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来历

合集下载

民间俗语的出处

民间俗语的出处

民间俗语的出处民间俗语是民间智慧的结晶,是人们长期生活实践的总结和经验的凝结。

这些俗语凝练生动,有时候一句简短的话语,可以表达出一个道理或者一种智慧。

下面,我们来看一些常见的民间俗语的出处和内涵。

1.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这句俗语出自《后汉书·董卓传》。

意思是说好久不见,就像隔了三个秋天一样。

这句话形象地描绘了久别重逢的情感,强调了时间的长短和思念的深浓。

在今天的使用中,这句俗语常常用来形容久别重逢的亲朋好友之间的感情。

2.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句俗语出自明代冯梦龙的《喻世明言》。

意思是说时间就像金子一样宝贵,一寸时间的价值难以用金钱衡量。

这句俗语告诫人们要珍惜时间,不要虚度光阴。

在现代社会,时间是非常宝贵的资源,我们要合理安排时间,充分利用每一寸光阴。

3. 纸包不住火这句俗语出自明代冯梦龙的《喻世明言》。

意思是说真相是无法掩盖的,就像火一样烧得透明纸包一样。

这句俗语常用来形容事实真相无法被掩盖,或者说人的真实面目难以隐藏。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诚实守信,不要企图隐瞒真相,因为真相迟早会被揭开。

4. 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这句俗语出自《左传·昭公十四年》。

意思是说在面对困难或者争论时,可以忍耐一时,等待风平浪静,也可以退一步,让出让步,寻求更广阔的空间。

这句俗语告诫人们在面对矛盾和争议时要保持冷静和智慧,不要急躁冲动,要学会妥协和包容。

5. 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这句俗语源自民间传说。

意思是说饭后走一百步,可以活到九十九岁。

虽然没有科学依据,但这句俗语强调了饭后适当运动的重要性,这对身体健康是有益的。

现代医学也证实了饭后适当运动可以促进消化和新陈代谢,有益于身体健康。

6.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句俗语出自《论语·子罕》。

意思是说如果一个人没有长远的打算和考虑,只顾眼前的利益,那么必然会有近期的困扰和麻烦。

这句俗语告诫人们要有长远的目光和规划,不要只顾眼前的利益,要考虑未来的发展和稳定。

常见方言和俗语的来源

常见方言和俗语的来源

常见方言和俗语的来源中国民间方言俗语探源俗语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口头流传的一种通俗语言。

其最大的特点是通俗性、适应性和地域性。

俗语充满了真知灼见,揭示客观事理,是广大劳动人民生活智慧与经验的结晶,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和很强的语言表现力。

它不仅“摭千古之虑,成一家之言”,而且是“逸文不坠于世,奇言不绝于今”,去雅取俗,口传心授,流传极广。

它在历史上名称繁多,如迩言、俚语、俗言、俗谚、谚语、直语、鄙语、善言、常语、鄙言等等。

民间方言俗语中存有大量的俗语,言简意赅,寓意深刻,比喻形象,鲜明生动。

《民勤县志·方言》有所收集,但只是凤毛麟角,且对其出处语焉不详。

下面就民间方言俗语中的一些俗语的来源出处,做简单举证,供大家了解俗语方言之典故。

不当之处,请大家斧正!1、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

你要爱他,不值什么,我拿平儿换了他来好不好?那薛老大也是“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

(《红楼梦》十六回)2、早知今日,悔不当初。

你那贼驴,怕你不死!你这斯早知今日,悔不当初。

(《水浒传》四十一回)3、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

那穿红的想道:“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

(元关汉卿《关大王单刀会》杂剧第三折)4、一个巴掌拍不响。

袭人道:“一个巴掌拍不响,老的也太不公些,小的也可恶些。

”(《红楼梦》五十八回)5、一朝天子一朝臣。

今日结了崇祯旧局,明年恭请圣上临御正殿,我们“一朝天子一朝臣”了。

(《桃花扇》卷四第三十二出)6、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俺老爷当今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不论三台八位,不论公子王孙,谁敢在老爷府前这等称呼?趁早靠后。

(《金瓶梅》三十回)7、一人做事一人当。

一人做事一人当岂敢连累父母?(《封神演义》十二回)8、一个黄豆十个屁,十个黄豆一台戏。

宸章道:“海味难得,不如多吃黄豆倒好。

一个黄豆十个屁,十个黄豆一台戏呢。

”我笑道:“怪不得你们诸位都不知道屁的价值。

”(《冷眼观》二十四回)9、一个鼻孔里出气。

原来王慕维这东西,实在的神通广大,金方伯手下的人役都和他是一个鼻孔里出气的。

谚语的起源和历史

谚语的起源和历史

谚语的起源和历史
谚语是人们生活中的一种口头语言,通常是由短小的语句组成,
表达出人们的生活经验,传授人们的行为准则和道德操守,凝聚人们
的智慧和文化。

谚语的起源和历史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以口头传统
的方式流传至今。

谚语的起源可以源远流长,有些谚语的来历已经无从考证,但绝
大部分谚语都是从人们的生活实践当中总结出来的,它们是用精练的
语言表达出人类的智慧和经验,简单明了,直戳人心。

比如“山外有山,人外有人”,这句话用简短的语言表达了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需要
不断认识新事物,了解新人物的道理。

还有“衣食足而知荣辱”,这
句话告诉人们,生活的底线是基本的生活需要,只有满足食品和衣物
等生活必需品的需求,才能更好地去追求荣誉和尊重等更高层次的生
活要求。

谚语的历史悠久,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谚语的文化意义也在不
断深化。

在中国文化中,谚语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可以代
表一个民族的思想和精神的风貌。

自古以来,谚语就是中国文化的重
要载体之一,也是中华智慧和文化传承的重要部分。

同时,谚语还有
助于人类文化的交流和融合,成为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之间的桥梁,
使人类的文化各得其所,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总之,谚语作为人民口头文化的一种形式,其具有的独特的价值
和意义,不仅反映了历史文化的沉淀,更寓意着人们身临其境的智慧,是我们舒畅的诉说,深刻的思考,乃至深层次记忆的载体。

俗语的由来

俗语的由来

俗语的由来作者:来源:《小天使·六年级语数英综合》2014年第08期我国的文字源远流长,几经变迁,词语像一个个百宝箱,装满了奇妙的故事。

现在,让我们一同走进俗语故事世界,了解俗语奇妙的源头吧!俗语一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东汉人杨震是个颇得称赞的清官。

他做过“荆州刺史”,后调任为“东莱太守”。

当他去东莱上任的时候,路过昌邑。

昌邑县令王密是他在荆州刺史任内举荐的官员,王密听得杨震到来,晚上悄悄去拜访杨震,并带金十斤作为礼物。

王密送这样的重礼,一是对杨震过去的举荐表示感谢,二是想通过贿赂,请这位老上司以后再多加关照。

可是杨震当场拒绝了这份礼物,说:“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以为杨震假装客气,便道:“暮夜无知者。

