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洪评价原则

合集下载

防洪评价导则

防洪评价导则

《防洪评价导则》1 总则1.1 依据国家计委、水利部《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水政[1992]7号),对于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下简称建设项目),应进行防洪评价,编制防洪评价报告。

为适应防洪评价报告编制工作的需要,规范编制方法,保证编制质量,特制订本导则。

1.2 本导则适用于全国河道管理范围内大、中型及对防洪有较大影响的小型建设项目防洪评价报告的编制工作。

1.3 防洪评价报告应在建设项目建议书或预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查批准后、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查批准前由建设单位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编制单位进行编制。

1.4 评价报告内容应能满足《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审查内容的要求,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1 概述2 基本情况3 河道演变4 防洪评价计算5 防洪综合评价6 防治与补救措施1.5 防洪评价报告中的各项基础资料应使用最新数据,并具有可靠性、合理性和一致性,水文资料要经相关水文部门认可。

建设项目所在地区缺乏基础资料时,建设单位应根据防洪评价需要,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勘测、水文等部门进行基础资料的测量和收集。

1.6 在编制防洪评价报告时,应根据流域或所在地区的河道特点和具体情况,采用合适的评价手段和技术路线。

对防洪可能有较大影响、所在河段有重要防洪任务或重要防洪工程的建设项目,应进行专题研究(数学模型计算、物理模型试验或其它试验等)。

1.7 在防洪评价工作中除执行本导则外涉及其它专业时,还应符合相应规范要求。

2 概述概述一般应包括项目背景、评价依据、技术路线及工作内容。

2.1 项目背景项目背景应阐明建设项目所在地理位置、总体建设规模、项目前期工作概况及防洪评价编制单位受委托后进行防洪评价编制工作的基本情况。

2.2 评价依据评价依据应列出以下内容:1 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

2 有关规划文件,包括建设项目所在河段的综合规划及防洪规划、治导线规划、岸线规划、河道(口)整治等水利规划。

防洪评价

防洪评价

1.概述1.1项目背景渭河是黄河最大的一级支流,发源于甘肃省渭源县的乌鼠山,途经甘肃的陇西、甘谷、天水、自凤阁岭进入陕西境内,流经甘肃、宁夏、陕西三省26个县(市),全长818km,总流域面积6.24万km2。

于陕西潼关港口东汇入黄河,是黄河的最大一级支流,也是陕西关中的母亲河。

陕西境内渭河干流长502km,流域面积3.32万km2,分别占渭河全长和总流域面积的61.4%和53.2%。

它是关中地区最主要的地表水资源河流。

渭河流经甘肃、宁夏、陕西三省(区),甘肃省境内流域面积占林家村以上总面积的87.59%,宁夏占11.07%,陕西境内占1.3%。

宝鸡峡林家村引水枢纽以上陕西境内渭河干流长70km,平均比降3.5‰,地处深山峡谷,河道蜿蜒曲折,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朱家滩是该段渭河干流上的梯级开发中的水电站之一,电站坝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积是29874.80km2。

电站工程南靠310国道,北邻陇海铁路对外交通便利、快捷。

110kv输电线路和10kv供电线路均通过或到达电站区域,电站并网和施工用电方便。

河道中工程建设所需的石子、砂子储量丰富,可以就近采用,而邻近的山体均为花岗岩,亦可就地开采使用。

因此,地材价格低,可降低工程造价。

有线电话已到达工程所在地附近,通讯工程造价低。

由于陇海复线和310国道施工时建有大量临设,稍加修整即可使用,也可降低临设费用。

总之,该水电站的开发建设,经营管理所需的基本条件已经具备。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经过20多年的建设,当地经济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与东部、南部省市相比,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

在中央西部大开发战略决策感召下,宝鸡市各县(区)、乡各级政府,决心开发当地资源,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确定新的经济增长点,带领群众实现奔小康目标。

