地震 灾害的能力。
05
CATALOGUE
地震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
地震灾害风险评估方法
1 2 3
历史地震资料分析法 通过对历史地震资料的研究,分析地震活动的时 空分布规律,评估未来地震灾害的风险。
政策与法规加强对防震减灾工作的监督管理,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取得实效。
07
CATALOGUE
防震减灾教育与培训
防震减灾教育的重要性
提高公众防震减灾意识 通过教育普及地震知识,提高公众对地震灾害的认识和重 视程度。
培养应急避险能力 教育公众掌握基本的应急避险技能,降低地震灾害中的人 员伤亡。
04
CATALOGUE
地震预警与预报技术
地震预警系统原理及建设
地震预警系统原理
通过实时监测地震波,利用电磁 波比地震波传播速度快的特性, 在地震波到达破坏地区前发出预
警信息。
地震预警系统建设
包括地震监测网络、数据传输与 处理中心、预警信息发布系统等
部分的建设。
关键技术与挑战
提高监测精度和预警时效性,降 低误报率和漏报率。
促进社会稳定发展
防震减灾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保障 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秩序,促进经济社 会的可持续发展。
02
CATALOGUE
地震基础知识
地震的成因与类型
构造地震
由地下深处岩层错动、 破裂引起的地震,称 为结构性地震。
火山地震
由火山作用,如岩浆 活动、气体爆炸等引 起的地震。
塌陷地震
火山岩浆喷出后,地 下岩浆房空虚、塌陷 而引起的地震。
地震预报应用
为政府决策部门提供科学依据,制定针对性的防震减灾措施。
综合应用与效果评估
结合地震预警和预报技术,开展综合防震减灾工作,提高应对地震 灾害的能力。
05
CATALOGUE
地震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
地震灾害风险评估方法
1 2 3
历史地震资料分析法 通过对历史地震资料的研究,分析地震活动的时 空分布规律,评估未来地震灾害的风险。
《防震减灾措施》ppt课件
04
应急救援与自救互救措施
应急预案的制定与实施
总结词
重要且紧急
详细描述
在地震发生前,制定并实施应急预案,是减轻地震灾害损失的关键措施。应急预案应包括应急组织、应急通讯、 应急救援、应急资源调配等方面,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进行修订和完善。在预案实施过程中,要明确各级责任人 ,加强培训和演练,确保预案的有效实施。
震减灾知识。
提高公众的防灾意识
1 2 3
增强危机意识
让公众了解地震灾害的严重性和不确定性,强化 危机意识,认识到防震减灾的重要性。
掌握防灾知识
通过宣传教育,让公众掌握基本的防震减灾知识 ,如地震预警、应急疏散、自救互救等基本技能 。
培养应急能力
通过模拟演练、应急培训等活动,培养公众的应 急反应能力,提高他们在地震灾害发生时的应对 能力。
加强地震监测预报
加强地震监测网络建设,提高地 震监测的精度和时效性。
加强地震预警技术研究与应用, 提高地震预警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
做好地震危险区划定和震情跟踪 工作,及时掌握地震动态,为政
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做好震前应急准备工作
制定地震应急预案, 明确应急响应流程和 责任部门。
开展震前应急演练, 提高公众对地震灾害 的应对能力和自救互 救能力。
全球地震带分布
陆内地震带
分布于各大洲及岛屿内部,涉及美国加利 福尼亚州、意大利等地区。
环太平洋地震带
分布于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欧亚板块之间 ,包括日本、台湾、菲律宾、印尼、智利 、巴布亚新几内亚等地区。
欧亚地震带
分布于欧亚板块与印度-澳大利亚板块、 非洲板块之间,包括印度、尼泊尔、西藏 、土耳其等地区。
政府主导
科学《地震》课件
国际经验交流
加强与国际救援组织的协调合作,共 享资源和技术支持。
学习借鉴国际上的成功经验和做法, 提高地震救援和重建工作的水平。
国际资金援助
呼吁国际社会提供资金援助,支持灾 后重建工作。
06
地震的未来展望
科技在地震研究中的应用