”杨震立即生气了,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说无知?”王密十分羞愧,只得带着礼物,狼狈而回。

然而,“天知,地知,你知,我知”这句话以后却被人们反其意用之,成为订立攻守同盟的常用语了。

俗语二有眼不识泰山据传说,我国春秋时代著名的木匠鲁班,曾经招收了一批徒弟。

鲁班十分珍视自己的声誉,每隔一段时间,就要从徒弟中淘汰个别“不成器”的人。

鲁班徒弟中有个叫泰山的年轻人,看上去不稂不莠,技艺长进不大,为了维护班门的声誉,鲁班毅然辞掉了泰山。

事隔数年,一次鲁班率徒闲逛集市,突然发现货摊上摆着许多做工讲究的竹制家具,技艺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顾客争相抢购。

爱才的鲁班很想结识一下这位竹器高手,便向人打听。

人们告诉他,是鲁班大师的徒弟,赫赫有名的泰山所作。

鲁班大吃一惊,想起当初错辞泰山,感到后悔莫及,长叹一声:“唉!我真是有眼不识泰山,这眼睛留着还有什么用呢?”说完,当即把左眼挖掉了……从此,鲁班就使用一只眼干活,他一点也不保守,把自己的技艺尽数传授给后代。

据说后来的木匠为纪念他,在检查木条直、曲的时候,总是把一只眼闭起来,只用一只眼看。

俗语三靠山唐玄宗李隆基非常宠信安禄山,要升他为宰相,杨国忠知道后,进谏皇上不要重用野心勃勃的安禄山,唐玄宗于是就不让张洎拟定提升安禄山的诏书了。

10则俗语背后的历史典故

10则俗语背后的历史典故

10则俗语背后的历史典故*的汉字文化历经了五千年的风雨历程,最终发展至今天,俗语是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在人们日常的交流中,如果没有各种有趣的俗语穿*其中,那就像吃菜没有盐一样,食而无味。

那么在这些俗语里面,你知道它们是怎么来的?都有哪些典故吗?真实的原意是什么?一起来涨姿势吧?今天小编就来分享一下10则俗语背后的历史典故,相信各位读者会有兴趣。

10则俗语背后的历史典故1、有眼不识泰山话说木匠的祖师爷是鲁班,手艺巧夺天工,非常高明。

传说他曾用木头做成飞鸟,在天上飞三天三夜都不下来。

可就是这样一位高人,也有看走眼的时候。

鲁班招了很多徒弟,为了维护班门的声誉,他定期会考察淘汰一些人,其中有个叫泰山的,看上去笨笨的,来了一段时间,手艺也没有什么长进,于是鲁班将他扫地出门。

几年以后,鲁班在街上闲逛,忽然发现许多做工精良的家具,做得惟妙惟肖,很受人们欢迎。

鲁班想这人是谁啊,这么厉害,有人在一旁告诉他:“就是你的徒弟泰山啊。

”鲁班不由感慨地说:“我真是有眼不识泰山啊!”2、嫁鸡随鸡,嫁*随*原为“嫁乞随乞,嫁叟随叟”。

意思是一个女人即使嫁给乞丐或者是年龄大的人也要随其生活一辈子。

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一俗语转音成鸡和*了。

3、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皮匠”实际上是“裨将”的谐音,“裨将”在古代是指副将,原意是指三个副将的智慧合起来能顶一个诸葛亮。

流传中,人们将“裨将”说成了“皮匠”。

4、不见棺材不落泪本是“不见亲棺不落泪”,并不是见了任何棺材都落泪。

讹变为“不见棺材不落泪”,如果不管谁的棺材,只要见到就落泪,那就有点莫名其妙了。

5、不到黄河心不死本是“不到乌*心不死”。

乌*,项羽自刎的地方。

乌*讹变成黄河,真是让人无从解释了。

6、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本是“舍不得鞋子套不住狼”,意思是要打到狼,就要不怕跑路,不怕费鞋。

因为四川话管鞋叫孩子。

如果真的拿活生生的孩子去套狼,也太恐怖啦!7、*屁不通这个成语最初是“*皮不通”。

俗语由来

俗语由来

万事由来《上》《中》《下》“东西”一词是我们通常对一切物体的总称。

因为古代通常把东西南北中与金木水火土相配,称为“五行”。

有一次宋朝朱熹去会他的朋友盛温和,正巧盛提篮上街买东西了,于是朱熹便问他:“难道不买南北﹖”盛温和答道:“东方属木,西方属金,凡属金类、木类的我这个篮子就装得;南方属火,北方属水,火类、水类我这个篮子就装不得。

所以只能买东西,不能买南北。

”原来,东方属木,代表一切植物,如花草、树木等;西方属金,代表一切金属矿物,如金银铜铁等;南北中则是属水、火、土。

水、火、土是人们司空见惯的化学现象或物质,容易被古人忽视。

而属木的植物和属金的金属矿物普遍受到人们重视,可以用来代表一切有用的物质。

所以人们便把代表“木”和“金”的两个方面联在一起,“东西”一词由此而来“吃醋”的由来男女相恋时有第三者介入,往往发生争风吃醋现象。

到底什么是“吃醋”呢?原来,唐太宗李世民当年赐给房玄龄几名美女做妾,房不敢受,李世民料到是房的夫人是个悍妇,不肯答应。

于是唐太宗派太监持一壶“毒酒”传旨房夫人,如不接受这几名美妾,即赐饮毒酒。

夫人面无惧色,接过“毒酒”一饮而尽。

结果并未丧命,原来壶中装的是醋,皇帝以此来考验她,开了一个玩笑。

于是“吃醋”的故事传为千古趣谈。

现代生活中,有些人见别人受到表扬或奖励,心存嫉妒,眼红别人,也被戏称为“吃醋”。

吹牛皮”的由来“吹牛”、“吹牛皮”,是人们生活中最常见的口头禅。

在交通不太发达的时候,相传在黄河上游一带,水急浪恶,难以行舟,为此当地的人们常用牛、羊皮制成筏子渡河,它是由几个形状像袋子的牛皮口袋连结而成,使用时用嘴将皮筏吹起来,于是那时就有了“吹牛皮”一语。