而朱家滩水电站工程就是陈仓区、宝鸡市政府确定的招商引资项目,为该项目的建设提供了多项优惠政策和方便条件。

评价依据(1)法律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4.水利部、国家计委水政[1992]7号《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5.《河道堤防工程管理通则》,1980.10;6. 水利部办公厅文件办建管[2004]109号《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防洪评价报告编制导则(试行)》(2)防洪评价技术标准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防洪标准》GB50201-94;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水位观测标准》;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河流流量测验规范》;4、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水利工程水利计算规范》(SL104-95);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规范》(SL44-93);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防洪标准》(SL252—2000);8、陕西省宝鸡峡水利水电设计院《宝鸡市朱家滩水电站可行性研究报告》1.3技术路线及工作内容根据项目合同、工作大纲,本项目技术路线及研究内容包括:(1)根据项目所在流域概况及林家村水文站实测雨量资料,分析计算建设区和流域的洪水特性,为防洪评价计算提高可靠的依据;(2)根据朱家滩水电站现状和规划水利工程设施,进行调洪演算,分析评价坪头现状及规划状况防洪能力;(3)在计算河道雍水的时候采用美国工程兵团编写的HEC-RAS软件,计算天然河道水面线和修坝之后的河道水面线,从而确定雍水情况。

sl 602-2013 防洪风险评价导则

sl 602-2013 防洪风险评价导则

sl 602-2013 防洪风险评价导则SL 602-2013《防洪风险评价导则》是我国目前防洪工作的重要指导文件,它为防洪风险评价提供了具体的规范和指导。

本文将对该导则的主要内容进行介绍和解读,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一指导文件。

该导则明确了防洪风险评价的目的和依据。

防洪风险评价是为了评估洪水对人员、财产和环境造成的潜在危害,为制定防洪措施和编制应急预案提供科学依据。

评价应依据洪水的频率、强度和规模,以及人口密度、土地利用状况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导则提出了防洪风险评价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评价应遵循科学性、合理性、可操作性和可验证性的原则,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综合评估。

评价应包括洪水发生概率、水位和流量的变化、洪水影响范围、危险程度和损失估计等内容。

导则还规定了防洪风险评价的主要内容和评价指标。

主要内容包括洪水特征分析、洪水风险评估、洪水风险分区和风险管理等。

评价指标主要包括洪水频率、洪水水位、洪水流量、洪水深度、洪水速度、溃坝风险等。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评估,可以全面了解洪水的潜在危害,为制定针对性的防洪措施提供依据。

导则还明确了防洪风险评价的技术要求和程序。

评价应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方法,如水文模型、水动力模型和风险分析模型等。

评价程序包括数据收集和处理、模型建立和验证、评价结果分析和报告编制等。

评价过程应充分考虑不确定性和风险的动态变化,确保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导则还对防洪风险评价的应用和推广提出了建议。

评价结果应作为决策的重要参考,用于指导防洪工程设计、规划和管理。

同时,应加强对防洪风险评价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提高评价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SL 602-2013《防洪风险评价导则》是一项重要的防洪工作指导文件,它为防洪风险评价提供了具体的规范和指导。