地震监测技术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卫星遥感 、地磁、地电等,提高地震监测
的精度和时效性。
地震预测模型
借助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建立 更精确的地震预测模型,提高地震 预警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地震模拟与仿真
利用计算机模拟技术,模拟地震发 生的过程和影响,为地震防范和应 急救援提供决策支持。
提高公众对地震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宣传教育
通过媒体、网络、宣传册等多种 渠道,普及地震知识,提高公众
地震可能导致山体滑坡、地面塌陷等,改变 自然景观。
生态平衡破坏
地震可能破坏生态环境,影响生物多样性。
05
地震救援与重建
地震救援
01
02
03
救援队伍组织
迅速组织专业的救援队伍 ,包括消防、医疗、搜救 等人员,进行现场救援。
救援设备配备
配备先进的救援设备,如 生命探测仪、破拆工具、 医疗急救设备等,提高救 援效率。
科学《地震》ppt课 件
目 录
• 地震概述 • 地震的形成原因 • 地震的预测与预防 • 地震的影响与后果 • 地震救援与重建 • 地震的未来展望
01
地震概述
地震的定义
总结词
地震是由于地球内部的地壳运动或板块间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自然现象。
详细描述
地震是由于地球内部的岩层在地壳运动过程中发生断裂,释放出积蓄的能量而 产生的。这种能量以地震波的形式传播,对地表和建筑物造成破坏。
地震危险性分析
若不考虑震级上限 M u , k1 1
F (M ) 1 e
( M M0 )
震级与频度关系更为常见形式为:
N e M LnN M
地震区发生震级不小于M的地震年平均次数为N。
震级下限通常取 M 0 4 4.75
震级下限取值不能过大—可供统计分析的数据不足。 震级下限取值不能过小—历史数据遗漏引起误差。 震级上限估计方法:
地震危险性评定分析步骤:
(3)根据对该区地震等震线分布规律研究和强震 记录的分析,确定该区的地震动衰减关系, 拟合适合本地区的地震动随震级和距离的关 系式。 (4)场点地震危险性评定,计算给定场点地震动 的概率分布。从这一分布可以得出给定场点 给定年限内具有任何概率水平的地震分布, 或给定年限给定地震动值得概率分布等。
*地震在时间t内发生n次的概率符合泊松分布
泊松过程的三个基本假定:
(1)独立性。事件可以在任一分段内独立地发 生,不受其他无搭接分段内事件数的影响。 (2)平稳性。在一分段内,时间发生的概率与Δt 的大小成正比,而与此分段在全体中的位置 无关。因此概率可表示为 vt 。 (3)不重复性。多个事件同时在一分段内发生的 概率远小于 vt ,可以忽略不计。
二、地震活动性分析
地震活动性指的是地震发生的时、空、强的规律。 *地震活动性分析所依据的资料 *地震地质资料 发震断层明显区-横切断层开槽观察; 圣安德烈斯断层大地震发生年代为公元260、 350、590、735、845、935、1015、1083、1350、 1550、1720和1857。平均150年发生一次。 发震断层不明显区-其他现象。 1964年阿拉斯加地震出现10米高隆起,阿拉斯 加海湾的米德尔顿岛上五处明显上升海岸线经测定 年龄,表明像1964年这样大地震平均850年一次。
地震ppt课件
传染病风险控制与流行病预防
(一)饮用水卫生 (二)食品安全 (三) 环境卫生与消毒 (四)病媒生物控制 (五)丧葬服务与死亡处理
传染病预防与控制
(一)疫情处置 (二)应急疫苗接种
意外伤害事故的风险源管理 确定化学物质、放射性物质和致癌、致畸物 质,如房屋中的石棉等危险源;指导做好 泄漏的巡查和暴露的防范;协助做好泄漏 的控制和受威胁人员转移;指导暴露人员 的救治和心理咨询。
人力资源准备
(一)建立相关专业专家库。 (二)成立由专业人员组成的应急队伍。 (三)公共卫生专业人员灾害卫生应急培训。 (四)组织灾难卫生应急模拟演习。
卫生应急物资资源的准备
准备原则: 1、因地制宜 2、确保安全 3、经济和适用。
卫生应急物资资源的准备
建筑设施和场所,通讯设施和设备、应急能 源设备和物资,交通工具和设备,个人防 护用品,队伍标识,健康教育材料,试验 室快检设备。
八、健康宣传与风险沟通 进行灾区的健康教育社会学、流行病学和行为学诊 断;以饮水卫生、食品卫生、个人卫生、蚊蝇等 媒介防护、疾病常识、就医指南等为宣传重点, 利用宣传专栏、宣传画、传单等平面媒体、广播 和电视等现代传播手段、以及讲座和口头传帮等 传统方式进行宣传。确定媒体和公众沟通核心信 息,主动开辟媒体宣传专栏,建立群众健康热线。
