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鉴赏诗歌的形象共36页

合集下载

古代诗歌鉴赏意象大全

古代诗歌鉴赏意象大全

古代诗歌意象大全一、草木类1、柳:惜别,留恋,祝愿。

古代诗歌中离情常常与柳相关合,以折柳表惜别,其原因首先是由于二者之间具有一种“同构”的关系,柔弱的柳枝那摇摆不定的形体,能够传达出亲友离别时那种“依依不舍"之情;由于“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更由于柳之易活,寄托了送别人对离人的美好祝愿。

附:“杨柳":伤别情怀堤柳堆烟:能触发往事如烟,常被用来抒发兴亡之感.(冷清清的落照,剩一树柳弯腰)2、梅花: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到了唐宋时期,梅花已成为一种高洁人格的象征。

历览前代诗词,“梅花”意象中所表达之意主要有:(1)引领众芳,敢为天下先的勇气。

(2)凌寒不屈的顽强(3)高洁脱俗的风骨、不同流合污的心志(4)隐者高士的象征:诗人在受挫时感到尘世的不如意,并受道家逍遥哲学的影响,于是寄情于山林风物,渴望清净无争的生活,梅花也便有了隐者高士的意象。

(5)清冷淡雅的美人(6)传递情感与祝福的媒介: 梅花在成为春之使的同时,也成了传递友情的工具。

(借以表达自己以梅花自许,亦一梅花许人,对于友人具有梅花一样品格的赞赏;同时也含有对友人的慰藉之情.梅花成为传达友情的信物.折梅寄友后又逐渐代表一种情绪,诗人看到梅花就不由得想起远方的朋友。

自己对友人的感情也像梅花,虽遭严寒而不凋谢。

颇有一种友情坚贞,与友为善的意味在其中。

折梅代书亦是诗人高雅情操的表现。

“梅花使”便成了驿使的美称,而“梅驿”成了驿所的雅称;“梅花约”是指与好友的约会。

)(7)梅子的成熟又比喻少女的怀春。

(8)五瓣梅花形状代表“梅开五福",即“快乐、幸运、长寿、顺利、太平.”又有“梅具四德"之说:“初生为元,开花为亨,结子为利,成熟为贞。

"喜鹊在梅花枝头欢跃鸣叫的图案,常被冠以“喜报早春"、“喜报春光”、“眉样添喜”、“喜上眉梢",取谐音或寓意。

鉴赏古代诗歌的人物形象

鉴赏古代诗歌的人物形象
• 步骤三:这首词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 自己( 壮志未酬、报)国的无感门慨。
鉴赏方法二:知人论世,关注背景,结合诗句,展 开联想和想象,把握形象。
四、方法小结
正确鉴赏古诗中的人物形象的方法: 1、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 细节、外貌、以及侧面描写等角度入手分析 ,关注反映感情的词语(情语)比如动词,形 容词。 2、学会知人论世,关注背景,关注注释,结 合诗句,展开联想和想象,把握形象。
一、了解了诗歌的形象含义及分类
二、掌握人物形象鉴赏题规范答题的技巧 三、答题三步骤: (1)用两三个词概括形象特点(性格+身
份); (2)分析形象具有这些特点的依据(背景、
言行、环境); (3)总结指出形象的意义(或作者的情
感)。
作业:(2013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 竹轩诗兴 张镃
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 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 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 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注】篆烟:盘香的烟缕。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之一 人物形象
一、分类别,明特征
人 物
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 指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
形 (偏重抒情的诗歌)

作品中刻画的客观人物形象 。 (偏重叙事的诗歌)
回顾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忧国忧民的杜甫 《声声慢》中孤苦无依的李清照
抒情主人公 的自我形象
《孔雀东南飞》中外柔内刚的刘兰芝 《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英姿飒爽的周瑜
[注]①本诗为《雪后晚睛,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 山晴后雪>二绝句》中的一 首。
答题步骤:说特点——析例句——明作用
规范答题: (步骤一)本诗塑造了一个( 心境悠闲、陶醉