通过遵循该导则,我们可以全面了解洪水的潜在危害,为制定科学的防洪措施和应急预案提供依据,进一步提高我国的防洪能力和水灾防治水平。

防洪评价管理办法

防洪评价管理办法

防洪评价管理办法一、总则随着气候变化和城市建设进展,洪水防治成为城市管理中的重要环节。

为了提高城市抗洪能力和减轻洪灾对人民生命财产的威胁,制定一套防洪评价管理办法势在必行。

二、评价指标1. 洪水灾害风险评估:包括历史洪水频率、水位和流量等指标的评估,以及洪水对城市建设和人口的潜在风险评估。

2. 抗洪设施评估:评估城市中的抗洪设施,如河道清淤、堤防加固、抽水设备等。

3. 预警系统评估:评估城市的洪水预警系统,包括监测设备、预警信息传递速度和准确性等。

4. 应急响应评估:评估城市在洪水来临时的应急响应措施,包括疏散、救援和防护措施等。

5. 防洪教育与宣传评估:评估城市开展的防洪教育和宣传活动,以提高公众的防洪意识和应对能力。

三、评价程序1. 数据收集与整理:收集与洪水防治有关的历史数据、监测数据等,并进行整理和分析。

2. 评估指标确定: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防洪评价的指标体系。

3. 评估方法选择:根据指标体系选择评价所采用的方法,例如统计分析、数值模拟等。

4. 评价结果分析:根据评估结果,分析城市目前的抗洪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5. 结果应用与监测:将评价结果应用于城市的防洪规划和决策中,并设立相应的监测机制,定期评估城市的抗洪能力和效果。

四、评价标准1. 预警系统:评价结果应符合国家和地方政府规定的预警指标标准,能够及时准确地发出预警信息。

2. 设施抗洪:评价结果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的建设标准,能够有效地保护城市免受洪水侵袭。

3. 应急响应:评估结果应能够确保城市在洪水来临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展开应急响应与救援行动。

4. 防洪教育与宣传:评价结果应能够反映城市防洪教育和宣传的覆盖率和有效性,提高公众的防洪意识。

五、改进措施1. 更新设施:根据评价结果,对城市中的抗洪设施进行适时更新和完善。

2. 强化培训:加强防洪人员的培训和技能提升,提高其应对洪灾的能力。

3. 宣传教育:通过多种渠道宣传洪水防治知识,增加公众的防洪意识,提高应对洪灾的能力。

水库防洪评价报告

水库防洪评价报告

水库防洪评价报告一、引言水库是一种重要的水利工程,具有调节水量、保护农田和城市、供水等多种功能。

然而,水库在经历了几十年的使用之后,其防洪能力可能会逐渐减弱,需要进行评价以确保其正常运行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本报告将对水库的防洪能力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建议。

二、水库概况该水库位于地区的山中,年平均降雨量为1000毫米,降雨主要集中在夏季。

水库总容量为1000万立方米,年均可调度水量为500万立方米。

水库主要用于供水和防洪。

三、防洪评价1.设计洪水标准根据设计要求,该水库的设计洪水标准为5年一遇洪水,即设计洪水量为200万立方米。

这一设计标准在一般情况下能够满足防洪需求,但在极端降雨的情况下可能不足以保证水库的安全。

2.水库堤防状况水库堤防是水库防洪的主要保障,对其进行评价非常重要。

该水库的水库堤防由土石堆砌而成,经过多年的使用,堤防可能出现老化、塌方等问题。

经过实地调查,水库堤防整体情况良好,未发现严重的破损和塌方现象。

3.溢洪道状况溢洪道是水库防洪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进行评价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

该水库溢洪道共有2条,分别位于水库两侧。

经过检查,溢洪道整体状况良好,未发现严重的泄漏和损坏问题。

4.库容现状水库的库容是衡量其防洪能力的关键指标之一、根据调查数据,该水库的库容现状良好,没有发现明显的淤积和疏浚问题。

水库的存水能力能够满足防洪需要。

五、改进建议1.提高设计洪水标准鉴于极端降雨的可能性,建议将该水库的设计洪水标准提高至10年一遇洪水。

这样能够更好地应对极端气候事件,提高水库的防洪能力。

2.加强水库堤防维护虽然目前水库堤防状况良好,但为了确保水库的长期安全运行,建议定期对堤防进行巡查和检修,及时修复破损和老化部位。

3.定期维护溢洪道溢洪道是水库防洪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议定期对其进行维护和检修,确保其正常运行。