概述
概述
地震灾害之地震灾害不同时期引起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
(一)应急期,主要是地震灾害在短时期造成的直 接后果。 1、对人群健康的直接影响 (1)大量的人员伤亡。 (2)传染病的发生。 (3)意外伤害。 (4)慢性非传染病病。 (5)精神及心理创伤。
概述
地震灾害之地震灾害不同时期引起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
现场处置工具准备
地震知识ppt课件
加强地震科普宣传
提高公众对地震的认识和应对 能力,加强地震预警信息的传 播和普及。
投资地震研究
加大对地震研究的投入,推动 地震监测、预测和减灾技术的
创新和发展。
04 地震案例分析
唐山大地震
唐山大地震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非常严重的地震,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 和财产损失。该地震发生在1976年,震级为7.8级,震中位于唐山市区附 近。
总结词
了解地震的分类和分布有助于更好地预 测和应对地震灾害。根据不同的分类标 准,地震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如浅源地 震、深源地震、构造地震等。同时,地 震的分布也有一定的规律,主要集中在 环太平洋地震带、欧亚地震带等地区。
VS
详细描述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地震可以分为多种 类型。根据震源深度,地震可以分为浅源 地震(震源深度小于60公里)、中源地 震(震源深度在60-300公里之间)和深 源地震(震源深度大于300公里)。根据 成因,地震可以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 、塌陷地震等类型。此外,根据地震的分 布规律,地震主要集中在环太平洋地震带 、欧亚地震带等地区,这些地区的地壳构 造活动较为活跃,容易发生地震灾害。
掌握应急避险技能
在地震发生时,应保持冷静,迅 速采取正确的避险姿势和避险措 施,如躲在桌子下、关闭火源等
。
学习自救互救知识
了解如何进行自救和互救,掌握 心肺复苏等基本的急救技能,以
便在地震后及时进行救援。
及时报警求助
在地震后应尽快报警求助,并告 知地震的地点、震级等信息,以 便专业救援队伍及时赶到现场进
唐山大地震造成了大量建筑物倒塌和损坏,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也遭 到了严重破坏。由于当时的经济条件和科技水平有限,救援工作面临很
大的困难。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里克特根据历史地震资料总结出震级-频度关系 为指数分布,即震级不大于M的地震发生概率为:
F(M)k11e(MM 0)
k11e(M uM 0)1
(M 0MM u)
若不考虑震级上限 Mu,k11
F(M )1e(M M 0)
震级与频度关系更为常见形式为:
NeM LnNM
地震区发生震级不小于M的地震年平均次数为N。
• 地震危险性评定的目的是为工程抗震设计提供 设计依据。为了达到合理地抗震设防,需要科 学地进行地震危险性评定。
• 地震危险性评定主要解决地震烈度区划(某个 地方在未来一段时期内,比如20年、50年或 100年,可能遭遇到多大强度地震的问题)和 具体场地地震动的估计。前者服务于一般结构, 后者服务于特殊或重大的工程项目。
(3)基本烈度只提到在100年内遭遇地震的可能性, 并没有说明发生该强度地震的概率有多大,这对不 同使用年限、不同社会效益的工程,尤其是重大工 程,没有提供选择的余地。
二、地震活动性分析
地震活动性指的是地震发生的时、空、强的规律。
*地震活动性分析所依据的资料
*地震地质资料 发震断层明显区-横切断层开槽观察; 圣安德烈斯断层大地震发生年代为公元260、
指数分布: 令t为从上一次事件到下一次事件之间的时间间
隔,也就是说在时间间隔t之内,时间发生次数为零, 若此事件符合泊松分布,则
P ( 0 ) 1 F ( t) ( v t) 0 e v t/0 ! e v t
式中 F ( t ) 为在时间t内至少发生一次事件的概率。
F(t)1evt