不用足够的力气,光谈空话,皮筏是吹不起来的。

人们常对光说着空话的人说:你有本事就到河边吹牛皮看。

其后,人们就把那些既无知识,又无工作能力,爱说空话大话,夸大其词的叫做“吹牛皮”了。

微信号wyz33496 “走后门”的由来不正当的手段来谋求达到某种个人目的,叫“走后门”。

俗语的来历

俗语的来历

一些俗语的来历(转)"二百五"的来历1.战国时期,有个历史人物叫苏秦,是个纵横家.他说服韩、魏、赵、齐、燕、楚六国联合起来,结成同盟,对付共同的敌人——秦国,从而受到了大国君王的赏识,被封为丞相,史称“六国封相”.正当苏秦在齐国积极效力的时候,遇上了刺客.苏秦被当胸刺了一剑,当天晚上,就不治身亡了.齐王听到这个消息,非常生气,立即下令捉拿凶手.可是刺客已逃得无影无踪,到哪里去捉呢?齐王灵机一动,想出了“引蛇出洞”的妙计.他下令把苏秦的头割下来,还让人用鞭子抽打他的尸体,弄得满头满脸都是血.然后把血淋淋的人头悬挂在城门口,张贴出黄榜,上面写着:“苏秦是个大内奸,死有余辜.齐王一直想杀了他,却没想到什么好的办法.今幸有义士为民除害,大快人心.齐王下旨重赏,奖励黄金千两,请义士来领赏.”此榜一出,果然有人上了钩.竟有四人前来领赏,而且他们都一口咬定:苏秦是自己杀的.于是士兵把他们“请”到齐王跟前.齐王见到他们四个人,恨得咬牙切齿.可他还是煞有介事地问:“这一千两黄金,你们四个人怎么个分法?”这四个人不知道中了计,还高兴得立即回答说:“这好办,1000÷4=250,每人二百五.”齐王一听他们还乐滋滋地想着赏金,拍案大怒:“把这四个二百五推出去斩了!”这四个人就成了替死鬼被杀了.而真正的刺客,据说是秦国派来的杀手,早就逃回秦国去了.从此民间便留下了二百五的说法,人们常用它来形容傻瓜、笨蛋.国人常把傻瓜或说话不正经、办事不认真、处事随便、好出洋相的人叫做“二百五”。

据考证,大致有以下几个可能的来源:2、源于唐朝故事。

唐朝的长安“市长”京兆尹权势很大,出巡时有庞大的仪仗队伍。

在最前开路的小吏官名叫“喝道伍佰”,他手拿一根长竿赶开路人。

后来,喝道伍佰增为二人,但长安群众并没有以两个伍佰称他们,反而说他们是共称伍佰,于是每人就被称为二百五,又因为他们每人手中持一长竿,所以又称他们为二秆子。

最新西师大版语文二年级上册《俗语》资料俗语来源(精品)

最新西师大版语文二年级上册《俗语》资料俗语来源(精品)

《俗语》资料
来源
“俗语”一词,始见于中国西汉司马迁《史记·滑稽列传》附褚少孙补写的《西门豹治邺》一文:“民人俗语日:‘即不为河伯娶妇,水来漂没,溺其人民’云。

”这里的“俗语”一词,是指民间流传的说法。

后来,刘向《说苑·贵德》和班固《汉书·路温舒传》引述路温舒写给汉宣帝信中的话语,正式用“俗语”来指通俗、形象、广泛流行在人群众中的定型语句:“故俗语云:‘画地作狱,议不可入;刻木为吏,期不可对。

’此皆疾吏之风,悲痛之辞也。

”(《说苑·贵德》)“故俗语云:‘画地作狱,议不入;刻木为吏,期不对。

’此皆疾吏之风,悲痛之辞也。

”(《汉书·路温舒传》)
1。

民间俗语的出处

民间俗语的出处

民间俗语的出处民间俗语是我国民间流传的一种口头表达方式,它常常通过简短、形象的语言来传达一定的道理或经验。

这些俗语有的源于古代文献,有的则是民间智慧的结晶。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听到或使用这些俗语来形容事物、解释现象或表达思想。

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一些常见的民间俗语的出处吧。

1. "一步登天"这句俗语源于《左传·宣公十年》。

在古代,官职分为九等,每一等都有相应的待遇和权力。

九品中的第一品是“登天”,即最高的官职。

因此,“一步登天”就成了形容一个人一下子就达到了最高的地位或境界。

2. "青出于蓝"这句俗语源于《晋书·王导传》。

古代有一位名叫王导的文学家,他的学生王衍写了一篇文章,文章内容非常出色,王导对此非常欣赏。

后来,王衍的学生杨翮也写了一篇类似的文章,王导却认为杨翮的文章比不上王衍的。

于是,他就告诉杨翮:“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意思是说,后辈的表现超过了前辈,这就是进步。

3. "守株待兔"这句俗语源于《庄子·天运篇》。

故事中,有个农夫发现一只兔子撞死在他的株上,他觉得非常幸运。

于是,他就决定每天守在株旁边,等待更多的兔子自己撞死在株上。

可是,事与愿违,没有兔子再次被撞死。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依靠运气和侥幸是不可靠的,只有靠自己的努力才能取得成功。

4. "亡羊补牢"这句俗语源自《管子·牧民》。

故事中,有个牧羊人发现自己的一只羊跑丢了,他没有立即去找,而是等到其他羊也都跑丢了才去找。

最后,他找到了一只羊,但其他的羊都找不回来了。

于是,他就明白了“亡羊补牢”这个道理,意思是说,事情出了问题,要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不要等到事情变得更糟糕了再去解决。

5. "杞人忧天"这句俗语源于《列子·天瑞篇》。

故事中,有个杞国的人常常担心天空会塌下来,他一直活在恐惧中。

后来,有个人告诉他:“你能改变天空吗?你为什么要担心这个问题呢?”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为了一些根本无法改变的事情而烦恼,要学会放下那些无谓的忧虑。

关于有趣的俗语的来历

关于有趣的俗语的来历

关于有趣的俗语的来历俗语使人们的交流更加方便且具有趣味性,具有地方特色。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俗语大全,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关于有趣的俗语的来历1.二百五苏秦一直努力说服六国联合抗秦,史称"六国封相"。

但苏秦在齐国的时候被刺客杀了,齐王为了抓出刺客,特贴出告示,声称苏秦为大内奸,刺杀苏秦者赏金千两。

告示一出,立刻有四个上钩,声称是自己所为。

齐王正恨刺客牙痒,怒:千两黄金每人二百五,顺便把这四个二百五推出去砍了!2、吃醋唐代《朝野佥载》里记载:房玄龄怕老婆很有名,一直不敢娶小妾。

有名到唐太宗想赏几个美女给自己的爱卿,结果连一向正直的魏征都说:“这个恐怕不妥,皇上你这是害老房啊,要是让他家那口知道了,老房不得安生啊。

”皇帝不信,就怕内侍去房玄龄家里去打探口风,结果真不得了了,一哭二闹三上吊,外加一顿拳脚撕咬,老房衣冠不整几乎不能上朝,皇帝心里乐子大了,于是御驾来老房家里掺和,下旨:不可胡闹。