4.提高调度水量鉴于该水库的年可调度水量较低,建议优化供水和防洪的平衡,提高调度水量,确保水库的多功能运行。

防洪评价报告编制导则

防洪评价报告编制导则

防洪评价报告编制导则一、引言。

防洪评价报告是对防洪工程建设、管理和运行情况进行全面评估的重要文件,具有指导和决策意义。

编制防洪评价报告需要严格按照相关导则进行,以确保报告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本文将详细介绍防洪评价报告的编制导则,以供参考。

二、编制原则。

1.科学性原则,防洪评价报告应基于科学的方法和技术,充分考虑地质、水文、气象等因素,确保评价结果准确可靠。

2.客观性原则,编制防洪评价报告要客观公正,不偏袒任何一方利益,真实反映防洪工程的实际情况。

3.全面性原则,防洪评价报告要全面反映防洪工程的各项指标和关键环节,不遗漏任何重要信息。

4.可比性原则,编制防洪评价报告时,要考虑到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防洪工程,确保评价结果具有可比性。

5.可行性原则,防洪评价报告的编制要考虑到实际操作的可行性,避免过于理论化和空泛。

三、编制步骤。

1.收集资料,搜集相关防洪工程的设计文件、施工记录、运行数据等资料,为评价提供必要的依据。

2.现场调查,对防洪工程进行现场实地考察,了解工程的实际情况,收集更多的实证数据。

3.数据分析,对搜集到的资料和调查结果进行系统分析,提取关键信息,确定评价的重点和方向。

4.评价方法选择,根据评价对象的特点和评价目的,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和技术手段,进行深入评价。

5.编制报告,根据评价结果,撰写防洪评价报告,包括评价的目的、方法、结果和建议等内容。

四、报告内容。

1.背景介绍,对评价对象进行简要介绍,包括工程名称、地理位置、建设背景等。

2.评价目的,明确防洪评价的目的和意义,阐明评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评价方法,详细描述评价所采用的方法和技术手段,包括定量分析和定性评价等内容。

4.评价结果,对防洪工程的安全性、稳定性、经济性等方面进行评价,提出客观的评价结论。

5.建议意见,根据评价结果,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建议,为防洪工程的改进和优化提供参考。

五、总结。

防洪评价报告的编制需要严格按照相关导则进行,确保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客观性和可信度。

防洪评价报告编制导则

防洪评价报告编制导则

防洪评价报告编制导则一、引言。

防洪评价报告是对防洪工程建设、运行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和分析的重要文件,具有指导和决策的作用。

编制防洪评价报告需要遵循一定的导则,以确保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编制原则。

1.科学性,编制防洪评价报告需要充分依据科学理论和技术规范,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评价分析,确保评价结果客观准确。

2.全面性,评价报告应当全面反映防洪工程的各项情况,包括工程建设、运行管理、应急响应等各个方面的内容。

3.实用性,评价报告应当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对于防洪工程的改进和提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三、编制步骤。

1.收集资料,首先需要收集与防洪工程相关的各类资料,包括工程设计文件、施工记录、运行数据、事故记录等。

2.分析评价,在收集到足够的资料后,需要进行全面的分析评价,包括工程结构、设备性能、运行管理等各个方面的评价。

3.撰写报告,在完成评价分析后,需要将评价结果进行整理和归纳,撰写成防洪评价报告,确保报告的结构清晰,内容完整。

四、报告内容。

1.概况介绍,对防洪工程的基本情况进行介绍,包括工程位置、规模、建设历史等。

2.评价分析,对防洪工程的各项内容进行评价分析,包括工程结构、设备性能、运行管理等。

3.存在问题,对防洪工程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描述,包括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设备缺陷、管理漏洞等。