古代诗歌鉴赏3——表达技巧鉴赏

古代诗歌鉴赏3——表达技巧鉴赏

抒托 情物 的言 区志 别与
借 景
1、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 性,此“物”非“景”,咏物不是写景。 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 是某种物品。
2、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 、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 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 乐、悲伤等感情。
台 城 刘禹锡 台城六代竟奢华,结绮临春事最奢。 万户前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4、白描
本是国画的一种技法,纯用线条勾画,不用渲染烘托的写法。
田家 父耕田上原,子斫山下荒。 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
全诗运用白描手法,寥寥数语勾勒了父子辛 勤劳作、官家修筑粮仓的画面,表现封建统治者 残酷剥削、压榨农民的深刻主题。
一些常用表现手法
1、象征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双关又分为两种: 1、意义双关 【例】《红楼梦》中“将那三春看破,桃红柳绿待如何 ?把这韶华打灭,觅那清淡天和”。(惜春的判词)“ 三春”表面指暮春,内含元春、迎春、探春三人的境遇 。 2、谐音双关 【例】“道是无晴还有晴”中的“晴”表面上是晴天的 晴,内含感情的“情 ”。
9、设问与反问
设问:用问题引入,牵动全篇,承上启下,深化主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问:诗的第一、二句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第一句是实写,写出庐山“成 岭”、“成峰”的具体形象,给人 以逼真的实感。第二句是虚写,从 远处、近处、高处、低处各个不同 的角度看庐山,到底是什么状貌呢, 诗人故意撇开不写,只说“各不同” 让读者去想像。
新晴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2019届高三古代诗歌鉴赏之鉴赏诗歌中的形象(意象)含答案

2019届高三古代诗歌鉴赏之鉴赏诗歌中的形象(意象)含答案

2018届高三古代诗歌鉴赏之鉴赏诗歌中的形象(意象)班级:姓名:成绩:学习目标:1.能找出诗歌中的意象并分析它的含义和作用。

2.掌握解答意象类题目的一般步骤。

学习重点:学会分析意象的含义和作用课时安排: 四课时第一、二课时学习目标:熟悉考点,梳理整合形象鉴赏考点知识学习过程:自学交流一、考点样题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送人归京师①陈与义②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

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

注①京师:指北宋都城汴梁。

②陈与义:南宋初年爱国诗人,河南洛阳人。

指出诗中“子规”意象的含义。

答:2.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访隐者(宋)郭祥正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①寒云抱泉石。

山翁②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

注①坞:山坳。

②山翁:此处指隐者。

结合第三、四句,赏析“隐者”的形象。

答:命题探讨品读诗歌形象是诗歌鉴赏的开始。

诗歌形象主要包括人物形象和景物形象。

高考考查重点放在景物形象(即意象)上。

对意象的考查是从三个角度进行的:一是辨析所用的意象,二是把握形象特征及思想感情,三是兼及意境的把握。

意境分析是诗歌鉴赏中的难点。

不过从近两年的命题看,考得很浅,多是要求分析景象(画面)特征或气氛特点。

二、知识整合一、意象类意象是诗歌鉴赏中最常见的术语,也是一个重点。

什么是意象?意象是物象与情意的组合。

象即诗中的形象,它不仅包含人物形象,也包含诗中所写的景和物;意就是作者的情思。

诗歌意象因物象而不同,有的是景,有的是物;有的是事,有的是人;有的是单一的,有的是多个的。

具有意象的作品往往更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一)鉴赏人物形象1.知识梳理诗歌的人物形象,包括抒情主人公和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

前者即诗中的诗人形象“我”,如《登幽州台歌》中抒情主人公——陈子昂的形象;后者如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琵琶女的形象。

鉴赏人物形象的题目,主要考查考生对人物形象特点的把握。

首先需要知人论世,准确记忆诗人的有关资料,包括生平经历、政治主张、所处时代特征、具体的创作背景等,只有如此,才能对人物形象有全面深入的认识;其次要对所描写的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情、所处的环境进行深入分析,概括形象特点,理解形象意义;再次在理解、分析的基础上,关注反映心情的词语,揭示作者情感。