又下旨,天子欲赐十二名女子于房玄龄照顾饮食其居,以表彰房丞相为国操劳之苦,如果你应允这件事,那么这里有美酒一杯,自此以后和和美美,如果你要嫉妒你们家老公,不允此事,嗯,朕赐你毒酒一杯,诏曰:“若宁不妒而生,宁妒而死?”房氏“宁妒而死”拿起毒酒一饮而尽结果呢?不过一杯醋而已,浓浓的酸意里却浸透着对夫君无限的爱,宁可死,也要吃醋。

吃醋的女人是不讲道理的,吃醋的女人也不能说是错的。

3.犬子"犬子"本是司马相如小名,《史记》记载,司马相如"少时好读书,学击剑,故其亲名之曰犬子"。

他长大后,也觉得名字不好听,加上又仰慕蔺相如的为人,自己便更名为相如。

但司马相如的成名,"犬子"也不断为人所知。

人们便争相效仿,谦称自家儿郎,用上了"犬子"一词。

4.黄脸婆古代女性所用的化妆品落后,一般所用的搽脸粉含铅,有毒性,长期使用会导致脸色变黄。

俗称俗语的来历(一)

俗称俗语的来历(一)

俗称俗语的来历(一)1、老公和老婆叫法的来历?在我国民间,夫妻之间常互称“老公”、“老婆”。

这是怎么来的呢?相传此称呼最早出现于唐代,至今已有一千多年了。

唐朝时,有一位名叫麦爱新的读书人,他考中功名后,觉得自己的妻子年老色衰,便产生了嫌弃老妻,再纳新欢的想法。

于是,写了一副上联放在案头:“荷败莲残,落叶归根成老藕。

”恰巧,对联被他的妻子看到了。

妻子从联意中觉察到丈夫有了弃老纳新的念头,便提笔续写了下联:“禾黄稻熟,吹糠见米现新粮。

”以“禾稻”对“荷莲”,以“新粮”对“老藕”,不仅对得十分工整贴切,新颖通俗,而且,“新粮”与“新娘”谐音,饶有风趣。

麦爱新读了妻子的下联,被妻子的才思敏捷和拳拳爱心所打动,便放弃了弃旧纳新的念头。

妻子见丈夫回心转意,不忘旧情,乃挥笔写道:“老公十分公道。

”麦爱新也挥笔续写了下联:“老婆一片婆心。

” 这个带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很快流传开来,世代传为佳话,从此,汉语中就有了“老公”和“老婆”这两个词,民间也有了夫妻间互称“老公”和“老婆”的习俗。

2、“临时抱佛脚”的来源古时候,在云南的南面有一个小国家,这个小国家的民众都是佛教徒。

有一次,一个被判了死刑的罪犯在深夜挣断了锁链和木枷越狱逃跑了。

第二天清晨,官府发现后即派兵丁差役四处追捕。

罪犯逃了一天一夜后已精疲力竭,便一头扎进了一座古庙里。

这座庙宇里供着一座释迦牟尼的坐像,佛像高大无比。

罪犯一见佛像,心里悔恨不已,抱着佛像的脚,号啕大哭起来,并不断用磕头表示忏悔。

不一会儿,他的头也磕破了,弄得浑身上下都是鲜血。

正在这时,追兵赶到。

兵丁差役见此情景,竟被罪犯的虔诚信佛、真心悔过的态度感动了,便派人去禀告官府,请求给予宽恕。

官府听后,不敢做主,马上禀告了国王。

国王笃信佛祖,赦免了罪犯的死罪,让他入寺剃发当了和尚。

后来,当这个国家的一些和尚到中国传播佛教时,将这个故事及因故事产生的『临时抱佛脚』的俗语带入了我国。

3、哪壶不开提哪壶早年,有父子俩开了间小茶馆,虽说本小,门面不大,可是由于店主热情和气、诚恳实在,加上水沸杯净,开门早、收摊晚,小茶馆越办越兴旺。

民间俗语的出处

民间俗语的出处

民间俗语的出处民间俗语是民间传统文化的一种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人们对生活、工作、情感等各个方面的理解和智慧。

这些俗语流传至今,不仅因为它们简洁有力,易于记忆,更因为它们富含哲理和道德教育。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民间俗语及其出处。

1. "滴水穿石":这个俗语出自《庄子·天地》篇。

意思是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就能达到目标。

就像滴水不断地滴落在石头上,虽然一滴水的力量微小,但长时间的积累就会穿透坚硬的石头。

2. "知足常乐":出自《庄子·逍遥游》。

意思是知道满足,就能常常快乐。

这句话告诉人们要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不要总是追求更多,否则就会陷入无尽的欲望之中,无法得到真正的快乐。

3.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句俗语出自《论语·子罕》。

它告诉人们时间宝贵,一寸时间的价值比一寸金还要珍贵。

因为金钱可以赚取,但时间却无法回购,所以要珍惜时间,合理安排,做有意义的事情。

4. "落地生根":出自《史记·管晏列传》。

这句俗语形象地比喻人才在新的环境中能够立足和发展。

就像植物一样,只有扎根于土地,才能生长茁壮,人才也需要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环境,才能发挥出自己的才华和潜力。

5. "守株待兔":出自《战国策·韩策》。

这句俗语比喻盲目等待机会,不主动去争取,只是依靠运气。

故事中,有个农夫发现兔子撞死在他的株上,他便开始每天坐在株旁,等待兔子自己上门。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不能只依赖运气,要主动积极地去争取机会。

6. "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出自《战国策·齐策二》。

这句俗语形象地比喻因小失大,因贪图小利而失去更大的利益。

就像捡了芝麻,但却丢了西瓜一样,人们在做事情时要有长远的眼光,不要因为眼前的小利益而忽视了更大的利益。

7. "亡羊补牢":出自《战国策·鲁策一》。

历史典故日常俗语的来历

历史典故日常俗语的来历

历史典故日常俗语的来历健康美容关注导语:日常生活中,我们会用到许多词语,但关于这些词语的由来和典故,你了解多少呢?下面整理了十个词语的起源,一起来涨知识吧!历史典故日常俗语的来历1、买东西:为何不是买南北?为什么要把购买商品说成买东西,而不是买南北呢?“买东西”一词起源于东汉,当时有东西两京,到东京买货物叫买“东”,到西京购货物叫买“西”,久而久之“东西”便成了货物的代名词。

相传,南宋理学大家朱熹见到好友盛温和拿着一个竹篮子便问:“你去哪里?”盛温和回答说:“我要去买点东西。

”朱熹随即问道:“你说买东西,为什么不说买南北呢?”盛温和解释:“东方属木,西方属金,南方属火,北方属水。

我的篮子是竹做的,盛火会烧掉,装水会漏光,更不会盛土,只能装木和金,所以只能叫买东西,不说买南北。

”原来,“买东西”这个词还有这样的典故,下次买东西的时候,你也可以把这个小知识告诉你的小伙伴哦!2、露马脚:为何用“马脚”而非“人脚”?我们常用“露马脚”来形容某人撒谎露出破绽,但为什么要用“露马脚”而不是“露人脚”呢?相传,朱元璋与一位未缠“小脚”的马姑娘结了婚。