*震级-频度关系
350、590、735、845、935、1015、1083、 1350、1550、1720和1857。平均150年发生一 次。
发震断层不明显区-其他现象。 1964年阿拉斯加地震出现10震资料 主要依据文字记载。 优点:不但可以了解强烈地震,也可了解中强地震,
地震危险性评定
地震危险性评定(亦称地震安全性评价)是减少地 震灾害的重要环节。工程场地的地震危险性评定包 括区域地震活动性研究、区域地震构造研究、潜在 震源(广义地含地震区、带)划分、地震活动性参数 确定(含地震活动趋势估计)、衰减关系选择或确定、 地震危险性计算、场地条件对地震动的影响、设计 地震动参数的确定和地震地表破坏的评定等一系列 主要环节。
还可能重演; (2)地质条件相似地区,地震活动性也相似。 此原则暗含假定: (1)最大地震已经被掌握; (2)地震发生次数与时间间隔无关; (3)地质条件相同地区,随时发生同样地震。
此原则主要缺点: (1)没有考虑到最大地震可能超过历史地震; (2)没有考虑地震发生概率; (3)没有考虑地震在时间上非平稳性和在空间上 非均匀性。
现在国际上采用地震活动性规律: 地震发生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都是均匀分布的,具 有概率意义。 在地震发生大小上采用震级频度关系,容许未来 地震大于历史上已经发生过的最大地震。
近几十年来,我过地震工作者提出意见: (1)强震活动的重复性
第一,在本活动期被未发生过大地震(M>7)的 同一地震带内。
第二,同一构造部位(如活动性深大断裂交汇、 断层强烈活动段、新盆地或盆地特殊地段),发生大 地震可能性大。
震级下限通常取 M0 44.75
震级下限取值不能过大—可供统计分析的数据不足。 震级下限取值不能过小—历史数据遗漏引起误差。
震级上限估计方法:
(1)经验性方法 (2)地震活动性推断法,即根据地震活动性资料
来推断,如取 N 1 ,M u M (N 1 )/
(3)统计方法,如按极值分布选择某一概率震级 作为 M u 。
1. 一、基本烈度评定存在的问题 2. 二、地震活动性分析 3. 三、震危险性评定方法 4. 四、地震危险性分析计算
一、基本烈度评定存在的问题
– 早期是对工程场地基本烈度的评定,主要根 据当地的历史地震资料。
– 地震基本烈度是指一定地区在今后一定时期 内在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受的最大地震烈 度。
地震基本烈度鉴定中的问题
(1)基本烈度代表的是某个地区的平均烈度,在资 料选取和分析处理方法上都是大尺度的,通常烈度 的取值,一度之差,加速度相差一倍。这不利于抗 震设计选择;
(2)基本烈度的含义包括本地可能发生和外地可能 影响的烈度,从宏观角度看,取最高烈度为基本烈 度,并不能反映近场和远场地震动的重大差别;
*地震活动性的统计分析方法: 宏观分析方法,只是定性的分析了地震的活动性
规律,无法在量上研究。需要用统计的方法给出地 震活动性特征,泊松模型是国际上广泛应用的方法。
*地震在时间t内发生n次的概率符合泊松分布
泊松过程的三个基本假定: (1)独立性。事件可以在任一分段内独立地发
生,不受其他无搭接分段内事件数的影响。
如5-6左右地震。 缺点:系统可靠资料记载时间有限,不能随意外推。
*仪器地震资料 主要是地震仪和强震仪。 优点:灵敏,记录各种地震,更为精确的确定震源
位置、震级大小和震源特性。 缺点:有仪器地震资料的时间非常有限,不能外推。
*地震发生规律
确定地震发生规律方法:宏观方法和统计方法。
*地震活动性宏观方法: 20世纪50年代苏联和我国地震区划时原则 (1)曾经发生过地震地区,同样强度的地震今后
(2)平稳性。在一分段内,时间发生的概率与Δt 的大小成正比,而与此分段在全体中的位置
无关。因此概率可表示为 v t 。
(3)不重复性。多个事件同时在一分段内发生的
概率远小于 v t ,可以忽略不计。
P (n ) (v t)n e v t/n !(n 0 ,1 ,2)
*在时间t内有地震发生(至少一次)的概率符合指数 分布。
第三,8级以上地震未见原地重复,7-8重复性小, 6级左右重复多。
(2)强震活动的迁移性 在一个地震带内,强震的发生从一处转移到另一
处,称为带内迁移。
(3)强震活动的填空性 强震活动的填空性是指大地震发生的前一段时间
内,在周围(同一地震带内)发生过一系列震级相对 较小的地震,这些地震震中围绕成一个相对平静的无 地震的空区,未来地震地震则可发生在此空区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