诗歌鉴赏专题复习之一----鉴赏诗歌的形象

诗歌鉴赏专题复习之一----鉴赏诗歌的形象
• 新晴野望 王维 •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 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 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听觉形象:通过声音来表现诗 情画意。
春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 诗歌通过春鸟的啼鸣、春风春雨 的吹打、春花的谢落等声音,写出春 天优美的环境和蓬勃的生机,表现诗 人热爱生活、珍惜生活的感情。
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 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 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 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 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 受冻死亦足。”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 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 的性格。
内表 容现
诗 歌 形 象 的 感 知 角 度
• 形象可以通过人的眼、耳、 鼻、舌、身感知,从这个 角度说,形象可以分为: • 视觉形象,听觉形象, • 嗅觉形象,触觉形象, • 味觉形象。 • 注意:不能把形象仅理解 为视觉形象。
视觉形象:展现事物的形状、色 彩、大小、远近、高低等。是诗 歌中最多的形象类型
【参考答案】 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矢志报国 的抗金英雄形象。诗中以“万里”“匹马” 来表现人物曾经的金戈铁马,驰骋疆场, 以“关河梦断”“泪空流”写出自己的年 华已老又被弃置不用,“身老沧州”,但 仍“心在天山”,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 金前线。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 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 指出意义(情感)
指出意义(情感)
人物形象主要类型
• • • • • • • • 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 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 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 8.爱恨情长的形象。

诗歌的形象

诗歌的形象

事 物 形 象
(偏重咏物的诗歌)
叙事诗中的人物形象:
《木兰辞》中的木兰:替父从军,孝勇双全 《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 坚守爱情,忠贞不渝
抒情诗中的人物形象:
《归园田居》中的抒情主人公: 厌恶官场,向往田园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抒情主人公:忧国 忧民
四、对形象的认知理解——抒情主体形象
例①:贺知章《回乡偶书》
借景抒情类解题步骤:
形 象 鉴 赏 · 景 物
1、列举景物
2、这些景物共同营造了……的氛围(气 氛、意境)
3、抒发了作者……的情感
例题展示一:
葛溪驿——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来照秋床。 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 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列举景物:缺月、孤灯、风露、鸣蝉、半黄的疏桐等 分析氛围:衰残、凄凉的秋景
例② 元稹《行宫》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回答问题:宫女的形象是如何通过诗句来展现的? 答:“寥落”、“寂寞”渲染了古行宫凄凉萧索的氛
围;“宫花”、“红”与“白头宫女”既是比喻,又
是对比,“说玄宗”轻轻一笔,给人以无尽的沉思, 从而生动地刻画出一群令人幽怨的宫女形象。 (他人
练习: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 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 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 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提示】分析诗歌形象要把握作者经历,写作背景 以及人物外貌、动作、神态、心理等,深入理解诗 歌,挖掘内涵,概括出形象的特征和意义。
分析出其内在神韵;

古代诗歌鉴赏教案一——鉴赏诗歌的形象

古代诗歌鉴赏教案一——鉴赏诗歌的形象

古代诗歌鉴赏教案一——鉴赏诗歌的形象(2)古代诗歌鉴赏教案一——鉴赏诗歌的形象(2)文章来自:古代诗歌鉴赏教案一——鉴赏诗歌的形象一、能力要求1、诗歌的形象往往指诗中的景物和人物,而形象又常常蕴藉了作者的情感。

准确分析形象意味着我们应该能分析诗中的景物特征和人物特征。

诗歌景物特征的分析首先要明确诗人所写的景物对象,景物组合所体现的氛围特征,再分析其相互关系和传情效果,还要能分析写景方法。

人物形象的分析则往往由整体界定和具体分析两步组成。

整体界定时要能有效地从原诗撷取信息,要对人物的年龄等外貌特征和身份性格等内部特征以及社会阶级属性作出恰如其分的判断;具体分析则要求能结合原诗信息对整体界定中的定义来源作出阐释。

2、正确理解词句回顾历年高考,正确理解词句一直是诗歌鉴赏的一项基础要求。

正确理解词句首先要求把握“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语境、背景分析原则,其次要能正确分析句子结构和词性,有时还要注意词句的修辞。

3、鉴赏表现手法这是一个庞大的阅读知识系统,它包括诗歌的整体写法结构和表达方式的具体运用情况,也包括修辞手法的判定及其效果分析以及联想、想象、象征等艺术表现手法的识别等内容。