一天,马氏乘坐大轿走上金陵的街头,一阵大风将轿帘掀起,马氏的两只大脚赫然入目。

于是一传十,十传百,顿时轰动了整个金陵。

从此,“马脚”一词随之流传于后世。

3、马虎:一个惨痛的故事宋代,京城一位画家刚画好一个虎头,碰上有人来请他画马,他就随手在虎头后画上马的身子。

来人问他画的是马还是虎,他答:“马马虎虎!”来人不要,他便将画挂在厅堂。

大儿子见了问他画里是什么,他说是虎,次儿子问他却说是马。

不久,大儿子外出打猎时,把马当老虎射死了,画家不得不给马主赔钱。

小儿子外出碰上老虎,以为是马想去骑,结果被老虎活活咬死了。

此后,“马虎”这个词就流传开了。

4、老头子:它原来还有这样一个典故据记载,盛夏的一天,纪晓岚正袒胸露背地校阅书稿时,乾隆皇帝踱步走来,纪晓岚欲穿衣已经来不及了,便钻入案下。

俗语的由来和故事

俗语的由来和故事

俗语的由来和故事
俗语,又称俗话,是一种广泛流传于人们口头的语言单位,通常以简单、形象、生动的方式表达深邃的道理和智慧。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俗语和它们的由来:
1. “半路杀出个程咬金”:来源于古代小说《说唐全传》,形容在路上突然遇到一个意料之外的人或事情,打乱了原来的计划或安排。

2.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这句话来源于民间谚语,意为三个人合作可以胜过一个专家或高手。

3.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是一句广为流传的谚语,表达了人们追求更高目标、不断进步的愿望。

4. “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句话表达了只要有决心和毅力,没有什么事情是做不到的。

5. “瓜田李下,自避嫌疑”:这句话来源于古代的礼仪规矩,意指在容易引起别人误解的地方要尽量避免引起嫌疑,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6. “三思而后行”:这句话出自《论语》,意为在做事前要反复考虑,然后再行动。

7. “一日之计在于晨”:这句话表达了早晨的重要性,提醒人们要珍惜早晨的时间,好好利用它来完成一天的任务。

8.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句话出自《论语》,意指一个人如果没有长远的考虑和计划,就会有眼前的烦恼和忧虑。

9.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句话比喻不付出努力,就不可能获得成功或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10. “教会徒弟饿死师傅”:这句话来源于中国传统行业文化,意指在某些行业中,师傅教授徒弟后,徒弟可能会取代师傅的位置,导致师傅失业。

这些俗语都有其特定的出处和背景,反映了人们对于生活、社会和自然的感悟和理解。

它们以简练的语言传达了深刻的道理,成为人们日常交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中国这些名词俗语的由来,看完你就懂了!

中国这些名词俗语的由来,看完你就懂了!

中国这些名词俗语的由来,看完你就懂了!一、“小姐”在古代是什么意思“小姐”一词在不同的时期,所指的含意是不同的。

最初此词见之于宋代典籍,是指宫婢。

宋代以后,豪门大户家的女儿皆称“小姐”,其中隐含着尊贵之意,尤其多见于官宦之家。

到了元代,元杂剧盛行,剧中开始频繁使用“小姐”一词,而侍候小姐的使女便称“丫环”。

譬如:《西厢记》中的小姐崔莺莺和小丫环红娘,其形象至今仍深入人心。

明清时期,“千金小姐”的形象经常出现在文人们的文学作品之中,而“小姐订情后花园”的情节,也成为才子佳人小说中的经典爱情模式。

明清小说中的“小姐”一般是指大家闺秀,起码也是小家碧玉,并非人人皆可使用。

另外,娘家也会称呼己经出嫁的女子为“小姐”,这是出于怜爱自家女儿的原因。

可谁知,斗转星移,1949年之后,“小姐”、“少爷”竟成了“资产阶级”的代名词,属于被打倒的对象,这一称谓在社会上消声匿迹了。

可更为滑稽的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后,“小姐”一词又出现了,刚开始,是对年轻女子的统称,并无贬意。

可后来随着“小姐”称谓的滥用,使“小姐”一词成为在色情场所服务的女性的代名词。

甚至就是“妓*女”的代名词。

由于滥用,把一个好好的“小姐”给糟遢了。

二、得到女子喜欢为何叫走“桃花运”桃花自古就和女子颇有渊源。

据说,“桃花运”一词源自于紫薇斗数,紫薇斗数是中国传统理学的重要支派。

命理中的“桃花运”,是根据“生辰八字”中五行所处“长生、沐浴、冠带、临官、帝旺、衰、病、死、墓、绝、胎、养”的位置而言的,中果大运和流年运到“沐浴”的阶段,就叫“行桃花运”。

古人认为,遇到“子午卯酉”,就是行桃花运的征兆,如果在八字里出现“子午卯酉”,那就叫“桃花入命”。

桃花运还有“好桃花”与“烂桃花”之分,因此,交桃花运的人也要理智和冷静,否则,桃花运给你带来的也许就是麻烦。

三、“拖油瓶”是什么意思以前,妇女改嫁,把与前夫所生子女带到后夫家里去的,俗称“拖油瓶”。

对于这样一个奇怪的称呼,许多人百思不得其解。

有趣的俗语由来

有趣的俗语由来

有趣的俗语由来
俗语由来,可以说是智慧的结晶。

很多俗语都是由那些有声有色的历史故事演变而来的,但也有一些起源于日常生活。

谈起俗语就不得不提“春暖花开”这一句熟语。

“春暖花开”,这句谚语竟然起源于一桩有趣的小故事,话说在古代,有一个山地乡村,住在那里的就有老大爷、老二爷等等,每到春天里,大家都很喜欢踏青赶赴高处,欣赏大自然的美景。

有一年,当大家赶到山顶的时候,突然有人叫道“老大爷啊,春暖花开哩!” 说话的人,正是句子里出现的老二爷,他又叫了一声“老二爷啊,春暖花开哩!” 原来,这句话老二爷正是从口袋里掏出一朵刚开的樱花种子,准备在这里种下来表达他对春天美景的喜爱。

他喜欢春天,连念口里也变得轻松而欢快。

这个小故事就是说起春暖花开这句谚语的由来。

俗语有时也给我们带来另一种有趣的语言文化,比如“铁杵磨成针”。

其实,这句谚语来源于一个叫杨遵的古代贫苦知识分子,他如此慢腾腾地研习知识,就像铁杵磨成针一样。

当时官僚们不屑他们之间,他每天都把研习知识当成必不可少的事情,他用这种方式坚持认真学习,就像用铁杵磨成针一样。

有时候,一些谚语的由来可能并不让人知道它的来源,但它们一定拥有一些有趣的根源背后的有趣故事,就像那些有声有色的历史故事一般,让我们的生活充满乐趣。

所以,虽然我们对一些俗语毫无头绪,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能去挖掘它们背后的精彩故事。