4.改进建议,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包括技术改进、管理措施、设备更新等。

五、结束语。

编制防洪评价报告需要严格按照以上导则进行,确保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可靠性。

评价报告的编制质量直接关系到防洪工程的安全和可靠性,应当予以高度重视。

【防洪评价】评价标准及评价内容

【防洪评价】评价标准及评价内容

【防洪评价】评价标准及评价内容1评价标准根据供水工程规模确定其自身防洪标准。

依据《河南城市防洪规划总报告》确定穿越河道防洪标准,对河道防洪标准及项目自身防洪标准分别进行评价。

2评价内容本次防洪评价根据《河南省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防洪评价编制技术大纲(试行)》(、《河南省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防洪评价技术审查规定》(及其它河南省有关建设项目防洪评价要求进行设计涝水、洪水位及流速分析和冲刷计算。

本次防洪评价的评价对象为河南竞秀区城乡一体化管网及配套设施改造工程。

评价报告中采用常规恒定非均匀流方法对穿越河道位置水面线进行推求,并根据洪水位、流速推求结果进行冲刷计算,就管道建设对河道、河势稳定产生的影响及自身防洪安全,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并提出相应的补救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防洪评价原则
1 工程区现状河道水网功能
XX省XX高速公路复线XX至XX段线路全长78.02km,沿线地形复杂,穿越众多山区性河流平原水网,跨越的重要河流包括东干河(XX)、西干河、XX、XXXX江等,穿越的主要水网有XX平原水系、XX水系水网等。

这些河道和水网在区域输水、防洪和排涝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1)防洪作用
XX省XX高速公路复线XX至XX段沿线涉及防洪重要作用的大江大河主要有:XX江、XX江、XX河(淡溪)、XX河、XX河等。

上述江河分别承受上游山洪、并向下游外海排泄,对两岸地区的防洪、沿岸地区排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排涝作用
当平原区遭遇大暴雨且外江潮位低于内河水位时,各平原水系内部洪涝可通过内核调蓄后从沿海、沿江排水闸外排,以控制内河水位,减少或避免内涝灾害发生,因此平原区水网规划和水面率对平原区和城镇的防洪排涝起着重要作用。

(3)削峰作用
当区域遭遇大暴雨且外江潮位高于内河水位时,沿江排水闸均关闭,周边地面降雨量均由河网调蓄,待退潮时再由水闸排出,河网水面面积越大,蓄水削峰作用越明显,相应河网水位越低。

由于高速公路桥墩、涵洞和实体路基影响河网布局和减少水面面积,可能会降低河网的叙述削峰作用。

(4)灌溉及水环境作用
当遇干旱季节时,可充分利用河网中蓄水量灌溉周边农田。

河网面积
越大,河道越深,抗旱能力越强。

但由于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河道成为城市建筑用地,河网的灌溉作用功能逐渐减小,公路建设可能进一步平原河网水面积。

2 河道功能方案遵循原则
(1)河道排水能力不减少原则
高速公路沿线河道由于公路建设而需改线,应满足防洪规划的河道规模要求,通过河道的挖、填,拓宽原有较窄的河道,改线后河道的宽度均不应小于规划控制河宽,理顺原有岸线,使水流通畅提高河道的排水能力,满足排洪要求。

若无规划控制河宽,则桥梁规模应考虑现状河宽及河道管理范围。

(2)河道水面积不减少原则
通过河道挖、填,对狭窄河段适当拓宽,对河道的水面面积在总体上保持平衡,并应满足相关防洪规划的规模要求,保护水环境。

(3)河道蓄水量不减少原则
平原河网除排水功能外,还有蓄水功能,因此河道挖填后的蓄水量不小于原河道的蓄水量。

河道填埋至少与河道的开挖相一致,达到河道蓄水量平衡。

3 涉河工程布置遵循原则
本次防洪影响评价涉及的跨河、涉河建筑物、其应遵循原则如下:
(1)过水宽度不减少原则
对于主要排水河道,跨越、涉河建筑物不应减少现状河道过水宽度,主跨尽可能加大,减少河道中桥墩数量,以免对河道周边防洪产生影响;桥梁、框架涵的宽度不应小于河道的现状或规划宽度,并为今后河道整治留有实施的余地。