这是对古诗写作艺术技巧的赏析,也是高考必考的能力点。

二、鉴赏诗歌的形象准确把握形象明代诗人。

字季迪,长洲(今江苏苏州)人。

元末曾隐居吴淞江畔的青丘,因自号青丘子。

明初受诏入朝修《元史》,授翰林院编修。

洪武三年(1370)朱元璋拟委任他为户部右侍郎,他固辞不赴,返青丘授徒自给。

后被朱元璋借苏州知府魏观一案腰斩于南京。

高启为明初著名诗人,与杨基、张羽、徐贲合称“吴中四杰”。

其诗雄健有力,富有才情,开始改变元末以来缛丽的诗风。

学诗兼采众家之长,无偏执之病。

但从汉魏一直摹拟到宋人,又死于盛年,未能熔铸创造出独立的风格。

反映人民生活的诗质朴真切,富有生活气息。

吊古或抒写怀抱之作寄托了较深的感慨,风格雄劲奔放。

有诗集《高太史大全集》,文集《凫藻集》,词集《扣舷集》。

《古代诗歌鉴赏之事物形象》PPT课件(共36张)

《古代诗歌鉴赏之事物形象》PPT课件(共36张)

小结1 古诗中的事物形象: 1、具有象征意义的形象 2、具有特定含意的形象
高考语文复习高考专题复习课件ppt精 品课件 优秀课 件《古 代诗歌 鉴赏之 事物形 象》 课件 (共36张)
高考语文复习高考专题复习课件ppt精 品课件 优秀课 件《古 代诗歌 鉴赏之 事物形 象》 课件 (共36张) 高考语文复习高考专题复习课件ppt精 品课件 优秀课 件《古 代诗歌 鉴赏之 事物形 象》 课件 (共36张)
亚木木系列
8
高考语文复习高考专题复习课件ppt精 品课件 优秀课 件《古 代诗歌 鉴赏之 事物形 象》 课件 (共36张)
高考语文复习高考专题复习课件ppt精 品课件 优秀课 件《古 代诗歌 鉴赏之 事物形 象》 课件 (共36张)
古诗中常见的事物形象
高考语文复习高考专题复习课件ppt精 品课件 优秀课 件《古 代诗歌 鉴赏之 事物形 象》 课件 (共36张)
高考语文复习高考专题复习课件ppt精 品课件 优秀课 件《古 代诗歌 鉴赏之 事物形 象》 课件 (共36张)
高考语文复习高考专题复习课件ppt精 品课件 优秀课 件《古 代诗歌 鉴赏之 事物形 象》 课件 (共36张)
(2)
具有特定含意的形象
▪ 鹧鸪天
▪ 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
高考语文复习高考专题复习课件ppt精 品课件 优秀课 件《古 代诗歌 鉴赏之 事物形 象》 课件 (共36张)
古诗中常见的事物形象
高考语文复习高考专题复习课件ppt精 品课件 优秀课 件《古 代诗歌 鉴赏之 事物形 象》 课件 (共36张)
高考语文复习高考专题复习课件ppt精 品课件 优秀课 件《古 代诗歌 鉴赏之 事物形 象》 课件 (共36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鉴赏的考查内容
1、鉴赏作品的形象 2、鉴赏作品语言 3、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 4、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 观点态度
什么是诗歌的形象?
诗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
形的生动具人体(的诗、中寄塑寓造作的者人的物生形活象理或想抒和情思主想人感公) 象情的艺术形象。
( 意
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
如何分析人物形象?
①知人论世,关注背景。
②抓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
寻陆鸿渐不遇 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注:带郭,意即靠近外城。 问: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请简要 分析。
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 士形象。前四句通过对陆鸿渐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 景物描写,表现了他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 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作 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 往和追求。
形象的特征
这诗首词歌前描两写句回了忆一当个年在被抗闲金前置线不的用战斗的生抗活金:“英关雄河梦 断形何象处。”是诗说中一人觉醒物来曾,经关河金要戈塞不铁知马在,何处驰,骋意疆谓脱场离,了前 线表现;达在“敌虽尘人暗尚被旧未弃貂消置灭?”,不是自说用己尘,衰土鬓但积先满仍斑从的胸军慨怀时叹穿报,的“国貂天皮之山大志”衣代,。指下心抗片金 前系线抗。金“心前在线天。山,诗身歌老通沧洲过”这表达一了形壮象志未的酬塑、造报国,无表门的 幽达愤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