常见俗语典故

常见俗语典故

常见俗语典故典故大家应该都了解吧,那典故都有哪些呢?下面是店铺整理的常见俗语典故的内容,欢迎阅读常见俗语典故1你真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也不看看自己的条件!"这是一句让人听了很不舒服的话。

"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用来形容一个人不自量力,不切实际地去奢望自己不可能得到的东西。

这种奢望来自于两者的差距,就如同丑陋的猪戒想娶貌美如花的嫦娥为妻是一个道理。

关于"癞蛤蟆想吃天鹅肉"这句俗语,还有一个古老的传说:很久以前,王母娘娘召开蟠桃盛会,也不知道是不是孙悟空参加的那次,反正王母娘娘邀请了各路神仙。

蟾蜍仙虽然相貌丑陋,但也是名列仙班,所以也在被邀之列。

这位蟾蜍仙来得比较早,恰好在王母娘娘的后花园内遇到了天鹅仙女。

天鹅仙女美艳绝伦,大放异彩,蟾蜍仙被其美丽迷惑得神魂颠倒,大动凡心。

在天庭,神仙是不可以谈恋爱的,所以才有许多仙女来到凡间和常人婚配,而且是冒着重罚的危险。

这个蟾蜍仙显然巳经顾不了这么多了,他向天鹅仙女表白自己的倾慕之情,想得到天鹅仙女的垂爱。

那天鹅仙女自命清高,即使没有天规的约束,她也不会看上这其貌不扬的蟾蜍仙,更何况她是一个中规中矩的神仙呢?所以天鹅仙女不但当面回绝了蟾蜍仙,还大声地呵斥了他。

可是蟾蜍仙并不识趣,还是死缠烂打,这点有些像天蓬元帅。

天鹅仙一怒之下,状告至王母娘娘处。

王母娘娘大怒,随手将嫦娥月宫中献来的月精盆砸向蟾蜍仙。

罚其下界为癞蛤蟆,那月精盆化作一道金光侵人癞蛤蟆体内。

王母娘娘又悔将月精盆失手砸出,失却了一件宝物,令癞蛤蟆磨难结束后完璧归赵,方可重列仙班,并命雷神监督。

这便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的来历。

"癞蛤蟆想吃天鹅肉"这句俗语形容得非常贴切。

天鹅是飞禽,高高地飞在天空。

癞蛤蟆虽是水陆两栖,但终究脱离不了陆地。

所以癞蛤蟆只能抬头望着飞翔在天空中美丽的天鹅流口水了。

常见俗语典故2“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由他去吧!”这句俗语被我们广泛应用,很多人都认为这是毛主席的首创,当年林彪坐飞机出逃苏联的时候,毛主席就曾以此句来表达当时的心情。

俗语由来七例

俗语由来七例

俗语由来七例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俗语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在日常的交流中,如果没有了各种有趣的俗语穿插其中那就像吃菜没有盐一样,食而无味。

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以下这些俗语,它们身后还是有很多很有趣的典故!1、为什么夫妇入洞房被称为“周公之礼”?相传西周初年,世风浇薄,婚俗混乱。

辅佐天子执政的周公为整饬民风,亲自制礼教民。

周公格外重视婚礼,从男女说亲到嫁娶成婚,共分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敦伦七个环节,每个环节都有具体细致的规定,合称“婚义七礼”、“士婚义七礼”。

为让“士”人理解如何执行“七礼”,周公遂与妻子一起演礼,现身说法。

可演试到“敦伦”一节时,周公之妻拒绝了。

敦伦,即敦睦夫妇之伦,含有指导新婚夫妇依礼行事的用意。

妻子不同意演试“敦伦”。

踌躇间,周公见到儿子伯禽摆弄的几个葫芦瓢,试合两爿能重新合为一个葫芦,他灵感顿生。

次日,周公把“士”人子弟召到辟雍(学校),讲解“婚义七礼”,说到“敦伦”时,他拿出一对原配的葫芦瓢来,以此为喻:未分之前如混沌一体,剖开之后如男女有别,敦夫妇之伦,就如同把葫芦瓢重新合为一体,其仪男俯女仰,以合天覆地载的万物推原之理,于是阴阳合谐,乾坤有序,维纲常而多子孙。

从此新婚夫妇均据“七礼”行事,原本的教具葫芦瓢也在婚礼上被奉为礼器:用根绳子拴住两个瓢柄,表示夫妇二体合一;又得一仰一合地摆在新房内,象征男俯女仰及子孙繁衍。

到了“礼崩乐坏”的春秋时代,周公制定的婚仪亦渐废弛,孔子遂重修礼典。

修到“士婚义”中“敦伦”一节时,他认为时过境迁,可以省掉。

“六礼”于是产生。

不过民间照旧把世代相传的葫芦瓢置于婚仪中。

孔子又顺遂民意收葫芦瓢入礼书,称为“合卺”,不算婚仪中的正规礼器,而是夫妇“共牢而食”(即共吃祭祀肉食)后以酒漱口的器具。

时间一久,不少人认为这是喝“同心酒”的器具;也有人仍学前辈的做法将其一仰一合地放着,哪里还知晓它的本义呢。

考古发现,如半坡和马家窑类型的文化遗存中,都有模拟葫芦整体和纵剖面的陶制器物,有人就认为这是人类原始的交媾符号;而在漫长的风俗实践中,葫芦也经常扮演男女结合象征物的角色。

中国的几句常用俗语及其来历,明白如话,道理深刻

中国的几句常用俗语及其来历,明白如话,道理深刻

中国的几句常用俗语及其来历,明白如话,道理深刻观棋不语真君子——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会经常听到这么一句话:“观棋不语真君子”。

说的是你在看别人下棋的时候,如果不说话干扰别人,甚至印象到别人的思路,那你就是真君子。

其实,这句话还有下半句:观棋不语真君子,把酒多言是小人(《名贤集》)观棋不语真君子,落子无悔大丈夫个人理解:当别人忙于某事或者有所沉思之时,不要轻易打断别人的思路和计划,应该让当事人自由发挥自己的才能。

不要以能者自居,指指点点。

和这句古话有关的一则小故事:钱大昕是清代乾隆年间的进士,他博学多识,才智过人。

有一次,他去朋友家做客,正赶上朋友同另一个客人在下围棋,两人正杀得难解难分。

钱大昕也是个围棋迷,常常同人对弈,这时,便凑上前去观看。

不一会儿,那个客人下错了一步棋,渐渐地处于劣势。

下着下着,突然有一大片被朋友围死了,客人满头大汗,抓耳挠腮,而他的朋友却洋洋得意。

钱大昕在一旁也不住地嗤笑那位客人,他连连给客人出招,客人不听。

钱大昕心想:“这棋怎么能这样下,用我的高招保准赢。

”不一会儿,那位客人就拱手认输了。

这时,钱大昕的朋友对他说道:“你和这位客人对弈一盘,随便玩玩嘛!”于是钱大昕便和那位客人南北坐定,客人说:“请你执黑子先下吧!”钱大昕一听,心想:“就你那两手,还敢让我先走?看我怎么赢你!'嘴上却说道:“那我就不客气了。