(2)桥梁轴线与水流正交原则
对于骨干河道和重要河道,应保证桥量轴线和水流方向正交,即桥墩轴线与水流方向一致,最大偏差控制5℃以内。

(3)高速公路设计时速100km/h,为避免车辆高速行驶震动对堤防、河道岸线稳定造成的危害,桥墩、路基不得布置在防洪堤上,应离开堤防堤身坡脚外和河岸线外一定距离。

(4)桥梁、框架涵等的梁底高程必须高于当地防洪堤设计洪水位,并为当地提高防洪标准留有余地;为满足防汛抢险需要,桥梁与防洪堤堤顶应留有足够的超高(≥4.5m)。

(5)通过优化施工方案及合理安排施工期,以减小施工期桥梁施工围堰等临时工程对河道行洪造成的影响。

(6)对涉河工程可能造成的影响提出减少负面影响的建议,工程建设方案应当按照防洪法的有关规定,报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

4 防洪影响研究的技术路线及工作内容
研究范围及特点
根据本项目所在位置并结合建设项目防洪评价的规定要求,本次防洪评价范围为:
XX省XX高速公路复线XX至XX段的沿程涉河建筑物的防洪影响分析。

防洪评价主要内容及特点:
XX省XX高速公路复线XX至XX段穿越XX省XX市沿海河网区域,涉及到的防洪影响对象较多、水流形态复杂、工程推荐方案成果敏感,因此根据公路工程的线路及构筑物设计方案,针对工程涉水河段的防洪问题进行现场查勘,综合分析,按照不同涉水河段的防洪要求确定防洪评价重点工作内容。

技术方案
(1)对桥梁设计报告中的推荐工程方案进行详尽分析,根据上述的防洪评价技术原则分析关键技术节点。

对工程方案中与防洪相关的内容进行重点论证。

(2)对桥梁涉及流域及河段的水文分析中有关防洪排涝的内容进行说明。

(3)对现状及规划河道堤防进行控制断面分析,对桥梁上下游控制断面工况前后结构形态、过洪断面面积、水位、流量、流速等特征值进行分析,着重研究其工况前后的变化及周边防洪排涝对象的影响。

采用经验公式、一、二维水动力模型计算分析现状及各设计工况。

(4)河床演变分析。

(5)排涝影响分析。

重点分析桥梁建设后是否满足现有排涝沟渠自排能力进行论证。

(6)根据上述计算分析,对如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评价:跨河、涉河建筑物的壅水高度和范围;是否减少河道行洪断面;是否破坏河势稳定和堤防等水利工程结构安全;是否减弱河道行洪排涝、调蓄能力及影响区排水格局;是否影响水利工程管理和防汛安全,如减小流域排水能力、占用河道水域、河道功能等方面。

(7)对施工期涉河建筑物进行评价分析。

(8)在防洪影响评价基础上,提出参考建议,供有关部门整改。

(9)对涉河工程可能造成的影响提出减少负面影响的建议,工程建设方案将此建议改进到桥梁布置及设计中。

(10)在防洪影响评价基础上,提出整改建议,供有关部门参考。

防洪影响评价相关内容
根据防洪影响评价有关原则及本次分析路段公路构筑物涉及和影响
的河流、水网特性确定防洪影响评价相关内容如下:
(1)是否符合江河流域综合规划,对规划实施有何影响;
(2)是否符合防洪标准和有关技术要求;
(3)对河势稳定、水流形态、水质、冲淤变化有无不利影响;
(4)是否妨碍行洪、降低河道泄洪能力;
(5)对堤防、护岸和其它水利工程安全有无不利影响;
(6)是否妨碍防汛抢险;
(7)建设项目防御洪涝的设防标准与措施是否适当;
(8)是否影响第三方合法的水事权益;
(9)是否符合其他有关规定和协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