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
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 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1)人物形象。诗中的诗人形象“我”, 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有别 于小说中的“我”(非作者本人)。
(2)景物形象。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 景。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 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 “意”的形象,即“意象”。诗人一般借意象 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 客体合而为一。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 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
南邻 杜甫 锦里先生乌角巾,园收芋粟未全贫。 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鸟雀驯。 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 白沙翠竹江村暮,相送柴门月色新。 问题:诗中的锦里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锦里先生是一位头戴“乌角巾”的清寒隐士。虽有 “园收芋粟”,境况却不富裕。家中的儿童习惯于笑语 迎客,可见他虽耿介却不孤僻,是个安贫乐道之士。他 家的庭院台阶上啄食的鸟雀,因平日无人惊扰,见人来 也不惊飞,可见他平日生活的和谐、宁静。锦里行者居 家在环境清幽的江村,很满足于朴素的田园生活,客人 来访,主人殷勤接待,客人尽日淹留,直至相送于月下, 可见主人的诚恳和热情。
如何鉴赏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1)什么形象; (2)形象的基本特征; (3)形象的意义。
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
貂。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
沧洲。
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
镜湖边什的三么山形。 象
(3)事物形象。诗人借助具有某种特定内 涵的事物来表明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如咏 物诗。
一、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
阅读李白诗《独坐敬亭山》,试分析诗中所塑 造的诗人形象。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了 “ 道与厌感点志才更心远随起觉而我有与傲寂在象迈己僻又看,相出世,情孤寞时 无 广 态 处 着 。 得 它 俩 敬 敬 的 敬 , 。甚 。 体 不连 看了一无表。傲众心的 法 的 , 飞 冷 望 我 也 彼 亭 亭 诗 亭 也诗我诗高 那 现 厌全云 两作个争现全的鸟情表 施 更 总 去 冷 着 变 用 此 山 山 人 山 许人双人且 孤 了 ,诗儿不者山,出诗诗飞,现展雄的,的那得那都了厮形上只犹手李已云他又展都厌内头自诗塑人尽或,示伟说眼风高与浑不解守象屹有如背白飞不的一现不”心,由人造的,为他的的来睛闲高它然觉了,自立人孤在是去正高次了愿写的一而从了形孤功却特自是充散的一的得。不然的格云身一,是傲全一停出感座闲 自 一 象云名独定然孤满地敬样自厌去流仍化一 后 位唯 诗 。 面个留 了受亭适 然 个 。独,自 身 , 傲 无 飘 亭 高 然 烦 理 露 然 的样 , 豪留 人 最 展孤。 作。子的 中 与闲或飘 份 便 乐 限 向 山 大 的 , 睬 , 是 敬, 抬 放诗 自 后 示僻清 者,孤 寻 世,为荡 , 看 观 的 远 , , 眼 此 “ 但 衣 亭当 头 不人 己 只 了高冷 的一身 求 无山宦, 而 无 浪 忧 方 无 我 神 时 众 从 襟 山众 仰 羁独 ? 留 他傲的 凄个快一 争静海我 才壮 对 厌 漫 伤 , 语 用 看 鸟 诗 似鸟望 的他坐 虽 的的环 凉人乐人 的而浮孤 能志 敬 , 的 。 这 , 我 着 ” 中 云高天 才与敬 然 形诗境 ,,,的 ,空沉独 与不 亭 有 诗 天 时 望 忧 我 与 我 ,飞上 子敬亭 孤 象人中 最所忘生 自,,寂 李酬 山 了 人 空 , 着 伤 , “ 们 须尽那 ,亭山 独 。的, 后有怀活 由表无寞 白, 时 乐 形 的 我 它 的 一 孤 隐 发,群 在山,但形诗 “的得;、现论的比符,观象最的,眼样云约似正鸟敬,体乐象人只鸟失相闲出是心孤合作和。后衣渐神的”可烟是儿亭但现得。守有儿的看适诗何情比作者豪一襟渐看无,见的众不山依他清众望敬都思两又人种大傲者看放片被地着语清诗诗人停之旧的闲鸟山亭飞想不有的原概比有到的云风,它,高人仙得地上相孤,距头山走因只豪彩吹我,但自的形向,,”,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⑴这首诗的前两句描绘了怎样的环境。 ⑵试简要的分析“蓑笠翁”的形象。
(1)寒冷、寂静(或:冷峭)
(2)是一个清高孤傲的形象。在这样一个寒冷寂 静的环境里,那渔翁不怕天冷雪大,忘掉一切,专心 钓鱼,形体虽然孤独,性格却显得清高孤傲,甚至有 点凛然不可侵犯似的。这个被幻化了、美化了的渔翁 形象,实际上正是诗人摆脱世俗、超然物外的清高孤 傲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