”顺手拿起了一个黑子便下到了星位上。

两人你一子我一子地下了起来。

前几子客人的布局没什么新意,都是老一套,钱大昕越发轻视他。

下着下着,客人的那些棋像附了神似的突然联系起来,犹如一张大网,把钱大昕的黑子包围在中间,逼得钱大昕处境困难。

客人的棋路异常宽广,围而不攻,但却子子着神,步步杀机,逼得钱大昕不知往哪儿落子好,一会儿这儿被围一片,一会儿那儿被吃几子。

原来想好的“高招”现在都用不上了。

还没到中盘,客人已占据了绝对优势。

钱大昕见败局已定,羞愧得满脸通红,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那时候起,这个故事就跟这句话一样,四下传开了,越传越远。
拍马屁的由来
明朝有个太监叫魏忠贤,他有一套高超的驯马本领。又一年的重阳节正是赛马的大好时光,天启皇帝身穿龙袍。端坐在辇车上,百官相随来到赛马场。
随着三声炮响,几百匹赛马像离了弦的箭,直往前窜。马上的武官精神抖擞,高举马鞭像马背上抽打,噼噼啪啪声响成了一片。魏忠贤正好利用自己骑马的本事来讨好皇上的欢心。
三夜过后,苟杳踏进了新房,他见娘子正泪满香腮,连忙上前赔礼。新娘只管低头哭着说:“郎君为何三夜不共床同眠,只是读书,天黑而来,天明而去?”这一问,问得苟杳目瞪口呆,好半天才醒悟过来,双脚一跺,仰天大笑道:“原来哥哥怕我贪欢,忘了读书,就用此法激励我,可用心也太狠了些!”接着就把这事对新娘前前后后地说了一遍。从此,苟杳刺股悬梁,奋发攻读,京城应试,果然金榜题名做了大官。尔后,苟杳夫妇便与吕洞宾一家洒泪而别,赴任去了。
自此,狗咬(苟杳)吕洞宾——不识好人心,就在民间传开了。
“三句话不离本行”的来历
俗话说“三句话不离本行” 相传,在很早以前,村子里有四个能人,一个厨师、一个裁缝、一个车把式和一个使船的。他们不仅技艺好,而且都为人忠厚,不论谁家有了纠纷,都要请他们去给说和。
有一天,村里有户兄弟俩为分家,争来争去没有个结果,就请来四位能人调解。可任凭四位能人怎样劝说,兄弟俩谁也不肯让对方半分。无奈,四位能人便在厨师家商讨处理方案。
皇帝笑道你能知牲畜灵性,顺其性而驾之,定是大才大器。魏忠贤听后三呼万岁,魏忠贤熟知马性,又能揣摩皇帝的心思,百官都认为他前途无量。
从此魏忠贤掌管朝廷,显赫一时百姓们都说这都是他拍马屁拍来的。从此民间就有了拍马屁的这个故事。
吃醋的典故起源
关于吃醋的典故起源,有这样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传说唐太宗曾提出要给魏征纳妾,而魏征不肯,原因是怕结发妻子不会善罢甘休。唐太宗听后将魏夫人招进宫,摆了一桌酒席,指着她面前的酒杯说:“孤执意要让魏大夫纳妾,无论夫人同意与否,孤决意已定,若夫人不允,就喝了你面前的毒酒,权当孤赐你一死以全你节。”魏夫人果然毫不含糊,举杯一饮而尽。看着魏夫人神情自若地等死,唐太宗大笑说:“夫人有所不知,孤赐你的本是一杯陈醋而已。”此后,唐太宗再也没有提过魏征纳妾的事了。从此,“吃醋”一词就常用来借指男女关系上的嫉妒心理。
“王八蛋”的来历
“王八蛋”是民间常用的一句骂人的俗语。实际上,这一俗语是“忘八端”的谐音,古时的“八端”批“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此“八端”为做人之本,忘记了这八端即忘记了做人的根本,那忘记“八端”的人即被骂为“忘八端”。
或许是因为“王八蛋”比“忘八端”更为通俗易懂的缘故吧,后来,“忘八端”这一俗语竟被以讹传讹变成“王八蛋”了。
过了八九年,有一天吕洞宾家不慎失火,除人外,一切都化为灰烬。为生活所迫,吕洞宾只好沿路乞讨,来到苟杳府上请求帮助。苟杳听后便对吕洞宾说:“一切敬请放心,小弟自有妥善安排。”一晃过了十天,除了每日盛筵招待,苟杳根本不谈如何帮助吕洞宾之事。又过了一些日子还是如此。吕洞宾疑心苟杳不肯相帮。又过了几天,吕洞宾实在憋不住了,便提出要回家,可苟杳只是劝他再享几天清福。吕洞宾忿忿地说:有福你享好了。说完扬了起来,说:“我看你们四个人都是三句话不离本行,卖啥的吆喝啥。”她的话刚落音,四个能人发出大笑,原来厨师的老伴是个做小买卖的。
从此,“三句话不离本行”的俗话便流传开来了。
借光 的来历
战国时期,秦国有个大臣叫甘茂,因遭*臣陷害,不得已逃往齐国。
知县白老爷是个贪财好利的官儿,整天不掏钱的大鱼大肉吃足了,便到小茶馆来喝茶。他一个人占一个桌子,骂骂咧咧不说,还得来点儿花生米、豆腐干什么的就嘴儿。茶喝够了就扬长而去———白喝。
白老爷天天来白喝,这父子俩可怎么受得了啊,却又惹不起他,只好忍气吞声。
不久,小茶馆的老掌柜病倒了,便让儿子司炉掌壶,应付生意。
这几天,白老爷一端起茶杯,就龇牙皱眉吧嗒嘴,说:“这水也没开,茶也没味儿。”
小掌柜说:“老爷,茶,还是天天为您准备的上等龙井;水,还是扑腾扑腾泛沸花的开水,怎么能没味儿呢?”
过了几天,白老爷来得少了;又过了几天,白老爷渐渐不来了,小茶馆又恢复了往日的兴旺。
老掌柜病愈后,便问儿子:“白老爷为什么不来了?”儿子机灵地一笑,说:“我给他沏茶,是哪壶不开提哪壶!”
罪犯逃了一天一夜后已精疲力竭,便一头扎进了一座古庙里。这座庙宇里供着一座释迦牟尼的坐像,佛像高大无比。罪犯一见佛像,心里悔恨不已,抱着佛像的脚,号啕大哭起来,并不断用磕头表示忏悔。
不一会儿,他的头也磕破了,弄得浑身上下都是鲜血。正在这时,追兵赶到。兵丁差役见此情景,竟被罪犯的虔诚信佛、真心悔过的态度感动了,便派人去禀告官府,请求给予宽恕。官府听后,不敢做主,马上禀告了国王。
身无分文的吕洞宾只好再沿路乞讨,返回家乡。在路上,遇有一人同情他的处境,给了他一些银子,才使他早日到家。可到了村里,却怎么也找不到自己的家了。有个邻居告诉他:你家已盖起了新房搬到村东去了。吕洞宾来到村东的新房里,见妻子正全身披孝,抚着一口棺材在嚎嚎大哭。他大吃一惊,怔了半天,才轻轻叫了一声娘子。娘子扭身一看,惊恐万状,疑是鬼怪,经吕洞宾解释后才信。
吃醋的典故中我不难看出,“吃醋”心理是一种非常激烈的内心情感,有时会上升到以死相拼的地步。在中国民间“吃醋”还有一种说法就是“红眼病”,而欧美人则称为“绿眼”或“绿眼怪兽”;在《圣经》中,嫉妒又被称之“凶眼”,而将魔鬼视为“那个夜间在麦子中种植稗子的嫉妒者”。凡此种种,无非是将“吃醋”视为非正常的心理或情绪,它就象怪物一样,而对人类美好的情感构成违背本意的伤害。
婚喜之日,一切仪式都进行完了。掌灯时分,因有前诺,苟杳将新娘引进洞房后就躲开了,洞房里就剩下新娘一人。这时,吕洞宾走进洞房,也不说话只管坐到桌前灯下,埋头读书。开始新娘见新郎如此用功读书,好喜欢。可等到半夜还是如此,实在无奈,自己只好和衣而睡。天明醒来,“丈夫”早已不见。又是两夜,都是这样。林小姐暗自伤心落泪,不知新郎为何这样。
这个带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很快流传开来,世代传为佳话,从此,汉语中就有了“老公”和“老婆”这两个词,民间也有了夫妻间互称“老公”和“老婆”的习俗。
“临时抱佛脚”的来源
古时候,在云南的南面有一个小国家,这个小国家的民众都是佛教徒。
有一次,一个被判了死刑的罪犯在深夜挣断了锁链和木枷越狱逃跑了。第二天清晨,官府发现后即派兵丁差役四处追捕。
这一天,晴空朗日,谁知当夜阴云密布,天明下起暴雨,裙子始终是湿漉漉的。朱耀宗心中叫苦不迭,知是天意。朱母则认认真真地对儿子说:“孩子,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天意不可违!”事已至此多说无益,朱耀宗只得将母亲和恩师的婚事报告皇上,请皇上治罪。皇上连连称奇,降道御旨:“不知者不怪罪,天作之合,由他去吧。”
厨师说:“我看还是快刀斩乱麻,要不锅啦碗啦咋分得清。”
裁缝说:“咱说话办事都不能有偏,要针能过得去,线也能过得去才行。”
车把式又接着说:“过去咱们也管过这样的事,前有车,后有辙,只要不出大路道就行。”
使船的听着听着不耐烦了,便说:“我看咱们都不要罗嗦了,到他家后,见风使舵,怎么顺手,就怎么划拉划拉算了。”
老公和老婆叫法的来历?
在我国民间,夫妻之间常互称“老公”、“老婆”。这是怎么来的呢?
相传此称呼最早出现于唐代,至今已有一千多年了。
唐朝时,有一位名叫麦爱新的读书人,他考中功名后,觉得自己的妻子年老色衰,便产生了嫌弃老妻,再纳新欢的想法。于是,写了一副上联放在案头:“荷败莲残,落叶归根成老藕。”恰巧,对联被他的妻子看到了。妻子从联意中觉察到丈夫有了弃老纳新的念头,便提笔续写了下联:“禾黄稻熟,吹糠见米现新粮。”以“禾稻”对“荷莲”,以“新粮”对“老藕”,不仅对得十分工整贴切,新颖通俗,而且,“新粮”与“新娘”谐音,饶有风趣。麦爱新读了妻子的下联,被妻子的才思敏捷和拳拳爱心所打动,便放弃了弃旧纳新的念头。妻子见丈夫回心转意,不忘旧情,乃挥笔写道:“老公十分公道。”麦爱新也挥笔续写了下联:“老婆一片婆心。”
吕洞宾问明妻子后,气得把棺材砸开了,只见里面全是金银财宝,上面还放着一封信,取出一看,上面写道:“苟杳不是负心郎,路送银,家盖房,你让我妻守空房,我让你妻哭断肠!”吕洞宾看完,如梦初醒,深悔自己不识好人,错怪了苟杳,他苦笑了一声说道:“贤弟,你这一帮,可帮得我好狠啊!”
待炮声响后他起身上马,他没有挥鞭打马,而是在马屁股上轻轻拍三下。就见四蹄腾空直往前追,霎那间就超过了前面的数百匹快马,文武百官看了一个劲的叫神马,顿时全场沸腾,人人称奇。
天启皇帝问魏忠贤为何不用鞭子就能取胜,是哪里弄来的神马。魏忠贤说我这那是什么神马,我只是熟知马性,要马跑得快不能打,只要在马的屁股上拍三下就行了,驾马妙招就是拍马屁。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的来历
传说古时候有个名叫朱耀宗的书生,天生聪慧,满腹经纶,进京赶考高中状元。皇上殿试见他不仅才华横溢,而且长得一表人才,便将他招为驸马。“春风得意马蹄疾”,循惯例朱耀宗一身锦绣新贵还乡。临行前,朱耀宗奏明皇上,提起他的母亲如何含辛茹苦,如何从小将他培养成人,母子俩如何相依为命,请求皇上为多年守寡一直不嫁的母亲树立贞节牌坊。皇上闻言甚喜,准允所奏。
当朱耀宗向娘述说了树立贞节牌坊一事后,原本欢天喜地的朱母露出了不安的神色,于是说出了想要嫁给朱耀宗的恩师张文举的想法。毫无思想准备的朱耀宗顿时被击倒了,“扑通”一下跪在娘的面前:“娘,这千万使不得。您改嫁叫儿的脸往哪搁?再说,欺君之罪难免杀身之祸啊。”
正值左右为难、无可奈何之际,朱母不由长叹一声:“听天由命吧。”她随手脱下身上一件罗裙,告诉朱耀宗说:“明天你替我把裙子洗干净,一天一夜晒干。如果裙子晒干,我答应不改嫁;如果裙子不干,天意如此,你也不用再阻拦了。”
国王笃信佛祖,赦免了罪犯的死罪,让他入寺剃发当了和尚。
后来,当这个国家的一些和尚到中国传播佛教时,将这个故事及因故事产生的『临时抱佛脚』的俗语带入了我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